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要点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icu护理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方法:从药物的合理放置,药物标识明显化处理,以及对药物的合理管理;使用药物过程中病患用药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护理人员对药物的熟悉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对icu护理中安全用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使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用药的意识和知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提高了ICU护理用药的安全性。
结论:ICU护理中用药是否安全直接关系着病患的生命健康,不能马虎,必须将病患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关键词:ICU护理安全用药注意要点重症科学科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57-01
药,一个与病患联系最紧密的物品。在治病过程中,如果用药安全合理,就可以保证患者生命的基本安全;而如果治病过程中用药不合理,甚至是不安全,就很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也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近几年,安全用药也一度成为了国际医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ICU护理过程中用药安全的研究[1]。用药是否安全的一个重要评价过程就是通过对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的观察,而患者用药时的反应和表现,最先了解情况的是护士。所以,在提高ICU用药安全性上,最需要注意的事项即ICU护理。
1从药物管理上确保用药安全
1.1药物的合理放置。护士在对ICU护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将药物进行分类放置,这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ICU患者因为病情都比较严重,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所用到的药物非常的多,如果护士在对ICU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能将药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放置,在遇到突况和紧急情况时,护士就很可能手忙脚乱,造成误用药物,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在ICU护理过程中,可以对药物进行一下几种分类方式:第一,口服药、外用药、注射药等;第二,毒麻药、普通药、抢救药等;第三,静脉针剂药、非静脉针剂药[2]。
1.2药物标识明显化。药物的科学管理离不开药物标识,而在ICU护理过程中,药物标识就更显其重要性。如果没有明显的药物标识,护士在用药过程中,就可能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在寻找药物的过程当中,这是对患者非常不利的情况。众所周知,ICU病情严重、紧急,早一秒治疗,病患可能就能多一份活下来的希望;反之,患者迟一秒治疗,则会增加一分危险。所以说,ICU患者的治病过程,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役。在护理过程中,要对药物贴上醒目的标识,尤其是高危药物。
2从药物使用上确保用药安全
2.1保证患者与药物的一致性。医学上有一个最为基本的用药原则,即“对症下药”。从这个基本的用药原则中,可知患者与药物的一致性是多么的重要,如果给患者误用了其它的药物,那么,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估量的。虽然,有些患者所患的疾病时同一种,但是,在用药上,医生也是根据患者自身一些其它的特点,具体用药,在ICU治疗过程中,这种差别更为明显。所以,在ICU护理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与医生所叮嘱使用的药物完全保持一致,不能有任何疏漏。同时,还必须保证患者药物的使用剂量、时间等方面准确无误。在用药过程中,最好能够经过两个人的共同核对,保证用药的绝对安全。
2.2保证药物能够现配现用。在给患者治疗疾病的过程,有一个经常出现的情况,即对患者所用的要去进行配比,尤其是注射类的药物[3]。注射类的药物需要护士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配比才能使用,但是,如果配药过早,在患者还不需要的时候已经将药物配好了,就很难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因为,药物长时间的放置,可能会发生一些反应,而这些反应,很可能会影响到药物的效果,从而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所以,在对ICU护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患者的药物是现配现用的,这是防止因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效果的基本要求。
2.3保证患者不良反应及时处理。给患者治疗过程中,最担心的一个问题之一,就是患者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大量临实也表明,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必须严肃、严谨对待。在ICU护理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更是一个合理用药的重要信息。在ICU护理过程中,所有的护士人员都必须了解每一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应对这些不良反应的具体措施,使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做到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同时,可以建立一个不良反应的处理机制,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3从患者病情上确保用药安全
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不是十分的了解,还存在很多的盲区,这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用药安全性,毕竟,“对症下药”才能保证用药安全。ICU患者一般病情都是比较复杂的,他们很可能由一种原发病引发出一些并发症,而且,这类患者的身体变化也十分的迅速,也许上一秒还病情稳定,但是下一秒就已经病情垂危了。如果,在ICU护理过程中,护士根本不能很好的熟悉患者的基本身体状况,病情的发展情况,那么,护士就无法做到安全、合理地为患者提供药物。熟悉患者的病情是ICU护理中重要的问题,护士必须保证熟悉患者情况,才能确保用药安全。
4结语
提高ICU护理中的用药安全是保证ICU患者得到恰当、合理的治疗的基本保证,也是必要的保证条件。只有护理人员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同时提高安全用药能力,才能保证ICU护理的最优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芳.ICU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探析[J].当代医学.2012,11(33):132
篇2
【关键词】PICC术;ICU危重患者;护理效果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1-01
PICC术作为一种置入术,主要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中心静脉导管,其中用到的PICC导管主要成分是硅胶,可以长期留置于静脉血管中,具有安全、便捷、保存时间长等优点[1]。PICC置入术在ICU危重患者抢救与连续输液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且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ICU危重患者行PICC术后临床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11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为15-90岁,平均年龄为(52.6±10.4)岁。110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诊断为复合外伤,12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33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12例患者颅脑损伤,24例患者脑出血,4例患者脑梗死,2例冠心病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心脏骤停。按照数字抽签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包括17例贵要静脉置入,14例头静脉置入,18例正中静脉置入,6例股静脉置入,对照组16例贵要静脉置入,15例头静脉置入,17例正中静脉置入,7例股静脉置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PICC置入术治疗:术前两组均行健康教育宣教,着重讲解置管原理与操作细节;术前准备好手术物品,患者取平卧(手臂保持90°外展),于穿刺部位上方扎止血带,并就患者血管状况进行评估;解开止血带后测定双侧上臂中段臂围并确定置入导管的长度;后在无菌状况下扎止血带并行静脉穿刺(穿刺进针角度为20-30°),如发现回血需要送入导入鞘后再进针0.5cm,后固定导入鞘,拔去针芯注意减少血流量,向静脉中置入导管,见回血后行导管冲洗,并取出导入鞘,将导管行S型弯曲后进行固定,并覆盖无菌敷料,调节输液速度。
1.3术后护理要点 对照组患者置管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其护理要点主要包括:(1)穿刺登记:穿刺术后要针对患者导管植入长度、部位等穿刺细节进行系统记录,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2)并发症防护:PICC术后要切实做好导管滑脱、导管堵塞防控及感染预防三大护理工作[2]。导管滑脱防控环节要注意固定导管并加强巡视,尤其监视昏迷与躁动患者,防止意外拔管;护理人员要在固定好导管的基础上对患者行翻身或变换,并安排工作人员定时检查穿刺部位与导管位置,并就导管固定情况做好记录。导管堵塞防控要在巡视过程中关注导管打折、扭曲状况,以保证导管通畅;如需输血需要另选穿刺部位,高浓度液体输入完毕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保证管道畅通。感染并发症护理环节要求护士穿刺、输液、换药时均保证无菌化,保证穿刺点敷料清洁干燥,术后24小时更换敷料一次,之后每周2次,输液管要每日更换,并做好敷料及管路更换时间记录。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管保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量表调查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四级,91分-100分为十分满意,81-90分表示比较满意,60-80分表示一般满意,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记作(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PICC置入术后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PICC导管置入术均一次性完成;术后研究组经过系统的护理导管保留时间最短为7天,最长保留89天,平均保留时长为(45.6±4.7)天,对照组平均保留时长为(22.1±5.2)天;对照组发生2例外渗,5例感染,研究组并未发生感染、外渗等并发症。研究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总满意度为90.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达78.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PICC导管置入术于ICU危重患者临床抢救用药及中心静脉压监测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该置管方式为危重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提供了一种快捷可靠的静脉输入方法,可以及时准确的输入各种高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再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切实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损伤[3],减少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意义显著。本文两组患者均行PICC导管置入术,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术后导管保留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也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PICC术后护理是保证ICU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性环节,在护理过程中要基于ICU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制定护理方案,针对术后并发症、管道状况、心理问题、生命体征变化等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指导,可以提高医护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曾艳,王璇.ICU危重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27(16):132-133.
篇3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88-01
前言
失禁性皮炎为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的一种,多由皮肤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因素所导致,患者临床症状以红疹、溃烂等为主。如未给予预防及护理,容易诱发感染,对患者病情的康复不利。ICU患者病情严重,伴随意识障碍者,及肢体功能受限者居多,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更高。因此,为缩短患者的住ICU时间,需对其预防及护理方案与进展进行分析。
1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危险因素
(1)长期接触刺激物:ICU失禁患者,皮肤长期暴露在尿液或粪便中,受刺激物的影响较大。加之刺激物所处区域,需长期受压,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较高。(2)皮肤清洁度差:ICU患者需长期卧床,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如护理人员未能够及时帮助患者清洁皮肤,容易导致皮肤处于缺水、干燥,或潮湿的状态。长此以往,既可诱发失禁性皮炎[1]。(3)未给予皮肤保护:临床研究发现,将皮肤保护剂应用到ICU患者的护理中,可将皮肤与潮湿的环境及刺激物隔离,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病率。如未给予保护,失禁性皮炎发病率,将明显提升。
2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案
21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
211避免长期接触刺激物护理人员可将皮肤保护剂与造口袋,联合应用到ICU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避免皮肤长期与刺激物接触,降低ICU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病率。除此之外,为避免皮肤长期摩擦或受压,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帮助患者翻身。同时,避免频繁的擦洗会位皮肤,预防失禁性皮炎。有学者在研究中,选取ICU患者作?檠?本,将其分为了两个组别[2]。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一组采用皮肤保护剂+造口袋给予护理。对比发现,与前者相比,后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病率更低(p
212提高皮肤的清洁度护理人员可考虑将清洗剂,应用到患者的皮肤护理过程中,提高皮肤的清洁度。当患者大便或小便后,护理人员需立即帮助其清理排泄物。发现局部皮肤存在红肿、潮湿等现象,应立即给予处理。在保持局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有学者指出,采用创面灵,以1:2的比例,溶于温水中,帮助患者轻轻擦拭会阴及肛周皮肤,能够有效抑菌、止痒、抗炎。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使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得以降低。
213应用皮肤保护剂赛肤润为过氧化脂肪酸脂的一种,含有棕榈油、亚油酸及维生素E等多种成分。ICU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将赛肤润,
涂抹于失禁性皮炎的常见发生区域。以降低由压力、浸渍等因素所导致的失禁性皮炎的发病率。涂抹赛肤润后,药物可实现对局部皮肤的隔离与覆盖。进而达到保护皮肤、避免皮肤过于干燥的目的,使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得以降低。需注意的是,如患者局部皮肤已经发生皮损,同样可继续使用该药物,以缩短皮损的恢复时间。
22ICU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221不同病情患者的护理临床应视失禁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给予护理。轻度失禁性皮炎患者,护理要点应以清洁、保湿、排除刺激物为主。中度失禁性皮炎患者,应适当给予皮肤保护剂给予护理。重度失禁性皮炎患者,建议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将碱式醋酸铝等收敛剂,或水胶体敷料,联合应用到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或采用康乐保造口粉,喷洒至会位。以达到保护健康皮肤,促进皮炎愈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的目的。
222不同病因患者的护理针对由真菌所诱发的失禁性皮炎,临床应在保持患者局部皮肤清洁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应用到护理过程中。在利用生理盐水擦拭皮肤后,需立即采用氧气将皮肤吹干。在此基础上,取氯雷他定粉,涂抹于创面之上。在抑制真菌的同时,促进病情康复。有学者通过临床对比实验,观察了采用上述方法对真菌性皮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上述护理方案的实施,缩短了皮炎治愈时间,且提高了患者家属满意度。
篇4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减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给予常规护理的184例人工气道患者为对照组,选取同期给予循证护理的149例人工气道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UEX发生率和导管堵塞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人工气道UEX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理论应用行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人工气道;意外拔管
【中图分类号】R473.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5-0137-02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又称意外拔管,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人工气道患者由于意外或者操作不当等造成的插管脱落现象,其发生会引起患者插管部位的损伤,甚至引起喉头水肿、心律失常、呼吸停止等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死亡,因此,降低UEX发生率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1]。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EBN) 是遵循证据的护理学,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其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对于EBN在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笔者选取333例ICU给予人工气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EBN实施前后UEX发生率变化,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者资料选取本院ICU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给予常规护理的184例人工气道患者为对照组;同期给予循证护理的149例人工气道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岁,留置管道≥24h 的患者。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慢性痴呆史或智力低下的患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1.2护士资料研究过程中,ICU内工作一年以上护理人工气道病人的护士11人,未进行人员调动。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给予人工气道后,建立其病历档案,进行血氧饱和度等的监测;定时进行雾化吸入、翻身叩背等。
1.2. 2观察组提出“为什么ICU患者容易发生UEX”、“ ICU患者发生UEX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有效防止ICU患者发生UEX”等系列问题,通过计算机检索
关键词 、查阅文献等方法,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循证支持。发现ICU患者发生UEX的主要原因有: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舒适感、疼痛感的改变,患者对环境的抵抗,护理操作不当,护士交换班不及时等。针对原因实施以下循证护理措施:①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告知其人工气道的重要性、自行拔管的危害性及人工气道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加强与其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其不良心理情绪,对其进行疏导;②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密切观察其躯体、四肢活动情况,准确判断患者需求,尽量避免躁动不安的发生,对于出现躁动不安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并采用约束带进行肢体约束;③对护理人员进行认知、评估技巧、护理对策等系列培训,使其严格执行人工气道操作规程,避免留置导管不舒适,口腔护理、更换不当,固定带未及时更换等导致UEX;④实行弹性排版等科学的轮换班制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节假日、中夜班不出现护理空档,同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拔管倾向。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UEX发生率以及导管堵塞发生率,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满意度量表:共包括10个问题;采用4分制评分(1=不满意;2=基本满意;3=比较满意;4=非常满意);总分为40分;总分≤20分表示不满意;21~26分为基本满意;27~33分为比较满意;34~4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基本满意率+比较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人工气道UEX发生率以及导管堵塞发生率观察组人工气道UEX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149例,有147例满意,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3。
3讨论
ICU是医院专门收治危重病症患者,对其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和连续性护理的重要场所,而人工气道是确保危重患者急救和治疗过程顺利实施的首要环节,但是由于ICU护理工作量较大,监护室中缺少专人的陪护,使得ICU成为最容易发生UEX的病房。据统计[2],行人工气道的ICU患者UEX发生率在1.0%~22.5%之间,本研究中未实施循证护理前,UEX发生率为10.33%,与文献报道相一致。
循证护理是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其是在经验护理基础上走向科学的新的护理方法[3-4]。本研究将EBN应用于减少行人工气道的ICU患者UEX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人工气道UEX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堵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初步证实了EBN有助于降低ICU人工气道患者UEX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目前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并且怀疑导管堵塞是ICU患者UEX发生的原因之一。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循证护理考虑和加强了与患者沟通,能够提高护士对患者责任心及其评估分析能力,保证其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对于行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循证护理要点,本研究总结如下: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避免使用约束带,加强沟通,及时发现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于意识障碍患者,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其拔管倾向;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合理安排交接班,避免护理空档的发生。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理论应用行人工气道的ICU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媛媛. 集束干预措施在预防 ICU 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34-35.
[2]黄海艳,喻姣花,谭翠莲,等.循证护理干预方案在ICU压疮高危病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1-3.
[3]高莉.FMEA 应用于人工气道意外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及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90-91.
[4] 郁海芹,朱远美,王薇,等.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46-48.
篇5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 培训
ICU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特殊性要求ICU专科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重症监护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监护技术。心律失常为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也是重症监护的主要项目之一[1]。ICU护士监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危,及时识别和发现危险心律失常,可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院在2011年承担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对学员进行了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系统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2期共121名学员,来自广西各级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5名(86.78%),二级医院16名(13.22%);综合ICU 74名(61.16%),专科ICU 47名(38.84%);年龄21~42岁,平均(28.60±4.06)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24年,平均(7.67±4.72)年;在ICU工作年限5年19名(17.70%);职称:护士37名(30.58%),护师67名(55.38%),主管护师16名(13.22%),副主任护师1名(0.82%);最后学历:本科以上54(44.63%)名,大专63(52.07%)名,中专4(3.31%)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及内容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1个月为集中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学习,第2~3个月到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在第1个月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培训中,对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心电图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识别等,共安排18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10学时。实践内容采取分小组教学,应用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分组上机练习,同时自行编制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让每位学员课后进行分析练习,上交课后作业。
1.2.2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1)学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医院等级、工作科室、学历、职称;(2)接受ICU专科知识培训情况;(3)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4)系统培训对自身识别心律失常能力提高情况;(5)对培训教学的满意率等。
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在结合文献资料、临床实践需要基础上,从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中选取图型10幅,每幅图判断正确计1分,判断错误不计分,总共1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越高。
3 讨论
3.1 ICU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系统培训的必要性 ICU是对危重患者实施全程监护和救治的场所,心电监护是ICU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对致命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处理,减低心律失常猝死率。未经培训的临床护士几乎都不能识别心电监护波形[2]。成守珍等[3]对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调查数据显示,ICU专科护士曾接受过培训的占69.1%,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仅占37.6%,培训方式以科室为主,24.7%护士参加的是零散的培训,而且有2.4%的护士以自学为主。在本研究中,占85.1%的ICU护士未接受过ICU专科知识培训,培训前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仅为(3.21±1.99)分,说明ICU护士在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势必影响工作中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乔安花等[4]的调查则对获ICU资格认证护士的胜任力较满意,但在临床科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急危重症监护知识方面有待加强。徐洁慧[5]提出ICU护士对抢救知识和技能、危重患者监护知识和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3个方面的培训需求较为迫切,可作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对ICU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时,加强对心律失常识别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系统培训后ICU护士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明显提高 ICU护士都具有心电监护的临床经验,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心内科的护士以及中级职称的护士能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比例低于60%[6]。本研究表1显示,培训前ICU专科护士对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存在不足,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正确识别率较高,分别为84.3%、58.7%,其他的心律失常类型识别正确率均不到60%;其中窦性停搏、室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识别正确率不到10%,主要是这些心律失常相对少见,ICU护士缺乏相关心电图知识而影响对心律失常的识别。系统培训后,学员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由培训前的(3.21±1.99)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19±1.31)分,且10个条目回答的正确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培训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要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正确识别,教学方法与手段非常重要。心律失常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抽象,涉及的相关知识多,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调查显示占37.2%的ICU护士认为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是基础差、难度大,62.8%认为是缺乏学习技巧和经验。因此,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讲课技巧。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的临床应用。在本院举办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模拟教学软件对学员进行培训,先由教师讲解心电监护各种心律失常判断要点及技巧,再由学员在计算机上反复自行练习,并在练习中进行自我考核和随机考核,结合课后的心律失常图谱分析练习,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对心电监护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学员对教师的授课满意率为97.5%。
总之,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应重视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系统培训,以提高ICU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满足ICU临床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伟英,沈秀群.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68-870.
[2]高菊梅,纪炜,韩智,等.心电监护波形识别技术临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71-72.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41-3044.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94-1196.
[5]徐洁慧.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培训需求量调查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6):9-11.
[6]李桂芬.基层护士对心律失常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214.
篇6
[关键词] ICU气管插管;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b)-088-02
本文深入分析了ICU气管插管患者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和避免了病情的恶化,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3月在ICU住院治疗并行气管插管的患者84例,男53例,女31 例,年龄23~87岁。有机磷中毒18例,脑出血25例,肺心病呼吸衰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MODS 10例,重症颅脑损伤7例,破伤风3例。气管插管时间最短12 h,最长6周,拔管后气管切开10例。
1.2 方法
84例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对其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84例患者经过气管插管治疗后氧合指数均显著上升,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有效率达90%。并发症共出现11例,其中机械性损伤1例,误插入食管3例,气管导管脱出3例,气管导管堵塞l例,呼吸道漏气和梗阻2例,发生肺炎1例。
3 护理
3.1机械性损伤
大多由于插管时方法不正确或用力不当导致。 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插管要领,做到方法得当、动作轻柔、迅速,从而避免损伤。气管插管的要领:应左手持喉镜,左肘放置于床头,右手张开并固定上下唇,使喉镜从口腔右侧进入,显露声门,将导管轻柔地向声门滑行插入气管。
3.2误插入食管
该类并发症相对较多[1],插管后可通过观察患者颜面和嘴唇是否发绀、加压胸壁、挤压呼吸囊、听肺部呼吸音等方法确定是否误入食管,如果是在食管,需立即拔出气管导管,吸净口鼻内分泌物后重新给予插管。
3.3气管导管脱出
常见的原因:套管系带固定不牢或过松,呼吸机管道牵拉,患者烦躁、不合作,均可使气管套管脱出,患者自行拔管。对于导管脱出且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将气囊放气,吸净气管内分泌物和口腔、鼻腔分泌物(边拔管边抽吸,可有效避免气道分泌物下移,防止窒息)[2],拔出导管,拔管后安慰患者,加强其自主呼吸,辅以面罩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常规准备气管插管包和气管切开包,如需要,随时给予重新置管。无自主呼吸的患者(气管插管的患者可以用简易呼吸囊)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已形成窦道,则应立即挤压胸廓,做人工通气,改善缺氧,同时想办法重新置管。
3.4气管导管阻塞
气管插管患者气道阻塞常见原因: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痰痂,患者咬管致导管壁塌陷,导管扭曲,导管近端开口嵌顿气管壁或支气管壁。为防止以上情况发生,通常应该采取妥善固定导管,及时吸痰,加强气道湿化,注意患者变化及时调整导管位置等措施。同时机械通气患者丧失了呼吸道对气体加温、湿化的功能,应做好呼吸道湿化的护理:①加温湿化,法,吸入温度控制在28~32℃为宜;②氧气雾化湿化法;③超声湿化;④气管内直接滴注湿化法。据王玉梅等[3]报道用无菌蒸馏水配置气管内用药或注入1.25%碳酸氢钠比用0.9%NaCl溶液有益。对分泌物黏稠不易吸出者,可改为气管切开。
3.5呼吸道漏气和梗阻
呼吸道漏气多因导管型号选择不当引起,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选择适宜型号的导管(男性7.5~8.5号,女性7.0~8.0号)。呼吸道梗阻多由于气囊老化,充气时气囊偏向一侧,使导管前端斜面贴在气管壁上导致气流受阻;气囊内注入气体过多,压迫导管使管腔本身变窄导致气流受阻。因此,插管时,首先选择好导管的型号并检查导管有无老化、过期、气囊的充气性能等。气管插管后,向气囊内注入空气量要适中,成人6~8 ml,注气时稍感有阻力即可。
3.6肺炎
吸痰过程中损伤气管黏膜,使黏膜防御能力减弱导致[4]。这也是ICU气管插管患者易受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吸痰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技术,为保证操作无菌,避免加重患者缺氧,吸痰时最好由两人配合进行,慎重地操作,动作要轻快,切忌粗暴,应在没有负压情况下插入吸痰管,避免损伤黏膜。
4 讨论
通过以下几点可减少ICU患者紧急气管插管时出现并发症。①加强对气管插管用物的检查,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定位放置。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要及时查找原因,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做好插管用物及药品的准备,尽量缩短插管时间,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③熟练掌握气管插管的工作流程、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要点,对医生在插管时碰到问题要及时给予协助处理。④做好插管时的病情观察并做好记录,尤其要注意观察心电及血氧的变化。⑤ICU的患者要在入室时签好紧急置管协议,以免在需要紧急置管时须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而延误插管时机。
[参考文献]
[1]傅生平.急救时气管插管并发症的预防[J].山西护理杂志,1996,10(4):70.
[2]王薇.气管插管脱落原因的护理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4):116.
[3]王玉梅,张秀萍.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法的改进与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51.
篇7
【关键词】 强化护理; ICU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108-01
本院于2011年2月开始将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 UEX)的预防和护理作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0例行气管插管超过24 h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住院行气管插管超过24 h的400例患者,男264例,女136例,年龄29~78岁,平均(53.6±24.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1分,平均(7.9±2.9)分;机械通气时间25~95 h,平均(59.9±24.9)h。机械通气原因:呼吸衰竭120例,重症肺炎90例,脑血管意外损伤45例,重度脓毒症休克患者49例,其他重症手术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合理遵医嘱使用镇静剂、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强化护理流程操作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强化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必须需通过三级护理查房、案例分析讨论、学习班等形式开展培训,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对UEX的理论知识、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评估要点、护理对策和应急干预措施等,总结相关领域失败的护理经验等。
1.2.2 建立并严格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度 本科室护士长必须由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护士担任,建立并严格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度,选取代班组长,确定全天候三班护理制度,每班人员交接前必须详细移交当前护理阶段的病情进展评估资料,由代班组长负责确认。
1.2.3 科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将其科学合理的分级,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护理策略,科学调整人员作息时间。对于危重症患者或在UEX发生的高位时间段如中午、清晨等可以适当增加值班人员。
1.2.4 对护理进行动态评分考察 讨论并制定UEX评估表,其内容涵盖GCS评分、APACHE Ⅱ评分、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拔管史、治疗依从性等,每项分为三个等次,共计15分,确定评分超过10分或GCS评分超过8分或APACHE Ⅱ评分超过10分者为需特殊护理高危患者。每班交接时必须提供评分结果,由带班组长确认。
1.2.5 强化患者的行为训练 针对神志清醒具有较好依从性的患者实施强化的行为训练方案,指导其加强腹式呼吸,练习呼吸操,坚持锻炼,2~3次/d,20~30 min/d,增强其呼吸肌的功能,强化肺功能。
1.2.6 严密监测患者拔管指征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心肺功能康复情况、血氧指数等,汇总后制定个性化的撤机计划。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统计患者UEX发生情况及高危时间段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UEX发生情况比较,总发生率和高危时间段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UEX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本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策略,如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建立并严格实施护理组长责任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对护理进行动态评分考察,强化患者的行为训练,严密监测患者拔管指征等,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后,与未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组比较,观察组UEX总发生率和高危时间段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毛丽洁,郑秀云,赵思思,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49-51.
篇8
无陪护病房管理模式起源于西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文化相关,由此普遍要求医院能够为病人提供的全方位护理。无陪护模式配合限制性或其他类型的探视制度多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随着医学专业的细化,疾病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也日趋完善,因此需要建立适应专科ICU的无陪护管理模式及流程。国内对专科ICU无陪护模式及探视制度的管理尚无统一的规定,本文旨在借鉴ICU的建设和管理规范为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无陪护管理提供依据。
1.概述
(1)无陪护理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的无陪护管理模式是由护士承担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及生活护理和心理照护,多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中,因收治病人的病情危重,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或者需要呼吸机、床边血滤等仪器治疗,为防止感染而严格控制家属留陪。
(2)护士准入资质 在欧美,ICU专科护士是一个能够为所有急危重症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满意的护理并具有资格的职业护士。国内ICU专科护士的培训也日趋完善,并在逐步建立专科ICU护士的准入标准,使我国的高级护理人才的梯队培养与ICU的发展相匹配。
(3)患者准入标准 本专科疾病范围内的急危重症患者,需要重症监护治疗。
2.专科重症监护无陪护病房实施的优势
(1)分担家属的压力。国内的诸多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年轻人要照顾四个老人,不仅要照顾病人,而且还要兼顾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照顾病人的过程是繁重、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要具备一定技术性的工作,给家属带来巨大的压力。
(2)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疗效。无陪护病房的实施要求护士全面参与病人的治疗和生活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在护理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病人各大系统的病情外在反映,观察重点并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有效的控制病情。
(3)提升护士的专业程度。目前的重症监护病房缺乏足够适应专科ICU护理的高素质护士,因收治病种的专科化程度较强,因此对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胰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必须掌握胰腺炎液体治疗的观察和护理要点,需熟练掌握动脉穿刺抽取血气分析、肠内肠外营养输注的护理等专科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也极大的提升了护士的专业程度。
3.无陪护病房实施的难点
(1)人力资源配置数量 合理的护理人员数量是配置基础,参照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版《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床位数与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比为1:(2.5-3)以上。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利用率应不超过80%,以满足医疗运行和院感规范的需要。关于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护患比的核算方法,目前国内常采用以下的四种方法。
a.以病人的需要为基础评价护理工作量 NAS(Nursing Activities Score)可反映81%的护理工作量,认为一名护士可以护理一名NAS评分为46.5分的病人[2]。
b.以护理问题为基础评价护理工作量 ICNSS(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其核心是应用量表来计算护理工作量,认为评分在16-22分时,可以采取的护患比为0.5:1,评分在23-32分时,护患比为1:1,评分在30-40分时,护患比为1.5:1,>40分时,护患比为2:1[3]。
c.根据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APACHE Ⅱ(The Acute Physiological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体征和生理参数等加权或赋值,量化评价危重疾病的严重程度,我院胰腺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采用的该评分法对病人病情的危重程度进行评估,间接指导护士的人力配备。但是有研究表明,其评价出的疾病严重程度与所需的护理工作不成正比,加上各种抢救仪器及治疗护理措施的应用,该方法评估护理工作量并不能客观的反映护士的工作负荷[4]。
d.根据治疗干预措施所消耗的护理时间进行配置 TISS 28(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 28),有研究表明其只反映了43.3%的护理工作内容,用来评估护理工作时间欠缺合理性。
(2)人力资源配置结构 ICU是借助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治疗和监护的特殊病房,其知识更新快,技术操作较为复杂,和普通病房的护士相比应具备更高的学历、职称、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护士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才能够胜任。有研究表明,ICU护士胜任特征模型包括个性特征、知识技能和人际交往三个纬度,共13个要素。
a.个性特征纬度包括责任心、关爱利人、身心素质、压力应对、爱岗敬业。
b.知识技能纬度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判断和应变、主动学习、医疗器械使用、法律意识、护理操作技能。
c.人际交往纬度包括人际沟通和合作性。
(2)护理工作内容配比 护理工作内容繁琐,文书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护理时间。在大部分医院,输液配制中心的建立仍旧是很困难的,病房的护士承担着大量的液体配制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护理人力资源。
(3)对医、护患沟通提出更高的要求
a.沟通对象的多元性 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其家属群体众多,尤其是家庭关系复杂的群体,医护人员需要在家属群体中甄别出重点沟通对象,才能够保证沟通能够有效进行。
b.沟通内容的复杂和多样性 沟通的内容包括病情变化和进展,特殊治疗,费用等,沟通的内容常包括了重症患者在监护病房中的点点滴滴,医护人员对沟通内容把握的完全性程度会影响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和依从性。
c.封闭式管理带来的困难 与西方国家很大的不同在于我国的家庭观念比较重,家人生病放下工作也要陪护在床边,无陪护管理让家属对病人在重症监护病房受到的生活照顾而担忧,如果生活护理中的细节不到位,常常会成为投诉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家属对医疗护理的信任度。
d.沟通的投入不足 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量太大等客观因素会影响医护人员与病人家属的沟通。
e.医护人员沟通能力的差异性 医护人员缺乏系统的沟通技巧培训,以及对沟通的主动性不够等会影响到沟通的有效性。
4.探视管理
合理的探视制度是重症监护病房无陪护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现有的探视制度分为限制性探视和开放性探视两种。
(1)探视制度的类型
①限制性探视制度(Restricted Visiting Policy,RVP)是指对探视人数、探视开始时间和探视持续时间等均加以限定的探视制度。此种探视制度在国内外广泛性被采用[8]。其优势在便于医护对患者家属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工作的安排和规律患者的休息时间,缺点是不够人性化,容易引发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增加纠纷发生,加重了医护人员沟通的负担。
②开放性探视制度(Unrestricted Visiting policy,UVP)是指对探视频次、探视持续时间及探视人员数没有限制,更符合患者和家属需求的探视制度。其开放性是相对开放,也存在一定的限制,包括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9]。此种探视制度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结合预约探视的管理能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家属获得更多的患者信息,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
(2)探视时长 国内的调查数据少见报道,有研究表明,56.1%的家属希望探视时间在30分钟以上,病人病危或濒死时,家属可按照意愿留陪床边而不受探视时间的限制。
(3)在现有的ICU探视管理中限制性探视仍然占主流位置,影响开放性探视实施的相关因素有:
①患者感染的风险 大部分医护人员担心开放性探视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但有研究表明延长探视时间不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②护士的意识 很多的护士不支持开放性探视是担心有家属在场的情况下操作会增加自身的压力,有研究表明,开放性探视中护士用于沟通的时间增加,80.4%的护士认为开放探视会增加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负担。
③患者和家属 研究表明,不被允许接近患者会增加家属的不安全感,医护人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会影响家属的感受。
(4)开放性探视的实施方法
①制定完善的探视制度
②提升护士自身知识储备和沟通技巧 帮助护士认识开放性探视带来的益处,向护士提供沟通相关信息和探视教育项目,对于开放性探视的实施很有必要。
③提供完善的探视服务设施 除医护人员的直接宣教和沟通外,可提供宣传册、卡片、传单、专用网站等,设立专门的家属休息区,并提高其舒适度,提供电视、宣传海报、计算机查询等设施。另外,针对家属开展进行定期的、定地点、定内容的医护沟通,有重点有方向的进行健康宣讲。
④探索多元化的新型探视制度 实施预约探视、分段探视、电话探视、视频探视、走廊探视等新型探视制度。
5.专科重症监护病房无陪护管理的探索方向
急危重症专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是医学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已经逐步设立除综合ICU外的专科ICU,如CCU、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呼吸内科ICU、胸外科ICU、急诊科ICU、新生儿科ICU、胰腺外科ICU等。专科ICU的建立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专科的发展和专科护士的培养。专科ICU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是以参照综合ICU的规范来进行的,但如何实现无陪护管理的最优化人员配置及加强团队建设和专科培训尚有待于广大的护理管理者的悉心研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华外科杂志[J],2006,44(17):1156
[2]杨立威,李文涛等,重症监护室探视制度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J],2014,49 (7):871-873
篇9
【关键词】 老年危重症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护理干预
目前, 老年患者入住ICU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我国社会现状密不可分, 老龄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估计至2050年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家属作为其主要的支持系统, 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因患者病情危重, 常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 死亡率极高, 其家属承受极大的身体及精神压力。现代护理观要求护士不仅服务于患者, 家属的心理波动同样应受到大家的关注。因此, 作者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对吉林市人民医院ICU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欲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老年危重病患者(年龄超过60岁)直系亲属, 包括患者的子女或配偶;已探视家属1次以上;愿意参加调查且有中文阅读能力, 并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 2 调查方法 在入住ICU的24~72 h内, 对家属进行一般情况、家属身心状态及家属需求调查, 调查表由作者自行设计, 家属需求参照中文版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ritical care family number inventory, CCFNI), 采用不记名问卷方式, 要求家属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问卷, 如有疑问给予必要的解释。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2. 1 家属一般情况 患者家属100例, 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7~70岁, 平均45岁。文化程度:中学(包括初中毕业及高中毕业)40例、大专37例、本科21例、研究生2例。患者共100例, 其中重症肺炎32例, 心力衰竭26例, 慢性肾衰15例, 脑血管病27例年龄60~89岁, 平均76岁。
2. 2 100例患者家属身心状态见表1。
2. 2 100例患者家属需求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中家属为中年人, 此群体作为社会、家庭的中坚力量, 他们应对各方面冲击及压力, 处于各种身心疾病的“危险期”阶段, 家中老人生命垂危更是重锤猛击其身心, 关注老年患者家属亦是医护人员不容忽视的职责[1]。由表1所示, 100例患者家属身心状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分析原因为以下几方面:患者病情在短期内加重且病情危重, 家属不能接受现实;患者被送入重症病房进行隔离治疗, 家属不能陪伴其左右, 照顾其衣食住行, 不能亲眼看见其治疗过程及病情进展, 担心患者是否能得到细心的照顾;重症病房的紧张气氛, 对医护人员、医学常识及医院流程的不熟悉, 被告知各项操作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并发症, 家属常常焦虑、不知所措。老年患者常常罹患多种慢性病, 体现为多系统、多学科疾病集于一身, 且各脏器功能减退, 疾病的治疗难度大, 预后欠佳, 故其家属的需求有别于一般重症患者家属需求。如表2所示, 保证和减轻焦虑得分最高, 说明家属最关心的是患者的健康状况, 获取信息领域的需求不及接近患者及支持领域。殷睿宏等[2]发现家属有接近患者的需求, 空间及情感上的接近, 便于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家属希望多陪伴老人, 切实的感受到老人受到细心的照顾, 他们才安心。同样, 老年患者常常孤僻、少言寡语, 家属的探视能够平复其内心的恐惧与孤独。而这与ICU封闭式的管理发生冲突, 为了减少矛盾的产生, 弹性安排探视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措施, 如患者外出检查时通知家属陪伴, 患者病情恶化时, 安排家属探视, 抢救成功后, 可再次安排探视, 缓解家属的担心。此外, 表2所示约75%家属因承受较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 他们往往需要外界支持, 这要求医护人员设身处地的为家属着想, 尊重他们, 理解他们, 关心他们, 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当家属情绪激动时, 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关爱他们, 避免发生冲突产生医疗纠纷和不必要的伤害[2]。在此次调查中, 家属对于自身舒适度要求并不高, 但因尽可能给予家属提供较舒适、安静的环境, 便于他们缓解焦虑心情。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患者家属的身心状态及需求, 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博得家属的认可;改进服务理念, 示患者如亲人, 贴心照顾每位患者, 获得家属的信任[3];加强宣教, 仔细的告知家属重症监护病房的制度及工作流程, 耐心解释家属疑问;当好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传递兵, 将患者的病情准确并及时的告知家属, 详细解释病情, 并将家属的爱与关心传递给患者, 给予患者精神支持;针对家属的性别、文化层次, 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护理要点, 为患者出室后的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Mohr WK. Partnering with families.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2000, 38(1):15-22.
篇10
【关键词】急诊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临床疗效
急性心衰并发呼吸衰竭一般病起突然、病情凶猛,病发后患者的脑供氧量将会出现严重的不足,各项血气指标也会相应的出现严重异常,该疾病在临床中具有极高的致死率[1]。因此在为此类型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供氧状态。为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我院对无创呼吸治疗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98例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56例:男性3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64.8±6.39)岁;对照组42例: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7.3±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排除了本身具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分组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42例患者选择接受常规的对症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状况,如果其身体状态出现失衡问题则需要及时进行酸碱平衡治疗,同时需为患者吸氧、使用抗生素消除炎症,使用强心剂、利尿剂、支气管扩张及等药物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2]。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方案的基础之上使用伟康单水平全自动呼吸机m560(力拓天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治疗,将通气模式调节为呼气末正压+压力支持通气,在操作规范的允许的范围之内,通过对患者个人病情状况的分析适当的调节呼气压和吸气压。呼气压的调节范围在2cmH2O-5cmH2O之间,吸气压的调节范围在8cmH2O-5cmH2O之间。随着治疗的不断深入,氧气浓度需要调低,初始浓度为80%,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逐渐调低至35%。注意将呼吸机的吸呼比例设置为1:1.5-2.5,本次治疗持续时间为6小时,6小时后,由呼吸机通气改为导管吸氧治疗。治疗的同时要对患者予以相应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气管导管管理、气囊充气度管理、气道畅通管理、湿化管理、意外拔管护理、口腔护理、呼吸机管道消毒。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关于无创呼吸机治疗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的研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完成相应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n,%)表示本次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通过卡方X2值进行检验;使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这些计量资料,并通过t值进行检验,若得出组间差异值P
2结果
6小时后,对照组有5名患者出现了腹部胀痛的问题、4名患者并发吸入性肺炎、2名患者并打刺激性结膜炎;观察组患者有2名患者出现腹部胀痛问题。组间差异相比,X2=10.67,P=0.001
另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气治疗均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差异与之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无创呼吸机又称(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对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并发呼吸衰竭疾病所引起的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等问题均具有良好显著的临床疗效[3]。因此我院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引入了该种治疗方案。
在本次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所使用的无创呼吸机在系统功能方面更加完善,它可以自动感觉病房内空气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并自动调节气流水平。当患者的呼吸节奏出现变化时,无创呼吸机的系统可以做出自动的节奏调节,这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因此在本次治疗研究过程中,观察组仅有2名患者出现了腹部胀痛问题,经过后续护理之后,不良反应逐渐好转至消失。此外,无创呼吸机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体内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问题,提高体内的供氧量,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恢复。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中可以将无创呼吸机作为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将其与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双重保障。
【参考文献】
[1]胡宏.无创呼吸机在急诊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17(2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