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河北省环京津乡村旅游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河北乡村旅游产业融合优化升级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刍议 台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启示 以经营模式的创新引领中国乡村旅游升级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升级路径研究 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研究 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探析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及分析 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地域特征影响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潍坊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6-10-28.
[7] Sharpley, P..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Cyprus[J]. Tourism Management, 2002, 23:233-244.
[8] 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2000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R].旅游调研,2000(49).
[9]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4):354-359.
[10] 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336-339.
篇2
(一)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近年来,秀山持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2009-2013年,全县文化产业累计完成投资7.89亿元,年均增幅达87.2%,其中投资2.76亿元用于新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文化站等“四馆一站”建设,共计建筑面积4.3万平米,截至2014年底,全县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建筑面积874.3平米,居全市第六位。
(二)民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秀山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据统计,2014年全县现有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网络服务、图书发行等各类文化企业231家,实现营业收入4.8亿元,实现增加值约2.3亿元,占GDP比重2.26%。2014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两轮驱动”,推动文化发展的工作部署,力争使文化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立足以“文化园区”为带动,走“文旅融合”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民族演艺、传统工艺、民族饰品、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
二、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双束缚”:文化体制与民营投入资金受束缚
一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不够完善。县委、县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但从整体来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特别是在投融资渠道、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存在不足。二是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不够力度。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来源过于依靠财政支持,对民营文化企业在国土规划、立项审批、投融资、申请专项资金、享受税收优惠等方面尚未出台长效的激励机制,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市场还不够活跃。
(二)“双少”:传统文化传承人少、文化人才培育少
一是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人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非遗”文化传承人迅速减少。比如秀山花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只有1个,其他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只有7个。因此,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抢救迫在眉睫。二是文化人才培育少。既懂专业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不多,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策划人才、创意人才、技术人才更是非常紧缺,培育少。
(三)“双不足”:文化资源挖掘整合力度和发展模式种类不足
一是文化资源挖掘与整合不足。秀山县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度和整合度不足,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二是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种类不足。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单一性,主要是资源依托型的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发展速度和竞争力。(四)“双缺乏”:文化产业企业缺乏规模和缺乏文化品牌效应一是全县文化产业企业的规模偏小。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尚未超过5家。如毕兹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翔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跨越装饰广告公司等在秀山算得上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企业,其产值和规模在市内及周边区市县都没有特别的优势和特点,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全县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集团。二是缺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不大,影响力不大。不管是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还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基本上是周期性短、范围小、辐射面窄,缺少可持续发展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精品。
三、秀山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破“双束缚”,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动力
1.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文化产业是特殊产业,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来支持、促进发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尽快出台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政策等。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务院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2.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积极落实各项文化经济政策,建立多渠道融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组建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以及风险担保公司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政府引导、资本运作、扶优扶强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结构,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动员社会力量,鼓励企业、个人、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实现文化产品民营化战略,形成多元投入,真正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力、管理资源等不足的问题,实现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公共化,以此构筑文化产业体系。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以贷款贴息、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重大项目,给予前期启动经费补助;对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扶持;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信贷、贴息等支持;对项目推进等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直接奖励。重点扶持和奖励重大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扶持和补助民间文化艺术研究,开发整理本土的音乐、歌舞、服饰、民居、饮食、民间故事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吸纳融合多元文化,研究论证,把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精品推向市场。
(二)消除“双少”,扎实实施人才战略
1.加大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主导的“新经济”产业,其发展主要依赖人力资源。针对全县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的状况,要启动文化产业发展“人才工程”,抓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特别是抓好文化企业家、文化创作人、文化经纪人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大胆培养和使用现有的人才,给其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其安心创业;二是要用优厚的条件引进文化产业的策划、创意、管理、营销、技术、文化经纪等方面的人才;三是要与高校等合作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四是抓文艺骨干及文艺业余人才的培训与培养,配齐村(居)文化站工作人员,发挥基层文化能人的作用。2.扶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一是加快推进新建文化馆、图书馆、花灯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秀山花灯、辰河戏、灯儿戏、傩戏等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非遗展演剧院戏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培训提供良好的阵地保障。二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命名,支持其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等活动,对高龄和无固经济来源的代表性传承人,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助,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鼓励其成为后继人才。
(三)转变“双不足”,深入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1.深入挖掘地质资源。一是充分发挥和挖掘武陵山喀斯特地理优势,建立武陵山根雕、奇石加工基地,创造出独特的根雕、奇石作品。二是打造“秀山紫砂红”产品,武陵山地区的紫砂红与其它地区石质相比有明显区别,可开发如茶具、书画用具、健身产品等旅游工艺品,以树立秀山产品品牌形象,宣传秀山带动旅游。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建议成立乡村旅游旅行社,锁定具有民族特色的村落定位为旅游村,让旅客领悟感受秀山生态、田园、民居、民俗风景,在旅游过程中可增加一些土家族、苗族的各种文化展示。3.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走上产业化道路,把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对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风土人情、民间艺术、名人、名山、名水等文化资源要梳理、分类、建档,并根据市场需求立项开发,深度挖掘,力求突破和创新。顺应市场的变化与要求,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壮大规模,整体推向市场。一是通过特色乡村文化旅游来推出文化产品,吸引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感受独有的淳朴的乡村生活风味;二是通过体验来多样化展现乡村文化的参与互动魅力,将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农舍、田野等系统链接,打造乡村文化产业链条;三是开发乡村盆景、根雕、竹编、剪纸等土特名优工艺品,组织农民进行特色文化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四是开展乡村休闲娱乐、地方风味餐饮、感受乡村生活等活动;五是开展乡村文化历史文化展览,生动系统地反映农耕文化、花灯文化的特色和历史等。
(四)改变“双缺乏”,重点壮大民族文化产业企业规模和突出文化品牌效应
篇3
一、现状与特点。“两茶一羊”产业的实施,是县委县政府强化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解决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农村稳定和构建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全县各乡镇和涉农部门积极响应,协调配合,尽力抓落实,使“两茶一羊”产业的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绿茶产业。我县绿茶生产始于1994年县茶叶公司在克度镇规划建设的光明茶场。第一期于1994年规划建成600亩,1999年采茶投产。第二期于1999年规划建设400亩。2004年县茶叶公司改制后,由现在的县玉水一壶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2006年该公司生产的早春绿茶获“贵州春茶第一壶”称号。2008年县山海原生茶业有限公司在大塘镇谷坝村规划建设绿茶基地,于2007年3月进场整地,完成茶苗移栽5150亩。主要品种有贵定“鸟王”和四川“佛顶大白”。在山海茶业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大塘镇的新光、谷坝、羊方、西关、新场五村群众利用坡耕地和荒山先后整地种植茶苗共计3000余亩,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云海茶业公司和江津市苗木商分别在平湖和通州建成330亩茶苗基地。至今全县已完成开垦待移栽茶苗梯带6525亩,已投入资金4467.14万元,其中土地整治项目投入2779万元,政府及项目投入936.34万元,企业投入968.3万元,农户自筹180万元。在大塘、新塘、克度等乡镇已形成一定绿茶产业规模,实际效益不断增大。
(2)油茶产业。2009年,引进贵州华龙科技油茶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我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截至5月底止,油茶产业已投入资金748万元,其中企业投入660万元,农民自筹投入88万元。油茶公司于2009年2月进行基地的选址,先后在卡罗乡卡罗村、甘寨乡甘寨村、磨刀石村协商租赁荒山6800亩,其中,卡罗村800亩,甘寨村和磨刀石村6000亩。当年在甘寨乡苗乡村开垦梯带1200亩,并建成20亩的油茶苗圃。2010年3月在甘寨乡苗乡村油茶基地种植茶苗500亩。当地茶民在茶园实施了以短养长项目,种植大豆、花生、西瓜等经济效益凸显的作物,确保农民增收。今年5月以来,华龙有限责任公司从江西宜春市调运优质油茶500多公斤进行茶苗嫁接。现已完成苗穗移栽100万株,预计年内可完成油茶苗嫁接120万株。2009年12月,华龙油茶有限责任公司协商租赁甘寨乡拉岭林场作为油茶加工厂。已投入30万元完成了加工用电扩容、水电安装、职工宿舍及办公室装修和厂区绿化。正在安装厂房大棚、茶籽仓库和成品茶油储存仓库,今年底可投入运营。
(3)羊产业。从2007年全县实施种草养羊项目至今,累计投入1647.12万元,其中,项目资金投入851.8万元,毛南族发展项目投入146万元,财政投入160万元,企业和群众投入563.42万元,农户贷款28万元,其他资金57.9万元。羊产业发展布局已涉及12个乡镇45村378户,主要品种为黑山羊、波尔山羊和四川南江黄羊。截至2010年5月31日,全县建设圈舍15988平方米,人工种草8296亩,羊群共存栏10236只。(详见下表,表中数据为涉及乡镇领导认定数)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全县“两茶一羊”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平发〔2008〕20号《关于加快全县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平办发〔2010〕5号《关于加快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后,大大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两茶一羊”产业凸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的途径不断从示范型向规模型转变;二是发展的质量不断从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发展的目标不断从单户扶贫型向大户带动型转变;四是发展的模式从自发型向规范技术型和公司+基地+农户转变;五是发展的实力由农户或业主自主经营向党政主导,政策扶持转变;六是发展的理念从“要我创业”向“我要创业”转变。总之,通过全县上下的努力,“两茶一羊”产业所涉及区域亮点突出,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二、困难与问题。(一)从共性上看,一是“两茶一羊”产业整体上缺乏可行性规划和论证,县委县政府的文件有了指导性的布置安排,在具体落实上,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如扶持羊产业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200万元,虽已到位160万元,但在监管手段方面缺乏约束性制度。县委县政府平发〔2008〕20号文件关于加快全县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在机制上要做到“十个统一”(统一指导协调,统一规划设施,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育苗供苗,统一防治病虫,统一包装规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参评表彰,统一宣传运作),但在具体实施中,“十个统一”要求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二是发展“两茶一羊”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树立全县“一盘棋”观念,谋划产业发展方向。有关项目资金必须保基地保大户保基础设施投入,如项目区的水电路配套设施、现场实用技术培训等要加大投入,县内县外投资者同等享受扶持政策等。非项目区农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应及时引导和激励。三是在规模发展上,“两茶”产业面积均不足万亩,羊存栏量刚过万只,要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因地制宜地有序稳步推进“两茶一羊”产业。要进一步理顺地方、企业(基地)、农户三者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尤其是农户和企业的积极性。(二)从个性上看,一是“两茶”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如绿茶亩均投入0.3万元,万亩规模需要3000万元资金,只有争取项目资金和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才能实现有效开发的目标。二是“两茶”产业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三是羊产业周期短,见效快,农户容易接受,但在具体监管环节上还存在不少脱节现象,如丰盛种羊基地运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和落实。今后的工作要在引进种羊、技术指导、利益分配、资金使用、市场营销、风险责任等工作环节上,制定可行的辅助措施,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落地有声,有花有果。
三、建议与对策。一项重大决策的实施,关键是抓好落实;一个产业的实施,更需要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才能取信于民,惠及于民,造福一方。“两茶一羊”产业要在全县形成规模,产生最大效益,建议着力强化以下工作。
(一)完善“两茶一羊”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和羊产业的发展目标计划,以种植(养羊)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加工系列化为主线,狠抓良种茶园、无公害茶园建设、探索发展适宜全县实际的商品羊生产体系。涉及部门和乡镇要通力合作,尽快制定完善“两茶一羊”发展详细规划,既要考虑土壤、气候,又要结合生态旅游,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基地重点大户,绿茶、油茶、养羊三大产业的规划区域尽量不要交叉,相应集中连片,形成产业板块或产业带,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集中精力监管指导。通过推进区域发展、基地扩展和大户带动,有力有效推动“两茶一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1、在财政扶持方面,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两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平发〔2008〕20号关于加快全县茶产业的意见明确,从2008年起,每年县财政安排5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议每年再追加50万元共计100万元作为“两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其中绿茶50万元,油茶50万元),用于优化茶品牌、技改、基地建设扶持。平办发〔2010〕5号文件关于加快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从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注入200万元羊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养羊大户、规模养羊场等滚动扶持。建议要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规范运行,自始至终接受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2、在贷款贴息方面,要根据群众的积极性和环境条件,切实给予财政贴息,建议将贴息时间由二年改为三年,要让农户实施项目见成效后,再由项目户自行负责贷款利息。3、在产业服务方面,建议明确乡镇的责任主要是为项目户搞好疏导、信息、流通、市场等服务;县涉及部门(包括县产业办、龙头办)的主要责任是搞好项目申报、资金运作、技术指导、设施配套等服务。明确界定乡镇和县部门“双向”服务目标任务,减化繁锁的环节性工作程序,切实为“两茶一羊”产业跟踪服务到位,做到不见实效不放手,不见成功不收兵。
(三)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体制。“两茶一羊”产业涉及面广,要求高,规模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涉及乡镇和县部门感到压力大,任务重,甚至鞭长莫及,导致出现对有的项目户监管失控,如卡蒲乡河中村个别干部私自将种羊低价变卖,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少项目户在实施“两茶一羊”产业中,得不到及时指导和扶持,积极性受挫等等。针对此情况,要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议“两茶一羊”产业实行一套班子协调指挥不动摇,紧紧围绕目标计划抓落实,着力理顺监管体制,尽量少设职能重叠的临时机构,重在督促县职能部门履行职责,工作责任延伸到边到底,注重工作实效。要按照“两茶一羊”产业工作量,配齐配强技术队伍,确保产业具有技术支撑。
篇4
乡村建设一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X县近几年以来搭建了“四梁八柱”;举措扎实,推进有力,一是在乡村治理、小农户带动、工商资本下乡、美丽城镇建设、空心化改造等方面加强创新,全面打开乡村振兴局面。二是在打造X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省级示范的基础上,在村庄、风景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方面打造更多示范。三是探索指标、工作、政策、评价、统计、标准体系建设,创设更完善的体系。
X启动以来又在X年实施了行动:一是开展美丽农业行动,围绕做大农业的目标,以园区、基地为载体,进一步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打造美丽农业示范点;二是开展美丽村庄行动,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要求,进一步巩固“无违建”创建和“五水共治”成果,在源内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三是开展X美食行动,进一步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节活动成果,挖掘美食文化,发展美食经济;四是开展X营销行动,围绕品牌效应带动农业增值目标,进一步巩固X农产品品牌推广和农产品品牌合作运营成果,提升X知晓度;五是开展X文化行动,大力挖掘X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传统技艺,编写X故事,努力将文化软实力转化经济效益;六是开展美丽清溪行动,进一步巩固“河长制”成果,树立原生态理念,尊重自然,通过实施重要堤防、河道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加强源内溪流形态、水源和保洁管理,确保不发生占用河道、妨碍行洪等违法现象,努力让溪流水更清、鱼更欢、景更美;七是开展美丽公路行动,以最美公路X为样板,进一步巩固美丽公路建设成果,以源内主干道为对象,通过路面修复、“两路两侧”整治,打造平安、通畅的美丽公路,推动公路旅游;八是开展美丽庭院行动,进一步巩固美丽庭院示范村创建成果,在实现清洁庭院X%目标的同时,从民宿农家乐经营主体和村干部入手,强化美丽庭院指导,充分发挥农村群众创造积极性,让源内农户庭院成为节点景观。
乡村振兴必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在乡村中形成经济的新亮点,创造发展空间,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县乡村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X、开发规划不科学,内容设计无特色。现在乡村经济开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内容同质少创意,虽然X已建成很多的农业采摘基地,但未能很好地与当地特色产业、民俗文化有效结合。
X、品牌化运作乏力,旅游附加产品不丰富,宣传营销不给力。经营者不注重品牌建设,许多项目仅以“地名+内容”命名,层次较低;出售的多为初级农产品,包装简陋,难刺激购买欲。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与旅行社等服务机构联系不密切,宣传营销不善,项目知名度难以扩展。
X、产业链不完善,融合程度不够。这种格局必然导致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普通农产品数量多、但价格低迷,这种格局既不能满足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又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尤其在产品设计、品牌打造,及下游的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发展不足,影响了产业增值和规模扩展。各区域、各经营主体、各项目各自为战,未能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产业带动能力不强。
X、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保障不到位。经营主体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方式粗放,服务人员素质偏低、技能较差。建设用地难、民间资本介入不足、环保安全等问题,阻碍了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档次的提升,难以同旅游、销售大市场对接。
乡村在新时代承载着无可替代的历史任务、时代使命,我们要以新时代“三农”思想为指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举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衡量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青年人回归乡村,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安居乐业......基础设施、村庄环境、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并重,突出产业发展,完善项目安排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
X、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统筹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要配合区域规划实施。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工业化经营方式,在有条件的乡村聚集区建设具有农业产品销售、民俗展示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园区,构筑“城市-郊区-乡间”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
X、突出创意设计,重视文化传承。园区可以结合地域特色资源和传统习俗进行创意设计,提升休闲农业项目的持续竞争力。通过深度参与提升体验价值。大力挖掘民俗文化,以文化产业拉动旅游消费,民宿建设应注重乡风民俗在传统装修、风土经营、乡情服务等各环节的体现。
X、联动优化,融合发展。促进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集约化配置,大力推广“园区+游购”模式,形成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物流服务业等有机整合,利用双创的新思路,使得农业产业附加值得到提升,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
篇5
【关键词】:多维角度;中国低碳乡村;产业发展;策略
乡村产业结构的主要推动力是农业生产总量和劳务输出总量,其中,种植业过程以及农产品的加工是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而导致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是乡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经济的增长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逐渐凸显出产业趋势与中国低碳乡村发展之间的相互劣势。因此,要想实现生态型与低碳型乡村发展并存,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低碳乡村发展的趋势,建立健全的发展模式体系,从碳能源的排放角度对低碳乡村的发展方向进行诠释,包括社会经济、生态平衡、环境文化等等多种层面实施乡村低碳化的发展路径,以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生态领域,从而达到低碳乡村发展的高效目标。
1、现阶段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1.1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传统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导向,而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的总量极高,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从业人员的比例随之减少。例如,工业、建筑业、餐饮业等从事人员逐渐居多,由此可见,中国乡村产业的结构现状是,农业虽然依旧处于主导地位,但重要性已经处于下滑阶段,随着工业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明显较为劣势。而中国乡村产业结构的特点又是多样且复杂的,所以,要结合各地区的气候特征、资源状况以及地理实际情况来决定产业发展类型,做到因地制宜的实际效果。
1.2产业趋势现状分析
中国乡村从事人员是直接体现中国乡村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中国乡村产业转型趋势的优势与劣势。从经济学软件可以分析出中国乡村从业人员的主要分布情况,同时反应乡村各行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数据,按照比例预测发展趋势的上升与下滑状态。例如,根据各个乡村产业转型趋势,可根据地区间的差异,包括环境、气候、资源、地理等,选择合理且科学的产业转型路线,实施正确的产业基地,使产业类型符合市场发展要求,并长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2、 产业结构对低碳乡村的影响
乡村在生产碳排放的基础上取决于乡村产业的类型,而产业结构又是决定低碳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想实现农村在生活中达到碳排放量极低的效果,对低碳乡村来讲,产业结构至关重要,不但直接体现碳生产排放时的污染现象,同时间接体现节能减排的作用。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的提升内在空间,无论在生产上或者质量上都要逐步提升,才能长期立足于趋势的发展。尤其在现代社会经济的要求下,必须做到符合时代需求,并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方可实现社会与经济同时发展的共同目标,也可以实现社会与生态并存的友好关系。现阶段,随着产业转型带来的经济效果,人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产业转型的初期,工业及农业等高污染产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的不规则现象,不仅对环境本身造成影响,同时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因此,要加强各行业间的低碳环保意识,使人们能够意识到保o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创造更好更安全的和谐居所。
3、 多维角度的中国乡村发展产业策略
3.1确定低碳乡村发展路线
首先,在低碳乡村发展过程中,要先完善发展路线,对其遇到的问题实施整体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及时改善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产生,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为乡村低碳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要勘察当地实际情况,核实地区资源现状,对其优势选择正确的产业方向,使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来满足该产业的价值。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于在市场上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同时体现于是否带动当地经济效益,并解决多数居民的就业问题,使从业者收入得到提高,并提升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使大部分人都能从中受益。因此,要想把低碳乡村发展落到实处,需要着重分析发展方向,完善发展路线,以保证这一战略高效完成。
3.2做好低碳乡村发展的调研工作
针对当地乡村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利用不同地区的独特资源来巩固低碳乡村发展的实力。例如,对于乡村设立旅游景点时,可引进其他地区景点的独具特色,其目的是创造更完美的旅游项目,为满足人类的需求打造更为理想的公共场所。当然,在引进新型产品时,需要审核当地环境以及地势的条件是否满足新项目的采用,在保护当地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开发实用且安全的产业来促进低碳乡村的发展。由于在低碳乡村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长期的资本投入,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性策略,做好相关的调研工作,确保引进的产业与区域相符合,做到真正互补的同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保障。而相关政府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使生态与经济友好并存,从而逐步实现低碳化乡村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乡村发展需要综合协调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等,使其各大要素共同达标,以保持生态平衡,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要以人类的健康为主,以多种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低碳乡村更好的发展,为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彬如,韦{兰。关于低碳乡村内涵与外延的研究[J].甘肃金融,2013(9):12-15。
[2]牛立业,赵永峰,孙小平,等。新农村建设及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532-535。
篇6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篇7
一、我县“以煤补农”的形式和做法
“以煤补农”是*特色的“以工补农”,因为我县基本上没有什么地面企业或非煤企业,反哺农业唯有依靠煤炭企业。“以煤补农”总体说是一个农业投入问题,其内容就是将我县部分煤炭收入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逐步解决比较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煤农二元结构”问题。
1、产业带动。就是依托煤炭企业去带动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倡导鼓励煤矿企业“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一矿办一企,一矿带一业”,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格局。郑村镇湘峪村办煤矿,连续几年,几乎把煤矿的所有收入都拿出来,共投资3000余万元用于发展旅游产业,搬迁民居、整修城堡、修建广场牌楼、停车场等,使明代建筑“三都古城”旅游景点初具规模。加丰镇仅87平方、公里面积,境内有年产几十万吨到l000万吨大小煤矿十座,是矿井最密集的地区,他们把“以煤补农"资金捆绑使用,扶持非产煤村,积极发展畜牧产业,扶持建立了养猪、养鸡、养羊等四个养殖园区。卧虎庄村20*年投资350万元,成立惠丰科技养殖公司,生猪饲养量4000头,年出栏一万头。上坪村鸡场养鸡1.5万只,年销售土鸡蛋18万斤,年收入l*万元。全国十佳小康村之一的长畛村,依托村办煤矿,兴办第三产业,投资1500万元,建起了龙城大酒店,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搞得十分红火。端氏、加丰、侯村等l3座煤矿建立坑口瓦斯发电站,在给煤矿增加收益的同时,也给附近村民送上了洁净的生活用气,全县目前约有8900户居民使用了煤层气。其中加丰、郑村等3个乡镇18个村3600户农民免费用气。
2、兴办公益。就是鼓励煤矿企业出资捐款参与农村交通、供水、通电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教育、文体、卫生、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全县煤矿用于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累计约1亿元左右。郑村镇20*年利用“以煤补农”资金,投资6000余万元,修建了贯通全镇的一级出境公路,平坦宽广,标准高,水泥铺面,质量好。今年,又投资400万元,动工建设覆盖十几个村,涉及数千人口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民饮水困难问题。侯村、夏荷、永安、长畛、五里庙等产煤村,从煤炭收入中拿出不等资金,采用不同形式,补贴移民新村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这些地方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标准,统一格调的农民新居气派大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中村镇的所属煤矿,近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各村的绿化、美化、整修等工作,这些举措,改善了生态环境,尽到了资源型企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义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结对帮扶。就是引导煤炭企业跨区域与无煤乡村结对子,开展“一矿帮一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县共有246个行政村,其中有煤矿的村仅35个,就有200余个村既无煤矿,也无企业,这些纯农业乡村,基础条件较差,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实现共同发展,我们以“穷富结对,企村联姻”的办法,采取“协商自愿,循序渐进,结对帮扶,互利双赢”的形式,鼓励引导煤炭企业自选区域,自择项目帮助纯农业乡村发展经济。郑村镇半峪煤矿近几年累计投资1500多万元,在固县乡云首村和当地联合办起了“万头”种猪繁育场和“万头育肥场”两个大型养猪厂,无论规模技术和效益在全县都是一流的,年出栏生猪2万头,带动了柿庄、十里等五个乡镇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4、基金助弱。就是凭借煤矿企业的资金优势,建立“扶困济弱”的帮扶基金。主要用于贫困学生就学、特困人群救助、残疾人员帮扶、农民大病医治、农村老党员和卸任村干部补贴等方面。据县煤炭局不完全统计,2003年至20*年,全县煤矿用于助学方面基金约260万元,用于特困、残疾人群救助资金约380万元,用于社会赈灾资金约2000余万元,对工龄达一定年限的农村干部和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都有一定数额的补贴。凡有煤矿的村,对本村考上大、中专学校的学生给予1000—2000元奖励,对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500—600元补贴。
二、在煤矿整合过程中“以煤补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煤炭经济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煤炭属一次性能源,总有挖完的时候,所以煤炭企业一般都会经历起步一兴盛一繁荣一衰落的过程。我县煤炭产业,真正起步还没几年,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发展到兴盛阶段。正处于上升时期,今年以来,根据《山西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走势及我县煤炭企业的目前情况,不仅以“以煤补农”受到冲击,煤炭产业自身都受到严重影响。具体是:
1、煤炭企业面临产业整合的考验,开工不足。我县44座煤矿中,除5座县营煤矿20*年改制外,其余39座,乡村煤矿(占85%),普遍存在起步迟(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办),规模小、产能低、设备差“先天不足”的缺陷,绝大多数因整合而关闭,煤矿数量锐减,开工严重不足,春节后几乎没有生产。从09年省政府制定的煤矿复产条件看,安全门槛空前提高,一些持有“六证”的煤矿也因短期内整改无法达到复产标准而放弃复产念头,即便有条件有信心整改也因无法预测未来整合的政策变数思想动摇。目前全县44座煤矿仅复产7座,占生产矿井27%,还是最近才批准生产。煤炭企业有波动、有担心、有牢骚、有怨言,似乎前途未卜,既影响了有煤矿的的乡村“以煤补农”工作,又暂时影响了全县的财政收入
。
2、煤炭经济呈现减收下行压力,出现亏损。煤炭产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可谓“一桩擎天”,煤矿数量减少,煤炭产量下降,势必出现行业亏损,最终会影响全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据业内人士称,去年全县年产煤500多万吨,今年半年时间即将过去,估计全县煤炭产量很难达到400万吨,减收三成已是定局。原来依靠煤矿支撑和发展并且相当富裕的尉迟、加丰、五里庙等产煤村,已经出现经济危机,车辆封存停驶、欠费造成停电,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完全依靠煤炭经济维系的县级财政到底会受多大程度的波击,恐怕在后半年至年底就会显现出来。
3、“以煤补农”政策受到严重冲击。
“以煤补农”政策实施以来,尽管有范围、区域限制,时间不长,受众不广,分布不均,但毕竟还是惠及了一些地区农村和一方百姓,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乡村煤矿在“以煤补农”方面是最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它除了按政策规定上交一定比例的利税后,所有收入基本上都用于了“补农”,没有过多的消耗和“跑冒滴漏”,较之其它形式的“补农”效果更明显。但在整合过程中,恰恰是乡村煤矿这一块受影响最大,煤矿企业自身难保,“以煤补农”不会不受冲击。产煤乡村一下子可能“由富返贫”,新农村建设缺乏动力支撑,可能中途停滞;农村富裕劳力失去就业岗位,农民增收困难;靠煤
炭带动的其它产业如运输等也会受到影响;“以煤补农”工作失去财力源泉,会举步维艰;财政收入成在煤,败也在煤,会出现大起大落。我县“三农"发展面临潜在危机,甚至诱发不稳定因素。
4、产业结构必须面对调整的痛苦挟择,应尽早谋划科学发展。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需要多元化的,如果只靠一种资源一个产业去支撑,不仅是危险的,而且生命周期是很短的。我县产业结构中“一业独大”、“一柱擎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面对全省产业整合的大趋势,不能在“危”中寻“机”,果断转身,发展煤炭的接替产业,很容易使经济发展由大起走向大落,出现“经济衰败,财政崩盘”。当然,一个产业在最赚钱的时候要放弃,去寻找另一产业去创业发展,是会很艰难痛苦的。但煤炭产业调整的大政策,大走向,整合重组的大趋势、大格局迫使你不得不去转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是早调整还是晚调整,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是提前调整还是滞后调整,是局部调整还是全方位调整,结果都是不一样的,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对“浴火重生”的痛苦抉择。
三、推进“以煤补农”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近年来,县乡村都出台了“以煤补农”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煤矿企业服务“三农”搭建了一个平台;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了一个载体;为企村共建新农村提供了一个机遇。如果说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是政府对企业的硬约束,那么“以煤补农”政策机制则颇具可持续发展的软效应。为了使煤炭产业在整合中健康发展,引导煤炭企业积聚更多的资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造福人民,积极推进“以煤补农”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1、要加强政府引导。“以煤补农”的前提和基础是兴煤稳企,没有煤炭企业的兴旺发达,就没有“以煤补农”的财源动力。在产业整合过程中,政府虽不是主体,但不能放弃引导的责任,在当前煤炭企业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引导帮助煤炭企业寻找接替产业,支持它们投资发展非煤产业项目,实现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逐步走向经济多元化。我县煤炭及其延伸产业是在全县人民及广大农民群众经过多年努力做出重大奉献和牺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议省政府对*这样的重点产煤县当前煤炭生产受到重大影响和波击的情况,予以关注,可否从非煤产业发展基金中切出一块,支持和引导*县逐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煤向非煤产业的平稳过渡,避免县域经济出现大起大落。
篇8
我局对口扶贫XX村,扶贫户数XX户,人口XX人,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济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2015年,区委按照上级要求决定实施为期三年的精准扶贫整村推进工作,派区审计局、街道等单位进驻XX村开展扶贫整村推进工作。
二、扶贫推进情况
1、完善机构,建章立制,加强扶贫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开展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有了完整的领导组织机构,才能确保各项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我局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将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作为帮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人员,确定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
2、明确重点,理清思路,拟定扶贫项目建设。
在确定扶贫项目时,经过了深入调研和周密考虑,广泛征求扶贫对象的意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致富增收的想法,并将各种建议汇总,了解贫困户的真实愿望。在此基础上,我局积极开展调查、规划、设计与项目实施等工作,结合各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和愿望,初步拟定了扶贫项目。
3、强化理论,精心组织,开展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
为进一步贯彻区委、区政府精准扶贫要求,结合我区乡村旅游实际,区全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班隆重举行。会议邀请到教授重点就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与方向、乡村酒店管理作精彩演讲。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区各乡镇(街道)、各旅游企业、农家乐业主共计140余人参加培训。
三、存在问题
发展旅游必须具备许多配套条件,与社会各行业密切相关,并有赖于相关行业的支持,缺少了这种支持,旅游将难以健康发展。缺乏较高知名度的旅游资源,地理位置较为偏辟,因此,资金问题、旅游资源存在较大问题。
篇9
一、抓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
认真组织村两委和全体党员坚持开展“”、“支部主题党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坚持每周一到村参加例会,共同研讨、商量村务,积极组织党员参与扫雪除冰、森林防火、综治维稳、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同时抓好流动党支部建设和流动党员的日常管理,真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积极开展政策宣讲促政策落地生根
以“讲政策、访民意、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走农户、访民情”活动。我们以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的“菜单式奖补”、“大病医疗保险”等扶持政策为重点,组织全体帮扶队员进村入户,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经常性地与扶贫对象面对面交流,拉家常、问冷暖,将相关宣传资料发放到每一位扶贫对象手中,认真倾听扶贫对象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广大扶贫对象对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以及我县的精准扶贫措施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对按时完成“村出列、户脱贫”充满了信心。
三、关心贫困户的生活冷暖,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广泛开展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努力取得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工作队员深入到每位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聊聊家常,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想法,并送去慰问品,遇困帮扶,遇难解愁,增进与贫困户感情,提高帮扶工作满意度,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四、发掘优势,寻找致富门路
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努力实现户户有门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对上张家湾水毁桥拆除重建,永久的解决了老百姓遇暴雨天过河难的问题;争取项目支撑,积极和县交通局对接,申报张家湾2.5公里断头路建设项目,该项目正在申报中。二是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帮助村集体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垃圾桶、配备保洁员,对生活垃圾进行定期清理,全村的公共场所及自然湾落的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三是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利用民主生活会、党员大会和村两委、党员集思广益共同商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为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篇10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X县统计局成立了调查组,抽取省级“三变”改革试点示范村X镇x村和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X村作为调研对象,采取入户访问、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调研人员与上述两个村村干部座谈并共同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调查表》,在每村选取x户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了实施现状,梳理和汇总了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通过对X村和x村全面深入的走访了解和“解剖麻雀”,我们对于近年来农村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
一、“乡村振兴”。
x.基本情况。调研人员通过查阅X村和x村村上档案的方式,对以上两个村子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x)X村。全村贫困人口占x.x%,属于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x%。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占总耕地面积的x.x%,主要是香菇、水果,有“三品一标”x个,“三品一标”基地面积x亩。农产品销售方式紧跟互联网发展浪潮,开展网上销售农产品农户x户,占比达x.x%。本村上学x-x岁儿童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达到x%,劳动力相对减少。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达到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达到x岁。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留守儿童x人,留守老人x人。通自来水农户x户,占比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占比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占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经济严重依赖财政投入,总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收入x万元,财政补助资金x万元。
(x)x村。常住人口x户,常住人口x人,其中贫困户x户x人,贫困人口发生率达x%,属于贫困村。村上生活垃圾经过集中处理方面比较到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本村x户,覆盖率达x%。在特色产业方面规模较小,“三品一标”基地面积只有x亩粮食种植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一半还多,农业生产依赖财政投入。使用沼气农户比例较高,达到x户,占比x%。在乡风建设方面,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儿童入学率达x%。在乡村治理方面,基层民主参选率达x%,有新型职业农民x人。村干部平均年龄很大,达到x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参保人数x人达x%,家庭医生签约率达x%。基础设施建设较好,通自来水农户x户,达到x%;卫生厕所改建农户数x户,达到x%;行政村公路通达率x%,通互联网农户x.x%,x平方米以上村卫生室x个。脱贫人口占比x.x%,未脱贫人口仍占大部门,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较低,只有x%。全年村集体集体收入严重依赖财政补助,没有经营性收入。
x.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乡村旅游产业链有待延伸。受限于信息、技术、资金等因素,X村和x村均没有开展乡村游的农户,村旅游产业发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X村有x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食宿等接待条件有限,游客吃、住、游、娱延伸不足,尚未形成乡村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二是干部后备力量比较缺乏。
总体上看,目前X村和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偏大、年轻干部缺乏、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x村村干部平均年龄达到x岁。
三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尚在筹建之中,经营收入较低或无。
x年,X村村集体收入x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x万元,x村村集体收入x.x万元,全部为财政补助资金。村集体经济后续发展乏力。
x.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能人治村”的优势,注重村年轻干部培养,通过村干部“传、帮、带”,加强村干部后备力量建设,在农村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等环节加强规范化管理,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进一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首先是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由政府帮助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务工技能。其次是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虽已全覆盖,但门诊报销比例低,看病住院仍然是农民的大笔开销,农村因病返贫现象还是农民最担心的事情。及时实施困难救助。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低保边缘户,生活上的困难还不少,需要各级多加关心,定期摸底、掌握动态,及时予以帮扶。
三是进一步坚定绿色发展路径。
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逐步把自然生态优势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扩大有机蔬菜和优质水果规模种植面积,发展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品牌农产品。
四是进一步健全工作帮扶体系。
发挥政府经济部门的业务优势,帮助村里挖掘特色产业和资源潜力。帮助加强技术指导,在农业栽培、林业种植、等领域下派专业力量,帮助发展各类生产活动。有些基础相对薄弱的行政村,工作合力形不成,特别需要上级派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农村指导员,帮助化解矛盾,促进团结合作,把那些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并且认真负责的同志选派到基层一线,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
二、“三变”改革工作。
x.改革实施总体情况。X县采取一系列硬措施,提早谋划、统筹部署x年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工作,推动全县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向纵深发展。县上制定了《X县x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方案》和《X县x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县“三变”办拟定了《X县x年“三变”改革实施方案》和《X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
按照整村推进、整流域推进、整沟域推进、连片开发思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等重点工作,确保x年度x个贫困村x.x万人口顺利脱贫退出。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将清产核资和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三变”改革的基础和着力点,细化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内容,计划x月底前完成股权量化、股份合作和项目实施工作。
x年继续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对初步具备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基础条件的区域,先行发展一批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形成产业特色突出、市场前景较好的初级发展平台。围绕食用菌、猕猴桃、有机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坚持因地适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推动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激活发展资源,拓宽增收渠道。
x.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情况及现状。x年全县“三变”改革工作在巩固x个试点村的基础上,每个镇办再发展x至x个“三变”改革村(社区),使全县“三变”改革村达到x个。
x.“三变”改革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脱贫攻坚中,X县按照试点先行思路,先期选择x个村社区试点,推行“党支部+‘三变’+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三变”改革。县上从清产核资入手,认真摸清每个村社区的土地、山林、水域、旅游等资源底数,弄清楚使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推动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激活原先闲置低效的资源。X镇X社区依托靠近X景区的区位优势,统一租用x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发展农家乐x家,每户每年获得租金x万元。
同时,积极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土地流转,引导吸纳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等入股,建设农业园区、产业基地,让农民或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股金分红等多重收益,加速发展农业产业、振兴村域经济。目前,X县已流转土地x.x亩,打造了万亩白茶、万亩猕猴桃等x个连片产业基地,新培育x家龙头企业、x家专业合作社、x户家庭农场。
期间,X县出台了《实物资金入股“三变”实施办法》《“三变”改革企业配股办法》等规定,强化利益分配导向,兼顾企业、集体、个人利益,明确界定了集体、合作社、农民等独立实体入股权重,企业根据规定对流转资源和入股资金分股配股实行保底,优先保障贫困群众,确保群众股权实现收益。县财政列支x万元,专项用于试点村“三变”改革;捆绑整合涉农资金,实行政策优惠,将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先列入规划,优先扶持发展。依托政府在制度、财力、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大力支持,X县“三变”改革进展顺利。
截至去年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x.x亿元,x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x亩,x亩山地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财政投入和吸纳社会资本x万元资金变成股金;全县x户农户入股变成股东,其中贫困户x户x人。
- 上一篇:统计学基本概念
- 下一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