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概要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概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文化概要

篇1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工艺美术教学应用

一、工艺美术专业教育方向的思考

我国工艺美术专业教育的性质是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还是培养研究创造型人才,不能一概而论,应看工艺美术教育是着眼现在还是着眼未来,如果简单从目前社会需求来考虑工艺美术教育特点,工艺美术学院教育的性质只能成为普通大学一般美术教育的浓缩,仅成为符合市场需要的一般工匠,失去了工艺美术学院教育的实质意义,起不到培养社会急需的创造型人才或是一线技术人才的作用。目前我国工艺美术教学的误区还纯在较多的问题,譬如忽视学生实操能力的训练只重视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艺术教学实践课变成以巩固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另外教学评价体系重视结果而不注重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强调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知识的创新。没有与教学计划相应的艺术实践设备, 缺乏通用的艺术实践教学的教材,不能有效地进行艺术实践教学,学生的艺术思维的创新与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合理整合课程优化知识结构

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按照职业素质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和实效、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来整合课程及内容。要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讲求教学方法,抓好关键环节,如将《设计概论》和《中外设计史》整合使学生获得设计发展史、设计风格流派和时代的关系和不同设计美学原理和形式法则,《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合为一门课更有利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主要使学生获得从事设计的必要理论知识,这些课学时不多,要求精选内容。《设计素描》基础核心课程,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承担起从绘画到设计的过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既现代又传统的基础课,因此,设计专业的素描课要加大设计素描的比例,重点训练学生对"形"二维和"形"三维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不能按美术专业那样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画光影明暗素描上,真正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习素描学什么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新的工艺美术技术不断出现层出不穷, 学生们希望多学些新兴实用技术的愿望很强烈,但要让学生们明白,学到一门实用新技术只能用几年,还有更新的技术会产生。打好了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学习方法,新技术一冒头就能知道它是否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并且能更快地领会和掌握,就能用十年甚至几十年。通过课程设置以课程内容的改革对学生加以适当引导,使他们能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上花费足够的时间。

三、改革工艺美术教育观念,促进创造性人才培养

中国的学生善于学习、考试,想象力、创造力却很弱,是我们教育体制中对如何培养人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而我国美术院校还停留在教技术、教技巧。笔者认为当前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是能引领工艺美术发展主流方向,具有艺术创造力的技术人才。

工艺美术学生的实操环节和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应用技术型人才本身就需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学生设计的课题应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应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走入社会去联系和争取设计项目,还可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征稿和设计竞赛项目、承接设计工程为课题进行实际的设计实践。结合课程、利用项目等方式也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好形式。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课都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主干课都安排一至二周的单独实训,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训作品。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既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活动能力。通过市场实态现状的调研, 撰写较为详细的设计项目调查和设计定位的报告,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发展现状,从而掌握科学的工艺美术设计方法。在项目设计过程中, 利用启发教学法通过大量的设计创意素描草图,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在正稿制作阶段,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与解决设计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如材料、工艺、成本、效果等,以便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从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人才培养的问题,我们美术教育者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任。我国目前虽然缺乏大量的实用型、应用型的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但从深远看,目前最缺乏的是掌握了当代工艺美术前沿科学技术的、能够创造性地应用工艺美术技术的人才。我们不能为一些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就放弃我们对"创造型人才"长远培养目标的追求。如果我们稍微仔细地观察一下国外的教育体制,比如美国、日本的教育体制,就会看到他们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我们的想像。

四、工艺美术教学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

中国的工艺美术教学与创作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即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中国的社会环境。工艺美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在我国的历史不算很长处于起步阶段,受西方各设计流派的影响比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较少。中国工艺美术想要屹立在国际的舞台上,应该将民族的元素、传统的材质结合现代的工艺融为一体。中国的人文艺术背景是积淀了五千年传统文化底蕴,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环境实践也证明 "特色"理论是正确的,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中国高校的工艺美术教育当然也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环境,也必须走中国特色之路。我国历史文化悠远深厚,代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论在今天依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数千年来我们逐渐积淀了一套含盖各个领域的文明体系,尤其是理论思想,如诸子百家思想。这其中哲学、美学、社会学的诸多思想,都是中国传统体现民族精神的艺术设计思想依据。

目前中国的工艺美术教学对民族传统视觉元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担心学术外出安全问题取消相应的艺术考察教学活动,很多学校外出考察课程也流于形式。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思想逐渐被国外形式所取代,如不少学校传统图案设计的课程被取消被平面构成取代, 现代陶艺设计实践取代了中国传统陶艺技艺实践课程, 现代家具设计实践取代中国古典家具设计实践等。以上方面的缺失,导致导致创作所需的精神在枯萎,甚至学生民族情感的淡漠。民族工艺美术教育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工艺美术是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与有力保障。

五、寻根溯源,根植于本土寻找创作的源泉。

例如笔者所处的广西有着极其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元素资源,调查广西民族艺术中建筑装饰、刺绣、织绣、染织、金属工艺、木雕等传统工艺美术现状和代表性作品与案例,挖掘、整理、编辑重要造型艺术研究样本,采访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拍摄和录制典型性创作过程和生产案例,引导学生努力发掘本民族的设计观念、造物原则和审美意识,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独树一帜,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少数民族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闪光。通过对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整理分析,积极探索多种创新设计思维,以寻求更多的解决广西民族民间艺术元素的创新应用途径,使民族民间艺术元素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魅力。高校培养人才要多元化,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打破课堂的界限,实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进入社会,通过采风、考察等活动感受到民族民间的艺术魅力。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全面收集、考察,系统整理少数民族的工艺、服饰、建筑、雕刻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和保留这些少数民族元素的精髓,经过再设计并运用到自己的专业设计当中去。例如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就建立民间艺人工作室把本地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艺人请进教学工作室,讲授技巧,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本地文化,让学生学会逐步挖掘、运用本土民族艺术元素,使当代的民族民间元素与设计教学与时俱进,从更多的民族艺术中汲取相关元素,同时又不失现代的气息。使民族民间艺术元素与现代文化间的精髓相互融合、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设计在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注入民族内涵,创造出富有本土独特韵味的设计。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得到广泛的延传,并且经久不衰,使本土化民族民间艺术得以可持续发展。工艺美术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失去的依靠。

广西本土民族民间工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将本土民族民间工艺结合到现代设计教学中,这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自主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的关键。在工艺美术方面通过开展横向研究与开发,探索地域特色的设计教育创新之路做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 都安古法造纸工艺传承着古老的文化符号,可以聘请艺人将古法工艺引入到艺术设计课程中,在让学生体验了解传统造纸工艺,生产各类材质机理的纸张。材料学研究部门在纸张防水、除霉、韧性等方面给予技术上帮助,可用于现代家居用壁纸、灯具、扇面、雨伞、笔记本等设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有计划地开发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工艺产品,保护了正在消失的传统手工艺,帮助地方地方企业提高产品经济附加值,并培育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征的产品品牌。2、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结构工艺可以让学生体验榫卯结构设计原理,感悟侗族木结构设计之美,用于民族风格的建筑装饰设计,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发挥优势。在土木工程研究单位协助下整理数据开发成为智力玩具,采用现代注塑工艺将榫卯结构智慧的设计原理通过的玩具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传播广西民族地区建筑设计的智慧。既可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美礼品又可利用本产品富有知识性、艺术性、挑战性和动手参与的特点,可以按不同年龄段出品不同的组件,并考虑到与其他系列产品相衔接。3、各类民族剪纸、刺绣、编制的民族图案形式与工艺与现代服饰设计,包装设计、鞋类、包类、丝巾等设计结合,在此方面云南、贵州等高校的研究成果频繁活跃在全国各类专业博览会与专业大赛中。可以在旅游管理研究单位的协助下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旅游产品依托桂林发达的旅游商品集散地优势形成民族品牌,积极探索在广西地区实现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现代文化产品的有效途径与开发模式,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文本,扩大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民族金银加工技艺和产品设计相结合,金属材料工程研究单位的协助下可以共同设计开发实用旅游产品如:时尚珠宝首饰设计、钢笔、zippo火机、便携金属酒壶酒杯等。国际著名时尚品牌爱马仕设计团队曾来广西柳州博物馆考察收集广西少数民族工艺品设计思路与原理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高端时尚产品。通过产品开发与销售,形成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系列化产品,并注册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和技术工艺革新发明专利,实现企业产值提升,扩大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上述项目得以实施开展可以形成一支横跨多学科的优秀教学团队,形成系列专著、教材、发明专利等,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经济价,在广西艺术教育届有一定的推广性,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六、结语

工艺美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是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方向,应在实践中有意的强化教育思想意识,只有院校间设计教育思想各具特色、拉开距离,多元化的设计艺术教育格局才能形成。工艺美术的现代设计应该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必须明白现代工艺美术设计中民族传统文化在的重要性,找到两者之间的切合点,传承是美德也是生命的源泉所在。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髓,发展了五千年仍然有着绚丽的色彩,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让它在现代工艺美术教育中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J]南京艺术学院学位论文2006.12

篇2

一、概要设计思路

(一)拓展传统文明随着时展,人们常常注重偏快的日常节奏,喜欢采用现代设计方式。对于传统文明,渐渐失去了原有的认知及体悟。若不去着手纠正这一偏差,后面的人就更难体悟出独有的传统文明,使设计缺失文化根基。室内设计被归类为艺术范畴,它紧密衔接着传统文明。现代设计之中,应融汇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增添文化内涵。

(二)凸显文明特性我们传统文化独有的根基很厚重,文化遗产丰富。最近几年,很多国家渐渐接纳了带有传统文明特性的这类要素。例如,服饰、古典建筑等。把传统文化细分出来的多样要素整合在室内设计之中,可以传承文明,凸显我国特色。

(三)设计独特居室现代设计起步偏晚,发展时间不长,接纳了过多的外来观念。为此,室内设计体现了明显的西化倾向,构成新的设计瓶颈。现代范畴内的这类设计更应注重融汇传统文化,打破惯用思维。唯有这样,才能增加多样的民族要素,创新室内设计,增添新颖感受,带来独有的视觉效应。

二、融汇文化要素

(一)接纳意念思维传统思路之中,家居应凸显浑然天成这样的总体指引。多样事物应能彼此融汇,显示辩证关系。例如,先秦儒家、典型特性的墨家思维,都应被涵盖在现代家居内。

(二)采用独特色彩融汇传统文明,采用传统色调予以表达。色彩紧密关系着内在感悟,影响情感变化。室内设计范畴内,调和多样的色调会凸显最佳效应。通常情形下,色调的调和适宜采用类比、色差对比方式。具体而言,近似色调彼此反差很小,依托对比才可辨别出彼此差异。与之对应,有着明晰差异的双重色彩应能彼此互补,例如红配绿,显示互补特性。运用传统色调,创设了独特温馨的总氛围。

三、解析应用路径

传统文化很厚重,它融汇着多样的内涵,拥有独特体悟。这类文化丰富,含有智慧结晶。文化传递下来的风俗及思维,包含独有的艺术特性,延展历史文明。传统文化之中,多重思想彼此融汇,彼此借鉴吸纳,带来了个性凸显的家居文明,助推设计进展。

(一)设计中的禅宗思想文化变迁之中,禅宗整合了古典文化,形成佛教学派。禅宗思想拓展了原有的儒家思想,效仿道家独有的自然韵味,形成独特文明。禅宗思想中,依托直观体悟来发觉深层级的自由思维,倡导深谋远虑。这类思想含有厚重的自由意蕴,达到最高意境,远离世俗困扰。从禅宗视角看,缩减某一事物框架内的各类规定,能够拓展原有的想象余地,采用以少胜多。唯有如此,才能体悟出更广范畴的思维空间,增添审美印象。我国佛教整合了独有的这类审美,注重审美内涵,影响着常规状态下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适宜采纳这一简约思想,倡导沉静之美。设计居室时,若依照这一思想的指引,则可增添近似自然的原初色泽,增添白色空间。筛选家具时,也应力求简洁,讲求洁净。这种禅宗韵味,塑造出来的居室含有很优雅的、很质朴的幽深韵味,创造出悠闲的氛围。

(二)儒家中心思想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为孔孟思想,涵盖了中庸这一根本思想:处理任何事物,都应讲求中正,适中就是最佳;凸显天人合一,整合了和谐思维、统一价值认知,讲求彼此和谐。这类思想被折射在设计之中,就是力求适当,添加适宜装饰,不去过分装饰。略去了添加的冗余装饰,显得居室优雅,很容易吸引人们。室内室外应能彼此融汇,建构和谐联系,融汇自然环境。例如,传统架构下的四合院、园林布设的楼阁及亭台,都折射出天人合一这一独特的古典内涵,蕴藏深远情趣。

(三)道家自然思想道家融汇了独有的精髓文明,强调彼此互通、彼此依存共生,达到一致和谐。道家独有的魅力,让它渗透在各种领域,例如美学、文学及其他艺术领域,室内设计也带有它的要素。

篇3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职通识教育 核心地位

通识教育是当前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在物质主义、 功利色彩浓郁的社会大环境中,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引导学生回归对健全人格的有效探索。在对健全人格的探寻中,我国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有着共同的人本追求;在实践中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应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为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实践。

一、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高职教育,如今已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高职院校基于“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曾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高职院校片面强调专业教育使人才培养出现了“工具化”“技能化”的功利主义倾向,高职学生大国工匠精神缺乏、人文素养低下、自身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限已成不争的事实,社会进步及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学生培养为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具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之人。

源于西方的通识教育,其中文意思应是“通古今之变、识天人之际”。它是一种全面、均衡、通达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正好迎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需求,无形中成为高职院校矫正“工作机器人”培养模式缺陷的有效途径。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在其教育体系中融入通识教育已初显成效,国内多数高职院校竞相引入通识教育理念、构建特色通识教育体系,通识教育目前正成为挽救高职院校过分功利化倾向的有效良方。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二、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及作用

(一)高职通识教育中传统文化的引入

高职通识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它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完善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社会职业人。融入通识教育理念的新型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既要会做人,能做事,善于独立思考,又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及贯通不同学科的知识迁移潜能。高职院校要实现“全人发展”理念,矫正“专业化机器人”的功利化人才培养缺陷,必须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在高职人文素质类课程中,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情操的自我提升和超越,注重伦理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养成,对实现学生价值观及完善人格重塑作用首屈一指,在中国社会立身做事时时处处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在高职通识教育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及祖先在世代生活的土地上创造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综合体,它表现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及广博深邃的精神财富。注重伦理性、生命力顽强、民族地域性鲜明、博大精深的特征使其独具特色,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屹立千年而生生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传统文化课程依托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敬畏自然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提升自身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伦理精神和艺术素养,学会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引导学生研习诸子百家修身之道,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确立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使学生领悟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道德观念,主动探寻自己的文化之根,成为理想远大、道德修养兼备的儒雅之人。学习传统文化,躬身力行为人处世之道,引导学生树立“做事先做人”的处世准则,为学生未来步入职场及终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课程性质本身而言,传统文化属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本课程通过全方位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促进消除文理学科的隔阂,拓展完善高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文化知识从而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升,实现高职院校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兼备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习得显然是其关键性环节,高职大学生只有潜心理解并领悟传统文化知识精髓,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将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因此,建立灵活有效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教学保障。

就课程定位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本位的文化,“伦理”即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它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主旨在于唤醒高职学生 “做人重于做事”的自觉意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升华其人文精神的基础性课程。在整个高职通识课程体系中,能够发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重塑学生个人价值观,重构其健全人格”核心作用的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优势得天独厚,它理应成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全方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普及学生传统文化常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准,重塑学生儒雅气质。在对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在对丰富传统文化知识的研习中,学生的感情、意志、品行也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实质性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将帮助高职学生重塑完善自我,重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时至今日,对社会进步及个人发展仍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职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以批判继承的方式,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为己所用,丰富精神自我,升华自身言行,以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现实问题,以理性务实态度传承文化,对开启高职生职场生涯及自身可持续发展必⒉生深远的科学指导性意义。

三、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通识教育,应采用整体规划逐渐融入的模式,高职院校要依据学校性质、生源状况及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采取富有自身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激发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探寻文化之根的动机,鼓励学生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激情,采取丰富灵活的多种途径,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索实践:

(一)构建显型教学与隐型教学结合的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

“显型教学”即日常课堂教学。“隐型教学”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觉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多元理论及实践学习形式。以隐型教学补充并促进完善显型教学。隐型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搜寻并反思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现象,显型课堂教学则以学生阐释传统文化现象为开端展开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中营造拓展性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用现代视角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教学突破“故纸”堆,鼓励学生表达文化自我。构建“教师擅启发,学生爱(传统)文化,学院育全才”的复合型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

(二)开展传统文化课题研究

笔者参加了“以传统文化教育促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课题研究。立项阶段,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途径充分调研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诵读情况,深入专业系部调查研究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以及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以此为据确定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基本内容;课题实践阶段,组建学生国学社团开展了蒙学诵读、校园辩论赛、戏剧表演等活动,通过系部选拔开展了院级“国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系列性实践活动的开展点燃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激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结题阶段,文化化人的效果初步显现,学生行为规范意识逐步树立,学生日常管理压力减轻,用人单位对学院实习学生及毕业生的人文素质评价有所改观。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优势,营造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特色校园人文环境,能够对高职大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化育作用,教师学生可以共享和谐优雅的教学学习环境。首先需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配置,增加学院图书馆的馆藏容量,应侧重于人文社科及传统文化类书籍的收藏,重视并凸显校园人文景点、文化长廊建设。其次要健全校园文化管理机制,贯彻落实学院“尚德、守则、强能、笃行”的校风,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继承传统礼仪文化,塑造良好个人形象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它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通过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基本常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不同情境的礼仪规范,掌握传统礼仪在生活及职场中的现代表现形式,创新性规范自己的衣食住行及接人待物方面的行为规范,在言行举止中展现人格魅力,塑造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良好个人形象,为就业及自我发展创造机遇。

四、结语

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需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子,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为学生终身自我发展服务,为高职通识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认真研究,下足工夫,就一定能闯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96.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1-17.

[3] .中国传统文化概要[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12).

篇4

XXX先生的新书《XXXXXX》出版于20XX年XX月。是XXX先生在陪伴女儿、教育女儿的感知和感想,同时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晶。最初是以“闪卡”的形式教女儿认字,到最后随身携带字典,对汉字进行分类和总结,前后数十载,钻研“汉字学”这一门手艺,最终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作为一份大礼送给女儿。本次新书签售会,读者有机会亲临现场和作者交流写作与教育子女的心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体会汉字博大精深。

二、签售会的目的和影响

XXX先生在书中自述,“女儿对于父亲是宠一生的心肝宝贝,为了给女儿辅导好语文,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自编教材,从而喜欢上了汉字学。” “既不是“虎爸”,也不是“猫爸”,是伴随女儿共同经历、彼此鼓励、教学相长的“前辈”;喜欢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小惊喜,只要不出差就会每天五点半起床,给家人做色香味俱全的爱心早餐。” XXX先生以身作则,在生活和工作之余,不急不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关爱,陪伴女儿的成长。这也是新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的榜样。我们推动这一场签售会,一方面可以传播书中介绍的知识,让更多人热爱和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方面也想让爸爸或妈妈有目的或有意义的认识到,尽管我们大人的工作在忙,也要花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这既是一场签售会,也是一次亲子之间的一个契机,连结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成为和谐家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签售会的名称

XXX新书《XXXXXX》,海口签售会

四、签售会的筹备内容

   1、时间: 暂定于7月最后一个周末或8月第一个星期的周末;

   2、地点:某购物中心

   3、主办方XXX童装  购物中心

   4、预计人数:30—50人;

   5、购物中心提供活动场地,桌椅若干,音响等音控设备;

6、活动当天所需的物料:横幅、展架、宣传品等由XXX提供;

7、XXX牵头邀约作者到现场,双方共同努力力邀作者参加活动;

8、书籍的订购数量,双方协商和确定后,最终由XXX来支付;

9、确定参加签售会的人数,合理安排当天现场可以随机邀约到购物中心的人员参加活动。

五、签售会的流程

   1、主办方提前一天会场布置;

   2、8:30—8:50分,工作人员进场,安排各项工作任务;

   3、09:00—09:20,参与活动的人员签到入场;

   4、09:20作者入场;

   5、9:30—10:00,作者和签售人员互动交流;

   6、10:00—10:30,作者签售活动;

   7、10:30活动结束。

注:签售会所需的工作人员,双方协商各派出合适的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六、签到会注意事项

   1、如遇天气原因导致出行困难,及时通知作者和参与人员;

篇5

[关键词]文化展示;考古遗址;遗址公园

考古遗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了古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具有种类众多、规模大、价值高和影响深远的特点,往往是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缩影,体现着古代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常被人们誉为历史时代的地标,如:美国芒德维尔考古遗址被誉为世界性的历史地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被称为千年古都新地标。

考古遗址不仅在物质遗存方面具有特殊性,在其文化层次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如何全面地去认识一个考古遗址,就需要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目前,遗址展示已经成为中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揭示出遗址在物质层次方面的内容。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展示)则尚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实践也显得非常不足。

一、文化展示是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重要方式

毫无凝问,考古遗址只有通过文化展示才能够尽可能地揭示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信息”,而相关的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考古遗址平台才能够进行“再现性”的展示。文化展示可以将考古遗址与其表征的传统文化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在了解考古遗址的同时,认识其相关的历史。

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是考古遗址保护的两个重要方式。遗址公园建设始于日本,由于他们重视遗存的可观赏性,因而特别注重利用遗址和文化展示方式“再现”遗址的历史风貌。事实上,西方很多国家都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方式进行本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依据旅游学对文化展示的定义,可以将考古遗址公园方面的文化展示定义为:以特定的传统文化内涵为线索,以考古遗址公园为载体,将抽象的传统文化主题通过具象的形态展示出来的一种场景设计方式。文化展示是全面揭示考古遗址的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

(一)文化展示有利于全面诠释考古遗址内涵

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两种重要方式,我国也已经从过去重视遗址展示,逐渐地朝着并重遗址和文化展示的方向发展。例如:西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一直都非常注重遗址展示工作,广泛地利用景观营造、数字手段和轮廓表示展示模式;一些遗址目前也开始了相关的文化展示方式,如大唐公主出嫁仪式,就是在丹凤门前按照唐代风俗习惯展示皇室嫁娶活动。

文化展示可以借助于遗址展示提供的场所,利用相关手段展示与遗址相关的传统文化内涵,其有益于全面诠释一个遗址的传统文化特色,加深人们对考古遗址和相关历史文化的认识。例如,英国弗拉格考古遗址公园是英国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它将遗迹展示和文化展示协调统一起来。该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了部分古代遗迹出土时原貌,借以展示给游客古代遗址埋藏状态,同时也唤起人们对遗址的保护意识。同时,它广泛地采用了多种文化展示手段,如考古培训、实验考古、历史文化活动、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使游客从被动的受众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二)文化展示有利于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

中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给考古遗址的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遗址保护带来了挑战。事实上,中国诸多考古遗址都采用了完全展示遗址发掘现状的方式进行遗址公园建设,将珍贵的遗址置于各种腐蚀因素之下,遗址保护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展示可以减少游客对文物实体的关注度,有效地减少文物面临的保护压力。

(三)文化展示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发展

文化旅游是旅游现象中最为古老的形式,在当今国际旅游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古遗址公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何将传统文化信息展示给旅游者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文化展示对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至为重要的,可以弥补遗址展示的缺点。文化展示可以将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大家,从而避免了文物带给受众的静寂感,使受众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或者亲身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文化展示还具有无限扩展性,可以不断地衍生新形式和内容,吸引旅游者再次游览,为遗址旅游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

(四)文化展示在考古遗址文化产业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产业园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园作为文化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可以形成集创新、孵化、管理投资、后勤和产权交易等系列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组织形式。

历史文化发掘和展示过程是一个重现性过程,会再现一批优秀的历史文化项目,为文化产业提供发展方向和必要支撑。同时,考古遗址的文化积淀为文化产业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资源,能够推动特色文化产品的形成。

二、考古遗址文化展示体系构建

(一)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内容

遗址展示以展示原真性的遗迹和遗物为主要目的,而文化展示的内容以古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因此,文化展示必须以遗址展示为基础,以考古遗址的文化内涵为对象,将它们再现于世,使人们了解我们具有历史特色的文化面貌。

文化展示可以先从标志性文化建设入手,即以衣、食、住、行、娱乐、艺术、文学和建筑为线索,分别构建和恢复该领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成一个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等不同层次文化构成的文化展示体系。

(二)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方法

历史文化具有显性和隐形的特点,文化展示可以依据不同特点的历史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展示设计,涉及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陈列展览、行为再现和媒介传播等方式:

1. 陈列展览。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陈列展览与遗址展示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展示是以特定的文化内涵为线索,以特定的遗址为平台,将抽象的文化主题通过显性的形态展示出来。

陈列展览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以文物实体、仿制品、展板、模型和文字说明为主的传统展览方法,也有以多媒体技术为辅的媒体工程展览,如井冈山革命历史展馆序厅中的多媒体立体画。媒体工程是集合声、光、像为一体,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表演来传达特定内容的一个系统工程,是陈列展览的新趋势。

2.行为再现。考古遗址文化行为再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利用影视和舞台艺术表现历史场景。影视形式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很高的传播效率,可以在考古遗址保护利用宣传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相比而言,舞台艺术虽然受到时空限制,但也绝不能忽视它在考古遗址文化展示中的作用,它们可以形成文化旅游优势资源。其二,实施观众参与性项目。参与性项目的建设能够直接地搭建起连接游客和古代文化的桥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提升考古遗址文化展示的水平。

3. 媒介传播。遗址公园的媒介传播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实现。互联网具有信息容量大和多样性,传播速度快、高度开放性、便捷性和隐匿性等特点,是目前最为高效的一种媒介传播。利用互联网构建考古建遗址公园网络平台是考古遗址公园走向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在观众和遗址之间搭建起一座便利之桥,使游客能够全面地了解遗址的相关信息,也能使公园得到相关的反馈信息。

古建遗址公园网络平台可以同数字化博物馆和虚拟遗址公园网络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相关展示系统。数字博物馆是一个运行在网上的博物馆。它也是集供网民参观、学习、休闲及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同时,它又能提供有关藏品更多的、现有研究所得的相关信息。而虚拟遗址公园通过计算机技术及相关技术创建一个三维虚拟环境,用户通过用户接口感受虚拟环境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信息,可以同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从而使人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刘德明.日本东京利用搬迁遗址修建公园[J].国外城市规划,1987,(1).

[3]侯廷生,刘东光.赵文化论集[M].武汉:崇文书局,2006.

[4]和红星.大明宫的前世今生——大遗址保护与西安城市规划[J].建筑创作,2009,(6).

[5]许凡,张谨,刘硕,钟彦华.史前遗址的展示——以日本吉 野里国家历史公园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6).

篇6

关键词: 翻译异化归化文化视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没有语言,文化就不可能存在;语言也只有能反映文化才有意义。因此文化内容的准确传递成为翻译过程中必须加以考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异化与归化的定义

翻译是在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它是以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信息的转换过程。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因其产生、发展的不同,有着自己的民族特殊性。地理与历史环境、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语言和文化中,从而使翻译过程充满矛盾,出现“文化缺省”、“文化冲突”的现象。在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上,翻译界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异化”(foreignization or alienation)与“归化”(domestication or adaptation)。前者以原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即“异化”提倡译文应尽量去适应源语的文化和原作者的遣词造句习惯,而“归化”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

二、异化与归化的文化适用性

异化和规化这两种对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对立的原则和方法,各有其文化适用性。主张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认为,翻译的目的是文化交流,译者有必要让读者了解异国文化,在目的语中移植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则提出翻译就是交际,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不应把源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体系强加给目的语。从交际观点看,归化译法要在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取得文化对等,译者应尽可能使源语文化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

三、译者的文化视阈

语言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给译者带来的是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沟通障碍。这种复杂情况的存在使得译者难以只用一种翻译原则来传递源语的特有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林红(2006)认为文化视阈下的可译性限度至少应包涵三层意思:1.译者可以理解作者原作所蕴涵的文化信息,但存在限度;2.译者可以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理解的原作所蕴涵的文化信息;3.译入语读者可以不同程度地接受译者所表达的文化信息。因此,一方面,译者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与读者的解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源语意义的阐发。另一方面,恰当的翻译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将有助于跨越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文化鸿沟。在翻译方法的运用上,“异化”和“归化”之间应该互为补充、相互对应。异化翻译能让译文读者了解异国文化,移入源语文化,极大地丰富目的语文化和语言的内涵。同时“异化”不仅是保持源语的语言特色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保留源语的语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因而语言思维方式也对目的语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归化翻译应尽可能地以将源语文化转化为目的语文化为最终归宿,强调译语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相对轻视源语的文化和价值观体系对译语文化和价值观体系的借鉴作用。归化能有效地克服语言障碍和文化冲突,从而避免目的语读者因文化的差异导致认知错误,最大限度地与目的语文化相融合。所以归化性的翻译对文化、语言内涵的丰富具有促进和补充的作用。

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应该立足于文化的背景,纯文本式是远远不够的,否则译者将忽略“翻译是一种目的”,永远无法实现翻译对文化的传播和促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行为必带有本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深深印记;反过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必受其传入的异国文化影响而有所改变。既然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一个转换过程,那么译者的文化视阈就应该是动态的,应视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无论是异化的翻译原则还是归化的翻译原则,都只是翻译的手段,单一绝对的使用会妨碍翻译目的,也就是源语作者和译者的交际意图的实现。

四、结语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是文化交流、民族交往的媒介和桥梁,它不仅是语言符码的一种转换,而且是文化符码的转换。因此文化移植需要多种方法和模式。译者的文化视阈不应仅仅局限于源语言文化或目的语文化的单方面考虑,而应充分考虑到文本的类型、读者对象、作者意图和翻译目的等因素,译者应充分发挥两种翻译手段的优势和作用,依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翻译手法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特征,为不同的读者群架构起一座跨越文化鸿沟的桥梁。

参考文献:

[1]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a.

[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1988b.

[3]Nord,Christian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Venufi,Lawrence.Translator’s Invisibility[M].London and New York:Roudedge,1995.

[5]陈淑萍.语用等效与归化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3,(5).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胡翠娥.“归化”和“异化”再思考[J].外语与翻译,2000,(1).

[8]林红.文化视域下的译者、读者与可译性限度[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6,(5).

篇7

关键词:动漫;保护;融合;特色

中图分类号:DF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1-0191-02

第二届上海国际城市动漫画展举办的国内首次动漫高峰论坛上,据专家统计,欧洲占据了全球动漫市场20%~30%的产值,华人动漫市场产值所占比例不足5%,而华人动漫消费市场却占到全球的20%。美国动画及衍生产品年产值达1 000多亿美元,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产业国。而作为动漫产品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有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日本和美国。

一、政策导向

这涉及到动漫文化的一个导向问题。各个政府机构以及文化机构有义务而且必须在动漫文化上有个正确的导向,我们不能否认动漫文化给青少年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个性发挥,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各国文化和民族的差异性而带来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性,给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上的两难。我们应该积极加强引导,社会各级宣传、新闻、出版、影视等部门应该坚持先进文化的导向,遏制商业炒作的低趣味、庸俗化倾向,鼓励优秀动漫文化的创作,为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使市场健康运行。

我们也应该看到,很多新闻媒体在宣传动漫产业的时候没有尊崇行业规律,在卖力宣传这个行业的好处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从业并没有错,但都只是在大肆宣传动漫一秒能卖多少钱,这个行业的缺口是多么的大,这并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少有媒体宣传动漫一秒后面的辛苦付出,动漫在国内也并不缺少加工型从业人员,缺的是高素质的原创人员。媒体需要以看待一个新兴行业工种的态度来对待动漫,不能把动漫当成很容易入门而且是一个暴利行业来看待,对真正优秀的原创人员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这个也不是一般的培训机构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些都需要媒体正确的导向,让热爱以及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能对这个行业有个清醒的认识,扶持还比较弱的国产动漫健康发展。

二、尊重传统文化

现游走于讲学、做节目的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接受新周刊记者专访时,在比较了内地、香港、台湾20世纪90年代生人在传统与教育上的区别的时候说,香港没有一个急切切断旧传统的过程;台湾一直有意延续中国的正统传统;而内地正处于一心一意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一代的少年基本上是麦当劳的俘虏。事实上,他们的父母都是“”中走过来的,传统文化在那个年代就被切断了,断代从那时就已经注定了。90年代出生的小孩现在正是长身体、形成价值观的一群人,的确形成了一个文化的断层。商业化的操作对弘扬传统没有帮助。古装连续剧混淆年代,服饰不准确,经常歪曲历史。不久前举行过仿古的祭典,也只是场走秀,进行的并非传统文化教育,还可能让人对传统文化更迷糊。

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对动画有用的好的因素,并用现代的新的语言来诠释,这是国产动漫一个很好的出路。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灿烂的文化与深厚的文化基础,有着很多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做动漫时值得借鉴的原始资源。但是,也不能一味沉迷在传统文化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曾经迷惑了很多人,在21世纪,最大的冲突不是国家与国家的冲突而是不同民族文化意识之间的冲突,动漫创作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需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和推广,要想创造出有着丰富情节和有影响力的动漫形象,不能只在单一的文化形态中寻找创作元素,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吸收其他文化中优秀的成分。

三、融合与反融合

动漫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现今世界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动漫更风靡全球。动漫属于上层文化意识形态,带有很强的时代和国家以及个人特征,在动漫的传播中有着不对称的现象,动漫强国和动漫弱国之间的意识文化形态是单向的不平衡的一种流动,这对动漫弱国来说意味着文化入侵。而且,动漫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因此,它的文化意识形态的入侵是慢慢的不知不觉的一个过程,很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格伯那的“培养分析”观点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大喊狼来了,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一些问题,在对本国文化传承中,如何能吸收外来好的文化因素,抵制不好的文化入侵,发扬本民族的特色,这也是我们国产动漫所应承担的责任。

国内的传统教育是在保守的基础之上的,从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就限制在童话书中,缺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面对外来的动漫中这些动人故事情节和生动角色冲击的时候,要保持清醒,吸取这些动漫中优秀的部分,运用到自己的动漫创作中去。

面对冲击,是融合对方还是被对方所融合是可以选择的。《花木兰》是迪斯尼第36部年度长篇动画巨片,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在六百多位迪斯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里,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接的动画场面,在中国的上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事实上,美国的《花木兰》只是借用了中国花木兰的故事外壳,它的人物内核是美国式的,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美国式的叛逆精神,将现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且片中充满了美国式的诙谐幽默,如极富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等。美国人塑造的花木兰并非符合我们中国人心目中的样子,而是美国式的花木兰,中国的故事被美国理念所融合,一个古老的影响中国人甚深的故事成了迪斯尼票房成功的保证,迪斯尼在《花木兰》上的成功也深深打击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动漫人。

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生动可爱的卡通造型,使得《猫和老鼠》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动画片之一。《猫和老鼠》共留下161个动画片。它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它是唯一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的动画片,而且获得了六次!今天,《猫和老鼠》的卡通书美国已经不再生产,但世界各国的人们已经为这个形象所吸引,他们在继续创作猫和老鼠的故事。意大利、俄罗斯等国,每年都创作大量的以汤姆和杰瑞为主要角色的幼儿图画书,意大利等国还在出版《猫和老鼠》的期刊。由此可见,优秀的动漫形象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文化意识形态存在,以哪个为主流的文化意识存在是由创作者所决定的,并且能让这个文化意识形态去影响接触到这个动漫形象的人。

四、提高动漫从业人员的待遇

国内媒体对动漫的炒作,使得大量的爱好者涌入到动漫制作的行列中。Flash软件的易操作性还曾经制造了所谓“全民动画”,一度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低质量的作品,同时,将商业动漫作品的收费门槛降到很低,导致高水平的作者的生活和创作都更加困难。

林度是国内较早成名的动漫人,也是国内最早以动漫作为专职工作的人之一。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真正做动漫的人在民间,而支持我们一路坚持下来的,不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而是我们的理想!”

在国内,绝大部分的动漫原创人员确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的。他们在用自己的热情和天分开创国内动漫新的形式、新的未来,但是得到的却极度不符合这份付出,而且国内培养和使用动漫人才仍缺乏相应的氛围。在日本,动漫画家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成为一个动画家是很多孩子向往的职业。但在中国,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当官、当科学家才能叫成才,国内重视动漫产业人才培养的氛围明显不够。

让人觉得欣慰的是,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了,并且很有历史责任感。很欣赏中华家谱网上的传统文化之动画版的宣言:“我们这个创作群体由七十年代人组成。从童年到青年,我们置身在一个不断转折与变化的潮流中。从小看着动画片、童话书长大,步入青年融入社会主流,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人父母或者即将成为人父母,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成长与现在的少年儿童所面临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有着比别的年龄层人更切身的体验和危思。也许就是基于这种特定身份的文化意识与社会意识,我们决心不管付出多少汗水与辛苦,都要奉献给我们的下一代一套确实可看耐看、孩子喜欢、家长认同,有生命力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 杨若愚.动漫文化的阐释[D].昆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2001年毕业论文.

篇8

关键词:瓦当纹样 现代服装设计 应用价值

检 索:.cn

Abstract :Eaves tile is famous for its face pattern of concise style and rich connotation. Its unique artistic form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s of architecture, art design, life appliances and other branches of design system. However, it is rarely used in modern dress design. Hence,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patterns of eaves tile in modern dress desig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artistic value of the pattern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rich subjects and vivid shapes are analyzed as a source of innovations of modern dress design. The research proves that there is an important value of application of eaves tile, and it would flash Chinese dress design if properly uesd.

Keywords :Patterns of Eaves Tile, Modern Clothing, Value

Internet :.cn

瓦当也称为瓦头,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起保护椽头和屋檐作用的一种建筑材料。最初为半圆形,后演变成圆形,质地一般为泥质灰陶,个别有砖、石雕刻而成,铸铁、铜、抹金、琉璃瓦当也有发现。[1]当面多饰有图案、画像、文字等,是实用和艺术的有机统一,现代瓦当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当面的精美纹样,更在于其实用价值的体现。瓦当纹样简洁的造型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瓦当纹样的特点和美学意蕴

瓦当从西周产生,秦汉达到鼎盛时期到唐代走向衰落,历时一千一百余年,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图形语言,其纹样题材丰富广泛,以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纹样为主线,当面纹饰的艺术风格也各有特点。

(一)瓦当纹样的分类及特点

瓦当纹样的题材可归纳为文字瓦当纹样、几何瓦当纹样、动物瓦当图纹、植物瓦当纹样四种(表1)。瓦当经历了从西周到明清长达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时代的转变,瓦当当面的纹饰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纹样的艺术风格及特点也有所不同(表2)。

瓦当分为圆形、半圆和大半圆三种形式,当径多在13―20cm之间,当面纹样构图多采用对称、均衡、同心辐射的艺术手法,这种构图能使纹饰主次突出,节奏明确,画面效果统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瓦当纹样在有限的面积上实现自己了的装饰性,艺术价值极高。

瓦当纹样的构图形式多表现为点、线及面在上下或左右反复而形成的图形,有较强的秩序感,其画面稳重、沉静,具有朴素的美感。如云纹瓦当中当面纹样以中心为支点,采用了对角线的方法,使云的形象作了重复、条理等多种变化,上下或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即采用了对称的构图形式,整个画面不仅庄重大方,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葵纹瓦当中当面纹样以当心为中心向外辐射出从左向右旋转的线条,画面完整、衔接顺畅,是采用了同心辐射的构图形式,给人带来朝气蓬勃之感;四神瓦当中的当面纹样则是运用了均衡的构图形式,不对称的灵活构图使当面形象充满动感,整个画面舒展自由,构图饱满。文字纹瓦当中,由于瓦当造型特殊,艺术家们对文字加以变形以吻合其特殊的圆弧制空间,打破传统规则,创造出了夸张、灵变的文字,造型错落有致。无论是文字纹、几何纹,还是动植物纹都是根据瓦当自身的形状变换或剪裁取舍,或夸张或抽象,写实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形神兼备。

(二)瓦当纹样的美学意蕴

我国传统瓦当纹样的精美造型并不单是工艺水平的反映,更是我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审美特征的体现。瓦当纹样在创作过程中采用了我国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观物取象”与“象形取意”,从最初的“观物”到“取象”,再到最终的“取意”,是一个综合了各种因素的心理过程,包含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内心的祈望,其美学意蕴与纹样的题材有很大关系。

动物瓦当中动物纹样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描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动物,采用写实与写意并用的刻画手法,图像清新生动,如秦代的双鹿、四鹿、三鹤、双凤朝阳等,鹿又谐音“禄”,有田禄之意,寓意吉祥,鹤是人们意识中的祥瑞之鸟,有祈延寿求祥之意。汉代的四神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们一改秦代的写实转为想象中的抽象美。豹兽纹、虎燕纹等动物纹样则刻画出了动物奔腾时的强劲动感,多种纹饰饰于一起, 体现了天下万物溶于一体的大一统思想。

文字瓦当纹样运用文字线条的伸缩,形成一种变化无穷的美的旋律,具有印章和书法的古典美,字数一到十二字不等,其中四字较为多见。“竹泉宫当”、“来谷宫当”等秦小篆体文字纹,风格质朴明快;“千秋”、“益延寿”、“汉并天下”、“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等文字纹为装饰化的隶书字体,舒展灵动。圆之中,方寸间,它表现的不仅仅是图案之美、象征之意,更有书法之魄, 艺术家们对字形的琢磨和文字位置的精心设计,完美体现出“书画同源”的艺术生命力,而“千秋万岁”、“安乐富贵”、“长乐未央”等吉语,则记录表达了人们的良好祝愿,表示吉祥,“形”与“意”同在。

二、瓦当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价值

瓦当纹样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美学意蕴赋予了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可低估的艺术、人文和市场价值,其精美的纹样图案是人类千百年来的艺术成果,种类多样,每一种图案都有它特殊的文化意义和时代背景,瓦当纹样以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满足设计中不同形式的需求。

(一)艺术价值

瓦当艺术比较突出地呈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以世代相袭、不计时间、不计工力为特点的集体手工业,它是相对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艺术品类。传统瓦当纹样是民族艺术和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沉淀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它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多样的构成形式美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

无论是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动物纹,还是简洁抽象的几何纹、植物纹,又或者是字体精美的文字纹,它们的表现形式与艺术魅力被世人所喜爱,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趣的标志之一。传统瓦当纹样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的逼真摹写,更是捕捉了人类瞬息的灵感,通过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图像,有很高的艺术境界。

(二)人文价值

瓦当纹样的产生与我们的民族的心理结构、文化渊源和情感表达方式密切相关,原始社会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巫术的信奉以图形记事的形式将人们的心理状态记录了下来。无论是动物纹样中的双凤朝阳、鹿纹、鹤纹,还是以云纹为代表的植物纹样,亦或者是文字瓦当中的“千秋万岁”、“安乐富贵”等文字纹,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深切理解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服装行业愈来愈强的时尚性、时代性,单纯的图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设计的需要和人们的精神要求,现代服装设计中我国传统纹样的应用案例屡见不鲜,设计师们通常喜欢借助一些传统吉祥的图案和纹样来寄寓希望、祈福消灾,也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渴望,现代服装中的传统龙凤纹样已不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与升华。我国传统瓦当纹样美丽的外表下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给现代服装设计带来了丰富的启示和有益借鉴,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更重要的是人文价值得以展现。

(三)市场价值

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将传统瓦当纹样运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不仅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一种最易被接受的形式得以传承,更提高了服装的文化附加值,满足时尚消费的需求,对塑造民族特色服装品牌及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服装行业中,服装款式的百变程度已经无法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尤其是女款的造型更为多变,服装设计师们从世界各地的服饰文化与艺术中汲取灵感,将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文化进行整合,挖掘灵感,推出新创意。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单纯优秀的传统文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我们需要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瓦当纹样作为我国传统纹样的一部分,其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发展价值不可估量。

传统瓦当纹样在现代服装的设计中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式样万千。当面丰富的纹样内容是设计中的绝佳素材,通过对当面原本纹样的提炼加工、分解重组并结合现代工艺的多种手法,将瓦当艺术与服装相结合。

三、结论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瓦当纹样所具有的独特装饰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都证明了其不可低估的价值,结合现代时尚审美艺术,将新技术、新材料将传统瓦当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创新是服装设计的核心,我国传统瓦当纹样所特有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情怀给予了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传统语言与时尚要素的融合,多元化、新视角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使现代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是现代设计之路中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赋予了现代服装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民族品牌与建设服装强国的有利途径。瓦当这一传统元素必将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世界服装设计中绽放风采。

基金项目《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工业化社会进程中的传承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10-0454

注释

[1]傅嘉仪.中国瓦当艺术 (上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8.

参考文献

1 傅嘉仪.中国瓦当艺术 (下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8.

2 朱文丽.瓦当之美―中国建筑独特的“艺术语言”[J].砖瓦史话,2012.11.

3 孟卫东.汉代瓦当的形式构成美[J].文艺研究,2010.11.

篇9

一、培训动因

随着我市家具产业的快速发展,家具产业的人才需求已呈现多元化,当前许多企业为加强内部行政管理,都设置了诸如文员之类的岗位,由于各种原因,此类岗位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有的人适应不了企业发展需求,迅速的提升他们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就成为当务之急,通过专业办班培训,是一条最快捷有效的途径。

二、培训目标

区家具协会与赣州格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协商调研,达成共识,决定共同举办第一届全市家具企业高级助理培训班,通过办班培训,使学员切实提高文秘礼仪、公文写作、新闻报道等素质,能为领导分忧解难。

1、掌握文职人员礼仪,提高社交能力。

2、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

3、掌握公文写作知识,熟练写作技巧和常识。

4、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能够写作各类新闻报道稿件。

5、初步掌握企业营销策划知识,提高宏观分析能力。

总之,通过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家具产业高级管理人才队伍。

三、主办:**区家具协会

赣州格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中国中部家具营销》杂志编辑部

四、培训方式

培训班采取业余授课、社会实践等方式,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讲课,通过一期的培训达到学员能够掌握有关企业常用实用文体的写作和应该具备的其它方面的能力。

五、培训课程

培训班共32个课时,每个课时60分钟,分2个月,每个月4周,每周4个课时。主要课程如下:

第一章,办公室文秘素质剖析及礼仪(2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文秘的性格内外兼具;文秘必备的13大才能;文秘具备的平和心态;端庄得体的文秘形象(礼仪);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第二章,学会领会领导意图(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了解你的领导;领会领导意图的三大原则;用心去领会领导。

第三章,掌握办公室说话技巧(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不同场面的不同说话技巧;说话中的注意事项;巧妙运用各种策略说服他人。

第四章,善于处理身边的关系(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协调自己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和平相处;协调单位、部门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巧妙管理日常事务(1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制定周密地工作计划;妥善安排出差、旅行;搞好会议工作。

第六章,做好档案管理工作(2个课时)

主要内容有:档案管理概要;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管理的规范制度。

第七章,公文写作(16个课时)

一、决议、决定与通知的写作(1个课时)

1、决议与决定的写作:决议、决定。

2、通知的写作:批示性通知、一般性通知、指示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

二、报告和请示报告的写作:批复、公函。(1 个课时)

三、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会议记录、会议纪要。(1 个课时)

四、计划的写作:计划的格式与分类、计划的内容、计划的撰写。(1 个课时)

五、总结的写作:总结与计划的关系、总结的作用、总结的内容、总结的格式、总结的分类、总结的方法。(1 个课时)

(一至五项由新林主讲)

六、章程的写作(1 个课时)

七、简报、规定与办法的写作(1 个课时)

八、经济合同书的写作:加工协议、产品销售协议、产品连锁经营协议、劳动用工合同。(2 个课时)

九、通告与公告的写作:通告的写作、公告的写作。(1 个课时)

十、申请书的写作(1 个课时)

十一、倡议书的写作(六至十一由华明主讲)(1 个课时)

十二、新闻写作: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写作、新闻短评的写作。(2 个课时,金华主讲)

十三、新闻摄影与摄像(2 个课时,金华主讲)

十四、市场营销策划案的写作。(2 个课时,华明主讲)

第八章、家具历史与家具文化(4 个课时新林主讲)

一、中国家具发展史与家具文化(2个课时)

二、**家具产业的特点、现状与发展趋势(2 个课时)

六、培训费用

篇10

依文集团董事长、中国手工坊创始人夏华:“我最幸福的就是,看着她们唱着山歌,看着娃,绣着花,却也能养着家。我最期待的是,让世界看见她们的手艺,让时尚读懂她们的美丽。”

布依族的老绣娘黄金美:“我6岁的时候跟着我妈妈学纺纱、织布、绣花。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大山里,今天,我第一次来到北京。很想把我们布依族做的好东西,给大家看看。”

依文・中国手工坊(EVE CINA)现场展示的42套本季服饰,均以布依元素为主题,每一块布料都不是机器制造,而是来自册亨县的绣娘们手工制成,每一种纹样都不是批量化生产,背后都有一个真实的面孔,一段真实的故事。这部娓娓道来的“舞台剧”,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深深触动,共同见证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时尚舞台的复苏和绽放。

一个人的梦想到一群人的梦想

1994年,夏华成立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在此之前,她是一名令人羡慕的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在一次国务院科研调查中,夏华惊讶地发现中国的男企业家尽管对生活品质有着很高的追求,但对服装却“不怎么搭调”,她敏锐地察觉到中国男装领域的空白。随后,夏华毅然辞掉工作,转而投入服装行业,即便那时候她“连什么是时装都不知道”。就这样,一干就是23年,不同的是依文现在不仅仅是一个男装品牌,而是一家拥有了很多时尚品牌的依文集团。

“从开始做服装的那10年,如果说把一个服装品牌做大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如果想做成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是很难的,他缺少的不是资金,不是产品本身,而是文化支撑,法国的浪漫文化成就了法国香水以及那么多的品牌,路易十三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法国时装的引领性,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每每说起来都很骄傲,但是我们对这些文化的显形价值和力量都没有深入的挖掘,我一说起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那么到底是什么博大精深?中国美学最有承载力的那部分是什么?这也是我前十几年当依文一次一次走出国门去做一场秀,去做活动的时候,带给我的思考。所以我回来后开始安安静静的根植于具有显形表达力量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去激活它,让它变成一个支撑平台。”

于是这些年,夏华去过贵州,去过云南,四川和,去看那些仅留下很少的手工艺支部,一次次被他们感动,一次次被中国千年的传统手工艺震撼,当她第一次进到贵州的村子里,就被感动了,甚至坐在小山坡上流眼泪。那些绣工唯美的手工绣片,对于我们来讲那叫艺术,但是当你真正走进大山里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一群人贫困的日子,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日子。

夏华说:“如何把中国品牌,中国时尚产业推到国际的舞台上面,事实上,最重要的是我们真的要踏下心来做那些最前端的,最基底层的文化整理,如何去把手工艺还原到那个生态场景里去,去进行发现,整理,创新和应用,这是依文15年来花的最大精力去做的事情。”

就这样一个人的梦想变成了一群人的梦想,夏华成立了依文・中国手工坊,并带着团队不断穿梭于城市和大山,去发现那些即将消失的中国传统手艺。不是简单的去找几位秀娘为他们的产品绣绣花,那是一个品牌的事情,而是真正去做中国文化或者说中国时尚产业的事情,要真正还原到那个生态里面去,才有可能持续。这些年,依文在那里建立了13座博物馆,上百个绣娘工坊,夏华说,这里的3000多个秀娘在那一刻达到了她心里那个世外桃林的场景,她们养着鸡,带着娃,绣着花,养着家,这才是一个匠人应有的日子。

中国品牌,让世界看见中国之美

“我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看来,传统文化是艺术,但对于她们而言,那就是她们的日子和生活。最好的尊重,是让她有自己的日子。所以,我们把博物馆建到大山,把外出打工的绣娘们一个个找回来,因为只有用适应原生态的模型,才能去传承厚植于那片土地的文化。”

在探寻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上,夏华和她的团队逐渐形成了一套未来可以支撑到整个中国手工艺的国际化的系统:“发现、整理、创新、应用”的闭环模型。

首先是发现,到今年年底,依文・中国手工坊的平台上有不同绣种的上万个秀娘,平均每个员工一年在山里的工作量大概要走4万多公里,去挨家挨户的找到这些秀娘;第二是整理,手工坊整个团队,是一群互联网人,他们以为来到这里创业是建立一个网站,把秀娘的产品销往世界,后来发现不是,他们大量的工作是在前端整理每一个秀娘的绣种,要留下影像资料,以便未来可以精准的配对,不仅有绣的工艺,还有图案,工时和技法,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数据系统,去和全球的设计师对接。

在这些基础之上,手工坊才去思考产品的创新和应用,而创新是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不单是依文在做产品,而是和全球的设计师大家一起来创新,最后应用到任何一个美学商品里。

“我们要还原这些绣娘的生活方式,它才可能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我们经常会去PK,比方一个设计师说我要绣蝴蝶,拿来图案后绣娘说不好看,设计师问为什么,绣娘告诉他,你这个蝴蝶是画上的,而我天天就看着蝴蝶飞。当绣娘现场秀完蝴蝶时,设计师就蒙掉了,说这个好看,太真实了。”后来很多设计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敬畏自然,敬畏这些老人家,觉得确实不一样。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只是表面的图案,而是内心的声音和生活的感悟。

另外就是教育体验系统,让更多的年轻人,不仅是国际的,包括中国的年轻人去了解中国手工艺的魅力,去体验和感受它,今年秋天在依文城堡的手工艺体验中心即将看到,你可以带着孩子,去做一条自己亲自扎染的围巾,给自己衣服上绣一朵花,在现场去做这样的体验,夏华希望在未来它可以变成一个教育模型,可以根植于很多院校。这种三位一体的,前端的发掘,数据,到后端的应用和体验,才是真正的依文・中国手工坊未来的蓝图。

十五年后的今天,依文・中国手工坊把浪漫的布依文化带到了2017国际时装周的秀场上。时装秀落下帷幕时,绣娘们和模特一同谢幕,伴随着持续不断的掌声,主持人将所有这十五年来,对大山里的绣娘有过支持,对依文・中国手工坊有过帮助的人,请上舞台,合影留念。他们和绣娘们一样,永远是这个舞台的光,这个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