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保障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组织错误;防控措施
引言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不断扩大,煤炭作为传统的重要能源消耗,近年来开采量也在不断增大,伴随着煤炭开采的就是经常发生煤矿事故。中国工矿企业安全事故中煤矿事故是最高发的,破坏力和影响也是极大的,尽管生产技术及安全设备都有相应改进与提升,但还存在许多组织错误问题,需要我们对其组织错误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相应的管理方法。
1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常见组织错误
1.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煤矿管理有着自己的安全制度,但中国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制度仍然很不完善,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权责制度方面有一定缺陷,在划分和落实的规定上,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缺少相关的制度;其次,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得不到贯彻落实,生产安全管理文件有了,但是在执行上,以及安全责任的落实上还存在不足,有些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最后,一些私人开采的煤矿对安全制度的漠视,缺乏安全制度的约束,会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对其没有产生组织作用,而且对煤矿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意识产生误导,从而造成员工在安全技术管理和安全开采上十分松散。
1.2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意识不强,管理基础较差的情况。第一,煤矿企业老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只注重开采速度,对安全管理工作却重视不足,导致安全管理投入不足,煤矿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第二,煤矿开采人员缺乏一定的保护意识和防护水平,并且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偏低,导致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违规操作等问题,给地下矿井生产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第三,煤矿生产环境都比较复杂,一般处于矿山及地下井,与外界的隔离性强,且开采时间长,空气质量差,单调、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造成疲劳感,煤矿开采人员一旦出现疲劳工作,所形成的安全隐患是可想而知的;地下矿井作业环境条件较差,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物质等大量存在,不仅影响生产进度,对生产人员的安全也有极大威胁。
1.3安全预防管理工作不足
虽然中国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规范设置标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然是非常滞后的。主要体现在:中国在衡量煤矿承构架载能力安全性水准指标方面大多情况下仍然选择分项系数或者安全系数,对于地下矿井结构的整体牢固性,在开采工程的防震、防爆等灾害的规范设置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与问题。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预防工作不足,事故隐患严重。主要表现有:一是安全、工商、消费、公安和质监等部门对安全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在煤矿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和标准设置相应的安全预报预警系统,导致对一些安全问题的出现不能及时进行掌控,有些煤矿企业虽然配备有安全设备,但是疏于维护和管理,致使这些设备不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二是安全预案的制定缺失,在事故发生时缺乏有效应急指导,大量的安全事故表明,在安全事故的发生过程中,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准确地启动安全预案,那么可以有效地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事故的影响范围及造成损失。
1.4安全保障措施不足
煤矿生产往往环境复杂、工作条件差,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人员安全生产的基础。但在一些小型或者私人煤矿中,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差。具体来说,一是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保障措施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就进行生产作业,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对地下作业相关的安全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的进行排除,对于系统的一些主要设备没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的运行,还对一些老化的、落后设备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更换。
2加强煤矿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2.1建立健全煤矿工程安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保障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首先,煤矿生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指定专员负责把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其次,在安全管理制度的宣传上,企业应加大力度,宣传安全措施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让生产人员都去熟悉开采的技术标准,认识生产安全管理制度,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得到有效发挥,并且约束员工的行为,让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最后,应该让煤矿生产企业的高层作为安全监督员,下到一线去培训员工的生产技术和安全理念,让员工看到企业的安全决心。
2.2加强矿井现场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监管,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第一,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通过落实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水平,规范生产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例如可以通过煤矿生产企业一名高层到达生产现场与生产人员一起进行生产;第二,加强安全性结构材料的监管,确保通道质量;第三,加强煤矿生产设备、安全设备的管理,确保生产能够按规定程序顺利进行。对煤矿生产现场进行全面监管,实现现场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安全作用。
2.3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应急计划,确保事故损失最小化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意外事故可能产生的损失,因此,要加强煤矿企业安全防范,就要制定科学的、可执行性强的安全事故计划或预案。第一,煤矿生产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计划和方案;第二,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要准确及时地启动安全事故应急方案,以有效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和控制;第三,要重视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客观公正的评审,联合相关消防部门、地质矿产部门、安监部门共同评价,确保预案的科学有效,落实安全预案真正的价值,才能够为应急预案以后的实施和改进提供依据。
2.4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煤矿开采现场的环境及工作强度给煤矿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开采过程过,煤矿企业应该尽量改善生产条件,实行人性化管理,减少安全隐患。一方面,煤矿企业不能为了赶进度而不管生产人员的状态而持续工作,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地下地质、空气质量和工作强度等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实行人性化管理,以确保生产安全。
2.5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重要条件,所以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管是生产安全还是人身安全,人员都是实施的主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煤矿生产企业应召开安全培训,并将安全和生产培训持续化,同源全体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来,例如在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以及下到生产前线的时候可以开展企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意识指导。
3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与控制是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证能源开采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意识、制度、技术层面的控制来把控煤矿安全管理,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屈文涛.完善煤矿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措施[J].现代矿业,2015(6):199-200.
篇2
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精神,围绕安全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工作措施,特别突出煤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抓好基层和基础工作。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制定具体措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完善安全监管组织、机制和保障体系
一、公司将成立区煤矿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研究制定安全监管计划、方案和措施,组织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查督查,并实施安全考核。二、进一步完善公司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考核奖惩保障措施,公司技术人员挂钩负责煤矿日常安全监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片区周查月检、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登记建档,严格按照定人、定措施、定时间的“三定”原则逐条督促限期整改,实行隐患整改追踪、反馈和销号制度,确保每个查及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整改到位。
(二)、积极推进安全机制、管理创新和科技进步
公司将根据矿井技术改造情况以及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水平的变化情况,开展煤矿测评分类并采取相应监管办法和措施。实行重点区域重点监控,对公司所有的煤矿进行重新模底、排查,明确受水害和火灾(自燃)威胁区域,追踪督促落实整改。全面安装使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建立完善区级网络监控平台,并引进应用“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msrms)”,努力提高公司煤矿风险管理和安全监控科技水平。
(三)、强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按要求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完善井下现场安全生产8小时跟班管理制度,并坚持做好周检工作,每周由矿长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覆盖率达100%,对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定级管理,及时抓好整改,发现重大隐患立即停产停工整改。二、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每个矿井每年及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煤矿应急救援预案》,每季度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绘制完善12种与现场实际相符的图纸,用以指导矿井安全生产。三、强化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公司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少于10天,煤矿主要负责人或矿长(井长)每月下井不少于20天,矿井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月下井不少于22天。落实夜班带班和现场指挥制度,各煤矿每班至少有一名矿级管理人员带班下井,深入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并与工人同上班同下班,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四)、继续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认真总结近年来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经验与做法,查找差距和不足,按照公司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和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激励和奖惩约束机制,形成一切利好政策向达标矿井倾斜的良好氛围。继续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监管责任制考核制度,安排公司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分别挂钩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矿井,实行分类指导,加强技术管理和服务,严格兑现奖罚,确保年实现公司80%的煤矿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有效提升煤矿安全基础水平。
(五)、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监管
强化对公司资源整合、基建、联合改造和改建矿井的监管,严格进度和责任考核,促进安全有序施工建设,确保矿井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并通过竣工验收。加强并规范资源整合项目监管指导,明确期限,全面推进施工建设进度,保证按规定期限提交竣工验收。
(六)、加强和改进安全技术管理
严格各矿井专职技术负责人配备制度,建立健全以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基础工作,完善技术基础资料、《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档案》和12种反映生产实际的图纸,采掘工程平面图做到每半个月实测填图一次,并实行季度交换制度。加强矿井“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完善优化通风系统,积极推进煤矿瓦斯治理示范区和示范矿工程建设,提高煤矿抗灾减灾能力。严抓巷道封闭管理,强化密闭拆封审批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高度重视抓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扎实开展每月一次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的水害调查核实和论证工作,摸清矿区水文地质和周边老窑采空区、地表水的水情水患,实行水患调查核实报告和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档案月交换制度。对改建和新建的矿井,一律推广使用螺杆式空压机,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动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淘汰落后采煤方法、生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采掘机械化程度,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
篇3
[关键词]煤炭;生产;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21;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056-01
前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不足,需要我们通过相关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此满足煤矿企业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煤矿安全管理。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应用,这是国家的基础性经济,是国家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要进行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使监督监察环节能够不断完善,有效降低煤炭安全事故的发生 ,从而保障人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
一、煤炭安全生产概述
煤矿企业应在安全的基础上开展生产工作,做好安全工作也是为了促进生产的稳步进行。然而在具体工作中,安全过于形式化,虽然每一个作业人员口中每天都喊着安全生产口号,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人们时常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安全生产,有时甚至为谋取经济利益牺牲安全,因此,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据相关资料对安全事故的分析,人为因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且也是最直接因素。为降低人为事故的发生,应强化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大安全教育,这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和前提条件。伴随着能源供需形势的日益严峻,煤炭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现阶段煤炭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确保煤矿企业的稳步发展,煤矿企业领导应深入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尽量排除安全隐患,进而切实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增加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近些年,尽管国家对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煤炭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息铤而走险,对于必须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敷衍应对,没有安全意识。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安全生产条件不满足相关规范就开始强行动工,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这种由于管理人员意识淡薄造成的煤矿事故时有发生。
2、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数据表明,尽管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较多的安全生产问题,全国约有7.5 亿t 煤炭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须的安全保障,安全资金投入的不足使得煤矿生产的危险性急剧升高。国家安监局局长也表示只有投入必须的安全资金,按照国家规定配置安全设备,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才能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然而当前我国存在大量的中小型煤矿,在安全生产上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一些安全设备老化、损坏也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换,甚至有的仍然强行投入使用,不但不能解决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反而提高了煤矿生产的不确定性。煤矿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煤矿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给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很多煤炭企业进行煤矿开采时缺乏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开采工作的管理也十分混乱。煤炭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职能弱化、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我国近些年不断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警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但仍然有较多的煤炭企业存在侥幸心里,对相关的安全法规视若无睹,由于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丝毫没有减少。一些企业的管理制度漏洞较多,缺乏明确的责任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不重视,管理人员数量庞大,但工作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常见。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很多煤炭企业即使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但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
4、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特点,导致很多煤炭企业无法招收到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一些小型的煤矿中主要的工作人员为农民工,大的煤炭企业中,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十分常见。煤炭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只是流于形式。种种因素导致当前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无法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平时的工作也没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煤矿的安全隐患。
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1、合理控制煤炭产量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煤炭需求量急剧增大,一些煤炭企业为了利益持续保持煤矿超负荷大功率运转,由此引发了多起煤炭事故。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各个煤矿的实际情况和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制定煤矿产量限额,严格禁止煤矿开挖量超过限额。这项工作的实施会遇到较多的问题,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察当地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合理衡量各个煤矿的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限额标准,确保煤矿企业利益得到保证的同时,最大限度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加大煤矿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的内容包括相关的安全设备、安全生产科研和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的投入。安全设备的投入主要包括防火防灾系统的建立、瓦斯警报系统及通风透气系统;安全生产科研方面的投入是通过创新的科研手段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的技术水平,并及时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安全保障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投入包括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从业人员的培训、安全制度的落实等方面。
3、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煤炭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其次,煤炭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给企业的人才提供充分的锻炼机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在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升核心人才的企业认同感。最后,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优秀的人才都很看重自身的价值能否得到体现,通过人才激励制度,能够促进这些优秀的员工不断进取,提升自己的各项技术能力,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服务。
4、加强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
除了要从内部完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之外,还要加强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监管,这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强制手段。煤炭监管部门应该强化对整个煤炭行业的管理,从煤矿的开发建设、资源调整、行业政策、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的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一些违法乱纪企业的惩罚力度,提升煤矿管理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也要加强煤炭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对当前煤炭安全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修订,使得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
结束语
总之,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和安全意识,煤矿的安全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安全生产的管理机制,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米楚明,李磊,马威,王祥. 从三类危险源理论谈煤矿安全管理[J]. 陕西煤炭. 2010(02)
篇4
1、矿井地理位置、设计能力、核定生产能力、矿井开拓系统。(异地办矿由公司在汇兑时说明。)
2、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矿井资源勘探、探查情况。
地质构造及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及薄煤层的产量比重;自然灾害威胁;
至20__年6月底矿井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煤系、分煤层的分布情况;(制表说明情况)
矿井三大煤量情况;三下压煤所占的比重,矿井各种煤柱等。矿井服务年限。
二、矿井几大生产系统及自然灾害状况:总体评价矿井生产系统的状况和存在问题。
分述矿井的几大系统状况。
⑴、通风系统。主要通风机的配备,矿井通风线路长度、通风阻力、等积孔,在册巷道总量,巷道失修率;串联通风情况等;
⑵、防瓦斯灾害系统。各矿井瓦斯等级;瓦斯绝对涌出量、相对涌出量;瓦斯突出危险程度;瓦斯事故状况;抽放系统装备:型号、数量管路;抽放能力;抽放平均浓度;抽放率;瓦斯突出矿井的防突机构的人员配备等;
⑶、防灭火情况。矿井自然发火周期及等级;自然发火事故的次数;防治自然发火系统的装备和应急能力等;
⑷防尘系统。矿井的煤尘爆炸指数;煤尘事故及煤肺病情况;矿井总供水主管路的长度、尺寸;采区支管的长度、尺寸;防尘点设置、测尘装备、灭尘生产及运输方式等。
⑸防排水系统。矿井地面、井下防排水系统整体情况(地面防洪及疏排水系统通道、翻水站及装备;井下各水平泵房及装备及排水量等);
⑹、供电系统。总述供电能力、供电电压等级,双回路供电情况,上级供电系统的可靠性;矿井向井下供电能力、变压器型号、主供电电缆的规格、可靠程度;主供电路的检修和检查情况等;描述系统参数;
⑺、运输提升系统。运输、主提系统、副提系统的提升、运输能力、排矸能力;运输、提升设备的型号;设备的运行年限和检修情况等;描述系统参数;
⑻、应急求援体系和装备。矿井现有的救护体系、救护队员数量及分布;救护医疗装备情况救护队人员素质情况(文化水平、培训状况);救护装备情况;救护训练和演练情况;
⑼、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情况。①监控系统;②人员定位系统;③压风自救系统;④供水施救系统;⑤通讯联络系统;⑥应急避险系统;简述各系统的装备情况,设备型号、配备数量、使用、维护和管理状况;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素质,配备数量、培训取证情况。
三、、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现状:
(一)、煤炭产量:总结“十一五”期间产量、进尺
(文字部分总体概括,填附表一说明每年情况。)
(二)、安全生产状况分析。
1、“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周期,百万吨死亡率。按矿井分类(瓦斯、顶板、火灾、水害、机运、放炮、其它事故)统计-分年度的事故情况。
2、分析事故原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违反规程措施、操作规程,或者执行不到位;②现场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治不彻底;③工程质量低劣;④安全装备不到位;⑤技术文件和措施不完善及不准确;⑥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不强;⑦其它
(三)、安全队伍建设情况。安全管理的体制、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安全投入和安全装备的情况,矿井的机械化装备水平。上述与全省、全国、国外平均水平、先进水平比较。
(四)、质量标准化开展情况:总体情况和“十一五”矿井安全质标等级
(五)、矿井基本建设、生产系统的完善所做的工作。
(六)、科技队伍的建设情况。矿井总人数、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大中专人员数量、占总人数的比例。初、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七)、科技投入和使用情况。技术开发费用的提取比例、总量和使用情况。科技创新、技术革新、小改小革的开展和进展情况。
四、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经验:
1、安全管理的经验。重点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2、质量标准化方面的管理经验。
2、总结科技队伍的管理、建设、留人、用人、培养人等方面的经验;科技投入、费用使用、管理上经验;
五、安全生产科技工作存在问题:(重点)
1、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及装备:详述所有系统当前存在问题;
2、煤矿人员素质:分层次(如:基层工人、中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分析所有存在问题并提出需求;
3、煤矿安全科研、教育及培训;指出所有存在问题并提出需求;矿井科技队伍的管理、投入、队伍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4、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指出所有存在问题并提出需求完善措施;
5、煤矿安全监管体系:指出当前体系中存在问题及缺陷,提出完善体系的条件和要求;
6、煤矿安全求援体系及安全保障系统:指出所有存在问题并提出需求;
7、煤矿安全文化体系:指出所有存在问题并提出需求;
8、几大生产系统上存在的问题。如:开拓系统、通防系统、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等存在问题
五、“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问题
(列举的面临问题不一定准确,仅是举例说明)
分析后五年的生产接续和安全生产技术,各大生产系统可能面临的问题。如:王庄煤矿面临储量减少,产量减少后的劳动力管理、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深部开采的防治水问题,矿井煤柱开采的设计和总体规划问题。拾屯煤矿面临建筑物下采煤,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的完善,矿井生产系统的优化问题等。振兴煤矿面临正常生产与生产能力扩大之间的关系协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管理问题,生产系统的完善等。旭东煤矿面临从上组煤开采转入下组煤开采的瓦斯治理问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系统的完善等。
六、安全生产科技“十二五”规划
(这部分是规划的重点)
(一)、指导思想:
企业安全发展思路(二)、工作目标:
1、煤炭产量目标:十二五期间的产量、进尺计划。填附表二。
2、安全生产目标:事故控制目标;监管体制建设目标;规章制度建设目标;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建设、隐患排查治理、反三违等;煤矿灾害治理的重点工程;
3、矿井基本建设目标:矿井生产能力的提高(保证)目标,生产系统完善工程,完成时间,努力做到集中组织生产。
4、质量标准化目标:创建质量标准化公司、质量标准化矿井
5、队伍人才体系建设重点工作;
6、科技创新、技术进步目标;技术装备目标;
7、职工培训与教育目标,自培、外培、引进人才等目标;
8、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9、职工队伍及生活改善。生产福利设施的完善。
(三)、工作重点:
根据规划目标、存在问题,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及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系统、分年度进行安排。提出完成任务的人、财、物保障,及完成时间。
七、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保障措施。
(根据以上任务提出保障措施。各矿自己列,能量化要尽量靠实量化,以下仅供借鉴)
一、
1、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2、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的责任制;
3、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投入机制;
4、加强人才培训;
5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文化建设;
6、加强与科研院所的联系与交流;
7、推行职工伤害保险
8、推行安全评价
9、加强监督管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10、等等
二、
1、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管理,完善基本制度,在实施上下工夫。提出具体的操作措施和管理办法。
2、突出质量标准化管理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创建企业文化,打造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职工队伍。
3、加大科技投入和管理。按规定合理提取科技开发费、规划使用,提取比例。
4、加强科技人员的管理和科技队伍建设,完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总工程师负责制。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及时进行职称评定和聘用。提高待遇,对优秀人才破格使用。
5、明确重点攻关的项目,重点技术工作。
6、积极推广部推荐的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部最近的推广项目那些能推广应用的)
篇5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4〕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5〕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6〕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5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篇6
煤矿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煤矿产量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一旦设备发生故障,轻则影响正常生产,重则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机电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对于煤矿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借此,本文就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浅谈。
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确保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作为生产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有利于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性
由于煤矿井下机电设备较多,并且大部分都是一些老旧设备,使得设备本身隐患较多,加之煤矿生产任务的紧迫性,致使这些设备经常“带病”坚持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机电设备发生故障的几率。一旦设备因故障无法正常运行,不但会影响煤矿正常生产,而且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而实施机电技术管理后,可以有效地加强对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日常使用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了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2有利于提高机电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大部分煤矿中都严重缺乏机电技术专业人员,这就造成了井下供电系统设计不规范及不合理、机电设备各方面性能的定期测试不到位、检测方法较为落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中给煤矿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而机电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的不断培训,可以提高其专业水平,使之掌握更为先进的机电技术,进而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在保证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也相应地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
1.3有利于规范机电设备的使用
可以说机电设备的不规范使用是导致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按规程对机电设备进行操作,不仅会增大设备损坏的几率,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据不完统计,在煤矿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当中,因不按规范要求进行设备操作造成的生产事故,所占的比率较大。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机电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为此,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地规范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而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2强化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具体途径
2.1加大机电设备管理力度,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1)应确保设备安装质量。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是煤矿机电设备运行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为此,必须严把设备安装质量关。具体应做好以下工作:其一,设备在安装时,应要求安装单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规程,并交由现场主管工程师进行审批,以此来杜绝设备安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其二,为保障设备的安装质量,应由管理人员对各个安装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和验收,必须确认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安装,以此来确保整体安装质量。
(2)做好设备检修工作。首先,应做好设备停产阶段的检修,制定切实可行的停产检修计划,并认真编写各个检修项目的作业规程及安全保障措施,经上级相关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停产检修。检修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确定各设备均运行正常后,方可进行签字验收,这样有利于保障检修质量;其次,应提高设备检修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并建立健全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以此来确保每1台设备的检修均符合质量要求,将设备故障几率降至最低,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条件。
2.2强化机电设备现场检查管理工作
机电设备现场检查工作主要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开展:其一,应有各专业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对运行中的电缆、设备以及小型电器等进行定期循环检查,并每周对各类安全保护装置进行两次以上的全面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通知相关责任人及时解决;其二,每月应至少开展3次不定期检查,可将检查的重点放在防爆电气设备及供电系统三大保护上,同时将检查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这样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三,各设备相关管理人员应做好日常检查工作,每天对处于运行状态中的设备进行巡回检查,并对细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若发现重大隐患,应及时上报。
2.3提高机电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任何的生产活动中,人始终都是第一要素,想要有效地提高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首先,应加强对现有原有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着重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应以导向培训为主,并加强与新技术和新设备相关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新老员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其次,应建立健全竞争机制,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危机感,同时还应健全岗位职称评估机制,借此培养专业化和骨干型人才;再次,对于不同的岗位应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严禁随意调换,并且必须持证上岗。
篇7
关键词:文件报告 煤矿勘探 操作流程
煤矿勘探工作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期工作以详细的地质报告为起点,以正式的施工建设为终点。后期自然就是以施工建设为起点,以项目完成为终点。
一、前期工作中的文件报告
在煤矿勘探工作开始前,我们必须要对勘探区进行一个详细的分析,作出具体的调查报告,备注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这是煤矿勘探工作的一个必要流程,可以有效应对施工中出现的突况。
1、《矿井选择可行性研究报告》[1]
报告中要包含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文件、咨询设计单位编制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对项目可行性的研究的评审,还要包括建设用地的地质研究报告。这个地质研究报告中要指出勘探区的地质条件,评估队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当地的环境,工程中供电系统和地下水的开采的方案介绍,勘探过程中对地质层的破坏,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应该有整个勘探地区开采的草图。另外土地勘测部门要勘测地界,在此基础上进行压覆矿产资源和地质灾害的评价。
2、《矿井地质勘探报告》
这个报告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确定首采区的具体范围,并将这个区域内的矿种以及储量做一个评估。通常采用的格式为表1。
表1
在进行矿井地质勘测时要考虑矿区范围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概况。
二、后期工作中的操作流程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以后,就可以准备施工了,首先要制定年度施工网络、施工计划; 然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 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消防、环保”同时落与“工期、质量、投资”三大控制。施工完成后,下一步需要做矿产竣工验收工作。矿产竣工需具备条件有:
① 矿井上下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等主要生产系统已按设计建成完工,安全设施有保证。
②装备完成具备生产的条件,并能保持正常生产接续进行;
③安全管理机构机制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完善健全;
④为确保技术问题,矿长需具备安全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其他入井人员培训合格
⑤矿井已建立矿山救护队或者已经与具有资质的专业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书。
⑥作出建井地质报告。
确定工程竣工所需要的条件都具备后,下一步需编制联合试运转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确定联合试运转的系统、范围和期限,安排联合试运转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机构和人员;制定联合试运转的预期目标和效果、应急预案与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其他规定事项。联合试运转方案要实行需要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联合试运转的时间应不少于1个月,但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联合试运转结束后需要写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经煤矿矿长和技术负责人审签),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包括:①各主要系统分项运行报告;②主要生产安全设备故障处理记录与分析;③提升、排水、通风等主要生产安全设施与装备的检测、检验报告;④联合试运转的效果分析;⑤今后有关生产安全的建议;⑥其他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总结报告完成后,下一步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安全、环保、消防等专项验收以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然后申请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若项目建设所提供的各种材料与煤炭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相符合,此项目便可正式投入生产,进行项目建设审计,举行投产仪式。
三、对一些特殊地质情况的处理
矿井地质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进行矿井煤矿地质勘探,需要提供矿井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2]
煤层稳定性的评定: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γ)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其参照指标见表2。
通过对矿井开采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研究(包括 沉积、构造、煤厚、顶底板岩层稳定性、瓦斯等)建立地质条件数据库,通过对地质异常体 (如断层、陷落柱、煤层变薄带、火成岩等)的预测预报研究,建立预测评价软件系统和地 质信息处理系统[3],为综采设计、设备选型、预测综采工作面的生产效率提供地质数据和分析 判断,采用井上与井下、地面与钻孔、巷道与巷道、钻孔与钻 孔、巷道与钻孔、上层 与下层的工作方法,充分利用各种地球物理、地质参数,提高探测精 度和综合解释能力,查清影响综采综放的各种地质异常情况,形成地面、采区、工作面及 巷 道 配套技术,为煤炭的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4]
参考文献
[1]《煤矿地质学》(李增学主编)
[2] 徐红;;地质工作是煤矿安全的基石[J];西部探矿工程;2006.7
[3]曹代勇,周云霞,魏迎春;矿井地质构造定量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煤炭学报;2002.04
篇8
关键词:炮掘巷道;多工序;平行作业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Is discus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parallel operation with possibility, necessity, and the gun digging process and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alize the coal roadway in footage from 300 ~ 400 m.
[keywords]Cannon dig tunnel; Many working procedure; Parallel operation
炮掘具有灵活、方便、成本低廉,适应性强,可掘任何形状、长短的巷道等优点。炮掘的潜力非常大,组织好炮掘巷道的快速施工,对于保持矿井正常的采掘关系,维持矿井的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巷道施工时,采用多工序平行作业的组织施工方法,是加快巷道施工速度,提高工效的重要条件。
在一定距离内,把打眼放炮、永久支护、装运煤矸、延刮板输送机和移耙装机,在施工时间上统筹安排,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有效利用巷道的有限空间,不但作业安全,有利于节约正规循环时间,可提高掘进速度30%〜40%。
1、优化工艺参数保证一次成巷质量
首先要一次性成巷,移耙装机前不能留有修理巷道规格,补打支护等收尾工程。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应使爆破出的断面略小于设计轮廓线,移机前,用风镐或十字镐将放炮震松动的煤壁略加修整,便可达到实际要求。由于煤软易爆落,若放炮时崩出设计廓线就会造成超宽,不利于顶板维护,加大了装、运煤工作量。在掘岩巷时,关键是根据具体条件(岩石硬度),通过实践合理布置周边眼和使用最佳装药量。这样掘出的巷道周边平整,减少了超挖,节省了支护材料,减少了运煤量,且巷道四周受震动小,有利于围岩维护,防止了片帮、冒顶,保证了安全。
用毫秒雷管全断面一次起爆,因连线放炮只有一次,减少了装药、撤人躲炮、放炮、通风散烟占用时间,提高了成巷速度,减少了对巷道顶帮震动次数,减少了巷道维修量,为其他工序的平行作业创造了条件。
2、组织正规循环实行多工序平行作业
工作面放炮后,先将工作面底部落煤耙清,达到支护高度,然后将尾轮移在距工作面5m位置进行耙煤。利用装煤的时间在支护结束后重新打下一茬工作面的炮眼。即装煤、运煤、支护、打眼平行作业,不单独占用掘进循环时间,正规循环作业图表如图1所示。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3、实施短距离移耙装机
耙装机后配用刮板输送机是普通机械化作业线的主要配套设备,由于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坚固耐用、操作方便、应用可靠、劳动强度低、安全程度高、综合能力大,是炮掘巷用量最多的设备。传统的施工方法为每掘30〜40m修规格、 出煤(矸)、移耙装机1次,需要一个圆班或更长的时间,炮掘速度很受限制。现在每个圆班利用检修时间移耙煤10〜15m,可不影响其他正常作业,且机前距离缩短后,缩短了耙斗行程,使爆破落煤(矸)快速装运,提高了出煤(矸)效率。
4、合理劳动组织发挥专长对接
过去习惯于专门由生产班停产后进行出煤,移耙装机,由电钳班检修和调试设备。由于员工定员有限,必须使每个工种的技术专长能充分发挥,工时得到充分利用。这样就需要将主要工种和辅助工种组织在一起,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在统一的 领导下,密切配合协作,共同完成掘进、支护、出 煤、移耙装机的整个工序。交接班时,各工种每个岗位上的人都要进行对接,上一个班要对下一个班交任务、交措施、交设备、交安全。使下一班情况清、任务明,能立即连续平行作业,保证正常施工。
5、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支护、确保安全,是实现快速掘进的重要条件。
施工中要尽量减少超挖,尤其在围岩不稳定时务必及时支护,加强顶板管理。
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锚杆紧跟工作面安设,而打锚索工作,可在机后一定距离内进行,为主要工序的平行作业提供空间。
下山掘进,当巷道涌水较大时,工作面往往有积水,掘进条件较差,必须加强防水、治水和排水工作。掘进工作面应使用风动潜水泵排水,使工作面积水能及时排出。工作面应有备用的风动潜水泵,以便在水泵损坏时能及时得到更换,否则工作面容易被水淹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损失,影响掘进进尺。在遇到含水层以及断层、裂隙往外冒水的现象时,为减少工作面的积水,可以采用截水措施,阻止水流流入工作面。具体做法是在出水点下向截水沟,将水引入纵向水沟中,然后再导至设在出水点下方的临时水仓内,用潜水泵排出,以减少流入工作面的水量。同时,还应采用岩石抗水炸药及防水套。
6、结束语
采用多工序平行作业,各工种处于统一指挥和调动之下,目标一致,可以消除工种之间的工作量不均衡现象。工序衔接紧密,可以减少或避免相互间影响,有利于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1890煤矿开拓队定员59人,施工6#回风上山时,掘进断面为宽x高=3.7m x 3.0m,沿煤层顶板掘进,支护方式为锚杆锚网联合支护,采用多工序平行作业,平均日进9m,最高可达10.8m,除去过地质构造带、日常检修及周末休息等影响因素,单孔月进可达198〜240m。实践证明,这一革新措施是切实可行并卓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操作规程》
《煤矿作业规程》
篇9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112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县煤矿整合工作,解决煤矿企业和矿井“多、小、散、弱、差”的问题,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煤矿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煤炭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整顿关闭和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大中小型煤炭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煤矿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煤炭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思路
在各级政府组织和指导下,以实施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矿企业资产整合,落实整顿关闭任务为主线,减少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以煤炭资源采矿权、煤矿企业资产所有权为纽带,实现企业的重组与并购;以资源科学配置、生产系统优化,提高办矿水平、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为手段,达到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目的。整合工作按照“资源资产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煤炭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整合为“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管理上台阶”的新型煤炭企业和矿井。
三、基本原则
(一)全面统筹,安全发展。煤矿整合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相结合;与电煤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和全县大多数小型煤矿开采极薄煤层的现实相结合;与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煤矿整合应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制订整合规划和具体方案,并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三)以大并小,优化组合。煤矿整合应坚持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优并差和规模开发的原则,以大中型和具有资金、管理、技术相对优势的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整合小型煤矿,促进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开发,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明确标准,扎实推进。整合矿井必须经现场核实和方案论证,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有保障的要求;整合后的一个矿区(开采单元)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
(五)公开公正,接受监督。煤矿整合应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目标任务
(一)*年末,煤矿企业总数控制在40户以内。构建10个20万吨/年以上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年末,全县小型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98个以内。
五、整合方式
(一)企业资产整合。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需要调整的,按有关规定调整。
(二)矿井资源整合。对相邻矿井实行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开局调整为重点、生产系统优化为核心的重组,达到“一证一矿、一套生产系统”的要求。
六、整合标准
(一)企业整合标准。整合企业最低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小于10万吨/年,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矿井整合标准。整合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小型煤矿最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
七、整合范围
整合的范围为所有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主要是合法矿井之间和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其重点是:
(一)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煤炭资源相邻的矿井。
(二)国有煤矿井田周边对国有大矿生产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三)一个矿区范围内存在多个矿井(生产系统),即“一矿多井、大矿小开”的矿井。
(四)小矿密集区内的矿井。
(五)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井。
(六)实际生产能力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
(七)采矿范围相邻,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
(八)其他具备整合条件,可以实施整合的矿井。
以下类型的矿井不纳入整合范围:
(一)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经论证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矿井。
(二)资源已经枯竭且周边无资源可增划的矿井。
(三)在国家和市级规划矿区范围内,对大中型矿井未来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四)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重要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矿井。
(五)已经纳入永久性关闭煤矿名单、且无资源可供重新规划利用的矿井。
八、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
1.形成整合意见:*年5月15日前,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
2.动员培训,编制规划:
①*年5月15日前,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并集中3天时间,邀请相关人士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煤矿企业开展整合工作;
②*年5月20日前,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煤安办召集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认真学习、讨论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并指导煤矿企业完成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
③*年5月30日前,各煤矿企业必须将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及整合相关资料、文件等报县整合办;
④*年7月底前,县整合办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并完成初审和报批工作。
3.*年12月底前,全县20%的整合煤矿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并进入初设方案的设计及报批;
4.*年12月底,基本完成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县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
(二)工作步骤
1.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县政府根据渝办发[*]112号文件要求,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确定煤矿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2、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启动全县煤矿整合工作;
3、整合企业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含资产整合和资源整合)及整合矿井已取得的有关手续(证照、批准文件等),并明确“整合成矿、独立成矿”的政策依据与条件、矿井名称、企业名称、系统布置、矿井规模、法定代表等具体事项;到*年5月30日仍不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的煤矿企业,一律视为自愿放弃整合并纳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
4.实行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总量控制。根据全市煤矿整合关闭三年规划,必须在整合规划中具体分解落实我县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控制目标,并于*年7月底前提出拟保留矿井、拟关闭矿井和未来发展矿井名单。
5.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煤矿整合规划报市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会审。整合规划与矿业权设置方案必须保持一致。
6.明确实施主体。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确定整合煤矿企业主体,并预先核准企业名称。
7.编制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编制各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分别报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重庆煤监局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成熟一批、审查一批的原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经公示无异议的,进行整合。整合后扩大(或变更)矿区范围的,应进行必要的资源储量核查,缴纳采矿权价款。
8.依法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整合煤矿企业根据经批准的开采设计,组织施工队伍,并按照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组织施工。整合工程竣工后,按程序申请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9.检查验收。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煤矿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0.全县煤矿整合规划的编制要求。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必须由具备煤矿设计、煤矿安全评价、煤炭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编制。
九、政策措施
(一)继续推进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工作仍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并将两阶段的工作合并。整合煤矿工作继续享受《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限期整合,规范操作。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经批准列入整合规划的矿井必须在*年10月以前进入开采设计、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程序。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整合矿井之间的兼并、重组应建立在平等协商、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协商不能达到一致的,由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督促、指导、协调整合各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
(三)整合期间证照办理暂行规定。整合期间,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可予以暂延,整合完成后,按新的要求处理。
(四)小型煤矿分类处置规定。根据*年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认定结果或经批准的设计生产规模(新建、改/扩建),按以下原则分类处置全县的小型煤矿。
1.新建矿井。严格控制新建矿井的数量,未列入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煤矿整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向市级相关部门转报。“*”期间,原则上停止转报30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为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构建合谐新农村,在不突破全县矿井总数的情况下,可适度新建小型煤矿。新建煤矿生产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0.65m以下)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2.生产矿井。现有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按以下方式分类处置。
(1)具备与相邻矿井实施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实施资源整合。整合后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的,不得低于4万吨/年。
(2)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资源储量较大或具备增扩资源条件的矿井,可实施改扩建。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适当保留。
(4)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等重大安全生产威胁,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使生产规模达到6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采取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可以开采的,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予以保留。
(5)开采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块段、回收相对集中的残余或零星资源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规划到一个采矿权属范围内,分区布置,分期开采,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拟关闭矿井
(1)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而拒不参加资源整合或改扩建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
(2)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规模2万吨/年以下,不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的矿井。
(3)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的矿井。
(4)其他应纳入关闭范围的矿井。
4.政策性遗留问题矿井。以下情形按政策性遗留问题处理。
(1)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设计规模在6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和竣工验收;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以下、4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可继续完善相关手续。
(2)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及以下的新建、改扩建(含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矿井,原则上纳入资源整合范围,整合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及以上;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具备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条件的,可申请改扩建到4万吨/年及以上,继续完善相关手续;既不具备资源整合、又不具备改扩建条件的,一律停止建设,责令关闭,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证照手续。
(3)对立项和设计批准的建设规模不一致的煤矿建设项目,以经批准的设计规模为准,限期完善相关手续后可继续建设;不按有关规定限期完善相关手续的,必须停止建设。
(4)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具有开采价值、实行先关闭后整合矿井的残余资源,可纳入整合范围。已通过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查的此类资源整合项目,可继续完善手续。
(五)实事求是实施整合,防止弄虚作假。4万吨/年至6万吨/年的整合煤矿实际产量在投产的第二年必须达到核定能力,否则,将核减生产能力,并按实际产量予以处理。
(六)整合矿井的采矿权价款处理。整合后矿井占用矿产资源储量较原出让时增加的,其增加部分资源储量的采矿权价款应按现行市场价格予以补缴,不再评估。
(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煤炭企业参与整合。鼓励和支持县内外大中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参与煤矿整合,提高煤矿整合质量。重点是整合大矿区范围内资源较多,又有利于大矿集中开发的高瓦斯、突出矿井。在国有煤矿井田周边有资源纠纷或交叉重叠的小型煤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置:一是由国有煤矿采取兼并收购小型煤矿的方式进行整合;二是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不影响大矿整体开发和安全生产的零星或残余资源,通过协商,划出国有大矿井田范围,由小型煤矿合理开发、充分利用。
(八)严格办矿准入。行业外新的投资者有投资煤炭行业意愿的,可以通过整体收购、控股或参股现有整合后合法矿井的方式进入。参与新的采矿权竞买者,要进行资质审查。
(九)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管理、监管和监察。煤矿整合方案实施中,只允许整合前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矿井,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与新建或改造工程互不影响的区域组织生产,并制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报县煤炭工业局审批。
煤矿整合期间,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施整合。
县煤炭工业局和各乡镇煤安办必须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监管、日常监察,组织定期、重点和专项监管、监察,严厉查处整合期间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整合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特别要防止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突击生产、掠夺式生产,避免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确保整合期间煤矿安全。
(十)加强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煤矿整合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十一)创造条件,加快进度。县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环保局、公安局、电力公司、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要求,制定和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为整合煤矿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采取简化环节、联合现场办公等方式,对整合企业上报的整合方案原则上成熟一批、集中办理一批。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和业务成果,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收费,加快工作进度。
(十二)建立小型煤矿退出机制。不按时提交整合申请、整合意向协议书和不具备资源整合、改扩建和保留条件的小型煤矿,由县人民政府决定纳入关闭范围,组织实施关闭。对*年度(*年6月至*年6月)已列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和主动申请永久关闭的矿井,按照渝办发[*]93号文件规定,“对证照齐全永久关闭的矿井(指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且在*年内有效的),按照*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依据进行经济补偿。对核定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25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40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一次性补助50万元(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数上,每缺一个证照扣减补助金额5万元,以此类推);凡是被列为*年度关闭对象并实施先关闭后整合的煤矿,一次性补助10万元”。已列入永久性关闭名单的矿井,其资源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市整合办,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十、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
县政府成立*县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谢礼国任组长,副县长王程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制订全县煤矿整合工作方案,分解煤矿整合工作目标,落实整合责任,协调县级有关部门推进煤矿整合等工作。
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引导、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
(二)大力宣传,加强督导。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本实施意见贯彻到每一个煤矿企业,大力宣传煤矿整合工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和相关政策,县政府将组织督查组赴产煤乡镇进行督查。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煤矿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煤矿整合工作由县整合办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整合企业的组织协调。县级有关部门除法定职责以外,按以下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煤矿整合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整合规划、具体方案的审查;查处不按设计组织施工、拖延整合工期等违法违规行为。负责整合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的查处,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指令;对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组织煤矿企业向重庆煤监局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向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采矿权设置方案的编制、审查、报批,负责组织认定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已关闭矿井资源的开采价值;对纳入整合的资源协助企业依法申请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设置采矿权,并协调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整合矿井的法人主体颁发(变更)采矿许可证;对采矿权范围调整和边角、残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处理意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的企业进行名称预先核准和登记注册。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整合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依法打击整合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查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依法审查批准整合煤矿环境保护措施。
综合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整合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管,参与煤矿关闭工作。
供电部门负责切断关闭矿井的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向非法煤矿供电的行为。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煤矿非法用工,监督煤矿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xq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为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强化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狠抓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全国“两会”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确保“两会”期间生产安全,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强化政治自觉和责任自觉,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周密研究部署,狠抓责任和防范措施的落实。要清醒认识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深入研究分析全国“两会”前后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针对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客货运输仍处高峰、春节后企业陆续复产等因素,以及低温、雨雪、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狠抓工作部署后的落实到位,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事故预防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安全防范,督促整改前一阶段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推动企业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同时,要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突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矿山、冶金、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和对生产生活易产生重大影响的油气输送、城市燃气、电力、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动态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重大隐患要挂牌督办整改,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要坚决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并加强巡查、监控和盯守。
三、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要严格监管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活动。要继续深化煤矿安全“八查”,重点发现、惩治煤矿企业违法经营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超层越界开采等非法违法行为。要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工艺管理和日常巡检,避免非计划停车和大幅度调整生产负荷,对特殊作业实行升级管理,作业前相关负责人必须到场确认。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烟花爆竹零售点“两关闭”“三严禁”和批发企业“六严禁”工作措施,组织做好临时零售点未售出烟花爆竹的回收、代存等工作,继续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烟花爆竹行为。要深刻吸取浙江天台“2·5”重大火灾事故教训,强化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学校、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娱乐场所、社会福利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严防火灾事故发生。要加强对交通运输企业和重点车辆船舶的安全监管,严查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非法载客以及违规冒险行车(船)等严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督促企业强化现场管理和巡查检查,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严防脚手架垮塌、高空坠落、构筑物倒塌等伤亡事故。
四、严格高危企业复产复工安全把关,确保平稳有序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针对节后企业陆续复产复工的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停产停工和复产复工高危企业的安全监管监察力度,严防复产复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继续停产停工的高危行业企业要认真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实施检修作业的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停产停工企业复产复工前都要制定严密的复产复工方案,开展全面、系统的安全检查,严格履行验收程序后才能复产复工,发现隐患要立即整改并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自行停产停工的,安全检查和验收报告经本企业总工程师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复产复工。被责令停产停工、长期停产停工的煤矿企业,在先行组织验收合格后,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监管部门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并经属地人民政府或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复产复工。凡在复产验收工作中违反规定,把关不严、擅自降低标准、弄虚作假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