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水平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科学管理;企业增效
中图分类号:TU72 文献标识码:A
施工企业要想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成本管理,严格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工程成本,从而增加施工企业的效益。但在施工过程中,部分企业领导和员工不能充分认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导致施工成本控制流于形式,必然会导致在建项目的成本高,甚至造成浪费,降低企业利润,削弱施工企业的竞争力,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正确认识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加强成本控制的每一个环节,科学合理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合理制定加强成本控制的方案和措施,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近一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下面笔者针对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企业工程成本管理水平谈几点体会。
一、当前施工企业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的意识落后
部分施工企业领导和多数员工对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要素认识不高,特别是企业员工关注度是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因此,应该重视企业员工对降低项目管理成本的教育,使全体员工充分参与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在建的施工项目,往往深受合同条款的制约,有时为了赶赶工期,会造成质量不合格从而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这就要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几方面综合考虑,达成共识,既要保证进度工期,又要保证质量,还要注重施工成本的控制。防止盲目抢工期赶进度,导致额外增加施工成本。
2.施工内部部门之间不协调造成成本加大
施工内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如按照分工,似乎成本管理是金融部门的问题,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施工工人只负责生产不注重成本效益分析评估,管理粗放,效率低下。或是为了抢工期,盲目增加工人和设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劳动力的浪费,或是由于用料数据不准确造成材料浪费等,都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
3.盲目招揽工程,贷款垫资施工,加重企业负担
近年来的工程施工都将实行招投标管理,招标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使得各施工企业为了多蓝工程,宁可背负沉重压力盲目揽工程任务,甚至存在不惜赔血本中标的现象,使施工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状况;一些企业不计成本盲目招揽,大多贷款的包揽建设工程,致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如多处出现的烂尾工程。
二、工程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的要求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中,把成本控制的观念全面渗透到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管理、精心的策划,严格控制,详细核算和认真分析施工中一系列经济资源和成本支出等成本信息系统管理,使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因此,整个施工建设项目管理活动的所有过程成本控制和工程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每一个方面都与成本管理和控制分不开。由此可见,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管理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进一步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职能的需要。
三、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需抓好的重要因素与环节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从工程施工开始到竣工,一直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工程投标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结算等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1.投标阶段工程造价控制
招标阶段是企业实现经济利润的基础,是竞争性招标的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该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根据工程概况和招标文件,进行项目成本预测并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投标报价。也就是根据施工图纸分解项目,结合勘探和预测投标成本,以估计整个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工程特点,预计成本价,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利润,以确定投标报价。突出竞争优势,既不估计过高的成本,又能实现竞标的目的,为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获得合理的利润。
2.施工准备环节的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中标后,应立即进行成本计划,这是这个阶段施工过程的依据,成本控制更加具体和精细。第一,必须编制具体的施工设计,达到科学合理的实施,它是指导项目建设的主要依据。第二,根据工程特点与当地市场行情,科学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并制订详细和具体的成本计划,并及时调整和修正,对项目成本进行事前控制。这个成本控制计划和目标的确立,真正体现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如果科学实施,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有助于企业上档升级。
3.施工环节中的成本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施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控制和成本分析。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控制是成本预算目标的全面实现的根本保证。施工期间的成本控制就是要制定措施,排除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和和障碍,将实际的施工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内。如对材料的成本控制、劳动力成本控制、机械和设备的成本控制、其他管理费用的控制等。
4.工程竣工验收环节的成本控制
竣工验收环节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项目验收过程控制和工程的最终支付的成本和保修成本。要处理的工程结算和额外的合同价款,做好成本核算和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及时总结和分析,比较与调整项目的目标成本,找出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还要对项目评估、总结,查找不足,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总结节约成本的经验,为施工企业提高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建议
1.把成本控制与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精髓,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把提高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水平,当成企业的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提高企业效益来统领企业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努力创造有影响力的精品项目,打造企业形象。为企业争取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2.改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科技创收增效
完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体系,正确处理法人、项目经理部、作业层三级之间的关系。及时调整管理机制,提高团队管理业务水平,建立科学和有效的内部成本管理机制,努力形成的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决策、操作、控制机制。提高内部成本的激励机制,职责、目标与施工成本与工资和奖金挂钩,促使员工圆满实现责任目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成本控制目标。
3.决策要科学,最大限度降低市场风险
一个企业能不能适应市场,赢得市场优先的份额,以及衡量管理者的水平,都需要领导的科学决策。科学决策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集思广益,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在市场中的风险,同时,建立领导责任追究制,确保决策科学化。保证经营决策科学正确,才能确保项目工期和质量。
总之,项目的成本控制应在招标、施工建设全过程中和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各环节中,加强和改善成本控制,完善成本控制核算制度,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个管理层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施工前周密规划,施工中科学管理,竣工时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延生.中国施工企业的回顾与展望[J].战略与管理,2003.1.
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提高
一、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模式。施工企业一直属于高耗能的行业,造成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相对较低。而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将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有序的划分,将经营成本划分到每个生产经营环节,使得企业对生产经营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以积极适应市场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要求。(2)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升内部管理。由于施工企业营业活动的限制,其内部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就处于无序的状态,管理制度落实不规范,监督不严格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企业生产率的低下和管理的混乱。而精细化管理能够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规范和管理,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的目的。(3)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人员素质。任何管理制度的实施都要相关人员作为保障,都需要人来落实。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企业个别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落实,因此,有助于企业建立自上而下的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的自觉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整体形象的提高。
二、目前施工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
(1)企业尚未统一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在实际的工作中,施工企业由于点多面广,人员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对精细化管理的共识,特别是面对物资范围广、劳动力密集、财务管理周期长等现实性的问题时,企业就容易产生畏难和松懈的思想,导致精细化管理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的现象发生。(2)精细化管理缺乏必要的制度支持。在制度层面上,施工企业缺乏对一线情况的调查,尤其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难以对企业的经营成本做出较为准确的核算,从而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撑。因此企业在制度的制定上,往往有着纸上谈兵的问题,制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不强;同时由于制度落实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过程监管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人员履行职责方面受到企业基层甚至管理层的干扰等方面,也导致了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其应有的效能难以发挥。(3)精细化管理缺乏得力的工作人员。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人员方面,一方面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企业全员的行动,而不能仅仅依靠个别人员的行为,但由于企业在前期宣传培训、中期制度落实、后期监督管理方面存在着漏洞,导致精细化管理工作仅变成了个别人员的行为,难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则是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制度理解、监控能力、工作经验等方面还有着不少的弱项,也导致了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的现象发生,造成对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力度不够,存在管理的真空,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1)统一企业人员思想,营造精细化管理环境。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员工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通过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技能培训等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协助能力,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企业文化宣传能内容,统一员工思想,提高企业凝聚力,将员工与企业的思想统一在一起;要将企业一线工作者作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下至上提高工作的可靠性和效能;要加强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心,从上至下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工作的质量。(2)强化管理制度执行,提高精细化管理质量。通过职责划分、岗位区分,将工作任务细化、数字化、透明化,用制度促进工作的落实,是个人利益与企业利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济意识转化为企业成本核算意识,转化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行为,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建立科学可行的奖惩机制,将任务目标直接分解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将大、繁、乱的管理内容逐一细化,使每一个员工能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职责,通过奖优罚劣等措施,促进制度的落实和管理质量的提高。(3)加强人员素质培训,推进精细化管理落实。切实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线,全面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现实情况,既能提高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水平,也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通过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带动企业全体员工能力的提升,通过管理人员的监察、督导工作,有力的督促相关制度的落实,鞭策员工按照相关制度和规定做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俊峰.建筑施工的精细化管理[J].管理方略.2011(5)
[2]赵伟珍.精细化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优势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2)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工作水平;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77-02
作为一种即发即送的能量,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损耗。电力企业线损高低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是衡量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 电力线损的产生和分析
电力线损是指电能传输时产生的有功、无功、电压损失,电网的线损电量=供电量-售电量,也即买入电量与卖出电量的差额。
电力线损根据损耗的特点,可以分为与电压有关的固定损耗和与电流有关的可变损耗,根据损耗的特点,可以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电力传输过程中产生线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电网规划、输电线路运行、无功补偿、设备计量、用电管理、运行管理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2 我国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低压配电网的线损率普遍在6%~10%之间,有些地区甚至高于15%,与发达国家配电网2.8%~4.5%的线损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中,目前,我国城市电网中,中压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之比是1:(1.1~1.2),电流损耗占据了电力系统中线损的70%以上,尤其是低压技术线损的电流损耗更大。
目前,我国线损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网规划方面,电网经济运行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电网的结构和布局尚有待优化,尤其是低压配电网,由于运行时间久、运行环境复杂、供电半径较长等因素,配电网普遍面临着设备老旧、输变电容量较小、供电卡脖子等现象,线路、变压器等主要电气设备的老化导致损耗上升,给我国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带来较大影响。
以变压器为例,根据变压器运行的最优曲线,当变压器负荷为65%~75%之间时,变压器可以获得最优效益。而目前,我国变电站中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情况尚有待提高,一方面,少数老变电站中,高能耗、老化严重的变压器仍在使用,电压调节能力较差,线损严重。另一方面,许多新建变电站考虑到远期的负荷扩展,又配备容量较大的变压器,导致变压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严重,也不利于电网的经济运行和线损的降低。
2.2 用电管理方面,线损计量管理工作水平较低
电能计量管理是线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电力企业线损计量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于:计量表计自身质量问题,如有些电能计量表计经过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天气后,会出现卡字现象,影响表计计量;还有些计量表计容量较大,而实际用电负荷小,导致空载计量;此外,还有些人为的错误,如计量仪器接线错误,导致漏记或少计电量;计量仪表未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重新检定;计量仪表抄表人员工作不规范,存在不抄、估抄、漏抄表等情况。
2.3 设备使用方面,无功补偿装置不合理
无功补偿装置对提升线路功率因数具有重要作用,在电网中,功率因数越低,无功功率越大,在传输中造成的无功损耗也越大。如表1所示为功率因数提高对线路传输能力和变压器供电能力的影响。
目前,我国电网还有很多地区无功补偿装置投入率较低,或经电容补偿时,补偿容量不匹配,导致线路功率因数偏低,导致负载端的电能下降,增加了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
2.4 运行管理方面,检修计划安排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安排有利于做好线路维护工作,及时发展事故隐患或引起线路损耗的潜在因素,从而降低线路的漏电情况,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对电网检修时,电网的运行方式和功率分布会相应发生改变,负荷的变化也会相应的导致损耗的增加,所以,应该合理安全检修。
目前,电力企业在安排检修时,可能存在检修计划安排不合理,使得运行线路和变压器超负荷运行;或未安排好计划检修,检修前也没有进行负荷和电压实测工作,导致低压三相负荷不平衡等,引起线路损耗增大。
3 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优化
3.1 技术降损措施
针对配电网目前在电网规划、用电管理、设备使用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可采取如下措施。
3.1.1 优化电网结构
首先,在进行电网规划和设计时,应将电源靠近负荷中心,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并尽量缩短供电半径,避免因迂回供电而带来不必要的线路损耗。其次,积极进行老旧城网的改造,对存在卡脖子线路和迂回线路进行改造和优化;此外,积极抓住农网改造的机遇,提高线路电压等级,降低电网损耗;合理安排检修,制定检修期时使用承包责任制,将停电检修与节假日检修、状态检修、在线检修等方式相结合,降低检修时的停电时间。
3.1.2 科学选择用电设备
提升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科学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以及布点,针对电网中存在的高能耗型老旧变压器,进行淘汰和更换,选择节能型变压器,提高电网中变压器的整体经济运行水平;淘汰和更换技术等级低的计量装置,积极使用计量新技术和新装置,提升线路损耗计量水平;控制三相负荷平衡度,要求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电流的不平衡度低于10%,低压干线及主干支线始端的电流不平衡度低于20%。
3.1.3 做好电网无功补偿
电网的无功潮流分布与电能质量密切相关,结合电网中无功负荷分布的情况,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设备,选择合适的补偿容量,在进行电网无功补偿时,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提高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入率,采取随机补偿、随器补偿、线路集中补偿、变电所集中补偿等方式,提高电网的自然功率因素,达到节能降损的目的。
3.2 管理降损措施
如图1所示为线损管理工作流程。笔者认为,管理降损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 建立切实有效的降损管理体系
如图1所示,制定节能降损的工作计划后,应该定期召开降损分析会,对降损和技改的效果进行考核,并发现和解决在降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有效的降损组织管理和指标管理体系。
3.2.2 加强表计查抄和电费核算工作
进行科学的线损分析,加强对农村户表和集装表箱的检查管理。建立监督机制,严格抄收管理模式,严禁估抄、漏抄等情况,确保实抄率;通过微机系统管理严格电费核算,建立基础用电数据库,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积极核对,加大检查力度。
3.2.3 实施线损四分管理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积极实施线损四分管理,也即分压管理、分区管理、分线管理、分台区管理,建立线损四分管理制度、线损四分考核制度、线损四分分析制度,以及相关的设备异动管理制度、线损异常处理相关制度,以及计量管理和抄表管理制度,并实施定期考核,落实责任,推广考核与激励双指标的管理模式。
4 结 语
线损管理水平是电力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近年来我国倡导节能降耗、构建生态节约型社会的不断推进,积极研究各项措施,提升电力企业线损管理工作水平,成为了促进配电网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宋小忠.县级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7.
篇4
体系紊乱,缺少系统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多所高校虽然开办该专业时间不长,但大都建立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教学体系,从设立组织机构、设计培养方案、编制教学大纲到教材建设、教学制度建立与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与实施,从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到教研、教改和科研项目,相关院校均做了大量工作进行探索和创新,成绩显著、效果突出。同理论教学相比,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无论是软环境还是硬条件的差距都还很大,更无法同其他如工商管理、师范类专业相提并论。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实验中心、实践基地、经费支持、平台建设等硬件建设滞后;二是制度、规章残缺不全或流于形式,软件建设没有跟进;三是已有资源整合度差,缺少有效统筹和整合,效率较低。
考核评价失范,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的评介体系包括评介的依据、目标、原则、方法、标准、实施、监督、反馈和采用等多方面内容。综合多所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突出问题表现在:实践项目的能力、技能和素质等目标要求不具体,教学活动缺少可靠的理论依据,评价方法欠科学、操作性不强致使评价结果信度和效度受到质疑,重目标轻过程、监督失控,评价结果不反馈或反馈不即时,等等。
原因分析
(一)跨越多学科的专业特点导致实践教学难度大。一般认为,公共事业管理起源于威尔逊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和韦伯的“官僚体制”理论运用到政府管理中。因深陷政府规模扩张、机构臃肿、财政赤字加剧、行政效率低下等困境,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加、美、澳、新等西方国家掀起了以私有化、市场化、社会化、地方化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与此同时,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把变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上了议事日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进和创办起来的。该专业把培养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卫、环保、社保等公共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受到一般管理方法、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还要兼顾人文、自然科学、文理工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可见,跨越多学科既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又是实践教学难度较大的原因之一。
(二)专业快速发展与政治体制改革推进较慢的矛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政治经济生态原本是西方议会民主制和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环境,其理论与实践的价值取向以效率为主,旨在打造一台高效、廉洁和简政的政府机器。该专业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引入我国的初衷也正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然而,30多年改革开放,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但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比较缓慢。行政机制、人事制度、领导体制等变革的力度有待加强,政府、事业单位和第三部门的关系没有理顺,良性的政治决策体制、行政体制和监督体制尚未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同我国政治经济的生态环境脱节,如何将舶来的理论与方法同我国本土的公共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三)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一是部分教育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对培育公共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重视组织机构建设、基地平台建设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二是部分教师对实践教育的意义、目标、方法、内容、方式、评估、监控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清楚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其教学思维始终停留在单纯的课堂授课环节上,理念落后,方法简单,对学生的监督控制不力。三是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四)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较低。“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较高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知识,还应包括较强的公共管理的实践能力等。”实践教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育人才的关键环节,欧美等发达国家均把公共事业管理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公共领域管理人才,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确认为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由于理论教育与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大多数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历程短、专职教师缺乏管理实践经验等原因,公共管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从而限制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原则
要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设计、方法选择、形式组织、活动安排、质量评估等不能囿于理论,而应考虑教师的教学特点、能力水平和学生的专业层次、能力需求与能力水平等其他因素,同时还应兼顾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环境。
(二)能力本位原则。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开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时,应充分分析职业角色的能力需求,对相关能力需求进行细分,并按一定规律和逻辑关联进行科学整合,这样,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定位才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实践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本土化原则。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坚持“本土化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秉持教育“国际化”理念,以中华民族优秀的管理文化传统为依托,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行政及人事体制的政治制度环境为基础,坚持中国公共行政的教育实践路线,移植国外的先进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借鉴外国的公共行政的实践经验,使之与本民族的教育实践相沟通、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实践,创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生性的公共行政理论与方法,培养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人才,以便更有效地为中国公共行政管理服务。
改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成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范,为实践教学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学校应由教务部门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成立由二级院系负责组织实施工作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院实践教学工作,起草实践教学相关各类文案规章、统计评估、协调、督导和归档工作;小组成员由本院系全体专职教师和实践教学老师组成,各相关人员应分工明确,责权清晰。小组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及时组织小组成员研究、讨论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研究、设计、完善或深入学习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和课时,制定基地实践或专业实践教学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三是制定相关的成绩评定方法和标准;四是遵循实用性、能力本位和本土化原则编制实践教学课程大纲。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社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高校是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主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学校的高度关注和较大投入;同时,实践教学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相关部门只有在学校统一领导和协调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三)加强课程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是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重。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适当减少理论教学课时以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二是优化实践教学内容。针对职业能力需求结构和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依照循序渐进原则,规划课程及其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评估方法与标准,优化毕业论文(选题)的形式和操作规范。三是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监控力度,做到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流程清晰、全程跟进。四是注重考核公正、合理、规范。五是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选择和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案例研究教学、管理游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完善团队式案例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篇5
当前,随着石油行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着国外石油公司的巨大竞争和挑战;同时,国内一些石油企业近年来勘探开发难度增大,企业资金严重不足,采油采气成本大幅上升,投资规模难以控制,成本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例如,中原油田现已进入了高含水中后期开发阶段,原油后备储量不足,吨油成本居高不下,降本增效便成为中原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在降本增效活动中,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就成为石油企业降本增效潜力最大、最有效果的着力点。[1]因此,一些专家、学者以及一些石油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对策和建议。笔者在认真吸取上述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的工作实践,以及目前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上出现的新问题,拟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问题进行再探索,祈望对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能够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目前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就是对石油企业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所需的物品从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等方面所发生的运输、储存、装卸、流通、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的管理。石油企业的油气生产作业区域比较大,并且又处于复杂多变的野外环境中,这就增加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中原油田的开发项目遍布四川、东北、新疆、广东等地,物资供应品种包括原材料、专用设备、专用仪器等56个大类,92000多个供应品种,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保供难度大。油田物资供应处为了保证供应,一般都在物资管理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水平。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一)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石化系统在物资采购方面大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办法,但是,从新形势下的石油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配置等方面来看,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8月第30卷第4期强蔚民:提高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再思考一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在物资集中采购方面缺乏灵活性,对各油田的生产实际情况考虑不周。例如,中石化集团公司在石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上要求实施集中采购,但是,集团公司的集中采购容易造成集团公司与油田企业间的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及时变更物资采购和供应计划。集团公司集中采购,中间环节多,手续复杂,更改计划非常困难,不能很好地适应油田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同时,集团公司集中采购在实际运作中也容易产生盲目采购、重复采购、价格偏高等现象。
二是在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由于受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的制约,石油企业的物资需求计划按实际生产情况更改的可能性比较大,物资供应采购计划的预测难度也就比较大。在此状态下,一些物资采购部门与物资需求计划提报部门以及物资需求计划管理部门等常常出现比较难协作的现象,如果物资需求计划编制部门的人员缺乏对石油物资需求规律的研究,就会在油田物资需求计划管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上产生问题。
三是油田物资供应处在采购行为的管理中,在物资采购计划、质量管理与物资采购执行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能不分、职责不明,各部门间缺乏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现象,由此增加了内部腐败的风险;而一旦出现问题时,这些部门之间就会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
四是采购来的物资在入库前都必须进行质量检验,但由于油田物资供应处各部门之间在物资质量管理、检验、监督方面缺乏有效机制,致使采购来的一些有质量问题的物资入库前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石油企业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给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二)物资库存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石油企业的库存物资极易积压
由于油气生产中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测性,因而,石油企业的库存物资极易积压,例如,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的石油专用管材库存的问题就十分突出。石油专用管材是油田生产的重要物资,中原油田每年消耗10万吨左右,石油专用管材具有消耗量大、价值高、易损坏等特点,因而,石油专用管材等极易成为库存积压的物资[2]23,成为库存控制的难点之一。再加上由于受传统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影响,油田物资供应处习惯沿用物资供应管理的计划、采购、库存、供应使用流程,设置多个大大小小的供应站,这种物资库存模式,必然导致库存储备规模比较大,在有些仓库中,甚至有几年都没有动用过的物资。储备物资占用资金过多、资金周转缓慢,必然产生经济效益低下的现象。
2.对物资需求预测、库存量、库存结构等方面的决策缺乏相应的科学性
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只有在物资需求预测、库存量、库存结构管理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才能为油田生产建设单位及时、保质、保量地供应所需的生产物资,才能降低物资成本,提高油田的整体效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按照中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ERP系统已在中原油田成功上线,但由于该系统是按集团公司推广模板实施的,加之上线的时间紧,致使有些流程、功能不能满足物资供应部门的要求,其准确性差、过期数据清理困难、工作效率低。在此形势下,现在很多物资库存管理的控制仍主要靠个人经验来完成。在个人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下,就会出现不该储备的物资库存量较大,而急需的物资却没有储备,由此出现了供需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
3.对库存中的物资缺乏妥善管理
石油企业在生产中由于物资需求计划不准确、不及时,以及井下地质情况复杂等原因,极易造成一些物资在库存中形成积压。例如石油专用管材在库存中大量积压,石油专用管材一般都采取露天存放的方式,其经风吹日晒后,就容易产生锈蚀,时间一长,表面的麻坑就会逐渐加深,管材的强度就会大大降低,从而存在着报废的风险。[2]24除此之外,如果对库存中的物资缺乏妥善管理,不及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计划,也会导致库存物资短缺,影响石油企业的正常生产。
(三)物资供应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石油企业的物资供应点多、面广、战线长的难题,有些石油企业只得多地区、多区域设立物资供应库和站。例如,中原油田随着外部石油工程市场的开拓与发展,物资供应便出现了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现状。其原因是施工项目的物资需求随项目内容、设计、地点、甲方的变化而变化;施工现场远离本埠,远离城市,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能力极为有限;施工地点流动性大,外部集中供应点随施工地点的流动而流动。在此形势下,物资供应部门只得多地设物资供应库和站。由于供应处和站点、站点和站点之间、站点和库房之间信息交流比较困难,就必然使物资供应和使用情况的数据不能实现及时共享。物资供应处在深入调查、了解物资使用单位对油田物资供应的质量和需求的意见与建议方面也比较困难,因而,这就必然给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计划的审批带来较大的盲目性。
(四)物资供应考核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物资供应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约束考核机制,明确划分供应处相关科室和责任人的职责,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这样,物资采购和供应管理水平才能得到提升。但是,在一些油田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这种考核约束机制还存在职责划分不清、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的问题。如集团公司和中原油田分公司为提升经济效益,都要求物资管理部门要尽力降低库存成本,但是在实际工作运行中,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内的计划、采购、库存和供应部门都可能站在本部门利益的立场上,各自为政,出现相互不配合的问题:物资供应等相关部门认为自己仓库中的物资品种和数量越多越好,可以在供应时方便、快捷,为此,这些部门为保证库存的品种和数量,往往会虚报需求量;而计划部门为减少库存成本,认为库存越少越好。这种现象对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水平极为不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需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和约束机制。
二、对提升油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解决当前油田物资供应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水平
1.加强对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的管理
对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的管理是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基础。笔者认为,物资采购计划的编报应以满足油田企业生产需要、尽量减少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准确性等为原则,立足于对外部资源环境和内部需求特点的客观分析,以及对企业内外部管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综合运用,如此才能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编报的准确性。为提高物资采购计划的权威性、有效性、实用性,还应强化对物资采购计划及参与计划编报人员的监督和考核,以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
2.加强对物资采购过程的管理
物资采购过程主要包括物资采购决策、采购行为的实施、物资价格的控制、对采购合同的监督和采购资金结算等。加强物资采购过程的管理是提高油田物资供应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两项措施:(1)按照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要求,实行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业务管理运行模式,组建采购管理工作评价组,随机抽取已执行的采购计划,从采购计划的编制质量、执行过程、执行效果等方面进行采购后评价、管理诊断和效益评估。(2)每月对业务部门采购计划的编制质量和变更情况进行通报排名,并在物资管理例会上进行讲评,将其纳入季度绩效考核,要奖惩兑现,以保证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执行。
(二)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公开透明、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合同审批、价格调整、质量信息传递、物资统计、供应商主数据维护、招标采购等关键问题, 形成采购业务与投资计划、财务与成本、库存等信息的集成,实现计划、采购、检验、配送、结算的供应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目前,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面临着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多、接口多、集成度低、系统间数据传输难、用户操作繁琐等问题,因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1.统筹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目前,中原油田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业务中有ERP、EC、BW、CMIS、供应商、编码、MDM、化工系统,不同系统间接口传输问题多、数据同步性差。其中供应商管理系统、标准代码网站、MDM主数据平台3个系统都属于主数据管理,功能相互重合。因此,建议在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大力进行系统改造,减少系统接口,使业务人员用一个帐号登陆即可完成所有工作,以确保系统间数据的同步和一致性。
2.加强系统功能流程的设计与改进
建议在今后信息系统功能流程的建设中,一要重视功能流程的精细化、人性化设计,加强需求调研,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用户满意度。二要收集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创新做法,做好甄别推广工作。如中原油田针对ERP系统统计分析和展示功能相对薄弱的问题,自主开发了物资计划管理、价格分析、物资核算、供应商考核、合同管理5个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弥补了ERP系统功能的短板,较好满足了业务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需求。三要针对集团公司采购计划等重点工作开发系统流程、物资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开发灵活查询预警功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3.建立统一、高效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应用系统
为缩短有关问题解决的时间,建议集团公司建立所有信息系统问题总支持协调部门,对各企业提出的具体问题,由该支持部门安排相关部门落实解决。开发中国石化信息系统运维支持平台,在现有信息部ERP系统支持平台的基础上,增加EC、BW、CMIS、供应商等系统问题支持功能,并把平台用户权限由企业支持中心进一步延伸下放到企业业务单位,以加快问题解决的速度。除此之外,要尽快升级、更新CMIS系统服务器,解决系统运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4.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需要大批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专门人才,物资供应部门可通过培训、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具有经济分析、经营和管理能力,熟悉油田企业生产过程,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推动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三)提高物资仓储管理工作水平
物资仓储的控制和管理水平能够从一个侧面体现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总体水平。对库存物资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降低库存成本,为油气生产提供的物资质量好、数量准,这是物资仓储管理的主要目标。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以控制总量、盘活存量、防范积压为目标,积极推进合理储备保供应的长效机制建设,特别在库存资金占用管理方面,各单位的“谁提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大家积极承担库存控制责任,通过全面强化消耗分析,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有效提高了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形成了全员重视储备管理、防范库存积压的工作合力。笔者认为,为提高物资仓储管理工作的水平,还应采取以下措施:(1)必须严把入库物资质量验收关,认真检查入库物资的数量、技术指标、货号、规格、品质、标识等,对达不到生产使用要求或不合格的物资要拒绝入库;(2)尽量减少物资在仓储环节中的损耗,并按物资的不同用途、型号等,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3)严把物资出库关,防止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进入生产领域;(4)物资在装卸过程中要按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在此环节对物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坏。[4]
(四)对物资供应使用信息加强跟踪与反馈
篇6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定位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01-01
自1999年我国高校首次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进行招生至今,高校开设此专业的数量已达上百,但由于发展较晚,依然属于较年轻化专业,大部分学校对此专业的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对公共事业管理现状加以分析与反思,只有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加以明确定位,才有助于专业的发展。
所谓专业,广义上是指知识的专门化领域 特指的专业是指当专业与培养人的活动相联系时,往往就成为一种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演变成一种教育实体 这个实体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学科分类,其任务是对高深的专门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教与学 由此,高等教育究其本质实际上是一种以学科为本的专业教育 而专业结构是学科结构与学科分类在人才培养上的体现 专业建设则是高等学校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也是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专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专业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格局和办学水平。而优质的专业建设是的前提是对专业准确定位。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和认知的不足
公管专业在中国是个舶来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这个概念出现和发展的时间相对短暂。对大多数人而言,甚至还很陌生,不论在社会上还是在高校内部,常有人把它与行政管理或企业管理等相混淆,认为它是培养新型政府官员或企业管理者的学科,这说明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是不足的。高校为公共领域量身培养的管理人才得不到认可,相当多的用人单位甚至表示没有听说过公管专业的存在,就院校公管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真正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少之又少,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得不打破专业界线进入企业或自谋职业。
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定位建议
1.在专业教育体系中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到底如何定位,先要看它我国公共管理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由1999年至2004年的课程调整,同时通过清华、北大等名牌高等学院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培训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些高校对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领导干部公共的人才的培养,以及管理素质的培训以及对国家政府机构公共管理职能改革提高建设都起着主力作用。各级党校也承担着培训轮训各级党政干部国家公务员理论骨干的重要职责。MAP教育中虽然有非政府高层人才,但政府公务员比例占了80%。因而就目前情形不难看出,我国公共管理主体是政府,但各级党校也承担着培训轮训各级党政干部国家公务员理论骨干的重要职责。因而就目前国内专业教育体系情形分析可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地方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在培养学生的公共精神公共责任感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公共事务处理能力等方面下大力气;名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培训任务除了为提升各级党政领导公共精神与现代公共管理水平服务之外,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全国各地地方院校公共管理类师资培训服务,为地方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接接受较高水平的专业教育提供根本性的有利条件。因而,在我国教育体系之中,对基层公共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是公共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2.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要为基层培养公共管理者和服务者,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公共意识理论责任与能力的现代公民,其培养对象的基层性普遍性决定了专业定位的本地性,立足本地为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专业建设人才。因此,专业在定位时应对学校所在城市的城市发展产业规划城市公共事业发展规划、城市人才需求状况及城市现有人才培养措施与规划等做扎实详细的调查与研究,在调查与研究中一方面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与有关的城市部门、单位一起探讨人才培养需求、培养模式及其就业问题,在定位先期即确定学生的出路问题,因而促进专业的稳定常态与健康发展。应将培养出具有公共精神的本地建设者作为与时代社会发展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结合就业的专业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为事业单位培养人才外,还有一个目标是为非政府组 织(或说非营利性组织)培养管理者。但是目前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还不完善,不但数量少,而且运营体制不健全:不是登记困难沦为非法,就是政府依附性强不能称之为实际意义上的社会组织,不能真正实现社会事务由社会管理的目的;不是没有专业人才、管理服务不善而导致问题多多,矛盾重重,就是有人才有理念却找不到经费支持,无以维持而处境维艰。实际上社会却希望自己的事务由自己来管自己来做,一方面减轻政府的负担 ,另一方面管理和服务更能体现和实现社会大众的需求与愿望,更能有效利用和节约社会资源。
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不仅仅是为现有的非政府组织培养管理者与服务者,而是现阶段更应该注重培养非政府组织的创立者,非政府组织建设与管理制度的研究者、分析和制定者。因此简单说结合公共管理专业就业换界面狭窄的情形,可将培养非政府的创造型与服务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而由于企业中也存在非专业对口就业情形,就需要结合企业业务内容,可定位培养目标位:具备西安的公共管理理念与能力的现代公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企业化就业人才的培养可注重设置公益性企业的专业课程与产业链强的产业或企业管理类课程如公益性企业的自来水公司管理、通讯管理、电力管理、公交管理等,又如文化产业管理类的旅游管理、创意产业管理、动漫管理、新闻出版管理、博物馆管理等相关专业相关课程。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未来发展
1.突出专业特色。灵活把握培养方向非常重要,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办出特色,向哪个方向输送人才,是本专业建设的立足之本。例如,由原来的教育管理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公共事业管理专 业(师范类) ,可将教育学作为学科基础,主要培养教育事业管理型人才,充分发挥教学经验成熟、就业定位明确、教育资源充足的优势。农科类高校依托农业学科优势,主要培养面向农村公共事业领域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有其发展空间,也符合当前我国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且有利于办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特色方向。民族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该依托民族学和社会学学科优势,培养面向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专门人才,这也有利于发挥民族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优化课程设 置现阶段。
2.优化课程设置。公共事业管理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加以优化,必须以公共事业管理课 为核心,各门专业管理和其他课程有机配置,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此解决专业课程设置的杂乱局面。
3.拓宽就业口径、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实验教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可以进行两类实验课程的教学。一方面,针对该专业的许多核心课程如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定量分析、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行政学等进行单科性课程实验。另一方面,必须开展综合性的专业实验,即通过创立仿真模拟实验系统,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模拟实验实训环境。同时高校科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就业面。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问题;措施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工作重心由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向管理水平。人员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为必要。尽管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较强,但应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培训体系,保证培训效果。基于此,笔者根据实际从业经验,首先论述了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而后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较为淡薄。众所周知,人才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训、管理力度尤为必要[1]。然而,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发展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学习、培训中呈现出盲目、片面的特点。在实际调查中,某些企业表示,完全没有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于工商管理培训上面。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督促的方式来管理员工。由此可见,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持漠视的态度。(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不足。(3)当然,某些企业高度关注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会定期组织、培训企业管理层。根据调查,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仅仅停留于表面。加之,某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并未深入开展,也就是说,其流于形式。为节省人力、物力,企业倾向于聘用专业性、能力等低的工商管理培训师。此外,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不足,以致培训成效不理想。(4)管理结构与测评形式较为简单。现阶段,很多企业仍采用以往的培训方式来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毋庸置疑,企业的出发点极好,但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并未端正自身的态度,并未充分意识到培训的价值。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与参与培训的人员几乎零交流,甚至存有“对牛弹琴”现象。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识。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增加。一直以来,企业管理水平关乎着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务必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为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企业所有成员(企业员工及企业领导)应端正自身态度,积极组织、参与工商管理培训,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培训,以实现企业综合、全面工商管理培训的目标。领导在企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应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以带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严格意义上来讲,领导具有鼓励、宣传作用。企业全体员工应摒弃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观念,增强参与意识。简言之,企业应明晰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注重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严格审查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对于有意向竞聘工商管理培训师的员工,应对其的资质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表现为管理实践、思想政治及理论等;(2)对于持有工商管理培训资格证的人员,须进行二次培训,加强其对企业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以更新其现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并对培训方法加以创新、对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3)完善培训师组成结构,招纳高素质、高能力的培训师;(4)为培训师创设参观、学习的平台,以使其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
(三)改革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及内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具有内容复杂、层次高、难度大、任务重等特点。鉴于此,改革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及内容尤为必要。就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工商管理培训更具现代化、多元化。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培训方式。此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极大的提高了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与此同时,除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还应培训其的思辨、创新、举一反三等能力。
(四)健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机制。从考核内容角度来看,其应涉及理论知识、实践,并贴合被考核人员的实际情况。此外,考核应具备针对性及启发性特点,以强化员工参与培训的意识、端正态度,进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如此,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便能得到保障。
结束语:总而言之,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等具有非凡的意义。希冀,我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进而满足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篇8
浅析建筑业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效管理水平的支持,建筑企业也是如此,本人深入研究了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信息化管理的风险和绩效做了评估,从研究中可得出结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经济环境发展相契合的发展要求。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大规模,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益,经营模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世界发展的脚步永不停止,如想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就必须要时刻关注国际化发展的动向。新时代下的社会是一个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取代了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成为了新的管理模式主体。
信息化的优势显而易见,在数据处理方面,信息化可高效快捷的进行数据采集并,然后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得出数据结果。数据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庞大的数据量已经不仅仅是人力可以轻易完成的工作,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可以节约时间,更加准确的处理出所需要的数据结果。建筑企业作为现如今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企业,其信息化的发展更是必不可少。建筑施工项目过程是复杂的,从草图设计到购置材料,再到工人施工和最后的竣工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每个环节都是紧密相关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项目施工。这个复杂的施工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及时将各个环节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的处理这些问题,使得整个工程能够有效的运转起来。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企业施工效率,数据处理速度快可以节约项目施工时间。信息化可对整个施工项目进行实时监控,施工过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解决。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施工安全度,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也较低,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是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难题。一是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专业的高端人才,而高端管理人才是各行各业都激烈竞争的储备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速度与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后中的推广速度有着部可或缺的联系。建筑企业何其多,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高端人才何其少,拥有丰富经验的处理人员更是少之又少,这为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带来了难题。二是信息化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虽然非常的快,但是我国在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投入还是有限,信息化管理还达不到人性化的设计,以及未完成信息共享功能的实现。因此,计算机的应用率还是比较低,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三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率较低,而且应用深度不够。有些企业的信息管理设备还比较的陈旧,不能适应网络信息化的数据传输,一些管理思想落后的管理者也不能很好的接受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造成信息化管理应用深度不够。
二、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分析研究
信息化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从各个环节逐一突破。建筑施工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施工环节比较多,每一个环节又有很多的小环节构成,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将很难完成质量高安全性高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是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管理理念,具体的有效管理措施如下:
一是施工准备阶段提升施工管理水平的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施工过程的监控工作都有合理的体系管理措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工程的基本和保障,对于图纸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于施工土地的地质勘探工作,要将图纸的设计理念和土地质量有效的传递给第一线的施工人员,加强安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工程,完成好工程的准备工作。
二是加强材料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材料的选购是关系着成本开销以及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所在。建筑材料市场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速度,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价格幅度也极不稳定,选材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还有一些建筑材料采购人员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将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运用到建筑过程中,这样很难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性。
三是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施工技术包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的管理。工程质量的管理是这个项目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仅要在规定的施工项目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施工工程才是符合要求的,施工单位必须要保证工程质量,这是一个施工工程的完成要求中最基础的要求。工程进度的监控是信息化合理化管理施工工程的要求,把控住施工进度才能够把控整个施工过程,如果工程进度都不能准确的把控谈何工程管理水平提高。成本的管理需从材料和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体现,采用高效的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篇9
关键词:行政;管理;石油企业
石油,无论是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供给方的石油企业,受到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的影响之下得到快速发展,我国大多数的石油企业已经成功转型,以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因此,也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工作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基础的服务,解决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有关行政问题,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石油企业的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石油企业而言,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发展,生产分工趋向于明确化和细致化,这就要求在生产的环节中要尽可能做到协调一致,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充分发挥行政工作的作用。具体到石油企业来讲,做好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创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的高效率,有利于促进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石油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有利于缓解内部矛盾
石油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所要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外部的发展,而且还有内部环境,如部门之间的管理矛盾、职工的薪酬等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石油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通过行政工作积极引导和沟通企业内部各种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以此促进石油企业更好的迎战外部的挑战。
(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之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传统模式上产品方面的竞争之外,更多的延伸到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而这一能力与行政管理是密切相连的。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之于石油企业而言,通过良好的行政管理,优化石油企业内部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财务工作、业务工作得到协调发展,促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得到有效配合,有利于促进石油企业得到健康性发展。
二、石油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石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情况下,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
石油企业在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化企业模式过渡转换过程中,由于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定位仍存在不少的偏差,在加上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繁琐、琐碎的特点,石油企业没有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导致企业内部的一些权力过于集中,无法实现民主化决策,在制约石油企业行政管理的同时也阻碍了石油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行政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能力不
由于石油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所面临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在如此激烈的外部发展环境之下,石油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位于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足,难以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导致行政管理工作难以适应石油企业的发展。
三、提高石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措施探讨
在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之于石油企业的作用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此希望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促进石油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系统
完善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系统,保障行政工作行之有效的开展。行政管理系统的构建,需要石油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结合国内各个石油企业发展状况,在明确制定有关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适合企业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系统,完善各项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的矛盾,以此来促进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与此同时,石油企业还要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形式来提高石油企业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促进行政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运转。
(二)提高行政人员工作能力以及素质
提高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还需要优化行政部门人员设置,提升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之下,要想在其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人才,因此要想提高行政管理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策略,运用优秀的人才来做好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首先,对于行政管理人员而言,扎实的专业性知识是做好工作的第一步,理应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不断扩充自己,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其次,对于石油企业来讲,应该做好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二是对于已经在部门工作的人员,要多组织培训活动来提高整体的素质,督促工作人员加强对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以此来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三)促进行政工作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身处于社会发展中心的石油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推进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为了实现行政管理信息化这一目标,石油企业除了对已有的硬件设备进行更换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推进信息化网络的覆盖,实现随时随地管理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从全局角度出发,针对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及时找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是隐患,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正确的改进策略,以此来推动石油企业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石油企业得到更好的管理。
四、结束语
行政工作在石油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此,石油企业要构建完善的行政管理系统、优化行政人员,以此提高行政的工作效率,促进石油企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旭.提升石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6(21).
篇10
关键词:Excel;教学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11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行业都融入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我发现在日常的工作中,Excel有许多优秀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对Excel应用的一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1 不及格统计
在每学期结束,所有课程考核结束后,会有一个不及格统计,不光要统计不及格同学的人数,还需统计不及格一门、两门甚至更多门数的同学人数,在以往手工填写的班级成绩一览表上,我们可以将不及格的成绩用红笔圈出以便于统计,那么现在在这电子版的Excel表中,我们该怎样统计,是不是也可以把它们标记为红色?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借助Excel中的条件格式来实现这一功能。具体步骤如下:选中班级一览表中所有成绩,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条件格式”命令,打开相应的“条件格式”对话框,在条件栏中给出条件为单元格数值小于60,同时点击该对话框中的“格式”按钮,将字体颜色设为“红色”,点击“确定”即可。这时我们发现分数小于60的单元格数值均自动变成了红色。而且,我们发现,如果某些分数经重修后更改分数后,及格了的成绩将自动取消红色的标记。
2 Excel 工作表分解
在每学年结束后,我们需把已毕业学生的成绩大表上传到档案系统,但是系统中导出来的成绩是一个班级所有同学的成绩大表都保存在一个Execl表中,而档案管理软件的全文上传,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成绩都保存在一个独立的Excel表中。我们以“公共事业管理001班”的Excel表中导出所有学生的成绩为例来说明一下:新建一个文件夹,名称与Excel表的名称相同,然后把“公共事业管理001班”学生成绩Excel表放入该同名文件夹中,打开上述Excel表,在“工具”菜单中选择“宏(M)”,再选择宏中的“Visual Basic 编辑器”,再在其“视图”菜单中选择“代码窗口”,进入“代码窗口”后,输入以下代码,然后关闭代码窗口。
Sub SaveAllSheet()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False
'另存时覆盖要有提示去除下面一句
Application.DisplayAlerts = False
Dim TPath As String, XSheet As Worksheet
TPath = ActiveWorkbook.Path
For Each XSheet In ActiveWorkbook.Sheets
XSheet.Copy
ActiveWorkbook.SaveAs Filename:=TPath & "\" & ActiveSheet.Name & ".xls"
ActiveWindow.Close
Next
'另存时覆盖要有提示去除上面相应去除下一句
Application.DisplayAlerts = True
Application.ScreenUpdating = True
End Sub
点击Visual Basic上的保存按钮,然后关闭本窗口。回到Excel表中,点击“工具”菜单下的“宏(M)”,再选择“宏(M)...”,进入“宏”界面,直接点击右侧的“执行”按钮。执行过程即保存文件的过程,完毕后,关闭Excel表。导出成功,所有的导出文件一并保存在“公共事业管理091班”那个文件夹中。该任务即完成。
3 快速查找某一学生信息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快速了解某一个学生的相关信息,然而,事实上,全院甚至全校所有学生的信息是储存在一个Excel工作表中的,如表1所示,面对这么庞大的信息,想要找出其中的某一个学生难度是相当大的。这时,我们可以利用Excel中“自动筛选”功能,首先选中整个工作簿,单击“自动筛选”功能,则该表第一行每个单元格右下方均出现一三角符号,单击“姓名”单元格右下角的三角符号,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自定义”,输入姓名等于“陈天”,单击“确定”按钮,那么整个工作簿将仅仅只显示“陈天”同学一个人的信息,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Excel中的“查找”来实现这一功能,这里不再详述。
4 常见Excel函数的应用
考试结束之后,我们需对考试情况作相关分析,这个统计不但复杂,而且工作量大,如用人工计算,不仅效率低且极易出错,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Excel函数。例如:求班级总分,可以用SUM函数;求班级平均分,可以用Average函数;求班级最高分,可以用MAX函数;在不改变数据顺序的情况下求班级中的名次,可用rank函数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快速准确的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准确性和工作效率。活学活用Excel函数会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轻松,能把我们从繁重的数据计算、统计、处理中解放出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中去。
总之,利用Excel可以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对实现教学管理创新,促进教学管理决策科学化,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宏.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 上一篇: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下一篇: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