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内容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设计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设计内容

篇1

关键词:绿色 建筑设计 要点

引言:

国务院在2013年颁布的1号文转发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我国“十二五”期间要完成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0亿m2的目标,随着政府推动,绿色建筑数量还将更加迅速的增加,对绿色设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

我国从2006 年颁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始,陆续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等标准,并且已有20个地方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推出了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经过逐步完善与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而且结合绿色项目的经验积累,对2006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修编,目前新版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于2014年颁布。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绿色建筑数量的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虽然2006年就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但我国的绿色建筑自2008年才进入实质性的发展,从2008年10个、2009年20个,2010年已突破性的增长到82个;2011年增加了241个,几乎比上一年增长了2倍;2012年389个,2013年518个,绿色建筑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2、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

降低能耗、更低的温室气体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水资源消耗、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各国建造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环境原因。也就是说,各国对绿色建筑设计作用的认知是较为统一的,即绿色建筑目标主要为降低能耗、减小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与提高建筑室内环境品质这三大方面。

高昂的原始成本、缺乏政策支持、激励、资本支出与运营成本节省之间的挑战、缺少市场需求、可承受性――绿色是高端的、缺乏公共意识与缺乏专业人士等因素是阻碍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特别是高昂的原始成本,虽然2012年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各国绿色建筑首要关注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绿色设计的重要性。靠设备与技术堆砌的绿色建筑成本高昂,唯有通过绿色设计,从设计的根本上实现与环境融合、各专业协调、技术适宜,才能降低投资,实现便宜的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与要点

3.1绿色建筑设计涵盖的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所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从宏观的区域规划到单体的专项设计,从新建建筑到改造项目,乃至绿色建筑的认证,都属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3.1.1绿色城市区域规划设计与咨询。在规划阶段,结合总体规划理念进行环境分析、能源规划等可持续城市规划技术服务,取得满足绿色、低碳、生态等要求的城市规划文件。在前期阶段,通过基于项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技术条件、技术成本的专业调研,确定建筑项目的实施目标和技术策略。主要设计技术包括绿色生态规划咨询与优化设计、区域能源规划咨询与优化设计、新建建筑节能评估专项分析和区域风环境分析与优化设计。如现代设计集团做的包头新都市中心区规划风环境分析、青岛蓝海新港城风环境优化、四方欢乐滨海城室内外风环境分析等。

3.1.2建筑绿色专项设计。在项目设计阶段,设计结合日照分析、室外风环境模拟、室内自然通风模拟、自然采光模拟、建筑遮阳模拟、围护结构节能计算、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等分析技术,对设计进行优化分析,推进设计。主要设计技术包括建筑采光遮阳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复杂建筑全年能耗及节能潜力分析、复杂式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室内舒适度分析及优化设计、日照分析、围护结构节能分析。如:烟台机场节能专项设计、上海虹桥产业楼全年能耗计算分析、复合式诚品书店文化商业综合体地源热泵土壤热响应试验和系统优化分析、南京机场节能专项设计、京沪高速铁路上海虹桥站遮阳系统专题研究、上海汇都公寓地源热泵与太阳能热水集成设计专项等。

3.1.3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设计。不仅是新建建筑,对既有建筑改造也可以将绿色理念融入其中,做可持续的设计――寻求资源、环境与空间品质的最佳平衡,使历史得以延续,当下能够适用,未来可以发展。将既有建筑改造需求同现有造型特征进行紧密结合,是绿色改造设计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此类设计实例如上海香港广场南、北楼裙房外立面装饰工程节能设计、银河宾馆节能改造、虹桥宾馆节能改造等。

3.1.4绿色建筑星级认证。从建筑设计到最终绿色星级的认证,提供绿色建筑全过程服务内容。如:项目绿色开发策划、绿色星级目标定位可行性分析、绿色任务书设置、绿色规划与建筑方案咨询、绿色专项技术分析(日照分析、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室内自然通风模拟分析、自然采光模拟分析、建筑遮阳模拟分析、室内外环境噪声模拟分析、围护结构节能计算、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等)与绿色管理(施工绿色技术交底和绿色施工指导)等内容,并委托专家团队进行质量控制,从而获得国家绿色建筑星级认证和美国LEED 认证。此类项目如苏州诚品绿色建筑设计、申都大厦绿色建筑设计、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绿色建筑设计、崇明陈家镇能源中心绿色建筑设计等。

3.2绿色建筑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对气候的适应性,应首先通过建筑本体的设计尽可能实现建筑性能与品质的优化,如微环境设计(风环境优化、日照控制)、建筑遮阳(活动外遮阳)、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自然通风(通风隔音窗技术、中庭、拔风井、导风构造)、自然采光(光导、光纤照明)、隔热保温(保温遮阳一体化外窗、双层幕墙、变色玻璃、断热桥构造、气密性)等设计,这也是需要资金投入最少的部分,投入产出比高;在此基础上协调暖通、电气、给排水等专业进行技术优化,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如智能照明(LED 照明、光感控制)、能量回收利用(空调排风热回收、冷凝热回收、烟气热回收、电梯势能回收)、能效监控(能耗分项计量、水泵风机变频调节、可变新风比、污染物控制与设备联动)、节水技术(节水卫生器具、微灌滴灌技术)、蓄冷蓄热技术、冷热电联产技术;最后可根据条件考虑增加可再生能源与资源的利用设计,如太阳能(热水、发电、制冷空调、采暖)、浅层地热能(土壤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水(雨水、中水)、材料(废旧材料、可循环材料)。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设计还应注意应用技术对建筑功能、气候条件的适用性。不同绿色技术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以土壤源热泵技术为例。土壤源热泵系统适用于冬夏季负荷相近的地区或建筑;尤其适用于热负荷大、间歇运行和占地面积大等特点的建筑使用;宜与其他系统形成复合式系统,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运营。如上海浦东游泳馆,占地面积较大,运行时间为间歇运行,泳池热负荷大,非常适合采用土壤源热泵,经过两个加热和两个制冷季的运行,土壤温度基本保持稳定;而地源热泵在运行过程中,间歇运行也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从设计之初就贯彻绿色理念,利用性能化分析手段优化设计,协调各个专业,选择适宜技术,从而实现建筑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建筑性能的最优化及建筑能耗最小化的目标。随着绿色建筑的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设计将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2013)1号

篇2

关键词:规范修订意见探讨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修订内容仍部分存在前后要求不统一、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之间要求不一致等情况,现提出共同探讨。

1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

1.1居住建筑的概念

居住建筑在“高规”中的不同地方分别表述为居住建筑、住宅、普通住宅、高级住宅等形式,不利于规范用词的统一,在理解上易产生偏差。

理解“高规”中居住建筑的不同表达方式,应仅单指住宅,不含集体宿舍、公寓等其它居住形式的居住建筑。

“高规”第3.0.1条中已取消了“高级住宅”为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的说法,而在“高规”第2.0.11条出现了“高级住宅”的术语,“高规”第7.2.2条出现了对“高级住宅”消防用水量的要求,“高规”第7.6.2条出现了对“普通住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要求。根据“高规”第2.0.11条规定,“高级住宅”一词应解释为 “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居住建筑在装修过程中要求均较高,绝大部分都设有空调,是否都划归为高级住宅呢?若不存在“高级住宅”一说,则相对应不存在“普通住宅”的概念。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在“高规”中关于居住建筑的表达方式可统一用“居住建筑”这一名词,并增加关于“居住建筑“是指“住宅、公寓、集体宿舍等人员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的名词解释。若对除住宅外的其它居住建筑有防火设计要求,则可在各条款中单独列出。

1.2商业服务网点的设置部位

“高规”第1.0.3.1条关于“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的说法与第2.0.17条关于“商业服务网点”的术语相矛盾。商业服务网点应为设置于建筑底部(地上)的一至二层,若二层为商业服务用房,则一层也应为商业服务用房。因商业服务网点的概念已对商业服务网点的设置部位进行了阐述,故“高规”第1.0.3.1条应取消“首层”二字。

1.3商业服务网点在高层民用建筑和一般民用建筑中设置要求

根据“建规”和“高规”的相关规定,商业服务网点设置于高层民用建筑内和一般民用建筑内的要求不同。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商业服务网点内的楼梯必须设置封闭楼梯间,且应有两个安全出口,若该商业服务网点设在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内,除卫生间外,则还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于商业服务网点建筑面积不大,这样在实际设计或使用过程中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特别是封闭楼梯间和两个安全出口的设置。

鉴于商业服务网点与周围已采用了相应耐火极限的围护结构进行了防火分隔,即使发生火灾,可限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且设置于建筑的一至二层,对于火灾扑救也相对容易一些,笔者建议可对高层民用建筑中商业服务网点的要求同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商业服务网点同等对待,并在相关条款中予以说明。

2建筑结构

2.1高层居住建筑中单元式住宅防火墙的窗间墙距离要求

“高规”第6.1.1.2条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之间应设置防火墙,窗间墙的宽度应大于1.2m”,而“高规”第5.2.2条要求“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这两个距离要求就不尽相同,考虑火灾情况下火势通过窗户蔓延的可能性,笔者建议取消“高规”第6.1.1.2条 中关于“窗间墙的宽度大于1.2m”的规定。

2.2高层民用建筑中除住宅外的厨房设置

“建规”第7.2.3条第4款规定“除住宅外,其它建筑内的厨房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在集体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和工厂中,其厨房火灾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电气设备过载老化、燃气泄漏或油烟机、排油烟管道着火等引起。“建规”要求将除住宅外的厨房用围护结构和乙级防火门窗与其它部位分隔开,对于阻止火势蔓延、预防和扑救火灾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高层民用建筑中集体宿舍、公寓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内的厨房相对一般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火灾危险性更大,但无此项规定,笔者建议在修订中应在“高规”的相关内容中予以明确。

2.3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封堵的要求

“建规”第7.2.10条第1款规定“电缆井、管道井每层用相当楼板耐火极限的材料进行封堵”,“高规”第5.3.3条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电缆井、管道井每隔2~3层用相当楼板耐火极限的材料进行封堵;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用相当楼板耐火极限的材料进行封堵”,这两条要求不一致。

考虑建筑中的垂直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管井都是烟气竖向蔓延的通道,必须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另从建筑实际建造情况看,每层分隔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检修影响不大,却能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性,且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垂直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管井火灾危险性更大,故应对高层民用建筑也应统一要求电缆井、管道井等竖向管井每层用相当楼板耐火极限的材料进行封堵。

3安全疏散

3.1未对高层民用建筑中疏散人数的计算予以说明

“高规”第6.1.9-6.1.12条明确规定了疏散门和疏散走道的宽度要求,“高规”第6.2.9条规定了疏散楼梯的总宽度要求,这些宽度的计算均与建筑内疏散人数有关,但对高层民用建筑内疏散人数计算无具体规定,造成在设计过程中无章可循。

“建规”第5.3.14-5.3.17条对商店、学校剧院等公共场所中疏散人数的计算均有明确规定,这样方便设计和审核人员依规行事。建议依照“建规”的相关内容在“高规”中予以明确疏散人数的计算方法。

3.2 对电梯前室是否能设置防火卷帘的要求不一致

“建规”第7.4.11条规定“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应设置卷帘门”,而“高规”第6.3.3.4条规定“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两者要求相冲突。

考虑设计要求疏散用门应能保持和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畅通,不发生阻滞,且能防火防烟。疏散楼梯间、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的门,均应采用平开门,笔者建议取消“高规”中关于“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可采用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的规定。

4 消防给水

4.1 双阀双口消火栓具体连接方式不明确

“高规”第7.4.2条规定“单元式、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消防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口消火栓“,但对双阀双口消火栓如何与消防竖管相连未予以说明。

笔者在设计审核和施工检查中发现许多都是双阀双口消火栓通过一根65mm口径的水平管道与消防竖管相连,显然,这样连接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故建议在“高规”中均明确双阀双口消火栓应通过两根不低地65mm口径的水平管道与消防竖管相连,以充分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

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电气、电气设计、主要内容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阶段,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越加普及,使得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在对该领域进行分析探讨的时候,笔者主要从电气设备的选型,变电所位置的选择,照明设备的设计,防雷与接地设计,电梯设计,以及消防系统的设计等六点展开分析,从而对设计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

一 电气设备的选型

1高压开关柜:现阶段,在对高层建筑的变电室进行设计的时候,当地下有二层及以上的地下室时,主要是将其安设在地下一层,其中,根据规范要求来看,在设计的时候,开关不得为油开关。通常来讲,当前世界上再对开关进行选择的时候,主要从三大类进行比选:①高压空气断路器;②SF6开关;③真空断路器。在这三种设备中,前者相对较为落后陈旧,而SF6开关具备一定的毒性,所以真空断路器便成为了首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在对高层建筑电气的开关进行选择的时候,常常会选择这种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的开关。

2变压器:根据建筑对消防的要求来看,在建筑的主楼当中不可以安装容量过大的油浸变压器。其中,当前世界上就变压器的比选来说,主要为三大类,分别是干式变压器、硅油变压器,以及SFe变压器,一般常用的选用干式变压器。

3配电屏:现阶段,在对配电屏进行设置的时候,通常都会将其制作成抽屉式的,假如涉及到容量过大的,那么便会将其制作成手车式。而在我国,很多厂家在制作的时候,都会将其制成抽屉式的,比如多米诺开关柜。因此,可以说我国在该领域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其中,在制作配电屏的时候,一般都首选空气开关,当其容量满足1700kVA的时候,那么则要将其低压母线的容量保持在40kA。

4应急发电组:在以往的岁月里,在选择备用电源的时候,一般都是利用才有发电机来实现备用电发电。而在最近几年,世界依然开始利用燃气轮发电机来实现备用发电了。其中,这类机器不仅具备着体积小得特点,而且因为其重量小、速度快,因此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常用的选用柴油发电机,若发电机为消防应急电源的时候,发电机应选用可和消防控制系统联动的自启动的发电机,若发电机电源为备用电源,则不作要求。

5母线槽、电缆:选择插接式的母线槽,其不仅有着非常大的容量,而且其结构相对较为紧凑,稳固性相对较高,维护起来极为方便。其中,在当前世界的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这种母线槽已成为了主要设施,替代了传统应用的电缆竖井。其次我们再来说一说电缆部分,在建筑之中电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让电缆使用寿命更长、电阻产热最小、电缆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已经成为了当下电气设备对电缆的基本要求,其中分支电缆就为一种比较常用的电缆类型,在一些酒店、宾馆,以及公寓等地方,也都应用了该种设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变电所位置选择

现阶段,因为我国一些高层建筑的用户较多,因此用电量相对来说比较大,所以在对其变电所的位置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高压能够融入到负荷中心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强化供电质量。

通常情况下,在对变电所的位置进行选择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其设置在主楼当中。其中,当建筑的高度超过三十层的时候,变电所的位置都会集中在最下方;当高度超过六十层的时候,则会以分散的方式分布在下层、顶层,或者是中层当中。不过当然,也有将变电所的位置仅安设在顶层,或者是下层的。

三:照明设备的设计

在对高层建筑当中的设备设备进行设计安装的时候,主要本着以下几个方面:光源、照度、造型、布置、眩光、调光、电路铺设等。其中,照明设计和装饰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相互配合,在充分满足建筑照明灯具及光源的节能性的前提下,使外观和内置上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这样还可以让设备的使用功能和艺术性完美的融合到一起。

四:防雷与接地设计

现阶段,在对建筑的防雷性能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采用避雷针或是避雷带的方法,这两方法的现代叫法为接闪杆和接闪带。不过最近几年,消雷器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虽然这种防雷技术有着良好的实用效果,但是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比如当前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的时候都会选择钢筋混凝土,这样不仅可以确保连接性的可靠,同时还可以让楼板与混工程之间的链接变得稳固。不过在这个背景下,主要还是要做好金属管之间的接地处理。

当前的高层建筑施工当中,一些防雷设计都与接地工程离不开关系,都是紧密一起的,从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混合接地防雷系统。其中,接地设备根据相关要求,可以确定在5兆以下。不过,虽然一些基础钢材能够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不过依然需要安装相应的人工接地体,这样可以形成一个总等电位的联结,从而稳固电位的平衡。在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等场所,还应设置局部的等电位联结,

同时根据电气设备的要求,对配电箱及电气设备还应该根据计算设置适配的过电压浪涌保护器的保护。

五:电梯系统的设计

在设计高层建筑的电梯时,一般都会分以下几种进行设计,分别为:高级类,普通类,观景类,服务类,消防类,以及自动类和货梯等。其中,根据这些电梯的工作速度进行划分的话,还可以分为低俗,快速,中速等。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必须确保电梯的使用性能。同时,其配置和外观造型,也必须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是设计人员能够独自决定的。

六:消防系统的设计

在对消防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将其分为四大点:火灾探测器、报警系统、消防中心,以及自动喷射器。通过对这四大点得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消防效果。

在这里,结合高层建筑所具备的特点,以及对其消防性能的设计等,可以做出如下对策。其中,设计人员必须确保规划后的消防系统满足功能性的多样化、内容的广泛化,以及内容的复杂化等。所以,在对相关设备进行选取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警报系统:严格对火灾预警系统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警铃和警笛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同时时刻对紧急广播给予控制观察。

2自动灭火系统:确保自动喷射系统的性能良好,确保喷水系统和干粉喷射系统能够持续有效,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3手动灭火:严格引进相关灭火器材,并标明器材的使用方法,方便在火灾出现时,人员的合理使用。

4通讯系统:严格控制通讯设备,特别是一些电话、警铃,以及对讲设备和仪器等,都要确保其性能的良好,从而保证人员的及时沟通。

5避难系统:这方面包括了避难室,照明灯、太平门等。其中,就照明等来说,必须确保照明灯的可靠耐用,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以免在火灾发生时,因为该设备的故障而导致相关踩踏事件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是我国当前较为普及的一类建筑群体,用户极为广泛,所以在对其电气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所规定的指标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确保设计的模式满足后期应用要求,同时还可以提高其使用质量。因此,对高层建筑电气进行合理化设计具备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骥犇.浅析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

[2] 林军.浅议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07(07).

[3] 阁桂郁.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4] 樊伟粱;赵连玺.浅谈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09(21).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 电气设计 节能 消防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标准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增高了,城市建筑的高度也就越来越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就走进了高层建筑,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的质量和电气设计变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成为比较重要和复杂的课题。同时,高层建筑耗能浪费的现象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设计者必须要熟练掌握高层建筑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才能避免问题的出现。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主要有《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

一、高层建筑的定义:

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或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定义为高层建筑。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负荷分级及供电电源要求 高层建筑中一般除住户用电外,其他公共部分用电及消防用电均为一、二级负荷,具体应根据建筑分类确定。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满足一、二级供电负荷要求,高层建筑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或两回线路,具体做法应视负荷级别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根据负荷等级及当地要求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30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应急照明、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

(2)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可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变压器、导体及电器的依据,计算正确与否在设计中起决定性作用;负荷计算可采用单位指标法和需要系数法。

(3)低压配电系统(1)低压配电:高层建筑的低压配电系统应将照明、电力、消防及其他防灾用电负荷分别自成系统;对于容量较大的用电负荷或重要用电负荷,宜从配电间以放射式配电;(2)计费方式,计费大致分为三种,住宅电价、公共部分电价、商业电价;部分地区公共用电部分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

(4)主要电气设备选型(1)电力变压器。配电变压器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和负荷情况、环境条件确定,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2)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宜选用高速柴油发电机组和无刷励磁交流同步发电机,配自动电压调整装置。选用的机组应装设快速自启动装置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5)电气照明设计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根据视觉要求,作业性质和环境条件,通过对光源、灯具的选择和配置,使工作区域或空间具备合理的照度、显色性和适宜的亮度分布以及舒适的环境。

(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现代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控制中心对探测回路进行巡测,当某一探测区域内着火,该处的探测器采集到现场信号,并立即把信号发回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控制器将此信号进行判断,若确认着火,控制器则向火灾现场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火灾应急广播。

(7)防雷与接地 高层建筑防雷是依据法拉第笼原理采用笼式防雷系统,就是将建筑物屋面避雷网(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钢铁大网笼。从防直接雷、防侧击雷、防雷电感应和防雷电波侵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均衡电位、屏蔽作用、合理布线和基地等因素,做到从整体上兼顾建筑物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功能,达到安全防雷的目的。

高层建筑通常利用桩基础、筏型基础、箱型基础作接地装置,这些基础连成的接地网有较大电容,其冲击阻抗很小。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的接地、微电子设备接地均应连接成统一的接地系统,其共用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选定。

(8)高层建筑常用电气设备 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性质、特点及建造者的特殊要求,合理选择电梯的规格(包括速度、载重、控制方式等)、台数和调速方式,电气设计人确定好电梯的用电负荷等级,选配配电源线的开关、熔断器和导线,其他的电气控制设备均由制造厂成套安装。

(9)配变电所位置 现代高层建筑的用电量较大,在确定变电所位置时,应尽可能使变电所深入或接近负荷中心,靠近电源侧便于进出线,还应避免与厕所、浴室等其他经常积水场所等临近。

三、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

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熟悉国家规范和地方节能标准的同时,还要掌握建筑电气节能的原则,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电气的节能。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该是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因此,建筑电气设计既不能以牺牲建筑功能、损害使用需求为代价,也不能盲目增加投资、为节能而节能。因此,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合理利用 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设计标准等综合要求,也就是按照用电设备对于负荷容量、电能质量与供电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来优化供配电设计方案。促进电能的合理利用。

(2)节能降耗 建筑电气节能的着眼点应该放在一些无谓的能量消耗上,找出与发挥建筑物无关的能源消耗,再考虑采用先进的节能设备,采用相应的节能措施。如:变压器、线路、照明灯具及光源等设备的更新和设备运行的节能控制。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结构;结构体系;地基基础;结构构件优化

1前言

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建设中有效节约和控制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创造美好人文环境同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维持大自然生态平衡。我们从建筑结构设计方面,采取合理技术手段,优化结构设计,实现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节能降耗。

2绿色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遵循三个原则进行设计:结构整体性原则,绿色建筑结构应能充分地与建筑整体效应相符;合理适中原则,合理的结构体系及适中的经济成本是结构具备绿色特性的表现;尊重自然原则,绿色建筑的重要突出特点就是每一步都应力求做到与环境有机融合。

3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

3.1节材内容

3.1.1择优选用

建筑形体结构造型宜简单,应符合建筑功能及技术要求,结构构造合理,避免形体标新立异造成的结构不合理、空间浪费或构造过于复杂引起的建造材料大量浪费或后期运营费用过高;不宜采用纯装饰性构件,控制造型要素中没有功能要求的装饰构件的应用;有功能作用的室外构件应在设计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3.1.2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优化设计

(1)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基础设计结合建筑所在地实际情况,依据勘察成果、结构特点及使用要求,综合考虑施工条件、场地环境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经基础方案比选,就地取材。由于基础在建筑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应进行多方案的对比论证,采用建筑材料消耗少的结构方案,因地制宜,综合安全合理、施工方便、节省材料、施工对环境影响小等方面论证。同时根据上部结构情况,在满足地基基础强度和建筑物沉降的前提下,地基可优先考虑天然地基,桩基优先采用预制桩。钻孔灌注桩可通过采用后注浆技术提高侧阻力和端阻力。桩底及桩侧注浆可有效提高桩基承载力1.4~1.8倍,大幅度减低材料用量。桩基础通过先期试桩以现场试压得到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最终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一方面可以确保桩基具有足够承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发挥桩基承载力余量,符合绿色设计节材的理念。

(2)结构体系、结构构件优化设计

在保证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情况下,结构体系优化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应建筑形体不规则而形成的特别不规则结构;应根据建筑功能、受力特点选择材料用量较少的结构体系;高层和大跨度结构中,可合理采用钢结构体系、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高层住宅可合理采用钢结构体系、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竖向构件和大跨度结构的水平构件应进行截面优化设计。大跨度混凝土楼盖结构,宜合理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梁、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板、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等。由强度控制的钢结构构件,应优先选用高强钢材;由刚度控制的钢结构,应优先调整构件布置和构件截面,增加钢结构刚度。钢结构楼盖结构,宜合理采用组合梁进行设计。绿色建筑应尽量选用利于空间灵活分割的结构体系,为实现住宅的可改造及空间的可变性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尽量减少过多的大面积钢筋混凝土承重墙的设置。通常框架结构体系要比砌体承重结构在空间分隔上更加灵活;大开间预应力楼板或板柱体系可提供无内柱、内梁的自由分隔平面,比传统的主次梁钢筋混凝土楼板分隔灵活。高层大开间大空间住宅的抗侧力结构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及优化,有效地节约材料用量。

3.1.3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

以工厂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现场装配、连接而成混凝土结构,其主要特点:以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代替现浇梁、柱;以预制钢筋混凝土墙取代现浇剪力墙或砌体围护;节水、节电、节材,社会效益明显。

3.2结构材料选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功能、层数、跨度、荷载等情况,优化结构体系、平面布置、构件类型及截面尺寸的设计,合理采用高耐久性建筑结构材料;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合理使用可再利用建筑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其质量之和占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充分利用不同结构材料的强度、刚度及延性等特性,减少对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结构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应优先采用高性能、高强度材料;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受力钢筋宜合理选用高强钢筋。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优先选用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及以上受力普通钢筋(包括梁、柱、墙、板、基础等构件中的纵向受力筋及箍筋),用量应达到钢筋总量的30%以上;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宜使用高强螺旋肋钢丝以及钢绞线。对于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的用量应达到总量的50%以上。使用高强钢筋可节约钢材使用量,减轻建筑自重、节约基础费用,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可再循环使用。使用高强混凝土可减少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混凝土用量,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

3.3绿色建筑结构创新点

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如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现三维结构设计可视化,参数化结构构件设计,构件统计和材料算量,共享核心数据,实现协同化设计。

4案例分析

米那亚大厦是建筑师杨经文生态高层商业建筑作品,平面中每三层凹进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空中花园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被围和的房间形成结构核心筒;楼、电梯和卫生间都自然采光通风;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曲屋顶提供遮阳和自然采光,达到生态绿色的效果。该绿色生态建筑值得我们在结构选型关注和思考。

5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结构设计是绿色建筑重要的内容,保持绿色建筑的理念,从结构体系的优化设计、建筑结构材料以及地基基础设计入手,确保绿色建筑结构设计能够不断开拓创新,更新新的设计理念,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S].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S].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

篇6

关键词:水工建筑物;工程等别;结构安全性;混凝土强度指标;抗震设计

作者简介:刘远(1979-),男,广东中山人,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广东?广州?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09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059-02

“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该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涉及重力坝、拱坝、土石坝、水闸、水工隧洞等各种不同的结构物。它们在材料、工作原理上都不一样,所以设计方法也不一样,这是“水工建筑物”学习的难点之一。但是,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共同遵循着一些基本准则和方法。因此,在开始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之前,必须先学习“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这一章,意在探讨这些基本准则和方法。“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是“水工建筑物”课程的主线,对整个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由于课内学时的压缩,教学内容的删减,很多教师只给这一章内容安排1~2个学时,有的甚至是一带而过。这将给后面课程内容的教学造成很大的困难。笔者自2007年开始讲授“水工建筑物”,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后,越发觉得“水工建筑物设计综述”内容的重要。因此,自2010年起将这一章内容的授课学时增加至6学时,重点讲述“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0.5学时)、“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2学时)、“混凝土的强度指标”(0.5学时)以及“水工建筑物的抗震设计”(2学时)等内容,务必使得学生先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学习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

一、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

对于一般的水利水电工程,需先确定工程等别,然后根据工程等别确定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最后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级别确定结构安全级别。结构安全级别是进行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依据,设计时相关安全系数的取值是根据结构安全级别来确定的。若结构安全级别定的低,就会使得选择的安全系数偏小,结构的安全就存在隐患;反之,结构安全级别定的高,选择的安全系数就会偏大,使得结构的安全余量过大,建筑物的材料用量增加,加大了工程的投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划分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等别的划分,目前有3个规范可依:国家强制性标准GB50201-94《防洪标准》、水利行业标准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以及电力行业标准DL5180-2003《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别,根据水库规模、防洪对象的重要性、治涝规模、供水对象的重要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等,分为Ⅰ、Ⅱ、Ⅲ、Ⅳ、Ⅴ五个等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是根据工程等别及该水工建筑物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确定,它反映了对不同水工建筑物的不同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分为1、2、3、4、5五级(其中主要建筑物分1~5级,次要建筑物分3~5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分为3、4、5三级。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及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确定,与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对应,分为Ⅰ、Ⅱ、Ⅲ三级(1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Ⅰ级,2、3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4、5级水工建筑物对应结构安全级别为Ⅲ级)。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的划分看似简单,容易被忽视,但它直接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中涉及水利水电工程等别、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和结构安全级别三个提法相近,但含义不同的概念,容易造成混淆。教师在讲授时,可结合工程实例来阐述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理解。

二、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性

篇7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combine with the specific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elaborated on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modern high-rise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and point out the design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noted.Key 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electrical design; content;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24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也逐渐为人们所认可,但是高层住宅电气设计质量保证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课题,同时,高层住宅耗能浪费的现象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设计者应该熟悉和掌握的与高层住宅电气有关的设计规范主要有《高层民用住宅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以下简称“报警规范”)、《民用住宅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下简称“民规”)等。

一、住宅电气设计中的节能原则由于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也就急剧增加,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各行各业提出了节能的要求,节约二次能源――电能,也就成为民用住宅电气设计的焦点。住宅电气设计节能的原则住宅电气节能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满足住宅物的功能即满足照明的照度、色温、显色指数;满足舒适性空调的温度及新风量,也就是舒适卫生;满足上下、左右的运输通道畅通无阻;满足特殊工艺要求,如娱乐场所的一些电气设施的用电,展厅的工艺照明及电力用电等。(二)考虑实际经济效益节能应按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不能因为节能而过高地消耗投资,增加运行费用。而是应该让增加的部分投资,能在几年或较短的时间内用节能减少下来的运行费用进行回收。(三)民用住宅的节能潜力很大,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但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再选定节能设备,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二、高层住宅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一)高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

1、高压配电系统

现代高层住宅均是采用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同时供电。一般高压采用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互为备用。

2、计费方式,采用高供高计。但在低压侧,仍装设计费电度表,采用将照明与动力分开的两部电价法。

3、为减少变压器台数,单台变压器的容量选择一般都大于1000kVA。为限制低压侧的短路电流,正常时变压器解列运行,中间设联络开关。

4、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住宅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二)主要设备的选型

1、高压开关柜

现代高层住宅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住宅地下室的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

2、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

3、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几乎都做成抽屉式,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则做成手车式。

4、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住宅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

(三)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现代高层住宅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电源,具体数量应视负荷大小及当地电网条件而定。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住宅的供电电压,都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负荷的计算电力负荷是供电设计的依据参数。计算准确与否,对合理选择设备,安全可靠与经济运行,均起决定性作用。高层住宅的电力负荷计算,基本上采用负荷密度法和需要系数法。(四)电气照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灯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住宅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该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五)防雷与接地现代高层住宅的防雷设计,除采用避雷针和避雷带的传统做法外,近年还出现有消雷器和放射性避雷针。这两种防雷技术虽然在工程上得到不少实际应用,但在理论上一直是有争议的。现代高层住宅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的连接是十分可靠的。关键是做好金属管线的接地。现代高层住宅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住宅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住宅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六)电梯电梯按使用功能分,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必须与总住宅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七)消防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现代高层住宅的火灾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和气体自动喷射灭火及自动洒水灭火系统等四个部分,实现报警灭火自动化。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转换成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和消防中心,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消防中心负责整座大楼火灾的监控和消防指挥。关于高层住宅中消防用电的设计问题,涉及到其他许多学科,而且规模越大,功能越多,控制内容越广泛,设计内容也就越复杂。消防控制室切断非消防电源的方式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6.3.1.8条规定,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有关部位是指着火的那个防火分区或楼层,一旦着火,就应切断本防火分区或本楼层的非消防电源,规范对非消防电源的切断作了严格的规定,即火灾确认以后,才能切断非消防电源,而且是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不是全部非消防电源,不能一有火警信号就立刻自动全部切断非消防电源,要根据非消防电源的性质分步切断非消防电源。1、非消防照明用电电源的切除火灾确认以后,如果马上切断正常照明用电,极易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引起混乱,特别是商场不利于人员疏散,再者,在火灾初期,组织消防人员灭火亦需要足够的照度来保证快速灭火,所以对正常照明电源的切断,应慎之又慎,应在着火确认后,根据具体火情,由消防控制室手动切除着火区域的照明电源,设计者一定要按照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照明配电回路,并具备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切除条件,以满足防控制。2、电梯电源的切除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3.1.9条规定,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能控制电梯全部停于首层,并接收其反馈回来的信号,而在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6J/T16―92第24.6.5.2条规定,火灾发生后,根据火情,强制所有电梯依次停于首层,并切断其电源,但消防电梯除外,两个规范不同之处是一个要求接受电梯的反馈信号,而另一个却要求直接切除非消防电梯电源。笔者认为,两部规范的规定并不矛盾,设计上应该注意的是,非消防电梯降于首层后,消防控制室收到反馈信号后才能切除非消防电梯电源。3、空调、电热、通风及其它非消防设备用电电源对于此类设备,在火灾确认以后,根据建筑物的的重要程度采取自动断电措施,对于十分重要的建筑可按相应区域自动切除这类非消防负荷。4、为按规范要求切断消防电源的正确做法每个楼层或每个防火分区的总配电箱中均设置分励脱扣器的主断路器,发生火灾时,由消防联动控制系统通过联动模块自动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篇8

课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课程基地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课程基地是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是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2016年5月,我校以申报方案初评第一名的好成绩,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的生物课程创新基地。我校师资队伍雄厚,综合实践能力强。拥有丰富的课程开发与实践经验,在重庆市未开展创新基地建设前,我校生物组已经开始了研究具有武隆特色的资源性研究,如冉明柱老师的《中学生生物综合实践研究》已经在做标本制作、模型制作、环境保护、调查植被等研究,王晓辉老师建立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网》收录了校园多种植物,,并获重庆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笔者现对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课程基地的建设主要内容

1、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想学”

实验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征。为此,在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生物课程基地着眼于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学习生物营造更好的教学环境。校领带在新校区为生物基地创建5大生物中心:实验探究中心,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显微数码实验室、遗传实验室、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网络资源中心:继续支持高中生物资源网建设、完善。研修活动中心:定期召开教师论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构建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生物模型,让学生“易学”

利用现有生物资源,按照课程标准,结合武隆生物教学资源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以改进生物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学生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高中生物教学4库,高中生物教学课件库、高中生物教具库、高中生物微课库、高中生物全套Flas库。建立一个生物模型制作探究实验室,让学生在自己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验生物知识的发现和产生过程。形象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演示、验证、巩固和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3、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让学生“能学”

优化教学过程,高度重视技术推动的互动学习平台的研发,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开发建设人机互动、自主测验的教学用具、设施设备和教学场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内生机制的产生。

(1)构建生物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平台

以多个生物实验室为基础,以系列课程为依托,以各种仪器、标本、设备等为工具,开发生物数字实验室、生物数码探究室,构建生物自主学习平台。

(2)搭建生物课程资源平台

利用原来《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网》进行改建《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网》,网站包括建立生物课程基地开发团队,维护团队,资源载入团队,利用网站进行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教学论坛、名师专家在线视频讲座等。师生共建生物微课库(生物教学微课库、武隆旅游微视频库、小组合作探究视频库、学生实验视频库)、最美武隆图片(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图库、旅游产品精美图库),我们将致力于服务课堂、训练、评估、研修等全方位学科资料建设,建立一个属于生物课程基地的特有网站。

(3)建设武隆特色的生物体验实践主题馆

通过不断地标本制作,建立武隆喀斯特动植物微型标本馆;利用师生对校园植物的调查,共同构建校园植物鉴赏室;利用每年的山地越野赛资源,成立山地越野赛体验馆;考查武隆加工厂,建立土特产食品加工体验馆。

4、构建新课程教材体系,开发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爱学”

课程基地努力编写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发以”倡导低碳保护武隆”为主题的系列校本教材;开发《生物学史》、《武隆鸟语花香》、《白马森林生物多样性》、《羊角豆干的生产与销售调查研究》、《武隆特色物种赏析》、《武隆旅游与生活》、《武隆乡土文化》、 《武隆奇特动植物分享》等一系列丰富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在高一高二开设相应的选修校本课程。

5、构建创新基地教师成长发展中心,让教师“互学”

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主动邀请市、县教研部门指导基地建设,在全省范围内邀请相应学科的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专家等作为课程基地成员,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基地的工作目标。聘请原西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学教授、重庆市未来教育家、重庆市特级教师为基地顾问,对基地建设提出意见和指导我们如何开展基地建设和应用等工作。

6、探寻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善学”

加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加强“生物园”建设,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利用新校区规划“生物园”建设,可让学生完成群落演替、种群密度调查、物种丰富度调查等实践活动,还可自己动手完成豌豆杂交遗传实验,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等综合性实验。学会嫁接、接种等活动。

(2)组建课堂外生物兴趣综合实践基地

我们会充分利用武隆各单位的支持,建立一系列综合实践基地,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践基地(环保局、污水处理厂、农牧局协办)、蔬菜水果考查基地(白马草莓基地、羊角樱桃基地)等,校外成立多个调查小组(景区生物调查组、洞穴生物调查组、湖泊生物考察组、原始森林调查组等)。这样将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综合探究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基地的创新点

1、立足于学生,丰富学习方式,把基地建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平台

2、突出实验教学,突显学科特色,打造特色学校

3、着眼未来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篇9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城市空间问题,城市权利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列斐伏尔和索亚对城市权利的探索,西方的城市权利思想不断深化和发展。作为紧跟时代步伐的坚定的学者,哈维也提出了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城市权利思想。城市权利关系到世界城市化的走向乃至未来世界的总体格局,关系到中国城市化的方向、质量乃至历史命运。城市权利研究已成为指导以人为本、空间公正的新型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工具。

自1940年代以来,冒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风险, 许多的 问题 关于 城市的 空间 有 而且 兴起 在里面 这个 迅速的 发展 属于 城市化。 这个 城市的 正当 有 成为 这个 专注。 之后 这个 勘探 属于 列斐伏尔 和 西方城市权思想不断深入发展 像 A. 决心 者 下列的 这个 速度 属于 这个 时代, 提出 这个 主意 属于 这个 城市的 正当 具有 意义深远的 实际的 意义。 这个 城市的 正当 是 相关的 到 这个 方向 属于 世界 城市化 和 即使 这个 全面的 图案 属于 这个 将来 属于 这个 世界。 信息技术 是 而且 相关的 到 这个 方向 质量 和 即使 历史的 命运 属于 中国的 城市化。 这个 学习 属于 城市的 正当 有 成为 一 重要的 工具 到 指导 这个 建设 属于 刚出现的 城市化 在里面 中国,以人为本,以空间正义为导向。

城市权利。urbanization。construction pathnew urbanization。城市是理解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周边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各种城市环境的冲突与矛盾城市发展中的权利继续出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城市权利问题尤为突出。城市权利研究对解决中国当前的城市化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中国城市化的质量乃至历史命运,都必须对城市权利做出科学的界定。城市权逐渐成为城市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通过列斐伏尔(Henry Lefebvre)和索亚(Edward,Soja西部)对城市权利的探索,西方的城市权利理念不断深化和发展。作为城市权利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哈维(David Harvey)在借鉴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论》的重新研究,提出了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城市权利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20世纪60年代,为了纪念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100周年,列斐伏尔撰写了《进入都市的权利》这部关于《城市权利》的第一部著作,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巴黎的生存危机。列斐伏尔在书中认为,城市权利不仅反映了日常生活的逐渐衰落给城市人带来的痛苦,也反映了城市人在危机中生存和建立新的城市生活的愿望。

相信《城市权利》可以让人们在城市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他认为,这项权利“不能理解为一项简单的进入或返回传统城市的权利,它可以转化和更新为城市生活权”[1]158。论城市权利在利益主体方面,他认为城市权利是一种基于人自身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这里的权利主体既指个人意义上的城市人,也指群体意义上的集体。就城市权利的内容而言,可以通过哈维对列斐伏尔的评价来理解,即,“城市权利问题将被一个模糊的问题所取代,如城市生活权,在他看来,这将逐渐演变成一个更普遍的问题问题,如《空间的生产》的权利”[2]Preface:15。换句话说,列斐伏尔从列斐伏尔认为,“城市权利是城市及其居民拒绝外部力量单方面控制的权利(由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驱动)“[3]在

的城市权利研究中,列斐伏尔用一种新的空间视角考察了阶级以及不同阶级之间的权利关系。在批判城市空间异化的过程中,他提出了城市权利的概念。列斐伏尔指出,这是城市日常生活的不正常运作,是社会的不稳定这导致了城市空间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处于不平等和不公平地位的弱势群体发动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以重新获得城市权利,其目标是要求更多的社会权利和社会资源。

索亚(也称为爱德华苏贾)

是一位著名的后现代地理学家。他最著名的理论贡献是“社会—空间辩证法”的提出。可以说,他的理论起源于列斐伏尔一世,但索亚比·列斐伏尔更进一步。

的《社会—历史—空间》“三元结构和以空间为核心的三元辩证法是解释城市现象更为合理的框架目前在这一框架内,对城市权利相关问题的探讨始终围绕空间展开。在讨论城市权利时,索亚认为“城市化进程的这一更广阔的视野与空间正义的斗争密切相关,而空间正义的斗争就是城市权利的斗争。”[4]6

索亚将城市权利作为城市和空间正义的问题进行宣传,城市权利与空间正义是相互建构的。他认为,我们应该从空间角度研究城市问题,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寻求空间正义和城市权利。随着城市运动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权利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居民日益认识到,城市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空间发展不平衡。因此,索亚提出空间正义是城市权利的基本内涵,空间正义的构建是城市权利的保障。实现空间正义就是实现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多元共存与和谐共存。这是城市空间正义权的基本价值所在。要实现城市中的各种权利,必须建立合理有序的权利等级。索亚对城市权利和空间正义的深入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城市权利的基本认识,也让人们看到了城市权利空间化的重要性。为了实现人们多样化的城市权利,有必要实现空间的同质化发展。

与列斐伏尔相比,索亚的城市权利更为具体。后者认为,城市权利不仅是一种诉求,也是人们普遍享有的一项具体要求。城市权利应该真正实现对空间的占有,尤其是对公共空间的占有。

。同样地,我们通过日常的城市活动改变城市,反过来,城市也在改变我们。作为坚定的者,哈维也这样认为。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对城市权利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一种根据我们的意愿改造城市和改造我们自己的权利。”[2]3哈维认为,城市化正在不断发展和改造我们自己。

·哈维认为,从城市权利主体的角度来看,城市权利的承担者被称为一个群体。“城市权利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说的获得城市资源的个人或群体的权利。城市权利是根据我们的期望改变和改造城市的权利。”[2]4哈维指出,“比起的个人权利,而城市权利是一种集体权利”[2]4.城市权利只有属于集体主体,才能产生更大的行动力。就城市权利的内容而言,其内涵极为丰富,涉及到人们在城市中的生存、发展、休闲等各个领域。

哈维的思想具有相同的地理背景哈维的思想不仅包含了空间正义,还提出了独特的《重获城市权利》的具体方式——开展城市社会运动。通过对哈维城市权利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哈维《城市权利》的内涵他非常富有。在《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Rebel Cities: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一书中,哈维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权利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创造城市共享资源的艺术和地租2]28-109

大学优先,资本主义危机的城市根源。首先,在城市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肆意剥夺城市权利的现象,导致不断的反抗,最终形成“城市”危机第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是引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不仅会对未来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后果,还会对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产生影响。第三,城市化进程中对低收入群体的剥削也是城市动荡和资本主义危机的重要原因。

第二,创建共享资源的城市。共享资源普遍存在于人类经济社会中,具有多种形式。然而,并非所有形式的共享资源都向城市居民开放。有些是向公众开放的,例如空气。另一些原则上对公众开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受到监控和限制,甚至由私人管理,如城市道路和户外公共健身设备。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共享资源,如品牌、技术、专利等。如今,这些被视为特定事物甚至资产的共享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被商业化和私有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共享资源本身,而是生产和创造共享资源的群体与导致共享资源商业化和私有化的群体之间的关系。哈维认为,共享资源是一种基于集体劳动的动态变化的社会关系。

第三,地租艺术。资本主义的私人业主垄断了某些资产,导致土地租金垄断。传统上,房地产开发和财政政策是获得垄断地租的主要途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垄断保护和垄断地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削弱。在文化产业深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特定的文化产品逐渐被视为获取垄断地租的重要途径。但毫无疑问,资本主义和垄断权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然后是一个问题-如何解决这种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构垄断权。哈维指出,现实中人们往往从文化的角度重申这些垄断权。哈维在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重新定义了传统文化和文物,即定义为“集体符号资本”。他认为,如果一个城市通过“集体符号资本”获得垄断地租,其他城市也会效仿,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商品。这不仅会使城市失去自身的特色,还会导致原有城市结构的破坏和一系列的城市问题。结果,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集体符号资本”的权利。哈维指出,城市居民对“集体符号资本”的要求是所有人都应该享有的城市权利。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问题,我们必须在深入研究城市权利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城市权利的新方法、新途径。

。纵观中华民族近代史,尽管我们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但我们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实践。在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为了准确把握这一快速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面对空间变化的现实。由于城市的权利和发展越来越空间化,社会问题必须解决也来自太空。如城市资源分配不均。面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这些空间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即重视和重视对城市权利的研究。城市人能否获得城市权利是城市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涉及到如何让边缘群体进入、使用、生产和创造城市空间的各种权利,如何满足个人在城市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权利,以及如何实现空间生产中个人权益的合理分配。因此,可以说,城市权利是空间权利,“换句话说,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都应该牢牢控制我们空间的社会生产过程,或者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权利来控制空间的社会生产。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城市权利是在寻找空间正义。”6-7.

哈维认为,城市或城市体系作为进行社会运动的场所,反映了其被动性。同时,哈维认为城市也有它的主动性。它的主动性体现在其独特的环境特征上,这往往被拥有城市权利的统治阶级用来控制和镇压不稳定的人。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是社会运动和阶级斗争的重要场所。在

,人们传统上认为阶级斗争、反资本主义斗争和城市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分离的,或者后者是前两者的附属物。即使在考察城市社会运动、劳动力剥削和异化时,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剥削和异化也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反资本主义斗争的一个方面。哈维通过分析巴黎公社运动的性质,打破了城市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和反资本主义斗争相分离的传统观点,指出城市社会运动既是阶级斗争又是反资本主义斗争。

·哈维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已经消失,并在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被无产阶级所取代。当前,我们首先要重新认识和扩大无产阶级的内涵,把分散在城市的工人也包括进来。应组织和团结各党派的革命力量,开展城市社会运动,以恢复城市权利为目标。正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目前,城市空间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市居民之间的权利不平等,这需要在城市空间的研究中更多地关注正义。空间公正日益成为衡量城市权利能否获得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城市权利的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城市权利主体方面,

应坚持主体多元化。城市主体不仅包括原城市居民,还包括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群体。城市权利是使这些城市的人们能够实现他们的目标。由于正义是不同的,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城市个体的成长过程,特别是解决农民工权益问题和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问题,使不同的权利主体得到尊重和保护。就城市权利的客体而言,空间资源和产品应考虑到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公正性。空间生产是城市化和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人们应该在免费咨询的基础上参与创造此外,与交换价值相比,空间正义应更加注重空间的使用价值——地方化的社会需要[5]60,以确保城市空间的同质化发展。因此,要实现空间正义的价值理念,关键在于认识正义的差异性,实现城市个体权益,关注空间生产的正义性和使用价值。

。事实上,城市权利往往被人们忽视。当前,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与城市化相关的住房、土地、社会、生态等权利问题和权利冲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权利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城市权利建设对于实现我国未来城市和社会的繁荣稳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同样,人权必须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是基本属性。然而,就社会属性而言,人权往往成为一种形式化、肤浅化、合理化的话语体系,甚至成为一种在不同时代为特定人攫取权力和利益的话语体系。人们在自然属性方面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

的城市权利包含了当今时代背景下人权的具体内容,实现了外在形式与内在意义的统一。在今天的城市化社会中,就城市权利的内容而言,人民不仅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空间的主体。城市空间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空间产品,处理、协调和利用不同空间的物质资源,创造出各种具有使用价值的空间形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不同层次的人的发展要求。这种城市权利以正义为导向,集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于一体,也就是说,城市权利所包含的个人权利的实现,不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向往。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实现人权,首先必须实现空间经济正义和政治正义,以满足当今时代背景下人权的两个属性,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未能有效实现城市空间华人的权利。基于此,

将实现人民的城市权利作为稳步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个人的城市权利体现为:在居住方面,可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定居,并在城镇获得舒适、安全、健康、卫生的住宿。在就业方面,可以在不离开家乡的情况下,努力实现当地人在当地的工作,并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在社会保障方面,在城乡建设方面,要树立城乡统筹的理念,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实行联动推进。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加强村庄综合治理等。通过以上对城市权利具体实现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重物轻人”的传统思维,大力推进人民城镇化,不断提高城镇化质量。

前面提到过,城市权利的价值是实现正义。在中国,空间正义与指向中国城市化的城市权利范畴密不可分。要实现具有空间正义的新型城市化,我们应该用城市权利来勾勒各种空间和城市化问题,然后用空间正义来批判和反思这些问题,以实现空间层面的公平和正义。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7年底,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城镇化率)的比例为58.52%。在城市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资源过度开发、盲目占地、环境污染、各级城市权益保护不力等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化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建设道路,在的指引下,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面向空间正义的新型城市化内在要求我们实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一种基于长期和总体规划的战略考虑。在处理城市化建设中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时,要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城市权益,协调各方发展,实现空间共享,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亨利·勒斐伏尔。关于城市的著作[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6年。

[2]HARWEYD.Rebel Cities: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M]。London:Verso,2012年。

[3]吴宁·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社会学理论及其中国意义[J]。社会,2008,(2):112-127。

篇10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建筑设计;教学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能沉浸在此环境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实践,能够很好地适应和满足情景化教学和自然交互性需求,特别是对于建筑设计的空间性、逻辑性予以更好地引导和呈现,不断提升建筑设计的教学质量。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领域的优势分析

1.有利于建筑设计情境创设

由于建筑设计是一门空间性、思维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整体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比参照,因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情境创设能够让建筑设计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和真实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设虚拟的、华美的、日常难以见到的建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建筑物的风格。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创设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样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程度激发,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虚拟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自己的建筑设计效果,充分自由地调整建筑设计方案,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有利于增强建筑设计认识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直观教学的重要形式,在建筑设计教学领域中,通过虚拟建筑软件能够加深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感,突出“攻克”建筑设计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将抽象的建筑设计内容予以形象化地展现。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在建筑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软件呈现建筑设计图像,分析和评价建筑设计的特点,包括建筑功能的区分、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光影效果的体现等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消化建筑设计的知识点,也有助于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交流。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分析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建筑设计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应用最为重要的教学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应用内容:第一,建筑物体的展示。建筑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通过建筑物体或者建筑模型体现建筑设计成果,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下载图片或者视频并以投影仪播放幻灯片、利用建筑实物、计算机传统3DMax软件建模等方式,但建筑设计展示视角方面都存在着缺陷。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能够构建和建筑实物完全一致的立体建筑,将高层建筑设计结构的整体造型予以呈现。可以通过3DMax软件建模并构建虚拟建筑环境,基于结构力学原理对建筑的墙体、梁子、柱子等数量、组合、分布等进行动态调整。比如说,梁柱的分布和组合可以构建长廊式,也可以构建网状式,丰富建筑物体内容。第二,建筑空间的展示。受制于现实条件和历史原因等因素,学生无法真实进入建筑空间,只能通过资料记录形式进行想象构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建筑空间能够真实模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感受,看得见、听得到,甚至摸得着。第三,建筑场景的展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建筑场景完整地展现,相较于过去的口头表述、图片和视频展示无疑是巨大的教学技术飞跃。比如说,中国古代园林的巅峰代表———圆明园,现实中已然无缘见识其完整,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学生“进入”圆明园,亲身游览观赏其中的楼台、亭榭、长廊等建筑精华,深入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设计。另外,像国外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建筑场景同样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

2.实验实训

教学由于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建筑设计实验像天然光导光系统和全年采光实验、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冲击波防护实验等是无法现实完成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建筑设计实验条件无法满足实验实训的矛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建筑设计实验操作,并由检测软件及时反馈学生建筑设计实验结果是否合乎设计标准。虚拟实验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领域,使得建筑设计教学实验实训内容得到完整操作,不受场地环境和时间空间的条件影响,学生能够可循环操作找出和不断调整建筑设计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教学效率。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实验实训教学,大大节约了学校实验实训经费,并且极大程度地保障了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阶段的高科技成果,将其引入建筑设计教学领域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教学意义。虚拟现实技术以多样、立体、智能的特点给予学生更加直观和更加生动的空间场景,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于建筑设计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更多且更优质的建筑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旭涛.数字建筑不朽之城———议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J].四川建筑,2006,(03):42-43.

[2]林琳.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体系中的应用[J].电大理工,2008,(0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