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产品设计基本要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产品设计基本要素

篇1

引言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围绕着人对产品的需求,更大限度地适合人的个体与社会的需求而获得普遍的认同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设计和评价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系统复杂而变化多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涉及到人的感官因素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笔者试图通过对企业形象的统一识别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人与产品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对产品形象设计及评价系统作有意义的探索。

1产品形象设计与企业形象设计的关系

对形象的研究大都基于企业形象统一识别系统(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所谓企业形象,就是企业通过传达系统如各种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运用视觉设计和行为展现,将企业的理念及特性视觉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来塑造具体的公众认可、接受的评价形象,从而创造最佳的生产、经营、销售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企业通过经营理念、行为方式,以及统一的视觉识别而建立起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它是一种复合的指标体系,可以把它区分为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内部形象是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评价和印象,外部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印象和评价;内部形象是外部形象的基础,外部形象是内部形象的目标。

产品的形象设计是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形象目标的细化。它是以产品设计为核心而展开的系统形象设计,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研究的观念、原理、功能、结构、构造、技术、材料、造型、色彩、加工工艺、生产设备、包装、装璜、运输、展示、营销手段、广告策略等等进行一系列统一的策划、统一设计,形成统一的感官形象和统一的社会形象,能够起到提升、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作用,使企业在经营信誉、品牌意识、经营谋略、销售服务、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显示企业的个性,强化企业的整体素质,造就品牌效应,赢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2产品形象设计的统

产品整体形象(ProductsIdentity简称PI)是产品在设计、开发、研制、流通、使用中形成统一的形象特质,是产品内在的品质形象与产品外在的视觉形象形成统一性的结果。

2.1产品的品质形象的统一性

就产品的品质而言,是通过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反映到外在的企业形象上,如德国的“奔驰”车、西门子的电子产品等,给人更多的是对德国产品的制造技术、产品性能,以及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联想,在感官上形成“车—奔驰—技术—品质—德国”。‘高质量”与“德国”是同义的,“奔驰”车的形象就是“德国”的形象,“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伊夫·圣·洛朗的服装代表着华贵和浪漫的法国人的形象。

产品的品质形象涉及到产品的设计管理与设计水平,无论是在产品的功能、性能、材料选用、加工工艺、制作方法、设备条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要有严格的管理。在产品形象设计中,首先要在设计管理水平上提高,如有明确的产品设计目标计划,组织有效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进行关键的技术攻关,提供完善的设计技术配置服务,包括“软”的(高素质的设计人员)、“硬”的(符合设计开发要求的设施、设备)配置,满足产品设计开发的物质条件。并且要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实施程序过程的管理(如阶段评估、信息反馈、多方案选择等)。为满足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设计的质量,就要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

产品设计水平的高低,除了取决于设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外,更主要的是要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法程序进行。充分进行产品设计的市场调研,收集资科、信息,提出开发设计本产品的充分依据,如:对产品设计的功能、性能、造型形态分析,以及采用何种原理、技术、生产方式等,满足何种人群或个体差异的要求(包括心理和生理需求),对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地点、使用环境进行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后果(如安全、环保、法律)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归纳,对产品的整体形象设计进行定位,通过方案的选择、优化,形成产品形象设计的系统性,逐步实现把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到企业整体形象上来。(见图2:产品形象一企业形象)

2.2产品的视觉形鼠统一性

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PI)是企业形象在产品系统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形象的视觉统一识别(VI)基础上,以企业的标志、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组合规范、使用规范为基础要素,应用到产品设计应用要素的各个环节上。产品的特性及企业的精神理念透过产品的整体视觉传达系统,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力,将具体可视的产品外部形象与其内在的特质融汇成一体,以传达企业的信息。产品的视觉形象的统一性是以视觉化的设计要素为中心,塑造独特的形象个性,以供社会大众识别认同。

产品PI由基本要素与应用要素两大部分组成。

2.2.l基本要素设计

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基本要素,产品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部是建立在基本要素设计的基础上,因此它是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元素,是PI的核心部分。

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企业标淮字体、企业名称、企业标准色、企业象征图案、企业吉祥物和企业精神宣传标语等内容。

基本要素的设计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的基础上,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方向、精神。基本要素设计必须风格统一并能有效地组合、配合应用,明确基本要素设计的组合、使用规范,规范制图的标准及方式,在实际使用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正确使用。

2.2.2应用要责设计

应用要素设计是以基本要素设计为基础,根据产品设计中实际的视觉表达事项,规范基本要素的使用,在产品的视觉化设计中,具体应用到以下各项内

(1)产品的外观造型系统(特定的外观造型、材标准色彩、表面装饰工艺等);

(2)产品的包装系统(包装造型、包装的文字、图符号、排列、包装材料、包装纸、包装箱、集装箱

(3)产品的立面装饰系统(立面造型、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辅助色彩、铭牌、标识等);

(4)产品的服务系统(产品货单、使用说明书、技术资科书、质量跟踪卡、保修卡、随货礼品等);

(5)产品的促销媒介系统(商品册页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播媒体广告,互联网广告,POP广告,户外广告,活动广告、室内广告等);

(6)产品的展示系统(商场货架、专卖店、商品展览会、招商订货会、洽谈室、橱窗等展示环境)。

2.2.3PI手册

在确定了基本要素后,按照使用的功能、媒体的选择方式,制定各种使用、操作的规范,使产品的设计、研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保证产品的形象设计统一性。根据产品形象设计的基本要素、应用要素编辑成册,形成设计指南。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的最后阶段,综合了PI的全部开发项目,整理成册,予以视觉化、系统化、规范化,可适合在任何时间、环境、地埔操作使用和查阅。

PI手册是产品形象设计实施的技术保障。通过PI手册,重复再现设计目标,在管理上成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众多设计项目开发中,提供规范化和参照物,指导产品的设计开发,并按系列化进展,最终统一到企业形象的识别上。

3产品形象设计的评价系统

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流通及使用,都是以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产品功能、形式的提出,是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产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某一问题或事物而设定,一切都围绕着“人”的存在而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的情感因素。因此,人为的评价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产品形象的评价一直是个难题,如果按完全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去评价,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特别是涉及到人类的多种情感,诸如喜、怒、哀、乐,以及五官的视、听、触、嗅等感官因素,就会出现许多不确定评价因素,还要涉及到人自身的个体差异、心理与生理的差异、所处环境、地域、时间及备类社会因素等等,对产品的形象评价必定会出现模糊不清,难以确定,因此必须以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起评价系统,在涉及到人类情感、美感和时代时尚等因素时,可以以定性的方式评价;而对功能、性能、技术手段等则可量化评价;有的则要由两者综合去评价。

3.1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基本框架

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是以产品的内、外评价因素为基础,以人的需求目标为评价结果,评价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是否能生存发展或惨遭淘汰,并指导产品设计、开发今后的发展方向(见图3)。

3.2产品形象评价系统内容

对产品形象的评价,不能拘泥于仅仅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的评价,因为它只是产品整体形象的极小部分,是最直观和表层的东西,更深层次的是通过产品的形象展示一个企业形象与文化直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对产品形象的评价必须从纵横的多方位去衡量。

根据产品形象的评价系统框架,由产品形象内部因素与产品形象外部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测评平台,涉及到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到使用者因素、市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评价范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定性与量化的测试和测评点,能较详细具体地、有针对性的评价(见图4)。

产品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使用,是由产品—商品—用品—废品的演化过程,它涉及到人—机—产品—社会—环境的各个层面与各种关系。因此产品的形象设计必须解决好这种层面与关系,才能达到设计的目标与要求,才能称之为“好”的产品形象。

结束语

篇2

 

人性化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同样也是当下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所共同秉持的。同时,工业设计是一个工业品牌的重要部分之一。如何在工业设计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如何使工业产品在方方面面都能为人类服务,如何做到人物和谐,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工业设计前期进行应用研究。

 

一、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素

 

设计师改造的对象是物,可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人性化设计突出人的作用,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来审视产品的优劣与实用性。它也体现出现代工业的特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

 

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要主要把握其实用性,舒适度,娱乐性等。实用性无可厚非,工业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运用。可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设计师应着重考虑到特殊人群,包括老人,儿童,妇女,病人以及少数名族等。尽最大可能的使产品的适用面扩大。舒适度在现如今社会也可以说是很基本的需求,人类早已不会仅仅满足于实用性。设计师可以从产品的颜色,材质,外形入手,加以改造设计。比如暖色系冷色系的不同,根据人类需要在色彩处理上选取恰当色调。工业产品的娱乐性是指能准确把握人类思想情感,在产品中注入情感要素,与人类情感达到吻合。比如,与性格达到一致,或狂放不羁或清新淡雅。

 

(二)人性化设计的内涵

 

人性化设计的内涵包括文化内涵和时尚内涵。文化内涵指设计师将当地文化融入工业产品中,比如,美国产品会表现出豪放大气,日本产品会表现严肃谨慎,法国产品会表现出浪漫绚丽。正如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From Follows Function”的设计理念,他指出了人性化设计的文化内涵,即“设计服从功能”。时尚性是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要素。这就要求设计师能精确得把握当下流行趋势,使产品满足人类审美需要。优质高端的设计风格可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相反,拙劣低端的产品销路却极其狭小。所以,设计师要紧跟时代流行,对工业产品及时创新创作,发挥出人性化设计的优势。

 

二、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需要,这种需要包括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现代工业产品在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同时在满足人类精神需要和平和感情上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在设计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改造设计,对工业产品注入人性化思想,达到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设计中应用的目的。以下将详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

 

(一)产品功能的深度挖掘

 

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设计师理查德·萨伯在1983年设计出了9091壶,其耐热并易于把握的锯齿状把手和便于打开壶嘴的金属钩体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设计师佩西设计的扶手椅采用了硬度较高的毛毡材料,靠背和扶手连在一起,人坐下后,就像坐在一个安全温暖的怀抱中。可以在超市手推车上加一个翻板,如果有老年人在累了时可以靠着休息,在这些小细节上就可以体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日本称设计师为“生活的学者”。在日本,工业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早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适用于左手的剪刀,适用于浴室的收音机。德国在残疾人专用产品上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比如小巧方便的阅读仪,可利用空气升高的轮椅等。通过对工业产品功能的开发挖掘,在日臻完善的功能中融入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出人文主义关怀,这便是工业产品的人性化设计。

 

(二)形式要素的变化

 

工业产品的形式要素包括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20世纪80年代西德人设计出一款学步车,该设计抛弃了之前常用的铝合金材料,而是采用了打磨光滑的木材,在配上鲜亮的红色,加上一架玩具车。就是这样简单的设计却获得了设计界一致好评,并在当年获得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设计的本质和特性需要一定的造型表现,所以工业设计有“工业造型”的说法。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唤起情感的共鸣。一旦色彩与具体实物的结合,便极具表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精神影响。比如多以黑,白,灰表现出冷静理性。在装饰方面,现代审美多以简约为主,以少装饰,无装饰为主。但在特定情况下,恰当好处的装饰可使产品增色不少。材料在产品设计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现代设计中追求加进的自然材料,追求和谐舒适。造型设计可以为工业产品带来艺术文化气息,使其更人性化。

 

(三)合作性设计

 

人性化设计理念往往交叉着其他多学科的知识及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各科人才参与,比如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这使设计师的工作不单是简单的绘图。所以说,人性化设计是多学科的交叉设计。在设计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使消费者感受到真正的便利与舒适,同时,体验到设计者的精神关怀。1997年日本设计出爸爸专用的婴儿背带,该背带在造型,尺寸,颜色等个个细节上考虑到男性使用习惯。运用多方面的知识理念的人性化设计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总结

 

全文通过对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对人性化设计需要以及的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产品设计应在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同时提供一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寄托,设计师要能恰到好处得把握消费者心理,这样才能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人性化设计理念已深入人类日常生活,也是工业发展的必走之路。

篇3

关键词:触觉设计 材料肌理 触觉反馈 情感化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今正在向着感性消费的方向发展。毕竟,20世纪的产品太重于理性,“形式追随功能”,“功能第一”,“少就是多”,产品在追求功能满足人们基本使用要求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人情感上的关照。在21世纪里,应该多加重视人类感官作用的原始特点。由于一切工业产品几乎都要与使用者发生接触,所以,对于与使用者接触的感官作用的重视尤为重要。在进行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已越来越注重触觉设计。触觉设计是以人的触觉特性出发进行的设计,是为适应和服务于人的触觉感官,使人产生良好的触觉体验,从而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设计。

1、触觉设计的必要性

感知觉:是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所获得的客观事物形状与色彩、声音、气味、味道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震动等方面的感觉。触觉感受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需求之一,触觉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也是最需求。

在科技发达的社会中,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在和各种产品发生接触。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触觉设计是消费者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共同的需求,针对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的具有良好触觉体验的产品,能让人爱不释手,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继而留下美好的回忆。

2、触觉设计基本要素分析

在进行产品触觉设计的过程中应主要考虑的是产品的材料、肌理以及结构和造型等要素。

2.1 肌理材料

材料,是产品设计基本的要素,不同的材料带给人不同的触觉感受。例如钢坚硬沉重,铝华丽轻快,玻璃光滑明亮,陶瓷精致高雅,木材朴实自然,皮革柔软浪漫,塑料温和轻盈,尼龙柔和温暖等等。针对材料的不同感觉特性,不同个性和风格的产品应选择相对合适的材料。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成为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材料的选择上,不仅要以材料本身的特性,如力学特性,光、电、磁特性,表面特性,加工特性,经济特性等来作评定,还应从所选材料与人情感关系的远近即感觉特性作为尺度来评价。

所谓肌理,是指造型材料的表面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等所传递的审美体验。肌理触觉效果体现在材料表面的高低起伏,使人产生或粗糙或光滑等半立体形态感觉。不同的肌理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触觉感受,或给人光滑、柔软、光洁、娇嫩等快适感,或给人粗糙、刺硬、干涩等厌憎感。产品的肌理设计要针对产品本身的性质,对其表面肌理进行特殊处理,追求产品与人的协调,体现人性化。

在现代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中,合理运用各种材料的触觉质感,不仅能提高产品在使用上的使用功能,例如更加适合持握或具有防滑的功能等,而且通过不同肌理、质地材料的组合,丰富了产品的造型语言,同时也给用户带来更多舒适的感官体验。

2.2 造型结构

在考虑产品结构和造型设计时,应用人体工程学、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性和技能进行研究,通过对产品结构和造型的变化,使产品符合人体特征,让人产生良好的触觉体验。例如改进剪刀的设计(如右图),这样可以避免因长时间使用工具而引起手指麻木与刺痛感,并减小局部压力强度。又如经典的可口可乐瓶设计,科学优美的曲线瓶身设计非常适合抓握,突出的肌理效果,增加了瓶与手的摩擦,使抓握更加稳固。

造型中的整体性、秩序性、韵律感、尺寸比例等能体验出触觉美感,造型是产品设计一大重要的要素,关于触觉设计,在考虑造型美观的同时,改变产品与手接触部位与产品整体的比例关系来达到方便持握的目的,可以使产品设计更加值得回味。

3、产品设计的触觉设计

针对触觉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看,例如接触方式、人群差异、触觉反馈,触觉的情感化、触觉和听觉及视觉的联系等方面。

3.1 接触方式

根据人体结构的特点,大致把与人体接触的产品分为手持式产品的接触、与人头部及五官接触的产品和与人身体其它部位接触的产品。

3.1.1 手持式的基本接触方式

手持式产品种类繁多,既有一般生活用品,又有作业工具。其触觉设计应该体现在手感好,抓握方便、自然、舒适、省力,给人稳定和安全感,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有手持式操纵装置的产品的设计主要应体现以下原则:①手对操纵部分的抓、握、触、摇、拉、扭等动作舒适、省力;②便于用力定位和动作控制;③能向使用者提供触觉反馈。只有遵循以上设计原则,操纵者才能进行安全、可靠、愉快的操纵,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3.1.2 其他部位的接触方式

人的头部和五官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对外力的抵抗能力也较弱,所以产品的接触表面宜轻、柔、软,体现出温柔、舒适。与人头部和五官接触的大部分产品为人器官的延伸,应完美地和人融为一体,成为人的一部分。例如眼镜、耳机、头盔等产品的设计应该是轻巧的,不能让与产品接触的部位有挤、压、卡等不适感。

与人体其它部位接触的产品主要体现在对人躯体的接触。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接触的产品很多都与人的躯体发生关系,如:家居卫浴产品、作业装置、交通工具、休闲用品等等,其触觉感受不仅体现在方便、舒适等生理感受方面,更应该体现在能使人们产生精神上的愉悦,得到感情上的依托和慰藉。

3.2 心理需求

人们购买商品时都有这样的习惯,即不仅要看一看,而且还要摸一摸,亲身感受―下。如果一件商品,即使有优美的造型,漂亮的色彩,但在触觉上给人一种粗糙、尖刺、不舒服的感觉,人们往往会在心理上产生不快,打消购买的欲望。可见,适当的触觉感受能增强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同样,具有良好触觉感受的产品能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给他们以安全、稳重的感觉,提升其操作的信心。

具有良好触觉设计的产品,能让人感到舒适、安全和方便,而缺乏触觉考虑的产品则易使人致伤或长期使用时引起疾患等。我们经常能听到人们谈论某些产品“握着很舒服,佩戴很轻便,坐着很舒适”等,就体现了产品对人生理上的关心。

此外,人们还希望从对产品的触觉体验中,得到尊重和关怀。人们想要得到的是富有人情味和亲和力的产品,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单调的、不友善的、缺乏人性关怀的产品。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说:“技术的功能主义只有同时扩展到心理学领域才是正确的,这是通往人情化建筑的唯一道路,同样,产品的触觉设计也只有充分考虑人的心理感受,才能真正从心理为人们所接受。他设计出的湖泊线条玻璃器皿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3 生理差异

从年龄层次上说,一般老人和儿童的触觉感受较其他人不一样。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触觉中的摸觉和压觉的感受也变得不那么敏感,很多生活方面会有很多不便,活动也不再灵活、敏捷。这就决定了老年人手机的设计必须具备屏幕大,按键大,声音大,求救方便等一些特点。

对于性别来说,通常女性手部的触觉感受比男性手部的触觉感受更为敏感,因为,纤细手指的感知神经末梢更密集,进而才对物体的感觉感知更敏感。

有障碍人群中对触觉感受最依赖的就是盲人,他们在识别周围的事物时会用手去触摸,用手去感知事物的温度、材料及粗糙程度,以便了解周围环境和事物。盲人的触觉会比正常人更发达,科学上叫感觉补偿。在这类特殊的人群当中,触觉就会比其他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量大。所以对于,盲人的产品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领域。

3.4 触觉反馈

人们的每次操作都必须得到立即的、明显的反馈,否则,不清楚自己的操作是否执行,而产生误解或者产生使用挫折感。任何人在触摸到物体的时候都会对人有一个触觉感受上的信息反馈,利用触觉信息的反馈来传达给使用者在完成操作后,产品是否如自己预想的那样在工作。例如笔记本电脑打开的时候需要手来扳动的小卡槽的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电脑关闭盖上盖子的时候,会发出“咔”的一个小的声音反馈,告诉人们,笔记本已经关闭,不会产生不安全感。

此外,触觉反馈的一个方面一一时间间隔也是需要考虑的,例如IPad的翻页设计,过快的话,眼睛的反应不舒服,过快,给人感觉产品不高端。

另外,对于痛觉的考虑,也是产品设计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之一。虽然不需要刻意的设计出不会产生疼痛的产品,也是不可忽略的。

3.5 触觉情感化体验

产品设计触觉的情感化是让人们充分的体验触觉,不仅让使用者的手和他的每一寸皮肤都体验到触觉,更让使用者的心灵得到完美的触觉体验。日用产品与完美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件日用产品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对于数以千计的选择,消费者会选择什么样的产品,重要就是情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回忆反应了我们的生活经历,使我们想起家人和颇有,经验和成就。我们喜欢漂亮的产品,是视觉上的愉悦感,也可以是触觉上的舒适感。在我们的日用产品中营造积极的触觉感受,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使用上的方便和舒适,而且可以唤起我们被呵护被关怀的情感联系。

如今的人们正在为自己的感官体验而付钱一一为听音乐付钱,为闻香水付钱,为看电影付钱。这些都说明人们的需求正在由物质向精神转变。体验设计的关键因素就是增加产品的感官体验。

另外,有一个微观的触觉感受――“触”景生情。这里的“触”有视觉的“触”,例如看见火车轨会让人想起远方的一些事物;也有触觉的“触”,如,触摸到枯萎老树的沧桑树皮,会让人想到生活历经苦难仍然需要奋斗等等。

3.6 触觉和视觉及听觉的联系

缤纷的色彩、优美的声音、诱人的芬芳…一抓住产品最容易被感知的部分,充分利用感官特征来设计产品,将会使产品更富有吸引力。因为,体验本身就是最真实的,融入体验的产品带来的不仅仅是功能上的满足,更多是心理上的愉悦。

有效的增加感官刺激能使人们体验更加鲜明,产品更容易被感知,从而促进产品与人之间的交互与交流。利用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种刺激能够产生美的享受、兴奋和满足,激发顾客的购买欲,增加产品价值并有效区产品。

3.7 虚拟触觉的延伸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产品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虚拟触觉也在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家庭影院的普及,体感操作的方式是通过数据线的链接到大屏幕,将人体的操作动作与游戏的的进程向吻合,达到娱乐的目的,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接受。

篇4

关键词:机械产品;知识嵌入;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22-01

在对机械产品设计进行的数据管理中,有大量的产品开发信息需要保存下来,但这些数据管理并没有形成系统管理,查找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对产品设计的再利用率也随之降低,怎样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产品设计进行快捷式的查询管理呢?相关人士在设计配置,设计规则等方面,提出了可以进行嵌入式服务的管理机制,这是一种由被动变主动的知识规则化配置,可以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的重用率,相较于推送式的管理办法,嵌入式能够更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知识。

1 产品设计的四要素分析

通过对产品实际设计中典型特征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1.1 设计知识的多源性

从产品设计角度看,设计知识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设计规范、计算机程序、产品模型、或设计经验、仿真试验、客户反馈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还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见,设计知识的多源性。

1.2 设计知识的人员相关性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知识会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无论是设计规范,还是设计经验,都是从零开始,从无到有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应用也好,存储也好,产品设计都会围绕着人而展开,且密不可分。

1.3 O计知识的过程相关性

虽然设计过程源于企业的各类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提炼,再经过创新、生产的过程,但产品设计也包括对原产品的技术升级,因此,产品设计的过程都是有一定内在与外在的必然性联系的。

1.4 设计知识的异构性

设计规范、设计手册、产品模型、计算机程序等都属于设计知识的来源,所有设计知识都将通过计算机进行存储与转换,他们会以不同形式展现着设计知识所存在的差异性。

1.5 设计对象的稳定性

设计对象即指我们最终所要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在设计一个产品时,人员可以变,设计方案可以变,但设定的产品本身是不可变的,它具有一定因素上的相对稳定性。

通过对产品设计五方面的特征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设计阶段的四要素:设计过程、设计人员、设计对象、知识对象。这四个要素之间有着一定的联动关系,通过对它们进行知识嵌入,将会大大提高知识的重用率。

2 本体模型的知识嵌入

在进行知识嵌入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满足设计任务与设计人员所需的大量知识源的提供,这里有两种嵌入方法推荐:一种是自定义知识嵌入,是通过组织人员的经验与实践,在模板设计初始阶段,指定具体知识对象,当正式进入设计过程后,设计人员将自动接收相关产品知识;另一种是推送式知识嵌入,是由与本体相关的组织结构,组织对象与任务对象等,在设计过程中将产品知识推送给设计人员。

目前,机械工程领域通过四要素的分析与定义,以本体知识嵌入为核心设计,划分出四大本体:设计过程本体、设计组织本体、设计对象本体与知识对象本体,在此四大本体中,因知识对象存在着异构性特征,又将其细划为:描述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结构性知识、手册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与判断性知识六类。此外,知识对象本体中细划的内容也是设计对象本体与设计过程本体中的一部分,知识对象的集合式管理被称为知识单元,而执行与管理设计过程被称为设计向导。四个本体之间相互关联,主要可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可以记录设计过程知识,对设计过程中的组织部门、工作组、人员等相关知识进行描述定义;其次,对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向导、设计任务、设计活动,提供人员相关知识的嵌入支持;最后,是根据向导模型、设计任务等与设计对象之间的相关特点,对设计对象进行相关知识的追踪与重用方面的支持。

3 基于本体的知识嵌入机制

设计过程中,既能向设计人员提供知识的嵌入与推送,又能对知识嵌入进行有效管理,这是由控制模型的主要运行原理决定的:首先,需要定义出模型的知识嵌入方式,可通过知识流配置器形成配置条件集;其次,将任务信息、配置条件集与知识单元生成匹配集,再将其扩展生成匹配条件集;最后将匹配集与知识单元内的知识记录嵌入到设计任务中,供设计人员使用。

4 结语

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嵌入法是基于本体设计过程、设计组织、设计对象与知识对象为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通过本体概念表示、语义表示等优势,将产品设计过程进行知识嵌入与推送,可大大缩减信息检索过程,并有效利用其准确性,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胡建.产品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篇5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美学;鉴赏;设计方法

1 探讨设计美学的意义

谈论设计美学,首先得弄懂什么是“美”。想必大家对美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像一千个人眼里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生活背景的不同,所关注点的不同,以及对同一件事物所接受的信号不同,我们成长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使得我们对各自心中所定义的“美”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认为自然的和谐是美,看着舒服是美,迎合你的某种情趣是美,中国画的意境是美,江南水乡的脱俗是美,甚至在现代社会中引领时尚就是美。法国雕塑家罗丹也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是一种存在,一种客观的、自然的、社会的存在。美也是一种意识,一种个人的意识,社会的意识。“美”是一种感觉。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你只有具有了欣赏美的能力和意识,你才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同时美也是一种情趣,是一种感受。

那么肯定有人就有异议了,既然美是个见仁见智的抽象概念,那定义美有什么意义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区分下设计和艺术的区别了。艺术是个少数精英阶层自我的表达,所以它只能引起大众各自不同的见解。而设计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为大众服务的。为了同时满足大众的需求所以它必须符合大众共通的一些标准。所以在这里探讨的设计美学就是符合大众审美的标准。

2 产品设计美学

产品设计美学,即把美学原理运用到产品设计领域之中。产品设计美学将产品设计的审美规律和美学问题联系起来,是技术与艺术的交融、渗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产品设计美学主要讨论的是以主观的审美取向对客观事物(设计产品)的评判原则。设计产品不同于艺术品,其审美价值需要建立在其功能价值的基础上,一切设计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也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物质的需要。因此,设计过程中的美学理念表现为考虑设计产品功能需要基础上的审美规律。

下面具体到产品设计领域谈一谈产品设计中的美学观点:

(1)产品的技术美。这里技术指的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即产品的使用功能、生产产品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使用产品时涉及的界面关系。技术美侧重于理性、是产品设计中理智和推理的思维形态的表现形式。现代工业产品中精巧的产品结构以及优良设计所表现出功能的全面和完美等,均能引发人的审美认知和强烈的内心愉悦感情反映。另外,新材料的应用和各种材料加工工艺,如材料的电化学处理(电镀)、喷沙、拉丝、抛光等,都可使产品获得高品质的美感。这些都属于技术美的范畴。技术美感的实现同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随着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意料之外的东西已成为现实。技术美已成为产品设计美学重要组成部分。

(2)产品的功能美。功能美作为产品设计艺术中最本质的美学要素,通常是指设计产品的功能具有目的性与规律性相统一的美学境界。设计是为人的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它必然要体现出对人类社会有用、有益的价值。由于实用价值能满足人生活生存的需要,合乎人的目的性,因而使人感到满足和愉悦;同时,科学技术的美学内涵和感性形式与结构本身符合一定的客观规律,规律性与目的性产生合理完善的功能,带来了技术美感。“合理是指合乎客观规律所取得的主观与客观统一,是指合乎审美情趣而得到的主体性的和谐”。完善并不是简单的功能附加,我们提倡人性化设计,最基本的就要有合理完善功能而所谓合理完善的功能不是设计的杜撰,而是消费者的内心切实需求。产品设计的唯一目标就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从社会发展技术创新,从使用者、使用环境、使用方式、生理、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并做出科学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和研究,充分合理地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创造和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产品的材质美。材料,作为设计实现的物质载体,材质美自然也成为设计美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不同的材料给人不同的触觉、联想、心理感受和审美情趣,如黄金的富丽堂皇,白银的高贵,钢材的朴实,木材的轻巧自然,玻璃的清澈光亮。当人们用触觉欣赏各种产品时,那些与触觉相连的质感、量感、凹凸感等,就具有了审美意义。材料的质地和肌理在材质美感体验中,视觉、听觉、触觉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引起、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影响和决定了人们对产品艺术设计的整体美感。合理的材料选择,各种材质的对比使产品的造型充满生气,具有丰富的层次感,给人以更多的视觉感受。

(4)产品的形态美。形态美作为美学规律的最直接体现,在产品设计中主要是指产品的外形造型因素对美学规律的发掘和探究。产品设计中对形式审美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造型的审美价值,产品的形态美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产品设计中艺术造型的核心。产品形态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的形态的基本要素,即对点、线、面的组合符合形式规则时,使人产生了美的感觉。美的外在形式虽然与美的内容不直接相关联,却总是体现着某种内容、意味;离开美的一定内容,它也就不是美的外在形式。形态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视觉符号传达一种特定功能的诉求。现代设计以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视觉符号生存方式。设计成功挑选、组合、转换、汇集成为思想的符号,使之也成为自身与受众共同认知的符号,产品要为人们所理解,必须要借助公认的语义符号向人们传达足够的信息,给不同语境下的民族提供更为方便的交流方式,从而使设计达到跨地域、跨文化的认同。

(5)产品的色彩美。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的电磁波程度不同,而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十分复杂的色彩现象。色彩既有色相、明度、纯度属性,又有色性差异。色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特定的刺激信息,具有情感属性,形成色彩美。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必然能使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心理、生理等诸多方面的满足。而色彩的整体设计是营造产品设计的关键,色彩就是生命。色彩可以体现个性美,比如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喜欢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喜欢冷色调。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要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不同,设计出适合各自的色彩,才能满足精神和视觉上的需要。产品所具有的总体色彩感觉,它可以表现出生动、活泼。也可以表现出精细、庄重,还可以表现为冷漠,沉闷或是亲切明快等等。色彩的选择应格外慎重,一般应根据产品的用途、功能、结构、时代性及使用者的好恶等,艺术地加以确定,确定的标准色彩一致,以色助形,形色生辉。

以上几点是产品设计美学中最基本也是必须的鉴赏途径。然而在当今物质高度膨胀的社会,人们早已无视身边产品的本身,更多的是追求物质带来的精神层面上的东西,面对仅仅造型的变换、功能上的满足和质量上的提高的设计也产生了审美疲劳。而注重产品和情感的结合、产品使用体验对用户心理情绪影响的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主流方向。

3 我的赏析之道

产品最终都是需要用户直接的使用和体验的。产品的体验美指的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和谐的人一机一环境关系,合适的人机尺寸及友好温馨的人机界面,亲切的人性化关怀,合理完善的功能,及其外观质量和外观形态表现或传达出一定的信息、表情或情感,在产品的多次同样使用的记忆中所形成的经验,所带来的一种美妙的体验。或者说是技术与形式的结合度,在产品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审美体验。在体验美上更强调设计能够给使用者带来情感上的交融,注重人与产品及环境的情感交互,引发深刻的记忆和体验。

世界顶级工业产品设计大师深泽直人首创的“无意识设计”理论及其作品既继承了现代工业设计的简约和功能性又融合了东方气质的细腻与思想,为工业产品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同时为东方设计开辟了新的表达方式,为现代工业设计寻找出新的思考方向,对人的行为习惯的考量及关注情感也为我们今后着手设计提供了新的出发点。“无意识设计”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去参与,而是我们知道自己需要某些东西,但还没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深泽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忽略的有关“无意识”的种种生活细节。深泽直人的代表作为MUJI(无印良品)设计的播放器,被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它的外形酷似一个排气扇,而且它的开关比较特别,为一条拉绳。可能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记忆,就是儿时见到的电灯、排气扇多为拉绳开关,而且那时我们还特别喜欢重复地拉动拉绳,让电灯不断地开闭,这个设计就是抓住了我们儿时的记忆,当我们拉下拉绳时,美妙的音乐便会响起,加上其特有的外形设计,使得CD播放器不再仅仅是一个用来听音乐的工具,倒像是一件艺术品,勾起我们已逝去的回忆,倾注了我们共同享有的美好情感。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积淀了宝贵的生活体验和情感财富,这种设计便是抓住这点,较好地利用一种曾经有过的行为细节,从而调动了每一个使用者的情感细胞。与其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过程,不如说是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感情交流,这种交流虽无形,但深刻。

标题之所以用了“哇!哇?哇~”就是为了揭示我们在欣赏一个好的产品设计的过程。“哇!”应该是好的产品设计基本具备的设计美学标准(技术美、功能美、材质美、形态美、色彩美)也就是最直观的表面印象所产生的情感。“哇?哇~”就是我们在使用和体验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和不同的体验感受。而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方向也应该更朝着产品给用户体验感受发展。

4 总结

产品设计是以产品这一实物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它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方法按照功用规律和审美规律来创造。在当今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的过程中,它已渗入到生活的全部领域。设计的独特表现形式使美学这个主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介入人们的生活。产品设计迫切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产品的形式与审美的关系。社会在进步,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设计师只有根据设计美学的评价标准,提倡人性化的情感体验设计,以人为本,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发展,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中。

参考文献:

[1]李研祖.产品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深泽直人.深圳LOFT创意节演讲.意识的核心.

篇6

【关键词】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途径

1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概述

1.1构建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的意义

机械产品工业设计主要是针对一些工业机械产品的工业设计,构建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是当下我国机械制造、生产和使用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具有和谐性的工业产品设计能够降低社会生产成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具有环境保护的功能[1];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工业产品设计的和谐性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1.2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的基本特征

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和谐性主要特征有:首先就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具有时代性,在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发达的今天,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和谐性也具有特殊的时代性,这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发展的要求,否则这个行业必然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其次就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具有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性[2],科学是指工业品的设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主要是为了提升我们国家机械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效率;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机械工业产品人、机、环境的一体性,这三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确保这三者之间的和谐共存,才能够保证整个生产和制造以及服务过程的和谐性,才能够真正实现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和谐性。

2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的基本设计要求

2.1机械产品工业设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

为人民服务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国家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主要目标,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机械产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尽管机械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的工业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这些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基本理念也即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依然是主要宗旨,因为这个理念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理念,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不断发展。在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需要产品的设计者必须要以人民的利益为设计和生产机械产品[3]的出发点,以机械产品的服务为人民生活创造价值为根本目的。

2.2机械产品工业设计要满足人和机器运行之间的和谐性

一方面就是机器需要满足人工所能操作和控制的范围之内,需要保证人工能在正常的环境下持续、坚持操作,确保正常的生产和运营,这也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另外一方面就是机械产品的工业设计需要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会产生严重的危害,甚至威胁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在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机器的安全性能,确保即使发生了一些安全隐患也能够把对工人的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人员的安全性。因此,在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机器和人员之间的和谐性和安全性。

2.3机械产品工业设计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性

机械产品在为机械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环境制造了一些垃圾,包括废弃物,气体等等,这些有危害性的物质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已经意识到工业机械生产给我们环境带来的危害,同时这些有害物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稳定,人民健康,给社会安全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另外一个准则就是确保机械产品工业设计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性。这里的和谐性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就是机械产品的工业设计需要满足节能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很多大型机械设备产品都在向着这方面发展,而且这也将是未来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就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需要满足环保的基本要求,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近几年来的主要项目,同时也是我们国家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3提高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的措施

3.1转变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理念

转变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理念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未来发展和壮大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国家机械行业发展的根本。它要求在机械产品工业设的过程中要做到:首先就是吸取国外先进的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理念为我们国家的机械产品工业设计服务,因为相对来说我们国家的机械工业产品设计起步比较晚,发展程度和设计水平等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其次就是机械产品的工业设计需要结合我国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实际情况,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基本目标,只有按照这个目标开展的机械产品工业设计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也只有这样机械产品工业设计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社会发展中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最后就是在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理念需要符合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要求,这也是我们国家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要求。

3.2培养人才,提升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水平和技术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对于机械产品设计行业来说同样如此,我国机械产品工业设计水平要想得到快速提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必须要培养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丰富机械产品工业设计行业的人才,满足不同的机械产品工业设计需求,提升设计水准,它不仅需要社会、政府和教育部门充分重视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使得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学习这个行业,而且也需要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育改革,培养更多满足社会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人才,为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做贡献。总的来说,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作用,对人才的需求是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

4解决方案在实例中的结合应用

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和谐性的分析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椅子,虽然坐上去缺乏一定的舒适感,但是至今还被珍藏于一些著名设计公司和时尚商店的室内。还有以建筑顶部为例,不同的环境气候,会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在北方具有平而宽的特点,而南方具有尖而高的特点,这样可以扬长避短,提高居住的舒适度。而且不同的设计师会根据环境的不同对机械产品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这样就要求机械产品设计人员对和谐性详细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从而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的效率。

5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看出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是我们国家机械产品工业设计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社会的基本要求,尽管目前我们国家的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和谐性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相信在我们国家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投入、投资下我们国家的机械产品工业设计和谐性必然会得到提升,机械产品工业设计的效率也必然会得到提升,和谐社会回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能够更高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1]江小浦,马长江.机械产品工业设计中的和谐性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8):254-256.

[2]赵明侠.工业设计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硅谷,2010,(18):163-163,161.

篇7

关键词:医疗器械设计,信息传递,交流

引言

广义的来说设计就是人类的思维对事物的构思和计划,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之视觉化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在当今时代,设计不再是那种毫无意义,毫无计划的改造了,也不是那种没有要素限制的设计。设计的基本要素是功能性、技术性、美学性、经济性。除此之外,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被人们认知并日益重视起来的系统和环境要素。设计要从功能上考虑怎样解决生产生活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还要解决人们使用上的问题,也即怎样才能更加方便快捷地从产品本身获得信息,以便使用者在自己的熟识记忆当中快速提取使用信息?这个过程涉及到心理“色彩”“造型”界面设计等设计元素的多方面。因此,就存在设计产品和使用者之间交流的问题。人们在选择产品使用的时候除了基本的功能满足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满足自己心理需要,这种需求可能是审美方面,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1、信息互动的基本含义

信息互动,顾名思义,是一个信息双向传递的过程,是产品设计中信息的传递以及使用者对所传递信息'整理'反馈的过程。这个交流的过程能否顺畅保持一致是当今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重要衡量标准。每件产品都有它的消费市场,既是与其对应的消费人群,或者其设计工程的对应客户,针对消费人群的爱好、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心理做出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满足消费心理的需求,从而获得市场。消费者除了那些基本的技术性的要求和创新性的要求还有心理'情感'等需求。在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中除了越来越高的技术含量,整个使用过程当中产品本身传达的信息以及受众对所传达信息的理解和感受也是设计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系统和环境要素造成的心理感受应该更值得人们重视。

2、设计以人为本

毫无疑问,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即满足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也是人,因此人是设计的中心和尺度。这种尺度既包括生理尺度,又包括心理尺度。而心理尺度的满足是通过设计人性化得以实现的。因为离开了对人心理要求的反映和满足,设计便偏离了正轨。李砚祖先生认为:“什么是好的设计?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要、美学趣味等等条件不断变化的今天,很难有永恒评判的标准。但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的全力关注,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李先生的观点正反映在了设计界对人性化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深化和上升,人类认识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而人类的设计也必将随着自身认识的提高走向更的境界,即人类社会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化、艺术化的造物方式和生活主式,由不自觉走向自觉,由追求物质需要为主到两者兼顾并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由设计的“必然王国”通向设计的“自由王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是设计师及消费者的共同梦想。设计的层次越高,其精神性的因素就越多、越圆满,物质性和精神性、理性化和人性化的结合就越完美、越融洽。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即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类设计是人类情感、文化精神及伦理道德的观照。可以预言,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缩,设计师的工作即是:使人们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物我相忘”的境界。

为病人设计时,实际上考虑的主要包括舒适、顺畅的动作等。病人被送入一台大型机器就能让人难受的人了,何况还要伴随着机器的抽搐、噪声和不舒适。由于病人的动作也需要考虑在内,所以机器设备上不应有任何可难缠住或勾住的东西,这很重要。另外,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泄漏也应该是考虑的重点。

3、人机工程是设计信息互动的表现

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包含人机工程的产品,只要是“人”所使用的产品,都应在人机工程上加以考虑,产品的造型与人机工程无疑是结合在一起折。我们可以将它们描述为:以心理为圆心,生理为半径,用以建立人与物(产品)之间和谐关系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综合平衡地使用人的机能,保护人体健康,从而提高生产率。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来考虑。若将产品类别区分为专业用品和一般用品的话,专业用品在人机工程上则会有更多的考虑,它比较偏重于生理学的层面;而一般性产品则必须兼顾心理层面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符合美学及潮流的设计,也就是应以产品人性化的需求为主。人机工程学是为了解决“人--机--环境”只见关系的科学技术,所以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就是人性化的技术手段。人机工程学的显著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所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本学科的人机系统设计理论,就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间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一项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涵盖形态和人机因素的,产品的外形一样也可以有机会做人机工程的发挥。除了一般的大众消费品之我,专为特殊族群所设计的产品在人机工程学上也有更多的考虑。例如残疾人用的瓷器套具,此套设计是专为残疾人做的餐具,又不让人直接看出它们是专为残疾人做的。故而,设计师在充分考虑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特别处理手把的凹凸,使患者拿在手里有一种心态上的平衡感,既能看到,又能摸到,但又不那么显明。再以医疗设备来说,病床、医疗椅等产品,在设计上不只是考虑操作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在材料上也应力求人性化,增加产品的亲和力,以提高产品的“EQ”。

4、使用过程的心理反应

设计师在设计医疗系统时必须牢记顾客更多的心理和情感的反应也非常重要。我们试图设计可以激发人们某些特殊反应的产品。例如期,我们希望听到医院的管理者说:“这是我们多年来采购的最佳设备。”换句话说,性价比很高。我们希望听到说这个产品易于安装、维护和清洁(因此价格便宜),经过长年使用外观一直很好看。我们想从医疗团队身上得到这样的反应:“我几乎没注意到它在那儿。”换句话说,这是以一种安静而稳重的方式提供有效的服务,可以让医疗团队不受身旁科学仪器的干拢,把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身上。我们还试图让产品具有直觉的的操作方式,医生和护士都觉得操作自然,就是说设备几乎就是团队的一部分,与医护从中央到地方和揩工作,而不是各自为政。我们希望医疗团队对设备的运行速度感到惊奇。减少干拢,不仅有益于病人,而且也有利于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培训。我们也期望有这样的反应:“我们可以一整天都是用它。”这表明医疗设备的操作明确、感受良好、使用者不易疲劳。我们也把空间占据和美学考虑其中,让医护人员觉得他们的工作环境舒适愉快。我们希望从病人那里听到:“我得到了安全的照料,在这里一切都好。”换句话说,我希望他们在紧张恐惧的状况下,也能感到安心和放心。我们也希望病人像工作人员一样对医疗设备工作的速度和舒适程度感到惊讶。

5、我国医疗产品今后的设计方向

信息时代的医疗产品设计同过去相比,显著的不同点是加入了科学技术手段。数字化、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生产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提供物质可能性。医疗产品设计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以“理性主义”思潮主义“思潮为主流,遵循”形式追随功能“的经典工业设计原则,以追随单一的使用功能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完全按照功能模块的区分,当时尽管它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其”技术至上的倾向导致了产品与人的情感、与环境的疏远。这种并不考虑“人”的心理需求,直接以一一对应的形式来设计产品的结构和形态,加上加工技术的局限,这种传统对应关系下的产品就是表现出为人们最常邮的、毫无修饰的四方块,没有人从消费者“人性化”的角度去诠释医疗产品,这种高估计“物”的技术作用,而忽视“物”的人文价值的作法,是不能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篇8

关键词:互联网产品;设计理论;事理学

一、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设计问题可视为外因(人、时、地、事)和内因(技术、材料、工艺)等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关联性”系统(目标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确定目标系统(人的目的或者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系统,重组解决目的(问题)的办法1。依据赫伯特•A•西蒙的理论,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代表了可能性,是一些可变通的元素及其组合。外部环境代表了限定性,是一组变化的参数。他认为,设计就是创造人造物的过程。所谓人为事物,其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意图与目标,另一是人为事物所处的环境。人为事物可以定义为一个“适应性系统”,是人的目的与环境之间的界面,它的功能是要在环境允许下达到人的目的。设计就发生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中。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思考,由于互联网产品是抽象的、虚拟的,与具有特殊物理形态的产品相比,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会有所不同。首先,就内部因素而言,互联网产品的虚拟形态,工艺、产品的形态和产品的材料并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是互联网产品与一般性具有物理形态的产品的区别。在其他的内部因素上,互联网产品与一般性产品一样,也有明确的限制,包括技术上的实现难度,设备的限制、设计准则,原理的可能和限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其次,就外部因素而言,互联网产品同样需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用的环境,时间以及时空的限制。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制约下,调整内部因素,最终产生适应性的目标系统,这一目标系统就是手机应用、电脑应用以及平板设备的应用。这些应用作为“手段”或者“工具”使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其目的。任何一种设计都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适应的结果,不应硬性地分割二者。当一个设计师选择一种材料时,他既想到了生产的可行性与成本、环境资源的限制,同时又想到了材质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内外系统是有机联系着的。当设计师考虑一个交互设计效果时,既要考虑这个交互效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实现的成本,平台设备的限制,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个交互效果给用户带来的体验3。在两者的权衡下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目标系统

上文提到,目标系统即“适应性系统”,是人的目的与环境之间的界面,它的功能是要在环境允许下达到人的目的。人的需求本身有制约,不同的生活、消费方式影响人的需求,环境也会影响人的需求,经济、政治、法规也会影响人的需求。所以,一切人的需求,都是在特定的条件、情景、人自身的特性的制约下产生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场景、人物角色、用户调研,都是为了在限定的制约条件下理解人的需求2。反过来说,任何需求的描述,都应该是在特定的情景、条件、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下的需求描述。另外,用以满足人的需求的物体(实物或虚拟物),本身也受到制约(内部因素),技术、材料、工艺、管理水平,都限制了设计师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的种类和数量。通常情况下,人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如果一个人的多个需求同时在某一情境下出现,设计师需要对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进行叠加和重组。当然,需求之间应该有主次之分,比如劳力士手表的主要需求是炫耀,而计时则退居为次要需求。反映在互联网产品上,则更为明显。微信满足了人们的即时通讯需求,同时还满足社交需求(朋友圈)、游戏需求、阅读需求等。而这里的核心需求仍然是通讯需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整个产品的最基本要素,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能构筑起社交网,产生朋友圈,游戏和阅读则是更次级的需求,这两个需求都促进了朋友圈的活跃程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朋友圈的活跃提高了用户黏性,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同时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产品,其不同需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人类社会的进化可以理解为在目的的驱动下不断地构筑手段,以更有效的手段替代效率低的手段。但事实上,更有效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效率低的手段,因为两者的使用情景上仍然存在差异。设计物并不只是满足人类的单一需求。例如,纸币的产生能够让消费更便捷,携带更方便。但作为效率低的硬币也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硬币仍然存在一些纸币无法代替的使用情境。例如,自动售卖机、投币洗衣机中对硬币的使用。只有当某一设计物,它的所有使用情境都能找到比它更高效的设计物时,这一设计物才能被完全代替。如果从互联网电子产品的角度看,九宫格按键手机在今天触屏手机时代仍然存在,它仍然没有被淘汰,说明按键手机拥有触屏手机不能覆盖到的需求。例如,按键手机降低了老人学习使用的成本,同时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功能,而这就是按键手机仍然存在的原因。

三、使用的意义

“使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动作,一是使用者——人的动作;二是被使用的物的动作。这两者的一致性才有意义,是物或产品存在的目的性。被使用物的动作,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来思考,就是产品给用户的反馈。虚拟产品并不像实体产品那样,可以通过触感来与人形成交互,虚拟产品对于触感的开发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提供积极的反馈。因此,视觉和听觉反馈的设计,对于用户是否希望持续使用这个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动作的意义,使物更适合人的意志,自然对物要进行改进,使物更适合人的动作的方向、动作的大小、动作的作用点,而这需要改造物的形状、大小、组成(结构)。虚拟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灵感。一切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物的方法都被重新赋予了价值。滑动、点击、拖拽这些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使人们在面对一个冰冷陌生的虚拟产品时,仍然能够找到熟悉的感觉。较低的学习成本拉近了使用者与产品的距离,从而让人对物品产生控制欲。

四、总结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产品设计,其背后的设计原则、理论都是想通的,并不会因为产品的外在形式变化而随之变化。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更可考虑从物质性产品设计的悠久历史中寻找理论依据。

作者:梁卓谦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注释:

1.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21-25.

篇9

[关键词]包彩美、造型美、设计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P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357-01

现代家具设计正处于追求企划、组织、管理与弹性化运用设计方法与资源的时代。家具设计发展至此,已经不只是单一的创新工作,而且必须与管理、营销、心理、市场、企划工程等相结合,才能发挥整合的功能,设计出优良的现代家具。好的家具设计应该是既能满足大众生活、工作、休闲使用的需求,又能适当地引导人们如何正确地生活。

现代家具设计常常运用丰富的色彩、美妙的曲线、独特的造型来表现家具价值的个性化。尤其在现代家具的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设计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个性化的设计包含了适当的色彩表现与最佳造型的设计。

任何形象之所以能被我们感知,正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和材质。这些视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此设计美是通过“形”、“色”、“质”等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

(一) 造型美。即形体结构的美。形态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特征,是被视觉感知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可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一是具象的或称写实的,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泛指人们在生活经验中已形成概念并可以指认的存在物,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经过选择而再现的形态,它追求的是具体一形似,给人以“真”的美感。具象形态包罗万象,如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工具等。二是抽象的,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那些无法明确指认的形象或形态,如抽象派绘画、构成主义的雕塑等,虽可以引起我们某种感受,在生活经验中却找不到与之对应相似的存在物。在家具形态的创新设计中,我们应灵活运用造型美的法则,跳出定式思维、破旧立新、创造出令人耳目-新的家具新形象.

(二) 色彩美。色彩的美来自色彩适当程度的调和与对比。任何可视形象都呈现色彩并由于色彩差别的存在而被人们视觉感知。反过来色彩又以形象为感知方式。形与色有各自独立的品格,又互为依存。色彩能产生各种美感,主要有两类:一是功能性的。二是情感性的。

一、绚丽的色彩增加现代家具设计的魅力色彩是一种富于象征性的元素符号,它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色彩自身而言,它是没有感情的,但是,色彩一旦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之后,便成了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色彩的运用,就如同于服装运用于人体,因为家具设计除了要满足人们的起居生活的需要外,还体现出居住环

境的完整设计风格,反映出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

家具的色彩运用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

1.用色彩结合形态对家具功能进行暗示。如家具的某个部位或某个零件用色加以强调,暗示功能与结构。

2.用色彩制约和诱导家具产品的使用行为。如深色用于稳重感,白色表示洁净,黄色表示温暖。

3.用色彩象征功能。有时家具的特征属性能够用色彩表现,反映的是家具产品的系列化形象,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理念。

适当的色彩运用在家具设计中不仅能够理性地传达某种设计理念,更重要的能够以它特有的魅力激发起使用者的情感反应,达到影响人、感染人和使人容易接受的目的。

同时,家具设计还应该考虑消费个体对色彩不同的认同度。地理气候及文化的差异导致民族色彩的出现,注意民族色彩的收集与整理,发掘民族色彩形成的深层原因,才能在设计的过程中把握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体现个性化的设计思维和照顾本民族大部分个体的色彩认同。

色彩的表现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流行色彩也反映了人类的心理状态和对社会文化的价值认同。现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变化日新月异,设计师应该多留心观察社会需求的变化,体会时代人们心理的变化,并精心整理研究。这样才能掌握色彩流行,有助产品畅销。

色彩运用在家具设计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具的色彩应该与使用环境相协调,具备显示性格的力量,具备能独自表达该设计灵魂的力量。家具的色彩随时代而变,依潮流而行。

二、千姿百态的造型设计提升现代家具设计的品位造型是指一件物品整个外观塑造的常用术语,是家具设计价值体现的另一个拓展面。家具造型设计的目的,一是该产品更加方便人们的使用;二是更加符合使用者的美学感觉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一件家具的造型是由变化多个造型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造型要素包含形状、材料、表面与色彩。家具

造型最主要的要素是形状。家具形状是指该家具三度空间的造型,主要表现在产品外观凹凸、起伏变化及其构造方面的限制等。设计师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些限制优化造型。一件优良的形状设计能使家具有效地使用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而材料是构成形状的分子,对造型

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设计师常常是在材料的限制下去做设计的。材料有各自的视觉性格,为了使材料更符合使用与视觉要求,设计师必须对材料的表面作适当的设计。运用不同材料的表面妥善加以组合配置或对材料表面进行再处理,可分别给予使用者以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设计师可利用材料的表面变化或表面形成达到所要求的理想效果。较完美的表面可以改善家具的使用性,使家具更加容易保养,美学信息传达得也更好。

在现代家具产品设计中,追求艺术上的趣味化与风格上的个性化是造型设计要素的具体体现。家具设计价值的根本在于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新的需求刺激新的消费欲望导致新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个性得到了空前的舒展和张扬,设计领域内关于设计的判断准则

也在改变。结构的合理性、功能性和适用性已经不再是衡量设计水平的主要标准,艺术上的趣味性和风格上的个性化重新被消费者所重视。人们要求家具产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在人为环境中能产生审美的感情效应;除了实用舒适之外,对于家具造型的要求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实用与美好的造型是可以并存的。家具产品的成功与否是以市场销售的理想程度作为评判的标准,如果某种造型能让多数的消费者喜爱,那么就会增加市场销售的成功机会;这就是说好的造型可以大大提升家具的品质,因为它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现代家具设计师必须考虑现代人对家具设计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和越来越强的个性表现,注重造型设计中的艺术趣味和风格个性化,掌握消费者的消费意识以适应大众社会文化生活形态的变化,以使家具获得最佳的造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品位提升了,不再只关注家具的适用性了,而是更注重家具的艺术性、观赏性、现代性。因此现代的生活给家具设计带来新的机遇,为家居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为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L.刘强《现代家具设计开发与制造、装配新工艺新技 术及质量检验标准规范实用手册》北方工业出版社2006

2.方海《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薛丽何靖泉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篇10

关键词工业设计手绘教学

手绘图是工业设计师向其他人阐述设计作品,与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设计师记录自己的构思过程、发展创意方案的主要手段。快速、准确地以图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也是工业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一般会开设在第三或者第四学期,它以前期的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为基础,又为后期的产品设计课程服务,在整个专业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出现,让很多人觉得手绘表现技能不再重要,这个想法实际上是错误的。虽然计算机绘图有着易于修改、易于存储等优点,但是手绘表现区别于计算机绘图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快速表现性能。在设计过程中很多构思都是瞬间产生,又有可能快速消失的,我们需要用手绘的方法快速、简洁的将其记录下来,因此,手绘表现与计算机绘图同样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1.2学生基础薄弱

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多数是理科出生,理科生思维方式普遍是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思考问题、思维构成都比较冷静,但创造力不够,对美的认知不足。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一遇到动手绘制的课程就没有信心,产生畏惧感,例如很多学生为了方便修改习惯用铅笔画图,但是这对于手绘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人的潜意识中会觉得画错了也没关系所以下笔之前思考不足、落笔不够谨慎,这使得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难度加大。

1.3技能训练与思维训练脱离

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虽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但是好的设计表现必须要以好的设计思维为基础,设计思维能力强而表现不足无法让别人理解设计的意图,这样不行。同样地,表现得再好设计本身没有创新点也是不可取的。手绘表现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并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不论采用怎样的技法都是为了阐明设计的思维。因此,手绘表现技法的训练应该与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2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的教学研究

2.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工业设计学生大多数之前没有美术功底,在手绘类课程中没有自信,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够,我们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兴趣的培养。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树立自信心,找到成就感;同时通过大量的作品鉴赏,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更多、更准确地认识本门课程,了解它并且喜欢上它,产生兴趣之后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2渐进式教学方法

一般在学习手绘表现技法之前,已经通过素描、色彩学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绘图功底,但是在教学中还是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由浅入深,分5个阶段来完成教学。第一阶段:线条画法练习。要想把图稿画好必须先画好基本线条,因为线条是构成形体的最基本要素,线条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效果图的最终效果。不同类型的线在表现的过程中方法和要求有一定差别。例如,画直线的时候要求用缓慢的气息画出均匀用力的长线条,线条要保证气势流畅,忌断线。而在画弧线的时候要分三步来练习,第一步先进行小弧度的弧线练习,可以先放慢速度,把握住距离和弧度的相等,练熟了之后第二步就是要加快速度,结束了一个方向的弧线练习后,第三步要试着快速地画不同方向的弧线。第二阶段:基本几何体的练习。在产品形态设计中,一般都是在基本几何体的基础之上经过叠加、挖切、变异等手法来设计的。通过基本形体的塑造与表现,掌握用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手绘表现中虚与实、明与暗、光与影,以及透视关系等。第三阶段:产品草图、效果图的临摹。临摹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线条的处理、形体的透视、材质的表现等,锻炼他们处理草图、效果图的能力以及对图片的概括力。但要注意临摹并不等于照抄,在临摹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思考,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意图,并尝试理解其用笔、用色、构图等对其意图表达的帮助,通过思考与分析灵活地掌握其中的技巧。第四阶段:实物效果图表现训练。产品手绘是模拟真实的产品造型、色彩、设计风格、材质等,要求熟练地掌握并应用绘画技巧。在经过了前期的训练之后,学生已经对草图及效果图的表现方法和技巧有一定的认识,但要进一步地理解和应用还有很多不足。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首先要有一定观察能力,对产品实物有正确的认知,再结合设计表现的基本技法概括产品要点进行合理表现。第五阶段:设计作品的手绘表现。工业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师的灵感和设计构思要在平面介质上进行完整的、客观的表现,尽可能的体现产品的真实面貌。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眼与手的协调能力以及设计的表达能力。基于工业设计学生基础弱、艺术表现力不足等现实,采用这种逐步推进的方式更易于让学生接受,也不会让他们因为起点高、压力过大而对手绘表现课程产生畏惧心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培养其学习兴趣,然后逐步提高,慢慢形成系统性的认知,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艺术表现水平参差不齐,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和基础,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渐推进,制定不同的阶段性进度,做到因人而异。

2.3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学生的绘画基础又比较薄弱,使得教学难度增大。教学中除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授课老师应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加强互动性,集体做示范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气氛中逐渐培养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充分把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2.4强化练习

手绘表现中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技巧,但是高强度的练习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手绘技能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把其中的基本原理搞清之后,通过大量的练习去一步步地提高和完善。

3结语

手绘表现是产品设计的形态语言之一,是传达设计构思的必备技能之一,也是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设计构想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地表达出来,就会直接影响设计方案的交流与评价。设计表现中既要对物体有正确的视角选择和透视表达,又要直观地表现产品的外观、色彩、质感,还要表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和使用方式[2]。在“工业设计手绘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足够量的练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徐威.工科工业设计手绘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2010(1):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