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7-16 09: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变异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变异的概念

篇1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思想;认识

1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2 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 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 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 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 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 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 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 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 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 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3 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 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篇2

【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2.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2.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2.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3.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3.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2]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

篇3

针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现状,近年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调整后,“生物统计学”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周学时为2,共36学时。学生在之前已学习了“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程,“植物学”、“动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与本学期同时学习的还有“生物化学”。为适应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对生物学人才的培养,我们按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注重应用、通俗易懂”的原则合理设计安排教学内容[1]。在课堂讲授时,我们尽可能把抽象的统计学原理与生命科学的前沿或学生们感兴趣的事例进行结合,并引导学生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对统计分析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解释,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统计学与生命科学的各专业都是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学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试验设计原则也可以指导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我们在课堂授课时一般不过多讨论数学原理,而主要偏重于统计原理的介绍和具体分析方法的应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数内,对涉及到的数理统计知识多是“拿来主义”,对于一些公式,通常只进行概念上的介绍和公式上的简单推导,对有些较复杂的统计公式则只给出公式,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推算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对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在章节内容上,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删减,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比如讲授方差分析一章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为例,重点介绍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和分析步骤,对于二因素数据资料的分析则启发学生根据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多因素数据资料的方差分析则只介绍基本原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重,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相融。问题导入法。在课堂讲授时,我们注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4],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在方差分析一章讲述时,以单因素数据资料为例[1],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多组平均数之间的比较。有的学生会提出,可以采用之前学习过的两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分析方法对多组数据进行两两的比较,而这又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时,我们引导启发学生将所有的数据资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将数据的总变异按照其变异来源剖分成处理引发的变异(组间变异)和试验误差引发的变异(组内变异),并利用反映变异特性的方差这一统计量来表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大小,进而采用检验对其二者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由此和学生共同推导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步骤。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比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其相应的公式也有着许多形式上的共同点,这就为我们进行对比法讲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例如标准差与标准误、直线回归系数与直线相关系数、样本平均数假设检验的检验及检验等[1]。对比法讲授,既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公式,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含义和具体应用,做到举一反三。演绎法。“生物统计学”中有很多公式是前后联系的,存在公式的变形,运用演绎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内涵。例如变量的标准化公式,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u=x-μxσx)是核心,在理解这个公式含义的基础上,对于各统计数(平均数、平均数差数、频率、频率差数、成对数据差数等)进行标准化转换的公式自然也就推导出来了,从而避免了对这些公式的死记硬背。板书与多媒体课件并行。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多体媒体课件集文字、公式编辑、图形、色彩、动画于一体,既可以插入图片和例证,也可以实现公式推导的逐步展现,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省去了板书所占的时间,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4]。同时,传统的板书不能完全放弃,在讲授过程中,适时穿插板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已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注重将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了18个学时的实验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并学会常用统计学软件的使用。生物统计学实验课在生命科学学院信息学实验室利用电子教室系统进行,教师在主控机上边讲解边操作,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察到具体的执行过程,之后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操作,然后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实验课作业。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使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践,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统计分析知识,而且利用计算机来分析数据也为相关专业课实验数据的分析奠定了基础。在运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学生们也深刻意识到,尽管统计学软件功能强大,但必须对相关的统计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好地使用这些软件,由此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动力。

4.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建设。以教材为中心,我们编写了与科学出版社《生物统计学》(第四版)配套的《生物统计学学习指导》,对每一章的内容都配套了目的要求、内容提要、难点评析、例题解析、习题解答和自我测验[5],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扩充。同时,“生物统计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校级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在网络课程中,每章均示出了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自学或复习掌握;同时,网络课程中丰富生动的图表资料及实例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篇4

[关键词]统计思想;企业;认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50-01

企业统计由于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作质量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主要表现在企业统计人员素质较低、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统计服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统计指标体系与企业经营所需指标体系不一致、原始记录不全及统计台帐不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与特定的经济环境、历史条件、政治因素相联系的。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

(一)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的形成

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

(二)比较常用的几种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

所谓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如下:

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4.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三、对企业工作中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一)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四、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篇5

【关键词】实例教学;临床医学专科生;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以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具有一些有别于其它医学课程的特点:概念多,公式多,内容的逻辑性强,与数学的联系密切,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然而对临床医学专科生来讲,由于入学分数较低,高等数学基础较差,且掌握得较粗浅。因此要学好医学统计学对学生来讲,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医学生所学的大部分医学课程主要是对形象思维和识记能力的训练,所以学生在接触到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后,一时难以适应。大部分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抽象的原理和繁多的公式,以及大量的数字运算感到头痛,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临床医学专科学生由于学制短,所以课程负担较重,让学生抽出时间去补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显然是不可行的;临床医学专科生开设医学统计学的学时数较少,总学时一般在20学时左右,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在课堂时间内教师也不可能深入细致地为学生补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以改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精,学有所用。结合自己从事临床医学专科生教学的实践体会,本人认为从实例入手来介绍统计学的有关内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从实例入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介绍某个概念或方法时,以实例为切人点,通过实例引出问题,让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待介绍的概念,方法适用的情形,也可以是某方法的应用步骤或应用方法时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结合实例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并及时对学生的说法进行总结,最后再给出科学的定义和完整的表述。这里所说的实例,可以是教材中现有的例题或练习题,可以是医疗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模拟的一场实验或现场调查,有时为了使所讲述的内容变得生动一些,也可以拿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作为实例。学生的思维经过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减轻了

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难度,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具体表现如下:

1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减轻学生理解的难度

从实例入手介绍统计学的有关内容,会使学生觉得统计学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是他们今后从事医疗工作和科研活动必不可少的,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重视程度,改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学习医学统计学不够重视的现状。通过实例会把一些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把难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如果直接从概念或公式讲起,容易使学生觉得抽象,难理解,甚至是枯燥。而从实例讲起,结合实例会使学生觉得统计学的内容是实实在在的,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我们甚至每天都在和统计学打交道,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着统计学中所讲述的原理和方法,统计学只是将有关数据的收集、表达和分析的学问系统化而形成的科学,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统计学的思维过程是符合一般科学思维规律的。学生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之后,在学习过程当中就不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更不会把医学统计学完全当成数学课来学,这是学生初学该课程时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通过具体实例,先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有一个具体直观的领会,然后再给出科学、完整的表述,这样会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不再抽象、不再难以捉摸,从而减轻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难度,增强他们学好该课程的信心。如果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讲起,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内容生动性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从实例讲起,会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正确运用方法上,而不至于出现对方法的误用。这正是学习这门课的目标之所在,也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重心之所在。统计学中的概念和公式非常多,如果把课堂时间过多地放在对统计方法的数学推导和具体统计演算上,容易使学生陷入公式推导和大量计算的“泥淖”中,弄得焦头烂额,即使勉强掌握了推导过程却已无暇顾及其它,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学生忽视各种统计方法的使用条件、方法所适用资料的特点及对结果的合理解释,这显然有悖于学习该课程的初衷。统计学中的公式都是由实际问题引申出来的,一般都有其实际意义 ,过分追究公式的数学含义及推导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不必要的;随着计算机和统计分析软件的广泛使用,大量复杂的统计计算可由计算机代为完成而不必手工计算,让学生在具体计算上花太多时间是不划算的。

从实例讲起,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实例,把问题先摆出来,让学生考虑一下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加以适当引导和点化,会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思维过程,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带着问题会有自己的想法或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时会自然而然地引出所要介绍的概念或方法;即使学生想得不对或有异议,对照着正确的说法,剖析问题之所在,会加深学生对所介绍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变异系数(CV)这个指标时,我们举例:有两名成年人,体重分别为70kg和71kg,二人的体重相差lkg,另有两名新生儿,体重分别为2kg和3kg,体重也相差lkg,都是相差lkg,那么两名成年

人体重之间的差别与两名新生儿体重之间的差别比较起来,差别一样大?还是两成年人体重之间的差别大?或是两新生儿体重之间的差别大?学生会说,两新生儿体重之间的差别大。若问学生为什么?学生会说,虽然都是相差1kg,但两成年人的体重可以说是非常接近,而两新生儿,一个是正常体重,一个则是低体重。这时可以适当对学生的意见进行总结:当两组数据均数相差悬殊时,直接比较两组差别大小,没有实际意义,通常还需要结合两组数据各自的大小来看。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要比较两组数据差别的大小,不仅要看两组数据本身相差的情况,还与两组数据各自的大小有关,这样就引入了变异系数的概念:CV=S/X×100% ,这也是变异系数所适用的两种情形之一。学生的这种积极思维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从实例人手,围绕某一问题思考解决方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改善听课效果。

3 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实例入手来复习回顾已学过内容,常可以把多个概念贯穿于一个实例中,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各个概念的内涵而不至于把概念混淆到一起;如果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溶人到一个实例中,则可帮助学生理顺所学知识的脉络,增加对统计学内容连贯性的理解。比如在复习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模拟一项调查研究:欲调查保山市农村地区成年未孕妇女的贫血患病情况。针对这项调查,我们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本研究选择的变量是什么?研究的总体是什么?如果实施过程中采用了抽样研究方法,则样本如何确定?如何获得样本数据?所得样本数据的类型?如何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如何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统计推断选用什么方法?如何选择统计检验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复习,会使学生对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实例入手来介绍统计学的有关内容,需注意的一点是,在介绍新方法时,所选用的实例应尽可能简单、常见,最好是学生所熟悉的资料。因为有时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不只是方法本身,还与介绍方法所用的资料对学生来讲非常陌生,非常不典型有关。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接受方法的难度。比如在给学生介绍直线回归的有关内容时,如果所举的实例是儿童年龄与身高,身高与体重,年龄与血压,大鼠进食量与体重增量等这样的一些较常见、典型的资料时,因为学生对资料非常熟悉,就会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法的理解上,使方法得以很快被学生接受,等到把方法掌握熟练了以后,再用所学方法去处理那些不常见,不典型,甚至是复杂的资料,问题也就会变得容易解决。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统计思想;统计工作;影响

在当前我国统计工作中,认清统计的真谛、领会统计思想,对统计本身来讲,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对外界而言,有利于树立别的工作及别的理论不能取代和比拟的统计权威。

一、统计思想简述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上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基础,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也是统计工作中应遵守的指南。这里统计思想是指统计不同于别的学科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树立统计权威的基础。

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始终要站在研究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形成了大量观察法和大数定律等一系列认识规律。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局”也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要求统计工作者在工作中,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总体资料是由作为承担者的个体身上搜集后综合而来的,而个体资料千差万别,有些界限还不好判断。这时就需要站在总体的角度,看哪些符合总体要求,哪些不符合总体要求,避免“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避免偏离统计本身的功能。

二、统计思想的几个方面

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告诉我们统计认识问题是从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侧重点不在总规模或个体,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果各单位之间不存在差异,也就不需要做统计,如果各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按已知条件事先可以推定,也就不需要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可以说,均值与方差这两个概念分别起到“隐异显同”和“知同察异”的作用。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4.相关思想。

哲学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相关概念表现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关系。

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6.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转贴于

三、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等D 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统计学研究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也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3个涵义之间存在着严密的辨证关系。

统计工作的5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说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最主要的就体现在统计设计上;统计工作能否达到目的,关键也在于设计。若把统计工作看作是产品生产过程,统计设计就相当于产品设计,统计调查就是施工,统计整理就是组装,统计分析就是质量检验与分析,统计信息应用与就是广告宣传与销售。每一环节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但设计和分析是技术性、理论性最强的工作,统计的特殊功能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环节上。统计设计实际上是告诉操作者怎样去调查,怎样去整理;分析与信息就是告诉用户统计可以达到什么目的,而这些目的是别的专业达不到的。发达国家为什么对统计如此重视,联合国为什么专门设立统计委员会,关键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今天的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搜集方法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或者说认识统计总体。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总体的外貌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我们能再从数字后面找出内部特征,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性,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指标之间是有严密分工的。因此,统计分析是别的分析所不能比拟的。

四、统计工作如何改进

统计学虽然在20 世纪已经取得了无可比拟的伟大成就, 但还没有成熟为一个具有完整稳固基础的知识领域, 因为就统计学的研究对象而言, 其所能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大、我们所面临的未知是如此之多而不得不需要不断夯实和拓展其学科基础, 以保证统计学定量认知的职能与功能。所以, 从人类不断增加和提高的对统计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强调多学科的交叉与相融, 要不断汲取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复杂系统科学、混沌学、仿真学、计算机学等的最新发展成果来补充、拓展统计学的基础, 否则,统计学的发展就会缺乏生命力, 就会裹足不前。

在市场经济时期,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却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

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重视,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将会不入更高的一层台阶。

参考文献:

〔1〕思想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04)

篇7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58-03

《生物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结合科学实践,收集、整理、分析、展示数据,解释生物学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及农学等专业等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且能够正确选择应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解决在各专业科学试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1,2]。

2010年5月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培养规模的目标和要求: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适应这一目标与要求。并且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生物学相关核心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而采取符合科学发展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生物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及实践,及多年生物科学研究相关的科研经历,提出了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实践,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一、明确教学指导思想与定位

石河子大学作为兵团的唯一一所211高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兵团精神育人,为屯垦戍边服务”。每年毕业的学生当中有70%留在新疆工作,为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一点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赞扬。笔者认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也要结合当地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水平开展教学。因此教学中是按照对口支援高校北京大学提出的“创新守正、注重实效”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并且由于近年来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十分迅猛,《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学科发展。但创新教学的同时,要透彻讲解实验设计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结合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最终目的之一是使每一个实践活动赋予以科学的意义。不同的学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对该课程有喜有憎,课堂教学上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

二、充分备课,经常补差补缺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十分抽象的课程,尤其对没有科研经历的学生,甚至包括很多老师都有点“谈虎色变”的感觉,因为该课程概念多、公式繁多、图表多、计算相当繁杂,教师教的十分辛苦、学生学的相当吃力。目前很多高校都经常出现教师不愿意承担教学任务、学生不愿学习的现状。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程的喜爱就至关重要。笔者作为《生物统计学》校级一类课程的负责人,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每年教学之前,都要对如何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多的思考和准备。首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本科专业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进一步凝练,删除了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重点讲解更实用的、有效的教学内容。虽然我们的课程经历了多年的建设,但是参照国家级精品课程,觉得还有很大的差距。不断学习国家级教学名师的讲课内容,将模糊的内容清晰化。CAI课件制作注重简洁、清晰,力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对于模糊、抽象及有争议的知识点,通过集体备课、讨论来解决。学期开始时,及时的将大纲、教学安排、讲义、教案、课程ppt上传到网上;课程进行中将习题及参考答案上传到网上,并且将统计分析软件及使用方法也上传到网上。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

《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动画来增加视觉效果,活跃课堂气氛,但是课程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它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基础学科,相对来说多媒体素材较少。科学合理的组织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因此,我们不采用固定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不能只把公式用ppt文件展示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只用单一的ppt来讲解,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学生记不下来、理解不了公式的来龙去脉,最终昏昏欲睡,产生厌倦心理,干脆就放弃了。课堂教学尤其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启发诱导为核心。课堂上可适当的安排一些讨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思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者,应根据学生的反映,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和监督[3]。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

四、注重对英文单词及希腊字母的解读

《生物统计学》概念多,并且都有英文单词及缩写,对英文单词的正确解读对于掌握并记住概念的内涵很有帮助。在教学中,首先从读准单词开始,讲解英文单词的含义。比如:在介绍变异数中方差的概念,同学们不易区分和记住平方和、方差、标准差和标准误的概念。先从介绍离均差SS的平方和(Sum of Square of deviation from mean),讲到方差(Variance)的概念,variance本身表示变异的意思,说明方差能反映观察值的变异程度。再介绍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和标准误standard error的含义和概念。在方差分析时,首先要做出无效假设,英文含义是null hypothesis,因为这个假设不一定正确,要在假设为正确的前提下,进行方差分析,从而来否定还是接受这个假设,因此称之为无效假设。相应就有备择假设,英文单词alternative hypothesis,本身具有可选择的含义,意思是无效假设不能接受的情况下,只能接受这样的一个假设。另外还有好多的希腊字母,比如:用于描述总体的特征数即参数时全部是希腊字母,而对应的样本的特征数则称为统计数,全是英文字母表示。教师首先要读准,并教会学生读,并且定期的进行一次符号的听写测验。这种又回归到中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反而会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对统计学概念及术语的理解,并且可以掌握更多的专业词汇。

五、建立基于问题(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从介绍原理、概念之后,开始引入问题,然后利用这些原理来推导出某种模型、公式,总结出规律,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该模型的具体应用。对于《生物统计学》来说,如果采用以上的教学方法,不否认也可以使课堂上讲的很好,但是如果课后同学们不去出动思考,学了后面,容易忘记前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总结了一套PBL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确定每一章节的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建立创设情境、课堂讲授、课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的教学思路和体系。比如:在讲解方差分析一章时,首先对前面讲授的内容通过问题来总结,比如u分布与t分布,u测验和t测验的概念和区别?从而引出对于多于3个以上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需要通过方差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本章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有四个[4]:方差分析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方差分析的出发点是什么?方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方差分析?每次教学时,先对上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然后提出本堂课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方差分析这一章讲解完了以后,由同学们归纳、总结上面四个问题。实践证明PBL教学模式使整个课程成一完整体系,明显的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采用PBL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记住所学的知识,并且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明显。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我们从2002年开始建设基于Web的《生物统计学》网络课程平台。在网络课程中,除了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参考书籍、授课教案及教学课件基本容外。还建设了课后习题、自测题、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第二课堂、问题答疑等内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解决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高等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这些精品课程网站内容丰富,制作精美,而且各具特色,教学手段多元化,是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最好的参考资料之一[5]。经常浏览网站,为平常的备课提供源头活水,而且网站上有很多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教学视频,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南京农业大学的《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网站[6],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主持。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就是盖院士主编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就用该网站作为教学的参考资料,容易与我们的教学同步,不仅丰富教学的内容,而且补充了课堂教学的单调和不足,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我们也链接了国际上很多《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网站,可以提供给很多愿意学、进一步加深学习的同学。综上所述,《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强、但是十分实效、应用性强的学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好一堂课,除了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要更多从学生的层面出发,从被动式学习改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结合科研实际、开展实实在在的有效教学,以最终达到《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利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张小辉,祁艳霞,曹平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素质教育,2011,(11):36-38.

[3]邱小琮.《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考试周刊,2009,(2):19-20.

[4]张恩盈,宋希云.提高《生物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1,(8):131-133.

[5]袁文业,彭惠茹,张洪亮,刘文欣,华金平,苏胜宝,孔繁玲.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及实践效果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478-482.

篇8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应用效果 变异分析

2012年2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研究,在保证护理质量,控制医疗护理行为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截止到2012年10月,对试验组(进入临床路径患者)与对照组(未进入临床路径患者)256例患者,在住院费用、手术前住院日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临床变异因素、患者需求、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现将有些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将2012年2~10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6种疾病141例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经腹腔镜摘除术、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结节性甲状腺肿、计划性剖宫产、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腹股沟斜疝的出院患者作为试验组,随即选择2012年同期115例同病种传统治疗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出院患者作为对照组。

方法:①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负责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由路径管理组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路径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订临床路径护理篇、患者篇、健康教育篇。具体负责科室临床护理路径的组织实施,负责各项护理工作按照路径标准落实,监督和指导责任护士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治疗和护理。②每天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流程表实施具体的护理工作,护士每班次将工作落实情况记录在护理文本和患者文本上。③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及治疗需要,按照路径要求护士对患者每天进行健康教育工作和康复指导。④护士每天评估进入路径的患者有无变异,并对变异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发现变异因素及时上报护士长,退出路径的病例做好登记工作。

疗效评定内容:临床路径的评估包括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预防性抗菌药使用天数、变异因素分析、患者的满意度、患者需求认知度及护士认知度。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预防性抗菌药使用天数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患者满意度、患者需求认知度及护士认知度采用百分率分析,患者变异因素采用描述性分析。

结 果

两组的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手术前住院天数、预防性抗菌药使用天数的比较:通过对本课题试验组与对照组分析,手术前住院天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4.415,P值=0.0000)。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4.566,P值=0.0000)。住院总费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153,P值>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计划性剖宫产平均住院日由6.85天,下降为5.95天,降幅9%。住院费用由3842.781元,上升为3847.02元,涨幅0.01%。慢性胆囊炎伴结石经腹腔镜摘除术平均住院日由8天下降为7.8天,降幅2.5%。住院费用由5594.26元下降为5388.53元,下降幅度3.6%。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平均住院日由7天上升为7.4天,涨幅5.4%。住院费用由3529.02元上升为3825.12元,涨幅0.2%。结节性甲状腺肿平均住院日由10.75天下降为7.58天,降幅29.49%。住院费用由6107.41元下降为5879.73元,下降幅度3.7%。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平均住院日由6.85天下降为6.35天,降幅7.3%,住院费用由3949.15元下降为3468.53元,下降幅度12.17%。从总体情况分析,在同一类疾病中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与未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比较,其手术前住院日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及平均住院日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住院费用也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见表1和表2。

变异因素分类:进入临床护理路径病例141例,其中发生变异病例63例(44.06%)。63例变异病例中,其中由患者单方面因素造成29例(46.03%,包括正变异1例),由患者及医生双方因素造成5例(7.9%),由患者、医生及护士三方面因素造成14例(22.22%)。由患者及护士双方因素造成7例(11.11%)。由院方造成7例(11.11%)。63例变异病例涉及护士因素21例(33.33)。涉及患者因素56例(88.89%)。在课题研究中对临床路径变异因素,积极采取护理措施,加强患者每天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每天必须完成的医疗和护理项目落实到人,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表责任到人。

讨 论

通过对本课题实验组与对照组分析手术前住院天数,实施临床路径患者手术前住院天数明显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手术的时间缩短,同时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进而缩短患者总住院日,减少了医疗成本和住院费用,也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从医院管理方面,将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应用到住院患者治疗过程中,体现了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患者早日康复,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两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比较,虽然两组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天数都超出医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定天数,但实验组比对照组相比,P值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平均住院日由10.75天下降为7.58天,降幅29.49%;输卵管妊娠行腹腔镜(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平均住院日由6.85天下降为6.35天,降幅7.3%,试验组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反映临床路径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说明通过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可以使医院提高日床位效率,提供医院的营运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医院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发现进入临床路径6种疾病的患者住院总费用4211.8元,与未进入路径的4432.09元相比,节约4.97%的费用,与医疗保险规定4500元的住院费用相比,节约6.4%的费用,试验组中6种进入路径疾病的平均住院费用均未达到医疗保险规定的费用,说明临床路径可以显著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对住院患者进行住院需求满意度调查,来掌握和了解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为护士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对开展临床路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达97.5%。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的落实率达100%。

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护理管理新模式[1],融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早日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减少了医疗行为的随意性[2],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了医疗成本,值得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眼心反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心率变异性;心血管疾病;临床带教

1974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Teocentiop在加拿大创立了目标教学法,其教学理念是相信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要求教学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习者有学习的愿望[1]。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iabetic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neurepathy,DCAN)自主神经病变发病隐匿,发生率高低差异与检查方法有明显相关性,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日益受到重视[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自主神经的概念往往比较迷糊,难以形成立体的概念。我们在眼心反射(oculocardiacefiex,OCR)在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目标教学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0名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均已经完成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0.7)岁。我教学医院2012年~2014年90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患者的资料,均符合2008年ADA诊断指南[3],排除3个月连续服用β1-受体阻滞剂、心律平、洋地黄类影响心率变异性的药物超过7d者;严重心律失常、甲亢、神经精神异常患者。男39例,女51例,年龄48~69岁,平均(56.5±7.4)岁,病程5~20年,平均(9.5±8.7)年。

1.2方法 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眼心反射的机制,了解自主神经病变的常见原因及常见疾病,结合病例,提出预习要求,列出重点与难点[4],推荐相关书籍、杂志、网站等,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反馈给老师。重点了解OCR的发生机制、阳性诊断标准、致病原因、与手术及麻醉的相关性、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熟悉眼心反射的检查方法及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

HRV分析采用泰康医学系统TLC5000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分析软件,参照2000年全国心率变异率多中心研究《心率变异率正常值与重复性多中心研究》,记录24hECG,选择敏感。精确、可定量分析自主神经功能,反映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频域做指标[5],分析24hHRV。眼心反射:患者仰卧位,闭眼,右手食指与中指置于眼球两侧,逐渐用力,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标准,20~30s后计数脉搏,减少12~18次/min,迷走神经功能增强,减少18~24次/min,提示神经功能亢进. 让学生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按压眼球,进行心率变化、瓦氏比值、立卧位心率变化、立卧位血压差、持续握力5次测定,各项记分1分[6]。总分>2分,无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总分≤2分为阳性结果,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r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

2结果

2.1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比较 眼心反射和HRV法的阳性数分别为42(46.7%)和40(44.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眼心反射法与HRV相关分析,见表1。

3讨论

目标教学法通过制定教学目标,以行动来实现目标为体现,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包括情绪、兴趣、价值倾向等发展。在本组资料中,学生通过对90例DCAN患者进行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加深对该项知识的了解[7],可在教学工作中进行推广。目标教学法,学习者需要具备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学者需要给学生提供材料与线索,对学习者成绩加强反馈和校正,鼓励互教互学。根据教学目标,结合临床病例[8],每周进行1~2次临床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继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可累及多个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视力减退、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躯体症状,临床医生对这些症状关注相对较少。眼心反射是在牵拉或压迫眼球等操作时引起心率变慢、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现象,常见于迷走神经兴奋性较高的儿童。眼心反射是压迫眼球和牵拉眼肌,刺激迷走神经兴奋[9],引起窦房结抑制,心脏系统发生障碍,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多是表现为心动过缓甚至出现心脏停搏。OCR的反射弧是迷走神经和三叉神经的眼支构成的,眼球及球后组织接受刺激后,传人神经将刺激传导给神经中枢,通过迷走神经引起心肌反应,患者心跳受到抑制,同时OCR还与酸中毒、缺氧及紧张、恐惧有关。

患者出现眼心反射后,表现为胸闷、心慌,甚至出现严重的心功能障碍,发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min,心电图改变为20~40s。眼心反射类似于晕厥和虚脱,应注意鉴别诊断。正确认识OCR的表现及发病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检查中避免对眼球进行加压,操作前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在进行眼心反射检查前需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及操作方法[10],解除不良心理因素干扰,消除患者的恐惧及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在进行操作时避免过度牵拉和挤压,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对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对有心电图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仔细检查、谨慎操作。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系统、可行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摆脱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在本次教学中得出结论,眼心反射与HRV有相关性,但是不能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常规筛查方法。

参考文献:

[1]童幼良,孙鸣,李箐,等.斜视矫正术患儿睡眠时脉率与眼心反射最低脉率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26(1):80-81.

[2]黄莹,周丽诺,胡仁明.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7(1):50-53.

[3]周盛鹏,谢锦桃,刘军,等.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上)[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6):1056-1058.

[4]Ewing DJ, Marry NC,Young RJ,et a1. The value of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function tests:10一year experience in diabetes[J].DiabetesCare,2011,8:491-499.

[5]Ducher M,Th ivolet C, Cemtti C, et a1. Noninvasive exploration of cardiac autonomic neumpathy.Four reliable methods for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2,22 (3):388-393.

[6]全国心率变异性分析多中心研究协作组.心率变异性正常值及其重复性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4 (3):165-170.

[7]张溪,牛玲,杨秋萍.自主神经病变诊断方法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1):32-34.

[8]朱岷,邓蕾丽,汪怒萍.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两种检查方法比较[J].重庆医学,1999,28(9):335-338.

篇10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EXCEL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