石油信息化行业市场范文

时间:2023-07-18 17:3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信息化行业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信息化行业市场

篇1

【关键词】石油行业信息化新技术应用建设思路

一、信息化领域新技术应用特点

(1)市场为多元化市场:信息化市场快速发展,各信息化技术和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按需求方来说,随着对生产、安全、应急等各方面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需求方对信息化建设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

(2)项目目标大,涉及面广:从一线生产的信息化建设,到石油行业管理人员的各类管理平台,再到各公司企业的多种类应用服务。整个信息化新技术可谓涵盖整个石油行业的生产链,涉猎面广,服务种类跨度大。

(3)新技术存在风险:新技术带来了各类新的管理手段,提升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不确定性,迫于多元化市场的严酷竞争,各技术厂家和掌握新技术的公司往往出于快速占有市场、迅速盈利等目的不断推出“新”技术或所谓的“新”突破,这些风险因素都会可能会造成系统不稳定,一些功能存在漏洞。

(4)市场需求多元,风险承受度低:在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过程中,一旦发生用户体验不如预期或系统出现漏洞等问题,将引发用户投诉甚至舍弃对新技术的利用。对石油行业来说,轻则影响人员或生产的效率,重则可能引发高危、危险的事故。而对新技术的推广者而言,将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专业化服务需求,行业分工趋势明显:在新技术的使用中,需求方对专业化服务及后续的运维升级服务需求旺盛。行业分工趋势明显,即需求方按需所取,提供者发挥所长,提供专业。两者相互配合,带动提升了新技术在行业中的普及率,提升信息化水平。那么在石油行业中,专业化服务需求尤其旺盛,生产类、安全类、应急类、服务类等专业化贴近生产的需求一直存在市场空缺。

原因在于掌握技术的公司或个人,没有油田生产的经验,无法切实将新的技术重新塑造,成为贴合石油行业的有力工具。对石油行业来说,又由于其高危、安全需求高、技术难度大等原因,使得新技术在引入时制造了较高的门槛,使一般的掌握技术的公司,无法轻易跨越这道门槛。造成油田旺盛的需求无法得到切实满足。

二、新技术应用管理方法

对石油行业而言,其有着对新技术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以及体系上规范、严谨的审核流程。针对新技术在石油信息化领域应用的特点,可在管理上有以下三点总结:

(1)客户关系管理:石油行业中的新技术研究人员要成为公司与新技术掌握者间的沟通桥梁,多与管理者和生产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和迫切需要,同时认真分析和引导潜在需求,发挥专长,努力成为石油行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专业顾问。结合了解的最新技术发展方向,将掌握的新技术资源转化为真实的生产、安全、应急、服务类需求,将技术革新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2)质量控制:新技术存在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在新的领域应用时容错率较低,且问题不易被提前发现,往往要在项目部署、用户体验后才被慢慢发觉,而这时往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来返工和更正。因此除了做好正确的需求和研发调研外,在新技术上对一些关键环节进行反复核查、论证也是绝对必要的。

在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之前,最好可以搭建一个实测平台,出于油田生产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在排除问题,确保安全的情况,再进行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推广。

(3)服务商资源整合:在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中,对服务商资源的利用整合至关重要。多家服务商会提供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解决方案,这就需要石油行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有个准确清晰的判断,各家服务商推介新技术的利弊各在何处,是否适应现有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能否满足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哪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创造最大价值、提升信息化的水平。要对各种技术各类方案各个公司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为己所用。

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创新体制;石油;经营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引言

管理作为石油行业的永久主题,“创新”始终是管理的关键。首先就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使得企业的内在潜能被发现,这样才能促进石油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管理得以进展。现今,创新意识是我国石油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所欠缺的。而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我国石油企业朝着现代化方向进步的基石,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石油企业满足现代化的要求,从而达到企业内部管理的最优化,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发展形势较好[1]。

一、石油企业内部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石油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与动力,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石油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并且持续发展。现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若石油企业摒弃陈旧的管理模式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那么石油企业的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能提高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一)观念不创新

目前的石油企业的背部管理中,存在着诸如等、靠、要等许多传统的管理观念,对市场的竞争压力没有正确的认识。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满足于现状,没有创新意识,同时不能根据石油市场的发展对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些传统的观念致使石油企业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二)管理机制不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企业的运作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制定的规章制度过于冗杂,责权利没有达到高度的统一,人力资源结构不完善、不均衡,这些状况都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只有体现了企业的快速、及时的发展,才能准确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从而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但现在,许多石油公司仍然不使用先进的管理机制,而是将旧的管理机制、冗余管理机构的直接表现出来,使企业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3]。

(三)信息技术不创新

信息重要价值的体现完全在于运用,石油企业对于信息的收集和应用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决定企业信息能力的因素包括:员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完成信息有效配置的过程;长期使用和价值文化;信息的价值和准确性。企业在技术能力上把重点放在信息投资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中,错误的认为技术本身可以创造信息的能力。但事实上,这些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的理解和投资过程中,它会阻碍信息的能力。这是因为有很多非技术因素是决定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石油企I管理创新方法

(一)管理组织创新

石油企业需要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创新来实现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组织,企业运作的依赖性的结构和组织的支持。传统的石油公司由于其巨大的生产组织、非冗余的成员,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近年来,石油企业自发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变迁和资产重组,通过主题和辅助,可以压缩管理层次和精益管理的措施,如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提高企业竞争力[4]。

(二)信息化创新

对于企业来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新是项庞大而琐碎的工程,必须要重视对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在创新阶段中要注意维护好各阶段性信息管理功能模块开发后的扩展性与关联数据的预留对接,务必实现数据的管理和规划的统一。同时要注意建立系统数据检查与修正措施,数据维护与管理规程制定,关联模块的可扩展性和数据的标准要尤其慎重,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健康运行。

基础信息化数据维护工作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的关键,妥善维护好基础数据问题可多层面、多方面地帮助企业管理层把复杂、繁琐的问题分解得更简单化、清晰化。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思想融入到信息系统中,使企业管理者极易掌控企业内的人、财、物相关情况,实现人尽其用、财尽其利、物畅其流,所以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后分步实施维护,全面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可行地在维护阶段扎实推进信息化管理[5]。

(三)管理技术创新

创新科研管理机制,加强科技奖励力度,鼓励员工注重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创收创效。在管理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产品的质量有保障,开发产品先进科学,才能提高其在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有立足之地。通常在开发石油的过程中,勘探和开发没有先进的高新技术做基础,那么很难对油田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只有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得全球的石油储备也不被浪费,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总结

总之,如果石油企业要想在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那么创新内部管理体制是必不可少的,要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因此要从管理组织创新、信息化创新以及管理技术创新这三个方面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程.YC石油开放式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5.

[2]庞瑞.浅析我国石油企业创新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3:198.

[3]曾旺,岳双才,梁钟天.中国石油创新管理助推科学发展[N].中国石油报,2010-12-15001.

[4]陈东.浅析现代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9:4-5.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石油;物资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石油企业逐渐向服务行业转变,由此速推进了石油企业的生产,进而提高了对生产物资供应及保障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石油物资供应部门处在能源经济体之中,没有所谓的社会竞争,在服务性的发展方面落后严重,没有对企业进行石油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得其业务手段及业务流程都不能满足石油物资管理的需要。而且,我国已经全面开放了成品油的零售市场,并开始允许国外的石油公司在中国市场分销或零售产品,这就为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而在我国其它物流企业中,已经高度发展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很好的管理效果。因此,为提高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效率,有必要探索和推进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我国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早在2000年就开始了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由于各个部门重组,使得很多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信息化建设,因此便出现了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平衡现象。相对于石油生产和石油销售而言,由于物资供应部门缺乏社会竞争,使得其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及手段相对落后,很多操作流程至今依然按照传统的工作方式,严重限制了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物资信息化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其一就是物资管理的理念落后。由于石油物资供应企业缺乏社会竞争性,使得管理者没有进行效率改革的意愿,很多管理层认为只要完成上级规定的计划任务,年度盈利没有问题的话,便可万事大吉,这种管理理念严重制约了物质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其二就是物资的信息化率特别低。如仓库没有有效地物资管理系统、物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没有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登记、技术装备没有购买、保养、维修记录等,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资产的浪费和丢失。其三就是系统的网络建设严重滞后。物资供应部门没有和生产单位建立有效的网络连接,一些业务甚至通过运输人员传递单据,无法实现信息的预先处理和读取,如果在传递过程中出现了丢失现象,将会导致业务重新办理,这将大大降低物资管理的效率。

二、以信息化促进石油企业物资管理探索

1、建立“一体化”的物资管理系统,实现多个领域的对接

通过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可以将物资采购、调配及财务管理对接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物质管理水平,还可以通过加快资金的周转、降低物资成本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石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而且,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以后,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结果分析和过程控制,逐步实现物质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在降低物资管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物资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以外,由于物质的采购、销售等都在这一平台上实施,使得物资的购买使用过程透明化,极大杜绝了违纪、违法、腐败、贪污的现象。并且整个系统将物资的信息作为基础,可以全面的反映出资金控制、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内容,进而使得物资单位的业务面更广、业务信息更专业、清晰,逐渐全方位的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2、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推动高效信息化系统的运转

企业员工是整个信息化系统实施的主导者,系统的所有信息均来源于员工,员工的信息素养将会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运转效果。信息化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是建设石油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只有重视对人才的培养,才能真正加速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但是,在实际建设之中,多数企业“轻应用、重建设”,由此严重制约了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为克服这一问题,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处理和获取能力,鼓励员工进行知识挖掘和创新,而且要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保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物资信息化管理之中。因此,通过对员工及后续人才的培养,可以加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转,进而加快了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效果。

3、增强信息管理综合化水平,加强物资管理的针对性

在石油物资管理中,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就是增强信息管理综合化水平。通过加强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综合水平,可以促进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而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合理分析和利用信息,从中产生更大的利润或益处。因为在石油物资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果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会发现其中蕴藏的发展机会和物资管理相关经验,进而为更有效的管理创新提供可能和理论依据。为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建立物资的存档数据库,加强数据储备平台建设,为解决物资管理出现的问题提供数据依据。而且,还要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制定特殊的信息化管理路线,强化物资管理的针对性,同时借助数据处理、统计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帮助是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稳定发展。

4、建立物资信息网,实现网上交易

近几年来,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交易平台,通过建立物资信息网,可以有效的促进物资的流通,因此,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发展,相关网站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在建立石油物资信息网过程中,首先要将网站的结构内容、物资供应系统等建立出来,使网站成为各部门交流的平台。通过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可以将产品、商店、购买需求、订货、支付等转变成电子化信息,提高交易的效率,同时规范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物资采购的透明度。其次,为提高网络交易的质量,还应调查物资信息网站使用者的体验,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网站的不足,进而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对于石油企业物资信息化管理而言,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面对我国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应加快信息化促进石油物资管理的探索,加强对信息化理论的研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探索出合适的信息化物资管理方法,进而通过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的先机。

参考文献

[1]蒋鹏.以信息化促石油物资管理模式创新[J].价值工程,2011,08:19-20.

篇4

中油管道物资装备总公司

石油行业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技术密集、投入密集、产业链长、关联行业多、组织机构分布广泛,这便决定了其业务范围的广泛性:涉及上游的勘探开发、中游的储存、运输和管道管理,下游的冶炼、化工、销售管理等。如何经济有效地管理和经营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业务实体,必须依靠信息化的技术和手段。例如,随着能源储备的逐步减少,石油行业产业链中的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信息化的成熟度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增长幅度的首要因素。而应用信息化以后,开采、勘探的成功率都会增加,这对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生产成本都非常有帮助。可以说,石油产业生态系统的各个环节就像一粒粒珍珠,而信息化就是穿起珍珠成为美丽项链的那根线。

目前石油行业的ERP系统、MES系统、生产营运指挥系统、生产过程先进控制系统、数据中心、供应链优化等已初步完成,对于石油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经营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最初的统一规划,很多原本业务来往密切的部门在业务系统的建设上,各自为政,从而造成业务数据庞杂分散,综合性、全局性的分析查询难以实现。而且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相对独立,也缺乏一致性,使得数据不能共享,造成了决策分析的数据口径不一致。比如,同一报表,可能会有3个版本的数据,这必然使得信息化的价值大打折扣,甚至形成拖累。因此,石油行业信息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便是对这些系统进行完善与整合。

既然信息孤岛是在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其解决还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选择合适的整合技术、工具以及合作伙伴来进行整合。全面推进系统集成和业务应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持续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和投入保障,着力提升信息技术共享服务能力,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

但是应该意识到,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对先前数据的再次综合和挖掘,更重要的是统一思想,将企业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模块化,从而使得公司在整合的过程中找到最理想的组合力量,为客户提供最个性化和最优质的服务。石油企业需要先建立一个基于全系统的统一信息平台,该平台能够包含所有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数据信息并能够通过统一标准和接口进行实时访问。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实现针对具体指标、具体模型的自动化汇总与分析,为企业决策供支持。当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因为流程的整合意味着利益的冲突。但是有一点非常肯定,那就是谁先完成这一蜕变,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石油企业外部环境

1.1国家在《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炼油工业实行准入制度,并从宏观上对炼油工业的全国布局进行了调整从炼油工业准入制度来看,对于炼油工业限制更为严格,不仅仅针对国内企业,也针对外资企业。从国家对炼油工业布局的调整推断,我国将在原油产地适当增加炼油企业的数目,以消化当地生产的原油。

1.2成品油等市场化定价机制正在形成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有望改变我国炼油行业亏损的现状。同时,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上调,上游供气企业受益匪浅,下游用气市场将面临洗牌。原油和成品油批发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我国将加快推进石油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其它相关政策环境的变化均将加大石油企业的成本支出,赢利的空间进一步压缩。

1.3技术支撑的预期目标已经明确在技术发展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通知》为实施大型石油、天然气、煤化工及新型催化关键技术开发,提出了重点开发内容和预期目标。地质理论与油气勘探技术向综合勘探体系发展,油气开发技术向多学科协同、多技术集成发展。此外,信息化建设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增强,信息资源整合成为石化行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2我国石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陕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显现目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和销售收入主要来自黑龙江、山东、新疆、陕西等省份。黑龙江地区产量近几年一直在逐渐下降,而新疆地区产量近四年年均增长速度大约在5%左右;陕西和天津近四年产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大约在15%和12%左右;山东地区产量增长速度缓慢,年均增长仅为0.4%。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疆、山东、陕西、天津几地将成为重要的石油产地。

2.2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相对于消费量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

2.3预计未来十几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需借助周边国家的天然气满足国内需求的缺口以2000年为基准,天然气消费增长异常迅速,充分证明中国天然气消费潜在的需求是巨大的。2000-200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2.8%。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平均增速将达11%至13%。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2000亿立方米左右;从国家天然气发展总体规划看,在现有的60多个已通天然气城市的基础上,2010年发展到270个城市。到本世纪中期,全国65%的城市都将通上天然气。

2.4我国油气行业集中度较高,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局面我国石油行业是一种分割而治、垄断经营的市场结构,短期内勘探开采领域的垄断性很难彻底改变,但石油炼制和成品油销售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从勘探开发方面来看,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公司通过重组,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业务上相互交叉,打破了原来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从炼油方面看,由于我国几大石油公司在国内新开工炼油项目较多,规模较大,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之间油源争夺和成品油销售竞争必然加剧;国际石油公司通过建合资炼油厂或进口油源保障其在中国成品油市场上的销售资源。从销售方面看,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后,中国大陆会逐渐成为成品油销售的目标市场;成品油市场竞争的主热点区域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竞争的焦点将是市场需求的增量。竞争者将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外资公司,进口压力将主要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日本和俄罗斯等。

2.5国内炼油企业盈利状况不佳,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06年在高油价的影响下,国内炼油企业普遍盈利状况不佳。国内前20位的炼油企业中,有17家亏损,2家企业销售利润率在2%以下,仅有陕西延长石油公司销售利润率较高;前20强中,中石化系企业有9家,大都远离原油产区,原油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导致企业运营高度暴露在国际原油价格的风险之下,所以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高是导致中石化33个炼油企业有一半接近资不抵债的重要原因;前20强中,中石油系的企业有4家。中石油系炼油企业的特点就是接近原油基地,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原油供应;但是这些炼油企业又远离市场,导致运输成本较高,增加了物流成本。

2.6石油行业受国内需求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影响显著随着关贸壁垒的解除、新型能源替代品的发展,竞争逐渐激烈。一是进入壁垒高。二是供应商力量低。三是行业内竞争寡头垄断。四是客户力量低。五是替代威胁较高。3石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石油后备储量不足。石油生产量高于石油储量,石油储采比很低,石油资源接替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石油储备体系不健全。关系到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石油战略储备问题刚刚开始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目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商业储备能力十分有限。三是企业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低。相对于国际石油公司,我国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装置规模和生产规模偏小,资源利用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过剩,是中国石油企业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四是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石油工业技术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和吸收,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五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营销能力较低。我国生产高标号清洁汽、柴油所需的技术、装备和资源仍显不足;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经营下的油品销售在市场放开之后,营销理念、渠道建设以及销售队伍素质等均处于较低水平。六是生产成本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国内石油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工效率较低。虽然经过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国内石油企业的效率已经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但与外国石油公司相比,无论管理水平还是人工效率均有较大差距,桶油管理成本较高,而人均销售额和人均利润远低于国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年鉴(2007).

[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改委.国家“十一五”规划.

[3]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2008-12-18.

篇6

1.1国家在《炼油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炼油工业实行准入制度,并从宏观上对炼油工业的全国布局进行了调整从炼油工业准入制度来看,对于炼油工业限制更为严格,不仅仅针对国内企业,也针对外资企业。从国家对炼油工业布局的调整推断,我国将在原油产地适当增加炼油企业的数目,以消化当地生产的原油。

1.2成品油等市场化定价机制正在形成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有望改变我国炼油行业亏损的现状。同时,天然气价格将继续上调,上游供气企业受益匪浅,下游用气市场将面临洗牌。原油和成品油批发市场逐步对外开放,我国将加快推进石油流通领域的市场化进程。其它相关政策环境的变化均将加大石油企业的成本支出,赢利的空间进一步压缩。

1.3技术支撑的预期目标已经明确在技术发展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通知》为实施大型石油、天然气、煤化工及新型催化关键技术开发,提出了重点开发内容和预期目标。地质理论与油气勘探技术向综合勘探体系发展,油气开发技术向多学科协同、多技术集成发展。此外,信息化建设对决策的支持程度增强,信息资源整合成为石化行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2我国石油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1陕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显现目前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和销售收入主要来自黑龙江、山东、新疆、陕西等省份。黑龙江地区产量近几年一直在逐渐下降,而新疆地区产量近四年年均增长速度大约在5%左右;陕西和天津近四年产油量年均增长速度分别大约在15%和12%左右;山东地区产量增长速度缓慢,年均增长仅为0.4%。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疆、山东、陕西、天津几地将成为重要的石油产地。

2.2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但相对于消费量的增长是比较缓慢的,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将不断提高

2.3预计未来十几年,我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需借助周边国家的天然气满足国内需求的缺口以2000年为基准,天然气消费增长异常迅速,充分证明中国天然气消费潜在的需求是巨大的。2000-2006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2.8%。预计未来十几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呈高速增长,平均增速将达11%至13%。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2000亿立方米左右;从国家天然气发展总体规划看,在现有的60多个已通天然气城市的基础上,2010年发展到270个城市。到本世纪中期,全国65%的城市都将通上天然气。

2.4我国油气行业集中度较高,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局面我国石油行业是一种分割而治、垄断经营的市场结构,短期内勘探开采领域的垄断性很难彻底改变,但石油炼制和成品油销售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从勘探开发方面来看,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三大石油集团公司通过重组,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业务上相互交叉,打破了原来上下游分割垄断的局面。从炼油方面看,由于我国几大石油公司在国内新开工炼油项目较多,规模较大,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之间油源争夺和成品油销售竞争必然加剧;国际石油公司通过建合资炼油厂或进口油源保障其在中国成品油市场上的销售资源。从销售方面看,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后,中国大陆会逐渐成为成品油销售的目标市场;成品油市场竞争的主热点区域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竞争的焦点将是市场需求的增量。竞争者将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外资公司,进口压力将主要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日本和俄罗斯等。

2.5国内炼油企业盈利状况不佳,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06年在高油价的影响下,国内炼油企业普遍盈利状况不佳。国内前20位的炼油企业中,有17家亏损,2家企业销售利润率在2%以下,仅有陕西延长石油公司销售利润率较高;前20强中,中石化系企业有9家,大都远离原油产区,原油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导致企业运营高度暴露在国际原油价格的风险之下,所以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高是导致中石化33个炼油企业有一半接近资不抵债的重要原因;前20强中,中石油系的企业有4家。中石油系炼油企业的特点就是接近原油基地,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原油供应;但是这些炼油企业又远离市场,导致运输成本较高,增加了物流成本。

2.6石油行业受国内需求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影响显著随着关贸壁垒的解除、新型能源替代品的发展,竞争逐渐激烈。一是进入壁垒高。二是供应商力量低。三是行业内竞争寡头垄断。四是客户力量低。五是替代威胁较高。

3石油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7

关键词 :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

石油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国家对石油销售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大型石油公司强强联合、民营企业实力规模越来越强大、成品油价格机制不断变化,有些企业提出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成品油销售企业。因此石油销售企业需要围绕企业经营发展和战略大局,更新理财观念,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一、石油销售企业财会工作的特点

石油销售企业是石化行业一体化产业链上的终端企业,在政府监管下大型跨国企业和小型专业化企业并存,竞争性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石油销售企业无论规模大小已形成由人事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职能系统构成的完整的管理工程。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无疑是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石油销售企业的特点

一是产品市场统一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二是产品形态是液体,具有易燃、易爆、易变质等危险性,在接卸、运输、保管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安全措施及质量保护措施,以免给社会和消费者带来危害;三是价格由市场决定,国家只根据国际成品油价格变动趋势负责制定市场指导价格,成品油销售企业则根据市场变化规律在一定幅度内自主调节价格;四是以加油站为终端市场的营销网络体系,网点位置分散,覆盖区域广,同时受地方政府监管,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经营性;五是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改变传统的手工计量和核算模式,打破信息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界限,实现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

2.石油销售企业财会工作的特点

第一,专业性强。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财会专业胜任能力,还要掌握石油产品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地做到财务会计工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第二,会计政策制度高度统一。为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增强不同区域销售企业之间的可比性,各个单位采取同样的会计政策和方法,使会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财务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更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第三,油品资源统一。大型石油销售企业统一组织油品来源,统一组织调运、配送,统一结算,改变过去多头结算,多家购进的分散局面。第四,资金集中管理。石油销售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金是石油销售企业的生命线,由上级企业建立现金池,集中资金余额,统一调度、平衡资金头寸,从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五,数据信息平台统一。石油销售企业建立以ERP 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与企业的网上银行、IC 卡、油品进销存、银企互联等有机衔接,意味着不同部门不再使用不同的数据库来管理信息,使管理控制更为严密。

二、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构建

1.石油销售财会人员管理模式

企业运行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财会人员管理体制的运转效果。目前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属地管理,将集团企业各级财务机构作为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会人员在行政和业务上同受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领导。二是委派制,集团企业向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委派总会计师或财务负责人,被委派人员在行政上主要受到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领导,而业务上则受委派单位的领导和监管。三是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对财务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向所属管理单位统一指派财务人员,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上述三种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都各有优点和缺点。运用属地管理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下级单位权力无限膨胀,自行任用不称职或渎职的财会人员,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使得相关政策效果无法真实地发挥。运用委派制会导致财会人员双重身份比较难处理,会因坚持原则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导致陷入两难困境,不能最大限度地依法行使职权。

2.石油销售企业财会人员管理模式构建

为保证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本文建议采用“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的财会人员直接受总部指定为企业提供会计服务,可以约束和监督经营管理者的不良行为,由此带来许多积极作用和影响。一是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负责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掌握着企业经济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对各级经营管理者的行为信息有着充分了解。二是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直接对总部负责,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对各级经营管理者的舞弊行为可以当即制止,可以就重大问题向总部报告以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对策。三是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不再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与所属单位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关系。

三、实施集中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理顺责、权、利关系

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监督所在单位资产营运情况、财务收支活动、执行财经纪律制度等行为承担相应责任,有权审核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权参与制定所在单位的规章制度,有权检查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有权对“三重一大”事项发表意见并联签批准。

2.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对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做到监督张驰有度,避免因监督滋生过分强硬的工作态度,也要避免出现睁只眼闭只眼的“傀儡型”工作态度。立足企业长远思考问题,调整财务“供”与经营管理“需”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及时调整财务政策、资金政策、费用政策,以提高企业整体发展质量,促进最终目标实现。

3.建立定期轮岗制度

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企业应重要岗位建设定期轮岗定制度可以使集中管理的财会人员降低“属地感”,增强工作独立性,在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时能不受所在单位制约,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可以促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各地市公司间的交流传播,有利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和变化的石油销售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必须不断调整并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加强对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与管理,以充分发挥企业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石油企业 信息管理 内部架构 同步验证 调整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按照现下信息管理系统的构造机理以及搭接流程分析,涉及细致节点的归控问题一直引起有关单位的密切注意。在企业交互关系研究中,我国主张联合整体经济效益进行协调搭配。利用现有实验经验鉴定,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石油企业综合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媒介。

1石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石油应用的国际化定位标准目前已经逐渐统一,根据现有市场保障空间断定,为了获取内部经营更加科学的市场交流信息,为企业自身贯彻长久的发展地位,就必须将整个行业格局进行重新定位。因为市场归控因素比较众多,为了配合内调经营战略的准时制备需求,关于调试系统的搭建任务貌似势在必行。现代多元企业建设活动讲求科技共用、文化畅享条件,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维持创新价值能效,就必须联合各类知识进行有机整编。在整个企业框架内部进行知识梳理,能够为管制主体经验汲取创建协调气氛,为后期科学文化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有关单位在正常机制管制范围下,会主动联合知识、经济实施生产活动调配,因为资源优化活力效应已经激发,企业为了迎合时代的挑战就不得不进行同步跟进。在这部分信息的优化配置活动中,若要令分散空间进行相互配合、依赖,就必须关注信息技术的吸纳功效,确保单位节点在操作终端的全面显示。

2石油企业信息管理的不足问题探讨

(1)系统结构不够完善

在贯彻信息资源科学应用目标环节中,有关不同阶段管制数据的共享优势将直接引领企业的发展取向,但是深究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管制中心,系统支撑地位明显不够精确,有关结构偏差现象比比皆是,这使得后续创新机制的开发与应用活动长久萎靡。

(2)管制规模较为分散

有关制度调节隐患主要表现为:信息化规范制度长期缺乏科学依据的支撑,使得创新技术和人员素质等遗留问题众多,长久延续下去,势必阻碍石油企业结构科学改造进程,有关活力要素自然长久掩埋;此类制度缺陷状况,主要体现在系统建构流程中的硬件、软件应用流程之中。另外,企业信息化制度开发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约束能力,包括内部资料档案存储与人员基础素质培训活动,基本处于放任自流趋势。

3石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搭建流程探析

3.1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与科学存储

数据信息需要经过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精确筛选之后,才可进行相关程序疏导,为后期可应用资源的开发工作提供疏导经验。作为公司内部的信息管制人员,其有必要主动联合上级管制单位进行特定资源的汇总处理工作,同时将重要数据内容灌输到数据库制备架构之中,透过各类人员的交互式操纵来提升整合进程和制备质量。高效的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将企业后期发展路径规划完整,保证阶段改造与经营活动的延展能效。

信息资源的完整性特征对于企业有机发展产生必要的指导效用,因此信息资源的科学整编流程显得异常重要,关于这部分工作必须依靠技术纯熟的人员进行交接处理,同时保证现场操作程序与硬件搭配的协调性能。具体管制方案如下所示:按照最新硬件搭配标准进行数据服务终端购置,而后联合资源安全管理要求和石油产品经营特征进行unix操作系统安装;根据oracle数据库进行结构补充;在信息存储活动中,主要配合既有局域网络进行转速服务终端的创建,保证其在市场内部竞争优势的彰显能力。

3.2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块化改造

将人才培养机制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活动相结合,同时全面规整专业技术保障制度,为整个石油企业管制环境肃清限制障碍。企业主体需要结合自身经济条件与信息化应用能力进行培训机制建设,积极开展最新技术培训活动。这部分改造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多元发展条件,因为信息管理技术与现场工作人员分工存在必要的交接关系,因此其有必要联合单位节点进行模块格局梳理。事实证明,系统在不同操作权限下的管控地位均有所上升,为各部门优化整改灌输延展活力。

4结语

进一步完善石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为内部数据资源安全性能识别和优化控制铺垫延伸路径,提升系统对分散节点的全面性管制实力。这是完善国家石油能源科学开发与长远应用的必要流程,需要国家有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喻立.基于企业信息化的ERP实施研究――以石油企业为例[J].经济师,2009.13(02):89-93。

[2] 陈伟.议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大众商务,2009.25(08):36-39.

篇9

由于物资类和油品类两种物流业务,在计划模式、获取来源、运输方式以及库存管理中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因此,在物流管理中,也应该分别实施不同的物流管理方案,采用不同的物流管理系统。

1、物资类物流管理系统

物资类物流管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传统物流一般是指商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与时间差异。传统的物流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库存管理和运输配送,也是目前国内上游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要素。从20世纪末开始,传统物流已经向现代物流转变。在物流理念中融入了系统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服务理念,更加强调其系统性,追求物流系统的最优而不是某一环节的最优。其中现在最流行的管理物流管理系统是ERP系统。在ERP系统中,物流各环节由不同的子模块覆盖并建立起一体化的联动体系,形成前后衔接的从用料申请、库存平衡计划、采购申请、采购订单、收货入库、库存调拨到物资发放的信息流,并且通过ERP系统的集成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合一。这也是物流管理的基础阶段。

同时,随着竞争加剧以及管理技术的发展,物资管理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主要体现在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备模式的推崇。在集中模式下,必然会形成以物流中心辐射众多需求点,同时将合作伙伴(供应商、承运商、物流服务商等)纳入管理范围的网络管理模式。如何有效计划、沟通和监控则成为三流合一后的另一着重点。对应此需求,企业需要将供应链需求计划、网络计划、物流中心管理、运输计划及优化和协同平台等功能加到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中去。同时为了能够集中监控效率,需要建立一个从各子系统抽取数据进行KPI分析的商业智能系统。

石油上游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行业特色在于远程平台的管理。戈壁沙漠或者海上的平台不能因为缺少物资而停工,但是又面临空间有限和运输困难的环境,从而其物流模式和一般物流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开发或购买具有行业特色的系统才能有效进行管理。建立物流信息化平台是实施企业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在构建企业物流中心的同时,逐步建立覆盖全公司的现代化办公网络和各专业信息化平台,不仅实现了公司网络化办公,而且在部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方面实现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这种具有石油特色的物资类物流系统必然要解决空间限制和运输限制,在各种物资的供应处和油田现场在追求最短路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最优化。这就需要实现油田物资物流的全面信息化。信息化的实现,可以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各个油田现场的需求量以及库存情况,并根据物资供货商所处的位置及其供应能力,以及运输方式的承载能力和时间限制进行最优规划,做出最有效率的,成本最低的运输方案,并通过网络中心进行实施监控。相对油品类来说,物资类物流系统的建立类似于一般的制造企业,可以参照一些成功企业的物流经验,融合石油企业的特色来建立。

2、油品类物流管理系统

油品类物流油品包括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油等油气产品。在一个一体化的石油企业里面,油品流经油田、进口油轮、炼化厂、一次运输网络、油库和化工厂、二次运输网络、加油站,到达客户和消费者,运输方式包括管输、油轮、驳船、油罐车等,涉及交易伙伴、供应商、客户、承运人等多种角色。油品类和物资类相比,其物流管理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主要体现在上述提及的ERP后勤系统和供应链系统也可以用在油品的物流管理上。个性是由于油品经营和物理属性差异带来的,主要体现在计划、运输、库存和销售方面:

在计划上,油品物流需要一个集中的交易和计划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制订优化的油品供应计划,同时发出移动指令,指定相应的运输方式,以及处理异常等;这个集中的交易和计划平台也是需要物流的全面信息化,它包括系统控制、财务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及综合查询、领导决策等功能模块。通过这些模块的信息互通,才能制定健全、准确的供应计划方案。

在运输上,需要具有行业特色的运输管理系统来管理运输工具,进行排程,监控运输过程中的在途库存以及处理运输损耗。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是生产、仓储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通过运输也可以使商品增值。油品的物流方式与一般制造产品不同,它主要有管输、油轮、驳船和油罐车运输。管道运输主要用于将原油从井口运输到首战以及集输站,到附近的炼油厂。油轮、驳船和油罐运输主要指成品油的运输。鉴于运输方式的不同,管理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因此在油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上应该制定不同的功能模块。对于管道运输,由于管道的铺设短期内是不会变动的,同时其运输能力也是固定的,所以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于油罐运输,可以通过改变其运输路线及增减油罐车的数量来进行优化。

在油品库存方面,需要有特定的油罐系统来管理油品的卸发、测量、盘点和损耗处理,并且能够自动按照国际石油测量标准,将不同温度下的计量数据转化为标准温度下的体积或者重量。正是由于油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对油品的库存要求就比较高,不能按一般生产型企业库存系统进行管理。同时,对于油品,库存补给方案也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不同。原油的采集数量是相对固定的,它除了要考虑成品油的需求量,也要考虑到油田油量的限制和油田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成品油的炼制率。因此,不可能像一般企业那样可完全根据需求调整生产,从而根据库存量进行库存补给规划。油品的安全库存与订货库存量也就与一般企业不同。所以,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库存过程来进行油品库存的管理,此模拟过程可包含大量的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规划调整。

在销售方面,需要建立销售模块管理油品的内外部销售,管理价格,开具发票和回款,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销售主要针对成品油的销售。成品油的销售过程主要指从加油站到消费者这一过程。油品销售的个性表现在其销售地点的特殊性和专门性,以及成品油价格的同一性。销售模块的建立,可以系统的了解到客户的需求规律,从而指导油品的生产计划。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油品类的个性还体现在国际交易、计划优化、交易价格、运费成本等方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流发挥着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调整功能和经营指导功能。物流的活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准确性,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石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模式的建立

1、物资类物流管理系统模式

在我国,有专门的石油物资供应部门,承担着为油田输送物资,保障油田正常生产的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变革以及经营机制的转化,尤其是石油系统的两次改制,对物资供应部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变中求生存,有必要将企业内部物资供应部门的一部分逐步向第三方物流转化,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资源整合,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得自身的生存空间。

2、油品类物流管理系统模式

由图1可以看出:石油从油井抽出,经过水处理或者聚合物处理之后成为原油,进入首站,通过首站运输到各大炼油厂进行炼制,转化为成品油。成品油物流一般分为一级物流和二级物流,一级物流是指成品油从各大炼厂到各辖区的省级或直辖市油库的流动。二级物流指的是油品从省级(直辖市)石油公司经过市级、地县级石油公司,直至加油站,最终被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由配送中心直接供社会终端用户消费和由批发中心向社会经销商批发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物流的顺序是从上到下的,而相反,信息流是从下往上传达的。由此我们得出图2的“三流合一”的信息系统。

进行油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就是以油品物流实物流程为依托,运用信息技术并辅之以组织机构重组,实现决策制定的科学化,从而达到流程优化和操作优化的目的。我们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是进行各销售区内的运输优化处理和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油库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的仓储管理;同时,还要对销售区域进行重新划分,按经济原则划分为经济区域;另外,对于物流环节也要进行改进,减少中间环节。

配送中心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一步。配送中心是组织终端物流活动,并从事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规模化作业的中心单元。油品配送中心通常包括四个核心部门--销售中心、零售中心、储运中心和财务中心,其中销售中心是配送中心的中枢机构,主要负责对销售代表的管理、预测市场需求、管理用户关系、开发机构用户和社会加油站、制定进货和配送计划等。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配送中心,只有少数公司进行了试点性试验。另外,建立配送中心体现的也是对企业传统业务流程的变革,直接关系到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数据中心是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中心,它主要是由数据库和优化模型库组成,负责制定油品物流活动中的各种相关方案,包括运输工具的安排、运输的路线的选择和相关资源的分配等方案,以给决策者最后决策时提供依据。此处对数据中心进行了综合,有时需要建立一级和二级物流信息系统,就需要建立两个数据中心。

三、结论

篇10

八年的时间,石化盈科从成立之初的40多人,如今已经发展到700多人。从“服务好中石化”起步,石化盈科的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开始为神华集团、中石油、中海油等相关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与上海华谊、烟台万华等企业的合作也有良好势头。

从一家企业内部信息管理部门通过职能分离,转型成为独立的公司,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但是像石化盈科这样成功的公司却屈指可数。而谈起能够支撑石化盈科一直走到现在的核心竞争力,石化盈科业务技术部兼研发中心总经理蔡善华表示:“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行业的经验。”

专注提升竞争力

在国内,这种对于石化工作的行业经验,无疑是石化盈科比较独特的优势。石化盈科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和电讯盈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合资公司。考虑到自己的出身与优势,公司成立之初的定位首先是“服务好中石化”,把公司的能力培养起来。而早在2000年,中石化就开始了以ERP为主线的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石化盈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石化盈科的发展得益于中石化统一的信息管理模式。中石化信息化管理的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六个统一把总部和企业的投资权和项目权集中起来,可以集中人力、财力集中做一些大的项目,也可以避免多头投资、多头建设而导致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也有助于巩固石化盈科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地位。

在成立之初,石化盈科由于有市场和项目的保证,少了一些白手起家的公司最初创业时的艰辛。对于母公司来说,石化盈科是一个稳定的建设、运维队伍,与一些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相比,业务经验更为专业,成本更有竞争力。国际咨询公司成本高,而且他们的顾问所涉及的行业太多,如银行、电力、钢铁等等。而石化盈科专注于能源化工行业,有一批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专家,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业务知识,能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业务流程优化更好地实现信息化价值。

另外,信息化项目在建设成功以后,随着用户的战略目标和业务不断地提升和调整,信息化也要做相应的提升,以支撑业务发展需求。如果没有石化盈科,无论是请哪家公司来做,他们都得重新熟悉企业情况。对于中石化来说,重复投入的时间和成本都很高,石化盈科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到目前为止,我们项目实施的满意度还是不错的。甲方(中石化)和我们有很密切的关系,很多项目都是由我们配合业务单位筹划,然后共同建设的。在这个过程中,在项目目标的实现上面,我们会全力以赴把项目做好。让甲方能够满意,这个很重要。”蔡善华表示,在项目的层面上,对业务的理解很重要。有了业务方面的经验,做解决方案的时候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进行新的提升。这种对于行业的专注与理解,使得石化盈科能够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而这种成果的集中体现无疑是在2009年,中石化在国资委信息化评比当中获得了A1排名。

合作带来发展机遇

不过,石化盈科也没有完全依赖于中石化这棵大树,在保证对中石化的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在积极对外发展业务。目前,除了北京总部,石化盈科还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设有多家分支机构。蔡善华介绍说,到目前为止,石化盈科已经形成了一个两级的研发体系架构――一方面是研发中心,拥有专业化的队伍,现在已有80多人;另一方面是事业部层面,也拥有研发的实力,加强产品的研发。除了注重自身实力的提高,与外部合作也瞄准了高端国际市场。

“我们有一个项目是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他们提供核心的技术,是世界领先的高端技术;我们提供项目上和业务上的经验,对相关的产品进行产品化,实现双方的强强联合。”蔡善华表示,这种合作的目标一开始就是面向国际市场。目前双方也有了初步的意向――欧洲的市场是英国那边去做,亚洲市场,像日本、新加坡,和东南亚的客户,则由石化盈科去开拓。世界一流水平的高层次合作,无疑为石化盈科的跳跃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在软件研发方面,蔡善华表示,石化盈科一直是抱着开放的心态。“我们也认识到,从公司的定位来看,在基础软件的研发方面,我们没有优势。因此,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应用软件研发方面,并要通过强强联合提高应用软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