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的建议和意见范文
时间:2023-07-16 09:0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活动的建议和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边疆高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55-0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是在学生已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一定的专业方向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教师设计的实训项目,在教师指导下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的综合训练项目。高等师范院校设置英语教育专业的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其培养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实践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不重视这门课程,担任教学的也大多是兼职教师,因此有必要对它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研究。近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具体表现在对它的概念及内容界定;课程实施状况研究;实施过程中各方面支持因素的分析;评价研究与现状反思以及该课程的开发研究。现阶段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一般的概括以及对城市地区已有成功经验的介绍和研究等方面。对农村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课程研究还比较少。这些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从关注理念到关注实践的转变。该课程的前期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课程的性质、特点等一些理念问题的阐述上。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关注的角度也从最初的理念层面转到实践环节,以期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从一些宏观性的论述转向了微观分析。3.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一些问题的重复性研究多,未有实质性突破,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当前研究中仍存在专家学者多、一线教师少,理论阐述多、实践验证少等问题。
一、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352人,其中专兼职教师261人。以培养培训中小学师资为主,涉及英语教育、数学教育、中文教育等35个专业,目前在校生数目已突破6000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要保证,包括教育见习、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践、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劳动、军训和社会活动。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30%,高职类专业的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40%。外语系是我校建系最早的系部之一,共有教师33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研究生22人,本科生11人。每年有12个英语专业班,2个缅语班,学生500多人,主要是培养中小学英语师资。三年制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分为实验实训和实践环节两部分,总学时数为918学时,51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0.64%。三年制应用缅甸语专业的实践总学时数为1062学时,59个学分,占总学分的44.36%。
我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历时一年,主要由实习实践和论文写作两个部分组成。为期十八周的教学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实习是一个过程体验,论文写作则是一个实习结果的分析、整理和呈现。首先,系里组织对指导教师的培训,让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指导工作有细致的了解。其次,给学生做岗前培训,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讲座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第三,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单位(初中/小学)所上英语教材内容完成教案的撰写。第四,试讲。在完成教案撰写工作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两次教学试讲。第五,进入具体的实习阶段。实习学校可以学生自己联系,也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去实习之前要和指导老师商定好论文题目,拟出提纲。论文题目都与英语教学有关,以便学生在实习中收集资料和进行调查。第六,次年3月返校继续学习,交论文初稿,经多次修改于6月定稿。
二、实施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是教师的角度。
第一,专职教学的教师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在开设课程的时候,都没有专职指导教师,只是由专职教学的教师兼职该课程的指导工作,导致指导力量不足。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或办公室工作,因而难以全程指导学生活动,跟踪服务与评价的状况并不乐观。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在校学生数目不断增加,导致指导教师工作量加大。以2009级学生为例,共有三个班,学生176人,实习指导教师21人,平均每位教师都要指导8-9个学生。指导教师从哪里来、如何选派指导教师?这可能不仅仅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技术问题,更是学校教师岗位体制的问题。专职教师策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既有利于对教师的管理又有利于对教师的培养,还能减少教师兼职上课的现象。就长远来看,不但有利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而且更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过,由于编制紧张的原因,学校很少会划出一部分编制来招聘该课程的专职教师。因此,人手不够的问题似乎还将继续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除了编制的问题,还有这部分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教师工作量的计算问题等。所以,不仅要设置专职的指导教师,还要建立全新的教师政策。教育部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教师编制、为学校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要负责人提供可能,明确该课程教师职称评定的方式与程序,确定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
第二,教师缺乏对未来问题和困难的预设。在学生进行实习活动之前,指导教师会对学生的实习活动主题做出一个具体的指导方案。具体表现为根据学生实习的学校、内容、时间、步骤以及论文研究的方向等给予提示并帮助学生确定实习活动主题,并要求学生写出计划和提纲,再提出一些建议以完善之。可以说,我们的指导教师都认真地在6、7月份完成了制定活动主题的指导方案,但是问题在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具体的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可控制的是学生在本校的实习演练,不可控制的是学生的实际实习过程。提前做实习岗前培训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培训不能预见全部的问题,但是可以根据以前指导实习的经验和经历选择一些经常出现的问题来讲,为实习做一些准备,也为学生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讲座和具体指导相结合,由本系主管领导、教师以及中学优秀教师来给学生做讲座,培训内容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教案的规范撰写、专业授课要领、课件与多媒体使用和班主任工作等。
第三,缺乏对实际调查过程的方法指导和掌控。在近几年的教学和实习工作中,我发现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进行调查,搜集资料等工作,但是究竟如何进行调查,如何收集资料?又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呢?学生往往对怎样制定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怎么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分类和整理资料,怎样分析资料证明或者证伪观点一头雾水。而且,对于个体的实习学生来说,指导教师对他们的实习过程是无法全部掌控的。我们只能预测实习中经常出现的、普遍性的问题,并不能预见特殊性的问题。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可以为实习提供方法指导。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民族学工作者亲自进入民族地区,通过直接观察、具体访问、住居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的过程。它是民族学研究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民族学工作者的看家本领。田野调查方法主要有:1.文物文献搜集。2.直接观察与参与观察。有目的地细致、全面、深入地观察,注意观察的技巧,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设计提纲,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活动,记录观察资料,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检验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3.个别访谈。访问的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内容紧紧围绕调查主题。包括制定访谈提纲、访谈对象的选择、访谈中的提问、访谈中的互动、访谈记录等。4.问卷法。问卷法是调查中为观察研究而采用的一种由调查对象填写表格的方法。5.座谈法。6.影像技术。民族学对调查者在方法的培养、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方面都有一套体系的训练方法。我觉得都可以把这些训练方法借用到学生的实习活动中来。只不过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是文化,而实习则以实习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为对象,主要内容是拟定的论文主题。
二是学生的角度。
第一,①选题的盲目性、无创新价值和程式化。学生在写论文之前遭遇的首要难题就是不知道选什么题目来写,通常选的都是以往写过很多次的题目,缺乏创新价值。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在指导2010届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时,我的项目小组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导入策略”展开,根据各个学生的专业特长,跟学生探讨并商定了个人的侧重点,拟定个人的研究方向,例如导入策略的理论研究、多媒体在导入策略中的运用、文化导入、导入策略的有效性、导入策略的多样性、接受者对导入策略反应的个体差异等。经过两年的实践,我发现项目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选题盲目、无价值和程式化的问题。但是,提供的这个主题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感兴趣,而且如果他们不熟悉这个领域的话,对主题的掌控难度也大。这仍然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切入点,再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第二,对实习和调查没有预设。很多学生在去实习之后都反馈,虽然去实习了,但是不知道怎么做,自己不会主动寻求指导,都是等着实习学校和指导教师来安排。我觉得还是可以借鉴上文的田野调查法,在学生去实习之前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查培训和具体的任务安排,此不赘述。
第三,缺乏实践机会、课程和社会资源。鉴于教学质量的考虑,大多数的实习学校都不敢让实习教师给学生上课,怕教不好反而耽误课程和学生,只是程序性地、象征性地给他们上几节课。学生大多是在跟着老师听课以及批改作业,教学实践的机会比较少。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强对对方的信心,为双方提供启发与帮助,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实现共同发展。要打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界限,积极开展两校间的观摩、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要充分发挥实习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他们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实习教研组,让实习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习经验,增加实践机会。增加经费投入可以帮助增加课程资源,但这受到整个教育体系以及学校的整体经费筹划的影响,如果能吸引到一些校外的资助则更好。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与其他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协作,实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再者,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指导的需要,研制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学生活动资源包和教师指导手册,开发“资源包”,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受到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它的有效实施,就如它的名字一样,需要学生、教师、管理部门、学校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综合”协作,单一一方的努力都无法达到最好的实施效果,要解决来自学生、教师、学校等方面的问题,而且要加以时日,任重而道远。近几年,随着桥头堡建设的契机,德宏吸引了大量企业、投资者和建设项目,发展迅速,成为通往东南亚的一个重要门户。这无疑会对边疆的政治经济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源和资金,加强社会各行业的合作;最重要的是,它对教育行业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为学生以及教师、学校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有着特殊地理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契机的德宏师专,应该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推动边疆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J].[updated23Febrary 2008;cited 3 September2011],Available from
[2]宋蜀华、白振声.民族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3]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近期研究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11(3).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注意问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实践性课程。然而,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偏离语文实践课程的本质,或与我们所掌握语文知识不衔接,又或是流于形式,浮皮潦草,敷衍了事。把本是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搞得脱离实际,不得要领,没有达到上述良好目的的结果。我们反思后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社会意识亟待提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普遍在各学校的开设及活动效果都不太理想,究其根源,首先是社会、家长以及有关管理者的意识还没有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中转变过来,对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存在偏见。这就导致了对这门课程教学管理的轻视甚至鄙视,对教师教育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从而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到位,直接导致了课程开设的效果差。
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活动流于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各农村中小学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跟思想和认识上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但由于整个教育还被应试教育氛围笼罩着,结果还是“雷声大而雨点小”。传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应试教育思想,使社会、教师、家长和学生甚至部分教育管理者都普遍认为学生语文成绩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条件,而忽视人的整体素质,这样,实施这类课程时,无论家长还是学校,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严重影响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教师意识和素质有待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大部分的教师思想上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认识不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深深地感觉到“课堂语文主科”重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副科”,这样的心态导致了课程开设质量不高。很多教师认为花大功夫搞综合实践活动,影响现在普遍认为的“主科”成绩,担心家长不会接受,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任课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找不到现成的教案设计或活动设计,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或参考资料,且领域宽泛,内容趋于开放,更加丰富。另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载体,更加强调师生的多边活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做指导者、协调者,帮助者,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机会。这样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说,确实是难以适应的。农村中小学没有科学合理的实施制度和措施,一些学校虽对语文课程的实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实施过程中,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施过程中职责不分明,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统筹安排,具体指导。学校并没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制度和措施,没有活动的全盘计划和长期规划,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能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于此同时,也没有相适应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无疑会直接影响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此外,语文教师的在选题过程中,选题过大,目标过于庞杂,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让学生有老虎吃天无处下抓的感觉。这样就会出现实践活动“只做表面文章,不深不透”的现象。
没有真正体会到开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图。
三、教材、教案设计上的错配,在实践中偏离了实践课的本质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当成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只是换个地方进行课堂课程教学,或者严重脱离本年级语文课程所学语文知识,进行不相关的活动或其它社会实践。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与通常意义上的学科性教材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系统的严密编织,而是一个围绕许多社会生活等主题展开实践活动的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不是书本,而是生活、是实践。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直接实践出发,在设计和编写教材上或教案上,应与所学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相匹配,做到相关不死套、游离不脱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和教案的设计总原则上来。
四、教师越位,学生缺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还能把主动权给学生一点,让他们自己发挥,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师的调控,不知不觉又回到教师预设的问题和设计上来。教师往往依然是“主宰”,想着法的死套课本上知识,或框架设定好的知识,没给学生自由探讨的空间,和发挥个人特性的余地,造成老师越位后成为主体,学生成为客体的现状。违反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材的人”的本质要求,更谈不上为引导学生在每个主题活动都需要学生在“做中学”,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发现型”学习和通过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的目的,依然是依赖教师获取知识。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既有人们认识上的问题,又有现实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差异;既有师资队伍不足的因素,也有办学宗旨和教育思想不端正的因素。因此,要认真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切实改变目前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刘文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J].《文教资料》,2014(12)
篇3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保健室的认识是“注射疫苗的地方或是幼儿受伤了,应该立即带去上药的地方”;家长更是把保健室作为“安排幼儿正确服药的机构”,这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们没有真正了解保健室职责与功能与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有何种关系。
那么,保健室究竟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呢?
事实上,卫生部门的要求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有关规定,幼儿园保健室职责有如下几条:
组织实施有关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规章制度;晨检;食品质量检查;制订食谱,做好营养分析,搭配和改善幼儿膳食;对体质异常幼儿和慢性病幼儿进行管理;每半年测量幼儿身体发展状况;向家长和教职工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由此看来,保健室身兼数职,掌握着幼儿园最为重要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和保健服务的质量。随着肥胖儿、营养不均衡幼儿数量的增多,其中“制定合理食谱”、“体质异常幼儿进行管理”和“定期体质测量”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二、制定科学的方案指导教师和家长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我园自承担全军“幼儿体育规范化研究”课题三年来,保健室在兰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先后四次对我园幼儿进行了体质监测。2006年10月中旬第一次体质监测结束后,保健室所做报告中分析指出,我园半数以上幼儿动作发展水平不达标:12%的幼儿为肥胖症患儿,19%的幼儿表现为营养不均衡或营养过剩。该报告使教师和家长都为这类幼儿焦心不已,教师和家长们提出采用简单地增强运动强度和延长运动时间以及粗暴地减少幼儿饮食数量、次数的方式强迫幼儿摆脱亚健康状态,保健室认为这种方案容易使幼儿产生抵抗情绪,不肯配合,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提出了科学的为肥胖儿“瘦身”和帮助营养不均衡患儿改善体质的方案。
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保健室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肥胖度幼儿的多样化需要制定了相应的“瘦身食谱”和科学的“运动安排计划”,这使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摘掉不健康的帽子,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成为可能。
三、定期体测,给出体育活动指导意见和食谱方案
1、充当监督员: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测,监督体质数据变化。
3~6岁幼儿生长发育很快,不仅仅表现在外显的身高、体重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平衡、协调、柔韧和力量等能力的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是否达到同龄幼儿水平,如若未达到如何改善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我园曾经有一名幼儿,走路时腰背总是挺不直,腿脚内八字,行进步走的时候还表现左右摇晃的现象。教师简单的认为该幼儿缺钙,向家长建议补钙。家长为该幼儿补钙一段时间后前往医院检查,钙质已经显示充足,但是孩子依然腰背不直,走路左摇右晃。保健室的医生告诉我们从该幼儿的体质监测数据来看,他身高相比同龄幼儿偏低,平衡能力弱,协调性较差,针对这类幼儿不仅仅要求其增加钙质,也要注意加强在平衡和协调方面的训练,以纠正腰背不直,走路左摇右晃。所以,幼儿园保健室通过对幼儿进行定期的体质监测,从数据上观察幼儿诸如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和平衡、协调、柔韧等各方面能力的变化,及时向老师、家长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
2、充当指导员:依照监测结果分析,指导教师科学地安排好体育活动。
部分学者认为大多数幼儿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相当贫乏,导致体育活动内容单一,方法和手段针对性不强,也不懂得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节体育活动的运动密度和运动负荷等。借我园承担的全军课题的良机,我园保健室在兰州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先后四次对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进行了体质监测,掌握了先进的测量技术,提高了分析数据的能力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体质检测资料,我园保健室实行专人负责、合作建档的措施,原始资料集体收集,然后专人负责整理;重新制订了各班次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逐步完善各种统计资料,做到管理有序,查而有据。对每一名幼儿每一次的体质监测结果,保健室的工作人员都做了详细分析和对比,针对幼儿在体质监测中的表现制定下一阶段健康活动开展的的建议书,包括对活动类型、活动量和活动密度等方面的具体建议。这份建议书为教师和家长们指明了科学地安排不同体质特征幼儿群体体育活动的方向。例如,针对园内的肥胖儿,保健室建议把肥胖儿集中起来进行相对活动量较大、密度较高、动作训练有针对性的特殊训练。同时,保健室也根据不同体质幼儿需要制定了较为均衡的营养食谱,迎合体弱儿及肥胖儿等特殊幼儿群体的需要。
3、充当宣传员:举办“体育活动好处多”宣传专栏,积极与家长沟通。
篇4
摘 要 本文对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从目前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态度、高校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次数、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容、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师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推动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全面、快速、健康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高校教师 群众体育 现状
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靠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落实,教育界知识分子面临的工作压力变大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应引起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提高高校教师的健康水平。高校群众体育活动是联系、团结广大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爱好者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教师有目的、有组织地参与体育活动的载体,对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增加体育人口,促进高校教师的身体状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师的个体健康,也关联到整个的社会发展。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已经意识到身体健康是进行工作和学习的保证,是人生存和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对武汉城市圈子高校群众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校群众体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进一步得到发展,为高校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校教职工形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为有关部门制定群众体育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向从事高校教育的专家、学者、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校教师群体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现状。设计、发放并回收了针对高校教师人群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调查问卷,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处理,采用了一般描述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认识
体育态度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的形成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不断加深地对体育功能的理解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在审视自己生活意义的时候,更加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要,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愈来愈强,更加迫切地追求健康、生存质量和自我发展。高校教师对群众体育的需求已经由最初的一元生物学动机,如健身、健美,向目前的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如娱乐、交往、追求刺激等多元动机发展,“花钱买健康”“放松身心”“交际娱乐”“张扬个性”“挑战自我”等观念应运而生。对于广大群众体育参与者来说,在享受体育运动的同时,收获的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还有愉悦的心情、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完善的自我和充实幸福的生活。虽然可能存在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缺乏场地和器材、缺少统一组织或无人指导等不利于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但是绝大部分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对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认识也是比较深刻和全面的。
(二)武汉城市圈高校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次数
调查显示,武汉城市圈高校近两年来由学校举办的全校性群众体育活动的平均次数是2次/年,比两年前的全校性群众体育活动次数有所减少,这是由于近两年武汉城市圈高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学校忙于更名、评建工作,学校相关组织部门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校性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暂时性地减少了,相信在完成学校重要的阶段性任务之后,学校组织开展的教职工体育文化活动会有所增加。虽然全校性的群众体育活动减少了,但这并不代表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数和频度降低了,调查显示,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教师人数和群众体育活动的频度反而增加了。这是由于近两年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途径不再单一,而是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前除了学校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机会很少,但是随着经济文化水平和高校教师体育意识的提高,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再单纯地依赖学校组织群众体育活动,而是通过社区、公共体育场所、专业的健身俱乐部或是自发组织的群众体育俱乐部、协会、社团等途径进行群众体育文化活动,自发、自觉地参与到各项群众体育活动中去,群众体育活动已经渗透到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中,相对于两年前来说,高校教师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次数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三)武汉城市圈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容
从武汉城市圈高校教师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内容上看,学校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由以前的竞技性体育项目更多地向趣味性、娱乐性、游戏性项目转移,单人项目越来越少,多人或团体项目越来越多。以我校为例,以前每年学校举办的运动会,教师们参加的项目主要是跑跳投,例如100米跑,800米跑,跳高,跳远,投标枪,扔铅球等,这些都是单人项目,对教师们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而且还很容易受伤。这两年我校运动会教师们的竞赛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赛的单人项目少了,团体比赛增多了,增加了多人多足齐心协力向前跑、三分钟男女混合跳绳接龙、团体计时投篮等趣味性、游戏性、集体性群众体育活动内容,这些项目主要以技术性、集体协作能力为主,运动量和强度都不大,更能体现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群众的凝聚力,增加了趣味性和娱乐性,同样是跑跳投,教工们跑的更开心,跳的更开心,投的也更开心,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情,还找到了团队归属感和童趣,这就是现今提倡的“娱乐体育、快乐体育”,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工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兴趣,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在娱乐之后,能够拥有美好的心情、认真的态度,更好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建设中去。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比较好的高校除了每年的运动会,还有一些专项的全校性群众体育活动,如教工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气排球赛等。高校教师通过其他途径参与的群众体育活动内容就更加地多样化、个性化和丰富多彩了。被调查的武汉城市圈高校当中,教师们喜爱的群众体育活动有散步、慢跑、快走、舞蹈、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气排球、篮球、足球等。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是高校教师比较喜欢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的基础。羽毛球和网球近两年发展势头强劲,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爱好者。中老年高校教师近两年最爱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是气排球,各高校都组建了中老年气排球队,利用高校现有的场地设施组织高校教工队每星期训练3到4次,参加高校之间或省市的气排球比赛。高校各种球类俱乐部、协会的成立,更好地推动了高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学校建设中去,为武汉城市圈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武汉城市圈高校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方式
目前武汉城市圈高校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另一种就是高校教师根据个人兴趣自发组织的各种群众体育活动社团。学校组织的全校性群众体育活动大多由学校工会拟定计划发放通知,学校承担各种组织费用,学校体育部具体组织实施,承担裁判和组织工作,保卫处和后勤部门协助执行。教师自发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社团和协会则是教师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发地聚集在一起参加自己喜爱的群众体育活动,只要有共同的体育爱好就可以一起开展活动,组织成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活动,活动具有随意性,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社团,有较大的自由度。在组织成员心目中威望高,具备较高专业技能的教师往往被选为组织的指导者,指导者将自己的体育技能无偿地传授给其他成员。组织开展活动的经费一般为自筹,主要以社团或协会会员每学期交纳一定的会费为主,会费用于活动所需的器材,场地一般都在校内的各种体育活动场所。
三、建议
篇5
摘要 青年教师如何提高体育健康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到四勤即勤看、勤问、勤听、勤读,其次还要 要注意课堂教学管理方式,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身心健康 四勤 管理方式 兴趣
体育健康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体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学校每一位领导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学,教师关心体育教学,班主任、任课老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课余体育活动,那么这所学校的体育活动会开展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青年教师体育健康课教学质量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青年教师必须做到四勤:勤看、勤问、勤听、勤读
(一)青年教师,要勤于观看上课,借鉴他人的教学改革经验,尤其要学习场地器材较差的学校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风格和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看老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青年教师因工作时间不长,对于本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本校有何体育传统,应主动向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咨询,了解体育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吸取同组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经验,要不懂多问,了解情况,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肩负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任。
(三)青年教师在组织能力、工作方法、科学管理、应变能力等方面,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因此,要倾听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多方面的建议和愿望,信息才能及时地不断得到反馈,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课堂教学质量才能逐步提高。
(四)青年教师要养成读书看报、勤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吸收新的知识、技术,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改进体育教学质量。
总之,青年教师要实干,实干才能出效益,实干才能不断积累好经验,实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青年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管理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称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课堂上,教师(管理者)若能讲究管理艺术,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被管理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友谊。教师在教学中情感的融通会激起学生以较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所以,信息融通是加强教学管理的前提。
课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状况、心理活动等情况;课上,要体察学生各种表现,掌握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任务与练习的意义、方法与要求。这种教与学的信息融通在教学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融通是平等的和双边的。课余教师与学生交谈,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也是进行融通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让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决策,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课上让学生轮流负责收还器材与保护帮助等就是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指导学生组织游戏、比赛或小组练习等,更是让学生参与管理,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机会。一旦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被采纳或得到肯定时,就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产生不同的期望心理。因此,教师在一节课结束讲评分析和小结时,教师的态度、表情、语气和用词等非常重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必须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决不夸大,以利于提高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学习欲望。对于未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不贬斥,不挖苦,不歧视,而应给予这些学生热情的鼓励,使其激起尽快赶上去的期望心理,并针对其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帮助他们实现目标,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的身心更加健康。
三、青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而课的开始要紧扣教材,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的开始要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创编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力求创新,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期待效应,从而激发求知欲。例如弯道跑教学,在田径场上设计一个较大的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接力游戏的形式在圈上练习,同样能够学到弯道跑的技术,学生既感到兴味盎然,又能学到新的技能,可谓一举数得。教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对学得好的学生要提高目标要求,对学得差的加强个别辅导。如在跳高教学中,把学生按起始水平分成1、2、3组,不同的小组跳不同的高度,教师加以分类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步,自由升级,只要学生学有所获,就容易引起兴趣。
篇6
关键词: 衡水市 社会体育 发展现状
1.引言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人民体质,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制定并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纲要”实施的几年来,国内许多城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全民健身体系,都有关于群众体育锻炼的调查,但在衡水市还是一个空白,所以要对衡水市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寻找出开展全民健身计划中的缺点和不足,以更好地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可行建议和意见,总结经验。本文从衡水市社会体育的现状入手,以便找出衡水社会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我市的社会体育向着良好的势态发展,为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市的社会体育发展提供可行性理论依据,增加我市新的经济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衡水市的怡水园、人民公园、新华广场等几个参加人数比较多的场所随机选取500名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500份,收回500份,有效问卷478份,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与逻辑学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被调查者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知情况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衡水市的宣传是可以的,有88.7%的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都有所了解,而且百分之百的人支持全民健身计划,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始深入人心,这为其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2对调查者性别比例、年龄构成的调查
从表2数据我们能看出衡水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并不是很大,其中男性比例为54.4%,女性为45.6%。从年龄结构来看,衡水市居民参加锻炼的人群呈老年化趋势。究其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最为繁忙的阶段,学习压力大,课余时间很少,所以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30岁以下的青年人群都是刚刚工作或者刚刚成家,正处于创业的黄金阶段,所以很少参加体育锻炼;30―45岁的人们正处于事业的顶峰,有许多应酬,所以没有时间注意锻炼;45岁以上的人大多数都是退休的人,闲暇时间比较多,而且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弱的状态,为了自己的健康,所以很多人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可以看出衡水市居民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深,有些人不进行体育锻炼极大地降低了自己的体质,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3.3参加体育锻炼人群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活动地点的调查
通过对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得知,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健身路径、散步跑步和羽毛球的占绝大多数。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有78.3%的人选择小区的健身路径作为建设手段。老年人喜欢散步、慢跑等这类的健身方式,这是由于这项活动不受场地限制,很多老年人选择住宅小区或马路作为活动场所。而青年人喜欢激烈的运动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另外,很多女性选择既能健身又能减肥的运动项目,比如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等。
4.结论与建议
4.1.1调查得知,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88.7%的听说过或者了解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而且100%的被调查者支持该计划的开展,由此可以看出衡水市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开展比较理想,性别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异。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呈老年化趋势,而工作繁忙、健身意识薄弱成了阻碍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因而应该加大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市民了解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4.1.2衡水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性别比例相差并不是很大,其中男性比例为54.4%,女性为45.6%。参加锻炼的人群呈老年化的趋势。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体育人口,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统筹兼顾,区别对待,全盘安排,推动衡水市体育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并结合衡水的地域、文化特征,全力发展具有衡水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
4.1.3衡水市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健身路径、散步跑步和羽毛球的占大多数,还有乒乓球、武术一些活动也比较受欢迎。市民选择的场所一般都是公园广场、小区和路边等简单的公共场所。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使居民能有更多更好的运动休闲场所和体育设施,尽最大可能地改变体育活动场所的落后状况。
参加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务院1995年6月20日颁布.
[2]李建国.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规律[A].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42-50.
[3]邓玉.论大众体育及文化导向[J]。体育科技,2001,(3):1-3,7.
[4]王刚珊.终身体育[M].北京你: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119-120.
[5]郭亦农.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大众体育需求因素的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1-4.
[6]田雨普关于我国群众体育结构性完善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1997,(16):1-5.
衡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题,课题编号2009051。
篇7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小学体育教育也成为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身体素质急待提高。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软件、硬件方面都有待于加强。从地方到学校有待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场地不足,器材器械老化由于安全因素,许多已下拔器械不能安装使用
进行体育教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场地因素。对于体育教学,尤其是室外教学,拥有开阔的场地以及完备的体育器材器械是极其重要的。正所谓“纸上谈兵”不可取,“纸上教学”对于实践性强的小学体育这一门学科而言,同样也是不可行的。空对着一本体育教材对学生进行讲解,不仅索然无味,也达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更不能体现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开设的意义所在。另外考虑到安全隐患,无形的把一些运动扼杀在摇篮之中。
但是在目前对于托县地区的调查情况而言,许多小学的场地条件并不容乐观。缺少足够的运动空间是部分小学存在最大的体育教学问题(也可以说是所有小学),甚至一些小学内部没有一个完整的运动场,难以满足必需的体育活动。除去场地条件外,部分小学的体育器械器材也已经老化、破损,而许多常用的体育用品也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补充。由于场地因素就是现有的器械也没有场地安装。
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专职教师缺失
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是小学体育这门课能否的到良好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师是小学体育学科中的主导者,而不恰当的体育活动、非专业的动作指导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无法得到锻炼甚至会受伤。
而存在于许多小学中的一个问题就在于,由一些非体育专业的老师来兼任体育教学。这样做的后果有二点:一是此时的体育授课变成了“活动式”教学,学生玩儿的时间有了但并没有从中学习到与之相关的、有益的知识,也无法开展体育活动;二是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变成纯理论式的教育,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缺少专职专业体育教师的情况下,体育教学活动难以得到真正开展。
3.小学体育授课方式缺乏多样化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1]但是在大部分学校教学中,其体育教学内容比较常规化,理论教学相对于小学生的水平来说比较抽象。[1]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受各种因素条件的制约,现有的体育任课老师缺乏相关的体育专业知识,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普遍存在一定问题。[1]甚至于几年来都没有一套统编教材。
4.对体育教育不重视,教学时间受占用
尽管对素质教育的推广也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体育教学条件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体育教学大环境的改善仍然受到了许多的阻力。其中主要阻力来自于学校及社会和家长的不重视。
这种不重视一方面体现在体育教师的薪资水平上(也就是评先评优上)。据调查,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平均线;而不重视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时间上:尽管在学校的课程表上,大部分小学每周都有三、四节的体育课(一、二年级四节),却往往,这几节课的运动时间通常会被“主课”挤压、占用,甚至由于体育教师的不足,课表和课堂是俩条平行线,真正的体育教学实践时间少之又少。而有些学生、家长也会出于“体育不是主科不重要”的观点,将本应该用于锻炼的体育活动时间用于它处。
而这样的做法、想法长此以往,必定会损害体育教学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体育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践。
三、改进建议与意见
通过调查发现,当下的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仍然在许多方面,如师资、场地器材、教学环境、社会意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本文提出了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的改进建议。
1.强化师资队伍,招聘专职教师
前文中提及了体育老师的专业素养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而缺乏专职教师也是现如今许多小学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校方招揽相关体育教学专业师资,为小学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作出努力。在对待体育教师方面,也要给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同等待遇,要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成果。
学校在专职教师的招聘方面,可以与相关学校的有关体育专业进行链接,在毕业季时招聘一些年轻人才能够为下一年度的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增添新的活力与力量。
在对体育教师进行的招聘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内部的年龄与知识结构。学校内适当结构的“老、中、新”三层结构能够有效地“以老带新”,帮助新老师较快的适应体育教学工作,同时又能“以新促中”,强化内部的良性竞争。对于校内原有体育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进修机会,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我,更新体育教学观念。从而打磨出专业素质优异、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体育教学人才。
2.增大教育投入,完善体育器材器械等设备
在缺少场馆场地的条件下,小学体育户外教学活动并不能有效顺利地开展。因此,十分必要的一点事,确保小学生拥有足够的活动场所。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单位部门增大体育教学投入资金,而学校方面则需要确保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利用率,增大体育场地建设和相关体育器材器械的更新购买,改善现有小学体育投入资金不能满足当前体育教学需要的现状。如果受客观条件制约,小学校内难以扩大体育场地,则在地区内的体育场馆可针对小学生进行优惠措施,如向全地区小学生免费开放。或者可以利用社会对学校的支持,改良当前的体育教学状况。
在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确保小学内现有体育场地不被占用,确保场地器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3.改善教学方式
体育是一中专业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传统意义上的以室内教师理论讲授为中心或是室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模式走向单一化,同时也使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减弱。体育教师应当打破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开创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也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体育中既能强身健体,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内容的多样化不仅仅在于传统的单一化模式转变为多元化,也在于更新教育观念。体育教师要善于提升自我,通过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或积极开展大课间等户外活动等方式,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2]
4.转变意识,加强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义务教育阶段中也来越得到认可,体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但体育教学如果要进一步发展,仍需要上级领导部门、学校、教育局、政府、社会、学生及家长的大力支持。这就需要人们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地位。
在全社会,需要提倡尊重从事体育教育工作的人员,为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及其它便利条件;在教育局及学校方面,要制止其它学科占用体育教育、体育活动时间的现象,杜绝“学校运动场变停车场”的类似事件发生,保证学生的体育活动量及活动时间,同时也可定期举办体育竞赛活动,给予体育教师同等待遇;在学生及其家长方面,要对校内的体育教学活动表示支持与理解,学生家长应当积极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而学生自身也应保证自己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8
一、陕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陕南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形势相对比较单调。二是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三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四是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于实体经济消费。
从陕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而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一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休闲娱乐和体育旅游已经成为众多家庭周末外出放松的重要形式,而对于拥有优越地理资源和山水风景的陕南地区的众多商家和百姓,对于体育旅游的开发和应用却显得有点滞后。当地众多商家在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传统观念下的宣传经营时却忽略了新兴的体育旅游的巨大资源和市场空间。二是陕南处在陕西和四川等省份的交界地带,是陕西连接四川等地的重要交通区域,随着政府大力架桥、开山洞和修公路,使得这些地区和关中地区的交往显得更加的频繁和活跃。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带动当地商家对于新兴体育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三是相对来讲,由于这些地区偏僻,人口较少,城市规模较小等原因使得很多商家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自信心。在资金投入方面显得相对比较谨慎。四是这些地区人民生活习惯和生活态度的差异性,对于健康的观念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对于健康与体育的相互关联性缺乏认识。
二、陕南地区体育产业的优势
陕南地区具有的一些天然的优势是陕西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在:一是这些地区多处在多山多水的交界地带,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再加上交通业的发展,很多城市白领都喜欢在周末去感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和参与户外娱乐,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这是旅游业发展的一部分,而对于体育产业来讲,单纯的外出户外餐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城市群体的生活要求,他们需要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目标,在户外,他们希望能在放松自己心情的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使得体育行业当中近年来非常盛行的户外休闲体育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与此相配套的体育旅游也就有了自己巨大的市场,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群,设置不同的项目,在娱乐中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和锻炼,这也是现代健康理念当中的重要内容。二是陕南三个主要地区都有位于自己区域的高校,这些高校的规模在新一代高校的快速发展中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规模都在万人以上,这就为这些地域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生保障,学生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消费的主流,也往往容易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思想带给一方水土,帮助一方百姓的发展和兴旺。所以学生对于体育产业的宣传作用并不比广告效应差。三是陕南地区重工业相对较少,气候变化更趋于南方,湿润的气候和晴朗的蓝天白云是百姓所羡慕和向往的,在天时地利人和当中,天气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夏季,由于外界的高温和酷暑,很多人更愿意走进山水环绕的陕南地区去度假和乘凉。而在健康的四大理念当中,当人们把运动、营养和睡眠天天都记忆在大脑内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心情。陕南的环境,是调节人们情操最好的场所。调查发现,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对于心情的调节并不完全依赖于休息,大约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是通过睡眠等方式来改善自己焦躁的心情的,而大多数人都是愿意通过运动发汗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的,这种运动调节心情的方式在陕南地区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大约有58%的人愿意通过户外适量的运动来调节压力,大约有78%的被调查者愿意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来度过周末,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在周末闲暇时间通过陕南地区体育旅游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四是大量商家的进入也会促进该地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现在商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一个地区要想有自己的经济优势,就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和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在陕西省政府政策的扶持下,陕南地区从事体育产业服务的商家越来越多,商家的大量涌现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该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市场空间,众多商家的聚集和产业经营场所的出现也会带动百姓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五是陕西省政府对于陕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该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丰富的地理资源会极大的促进该地区体育经济的发展。六是该地区相关的体育彩票业、体育债券、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大,这也会促进整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
三、陕南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
对于该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从发展条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良好的市场基础是保证,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讲,没有先期的调查和宣传,很难在短时间有成效,该地区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所以对于产业发展具有快速的推广性。二是周围地区巨大的消费潜力也是该地区体育产业兴起的重要支柱。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户外体育旅游的发展必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市场。三是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会迎来更大的发展商机。在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地区,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在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由于商家的竞争程度更加的激烈和市场消费出现的倦怠性,使得更多的商家在转型较慢和程序复杂的同时更多的希望投资新兴体育项目,而对于刚刚起步的陕南地区来讲,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众多商家纷纷转入陕南地区开始新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的问题都到位和解决的时候陕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必将迈入辉煌。
四、陕南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是假日休闲体育必将成为该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伴随着旅游度假的发展,与体育相结合,必将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政府部门对于发展和振兴该地区经济的重要举措,而伴随着旅游业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完备,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该地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力量,而体育产业的发展在独立与结合中也会迎来自己的春天。二是中高档体育会所的建立也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该地区体育产业的重要表现形式。由于交通的便利,人们在休闲娱乐之余,住宿餐饮的发展必将带动高档体育会所的发展。高档体育会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些具有优美环境和完善配套设施的休闲山庄等区域开发和建设的游泳、高尔夫球场等等项目为代表的经济产业,对于西安地区一些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管理的高层人员,陕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也是他们作为商务谈判、假日休闲的良好去处,无论在距离、消费和人气等方面都是首选之地。三是全民体育事业的开展会极大的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以体育为中心的各种商业活动会更加的频繁和广泛。商业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各种体育产品的宣传和推销开始的,这种体育产品不一定是固定的服装、鞋帽等服饰类产品,也可以是网上娱乐消费在现实生活当中的体现,比如讲网上娱乐游戏搬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娱乐是现在众多商家开创的产业新领域,这种活动势必会在今后的体育产业道路上走的更远。
五、建议和意见
篇9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特征,带有趋向性。它是促使个人成才的起点,有了兴趣才能对事物产生情感,才更容易接近成功。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教学方法,通过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都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健康的并且适用于体育运动的文化氛围。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根本,以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方针,实施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原则,搞好初中的体育教学工作。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喜欢活动但是对体育课却提不起兴趣。现在初中生的学业也是相当的紧张,因此,缺少锻炼的机会,所以,大部分学生当有机会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就喜欢打打闹闹,追追跑跑,相反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一到体育课上对规定的练习、任务就没有了积极性,对体育课的兴趣并没有多少。
2.真正热爱体育的学生不多。基本上除了几个足球迷外,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使是足球迷,可能也只停留在电视观看上,对球星、球赛虽可以作肤浅的评头论足,自己却不会去参与,也难以有欣赏品位。
3.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假如说没有考试,或者说不计入学生的成绩和档案,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参与,一旦出了校门,可能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这种应试观念扎根于学生的脑海里,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增强初中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从教学效果出发,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每节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景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生动的语言,结合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讲解,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模拟各种情景,将学生带入角色,使学生亲身体会角色的乐趣,往往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体育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其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为了使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则需要体育教学工作者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体育的艺术殿堂。
2.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体育课中开展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竞赛方法,比如:男生与女生的对抗赛,“中强”追逐赛,“强强”对抗赛等具有追逐性质的运动方法,保证各类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到胜利的乐趣,通过竞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指导,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及时肯定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及时给予他们帮助、理解、关怀、尊重、赏识和支持。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的学生仍旧属于不成熟的个体,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耐心处理,不要急于评价,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篇10
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设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体育人口逐步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还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公共体育设施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了充分发挥教育体育场地设施效益,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现阶段,需要缓解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需求与社会化体育场馆、设施保障不足之间的矛盾,有效解决制约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对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进行实践性探索,进一步研究探索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的办法和举措,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解决社区居民的健身活动场所,共享体育设施资源,达到了全民健身的目的;促进社区居民和学校的沟通和互动。
2.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增强学生走入社会的能力 健身锻炼的居民经常进入学校,为广大学生做了直观性教育,对学生会产生影响力和吸引力,对学校的体育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突破了学校体育的时空界限,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形式吸引和组织学生使他们不再沉溺于电脑和游戏机,通过和居民接触、交往,使他们学会运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英勇顽强、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缓解社会健身场地的不足,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设施主要用于本校体育教学,早晚和双休日、节假日大多处于闲置状态,使现有大量体育设施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政府的投资效益难以充分体现。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市民健身需求,增强市民健康素质;有利于缓解公共体育设施匮乏与闲置并存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为广大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方便。
二、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
截止到目前,我市共建体育场馆1163个,其中标准体育场馆858,非标准场馆305个,人均占有场地面积3.5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5.8%,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市区现有体育场馆357个,学校体育场馆185个,其他172个,学校体育场馆数占全市的51.8%。绝大部分学校出于安全、管理、经费等问题的顾虑,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都持谨慎态度。在金昌市试点开放的中小学里,基本上在寒暑假里大门紧锁,只有少数学校的高考体育生在训练。
三、制约我市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因素
1.安全问题 一是市民进入校园,给学校日常管理带来一定影响,给师生的安全带来隐患。虽然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基本上是和学生在校时间错开的,但是有些学校还有寄宿生在校园内,势必会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前段时间我国中小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切实加强学校门卫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内”,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能否允许市民进入校园锻炼还是一个问题。二是市民体育锻炼自身的安全问题。市民在学校体育场馆锻炼,可能发生因体育设施维护不善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也可能发生因使用器械不当或因自身锻炼不当等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