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专业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人才;教育方法
近几年,我国在网络和网站建设方面的步伐十分迅速,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发展阶段。信息时代的时代要求,使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信息人才的培养,80%来源于高等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是否成人、成才,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加强对信息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信息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了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1.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信息类专业学生主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开发工具,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局域网及国际互联网等基本知识。
当代信息类专业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代,毕业论文在他们逐渐成人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网络发展异常迅速,他们利用已懂的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专业相关知识,自己完全可以从网上了解到社会的更多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造就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多元化特点,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见多识广,他们有思想、有理想,他们开放、张扬,对人生价值、科研学习、生活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占全国大学生总数1/3的信息类大学生已成为产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品德的端正与否,将对国家各行各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2.理想信念缺失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特别是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呈现出新的特点:意识形态的渗透越来越多地以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交流的隐蔽形式出现;并且更多地借助互联网、现代通讯系统、广播电视等现代电子媒体加强渗透,渠道更加多样;越来越多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开展渗透和颠覆活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使他们产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丧失、心理素质欠缺等问题。
3.民主法制观念缺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要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相应加强,但大学生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存在;与此同时,信息类专业学生不断地充实到各行各业中,出现了不愿意在专业的一线岗位工作,好高骛远,随意跳槽,部分学生做事不顾他人甚至损害他人或单位的利益等问题,相应地也出现了计算机人员、信息人员道德的失范、犯罪问题,比如,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窃取情报、传播病毒、黄色垃圾、进行诈骗、走私贩毒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
4.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展需求日益多元化,其诚信表现也有所不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就是假设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社会给定的条件下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假设下,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标使部分学生在道德行为上的自我意识比较明显,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常常以牺牲道德原则为代价,其直接结果便是使失信行为的发生变得理所当然。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通过一个个ID来代表自己,诚信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完全不重要,因为他们不用对自己在虚拟世界里的言语和行为负责,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各级诚信教育的滞后,导致这些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失衡。
二、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索研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核心特征是教育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平等地位。硕士论文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丧失,同时又出现了信息超载和逆向选择的新问题。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主要是建设资源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构筑平等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开展灵活多样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育对象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1.加强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的建设
所谓实施主体,也就是指学生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行政和党务管理人员等。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言传更要身教,言传与身教是一个统一体。实施主体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传”。一位具有高尚人格的教育者所给予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是最为广泛、深刻、持久,让学生终身受益。实施主体将应该具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不断学习科学理论与相关专业知识(尤其是信息网络知识)是提高他们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
2.注重培养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学生最容易迷失自我和方向,他们常常来不及进行理性地思考、判断就匆忙进行选择、接受多元信息文化,因此我们要着力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智能,引导他们自主判断和选择,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启发,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使他们在比较、判断、选择中走向成熟,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去伪存真、建立起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发挥专业教师与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专业教师更是大学生在大学关键阶段职业道德的领航员,肩负着成才、成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课堂教学合情合理地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解疑释惑,这是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要开设专门的信息网络道德教育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有关信息网络道德的知识,介绍相关法规和基本信息网络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为其学习和就业服务。
4.突出红色网站的育人功能,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针对信息类学生的教育特点,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让学生更直接、更深入地学习,以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医学论文 建成一个旗帜鲜明、内容丰富、技能完备、结构合理、科学管理、实用性强的网络群体,如建立深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站和网页,设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与学习、政治、生活等相关的版块,开辟网上辅导员专栏,并能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使之深入到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寝室到教室的每一个教育环节。通过这个虚拟服务载体,实现管理育人和教书育人。
5.明确诚信意义,引导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诚信尤为重要,诚信是古老的伦理道德规范,是一切道德之基石,是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和品质。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表现,是能否赢得别人尊重和友善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状况和人格高下的重要标准。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健全合理的、可操作的道德规范是当前要做的工作,具体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审查、监管保护等引导学生做到真诚守信、履行责任、遵纪守法,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我防范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
6加强信息网络技术防范和监管,完善信息网络法规。净化信息渠道和环境
网络作为信息类大学生接受信息最多的一个渠道,现在的技术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我们要加强网络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职称论文重视技术的研发,完善技术防范措施,采取信息加密、身份识别、网上监控、安全审计等技术。对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影响极大,对可能成为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直接诱因等信息要及时排查清除和取缔,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要及时警告和制止,同时也要系统的、明晰的、集中的出台一些关于网络安全、惩治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强有力的保护网络信息的安全性,让网络成为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园地和成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工作情况
一、前言
考研、考公、直接就业,这三个是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的选择。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未来,除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要借鉴提取前人的建议。本课题采取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嘉兴地区的我校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进行调查,通过他们就业后所得出的经验,为即将毕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生提供意见,从而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
二、嘉兴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现状分析: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据嘉兴人才交流中心的招聘信息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上趋向务实,招聘不再只追求学历,而是更侧重于工作岗位需求。本调研组根据问卷采访结果和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嘉兴地区浙江师范大学2001年——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的工作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从就业率方面看。通过走访和问卷,本调研组搜集到的数据显示2001——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
第二,从职业类型方面看。从事教师职业的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最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5.6%,从事公务员的则占22.2%,其他职业的占2.2%。
第三,从职业幸福感方面看。无论是从事教师、公务员,还是其他职业的被调查者,均对自己的岗位满意度较高,该现象尤其在教师行业中更加明显。
第四,从在职压力方面看。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方面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
第五,从工资待遇方面看。提高工资待遇一直是众多教师的期盼,据本调查组的调查情况反映:在地区分布上,嘉兴地区的教师工资待遇在浙江省范围内偏低,尤以嘉兴市的海盐县最低,地区差异较大。
三、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根据2001年——2010年嘉兴市政教专业毕业生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情况,被调查者资料可分为三部分:政教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工作现状以及工作反馈。现做如下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嘉兴市政教专业毕业生的样本中,男性比例为54.2%,女性比例为75.8%。从工作年龄来看,拥有6年到9年内的工作年龄的最多,占调查总认识的82.2%,工作年龄1年到3年内的和3年到6年内的分别占13.3%和4.4%,所占比例较小。结合生源地为嘉兴的政教毕业生情况来看,03届到06届的嘉兴籍贯政教毕业生最多,这三年平均每年的嘉兴籍贯政教毕业生达到12人,06年之后骤然减少,因而工作年龄6年到9年的基数最大,所占百分比最多。从职业现状调查情况上看,从事政治教师的所占百分比最大,占调查总人数的75.5%,从事公务员的则占22.2%,从事其他职业的占2.2%。
(二)工作现状
2001届至2010届嘉兴籍贯政教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分为教师和公务员两大队伍,教师当中又分两部分分别执教高中与执教初中政治。
调查显示,77.3%的职业的获得是通过招聘会,结合调查数据,教师职业的获得都是通过招聘会;而有15.9%的公务员是通过先从教后考公的;只有6.8%的公务员是一毕业直接考公务员考上的;政教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主要为高中政治教师,其次是初中政治教师、公务员。
(三)工作反馈
教师方面的学长对在校政教专业学生的建议是更倾向于多读书,而公务员的学长则更倾向于要多锻炼自身能力。
从上图可以看出,单纯积极参加学生会各种活动是不提倡的,在校学生应追求多方面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研主要是通过对嘉兴地区浙江师范大学2001——2010年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得出该专业已就业的毕业生成功就业所需具备的自身素质,从而为广大在校生提供奋斗的目标。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依旧有诸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如若就业,工作比较稳定,但是发展空间较少。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基本上无涉及到商业方面,主要集中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工作。
综合以上,我组成员提出了如下建议:
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不断扎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理论基础。理论是实践的动力,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主要的优势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修养,要有能说会写的特长,因此只有具有一定知识储备,才有发挥的余地。
有意向从事教师职业的在校生应该在辅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取向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如:粉笔字板书的书写、课堂的设计方面应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要结合现今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现今社会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实际,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育实习阶段,毕业生应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在有经验的同事的带领下,努力学习各种技巧和技能,将大学学习到的师范技能和各种能力熟练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教学效率。
切实加强毕业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实内在修养,与时俱进,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模式,并努力克服职业倦怠。工作单位需对毕业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对其专业成长进行促进。
随着现今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校生应创新就业形式,寻找就业的新路径。如:可否突破专业限制向经商方向发展等。(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腾元《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网络出版年期]2008年10期
[2]陈梅梅《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7期
篇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一、职业导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2009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职业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困惑和难题。职业导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然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职业导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业难的问题是大学生面对的亟须解决的问题,职业导向应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职业导向目标的重要途径。职业导向目标要求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具备就业必须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能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创新的载体等优势,促进职业导向目标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职业导向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叠合。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问题突出。
1.就业理想目标的缺乏:部分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期望,不是主动利用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就业平台,积极准备材料并参加供需见面会,而是过多依赖父母和社会关系,坐享其成,甚至部分学生因害怕激烈的竞争,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抱负,刚大学毕业就成为失业人员。
2.就业价值取向的功利性: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呈现明显的功利化,盲目选择大城市、大公司、机关事业单位等酬薪和待遇高的地方就业,以物质的多寡作为衡量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标准,片面地强调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脱离开来。
3.就业诚信意识的淡薄: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企图通过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方式获得就业单位的认可和赞同,出现严重的诚信意识危机。比如,虚假填写学习成绩、伪造荣誉证书、更改个人履历等。同时,部分学生在签约后随意违约或毁约,不履行协议或合同,缺乏应有的诚信意识,影响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
4.就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出现紧张、焦虑、自卑、怯懦、自负、依赖、攀比、急功近利、虚荣、冷漠、失落等负面情绪,失去健康稳定的就业心态,严重影响和阻碍大学生正常的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导向缺失。部分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教育不够重视,组织保障体系不健全,对于就业教育往往更多地流于形式,在外界的压力下被动地开展工作,缺乏对就业教育工作的准确定位,忽视就业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推动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重要意义,无法满足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迫切需求,无法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这主要表现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了解就业工作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专业队伍,无法满足就业教育工作的现实需求;就业指导课程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课程内容偏重单一的择业技巧,忽视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课程形式不规范,缺乏个性化指导,课程设置不科学,没有将课程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单一,信息传递局限于网络、广告和供需见面会等。
(三)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不足。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系比较薄弱,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明显不足,目前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归属于学校,由学校来负责完成,欠缺政府、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没有创建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界环境和氛围,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质性举措欠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动机和动力缺乏、学校就业教育合力体系的缺乏、政府推进大学生就业政策举措缺乏、社会容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缺乏、家庭开展就业教育意识缺乏等。大学生就业教育合力的不足,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欠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无法解决。 转贴于
三、基于职业导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教育。各高校要坚持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心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精神支柱,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思想理念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成才观,引导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认知自我和社会,科学进行就业定位,将个人发展与祖国需要相结合,将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相结合,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投入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锤炼自己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高校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j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的诚信意识教育,将诚信作为重要的内容,始终贯穿在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为诚信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开设就业心理课程、就业心理讲座、心理咨询门诊等多种举措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消除就业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实现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为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高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努力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断丰富和创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促进大学生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职业素养、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知识技能,为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优化就业指导课载体,通过丰富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不断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用专题讨论、案例分析法、视像教学法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了解职业规划和求职技能技巧等;优化专业课载体,深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引导大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自我发展方向;优化社会实践载体,建立相对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调研实习、挂职锻炼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价值,锤炼意志,深化对社会发展形势、就业趋势和专业发展前景的认识。
篇4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工学结合
一、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中职院校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程理论课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同时,中职学生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能够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需要相结合,从而帮助自己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经费使用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少组织和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多数只是通过一些演讲比赛等活动代替了实践教学。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主义明显。
2.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正面效应
中职院校应从学生发展和未来就业等方面出发,多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面效应,使实践活动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发展。
二、中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工学结合模式的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认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社会认知度,使他们在毕业后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发挥的更加充分。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有层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中职学生的专业实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目的,“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两者存在着明显区别。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和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相结合,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而采取实践、反思等形式,依托多种载体,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中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编排上要突出层次感,教学内容要逐渐深入,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群体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实践教学形式要安排合理“工学结合”模式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把握教学进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走出校园,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和劳动实践之中,亲身体验,感悟实践,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与学生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
中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共同提升,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首先,要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职院校采取“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是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面对就业和未来发展。中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模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在实践活动中积极锻炼自己,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就业后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又要体现时代性。其次,要重视实践过程。“工学结合”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使中职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教学内容应以学生未来就业为出发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实现全员培训。最后,要重视考核设置。“工学结合”模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突显实践教学的成效。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实践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但实践发现其存在一定弊端,如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考试成绩考核标准不明晰,实践能力考核不明确等。为此建议:第一,考核内容要突出重点。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平时成绩考核,特别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给予关注。同时,要把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合理设置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的比重。第二,合理设置考试形式。对于中职学生的考试形式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通过考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实力。第三,重视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中职院校学生和老师相处的时间较长,因此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都非常了解,他们之间的评价会更加准确、客观和全面。因此,在考核时应适当增加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
篇5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1]由此可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为教育者所运用,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产生作用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将高校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载体是由高校就业指导的本质所决定的今天的高校就业指导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包含了指导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在本质上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因而可以将其看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将高校就业指导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政治观、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法制纪律观为主要目标”,[2]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理论课显然不能实现培养目标,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通过高校就业指导,可以使大学生客观地认识国情、评价社会,确立明确的理想、目标,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目标开发潜能、不懈进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以高校就业指导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职业指导中,是根据时代的变化,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
(三)将高校就业指导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当前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职业指导中,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解决具体的就业问题来解决其思想问题,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把高校就业指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既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还能逐渐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实现所培养人才的全面发展,最终完成高等教育的使命。
二、高校就业指导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功能,《辞海》中的解释是“功效;作用”,即某一事物的影响和作用。高校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的是高校就业指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高校就业指导由于自身的本质特征、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向功能
高校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导向功能,是指高校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有指导作用。在就业指导中通过形势政策的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奋斗目标。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往往难以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加,但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主题性缺失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如何在新形势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奋斗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正面的基本理论教育,还需要就业指导教育。在就业指导中,通过加强基本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形势,指导大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辨证地认识国情,正确评价当前的社会问题,树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鼓励和帮助年轻一代去拼搏、去竞争,而且要引导他们去思考拼搏和竞争对于自己存在和人类存在的真正意义。”
就业指导的这种导向功能,可以把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在大学生中形成持久的价值导向,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德育功能
高校就业指导的德育功能,指高校就业指导对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它主要是通过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来实现。我们都知道,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发展、成才的必要条件,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在奉献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是在任何时代都倡导的价值准则。因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一直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在高校就业指导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通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规范的教育,使他们明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逐步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认识到只有行为符合一定的规范,才能适应以后的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而高校就业指导有较强的道德教育功能,可以使德育工作落在实处。
(三)开发功能
潜能是指人的现实活动能力的潜在状态,是人能动地把握客观事物活动的内在根据,是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中的历史积淀和升华。我们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被充分利用,据心理学研究,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与银河系的星数大致相等,相当于140亿个高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现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约10%的大脑功能,绝大部分潜能还尚未被充分利用。[5]可见,潜能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发展成才和社会的繁荣进步。
大学生通过多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首先要赋予教育对象以谋生的手段;其次,要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内在潜能,使他能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6]要把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职业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己的价值,离不开潜能的开发。在职业指导中通过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其内在潜能,养成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只有把把学习看作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才能充分开发潜能,主动有选择的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并通过社会实践转化为自身的能力。
(四)心理教育功能
心理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是一个人在思想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思想道德、智力开发、创造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形成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念、心理品质和抗挫折能力。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失败和挫折也就不可避免,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难以应付激烈社会的竞争。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我国的国情和办学体制的原因,大学生在高考志愿的选择上受父母、老师的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专业,也不懂现在的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方向的关系,因而在大学学习中往往迷失自己方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只有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篇6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高等教育创立之初,高校就为解决学生的各项生活、就业问题创办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加强,既要注重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又要兼顾其在实际择业、就业方面的引导,即使高校积累了多年就业指导经验,就业指导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出台规定明确要求全国高校全面改进就业指导工作,有效的M织同学生实际择业、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学习,从而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营优势,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思想服务。
1.1高校毕业生就业动向和思想受利益驱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工作的深化,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同时高校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未来就业方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态度开始向务实方向靠拢,以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来衡量工作岗位的优劣,薪酬标准和职位发展空间成为决定了他们选择就业单位和岗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更多的毕业生倾向一线城市的工作单位和机会。从客观环境来看,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人力作为一种资源也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有效配置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从改革之初的统一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双向就业模式,尽管现阶段的就业模式已经区别与以往包分配模式,但是在很多毕业生就业意识中仍然保留着一岗定终身的保守意识。正是这样传统的就业心态使得他们更看重进入社会的第一岗位,通过谨慎选择、仔细甄别,最终按照自我设定的标准完成择业。
1.2 缺乏对学生未就业原因的分析
相关调查显示,每年高校毕业季都有一部分大学生无法顺利完成择业、就业,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与就业学生自身情况有关联,比如很多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然而对未来工作岗位却寄予超越自身能力的期望,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使得就业时间一拖再拖,最终错过择业时机,未能顺利完成就业。另一方面与客观原因相关,比如用人企业由于不合理的用工制度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都影响到学生的顺利就业。当然不乏少数学生人为推迟等自愿性失业现象。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办的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对日常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各种主客观问题进行及时、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因此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干预,从而使得学校就业率有所下降。
1.3缺乏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流于形式,只注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实际就业问题,就业指导老师无法针对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专业性的思想指导,使得很多学生在择业、就业时忽视自身专业特征,一味迎合人才市场需求,放弃本专业的岗位转而追求薪酬较高的所谓“热门”岗位。有些学生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足,导致学业完结后仍然对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甚至不清楚所学专业的应用方向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这些都是高校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就业指导造成的。
1.4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缺乏了解
高校设置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推广和宣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需要一个由浅入深,让学生体会内涵和深意的过程,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针对毕业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区。社会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就业办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四后半学期,相关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通过简单的三两节课程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讲述。仅仅通过这样的简单过程就希望完成学生的就业指导,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帮助没有任何社会求职经验的毕业生,针对所学专业来选择更合适自身发展的岗位,也无法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就业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办法
2.1提升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高校就业办的工作人员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实际就业问题和思想认识的不足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就业信心,规避就业风险,提高心理承压能力。指导老师开展各项就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不能仅仅停留在本校就业率方面,而是应当转向切实帮助学生解除择业中的困惑,解决就业中的不足,切实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给学生科学有效的思想辅导。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对专业性要求较严格的岗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需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学生就业指导中,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参考价值的指导信息,比如指导教师需要同时具备人力资源、心理学、市场营销、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此外还要把握各个专业发展走向,了解人才市场中需求的变化以及岗位职责要求等等。由此可见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胜任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进而提升学校的就业率。
2.2注重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提高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一方面要组建优秀团体的建设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对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入党机会,使得优秀的学生组成先进团体,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激发其他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专业类证书考试或者倡导进行继续深造,以此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拼搏进取的精神。此外针对学生在社会中遇到的冲突、矛盾等现实问题,要及时的给予思想干预,给予学生一定的思想援助,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就业。在大学生最后离校之际,进行一定的安全知识教育,使得学生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做好离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退还学生证、图书等各种公共资源,爱护宿舍、校园等公共设施,避免因就业问题引发的各种校园冲突事件。
2.3注重毕业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完成学业后进入社会面临各种就业、生活等多方面挑战,就业指导工作者在帮助学生完成一定思想政治学习基础上,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因为高校毕业生从小学、中学、大学一直都是学生角色,大学毕业后将彻底摆脱学生角色成为社会人,这种角色的转变必然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不适反应。这种不适反应如果在正常可控范围内得到良好的心理辅导,通常都可以顺利完成过渡,然而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辅导,任其发展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就业指导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好离校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工作,有效的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学生完成不良反应的过渡,鼓励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心态面对环境的改变。
篇7
【关 键 词】“工学结合”模式 教育理念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国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这是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高职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给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做好高职思想政治课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革新:
一、教育理念的革新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学校课内外课堂教育和企业公司实践教育资源,注重职业实践教学。在现今复杂多变的社会转型条件下,高职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探索富有实效性、职业性、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新路径。
1.理论联系职业实践,以职业为载体,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要实际考量学生即将就业的各种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发展前途和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及用人要求;同时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愿奉献的精神,使学生能在中西部地区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坚守岗位、认真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就业和职业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培养政治素质合格和思想素质合格的有用性人才,真正把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到思想政治教学的各个环节。
2.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要纳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中,也要下企业锻炼,这样才能适应“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课教师也是“校企共享、动态组合”的师资队伍中的一员,许多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课教师排除在双师型教师之外是不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长期参与这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等方式,深入了解与这类专业对口的行业、职业的特点和岗位需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根据学院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实际情况,让思想政治课教师基本固定地带某个院系的思想政治课,让其更好地了解这个学院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其专业和就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并定期每学年要求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至少下学生实习、顶岗实习的单位两次以上,让思想政治课教师也能更好了解专业学生和企业文化,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服务。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环境互换中形成知识更新和专业化,有针对性地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看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力,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后能非常自然地进入实践的工作状态。
3.高职思政课教学仍然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许多高职院校认为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主要就是抓专业和技能忽视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并不能因为“工学结合”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忽视了对政治素养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场坚定、目标明确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全面的育人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教育内容的革新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要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应在教育目标和教学目的明确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注重高职学生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并要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企业文化等知识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的合格人才。
1.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培养,比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重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可以把职业道德教育课放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帮助学生顺利迈向社会成为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实践课堂可以通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士及高层管理到学校来开设职业教育及思想教育专题讲座和学生座谈会,向学生明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种种要求。
2.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员工接受和认可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念、思想认识观念和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应根据“工学结合”环境的特点,在内容上加大对企业文化的教育,并将对行业、企业的认知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课教育可以让学生到具体的企业环境中了解企业,亲身体验企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的要求,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吃苦敬业意识和服务竞争意识,从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习惯,缩短学生从“校园人”到“企业人”转变的时间。
3.《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可以重点讲解一下相关行业、专业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特别是讲解特殊专业和新兴专业国家有关政策的引导方向,帮助学生全面深层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景。同时也要针对行业、企业和社会、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加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情教育,讲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困难和近几年学生就业的宏观情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使学生树立能在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他们毕业后真正成为思想合格、技术合格、“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根据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规律和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革新教学方法,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注重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
1.在理论教学方面,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多“满堂灌”,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应进行“职业综合化”教学模式,也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和专业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具体职业目标下去学习。学生在学习时,不再是被动地画重点、记笔记,而是按照教师根据专业设定的现实思想和道德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教材体系和大纲来传授思政课教学内容,而是按照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的需要来组织教学。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卓有成效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精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作为导演退居幕后,学生是演员甚至是主演,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们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可贵探索,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课堂辩论、分组讨论、举办专题讲座等,大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改革注重“互动式”教学,在班级内分组组织团队,分组讨论、辩论,并可以进行情景模拟企业场景。这样一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既对学生进行了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又解决了合班授课人数太多难以驾驭的烦恼。
2.在实践教学方面,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优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顶岗实践结合起来。我们以前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主要侧重课堂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忽视了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过程中在企业、工厂、车间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问题,还有利于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学生和服务企业的双赢。在“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学生的实习、实训、顶岗实习过程中不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企业鲜活的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遵守岗位制度和职责规定,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的机会,结合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性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实践任务。如实训前通过对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规范要求和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为主题的调查报告的撰写,并关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有预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看似不正常、不正确的社会现象和正确处理利益矛盾,尽快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在实训中,跟踪调查,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道德问题和思想问题,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融入企业,享受学习生产生活。在实训结束后,组织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优秀实践标兵进行表彰奖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同时针对“工学结合”的现实状况和条件,由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定期前往“工学结合”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或普法活动,还可以和挂靠企业管理队伍并提供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
[2]王晚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6).
[3]葛军燕.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篇8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认识 创新理念与方法 加强队伍建设
近年来,高等院校普遍加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实际就业指导中的思想组织教育仍较薄弱。很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在就业过程中地域选择性强和过分强调工资及福利待遇,在就业价值标准与企业需求发生矛盾时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是因为就业指导未与思想政治教育很好结合。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一、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分析就业形势与政策,讲解求职基本技能和注意注意事项,需求信息,等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内容不明确,一些高校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本身有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就业指导的功能、目标、内容决定了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就业指导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思想教育是就业指导的一条主线和一个重要环节,二者的紧密结合,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契机、重要途径和重要切入点。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就业指导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作为一门课程,就业指导应属于思想教育理论课的延伸[1]。因此要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理想与择业观的教育,培养其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毕业生以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正确看待就业过程中的挫折,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勇于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
二、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成才观逐渐形成和完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体性不断增强,在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的机制下,大学生就业有选择的权利和需求,同时承担选择的后果。这都要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和知情权,发挥大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树立适应时展和大学生需求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采用新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强化教育者的尊重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利益,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作为人生主体[2]。具体而言,要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实际出发,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情绪等问题,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同时加强对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从而切实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树立全程化全方位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使大学生尽快适应当前的就业状况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就要将就业服务理念贯穿于大学生涯,从新生入校到大学毕业,分时期、分阶段,将大学生成才教育、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知识教育、就业技能提升、具体的个性化求职指导和就业技巧等相互贯通、层次递进、有机连接,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3]。具体而言,针对大一学生,可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完成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针对大二学生,主要可进行综合能力培养、提升就业技能,进行初步的职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就业目标;针对大三学生,为他们提供就业实践机会,开展走进名企,推广创业计划大赛、营造学生创业氛围,模拟面试等活动,调整职业规划与心理预期;针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择业与岗前教育,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自身竞争力。同时,在做好普通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需求,为家庭困难、学业困难、心理障碍等学生提供专门的指导服务。
3.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
榜样教育是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采用榜样教育,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有针对性地搜集与大学生紧密相关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如深入基层、勇于创业等各层次代表的人物典型,组织大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其次要选择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有代表的先进典型,尽可能请他们现身说法,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最后,榜样教育应与岗位实习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企业或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实习锻炼,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准确认知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全面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队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高校的就业工作机构在承担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也承担处理毕业生档案转移、就业计划录入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时间和精力分散过多,真正用于研究和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时间很有限,面对需要个性化指导的就业个体,往往只能采用讲座、主题教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这就容易造成就业指导“隐形缺位”的现象。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首先,要以专职为主,培养一支专业化、专家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应包括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及专职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他们应有与就业工作相关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从源头上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同时,高校应鼓励优秀的就业指导老师成长为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一个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团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业务核心和榜样的作用。只有科学化的培养和建设,才能使就业指导老师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指导老师的职业定位问题[4]。其次,整合高校就业指导兼职教师资源,培育兼职就业指导老师,实现专兼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之一。目前高校思想专职理论课程的开设几乎涵盖了除毕业年级外的所有年级,从教学时间安排看,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就业指导的内容,就业指导的受众面将扩展至所有学生,实现指导的普及化。同时,就业指导课程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创业观、成才观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既能实现思想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又能使就业教育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取得良好效果。另外,一线学生工作者是就业指导兼职教师队伍发展的生力军,利用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加强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一线学生工作人员在就业工作中,始终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就业信息收集、、反馈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熟悉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可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最后,聘请心理专家、社会成功人士等来校讲学,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心理教育和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社会。
参考文献:
[1]高香,赵志玲,王振.浅论在就业指导中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29.
[2]涂德祥.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7):85-86.
篇9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特点;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29-01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分析
(一)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务实
当代大学生活泼、开朗、主体意识及自我选择性极强,能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自身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品质,才能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但是,当代大学生集体观念淡化,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缺少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等。
(二)课余时间依赖网络,自我封闭加剧
网络时代下因特网的便捷和低成本,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迅速掌握了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但是,网络环境使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过大,网络使学生的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加剧了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最终对其学业和生活产生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超前的就业忧虑心理
就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清楚就业的困难。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从步入大学就开始产生对就业忧虑,学生自身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对学习的方向及将来的工作方向处于混沌状态。
二、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新认识,注重与大学生平等交流,贴近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习惯,把握主体教育的方向,坚持主客体间的平等互动及尊重原则,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一,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第二,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二)提升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打造立体教育平台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打造立体教育平台。
第一,高校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形势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心理健康教育网、科技创新网、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等融思想性、知识、趣味、服务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引导当代大学生身心和思想向健康方向发
展。第二,要发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刊校报等多种媒体的功能,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空,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打造立体教育平台。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制定一套相关的条例, 借助道德力量,依靠大学生自身的高度自觉性和自律性来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提升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培养学生从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和能力。
(三)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市场,全方位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一,开办就业指导讲座,组织就业报告会。通过这些讲座和报告会,能教育学生明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按照社会的需要培养、锻炼自己,通过就业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第二,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教学计划,安排有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老师讲课。
第三,辅导员成立就业网络信息小组,就业信息小组的辅导员定期为学生开展就业方面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方法,做到总体策划,系统开展,入情入理,真实可信,方法恰当。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当代高校大学生带有这个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针对大学新生的特点,抢抓机遇,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现有辅导员的培训力度,明确岗位职责,不断探索符合实际的教育规律和方法,努力创新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2-0231-0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需求、就业途径与方式,呈现日益多样化的态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由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加关心,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越来越关注,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契机。顺应形势,高校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追求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突出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在教育的本质上是统一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及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未来所从事工作做出的方向性的发展方案,并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加以实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满足学生主体需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化、个体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新的抓手,并以此为途径实现教育导向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成才的需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符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很多学生上大学的目的越来越现实。就是为了能够在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学生开始关注自己所学的是否是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但是毕竟学校里的每一个专业招收人数是有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希望学“热门”专业的学生的意愿,这些没能如愿以偿的同学就容易造成不牢固的专业思想,从而影响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通过学生入校时泛泛的专业讲解和思想引导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实际思想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注重学生自我认知,引导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纠正这种把“冷”、“热”门专业等同于个人前途的错误想法,加强大学期间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为后面成功步入社会并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大学生考入大学以后高考的紧张压力骤然消失,以前为了考上大学而读书的目标已经实现,多数学生进入了一个目标缺失的状态;大学阶段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以及时间管理,会令学生产生很多的不适;再加之现在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学生从一入校开始就感受着毕业时的择业就业压力。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思想困惑,产生心理上的失衡,造成学生学习没有动力,迷恋网络等现象十分严重。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导向作用,而成长成才又是每一个学生最关注、最强烈的愿望。基于心理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以个体发展目标的确定为导向,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我为什么而学”,“我希望以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怎样做”,在进行自我思考的同时,又会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自己所处环境、所学专业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从而解决思想的迷茫,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根据2004年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中提到,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很多学生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在选择时能够兼顾兴趣和未来发展空间的只占了17.5%。这说明高校现有的就业指导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完成从“就业指导”到“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的工作模式变换,使学生在择业就业时能够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选择,实现“和谐”就业和“发展性”就业,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1 建立专业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构
队伍建设是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涉及到了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而且要求辅导老师必须了解社会需求、熟知市场变化,同时必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就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校只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团队,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顺利开展。一方面,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业指导和咨询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下大力气引进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
机构健全是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要从传统的“学校就业中心+各学院就业辅导员+学生就业协会”发展成为“学校职业发展辅导中心+各学院职业发展辅导员+学生职业发展社团”一个全新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机构,它既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组成部分,直接分管学校的就业工作,同时也是专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组织机构。
2 引进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体系,实现学生自我认知
“知己”是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前提,只有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做好自己人生的定位。自我认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一个人对自己作出的判断很容易受到自己主观的影响,为此,正确的自我认识必须借助科学的测评工具,通过科学的测评体系得出客观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的评价。学校需要引进北森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工具等,构建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学校可以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学生通过列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及道德水准等进行全面评估,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明确努力提高自己的方向。
3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进行职业生涯理念导人、方法传授和目标设定
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课程的开设首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经营自我”理念的导人,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可以教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具体做法,例如个人“swOT”分析法,学生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仔细评估出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机会和威胁所在,并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强弱项标出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做出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指导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充实有序的开展;最后结合现有的就业形势政策分析和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面试礼仪、求职技巧,完成择业和就业的选择,帮助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开始真正的职业发展道路。
4 结合校内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合一,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实践”,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检验自我认知是否正确、目标设定是否合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结合校内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
首先,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职业发展起点。诸如以“三观三义”为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以及“感恩、诚信、责任”等为主题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使之能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筹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