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17 17:0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

篇1

一、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理论依据

本文在研究上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调查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体验经济理论、消费社会学理论以及畅爽体验理论。其中体验经济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而畅爽体验理论则强调挑战,进而在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来获得精神上的畅爽;而消费社会学则是超越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将消费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而给消费研究以全新的视野空间。

二、高端体育旅游综述

(一)高端体育旅游概念。基于学术界研究的理论出发点不同,因此对于高端体育旅游的概念尚未形成明确的定义,高端体育旅游需要具备如下的特征:以高端体育活动为主题,同时必须具备高端的休闲放松方式,游客通过对这一旅游形式的体验能够获得精神的满足,此外,这一旅游形式具备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品质高,进而价格也很高。综合当前相关研究领域的观点,可以将高端体育旅游定义为针对社会高消费群体且以体育活动为旅游项目的一种旅游形式,通过这一形式的旅游能够为体验者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与畅爽。

(二)高端体育旅游的类型、特点以及价值。(1)类型。从参与这一项旅游形式的目的出发,能够将高端体育旅游划分为如下类型:休闲类、刺激类、野战类、体育节事类、观赏类、竞技类;从参与热情的程度来划分,可以将高端体育旅游划分为:体验类、休闲类以及综合类。(2)特点。高端体育旅游产品具备如下特点:首先,价位高、质量优。高端体育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旅游形式,给游客所带来的是高品质的服务与享受,进而也就决定了其价位要相对较高;其次,所针对的消费群体属于小众化。旅游是大众化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而高端体育旅游所针对的消费人群面较窄,是有针对性的一项旅游项目;最后,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且表现出了寿命短的特性。(3)价值。高端体育旅游的价值为:商品价值、引领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三、高端体育旅游的主要功能

其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如下内容:首先,通过对高端旅游的体验,能够实现自我情感的释放,进而实现个性的张扬与精神的满足;其次,通过高端体育旅游能够缓解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进而使自身的身体到灵魂找到平衡点,实现生理与心理匮乏的补偿;再次,实现消费空间与偏好的满足;最后,能够在优化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而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奠定基础。

四、端体育旅游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发生的原因。首先,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其次,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依旧是贫富差距严重,而其中的高等消费人群需要通过特点的消费空间来实现对消费符号的偏好,进而满足自身对身份地位以及品味等的追求,这就为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最后,我国交通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所呈现出的问题。首先,思想意识上存在的偏差,并没有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的全方位、深层次的解析,进而致使这一旅游形式出现异化发展的趋势;其次,在高端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上,整体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在资源开发上存在的浪费的问题,此外,尚未实现产品的准确定位,进而致使高端体育产品发展后劲不足;再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且尚未实现市场监管机制体系,致使竞争秩序混乱;最后,相关的人力资源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供给,进而制约了高端体育旅游的发展。

五、发展高端体育旅游的途径

第一,要立足于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而根据当前高端体育旅游发展的趋势实现产业发展之路的规划设计;第二,要先对高端体育旅游进行市场定位,进而创新其发展的模式;第三,要实现对高端体育旅游资源的科学且合理的开发利用,实现这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要打造高端体育旅游品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实现行业的公平竞争;第五,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专业能力素质强的人才队伍。

篇2

研究背景和意义:继国际旅游岛概念提出之后,三亚市作为人们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在双修工程开启以来,整个市容市貌逐渐向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靠近,干净、整洁、舒适、安全成为三亚市的新标签。这些变化也吸引了更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除了休闲度假的游客外,也不乏以商务活动和体育运动为目的地的客人,尤其是参加会议的客人,增长迅速。三亚坐拥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三大海湾,各大高端酒店林立,完备的配套设施及优美的自然风光为体育旅游和商务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然而商务游客作为出行比重较大的游客类型,在三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根据中国人健康大数据调查显示:中国人口中患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的均超过1亿,而超重或者肥胖症人员高达2亿人,这其中就有76%的人员为白领,而白领就是商务旅游的潜在游客,也就是说商务游客大部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它将体育运动和旅游结合起来,达到身体和身心都得到释放的效果。目前,三亚通过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沃尔沃环球帆船赛、高尔夫欧巡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昆仑决等国内外高水平体育赛事,以及“三月三”、“军坡节”等民族竞赛迅速提升了三亚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然而真正以体育旅游前往的客人并不多。基于这一背景下,笔者认为若将体育旅游融入到商务旅游产品之中,既能增加商旅游客的数量,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体育旅游资源,从而推动三亚市旅游业的发展。

一、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1.优势:体育旅游产品丰富

随着三亚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发展以及各项国际赛事在三亚落户,市政府也看到了三亚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并投入2.8亿以奥运场馆要求为标准建立了三亚市体育中心,以期待吸引更多的国家级运动队前来集训,提升三亚作为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声誉。此外,三亚目前拥有三亚鹿回头公共游艇码头、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三亚鸿州国际游艇会码头、三亚亚龙湾游艇会码头、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码头五大游艇码头可用于支持海洋类体育项目,共计泊位792个,另有300个泊位正在规划建设中。可停靠50―200尺不同长度的游艇帆船。且每一个游艇码头都有相关的吃住行健身等配套设施,尤其是半山半岛帆船港,配有游艇俱乐部、咖啡馆、高档餐厅酒店、购物街、游泳池、网球场、健身房等设施,并吸引了帆船学校以及相关媒体落户。它承接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海南省环岛帆船赛等著名赛事,同时吸引了沃帆赛船队、美洲杯帆船赛“中国队”等著名帆船赛事参赛队在此集训。此外三亚的大海拥有清澈的海水、丰富的海底生物以及东岛、西岛、蜈支洲岛等美丽的岛礁、潜水、冲浪、海钓、海上游泳等运动一直备受欢迎。陆地类运动方面,自双修以来,市政府先后修建了临春岭公园、东岸湿地公园、红树林公园、金鸡岭桥头公园等多处场地供市民健身休闲,公园建成后也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临春岭经常迎来大批远道而来的登山爱好者,爬山的人们络绎不绝。三亚的椰风海韵自然景观以及徐徐海风常适合骑自行车以及慢跑,在海南岛环岛自行车赛、环三亚自行车赛、三亚马拉松赛的?Ф?下,自行车及慢跑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的体育项目以及各类比赛为吸引体育及商旅游客提供了保障。

2.劣势:体育旅游软服务仍有欠缺

尽管三亚在体育设备的硬件配备上非常给力,但后续服务环节却明显跟不上节奏。一是设备维修养护技术欠缺,帆船游艇以及码头一旦零部件出现问题大都需要从国外购买邮寄,导致维修时间长,费用高,许多自行车爱好者反映找不到自行车修理点。其次相关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码头管理主要靠引进外籍人才,而帆船游艇船长水手等大部分都是原来在渔船上工作过的人,专业人才相当缺乏,目前三亚的各大高校已经在着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但仍需时间。

3.机遇:体育项目融入商旅产品有市场

为了了解商旅游客对三亚体育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印象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期望度,笔者对前往三亚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在各酒店前台发放问卷,利用客人在等待办理入住的空隙引导其填写问卷,选择酒店的时候以商务型酒店为主,锁定问卷调查对象范围;同时利用旅行社、酒店销售的微信资源,采用微信扩散的方式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19份,有效问卷402份。由于调查锁定了对象以商务游客为主,通过搜集的数据发现游客出游的目的有63%的客人是为了出差,其中白领占72%,年龄集中在30-50岁,亚健康比例高达68%。问及如何度过差旅时间时,有28%在酒店度过,30%有外出闲逛,42%则安排了活动。对三亚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显示游泳、潜水、快艇等海上运动项目被大多数人所熟知;高尔夫、帆船、沙滩排球等运动大家都有所了解,而竹竿舞、射弩、押加等本地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知道的人非常少。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也以了解程度较高的游泳、潜水、快艇等为主,高尔夫帆船次之、民族体育项目最少。想参与的项目则以帆船、民族体育项目占比最高。未参与的原因中由于价格问题占比27%,时间问题占比34%,35%的则是由于不了解无渠道的原因未参加。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商旅游客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高。二是三亚体育目的地形象还未在游客心中建立。可以从游客了解的体育项目中体现,大多数熟知的体育项目仅停留在游泳、潜水、快艇等休闲项目上,而高尔夫、帆船、沙滩排球等竞技型项目了解不够深,而恰恰三亚在这些体育项目上举办过国际性的大型比赛。三是普及各项体育项目有助于提升参与率。

4.挑战:推动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平民化

三亚2016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64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亿元,分别增长10.1%和17%;入境游客止跌回升,达到43.6万人次,增长22%。然而帆船码头、高尔夫球场等营利性体育项目俱乐部大都出现运营困难、亏损等状况。可见商旅游客的体育项目消费能力未被充分挖掘,导致部分体育运动场所闲置率较高。由于长期以来高尔夫球场都是仅凭旺季4各月的收入勉强支撑经营,而淡旺季的运营成本均一样,为了开源节流,2016年三亚六家高尔夫球场召开新闻会宣布抱团轮休4个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游艇帆船俱乐部及其租赁公司上,各大游艇码头的船艇除了接待业主客人,大都处于停泊状态,没能充分利用。除了淡季客源少的原因之外,高尔夫、游艇、帆船等项目一直以高端轻奢等词语标榜自己,让此类体育项目在大部分民众严重变得渴望而不可及。

二、方案设计

1.高端轻奢商旅产品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电话会议、视频会议逐已经遍及各大公司,会议性出差越来越少,商务洽谈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重要的项目合作时,除了初步的电话沟通,面对面交流更显诚意,能给彼此留下更深的印象,建立感情,从而为洽谈成功奠定基础。体育项目不仅能为游客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且可以展现一个人在行动、思维、细节等各方面的特点,为是否加强彼此间的合作提供人格方面的参考,合作往往建立在人与人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在各类体育项目中,帆船出海、高尔夫私密性强,灵活性较高,有充分的时间可用于沟通交流,同时不会让氛围显得严肃凝重,能够在运动过程中逐步达成合作意向。此种方式适用于高端客户以及该体育项目的爱好者。

2.团体趣味商旅产品

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建成之后,专业的会议设备与服务,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5800平方米的无柱展厅吸引了许多大型会议团前往三亚,他们的会议内容主要以奖励性的年会为主,而方式大都停留在聚餐加文艺晚会、同时在晚会中穿插抽奖的传统模式上,其余时间则自由活动,尽管有些文艺表演节目由员工自行排演,但仍有一大部分员工只是等待开奖的观众。竹竿舞、射弩、押加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三月三”系列体育项目以及沙滩排球、登山比赛等运动如果能增加到团体性会议之中,则能大大丰富其会议内容,增强趣味性、提升团队凝聚力。

3.青春刺激商旅产品

作为会后的一种休闲运动,轻松、刺激、有挑战性是不错的选择,冲浪、潜水、海钓都具有这类特性。这类运动锁定的对象则以小型公司短暂性的公务出差的客人,他们往往逗留时间较短、年轻有朝气、喜欢刺激,忙完公务后如有时间会寻找富有挑战性的运动,而冲浪、潜水就非常符合这群人的喜好,此外此类运动还能达到释放压力、放飞自我的特点。

三、发展建议

1.引进大型企业入驻三亚

大型企业的入驻可以吸引大量高端商务游客前往,他们或参加会议、或洽谈合作,为带动三亚商务旅游的发展提供动力。作为旅游城市的三亚,不适合引进加工制造等第二产业,但农业、养殖业、服务、高科技等第一或第三产业非常适合,尤其是农业、养殖业。三亚有着优越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可以引进不同的研究机构对各类植物进行研究。同时将研究基地规模扩大与旅游观光体验结合起来,并融入田间漫步、骑行、采摘比赛等体育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由于三亚自身发展限制的原因,在服务、信息技术等第三产业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市政府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断吸引各行服务企业入驻,为推动商务旅游的发展注入新血液。

2.提高商务旅游策划服务水平

优秀的策划方案是吸引商旅游客的首要因素,只有策划方案被客人认可或吸引的时候,才会有后续深度商谈的机会。优质的服务水平则是留住商旅游客的重要条件,商务旅游不同于休闲度假旅游,它是反复性长期性的,只要企业存在,就有商务差旅的需求。对于选择性极强的会奖游客来说,服务品质堪称决定性因素。目前,三亚拥有专门从事会展服务的企业20多家,具备接待中大型会议能力的酒店约120多家,会议场地总面积超过20万平米,多家酒店拥有单体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无柱大厅,可一次性承接多达6500人的大型会议,硬件设备已经相当完备,如何有效利用并融入三亚独具特色的各类体育项目,提升商务旅游的创造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挑战性则是各会展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各会展服务企业可通过学习国际知名会展公司的先进经验提升自己服务水平,同时三亚市也可通过引进国际知名会展公司的方式拉动三亚市会展服务业的整体水准。

3.加强酒店与体育旅游项目的联动

高尔夫酒店、游艇会酒店是酒店与体育旅游点结合最直接的方式,但存在体育项目客源有限单一的情况,单独的一个酒店不足以支撑整个体育项目的充分利用率,而只能作为其配套设施,因此必须加强与三亚市各大商务酒店、旅行社联动,挖掘每一位潜在的客人。一是体育旅游产品与商务酒店客房捆绑销售,直接带动体育旅游消费,同时增加个体育旅游产品的曝光度。二是利用旅行社销售平台及其资源整合的优势,将体育旅游产品融合到旅行社旅游线路之中,带动体育旅游消费。

篇3

文化已醇厚,经济更在腾飞,跨越发展呈现出的良好态势让世人瞩目。大势所趋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模式更是将南通稳步推向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核心区。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新城区发展得如火如荼,高端商圈云集的新地界吸引着众多企业进驻于此,成为南通一座又一座的新地标。如今,八年商业地产运营实力,横跨商业、旅游、住宅以及城市运营四大产业的圆融集团也来到南通。为此,本刊记者对话南通圆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一同感受圆融的独特魅力。

三角洲:我们知道“圆融”一词源出佛语“圆满融通”,那么圆融的企业文化与此有无关联?

张亮:圆融的企业文化在圆融的企业标志里已经有非常完整的体现,如果你到过苏州工业园区,你会见到一座圆融企业标志的巨型雕塑,它外圆内方,寓意“方圆正合,融通便达”,契合着“天人合一”的古老东方智慧;方型图案如同一扇开启的窗,透过这扇窗,与外相通,与内相融,这正是圆融企业作为城市运营商所追求的一种和谐发展的精神。而圆融的标志色彩采用的是橙色和灰色,橙色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灰色大气稳重,内敛而不张扬,二者相辅相成。

三角洲:今年9月圆融时代广场荣膺“中国十大最佳经营购物中心”,与其他购物中心相比,圆融的购物中心具备什么样的优势?

张亮:购物中心在商业地产项目中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圆融集团作为一个有着八年商业地产运营经验的企业,一方面有着经验与专业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视野”上的优势,前面也有提到,圆融的企业文化里,橙色的部分是进取,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正是这样的进取精神,让圆融的“视野”更高更远,基于此,在对产品的打造上是创新的而不是守旧的,所以圆融打造出来的购物中心,总是会带给消费者一些独特的休闲和购物体验,比如整体的动线布控、业态组合、品牌组合等,这些都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感受。

三角洲:由圆融冠名的体育竞技比赛有很多,例如今年8月在苏州举办的中国乒乓球公开赛,这与圆融的企业文化有怎样的联系?

张亮:今年8月,圆融2012中国乒乓球公开赛在苏州市体育中心成功举办,比赛由中国乒乓球协会、江苏省体育局、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乒坛名将都悉数参加了这次比赛。而事实上不只是体育赛事,圆融参与的社会事业还包括文化教育、抗震救灾、慈善、电影等众多领域,这一切在圆融的企业文化里面,都是圆融在行使社会责任的行动表达。

三角洲:圆融作为国企,在苏州的发展可以说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张亮:可以说时尚新苏州的点睛之笔离不开圆融,自2005年成立以来,圆融集团就以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住宅开发、商业运营管理为四大支柱,尤其是以商业地产投资和运营为第一核心竞争力,迅速发展壮大为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圆融集团更是肩负着城市运营的时代使命,配合苏州城市化发展战略,先后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苏州CBD核心的开发建设。包括李公堤、圆融时代广场、阳澄食街、莲花堤、圆融大厦、圆融星座、阿卡迪亚等诸多知名项目,物业形态涉及新城市商业中心、SHOPPINGMALL、商业步行街、时尚娱乐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写字楼、酒店式公寓等。

三角洲:圆融为什么选择南通作为长三角战略的第二城?

张亮:圆融进驻南通与南通的“十二五”规划有着必然联系。“十二五”规划是南通全面加速发展,向江海交汇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迈进,加快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黄金机遇期。对圆融来说,“十二五”规划是南通的发展机遇,也是圆融的战略机遇。圆融紧随南通的“十二五”规划,带着雄厚的实力以及长达八年的商业地产运营经验进驻南通,再次肩负起城市运营的使命,助力南通的“十二五”发展。

三角洲: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南通圆融广场整体的布局与规划?

张亮:南通圆融广场地处南通新老城区的黄金交界线——南通迎宾大道工农路与青年路的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0亿元,集合有时尚商业、超甲级写字楼、精品酒店、精装公寓、臻品住宅五大业态。

其中,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高端商业——圆融购物中心涵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服务等主要商业业态,主力店、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一应俱全,是目前南通定位最高端的商业体。并且,规划有近700个国际、国内知名连锁品牌的圆融购物中心实行统一招商、统一运营,目前已签约金鹰百货、幸福蓝海IMAX影业,更多国际连锁服饰品牌、国际连锁餐饮品牌、KTV、电玩城、健身SPA会馆、精品生活超市、精品数码家电等商业品牌正在陆续进驻圆融广场。

而以“尊贵城心名邸”为定位的臻品住宅——圆融公馆更是邀请到李嘉诚御用设计师全程担纲空间设计,且以汉斯格雅、杜拉维特、威能等国际一线大牌奢华精装,旨在打造南通最高端的城市中心住区。2012年12月8日,圆融公馆首次开盘即以3亿的销售佳绩享誉全城,后期新品现在正陆续加推。

三角洲:对于金鹰入驻圆融广场的定位与规划?

张亮:事实上,早在去年,南通圆融广场整体工程刚刚启动的时候,金鹰百货就已与我们完成了签约仪式,一方面是双方许多年来的战略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是金鹰百货对圆融实力与经验的完全信任。金鹰作为国内一线高端时尚百货连锁商,此次将会以“南通首个金鹰旗舰店”的量级入驻南通圆融广场,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档次上,势必为南通带来不少惊喜。

三角洲:创新是商业地产的发展之路,圆融与其他竞争对手(如南大街等南通老牌商圈)相比有什么样的创新?

篇4

才能撑起中国经济转型?

特色小镇的概念最近很热。特色小镇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载体,也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产业升级的主要载体之一。

有些人不太认可这个结论,认为把特色小镇的定位抬得太高。因为一想到特色小镇,大部分还是想到的欧陆风情或者江南水乡。但特色景观只是特色小镇“特”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次要方面,真正重要的还是产业。

发达国家,他们的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就是聚集在小镇而不是中心城市的。比如美国,大家都知道,它最有竞争力的产业主要是两个:一是金融,二是高科技。

金融方面,有格林尼治的对冲基金小镇,一个镇上就聚集了五百多家对冲基金,对冲基金规模就占了全美国的差不多三分之一;

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这个镇是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这个镇上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的。

加州门罗帕克小镇

至于高科技方面,美国的硅谷,其实就是一连串小镇聚集而成的。斯坦福大学附近的帕罗奥图,除去大学校区也就几个平方公里,是硅谷的孵化中心;苹果公司所在的库比蒂诺人口五万多;英特尔总部所在的山景城也就七万多人口。

库比蒂诺小镇

在欧洲,英国的剑桥大学就在剑桥镇,距离伦敦80公里,人口不到十万,我骑车十五分钟即可横穿主镇区,这里是英国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英国目前最先进的产业是它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世界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罗伊斯·罗尔斯总部就在距离德比市中心大约四公里的Sinfin小镇上。而德比市也不过是一个总人口二十来万的小城,距离伦敦180公里。下面这张图的就是罗伊斯·罗尔斯总部所在的Sinfin小镇,中间是办公和核心工厂,周边是绿地和低密度住宅区。这地方看起来很普通,却能生产出我们举国之力研发数十年都还未能生产的高端航空发动机。

Sinfin小镇

德国的汽车制造业领先全球,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奥迪的全球总部和欧洲工厂都集中在一个叫英戈尔斯塔特的小镇,距离慕尼黑60公里,这个小镇也因此被叫做“奥迪之城”。该地区总人口也不过十二万,其中奥迪总部所在的英戈尔斯塔特的传统镇区(见下图)人口则只有两三万人。

英戈尔斯塔特小镇

目前来看,中国的高级人才和高端产业主要都集中在大中城市,鲜有集中到小镇的。但这种情况一定会很快改变。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高端产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大城市,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也并不是全都喜欢居住在大城市。人才对居住环境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他们有的喜欢居住在繁华的大都市,有的则喜欢安逸宁静、风光宜人同时生活也足够便利的小镇。这是经济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

以前高端产业和高级人才都往中心城市聚集,是因为小城镇交通条件和服务配套不够好。经过几十年发展,小城镇的生活设施和交通便利程度有了极大改善,特别是网络通讯和购物体系的完善,使得居住在小城镇完全可以享受到跟大城市差不多的生活便利性;而中心城市经过集聚发展,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日渐突出,原本优越的公共品质量大打折扣。

小城镇的生活确实还有一些劣势,诸如参加一些大型活动诸如演唱会、学术研讨等不如中心城市方便等等,但它的优势同样显而易见,包括房价便宜、环境舒适、空气宜人等。这个优劣势的偏好是因人而异的,值得权衡选择,不像以前那样如果不住在中心城市就很难谋求自身的发展,没得选。

总之,高端产业在大中城市和特色小镇共同发展,是一个成熟大国的必然选择。这种城镇化与产业的多元结合方式,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模式,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方案。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色小镇一定会成为高端产业发展、高级人才聚集的一个重要空间载体,与大中城市形成协作互补的产业链关系,这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

在当前特色小镇的研究热潮之下,有一些研究者总结了诸如“欧洲十大特色小镇”之类的材料,选择的都是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或者葡萄酒庄等农副食品加工为特色的旅游小镇。这样的小镇其实中国已经有很多了,再多建一百个两百个,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我们搞出来一百个类似于英国的剑桥、Sinfin、美国的帕罗奥图、门罗帕克、德国的英戈尔斯塔特这样的特色小镇,那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和产业结构,就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我们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方向,不应该是旅游小镇,而应该是产业小镇,而且是高端产业小镇,在高等教育、科研、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都要有所布局。中国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一定要去占领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不能按照城镇体系的分工,就给中心城市做配套,承接中心城区淘汰出来的落后产能。如果这样做,那特色小镇建设就失去了意义。

特色小镇一定需要

“旅游和产业双轮驱动”吗?

现在特色小镇建设在旅游方面做的比较多,而对产业的关注则明显不足。有一些名义上叫产业的,本质上还是旅游。比如健康养生、会议培训、婚纱摄影、手工艺品生产和体验之类的,从产业分类的角度来看,都属于大旅游产业或者叫“旅游+”产业的范围,属于旅游业的衍生或配套服务。

广义的讲,旅游以及与之相关的健康养生、会议培训、民俗工艺品等也都是一种产业,但它们主要是“富民产业”,老百姓、开发商、乡镇政府可以从中赚到钱,对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贡献不大,与金融、制造、物流、科教等不可同日而语。

产业和旅游真正融合发展得比较好的案例,国外也有,比如丹麦的比隆镇,这里是世界第五大玩具厂商乐高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它的主导产业本来是玩具设计和制造,但后来政府和乐高公司联合开发了乐高乐园项目,建了乐高微缩景观和游乐园,很受游客欢迎,现在已经成为欧洲著名的游乐目的地。这算是产业和旅游双轮驱动了。但这种案例并不多,乐高公司的产品——玩具跟旅游休闲还算是相关性很高的,所以才能成功。

丹麦比隆镇

在大多数情况下,旅游和产业发展更多的是存在冲突而不是融合。比如,美国的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这里聚集了数百家掌握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基金,咖啡馆里喝咖啡的大都是年薪百万美元以上基金交易员。小镇的设施主要就是办公楼和住宅,以及一些高端生活配套,没有什么可旅游的。高收入的小镇居民对安全的要求非常苛刻,警察和摄像头都很多,物价水平比大城市还要贵很多,因此这个小镇既不欢迎游客,游客也不会有兴趣跑到格林尼治去住宿消费。

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

愿意离开大城市到小镇工作居住的金融、科技、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一般都不会喜欢小镇变得闹哄哄的,更不会喜欢每天来一群陌生人对着自己家房子拍照。像Sinfin这种地方,一台Trent900航空发动机就要卖3000万美元,而且这个产业还涉及到技术秘密和安全生产,小镇的管理方当然不会再去想如何从旅游上赚点钱,而是希望陌生游客越少越好。

大多数认为特色小镇要产业和旅游双轮驱动的人,实际上的混淆了两对概念。第一对是“大旅游”和产业的概念。这一点前面已经区分过了。发展旅游的同时搞点健康养生、民俗工艺品制作、会议培训只能算旅游业的深化或者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不能算“旅游和产业双轮驱动”。

第二对容易被混淆的就是旅游休闲和宜居宜业的概念。适合旅游的地方不一定宜居,宜居的地方不一定适合旅游。旅游是“游”,是外来游客的流动,从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再到会议养生等“大旅游”,可以延长游客在某一景区的停留时间,但总体而言都还是短期停留。统计意义上一般把在一个地区停留六个月以内的叫流动人口,超过六个月的才叫常住人口,没有什么旅游项目能让游客在一个地区停留这么长的时间。

旅游的核心是消费,尽可能的吸引有“财”的人来流动消费,花完钱就走人;产业发展的核心的生产,是尽可能的吸引有“才”的人来创业就业,长期定居。二者发展路径截然不同,所需要的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盈利模式也都差异巨大。比如,同样是居住功能,要发展旅游就应该多建酒店、民宿或度假别墅;要发展产业,就应该多建人才公寓。旅游目的地对医疗教育设施几乎没有要求,即使是发展“旅游+健康”也是以康复疗养设施为主;而产业聚集区要促进人才聚集,则需要配套幼儿园、小学,以及功能相对齐全的医院。而且,就开发模式来讲,旅游景区修建配套设施是为了赚钱,通过住宿、餐饮和各种服务收费把投资在景点建设的钱挣回来;而产业聚集区的配套设施投资则不应该赚钱,而是通过配套设施吸引人才和企业,再通过产业税收把建配套的钱挣回来,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投资收益模式。

浙江在特色小镇建设标准里面,要求旅游小镇按照5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产业小镇按照3A级景区的标准建设。还有好多省也据此办理。依我看,这样的标准恐怕有失偏颇。旅游小镇按照5A级建设当然没有问题,但产业小镇按照3A级景区建设恐怕要有所选择。比如3A级景区标准里面要求必须在交通要道上设立游客服务中心,还要配备合格的服务人员和导游,要有较多珍稀物种或者景观奇特,而且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产业小镇需要去追求这些东西吗?我看不见得。

我理解政策制定者的意图,是要把产业小镇也建设的漂漂亮亮、舒适宜居,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借用一些3A景区的标准。这样的出发点当然是对的。但3A级景区标准是为了旅游而设立的,除了多出来一些产业小镇不必要的标准(如上一段所列举)以外,还少了很多应该有的宜居的标准。前面讲了,产业小镇要吸引高级人才,一定要舒适宜居,宜居和宜游的标准差别很多。宜游主要是景观和短期体验,宜居则要求医疗、子女教育、社区文体设施、交际空间等立足于长期生活的的设施,这些东西,在3A级景区标准里面又是找不到的。所以,为了促进产业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硬拉一个3A景区标准来对标,我认为存在着目标和手段的错位。

如果真的要找一个产业小镇的建设标准,我认为比价合适的是2007年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出台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这里面就没有要求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但是在行政效率、政务公开、民主监督、社区治理、贫富差距、刑事案件发案率、噪音水平、人均绿地、垃圾无害化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古今建筑风格协调、建筑与环境协调、停车位比例、人均商业设施面积、500米内拥有小学的社区比例、1000米内拥有体育场馆设施的社区比例、人均住房面积、社区医疗覆盖率、防震减灾预案等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如果产业小镇真的需要一套普遍性的建设标准,我认为这个“宜居城市”的建设标准,远远比“3A景区”的建设标准,更加合适,更有利于小镇的长远发展,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人才聚集。

下面这张表是我们梳理的旅游特色小镇与产业特色小镇差异的简单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的诸多重大差异,要把这些差异揉到一起搞“旅游和产业双轮驱动”,难度是很大的。现在很多地方在搞特色小镇的时候普遍感到很难办,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被“旅游和产业双轮驱动”搞晕了头脑,做产业服务和招商的被逼着去研究如何发展旅游、招揽游客,做旅游策划的被逼着加入产业内容,研究如何招商引资。我觉得这并无必要,也不符合国家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初衷和世界发达国家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搞产业的应该继续努力搞产业,只是说不能纯粹的就产业谈产业,要为产业所需的人才提供足够好的宜居环境;搞旅游的还是要继续搞好旅游,只是说不能继续在门票经济、观光旅游里面打转,要科学延伸旅游产业链,以旅游为主线带动健康养生、会议会展、民俗工艺品、现代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能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就足够了。一个特色小镇就3个平方公里,建设面积1个平方公里,1500亩地,还要一边搞生产制造研发金融,一边建旅游设施迎来送往,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产业升级的基本规律,最后可能是优势资源过分分散,两头不讨好。

旅游特色小镇与产业特色小镇差异

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的三条路径

大的思路我讲完了,下面讲个案例。

华夏幸福在香河做的机器人特色小镇。我在华夏做过产业规划总监,后来才去的中兴大城,当时策划的时候不叫机器人小镇,叫机器人产业园,那个时候也没有特色小镇的提法。当时我们提了三个发展阶段: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社区和机器人新城。基本思路是先做产业,然后逐步融入城市功能,吸引高级人才在此就业和居住。当时之所以确定了要做机器人产业,有两个层面的考虑:一个层面是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那一年总书记刚参观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一个讲话,提出要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我们做了很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研究,认为这个发展方向很清楚;另一个层面是基于区域发展趋势的判断,就是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的趋势,北京的制造业往外转移,周边地区要承接这个产业转移。当时能落实的开发面积是八百亩,做大规模的制造很难形成产业聚集,而且香河距离北京很近,应该承接高端产业,最后就确定了做机器人。

香河机器人特色小镇

刚开始的时候很困难,因为香河当时的机器人产业基础几乎为零。大概有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招不到像样的企业。有一次相关招商负责人很高兴的跟我们说,招到了一个做“机器人视觉识别系统”的企业,大家都觉得很高端,后来搞清楚了,原来是做电脑摄像头的,很低端那种。后来我们考虑,这样的企业还是不要。差不多过了两年,招商的情况才好起来,但一旦形成一定规模的聚集,园区发展就很容易了,因为这个细分产业的“圈子”很小,来了七八家,相关公共服务平台也就自然起来了,上下游互相认识介绍的就都跟着来了,这就是区域经济学上讲的聚集效应。现在已经聚集德国尼玛克、伊贝格、汇天威、柏惠维康、星和机器人等各类领军企业近40家,成为河北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基地。

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开始策划机器人社区,后来特色小镇的政策出台,就改叫机器人小镇了,其实内涵是一样的。都是从传统产业园的形态,向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形态转变,具体叫社区还是叫小镇是无所谓的事情。

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的三个路径:

第一个路径,是从产业园区到特色小镇。传统产业集聚园区主要进行生产上的分工协作,开发模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由政府征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后引入产业,存在规划设计粗放,缺乏系统的功能分区等问题,特别是生活配套和生态空间严重缺乏,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以,再往上升级就很困难,人才都不愿意来。而特色小镇是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平台,不仅具备产业园区的集聚生产功能,并且强调生活空间、生态环境一体协调。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人居需求,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传统产业园区应该利用特色小镇建设的机会,对园区产业进行梳理,明晰产业发展思路,清退一批低端、散乱、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有的园区如果比较大,可以划出来一块1平方公里左右的空间来,仿照现在产业特色小镇的开发模式进行集中规划建设,将园区生态予以重建,对园区生活配套加以完善,实现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的转变。

第二个路径,是从重点镇到特色小镇。以前很多地方都会把乡镇划分为重点镇和非重点镇。重点镇一般都负有产业发展的职能,非重点镇就主要定位为为农村地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最多搞点休闲旅游,不负有其它产业发展职能。非重点镇一般经济发展条件不太好,不是太偏就是地形限制,一般都会选择做旅游类特色小镇。而重点镇则位于交通区位比较好的地方,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这些重点镇,就应该抓住特色小镇的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成为产业特色小镇。

镇这一级的产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统筹规划,基本上是自发形成的产业聚集,有些地方还非常强大,特别是在广东浙江一带,那些专业镇的产业竞争力都是世界级的。但是在宜居性方面,则往往问题突出。由于大部分产业聚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老板加上低端的产业工人,对生活条件并不讲究,老板发了财也去大城市买房子。这样的状况对产业升级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八九十年代曾经兴起过一波乡镇企业的浪潮,后来大部分经济资源都被中心城市吸走了,那一拨乡镇企业也就大部分倒闭、小部分进城,能够在小城镇发展好的很少很少。这些专业镇要防止重蹈覆辙,学习发达国家,认真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就业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一步。这方面,我前面介绍的硅谷的那些小镇、英国的Sinfin、德国的奥迪小镇等等,其发展经验都是值得借鉴的。

第三个路径,是从城市综合体到特色小镇。城市中综合体跟产业园和重点相反,不缺生活配套,关键是缺乏产业支撑。一些城市边缘地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陷入了“卧城”的发展陷阱,就业都在中心城区,白天见不到人。

篇5

ZEROFIT因何而生

于1990年创立的日本高端运动产品生产企业EON SPORTS集团,一直以小规模研发生产高档运动精品著称全球,产品广泛,包含了各类运动产品。长期以来EON SPORTs以需为本,坚持小规模、独立的精品开发策略,在竞争极为激烈的日本运动用品高端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2005年,EON SPORTS在业界首次推出“分区压缩运动内衣”的新品科技,就此开创出“ZEROFIT”品牌。用于编织ZEROFIT的特制设备来自德国,叫做“双面拉舍尔编织机”,当今全球仅存有50多台,其中30多台在欧洲服务于PRADA这一类的世界级奢侈品内衣产品的加工,其余的20多台在日本国内,而ZEROFIT产品只能使用这种昂贵的设备而造就。上市当年便在日本本土取得惊人的轰动业绩,而它令人震惊的显著功能与时尚性的结合更是日本高端运动产品的杰作代表。

什么是压缩运动内衣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追溯到15年前的美国市场。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对运动内衣的漠视与忽略,当时的美国市场由一批著名橄榄球运动员开发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运动内衣,迅速得到市场的热烈认可。这种全新概念的运动内衣不再是一件传统意义上仅仅吸湿排汗或者保暖功能的内衣来制作了,除了传统功能之外,它的开发目标是:穿上后如何提高运动员表现,如何可以显著降低运动员的酸痛疲劳!

那么,一件高性能的运动内衣究竟需要拥有怎样的条件?

首先,它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压缩性,紧身性。全球诸多一流的第三方体育力学科研机构以及人体运动科学杂志期刊在经历了常年的跟踪监测后得出结论:适度压缩的力量增加了血液流速与循环,这种被加速的循环使得宝贵的氧气得以被加速输送到你运动中的肌肉中,使得运动中你的速度、力量和耐力得以无比的提高。

肌肉紧致包裹后也会增强对动作的控制,减少肌肉不必要的震颤而造成的耗能。另一方面,当你结束一项剧烈或者持久运动后,乳酸是导致运动员肌肉酸痛疲劳的元凶。那么,这一切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运动时更强劲,更持久,运动后更快消除疲劳感。

篇6

摘 要 体育旅游是一项新兴的旅游项目,从产生到目前的发展中,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重视,西方国家对于体育旅游领域的研究要比我国早很多,在体育旅游概念、体育旅游性质等方面均有较多阐述;我国体育旅游研究时间较短,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利用2001年国家旅游局主题旅游年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两个发展契机,国内体育旅游的研究逐渐增多,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杭州2022年亚运会的申办成功,体育旅游研究将会快速发展起来。

关键词 体育旅游 国内 国外 发展现状

一、国外体育旅游研究起源与发展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欧洲工业革命带动欧洲城市化进展迅速,同时现代体育诞生,职业运动员出现,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召开,标志着世界竞技体育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于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带给人们可支配时间和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从而使商业化和职业化的赛事有了大量参与观众,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们通过旅游的方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在一些旅游胜地,旅游设施越来越完备,如滑雪、登山、自行车以及徒步探险等活动已经拥有一大批忠实的参与者。

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世界大战结束,西方经济逐步复苏,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收入不断提高,可以使用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同时旅行价格不断的下降,旅游的服务质量不断的提升,人们可以更多的选择旅游来放松自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体育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吸引旅游人群,一些国家开始开发各种体育旅游项目,体育旅游由于其“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强”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体育旅游资源不断开发,体育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涌现,体育专业媒体的蓬勃发展,国家投入资金,建设了一大批高端的具有住宿、饮食、旅游、娱乐等设施于一体的度假胜地、休闲疗养地和体育活动产所。体育旅游在欧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繁盛。据统计,从1967年至1989年这些年间,世界体育旅游市场有了1300%的增长[1]。

进入21世纪,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体育项目的不断开发,欧洲各国的体育旅游逐渐形成产业化发展,根据2011年英国旅游统计年鉴统计,英国共计1266万人次进行了以休闲旅游为目的旅游,其中以体育旅游为主要目的约547万人,占43.2%,主要旅游形式分为参与性体育旅游和观赏性体育旅游,参与性的分为户外的,主要是远足、登山、游泳、划船、漂流等以及赛马、垂钓、高尔夫等休闲项目;室内的,主要是飞镖、斯诺克、保龄球等项目。观赏性体育旅游是观看比赛为主,欧洲体育赛事频繁,世界上的高水平足球联赛基本都在欧洲各国,据统计,2011/2012赛季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吸引的观众人数场均达到34601人,联赛的收入约为23亿欧元。同时,欧洲也是奥运会举办最多的大洲,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英国政府2013年7月19日表示,2012年举行的伦敦奥运会给英国经济带来的拉动效益价值150亿美元[2]。在欧洲的其他国家,每年都要举行众多高水平的比赛,例如,欧洲足球冠军杯赛、环法自行车赛、F1方程式汽车大奖赛等,这些观赏性赛事的举办,都欧洲各国带来了新的商业项目、额外增加的零售业、旅游业销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据2011年英国旅游年鉴数据,英国全年旅游收入达到227亿英镑,其中体育休闲旅游收入达到130亿英镑,占57.3%,比2010年的115增加了13%。2012年伦敦奥运会更是带给英国15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而欧洲小国瑞士建有200多个滑雪场,每年前往瑞士进行登山、滑雪的人群不断增加,据瑞士旅游局统计,在2012-2013年光吸引中国游客前往滑雪就有6万多人次,增长了25%。

二、国内体育旅游研究起源与发展

相对于国外体育旅游研究,我在体育旅游的研究领域起步较晚。1960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拉玛峰,从而带动一大批优秀户外登山爱好者开始进行登山探险活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体育旅游开始起步,1984年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为户外登山爱好者登珠穆朗玛峰的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服务,中国体育旅游开始起步。1986年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的成立带动中国体育旅游的启蒙和发展。据戴光全和杨丽娟统计,1994年体育旅游在中国一直以30%-40%的速度增长,从国家政策上来讲,体育旅游受到国家部门的广泛重视,1995年,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张发强作了《关于体育旅游业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对于体育旅游的含义进行了深刻阐述,要求把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用体育来带动旅游事业的发展,让旅游促进体育事业的进步。2001年,为开发我国体育健身旅游资源,丰富我国旅游产品种类,争取我国旅游业在新世纪的更大发展,国家旅游局推出了“体育健身游”主题旅游活动,从而把体育旅游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体育健身游对进一步丰富和利用我国的体育健身游旅游资源,对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对北京申奥的成功,都产生了深远意义和积极作用。2002年在首届世界体育论坛上,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孙刚提出,体育旅游在以后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将具有积极的开拓意义,是国家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体育运动的类型多样,运动的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特点使我国拥有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由于纬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中国国内体育赛事的发展也带动了体育旅游,中国足球联赛、CBA篮球联赛、中国排球联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一大批赛事相继出现,促进了体育旅游市场的形成,这为运动休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运动休闲所产生的市场需求,结合体育产业泛化的大环境,加上优势的基础条件,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为旅游产业系统升级和景区产品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更为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契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举办国的体育旅游发展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体育设施越来越完备、体育赛事的开展越来越普及,全民对运动的热情高涨,体育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奥运会的召开还开拓了更多的旅游资源,修建了更多的旅游设施,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将体育旅游推上一个新的平台,这些赛事带动了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广州亚运会给广州旅游业带来了10.6%的增长。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能影响5500万大学生,并带来10-15亿人民币的开发价值。这些赛事都极大的推动了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体育旅游已成为政府、投资者的投资新亮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体育旅游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喜爱,这将大大带动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结论

(一)对体育旅游概念的研究是体育旅游理论研究的基础,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总体上都具有“体育、活动、旅游、参与、参观、体育资源”等关键性特征。国外学者对“体育旅游”的定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共识:第一,从体育旅游的目的性来看,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参与者的体育需求;第二,体育旅游必须要有体育资源,如体育球队、体育赛事、体育设施(如体育场馆、体育博物馆、自然体育资源形式等)的支持。因此,体育旅游应该属于旅游的一种,体育旅游从属于旅游的大范畴。体育旅游在旅游中加入了体育的因素,在旅游的过程中,游览者利用体育资源进行体育运动、体育观赏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休闲、健身、欣赏高水平的赛事。体育旅游学科是一门既有体育学、又有旅游学的交叉学科。

(二)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体育旅游的文化建设,体育明星的影响力,对体育旅游具有较大的影响,大型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较大影响,这对北京举办冬奥会,杭州举办亚运会都有极好的参考价值。目前,体育旅游在全世界以及亚洲均大力开展,我国应该抓住体育旅游发展的大好时机,加速转型,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事业。

(三)我国体育旅游发展较晚,同时受到政策、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旅游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体育旅游东西部发展的不均衡,体育旅游设施尚待完善,体育旅游产品有待丰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旅游者消费水平提高,体育旅游市场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谭白英,邹蓉.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9.3:22-25.

[2] Hinch, T. D. and Higham, J. E. S. 2001. Sport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3: 45-58.

[3] Margaret Deery, leo Jago, Liz Fredline. Sport.Tourism or Event Tourism; Are They One and the same[J].Sport Tourim.2004(3):235-245.

[4] Higham, J. E. S. and Hinch, T. D. 2002. Sport, tourism and seasons: the challenges and potential of overcoming seasonality in the sport and tourism sectors[J]. Tourism Management. 23(2):75-85.

[5] Langley, M. J. L. (2000). Sport tourism and the Sydney 2000 Olympic Games: A New Zealand perspective[D].pp15-16.

[6] 戴光全,罾鼍辏体育旅游及其国外研究的最新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8-74.

篇7

【关键词】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K825.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200-03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与产业范畴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

休闲体育是以休闲为目的,或以休闲的心态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作为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的活动方式。休闲体育强调以体育活动为路径、方法、手段和舞台,进而获得健康和高尚的魂魄①。在体育的概念体系中休闲体育从属于社会体育,具有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余暇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灵活性等特点②。在体育、休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学术界出现了休闲体育旅游的提法。认为休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居住地,进行以体育休闲为目的与形式的旅游活动,并得出休闲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的一个子集的结论。

(二)休闲体育的产业范畴

广义上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总和,即休闲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休闲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③。从旅游城市的视角,休闲体育产业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典型性休闲体育产业,如高尔夫、赛马场、冰雪运动项目、漂流、拓展项目、旅游城市的体育场馆与建设设施等;二是复合型旅游项目的休闲体育成分,如草原度假区的草原卡丁车、山岳型景区的爬山攀岩、滨水型景区的游艇等;三是休闲体育辅助行业,如体育俱乐部、车友俱乐部、媒体网站、科研教练部门等。

二、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休闲体育产业在体育市场上排位第一,占到总产值的32%,占国民经济的1%。休闲体育吸引了众多美国人参与,对旅游、交通运输、食宿、体育用品等的消费起着巨大的刺激作用,为美国体育产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④。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及拉动关联产业增长的功能,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

(二)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休闲观念的日渐成熟,我国正步入世界休闲国家行列。休闲体育作为现代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国民健康需求的天然链接性、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性,受到了各级、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由此休闲体育正式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三)承德市旅游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

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是中国旅游名城与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46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左右;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的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均位于河北省首位。同时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3年承德市国内游客接待人次总量只排到河北省的第七位,相较于2012年又下滑一位。诚然,在不考虑城市自有客源市场规模、旅游产业历史基础规模、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行业效率等因素,单纯以接待数字来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但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但是这一数字作为承德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表象,与我们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很大差距。来自旅游行业一线的信息为这一表象提供了佐证。2013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动与国家政策新导向的出现,承德市旅行社、酒店与景区行业普遍感觉经营困难,均认为承德市目前单纯依靠观光团队支撑的旅游产业形态将难以为继。

承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把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明确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把承德建成多元支撑、复合型、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承德市作为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已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建立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顺应了旅游活动从表层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市场从团队观光市场到家庭自助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对于丰富承德旅游产品谱系、引导承德旅游产业形态升级、优化承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也有可观的预期价值,

三、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的基础条件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优势得天独厚,从历史底蕴、生态环境、市场条件与交通区位等方面,都具备做实、做大、做强的潜力。

(一)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始终传承着主流文化”。满族是骑射民族,习武、行围、打猎是满族传统的习俗,也是满族皇族十分钟情的休闲体育活动,满洲皇帝进关之后,难以忍受盛夏的酷热,自然要出关择地避暑休闲,并融避暑、游猎、习武、御政为一。康熙皇帝为此兴建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在承德市书写了辉煌璀璨的历史篇章。所以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并以“皇家休闲体育”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休闲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承德市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源头活水。

(二)承德市是环京津地区的生态高地,具备发展休闲体育的比较优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进入明星产业的最佳途径》一书中认为,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将是未来的明星产业――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组成部分的休闲体育产业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承德市拥有华北地区最优异的环境质量,林地面积达到3310万亩,占全省44.7%,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达到55.8%,被誉为华北的“生态绿肺”和“天然氧吧”,是承德市发展户外休闲体育的首选之地。

(三)承德市拥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基础

休闲体育产业对市场规模与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承德从属的京津冀都市圈人口7605.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人均收入在国内位居前列。北京市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天津市2013年全年常住人口1413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京津两市汇集我国最大的高端消费群体,对以健康与休闲为特色的休闲体育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四)承德具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交通区位优势

承德市毗邻京津、具有“一市连五省(市、区)”的区位条件,随着“一环十射”高速公路、京沈客运专线和承德机场的建设开通,使承德将进入北京1小时,天津、沈阳2小时交通圈,密联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的区位优势将成倍放大。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为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创造了外部进入、区内连点成线与组线成网的空间组织基础。

四、承德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思想引导、政策对接,把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承德市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冰雪、温泉、狩猎、户外运动、商贸服务综合体等新业态,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实现全天游、四季游,增强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德市滑雪、漂流、草原运动等行业蓬勃发展。承德市已经具备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基础。

从发展现状来看,承德市没有把休闲体育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去培育,现有产业形态均以休闲旅游的分支形式出现。虽然拥有众多的相关景区与项目,但是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外宣形象,没有与京津休闲体育市场有效对接,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竞争力,没有发挥出休闲体育的巨大产业带动效益。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不是对现有相关产业要素的简单提炼与组合,而是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去把握、去组织、去实施,是政府顶层设计、行业组织承接推进、企业实体贯彻执行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契合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思路与发展部署。现阶段应该做好调研与规划工作,争取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早日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二)统筹规划、把休闲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承德市市域经济的新亮点

1.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总体定位: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示范区与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

我国已经开展全国社会(休闲)体育示范区的评选活动。承德市应以评选全国休闲体育示范区为提纲挈领,加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速度。同时对接京津休闲体育巨大的市场需求,打造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使承德市成为国内休闲体育产业客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优选汇集地。

2.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空间格局:一心、两极、三片区

一心:承德市区。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把休闲体育与休闲度假旅游、企业奖励旅游与企业文化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职业竞赛、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大企业与社会团体的行业联赛与内部赛事。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发现,已有京津唐大企业自觉来承德开展以上活动。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可以开展游艇、皮划艇、赛龙舟等水上休闲体育项目。冬季利用市区周边滑雪场、武烈河冰面开展冰雪运动项目。

两极:北部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与南部山岳休闲运动区(雾灵山及周边山地)。这两处区域清代为木兰围场与东陵后龙风水禁地,是承德两块自然环境的美玉。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赛马、热气球、射箭、草原定向越野、草原漂流等休闲运动项目。山岳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登山、山地穿越、高山滑水、山地漂流、攀岩、溯溪等山地运动。

三片区:金山岭长城穿越区、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与承德县乡村休闲运动区。金山岭长城徒步穿越区:范围为金山岭长城与长城沿线乡镇,主要针对国际旅游者退出以长城穿越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体育项目。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主要开发水上休闲体育项目。承德县乡村运动区范围为新杖子乡、刘杖子乡与大营子乡,结合花果乡村体验,发展以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游为特点的乡村运动项目。

3.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行业运营

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由政府和非赢利机构以及赢利性机构来实施和承担,并且主要是以俱乐部会员制的方式经营。根据承德市市情,建议建立由承德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负责标准引导、服务监督、外联营销)、休闲体育俱乐部(负责客源输入、活动组织、技术指导)、休闲体育基地(负责客源接待、安全保障)组成完整的行业运营体系。

(三)构建全产业链,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把休闲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承德市构建包含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休闲服务业(咨询机构、培训教育)、休闲体育传媒业(网站、会员刊物)与电子竞技业等组成休闲体育产业链条,并发挥休闲体育对承德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与贸易业的拉动作用。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将会促进旅游产业升提档升级、为服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聚,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四)理顺管理体制、开展专业教育与科研,保障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休闲体育与国际发达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行业管理体制与休闲体育教育科研落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承德市规划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应该注意的地方。

休闲体育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治的管理体制,成立承德市休闲体育协会与专项协会,最大限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热情,引导整个行业向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迈进。

休闲体育教育科研:在承德市高校设立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与运动操作、运动管理和推广、社区体育推广、体育和娱乐领队,为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承德市体育局与旅游局牵头,成立涵盖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领域的承德市休闲体育研究会,为承德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休闲运动企业管理运营提供智力支持。

注释:

①马惠娣.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

②李建国.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③杨德云.体育产业研究评述[J].市场论坛,2007(1).

④黄玮.揭秘美国体育产业[N].实时报告,2012-6-19.

篇8

优良的经济地理区位是崇礼打造我国滑雪旅游产业旗舰的关键保障。崇礼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是黑龙江的亚布力、吉林的北大湖和四川的西岭雪山所望尘莫及的。崇礼地处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2334平方公里,总人口12.6万人,是一个独特的资源型山区县。崇礼境内森林茂密、山峦纵横,全县有林面积1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6%。受特殊山形地貌和良好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境内小气候明显,年均降雪高于周边地区,是开展雪上项目的理想地域。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崇礼滑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成为北京周边独具特色的滑雪旅游集群地,还是高端比赛和大众滑雪的理想之地。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是国内滑雪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优势为崇礼占领北京市场建构了一条便捷的通道。北京作为首都,它不仅是崇礼滑雪旅游的主导市场,也是前导市场,对崇礼滑雪旅游对全国的推广和销售有引导和辐射作用。日本的苗场滑雪场距东京220公里,其年最大接待滑雪者量为300万人次,其中80%滑雪者来自于东京。崇礼区域内的万龙滑雪场,过去的几个雪季,形同于苗场滑雪场,有不低于80%的滑雪者来自于北京及北京周边区域。

目前,崇礼县已投入运营的万龙、密苑・云顶乐园、多乐美地、长城岭四大滑雪场功能齐全,承载能力强。四大雪场全部建有满足接待游客的雪具大厅,均已建成多条适合于大众普及性滑雪雪道,雪场总运力达到每小时4万人次,四大雪场还各具特色。近年来,“崇礼滑雪”上升势头锐不可挡,通过媒体传播“崇礼滑雪”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崇礼滑雪”在环渤海经济圈,已成为高端滑雪群体的首选,且这一趋势正在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有滑雪运动传统的东北区域渗透。现在,崇礼县被评为“中国县域旅游之星”十强,“崇礼滑雪”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由于“滑雪”名片的成功,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已正式向中国奥委会提出申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请。如申办成功,崇礼县将承办雪上项目的比赛。

“避暑”好去处

崇礼不仅滑雪驰名中外,国家4A级景区也鳞次栉比,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桦皮岭、翠云山、长城岭等中心景区是极具欧陆风情的避暑休闲、康体健身之地。崇礼林地和草场面积近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富氧离子含量是北京的4000倍,是天然大氧吧。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势,崇礼的美是没有档期的,每个季节都有独特之美。

崇礼距北京仅有247公里的距离,位于京津唐环勃海经济圈的影响范围之内,以及京津冀旅游合作互动架构之中。因为地理环境的优势,崇礼拥有了群峰奇秀,森里叠翠、峡谷幽深的美丽风光。夏天没有酷暑,平均温度19摄氏度,不用开空调就可以安然入睡。而长城岭、翠云山被誉为“京西第一雾山”,山峦叠嶂、郁郁葱葱、百花争艳、松柏含烟宛如仙境。

优越的自然美景、多年原生的山间森林、新鲜的空气、宜人的气候、茂密的多样植被、悠然转动的风力发电机,让崇礼每一季和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旅游度假产业也正在逐步升级。崇礼现已开辟了翠云山旅游度假村、多乐美地滑雪场、塞北滑雪场、万龙滑雪场、长城岭滑雪场、农家老院等旅游胜地,同时翠云山、桦皮岭、响玲寺等旅游景点也正逐步完善。

开启新价值时代

身处“首都一小时经济圈”的张家口崇礼县,与北京之间交通便利。“冬奥”概念也进一步地发掘了崇礼的区域价值,因冬奥而更加便捷的铁、路、航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也为崇礼开启了新价值时代。

篇9

为破解鸟巢赛后利用难题,此前,鸟巢在奥运会结束的七年多时间一直在对场馆进行多次的改造利用。国家体育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开展了大量运营探索和模式创新,积极举办足球、田径、马术、滑雪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大力引进演唱会、音乐会、表演秀等各类文化演出活动,支持青少年赛事和公益活动,培育“鸟巢欢乐冰雪季”等自主品牌项目,不断开发鸟巢旅游新亮点,形成了以大型活动、旅游服务、商业开发为主体的产业构架,希望通过多业并举,多元化经营,实现鸟巢多元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发展,最终将场馆价值利用到最高。

2016年度鸟巢已经在主场、附场以及南广场等主要活动场地安排了国际足球邀请赛、田径挑战赛、马术大师赛、大型演唱会、驻场秀、冰雪活动等各类活动40余场次,其中主场利用率达到80%以上。

鸟巢成为一个众人所熟知的品牌,主要是缘于它三方面的特性。首先是建筑特性;第二是因为举办奥运会之后,它成功地延伸出奥运运营典范;第三种属性,就是它作为奥运遗产的作用。而在这三种属性之外,为了更好、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带着丰富鸟巢品牌属性和功能定位的思考,探究发展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文化产业高度,2015年鸟巢文化中心正式对公众开放。鸟巢文化中心的成立为鸟巢赋予了第四种属性,体育文化金融融合创投孵化平台的属性。

尤其是对鸟巢建筑北侧进行了改造,形成了一个集备多元功能的复合空间。在这里,拥有高频度的人文艺展及驻场艺术活动,集聚了文化、体育、科技、金融等领域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是脑力激荡的众创空间和产业孵化平台。从某种意义上,对于鸟巢的品牌、对于鸟巢的功能是一种丰富,这种丰富让鸟巢升级到一个产业的高度。如今的“鸟巢”之于整个市场而言,已不再只是一座体育场,它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体育产业交流的全新平台。

打造体育金融孵化和文体创业双平台

去年11月鸟巢文化中心就联手多家国内外知名金融、文化机构,筹备打造体育金融孵化和文体创业双平台,将体育与文化、金融、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充分整合,探索出了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的新模式,作为昔日的奥运会主场馆,国家体育场“鸟巢”变身创业空间。

鸟巢文化中心成立于2015年3月21日,“对于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来说,赛后如何经营管理奥运场馆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鸟巢文化中心负责人说,“鸟巢文化中心就是在这种长期思考与探索下诞生的产物,其定位于‘体育文化金融孵化平台’和‘首都公共文化空间’。截至目前,已经举办了超过百余场路演、论坛、、展览、比赛等活动,场地使用频率高达85%,其中创业路演活动占50%,吸引了上千家投资机构、企业品牌、天使投资人慕名前来参与。”

鸟巢文化中心在成立至今一直在打造体育文化金融创新孵化平台,通过聚集金融创投机构、引入产权、股权交易平台以及设立产业和创投基金三大方式,盘活文化资源、社会资金以及精英人才,致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互联网金融创业创新集聚空间。

文化中心在借助鸟巢的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与著名产业园、事务所、咨询、金融等专业机构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融、担、贷”一条龙金融服务,并且联合行业巨头成立体育产业基金,对接国际资源,助力优质体育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鸟巢文化中心还一直计划与非盈利性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北京股权交易中心共同打造“鸟巢北京股交中心文化体育板”,为符合条件的入驻企业提供无财务门槛、无手续费、有融资渠道、有培育机制的周全服务,优质创业企业可借助上述便利条件实现与资本市场的快速对接。这点也是目前其他的“体育文化金融孵化平台”无法替代的。

携手创客孵化平台

鸟巢文化中心还给入驻文体创业企业提供完善的评估、指导、投融资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同时引入了创投孵化机构“亮・中国”,还联合了众多知名天使投资人、体育基金管理机构、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内省市级体育主管部门、院校的体育产业研究中心,汇聚体育文化优质企业,推出多项指导文体企业创业的活动,形成了完善的文体创业环境。

“我们先后举办了多场企业路演、众筹以及交流沙龙活动,未来一系列的计划包括与‘真爱梦想基金’合作开办了中国第2008家‘梦想教室’、与水晶石公司合作开发了代表当代视觉艺术发展水平的‘鸟巢视觉’以及联合中国领先的艺术品电商在全国地标建筑内发起了线上与线下高度融合的‘当代艺术节’等。” 鸟巢文化中心负责人介绍。

鸟巢文化中心还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打造了“冬奥大家庭――历届冬奥承办城市文化嘉年华”,以及“鸟巢”欢乐冰雪季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创意活动,为2022年冬奥会提供创意,同时拉动中国冰雪体育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展。

联手雅昌书店?打造体育艺术社交圈

鸟巢文化中心引入了顶级印刷与数字阅读体验的新一代雅昌艺术书店,实现了城市建筑地标与精神地标的天人合一,于去年底已正式对外开放。除了传统的实体书架外,雅昌还在鸟巢书店内大量使用其艺术数据库产品,提供数字艺术图书博物馆服务。

篇10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对策探究

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年平均气温22~26℃,长夏无冬,光温充足,雨量充沛。文化旅游创意作为新兴现象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目前学术界提高了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重视程度,有人认为外部动力机制与产业自身动力体制是促进两者融合发展的要素,故对促进两者有效融合、长足发展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概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含义

在特殊的条件下,众多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企业以及有关部门空间或者是功能聚集的区域,其空间(园区、基地)是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创意构成了旅游景区重要的吸引物,以达到游客“一站式体验”为基准,从而塑造出完整化的旅游以及有关产业链条。

二、分析海南省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较,过去海南省文化创意发展的局势不尽人意,产品加工的原料一般是由岛外供应的,以快速成型技术为依托。而如果使岛内创意设计理念与旅游前瞻性的制造资源融合在一起,把市场衔接、金融孵化、专利转化、品牌营销等增值服务内容提供给服务企业,其能够有效的弥补海南省创意设计服务体系上的缺口。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是多样化的,例如软件开发、广告、电影、动漫等可以被视为推动国民经济有效运行的支柱性产业。海南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渗透,为该省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开辟新纪元。正如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及“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总之,海南省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将是促进我国国有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有智增长”概念的提出有助于引导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彰显出“拓展产业链”、“延伸空间链”、“秀出主题链”的发展风格。

三、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对策

1.资源转化对策

所谓的资源转化,实质上就是指借助对方的优势资源,在创意理念的引导下使其转型为促进自身发展的资源,最终达到使两大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众所周知,文化创意产业的游戏、产业园、艺术开发等环节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突破传统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观的局限性,上述那些能够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创意环节可以被看做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有效途径。

海南省可以借助科学技术与文化创意两大行径,使大规模的人文资源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固性基石,尤其是文化科技产业园、文化场馆、工业遗址、文艺产品等。例如南山文化旅游区中的南山寺作为三亚礼佛必经之处, 游客在此还能观赏到造型雄伟的“南山海上观音”。总之,这些具有文化创意与旅游价值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遗址场馆等在高端科技的辅助下,可以激发游客参与和观赏的欲望,当然提升旅游景区观赏价值也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可见,借助资源转化这一策略,能够加速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速率,最终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创意资源体系。

2.节事重组对策

首先节事重组模式的构建,要求旅游产业以旅游的需求作为节事活动开展的基础,而节事重组最大的目标就是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为其创造预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各项旅游事件要以文艺活动开展的原则彰显创意性、互动性、参与性的特色,强化自体的魅力。

在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创造了契机。旅游产业只有在创意理念与公众参与力量的辅助下,才能够使节事重组活动产生品牌效应,为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铺路垫石。海南省要使各类节事活动达到有机重组的目标,可以参考以下行径:一是深入挖掘并提取出节事活动特有的文化内涵,并对其做出特有的标识设计为传播做准备;二是参照各类节事活动的主题创造出有关的创意活动;三是利用各种途径把公众导入各节事活动中,借助提升公众感受程度以及表演者之间互动性的方式,达到节事重组的目的,最终落实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

例如,海南国际创意港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赴两广考察第一个落地的项目,其被列为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将国内最大的创意设计产业链运营服务商深圳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引进来,主要会专注于海南高端旅游产业研发、创意农业开发,成为了海南第一个以产业创新、品牌创新、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3.建立健全“一站式体验”模式的对策

“一站式体验”是以产业聚落理论为依托,其强调的是集聚溢出效应或区位适宜效应,此期间旅游产业、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服务企业、开发商等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之所以认为“一站式体验”模式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因为体验式经济“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模型、以消费者为核心,从而创造出激发消费者参与兴致、让消费者有流连忘返的创意活动。”总之,“一站式体验”是产业园区内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高效合作的成果,此时消费者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一切需求均被满足。其实,“一站式体验”凸显的是游客消费行为方式的特点,以及消费心理变化的形式。那么,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要想实现融合发展的目标,就应该以产业聚落理论为根基、以“一站式”服务理念为背景去研究旅游体验的形式,从而为游客提供别具特色而愉快的文化创意感受,建立健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使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中得到传承,并实现壮大发展的目标。此外,“一站式体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促进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旅游经济集约型增长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文化创意产业犹如一瓶催化剂,能够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征程,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渠道。为了使两大产业有机融合并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应该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究,不但使资源转化对策、节事重组等对策的实效性彰显出来,还要基于旅游体验与文化创意产品之间的互融性,使两大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