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前景分析

篇1

一、河南省概况分析

河南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2010年我国GDP总量中河南省排名第五位,是我国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河南省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我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中河南省人口为9402万,全国排名第三位。河南省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河南省中东部为华北平原南部地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河南省的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5.7%,河南省横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全境内由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河流有400多条,全省气温一般保持在12-16摄氏度之间,山地和平原地区的温度差异较明显。河南省内的复杂地理环境和温度生长条件为农、林、牧、渔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南省的农业主要以小麦、棉花、油料、烟草为主,粮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9%,油料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牛肉产量为全国总产量的15%,棉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30%。在我国的副食品加工行业河南省占比为35%,半成品与成品的销售占全国的50%。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全面,但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提高与人才的培养,在绿色农业的标准与产业化进程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力量。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特点与意义

(一)河南省绿色农业的特点

1、绿色农业的标准化。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绿色农业进行标准化审查与监督的过程,绿色农业标准指的是对绿色化生产的系统性做出全面管理的一种低碳的绿色的标准尺度,利用这种标准尺度的制度、管理方式可以帮助绿色农业较全面和平稳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标准化其中包含:农业基础标准、种子种苗标准、产品标准、绿色农业管理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农业工程和工程构建的标准。

2、环境保护。河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又是中部地区四大经济区之一,所以绿色农业的发展会推动我国低碳经济时期的转型。会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的发展节奏,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实现更多的绿色化转型。其中在农业的耕种、施肥、采摘、销售、食用、废弃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从绿色农业的发展带动环境保护发展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3、无毒、无公害、无污染。河南省要从“无毒、无公害、无污染”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农业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实际行动。“三无”为主题的绿色农业发展特点提高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为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方向。

(二)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意义

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首先,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污染排放造成了河南省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农业发展的落后技术和传统的耕种方式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挑战,对河南省的农业发展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河南省必须发展绿色农业才能更好的带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有效的保障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生态环境的安全、实现低碳经济时期的生活方式的转变。其次,全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消费理念不断增强,随着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加强,绿色化的消费理念根深蒂固,对农产品的消费更加注重健康和环保,而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必须通过创造绿色农业产业的转型生产出让全国人民放心的健康绿色产品,为绿色食品的发展创造出更好的生存空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所以河南省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最后,我国近年来与国际产品竞争激烈,尤其是与美国、澳洲、法国的农产品竞争,国际势力利用技术优势建立绿色贸易壁垒,抬高国际市场的“绿色门槛”,对农产品的要求更加偏向于高品位、高质量、无毒、无公害、无污染,这就迫使我国农产品必须面临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河南省做为农业大省必须走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提高绿色农业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以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提高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阻碍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难题

1、绿色农业品牌少,规模小,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目前,由于我国仍然处于低碳经济转型时期,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较少,规模较小。河南省内的绿色农业品牌截止2010年有27家,占我国总体的1.5%,绿色农业试点单位在河南省内较少,而且由于分散较大,不能系统化运行发展。而且河南省本身政府投资与鼓励建设中对绿色农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政府参与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没有相关的绿色农业战略规划,也没有相对应的资本投入,这导致河南省缺乏绿色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因为产业园区相对较少,河南省本身拥有的农机基础优势未能得到集群化的发展。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南省城镇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加上市场化经济带来的恶性竞争,导致了就业压力过大,农村农用资金的使用在复杂环境影响下,大部分被挪用,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不足,农业发展的制度与管理措施不合理,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力不能得到基本保障。大部分农村的农业发展以家庭承包制为主,但是由于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过多,而留守人员大多以老弱群体为主,加上务农劳动力本身素质偏低,对农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务农劳动力的素质低下,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的比较效益就相对下降,产量增加质量和收入却为上涨,影响了农民与农业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社会资本对其的投资信心,降低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

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曾帮助农业发展实现大的突破,在产量上实现了飞跃,农业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很大,可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较短,现阶段许多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出现了问题,并影响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河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表现主要是:第一,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基础层面尚未得到正确的认识,农民认为发展农业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价值,环境保护在务农人员看来并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务农人员也愿意为了追求农业发展而牺牲环境保护。第二,河南省内部发展农业存在掠夺式的经营模式,导致了大多数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加工较简单、企业效益低、农民收入低、生活负担大。第三,政府地方财政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过少、企业效益低,企业或个人难以获得除政府以外的投资金额,投资渠道的缺失导致了企业和农民个人都不愿意自己出资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失修和陈旧造成了农产品的质量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第四,河南省水利建设中政府出资额度与速度较缓慢,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省内部分排水河道淤积严重,造成了引水困难,内河河道常年没有捞浅,淤泥沉积,抬高了河床,减少了单位立方米的水流量,大部分农用水泵、水闸、水阀、水桥等设施不能配套建设,导致了灌溉动力不足,维修问题严重。#p#分页标题#e#

3、绿色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是中部四大经济区之一,种植业面积可以达到726.3万平方公里,种植业面积过大造成了农业结构的不稳定,河南省主产粮、棉、油,产量均占到我国总产量的40%-50%,河南省大多数农民的产量虽然上涨,但是收入并没有上涨,而且大多数农民在经济作物、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林业等获得的收入相对较少。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主要表现为:第一,种植的大面积粮、棉、油大宗产品在国内过剩,缺乏社会引导和有组织的农产品对接交易展览会,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市场机会,在出口方面又面临难题,该难题主要是农产品质量和附加价值达不到国际化标准,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第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在地区性还是国家性所发挥的功能还比较弱小,农业发展为目的的组织能力较低,导致了农业主导产品与新阶段的市场要求不相适应。第三,农民的生产经营缺乏社会化经营的引导,在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方法、管理措施、人员素质、市场方向等方面欠缺引导,在绿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都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引导,从而实现河南省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四、解决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的创新对策

1、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产业园区,实现集群优势发展。河南省在发展与创新绿色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应该发挥河南省本身具有的农业基础优势,提出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改变目前河南省内部绿色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的现状。河南省应该注重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和试验园区的建设,将省内的原本具有优势的农业基础力量集中在产业园区或试验园区内,形成集群效应,互相弥补之间的不足与缺陷,相互帮助实现资源的互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另外政府应该起到主导性的发展作用,政府应该扩大绿色农业的财政预算,积极主持与发展民间资本的投资与参与,提高市场中绿色农业的投融资灵活性,通过市场集结的资本大多数要应用于绿色农业的技术开发领域,要提高绿色农业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加强绿色农业产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利用绿色化技术的开发提升绿色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在建立好以上两种渠道发展绿色农业后,河南省政府还应该提出产业化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从研发、种植、耕作、施肥、采摘、检验、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化的绿色农业系统工程,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扩大了绿色农业的生存空间,实现了绿色农业的经济效应。政府要突出龙头企业的作用,让龙头企业做好带头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主导举办更多的绿色农业产品展示展销、信息、项目推介活动。

篇2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许多方面前所未有的各种消极因素聚集。围绕“以培养技能为核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改革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大胆地进行内涵建设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重大转机。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内涵建设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创作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制定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目标,体现自身价值。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困难大,把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农村后备力量的任务,当成是农业职业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省、市(地)级政府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责任,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才能对农业职业学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内涵建设 技能培养 服务社会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经过职业学校的培养使其具有了一定专业技能的中等技术人才,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同时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也得以实现,价值得以体现。所以,初中生进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关乎职业学校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图表反映初中毕业生流向,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功能在哪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

1.职业教育发展一般过程

初中学生毕业后,有三个流向,第一是进入普通高中学校学习,之后考进普通高等院校,或者考进高等职业学校,考进高职学校之后进入社会高技能群体为社会服务。第二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经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作用,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进入社会为社会提供实用的技能服务。第三是进入社会,成为没有明显技能的“社会无技能群体”的一部分,这部分人数量不小。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功能可以在此过程中发挥优势,经过教育作用使其变成具有社会技能的群体是对社会贡献的显现,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应该得到强化。

2.中等职业教育一般教育职能

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是中等职业教育重要任务。除此之外,“十一五”期间和2011年的实践表明,中等职业学校走出学校实施“送教”功能也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域扩大,承担社会功能得到加强,今后职业学校的发展在这方面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3.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服务功能

体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对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人群进行培养方面上,当然,主要方面还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般教育功能。中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宽,是学校发展战略调整的要求。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在办学经验、师资等许多方面有大量的积累,内涵储备丰富,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碰到了发展中的困难,需要有新的突破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处于金字塔底端的有一定技能要求的技术型人才,企业的自身培训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也造成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参与企业的发展,参与社会服务,并且提供服务水平,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二、农业职业学校发展战略浅议

1.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方面

从农业职业学校总体情况看,表现出几个特点。第一,优势方面,农业职业学校开设较早,办学经验丰富,师资队伍较强,专业开设和储备较多,办学自主性强,办学模式多元灵活,从以往的办学经历看,社会声誉较好,社会影响大。第二,劣势方面,随着普通高校扩招、高职扩招,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尤其是农业职业学校数量锐减,导致学校数量减少,由原来的每地(市)有一个甚至几个,缩减到目前仅存为数不多的具有实质性的农业专业类学校,这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对农业职业学校的发展起着淘汰选择的作用,造成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稳定,在校生人数逐年下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类型日益复杂,管理体制不规范,运行机制不调配等。第三,方面外延条件。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政策落实的好;社会服务能力重新得到认可,社会贡献率有所提高;专业重复建设,办学经费少,保障性差等弊端。

2.内涵建设的重点

第一,办学理念的转变。相对其他类型的职业学校,农业中等职业学校更显弱势,传统轻视体力劳动,轻视农业劳动者,造成农业职业学校在招生、培养、就业方面都存在着困难;社会上不正确的认识和宣传,加剧了困难局面。改变这种状况,固然需要综合措施解决,但更重要的是学校必须首先从自身出发转变理念,在正确的办学纲领制度下,摆脱困境。

第二,体制建设。农业职业学校从成立以来一直延续着带有行政色彩的管理模式,存在着层次多、针对性差、责权不明,效率低下等弊端,思想上“等靠要”,行动上“机关模式办职校”明显不适用社会要求,构建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在新的框架下,建立管理体制二级管理全面铺开,在教学上,形成了“学校—教研部”管理模式,转变职能,突出服务功能。

第三,课程改造。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直接因素,课程内容和实施手段影响到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办学的优劣最终从社会的反映而映射到课程上来。农业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脱胎于传统的“大一统”思想下的办学理念,不管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人群素质等都使用同样的教材,使用同样的方法,另外,课程的技能性不突出,学生到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要求。对于一些侧重技能培训的课程,以服务社会为目标进行改造,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活动。校园文化在对学生素质提升中起着引导、熏陶、持续的教育作用,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往往是决定学生选择职业的转折因素,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新时期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当前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从行为习惯、学习目标、择业动机等很多方面出现“反校园文化”现象,以德育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发展任重道远。

篇3

 

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发展重视。近些年来,我国中央不断出台对农业的援助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以水利工程为切入点,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来说。我国水利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清晰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当中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农业水利工程当中的管理问题

 

1.1 水利工程的基础比较薄弱

 

近些年来,尽管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已经建设完毕的水利工程仍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的需求。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许多农业工程基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这些农业水利工程都已经面临老化的局面,甚至有一部分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不能保障农业的发展需求;第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的发展在规模上大大提升,现存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根本无法继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存在很大的水利空缺。因此,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一定要重视水利工基础不足的问题。

 

1.2 轻管理,重建设

 

在农村的农业发展当中,许多村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当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却很少再有人问津,更多的是水利工程呈无人管理的现象。在农业生产运作时,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导致其年久失修,得不到保养,许多水利工程已经早衰,无法再继续投入农业生产当中。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观念问题,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重建设,而轻管理。只要开头不要后续,在这样的观念下,即使水利工程建设再多,还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对农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阻碍。因此,当前的水利工程亟须加强管理,研讨具体可行的管理措施。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分析

 

2.1 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

 

根据农业生产当中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问题发现,水利工程的管理严重缺失,而且管理方法严重缺乏有效性措施。因此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层面入手,重视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其次,要与时俱进,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水利工程的全面化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将无偿用水现象有效杜绝,将水利的公益性进行废除,以加强农业发展的观念。另外,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应当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将资金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就应该规划好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统一化,不可分开而论。要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地位,将工程缺乏管理的后果进行公开教育,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安排,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等。

 

2.2 实行以及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都实行法人制,在工程建设法人制实行之下,项目法人制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也是对建筑市场进行稳定的有效措施。然而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等相关比较小型的工程建设当中,这种制度并没有被很好的展开而来,并没有被贯彻落实。这种现象使得水利工程这些比较小型的工程项目严重缺乏相关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水利工程当中,第一是要进行法人制的贯彻落实,将法人制落实为工程当中的硬性指标。另外,法人制的落实对工程的管理质量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法人制落实之下,项目单位就会形成责任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并提升管理效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当中的各项技术的审核,提升水利工程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缓解水利工程管理压力。

 

2.3 处理好项目法人与各方的关系

 

总体来说,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在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当中,各种专业交综错杂,关系问题也比较复杂。因此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法人必须加强与团队其他人员的关系处理,比如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等等各方面的关系。在融洽的关系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会更加水利。不论是水利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管理问题还是监督问题,开展工作都会顺畅许多,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更管理效率加强工程质量,更好地造福人民,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4 依托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进行水利工程管护

 

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基本原则,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护。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若归集体经济组织、村、受益户等所有,那么就需要所有者同时承担管护职责,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护。进一步以规定、条例等方式明确乡镇水管站的行政事业性质,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增加事业经费,提高其管护能力。通过水权制度改革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上,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管理方面,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将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纳入到水利工程管护的主体中来,明确各个管护主体的职责、权利、利益,实现责任权利的统一,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生产从古至今都是值得重视的一方面,现代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发展的支撑和支持。在农业生产当中,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水利工程的管理更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很大程度上,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也是整体工程的一部分,必须加大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投入,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人员管理的投入,实行项目法人制,将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篇4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积极的发展农业经济始终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以保证农业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此,需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增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的重视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2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信息化与人才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它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积极的进行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但是,当前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较少。同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还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既懂信息技术,又掌握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无法提高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2.2 农业经济管理不够全面

 

农业经济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全面性。但是,在当前农业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管理不够全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农业实际生产等环节,相关的管理十分不到位。例如,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会侧重于对农业种植环节的管理,以尽可能的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但是,关于农业产成品后期加工的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但是,农产品后期加工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管理不够全面,缺少对部分农业经济环节的管理,也导致整体管理效果不佳,并影响到实际的农业经济发展。

 

2.3 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

 

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采用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模式,并允许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成分存在十分复杂的问题,在对不同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制度体系。在农业经济管理方面,也缺乏对应的完善体系。这样一来,便导致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缺少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导致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脱节。于是,严重的管理制度缺陷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极大的不利影响。

 

3 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

 

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支综合水平较高、强有力的管理队伍显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也发现,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以及认识水平相对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在对农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做好宣传和引导以及培养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指导其不断提高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水平。并加强自我学习与提高,以更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胜任本职工作。其次,改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福利水平,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企业的优惠力度,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之中。另外,加强高校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指导高等院校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实际需求等,合理的进行学科设置、课程设置等。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之中。

 

3.2 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模式

 

以往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管理思维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大多是应用产量扩大策略。通过上文的分析也了解到,在当前农业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存在十分明显的管理不够全面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等的关注程度不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等越来越强烈。

 

3.3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和各种信息技术开始逐渐深入到社会不同领域之中,并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来。在发展农业经济以及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积极的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通过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引导传统型农业经济不断向着知识型农业经济以及产业化农业方向进行转变。

 

4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不难发现,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等不让忽视的问题。为此,在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时候,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更好的提高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篇5

>> 电气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光纤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自驾游”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水胶炸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中韩机电产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展望 江西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钻井法凿井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浅析竹制家具的分类及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贵州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阿经贸论坛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探讨 我国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黄梅戏艺术数字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山东省鲁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典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浅析稀土工业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④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nd the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The Joint Study Report for China-Korea FTA[R]. [2010-06-01]

⑤朴繁淳.中韩FTA意义和主要争端[R].三星经济研究所,2011

⑥近藤大介.中日韩的梦想与现实[N].经济观察报,2012-05-19

参考文献:

[1]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nd the Kore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The Joint Study Report for China-Korea FTA[R]. [2010-06-01]

[2] Hoadley S.,Yang J. China’s Free Trade Negotiations: Economics, Security, and Diplomacy[A]. Cross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M]. Berlin: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Press, 2008: 123-133

[3] Nakgyoon Choi,Sojon-Chan Park. Analysis of the Trade Negotiation Options in the East Asian Context[M]. KIEP,2003:76-86

[4] Zhang Jianping. Analysis on the Issue of and Prospects for a China-Korea FTA[M]. KIEP,2006:27-34

[5] 包艳,崔日明.中韩自由贸易区:机遇、问题及前景[J]. 国际经济合作,2009(1):54-59

[6] 陈丰龙.区域生产网络与中韩FTA: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 2010(2):45-56

[7] 董志勇,官靓,黄迈.中国对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设想及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2):37-43

[8] 关秀丽.中韩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及产业合作前景[J]. 经济纵横,2003(3):33-38

[9] 韩联社.韩中FTA谈判达成一致,汽车未被列入关税减免对象[EB/OL].[2014-11-10]

[10] 黄鹏,汪建新.中韩FTA的效应及谈判可选方案: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6):81-86,89

[11] 近藤大介.中日韩的梦想与现实[N].经济观察报,2012.5.19

[12] 李小飞.中韩自贸协定谈判达成一致[EB/OL]. [2014-11-10] http://.cn/c/2014-11-10/111831121745.shtml

[13] 李晓峰,张巍.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解决中韩贸易摩擦问题的有效途径[Jl.国际贸易,2006(8):18-22

[14] 李玉珍.后危机时代中韩缔结FTA前景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7-52

[15] 刘昌黎.论中韩FTA[J].世界经济研究,2008(4):66-71,89

[16] 刘赛力.孕育中的中韩自由贸易区[J].国际问题研究,2008(l):15-21

[17] 刘翔峰.建立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及前景分析[J].当代亚太,2005(4):16-20

[18] 娄朝晖.中韩FTA的缔约策略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12):47-55

[19] 朴繁淳.中韩FTA意义和主要争端[R].三星经济研究所,2011

[20] 钱彤.会见韩国国会代表团[EB/OL].[2014-02-21] http://.cn/BIG5/n/2014/0221/c64094-24432256-html

[21] 司传宁.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空间效应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12-116

[22] 屠瑞奋.析评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0-94

[23] 王静.对建立中韩FTA的思考和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0(7):34-37

[24] 魏巍.论中韩FTA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应[J].预测,2010(1):76-80

[25] 徐长文.中韩经贸发展现状与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展望[J].国际贸易,2008(4):26-30

[26] 许佳,牛一.中韩FTA与东北亚经济合作[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7-22

[27] 张玉和.中韩贸易模式的变迁:从互补到竞争[J].国际经贸探索,2006(l):39-43

[28] 郑燕,张吉国.中韩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6-72

篇6

一、项目简述

(一)、项目名称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

(二)、项目简介

高西沟村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林沟壑地貌,项目区有松柏林660亩,经济林200亩,水库、坝系、梯田等水利建设工程标准完善,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方面享有盛名,村内陕北农家生活氛围浓重,文化底蕴深厚,区内风景独特,环境优美,旅游区距210国道210公里,交通便利,现拟开发梯田观光、二郎庙攀登观光、水上游览、安桥焉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等项目,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三)市场前景分析

项目区靠近210国道,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并与我县的杨家沟纪念馆、姜氏庄园、李自成行宫等景点形成一条旅游线,市场前景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236.5万元。

(五)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收入41.94万元人民币,5.6年可收回全部投资。

(六)合作方式

独资或合资合作

(七)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高西沟村

联 系 人:姜 良彪

联系电话:0912-6438100

邮 编:718100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高西沟生态旅游区位于米脂县城北20公里,距210国道10公里,项目区位优越,能够吸引城市居民和过往游客的光顾。

2、气候条件:旅游区年平均气温8.4°C,极端气温最高36.6°C,极端最低气温-26°С,年平均日照为2761小时,无霜期平均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

3、自然条件:高西沟农业生态旅游区占地1200亩,这里有660亩松柏林,200亩苹果园200亩大扁杏,有400亩被誉为黄土高原“金字塔”美称的人造梯田和淤地坝、偃窝、水库等水土保持经典工程。总之,项目区林木郁郁葱葱,水库碧波荡漾,生态环境优雅,有“陕北好江南”的美称,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4、基础条件:项目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已纳入政府规划,即将实施,基础条件优越。

5、社会条件:高西沟已被国家列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得到省、市、县的高度重视,各级部门将全力打造高西沟生态农业旅游这块品牌,制定各项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成立了专门领导班子,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村民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经积极性十分高涨。

(二)资源特色

篇7

关键词:中国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变与机构组成

(一)制度演变

自1979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融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3年)。以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为标志,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以农村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2.第二个阶段(1994~1995年)。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设立为标志,形成了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根据国务院1994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计划在1994年基本完成县联社的组建工作,1995年大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不过,实际进度大大落后于这一阶段所设计的目标。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就是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

3.第三个阶段(1996年至今)。以199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机构组成

经过近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迄今为止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正规金融机构

可以把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者活动称为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重建,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四大行中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一个银行,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的乡镇。和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一样,从80年代起中国农业银行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但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之前,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此后一部分政策性贷款业务,例如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扶贫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政策性贷款被划转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农发行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遍及几乎所有的乡镇甚至农村,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2.非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包括所有处于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得到了经济管理当局的默许甚至支持。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渐转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管制力度,并在1999年解散农村合作基金会,结束了非正规金融的有组织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农村合作基金会是80年代中期兴起的准正规金融组织,其经营资本主要依赖于农户的资金注入,其经营活动归农业部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到1996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款规模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1/9。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不受货币当局的利率管制,因此其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合作社更为灵活,贷款的平均收益也更高。为了消除来自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竞争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所造成的冲击,1997年,当局做出了清理整顿、关闭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

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 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二)农村金融环境恶化

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业;液压技术;应用,前景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制造和操作过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人们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从而使其快速发展。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下文对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以及前景进行阐述。

一、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

液压技术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应用了液压技术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均有所提高,进一步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引进外国的技术和经验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创新,下面对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

(一)液压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工程机械的工作特征是速度较快、消耗较大、维修保养得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其能承受的负荷较大。现阶段我国提倡绿色环保模式,工程机械因为受环保、安装空间大小等因素的限制对液压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必须保证液压系统中使用的原件、原材料的质量和强度达到一定的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工程机械液压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环保方面的问题,在提高相关产品质量、维修养护性能的同时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除此之外,设计人员需要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监控技术等进行设计,从而进一步保证工程机械的安全性,并且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农业机械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速度,为了保证农业机械的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液压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农业机械中涉及到的液压器件非常多,因为液压器件具有简单的特点将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农业机械在进行工作时因为其恶劣的环境条件和局限性导致农业机械对液压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农业机械所使用的液压器件必须具备耐用、耐磨等特点。因为静压驱动技术达到了制动可靠、控制简单方便、无级变速等要求,此种技术在农业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机械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三)液压技术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具体应用

装备制造业在我国国防事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液压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液压技术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从而保证装备制造业能够顺利的发展并且得到一定的突破。因为装备制造业具有特殊的工作环境,所以液压技术要具备高精度、高效率、高集成的特点。在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液压技术的使用让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在世界处于领先的位置。

(四)液压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具体应用

在煤矿机械中使用的液压技术主要工作原理是变化速度,一般情况下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开式的形式在循环机械液压系统中有一个不封闭的回路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液压油通过回油管道进入相对应的油箱并且被油泵吸入,开式的液压传动系统操作简单,维修养护也比较容易。闭式的形式是循环机械液压系统中有一个封闭的回路系统,油液直接被油泵吸入,此种形式散热较慢,有效的解决了发热较快的问题被广泛的应用到煤矿机械中。

二、机械制造业中液压技术的前景探究

液压技术的使用对我国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各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在机械制造业中尤为明显。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的进步是工业技术进步的特点,为了使液压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得到更持久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和研究,从而实现技术和产品共同进步。

我国在液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我国液压技术的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为了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液压技术的原有技术、控制技术以及代表技术的进步与提升对我国液压技术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国需要加快我国液压技术的进步,提高液压产品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加快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在液压技术进行改进和发展时政府需要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保证其能够稳步发展。下面对液压技术对工业进步的影响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说明。第一,液压技术替代了传统水介质流体转动与控制技术的大型装备。液压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例如:船舶、飞机、机床以及农业机械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在短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得到了较好的成就,加快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速度。第二,液压技术在历史上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液压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挖掘机电气机械传动技术,使建筑机械和装置的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液压技术已经是机械制造业中的核心技术,此项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第三,液压传动技术和控制及时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技术。对现阶段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此项技术是现代控制技术和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是航天、航空、航海以及一些工程装备复杂机电系统的基础所在。对复杂机电系统的功能、效率、精度以及集成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液压技术在机械数字化制造和装备、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传动和测量技术等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液压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连,进一步加快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步伐。

三、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

液压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下面对液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液压技术是流体传动技术与控制技术的代表加入到装备制造业中,成为比较重要的基础领域。在机械制造业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和定位需要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以此来促进液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快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在机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液压技术在不同的工业化时代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此项技术的使用对机械制造业和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液压技术对传统的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更加满足现代化机械制造业的要求,对机械装备行业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现阶段液压技术因为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技术特征成为机械制造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保证液压技术的作用更持久,相关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对液压技术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从而保证其能够促进机械制造业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速度。

结束语:

综上可知,液压技术对我国机械制造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我国应该加大液压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程度,将液压技术应用到更多领域中,使其发挥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保证液压技术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沙兆群.浅谈机械制造业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及前景[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11):148-149.

[2]杨凤,张健.探究机械制造业中液压技术的应用及前景[J].山东工业技术,2015(12):21,92.

[3]张乐佳,王姣.贺德克流体液压技术和电子技术简介[J].农业机械,2014(3):84-85.

篇9

目前稻麦农作物秸秆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为有机肥料还田处理;二是秸秆机械化打捆,收储后多渠道处理再利用。

以南陵县为例,我县现有耕地49.2万亩,复种面积约80万亩,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全年秸秆总量约36万吨。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秸秆禁烧的禁令,切实稳妥地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我县近两年主要做法是:

1 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秸秆综合利用机具发展

近2年,县农机局把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反转灭茬旋耕机列为优先补贴机具,不受补贴资金额度的限制。截止2015年底,我县秸秆打捆机总数达14台,秸秆粉碎还田机达5台,反转灭茬机达350台,有利于秸秆还田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达789台。这些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为促进秸秆回收和秸秆还田作业,为在全县严格落实秸秆禁烧禁令提供强有力的物质装备保障。据统计,全年实施机械化秸秆回收作业约2万亩,实施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约70万亩。全县未发生一起因不能实施秸秆还田作业耽误农时而燃烧秸秆的事件。

2 加强宣传,层层负责,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我县的秸秆禁烧工作从2014年开始就确立了“疏、堵并举”的工作方针。“堵”的一手由县、镇、村、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网格化24小时监控;秸秆禁烧宣传车在收获季节密集巡逻,向广大农民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燃烧秸秆的危害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做到宣传进村到户,责任监管到人,对农民实行奖罚分明。对不烧秸秆的农民,兑现12元/亩的国家禁烧奖励金,各镇还列有专项资金予以奖励;对农民燃烧秸秆的,一经发现查实,给予相应处罚,使农民不敢烧。县农委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从一开始就参与全县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由农机局和农技中心负责,主要为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即负责“疏”方面的工作,并为此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路径。

3 开展技术示范,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

禁止农民燃烧秸秆,要做到堵疏结合。在做好“堵”的工作同时,更重要的是探索“疏”的技术路径,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使农民由不敢烧逐渐转变为不想烧、不愿烧,这项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农业部门。县农委为此成立了秸秆禁烧工作组,抽调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工作试验示范。在秸秆禁烧的前提下,探索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2年来,农业部门与相关合作社合作,引进了多种型号秸秆打捆机、秸秆破碎机、反转灭茬旋耕机、组合8铧埋茬翻耕犁等新型秸秆回收、还田作业机械;建议给全县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破碎器实施政府补助(纵轴流收割机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补助3000元/台,横轴流收割机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补助1600元/台),共补助安装了500台;建议在目前阶段以推广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为主要措施,以机械化秸秆回收为补充。目前,由于秸秆收集难、存储难、成本高、消化渠道有限的瓶颈尚未突破,秸秆回收只能根据需要和可能,量力而行发展,避免了盲目发展秸秆回收机械造成农民投资浪费、实效不佳的窘境。在技术路线上,我们结合省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实施,分别在籍山、许镇、三里、烟墩等镇共建立了4个示范点,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3.1 “双季稻”种植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早稻收获:由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小于15cm并抛洒均匀 耕作平整:采用普通旋耕机、反转灭茬旋耕机、组合翻耕犁加耙等农机具进行翻耕平整地,实行浅水作业 晚稻种植:采用机插秧、机直播、人工抛秧、人工撒播等多种种植方式做对比试验 田间管理。

3.2 “麦-稻”种植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小麦收割: 由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小于15cm并抛洒均匀 耕作平整:采用普通旋耕机、反转灭茬旋耕机、组合翻耕犁加耙等农具进行翻耕平整作业,可实行旱耕或浅水作业。 水稻种植:采用机插秧、机直播、人工抛秧、人工撒播等多种种植方式做对比试验。 田间管理。

3.3 “水稻-小麦”种植模式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 水稻收割:由安装秸秆破碎器的联合收割机作业,留茬小于15cm并抛洒均匀 小麦播种 开沟覆盖 田间管理。

2年来,我们采取政策扶持和技术示范引导的举措促进了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形成了符合我县目前农业生产实际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发展了适度规模的秸秆综合利用装备,为我县有效落实秸秆禁烧禁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4.1 秸秆打捆回收现状

4.1.1收集难。由于农户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多样,农作物成熟期不一致,导致收获期不一致,秸秆打捆工作面广但回收量少,回收效率低。据了解,回收直接成本为30元/亩,按每亩回收秸秆500斤计算,即120元/吨。

4.1.2运输难。农田分布农村各地,受道路限制,运输车辆在有些地方不能停靠作业地旁,打捆好的秸秆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转运,导致运输成本增加。据了解,运输直接成本为2元/吨公里。

4.1.3储存难。由于秸秆回收具有季节性,短期内回收大量秸秆以后,需大量场地储存,且秸秆储存时间过久宜霉烂,就是企业回收后也面临同样问题。

4.1.4处理难。目前秸秆回收再利用的途径主要是电厂作辅助燃料用、企业加工后作商品饲料或燃料、纸厂作造纸原料等,消化渠道有限,且这类企业要么收购意愿不高(秸秆燃烧热效比低),要么分布不均或较少,需求量有限。据了解,稻秆180元/吨,麦秆300元/吨。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以运输30公里5吨为例,回收秸秆直接成本为:120×5+2×5×30=900元;5吨秸秆卖价:稻秆180元/吨×5=900元,麦秆300元/吨×5=1500元。去除机械折旧费,几乎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4.2 市场前景分析

篇10

[关键词] 马铃薯 棉花 连作 轻简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65-01

马铃薯棉花连作轻简栽培技术在我县南峰镇白水村成功示范,2014年5月11日上午,省农业厅组织召开了现场观摩会。马铃薯棉花连作轻简栽培技术的成功示范,为全县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启发,为农业产业的培植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拓宽了思路。

一、实施情况

马铃薯稻草覆盖轻简栽培,我县早在2008年就进行稻田免耕覆盖试种示范,获得了成功;但因稻田排水条件不好,示范效果不大显著,未能推广普及。

2013年初,开始进行丘陵旱地进行马铃薯稻草覆盖轻简栽培示范,在南峰镇白水村示范种植了30亩,成效较为显著,农民有一定积极性。2014年,根据省棉花研究所的安排,在白水村丘陵红壤棉地建立了连片50亩的“马铃薯棉花连作轻简栽培”示范片。

南峰镇白水村是我县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类似示范区的丘陵红壤旱地,全县有20多万亩。白水村丘陵红壤旱地马铃薯稻(湖)草覆盖轻简栽培的成功,为全县广阔的丘陵旱地找到了出路,同时也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的培植提供了新思路。

二、技术内容

马铃薯棉花连作轻简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分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马铃薯实行稻(湖)草覆盖免耕轻简栽培,这项技术被人们简称为“摆一摆、盖一盖、捡一捡”,也就通过盖草栽培,把“种薯”变成了“摆薯”,把“挖薯”变成了“捡薯”,简化很多复杂传统工序,减轻了不少劳动强度;二是棉花实行机械直播和机械收棉。在栽培技术上,通过中、高密度直播,选择最佳时段集中成铃,实行一次性机械收花。这项技术能克服棉花生产用工多与农村劳力少的生产瓶颈,为有效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推进棉花规模化生产、提高棉花种植效益、从根本上稳定和巩固我国的棉花生产基础地位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江西省农业厅、省科技厅2014年5月11日对稻草(湖草)覆盖免耕种植的马铃薯进行了测产,50亩连片马铃薯平均亩产达3500斤。

三、马铃薯盖草栽培技术

马铃薯盖草栽培,播种时间在元月上旬,播种前整地作厢,厢宽1.5-2米,开好围沟、腰沟和厢沟,保证排水良好。一般肥力地块亩用45%硫酸钾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在整地作厢时施用。亩用种薯量175-200公斤,按每块种薯30-40克左右切块,播种密度以亩播5000株左右,一般行距40cm、株距30cm。播种后盖厚度保证15cm以上,亩用草量大1500公斤左右。覆草后待下一次透雨后再在草上覆地膜,出苗时割膜放苗。齐苗后注意防病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