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基本情况范文

时间:2023-07-16 09:0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审计基本情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审计基本情况

篇1

【关键词】 负债; 基本建设; 在建工程; 基建项目

高校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的情况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发展面临的资金困难,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校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对贷款风险预测不够,还贷责任意识不强,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学的思想,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大而全,贷款规模远远超出自身经济承受能力,还贷能力严重不足,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基建项目自身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环节多、专业性强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

面对高校的以上情况,审计部门在对高校的审计中,应把高校大规模举债搞建设可能带来的债务风险和基建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之一,从而引发了本文的主题:如何对高校债务及基本建设情况进行审计。

一、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对于超财力举债搞建设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是要了解和掌握高校近几年的收支情况,掌握收支的规模、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每年可用于偿还贷款利息和本金的资金情况;二是要了解和掌握学校资产负债的总体情况,摸清债务规模、结构及总体变化趋势,掌握每年需要偿还的贷款利息和本金情况,以及每笔贷款资金的用途和去向。

(二)对于违反基建项目管理规定的审计

一是熟悉与基建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审查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二是摸清基建项目的管理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以及基建项目的立项审批及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建设资金来源结构和使用情况,设计、监理、施工及主要材料和设备的招投标管理情况,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已完工程的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资产情况等。三是在工程成本和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审计在工程建设管理中是否存在损失浪费和其它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二、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对于超财力举债搞建设可能带来的偿债风险问题的审计,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审计步骤:

1.与学校财务部门和基建部门有关人员进行座谈,了解近几年学校在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和改善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方面的情况,并索取有关规划、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等文件资料;了解学校基建项目投资所需资金来源情况,各项资金的规模;对借款本金及利息的偿还措施等。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深入地掌握学校的基建和借款情况。

2.审查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和银行存款等科目,对近三年间发生的银行贷款和其它借款进行逐项核对,检查有无多计或少计借款的情况,确认借款余额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审查贷款合同的具体条款,重点审核贷款的使用是否与合同规定一致,有无抵押,以及贷款利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确认银行贷款活动本身以及对贷款使用的合法性。结合银行账户存款协查,重点审查借款用途和去向,跟踪资金流向一查到底,检查有无改变贷款用途,挪用资金等问题。

4.审查和分析高校近三年的决算报表,运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分析性复核方法,对学校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如:计算负债总额的增长额、增长率,确定负债的上升态势;计算资产负债率,以了解学校的偿债能力。

(二)对于违反有关基建管理规定的问题,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审计步骤

1.了解和掌握有关基建财务、工程建设管理、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基建项目审计规范;派熟悉工程、财务的审计人员深入基建部门与相关人员座谈,了解建设项目的财务核算体制和基本建设总体情况,取得有关财务收支和工程建设管理数据。

2.从各年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入手,查清到位建设资金规模、结构和使用情况,以及在建工程和交付使用资产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各单位工程的投资完成情况。如:学校近三年完工项目多少项,累计完成工程投资多少亿元,其中:使用银行贷款多少亿元。在建项目多少项,概算总投资多少亿元,累计到位资金多少亿元,其中:财政拨款多少亿元,银行贷款多少亿元,主要是哪些建设项目。

3.从立项审批程序、投资计划和概算执行情况入手,查阅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和年度建设投资计划等立项文件、经济合同及财务资料,摸清各个单位工程的投资规模、工程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资金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如:近三年学校有多少项在建项目中,未经立项批准的有多少项,概算总投资有多少亿元。

4.从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采购的招投标情况入手,审查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供货单位与业主签订的经济合同及补充协议,掌握各单位工程的中标合同价和实际决算价的差异,以及各施工单位的基本情况。审查有无建设项目未经公开招标,而采用议标的方式发包给施工单位的现象。

5.选择具体项目进行重点抽查。一是选择未按立项批复文件、年度投资计划进行建设的项目,根据在建工程、竣工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资料,结合现场审计查实超规模、超标准投资的程度和性质,查清原计划资金是否到位和真正去向;二是对无年度投资计划和改变用途的建设项目查清投资规模、建设内容、用途和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审查是否属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范围,是否存在套取建设资金、夹带项目,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损失浪费而增加学校负担影响教学等问题;三是对未进行招标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情况,或虽经工程招投标,但施工合同价款与实际工程决算差异较大的项目,查清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分析判断工程造价的真实性,重点审计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等合同外工程的手续是否齐全,增加工程量的项目施工内容是否真实,并结合现场审计和工程款拨付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违规分包、转包、多计工程款、多进成本、私设“小金库”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是否存在工程质量问题。

三、审计中应注意抓好以下环节

第一,根据重点审计的问题,结合各高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有针对性的审计步骤,为取得良好的审计效果做准备。

篇2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作为首批在上海市诞生的百姓健身房之一,对其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的顾客进行调查,了解顾客对此百姓健身房基本情况的满意度,为健身房的管理者提供建议。

关键词 百姓健身房 满意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的顾客即健身者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仔细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数据库,下载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阅读。

2.访谈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的管理者进行访谈,了解此百姓健身房的基本情况。

3.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的健身者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95%。

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调研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做出调查结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健身房基本状况

1.健身人群基本状况

目前此百姓健身房的会员数量约为1700人。其中男性占74%,女性占26%,说明此百姓健身房应加强对于女性健身者的宣传。健身人群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占半数以上,可以看出,老年人在健身者人群中所占比例最大。

2.健身场地设施及布局

此百姓健身房的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健身房拥有器械件数为50件,包括有氧类与力量类器械、体质测试器械、康复类、平衡类、恢复类器械。但康复类、平衡类、恢复类器械数量较少。健身房目前拥有重力或器械练习区(包括自由重量练习器、单功能练习器、心肺功能练习器等)、集体健身区(操房、瑜伽等)、体质监测区、接待区(前台、总服务台、休闲区和办公室等)及更衣室和浴室。

3.资金来源情况

健身房采用第三方经营方式,即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管理。在建设初期,政府提供场地及器械,在运营期间,政府免除场地租借费以及水电费,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援助。健身房各资金来源比例为政府拨款:会费:捐赠:其它收入=2:7:0:1。由此可以看出,健身房依靠会费基本能维持运营,但仍需要政府的援助。

4.设施开放制度

健身房的开放时间为10点至22点。

5.健身指导人员的配备情况

健身房现有指导员数量为8人,年龄范围为20-30岁,大学以上学历指导员数量为4人,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员数量为8人。

6.健身活动组织情况

健身房目前组织的活动有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健身营养讲座、体质测试等。但开展活动的次数较少,间隔周期较长。

(二)健身者对健身房基本情况满意度分析

1.健身者对健身房选址的满意度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建立在南翔镇文化活动中心四楼,地处十字路口附近。通过调查得知,选择“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有63%,选择一般的有22%,选择“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有15%。

2.健身者对健身房场地设施的满意度

对于健身房器械,选择“非常满足”及“比较满足”的有31%,选择一般的有52%,选择“比较不满足”及“非常不满足”的有17%。

对于健身房设施,选择“非常齐全”及“比较齐全”的有74%,选择一般的有26%,选择“比较不齐全”及“非常不齐全”的人数为0。

3.健身者对设施开放制度及收费标准的满意度

对于健身房设施开放制度,选择“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有58%,选择一般的有34%,选择“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有8%。

对于健身房收费,选择“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有23%,选择一般的有46%,选择“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有31%。

4.健身者对健身指导人员质量的满意度

选择“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有11%,选择一般的有56%,选择“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有33%。

5.健身者对健身房组织健身活动情况的满意度

选择“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有9%,选择一般的有67%,选择“比较不满意”及“非常不满意”的有24%。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得知,顾客对于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365百姓健身房基本情况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尤其是健身房选址、健身房设施,健身房设施开放制度。而满意度较低的包括健身房收费、健身房健身指导人员质量、健身房组织的健身活动。

通过对健身者访谈得知,在健身房收费方面,健身卡种类太多,顾客选择比较困难,且每种健身卡的权限不够清晰。健身指导人员质量方面,由于健身房会员人数接近2000人,但指导人员只有8人,供不应求,健身房应适当地增加健身指导人员的数量。健身房组织的健身活动方面,开展的活动较少,健身者在健身房之外很少能感受到体育氛围。健身房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组织会员比赛,比如亲子活动、羽毛球比赛等。

参考文献:

[1] 胡效芳.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最适行为[J].体育学刊.2002.9(4):38-39.

[2] 王凯珍.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研究[J].体育世界.2006.17(5):42-45.

篇3

关键词:审计计划,调查,内容,重点,方法

 

审计计划是指审计人员为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审计计划的指导思想,要想制定完善的审计计划,以合理保证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就必须做好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工作。

一、计划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

1、确定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按照相关审计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必须提前3日下达审计通知书。因此,进行前期调查的时间应确定在下达审计通知后进驻被审计单位后进行。

2、前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基本情况,索取会计报表、合同、会议记录等经济资料利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初步评价重要性水平。考虑审计固有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二、前期调查的重点和方法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及其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1、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前要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类型、产品或服务类别及经营特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型、主要产业政策和具体会计制度以及影响被审计单位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关联方和内部控制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2、了解基本情况的基本方法

(1)查阅行业业务经营材料。对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情况可通过以往的审计案例和行业报刊资料来获取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相关的成本、平均利润率等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情况可通过查阅公司章程、会议记录、对重大经营问题的决策程序、查阅正在履行的合同、分析近几年度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请表来进行了解。

(2)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判断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状况的影响,并要重点了解上期期末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是否一贯性。例如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未决诉讼、未决索赔、税务纠纷、产品质量保证、商业票据贴现等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

(3)阅读会计报表的同时,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依据报表中存货与主营业业务成本及预收账款项目的对应关系。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产成品、在制品的数量与资产负债表列示存货余额的适当性,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的交谈,可以初步了解人员结构、人工成本、物料消耗及单位成本和目标利润的情况。毕业论文,内容。

(4)询问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例如,从内部审计机构获取企业部门机构设置,得知某些特点部门或下属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了解有关企业管理层和机构的重大变化及决策程序,确定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存在,对于已经确认的关联方,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让每位审计人员都了解并注意收集有关关联方交易的证据。

(二)利用分析性复合程序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为制定审计计划做好准备。

1、计划审计前期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主要目地是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获取更多的了解及其确认会计报表数据间的异常关系和异常波动,以便查找出存在潜在的错报风险领域。

2、使用分析性复合程序的方法

(1)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与比较。①绝对数比较。比如将本期金额(如应收帐款,主营业务收入等账户余额)和预期(上年数或本年计划数)金额进行简单比较,如相差较大,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预以重点考虑。②会计报表的纵向垂直分析,比如计算本期毛利率与预期数比较,以发现异常变化。毕业论文,内容。③比率分析。比率分析是审计人员和财务分析人员常用的分析方法。比如用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初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活周转率、产值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

(2)估计期望值。①根据本期间内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负债平均数额的增加会导致利息费用的增加,应收帐款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坏账费用的增加。②根据会计信息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估计期望值。例如,非会计信息指标的工人数、产品数量、生产经营场所的规模与可以预计会计信息指标工资费用、制造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的账户余额。

(3)执行计算比较。对于发现的重大差异或波动,判断其重要性,同时确定差异或波动对审计计划的影响。

(三)编制审计计划前要重视对重要性水平评估。

1、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以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在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要考虑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毕业论文,内容。

2、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前期调查时要关注会计报表、账户余额和交易额两个层次的重要性。①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评估,一般采用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例如,国外知名的会计事务所,习惯上用的固定比率法是以净利润的5%―10%、总资产的0.5‰―1‰,营业收入的0.5‰―1‰作为重要性判断基础。采用变动比率法时,对于规模越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报或漏报的金额比率就越小。②对账户余额和交易额进行重要性评估时,把审计时间重点分配到错报或漏报可能性较大的账户。

(四)审计计划前期对审计固有风险的调查是制定审计计划、关注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

1、调查的重点是管理人员的品行、能力、承受外界的压力及其业务性质、容易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和账户交易额。

2、调查的方法。①通过询问合同执行情况以及对诉讼案的调查了解,确定管理人员的诚信度,如果管理人员的经营诚信度高,那么固有风险就低。②通过对报表的阅读和查阅借款合同来了解管理人员是否遭受着异常压力,如果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被银行逼迫还贷、企业已连续几年亚种亏损,那么管理人员受到的异常压力大,固有风险较高。③关注被审计单位容易错报的的会计项目,例如,被审计单位常常以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存货和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调节利润,因此很容易产生错报或者漏报。④运用专业判断,确定账户余额的可靠程度。例如,或有损失,坏账准备,存活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折旧等账户金额,出错的概率比较大,审计人员要重点关注其固有风险的水平。毕业论文,内容。⑤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期间,尤其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和复杂交易。例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确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关联方交易以及下一会计年度初的销售退货交易,可能意味着被审计单位有“粉饰”会计报表之嫌,相应的固有风险较大,在制定审计计划时期要特别关注。毕业论文,内容。

审计计划前期外勤调查工作结束后,审计组负责人应召集会议,紧紧围绕审计总体目标对计划前期调查了解到的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和实务操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研究,确定审计重点内容和程序,形成审计计划前期的调查材料,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计划,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账外资金;国有资产的流失;审计方法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改制的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经营自和资金管理权进一步加大,而个别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单位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提供了条件。账外设账对国家、社会及个人危害极大,它扩大了消费基金,侵占了国有资产,甚至让个别领导干部走上的邪路。因此,内部审计在每一个项目的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审计风险,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将查出账外资金作为一项主要审计程序,以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查证账外资金,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从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入手,查找疑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

初次进驻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行业特点及财务核算等基本情况。其中主要了解:(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及组织结构;(2)审计期间经营情况及上级单位考核情况;(3)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4)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5)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情况等。

了解上述基本情况的方法主要包括:(1)查阅上一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及工作底稿;(2)查阅被审计单位会议纪录、合同等经营业务资料;(3)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4)询问被审计单位财务及管理人员。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审计人员可以分析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安排适当的审计程序,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初次审计应首先查看被审计单位工作环境,了解生产性质,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哪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如被审计单位有无将本单位房屋出租,自办油库等情况。在审计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账户,有重点地审查收入是否完整入账。涉及现金收入的,还应审查现金管理是否符合规定。

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是一项很有效的审计程序,执行该程序花费较少的审计力量,往往能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我们在某单位审计时,通过查看该单位环境设施,发现临街门面房较多且全部出租给个体户,厂内新建职工宿舍一栋。于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这两个项目的审计,结果发现房租15万元没有入账,转入“小金库”。新建职工宿舍154万元,资产账没有反映,其资金来源为“小金库”。根据这两条线索,我们查出小金库资金201万元。

二、尽可能取得被审计单位审计年度全部合同及协议,并检查合同编号是否连续

审查合同协议是否存在如下问题:(1)将合同金额与财务入账金额进行核对,看有无收入不入账或以低于合同价入账而无正当理由的;(2)审查有无以虚假合同结算,虚列成本,转移资产的。在对某公司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某项目收入较合同规定金额少186万元而没有相应的变更合同,且该项目发生的成本较大。经核实发现,合同规定的剩余收入213万元已转入该公司多种经营企业账户。

三、审查银行对账单,特别留意期初期末余额较大的银行账户

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审查如下内容:银行账与企业账余额是否一致;银行账与企业账借贷方发生额是否一致;对当年利息收入进行匡算,验证其金额是否正常。

企业账与银行账余额及当期发生额不一致时应查明原因,考虑有无挪用公款或将企业资金转入“小金库”的问题。如果银行账户期初期末余额较大,而利息收入较少,应考虑被审计单位有无购买国库券等短期投资行为,而将相应收益不入账的情况。在对某单位审计时,我们发现该单位一个银行账户期初、期末余额较大,甚至远远超过当年借贷方发生数,而该账户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较少。针对这种反常情况,我们进一步核实,发现该单位在三年前就将银行存款500万元用于购买国库券等短期投资,三年共形成收益228万元,转入“小金库”账户。

四、审查被审单位有无自制票据以及票据所列款项是否全额及时入账

用自制收据收取现金作弊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自制收据应详细审查。如我们审计某单位年度全部自制票据的收款与财务入账情况时,发现全年收据金额较财务入账金额多16.5万元。经查证,这部分现金由该单位接待人员保管,作为该单位招待费使用,没有入账。

五、查阅各种文件,检查凭证附件,注意有无将各种扣款未入账的情况

在某单位审计中,我们发现每月工资发放凭证附件都注明了扣款,但没有计入财务账。据此线索,我们查(下转第69页)(上接第55页)出该单位将各种罚款存入个人存折31万元,形成“小金库”。

六、查阅被审单位考核记录及工作报告等资料,留心考核指标中有无需上级

部门剔除因素或解决的费用并查明原因

我们在审计某单位时,发现该单位年底经营考核汇报提到“考核费用中需总公司将某项目成本201万元剔除”。通过该线索详细查证,发现该项目账面反映亏损较大,原因是该单位将该项目收入265万元直接结回转入多种经营单位账户,用于发放职工奖金。

七、留心各种资料提供的信息,注意相互之间有无矛盾

在某单位审计中,我们发现凭证三级明细科目列示该单位有航煤管道项目,但报表没有披露该工程收入及成本,经初步统计,该项目成本达172万元,经进一步落实,该工程收入已转入多种经营单位账户,而成本已全部于年底分摊计入其它项目。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途径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是指根据建筑工程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对预算(决算、结算)书进行审计,以此作为建筑工程各项决策的参考依据。从当前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基本情况来看,主要有3种审计方式,且在实践中可能存在3种审计并存的现象,共同构筑一个完善的审计体系。

1.投资主体内部审计

投资主体内部审计是指投资方内部的审计部门开展审计活动,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与投资方的利益完全一致,并且对建筑项目的了解程度更深,这既可以避免审计人员与建筑承包者“合谋”抬高工程造价价格,又可以通过审计更好的了解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从而为强化工程管理提供了便利。

2.建筑承包单位内部审计

对于建筑承包单位而言,对工程造价进行内部审计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一方面,这种审计可以帮助承包单位真实、准确的了解整个工程的成本结构,从而为成本节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这种审计可以更为科学的帮助建筑承包商编制预算书,对于提高中标概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于合理的编制结算书,弱化投资方与建筑承包方的差异具有重要的价值。

3.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一般是指中介机构接受投资方的委托开展审计活动。社会中介机构如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等由于集中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且长期开展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从而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发现工程造价中隐藏的一些问题,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不仅涉及到多个主体,而且审计的专业性较强,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加大了审计的难度。从实践来看,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1.审计技巧有待加强

首先,审计方法运用不合理。建筑工程造价常用的审计方法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比较审核法等,在审计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过多的采用全面审核法,依托设计图纸重新计数工程量,而比较审核法等审计方法由于技巧性相对较强,且容易被认为是“偷工减料”的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更多的是处于辅的地位,从而增加了审计的成本,降低了审计效率。其次,审计重点不突出,工程造价审计主要包括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审计,工程定额套是否准确的审计,工程计价、取费是否科学的审计,但审计应该突出重点,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过于突出对工程量的审计,而其他方面有所忽视,部分审计人员则对每一项内容都进行全面审计,没有突出重点,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

2.审计管理有待加强

首先,审计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过于依靠图纸等资料,缺乏对现场的勘察和测量,从而使得审计人员缺乏感性认识,在审计过程中会“想当然”的进行审计,或者“生搬硬套”的利用工程造价软件进行审计,降低了审计质量。其次,审计过程管理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由于审计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且参与人员数量较多,甚至某些环节需要多个主体的参与才能完成,如现场勘查需要施工单位、投资单位和审计单位共同参与才能完成,且为室外作业,从而使得审计过程管理难度大。再次,审计结果的管理有待加强,一方面,部分审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保密意识不强,容易将审计结果泄露,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如对于预算审计,其结果会被用于招投标工作,如果泄露审计结果则会影响招投标的公平性。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工程项目都会进行二审乃至三审,如何充分尊重并利用上一次审计结果,降低审计成本,还需进一步探讨。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对策建议

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审计,可以从规范操作,严格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三个方面着手。

1.以规范操作为中心改善审计工作

首先,要规范工程造价审计流程,在审计过程中,要参照《建设项目工程结算编审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在审计开始之前,要熟悉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建筑设计、施工、现场签证等相关资料开展审计工作,避免随意、主观性的审计,在审计结束后,要按照相关规定对资料进行移交保管,避免审计泄密。其次,要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如要完善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如规定审计人员不能单独与工程承包方接触等。再次,要科学的选择审计方法,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选择审计方法,如对于工程量小的选取全面审核法,对于工程量大的选取重点审核法等。

2.以质量控制为中心改善审计工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明确审计责任,对一审(二审)审计结果与最终审计结果差额超过一定额度的,要给予惩罚,对审计结果与最终结果相差不大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其次,要强化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方面,单位内部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如组织审计人员共同探讨审计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中介机构、高校等外部单位合作,利用外部力量来开展培训工作。

3.以工作效率为中心改善审计工作

首先,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程造价审计,一方面,审计部门要积极引进、更新工程造价软件,并帮助审计人员掌握软件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工程造价相关网站来辅助审计,如全国和各省都基本建立了工程造价信息网,可以利用其中的最新造价信息辅助审计工作。其次,在审计过程中要树立成本、效率观念,要按照审计的工作量,规定某一建筑工程的审计时间,从而“倒逼”审计人员集中精力,有效的开展审计活动,间接达到改善审计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与财务报表审计有较大的不同。以下通过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目标和类型来阐述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由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很快,因此对其始终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

(1)日本通产省情报处理开发协会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1996年对信息系统审计定义为“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信息系统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系列活动”。该定义中强调独立性的问题。

(2)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著名专家威伯教授的定义(1999)是:“信息系统审计是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3)信息系统审计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的定义是: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的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该定义比威伯的更详细一些。

通过对相关信息系统审计定义的分析,本文认为,所谓的信息系统审计,是指通过对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审查来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由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信息系统能否经济的使用组织资源并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发表审计意见。我们必须清楚的识别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审计工程之间的区别。一般而言,1T审计(计算机审计)包括信息系统审计和审计工程。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信息系统或信息资产,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而审计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电子财务和业务数据,研究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和数学理论等。

2.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审计本质上是根据审计目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一切的审计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并围绕审计目标来进行。可以说,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纲”。它贯穿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审计过程的始终。

(1)真实性。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要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通过数字签名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和保留不可更改记录、定期审计等管理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2)完整性。完整性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完整性是一种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样,即信息的正确生成、存储和传输。

(3)合法性。系统在购买、使用、开发、更新、维护、转移等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准则、行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定等。

(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信息系统在遭受各种因素破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外部主要是黑客的入侵、病毒的攻击、线路的侦听等;内部主要是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修改、删除等操作。安全性是真实性的基础之一。

(5)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统在遭受非人因素破坏或人为差错影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威胁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对硬件和坏境的破坏以及误操作对软件和硬件的破坏等。可靠性也是真实性的基础之一闭。

(6)效果和效率。效果是指应用信息系统以后,企业在生产控制、管理质量、提品和服务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效率是指信息系统的应用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

3.信息系统审计的类型

根据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和审计目标,我们可以将信息系统审计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l)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审计是对传统审计的补充,防止“错”账真审。

(2)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是对企业信息资产安全性的审核,防止由信息系统造成的经营风险。

(3)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是对信息系统投入产出比的审核。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特点

信息系统审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特点如下:

1.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贯穿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2.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它包含了除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与生产经营流程有关的所有信息系统,其实质是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拓展。从纵向(生命周期)看,覆盖了信息系统从规划、分析、设计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业务;从横向(信息系统构成)看,它包含对软硬件审计、应用程序审计、安全审计等。从这个意义看,信息系统审计拓展了传统审计的内涵,将审计对象从财务范畴扩展到了同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审计拓展了传统审计的目标。传统审计目标仅仅包括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应当考虑其对审计的影响,但不应改变审计目的和范围”,由此可见EDP审计、电算化审计和计算机审计都没有改变审计的目标,但信息系统审计除了上述目标外,还包括信息资产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

4.信息系统审计是事后、事前、事中审计的结合体。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财务报表审计往往是年度审计,属于事后审计。而信息系统审计是事后、事前、事中审计兼而有之。如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由审计人员介入所进行的审计属于事中审计,此项审计相对于系统运行后而对其所进行的审计而言又可以看作是事前审计;信息系统运行后,对其在一定期间的运作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则为事后审计。

5.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更加宽泛。信息系统审计包含了一切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审计,除了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及相关业务的审计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必将包括联网审计、电子商务审计、网站审计、ASP审计和XBRL审计等。

6.信息系统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组织都能意识到技术带来的潜在好处,然而成功的组织还能够理解和管理好与采用新技术相关的很多风险。信息系统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这些风险用不同方式冲击着信息系统,审计者面临着审计什么、何时审计以及如何帮助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管理和控制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问题。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

审计过程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信息系统审计一般可以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和具体业务不同,每个阶段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与财务审计也不同。

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过程的起点。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利于帮助审计人员有的放矢的去调查、取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查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制定审计计划。

(1)调查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固有风险为了做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第一,被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生产经营情况。第二,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第三,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一般情况,即信息系统的结构,所使用的软硬件和网络设施以及运行环境。第四,被审单位应用系统及其所处理的交易和事项的类型。

(2)调查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初步确定控制风险的大小。

(3)评估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为了合理使用审计资源,有效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应评估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指在审计事项中,能够容忍出现差错的程度和大小。

(4)编制审计计划。在对被审单位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后,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审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分工、运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方法、审计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其他内容等。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评价,并形成审计结论的过程。主要由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阶段构成。

(1)实施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计人员需要对被审单位的控制系统进行识别、测试和评价。测试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审从而确定后续的实质性控制系统识别。审计人员通过与相关人员面谈、调查问卷以及查阅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说明文件等方,识别被审单位的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环境,并将调查情况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

(2)实施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对信息系统控制进行的详细测试,以获得这些控制在审计期间是否真实存在并合法有效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主要通过测试必要的数据,对信息系统达到特定的控制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篇7

一、建立联系制度的具体做法

1.抓基础,健全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和审核制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是审计联系中首先要掌握的信息,我们通过制定三份表格《金山区审计联系单位基本情况表》、《会计基础工作反馈表》、《审计联系情况登记表》。以主动走访,摸清了所有被审计单位人员、会计机构、财务制度、开户银行、财产物资管理、资产负债损益等基本情况。同时,我们把内部会计管理体系、财务收支审批、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稽核、内部牵制、账务处理程序、财务会计分析、原始凭证管理、财产物资管理、会计交接、会计档案、实行成本核算单位建立成本核算共十二条财务管理和审核审批制度,以主动服务的形式提供被审计单位加以对照和参考。对未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被审计单位及时提出审计联系意见。

2.抓重点,推进审计联系工作。在抓好财务基础工作的同时,根据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分析及联系情况,我们及时明确二个方面工作重点。一方面,对发现与被审计单位往来账款长期挂账、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等,我们及时把以上内容明确为联系工作重点,及时提出审计联系意见。另一方面,对发现资金流量大、专项拨款多、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及我区的一些热点部门,及时明确了10个行政事业单位和3个区属公司为重点联系单位,予以重点指导和服务。

3.抓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审计联系更应充分体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的理念。我们以主动走访为主的形式对被审计单位积极宣传经济法规、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内容,和被审计单位一起分析如何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等,结合新《审计法》的实施,我们为被审计单位发放了有关财经法规的宣传资料,还受邀为区水务局、区公安分局等单位的所有财会人员进行专门上课辅导,对被审计单位的重大投资、经营决策、会计核算、财经纪律、税收、基建审计等方面及时提供审计咨询服务。

4.抓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审计管理系统建立联系信息。对每一个被审计单位在计算机审计管理系统中均建立了九个方面的台账,1、会计机构及人员2、财务制度3、会计记账4、会计核算5、往来款清理6、固定资产管理7、会计档案管理8、审计整改9、五项制度;并把《金山区审计联系单位基本情况表》、《会计基础工作反馈表》、《审计联系情况登记表》三份电子表格,进入审计管理系统;并建立数据交换系统,实现报送资料上传下载和数据分析。

5.抓队伍,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抓学习,针对审计联系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倡导和弘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新风气。提倡学习工作化、工作目标化。抓效率,建立审计联系责任人制度,提高联系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能。抓服务,对被审计单位努力从根源上提出防范措施,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抓廉洁,审计联系工作中,保持廉洁自律,维护审计机关的形象。

二、建立联系制度的良好效果

1.基础效应。从目前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看,制度的缺失、无效、监督的缺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建立健全各被审计单位规章制度,使全区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得到了有效改进。完善了55家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和审核制度,37家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28家被审计单位往来账款及时清理,达到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作用。也是保障被审计单位管理活动、经济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基础。通过联系发现,某局部分固定资产未入账,且无明细账,也无卡片,也未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对其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当盘点一次”要求进行。我们及时提出审计联系意见,该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及时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该局计财科按联系意见要求,及时进行整改,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2.重点效应。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对财务收支不规范、未专款专用、不实资产核销未按规定办理等方面早发现。一方面加强对重点内容的联系,如联系中发现某局其下属单位上缴管理费等收入634万元挂在往来款中,某单位有一笔拨入专款509万元也长期挂在往来款中,都及时提出审计联系意见,得到了调整,严肃了财经纪律。另一方面,加强对重点单位的联系,联系中发现某局工程管理中存在一定问题,及时提出了审计联系意见,该局领导班子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制定了相应措施,提高了管理水平。

3.制度效应。建立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专人联系制度,作为审计机关联系人员对自己所联系的被审计单位进行日常的工作联系,而被审计单位联系人也会及时把工作上一些问题进行及时通报,已逐步建立起相互间的一种沟通机制。重大经济决策审计沟通制度,也使审计机关及时掌握情况,如区属某公司,工商执照上注册资本2400万元,而目前报表上,实收资本3.27亿元,亏损了3.7亿元,应如何调整。其下属公司房地产转让协议价格原不进入收入,免税政策能否使用等,及时予以明确的指导。该公司已按有关规定予以了落实。会计信息报送制度,使审计局联系人员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及时进行联系,财经法规宣传制度,及时提供12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新《审计法》宣传,使被审计单位能及时了解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审计咨询制度,及时为3家被审计单位提供重大投资、经营决策及税收4次,为17家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核算方面咨询30次,为3家被审计单位提供基本建设方面咨询3次。

4.信息化效应。由于在计算机审计管理系统中建立每个被审计单位九个方面的台账,三份联系情况的表格,并建立数据交换系统,初步实现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审计联系的工作效率。实行被审计单位电子信息化、方便管理、及时记录、随时查询,使局领导和审计人员在“信息资源区、被审计单位资料”中能查询、检索所有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从而基本实现了被审计对象管理信息电算化。实现资源共享,在OA中建立数据交换系统,按照审计联系制度的要求,被审计单位通过数据交换系统向我局上传电子账套和电子报表,审计人员可以上传、下载、查看分配联系工作任务。数据分析模块能对被审计单位上传的报表自动分析比较,并自动生成分析结果记录表。这一系统使我局实现了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状况的了解和监控,同时形成的电子档案便于长期保存和查阅。

5.和谐效应。建立审计联系是一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新型和谐关系。监督与服务本身是一个统一体,监督是形式、是手段、是过程;服务是内容、是目的、是结果。二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长期以来,审计在惩治腐败,弘扬社会正气等方面起到十分积极作用,但从另一角度,容易把审计放在被审计单位对立面。通过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联系制度,提高了他们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能改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的支持和配合。从而形成与被审计单位监督与被监督及服务新型关系,使“保健和外科医生”形象得到社会公认,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制度建立以后的进一步思索

1.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各被审计单位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和审核审批制度不健全。虽然我们已提供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供联系单位参考,但是有制度仅仅是第一步,有效的执行是关键。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审计联系工作中,如何与被审计单位一起将各项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是联系工作的重点之一。

2.往来账款清理有待逐步解决。从联系情况看,往来账款挂账达10年左右的单位较多,由于年代已久,甚至有些单位已无法知悉当事人和当时过程,有些借出款项的企业已倒闭等等,一方面形成不实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另一方面按规定办理核销又存在许多问题。也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审计联系工作中,如何与被审计单位一起分析原因按规定逐步予以解决。

篇8

我一直跟着事务所的段老师做事情。我很佩服他,佩服他之前考注册会计师时的聪明与坚持,佩服他的处事能力,也佩服他那超强的专业胜任能力。老师在成为一名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之前,曾在银行及国企中工作。他完全凭自己的努力,在2年内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确自己的目标。每次我问她问题,她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到审计项目,也因为是实施了审计程序就要直接形成工作底稿,所以我都不敢贸然下定论,每次我都要先去问问老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每次问他,他都会停下她手中的工作,仔细地跟我一起分析。

为了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学到更多东西,就得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去参加实习之前,我大致翻阅了审计的cpa教材,巩固了审计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一些基本的审计程序,还有就是各个业务循环的一些知识,还有关于风险导向审计,关于一些重点会计科目的审计要点。之前的关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我后来的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习那段期间,我参与了三个项目,一个年报审计,一个破产审计,一个专项审计。从第一天进会计师事务所学习他们做的工作底稿开始,随着参加的项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着对审计业务的熟悉,我开始喜欢上了事务所的工作。真的是一旦喜欢上了,就会积极地投入其中。每一天,我都按时去上班;每一天,我都勤勤肯肯地做事情;每一天,我都会解决一些审计实务方面的问题,让我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的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理论与实务的一些区别。

实习的第一天,我没有参加任何项目,而是学习他们以前审计时留下的工作底稿。以前学习审计工作底稿那一章的时候觉得很难记住审计工作底稿中应包括哪些内容。但是在看了他们做的底稿之后,一下子就把内容记住了。到现在,我总算是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能产生的巨大的正效应。审计工作底稿,首先是要有一个关于底稿中的符号说明,还有索引号之类的。接着就是要有审计业务约定书、管理层声明书、审计后出具的报告以及审计过后的财务报表。关于被审计单位的营业执照、纳税登记表、基本情况说明一类的也应该整理于审计工作底稿中。如果被审计单位属于特殊行业,还应该提供相关的文件。最后就是实施审计程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工作底稿、各会计科目审定表和一些凭证抽查记录。实施了盘点程序的,还要有相应的盘点表。实施了函证程序的,函证也应该包括在其中。

我参加的第一个审计项目是一个年报审计。被审计单位是一家小型国企。那日,我们去了公司财务部门,将公司的的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各期报表集齐,这是为了审计的方便。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审计业务,所以老师只给我派了简单的任务,那就是抽查凭证。因为是在年月宣告破产,所以最后这半 提供最新的原创免费范文!年的账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最大,也是审计风险越大。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精神,这一半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加工就成为了审计的重点。我的第一任务就是把这半年的记账凭证一张一张地看完,看看有没有作账依据不足的,看看有没有账务处理错误的。对于有些账务的处理,我不太清楚的,就去问高老师,有问题的我就把其记录在凭证抽查记录上,并做好相应的本来在实施抽查审计程序过程中要记录下来所以抽查到的凭证,但是基于我对年的凭证实施的是详细检查,就没有必要把每一笔都记录在抽查凭证底稿上了。在抽查过程中我发现,该企业的账款较为清楚。

篇9

3、实训总结:

两个星期紧张的审计实训,时间就这样在忙碌中匆匆过去了,留给我的都是丰富的经验和深深的体会。

我们实训的目的是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审计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审计知识的灵活运用以便于在以后的就业不至于“手慌脚乱”!

在这次实训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团队合作精神”,因为对一个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件十分繁重的工作,一个小组必须要有一个有序的分工,然后再综合大家的工作成果,最后才能做出最后的结果。

我们的实训总共分为7大模块,分为:

1、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

2、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3、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4、生产与服务循环的审计;

5、筹资与投资循环的审计;

6、货币资金的审计;

7、审计报考。

由于我们小组的人数较多,为了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我们采用了抽签的方法进行了分组和分配工作,针对前面6个模块,平均2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阶段,第7个阶段就根据各组的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整理并出具审计报告。

我和另外一位小组成员主要负责第一阶段即“计划阶段审计实务操作”。我们“简单”而似乎又 “繁琐”的实训步骤如下:

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与委托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2、通过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

3、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计划实施的程序;

4、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与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5、编制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根据实训的步骤,我们填制的表格有:基本情况表、承接业务的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业务约定书、横向趋势分析表、纵向趋势分析表、比率趋势分析表、分析性测试情况汇总表、识别并评价与审计相关的重要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审计风险初步评价表、审计总体工作计划表。以上表格统称为“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底稿”。

我的专业是审计实务,但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审计是做什么的。怀着一份新鲜和好奇感开始了实训的第一天。虽然之前有参加过会计模拟手工记账的实训,但这次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尤其是那个工作氛围,几乎全靠自己的能力和理解,刚开始时,面对着一堆的委托单位的资料,我竟然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久久不知如何开始,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开始有了一点头绪,一个上午4节课,就在分组,分配工作,和一堆疑问中飞速过去了,但手中的工作还远远未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要求进度。由于上午已经进行了分工,其他组员是没有理由帮你的,所以下午3节课,几乎都在看资料,眼睛看到生疼,十分枯燥,也很累,但是看到开始有点进步了,虽然只是填了一张基本情况表,但看到成果,感觉很充实!

篇10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定位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方向,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何种类型审计都具有其审计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通常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合理有效地保证企业建立、健全、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并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是内部控制审计总体目标的具体化,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必须实现的具体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健全性(完整性)。健全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 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健全性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中的首要目标, 也是其他具体目标的基础。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健全性目标不能实现,则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合理性、遵循性和效果性目标也无从谈起。

(2)合理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 一是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 二是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更深一层次的要求。忽视审计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就会背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初衷,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遵循性和效果性目标也无法实现。

(3)遵循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性, 是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主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即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是否遵照执行。通过遵循性审计,应当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遵照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是否切合企业实际等问题。

(4)效果性。审计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性, 主要审查企业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是否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企业内部控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否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应有作用, 以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效果性目标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具体目标的集中体现和最终落脚点。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

根据COSO 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 号内部控制审计》有关规定,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容。

1.控制环境审计

控制环境审计是指对企业控制环境总体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企业内部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企业管理层行为守则或类似规范、企业管理哲学及管理风格、企业文化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状况、企业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情况、重要(或关键)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2 、风险管理审计

风险管理审计是指对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及其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审点主要包括可能引发风险的内外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预计带来的后果、辨识与分析风险能力、防范和降低风险的能力、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及效果等。

3.控制活动审计

控制活动审计是指对企业各生产经营业务实施控制活动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是控制活动业绩评估系统建立及其运行状况、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情况、控制活动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贡献、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等。

4.信息与沟通审计

信息与沟通审计是指对企业建立信息系统、获取及传递信息等信息处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审点主要是: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 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 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等。

5.内部控制监督审计

对内部控制监督进行审计, 应当重点审查监督主体状况、监督机制设置情况、监督活动实施情况、监督组织安排情况等。

三、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程序

作为一种审计类型,参照常规审计业务工作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应当按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四个阶段实施。

1.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准备阶段

首先,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立项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可根据年度审计计划进行常规立项, 也可根据领导决策或审计工作需要进行临时立项。其次,制订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审计组长根据被审计单位业务大小、性质重要程度及审计工作的复杂程度, 制订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批。项目审计计划应当明确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安排等内容, 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应明确审计具体目标和审计主要内容、审计方式和具体审计方法、审计组成员工作任务及时间的分配等内容。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工作实施方案需经审机构负责人批准。最后,下达审计通知书。内审机构拟订和下达审计通知书, 在审计实施前三天送达被审计单位。

2.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

首先,审计组进驻被审计单位召开进点会。审计组通过会议或座谈等形式,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使被审计方明确此次审计有关事项, 审计人员进一步熟悉被审计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等基本情况。必要时对审计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修正。其次, 审计人员了解内部控制。现场审计人员收集资料, 运用询问、查阅、观察等审计方法, 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各类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调查表》中作好审计记录,并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初步评价, 再据此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再次, 测试内部控制。审计人员根据所确定的内部控制测试范围和重点, 运用抽样技术抽查部分有代表性的业务活动, 采用审查、核对、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对其内部控制设的合理性、遵循性、效果性进行测试。审计人员根据测试结果, 填制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测试表》, 并对其内部控制的合理性、遵循性、有效性作出初步评价。最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将实施阶段的审计证据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好审计工作底稿, 并按审计有关规定进行复核。

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阶段

首先,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组根据对内部控制了解、测试结果以及作出的初步评价,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遵循性及效果性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对内部控制的整体评价意见。其次,拟定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审计组根据审计报告有关规定和要求, 拟定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该报告应当包括审计概况、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范围及主要内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整改意见与建议等主要内容。审计组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连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送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 结合被审计单位提出的意见(必要时)适当修正审计报告, 并送审计机构负责人审核。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正式)。审计报告经审计机构负责人审定后,报主管审计领导批示后, 发送被审计单位及有关所属单位。

4.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后续阶段

审计机构根据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与建议, 跟踪审计被审计单位及有关单位对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和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同时被审计单位改进后的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评价,并按照后续审计有关规定和要求, 出具后续审计报告。

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风险防范

从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程序和关键环节来看, 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必须切实加强对以下审计风险进行重点防范。

1.防范了解不全风险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阶段的首要环节,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重要前提。为了防范了解不全风险, 审计人员必须重点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环境以及各类业务循环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了解。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应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高层管理人员,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所属行业, 经营业务, 组织结构, 各机构职能及负责人,职员人数, 高层管理人员分管业务及各自职责等。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总体控制环境, 应重点了解: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态度,高层管理人员从事相关业务年限、相关学历, 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目标是否明确, 是否订有职工行为守则,高层管理者是否重视制度的实际执行, 被审计单位以前或目前是否有重大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以及高层管理者对此态度如何等。审计人员对各类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应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及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

2.防范测试失效风险

在企业内部控制测试环节,审计人员主要防范测试失效风险。导致测试失效风险, 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选定的测试范围不全、重点不准、测试方法不当、抽查的业务缺乏代表性。测试范围不全会遗漏对某些重点内部控制的审计,会使审计失之偏颇;测试重点不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测试效率和效果;测试审计方法多种多样, 要因事制宜,根据不同业务而方法各异,否则会导致测试失效;抽查的业务缺乏代表性, 会因评价不全面而带来测试失效风险。因此,要防范测试失效风险审计人员必须做到测试范围要全, 测试重点要准, 测试方法得当,抽查业务的代表性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