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几种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借贷的几种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借贷的几种方式

篇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民间借贷资金; 账务处理

一、民间借贷现象普遍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很突出,其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的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具有信息和成本方面的优势,民间借贷对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裕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民间借贷是以民间信用为基础的一种非正规金融活动,相对于正规金融而言,它是一种游离于国家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方式。目前,民间借贷正在成为国家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之外的重要融资途径。而民间借贷主要是企业向个人借贷、企业向非金融机构借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直接借贷。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课题组于2009年3月对长三角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有86.9%的民营中小企业表示最短缺的生产要素是资金,且67.22%的资金总量来自民间借贷。但资金供求关系存在明显的无序与混乱,资金流向与使用效益不明晰,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账务处理上。

二、中小企业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账务处理方式

(一)借款企业对来自民间借贷资金的账务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每一种处理方式都有其原因

1.企业将借入的本金通过“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应支付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或者“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

企业在向非金融机构、企业借款,且取得合法合规的原始凭证(放款方每次收取利息的时候出具税务机关开具的发票)时,一般采用这种方式核算,将本金通过“短期借款”或者“长期借款”科目核算;应支付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或者“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

2.企业将借入的本金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应付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或者不在账面反映出来。

尽管民间借贷关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在自愿和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发生的借贷关系,但国家法律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不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实际上民间借贷短期周转资金月利率已高达30‰~50‰,有的甚至达到100‰~250‰,明显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甚至更多。所以,有些企业将借入的本金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应付的利息部分计入“财务费用”或者干脆不在账面反映出来,用其他方式支付给对方。

3.企业将借入的本金存入个人结算户,暗箱操作,账外循环,这种情况下本金和利息一般在账面上都反映不出来。

这种情况更多出现在企业向个人借款。企业向个人借款分两种情况:一是向内部职工借款(集资),一般很少与职工个人之间签订借款合同,这是因为:按照税法规定,向内部职工个人借款,个人收取利息时要缴纳20%个人所得税,个人不愿意;无借款合同,借款企业的利息支出不能税前扣除;二是向企业外部个人借款,无论信用还是担保借款一般签订有借款合同,个人收取利息应当向企业提供利息收入发票,并缴纳个人所得税。现实当中,为逃避监管或者嫌麻烦,双方约定将本金和利息都不通过企业银行账户结算,企业借贷业务不在账面反映出来,但实际上资金已经曲线进出企业。

(二)放款企业在资金收放、资金损失的账务处理方式

放款企业在这方面账务处理方式更加隐晦,能不在账面反映的尽量不在账面反映,具体有几种做法:

1.企业将借出的本金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核算;应收的利息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核算。

采用这种相对“正规”处理方式的,往往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或非金融机构,每次收取利息的时候到税务机关缴纳有关税款,取得发票。

2.企业将借出的本金不在账面反映,应收的利息不通过银行账户结算,也不在账面反映。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要么私下采用现金交易,以采购款出去,账面不反映借贷;要么从银行汇出,企业不做账,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之间形成未达账项,长期对不上,直至对方还款。

3.无法收回的本息,或长期挂账不做处理,或转为当期损失,没有计提准备金。中小企业关门倒闭的例子比比皆是,尤其2008年到2009年期间,广东省81万户中小企业中,因经营不善、出现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达两万家,笔者在广州地区放款企业了解到,因为没有政策规定,几乎没有企业计提坏账准备,一旦部分或者全部资金无法收回,要么挂账不做处理,要么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三、各种账务处理方式的分析

以上所列几种账务处理方式,使用的会计科目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笔者通过对广州地区的一部分中小企业调查、走访发现,会计人员的处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一)法律制度缺失

民间借贷长期处于“非法”的状态,没有一部完善的《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明确界定民间融资与非法融资的法律界限、对民间金融主体的法律地位、资金投向、融资方式、利率浮动范围、风险纠纷的处理、收益的税收调节以及会计核算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

(二)《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均缺少对民间借贷资金账务处理的规定

严格地说,上述几种账务处理方式均不符合现行的会计制度。

1.民间借贷资金不在账面反映的做法是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章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定。

2.《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里面的“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核算的是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的各种借款,民间借贷对象显然不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放款企业而言,也没有相应的会计科目来核算本金,“贷款”科目是用来核算银行类企业按照规定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委托贷款”科目是用来核算企业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资金基本上是直接融资,极少委托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

目前,借款企业只能将借入的本金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应付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放款企业将借出的本金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取得的利息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核算,支付的印花税、营业税等税金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四、规范民间借贷资金核算的建议

(一)国家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民间融资的法规体系

国家要合理引导地下金融资金到“阳光地带”,规范民间借贷资金行为。要对民间借贷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契约要件、期限利率、税务征收、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确界定,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逐步走上契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从行为目的、对象、利率约束等方面,界别民间借贷行为与非法发放贷款行为。会计只有在肯定民间借贷资金行为的基础上才能核算。

(二)建议修改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完善会计制度

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非金融机构的民间借贷行为视同企业向金融机构借贷。具体做法如下:

1.扩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核算的核算范围,即: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企业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通过“长期借款”科目核算。

2.放款企业借出的本金通过“贷款”科目核算,这样,借贷双方可以正确、合理核算各自的资金。

3.借款企业应支付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或者“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核算,为借款而发生的担保、公证等中介费用,作为“财务费用”核算。放款企业利息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为放款而发生的税金、公证等中介费用,均计入“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

4.放款企业要遵循谨慎原则,期末将“贷款”科目余额与“应收账款”余额一并考虑,计提坏账准备。

5.在资产负债表上,借款企业的借贷资金反映在“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或“长期借款”项目。放款企业的借贷资金应分为短期贷出款和长期贷出款两项,在资产负债表“流动资产”项目下增设“短期贷款”项目,在“非流动资产”项目下增设“长期贷款”项目,分别反映两种贷出款。

为遵循重要性原则,借贷双方在财务报告中,应对金额重大的借贷资金行为做单独反映,以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勇江.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制度缺失与合理规制[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40-43.

[2] 吴伟萍.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现状、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10(6):45-46.

[3] 刘长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140-143.

[4] 嘉思瑶,宋若峰.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4):117-120.

篇2

一、民间借贷概述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民间借贷的主体的一方总是公民,民间借贷不可能离开公民一方而存在。对于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 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 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企业间借贷问题的答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禁止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借贷属于金融业务,因此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不得相互借贷。办理公证的民间借贷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合同的内容必须以书面形式全部真实地体现出来,否则,公证员无从审查,无法办理公证。

二、民间借贷公证中公证人的具体职责

( 一) 真实性证明职责

在民间借贷公证中,公证人应当通过核实和亲身体验的方式确保民间借贷公证签约地点、时间、签名等事项属实。在这里有四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实。二是审查借贷事实本身的真实性。根据《民事诉讼法》、《公证法》、最高院和司法部《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司法部关于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合同经公证并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后,借款人到期不偿还借款时,公证处可以根据出借人的申请,出具强制执行证书,出借人可依据执行证书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众所周知,民间借贷具有当事人较少、法律关系简单、证据单一、法律关系中一般不涉及第三人等特点,其主要证据就是借据或借贷合同,一般情况下,对当事人双方都认定无异议的借贷事实,法院依据执行证书均可直接予以执行。实践中,通过虚构债务经公证后直接进入执行程序达到规避法律、逃避债务目的,从而损害国家、集体以及其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公证员应要求出借方提供具有相应借款能力、资金在银行的流转证明、借贷款项在会计账簿上记载的依据等证据材料,以审查并判断借贷事实本身的真伪,对不能形成证据链,公证员难以从内心确认借贷事实真实性的情况,则可以不予出具执行证书,以充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同时,也可避免当事人将风险转嫁公证处的可能。三是民间借贷公证中是否有必要收集当事人的资金证明? 民间借贷公证的基础事实之一是有借贷资金,这是民间借贷必备和必须的条件,因此这个资金证明应该提供,用于证明民间借贷公证存在基础。四是民间借贷公证有无必要收集当事人履约的转账记录和确认借据? 民间借贷的关键事实是有资金转移的发生,这是民间借贷整个阶段最核心的事实,对于这个事实公证机构应当掌握。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是否确实发生过资金转移的事实,已经成为审判中认知的难点。从减少纠纷、澄清讼源的公证价值出发,公证机构也应当收集资金转账记录和由债务人亲自书写的借据,如果是小额借款,当事人以现金方式交付,要在合同的支付方式和笔录中注明,避免虚假债务和借款数额的约定与实际交付不符、提前扣利息等违法情况出现。借据关乎合同的效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二) 确保有效性职责

公证人应当确保民间借贷的借款关系和担保关系的有效性,使民间借贷符合借款关系的生效条件和确保担保符合法律所设定的各类有效性要求。

1. 应要求民间借贷合同公证借款人提供担保。《司法部关于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的意见》指出公证处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一般应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的具体形式可由当事人协商约定。公证员在审查民间借贷合同时,如发现没有担保条款的,应建议借款方提供担保。目前,民间借贷合同中最常见的是以房屋抵押为债务提供担保的方式。公证员应告知借贷双方当事人及时办理房屋抵押登记,并应特别告知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未经登记的房屋抵押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关于借贷双方当事人都关心的设定抵押房屋能不能顺利执行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中人民法院对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居住的房屋,在裁定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后,应当给予被执行人六个月的宽限期。在此期限内,被执行人应当主动腾空房屋,人民法院不得强制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迁出该房屋。同时又规定上述宽限期届满后,被执行人仍未迁出的,人民法院可以作出强制迁出裁定,并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执行。强制迁出时,被执行人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可以由申请执行人为被执行的及其所抚养家属提供临时住房。此外该规定中还特别规定被执行人属于低保对象且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民法院不应强制迁出。以其他财产进行抵押的,公证员应结合《物权法》、《担保法》的相关规定向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

2. 审查出借人的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不是法定义务。货币属于特殊的动产,具有占有即标示所有的特性,我国公证机构没有反洗钱的义务,因此公证机构无义务对其资金来源合法进行审查。同时,基于我国财产登记制度的不完备,事实上也很难对当事人的资金来源进行查明。前述要求出借人提供资金证明( 在银行存有此笔钱) ,事实上也是为了对资金进行反洗钱审查的职能转嫁给银行机构。在公证实践中,对当事人资金来源问题,只需提示当事人资金来源必须合法,否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明确规定,公证机构必须要审查出借方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公证机构的法定义务。

3. 公证人对民间借贷是否涉及刑事犯罪只需尽到一般注意义务。在民间借贷中,有可能涉及高利转贷、非法集资、挪用公款放贷等罪名。此类犯罪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民间借贷的有效性,公证机构有义务进行审查和关注,一旦发现此类嫌疑,应当不予办理公证。但是公证机构没有侦查权,甚至连调查权都没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上述罪行是否存在,是属于我国公安机关的职责,公证人只需尽到一般关注义务即可。进而言之,在公证实践中,公证人一般仅履行普法职能即可,即在公证时明确告诫借贷双方不得有上述犯罪行为。

( 三) 确保合法性职责

1. 审查关于借款利率的约定条款。《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的第六条规定: 民间借贷的利息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 倍,超出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从以上法律和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对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立法精神是以自愿为原则,充分体现意思自治原则。在有息借贷中,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 倍,即不得搞高利贷。根据上述规定,实践中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计算利率: ( 1) 借贷双方对约定利率的标准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 2) 借贷双方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但是约定还款期限的,在约定还款期限内,借款人不负有支付利息义务。但是,借款人不按还款期限还款的,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的,应按《若干意见》的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3) 借贷双方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且未约定还款期限的,贷款人催告还款前,或者虽已催告但未要求借款支付会逾期利息的,借款人可以不支付利息。如果经催告后,贷款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的,应按《若干意见》的规定支付逾期利息。对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确定应以人民银行公布的正常贷款利率的基准利率( 可及时查阅《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为计算标准,不是商业银行的利率。

2. 审查逾期借款罚息利率计算标准的约定条款及建议调整的参照标准。关于合同到期后至申请出具执行证书前的逾期借款利率问题,公证员应当在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时,一方面应建议出借人在合同期满时,借款未履行还款义务的,出借人应及时向公证处申请出具执行证书。另一方面,应建议借贷双方在合同中对逾期借款利率的计算标准给予合理约定。否则,如借款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逾期借款利率,公证机构在出具执行证书时就逾期借款期间的利率计算没有充分合理依据,且计算标准容易被债务人提出异议,导致该部分内容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不仅影响公证书的执行效力,同样也容易造成借款人故意迟延履行还款义务,给出借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篇3

[关键词] 农村民间金融组织 规范化发展 监管

一、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概念的界定

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有效的金融支持。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及其逐步收缩和撤并县域农村分支机构网点的推进,一方面使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供给日趋短缺,加剧了长期存在的农户和乡镇企业贷款难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农村民间金融组织产生和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在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可分为正规农村民间金融、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和非正规农村民间金融。正规农村民间金融是我国正式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并受金融管理部门监管,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等形式;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包括: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非正规农村民间金融没有纳入我国金融管理部门的常规监管系统而游离在正式金融体制之外,包括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私人钱庄等形式。本文研究重点是除正规农村民间金融之外的非正规或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完善和发展问题,旨在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缓解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紧张的局面。

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主要形式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民间借贷。指基于血缘、地缘和业缘所出现的农民之间直接资金借贷。

2.合会。指各种带有互助合作性的群众自发融资形式,一般以地缘、人缘、血缘为纽带,处于地下状态。其种类繁多,各地称谓不一。合会风险较高。

3.农村合作基金会。最早是一种新型社会保障组织,后演变为农村合作基金会。但由于其经营混乱, 1999年1月国务院宣布全国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

4.私人钱庄。是以盈利为目标的一种机构化或半机构化的私人资金中介组织,总体规模不大。1986年以后以非法金融机构名义被取缔。

5.小额信贷。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一直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部分为准正式金融,部分为非正式金融,部分则为正式金融机构的一项创新性金融工具。

6.民间集资。在农村,由于少数专业大户和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对大量资金的需求,出现民间集资的情况。但风险较大,一般都受到抑制。在这些农村民间金融形式中,非政府小额信贷属于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而民间借贷、民间集资、合会、私人钱庄属于非正规农村民间金融。

三、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组织成长及规范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当前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短缺和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并存的现实,正确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总体思路是:

1.非正规农村民间金融向正规农村民间金融或者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转化。

2.准正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向正规民间金融组织转化。具体路径如下:

(1)引导私人钱庄、合会等“灰色金融”从“地下”走向“地上”,向规范化、合法化、机构化金融转变。一方面,允许那些股东人数、资本金、经营者资格及其他条件达到法律规定标准且规模较大的私人钱庄、合会,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进行登记注册, 使其转变为正规金融组织。另一方面,要引导小规模的私人钱庄和民间资金参与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合作)银行等正规金融的改制,使原先运行于地下的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合法化、规范化的投资运作轨道上来。

(2)规范民间借贷市场与典当行的经营行为。政府要将它们纳入监控范围,健全市场契约制度,使其合法并规范运作。

(3)引导成熟民间借贷组织逐步演化为中小商业银行。通过改造现有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或者吸收现有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组建地方中小企业专业银行,使民间金融“阳光化运作”。

(4)吸纳各类民间社会资本,发展和壮大农村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社区性的新型金融机构。

(5)加速民间融资方式创新。要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和银行信用中介的职能,为民间融资牵线搭桥。农村专业合作社具有行业优势,有利于借贷双方衔接并将民间资金引向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上来;面向农村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创办个人委托贷款业务,根据委托人确定的对象、用途、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只适当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6)积极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满足农民融资需求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成长。要通过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支农补助方式,如扶贫开发等,引导当前一些地方已发展起来的农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民间金融组织,逐步建立类似社团法人的组织体系。

(7)实行分类监管。银行业主管部门要实施定点跟踪监督: 对那些从事洗钱、炒卖外汇、高利贷等非法活动的民间金融组织坚决予以打击与取缔。对无息的互民间借贷不予干涉, 但当借贷双方发生借贷纠纷时, 可依法进行处理。引导、鼓励有息民间借贷采取比较规范的合同形式, 防止借贷纠纷的发生, 抑制高利贷的蔓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赋予一些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地位。 对民间自由借贷, 监管部门可通过监管当地的利率水平、资金投向、农村融资、企业融资、活跃程度等, 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

同时,加快建立多种类型的信用中介机构管理公司,如:征信公司、贷款信用担保公司,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个人征信、法律咨询和信用担保服务,支持和引导民间金融借贷。

四、结论与建议

未来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核心是制度安排问题,关键是政府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农村各类金融组织的成长,充分发挥民间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基于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现实,政府应尽快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营造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逐步使其规范化和合法化,并纳入金融业的监管范畴之中。

参考文献:

篇4

由于农村民间金融市场有资金获得便利、资金使用灵活、一般无需担保、资金可以长期使用等优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村民间金融供给仍然有许多不足。

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供给的局限

(一)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

民间借贷的敏感点是利率,发生争论的焦点也是利率。银行利率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而市场利率则是根据受物价水平和供求关系形成的。中这就不禁受银行导向,不利于市场发挥利率导向作用。不管怎样,民间借贷的利率应该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的。

(二)农村民间金融潜藏着金融风险,容易滋生个人非法金融问题

民间借贷以高收益成为民间投资者的新宠。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借贷向地下钱庄转变通过非法集资再以高额利息转借急需用钱的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

(三)农村民间金融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

1.由于缺乏对于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的调查与监督,且其运作程序严重不符合金融管理的要求,金融管理当局很难得到真实有效的金融信息,不利于国家制定切合实际的金融政策。2.农村民间金融未纳入正规金融,使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而这些资金的规模根本无法统计,不利于国家制定准确的货币政策。

(四)农村民间金融目前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民间金融只能处于半地下状态。这使得农村民间金融步履维艰。

三、农村民间金融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为主导,政策性金融为补充的分工协作的框架。①但是这些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之间所发生的业务大部分局限于储存业务,资金借贷业务很少。

(二)农村民间金融的来源

农村民间金融大部分是农户通过劳动储蓄的资金和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其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是个人或多人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资金、乡镇和村干部以及一些有贷款能力的个人到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

四、解决农村民间金融供给问题途径和建议

(一)明确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

农村民间金融长期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民间金融出现在金融供给短缺的背景下,较好的适应了农村地区的需求。尽管现在的法律政策对农村民间金融仍然采取相对严厉的态度,但农村民间金融并不等同于非法金融,因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取缔。

(二)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制度保证

在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制度是必要的保障。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确立合理的产权保护、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让各种符合农村经济需求的金融机构充分竞争,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合法有序的竞争中实现。

1.合理的产权制度。要想农村民间金融实现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主要在于产权改革。产权制度应保护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应该注意鼓励个人参与农村民间金融,对其股权不限,并按其股权的大小来赋予其权利。

2.市场退出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就是通过构建金融机构破产制度,让竞争的失败者退出金融领域。②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方式可以选择关闭、解散和破产,在东部沿海农村由于经济发达,这几种方式都可以选择。而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可以考虑关闭和解散。

(三)引导民间借贷利率适度回落

民间借贷的利率高有很多原因比如:成本高、风险高、供不应求、农村民间金融竞争力低等。确立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民间借贷的利率:

1.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正规金融的商业化和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使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居高不下。当前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增加农村政策性资金的供给。(1)要求正规金融机构吸收的农村存款以一定的比率发放农村贷款。(2)提供税收优惠。对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给予减税或免税的政策鼓励。(3)组建政策性保险机构,提供农业保险,以增强农户和农村企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的能力。

2.增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竞争性。农村民间金融本身就具有无抵押要求、关系型信贷、重复交易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面对农村民间金融改革,应该发扬它的优点,去除它的缺点。对于资金充足、管理科学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给予认可,颁发相关的证书,使它们能够脱颖而出。

(四)优化农村民间金融的供给环境

1.完善农村信用中介体系。信用中介的完善不但降低了民间借贷的金融风险,而且使资金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国家应积极寻找突破口,鼓励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咨询服务等信用中介。

2.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民间金融的稳健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风险和资金的优化配置。

3.加强民间金融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通常是同一行业的组织或人员组织起来的,通过制定共同的规则,实现行业内部的自我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以保护各个成员方的利益。③同业自律组织可以方便各农村民间金融的信息交流,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

五、小结

篇5

摘 要 我国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企业比重较少. 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在这种背景下,很有必要对西方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研究、总结和认识,以便“洋为中用”,结合我国已经即将采取的一些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境遇的措施,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关键词 中国企业 融资渠道 融资方式

中国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独特功能,如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创造就业机会以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等为中国各界所认可。企业发展问题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中国当前独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等因素制约,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许多企业自身难以克服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些难题中,融资问题更是首当其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内部融资、外部融资。

1、内部融资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企业内部融资来源主要包括:

1)留存收益: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它来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包括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2)内部员工集资

3)亲友借款

4)股东借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中小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内源性融资比重过高,影响了中小企业利用资本杠杆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融资难困境。

2、外部融资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光靠内部融资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外部筹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因此,在购并过程中一般是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其缺点是保密性差,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二、融资方式

企业的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款筹资:借款筹资是指企业向银行或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有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2、债券筹资: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3、股权筹资:股权筹资是指以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

4、商业信用筹资:信用筹资是指企业利用其商业信誉,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其客户之间发生的、与交易直接相关却带有筹资特征的信用行为,包括预收客户购货款、收取的押金或订金、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采购物资或接受劳务、利用商业汇票结算,等等。

5、吸收直接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指公司以协议等形式,按照“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吸其他单位和个人投资的一种权益性筹资方式。

6、融资租赁筹资: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的双重特性。

三、中国企业融资渠道与方式现状

银行借款是我国企业最传统的一种筹资渠道。它不会影响原有股东的控股权、利息费用可以税前列支,并且能获得超额利润等财务杠杆效益。另外相对于债券筹资来说,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较低、筹资速度较快、借款弹性相对灵活、且不需要公开企业的财务信息。

同时,民间贷款更为方便。

所以,我国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企业比重较少。而大量的债权类融资需求的是通过多种其他金融工具来满足,有的甚至需要结合项目的风险收益特征及其结构,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组合来实现的。

先间接融资,如果不好间接融资就去进行股票融资,最后才是发行债券,这是融资的顺序。我国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都比较高。发行债券的门槛更高一些。

所以,在面对“企业过去三年已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这一问题,73.5%的企业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55.3%选择了“民间借贷”,14.9%选择了“银团贷款”,10.5%选择了“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四、总结

调查显示,企业利润和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获得资金最主要的渠道,但比例与2011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上市意愿与2011年相比也有所降低,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

(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

(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

(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5)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敏华,袁迎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2009.

[2]姚俊平.中小企业的作用与现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

[3]杨泽云,杨宜.浅析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经济丛刊.2009.

[4]中国人民银行.2008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5]茅于轼.民间投资应尽早启动.浙商.2009.

[6]崔津渡,王巍聊.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新浪财经.2009.

篇6

【文章摘要】

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灵活多变,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数量与综合实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为缓解就业压力、出口创汇、推动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融资问题就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对东莞地区的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东莞

就东莞地区而言,中小企业的数量可达全部企业总数量的99%,且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融资缺口,近70%的中小企业急需融资。当前,东莞地区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靠自身积累的资金,缺乏外部支援,尤其是在创立阶段,几乎完全靠自筹资金。这与市场经济利用金融市场负债来实现发展的经济规律是不相符的。只有多元化的融资模式才能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风险,促进持续发展。

1 东莞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无非以下几种:内源融资、民间融资、商业信用融资、资本证券市场融资及财政渠道融资。1986年以后我国停止了对企业的大部分投资,使得内源融资与银行渠道融资成为东莞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只有两个证券交易所,且面向的多是国有企业和成熟的大型企业,东莞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东莞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以下问题:①债券融资困难,大部分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的限制而得不到公众信任;②银行贷款困难,不少中小企业不满足担保、抵押资产等条件,难以向银行申请贷款;③民间借贷不成熟,民间借贷融资多是在熟人圈子里进行,完全靠信誉支撑,发展还不成熟;⑤租赁融资成本过高,融资租赁程序较简单,但资金成本却较高,通过租赁来获得融资所付出的代价甚至远高于银行贷款,这对于资金本就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可行性更低。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①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意识薄弱,往往在资金周转不灵时才想起融资;②信用风险过高,缺乏诚信意识;③金融体系存在缺陷,各类开拓基金难以名满足中小企业需求;④资本融资渠道狭窄。

2 东莞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研究

东莞地区的中小企业行业众多,竞争力不同,对融资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融资的需求也会大相径庭。中小企业在融资时,应当在谋求企业价值与融资风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才能实现最佳的资本结构。

2.1 内融资模式

内融资模式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内部。一般而言,企业内融资的构成主要包括沉淀资金与流动资金。沉淀资金包括实收资本、公积金、这就资本及未分配利润等。内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中小企业运用初期,筹资渠道单一,筹资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企业扩大生产对资金的需求,但其也有着风险小、成本低的优点。

2.2 银行融资模式

银行融资模式即企业以借贷形式向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获取资金的方式。在大部分国家,银行贷款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就东莞地区来说,银行贷款可分为担保贷款与信用贷款。近年来,很多金融机构加强了内部监管,以防范贷款风险,东莞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很难拿出足够的抵押物,也很少有人愿意为中小企业做担保。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保障体系以拓宽向银行融资的渠道,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2.3 财政融资模式

财政融资即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通常具有期限长或无偿的特点。就当前阶段而言,财政融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国家财政直接向企业拨付资金;②国家向企业收取更少的税费或管理费。自1986年以后,国家直接向企业注入资金的行为越来越少,出口退税、贷款补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成为财政融资的主要模式。对于东莞中小企业来说,财政融资模式只能是一个有益补充。

2.4 证券融资模式

证券融资是指企业向部门、社会公众发型债券、股票来获取资金的方式,筹集的资金从本质上说属于实收资本与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长期资金,可以无限期使用而无须担心自己被抽回的问题,或偿还本金问题。但是,企业必须向股东发放分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规模与资金使用期限来选择发现短期或长期债券,且无论期限长短都应在到期后归还本金并支付利息。

2.5 商业融资模式

商业融资是指企业向关联企业通过合同交易来获得资金的融资方式。商业信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中小企业资金有限的问题,保证生产过程的延续性。同时,商业融资要求关联企业在业务上要具有往来,并互相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以形成类似抵押的机制。但是,商业融资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信用文化,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仍然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商业融资模式的有序运转需要完善的社会信用机制来保障。

2.6 民间融资模式

民间融资的方式与金融机构融资相似,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活动。就东莞地区而言,民间融资的规模可达地区GPD的10%甚至更高。从融资形式上来看,民间融资可分为以下两类:①金融形势,包括当铺、钱庄、基金会等;②借贷形式,包括企业内部集资、企业间借贷及私人借贷等。民间融资具有期限短、有偿性等特点。

2.7 风险融资模式

风险融资是指吸收风险投资者投资来筹集资金的方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与传统的债券投资与股票投资相比,风险融资具有更加鲜明的特点:高风险、高回报。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型企业,是一种流动性较低的长期权益资本,其目的在于高增值、高收益。对于东莞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3 结语

综上所述,东莞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当高度重视融资财务风险,根据企业规模,发展目标,资本结构来科学配比融资规模与融资方式,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即在选择谋求企业价值与规避风险之间选择最大值,最大限度的选择稳健、能够控制风险点的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篇7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信用担保

一、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

通常的融资方式有银行及非y行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项目融资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同时也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但这几种融资方式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来说,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的很少,同时由于证券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股权融资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我国民营企业受其发展条件的约束,尤其是企业自身资金短缺的限制,迫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但在以银行借款为主要融资方式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向民营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长期性融资而被迫采用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方式,而使企业的借款成本有所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基本上依靠内部融资和银行信贷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融资方式单一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融资门槛过高

企业的融资成本是指资金的使用代价,一般主要由利息支出和一些相关的筹资费用构成,与国有大中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借款方面缺少国家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缺少利率和税率的优惠和补贴,同时由于银行贷款融资的门槛较高企业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有时不得不向民间资本市场高息融资,支付相对来说高额的借款成本。民营企业向银行借款时,银行多为抵押担保方式,手续复杂,同时企业为寻求担保或抵押还要辅助担保费、抵押财产评估等一系列费用。

(三)民间融资成本较高

由于企业的融资门槛过高,致使企业为了想方设法的获取资金,不得不选择其它相对容易的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就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首要选择。所谓的民间借贷就是指公民、法人及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民间借贷作为一种灵活且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融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有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但与之相应而来的是,民间借贷的主观随意性和风险性易导致一些社会矛盾。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成因

企业自身信用不足。通常意义的信用定义为还本付息的一种借贷关系,但在本文所涉及的信用概念更为宽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的作用越显重要,良好的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在信用越发重要的今天,我国民营企业却普遍存在一些信用缺失问题,致使企业发展遭遇瓶颈期,面临一系列信用危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的成立条件同国有大中企业相比相对宽松,对经营者的素质也没有绝对的考量标准,因而会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或负责人的自身硬件条件不达标,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因而导致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的眼光肤浅,只考虑当前利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公众的利益,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

经营管理不规范。近些年来,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想要牢牢地站住脚跟还是缺乏一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理念。随着竞争日趋激烈,民营企业面临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成为了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民营企业目前的融资困境,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出发,应努力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增强其竞争力。而首要任务则应当是改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提升治理层次。我国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家族制或合伙制等旧有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管理,这种经营模式的产权结构是固定的单一主体,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财产大多为个人私有财产,企业所有者基本上就是经营者、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集中,因而会产生种种弊端。我国众多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面临着产权关系不明晰的问题,只不过二者表面形式不同。所以在企业成立之初,创业者就应该强化企业社会化的概念,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突破家族式企业的狭隘观念,培养有真正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担任管理层。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应该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应收账款和现金的管理充分地利用资金。首先,应该确定财务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最后,应该定期对本行业的市场发展状况做出预测和总结归纳,尽可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石秀娥.贷款视角下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4(1):108.

篇8

关键词:农村民间金融;正规金融机构;民间借贷

一、引言

由于农村民间金融市场有资金获得便利、资金使用灵活、一般无需担保、资金可以长期使用等优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得不承认农村民间金融供给仍然有许多不足。

二、农村民间金融市场供给的局限

(一)民间借贷的利率失控

民间借贷的敏感点是利率,发生争论的焦点也是利率。银行利率是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而市场利率则是根据受物价水平和供求关系形成的。中这就不禁受银行导向,不利于市场发挥利率导向作用。不管怎样,民间借贷的利率应该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的。

(二)农村民间金融潜藏着金融风险,容易滋生个人非法金融问题

民间借贷以高收益成为民间投资者的新宠。由于政策的限制,民间借贷向地下钱庄转变通过非法集资再以高额利息转借急需用钱的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

(三)农村民间金融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

1.由于缺乏对于贷款的贷前、贷中、贷后的调查与监督,且其运作程序严重不符合金融管理的要求,金融管理当局很难得到真实有效的金融信息,不利于国家制定切合实际的金融政策。

2.农村民间金融未纳入正规金融,使大量资金的“体外循环”,而这些资金的规模根本无法统计,不利于国家制定准确的货币政策。

3.一些效益不好、污染环境严重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投资项目的企业很难在正规金融那里获得贷款,而民间金融为了高额利息很乐意向这些企业提供资金。这不仅助长了受限企业的发展,造成资金得不到优化配置,而且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实施。

(四)农村民间金融目前没有得到法律的保护

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民间金融只能处于半地下状态。这使得农村民间金融步履维艰。

三、农村民间金融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不足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为主导,政策性金融为补充的分工协作的框架。①但是这些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农村中小企业之间所发生的业务大部分局限于储存业务,资金借贷业务很少。

(二)农村民间金融的来源

农村民间金融大部分是农户通过劳动储蓄的资金和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其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是个人或多人从金融机构取得贷款、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资金、乡镇和村干部以及一些有贷款能力的个人到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这些资金一旦难以收回,农户的血汗钱将付之东流,生活很可能陷入窘境,正规金融的资金市场也会受到影响,个别投机者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这给家庭和社会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农村民间金融内部管理的缺失

民间金融属于典型的关系型借贷,债权人往往碍于情面没有与债务人签订合同。同时没有建立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审计稽核等必要的制度,难以计算民间金融的数额,不利于对其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产品结构。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借款用途缺乏审查,增加了坏账的比率。

四、解决农村民间金融供给问题途径和建议

(一)明确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

农村民间金融长期存在有两方面的原因:民间金融出现在金融供给短缺的背景下,较好的适应了农村地区的需求。尽管现在的法律政策对农村民间金融仍然采取相对严厉的态度,但农村民间金融并不等同于非法金融,因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取缔。

(二)为农村民间金融提供制度保证

在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中,制度是必要的保障。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确立合理的产权保护、放松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让各种符合农村经济需求的金融机构充分竞争,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在合法有序的竞争中实现。

1.合理的产权制度。要想农村民间金融实现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主要在于产权改革。产权制度应保护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还应该注意鼓励个人参与农村民间金融,对其股权不限,并按其股权的大小来赋予其权利。

2.市场退出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就是通过构建金融机构破产制度,让竞争的失败者退出金融领域。②我国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方式可以选择关闭、解散和破产,在东部沿海农村由于经济发达,这几种方式都可以选择。而西部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可以考虑关闭和解散。

3.金融监管制度。金融监管是确保金融业规范经营的重要手段。为了降低市场失灵的次数、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金融监管需要建立专门的行为准则。

(三)引导民间借贷利率适度回落

民间借贷的利率高有很多原因比如:成本高、风险高、供不应求、农村民间金融竞争力低等。确立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降低民间借贷的利率:

1.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正规金融的商业化和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使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居高不下。当前应该完善相关制度,增加农村政策性资金的供给。

(1)要求正规金融机构吸收的农村存款以一定的比率发放农村贷款。(2)提供税收优惠。对正规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给予减税或免税的政策鼓励。(3)组建政策性保险机构,提供农业保险,以增强农户和农村企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的能力。

2.增强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竞争性。农村民间金融本身就具有无抵押要求、关系型信贷、重复交易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面对农村民间金融改革,应该发扬它的优点,去除它的缺点。对于资金充足、管理科学的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给予认可,颁发相关的证书,使它们能够脱颖而出。

(四)优化农村民间金融的供给环境

1.完善农村信用中介体系。信用中介的完善不但降低了民间借贷的金融风险,而且使资金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国家应积极寻找突破口,鼓励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咨询服务等信用中介。

2.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民间金融的稳健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风险和资金的优化配置。

可以首先建立社会综合治理机制。社会综合治理机制稳定了,信用环境会更加和谐。其次建立农村信用等级评审机制。各级政府可以逐步评估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企业。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方便农村金融机构避开风险发放贷款。再次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和制裁制度,使失信者在经济、法律和道德上付出代价。

3.加强民间金融行业自律。行业自律是通常是同一行业的组织或人员组织起来的,通过制定共同的规则,实现行业内部的自我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以保护各个成员方的利益。③同业自律组织可以方便各农村民间金融的信息交流,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有利于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

五、小结

农村民间金融在整个金融中的弱势地位既无力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又使农户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中的巨额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反过来,落后的年农村经济会导致农村资金的不足和农村民间金融的弱势。这种恶性循环必须通过制定对策进行解决。通过前面的建议,可以促进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正规化。从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注解:

① 《如何完善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② 陈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③ 李长健等.市场信用的生成及主体行为维护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鲁江.论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状况[J].广东: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

[2] 杜静.应当积极发展民间金融[J].河北: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

[3] 张玉凤.我国农村金融边缘化问题的思考[J].福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篇9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P2P网络借贷平台;影子银行;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1日

一、P2P网贷发展现状及弊端

(一)在互联网金融崛起背景下P2P发展迅猛。当前金融领域已逐渐放开,民营资本将伺机而动,而作为能够在短期内实现与传统金融机构平起平坐的唯一捷径――互联网金融必将成为改变现有金融格局的决战场,未来的新霸主也必将产生于此。金融机构拥有客户、资本、风险防范优势,而互联网公司拥有技术、创新、庞大的用户群优势。

民间借贷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必要补充,P2P网络借贷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P2P贷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人人贷、拍拍贷为代表的线上模式,借贷双方通过网上竞标方式来实现匹配,另一种是以宜信为代表的P2P信贷理财计划。P2P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

(二)P2P网贷运行模式。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

(三)P2P网贷的弊端。目前,市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方向已形成共识:包括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互联网整合销售产品即余额宝模式和互联网货币。这几种产品拥有不同的金融模式和金融风险,也就意味着需要不同的监管方式。

P2P网络贷款平台长期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以外。很多打着P2P旗号的企业,做的并不是纯粹的线上平台业务,而是把原先线下既有的民间借贷模式换了一个说法。

而对于致力于打造纯粹资金撮合平台的P2P网站而言应当针对其行业特征,进行适度监管,比如设立资金第三方托管机制来对这一领域监管,未必要像银行那样严格,因为它毕竟是信息中介平台,但对它的从业资质还是需要有限制的,毕竟它们也在做着很专业的金融业务,它应该比银行的风险控制更高端,因为它的客户风险比银行更大。银行把信用记录好的客户都拿走了,在银行贷不到款的人,才会到P2P平台寻求资金,风险更高,也就意味着P2P网络贷款平台风险管理水平也应该高于银行。

二、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监管制度的构建

监管之殇困扰着网络贷款行业,网络贷款行业的野蛮生长及恶性竞争带来的巨大风险也迫使其开始强调行业自律。但是,面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迅速发展和异化,仅依靠私法规范和行业自律不足以规范整个P2P网络贷款行业。

(一)107号文件。2014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向相关部委和各省政府下发的名为《关于加强影子银行业务若干问题的通知》(下简称“第107号文)对P2P借贷等网络金融活动规定,指出:“网络支付平台、网络融资平台、网络信用平台等机构要遵守各项金融法律法规,不得利用互联网技术违规从事金融业务。”此前央行也多次重申“两条红线”理论,提醒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行业不可触线违规。文件还指出央行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措施。这就意味着,一直“无监管、无标准、无门槛”的P2P行业将开始由央行负责协调监管。

(二)监管机构。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必然要有监管机构的设立。在美国,目前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监管机构仍未达成一致共识,美国会计总署给出了两种监管方案:一种是由各监管机构分别监管网络贷款的不同主体,借款人和贷款人的监管机构不同;另一种是建立统一的机构,如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承担监管职责。从目前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发展状况看,中国银监会作为中央级别的监管机构应加强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监测、预警并形成一定的预警机制,防止P2P网络贷款平台引发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要担负起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具体监管职责,金融办作为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管理机构,应该承担起监管P2P网络贷款平台的职责。同时还可以借助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这个管理平台,从事P2P网络贷款平台贷款业务的登记、备案等服务,发挥辅的监管作用。

(三)监管措施

1、市场准入监管。我国法律在认可P2P网络贷款平台后,要对其设立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可考虑实行牌照制,对满足条件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发放牌照。这一方面可以将一部分资质缺乏的申请者排除在外,防止其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也方便监管机构对P2P网络贷款平台进行管理,掌握其真实发展状况。

2、搜索途径规范制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约有超过2,000家P2P网贷平台,其中绝大多数建有网站,P2P行业所有的交易都是在网络上进行,所以通过线上推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而且即使公司有了知名度,别人也可能会很少直接记住公司网址,也会通过搜索进入公司。所以网络搜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入口。可以说,搜索引擎已成为P2P网贷平台最支柱的流量来源,也是公众查询和了解网络借贷的首要入口。

3、业务活动监管。为防范风险,对P2P网络贷款平台的业务活动要进行限制,将其主要业务限定在P2P网络贷款平台成立的最初范围内,即提供交易信息和收取佣金。如果P2P网络贷款平台要开展信用担保和资产证券化等其他特殊业务,就必须事先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对此,可以由P2P网络贷款平台作出选择,是做纯粹的居间业务还是做金融担保或理财业务,对后类业务则按照金融机构监管的要求加以监管。

4、资金安全监管。P2P网络贷款平台应该积极寻求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不论是出借人投放资金还是借款人获得借款,都应由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资金的收取和发放不能由P2P网络贷款平台自己进行。国外先进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均采用此种方式管理资金,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也不应例外。

5、信息披露监管。监管法律应要求P2P网络贷款平台年报,特别是公布坏账率,以便监管机构及时识别P2P网络贷款平台的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对坏账率高的P2P网络贷款平台及时进行整顿。

6、利率监管。监管机构要对P2P网络贷款平台上的利率水准进行监控,防止其变相提供超高利率,成为滋生高利贷的温床。

主要参考文献:

[1]蔡亮.P2P网贷构建金融新桥梁[J].产权导刊,2013.3.1.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制度;规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084-02

近年来,无论新闻报刊中,还是学者们的研究课题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履见不鲜的话题,这无疑从侧面揭示了中小企业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所谓的中小企业,其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的,美国于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规定:凡是独立所有和经营,并且在某一事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英国在其1971年公布的波尔顿委员会报告中提出的小企业的定义,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因素:(1)小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2)小企业是由其业主或一部分业主亲自管理的,而不是通过正式的管理机构来管理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具有合一性;(3)小企业应该是独立的,它的业主具有排他性决策权。中国法律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该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是中小企业。而本文所指的民间融资是指除正规金融机构融资以外的其他非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活动。即德国学者Heiko Schrader所认为,金融市场(而非机构)如果掌据在国家信用体系和相关金融法规控制之下,就是正规金融;反之,即为非正规金融。民间融资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民间借贷;合会;企业内部集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变相借贷;票据贴现及有价证券融资等。

一、中小企业与民间融资结合的必然性

民间融资成为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来源具有必然性。根据“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的发言,中小企业在中国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经济总值占到了GDP 65%,但只占到了贷款授信的40%。中国中小企业获取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极为困难。另外,中国中小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小,严重市场导向性的特点。也即是说,中小企业对于一个项目的开展,往往不是根据什么评审结果,调研报告而来,而是凭企业老板,主要负责人的市场敏锐性。因此,其资金的需求,往往具有临时性。中小企业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需要申请,审查等众多资信论证环节,而且能够获得授信的可能性较低,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二、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困境

虽然民间融资具有种种优点,与中小企业当前的融资需求相适应。但民间融资毕竟具有随意性,栖身于光明与黑暗的中间地带,缺少相应的法律规范,具有极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使中小企业陷入了既知民间融资的风险,又不得不依赖民间融资的困境。民间融资的风险,概言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高投机性风险,是指民间融资来源和用途与泡沫经济相关,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2)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无法支付高额利息时,将对整个财务状态产生严重影响;(3)信用风险,是指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以担保为名,不行担保之实,违反信用;(4)资金链断裂风险,是指市场波动及经营过程中各种可能因素,致使民间融资合约无法顺利履行;(5)政策及法律缺失暗藏的风险,是指当前许多用于民间融资的资金存在法律瑕疵。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所造成的恶果,突出的表现形式为2011年温州发生的企业老板“跑路”事件。

三、中小企业出现民间融资困境的原因

中小企业出现民间融资困境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中小企业自身缺陷致使其难以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融资;(2)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偏见进一步将中小企业推进了民间融资市场;(3)民间融资缺乏法律规范,风险巨大,让中小企业泥潭深陷,难以自拔。

1.自身缺陷。目前,中国对中小企业的规范大多以国家政策的形式出现,法律法规并不多。自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起,截至2012年5月,共有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41条。但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只停留在原则上,理论上,对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措施和方法。各地区也因中小企业规模小,单个纳税比例小,在制定符合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上进度缓慢。中小企业的发展并无实质性提高。中国中小企业自身具有经营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经营品种单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生存和发展的不确定性突出等缺陷,其市场淘汰率远高于大型企业。其中,资金问题是中小企业最为严重的问题。而要寻求金融机构贷款,则需要提供担保物,金融机构还将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态、账目等情况进行审查。而中小企业自身往往不具备较高的抵押信用能力和经营信用能力,管理也存在各种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寻求贷款之时,也是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之时,事关中小企业的生死。所以,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金融机构的融资审查,难以获得金融机构融资。

2.金融机构融资困难。中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个人不得设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非金融机构也不得经营金融业务。”这使得中国为数不多的正规金融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对于是否对外放贷具有绝对的决定权,不必考虑竞争因素。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一般存在较高的经营风险,抵押担保物的价值往往不足,管理成本又高。 银行往往从趋利避害角度出发,降低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提高贷款的安全性。再者,中小企业采取增加管理幅度的方式加强生产、服务,内部账目信息繁杂,信息透明度差,在金融机构进行审核时,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巨大。基于以上原因,中小企业的金融融资的渠道在无形中就变得更加狭窄。

3.民间融资缺少法律规范。民间融资存在众多的问题,特别表现在法律规范的不足和缺失上。首先,中国对于民间融资行为法律定位尴尬,界线模糊。按照中国现行规定,中国民间融资只有个人之间借贷、个人与非金融企业间借贷是法律允许的,而非金融企业间借贷是不允许的,极易被认定为非法集资罪。然而,不合法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虽均表现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但集资诈骗罪需要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而一般不合法的民间融资并无占有目的。其次,法律制度落后于经济现状。新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均未明确民间融资的管理主体,监管主体的缺位致使不合法的民间融资难以获得前期规范,最终入罪。再者,法律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民间融资法规条款非常分散,专业人士掌握起来都不容易,何况是普通的民间融资者。

四、解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的措施

正如上文所述,中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而其中主要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缺陷;二是民间融资缺少法律规范;三是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歧视。俗话说“对症下药”。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困境。

1.加强中小企业法律指导,提升中小企业信贷竞争力。首先,应当修改《公司法》,出台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是对于情况复杂、设立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包括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来说,在目前的改制工作中,不可能全部转变为公司制企业,而是需要以公司制为目标,建立适合各种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制度。其中,不仅应当包括适用于中小企业的普适性管理制度、财务制度、风险把控制度外,还应当对于融资制度进行专门规定。其次,进一步完善《担保法》,通过《担保法》的完善使中小企业担保能够有详尽的法律根据。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单个企业担保能力弱的情形,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由政府给予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政策上支持和优惠。

2.完善民间融资的法律规制,降低民间融资风险。颁布实施涵盖民间融资主体、业务范围、资金来源用途、利率上限、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法律责任等内容的民间融资单行法,将民间融资纳入合法领域进行规范和调节。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并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明确《刑法》中非法集资罪与不合法民间融资的区别,原则上将民间行为所产生的纠纷以民事法律责任形式解决,对于严重触犯了《刑法》的不合法民间融资明确界定其标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再者,按照民间融资单行法的规定,相应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范围,针对民间融资监管主体,监管行为的实施,监管责任的承担等制定明确的行政法规,并相应建立监管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披露机制,促进民间融资市场的规范。

3.改进金融机构贷款制度,拓宽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融资道路。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民间金融的监管职责。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开设专门的政策优惠贷款,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门指导,放大中小企业授信比例。另外,完善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的合作,如大力发展委贷业务,吸收民间资本直接进入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中,降低民间资本社会存量。

参考文献:

[1] 刘进,吴东作.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

[2] 苏士儒,段成东,李文靖,姚景超.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金融体系建设[J].金融研究,2006,(5).

[3] 李军.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