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的专业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的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培养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学生必须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通用能力培养要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结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由于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而且越来越明显。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都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为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特别是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他们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管”的方法,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努力向上,坚持面向人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人才培养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和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相脱节,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采用的是从学科基础、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来决定专业建设,而不是积极回应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课程”式的专业建设模式。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始终坚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办学方针,特别要培养能够在不同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临床不同影像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有弹性。一方面,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需要,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加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广度,实现个性化培养。同时,要建立“校外评价”机制,尤其是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学校及学生的评价,及时反映专业与市场所需人才的契合度,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3.校企合作制定课程标准,建设特色教材
由临床一线专家组成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结合临床一线工作环境,制定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目前,本专业要重点建设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CT摄影与诊断技术、超声诊断技术四门优质核心课程,形成课程建设标准;与医院企业合作共同开发1~2部专业特色教材,完善2部专业特色实验实训讲义;校院合作共同建立教学资料库,完善和健全人体各系统正常结构影像与临床典型病例影像电子图片和传统胶片等教学资料库。
4.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着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基本原则,我院进行校企合作,共建真实职业环境的“医学影像技术实训中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临床实习前要求每位学生技能训练都能过关,不合格的学生再进行辅导强化训练,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以实现本专业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在逐步完善校内实训中心,全面提升实训教学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我院覆盖长三角的16所教学实习医院的基础上,再扩充建设2~3所教学实习医院,形成教学、实训等功能齐全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本专业学生分组完成X线、CT、MRI、超声诊断技术等专项顶岗实训及综合项目顶岗实习,确保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逐步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
5.构建一支以临床影像检查技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因此,实施特色战略,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1)我院采用“外引内培”模式,加大经费投入。对紧缺的教师岗位,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或较高职称的专业人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2)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每年我院都要求特色专业骨干教师到临床一线挂职锻炼至少2个月,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引导教师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3)专业课教师除了有教师证外,还必须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晋升。(4)建成一支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依托合作单位,从医院聘请在医学影像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1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骨干教师6名,引进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兼职教师8~10名,实现院内外师资互动和互通,完善资源共享机制,组建一支由多名影像一线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通过建设以“双师”结构和专兼结合为特征的专业教学团队促进特色专业发展,同时要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制度。学院已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对“双师型”教师除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外,还在外出培训交流、职称评定、聘任、考核和评优以及科研经费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没有完成“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教师及时给予批评,并限期达标;要逐步淘汰不合格教师,做到让教师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中获得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采用聘任制,并且纳入教师考核行列,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的外聘教师通报到依托单位,由依托单位做相应处理,并不再聘用。对专业建设有突出贡献且表现优秀的外聘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政策支持。
6.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
依托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制教育模式我校依托有资质的职业鉴定机构实行多证书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开展的有心理咨询师、妇幼保健员、按摩师、营养师等证书教育,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职业资格等级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鼓励学生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获取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目前,该专业多证书教育覆盖面近100%,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竞争能力。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开展常态化的技能比武技能比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技能比武,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与技能,有效地提升团队的协作能力,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比武,学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找到了薄弱环节,同时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引领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技能比武的引领作用,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密切结合,促进人才培养和岗位能力标准密切结合,要进一步完善机制,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目前,我校每年都开展相应的技能比武,比武项目以省级或国家级技能比武项目为蓝本,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比武,努力打造品牌效应,创造社会效应。我校还成立了相应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开展常态化的活动。完善高职专科升本科的教育形式为高职专科学生升本科建设绿色通道。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地方本科院校联合办学,二是引导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试前给予必要的考前辅导。
7.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是为了整合优秀的专业教学资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并且实现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凸显本专业的优势地位。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建设,也可以与相关院校共同研制开发教学资源,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资源库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领导要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网站维护人员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技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本专业主干课程有两门已经建设成精品课程,其他主干课程正在逐步地精品化。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精品课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制定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验收和评审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切实以精品课程提升特色专业建设水平。提升特色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职院校要重视对特色专业的宣传,争取使之成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不是自封的,必须为社会广泛熟知和认可。虽然不能照搬工厂宣传产品的做法,但可借鉴企业的营销理念,通过一系列载体和必要的包装进行宣传。我校为了加大宣传力度,印制了特色专业宣传册,放假前一个学生一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长和周围的人看;加大学院网站对特色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技能比武平台进行宣传;再加上特色专业本身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能够形成品牌效应,扩大其社会影响和知名度。
8.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应逐步完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特色专业建设管理运作机制,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院成立了“特色专业建设督导组”,该组成员主要负责督促检查:(1)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并及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责任人。(2)对专业带头人的管理要制度明确,责任落到实处,保障有力。特色专业带头人在特色专业经费使用上拥有自。(3)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包括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评监控等。我院每个教学单元都设有以学习委员为成员的教学反馈信息员,实行周报制,通过这些信息员能够及时发现、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通过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在教师与学生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了解到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4)每周三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督导组成员不定期参与。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特色专业研究促进和保障机制,并依托合作单位和专业资源开展本专业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着力提高教师专业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形成专业优势和特色。同时,要建立应用技术研究的导向和保障机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增强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建设直接服务的能力。还要注意“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不能以科研代替教学。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9.结语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6-01
我院自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后。根据全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1.2 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1.3 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2.1 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2.2 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2.3 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3 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
篇3
在当前的医学领域中,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飞速发展、具有广阔的涉及面的学科。现在的医学影像学以静态拓展至动态,以形态学拓展至分子、功能影像学,以定性诊断拓展至定量诊断,以二维拓展至三维,以纯粹的诊断拓展至治疗与诊断同步。与原始的医学影像学相比,当下的医学影像学的优势以及所涉及的领域有多个方面。如何使医学影像学在教学方面得以优化以及调整,使之在进行科研、临床和教学中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应该进行深入研究。1 教学中所涵盖的要素以及教学要点
当代医学影像学凭借一般的放射、DSA、MRI、CT以及USG等各种成像的原理以及技术,将人体的内部解剖以及器官成像,进而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解剖和病理变化做进一步的了解,实现活体诊断以及介入治疗同步的目标,其在对影像的获取、处理以及研究利用方面的广度以及深度在原始的放射学科中是无法达到的。以现有学制为基础,重点培养专业知识技能,一定会对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与临床知识有关方面产生影响,这样会缩小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学生在发展空间以及发展潜力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会导致减少学生的专业知识。所以,怎样科学的调配专业知识、基础理论、与临床有关的学科知识,应该由医学影像学方面的专家、教育工作者、相应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影像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2 医学影像学发展与教学内容更新
放射学发展至今,其影像专业的历史只有百年,然而其发展却有惊人的速度。当下的影像学在对人体的解剖以及病理变化经验予以反映的同时,其所提供的诊断十分高质,而且其差别有多个方面。在研究活体功能、对活体生化代谢的反应和分子生物学变化等相关方面,正在逐步掀起分子影像学的。当下世界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新影像作品以及专著。但是我们影像学方面的教材,虽然其内容在逐步优化与升级,但是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步伐相比,仍然不是十分理想。有的内容在对临床进行学习之后就予以忽视,有的在临床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反而没有学习。所以,必须注重对医学影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学术交流,使医学影像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掌握影像界新的科研成果,教授于学生。3 学习基础理论以及锻炼学习能力
当前的医学影像学涉及到很多学科,同时在有关学科的不断优化下,影像学学科也日益完善。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具有有限的能力去掌握内容。所以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生理、病理、解剖以及生化等相关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它们为影像学成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其知识更新方面具有较慢的速度。所以,医学影像学具有稳固的基石。因此,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人,在医学影像学科中才会最终有所成就。4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软硬件不断前进的同时,大部分学校已经利用多媒体教学做辅助。教学模式从总体而言主要有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第一种方法为教师先对常见的概念、原理、定义予以讲述,比如充盈缺损、龛影的概念与影像的特征,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附上图像以及文字进行解释,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第二种为教师将相关的问题予以提出,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中影像教学体系和手中相关资料的辅助,做有关的检索以及研究,教师可对有些问题进行回答,还能利用投影仪将全体学生反应的问题予以列出,做相应的概括以及总结。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的特点就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能够有效控制学时,在学习基本的原理、定义以及有关概念方面比较容易。而后者则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将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研究影像知识方面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运用的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什么情况可以利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什么情况下应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怎样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进行影像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探讨。5 知识以及能力的考核
篇4
(一)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我国环艺专业起步较晚,最早是从20世纪50年代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专业发展起来的,后期又有中国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业学院等相关艺术院校开设室内装潢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但目前优质的教学资源都集中在全国少数知名院校中,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资源还相对落后,如何让优质的教学资源传递到每位学生的手上,成为现今传统教学体制下的难题。(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平台传统体制下的环艺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时间非常有限,课堂上教师现场教学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课堂上仅留下的一点时间,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充分交流。而利用互联网教学将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的弊端,通过互联网,学生在课堂上课之前可提前进行线上学习,在线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提前对预先学习的知识进行讨论,学生预先将在线上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等到课堂上带着问题针对性地有效学习。线下课堂以讨论问题为主,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沟通的能力。而课堂后再进行线上反馈,从线上—线下—线上这种模式,强化学生的主动性,巩固知识点,延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搭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三)教学信息、市场咨询传递缓慢传统体制下的环艺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信息来源及市场咨询渠道比较单一。教学信息相对滞后,对市场现状缺乏了解,是目前我国环艺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例如,一些家具设计教材,教材中讲解的家具材料及家具制造工艺都早已被市场所淘汰,教材中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所以还一直沿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市场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毕业后的学生普遍感觉在校期间学习的内容落后于市场,满足不了设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必将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教学中要解决上述问题,一要及时调整跟进教材内容,不能长期不变,尤其是设计专业的教材更是如此。二要利用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教学资源和信息,并通过网站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四)实践教学空洞,缺少环境场景模拟环艺专业的实践课程,教师通常先对课程中的某个实践环节进行理论讲述,再进行实践操作和步骤讲解,但这个过程通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并不理想,主要因为缺少场景环境的真实模拟和认知体验,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普遍感到空洞乏味。例如,《景观建筑构造设计》课程中对于斗拱、雀替等古建筑部件的学习,如只给学生讲解理论和图纸,学生认知感不强,且空洞枯燥。若结合互联网媒介,教师在实地现场对斗拱、雀替部件进行现场讲解(包括细部构造、现场测量),并录制视频,随后教师将视频课件上传至网站,学生可以提前到网站上学习,学生看到视频中真实的古建筑部件,有了直观的视觉感受和清晰的现场演示步骤,使得原本需要讲述的大量文字内容通过视频录像演示,直观、清晰、明了。课堂上,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帮助理解和消化,互联网的介入使得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二、互联网应用于环艺专业教学的优势及影响
(一)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随地学习互联网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教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着无线网络信号的覆盖面越来越大,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上网学习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被广大的学生所接受和青睐,在线学习也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互联网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除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外,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还具有以下优势:第一,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教师和学生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教学。除集中授课的时间外,剩余的课外时间,特别是像乘车、等候等一些琐碎的时间,学习利用的可能性不大。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教师将课件、视频录像、试题、图库等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站,平时学生可通过手机、ipad等媒介上网,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就将生活中大量琐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延长了学习时间,使得学习更有效率。第二,具有重复学习的优势。教学视频可上传至网站,学生课后对教师课上讲授的知识点可打开视频重复学习,帮助学生复习,加强记忆。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除在课堂上讲授外,课后学生遗忘知识点无法通过媒介帮助回忆。互联网具有强大的技术平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二)实地现场教学,录制视频教学课件,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学生有时认知不清,尤其是对于施工工艺和家具制造工艺流程等方面的知识点,由于专业性实践性较强,学生听完课后没有清晰的概念,甚至出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课以后更加混淆不清,在脑海中形成错误的概念。而由于第一次学习没有彻底弄清知识点,形成错误概念,导致学生在进行第二次学习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更正第一次学习形成的错误概念,这就使得学习事半功倍,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室内装饰工程、景观建筑构造设计、家具制造工艺学等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动手实践性较强,以纯理论的方式教授此类课程显然不符合教学规律。但教师如能到施工工地或工厂厂房进行现场教学,并录制教学视频,后上传至网站,学生在线上看到教师在施工现场录制的视频课件,有了形象生动的视觉感受,对施工和工艺流程也有了直观清晰的概念。
三、互联网教学对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传统被动式教学无论是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还是新型的线上互联网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面对面直接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互动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并且教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亲和力,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当面直接解答,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教学模式同样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共享,实践教学课程效果不明显。而利用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覆盖面广,教学资源和市场咨询传播迅速,不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以上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无法完全取代一方,即使是具备较多优势的互联网教学也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而最佳的教学方案是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取长补短,以线上教学作为入口导入线下教学,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长处充分发挥,彻底打破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让学生提前上网学习,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问题和疑问,等到课堂上学生会带着上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听教师讲解,解决网上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自然会更加集中,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更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现有环艺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必将全面推动环艺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向前迈进。
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互联网教学的实践探索与建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互联网教学上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探索。其主要网络教学实体为易居句容网(),在此教学网站中,设置了六大特色网络教学版块,分别为“装修建材”版块、“案例欣赏”版块、“装修服务”版块、“寻找装修”版块、“精品家园”版块以及“专业论坛”版块,这六大版块分别发挥着不同的特殊作用。“装修建材”版块主要为学生上网积累基础知识搭建网络平台;“案例欣赏”版块主要为学生在设计前进行设计前期调研搭建平台;“装修服务”版块主要为训练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搭建平台;“寻找装修”版块为学生进行实际项目操作搭建平台;“精品家园”版块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成果提供了成果展示平台;最后一个“专业论坛”版块,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公共平台。总体而言,它是一种教学与商业相结合的网络实战平台,以校内工作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和利用各种专业与行业资源,为学生、教师、企业、客户四方搭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通过咨询与实战,改变学习方法、扩展教学内容、扩大教学范围,最终形成产学研一体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
五、总结
篇5
进入21世纪,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些技术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善高校科研教学方法提供了契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即是很好的实践[4-5]。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已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众所周知,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多媒体展示及动画功能,将各种数值、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有机结合,它的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形象生动、重点突出且具有很好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将其用于学生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测仪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多媒体实验教学较少,某些课程即使采用多媒体,也往往以文字类多媒体居多,教学重点难点无法演示,更不用说运用形象直观的动画软件进行教学,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测仪专业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该课程介绍精密测量理论和技术,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各种大型光学精密测量仪器原理和使用方法复杂,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实践应用效果不佳,鉴于这种情况,为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在公差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结合教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易于理解、易于操作、低成本可重复的优势,将该课程中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测量方法以及大型光学精密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用Flas的方式模拟出来。例如,采用数字式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参数以及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等实验。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该实验需要进行分组,而且设备台套数也不足,学生不能同时观察,而且无法清楚地了解显微镜视场的变化情况。改革后,通过将开发的实验项目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这类制约学生学习的问题迎刃而解,同时也避免了过去需要教师采用平面挂图说明的缺点,加强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感,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方法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2虚拟仪器在测仪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是伴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仪器,它与传统意义的仪器有着巨大的不同,它是一种具有图形化的虚拟操作面板、功能实现后台程序、可满足用户自定义自设计、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软件仪器平台。它由计算机、LabVIEW软件、数据采集卡等硬件接口模块所组成。该系统的核心是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软件平台,辅助硬件仅仅是为解决信号的输入输出问题。使用者在该软件平台上可任意开发自己所需要的仪器去实现自身特定的功能,开发完成的仪器只需用鼠标或键盘控制虚拟前面板,与操作传统测量仪器并无二致。故而,虚拟仪器的实质是利用计算机显示器的显示功能来模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表达输出测量结果,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实现信号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I/0接口设备完成信号的采集、测量和调理,从而完成各种测试功能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众所周知,传统意义的实验室中放置有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来满足不同的实验和科研需求。因此,实验设备的短缺和昂贵的购置经费制约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虚拟仪器的出现则全面解决了这类问题。基于虚拟仪器的优点,采用LabVIEW7.0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虚拟仪器实验室,该实验室能够提供长度测量、信号产生和滤波、轮廓测量、数据分析处理等传统实验设备需提供的各种功能。通过使用虚拟仪器系统,不仅传统实验的方法和手段能够使学生系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够弥补某些仪器的缺失对学生学习造成的影响。实践表明,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仪器技术,不仅提高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效率,而且节省了购置精密仪器设备的巨额经费投入。学生通过虚拟仪器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从而以一个更高的起点面对未来。
3Matlab在测仪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众多的数学软件中,Matlab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它由matrix和laboratory两个词组合而成,含意是矩阵实验室。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全面、功能最强大的科学计算工具软件之一,它强大的计算和处理功能被世界的科技研究人员广泛的采纳。它具有的可视化、交互式程序设计的计算环境将信号处理、矩阵运算、数值分析、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有限元和控制系统仿真等许多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中,它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辑模式,编程者可以方便地利用它去开发和实验自己的计算需要,它代表着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对于测仪专业学生来说,主要学习测量和控制方面的知识,这一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传统方式往往是学生通过人工分析、计算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图和表格,这种方法不仅极大的占用学生的时间,而且学生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同时因人工计算能力的限制,很多实验现象不能直观有效的表现出来。而利用Matlab软件中相关工具箱,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地将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而且可以通过Matlab的绘图功能把结果直观的表现出来。借助Matlab这种强大的功能,学生可以快速灵活的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掌握这种世界通用的数学分析计算工具,为他们以后进一步深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结论
篇6
论文摘要: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法都不能替代学生的学习热忱和自觉性。研究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特点(动机,才能和自信心等),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配之以较切实的教学法,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英语的教学模式已逐渐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将就情感互动问题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过分注重智力因素,如用升学率、分数等来衡量教学质量,而忽视心理因素(如兴趣与爱好,情绪与情感等),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当前处在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育过渡的时期,探讨心理学对学科教学的影响有着积极的意义。
随着教学思想的不断发展,语言教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播知识。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自律的学习。它只是围绕教师的课堂行为,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仅靠自律行为来提高学习者群体水平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英语教学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发性。这就决定了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身份是多重性的。
一、 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传播知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首先是一个知识传播者,英语教师即把英语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并让他们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2、组织教学
一个成功的课堂活动主要在于组织,使学生准确知道他要干什么。合格的英语教师把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得有条不紊,一切按自己的安排有序地进行。
3、心理作用
由于诸多原因,大多数职业中专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理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变化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教师需要分析造成这些消极因素的原因,从心理上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妨碍英语学习的消极因素。
一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充分的关注和了解。当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消极心理时,作为教师就应当即时发现,并且努力将这种消极的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二、如何消除学生的消极因素
中国学生开始学英语时大都已基本掌握了汉语语法结构和习惯用法,这时学习英语必然带来极大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会造成英语学习者心理上的障碍。此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有许多因素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学生在学习英语中的消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态度
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因为教师讲的东西自己已经掌握,或是听不懂产生畏难情绪,做其他的事情;或是认为学习英语无用,自动放弃。
2、对教师不满
主要表现为因为和教师发生矛盾而产生对抗心理,从此对该老师反感。或是因为不满意英语教师的水平和方法,而不愿上课;或是对教师人品不满,从而不专心听讲。
3、个人因素
如有些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毅力,认为难学而自动放弃;有些学生则是因为性格内向,怕出错,不敢讲英语;还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没兴趣,缺乏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的效率会大大降低。作为教师,应该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相当的敏感力,在调整自身情绪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变化,最大程度的降低消极因素的影响,努力创造互动的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使学生活动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语言学习和教学中,心理因素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是值得英语教学者思索的。当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或恐惧感时,他们就很难全身心接受教育,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可以用以下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转贴于
1、反思
当教学中出现了消极的心理因素时,教师不能一味的抱怨或责怪学生,也不应该产生自我责备的消极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教师无法以正常的心态思考失败所在,因而不能对教学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思。教师可以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话方式、方法和态度。通过分析和研究形成新的理解。反思不仅能够改进教学,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加深师生间的沟通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尊重和鼓励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意尊重和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最大程度的给予学生鼓励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句得体的赞扬往往会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鼓励就像一种奇妙的催化剂,使学生能够重新对待教师和自己。
3、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尽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尽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可以面带微笑的传授知识,同时在授课中要与学生保持眼神的交流;尽快记住所教学生的名字,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学生答错问题时,不要以强烈的口吻加以否定。答对题时,教师要给予“Good ,Woderful ,Ok”等简单的词来肯定。讲课时,不要一味站在讲台上,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浅浅的微笑,都充满了春风化雨般的亲和力,很自然地拉近了与学生距离。
4、充分发挥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育与教学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方法、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要求易转化为学生的需要,教师以自身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愉快、振奋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某一类行为和活动。教师的批评与表扬可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对他们的行为起着巩固、调整、校正的作用。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向学生提出希望,学生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会感到教师的亲切、贴心,因而比较容易和教师配合,愿意接受教师的建议,并制订自己前进的目标,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教师应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语言、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防止或缓和激动的情绪。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重视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因素的介入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协调性和活跃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尊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介入,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成功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情绪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在智力活动中,如果出现消极的情绪,则阻碍智力水平的正常发挥;相反,情绪愉快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信心十足,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特别应注重情绪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
实践证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其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加强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使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分析心理因素的角度去组织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尝试。但还需更加深入、细致的探索和研究,使其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双方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应用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50-0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已有十余载。近年来,国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就目前专业本科教育现状而言,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对此,高校有必要促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的快速转变和过渡,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虽然成为独立学科,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存在不成熟之处,可能阻碍教育发展进程。首先,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相对较低,高校专业未能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导致教育存在缺失。其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导致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岗位需求相脱节,难以为学生营造美好的未来。最后,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时,对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较少,对应用型教学改革带来消极影响[1]。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的必要性
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具有必要性。首先,伴随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其次,应用型专业教育转变,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育转变,可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充分激发人才潜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好发展指明方向。由此可见,加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转变是必要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
(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所以,在促进该专业教学向应用型专业转变的教学改革中,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键。“双师型”、“复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对该专业教师的要求。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参与各工程项目。其次,学校聘请资深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莅临学校指导,针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不足问题加以指正[2]。
(二)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应确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深入开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培养计算机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复合型人才。首先,高校可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学生大一至大三年级时,在校内学习既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大四年级时,深入企业或专门的校外实践基地而参与实习,跟进相关项目,既积累经验,又能提高应用能力,为专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教育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根据该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应用型专业教育需求。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计算机和艺术的结合,因而在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中,应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首先,在创设理论教学体系时,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以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并力求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性。其次,创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相关人员应增设实践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满足社会岗位需求[3]。
新时期,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中,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标准,既加快教学改革进程,又能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育向应用型专业教学改革的转变中,必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鲍枫,王以宁.英国高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44-49.
[2]苗苹,程显峰,吴乃群,等.新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产学一体化的多维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47.
[3]杨祥民,王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学培养模式探析[J].创意与设计,2016,01:79-84.
篇8
1.1英语基础薄弱
一般中职幼师专业学生选择中职教育,其自身一般不具有较高的高等教育的能力,因此其中大部分英语文化水平较低,甚至很多人连基本的英语语法和简单词汇都没有掌握,如果要讲求实际的运用更是困难。这些学生一方面对于理论性的学习没有充分的兴趣,学习方式和能力较弱,同时由于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较弱。正因基础薄弱,因此在教学开展上,为了符合基本情况,教学内容要相对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学进度较慢。甚至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吸收教师每天教授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教师的教学信心。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的信心,不能得到有效的成就感。
1.2缺乏英语学习氛围
中职幼师专业英语学习中,自身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较弱,学生自身处于汉语文化氛围中,没有较好的语境环境辅助,在英语学习上,即便课堂已经吸收,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的反复运用,实操能力相对较弱。同时英语的基本词汇量没有得到有效的巩固。课下时间一般学生不会进行英语学习,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1.3教学缺乏专业实用性
一般在教学的材料上,多采用统一性的中职教育材料,缺乏幼师专业的专业特性,教学缺乏针对性。同时教学内容过于依赖课本教材,而课本教材编撰具有滞后性,无法与实际专业和社会发展进程有效统一,因此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去甚远。同时由于缺乏实用性,学生没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学习内容较为呆板、沉闷,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度。很多学生在课堂内容学习上甚至无法有效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课堂纪律涣散的情况较多。同时英语学习的强化力度较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有效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进行教学规范。
2.中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性
以就业为导向主要是提升学生自身英语的运用能力,这种英语运用表现在幼师工作中幼儿英语教学能力、日常工作基本英语读写与交流能力、教学中英语文化的素养能力等。可以有效地针对中职幼师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低、学习氛围不佳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提升学生基本的英语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其毕业后的再教育与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能力上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提升。让教学内容充分贴合实际工作需要,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非过度地强调理论性,让教学内容与实际充分地结合。甚至可以针对性地针对市场企业运作情况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让教学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工作要“以就业为导向”,从而促动教育者和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来努力达到这一目标。目标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成为教学工作开展各细节的指导标准。
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幼师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3.1重视幼师职业知识融入
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让课堂教学内容围绕幼师职业内容开展。例如幼儿英语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了解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知识内容,提升课堂中对幼师职业环境情境的模拟来提升教师英语运用能力。目前幼师专业性的英语教材比较缺乏,可以将幼儿英语教学材料以及网络专业性资料联合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基本知识能力,更要懂得幼儿英语教学的方式,如情境模拟、游戏等兴趣教学方式,同时要强调幼儿英语教学中幼儿心理学的运用、幼儿英语接受能力,从而在教学的语言、方式运用上具有更好的针对性。
3.2充分建立学生英语学习有效性技术支持
在课堂学习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展现方式,为英语学习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材料和情境。课本教学材料具有局限性,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有效补充课本材料,同时材料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可以采用视听一体的环境对职业中遇到的英语情境进行展现,提升学生的情境感受能力,同时也让教学内容更与现实情况相符合。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也可以提升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下,教师可以多推荐相关英语学习网站和软件,甚至是在社交软件中进行英文美文、学习方式、学习信息的交流、分享,充分提升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例如,学生的基本词汇量不足,可以让学生通过手机词汇记忆软件做训练,让学生提升词汇记忆效果;可以采用课堂歌曲MV欣赏教学,让学生通过音乐来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同时在学生英语发音等能力上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软件做监测、纠正等辅助工作,充分利用好英语学习资源。同时当下英语学习软件汇集了较好的实用英语,可以有效地通过软件的不断使用来提升日常英语运用能力。而阅读英语新闻,有助于学生掌握当下英文使用流行情况,特别是现代英文翻译软件可以有效地辅助英语能力提升。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是学生日后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保障。在幼师职业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拓展,传统的课本教学可能会逐步被信息技术所取代,因此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
3.3提升教师对幼师职业的了解
要想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化能力,英语教师本身需要深入地了解幼师职业。这种了解一方面需要教师深入到幼师的工作中,有较多的实际体验感受;此外需要在网络资源上对幼师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对幼师工作的发展做及时掌握,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地将情境模拟还原到当下幼师工作情景。要多与幼师工作者进行联系,可能是以往的学生,也可以是幼师岗位上多年的资深工作者。这样才能有效地针对幼师工作现状展开针对性的英语教学。
4.结束语
篇9
惠普z820图形工作站 近年来,国内数字影像行业发展迅猛,这不仅仅表现为影视行业如火如荼、摄影摄像周边设备的性价比不断提升,同时也表现为大批高校(包括民办高校)开设了与影像艺术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与之相关的名称有很多,例如多媒体、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数码影像、影视编导、传媒、广告、摄影摄像、影视后期制作等等。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文件中,上述与影像艺术相关的专业主要被归为三大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
一、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的现状
1.目前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计划的总体情况
在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是重点。表现在教学计划中即:专业课程的数量较少,理论课程比重小,实践类课程比重较大。后者主要为三类:第一类是影像获取技能的学习,例如摄影课程和摄像课程,第二类是软件的学习(以电脑技术为主),第三类是综合创作类课程。
2.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师资和学生的现状
(1)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教学内容有一定随意性
影像艺术从影视的专业应用到今天的“全民影像”仅仅是短短数十年的时间,该学科师资力量的储备和整体水平都有待提高。民办高校中影像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有很大比例来自于外聘,其稳定性难以得到有力的保障,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2) 教师的管理不够科学
许多民办高校内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大,收入相对较低。反观国外影像类专业的教师,多数在高校教授课程的同时也保持在行业一线从事影像创作,这样不仅能保障课程与社会实践同步更新,还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师的收入。
(3) 学生对专业不够投入,学习效率较低,积极性较差
较大比例的学生对于学习有畏难情绪,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抱着“学多少算多少”的心态,依赖亲友解决就业的心理较为严重,学习兴趣不高。
(4)学生的思维活跃,可塑性强
虽然民办高校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他们也有一些优势,例如思维非常活跃,理解力和创造力都比较好,拥有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他们在合理引导下能将活跃的思维和良好的创造力用在影像创作上,其爆发的能量是惊人的。例如,在北京城市学院开展的“城市新星计划”中,多名影像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影像作品的创作和影像设备的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教学硬件水平现状
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和积累,民办高校与公办院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教学硬件水平上的差距越来越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今后,民办高校在教学硬件方面需要向专业化、规范化看齐。例如以摄影和摄像为首的实践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场地、前期摄影摄像设备以及相关的灯光等辅助设备要求比较高;对高清影像素材的后期处理、复杂场景的三维动画渲染等都需要工作站的支撑才能完成。
·影视教育蔡明:浅析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思路二、民办高校影像艺术类专业教学思路的几点体会和建议1.专业教学中,时刻保障理论联系实际
影像艺术类专业的特质之一即实践性非常强。国外影视专业教育也非常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理论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就了事,而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摄影课程中,EV值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但如果将EV值与相机上的快门、光圈的数值结合起来并进行简单的曝光组合的计算,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2.摆正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注重提高技术含量,认真研究软件课
高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之初就要将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以恰当方式教授给学生,在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前者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素质。因此,如何上好软件课是影像艺术类专业必须解决好的问题。首先,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更新软件使用平台,如安排有影视后期软件课程的电脑的windows系统的版本都必须是64bit旗舰版。第二,教师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前都要考虑几个问题:这个知识点是否一定要讲?如何引入这个知识点?如果使用案例,案例是否是最恰当的?如何考查这个知识点学生是否掌握等等。总的来说,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易学的气氛中掌握枯燥的电脑软件应用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3.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影像艺术专业类的教师投入专业创作一线,积累第一手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在保持旺盛的创作力的同时也能提升个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聘请社会行业精英作为校外导师,参与学校课程管理;合理招聘和引进专业师资,逐步建立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篇10
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学生而言,应用数学基础是其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可掌握跟自己专业息息相关的必需数学基础知识之一,它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的、基础的工具之一,对学生后期的学习及研究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更对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
在我国,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且数学基础也不牢固,加之在应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十分抽象、公式定理枯燥乏味、脱离专业实践,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恐惧的心理,一旦遇到问题很难克服,知难而退,严重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对初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缺乏对应用数学基础的了解,不明白此课程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导致其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下盲目学习使得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教学效果没有实现价值最大化,理论与实践无法做到相互结合。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了严重的阻碍,导致其学习方向出现偏差,不能遇到其养成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而难以把其所学到的数学基础知识真正运用至专业实践中去。
文章对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服务性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以服务专业为导,探索高职应用数学课程的改革途径[2],完善课程建设,重建其服务功能,真正做到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供以更为有效的支持,引导学生把数学基础工具运用至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及研究中去。用一般的数学模型解决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还须以专业课程服务为其教学目标对应用数学基础课程进行深化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课程价值。
2 高职数学课程专业服务性的缺失
2.1 脱离专业课程,内容无创新突破
传统的高职应用数学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往往更重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颇为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但在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易忽视各专业对数学知识实用性的要求[3]。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就对应用数学课程服务性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阶段,浅层次的理解为专业教学需要什么,教师便讲什么,此类情况难免不会把数学体系破坏得破碎散乱。为使基础学科能服务于专业教学,过去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通常会大幅缩减数学教学课时,采取由专业课教师择取专业需要的知识点,再经数学教师对之进行教学计划制定。在教学内容方面并无创新突破,仅仅对教学内容做一些简单的删减补充,教学案例也与学生所学专业不相符,与专业课程脱离。
2.2 缺乏专业背景支撑,打击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高职应用数学教学中对许多概念的解释绝大多数是采用一些经典的数学物理现象,如自由落体等,很少选用与专业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教学,极少使用专业术语对数学概念予以准确阐述。一直以来,学校和教师都在不断努力尝试新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去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的接轨,但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数学教师的专业多数是数学专业,教师本身与其他专业并未有过深入接触,无法清晰认识和了解相关专业的需求及发展方向,如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呢?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支撑,学生学习应用数学就认为是学习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计算这类枯燥乏味的无用知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因此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3 教学调整能力低,影响人才能力的培养
不难看出,高职专业课和应用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绝非是简单的服务及被服务关系,而是一种根据专业需求而进行提供相匹配服务的关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尚未具备这种能力,即根据专业需求的变化及时地做出相应调整教学的能力。比如,机电类专业学生可能不知道可以运用常微分方程可以解决部分的R-C电路问题,更可能不了解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很好地解决自动控制系统运动过程、脉冲电路工作过程等,由此可见,这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阻碍了人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4]。
2.4 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模式脱离实际
目前,高职院校于应用数学的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方法实行授课,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只负责将相关的概念、定理等讲授给学生,二而学生则认真地听课及做笔记,课后学生则复习巩固,应付考试,即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刚刚摆脱十多年应试教育的大一新生而言,显得格外压抑枯燥。比如,在讲授微积分时候,学生容易所讲知识点,其在高中阶段便已有所接触,在大学扔进行类似的教育,而未对该知识点进行广度深度的学习,难免会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3 关于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深化改革的探索
因为服务性功能的缺失,所以使得了高职应用数学对专业课来说显得可有可无,因此也不难理解数学课时被大幅削减的原因;对于高职应用数学而言,如果缺少专业背景作为依托,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较大限制;从学生角度而言,一味机械性盲目地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不但会让高职应用数学课程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也直接影响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服务功能,才有助于高职应用数学持续发展。
3.1 教学应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著名数学家欧拉曾很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把“河岸”、“小桥”抽象成“点”,而将“桥”抽象成“线”这就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5]。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渐渐步入了数字化社会,科学技术已深入到生活各领域,数学也随之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运用数学建模手段能够为现代社会解决许多实际的问题,数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故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地将数学知识跟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方能更好地、真正地提现出数学基础教学的价值。
3.2 数学基础和专业实践有效结合
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与其他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具应用性和实用性。高职应用数学的基础作用对于专业而言必不可少,不仅要向专业课供以必需的数学知识,还需使得学生能学会应用数学根据其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为其今后的课程学习打下牢实的基础。学习应用数学的目的还在于培养一种科学的、实用的思维方式,能为学生于专业创新上提供充分的思想基础以及发展动力,使其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掌握一项生存技能,能够更好地在其日后的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高职应用数学是理论基础,更是一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工作中的得力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应与实践应用结合。因此,笔者建议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时把应用数学的教学内容细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同时,建议根据学生素质的不同,将公共基础模块细分为必修模块,其主要包括微积分、极限、函数、不定积分等基础概念及公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及掌握可为其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学科专业的不同,其专业自身的性质也不同,因此其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内容设置也有所不同,故而,在专业基础模块的内容设置中根据专业不同进行不同的设置,以满足及适应专业的教学要求。
3.3 将数学建模融入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是高职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以考虑将专业案例提炼成数学问题并编写成为教学案例。譬如计算无穷多”个支路电路或者一类级混联电路的电阻计算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并从所得计算结果出发分析及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数学建模还可以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例如电子垃圾处理等。
数学建模研究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3点:
(1)需将专业案例和数学中的方程、模型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分析求解;
(2)对于较易的专业案例,可通过直接建立方程以及模型去求解;
(3)对于较难的专业案例,应先对其进行分析,再通过直接建立方程以及模型去求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使其能运用不用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让其能体会到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3.4 加强教师队伍的内部沟通合作
学校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及条件,使得数学教师能够真正地、深入地了解相关专业,并且组织其参加专业课的相关教研活动,使得数学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能够共同地讨论及制定数学课程计划标准。此外,还需要根据专业课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及时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完善。绝对不能把应用数学独立在专业之外,更不能使之与专业脱离,否则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仍然将数学教师跟专业教研室独立开来,对此,笔者认为可尝试将数学教师分批次地安排至各个不同的专业中去,让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该专业的特性,甚至了解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使之能根据市场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唯有扎根在肥沃专业课土壤中,高职应用数学课程方能做到真正地服务于专业,才能让高职数学教育富有特色和生命力。
3.5 高职数学课程建设应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高职应用数学的服务性功能缺失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完善它的服务功能,需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终身教育的教学理念。职业教育已逐渐被融入到终身教育体系中,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学习只是一个阶段性教育,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技能。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发展变革速度惊人,未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高职应用数学教育更应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高职教育要为学生传递新的知识,更要提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其对对新形势的应变能力。
- 上一篇: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 下一篇:社交媒体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