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医疗市场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医疗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医疗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投资增加。和医院和制药公司,更充足的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模式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成为医疗系统各企业的重要目标。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已在医疗服务、医卫管理、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等领域全面展开。
一、IS建设的重点由HMIS转向CIS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机系统、局部网络系统到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多个阶段。特别是随着国家金卫工程的展开,已经有许多医院相继建立起医院范围的信息系统,一些公司相继开发了商品化的整套医院信息系统并在医院推广应用。在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上,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大型信息系统的主流,使用Windows环境和图形化的用户界面是目前医院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客户端环境,基于SQL语言访问的大型数据库在医院信息系统中也已普遍使用。
电子病历、医学影象为HIS的最亮点。目前我国有许多医院建立医院信息系统,与电子病历的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通信设施,迅速增加的成本性能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发展电子医疗记录和医学图像系统奠定了基础。目前CPR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研究适合电子病历多种内容、媒体的数据结构;恰当可靠的安全机制;高效经济的存储方案;实用方便的数据输入和阅读手段;标准规范的数据交换方法。建立PACS的一个目标是方便图象的存取,另一个目标是建立无胶片化的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标准化技术、PACS与其它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图象预取技术和图象压缩技术是当前 PACS应用的主要技术。设备上,PACS不仅要建立1-2个可以显示图象的工作站,还需要高质量的图像采集设备(如专用的胶片激光扫描仪)、大量的图象显示设备、十几个TB的在线存贮容量和高速度的网络通讯设备。
远程医疗正在迅猛发展。远程医疗在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设立了一个远程咨询中心。国内远程医疗趋向于应用服务,传输方式多采用电话拨号,部分采用ISDN、FR、VSAT、 INTERNET方式。虽然很多公司投入开发研究应用于远程医疗系统,但是对远程医疗技术高层次的应用研究还处在无人尝试阶段。
二、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趋势
1、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已经进入整合阶段,未来会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
大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主要是整合HIS系统和CIS系统,通过HIS的升级推动HIS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如电子病历、在线临床医疗信息共享等。同时PACS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数字化医院集成平台等也会快速发展。
2、社区医疗信息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社区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功能是记录所有医学界过程,完成计费,药物和医疗用品管理,为每个社区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做到在医疗文档共享,支持药物输送。系统升级后,还能支持包括全科医生团队管理、家庭病床管理、慢病管理和慢病随访等新功能,甚至实现支持患者“上传”和“远程预约挂号”。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已经开始逐步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系统。
3、以大医院为中心的系统
基本模式是依托某个大医院或地区的中心医院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外联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上一类系统相比,它的特点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直接享受到某个大医院(或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如远程挂号预约、远程会诊、“上传下送”等服务。
4、区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基本模式是在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医学影像中心,供区域内成员共享。除了提供医学影像共享资料之外,系统具备“基层拍片、高层阅片”功能,对一些拥有检查设备但诊断水平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
5、区域医疗协同系统
本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医疗系统,系统基本目标是:大范围实现医疗文档共享,让医生在接诊时能够了解到就诊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医疗机构的医疗记录,以此辅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有效性,从而减少重复检查检验、降低医疗费用。
总之,通过对我国医药卫生行业信息化的调查研究,赛迪顾问认为在我国HIS建设由HMIS向CIS转变过程中,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象系统和远程医疗发展潜力很大,这必将带动医药卫生系统对IT市场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需求增长。特别要指出,这些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的行业特色突出,需要IT业人士和医药人士的共同努力。国家对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投资增加,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医药贸易电子商务的开展,将拉动医疗卫生行业对网络通讯设备的需求。生产管理模式和资金实力决定了制药企业成为ERP管理软件的潜在用户。
参考文献
[1]何雨生.2003年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进展.上海: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4既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04年5卷
[2]王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业务流程重组.上海: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04既第二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2004年
篇2
提供最好的本土化服务
从1987年成立以来,芬兰Mylab集团一直专注于检验信息化,成为芬兰第一大检验信息化服务商并拥有90%的市场占有率,可谓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但是我们十分清楚国外的的运行和服务模式不能完全复制到中国。面对中国市场,兰博医信提出“分享国际经验,服务本土需求”的宗旨,而如何转化国际经验、实力并更好地为国内客户创造价值成为兰博医信不断探索的目标。
如何做好服务?首先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此外,适时调整的指导思想也决定了这几年兰博医信的发展模式。2010年初,公司正式进入运营。首先选择了并购一家本土企业,以快速了解本土企业运行模式、客户和业界氛围等相关信息。2011年战略性地服务于军队、地方三甲、县级医院等不同的医疗界机构,进一步了解不同规模形式规模医疗界机构的检验信息化需求、医疗大环境以及行业发展趋势。2012年,公司深入了解基层医疗环境,同时着重打造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蓬莱区域检验模式。这几年下来,兰博医信没有急着盲目扩张,为的就是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疗环境的检验业务需求,同时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医改方针、政策。我们相信只有做到全面了解,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思考并解决一些问题,从大局上提出一些建议。
潜心行业,忠诚不改
中芬医疗检验服务市场环境十分不同。芬兰的大部分检验集团都独立于医院,而且大部分是集团化集约化运营。检验集团的高效运营与检验信息化建设投入密不可分。检验集团作为使用者,同时也是决策者,十分重视检验信息化公司并视其为长期合作伙伴。而中国,大部分医学实验室还附属在医院,检验信息化建设仅是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检验信化服务的使用者和决策者也不同,因此检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就市场整体而言,医院对检验信息化投入不高,检验信息化厂商的行业地位不高,这样的行业环境必然十分恶劣。即便如此,这5年来,兰博医信专注检验信息化行业的决心不但没有动摇,反而走得比以往更坚定了。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对市场的展望。我国医学检验市场还在高速发展,管理好检验信息和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好检验流程的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对医院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作为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的检验信息,保证其质量必须从整体医院业务流程上进行管理和梳理才能达到目的。检验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得到院主要领导的重视。纵观行业这5年的发展,首先要感谢国家医改的决心和对医疗信息化的大力支持。其次是感谢各行业协会、专家领导的大力推广,使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意识大大提升。我们发现LIS普及率提高了不少。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了问题――产品价格在下降,但是客户满意度也在降低,进而造成收款困难,小型LIS公司也开始减少。
篇3
2011-2013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移动医疗初创项目开始受到资本的热捧,但由于政策、技术等多种壁垒限制,市场规模难以迅速扩大。进入2014年,随着成熟商业模式开始出现,用户规模逐渐积累,特别是BAT、360、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移动医疗迎来了新一轮热潮,市场规模扩展有望逐渐提速。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2.1亿元,同比增长18.8%,预计2018年将达到172.4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50%。我们认为,中国移动医疗大发展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社会条件、技术条件、资本条件和政策条件将成为四大主要推动力。康恩贝和宜华地产通过转型或跨界提前布局,期望把握新增长点。
三大阵营仍是市场主力,转型跨界或将层出不穷
我们认为,当前移动医疗仍主要是三大阵营相互博弈的市场,它们分别是:借移动医疗浪潮崛起的新兴企业,觊觎移动医疗巨大潜力而蠢蠢欲动的IT巨头,面对移动医疗犹豫不定的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三大阵营在市场中各具优势:新兴企业具备最纯正的移动医疗基因,对专注的细分领域有长期的资源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壁垒;IT领域科技巨头具备强大的技术、资金、品牌和渠道综合实力,在市场中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传统医疗信息化和设备厂商拥有医疗领域最为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经验积累,特别是其在医疗市场的资源整合能力尤为关键。我们认为,除上述三大阵营之外,类似于手游和在线教育高速发展期表现的一样,其他行业(如药厂、房地产商)经营滞后的公司也会通过切入移动医疗市场来完成转型或跨界,以重新获得业绩增长和市场关注。
合作是当前主流,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国内移动医疗市场目前仍处于群雄混战的初级阶段,产品线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大规模正面竞争局面尚未出现,因此合作仍是当前主流而并购案例较少。我们认为,随着市场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期,相关利益方对于技术、资金、用户等资源争夺将日趋激烈,任何一方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迅速占领市场,并购频率将大幅提升,产业大并购时代即将来临。
篇4
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上海医生成功为新疆一名患者实施了手术;第309医院的医生,通过登录iPad移动工作站,隔空指挥为突然陷入昏迷的病人实施营救;iPad电子病历服务商Drchrono获得来自包括俄罗斯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在内的65万美元投资;美国连锁诊所One Medical凭借信息化带来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顺利进行五轮融资。
这些看似并无关联的表象,却指向了同一个趋势:信息化最难啃的医疗领域,初显松动态势。从单项医疗IT类服务提供商获得风险资本青睐,到各软件大佬抢食医院云服务的智慧医疗市场,从三甲医院纷纷升级移动工作系统,到地方政府推进整合社会化医疗信息系统的种种措施,医疗信息化参与各方逐渐清晰,产业链条上下各环也日益成型。随着市场中有效供给与需求的逐步对接,医院的盈利模式有望改善,而在地方政府的助推下,软件服务商也将更快开拓成长空间。
电子病历先行发力
医疗信息化的第一步,是电子病历的推广,通过电子化的健康记录,不仅患者本身的病情和治疗记录得到有效跟踪保存,更可大幅降低医生及医院的工作量,方便及时做出诊断。围绕电子病历的信息价值开发,相关方众多,包括患者、临床医生、医院管理者、社区医疗、医疗保险、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管理者、科研机构等,均有望从中受益,而远程医疗、隔空诊断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或可同步实现突破。除此以外,电子病历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在于,立足于格式统一的电子病历,政府还能够利用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以及对居民健康的动态管理,“毒奶粉”之类的公共卫生事件将有可能在爆发初期即通过系统预警被发现。
在国外市场,已有不少独立的初创型公司定位为电子病历服务提供商。因为切入点位于医疗信息产业链的前端,盈利前景相对清晰,资本也接二连三对其抛出橄榄枝。总部位于硅谷的DrChrono,借助iPad平台提供电子化医疗服务,免费版应用即可实现多种功能:让用户输入电子病历、安排病人预约、口述病情转换为文字记录、拍照录像、撰写诊断并发送到药房等,以此减轻医生的工作量;而赖以收费的增值版,则为院方提供了更大存储容量及医疗账单管理等其他功能。
DrChrono在2011年2月创立时即获得67.5万美元的种子资金,后来又获得知名孵化机构Y Combinator的注资。另一家创立于2007年的Practice Fusion,业务同样是向医生提供云端电子化病历服务,包括记录出诊信息、查看病历、预约挂号、电子化开药、开化验单以及收取化验结果、查看病人在线健康信息等。成立初期的Practice Fusion一度以收费模式为主打,因盈利困难而濒于倒闭。但在奥巴马政府出台法案要求医疗系统实现电子化转型、并对实行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给予补贴之后,该公司又起死回生,并确立免费化战略扩大用户规模,进而吸引投资者,目前其用户人数超过10万,病历数据库更达千万份之多,且已成功获得数轮总计多达3600万美元的融资。
政府助力
综合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尽管中国尚未有类似的专一电子病历提供商出现,但凭借快捷便利的优势,信息化应用已经在中国三甲医院等日益普及。来自第309医院的一个案例显示,当病人病情突然转危时,无法赶回现场的医生能在第一时间通过iPad登录移动医生工作站,在调阅工作站上记录的患者放射、超声、病理等影像,心电、监护、手术麻醉、放疗化疗、电子病历等临床诊疗信息,据此了解病人的实时病况及最新检验结果后,下达上呼吸机的指令,30秒后护士已经将呼吸机推到病床前。一项相关统计显示,926家受访医院中,七成以上已建立了护士工作站等信息系统,在实验室、放射科、心电图等关键科室的信息系统建设上,已有和准备建立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66%、60%、48%(附表)。
智能工作系统的应用简化了病情信息传递、整合等环节,对更快得到救助的患者好处自不必说,更提升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医院管理的精细度,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医院的盈利能力。这一点体现在连锁诊所上更为明显,鉴于信息化系统的易复制和可操作程度高,使得连锁模式下的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省能力成倍放大。
通常而言,常规诊所每名医生的支持辅助人员约为4-5名,而通过电子病历等信息化手段,美国One Medical Group的诊所仅需1.5人或更少。在降低诊所的管理运营费用同时,医生有更多时间解答患者的问题,医患双方的体验均有所提升。在盈利模式上,One Medical支持美国多数的保险项目,但会收取149-199美元的年费。该公司目前在旧金山和纽约运营着9家诊所,经过五轮总计4650万美元融资,2011年内其还将拓展至硅谷和华盛顿特区,新开5家诊所。
在中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受制于体制困境,连锁化复制的难度较高,医疗信息化对盈利能力的大幅度改善不够明显,而具备集成医疗信息化系统能力的各级政府,成为了建立标准的重要推手。一些先行的地方政府已着手建立区域信息服务平台,摸索信息化的可持续模式,如中山市政府就设计规划了三步曲,先由政府埋单建设区域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再通过数据的二次开发吸引医药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同时基于个人家庭的终端业务,建立动态信息健康档案,实行收费管理。有消息称,这一方案既吸引了华为用友等软件类企业,同时还招来了联想之星、橡树德林、昆吾九鼎、迅翔投资等风投机构的关注。
尽管规划尚在摸索阶段,各环节从设计到具体落实显然还有差距,但这种超越单体医院、集成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有可能是未来的一大趋势。未来较长时期内,地方政府及至卫生部的投入都将是推动医疗信息化的主力军。而跨区域的医疗信息合作共享,对于医疗资源紧张且地区发展不均衡的中国,更意味着医疗资源的节约高效、医疗信息的精细管理等愿景有可能最终成为现实。
软件服务商将获高速增长
政府助推、医院踊跃尝鲜,巨大的增长潜力也给予了信息服务商值得憧憬的新空间,据IDC分析,2010年,我国医疗IT市场投资规模达120多亿元。未来5年,我国的健康信息服务市场将以每年15-30%的速度快速增长。计世资讯则预测,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入总额相对2010年将增长25.5%。而软件服务将比硬件获得更快的发展,根据GMP咨询的研究,从投资结构看,未来医疗信息化市场中硬件投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而软件与服务的投资比重将逐年上升。
高增长预期吸引了产业资本的大举进军,国际厂商中,英特尔把数字医疗单列为平行于数字企业、移动市场的行业,其他如IBM、甲骨文(Oracle)、思科(Cisco)等也都成立了专业的医疗行业部门。国内厂商方面, 着眼于医疗信息化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如卫宁软件(300253)、银江股份(300020)等,已用业绩的高增长证实了这一市场的重要性与前景。主打业务涵盖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的银江股份,2011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其中智慧医疗业务实现收入7236.29万元,同比增长208.47%。
篇5
提起看病,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大早,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可发现已经有很多人排在挂号处;接下来就是排队候诊,医生龙飞凤舞书写的处方,让你对药品一头雾水;交费还要先排长队划价,再换个窗口排队交钱,然后到另一个窗口才能取到来之不易的药品――且不提疫病本身对人的折磨,看病本身也成了对身心的一种折磨。国内医疗行业一位资深专家曾经说过:“除非在数字信息系统上投资,否则医院简直不能在竞争之中生存下去。要么数字化,要么就干脆停业。” 可以说,打造医疗行业的“诺亚方舟”――医疗信息化――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方法:造船的3个阶段
医院信息化即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
1.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
HM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就是指医院的MIS,它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技术环境。HMIS的建成,将对医院起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作用。全院级的HMIS不仅仅只是各部门HMIS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在全院实现各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国90%以上的大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近40%的大中型医院正在建设全院的HMIS。
2.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相对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而言的,指以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现、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技科室的医疗工作服务的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等等。
链接: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化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2003年以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然后在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电子病历,促进病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3.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信息技术在真正的诊断、手术中的应用还很少。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认为,现在不少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医院管理流程的计算机化,并不是真正的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今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再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
困难:4大障碍影响进度
1.资金困难
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需要至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需要医院自己筹集,因为目前国家的拨款只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右,所以医院的信息化基本上是自力更生,大多数医院采取了边积累边建设的方式。有些医院由于受到赢利的压力,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的医疗设备,如CT机、麻醉机等,而不愿意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上投入巨资。
2.人才缺乏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得以迅速发展,必须有一批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医学和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更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好不容易引进了这方面的复合人才,可由于体制的原因,这样的人才在职称评定及职位升迁方面却不能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以至于人才的流失也很严重。
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已建成HMIS的医院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仅为60%左右,其余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是形同虚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医院缺乏通晓IT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
3.太专业
由于太过专业,而且业务流程十分繁琐,医疗信息化本身的复杂程度非一般的其他行业所能比拟。到医院看一次病,从挂号、就诊、化验、做CT到交费、拿药,少说也需要十几个流程,要住院所需要的流程就更多了;另一方面,治疗不是一次性买卖,有的病人一住院就是十几天甚至几个月,每天都要吃药打针,这就产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药品的信息、化验信息、X光图像的信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病人都在产生着海量的信息。除了每个人在产生着海量信息外,医疗行业还是惟一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行业,有的人可以不去银行存款、可以不坐火车,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这些都导致医疗信息化复杂程度的提高。
4.产品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品的问题。现有的医院信息化产品性能很难使用户满意,主要原因有:系统响应速度慢,用户要想使用常常不得不等待很长的时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存在问题,死锁、宕机和掉片子的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占用的数据库空间膨胀过快且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产品功能需要增加、扩充和提高,特别是需要增加临床信息管理功能;产品应用软件缺乏标准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用户需求和设计的变动使程序修改要求频繁,但是程序又不易修改;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工作量过大,企业疲于应付,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产品雷同,竞争激烈, 好多产品几乎是同水平重复甚至低水平重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医院信息化产品在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和交换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问题。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的王继中教授认为,当前国内HIS产品在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瓶颈有三个: 第一是所选择的数据库平台不当;第二是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方法和工具欠佳;第三是在如何建设中大型HIS系统上缺乏经验。
现状:工程规模和趋势
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2003年,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行业信息化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40.2%,这一增长率大大超过2002年的18.4%。
医院信息化建设依然是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的主体。各种大、中、小型医院基础信息网络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新建与改造项目带动了IT产品的广泛应用。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医院间竞争的加剧,促进了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改善管理和业务效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在2003年上半年SARS发生期间,医院的主要任务在于应对疫情,但在SARS发生后期及2003年下半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全年的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
硬件采购占有绝对比重,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需求呈上升趋势。2003年,在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的25.8亿元中,有19.8亿元投入在硬件产品的采购上,占76.8%;软件产品为3.9亿元,占14.9%;信息服务产品为2.1亿元,占8.3%。硬件投资之所以占绝对大的比例,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医疗行业整体上还处在信息 化建设初期阶段,网络建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因此,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以及台式机仍是医疗行业的主要需求。
软件和服务投资份额仍然偏低。软件和服务虽然在近两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困难,有限的资金通常会优先投在硬件产品上,用于基础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所以这部分的投资份额仍然偏低。
未来几年医院信息化市场将出现新的增长势头。未来几年,医疗行业的各种IT系统的建设将持续升温,IT产品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据权威调研机构预测,2004~2006年每年的总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在35亿~5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硬件主要是基础网络建设和硬件设备所占比例仍为最大,每年都将维持在70%以上,但整体上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随后几年,硬件投资比例将缓慢减少,软件和信息服务比例相应增加。
一些新型的信息化应用将粉墨登场。在一些基本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并且条件较好的单位,类似PDA等移动服务将具有一定的需求量;而远程会诊也成为实现不同医疗机构开展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网上办公新概念,事实上,在一些有分部的医院,远程会诊已经开始投入应用。
支持:厂商纷纷跻身“船”中
打造医疗行业的“诺亚方舟”当然离不开IT厂商的支持和参与。不管是为利也好,为名也好,不少IT厂商纷纷跻身“诺亚方舟”。
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化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包括IBM、HP、GE、Oracle在内的国际IT大腕都登台宣讲了数字化医院的方案。
2004年5月,IBM宣布,2004年将投资2.5亿美元推进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其实早在1992年,IBM公司就开始涉足医疗信息技术领域,目前该公司拥有的生命科学专利数量居全球第8位。近日,IBM在中国首个生命科学联合研究实验室在浙江大学成立。据悉,浙江大学将就“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及其蛋白和DNA修复的计算分析”以及“大肠癌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及结构预测”等课题进行研究。IBM公司将通过捐赠计算机设备和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研究专长的方式来协助课题的研究。
对于专注于网络的思科而言,其在2002年底就推出的“数字化医院”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向标准化、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思科“数字化医院”是利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限制,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与治疗,简化从预约、病床分配、病例查询、诊断到付款等传统医院固有的繁琐手续,并且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病例共享、专家会诊以及社会医疗统筹,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e化,简化内部行政、财务及采购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逐步深入,CIS、PACS等系统的陆续建设,使医疗行业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国内的医疗应用软件市场上占领先地位的有达因军惠、东软、众邦惠智等。其中,ERP市场的主要厂商有用友软件和SAP公司等。2003年11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用友软件――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正式签约,启用用友的ERP-U8 产品,用来构筑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到医疗信息化就无法忽略“SARS”,因为这场前所未有的瘟疫在带给人类痛苦和恐慌的同时,也刺激了不少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行业。2003年4月,当“非典”疫情爆发后不久,北京市就使用了由长城软件、方正数码和美髯公等共同开发的"北京市 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控决策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的问世解决了北京市医疗系统一直存在的信息化难题,即连接北京市近200家医院以及信息系统、卫生系统、防疫系统等多个"信息孤岛",在数据上实现医疗系统的资源共享。SARS肆虐也使得视频会议技术在国内市场炙手可热。2003年6月,D-Link开发了一套基于宽带网络的IP视频终端设备DVC-1000,用于实现视频和音频的传递和交流,完成视频电话和视频会议功能。该系统可应用于隔离区、护士监控室、会议室、医疗诊断室、住院部等地方,每个房间只要安装一台DVC-1000,同时配备电视机或投影机等视音频播放设备,医护人员就可以在监控室随时观察隔离区的病人。
篇6
4月23日,北京戴尔全球商用渠道事业部与医疗业界专家及行业IT解决方案渠道商共聚一堂,探讨医疗行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需求。
数据整合是趋势
“最近两三年,从国家政策到各个区域性的医疗机构,大家都在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戴尔作为一个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看到的是医疗行业信息化正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陈杰认为,医疗行业信息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医院信息化、数据安全和数据连续可用性等。在区域医疗的推进过程中,医疗数据的整合越来越急迫。例如病人去医院看病时,医院需要查看病人之前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记录,这就需要各医院之间电子病历共享。
“从计算资源和信息传输资源管理,到信息的存储、访问、保护、安全,戴尔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可以将各类信息进行匹配。在很多厂商的支撑平台上,都需要配合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共享,但是戴尔的解决方案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完全开放的。尽管业内很多厂商也号称是开放的,但是很多它自己内部的东西跟其他厂商不兼容,戴尔基本上不存在这个问题。第二,戴尔以效率著称,它的系统性能和性价比都比较高。另外,戴尔对市场的反应很快,并且可以进行很好的定制化。”陈杰介绍,“对于区域医疗市场的变化,我们将在6月份一个产品。这个产品将为县、乡、镇乃至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提供有效的帮助。”
建设广泛的渠道优势
戴尔遵照原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提出的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了医疗领域战略咨询和转型、应用系统建设、基础架构设计以及运维外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医疗行业里的绝大部分信息化问题可以通过戴尔相应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解决。“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最根本的是顶层的架构设计,戴尔在这些架构设计上具有领先技术和丰富经验。2009年戴尔收购美国佩罗公司,增强了戴尔在该领域的技术储备――佩罗公司是做顶层设计起家的,它是美国医疗行业中的第一大IT咨询服务供应商。” 陈杰向记者介绍。
“戴尔在医疗行业有明显的优势。一个是解决方案,另一个是合作伙伴。戴尔端到端的解决方案除了开放、高性能、性价比高、服务的快速响应这些优势外,其覆盖范围也很广,基本上覆盖了医疗信息化的各个方面。在业界中很难找到和戴尔一样全面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此外,戴尔的合作伙伴众多,目前我们正在和很多ISV(独立软件开发商)深度合作,开发出很多定制化的东西。”陈杰说。
篇7
而在2013年,来自卫生的“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改革将会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公立医院改革在更多医院展开,公共卫生服务和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加大力度,多元化办医快速发展,医疗信息化在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逐渐加大,区域卫生和公共卫生平台将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持续升级,新兴IT技术扩大应用范围。《中国信息化》认为,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市场仍将保持较高位的发展的速度,这种增长未来将主要来源于医院、公共卫生和医药三个领域;而从技术上来看,移动技术及平板设备、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仍将是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热点。
医药:
1、药品监管平台化。2012年,食品和药品监督信息系统在北京、上海等一些省份和城市开始建立起来,从2013年开始,将会有更多城市建设食品和药品安全跟踪和监督系统。一方面,监管平台从国家到省再到市,目前三级药品监控平台的网络体系已经具备规模;另一方面,药品监管平台的集成化程度将更高,其中网络远程监督,对接管理各零售企业药品进销存、GSP业务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等将成为重点。
2、医药分离,将进一步推动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医药分离后,涉及到1300多亿元药品销售市场的重新划分,而在实体药店之外,药业电商化是一个重要的市场突破方式。同时,医药电子商务牌照的发放,则有效规范了这一市场。然而在2012年,国内主流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盈利情况普遍不太乐观,这意味着2013年整个细分行业将进一步洗牌。
3、药品供应链管理将成建设重点。尽管目前我国医药信息化建设仍缺乏相对具体的顶层设计,而且在改变药品供应链管理方面,缺乏系统性风险保障措施,但是将供应链信息集成,实现对终端医院运营效率的优化,以及对上游厂商的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今后药品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4、偏向数字营销营销。2013年,各大药厂将不只关注药品的生产,而更多开始建立社交网站账号、开发自己的移动App,因为这能够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消费者群体并能更好的展示他们产品所能带来的成效。举例来说,辉瑞已经推出了一款专门为服用他们的产品立普妥(Lipitor,一种降压药)的消费者服务的移动App。诺华则投资了一家刚刚获得FDA认证的药物芯片公司Proteus Digital Health。
公共卫生:
1、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加速。HIS、CIS等系统应用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2,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仍是重点。云计算、移动应用、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在区域卫生信息服务业务中的技术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其中,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始支持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例如上海。并且平台与城市的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集成,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中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省份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开始建设区域卫生平台,而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则仍然需要等到有比较多的财政预算后才能启动。
3、居民健康卡。2012年3月1日,卫生部在全国四省市同时首发了居民健康卡。健康卡承载四项功能:个人身份的识别;个人基础的健康的信息,血型、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可以实现跨机构和地区的全国就诊(目前卡片还不具备这个功能);支撑新农合的及时结算,以及金融扩展功能。2013年健康卡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做进一步推广,这意味着,与居民身份证一样,未来这将是涉及全国13亿人口的重要工程。同时,居民健康卡也开启了公民个人自我健康管理的新时代。
医院:
1、围绕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发达地区的一些大型三甲医院在2012年推出了移动应用试点项目,主要应用在护士和医生查房工作中,预计在2013年越来越多的医院将开始部署移动应用,已经部署试点项目的医院将会改善移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扩大试点的业务。
篇8
北京宇信网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信网景”)是一家专注于公共卫生及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宇信网景历经十余年发展,拥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认证资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软件),公司核心软件产品被评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并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凭借多年服务于公共卫生及医疗行业的经验,公司积累了丰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人才资源。目前公司在职员工中,专业技术研发人员超过了80%。公司还尤为重视在产品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层面的大力投入,并聘请了众多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专家作为公司的常年顾问。此外,公司还与IBM、联想、人大金仓、中科红旗等多家国际国内著名IT产品厂商结为行业战略合作伙伴,以期为行业用户提供更为全面和完备的解决方案。
2006年以来,宇信网景公司立足北京市公共卫生及区域医疗信息化市场,先后作为具体实施单位和承建单位承担了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两大北京市公共卫生重点应用系统的建设、开发与实施工作。目前上述项目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市包括西城区(包含原宣武区)、原崇文区、海淀区、顺义区、房山区(含燕山石化生活区)、怀柔区、昌平区、石景山区、大兴区、丰台区、门头沟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等十余个区县,并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2012年,以上述两大项目为积淀,基于对各级政府公共卫生主管部门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需求的深刻理,公司又先后中标了怀柔区、顺义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项目,上述项目以电子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的共享交换为核心,为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应用门户和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宇信网景目前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在社区卫生、电子健康档案、妇幼保健等区域医疗应用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篇9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建设
医院经济管理是指医院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开展经济分析和经济核算,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管理理念
现代医院的经济发展源于现代医院经济管理理念。医院的经济发展和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决策层的视野、素质、理念和能力。现代医院经济管理也是一种伴随着事物变化的关于选择的哲学,处在变革不定中,医院如何顺应体制趋势,把握经济运行规律,医院的领导核心层要有超前的经济管理理念,具有适应性思维、前瞻性思维和变革创新力,有效地进行医院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发挥特有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全面革新管理,才能抓住机遇,规避风险,领导市场潮流等。医院经济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各级经济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市场理念、服务理念、成本效益理念、风险理念、法制理念等,从整体最优化出发,进行各项经济工作决策,在动态中实现对医院经济管理的导向、调节和控制,最终实现医院经济管理目标。
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既是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一个独立的方面,也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在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质是依照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根据资金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效组织医院的资金运动,正确处理相应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活动起着启动、导向、控制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财务管理的功能体现在:为医院筹集资金、保证医院服务活动和经营活动的资金需要;合理组织收入,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经营成本;预测医院的财务活动,参与医院的经营决策;通过对医疗活动和经营活动的检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重视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
及时、安全、有效的医疗是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基本要求。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没有质量保障和优质的服务,再大的市场也难以巩固。为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院上下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通过改革,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和监控系统。研究制定出入院标准、医疗护理质量标准、诊疗技术规范等,把这些标准纳入日常管理的内容,并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依据,从而实现“医院合理投入、医疗低成本、病人低消费、医院合理收益”的新思路。此外,经济发展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就医过程中的服务细节要求更加复杂和人性化,医院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服务质量,把“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医疗服务全过程。
四、积极开拓医疗市场和领域
在市场经济中,医院要发展、要盈利,因此必须适应当今市场经济,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避免不利方面的出现。首先,改进和完善整体的医疗设备,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就诊条件;其次,积极开拓医疗市场和领域,增强医院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同一个领域内,医院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和各个层次的其它医院一起开展联合工作,以期共同进步。在服务领域里,医院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宽自己的服务空间,以满足社会各层次和特殊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
五、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医院经济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几乎渗透、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医院经济管理工作较繁杂,项目甚多,因此医院经济管理中运用信息化建设辅助管理成为现代医院管理提高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迫切需要。医院信息化建设能为医院经济管理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工作平台,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率,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并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这对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抓好医院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是一个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医院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也是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人才资源建设作为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引起医院重视。为此,一是建立医院激励体制,完善奖惩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可以赢得患者的信赖,使医院的形象和信任度得以提高。二是加强对高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医生是医院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人力资源主体,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信赖程度以及医院在业内占有的地位。要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科研项目,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医院的长足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最终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篇10
电信运营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结合,确实充满想像。
在上海长宁区的一所高校内,有一间实验室,正在开展一项名为“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 Way)的试验。除了开展新一代网络的互联测试,这个实验室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内容,是为下一代网络设计新的应用。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和就医服务,也是其正在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从他们目前所提供的许多研究雏形看,借助三网融合之后的网络,居民可以从家中点播自己爱看的健康频道、了解医疗资源、预约挂号、存储管理健康资料、查询检验结果、与医生进行视频会话等等。
在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当地电信、移动手里攥着钱,到处找医院寻求合作――如何尽快结合医院的临床业务,让业务在移动网络终端上跑起来,在当地医疗圈里已经屡见不鲜。电信运营与医疗卫生行业的结合,确实充满想像。
新医改的启动,对信息的高度重视,也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卫生行业信息化。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蔓延。与以往强调信息技术在医疗临床上的应用不同,这波信息化更强调如何服务居民和患者。由此,也决定了与医疗相关的信息资源如何提升其对普通民众的可及性。有着最大用户基础的电信网络,在这一阶段切入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可谓水到渠成。
在个人用户资源日益瓜分殆尽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进军行业市场的节奏日益加速。毕竟,尤其在移动通信业市场,如何将无线、3G技术与行业业务深度融合成为可持续的拳头产品,一直是各大电信运营商孜孜以求的市场图景。
早在几年前,中国网通尚未合并之时,时任网通高层就曾会晤卫生部领导,就如何针对医疗行业开展基础电信和增值业务表达了战略合作意图。时隔不久,中国网通就与总医院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区域医疗协同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
其实,无论是健康档案,还是电子病历,在强调以人为本、对居民健康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大背景下,仅仅个人健康信息的存储,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就充满诱惑。
- 上一篇: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 下一篇:直接融资的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