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机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机发展规划

篇1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促进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必须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切入点,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揽全局,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把加快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农机与农艺、农机与各产业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于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紧密配合,多方联动,集成多方资源,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农产品布局,分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有选择、有重点的示范推广农机化技术和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3、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建立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4、坚持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逐年组织实施,解决主要作物、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技术。做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兼顾重点突出与整体推进,注重节能和环保。

5、坚持放开经营,搞活机制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二、目标任务

在丘陵山区,加快示范推广轻便耐用、经济实惠、低耗能中小型耕种收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技术水平提高型转变。到202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2万千瓦(每年保持6%速度增长),主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五年期间,农业机械免费年检,入户率、检验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90%以上,事故率低于0.8‰;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0人次,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500人次。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

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效应,合理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五年期间重点向粮食生产和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倾斜,重点扶持大中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粮食烘干加工机械等生产机械。

(二)组织实施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

1.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作业瓶颈为重点,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机化示范区,抓好水稻、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一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以岭北镇为重点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逐步提高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从2015年起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区域建设1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年实施面积500亩,并逐年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示范果业机械化种植、采摘后保鲜处理技术。三是农机维修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解决好农机看病难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和实施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项目,在国家和省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下,期间争取购机补贴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不断地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

2.围绕我县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推广6项农机化新技术,有效地促进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1)以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桔秆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以机械化环保排污处理的生猪养殖技术;

(3)果业开发机械化浇灌技术;

(4)水稻等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

(5)水稻等农作物机械加工利用技术;

(6)以脐橙收获后保鲜处理的机械化技术;

(三)积极扶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加快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创新步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利用国家购机补贴等政策,扶持新建5个服务功能强、农民信得过、自我发展有活力的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断的巩固和提高各农机合作社的作业服务水平,拓宽作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工程。以培养适用性农机人才为指针,大力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各类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五年期间,每年完成农机培训300人次,使农机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五)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以水稻机械化耕作、收获、植树挖坑,脐橙的油茶机械开发等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跨区作业服务范围和领域,充分发挥现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0户农机大户的服务功能。每年组织30台以上的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作业领域由机收、机耕逐步扩大到机播、机械加工等作业环节,作业项目由牧草扩大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

(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推进“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农机安全村”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整治和大检查活动,严格治理“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违章行为,杜绝农机违章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农业机械牌证管理,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农村交通秩序,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入户率。期间,拖拉机入户挂牌率、检审验持证率达到90%以上,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8‰以内。

(七)组织开展农机监督市场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加大对农机流通和维修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实行农机产品推广产品目录和许可证审查制,对假冒伪劣农机配件、“三无”农机产品予以严厉打击,净化农机市场;积极受理农机投诉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农机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农机化工作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机化发展领导小组,农机局局长为副组长,各副局长和站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全县农机化发展五年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确保农机化发展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确保农机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协调农业、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和省厅局有关部门项目资金的支持配合;整合涉农项目农机化资金,发挥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单位以及各乡镇农机专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形成突破;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性。

(三)规范管理,加强检查监督。为了确保农机化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相应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考核验收办法,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每年年终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动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对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气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以实际工作成绩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给予倾斜。

篇2

一、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是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前提

农村土地实行联产承包分田到户以来,地块不连片,一家一户经营,大型机械作业受阻,逐步出现了大型机械搁浅,小型机械装备在农业生产中起了主导作用,发展较快。实践证明,常此以往,土地分散经营只靠小型机械作业带来的问题较多,导致作物种植重、迎茬问题严重,小型机械深松不到位,机械作业综合性不强,致使耕暄达不到标准,多年形成犁底层,留不住雨水,起用不了地下水,达不到蓄水保墒的作用,直接影响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措施的实施,影响大中型先进农业机械化田间作业程度,使国家投入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和农民购买农机的投入利用率大大降低,没有用武之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了粮食产量的提高,保证不了国家对粮食的需要,影响农民加快致富的步伐。连片种植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能够推动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同时也能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

二、发展小型农机正在向发展大型农机逐步转变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小型农机主要是起到了代替人畜力的作用,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的需要。今后我国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外,利用农业机械为载体推广农业新技术是重要的途径,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要求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推广提高土壤生产力的技术,如深松、免耕、秸秆还田等;先进栽培技术,如精少量播种、化肥深施、植保等复式作业;旱作节水技术,如覆膜保水和灌溉,秸秆覆盖等;高效收获技术,如割晒、收割、脱粒、烘干等联合作业。从对农机的要求看,第一,这些技术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才能实现,必须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第二,必须使用大型农机具,现代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立体作业,绝非是小型农机具所能胜任的。第三,高性能农机的优越性和重要性日益突出,以往因其价格较高而很少考虑它的推广应用,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理解它有效实现农艺技术的毫性能、它的性比价、它的综合效益大大优于性能较差的农机。可见,当前发展大中型农机的要求和趋势十分明显。

三、鼓励扶持农机专业户快速发展,规范引导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机服务的主题还应是农机专业户。目前我国农村的机械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耕、种、收三项作业平均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村的大中型农机规模化作业服务的比重也很低,而家家户户小农机分散作业的状况必将逐步过渡到大农机规模化服务的方式。因此,当前应重点扶持农机专业户发展,采取鼓励措施,培植农机大户,加快推进集约化作业的农机服务模式。随着农机专业户有了一定的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也随之应运而生,当前农机发展路径展现得十分清楚,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比较快,它是农机户之间的社团组织,为农机户提供维修、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平台,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呈现出崭新面貌,正在转向企业化规模经营和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将逐步形成农机服务的高级发展模式。

四、农机跨区作业解决了小规模农机户与发展大中型农业机械之间的矛盾

篇3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要求,省联社*办事处组织辖内联社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结合实际,现制定*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010-2012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强化信贷管理,优化资产质量为重点,以提高队伍素质,改进金融服务为手段,以金融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经营机制转换,大力拓展新业务和中间业务,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提高盈利水平,全面提高全辖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体系建设。

1.基本情况。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钩,1996年8月-2003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2003年4月-2004年12月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于2004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承担着安徽省政府赋予的对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办事处于2005年3月28日正式成立,是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的派出机构,根据安徽省联社授权承担着对*辖区谯城区联社、涡阳县联社、蒙城县联社、利辛县联社进行业务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职能,*辖区联社共设有188个营业机构,其中113家农村信用社、45家信用分社、30家储蓄所。

2.搞好基层网点布局调整。为有效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切实为“三农”提供快捷高效服务,根据精简、效益的原则和保本点的要求,满足广大社员和客户需要,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经各联社研究初步拟定:(1)蒙城县联社西门口储蓄所空间狭小、所处位置偏僻,且属租赁用房,拟搬迁至商业网点多,存贷款规模较大的地域;唐集分社拟搬迁至漆园镇新开发区庄子大道西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涡阳联社计划在2010-2012年对城区三个营业网点进行重新布局,分别为城关信用社、信辛信用社、五里湾信用社。(3)谯城区联社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下,2009年9月底已到达组建合作银行的各项标准,计划2010年3月挂牌成立*药都农村合作银行。(4)利辛联社计划2011年对宏大、胡集信用社板集分社2家布局不合理的网点进行搬迁。

3.增设新的营业网点。蒙城县联社根据2008年该县人大76号提议,蒙城县白扬林场干群强烈呼吁蒙城联社在白杨林场开设网点,以满足当地群众金融服务需求,蒙城联社经多次调查论证,原则上决定在白杨林场增设网点,给当地群众提供存贷款等金融服务的便利,报请*银监分局批准后实施。

4.企业改制方面。蒙城县联社计划2012年完成合作银行或商业银行组建目标。但目前在不良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还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考虑到业务发展、增加盈利、贷款投放、增提拨备等因素后,仍存在差距,需要政府多方协调、支持。

(二)创新金融产品。

按照《*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辖区联社不断提升服务“三农”、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水平。把创新作为应对竞争、拓展市场,巩固培育优质客户的核心手段,做到思想重视、措施到位,推广有力,推动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1.基本情况。*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照安徽银监局《安徽省县域银行业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和《*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增强自身金融服务创新能力,提高支持县域经济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2009年9月底,除传统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商家乐”贷款等贷款品种外,先后又开办了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工资本”贷款、库存商品汽车抵押贷款、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担保及联保贷款、“夫妻证”贷款、巾帼科技致富贷款、生源等助学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等信贷产品。

2.具体措施。

(1)优化主打业务品牌。不断完善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和优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操作流程,实行贷款“金额、用途、期限、利率、对象”五公开及提高信用额度等措施,积极拓展贷款覆盖范围,不断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计划到2012年全市农户小额贷款发证面达65%,农户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5%;规范办理农户联保贷款。采取“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的贷款方式,按照人民银行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制定了符合自身实际的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实行3--5户联保,单户最高限额3万元。计划至2012年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达8,000万元。

(2)根据银监会“六项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擦亮“商家乐”贷款品牌。整体提升“商家乐中小企业最高额循环贷款”、“商家乐微小企业担保贷款”和“商家乐工资本贷款”、等多个信贷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商户信息、信贷调查、授信标准、贷款审查、贷后监督、风险控制、纠纷处理、责任认定以及奖惩机制等方面进行细化和优化,形成信息灵敏、情况准确、责任到位、资金安全的操作程序和管理标准。

(3)积极探索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范围。根据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扩大农户贷款担保范围,积极创新特色信贷产品;积极寻求分散农业贷款风险的有效途径。大力鼓励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种养大户和有资质的农业生产企业通过投资“信贷+保险”,有效防范和分散涉农信贷风险。如涡阳联社积极与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合作,计划开发出“安贷宝”等系列产品。计划至2012年末,发放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担保及联保贷款1亿元,发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5000万元。

3.信贷产品整合提升。2010至2012年,各联社将扩大新型贷款业务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探索新的贷款方式,提高业务的发展速度。重点发展如下贷款业务:

(1)巾帼科技致富贷款。深入调查、手续从简、利率优惠,为妇女科技致富提供资金支持。满足涉及养殖、种植、服装、农资、建材、家电、办学等领域的农村妇女发展生产、扩大规模、脱贫致富。

(2)农村青年创业贷款。为优秀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信贷支持。扶持农村青年自主创业。

(3)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汽车按揭贷款。利用蒙城县汽车销售市场资源优势,发展汽车按揭贷款,争取在2012年汽车按揭贷款规模突破亿元大关。

4.创新审批机制。贷款审批充分体现“机制活、手续简、速度快”的特点。一是根据信用社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计划信贷员的贷款审查与贷款调查同步展开,并深入实地,由原先的间接审查改为直接审查,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高办贷效率;二是落实限时服务制,对手续齐全的贷款从受理申请到贷款审批不超过15个工作日,其中联社审批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三是全辖信用社柜面放贷业务不超过7分钟,柜面还款业务不超过10分钟;四是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对申请贷款的客户所需资料、手续等实行一次性告知,减少客户不必要的麻烦;五是简化贷款操作程序,实行贷款合同不公证、不要求财产保险和人身安全保险,大大简化操作程序。

5.内部管理方面。各联社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完善内控制度,防范新增风险。计划2010年对信用社各项内控制度全部补充修订并汇编成册,要求员工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和操作流程办理每笔业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把制度落实到实处,堵塞一切漏洞,防范经营风险,使信用社健康有序发展。

(2)完善法人治理,建立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实行重要岗位竞聘、轮换,计划对任职三年以上的信用社主任、主管会计、信贷会计进行轮岗,对总部部门经理进行公开竞聘,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上,使信用社的内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金融联动机制的建立。

1.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政府要正确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减少企业税收等行政性收费项目;政府应进一步帮助信用社化解不良贷款,尤其是化解村级债务;对于县域种养殖大户,可以通过财政部门贴息方式,让信用社提供较大的资金支持,为创新金融产品提供动力;对财政性资金存放要向地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倾向,特别要向支持地方经济信贷投放较多或者按照信贷增量份额,存放财政资金。

2.着力建设信用环境,打造诚信。针对部分抵押贷款诉讼执行难的问题,应帮助督促法院加强执法力度,促进信用社与房产局的合作,确保抵押贷款债务不悬空,为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保障。

3.促进金融改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高度关注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如采用优质资产置换、资金或土地等优质资产注入资金,切实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

4.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工作。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密切配合,搞好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引导,制定有力的防范、监控措施,做到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建立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预警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控制、化解,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水平,确保我市金融秩序良好运转。

三、对市政府金融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金融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区域经济竞争的态势,国内金融业竞相发展的势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分析比较,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与不足,特建议如下:

(一)建议市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建议市政府尽快建立健全金融机构企业放款奖励机制、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壮大担保公司资金实力,真正发挥担保作用,彻底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篇4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会议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农民增收困难和农村实现小康水平仍然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逐步扩大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可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又快又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为此本文对县级农村经济发展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规划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农业问题分析和对策

1.1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

1)是中国落后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农业发展的封闭,保守,更复杂和广泛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2)是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面积的种植,木头副渔业比例较小。水产养殖在南方和北方作物不和。高质量的产品的比例仍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不能很好导致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民经济发展缓慢。

3)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

4)是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畜牧业在农业、园艺、特色工业和人均收入很低,落后的生产方式的比例,尤其是传统的畜牧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知道大多数的农民合作的主要方法。影响农民根深蒂固的传统农业生产的历史观念和生产方式。中国的市场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的现代农业。

1.2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科技落后

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水平不高,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并刺激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和农民利益之间的耦合机制不太近,不足牵引作用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技术在促进农业规模、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促进建设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结构的优化不是很好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化路径曲折。

2.3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教育水平落后

中国教育最大的缺陷是二元分割。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形式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教育之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缺乏理解的教育,大多数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农村教育水平落后于缺乏合格的工人。策略依靠科学和教育在农村,做了很多限制,阻碍科技进步的科技教育水平阻碍生产,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农业发展越来越落后。

2.4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首先是r业投入资金不足。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检测等投资的严重短缺,农村经济体系非常脆弱,失明的农民生产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以水利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差。其次农业营销体系建设并不完美。出口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创造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缺乏市场意识,使市场的竞争力。农业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农业地区的优势特点。

二、农村经济中面临农业问题的对策

2.1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1)发挥财政作用。在省级金融输入增量逐年增加一定数量的前提下,应积极争取,争取国家在我们省的投资规模方面,推出一个在自己的农业部门,提出“做”项目,计划在积极的一步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一千斤”的方向和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农业倾斜,扩大在我国农村的农业投资。

2)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前沿,其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突破性发展。

2.2发展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

在发展目标上,我们强调以确保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有效的供给,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实现双重目标,关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样会使农业高效提供出价值。在农业发展模式上,要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低效低值且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实际出发,把高效生态新型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

2.3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应该积极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识”为职志的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学校的课程设置,让教材适合农村是重要的,让教育适合农村,培养农村孩子具备适应外部和本土两种环境的知识与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知足长乐的变换,困在过去,害怕风险,不讲效率的生产生活态度,摆脱落后的封建的小农思想。学习技术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发挥主要作用在农村发展在未来,我们需要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三、未来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建议

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改革农业产业结构,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切实用好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科教兴国,以科技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四、结语

农村经济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好基础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的作用,在农村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健康良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问题指日可待。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将面临新的是蒸蒸日上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篇5

关键词:农村公路, 发展规划, 问题, 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huzhou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proposes strengthening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ural highway, development plann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干线公路的延伸、扩展和补充。农村公路是县(区)、乡(镇)、村之间的空间联系纽带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沟通脉络,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重要先导性、基础性设施,也是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截止2011年底,湖州市公路总里程达798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7254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以 “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为主骨架,104国道、318国道等国、省道干线为次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对外开放、对内循环、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化公路网络,路网整体效益得到显著提升。然而,公路网发展规划是公路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研究,科学制定农村公路规划,能够保证县乡村公路网的合理布局,克服农村公路网建设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实现有计划、更协调的建设发展,从而提高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效益。

一、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存在问题

1、责任主体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农村公路主要是依靠农村群众自发建设的。农村公路纳入公路管理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前,各区县政府均没有系统开展过针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工作。近年来,公路主管部门加大了对区县农村公路规划的指导力度,但由于农村公路项目小、里程短、数量多,普遍存在区县乡镇政府对规划工作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调整大、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

2、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科学性不强。规划依据中缺乏科学的交通观察与统计数据,对未来的情况缺乏定量分析,对中、长期的规划目标一般都是根据经验,提出一个静态的设想,没有具体的、分步骤的实施方案,规划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足,与周边地区以及整体路网的协调性较差,影响了对路网建设的指导作用,不可避免地导致路网建设对于落实规划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农村公路实施方案较为粗糙。由于发展规划数据多数为根据经验主观确定,并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作支撑,也缺少定量分析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方案上,即便是较为详细的规划,也仅涉及部分主要乡道,均无村道和多数乡道的具体表述,操作性不强。对已列入规划,并做出实施计划的项目,在实际当中也经常存在受投资影响,而调整、变更甚至是取消的现象,规划的严肃性得不到保证。

二、加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对策及思路

(一)遵循农村公路规划研究的基本原则

农村公路是全市公路网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干线公路网的延伸与补充,其整体效益只有放在全路网这个大系统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农村公路规划过程中,不能将其孤立出来单独考虑,而应该充分考虑干线公路网与农村公路网的配合方式与途径,保证整个路网布局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1、服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农村公路规划必须适应全市宏观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与当地的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资源开发、文化建设等相结合。

2、服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农村公路规划要重点考虑城乡一体化建设,考虑城镇总体规划尤其是乡镇整合及行政村撤并趋势、工业园区建设等对农村公路的影响,充分考虑现有公路网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注重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和建设成本,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在纵向上,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在横向上,要与高速公路网,普通干线网、城市道路网统筹规划,配套衔接,形成有机的路网体系。同时,要处理好新建与改建、建设与养护的关系,促进路网由粗放型、数量型向规模型、质量型过渡。

4、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坚持农村公路为区域经济和农村居民服务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农村公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的发展可能,综合考虑建设效益、资金能力,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同时,要树立合理密度理念,纠正密度越大越好的简单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建设资金及养护费用的开支。

5、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要按照城乡城镇体系发展的梯度和层次,分清轻重缓急,分期安排,逐步实施。要优先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乡镇的公路建设,尽快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按照既定的序列,详细制定每个阶段发展目标,遵循可操作性,确保农村公路有序发展。

(二)改进农村公路规划研究的方式方法

1、引入影响因素分析技术。影响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因素很多,从逻辑分析和直观经验来看,其中主要的有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程度、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分布、土地面积、城镇发展进程、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运输体系构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汽车保有数量、交通运输需求大小、农村公路现有基础和实际条件等。这些因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而每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又不尽相同,对其进行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主要矛盾,把握关键因素,以便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公路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

2、加强量化分析研究。湖州市在2010年开展了全市OD交通调查,大量的OD调查数据对于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类型和等级的确定、交通服务设施的配置、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等提供了定量依据,但当时仅对县级以上公路进行了调查,建议今后将主要乡道列入调查范围,以获取公路网规划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要对全市农村公路通达情况进行专项调查,进一步摸清乡镇及行政村公路的具体情况,结合城镇体系规划的布局,制定更符合实际情况和未来需要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保农村公路网有效服务,充分发挥应有功能。

3、优选决策方法。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模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村公路网的布局规划。通过对节点重要度、路线重要度和路网重要度的计算,由点到线,由线及网,按照重要度最大的原则,确定公路网重要度最大树,并在重要度最大树的基础上,以单位里程的路线重要度最大为优化目标,并以预测的未来公路网发展里程数为约束条件,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条路线的布局与走向,使公路网由树状结构向网状扩展完善。

(三)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

全市农村公路发展目标要根据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农村公路的要求、根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和城镇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干线公路网发展规划来确定。各区县实现“网络化、等级化”的农村路网布局结构,使绝大部分基层村至少有两条等级路相连,主要县道要实现二级标准化,主要乡道要实现三级标准化,一般乡村道要实现四级标准化,完善路网结构形态,提高道路等级。

农村公路发展的规模应与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相适应,在增加公路通车里程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公路的技术水平,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满通需求的目的。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网发展规模,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来加以综合判定。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村公路网是在干线公路网的基础上布局成网,因此在预测农村公路网合理规模时,可从路网整体出发进行结果预测,再分离出已经规划好的干线公路网规模,即得到农村公路网规模。

在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发展目标、发展规模的同时,要结合农村小城镇化建设,制定合理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根据现状分析和工作实践积累,在路面宽度方面,建议乡道路面宽最低7m,推荐9m;村道路面宽最低5m,推荐7m(条件受限的地区可适当减低标准)。在路面结构方面,现状结构多是两步灰土+5cm沥青砼,建议沥青砼层加厚(二级路9-12cm,三级路7-9cm,四级路维持现状),并增加一步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或二灰碎石作为半刚性基层。

(四)维护规划工作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

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做好规划的研究制定和落实工作,可以避免盲目决策造成的资源浪费,避免因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建议从计划、立项、安排资金(补贴)三个方面进行规范,凡未纳入规划的项目,不能随意列入建设计划,项目也不能立项审批,不能安排投资或补贴资金。通过上述措施,切实维护规划工作成果的严肃性、权威性。

篇6

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经过3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业和农村发生许多深刻变化。如农产品供求格局、农村劳动力结构、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农村政策体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者,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发展现代农业,尤其要注重第一线务农劳动者的培养。在我国已进入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制定有力政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我国谁来种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未来的大事来抓紧抓好。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应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重视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都发展很快。但面向留在农村真正种地的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要研究农民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大量农民工不可能都集中在大城市、关在校园里培养。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让农民教育培训更加方便、快捷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和部门正在探索送教下乡的方式,探索农民教育的新途径。

农民教育培训要接地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应立足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和各地农业发展实际,将培养内容与地方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围绕各地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及市场信息等开展教育培训,同时开展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还应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农民教育规律和学习特点,采取送教下乡、教师进村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培训办进农村、办进田间、办进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现就地就近培养,农民需要什么学什么,实现不离乡不离土,方便、快捷地让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开创农民培训模式。

篇7

一、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000户,沼气普及率达到30%,建成小型沼气工程10个,建立村级服务网点50个;新型能源得到普及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5万台,太阳灶1.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5万m2;农村循环经济蓬勃发展,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8万户,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100个,示范村达到“家居温暖洁净化,庭园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截止目前,已完成户用沼气3500户,占任务的70%,小型沼气工程没有建设,建设村级服务网点9个,占任务的18%;推广推广使用节柴灶1万台,占任务的67%;太阳灶1.4万台,占任务的93%;太阳能热水器0.8万平方米,占任务的53%。建成畜―沼―果(菜、粮)模式示范户1.5万户,占任务的83%,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63个,占任务的63%。

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十二五”规划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沼气建设作为为民措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批转下发全县农村能源工作安排意见,并制定下发了《泾川县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在沼气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各乡镇分别确定了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并与项目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农村沼气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县农牧局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实行局领导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包项目乡(镇),技术人员包项目村和项目户的“双包”责任制,做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县能源站与每名职工签定了工作责任书,实行工程质量及任务完成情况与下乡差费挂钩,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县完成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总投资255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96万元,群众自筹963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县上下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能源短缺、改善用能结构、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国债资金项目,不断推广使用农村新型能源,加快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农村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户用沼气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全县户用沼气累计达到2.1万户,占适宜建沼气农户总数2.65万户的79%,全县沼气普及率由“十一五”末的23%达到29%。

2、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全县累计推广太阳灶2.95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2万m2,太阳能路灯285盏,新型生物质节能炉853台,节能炕12.39万铺,省柴节煤灶7.63万台。

3、农村沼气综合效益日益凸现。全县2.1万口沼气池年可产沼气798万m3,折合节煤1.32万t,相当于保护林地7.35万亩,减少薪柴砍伐2.63万t。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3.5万t、二氧化硫296t,改善了大气质量。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明显加快。

三、主要措施

(一)规范管理提质量。

为了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确保建设一座,成功一座,发挥效益一座,县能源站全站干部职工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负责调拨材料和技工调配,监督施工和质量把关,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坚持“六个统一”,严把“五个关口”, 落实“四项责任制,紧扣“三个环节”。即: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材料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跟踪管理、统一由专业队施工、统一检查验收;严把技术关、开工关、技工关、质量关、验收关;落实目标责任制、合同管理制、资金专户制、安全管理制;紧扣沼气池坑开挖不规范不配料、沼气池气密性检查不合格不付技工工资、沼气池不产气不予验收。

(二)物资使用抓监管。

在项目物资采购工作中,坚持“规范、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所需物资在网上招标公告,由县政府采购办负责牵头,县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参与,召开了泾川县农村沼气项目建设所需物资招标会议,确定中标供货商,签订水泥、砂石料、pvc管材等物资购销合同4份,由中标供货商将所需物资直接供应到项目户,并凭驻村技术人员、村主任和建池户三方签收清单,到县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领取供应物资款,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为了有效解决沼气项目投资大,群众自筹能力有限,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坚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卫生改厕等项目紧密结合,确保了改厕、改圈配套落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三)典型带动求突破。

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辐射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做好群众工作放在首位,坚持抓点示范、典型培育的工作方法,吸引群众自愿参与项目建设。在新建项目村,首先动员科技意识较强、建池愿望迫切的农户建池,培育一些典型示范户,通过效益吸引、激发群众的积极性。

(四)健全服务促效益。

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实施办法》的要求,建成了65个村级服务网点,各网点由能源站统一购制招牌,固定了1-2名管护人员,配送安全检测工具、出渣车、沼气灶具配件等。对管护人员人员进行了集中统一培训,使他们学习了解了沼气基础知识,沼气池修建技术,沼气综合利用等业务知识,还参与了沼气器材维修,沼渣车操作和演练学习,这支技术队伍经常深入沼气户,解决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定期对沼气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指导沼气户大力推广畜-沼-果(菜)等综合利用模式,带动了家禽养殖、庭院经济、绿色食品的协调发展,提高了沼气综合利用效益。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用能结构不尽合理。

太阳能开发利用、秸秆固化气化、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节能新技术推广等发展步伐缓慢,清洁、环保、高效能源所占比例偏低,部分农户还停留在燃烧秸秆、薪柴用能阶段。

(二)农村沼气建设难度逐年增大,农村沼气使用率有逐年下滑趋势。

受分散养殖萎缩,户用沼气发酵原料缺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宅基地搬迁,沼气池停用;缺少保温措施;后续管理服务滞后等因素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使用率、产气率逐年下降,群众对建沼气起于抵制情绪。

(三)后续管理服务不到位。

已建成的村级服务网点大部分处于停滞状态,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功能。

(四)“三沼”综合利用面还很窄。

沼液、沼肥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推广面积小、集中连片规模小,示范带动能力弱。

五、评估结论

多年来,农村能源项目建设成为受益农民最多、群众得到实惠最广、最受农民欢迎的项目之一,得到了较好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项目适合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项目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必须解决项目推广中出现的新问题。

六、需要调整的内容及下一步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需要调整的内容

从国家农村能源发展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看,我县农村能源“十二五”中需要做一下调整:一是将建成10个小型沼气工程调整为2个;二是将建立50个村级服务网点调整为建设县级农村沼气服务站1处。

(二)发展思路

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能源适度超前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方针,以科技为先导,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替代功能多、社会效益好的优势,将清洁能源开发作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切入点,立足我县自然生态特点和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资源条件,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为重点,秸秆气化、太阳能、小水电等能源为补充,积极鼓励种植能源作物,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扩大清洁能源受益面,全面提升能源供应水平,使农民逐步实现生活环境温暖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经济发展高效化、农村发展和谐化。

(三)政策建议

1、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我县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原料,变废为宝。建议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扶持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同时,给予现有户用沼气一定资金扶持,发展秸秆沼气,解决原料不足、沼气池停用的问题。

2、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领域。由于农村沼气建设的持续推进,适宜建池农户已基本普及,沼气池发展空间有限,建议国家在农村大力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其它清洁能源。

3、开展农村沼气改造提升工程。近年来,由于庄基搬迁、道路拓展,加上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建议国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池的改造提升,解决建而不用的问题,使已建沼气池发挥作用。

篇8

主要工作目标:

1、农机总动力增长4%,达到5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增长10%,达到10530台;机耕、机播水平保持稳定增长;机收水平要努力实现快速增长,增幅达4%;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

2、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得到落实,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低于万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

3、深松浅翻技术作业面积要达到3万亩;等离子种子处理播种面积要达到18万亩;大豆窄行密植播种面积要达到6.4万亩;水稻联合收割作业面积要达到4.5万亩;玉米联合收获作业面积力争突破9万亩。农机科技培训1.5万人。

4、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拖拉机年检率、注册登记率、驾驶员持证率和事故率要达到省州工作要求。拖拉机年检完成12167台,落籍完成台,驾驶员初训完成1000人,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5、巩固规范发展市农机作业协会和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要抓好不同类型的农机合作社典型。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0家,农机化专业农场发展到20家。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力争组建农机维修协会,抓好全市农机维修点及维修人员的登记、审验、培训和发证工作。

6、抓好农机化信息网站建设,进入全市网站排行前列。完成州局下达的信息宣传任务。

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长吉图规划纲要》实施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农机化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农机推广体系、农机维修体系和农机合作组织建设为手段,以农机安全管理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支撑,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加快发展,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做出新的贡献。

主要工作任务:

1、抓好农机化项目建设,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要争取更多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最大限度满足该市农民生产需要。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继续实行阳光操作,不折不扣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买的称心,用的满意。

2、抓好农机“两新”推广工作,提高农机化发展水平。要以机收、机插农机化生产的薄弱环节得到突破、生态农业得到改善和增产机械化技术得到普及为工作重点,与农机购置补贴和全程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相结合,利用好农机作业协会和农机合作社的平台,加大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快速提升该市农机化发展水平。

3、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创造农机化生产安全环境。要以规范化、科(来源:文秘站)学化、电子化和人性化管理为工作目标,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高效有力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以此推动农机监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确保农民群众财产安全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4、抓好农机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发展农机化的组织程度。继续抓好农机作业协会和农机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打响协会品牌,科学引导合作社走农场化道路,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篇9

一是要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要强化其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和作业安全监理功能。要明确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稳定农机队伍。二是要加强农机推广和技术培训体系建设。大力引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狠抓农业机械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机科技的宣传普及,搞好农机行业职能技术鉴定。三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农业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把基地建成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和成果转化的平台,推动全县农机事业发展。四是要积极培育农机专业大户、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化专业农场、农机中介组织、农机专业协会等不同经济成份、组织形式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及其它形式的市场化、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培育和发展。五是要加强农业机械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建立农机信息收集、整理、、交流制度,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2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领导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标志,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事业,把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农机化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强化落实。要把农业机械化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实施督查和考核。

3切实加强农机化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管力度

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吉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农机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切实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服务,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加强对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管。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无牌、无证,带病作业、“黑车非驾”、私自改装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加强农机管理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规范农业机械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4切实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

各县(市)要围绕“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大力推广插秧机和各种联合收割机,快速提高重点作物、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思路,广泛深入发动,科学制订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监管力度,大力推进粮食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全州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大插秧机、收割机的推广力度,落实好购机补贴资金,使农民买得起和买得到优质、适用、高效、廉价的插秧机和收割机。大力引进推广高性能插秧机、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植保机械,不断提高我州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5切实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

加强农机化信息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信息宣传保障措施,抓好农机化信息宣传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舆论也是环境”的观念,真正把信息宣传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与农机化重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布置,同步考核、同步推进。要实行信息宣传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主管处(科)室牵头抓,有关单位支持配合具体抓,努力构建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大宣传格局。

6切实做好农机化培训工作

篇10

[关键词] 农机维修网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15-01

由于受农机维修网点各方面影响,加之受行业管理薄弱环节的限制,农机维修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强化农机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质量意识和守法意识,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促进农机化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1 农机维修网点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农机维修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没有放在适当的位置。基础设施差,设备简陋,在一些地方甚至交通不便,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有一定难度。农机维修网点短缺,不均匀分布现象一直存在。

1.2 农机维修服务网点设备简陋、规模小、维修厂网点急需升级改造,不能从事大型农业机械的大修保养,只能以换件维修为主,浪费巨大。农机维修行业人员专业素质低、知识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1.3 三包期内的维修由农机生产厂家负责,但由于生产企业很多,三包维修站一般设在县一级农机销售单位,而镇村两级一般没有三包维修站,每逢春耕、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农机维修难尤为突出。由于时间紧,作业期短,维修站距离三包维修位置距离较远,企业三包服务人员大多数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不能及时维修,农民需等待很长时间,特别是大型动力机械的三包维修只有一两个三包维修人员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必须借助于先进的农机维修设备进行检测。为修理农机,有时农民不得不付出很大的精力、财力,把机械拖到三包维修站去修理。不仅浪费巨大,而且往往会激化与生产厂家、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诱发社会不安定因素,三包期以后的农机维修问题表现更为突出。由于农机具品牌和配件品种多,更新换代速度快,而现有农机维修网点规模小,设备简陋,专业维修设备少,大多数农机维修以换件维修、手工维修、露天维修为主,维修浪费严重,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修理时间较长,农机大修更是无力承担,使购机者的作业时间缩短,减少了作业收入。

2 加快农村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措施

2.1 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重视,切实重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工作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管理经费,改善执法条件,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检测人员、交通工具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维修质量及零配件进行检测。对于执法监察人员要配制标志服,以便于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应把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以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摆在同等位置。在制订农机化发展规划时,应把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列入规划。做到布置、检查、总结工作中有农机维修网点工作,使农机维修网点建设工作有专人抓,有专人管。

3 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加强农村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根据“农机培训阳光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一项技术熟练,善于管理农机维修服务队伍,使农机维修服务工作纳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各农机部门应在农机部门工作中对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培训工作一视同仁。每年应将培训工作的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目标任务。在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形式上应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专业技能测试,使学生获得技能、更好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与农业机械科学技术转化为村里的人一起工作,使农民可以在现场或附近的农业机械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而且也减少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讲解、示范、引导,同时操作,让学生听理解,学会讲。

4 农机维修网点应合理布局

加快发展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按着"重点扶持县级、逐步健全乡级、积极扩大发展农机维修网点、大力扶持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农机维修网点,按区域优化发展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有一定维修能力的高新农机具维修区域中心"的要求,以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为目标,使农机维修服务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即农机维修达到"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二是考虑农机维修人员的经济效益原则。即每搞一个维修网点建设,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状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