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研究热点范文

时间:2023-07-14 18:1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研究热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工程研究热点

篇1

【关键词】功率器件;散热

1.散热器基础

作为散热器的铝合金型材,通常采用的是6000系列镁硅铝合金,其供应状态包括T4、T5、T6。模块的散热器选配,其散热器主要选用6063铝合金型材。在众多的铝合金材料中,6063的导热系数是较高的,达到209 W/mK,与纯铝的导热系数237 W/mK比较接近。其抗拉强度适中,厚度可小于6 mm。供应状态T5系由高温成型过程冷却后,不经过冷加工(可进行矫直、矫平,但不影响力学性能极限),型材变形系数小,硬度一般,适宜作为功率器件的散热器。

平板器件作为大电流的半导体器件,散热器是作为电极导电的,表面不宜进行氧化处理。

2.选配散热器的原则

散热器的选取原则,应使模块芯片的实际工作结温低于芯片的最高允许结温。无论是连续工作制还是短时工作制,都不允许器件超结温。晶闸管结温不超过125℃(398.15K),整流管结温不超过150℃(423.15K)。

模块在使用时,必须配备适当的散热器。为保证功率半导体器件正常工作,散热条件至关重要,主要涉及环境温度、空气流动、环境污染程度等情况。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器件P-N结到散热器的温差变小,严重影响散热效果。空气流动越通畅,散热器向环境散热就越快,反之则散热变慢。环境污染越严重,散热器上覆盖的灰尘就会越多,不仅为散热器向环境散热增加了一个阻挡层,也使得散热风机的叶片结垢而影响转速,会严重影响散热效果。器件工作的空间大小也与散热有关,狭小的空间会造成热量聚积,减小模块到散热器的温度梯度,影响散热。因此,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清洁,设备上的灰尘也应及时清理。

晶闸管模块的热阻与功耗计算,按以下经验公式:

Rja= (Tj-Ta)/ PT(AV)=Rjc+Rch+Rha (1)

PT(AV)=VTOITAV+rTIeq RMS (2)

或 PT(AV)=(0.785VTM+0.215VTO)ITAV (3)

式中:

PT(AV)――模块芯片耗散功率

IRMS――通态电流交流有效值

ITAV /IFAV――晶闸管/整流管通态平均电流

rT /rF――晶闸管/整流管斜率电阻

VTM /VFM――晶闸管/整流管通态峰值电压

VTO /VFO――晶闸管/整流管阈电压(门槛电压)

Rch――模块基板与散热器的接触热阻

Rja――芯片与环境间热阻(总热阻)

Rjc――模块结壳热阻

Rha――散热器热阻

Ta――模块使用环境温度

Tc――模块基板温度(壳温)

Tj――P-N结温度

3.连续工作制的散热器选配

连续工作制的半导体器件,选配散热器要充分考虑影响热传导的各种因素。散热器的选配只能是半定量计算,环境温度、散热空间、灰尘、空气流速等环境因素对散热条件均有影响,选配散热器时要多方考虑。

散热器的散热效果主要取决于散热器的表面积,其表面积越大,散热效果就越好。计算散热器表面积时,其端面可忽略。要增大散热器表面积可增加其长度,但散热器的长度又不能无限制,而且,散热器的热阻与其长度非线性关系!模块热量的传导以垂直方向为主,横向传导则要慢很多,因此,单纯依靠加长散热器是不可取的,而且在散热器长度增加的同时也增大了风阻,从而降低了散热效率。而7m/s以内的空气流速对散热器的热阻影响却很明显。

若利用公式(2)或公式(3),通过计算,得到某模块的耗散功率为240W,模块的结壳热阻Rjc=0.08K/W, 模块与散热器的接触热阻Rch=0.05K/W,环境温度按最高温度40℃,则按公式(1),有

Rja= (Tj-Ta)/ PT(AV)=(125-40)/240=0.35(K/W)

又Rja=Rjc+Rch+Rha,则

Rha=Rja-Rjc-Rch=0.35-0.08-0.05=0.22(K/W)

据此,可选择DXC-616散热器长度为100 mm、风速4 m/s的散热条件即可,或者DXC-616散热器长度为50 mm、风速不低于7 m/s(对风机要求较高)的散热条件也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模块的通态平均电流不会达到额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

如果梳状散热器没有相关试验曲线,我们也可按下面的公式选配散热器:

式中:

H――散热器齿高

K――散热器导热系数(6063铝合金的导热系数209 W/mK)

l――散热器长度

L――散热器截面周长

v――风速

w――散热器齿宽

n――散热器齿数

最后得到的结果,Rha单位为K/W

4.短时工作制的散热器选配

短时工作制,指的是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持续工作时间不足以使散热系统达到热平衡,而其空载(或不工作)时间足以使系统恢复到环境温度。按国家标准,短时工作标准时间分为7种(30 s~90 min)。

短时工作制下,散热器的主要作用不是散热,而是吸收热量,这就要求散热器要有足够的热容量,在理想状态下,可把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功耗发热全部吸收。实际工作中,虽然散热器在吸收热量的同时也向环境中释放热能,但因热阻的存在会使热量传递过程受到一定的阻碍,而且这种阻碍的效果远大于散热器的放热效果,致使散热器的温度远远低于芯片结温。因此,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会忽略散热器向环境释放的热能。

按GB/T3190-2008《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的要求,作为散热器的铝合金型材,其铝的含量一般在98%~99%,我们可按纯铝的比热容0.88kJ/(kg・K)来计算。

以某厂家的KP2500-16平板硅为例,VTM=1.80V,VTO=0.75V,负载电机的每相工作电流有效值为1455A,短时工作环境为4倍电流、时间为30s。则

每路反并联平板硅通流的有效值为1455×4=5820A

每支平板硅通流的平均值为5820/2.2=2645A,略大于平板硅的额定值。

PT(AV)=(0.785VTM+0.215VTO)ITAV=(0.785×1.80+0.215×0.75)×2645=4164(W)

短时工作发热量Q=PT(AV)tw=4164×30=124920J=124.92kJ

设定环境最高温度为40℃,允许最高壳温85℃,则有

124.92/(0.88×45)=3.15kg

每一组反并联的平板硅需铝合金散热器3.15×2=6.3kg

如将上例中的散热器改为铜材,铜的比热容为0.39 kJ/(kg・K),则有

124.92/(0.39×45)=7.12kg

每一组反并联的平板硅需铜材散热器7.12×2=14.24kg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气工程是一项在技术性、专业性上都是要求很高的设施工程,而电网的建设、改造等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着,且也对电气自动化系统上要求很高,故而要在这些方面大大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水平,使其在电气工程中发挥其本身的优势,同时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将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热点

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与IT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电力一次设备实现智能化

一般来说,电力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安装地点往往相隔数十米,有的甚至相隔几百米,而两者通过强信号电力电缆与大电流控制电缆实现连接。与这种情况相比,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对一次设备进行结构设计时就进行了综合考虑,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节约控制电缆以及电力信号电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次设备自带保护与测量功能。

2、电力一次设备能够进行在线检测

在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以及短路器等一次设备往往需要不间断的对相关重要参数进行实时检测,一方面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另一方面还要能预测重要参数的变化趋势,同时对设备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进行判断。这样就可以延长电力设备的保养周期,也能使电力设备从定期检修顺利过渡到状态检修。

3、研制出更为先进的光电式电力互感器

电力互感器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输电线上的高电压和大电流降到设备所允许的标准范围之内,但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互感器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和缺点,这些不足和缺点对电力互感器的使用效果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人们研制出了较为先进的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目前,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电力互感器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这些难题将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电力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1、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时往往采取分层次的分布结构,它主要是由高速数据通讯网、以太网、运行人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以及过程控制单元所组成。其中,过程控制单元是由主控模件与输入/输出模件组成的,其主控模件可冗余配置,也可以采取冗余智能输入/输出以及输入/输出总线模式来完成通讯。另外,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过程控制单元,同时也可以直接接收热电阻、电气量、脉冲量、开关量以及现场变送器等信号。运算处理结束之后,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进行实时的显示、打印及输出,以此来驱动执行机构,从而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保护、控制与检测。过程控制单元在工作中不仅要向运行人员工作站发送其接收的信息,还要接受工作站的指令,这也是操作人员控制和监视机组运行状态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工程师在设置或修改系统组态时需要工程师工作站提供具体的诊断以及维护方式。

2、电气自动化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意义下的电网调动主要是远动装置与主站调动系统,主要负责的方面是进行电网运行状态的监控。使得电网在人员的调配方面、电网的安全运行更加有保障。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点是电网安全运行的监控,电网在正常的运转时,我们需要的是调度人员进行监视和控制电网的电压、负荷等情况。主要设备的水能和热能等等方面的工作指标,使得其更加的符合规定,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第二点是电网经济调度方面,在对电网实现安全监控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注重的是经济效益的实现。通过自动化的调度手段来实现电网的经济价值最大化,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达到最小的成本最优的配置。第三点是电网运行中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电网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出现的原因也很复杂,过程根本来不及反应。如果不能及时进行预测和处理,不但人身安全会得到威胁,还会导致电网的大面积崩溃,大面积的停电状况出现,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损失。所以增强自动化调度势在必行,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分析,完善事故处理方式方法,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3、在综合自动化技术和智能保护中的应用

我国对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原理展开了大量研究,目前,我国的综合自动化在国际已处于领先水平,智能自动化保护技术也位于国际前列,研制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电站。将先进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自适应理论、微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使得保护装置更加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和系统的可靠性,使得新型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经过多年努力所研制成功的分层式综合自动化装置,突破了传统装置所受的限制,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站,极大地拓宽了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范围。

4、在空调设备中的应用

对温度与湿度的控制:装设在通风管的回风湿度近似于洁净室的温湿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与湿度,用比例加积分运算控制把送到控制器与设定湿度进行比较将输出的电JK信号来控制回风的湿度使其保持在45%,为了使洁净室湿度以满足GMP要求将蒸汽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在65%。对温度的控制:装设在回风管的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其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温度送往DX-9100输出相应电压信号并与设定点相比较,控制回风温度保持在12℃-26℃之间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使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

5、

三、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1、电气自动化的监测优势

一般的电气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等等都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以对于一些临时发生的故障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排除,通过电气自动化设备就可以实现这种实时监测的要求。通过对于电气设备的一些关键参数进行监测,通过相应的反馈进行监视,可以迅速的判断出设备的故障原因并进行及时措施的采取。

2、电气自动化有助于实现电气工程设备的智能化

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随着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对于人们生活的智能化管理、对于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运行提供了便利。人们也对于这种智能化与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习惯。由于电气系统中对于微型计算机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生活生产的智能化,因此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尤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电气自动化水平则是现代化生活生产水平的重要体现,不但支撑着现代电气工程的发展,也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前提与原动力。正因如此,近些年来,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之中。

参考文献

[1]胡克强.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5:40-42.

[2]胡丽.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196.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 施工质量 防范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077-01

几年来,电网建设与改造电气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正在加速建设,电气工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电气工程的热点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去解决。

一、电气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于电气建筑本身结构复杂性,整个电气系统组件繁多、功能的多样性,实现工程建设的快速高效推进,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重中之重、特别重要。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必须有高能力、高技巧的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拥有较强的施工质量规划。当下,我国的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队伍还不够完善。在队伍中,还存在着很多的老员工,这些员工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却缺乏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只能逐步被淘汰。在队伍中,还有一些临时替补的队员,这些员工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可谓是一窍不通,就连最基本的图纸以及设计方案都看不懂,那些由于岗位人员不足而临时从土建施工部分抽出的工作者,根本不具备电气工程所需的技术能力。

电气材料的技术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很多生产厂家在利益的驱使下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导致常用电气设备和材料不符合要求,如电阻率、熔点、性能、尺寸不符合要求;电缆耐压差、抗腐蚀能力差、绝缘电阻小,内部线芯、绝缘层等均不符合要求;电线管壁薄,强度差,镀锌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灯具、扇叶粗制滥造,使用寿命短;开关、插座导电值与标称值不符合,导电金属片弹性差,接触不好,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等。这些劣质产品在使用中会对电气安装的质量影响巨大,甚至酿成大祸。

二、电气施工质量问题的防范与控制

针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主动破题的角度出发,逆向思维、倒推思路,对于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疑难问题,注重从零散性、局部性、普遍性、规律性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和提炼,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专人全程督办,实时跟踪进展,注重“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抓住关键事项、聚焦重点项目、选取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动条块联动,实现整体互动,确保防范控制。

一次控制安装质量的控制。在电气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配电柜与配电箱内部器件“配线”电气性能等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箱体或柜体底座不平整、接地不可靠、开孔与管径不匹配、配电箱设在可燃材料上等。目前,建筑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严格按照《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对那些低压配电柜技术进行相关的检查,只有不断完善检查工作,才能真正解决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其次在控制方面,要做好承重墙和填充墙上的工作,在施工的时候,要完美地控制好嵌装配电箱的高度、长度,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不会手足无措。

二次配线安装质量的控制。相关配电导线不符合技术规定,以及导线的火线、零线等的混同等。在二次配线的接线、连接处,对于绝缘的处理不够得当,接地端省略了应有的标号;导线有很大的面积在外面,只要有人不小心,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混淆在一起,而且在线管内还有很多的接头等。因此,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将导线等的颜色标示清楚,此外,在电气配电安装过程中,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绝对不允许最基本的错误的出现。

电缆桥架安装质量的控制。在电缆桥架的安装的时候,并没有可靠地接触到地面;电缆在安装时桥架与托架之间并没有得到固定,导致他们之间的填充率大于35%左右;在电缆桥的安装中,由于转弯的半径过大,导致经过防火区时未作防火封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严格按照《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电缆桥架的要求施工,并要做到将电缆的相关位置做好标志,当电缆桥架的内敷完成后,应及时做好封堵密实工作,这样可以有效保护人们的安全。

电气部分安装质量的控制。在安装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器具不全的现象,这使得工作不能按时展开;器具安装时相序接反或一个回路串入的器具过多;出现坐标偏移过大或者过小的现象,最终导致器具的接触不良;在安装之后所做的相关的防范工作也不够到位,对于水滴的溅落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安装灯具之前,应先按照《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灯具的型号、规格进行详细检查;接线时注意做好安全措施,严格检查灯具、开关等是否可用以及掌握可用的时间,避免危害的产生。

三、电气施工质量问题的进一步探索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道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电气工程作为现代化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当前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学科。质量作为各类工程项目施工中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也不例外,其施工质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1.建筑电气工程概述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量也不断的提高。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电气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其在施工中主要包含了强电系统与弱电系统两部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质量已成为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及时、完整、有序的对各类工程进行全面控制,使得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为工程施工提供必然基础。

2.建筑电气工程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造成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缺陷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各种容易引起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环节加以重视和完善。

2.1管道敷设

管道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和重要,但是也是工程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环。一般的管道工程施工而言,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管路的暗敷设地方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结构,这些裂缝的存在极容易造成线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使得电力系统出现一定的缺陷。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管道敷设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在施工中以薄壁管代替厚壁管、以黑铁管代替镀锌管、以PVC管道代替金属管道等等。在这些工程施工中,极容易造成由于管道材料和材质的不佳而引起整个工程施工项目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问题,给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2.2配电盒施工引起的问题

一般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配电箱的坐标和标高进行全面系统的更改和研究,使得凹入墙面的部分出现各种杂物的影响和质量问题,同时也极容易造成整个工程质量存在着极为欠缺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应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箱盒固定不稳定以及施工整体性不佳的现象,造成了绝缘指标不佳以及工程质量问题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和问题。在目前的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工作人员素质和施工方面的不佳而造成不查线就送电,配电箱内导线间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未测量;造成通病的原因是施工马虎、责任心不强或与土建施工配合不当。

2.3照明等方面

开关、插座面板不平整,与建筑物表面之间有缝隙,开关不能切断相线,开与关方向不一致。插座的相、零、地线接线混乱,有的三孔插座无接地线,螺口灯头接线不对,软线吊灯灯头线长度不足,绞织线做吊线,未做保险扣货掉盒内保险扣太小不起作用,日光灯未能与启辉器、镇流器配套使用,未设挂线盒,双链不平行,有的甚至用铁钉直接钉在木塞上,偷工减料。

3.电气工程施工的改善措施

3.1材料管理方面

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对电气工程施工使用的穿线管、线盒,各种铜、铝导线,配电箱、灯具等进行严格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没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坚决不允许进场使用。

3.2施工图纸方面

图纸是施工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核对图纸,对工程中各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安装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安装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的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等,经过相关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即可。

3.3电线管敷设处理方面

监理人员严格把关,要求下料配管必须按照设计和规范,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施工。施工人员要不断充电,练就过硬的安装技术,在电气工程施工中尽职尽责,高质高效地完成建筑电器安装工作。

弯管器的选择:当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25mm时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当内径≥32mm时,可选用液压弯管器;PVC管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弹簧弯管,在进行对接时,尽量采用整料套管对接法。

3.4配电箱处理方面

配电箱安装施工前,技术管理人员应做足准备工作,详细了解箱盒的坐标、标高,用钢筋套圈焊接固定定位好的箱盒,并在箱盒内做一支撑,以防移位和变形。配管与箱盒的预埋、预留、位置、标高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管线内外壁应按规定做除锈和防腐处理,剔除管口毛刺,入箱入盒时须加护口,弯曲半径须符合规范要求,采用硬质、半硬质阻燃塑料管的预埋须根据埋入的墙体种类进行可靠地保护。

3.5接地防雷施工处理方面

根据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接地极的位置与管径(或圆钢直径)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极与接地线的焊接与防腐。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将扁钢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以满足搭接面的要求,并应刷沥青油两道防腐。

3.6调试运行等处理

设备调试过程是电气专业人员和各专业管理及使用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决不能仅由调试单位进行,要请使用部分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拧合,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3.7施工安全管理方面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应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才能确保建筑电气工程的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工程施工质量预控和管理的高低是整个工程质量优劣的生命线,也是决定性标准。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电气施工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施工质量也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现就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1]郭建纲,颜安建.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理解[J].安装,2003,01:30-31+34.

[2]王新春.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控制管理技术要点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293.

[3]戚丽萍,郭玺.关于如何提工业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12:155+158.

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很多的领域应用都是非常广的,而且在应用的时候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且电气自动化不仅仅可以更好的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信息化的产业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电气工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全面自动化的情况,电气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技术支持的,同时也要有长期发展的准备。

1 电气自动化产业分析

电气自动化是一项科学技术,其中综合了多门学科,电气自动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研究路线是合理而且正确的,这样才能保证生产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方面保持着先进性,使电气自动化在技术方面可以有突破。电气自动化的组成元件通常都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的,而且在核心技术方面,很多的生产企业没有知识产权的,这样就使得生产企业在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存在着很低的竞争能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实现技术创新,才能更好的引领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很多的生产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在技术产品的改革和研究上也在不断的进步,使得产品在升级换代方面发展是非常明显的。电气自动化中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性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企业才能更有竞争力,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一定要不断进行产品的革新和技术的改进。

2 电气自动化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2.1 就地控制技术

就地控制技术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进行通信来对出现的故障进行隔离,只要通过对电压进行加时检测,在重合器多次重合以后,就可以实现对故障的隔离。就地控制技术在应用的时候,工作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在馈线发生故障的时候,故障是无法进行挽回的,这样就会导致重合器无法合闸的情况,非常容易出现跳闸,这种情况下故障两端会没有电压,故障两端的负荷就会开关分开,使得重合器出现重合的情况,负荷开关在延时上是有设定时间的,这样就可以将故障段分离,在故障处理以后可以恢复供电。

2.2 远程遥控技术

远程遥控技术主要是运用通信手段来实现的,远程遥控主要包括负荷开关、馈线自动化控制中心、馈线远程控制终端三部分组成。在远程遥控技术应用的时候,远程终端控制是核心的设备,可以对开关运行的情况进行采集,然后对出现的故障和非故障区间进行判断,接下来,馈线自动化控制中心对故障信息进行分析,找到故障出现的准确位置,对线路的开关实现远程遥控,在出现故障的时候即使进行控制,故障处理完成以后在进行供电。

3 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包括用电、配电、变电、输电和发电等环节。在电力系统中,将输电线路、开关、变压器和发电机等设备称作为一次设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确保一次设备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电力生产可以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保证。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控制和实时监控。电力系统中将各种保护、测控设备以及相关的通信设备,变电站、电厂以及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和电网调度中的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称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二次设备,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自动化,主要针对的就是二次设备。

3.1 电网调度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电网调度自动化分为国家、大区、省级、地区和县级电网调度五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电网调度中心的服务器、大屏幕显示器、打印设备、工作站等。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状态进行评估、对电力负荷进行预测,自动进行发电控制、自动进行经济调度。

3.2 分散测控系统在发电厂中的应用

该系统的分布结构大多为分层式的分布结构,其构成部分包括了工程师工作站、过程控制单元、运行人员工作站以及以太网高速数据通讯网络。过程控制单元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和智能模件所构成。在接受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现场变送器与脉冲量等信号后,对其进行运算处理,然后对设备状态、运行参数的进行实时显示,并通过输出信号来对执行机构进行驱动,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监测与联锁保护。

3.3 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的自动化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变电站的监控,同时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自动化技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在变电站运行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可以对正在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监控,而且自动化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在变电站自动化中,可以使用微机化的设备代替常规的电磁式设备,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果。同时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将监视的情况在计算机屏幕上进行反映,这样在进行监控的时候可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掌握。在自动化中,设备的运行记录和管理可以实现自动化。

4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电气自动化的热点技术

4.1 对一次设备的在线状态的检测

对电力系统中的一次设备进行检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而且在检测中,输电线路、开关、变压器和发电机都是要进行实现在线监测的,在线监测可以随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而且还可以随时对重要的参数信息进行分析,这样对出现的故障可以更好的判断,而且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的掌握,也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2 一次设备的智能化

电力系统在进行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安装的时候,通常是存在着一定距离的,这样就需要在设备之间使用电力线缆进行连接,而且设备之间的电力情况也要进行控制,在对一次设备进行智能化设计的时候,要将一次设备的结构进行很好的设计,将二次设备的功能考虑进去,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同时也能对电缆的情况进行更好的控制。

4.3 光电互感器

在输电线路中,光电互感器是重要的设备,在输电线路中主要的作用是将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情况进行反映,同时将高于标准情况的数值进行降低,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仪表来进行测量。

5 结束语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电气工程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电气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电气工程不断发展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电气工程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安全性,同时要确保实用性和美观性。

参考文献

[1]刘刚.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23):61-61.

篇6

一、整合教学内容

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存在教学内容多、繁、杂与教学课时数偏少以及学科专业技术发展快与教材更新慢的矛盾,要达到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首先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知识点的内涵十分明确。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结合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行业发展最新技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应该以“同类合并、相对集中、教学内容与当前专业最新技术相结合”原则来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其教学内容改革理念就是指将原分散在各个章节属同一类或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删除过时的旧内容,增加学科专业当前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内容;在内容编排上按照“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技能——当前研究动态”的层层诱导递进式顺序来编排,使重组后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先进实用。如增加未来电力系统、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型电气设备的发展趋势等,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创新灵感。同时,电气工程学科也要与时俱进,要和信息科学、自动化科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能源科学等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以求自身发展。

二、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是可以将课程的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重要内容、一般内容和自学内容三个模块。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在课堂上精心讲解,并通过课外作业、专题研究、实验等其他环节的训练得到巩固和提高;一般内容(主要是指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介绍等)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展示、介绍;自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则通过设问、质疑、写读书笔记、小论文的形式得到训练。

二是采用“全程案例贯穿式”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是指根据课程特点与专业特征精心选择或设计一个规模大、有代表性、有实用价值的案例,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课程,随着课程教学的展开,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到案例中,学到案例中相关的知识,随着课程教学的结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把案例中的相关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三是采用技能训练资格认定和校企互动方式,使学生学习知识与社会需求直接挂钩,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教师、学生深入企业,发现问题,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教学、科研、实践良性循环。

三、加强实践教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培养其动手、创新等专业综合能力,必须十分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一是加强专业实验教学设施建设,满足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将实验室建设成集实验、实习、新产品开发与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工程素质训练、科学研究试验与专业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

二是针对原来实验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断探讨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要进行“递进式”的整合,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进行因材施教,加强过程监控,通过学生自查、教师中期检查、递交结题报告并进行结题答辩等形式,加强全部实验过程的管理。这样,较好地实现了“递进式”实验的预期效果,也适应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在实习基地方面,在与已有的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校外实习基地保持良好联系的基础上,积极寻找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符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篇7

【中国新闻网】8月2日―3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在浙江金华举行。来自全国包括香港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46所本科高职院校72支代表队参赛。大赛由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开赛。比赛共分“基础测试”“系统设计与调试”两部分,涵盖低压电器、PLC、伺服、变频、人际界面等多方面知识的运用。其中“系统设计与调试”要求参赛选手在指定的时间内发挥创新力和创造力,搭建控制系统并组装调试到位。大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若干。

【上海电力学院】近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上海电力学院新增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为:工程硕士(动力工程)、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至此,上海电力学院既拥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又拥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这是该校研究生教育建设工作的重要突破。该校新增设的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将列入2015年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专业目录,面向全国公开招生。

【北京交通大学】8月21日―22日,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30届学术年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等600多人参会。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与会专家围绕智能电网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最新热点、最新理论与技术开展学术交流,就未来电网发展趋势思考与技术展望、智能电网与继电保护、微电网与智能配电系统机遇与挑战等课题阐述思想与观点。

【华北电力大学】近日,华北电力大学成功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主要形式包括:承办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重大专项工程项目;举办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培训班、研修班或进修班;协助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或专业科目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开展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开发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项目与培训课程;举办继续教育交流服务活动等。

篇8

关键词: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现状;利弊

作者简介:朱军(1984-),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上官璇峰(1965-),男,河南渑池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17-02

电气信息类专业是指以电气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依据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注重文理交叉的原则,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三方面兼顾的电气、自动化、电子与信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为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本大类开设的全校性通识教育课程以及大类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或第三年根据人才需求、学习成绩和个人志愿情况分流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不同专业进行培养的方式。

一、大类招生现状

大类招生培养是高等学校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制度改革的新举措。目前,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正在不断地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现阶段部分高校已逐渐按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培养,让学生通过一到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学生的志愿、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和学习成绩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实施中期专业分流培养,从而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1]

按大类招生培养学生的模式,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这种培养模式既能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发展,又能加强其对学校学科专业以及社会专业人才需求的明确了解。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资源配置,以满足社会生产和学生志愿需求。[2]

二、具体情况

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始建于1938年,原名电机工程学系,历经机电工程系(1958年)、电气工程系(1986 年),2005年更名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并于2010年秋季以电气信息类进行本科生一本大类招生,有效提升学生生源的整体质量。

目前,我院分设6个系室、10个研究所,电气信息大类共开设5个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

现拥有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三电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控制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学院现有教学办公用房160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0多万元,建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电气信息实验中心,实验用房9000多平方米。以上合理的系室专业设置和优越的实验条件为电气信息类本科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从2010年开始以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入学前三学期进行全校通识课和专业基础课培养,从第四个学期分流于以下五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专业。我院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确定了“通识教育、按类教学、倡导探索”的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整体优化;紧密结合电气信息类行业和煤炭工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更新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达到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优质课程体系,结合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新时期电气信息大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从单向性、封闭性向互动性、开放性转变,采取讨论式、研讨式和报告式等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采取以下一系列教学方式:[3]

(1)先进的教学理念。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观念,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始终坚持“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学术报告”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实践和学术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2)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以课本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出并实行“教学与科研互补”、“教师与学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互帮”的教学模式,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方法,充分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3)课内外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搭建开放的实验硬件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获得虚拟、仿真和模拟结果,课内外实验,科技制作与竞赛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创新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本学期伊始,为促进我院2010级大类招生学生专业分流的顺利开展,我院结合学生专业分流培养分配情况,对2010级男生宿舍进行统一调整。此次学生宿舍的调整是学院针对电气信息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一次成功尝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日常交流和专业学习,有助于统一学生作息时间。因此,此次我院2010级学生宿舍搬迁工作的圆满完成为学院在电气信息大类招生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做好大类招生学生的专业分流工作积累了经验。

三、大类招生的优缺点

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教学模式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相应的不利方面。多数学生认为其有利于学生自主理性地按照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但是一部分学生也认为加强基础教育的大类学习削弱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因此,大类招生培养对专业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加强基础教育而减少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专业教育质量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

1.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有利方面

(1)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有利于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可以使优秀的教师资源和教学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大类基础课实行合班授课,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先进教学设施的优越性,使更多学生可以得到优秀教师的教诲,享受优越教学设施的便利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积极性,从而达到资源优化共享、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

(2)有利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人才。按大类招生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宽学生就业的专业口径,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通才教育”和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个性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电气信息类入学按大类招生、后期实施不同专业的分流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性,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4]

2.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培养的不利方面

(1)强化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大类培养加强基础教育的模式使专业知识的授课学时受到紧缩,不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便会出现泛而不精的现象。

(2)学生所选专业的不确定性和学院专业设置相对稳定性的矛盾。虽然按照大类培养招生时,大类内的专业已经确定,但是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学生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不定性,同时会受到当时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对大类内已有专业设置的相对稳定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性。

(3)大类内专业“冷、热”不均衡,导致专业间不平衡的矛盾较突出。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多数学生存在随大流的心理,造成对个别专业太“热”的现象。例如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量学生都想分流于该专业,使其与其他四个专业造成冷热不均的现象。因此,学院必须加大专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向学生介绍专业内容及专业发展方向,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各专业的具体情况。[5]

四、总结

大类招生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发展口径,但是不能够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要求。按大类招生培养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自愿选择专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得招生培养和就业能够有机结合。但是大类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专业和社会需求的不平衡性。

电气信息类按大类招生的子专业方向不宜设置太多,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不能过度淡化专业教育。大类招生强化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并提高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结构,为后期专业深造奠定基础。但是,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必然会挤占专业教育的学时,一定程度上会淡化专业教育。

做好专业分流引导工作,防止学生随大流而造成专业方向冷热不均的现象。大类招生前两年主要学习的是大类基础课,而专业知识学习不足,进行专业分流选择时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就要求大类招生培养的学院必须加强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意向并把握市场和社会需求信息,对就业形势做出准确评估,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宋万干,朱昌杰.我校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7):85-88.

[2]冯开甫.高校按大类招生的冷静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5-87.

[3]李端,王晓丹,艾永乐.建设电类专业立体化 “三电”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7):94-96.

篇9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高春侠(1977-),女,山东鱼台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张磊(1977-),男,河北任丘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山东 青岛 26658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043-0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通用性本科专业,国内的理工科高校几乎都有设置,中国石油大学(以下简称“本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具有本校的办学特色,下设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石油石化领域的技术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专业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科研等方面都突出体现了其“油味”特色,已经于2010年被列为山东省特色专业。通过近两年的特色专业建设,深切感到要想将这一省级特色专业建好,并且要冲击国家级特色专业,一个首要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要将“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体系间的桥梁作用发挥好,实施好。因为“电力电子技术”对本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及绝大多数专业课程及实践类课程都具有技术支撑作用。要想真正将特色专业建设好,一方面需要将“电力电子技术”本身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好,另一方面,要将“电力电子技术”与本专业各专业课程,尤其在体现专业课程与石油石化领域中应用的联系与桥梁作用发挥好。否则,特色专业建设就只能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不能落到实处。“电力电子技术”是将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在石油石化和电力节能等领域付诸实施的接口和桥梁。

总之,“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直接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消除各课程之间的壁垒,突出石油特色,将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对本门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石油石化行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课程无法对一些具有石油特色的重要研究热点进行深入介绍,限制了课程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

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

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

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

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

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结束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在石油大学信息与控制学院电气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以及机电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也已于2008年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也大大促进了课程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本课程的电气传动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个专业在方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油味”特色,且“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手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唏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4,(4):55-58.

[2]高春侠,张磊.PSPICE软件在电力电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3):125-128.

[3]徐春燕.独立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12):280-281.

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建筑业开始迅猛发展,人们对建筑的质量要求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苛刻,而建筑电气设计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因此当前将建筑电气设计当成是建筑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伴随着建筑设计的高科技化与复杂化,电气设计工作的难度也在逐渐递增。建筑电气设计在建筑工程竣工的使用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其关系到人们在建筑物种的舒适体验,更关系到人们的安全性,因此设计人员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电气设计的质量和安全。首先设计人员必须要在设计的时候确保电气设计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内容进行严格设计,依照规范实施科学环保的设计,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最经济实用的建筑电气应用体验。我国虽然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很多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理论基础,可是在许多细节和应用体验上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电气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一、建筑电气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一定要遵守建筑设计规范

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遵守国家的关于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相应的建筑施工政策,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相应的创新和改进,发展新型的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和工艺。特别要注意建筑电气设计图纸要符合我国的有关标准和制度,确保设计人员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制图、操作程序和图集等过程中能够完全符合我国设计的规范与标准。

2、要能够确保最终的经济效益

新时期我们提倡绿色、环保和节能,新的理念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将此元素考虑进去,在实现安全节能和各种功效的基础上,最后可以确保建筑企业最终的经济效益。设计人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各种能源的作用,能够提升每一个机械设备的效能,可以最大化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在节能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情况下,建筑设计领域要将其引入进来,对其合理的应用,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实际情况,要重视经济效益,不能因为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而过多的投入建设资金,或者是极大的提升电气运行的经济费用,使得资源造成巨大的浪费,不能在经济效益上获得收益。

3、电气设计需要实现建筑的功能

建筑的使用性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例如建筑照明、采光、空气的流通、建筑结构和环境建设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电气设计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到建筑的使用性,应该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和建筑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建筑的电气设备例如照明设备、线路管道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使其具备美观性和实用性,在满足建筑观赏性的同时能够实现其功能性,要让建筑电气的设计能够让美观设计和使用效果和谐统一,体现出各自完美的功能并不会对建筑的功能产生影响。

4、建筑电气设计需要确保安全适用性

安全实用性是建筑业最基本的设计要求,是建筑工程能够为人们提供服务的重要保障。建筑电气的设计将直接关系到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能够给各种用电设备提供安全的符合容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必须的动力需求。并且需要依据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和功能,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科学安排建筑物中的电气设施,建立用电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来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用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设计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二、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是形成建筑电气工程的关键步骤,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隐患将会影响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甚至会影响建筑电气的安全性,还会影响建筑电气工程日后的使用。常见的建筑电气设计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建筑电气系统设计原则不突出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没有做到对设计原则的坚持,反而在业主压力和成本考量的压力下出现对设计要点的调整,不但不能遵循建筑电气设计的规律,也难于体现相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导致建筑电气设计出现系统性、功能性下降,出现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问题和功能障碍。

2、建筑电气设计重点不明确

建筑电气设计重点是整个设计工作的灵魂,很多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出现重点过多、分散的问题,导致建筑电气系统难于进行正常的施工,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更加难于保障,容易导致在建筑电气建设环节漏洞和问题的产生。

3、建筑电气设计缺乏适用性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没有针对电气系统参数、用电负荷、电气类型、功能需要等重要方面展开控制,出现对电气系统参数了解不清,建筑电气用电负荷分散,建筑电气种类混乱,对用户功能需要不了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电气的适用性体现。

4、忽视建筑电气系统的经济性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系统的造价与成本问题,对建筑电气材料缺乏必要的经济考虑,出现建筑电气设计成本过高,产生建筑电气施工效益过低,给不合格建筑电气设备使用创造客观的条件,既影响了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又给建筑电气带来系统性的隐患。

5、建筑电气设计目标不清晰

建筑电气设计中没有对未来社会、建筑和生活发展的前景进行分析,导致建筑电气设计目标不明确,出现建筑电气系统升级和改造的困难,产生反复建设和不断更新的问题,影响建筑电气系统的功能与稳定。

三、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重要对策

1、坚持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基本原则是对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的综合性、现实性总结,应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强化对基本原则的尊重与坚持。应该基于建筑电气设计基本原则展开系统、科学的设计工作,使建筑电气设计满足建筑功能、安全方面的要求,同时适应使用者的需要。在建筑电气设计中体现基本原则,使建筑电气的安全性、节能性、功能性得到全面体现,在构建建筑电气系统的情况下,提升建筑电气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2、明确建筑电气设计重点

应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对系统结构、电气参数等重点环节加以突出,避免在建筑电气设计出现含混不清的问题,要结合建筑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确定建筑电气设计的交叉部分,防止因建筑电气系统重点不明确而引发功能、安全方面的问题。

3、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适用性

适用性是检验建筑电气设计质量的关键,确保建筑电气设计的适用性是高水平设计的基础。应该在掌握建筑电气系统参数、用电负荷、电气类型、功能需要等重要信息的同时,通过设计平衡建筑电气系统的关系,以提高建筑电气设计适用性的基础,构建新型建筑电气系统,在满足使用者对建筑电气工程需要的同时,完善建筑电气系统的功能性、系统性和安全性。

4、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经济性

针对建筑电气系统质量问题,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还要强化材料的选择。考虑实际经济效益及成本问题,选择适用于建筑电气系统的线材、设备,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实现建筑电气设计经济性。

四、结束语

为了建筑的质量、安全和实用性,必须要重视建筑电气设计问题。设计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在循序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下,应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立足于基础性工作,通过规范管理和严格控制提升建筑电气设计的效果,在吸纳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前提下,确保建筑电气设计达到预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云.简析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