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健身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健身的功能

篇1

关键词:职业学校 体育 健身功能 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逐步推进,职业学校体育工作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样受到普遍关注。职校学生正值人生好年华,精力旺盛,这会给不少职校学生们一个错觉:“病不倒,跨不了”,认为今后找到好工作最重要,不锻炼身体也无妨。孰不知“今日练就健康体魄,明天保障成功就业”的道理,职校生只有亲身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才能增强体魄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才能使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宗旨得以实现。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即将踏入社会,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强度需要以及被社会所接纳。

一、职业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教会学生某项技术,发展某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传授体育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力,树立健身意识。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多数将直接面对社会,面向未来。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沿用以往普通高中模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虽然有些地区的职业学校引入并进行了如:选项教学、选修课、体育俱乐部等教学形式,但目前职校的体育教学与普通高中并没有实质的区别,缺乏自身的特色。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一直面临的诸多问题已凸显,远不能与当前的职业教育相适应。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必须突出职业健康教育观念,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育意识,教会他们更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意义非常深远。

二、体育活动的健身娱乐功能

1.有助于人们锻炼身体,促使身体健康。首先,体育锻炼能促使人体骨骼变粗,抗弯、抗压、抗折的能力大大增强。其次,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们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内脏器官系统功能发生适应性变化,有利于改善与提高其机体能力。再次,增强体育锻炼能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均衡性。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特别是在大自然中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身体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对大脑的供血情况,促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深,兴奋与抑制更加集中,精神系统的灵活性与均衡性提高,对体内外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分析与综合能力增强。

2.体育有助于学生精神充实愉悦。体育活动为人们全面锻炼身体“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既可使人们强身健体,又可促进精神充实与愉悦。

3.帮助学生形成多种身体技能功能。吃、穿、住、行、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适应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种活动的身体技能的培养都离不开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作为身体运动的基本手段,有助于人们形成各种良好的身体技能,提高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品质,缓解疲劳,提高学习、生活效率,获得高质量的生活。

三、如何发挥体育的健身功能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体育意识。所谓体育意识,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人们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的总和。职业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学生时期。从体育意识的定义可知,体育理论知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很多方面都将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其进入社会后的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有稳定的、长远的体育意识。

2.开好体育课,实现课程目标。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它跟其它科目一样,都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我们认为主要通过:一是选好体育教材;二是建设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三是深化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组织,改革教学方法。

3.充分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体育与健身作用。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和校内外各种体育比赛。可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宣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做法及具体活动的方法,使广大师生了解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建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自觉参与,营造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氛围。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开展好全民健身工作,培养职校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他们的体育素质,对带动全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2

一.养德-----素质教育之灵魂

"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

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物理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物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史养德即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介绍与学习相关知识直接联系的物理学史,既可激发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求实、进取、奉献精神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的极好素材。如火箭专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使我国跨入一箭多星的世界前列;邓稼先搞原子弹、氢弹,在科技界"销声匿迹"直止逝世等等。他们的爱国与献身精神,是一曲曲人类美好的赞歌。以题养德即要挖掘习题训练中的养德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也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善思、勤钻、品德优良的学生注重培养,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响和带动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

二.开智-----素质教育之核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

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物理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物理学中起指导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物理必不可少。其三是解决个别类型问题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纷繁复杂,如隔离分析法、等效变换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分析法、近似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用,但没有反映出物理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也不宜将它们归为物理学方法的范畴。其四是具体的科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六种。

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应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是:

创设情景 激发生疑 启发思路 鼓励组合 提出设想 解决问题

(设疑) (诱导) (释疑) (辩论) (解疑)

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学习。根据一定的需要、依据必然规律,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鼓励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方法,设想虚拟大前提,并且学会联想和利用看起来并非相关因素的时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基础上,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其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为主线。

设疑引趣、夯实四基、过程教学、思想方法、启发创新是物理教学中开智的重要途径。①设疑引趣促智。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前提.爱学才能会学,会学才能学好。②夯实四基益智。抓好"四基"--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开智的关键。从基本事实出发,诱导学生明辩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条件,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则要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从而形成概念,总结发现规律,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③过程教学开智。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放在教学首位,使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和最佳知识结构是开智的重要途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充分挖掘其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因素,突出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揭示和挖掘知识本身的方法教育功能。④思想方法育智。善于渗透物理思想,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是形成能力的桥梁。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不仅能轻松学好功课,还能自学新知,开阔视野,受益终生。⑤启发创新养智。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学、创新意识,学会学习,是开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智的中心任务.

三.健体-----素质教育之源泉

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秩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

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的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

四.审美-----素质教育之神韵

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的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物理科学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力.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物理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科学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起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一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

提高审美鉴赏力.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奥妙的过程中,始终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努力形成的物理理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放射着美的光辉.简洁、对称、和谐是物理科学美的主要特征.各种物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变复杂为简单,简洁而合理地概括了物质与运动的某种特性,体现出物理理论整体简洁美、方法简洁之美。时空对称、数学对称、抽象对称均能给人以对称美的体验。自冾和谐、对应和谐、互利和谐、多样统一美无不体现在物理学科之中。

激发审美创造力.物理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上、内容上、结构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而且体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上.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物理学家的人性之美、至善之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产生"需要"的感觉,并进而引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并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产生创造欲望,进而爆发创造力.

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并展示教学过程的形式、结构、内容、表达美.教师作为物理学科美育的组织和施行者,在物理美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物理美育的成效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使学生在自觉地学习中发展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识别能力,促进智能全面发展。总之,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

"养德、开智、健体、审美"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养德是魂,开智为心,健体是本,审美为韵。共同构成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它既符合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只有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或教育过程的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书目:1。查有梁 《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

篇3

(一)宁波市体育健身消费的外部环境

体育健身消费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它依托环境去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达到人们的消费目的。体育场馆的数量、与体育健身消费者的距离(步行15分钟为宜)和向居民提供的体育健身消费服务项目、价格、环境、质量等,都是影响体育健身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的外部经济环境在国内、省内都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宁波市统计年鉴》显示:宁波市区新增体育健身设施,2005年351个,2006年 427个,2007年366个,2008年271个。体育健身设施的不断增加使广大市民健身需求与体育健身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市民参与健身更加方便,选择场馆和项目范围更加广泛,这对宁波市体育市场的发育和迅速成长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认识及动机

1.体育健身消费认识

笔者设计了几道关于对体育健身消费认识的问题:体育健身消费很正常,体育健身消费和获得健康的关系很大,体育健身消费是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体育健身消费对终身成本(发展)有促进作用;依次呈现出对体育健身消费功能认识的深入。结果表明,63.2%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健身消费很正常;32.1%的职业女性认为进行体育健身消费和获得健康的关系很大,即“花钱买健康”观念逐渐融入宁波市职业女性中;4.1%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健身消费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活动,而且也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应该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部分;0.6%的职业女性认为体育健身消费对终身成本(发展)有促进作用。

2.宁波职业女性参加体育健身消费的动机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有机体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途径,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对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动机的调查中,中选率排前6位的见下表。

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动机的调查结果

从上表来看,大部分20-55岁职业女性追求体育活动的强身、健体、健美,反映了她们对体育本质功能的认识,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原动力。而缓解身心紧张和疲劳、娱乐消遣作为体育功能的延伸。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质量的提高,20-55岁职业女性在生活、工作之余,也把参与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娱乐、放松的方式。

从以上20-55岁职业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比较原始的动机,如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为了强身健体、消遣娱乐等,这些动机都是为了追求体育活动的生物功能;一类是派生动机,如融洽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从众行为、实现自我、培养个性等。其中,社会交往、实现自我、培养个性只是极少数职业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动机。当然,上述动机的选择判断只是相对的,有时往往是多个动机交织在一起,才促使人们参与休闲体育运动。

(三)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结构与水平

1.体育健身消费结构分析

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的体育健身消费结构以实物型消费为主,符合我国尤其是居家职业女性的传统消费习惯与心理,并且运动服装在功能上与同类物质产品有一定的替代性。其次是选择到健身场馆进行体育健身消费。这说明一部分职业女性已具有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而体育精神型消费中选率则明显偏低,这说明绝大部分职业女性对于花钱看体育比赛不感兴趣,对于体育信息的关注程度也偏低。

2.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分析

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是指人们的体育健身消费支出的货币总量,是人们生活消费货币支出的组成部分。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力和整个社会发展综合指标的高低。从对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过去一年的体育健身消费情况的调查发现,年消费低于100元的占被调查对象的24.1%,100-200元的占32.2%,201-400元的占24.2%,401-600元的占9.7%,601-1000元的占6.1%,1000元以上的占3.7%。

《2009年宁波统计年鉴》调查显示,2008年宁波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6379元。以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年体育健身消费为600元计算,则只占宁波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6%,可以说,90.2%的20-55岁职业女性年体育健身消费不到宁波市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6%,其中有近1/3的职业女性月平均体育健身消费不到50元。可见,宁波市20-55岁职业女性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普遍偏低。

二、影响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一)职业构成和家庭收入

职业是影响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因素之一,职业不同会影响到职业女性家庭收入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工人、服务行业人员、公司职员家庭月收入低下,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4000元几乎没有。而教师、医务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家庭收入水平相对比较高,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还有相当部分人在4000元以上的职业女性。

(二)年龄、闲暇时间与体育健身消费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宁波市职业女性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那是因为这个年龄的职业女性子女己经成人,家庭负担较轻,而在工作岗位上已经接近退休年龄,在单位从事二线的工作,工作负担也较轻。其次是30岁的职业女性,这一时期的职业女性相比较30-50岁的职业女性,大多尚未成家,家庭负担轻。因而,年龄对闲暇时间的影响出现两头时间相对宽裕,中间相对有限的情况。

(三)学历结构、闲暇时间与体育健身消费

不同文化程度的职业女性其闲暇时间不同,对参与体育健身消费也有较大影响。闲暇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职业女性,集中在大专及本科学历,总体上她们每月体育健身消费额高于其他学历的职业女性。由于大专以下的职业女性普遍收入低下,工作负担相对比较重,闲暇时间也有限,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她们的体育健身消费水平。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职业女性,由于文化层次高,多为公司的高层,或是公务员,医生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她们用于工作上的时间多,应酬也多,往往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进行体育健身消费。而学历在大专及本科的职业女性,由于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工作单位体力劳动较小,主要从事脑力劳动,负担较轻,同时收入也能得到一定的保证,除了用于基本生存之外还有能力进行像体育健身消费这种发展、享受性质的消费活动。加之她们思想比较先进,容易接受新事物,大多具有体育健身消费的意识,因而理应成为宁波市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的主力军。

(四)家庭结构与体育健身消费

宁波市年轻没有子女的职业女性因为没有太多的负担,体育健身消费品或劳务购买力比较强;而有子女的,消费主要围绕保证子女的体育需求为主进行体育健身消费。而子女的体育健身消费能力是有限的,这会影响到体育健身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建议与对策

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把健身者、管理者、经营者三者有机联系起来,体育健身消费者产生行为,满足自己的需求;经营者利用职业女性消费行为,保证针对职业女性群体供给,获取利益;管理者调控行为,在基本方针政策下,调整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使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所以,对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引导和规范,需要从管理者(政府)、经营者(体育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一)政府对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调控

1.加快消费政策创新,建立完善的休假制度,增加居民收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征收居民存款利息所得税,进行消费政策的创新非常必要,余暇时间的富裕与否对拉动体育健身消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培育体育健身消费意识,加大舆论引导、宣传促销、培育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是转变职业女性传统消费方式的关键。

3.制定合理的体育产品价格体系,优化体育健身消费结构。针对目前职业女性消费水平不高、内需不足的现状,应将体育健身消费定位于大众消费为主,适当发展高消费,以满足部分先富起来群体的需求。同时,应做好市场细分研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结构,在体育健身消费多样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消费,实现其结构的优化。

(二)体育企业对体育健身消费行为的引导

1.增强体育产品的诱导性。体育健身消费行为实际上属于“感性消费”,不可能形成于一朝一夕,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进一步强化消费引导,在认识职业女性消费者行为、满足职业女性消费需要的前提下围绕体育形象来设计产品,使产品形象一体化,在以形象性产品开拓市场的基础上,以操作性产品跟进市场,才能对国内体育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开展消费者教育。体育企业和消费者不应仅定位成产品提供者和消费者,而应成为谋求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体育企业要引导消费者的潜在需求,除了在市场上提供更多的体育产品供体育者选择外,还要当好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参谋,向消费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和信息,帮助消费者形成对产品和服务的合理评价和预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对企业形成良好的印象,从而使企业扩大销售。

(三)对宁波市职业女性的建议

1.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宁波市职业女性要树立“健康投资”、“发展投资”的观念,抵制消极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改变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判断。

2.不断提高职业女性的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重视学校期间职业女性体育技能的培养,为日后职业女性体育健身消费作能力上的准备。还要提高合理利用、分配余暇时间的能力。

3.积极主动地了解体育信息,提供更多的体育健身消费的选择,熟悉体育相关法规,才能切实利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了解体育经营企业的操作规范,甄别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体育健身消费的满意度。从家人、朋友等相关群体,网络、大众传媒多方了解体育信息,以便更好的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曹艳杰.南京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王琳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5(4).

[3]胡学莲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2(5).

[4]魏丽艳.影响职业妇女健身活动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l).

[5]韩金研.北京市五种职业女性体育消费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6]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水平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7]蔡军.我国六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6).

[8]欧阳柳青.提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4).

[9]宋红莲.南京地区职业女性健身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6(4).

[10]丁秀鹃.我国城市女性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1]郭立平.城镇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5).

[12]杨晓燕.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3(1).

[13]周建军,王韬.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管理科学,2003(2).

篇4

摘 要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牧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就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情况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情况良好,持认可态度;锻炼的目的和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很明确;大多数农牧民希望参加体育健身,前提是体育法规制度的完善以及满足体育健身所需的场地、器材等,最终激发农牧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关键词 新疆地区 农牧民 体育健身 认知 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牧民生活的“三农”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村体育事业和农牧民体质与健康水平的提高问题便成了现今我国体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故农牧民体育健身情况的开展和管理也需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抽样调查新疆地区的南疆、北疆、东疆县级以下的乡、村约2000余户的农牧民家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新疆年鉴、新疆各地区地方志、中国体育科技、体育科学、体育文化导刊等。

2.访问法:访问新疆体育局相关领导了解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认知及开展情况。前往新疆的喀什、和田、吐鲁番、昌吉等地的乡村,与当地的乡镇干部、体育专干、农牧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农牧区体育健身开展情况与农牧民们的体育健身参与情况。

3.访问调查法:发放农户问卷2300份(一户一份),回收问卷1995份,回收率86.7%,有效问卷1995份,有效率100%。

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

5.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新疆地区农牧民体育健身和体育健康的认知研究

1.新疆地区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分析

在对新疆农牧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情况的调查可见(见表1、2、3),有52.5%的农牧民认为“农民是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的,有75.2%的农牧民认为“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有61.3%农牧民非常肯定的认为“农民是需要健康的身体”。总体看大多数农牧民对体育健身是认可的,对体育的健身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其结果表明,我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学校教育的普及,国家两基验收成果颇丰,农村文盲率锐减,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农民整体文明程度与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有了基本的文化素养,对目前社会流行的基本的文化元素如:体育健身与减肥、流行服饰与音乐、电脑与网络等等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可,尤其是我国目前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从物质文明向着物质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道理上迈进。现代体育文化正在学校体育的备受重视,全民健身纲要的逐步实现中深入人心,开花结果。

在新疆农牧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家庭人口较多,家庭成员在4人以上的家庭占到72%(本次调研结果),因而,家庭负担相对较重,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需要努力劳作来承担父母善养、子女教育以及家庭基本生活来源。尤其是农村女性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劳动,很难有时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再加上,新疆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居多,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更多的是宗教观念限制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女性大庭广众下蹦蹦跳跳有伤大雅”等旧观念,束缚了女性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与行为。从而使得农牧民整体体育素养偏低,对体育及体育的健身功能产生质疑与误区。

表1 对新疆农牧民“农民是否有必要进行体育锻炼”问题的调查统计

类别 选择人数 百分比(%)

有必要 1047 52.5

没有必要 948 47.9

合计 1995 100

表2 对新疆农牧民“劳动能否代替体育锻炼”问题的调查统计

类别 选择人数 百分比(%)

不能代替 1500 75.2

可以代替 495 24.8

合计 1995 100

表3 对新疆农牧民“农民是否需要健康的身体”问题的调查统计

类别 选择人数 百分比(%)

需要 1223 61.3

也许需要 682 34.2

不需要 90 4.5

合计 1995 100

篇5

关键词: 社区体育健身 体育健身消费 积极影响 发展途径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采访等方式法对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以社会积极投资兴办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的体育健身业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迅速发展,围绕群众健身消费的热点,健身房、武术馆、保龄球馆、台球房、轮滑场、水上乐园、垂钓园等各种健身娱乐设施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一方面有助于居民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1.社区体育健身发展现状分析

1.1体育健身呈规范化的特征。

体育健身业作为一种产业,近20年来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逐步进入一些国家支柱产业的行列,其生产总值一般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在我国该项事业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不断输入,该项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规范有序的特点。

1.2体育健身项目呈丰富多彩的特点。

近年以来,体育健身所包罗的经营项目繁多,从保龄球、网球等较高档的项目到各类舞蹈、游泳、器械健身、健美运动、台球等较普及的项目等。这样的发展趋势,既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又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要。

1.3体育健身促进了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型的消费,一方面能够满足群众减肥健康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体育健身必然会推动消费业的持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份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到2008年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

2.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特点

2.1体育健身实物消费“不可忽视”。

体育健身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设备辅佐,笔者分析收回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消费问卷调查”,发现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50%,体育书刊、磁带占7%,其他消费品占6%,健身门票费用占37%。

实物消费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并不能真正体现体育健身消费的本质意义。

2.2体育健身精神消费“自得其乐”。

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居民的体育健身消费中,居民追求身体舒适、缓解心理压力的约占到75%。由此可见,居民的精神消费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精神消费一方面能够为群众在工作、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压力提供一种宣泄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沟通居民与家庭成员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友好关系。

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因此精神消费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3.影响社区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1居民家庭收入。

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体育需求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场所设备等硬件。

居民健身消费离不开一定的场所设备支持,而这些场所往往是单位或国家所有,运行的成本费用较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些单位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

3.3传统体育消费。

以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考虑过多。这种体制带来的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而体育运动和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

4.破解社区体育健身消费问题的方法

4.1提供必要的健身消费器材,让居民可消费。

社区的健身消费应该具有公益性,政府部门应加大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投资渠道,以满足居民的生活要求。笔者以为,应该扩大群众的消费场所。加快社区建设发展必然有助于生活方式的社会化进程,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与空闲时间,人们精力充沛,空闲时间越多,全面发展的机会也越多,城镇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机会也越多,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市场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2强化健身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

随着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不断追求,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投资,越来越钟情于体育活动,这种新的健康理念既是社会进步、时代变迁的反映,又是推动体育消费发展的社会条件。城镇体育工作应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宣传健康观、生活质量观和生活方式观,进一步强化健身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健身队伍中,为引导体育消费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3建立居民体育服务体系,拓宽居民的体育消费渠道。

篇6

关键词:闲暇活动特征健身作用

前言

闲暇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己占据了一个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闲暇活动在人们生活中也许太平凡、太简单了,以致于人们没去留意它,在许多活动中没有把它与健身联系在一起。其实,人们在闲暇活动时,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精神上轻松愉快,身体也得到了锻炼。本文就闲暇活动的特征和健身作用作粗浅探讨。

1闲暇活动的特征

闲暇活动是人们在闲暇中进行的活动,既是一种特殊的外在物理活动过程,又是种特殊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而这种外在的物理活动与内在的心理活动与人的身体有直接关系。闲暇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闲暇时间和闲暇活动两个方面。闲暇时间是指工作以外的社会文化活动时间,由自己自由支配的,一天的时间可分为必需活动时间和闲暇活动时间。闲暇活动是人们自觉自愿参加的,在活动中没有外在的压迫感和内在的压抵感,即不以全神贯注,又可漫不经心,在闲暇活动中,人们获得消遣,满足和快乐,个性得到自由的舒展。闲暇活动时间和闲暇活动的内容见表1。

2闲暇活动的健身作用

2.1良好的情绪,有利健康中医学把人的情绪归纳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人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低落的、压抑的情绪,可导致体内失去平衡和协调,长期下去,会使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闲暇活动是人们自觉进行的活动,在活动中心情轻松愉快,精神振奋,可很好的调节脉搏,呼吸、血液、消化液的分泌及新陈代谢,使之处于正常及稳定状态,人会感到舒服、轻松、乐观,这样在情绪上产生一种良性循环:愉快活动愉快,对身体的健康,防病治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2.2创作、学习、健脑增知

许多人在工作之余,总要进行一些发明创造或文学创作或集邮或剪报,来满足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而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既满足了心理需求,又使大脑得到锻炼。俗说:“脑,不用则钝,多用则灵”,在创造或创作等过程中,要不断的阅读,反复的思考,想象,记忆,可加强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记忆力,延缓脑细胞的衰老过程。

2.3适当的体力活动,促进健康

在人们的闲暇活动中,很大一部分是体力活动,比如参加社会性的活动;游玩、散步或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四处活动、联系等。从医学上讲,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使机体器官功能活动和肌力增强,器官的形态结构也相应地发达,可推迟各器官的衰老。

适度的体力活动,可加大肺活量,可促使心肌加强收缩,增加血液供应,促进血液循环;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体力活动所造成的轻度疲劳。还能解除神经紧张,能促进睡眠。适度的体力劳动能增强肠胃道分泌和蠕动,增进消化,促进食欲。

据调查统计,坚持适当体力活动的人,比久坐不动的人心脏肌肉发达,心脑血管功能健全,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肥胖等发病率也较代。实验证明,适当的体力活动是防止疾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2.4体育健身活动,增进健康

人们的闲暇活动中有许多内容就是体育俊身活动,如跑步、舞剑、太极拳、健美操、气功、打球、跳舞等。

体育健身活动与体力活动有所不同,它是有目的的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锻炼,以增强其功能。体育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促进各组织器官的“动”:肺动促进呼吸,心动促进行血、肝、胆、胃脾动促进消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身体各部分肌纤维交粗,使肌肉发达有力,能增强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能增强心脏收缩力量;体育活动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运动时肌肉有规律而切、调地收缩,各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因此,长期坚持体育活动,使人反应敏捷,动作轻松、迅速。

3闲暇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

3.1闲暇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原则

3.1.1指导性原则

群众的体育健身活动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且许多人不会科学的锻炼,因此,必须予以正确指导。管理机构必须赋予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正确的思想内容,引导群众进行高尚的体育健身活动;同时还必须对群众健身活动的科学性以指导,可通过咨询、技术指导,运动处方等进行,向群众讲解人体发展的一般规律,锻炼身体的原则,锻炼身体的正确方法等,使群众懂得健身活动的意义和方法。

3.1.2多样性原则:

体育健身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化特点,在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方面必须遵循多样化原则。活动形式多样化,参加健身活动的成员是复杂的,有不同的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兴趣爱好等,而体育健身活动应该为每一社会成员提供活动机会,因此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人们在进行健身活动时,都有各自的目的:情绪调整,治疗某种疾病、健美、延缓衰老等。则可采用不同的健身形式。活动形式一般有民间体育、体操、旅游、舞蹈、竞技体育、武术等。

竞赛活动多样化,竞赛活动也是闲暇健身活动的一个组织部分,竞赛活动可以推动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调动参加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兴趣,健身活动的竞赛活动应与高水平的竞技活动的竞赛有所区别。但健身活动形式应多种多样,健身竞赛活动组织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加大竞赛的容量:为了检查健身活动的群众性,可开展一些容量较大的比赛形式:如健身操比赛、团体操表演、越野活动、太极拳表演、篮球比赛(轮换上场,每人5分钟)等。

降低正规竞赛的难度:健身活动的比赛可在场地、器材、人员、裁判、服装、某些技术等方面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群众参加。简化比赛程序:为方便群众参加比赛,可在报名、比赛、发奖等环节上简化手续,以节约时间、人手和资金。

3.1.3可行性原则:

开展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计划方案一定要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内容形式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状况,体育健身活动必须要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为最终目的。在开展健身活动时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要切实可行,切不可消耗大量资金,占用大量社会时间。提倡勤俭节约,自力更生,在管理部门解决一部分资金情况下,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好社工体育健身活动。

3.2闲暇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形式应以适应群众体育健身活动为目的,不拘一格,多种多样。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3.2.1个人锻炼

3.2.2锻炼小组活动

3.2.3辅导站、训练班活动

3.2.4家庭体育

3.2.6以行政单位组织的活动,如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等。

在国外,主要采用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形式进行活动,这些俱乐部和协会大多附设在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或其它体育设施中,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指导,在我国有条件大中城市可以进行。我国不少高等学校和大中企业正以体协的形式组织体育健身活动。

4闲暇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

闲暇体育健身活动的内容包括:

4.1竞技活动项目: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足球、排球、游泳、骑自行车。

4.2体操:生产操、保健操、广播操、健美操、减肥操等。

4.3身体娱乐活动:游艺场活动、划船、电子游艺活动、模型活动、下棋、打扑克等。

4.4舞蹈:集体舞、交谊舞、现代舞、民间舞等。

4.5旅行、野炊、郊游等。

4.6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武术、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4.7民间体育活动:登山、踏青、划龙舟、荡秋千、踢键子、踏跷板等。

总之,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丰富多彩健身活动,对于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在全社会形成祟尚健康,参与健身的良好风气,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将起到积极作用。愿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把我们的闲暇体育健身活动安排得更加充实、科学、合理。

篇7

2.1农民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情况

在对体育健身活动有何认识的调查表明,认为农民同样需要体育健身的占79.2%,认为体育健身活动是一种健康文明的活动的有85.4%,认为生产劳动等于或胜过体育锻炼的占80.2%,认为体育健身是城里人的事、参加体育锻炼是游手好闲的占10%。

1.2农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

农民不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原因方面,选择没锻炼兴趣占28.5%,没时间占55.4%,劳动太累占54.6%,不会锻炼、无人指导的占33.8%,没有体育设施占63.1%,身体好不用锻炼占6.2%(见表5)。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体育设施的匮乏是制约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豫北地区农民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体力劳动繁重,还有26.9%的农民认为生产劳动等于或胜过体育锻炼,所以也就认为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可见农民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2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

要使全民健身活动在农村深入人心,广泛开展,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橱窗、墙报、讲座、制作宣传单等行之有效的多种途径,宣传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享受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

2.2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吸引农民参与健康的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改善以后,他们也像城里人一样同样需要丰富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因此,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特别是一些简便易学、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适当开展一些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广大农民参与健康、文明的体育娱乐活动,帮助他们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满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3增加资金投入,促进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增加资金投入,畅通活动经费筹措渠道。可采用政府划拨一定专项资金,地方乡镇、行政村财政支出一部分,厂矿企业捐资一部分,农民个人交纳一点点的多种融资方式。充足的资金是保证农村乡镇体育辅导站、村体育活动场所发挥功能的前提和基础。

2.4利用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资源,解决农民体育活动场所的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投资的增加,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农村中、小学一般都有专门的体育活动场地,配有简单的基本体育设施。若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设施在特定的时间段对当地农民开放,将会快速有效的解决农村体育活动场所缺乏的现状。但这需要乡镇、村干部与当地学校协商,达成协议。

篇8

论文关键词:老年体育;体育健身活动;体育人口;体育消费

l我国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状况

人口学家指出:21世纪将会成为全世界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世纪。1990年,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约为4.88亿,占总人口的9.2%,199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已超过1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的10%左右。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已从1950年不足40岁上升到2000年的71.8岁。人口学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预测2000—204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年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十年提高3.99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由1.37亿增加到2.29亿,占总人口的l5.25%;到2040年,中国人口老年化进入高峰阶段,老年人口将达3.74亿,占总人口的24.28%i2];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到4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6%,即4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现有体育人口4亿左右,占总人数的31.4%。

目前我国老年体育人口已突破5000多万,约占全国1.37亿老年人口的36.50%,有29.8%的老人居住在城市。城镇老年体育人口约1700万,占城镇老年人口的44.55%,我国城市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达50.2%Eli。上海市1999年底60岁以上老人2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l8.55%左右;广东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中51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50.39%;浙江省部分城市5O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48.72%;北京城市社区50岁以上年龄组体育人口为68.17%;山东省部分城市老年体育人口为24.13%;甘肃省部分城市55~60岁的人群中55.5%的人有体育参与行为,自治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25.2%引,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61.06%,偶尔参加的占28.32%;中国老年妇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生活起居有规律的人数占53.5%一引。据观察:江苏部分城市公共体育锻炼场所,早晨、晚上锻炼的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最高。从以上的统计数据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和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较大,并且呈现出越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城市,老年人口与老年体育人口的比例越高的特点。

2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情况分析

2.1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和频度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一般在2O~60分钟左右,年均体育锻炼时间已达300小时,锻炼lO年以上的有27.08%,有77.74%的老年人能够坚持体育锻炼J。据观察、访谈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以每次3O分钟以上人最多,每周活动4~5次的人数比例最高。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每次时间3O分钟以下占18.3%。30分钟以上占81.7OJ。有体育健身活动习惯与兴趣的城市老年人每次活动大于1小时者约占78.5%¨。早晨、下午、晚上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活活动的主要时段选择,并且以早晨活动人数最多,晚上次之。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时段选择,早晨占78.35%,下午占8.25%,晚上占13.4%‘,广东高校5l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早晨体育活动的频率最高;重庆清晨、傍晚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H。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频度表现为长间隔型,每周活动1~3次;短间隔型每周活动4~5次;无间隔型每日活动。

这三种类型以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短间隔型人数最高。据资料反映,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每周3次占78.76%,每周2次占17.70%,每周一次占15.04%。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体育活动已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时段与频度特点,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2.2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康复保健、调节精神、人际交往,是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动机。我国城市老年人往往因年老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生理与心理疾病。体育所具有的强身健体、康复保健、娱乐身心、调节精神、促进人际交往等功能,日益为现代城市老年人所意识到。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成为首要动机,娱乐身心、寻找精神寄托占65.2%,消除孤独、加强人际交往的占50.5%,防病治病占65.9%,实现自身价值占33.7%,消磨时间占7.69%。西安市6l岁以上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中,休闲娱乐占80.14%,强身健体占90.30%,交际占32.86%,追求时尚占8.23%,提高水平占0,从众占12.6%。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动机中,增强体质占73.68%,疾病康复占14.04%,闲假娱乐占7.02%,人际交往占2.63%,缓解压力占0.88%。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的活动动机与全国其他省、市城市老年人活动动机相似。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看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目的性较强,动机呈现多样化且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

2.3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内容与形式

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内容与形式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同时受到职业、兴趣、习惯、运动能力、体质、性别、区域、气候、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的活动项目与内容主要有散步、跑步类、气功、太极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门球、保龄球类、自行车类、篮、排、足球类、体操类、舞蹈类、棋类、水冰类,其中散步、跑步类、乒乓球类、羽毛球、气功、太极类、体操类、舞蹈类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最前位的选项内容。

据资料统计: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活动内容中,参加气功、太极类、保健类、跑步类约有3000多万人,舞蹈类、球类、棋类、体操类、水冰类也深受欢迎,老年人人均活动项目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散步、跑步64.24%,球类11.18%,交际舞5.59%,武术气功15.84%,游泳、滑冰2.80%。重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以门球、气功、太极拳项目和跳扇舞、打腰鼓、扭秧歌民族特点项目为主。广东高校老年高级知识分子以散步、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保龄球、自行车、三大球类、跑步、气功、太极拳、广播操、舞蹈等为选择项目。另外,华北盛行气功、保健,北京市有l0万多老年人练“回春医疗保健操”,东北多练扭秧歌、老年迪斯科、舞蹈类等,华东地区盛行太极拳等。江苏部分城市老人活动内容以散步、跑步、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乒乓球、扇子舞、老年迪斯科、球类、游泳为主。从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选择看出,他们的选项带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具有保健性、健身性、娱乐性、独立性、实用性,富有竞争和审美意识的项目内容普遍受到城市老人的青睐。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已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带有年龄特点,呈现多样化、季节性、地域性的特征。单独活动、与家人一起活动、十几人或数十人群体活动、社区活动,这四种活动形式是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以自发形式进行为主,带有年龄特点,注意发展个性,注意亲缘关系,兼顾感情交流和协调人际关系。

2.4体育健身活动的场所

家庭院落、公共活动场所、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马路、空地、公园、收费场馆等,是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据资料反映,广东省高校5l岁以上高级知识分子选择在家庭进行锻炼人数最多,其次是在本校体育场馆Hj。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34.42%在公共体育场,12.14%在学校场所,33.23%在家庭院落,11.18%在公园,5.75%随地进行,1.28%在收费场馆。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在公共免费场所活动人数较多,在收费场馆活动人数较少。城市老年人选择的体育活动场所体现出环境条件好,相对固定,就近、方便、少花钱的特点。

2.5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与获得途径

据资料反映:现阶段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人均达3项之多。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选择锻炼项目,长期一种方法占43.42%,阶段固定的占33.22%,不固定占23.36%。锻炼方法来源,凭兴趣占38.46%,靠他人传授占34.32%,学校学习获得占8.28%,有偿培训获得占8.58%,自学体育书籍获得占5.82%。分析资料得出: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选择不再单一,往往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相对固定的特点。季节、气候因素成为绝大部分城市老年人改变活动方法与项目,更换活动场所与环境的主要因素。城市老年人获得活动方法的途径是多样的,感兴趣、靠他人传授、学校获得、有偿培训获得、自学获得等,是城市老年人获得体育活动方法的主要途径。

2.6我国国民体育消费与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

中国目前年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300元/年以上的占8%,200~300元/年占9%,l00~200元/年的占18%,0~l00元/年占37%,无体育消费的28%,其中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人均体育消费在l000元/年以上,甘肃省兰州市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不足50元/年,重庆市个人年均体育消费为377元,1998年上海市民家庭户均体育消费为566.18元,43.7%市民每月体育消费达l00元以上。广州市民体育消费人均38.7l元/年。北京市有50.4%的人有过体育消费,49.6%人没有过。山东省l998年调查,每年体育消费l00元以上占近1/2,l00~200元的占近1/3,200元以上占20%。广东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20元以下最多,其次是2l至50元,每月体育消费50元以上者男性为6.62%,女性为3.11%,男性组有60.29%的人,女性有64.9l%的人无体育消费。山西中型城市老年人有29.25%的人有过体育消费,70.75%人没有过。湖南城镇50岁以上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元以上13.42%,l00~300元占23.20%,0~100元占35.25%,无消费28.13%引。江苏部分城市老年人曾有过体育消费的约35%,消费水平以每年不足l00元人数最多。从以上国民与城市老人体育消费统计数据看出,我国目前人均体育消费水平偏低,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与经济、文化、观念、素质等有着直接关系。

2.7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态度

据资料反映,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中有28.26%的人是在患有疾病之后才加人体育活动的行列,意识到体育的健身作用。山西中型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关心,有31.86%是主动的,12.39%被动,46.02%随意,9.73%不关注;对全民健身的了解程度,有9.73%的人全面了解,38.94%知道,29.20%部分了解,22.12%不知道;对体育法了解程度,有15.45%的人全面了解,32.73%部分了解,l5.82不知道。对健康的理解,有l8.26%的人正确,60.00%的人部分对,21.74%的人错误引。

江苏部分城市绝大多数老年人认为,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作用,对《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了解较少,他们从事活动有主动、自觉性。社会科技、经济文化与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体育法》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城市老年人对体育的认知态度有所改变,花钱买补品、花钱治病的观念正逐步被花钱买健康的新观念所替代,但是对体育健身活动的认知程度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8体育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

人的生理规律导致了人老体衰,城市老年人社会与家庭角色的转变,使身心产生了巨大变化,失落感、孤独感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闲暇、自愿、心理满足成为现代城市老年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吃饭睡觉、家务、看电视、读书看报、教育后代、体育健身活动成为我国城市老人的主要生活组成部分。其中体育健身活动日益成为城市老年人满足身心需求最佳的方法与途径,然而常常因为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体质与健康状况不良、缺乏兴趣、方法与锻炼知识、缺乏组织与技术指导、缺乏健身环境与活动经费等,是影响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老年体育人口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达50.2%,而且表现出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城市,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越大的特点。

3.2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每次时间较长,早晨、下午、晚上是其健身活动的主要时段,长间隔型、短间隔型、无间隔型是其活动频度的三种类型;活动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具有明显价值取向和目的性;活动项目与内容丰富多彩,散步、跑步占居首选位置;活动形式突出发挥个性;活动场所、方法相对固定。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与我国国民的偏低体育消费水平相适应,同时受到所处省、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对活动的认识态度有所改变,但仍显不足,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了我国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3.3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体育法规制度,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有关体育法规,使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得到落实。

3.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城市老年人健身意识,加强各级主管部门、单位、社区对城市老年人体育的投资,改建场馆设施,落实城市老年人健身措施与物质条件,创造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篇9

[关键词]小学教师 体育健身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31-0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湖南省桑植县小学教师(体育教师除外)。针对桑植县所有小学,以镇、乡、民族乡区域划分的不同进行随机抽样,分别抽取3所,共抽取9所小学(澧源镇第一小学、陈家河镇名族小学、官地坪镇中心小学、人潮溪乡学校、竹叶平乡小学、西莲乡小学、洪家关白族乡花园小学、芙蓉桥白族乡中心小学、刘家坪白族乡小学),并分别从9所小学随机抽取20名教师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2002―2013年中国期刊网,并查看了有关体育健身现状等多方面的资料和文献。本人在各大体育期刊、杂志及上网查询并获得了研究所需的资料。

2.问卷调查法。(1)问卷设计。针对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和问卷的要求,本人查阅了大量有关科研方法及社会调查等多方面的书籍,然后根据研究需要制定的调查问卷。(2)问卷的效度检验。本研究通过9位专家对问卷进行效度的检验,对问卷评价均为“基本合适”。其中一些题项根据专家意见与建议进行了改正与补充,并将其中不合理的选项予以删除,从而确定了最终的调查问卷。(3)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对桑植县小学的20名教师进行了初测,15天后,对同一人员、同一内容问卷进行了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经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后,测得问卷信度系数r=0.915。说明问卷信度较高,符合调查要求。(4)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人采取当面发放问卷,然后当面回收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共计180份,回收了170份,得出回收率为94.4%,有效问卷164份;其中女教师113份,男教师57份,有效率91.1%。

3.数理统计法。本人运用Microsoft Excel等软件数据处理软件,针对所有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处理。

二、湖南省桑植县小学教师参加体育健身现状分析

第一,桑植县小学教师以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从学历结构看,所调查的桑植县小学中,教师学历主要以本科为主,比例相对较少的是硕士、博士。

第二,在对桑植县小学教师体育健身动机调查发现,位居前三位的是:强身健体,减肥瘦身,娱乐身心。但是体育健身活动能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健康,还是能得到大部分教师认同的。

第三,桑植县小学教师进行健身的场地是多样的,但以单位场地为主要锻炼场所,其次是住宅小区里的空地。家里健身和选择收费场馆健身做对比,后者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说明随着桑植县经济水平的提高,已经有部分教师选择收费的场馆进行健身,不过比例还有待于提高。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桑植县部分教师参与健身活动越来越少。总体上,桑植县小学教师健身时间通常在下午,中午人数最少,比较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这与年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等都有密切关系。

第五,桑植县小学教师所选择健身项目中,散步是最受欢迎的,球类运动同样也受到教师的热爱。动作简单易掌握,花费相对较低。选择舞蹈、瑜伽的人数较少。瑜伽一般在健身房特定的环境中,并且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较好效果,因此桑植县小学教师选择该项目的人数不多。

第六,对体育消费内容调查显示,桑植县小学教师的消费结构形式太单一,而且是以方便快捷的事物为主。

三、影响桑植县小学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影响

因为我国推广及开展健身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人们也没有意识和预见参与体育健身与锻炼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对于《全民健身计划》的了解程度不理想。

(二)学校组织及实施情况

1.学校组织的健身形式。调查显示,学校组织教师健身的形式与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形式较为相同,教职工联赛,其次是教师运动会。

2.学校提供的健身条件。桑植县小学学校所提供的健身设施较单一,大部分是以简单、普遍性强的健身场地为主,缺乏新颖性,影响对教师积极参与健身的意识与兴趣,所以建议改进场地情况。

(三)个人因素影响

经济状况是影响桑植小学教师体育健身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工作负担、个人兴趣爱好和体育技能对桑植小学教师体育健身的影响较大。所以,小学教师要积极培养体育健身兴趣,加强体育技能的锻炼。

四、结论

第一,桑植县小学教师能参与健身活动,且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并且桑植县小学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体育健身的多效功能。

篇10

【关键词】襄阳市 农民 体育健身 体育消费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76-03

农民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指农民,包括男、女、老、幼及伤残者自愿参加以健身、养生、医疗、游戏为手段,达到健美、健康、康复、娱乐和休闲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但长期以来,农民对体育的目的、作用、意义认识不清,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劳动即体育”“体育是有钱人的事情”“体育与自己无关”。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群众体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不同的地区和城乡之间的群众体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广大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体育整体发展缓慢,农民能享受的体育服务少,农村体育人口偏低。”中部地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应成为“中部崛起”战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农村体育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引起我们的关注。襄阳市处于我国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属于欠发达的中间层次,农村人口密集,农村人口庞大。为此,全面了解襄阳市农民体育健身现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探索农民体育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襄阳市农民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CNKI期刊网和有关网站查阅农民体育健身现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到襄阳市各地查阅农民体育健身的数据和资料。

第二,访谈法。对襄阳市乡镇干部、农村居民进行访谈。通过走访群众体育管理者、农民、农村体育研究专家等,掌握农民体育健身现状的第一手材料。

第三,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严格按课题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对襄阳市的襄州区、枣阳市、老河口市、宜城市、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的部分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60份,回收率81.1%。

第四,逻辑分析法。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得出结论。

二 结果与分析

大多数农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认为体育是“有钱人的事”“劳动即是体育”等。对体育健身活动必要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育行为的实施。调查中发现有21.7%的农民认为体育健身非常有必要。这一部分农民认识到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培养兴趣和丰富生活;有近一半的农民认为有一定必要,他们认为在农闲无事可做时有必要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还有7.8%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在农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这一部分人大多认为长期从事田间劳作的农民进行体育锻炼是多余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民在体育健身活动必要性的认识上有一定差异(见表1)。认为体育健身非常有必要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所以在农村体育工作中,如何加强女性对体育健身活动必要性的认识是不容忽视的;年轻人比老年人更能意识到体育健身的必要性,认为体育健身非常有必要的比例随着年龄段的增大而减少,55岁以上年龄段的农民认为体育健身没有必要的比例较高,这说明加强农村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意识同样很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农民认为体育健身活动非常有必要的比例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民。

2.体育人口情况分析

第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关研究表明,一周参加2次锻炼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者定为经常参加者(即体育人口);平均每周参加1次锻炼者,定为参加者,平均每月锻炼1~2次者定为偶尔参加者,平均一年参加体育锻炼不足10次者定为很少或不参加者。从调查结果来看,襄阳市农村经常参加者即体育人口的比例占7.1%,这个比例处在我国乡村社会体育人口总体百分比7.09%~9.39%之间的较低水平。从年龄段来看,经常参加者在18~25岁之间占的比例最大,这部分年轻农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很大一部分出外打过工,受城市生活方式影响较大,所以较容易成为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在36~55岁之间所占的比例最低,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大多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迫于生活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55岁以上的农民体育人口比例有所回升达到32.8%。这主要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家庭负担和压力相对减轻,空闲时间增多,有了参与体育锻炼的条件。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愿望,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没有形成锻炼规律,活动的频度和强度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把他们称为潜在的农村体育人口,如何把这部分潜在的体育人口转化为实际的体育人口,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偶尔参加者占的比例最高,达到37.6%,这一部分农民偶尔参加一些乡镇组织的比赛或是进行一些自娱自乐的活动,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方式都比较随意。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22.5%。

第二,观看体育赛事活动的人数。观看体育赛事活动包括观看电视体育节目和亲临体育赛场观看,可以使农民加深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调查中得知,经常观看体育赛事的农民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只有14.5%。这些农民绝大部分是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年轻男性农民,他们对体育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喜欢体育赛事活动所带来的紧张激烈的心理体验,观看体育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丰富农闲时的文化生活。观看体育比赛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高,是32.9%,表明很大一部分农民由于主客观原因并不能经常观看,只有在一定的时机下才得以观看,如有时在节假日里观看乡镇举行一些传统的体育比赛项目,调查中发现这些项目举行的次数和质量普遍不能满足农民的观看需求。还有21.1%的农民从不观看体育赛事。

3.农民体育消费情况分析

第一,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由于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生活负担较大导致大多数农民对体育的消费投资较少甚至为零。从农村体育运动设施和器材来看,经济发达的农村拥有量较多。统计中表明,2012年襄阳市农民用于体育消费每个人平均46.58元,其中人均消费50元以上的占24.47%,25~49元的占47.54%,10~24元的占17.82%。家庭拥有l~2件体育健身器材的占8.52%,农民的体育消费主要在于购买运动鞋和运动服装,运动鞋和运动服装不运动时也穿,劳动时也穿,因此是多用途的。他们很少用钱去购买体育器材。2012年的调查显示,襄阳市民用于捐资修庙、求神拜佛、纪念祖宗、上香还愿等费用人均达到93.75元,最高的达到1000多元,最少的也在40元左右,越是经济落后的山区这些人越多。农村体育活动场所有限是限制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集资修建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调查中得知愿意出钱集资修建体育活动场所的农民占31.4%,这一部分农民充分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且有参加体育锻炼的强烈愿望,有不少农民认为集资修建体育活动场所不仅有利于他们自己进行锻炼,还有利于他们的家人进行体育锻炼;有51.5%的农民愿意出钱但没钱,说明大部分农民有希望修建体育活动场所的主观愿望,只是经济水平有限。农民对体育活动场所的渴求度高,这与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少、体育设施差的现状是相关的。调查中还得知,人均年收入越高的农民,愿意出钱的比例越高,比例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呈上升趋势(见表2)。

第二,体育消费单一。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家庭、居民个人的各类体育消费在他们各自总的体育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调查发现,在429名有体育消费的农村居民中,实物型体育消费比例最高,主要是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等方面的消费,比例高达76.92%,而观赏型体育消费非常低,被调查者中仅有3人到现场观看过体育展览或比赛;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参与型体育消费项目中购买体育彩票占22.15%,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其原因可能是体育彩票每张售价2元,并且还有中大奖的机会,从而吸引了广大农民消费者,这部分消费对农民体育健身的直接作用不大。

三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第一,襄阳市农民体育价值观比较薄弱,大多数农民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对体育健身的认识普遍较低。

第二,体育人口在36~55岁之间所占的比例最低,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农民知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迫于生活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第三,场地器材比较匮乏,公共健身器材极少,是妨碍襄阳市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四,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和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也制约着襄阳市农民体育的发展。

第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乡镇领导不重视是阻碍襄阳市农民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2.建议

第一,加强农民群众体育文化知识学习,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一是加强农民的体育文化知识学习。在体育知识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体育文化水平。二是发动农村各级干部、农村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志愿者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加入体育文化教育。三是加强体育宣传工作,着重宣传体育促进健康、提高体质的功能,让农民了解到体育能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四是利用传统节日宣传体育。传统节日期间,也是农村相对较闲之时,人们休闲集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庆祝节日,其中一些民俗体育文化,就是欢庆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秧歌、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五是积极组织农村体育赛事,以赛事扩大宣传。

第二,多方筹资确保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目前中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投资、省市自治区投资、地方投资等多个方面,地方财政投资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最主要的经费来源,在农村体育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明显对体育事业的发展投入不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的现有体育资源不断实现增收、创收;同时各级体育部门还要通过积极吸纳社会资金,通过企业赞助、各界捐助、个人捐款等形式,不断增强自我筹集经费的能力,也可通过器材捐赠、镇村出地、村民出工等形式来进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学校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农村体育。襄阳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因此,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一个村集体文体活动场所、文体活动中心。全民健身的资金及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部分,应当优先或者是侧重投向农村,只有为农民配置基本的体育场所和设施,才能使农民享受到“身边场地”的服务;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中小学的体育场所和设施应适当向农民开放,以缓解农民体育场所和设施的不足;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可以成为农民的体育指导员或体育骨干,指导他们科学锻炼和健身。

第四,引导农民体育消费,达到农民体育健身的目的。襄阳市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的层次,体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不同地区农民的兴趣出发,积极开发体育资源,制定合理的体育消费价格,引导农民体育消费,达到农民体育健身的目的。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体育消费市场落后地区,开展体育扶贫,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体育在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真正含义,逐步培养农民体育健身的习惯。

第五,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激发农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来源于民间,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寓健身于娱乐之中,深受农民的喜爱和推崇。传统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具有民俗性,带有地方特色并能与当地的民间传统节日相结合;农村体育活动可利用田间地头、自家宅院和街道路边等简易场地就可进行,且与农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各地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过程中,要根据农民群众居住分散,作息时间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把农村体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每年举办一些诸如篮球、乒乓球、武术、舞龙舞狮、龙舟、拔河、棋类、荡秋千、扭秧歌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参加的特色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从而激发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扩大农村体育人口,更好地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理、徐玖平.对中国农民体育的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0~22

[2]孟凡杰.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5~16

[3]方春妮、田静、王健.华中地区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3):20~21

[4]奚凤兰.山东省农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院报,200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