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6: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我国电商零售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策略探讨 我国电商节日营销广告策略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制约因素与改进策略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体育专业教育同质化及特色化发展 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同质化趋势及规避策略研究 我国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创新及“云物流”发展前景探讨 我国海洋经济陷入同质化竞争 我国工程机械商服务发展策略探讨 电商环境下我国零售业应对外资零售业的策略研究 我国电商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浅析我国电商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 我国跨境进口电商面临的问题与策略 我国金融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关于我国电商物流模式选择问题的探讨 由电商之争看我国零售商业发展问题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论我国电商物流发展中的管理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514.
[2]中国时尚品牌网.电商平台同质化严重 需要竞争突围[DB/OL].,20130513.
[4]邝凝丹.电商退货评价调查:国内满意度亚马逊最高[DB/OL].,20130506.
[6]刘楠.电商陷同质化困局:豪赌大数据胜算几何[DB/OL].http:///2013/0118/194109.shtml,20130118.
[7]李松.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集中度及成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2,(10).
[8]卢慧芳,傅军.电商价格战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2,(17).
篇2
关键词:农村商贸物流;“淘实惠”;“最后一公里”
一、前言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化,将河北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并出台多项政策给予扶持和帮助,大力打造“互联网+智慧乡村”平台。支持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村、社区、学校的物流(快递)投送服务网点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发展第四方物流。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保定市大力铺设“农村电商”,力求实现一村一店,村村通物流,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电商“淘实惠”现状分析
(一)“淘实惠”基本情况
“淘实惠打造保定人自己的电商平台”保定市满城区淘实惠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专注于农村电商领域,是一个为了打造“智慧美丽新农村”,帮助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计划在乡镇发展13家乡镇级运营中心,183个行政村,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实施办法,计划两年内全覆盖。
(二)“淘实惠”在乡镇中的生存现状
1、乡镇顾客“留守化”。笔者对保定市满城区乡镇村民做了“保定市满城区铺设淘实惠店铺乡镇村民调查问卷”,调查发现,乡镇顾客表现为“留守化”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且女性居多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比例基本相近,40岁以下的顾客相对较少,且仍以女性为主。
2、乡镇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乡镇村民的对会联网的使用并不像想象的那样落后,百分之六十多的人会手机上网,百分之四十多的人会电脑上网,不上网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说村民们对于网购的硬件条件基本具备。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网上购物的只占12.93%,这些人一般是20到四十岁的女性,主要在家带孩子,处理日常事务。而限制大家网购的条件大部分人表示为“付款”、“质量”、“售后”等。网上付款让大多数村民感觉到不安全,再有就是网银的绑定程序也给村民带来不便;加上网上的东西只能看到图片,同一个图片不同的店铺价格可以差出数十倍;再有就是物流的配送,之前镇上村里物流配送点没有普及,要取东西需要到附近相对繁华的镇上,甚至是市里取件,让村民感觉时间性不强,购物省下的钱都用在了交通上,或者反而价格更高了。
(三)“淘实惠”村村通物流现状
1、“淘实惠”物流基础设施。“淘实惠”村村通物流项目,采用总分形式进行物流配送,即“淘实惠”在市区设有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再下伸至各个乡镇村落,实现村村通物流。“淘实惠”采用的两级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绿色配送方式,在市区采用电箱车,保证及时到达市区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住户。在乡镇采取电三轮小箱车,能够更合理的适应乡间道路,并与乡镇货物购买量匹配,避免浪费,合理节约成本。此外,“淘实惠”的整个配送过程中采取与当地原有快递公司结合的方式,即消除了竞争,又降低了自己的投入成本,且节省了宣传费用,也为百姓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淘实惠”物流市场现状。调查访谈中,绝大部分村民都听说过“淘实惠”,还有不少人去店里尝试过操作,许多人进行了购物尝试,还有些村民已经成为了“淘实惠”的常客。村民对“淘实惠”普遍持称赞态度,认为淘实惠让他们的生活更先进了,更有水平了,更方便了,更丰富多彩了,更接近城里人了。由此也可见乡镇村民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畏惧,对网络的使用也不像意识中的那样艰难,大家对屏上交易还是很感兴趣也很乐意接受的。满城区人口总计约40万,但是电商的进入还是很少,除了再市区还有两三个之外,在农村的几乎电商几乎没有,所以“淘实惠”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
(四)“淘实惠”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1、平台不够健全。“淘实惠”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虽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与时代接轨还是稍有滞后,尚未建立成具备数据交换、信息、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平台,物流信息还不能完全实现共享,每个行政村的网点与总店的沟通还存在岩石问题;此外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并不平衡,考虑到新建成本,造成“淘实惠”在有些地区只能镇镇通,存在个别村配送“不精准”问题,也存在有些村庄人数少,购物少,与邻村无距离,但也设有配送点的情况,存在“配送浪费”。
2、服务规范化程度低。对于“淘实惠”而言,规范化能提高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享受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宏观来看,“淘实惠”物流服务规范化程度比较低。因为配送底端网点与之前的快递单位有重组和并购,所以导致其他企业的文化和规范还存在身影,不能完全实现规范化物流服务,整个流程还存在“农村式服务”的随意性。
(五)“淘实惠”电商物流问题解决对策
1、灵活变通。一是在制度安排上要促进农村物流的供需稳定,不仅能够屏上买还要做到屏上卖,而且买卖相当,满足农用生产资料特别是农产品流通的平台要求。二是对于物流配送问题, “村村通”不代表必须“村村有”,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配送体系。
2、引进人才。调查结果显示“淘实惠”的绝大部分员工并没有较高学历,或者其所学专业也并不是电子商务或者物流相关专业,也就是在企业的专业化人才太少,这无疑会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从而阻滞企业的发展。因此引进和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等人才或者对现有人员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是“淘实惠”人才之路的选择。
3、政府扶助。调研中发现,虽然政府一直都在宣传“淘实惠”、“村村通物流”但是实际中并没有给以实际的物质、财力、人力帮助。满城区“淘实惠”总负责人方宝江,是满城区国美电器的总负责人,私人商人做“淘实惠”更多的是看重利润,这必然会影响“淘实惠”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如果政府能给予相关政策、财力、物力、人力等的支持,对从事农业与农村物流的企业实施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可以增大“淘实惠”或者其他农村电商的惠民作用,也是政府发展经济的不错选择。
三、农村商贸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反思
通过对“淘实惠”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商贸物流虽不像大家意识里认为的那样不堪,但是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最有一公里”配送问题更是亟待解决。首先要树立物流品牌,物流服务不容小觑,要想使电商物流在农村市场一炮打红必须有足够的企业实力,一步满足农民的多种需求和选择,这样才能给予农村商贸物流进一步完善的机会,否则很容易“夭折”;其次完善农村交通物流网络,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有效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连通度和覆盖面,努力搭建农村综合服务平台,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以贴近农村生活,服务农村百姓为宗旨,创建一流的物流交通运输环境;最后培养复合型的农村商贸物流人才,争取一人多才,一人多用。既简化工作队伍,又能防止互相扯皮推诿现象,节约人力成本,比较适合农村物流服务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晓宾,张博文,卢贤鑫. 基于电商市场的乡镇物流模式及瓶颈分析[J]. 特区经济,2015,06:104-105.
[2] 李晶蕾,罗逸轩. 乡镇物流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J]. 物流科技,2014,05:85-87.
[3] 石巍.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形成和突破初探[J]. 科技致富向导,2014,17:86+115.
篇3
关键词:金融非均衡发展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相关关系 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城带乡、城乡协调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越发顺利、合理。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消费品市场首要特点就是农村消费增长加快,城乡消费增量差距趋于缩小。但是,在解决城乡消费差距,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尽管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出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城乡二元结构方面却仍存在一些难以在短期破解的问题,表现在:一是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增长相对量相对较慢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水平低并存,如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居民消费品制造业成本压力大与创新能力不足、信贷分配结构不尽合理并存;三是城市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不尽规范与农村流通网络不健全并存,制约着消费市场的扩大,根本原因还是基础设施与金融支持的问题;四是诚信机制不健全与事后维权难度大并存,特别是在农村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服务不够全面、金融信息不够顺畅的背景下,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难题难以“化解”。林毅夫等(2009)认为政府干预导致了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农业生产支持程度和农业贷款对中国城乡消费差距影响不稳定。张军(2010)认为我国城乡家庭消费差距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根源在于收入增长的行业制约、设施建设投入的城乡分离、消费观念转变的养老制度约束。储德银等(2010)认为收入分配和政府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的绝对程度基本相同,但二者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却存在显著性差异,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正向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产生负向挤出效应。本文从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的角度,分析产生城乡消费差距的原因根源,在一定程度上为当前解决城乡消费差距难题提供参考。文章通过研究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现状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年扩大的相关关系,实证两者间相关关系显著性意义的有效性。基于金融视角下提出解决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难题、破解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难题的对策建议,从而最终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现状
本文首先对1995-2011年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和居民消费差距的存量和绝对差量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以分析两者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差距现状
通过对1995-2011年我国城乡金融贷款占比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乡金融贷款占有总量的差距明显。1995年全国城镇金融贷款占有总量为47518.9亿元,而农村同期金融贷款占有总量仅为3019.1亿元,城市占有金融贷款是农村的15倍。而随着我国东西部、沿海与内陆经济发展速度差距的扩大,城乡金融贷款占有总量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从贷款占有量的差距看,1995年至2011年的17年间,城乡金融贷款绝对差距从1995年的44499.8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459179.3亿元,并呈现逐年扩大态势(如图1所示)。
(二)我国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国1995-2011年的城乡收入水平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图(如图2所示)。从城乡可支配收入看,呈现逐年上升态势。1995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8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578元,城乡收入差距为2705元,城镇收入为农村收入的2.7倍;而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城乡收入差距为14833元,城镇收入为农村收入的3.1倍。总的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却并没有得到改善。
(三)我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变化的发展现状
根据对我国1995-2011年城乡消费水平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时间序列图(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我国城乡人均消费水平随收入水平呈现逐年递增态势。1995年的城镇人均消费4931元,农村人均消费为1313元,城乡消费差绝对差距为3618元,城镇消费为农村消费的3.8倍;2011年城镇人均消费17163.7元,农村人均消费为4882.7元,城乡绝对差距为12281元,城镇消费为农村消费的3.52倍。虽然从消费水平差距倍数看2011年较之1995年有所减少,但是结合收入水平的差距倍数来看,仍然显示出了我国城乡消费水平差距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现状分析,以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差距水平(FD)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水平(RC)为研究变量,以1995-2011年的时间序列为研究范围,分别以城乡贷差和城乡消费差距代表FD和RC的差距水平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编制相关性研究变量的时间序列表
根据现状分析,本文首先编制了我国城乡金融发展差距水平(FD)与居民消费差距(RC)的相关性分析时间序列表。如表1所示。
(二)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
根据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差距水平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水平的时间序列发展现状,为了解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城乡差距水平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相关关系及金融资源配置变化情况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程度,本文对两者的发展现状变化情况进行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利用SPSS.16.0对表1进行系统分析,输出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三)结论
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1995-2011年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的变化情况相关系数为0.978,说明两者的变化情况是成正相关关系的,即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必然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存在影响,而且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程度越高,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越大;另一方面,从表2中我们看到Sig.(2-tailed)置信水平小于0.05,所以单纯的根据我国城乡金融信贷差距代表的非均衡性发展状况与城乡消费水平差距状况的相关性系数来说明两者之间的高正相关水平是不全面的。
综合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与居民消费差距的现状分析和以上相关性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城乡金融贷款非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乡人均收入和消费的不均衡,并且成为造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的发展战略在资本稀缺的条件下内生决定了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向城市行为。一方面,城市化发展,导致大量经济富裕的农民迁移城市,在增加了城镇消费增长的同时压缩了农村消费;另一方面,也在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完善,一部分通过银行机构将农业剩余资金转移到城镇。这些均是造成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和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同时存在的重要原因。
基于金融非均衡发展视角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本文首先从城乡贷款占有量差距、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消费差距的时间序列图来反映FD和RC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两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两者正相关度为0.978的高相关性。因此,要实现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特别是限制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动力的居民消费之间的差距,就必须抓住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动力源:金融发展。结合“二元论”核心观点以及哈罗德-多马模型相关经济增长理论,基于金融非均衡发展视角为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金融机构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运作能力
建立完善的区域金融体系。形成合作化、政策化和商业化相结合的分工合理、竞争适度的金融体系。使不同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体系内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加强金融机构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运作能力。
1.加强金融机构“资本创造”经济发展。发挥乡村、城郊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促进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可以组建金融机构和乡镇单位经济发展“一对一”帮扶小组,不仅有利于加速资本的运动效率,防止农村部分农户资金长期闲置,监测农村资本运动方向;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运作能力的提升,紧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建立帮扶小组内金融机构与乡镇单位经济共同进步的评估体系。
2.加强金融机构“资本创新”经济发展。调整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除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外,还要加强对我国区域特色的多元化产业支持力度,以改善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的运作能力,实现区域特色、产业特色和金融特色相互结合的政策性职能定位。如定位江西景德镇陶瓷金融、赣州的稀土金融、南丰的蜜橘金融、鹰潭的铜金融等等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性金融政策性职能。
3.加强金融机构“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等具有农村边远地区先决优势的金融机构开办农村消费信贷品种,丰富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本供给。通过增加资本供给来实现金融机构运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城乡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城乡金融-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灵活性和方向性的能力
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体系的政策体系。一方面,需要丰富金融工具特别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灵活性能力。另一方面,缩小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大力开发农村居民生产信贷、消费信贷产品,提升消费、收入水平低下地区的综合消费水平,实现全国资本流动的健康合理发展,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方向性能力。
1.丰富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灵活性。在传统的金融期货、期权、掉期及互换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要求,开创如农产品远期合约、农业产业收益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在调整资本流动时更具有灵活性。其次,加强消费、收入水平低下地区消费信贷的有效供给。
2.完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建立多层次、互补型的金融-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提高金融机构调整资本流动的方向性。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认知度,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农户整体信用评级的提升。三是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落实好对文明信用农户的激励政策,加大对其授信、贷款、利率等方面的优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不良信贷主体进行信用控制,并且通过全国征信系统对其进行公示,以提高违约成本。实现金融机构资本流向优质资产,推动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分配。
(三)推动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投融资平台的建设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民间资本流动活跃,在国家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背景下,各地区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积极探索,为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摸索出路。而在各城市投融资平台飞速发展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农村特色的投融资平台建设,从而致使农村地区“相互抱团”组成生产合作组织,以提高农户生产安全性。但是这种合作组织形式在解决当前农村地区生产、销售和赢利的基础上却难以有效推动合作社每一位社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劳动积极性。只有推动农业生产股份经营才是最终出路。因此,文章建议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水平和金融普及率的共同提高,须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促进城乡市场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这样一个投融资平台,需要实现社会资本流向农业产业部门的同时,更需要实现金融知识的宣传,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一方面,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的特点,把不同地区真正需要的金融政策、金融常识、金融业务知识及主要的金融业务办理程序送到农民手中,使农民学会运用金融致富,利用金融改善生活,最终实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关于“三农”优惠的“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利用全国各地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投融资平台,推行“金融下乡”活动,实现金融机构城乡区域政策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以城乡金融支持产业发展达到均衡,缩小城乡差距。
(四)构建农产品-资本流动监管体系
构建农产品-资本流动监管综合体系,包括农产品流动信息、资本流动信息、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状况、金融发展状况以及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形成农村金融风险监测体系、风险损失补偿体系、资本流动财政支持体系等,有利于实现区域市场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同步监管与发展。
对于农产品的监管体系。包括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农产品的效益监测。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是否实现投入产出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产品监管体系的监测目标。
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体系。包括银行金融机构对农产品的支持资本、农户的自有资本以及财政部门的转移支付资本监测。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只有恒久财富才会对社会货币流动量产生影响。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市场资本总量是由全社会国民收入决定的,从而为构建资本流动检测体系提供了可行性。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和优势采取适度的货币信贷政策和保险政策;对区域内的重点中心地区实施特殊发展政策,从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效果;采取优化城乡区域金融的产品结构、金融服务手段的更新、金融机构网点设备的覆盖以及金融人才城乡结构的优化等措施;构建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等措施,研究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为进一小缩小各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带来的不均衡影响,缩小城乡金融非均衡性发展程度的同时,为扩大农民收入来源、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鲁钊阳.城乡金融发展非均衡化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4)
2.贾健,徐展峰,葛正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非均衡发展关系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2(3)
3.朝正清.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7(1)
4.钱水土,程建生.金融非均衡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货币银行, 2011(8)
5.刘志仁,黎翠梅.金融非均衡性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研究[J].消费经济,2007(12)
篇4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人才;金融政策扶持
近几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增加同行业竞争的新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沿海省市开展对外贸易,由于辽宁省位于沿海地带,所以辽宁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对外贸易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跨境电子商务对于传统的对外贸易企业来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扩张方式,在省政府的政策鼓励下,近年来辽宁省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快,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对外贸易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外贸易企业应该制定与其自身发展方式相连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要具有针对性管理。
1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由于互联网贸易技术水平的进步,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方式被互联网交易所改变,促使跨境电子商务得以快速发展。2016年5月17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督报告》中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6.7万亿元,同比增长24%。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下,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为了实现现代化转型,要把握住跨境电子商务在辽宁省的有利发展时机。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都已经进驻辽宁省,在辽宁省建立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并且在辽宁的沈阳、葫芦岛、丹东等地建立了现货电子商务平台。2016年1月,辽宁省大连市成为东三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16年,辽宁省前7个月跨境电商实现出口1.3亿美元。虽然辽宁省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实践与理论的不成熟也导致了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2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辽宁省对外贸易企业的品牌意识较弱,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同时,无法形成其独特的竞争力。由于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所以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用价格战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但是价格战是我们不推荐的,价格仅是影响国外客户消费的原因之一,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他们会综合考虑产品的外观、品质、耐用度等方面。而以上所述是需要企业品牌意识来体现的,与其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地区相比,辽宁省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品牌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在电商时代下,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不再看重于低价格,传统的价格竞争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发展要求,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品牌以及个性化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辽宁省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电商品牌,赢得市场竞争。
2.2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专业的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在辽宁省日益凸显。虽然辽宁省在各高校均有开展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但是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及培训相对较少,使得大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快速融入到跨境电商的行业当中。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对缺失,并且多数专业人才会选择去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在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的员工对电商知识掌握的有限,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对于专业型人才要求较高,不仅仅需要员工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以及相关的网络操作水平、售后服务等。但是以上专业性人才是辽宁省目前正紧缺的,相较于北上广等地区,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竞争力较弱,迫切需要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支撑。
2.3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和畅通的网络,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网络对现阶段国际市场的变化进行了解,从而改善自身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因为辽宁省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在此影响下,大部分省内财力都用于发展重工业及制造行业的转型上,导致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设施比较落后。对比其他沿海经济带,辽宁省在网络设施资源的投入差距明显,互联网覆盖率较低,网络成本较高,使得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出资建设自己的信息技术平台,导致成本增加。在辽宁省中占出口比例较多的是农产品,但是辽宁省农村的信息技术十分落后,使得农村农户很难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的方式将其农产品从内销转向外销,为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有效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辽宁省必须把发展信息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2.4金融支持有待提高
企业资金是否充足是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在企业中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对外企业在贸易交易过程中需要涉及国际物流、管理存货等内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了交易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强大的金融资金支持。但是近几年辽宁省房地产行业经济增速放缓,信贷危机的出现,加之辽宁省整体经济不景气,因此商业银行为保证自身利益将信贷政策缩紧,在金融政策不稳定的情况下,中小型企业因失去融资支持而发展陷入困境。除银行贷款外,辽宁省政府在跨境电子商务金融政策扶持上也不完善,也是造成企业资金短缺不足的原因之一。虽然现阶段省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但是在相关政策中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金融支持条款不够充足,间接的限制了跨境电子商务在企业中快速发展。
3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3.1打造优势企业品牌
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为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应该重视发展优势企业品牌,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形成别具一格的辽宁省品牌优势。为打造优势企业品牌,辽宁省应明确自己的高竞争力商品。以农产品为例,近年来盘锦市河蟹产业在国内外影响力日益增大,2015年在辽宁省实现品牌价值超过21亿元的突破。辽宁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可以利用盘锦河蟹的品牌优势开拓市场,鼓励盘锦河蟹在国际电子商务市场中与其他国家及地区进行水产品竞争,采用竞争的方式宣传推广自身的产品优势。辽宁省政府应该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对现阶段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辽宁经济的重要性,政府应通过展会等形式对企业品牌进行积极的宣传推广,协助企业的品牌推广建设。除政府之外,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企业应该意识到,跨境电子商务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已经处于至关重要的位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应该突破传统的价格战的束缚。梳理企业品牌形象应在建设自身电子商务的过程中进行,通过售前售后的咨询服务体系完善企业服务水平,形成独特的品牌竞争优势。企业也应该注意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对于平台的核心技术、服务方式等都应该凸显自身的品牌价值,以防他人抄袭我们的核心技术,影响企业发展。
3.2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
企业竞争不再是单一的金融实力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由于辽宁省经济速度变慢,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严重。为了提高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加强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员工的培训工作,结合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电子商务技术的革新进步,让员工学习意识到企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跨境电子商务知识并且灵活的运用到工作中去。其次,企业应该与省内各高校合作,探索校企合作教学,完善人才培训方式,给予高校实习生进入企业培训的优惠政策,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完善对于电商专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更好的彭阳人才创造姣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企业应该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增加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以及亲切感。为了减少人才流失,政府和企业应通过增加薪酬以及补贴待遇等方式提高待遇,积极完善绩效考核体制,减少中高级电子商务人才的流失。同时,鼓励有能力的电商人才留在省内创业,政府为其提供金融扶持等相关政策,确保人才少流向北上广等地区,为本行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3.3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根据上文分析能够看出,信息技术应用对于电子商务的影响十分明显,所以应该加快辽宁省的信息技术发展速度。首先辽宁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较高,所以应该加强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增加农村宽带普及率。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应该提升农村网络质量,对于外贸型企业,应该由省政府带头引导,为实现上下行对称宽带提供保障。对于与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合作的企业,该平台应该为这些企业建立专门的宽带线路,使信息交流互换更加快速便捷。其次,政府应着手建设自己的信息平台,用于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对于中小对外贸易企业来说,在进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流不相对应,使得企业不能快速了解国际市场对于产品的需求变化,而调整自身产品结构。辽宁省政府应积极建设自身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改变现状,使存在这些问题的企业快速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最后,加强技术创新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重要保证,辽宁省应与省内高校进行合作,结合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对信息平台不断创新优化,缩小与东南沿海城市以及国外其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距离,使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
3.4提高金融支持政策力度
虽然跨境电子商务近年来在辽宁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对比北上广以及东南沿海城市,辽宁省跨境电子商务还存在不足,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政府应该挺高金融支持政策力度,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没有后顾之忧。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高对该类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使企业发展拥有充足的资金,也能够减轻银行在房地产等行业的信贷压力,为银行多元化发展提供道路,降低银行的投资风险,为实现双赢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对外贸易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海内外的电商平台用于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企业是否拥有更好的价格优势对于在市场竞争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政府完善进出口退税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最后,政府应该推行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支持,让大多数需要扶持的企业在发展遇到瓶颈时得到资金支持,进而渡过难关,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他们不仅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收获了信心,为更好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增加了可能。
4结束语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现代对外贸易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方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自身发展也促使了辽宁省经济的发展,辽宁省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潜力的十分巨大的。虽然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途中辽宁省面临着种种困难,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相互配合。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优势品牌建设增加国际竞争力,政府需要对企业进行强有力的金融政策扶持,同时还要为培养相关人才提供保障,为防止人才流失做好政策扶持,跨境电子商务的高效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辽宁省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水平快速提高,为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李海莲.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
[2]冯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关税监管问题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2).
[3]张丽娟.跨境电子商务客户体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消费者特征角度[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3).
[4]汤倩慧,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4).
篇5
关键词:家居智能化;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探讨
【分类号】:J523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几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可以通过一个遥控、一个声音、一个动作完成对家电、家具的操作,但是现在已经实现了。在家中,可以通过遥控或智能系统实现对电灯、窗帘、冰箱、空调的操控;外出时,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通信完成以上操作;并且,智能家居还会随时监护家里的安全,防止偷盗事件、意外事件发生。家居智能化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把我们带入新的信息化时代,不仅在大城市发展迅速,而且家居智能化正在朝着中小城市发展,家居智能化不断发展来满足用户需求。家居智能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各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相互促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智能化家居产品。
一.家居智能化现状分析
1.1 家居智能化概述
家居智能化主要是用网络或其他通讯设备组成智能系统,与家里的电器、家居设备相连,通过对智能化系统的简单操作来实现与家庭生活有关的各种行为活动,可以实现家庭内的通讯也可以和外部联系,并且家居智能化在不断发展来实现更多功能。家居智能化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可以自动控制照明、温度等;可以实现远程学习、远程办公、远程娱乐等,让生活更加便利;可以实现安全监控,监视家庭环境、防盗报警等。家居智能化是现代家居的目标,也是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
1.2 家居智能化在摸索中前进,近几年发展迅速
自从智能化家居开始发展以来,国家对于家居智能化越来越重视,颁布了一系保家居智能化进程的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家居智能化发展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并对家居智能化越来越感兴趣,加大了对智能家居的宣传力度,从市场的角度引导消费者去认识了解智能家居,使智能家居在摸索中前进,根据调查,现在我国的家居智能化已经由大城市逐步推广到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并且其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另一方面,从消费者自身的角度,21世纪的人们最求高质量的生活,尤其是年轻的一代追其时尚和潮流,家居智能化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并在其亲友关系中间不断推广,扩大了市场需求,这是家居智能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加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消费者用的放心,用的舒心。总体来看,我国家居智能化在近几年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发展迅速。
1.3 家居智能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影响发展速度
家居智能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不是一帆风顺,已经暴露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家居智能化的进程。
一方面,家居智能化的应用对象仍然以高端用户为主体,高端用户一般消费水平较高,资金充足,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因此成为商家最中意的消费群体,由此,忽视了对广大消费者的推广,这严重制约着家居智能化的推广范围。
一方面,对家居智能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广大消费者对家居智能化没有认识和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时间,对于家居智能化的宣传学习力度不够,广大消费者对于家居智能化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不会形成购买和使用的欲望,对于家居智能化没有内在的需求。
另一方面就是售后服务和运营维护不到位,物业管理公司对于这方面的管理不重视,没有制定完善系统的家居智能化管理维护标准,甚至有些物业公司逃避责任,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极大的削弱了消费者对家居智能化的信心。相关的运营和维护技术还比较欠缺,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智能化的理解不够,对消费者的引导失误。
二.家居智能化发展趋势探讨
2.1 家居智能化将朝着与环保节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近几年随着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问题的重视,绿色生活的概念被提出,在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消费的情况下,使用绿色产品、环保家具,在这一大趋势下,家具智能化的发展必将与环保节能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环保材料,全面做到建筑施工和室内装修的绿色安全化,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污染严重的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安全更健康。
2.2 家居智能化朝着家电信息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现在的家居生活中我们已经体验了智能化的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在家居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的使用是相当频繁的,家用电器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必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也是家居智能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研发先进的智能系统和智能终端,优化布线结构,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实现对家用电器的控制和操作,减轻家庭主妇的负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3 家居智能化朝着个性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当今社会以人为中心,一切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当今的人们更是追求时尚和潮流,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希望自己的家居环境和其他人与众不同,家居智能化必将朝着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个性化和人性化也是家居智能化的最终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良好的服务为方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按照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制定独具特色的家居智能化系统,这需要商家在最初设计施工时增加对消费者的了解,合理的设计符合消费者生理、心理需求的家居环境,选择切实可行又与众不同的设计方案。
2.4 家居智能化继续朝着家庭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家居智能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就是家庭网络化,家庭网络又可以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家居智能化中的应用,家庭网络会由有线网络向无线网络发展。无线网络更有优势,更方便,更灵活,无线网络克服了有线网络的局限性,使得使用者可以在使用范围内任意移动,并且其使用范围有扩展性。在家居智能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无线网络的应用会更广泛,并且增大其传输距离,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传输效率更高。
总结
家居智能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未来还有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家居智能化已经慢慢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与乐趣的时候要思考家居智能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家居智能化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广,也需要市场的调配,关键还在于对消费者的引导,使其产生消费需求,并采取购买行为。针对目前家居智能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共同努力。现代化的潮流是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技术是其发展的推动力,人们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居智能化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带动了新的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家居智能化必将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龙.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江月山.房地产商认为系统集成商的整体水平分析.《中国首届智能化楼盘调查报告》,2001,8.
篇6
河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律和特点十分有特点,就是围绕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建设有着河北烙印的产业电子商务平台,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这种差异化的产业电商发展模式,被商务部领导誉为“河北现象”。比如,河北慧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正定塔元庄村牵手,建立慧聪电子商务产业园,依托“产业带电商化”项目,在慧聪网的基础之上搭建了近百个B2B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电商平台,重点服务我省县域特色产业,现在已招商中小企业1500家以上。新建一批县域特色产业电商平台,如正定板材家居网、景县橡塑制品、永年标准件、蔚县剪纸、怀来葡萄酒等。截至2016年,70个县域特色产业和特色单品交易平台已上线运营,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有效推动了。
二、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与电商融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电子商务综合技能型人才。在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检索2016年专业设置结果可以发现,2016年河北省招生的高职高专类院校中,有64所学校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4所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技术专业。2017年河北省招聘市场要求大专以上学历的电子商务岗位数量为32320,2017届河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人数为6756人,高职电商人才缺口巨大。部分高校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校所学技能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电商就业专业对口率不到30%。县域特色产业对电子商务综合技能人才需求较大,而高素质电商技能人才多选择省会及各市区规模较大的企业,这就阻碍了县域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现代化运营。2.县域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和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这些企业对行业发展拉动欠佳。河北省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运行一知半解,不能很好掌握电子商务的理念,很多企业仍采用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经营理念、发展意识和运营体制。同时,很多企业希望等待成功者出现,再进行模仿,风险意识不足。3.电子商务基地综合功能有待提高。河北省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初级化明显,相关配套服务还不完善,金融环节还未跟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体系尚在建立,缺乏统一信用评估和信用征集标准、渠道,企业与个人信用监督约束机制尚未完善,产生了一些在线风险。物流环节松散,未形成规模效益,综合服务欠缺,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县域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对策研究
1.引进和培养综合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利用高校、培训机构、电子商务企业这三种途径,形成培养综合素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新模式。高校和企业建设订单班,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利用培训机构对从业人员进行各类培训,提高从业者专业技能。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引进措施,以优惠条件吸引急需人才。2.促进县域特色产业的电子商务发展。围绕县域优势行业和特色产业,鼓励电子商务龙头骨干企业或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建设为产业链及上下游关联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与县域特色产业融合,提高县域特色产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3.着力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电子商务平台。围绕河北省现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基地)。有一批类似白沟新城、清河羊绒等在建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完善运营机制。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河北传统优势产业等,推进县域电商、行业电商、网购电商、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创新电商等6大特色平台建设。4.促进县域经济突破与转型。以特色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聚集与转型升级,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吸引回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现本地就业;重视发展县域电子商务服务业和衍生服务业,进一步开拓互联网服务实体经济的市场空间,如:仓储物流、金融信贷、移动通信等;建立电子商务的第三产业——服务业,推动县域电子商务生态性可持续性发展,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业和地方传统产业在互融上产生促进作用,探索电子商务时代的县域经济发展新道路。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河北县域特色产业要借着这一东风,内创龙头企业品牌,锻造产品质量,线上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电子商务平台,吸引电子商务综合人才,把市场从周边区域做到全国,甚至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王晓华,郝书俊.河北省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0).
[2]李解放.河北:清河县特色产业及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3]杜永红.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互联网+农业”背景[J].改革与战略,2016(4).
[4]陈红.河北省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的对策建议[J].河北企业,2016(12).
[5]张晨岳,冯森莲.县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论,2014(10).
[6]倪锐.河北省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改进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13(8).
[7]杜永红.“互联网+”背景下的县域经济大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
篇7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向“十二五”阶段迈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新时期下我国“三农”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刚性需求,进而探寻促进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理念、模式及路径。
关键词:农村现代服务业 创新发展 “十二五”规划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其中,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业贡献率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据我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农村现代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9年年末,我国现有农村人口为53.4%。可见,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否关系到整体国民经济的运行。
农村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现代服务业”和为农民生活服务的“生活现代服务业”两大体系,它们共同组成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原动力。农村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特征,具有经济贡献率大,吸纳就业量多的特点。我国农业生产服务业通常包括通信、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电子商务、教育、医疗等行业。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存在, 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向“十二五”阶段迈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创新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迫切需求。
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餐饮、商贸等传统农村服务业基础上,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各地区已初步构建了多成分、多形式的农村现代服务体系。然而,在发展中却存在如下较为突出矛盾。
(一)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现代的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偏小,拉动区域经济作用不够显著,且层次结构不尽合理,生产性与生活业发展偏缓。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农村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状态。医疗、保障、教育等与农民生活相关的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据统计,我国2009年共271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646亿元,累积受益4.9亿人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启动还难于满足我国庞大农村居民的需求。
同时,由于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滞后,使得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导致农村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不流通。据统计,200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二)农村现代服务业仍存在较强垄断性
农村部分行业、部门仍存在着较强垄断性,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尤其是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金融等方面长期处于垄断局面。由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极其有限,使得这些领域的服务业停滞在较低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不相匹配。例如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虽然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取得了历史上突破。然而,农村的基本普及教育还只是处于初步的、低水平、不平衡水平,城乡教育上的差距仍然在扩大。很多农村中小学仍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不少乡村学校还在危房里上课,不少农村学生买不起必需的书本,不少农村教师得不到必要的教学资料。
(三)农村服务业滞后造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农村生活业的滞后发展使得农村人口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农民缺乏必要的、优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最终导致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农村生产业的滞后发展使得资本等生产要素流通不畅,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生活业与农村生产业都落后前提下促成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据统计,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1.0%,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3597万人。
我国“三农”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刚性需求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对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强大动力,也是现代服务业结构调整的依据所在。首先,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次,农村人口结构变化,也促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出现及城镇化政策的推进,当前农村人口结构呈现了老龄化加速、流动性增大等特点。以上因素都促成农民由简单的生存型传统服务消费转向享受型、发展型的现代服务消费转变。农民偏好和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实践表明,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正保持高速增长势头,这些都将促成我国现有农村服务业不断调整与升级,最终发展为现代农村服务业。
(二)可持续发展对农村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由于土地、资金、能源、环保、产能等硬约束条件,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外部资源要素供给能力的制约,部分行业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受到质疑。而服务业的低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就业吸纳能力却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尤其在强调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对自然资源、环境依赖程度相对较少的服务业将更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故此,农村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不要盲目模仿城市向工业化发展,可借助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在物流、商贸、旅游等相关特色现代服务业。
(三)农村产业化发展对现代服务业的需求
农村产业化发展,会使农村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化与细化,必然派生出对多种农村现代服务业的需求。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业、信息发达的电子商务业及提供融资的金融业等现代农村服务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如通过农村现代物流业可以快速建立国内外的营销市场,引导农户生产符合国内外消费市场需求的标准绿色农产品,将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有效对接。再有,农村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必将产生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服务业由于具有分布广、易于吸纳劳动力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可以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说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现代服务业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发展理念的创新
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首先要进行理念的创新。借鉴美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在美国,从事农业生产领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而从事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产、供应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人口却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可见,美国农村服务业实际上就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完善、升级的过程。因此,发展农村的现代服务业不是单纯、盲目发展,而是要以农村产业升级与优化为核心,带动农村生产性与生活业发展。当前,围绕着我国农村生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表现为农村物流业与金融业较为薄弱,很多农村特色产品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好的产业项目没有足够资金予以支持。显然,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应从农村自身产业需求入手,予以创新发展。
(二)发展模式的创新
在发展模式上要予以创新,应借助农村向城镇化发展的趋势,依托周边城市在地理位置、人才、资源、文化等区位优势,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我国浙江的义乌市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资源贫瘠、无地理位置优势的农业小县。如今,义乌市早已演变成名声远扬、活力四射的国际性商贸城市。从“鸡毛换糖”马路交易市场到今天的一个有“世界超市”之誉的小商品市场,其成功经验在于首先它借用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义乌人文环境优势,其次归功于义乌政府的创新发展模式――高瞻远瞩的“兴商建县”发展战略。
(三)发展路径的创新
1.确保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农村现代服务业的体制创新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要以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为切入点,积极有序地实现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以及内外资之间制度上的公平一致。通过政府来引导国有、民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到其中进行投资与经营管理。积极发展合作制、股份制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农村服务企业,为农村服务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建立农村生活性与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良性循环。在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过程中,要采用生活业与生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路径。促进农村生产与生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在生产服务领域中,要注重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当前农村应优先发展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各项富农政策、科学技术及有效的供需信息服务。在生活服务领域中要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服务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如日本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十分注重对农村生活服务业的建立与完善。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极其广泛,主要包括农村的社会福利、公共援助、儿童津贴、社会保险及农业灾难保险等,为日本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服务业走向现代化与全球化趋势中,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面临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加快我国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刘会想等.构建和谐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J].经济论坛,2008(11)
2.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王少东等.农村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江西为例[J].农业考古,2008(3)
4.康文.日本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河南的借鉴[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
5.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经济与科技发展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6.郭建军.新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发展与对策[J].农业展望, 2007(11)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增长;投资;消费;心理博弈
一 、房地产价格增长的原因分析
1.在现代社会中,我国经济的增长的势头十分迅猛,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是房地产产业的发展,因为房地产对周围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影响力,而且其关联度也是非常之高。房地产产业对增强国民经济实力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自从1998年新住房制度颁发以来,我国房地产已经逐步开始了一种持续稳定发展状态。房地产对周边其他领域的影响也非常大,其不光促进了建筑材料、冶金机电、机械制造、金融等产业等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装修、家电、金融、保险、仪表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以上可见,有许多产业的兴旺繁荣与发展是受到房地产事业的强有力的带动,所以,当房地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经济或制度上的困难的时候,经常会采取宏观调控制度,以发挥房地产事业的关联度强的特点来带领经济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的兴旺繁荣与发展能够强有力地带动许多产业的兴旺繁荣与发展,当经济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时,通常都会采取相应的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发挥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这一特点来拉动经济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整个中国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来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内需市场,所以,房地产楼盘的价格一直呈现一种稳步居上的趋势。
2.跟其他商品相比,房地产业所产生的商品是比较特殊的房地产商品,其属性为双重属性:投资、消费。对于国民群众来说,购买房产不是投资就是消费支出,投资就是购买非住宅,或者购买住宅也可以等待房价上涨之后转手卖掉,获取差价。人们在满足基本的需求基础上必然会去购买自己的住房,正是由于这种消费需求,以及房地产供给紧缺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此外,受投资支出影响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投资房地产,购房投资化已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近些年来许多人在投资房地产中尝到了很多甜头,也促使人们对于房地产投资处于乐观状态,进而刺激了投资的增长,使得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3.中国房地产一直是处于稀缺的卖方市场状态,即使他的增长速度还是一直在不停的增加,但是还是难以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住房需求。其原因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动了城市的就业和人口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变高了,收入也变多了,加上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对房地产的价格增长也是一个明显的刺激。还有,现在农村人口城镇化,城市里聚集了太多的人口,所以住房已经成为了紧缺物品。毋庸置疑,房价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土地的价格,就比如一个城市分为一环、二环、三环。而越靠近市中心的房产价钱就越高。尤其是现代社会,城镇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可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少,所以房价还在不断的增长,并且,我们也发现了,现在房产公司还在不断的向郊区开发,却还是满足不了我们消费者的需求。
4、其实,最能影响一个物品价格高低的是开发商和消费者两方的心里因素。一下就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子,如果开发商对项目未来的收益水平有着极大的信心,就会加大投资,而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工资收入有着很大的信心就会提前消费,或者对自己消费的金钱价格扩大一些限制,从而就会导致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但是,从反方向来讲,如果开发商不看好未来的房地产发展,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收入也不具有任何信心,就会对房产持观望态度,造成无人购买的状况,那么房价就会下跌。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收入水平受到其影响,而且银行的利率降低等一系列事件,还有货币的贬值、再加有贷款利率的下调,诱使人们不断的房产事业进行投资,并且收入颇丰。因此出现了,即使在我国政府不停地控制其增长的状态下,房产价格还是有着涨多跌少的现象
二、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1.以下由资产负债率方面看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自改革开放开始,我国房地产业就在不断的快速增长,从而产生了许多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瑞思董事长王世渝指出,如果把中国房地产行业当做是一个公司的话,它的资产负债率一定就超过了四分之三,“这四分之三大多都是银行负债”。王世渝提议业界应该积极关注着四分之三负债率这个临界点,并推动直接资本更多的介入房地产。还有更多的例子,截至2011 年,A 股上市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截至 2012 年 3 月底,沪深两市 143 家上市房地产企业有69 家实现净利润 391 亿元,但同期负债超过 80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从以上资料看的出来,房产业现在正面临着资金困难。
2、所谓的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从以上的方面来看,房价收入比的高低要看住房的价格是否在人们可以接受的状态内,否则,就以现在人们都将房产称作是泡沫价格上来看,以现在的房产价格还是不被人们所接受的。据我们调研的数据来看,合理的住房价格“房价收入比”应该为 3~6,以上的数据就告诉我们,房产的价格就只是应为相当于我们3~6年的平均收入。但是就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房产的价格为10~15年的平均价格,表明能购买房产的人群已经大大减少了。所以,现在的房产空置率越来越大,就是房地产严重积压的状态。
三、基于价格发展的我国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现在我国政府严格的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双重方针,促使投资趋向理性化,之后就必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上下波动。就像现在在政府的不断干预下,房产价格的不断降低,居民购买住房的基本能力会逐渐回归。从现有数据看,房地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房产数据已经得到了明显的降温,相比以前10年的销售趋势来说,已经降低了很多了。在日后房地产的发展来看,房地产面临着各种压力:资金压力和房屋库存压力。据前段时间房产公司上市公司报道显示,大部分房产公司都出现了各种一系列的资金、负债状况。
2.房地产业要是想转型或者是被大众所接受,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必须要遵循市场进步和经济发展规律,不可脱离大众,而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房地产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其日后的发展。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始转移发展目标,比如文化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和工业产业园区等商业地产项目。以上的这些商业项目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还为人们大众带来了各种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各种客流、物流、车流、商品流、经济流、信息流,在促进人们消费的平直的同时还提升了城市化率。所以,就目前来看,房地产产业发展的还不错。
参考文献:
[1]罗丹. 浅析房地产价格泡沫现状、成因及对策建议[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144-146.
[2]"房地产价格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程学斌,黄秉信,牟耀虎,刘小宁. 我国房地产价格发展趋势研究[J]. 统计研究,2008,(05):19-25.
篇9
关键词:移动商务;浙江省;中小企业;经济特色;群落;移动商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048-04
前言
近年来,移动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移动通信和网络互连技术的融合和不断更新,将极大推进移动商务的快速发展。移动商务正成为人们重视的新领域,对于它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说法,可以暂时将移动商务定义为任何通过无线远程通信网络进行的商业行为。对于资金较少、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来说,移动商务的发展与改革,无疑是一股巨大的风浪,将带动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处于沿海地带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更是有着独特的发展特点,移动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也需要因地制宜,这样不但能带动浙江省的经济,更能带动中国的经济。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分析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农业社会的富庶之地,但缺少工业化资源的先天条件。在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里,国家投入少,国有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似乎浙江人更懂得“滴水成河”的道理。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的小企业开创了一条“轻、小、集、加”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
浙江省中小企业由于具有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推进浙江省工业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成功的部分。
浙江省中小企业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中小企业扩张速度快;(2)中小企业以乡镇个体企业为主;(3)中小企业的轻型化结构明显;(4)中小企业生产以中间产品为主。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主要发展模式――群落式
1.中小企业群落概述
中小企业群落是指聚集在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小企业群体。众多中小企业择地群集分布首先与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如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毗邻自然资源产地与消费品市场。另外还与人文环境、工商传统、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非自然的因素相关。
2.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群落式分布
凭直观我们发现,浙江众多中小企业并不是离散地、相互孤立地发展的,而往往是相互依赖、相互抱团共同繁衍壮大的。据初略统计,浙江省年产值超亿元的中小企业群落有306个,1997年的产值达到2 664亿元,平均每个群落的年产值达到8.7亿元,其中10亿元到50亿元年产值的群落有91个,50亿元到100亿元的群落有13个,100亿元以上年产值的群落有4个。
3.浙江省中小企业的群落式发展状况
遍布于全省城乡各地的大量专业性的中小企业群落的出现和壮大,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特征和最主要的动因。一个中小企业群落的发展,就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人民,使当地的财政收人、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人民生活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
4.浙江省中小企业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浙江中小企业群落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不断演化发展的开放系统。浙江小企业与天南海北的商家客户之间存在着多管路、多时空、多层次的商品交易和信息技术交流活动。这种交易和交流活动的单元密度、空间跨度、时间频率在国内商界是令人称奇的。以上从系统论的视角,对浙江中小企业群落这一新型产业组织系统的宏观概貌作了描画,下面再对它的微观结构特征作一些分析:(1)相对集中的企业地理空间布局;(2)以专业性市场为依托;(3)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以专业化产品为主业;(4)生产性中小企业子群落与商贸服务性中小企业子群落相并联;(5)中小企业与大群落两极对应。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一)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
1.国内外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
目前,许多国外中小企业正在利用各种移动商务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像远程因特网接入,移动办公。销售力量自动化(SFA)以及现场力量自动化(FFA)等移动解决方案,在员工人数众多的美国、欧洲、日本公司正在日益普及;而像定位业务(LBS),设备监控以及移动支付德国正为更为复杂的应用而兴起。这些应用可以降低各个行业(如银行、公共设施、交通及零售业)的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与固定网络相比较,经济性是移动商务的优势之一,比如北京移动在八达岭高速设置无线车速监控系统,如果采用固网,需要铺设一条线路到相关地段,成本相当高,而利用移动的无线网络,就使得成本大大降低。从国际上来看,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市场,在将来的几年,必将经历一次巨大的发展。移动商务市场已经整装待发,期待着飞速发展的明天。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小企业遇到了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双重竞争压力,中小企业亟须市场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通过调查表明,移动商务应用的行业市场分布比较均衡,这说明许多行业都存在对移动商务应用的需求。调查发现,政府部门和制造、流通、金融行业是目前移动商务应用的主要行业市场,未来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的主要行业是物流、流通、金融等高流动性和服务性行业。另外随着PDA、智能手机、pocket PC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移动终端软件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有许多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为用户提供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服务,未来移动终端软件开发将成为软件业发展的热点。
(二)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1.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现状
浙江省中许多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替代阶段”的信息化目标,但是浙江省的核心企业在移动商务发展水平非常不突出,它们只是运用联网的电脑进行一些基本的办公或管理工作。在产业集群中往往存在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它们的规模和实力超过区域中其他中小企业,完全或部分控制了集群产品价值链某个或某几个结点(工序),集群中其它众多中小企业实质上是共同完成专业分工的角色,服务于核心企业。
2.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企业总体信息化水平已经逐渐呈现出一种积极、主动发展的趋势,与移动商务应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会在移动商务领域有更多的应用与意向,会逐渐从提高阶段向转型阶段发展,因为有了之前的良好基础与认识,再进一步实现移动商务会有更大的优势,但是通过调研了解到,即便部分核心企业已经在软硬件方面为移动商务的发展做了基础,然而他们更愿意将更多的建设资金、人力等投入到原有的有线商务发展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就已经处于弱势,对原有的传统商务模式的认可,移动商务无法一下子替代,这也使移动商务发展一直都处于萌芽初期阶段。许多企业的高层领导曾经表示过对移动商务的质疑。外浙江省中小企业在移动商务的应用过程中,都认为这只是一种简单的替换,对移动商务的运用还只是表面化的。同时,核心企业的标杆作用不强烈,部分企业在应用移动商务时出现失败例子,这些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移动商务走进中小企业的速度缓慢。功能简单、容易推广也是各中小企业比较关注的,所以对于移动商务应用的功能性要求并不十分高,简单、容易推广并且能够满足大部分企业的移动商务平台更受企业的欢迎,此外,系统的稳定性和维护成本也是他们十分重视的。
三、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落核心企业作用意识不强
核心企业同任何小企业一样,都无法孤立在产业集群之外,需要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帮助它实现专业分工,由于巨大的投资、高昂的运转费用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复制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加上核心企业由于自身的规模和业务需求,往往是该地区移动运营商的主要客户。如果由移动运营商出面主导移动商务产业平台的建设,那么移动运营商对核心企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况且,产业平台的建设并不影响核心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核心企业将乐于向移动运营商提供帮助。这样核心企业的价值也更进一步加大。但是目前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尚无法做到双向的畅通与高效。尽管核心企业的作用各中小企业是一清二楚,但是在发展移动商务时并未对核心企业的作用提高重视,忽略了核心企业所带来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核心企业对其他中小企业的实质性作用。
(二)通用移动商务平台缺乏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产业性,不同产业领域的宽泛或狭窄与企业群落的规模大小有某种关联性,同时同一产业的中小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然而在浙江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中可以发现,缺乏标准的、规范的、通用性、公用性的移动商务平台,尽管在较早之前,有类似的移动商务产品,不幸的是,这类产品不仅应用范围较小,而且并不受欢迎。不少企业都表示了他们各自对早期一些产品的不满。通用型标准化产品的推出本身就是一个尝试,稳定的用户群体、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功能、良好的内容质量以及包含关键参与者的盈利模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这种移动商务平台可以为产业内的每一个企业服务,并且产业内的企业可同时共用这种系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本身在资金上的周转困难,对移动商务的认识比较缺乏,要让每个企业都自己运营不同的移动商务产品,在短时期内比较难实现,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形下,推出通用性的移动商务,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可以满足浙江省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个发展情况。
(三)传统商务模式的限制
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浙江省的招牌,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推进浙江省工业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正由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业务经营模式,商务模式也呈现了较传统的固化方式,限制了移动商务的应用。尽管如今移动商务的技术逐渐成熟,也能被许多企业所接受,但是对于很多小企业来说都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没有充分了解移动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又基于中小企业传统的商务模式,使中小企业移动商务的应用发展受到阻碍。
(四)认识不足,观念陈旧
如今浙江省农村企业越来越多,占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比例高达96%,这种以点多面广的农村小企业为发展格局,经营各个企业的老板和员工多数都是出身于农村,学历上相对处于低位置,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又由于移动商务的发展和普及度并不十分广泛,所以他们对于移动商务的概念以及应用等接触甚少,使得对移动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形成很大一个障碍。另外无线技术的普及应用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互联网的宽带接入刚刚让人们体会到消息技术创造的应用“奇迹”,而手机信号的“时断时续”让人感到移动办公时代的来临还是一种愿望,在原有固定网络运营比较顺利的情况,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很大的意向去尝试移动商务的应用。
(五)缺乏人性化
中小企业要想立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除了自身竞争,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大型企业的挤压。小企业没有大企业那样雄厚的资金、齐全的设备和专业的人员,稍一不小心就会被淘汰,因此,为力保自己在商场战争中不被吞没,中小企业在很多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对客户做出一些缺乏人性化的行为。如在目前简单应用移动商务的过程中,有些中小企业总是会借助移动设备将一些信息强加于客户身上,这种信息并非是客户所急需的或者感兴趣的,而是企业为了能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们而被动接受的。
(六)专业人员
移动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务的有机结合,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日趋加快,移动商务必将成为企业经营信息化的又一重要手段,然而,如果不重视人才的培养或人才培养滞后,那么,人才短缺问题就会成为制约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最紧迫的一个。中小企业中,专业人员相对比较稀缺,因为专业人员需要支付比一般员工较高的工资,这样也就加大了中小企业的成本,企业领导并不十分愿意这样做,因此也就出现了对于人才不重视的现象。
(七)存在安全隐患
有线世界里,密码技术和合法认证书是电子商务增长的基础。而在无线世界里,安全性仍然是备受关注的领域。移动商务安全体系关键是保证交易数据和交易过程的安全,本身的开放性使移动商务系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果用户信息、业务订购信息被改动,会影响移动商务交易的真实性。另外,移动商务对隐私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由于它要牵涉到网络连接,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隐私问题,如位置感应和对移动电话号码的认定,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可以详细的了解你所在位置和个人情况(当然这也有有利的一方面)。使用PC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你很难保护自己的隐私权,而当你用移动电话进行移动电子商务活动时,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
(八)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在使用无线数据服务时,会发现一些特点是:费用太高,难以被广大顾客接受。如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方式银行要收取交易手续费,移动网络运营商还要收取服务费,再加上发送短信的费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要比传统支付方式付出更多,而现在并没有很突出的需求来支持这一市场。高成本又没有突出的应用严重拉开了移动支付与用户的距离。本身中小企业的资金就少,周转起来也没有大企业那么快。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策略
(一)构建中小企业公共移动商务平台
无论是移动商务运营商还是企业自身,都应该积极开发创建适合中小企业通用的移动商务平台,这样对双方都是具有较大的好处。鉴于群落环境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从产业集群的角度来整合资源,按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方式,建设一个统一公用的面向群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既可以利用核心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与硬件平台资源共享的优势,又可以克服部分中小企业在经济及技术方面的困难,从而为集群中各企业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这样的平台对于各个企业的财务预算都是比较有利,这样部分企业也会愿意尝试这种小成本的新服务。因此,面向群落企业的“移动商务产业平台”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在平台的结构上,每个产业可以具有特定的具体功能,都能为产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功能服务。同时每一个具体的产业平台对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开放的,企业都可利用它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来解决相应的业务问题,这也说明了平台应该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共用性,它所提供的功能服务是标准化、规范化。另外合理规则限制可以使项目逐渐走上正轨,运营完善,使产业平台能得到有效的共同利用。当平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各个企业在慢慢了解到移动商务作用时,会运用平台建立人性化体制,整合相关资料,提供客户需要的信息,这样从原先的短期或者临时合作,转变到长期的友好合作。
(二)加强群落核心企业作用
加强核心企业与集群内中小企业彼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这是在核心企业中推进移动信息化共享平台的一个突破口。核心企业无法孤立在产业集群之外,需要集群内众多的中小企业帮助它实现专业分工。巨大的投资、高昂的运转费用导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无法复制核心企业的信息系统,两者之间的信息交互尚无法做到双向的畅通与高效。因而,公共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应以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应用、能与核心企业信息系统兼容,且注重加强两者之间联系为主要目标之一。在公共移动商务平台的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核心企业的意见,理清它与周边中小企业的信息交互需求。每个群落之间本身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联系渠道以及方式,在此基础上,继续寻找出更加合理有效地交流方式,彼此统一对核心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认识,而核心企业,也应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更加明确的展现给其他中小企业,更加形象更加深刻的让其他中小企业认识到移动商务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三)加强移动商务宣传,强化企业内部人员意识
浙江省中小企业中农村中小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对于移动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打破这种阻碍需要各个企业以及企业内部人员共同的努力。企业之间对于移动商务应用发展的交流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宣传作用。关键的一点是企业高层领导等对移动商务要有本质性的认识,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各岗位人员对移动商务的宣传与培训,组织企业人员进行对移动商务相关内容的了解,让员工从意识上本质上对移动商务有系统性的认识,让人们对于移动商务的观念有所改变。另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商务模式固化现象比较严重,但是每个企业都希望自身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而且也随着对移动商务的逐渐了解,公共平台的建设,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和商务模式可以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移动商务的发展会越来越顺利。企业在接受新事物时都需要过程,其中包括筛选,毕竟不同的企业发展状况不一,需要根据情况而定。核心企业可以带动周边对移动商务发展不完善的中小企业,将应用情况,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等一系列现象反映出来,让各个企业相互之间借鉴学习,从而使整体都能运用移动商务。而对于那些还处于摸索阶段甚至还未开始移动商务发展的中小企业,自身则要树立和明确移动商务的作用与好处,督促自身跟住移动商务发展的脚步。
(四)加强移动电子人才培养体制整合教育资源
专业人员对于移动商务的发展是有较大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移动电子人才培养体制,专门设置相关专业来进行学习,从简单学习到最后对移动商务的精通应用,同时整合教育资源,进行集中培训。面向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企业,对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所侧重的专项培训。单独请专业人员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所以可以对企业原有的一些员工进行培训,让愿意向移动商务专业人员方向发展的员工进一步学习深造,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没有专业人员来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移动商务很难被正确的应用发展。
(五)构建安全交易环境
移动通信的安全性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增强,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是移动商务所必须的,从而能更好的鼓励交易服务。目前对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的研究在开展中,电子商务的安全体系己经慢慢发展成型。除了大环境的安全,也不应该忽略企业内部小环境的安全,对于网络环境需要随时有人进行管理与维护,另外在设备上,应该尽量争取规范,只有当软硬件都具备拦截不安全信息时,真个环境才会显得更加可靠,那么移动商务的应用也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不再因为存在隐患而人心惶惶。
参考文献:
[1] 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2 .
[2] 乐承毅.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7.
[3] 黄玉婷.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4] 邱新军.浙江省小企业发展综述[J].连锁与特许,2001,(5):1-3.
[5] 李永刚.祝青.浙江小企业群落式发展初探[J].财经论丛,2000,(5):4-6.
[6] 车志科.中国企业移动商务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233-240.
[7] 丁晓阳.移动商务重塑中小企业运营模式[J].商业时代,电子商务,2003,(23):1-2.
[8] 黄辰伟.以需求为导向的浙江中小企业移动商务应用及模式[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99.
[9] 张万里.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及策略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10] 祝炜.企业移动商务应用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4.
[11] 孙志明.浙江小企业成才商业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0.
[12] 颜飞,邵康,祝小艳.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0):20-24.
[13] 刘向东.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策略分析[J].山东经济,2004,(3):6-7.
[14] 李琳,赵江.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的解析[J].现在情报,2008,28(7):7-11.
[15] 邹伟.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0:100-110.
[16] 马伟锋.浅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07,(10):5-6.
[17] 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统计报..2007 年1 月
[18] Sally Rao Hill, Indrit Troshani.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option of personalisation mobile servic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young Australi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2010,8(2),3-14.
篇10
今年连锁百强的改进,一是在统计口径上,上市公司按含税口径计算,与年报数据有所不同;上市公司外,非上市部分要求按业务分拆销售额和门店数;企业内部配送业务不重复计算;加盟店销售超过整体销售50%的,不在“连锁百强”中排名;剔除批发市场、生产资料、经营场地交易额等。二是专家参与,对出入较大的数据进行调查与评估。
针对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的排名与以往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特别是2011年中国连锁百强排名相对比,可以分析出目前中国连锁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由此为中国连锁业的继续发展探索新的方向。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百强排名可以分析出中国连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连锁零售业规模不断扩大。
受到中国政府实施拉动内需政策的影响,居民购买力不断提高,供应的商品极大丰富,使得连锁零售业销售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0%;201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0%;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1226亿元,同比增长17.1%;201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增长14.6%。由此可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给连锁零售业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大型零售业仍居于中国零售业主导地位。
近几年零售业的发展,一些大规模的连锁企业已在全国形成,如苏宁、百联集团、国美电器、华润万家、康成集团等。这些连锁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规模效益明显,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市场地位日益凸现。从百强排名可以看出,这些大型零售业近几年一直处于排名前列,引领着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方向。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240亿元的销售规模位居中国连锁百强榜首,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分别以1220亿元、1175亿元、941亿元、725亿元的销售业绩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百强最后一名的销售额为33亿元,比2011年最后一名的25亿元提高了30%。这些企业的成功除实行连锁经营的方式之外,在业态上选择了超级市场这一新的形式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三)不同业态不同区域呈现结构性变化。
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和以快消品为主的连锁企业,总体销售增幅分别为10.3%和9.8%,均慢于百强总体增幅。便利店的门店数量增幅相对较快,整体有12%的增长。20家主要外资品牌总体增幅为11.3%,略高于百强总体增幅。
从区域情况看,一二线城市放缓,三四线则快于一二线的发展。在百强企业中,我们在一二线和三四线企业中各选十家典型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一二线十家企业的平均销售增幅为6%,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为2%;三四线十家企业分别为18%和17%,均明显高于前者。2012年百强新上榜企业10家,其中近半数为三四线企业。另外,百强企业的差异化也更加明显,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的企业销售和利润仍然大幅提高。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团队能力强、主业突出、有较强的区域优势。
(四)销售渠道分流,出现多渠道经营模式。
近几年,网络零售对传统零售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从最初的图书音像、家电、数码3C,到服装鞋帽、日用百货,再到家居、食品,网络零售不断挤压实体零售的市场份额。面对压力,传统坐商纷纷发力电商。传统企业利用自身在商品渠道、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经营探索。2012年百强中,有62家开展网络零售业务,比2012年初统计的59家增加3家,但在2012年百强中,有三家企业暂停了网络零售业务,实际新增6家。62家企业中销售过亿元的达到9家。
二、连锁零售业发展对策
(一)连锁零售业发展方式急需转变。
“十二五”时期为实现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拟实现的目标为:构建保障工业、农业、国防现代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流通业,实现流通业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跨跃;完善与健全流通业法律法规,以此为依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此要做大做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流通业的一次革命,通过对经营要素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的目的;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保障国家宏观调控有效实施,重点支持30-50个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包括培育大批发商、发展多元化零售业、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培植现代物流体系、提升规范商品交易市场、健全与完善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回收网络等;培养流通业人才、开展流通科技研发与推广,加强对流通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流通人才,对流通企业职业经理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以期实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品牌创新,提升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受到成本上升的约束。
成本方面,依然主要是房租和人工成本两个方面,总体上升幅度较快,百强企业平均在15%以上。十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以及国家《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称,“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将年均增长达13%以上”,为人工成本增长设定了下限。在房租成本方面,2002-2005期间(零售全面开放初期)是企业开店最快的时期,有一部分门店的租期是10年,这两年集中续租,租金将会成倍增长。
2012年百强中,近半数企业利润增幅在0-5%之间,利润出现负增长或亏损的企业明显高于往年。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发展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到各连锁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张,但也使得各连锁企业在减缓市场规模扩张得同时,更多注重各门店经营管理内 涵的建设,以求稳中做实。
(三)销售增幅减缓,效率有待提升。
较高通货膨胀的存在使得消费者更加理性的消费,消费意愿也由此受到抑制,直接导致各连锁企业销售增幅由此减缓。同时快速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络零售冲击传统的零售模式,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是连锁零售业销售减少的原因之一。此外,各连锁零售业促销手段的常态化,也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保持在稳定的频率波动,不会出现销售的大幅度增长的现象。
2012年,连锁企业经受了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企业普遍感受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不足。但同时,行业也迎来了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发展机遇。根据协会对百强中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将2013年的销售增幅定在5-10%,企业整体对2013年谨慎乐观。
2013年必将是连锁企业发展的变革之年,连锁企业将真正开始转变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继续发力多渠道(全渠道)经营,优化供应链,提高消费者体验,使行业发展真正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效率效益型转变,从外延向内涵转变。
参考文献:
孙博.我国本土零售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2012,(6).
俞晓松.“十二五”期间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中国流通经济,2011,(11).
- 上一篇:农业发展的因素
- 下一篇:经济责任情况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