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3:5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展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展毕业论文

篇1

2.神农架成立旅游集团公司的可行性探索

3.智慧旅游在大中型景区应用初探

4.湖北森林旅游之我见---以某某森林公园为例

5.湖北省与台湾旅游互动之我见

6.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布局新思维

7.荆州古城旅游开发的思路

8.襄阳旅游整合开发发展初探

9.论旅游开发发展的区域合作---以湖北省某某地域为例

10.湖北省温泉资源开发优劣论——以某某为例

11.鄂西圈旅游线路设计之我见

12.神农架(恩施州)避暑旅游谈

13.游学旅游谈---以某某为例

14.湖泊旅游研究

15.古镇(古村、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研究

16.旅游者旅游动机(消费行为、旅游决策)研究

17.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

18.旅游产业的贡献度研究

19.武汉会展产业竞争力研究

20.旅游节庆品牌评价指标构建

21.略论湖北的**文化与湖北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

22.湖北旅游交通状况调研

23.新型旅游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趋势

24.武汉假日旅游现状与对策

25.现场导游服务的语言技巧

26.武汉酒店行业经营情况调研

27.浅谈xxx宾馆的会议接待业务

28.会展场馆的市场营销策略探讨

29.浅析xxx展会生存创新之路

30.浅谈武汉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存在问题

31.旅行社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分析——以某地或某旅行社为例

32.旅行社品牌文化建设探析——以某家旅行社为例

33.浅析旅行社创意旅游产品的开发

34.参团游客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实证研究

35.浅论旅行社网站营销策略

36.旅游企业服务补救满意度测评研究

37.旅游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38.浅议“智慧旅游”下的旅游企业发展

39.基于服务蓝图的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管理

40.会展业的产业带动效应及经济分析——以某地为例

41.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方式探究

42.浅论某地会展文化的创建

43.某某酒店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实证研究

44.酒店员工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的互动影响模式研究

45.会议型酒店发展策略探析——以某某酒店为例

46.旅游集聚区研究

47.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与城市休闲旅游

48.旅游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49.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

50.旅游用地问题研究

51.乡土特色在酒店中的运用

52.会展品牌(会展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53.滨水旅游城市个性研究

54.桥梁遗产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研究

55.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56.智慧旅游理论性探讨与实证分析

57.邮轮旅游与邮轮经济分析

58.旅游地空间演化机理研究

59.旅游空间集群组织分析

60.武汉市旅游业与高铁、城铁经济的对接分析

61.城市群旅游整合发展与创新发展探求

62.目的地居民对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实证分析

63.古民居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影响力研究

64.网络评论的酒店口碑效应分析──基于携程、艺龙等旅游网站的检验

65.基于钻石模型视角的(中外)会展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66.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边界共生”现象及其区域整合机制

67.对我国世界遗产旅游景区门票涨价的冷思考

68.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与出路探析——以宜昌市车溪村为例

69.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

70.我国会展业发展中政府管理缺陷及原因分析

71.旅游景区淡季营销策略探讨

72.乡村民族社区景区化的内涵及其开发研究——以××社区为例

73.现代营销环境下旅游景区的创意营销研究

74.欠发达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构建——以恩施为例

75.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主体选择与制衡机制——以××村寨为例

76.民族节庆旅游开发思路探寻

77.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探析

78.论旅游节庆品牌的构建

79.旅游酒店开发会议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80.旅行社创新服务营销的思路探讨

81.展览业国家标准讨论

82.武汉市会展业发展评价

83.节事活动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84.会展业与酒店业的耦合发展研究

85.会展目的地的结构体系与整体营销研究

86.会展业产业促进研究——以某地为例

87.长江中游城市群会展经济发展展望

88.中国会展品牌战略研究——以某展览项目为例

89.会展服务创新研究

90.商务旅游发展趋势与旅游企业业务转型

91.会展经济带的生成与演进

92.湖北省会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93.武汉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环境因素研究

94.武汉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95.会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

96.节事旅游发展战略分析——以武汉为例

97.武汉会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98.培育湖北省品牌展会的对策分析

99.会展服务满意度测评研究——以××××××展览会为例

100.武汉会展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101.武汉酒店业应对会展业发展的策略探析

102.会展品牌建设与创新

103.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

104.会展服务质量管理研究

105.城市会展业发展模式研究

106.大学生生态旅游意愿调查分析

107.大学生旅游环境影响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108.大学生休闲行为调查分析

篇2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作者:吕英莉 郭晓霞 刘已初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篇3

一、专业建设

1、2018年3月,积极推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2、2018年4月,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3、积极推进信息化课程建设。继续推进云课堂建设,教研室全部在编教师均开展各自课程云课堂建设;

4、2018年5月,进一步完善导游协会、会展协会建设,指导会展协会开展2018年会展知识竞赛活动,指导学生积极申报会展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

5、2018年5月,完成2015级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工作;

6、2018年10月,积极进行会展策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7、2018年11月,成功组织20旅游、会展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二、实训室建设

    进一步完善已有实训室的设施及功能,制定实训室管理及使用相关规定,上报新建实训室及实训室改扩建计划。

1、2018年4月完成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软件配套升级;

2、2018年5月,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承担2018年第三届“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中部赛区)的比赛及培训会议场地;

3、2018年5月,制定并完善旅游教研室实训室使用及管理相关制度;

4、2018年6月,上报旅游教研室2018-2020实训室建设三年滚动计划;

5、2018年7月,旅游教研室下辖实训室采购并安装7台空调;

6、2018年9月,上报2018年度实训室低值耗材采购计划;

7、2018年12月,上报2019年度会展实训室软件采购项目以及低值、耐用品采购预算;

8、2018年9月,完成2018年度实训室低值耗材的采购。

2019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发挥专业特色,促进旅游、会展专业共建共享。

一是在对以往培养方案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并严格按照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二是加强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为学生成功就业和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继续组织旅游类企业校园招聘会,进一步筛选旅游名企和行业影响力比较大的旅游、会展企业参加;四是完善服务、创新工作方法,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培养模式的创新试点,加大与安徽中设会展、上海红快科技等合作企业联系,深入开展导师制人才培养,践行“现代学徒制”,进一步落实与安徽融创文旅城的“订单班”培养在2017级旅游管理在校生中的实践。五是完成2016级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及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分配及论文答辩等事宜。

2、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加大科研力度

积极对照评估标准及要求,督促各专业授课教师进一步完善教案、教学日历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组织实施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并不定期的抽查学生出勤情况,随机对进班级进行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精心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云课堂和智慧课堂等教学活动,推进我院信息化课程建设。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学院各类教学比赛,积极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院级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横向教科研课题。

3、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信息化进程

组织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鼓励部分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学校信息化课程建设对社会开放,并完成自编特色教材的验收工作。组织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和校内实习工作。

4、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和配套建设

进一步推进旅游管理实训室、旅游微格实训室、会展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的硬件、软件配套完善和实习实训功能发挥,为日常教学、竞赛、科研活动提供平台和载体,继续完善《实训室管理相关制度》。

篇4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乃是这些年来海内外教育研究的热门之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批判性思维就是思考分辨能力。思考指的是推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分辨指的是对事情的境况、别类、情理等的分析辨别。写作的能力是指用书面语抒发思维的能力。一般而言,写作的能力集中包括两部分: 一是造句用词、谋篇布局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事物观察、事理分析的能力,也就是逻辑思维之能力。英语专业硕士生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自己脱离一般的定律思维模式,创造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并将其融入写作中,达到真正改善自身写作水平的目标。 

论文是衡量英语专业硕士生语言水平、语言技能和和专业知识的标准 ,写作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 ,而且也是学习者将来进一步学习或进行科学研究的必不可少的基础。根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新精神 ,毕业论文表现出“见解独到”和 “意识创新”是两个重要的参照标准。然而 ,由于学生论文写作正确的态度和认识的缺乏,也因为他们自身语言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的有限,以致英语专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达不到教学大纲的标准。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批判性思维研究在许多领域展开,尤其是在教育界。一般关于CT(critical thinking)的研究讨论了其可接受的定义,也讨论了CT的各种技能。Facione(2006)对CT提出的不同评价,为教授CT提供框架和指导。CT教学也采用了不同的辅助方法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Kurubacak,2006)。许多研究者对探索CT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感兴趣,他们认为写作能力能整体反应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语言使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许多国外学者强调了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Mohan,1985;arndx,1987;泰勒,1991)。Condon & Kelly-Riley (2004) 建构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程序来探索写作和批判性思维两者是否有着或根本没有必然联系。结果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写作和批判性思维呈负相关。这意味着写的越好,批判性思维的分数越低。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写作是批判性思维的载体,但写作本身不是批判性思维。他们写作评估组的评估者评判到写作考试倾向于展示良好的写作能力,但不会展示出批判性思维。即使展示出来,也是肤浅的。(Condon & Kelly-Riley, 2004)根据检查一所著名的加拿大大学里的15名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概念,探索了学生CT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写作的参与者思维能力是相关的。Gonzalez (2001) 从语言学,语用学,心里语言学角度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模式。从而得出中国学生的语篇组织文化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他们的认知发展过程。Stapleton (2001)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一个教师,从45个日本大学生的写作中提出了一个模型探讨二语学习者的CT 并且尝试找出是否熟悉的内容会影响学生的CT。结果表明,熟悉的话题会产生更好的质量的CT。国外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早,研究领域也颇为广泛。最早将二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相结合来研究的思想也是源于西方。有很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相比西方国家研究的CT,中国对CT的研究比较少。在中国研究的评价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尚未系统化、科学化,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评估工具,有的只是简要介绍CT或部分回顾了文献对CT的研究。然而,近年来,CT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一些学者已试图开发一个适合的仪器测试的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罗石(2002)还提供了理论背景的CT和评估工具。一些学者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付诸于实验研究(文秋芳,1999;高秋萍,1999)。纵观国内在批判性思维和英语写作方面的研究,虽然对英语写作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从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研究,但针对于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批判性思维研究少之又少,此领域有待于深入研究。 

三、批判性思维自我培养策略 

首先,针对主题的理解与评估。这一环节写作者应该知道词或者理念的意义是否清晰。是否借助了无关话题而引入话题。 

篇5

【关键词】统计学;旅游管理;课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3-0121-02

1引言

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規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本门课程主要讲述如何搜集、整理数据和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1]。统计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它是后续课程《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市场调研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重要帮助。

2统计学课程调研情况

2018年7月对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4个班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网页链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填写,共收到239份有效问卷。各专业方向具体填写问卷的人数为: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72人、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62人、旅游管理(邮轮管理方向)56人、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49人。

3统计学课程现状

3.1学生基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文科生比重大,普遍数学基础较薄弱,被调查的239名学生中182人高中学习文科、54人高中学习理科,还有3人高中所在地区高考时不分文理科。班级学生中文科生比例超过70%,对数字、数学类的课程接受度不高。加上旅游管理的专业课多以偏文科的文字类课程为主,学生文字功底较好,相应地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统计学是需要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课程,对学生而言考验就比较大。

3.2学时设置

教学计划中统计学学时设置较少,三亚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学时为32课时,全部为理论课程。统计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当有难度的课程,32个课时只能够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让同学完全掌握统计学的核心知识,如果课堂需要扩展,就需要更长的学时来支撑。现在课程改革都在提倡课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仅仅32个课程不足以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展开,否则教学计划里的核心知识点就讲授不完。

3.3开设时间

三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这样设置的优点是临近大四写论文的时间,同学们学习了统计学课程,可以立即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毕业论文的调研工作,并能制作相应的图表和进行数据分析。但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在大三上学期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从实习岗位回来后普遍学习状态不如实习前,并根据长期观察可知高校高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如低年级学生,故建议将统计学课程设置在大三实习前,最好在大二阶段。

3.4教材选择

教材选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所著的统计学教材,这本教材知识点全面,理论丰富,逻辑清晰,选用这本教材对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学知识很有好处。全国大部分经管类专业都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教材,这有利于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只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触此类课程较少,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人不多,学生更喜欢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材中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的较少。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教材难度大,特别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章节对学生的逻辑能力要求太高,班级里能掌握的学生数量很少,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对239名旅游管理学生进行的调研中,有112名学生认为目前选用的教材比较难,认为教材比较容易和非常容易的学生加起来都只有7名,所占比例仅为2.93%。3.5作业情况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每一个章节讲授完毕后,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这对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是必须的。只有通过练习积累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但在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现在学业负担较重,每门课程都有较多的作业,加上学生活动,学生们的休息时间明显不够,这导致部分同学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影响正常教学活动[2]。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最希望的作业频率为一学期布置三次,有95人选择此选项。一学期五次作业的选择的人数较少,仅有10人。

从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的作业质量上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个别同学拖交、欠交作业。作业雷同率在30%左右,少数同学之间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鉴于此种情况,建议增加课堂练习,节约同学们课下的时间,课堂练习既可以很好地督促同学们及时完成练习,并且教师能够现场监督,防止抄袭现象,及时准确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得到准确有效的反馈。但这需要有相应的课时作为支撑,才能安排专门的习题课。

3.6统计软件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科学,学习统计学不可避免地要学习统计软件[3]。SAS、SPSS、EXCEL、EVIEWS、STATA都是同学们写毕业论文可能用到的软件,特别是EXCEL、SPSS这两个软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应该是必须掌握的软件,而且这两个软件的统计功能非常常用,不仅学生写毕业论文会用到,也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很有可能用到的软件。EXCEL、SPSS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只要保障一定的教学和练习量,是每位同学都可以掌握的。但目前由于课程设置中没有安排在计算机房上课的实操课,普通教室条件有限,仅仅通过教师演示相应操作的方式来学习统计软件,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练习,大部分同学虽然上课听懂了,但没有实际操作,到自己用的时候就不会了。

3.7考核方式

针对三亚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所应占比例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时得到以下结果:32.64%的同学认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为50%,有78名同学选择此选项。最少一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占填写问卷同学数量的8.79%,仅有21名同学选择期末考试比例应占分数的70%。即大部分同学认为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水平,应该降低期末分数占总成绩的比例。有些同学可能平时学习认真刻苦,但不善于考试。所以认为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五比五”比较合理,能较公正地代表学生的学习成绩。

期末考试目前采用笔试、以试卷作答的形式进行,开卷考试符合大多数同学的意愿,有58.16%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比较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有32名学生提出应该在期末考试中加入上机实操的部分。

篇6

1.课程组织的整体规划

在改革思路的探索中,广泛、认真考察其他院校的实施状况,汲取他方的有益经验并与学校自身实际相结合,是确保教学组织整体规划合理性的首要前提;总结以往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扶正纠错,是实现教学组织整体规划合理性的必要方法。这里,基于以上的前提和方法,笔者把毕业设计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毕业设计专业考察、市场调研、毕业设计课题选定;第二阶段为课题概念内容理解、设计方案的初步确定、资料收集、绘制草图(包括基础造型设计、图形设计、工艺设计到效果图)、实物模型、产品制作,一直到设计作品的展示和环境设计;第三阶段为设计方案的实施与深化,即毕业设计报告书或毕业设计陈述书的制作(要求图文并茂)和毕业设计答辩;最后一个阶段是毕业设计展览,在这一阶段要努力促成毕业设计公开展览与企业人才招聘会同时进行,以利于毕业生更直观、具体、全面地展示自己,从而在更大程度上获得走向就业岗位的机会。以上毕业设计教学结构的四个阶段经历了两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的实践检验,效果明显。

2.组织形式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的组织形式部分仍然处于探索尝试中。针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可以尝试改变以往以个体创作为主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分组合作的形式为主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可以模拟公司或企业,按照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创作。而在答辩过程中应该更注重毕业设计具体结构的实际制作过程。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在每个细节的学习中增长能力,另一方面也会更有效地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

3.答辩考评委员会的组成

在毕业设计答辩结构中,要尝试改革答辩考评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参加毕业答辩的人员除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骨干教师、本专业的专家教授外,还应邀请相关企业的企业家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人员共同参与。这样,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实际社会需要就能实现更好地接轨,校方作为学生的培养方也会因此更多地了解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这一点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也为社会打开了一扇门,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学生和高校教学,也能够增进社会对学院所培养人才的认可度。

二、对毕业设计答辩内容结构进行改革

1.答辩形式的改革

设计答辩一般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设计者首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陈述或者介绍,然后由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问题,设计者作出回答,在彼此观点不一致时往往会进行一番辩论。但从总体上说,设计答辩是以问答的形式为主,以不同观点的辩论为辅。但以往的答辩形式大多是学生先说,评委听完后提问。这是一种静态的答辩,而笔者尝试让每位或者每组毕业生在自己布置的设计作品展位前进行答辩,改静态的答辩为动态的答辩。而答辩评委会成员也能够获得对设计作品更为直观、丰富、全面的感受,可以对设计方案、创作实物、布展情况、设计报告等进行全方位的认识,边观察、边品味、边提问,之后再依据学生的回答做出评定,从而就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水平给出更为综合的评价。

2.答辩内容的变革

(1)论文与设计说明一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答辩结构大多是进行设计答辩,而且是以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为内容的答辩,高职院校以往也大多如此。但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认识到高职学生毕业答辩的内容要求不能等同于普通高校学生,原因就在于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不同,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要其掌握一门或相关几门具体的技术用以就业,而不是拥有很高的理论研究能力。鉴于此,笔者在改革的过程中把论文部分改成了必要的设计说明和设计报告书。通过设计说明和设计报告书的写作,学生把设计立意、组材、创作过程和最后的作品以相对通俗的语言形式表述清楚、以图片与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示清楚即可,在此,要求更多的是其毕业设计作品的实际制作部分。(2)毕业设计报告书在毕业设计报告中,毕业生自己制作多媒体文件进行设计报告书的制作,其内容包括如何选题、如何考察、如何设计定位、如何组织素材、如何进行创意、如何设计草图、如何澄清设计思路、采用何种技法等。这样的自述会展示出毕业生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思考,展现他们真实的设计能力,从而达到锻炼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的。(3)毕业设计作品对于毕业设计作品,要求学生提交图片浏览格式与设计作品的原始文件,包括草图、平面图、立面图、阶段过程图、单体效果图与综合效果图,并且还要求制作一定比例的实物,设计、印刷、拼接全部由自己和小组完成。此外,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展位根据展览的整体策划需要自行布置,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锻炼的机会,而且这一结构的锻炼并非无关紧要,而是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的能力展示将会成为学生毕业设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7

[关键词]成人高校 诚信教育 思考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是优良道德的基础,是从世风民风方面支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院校,应该把教育学生树立诚信道德原则作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引导学生在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在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既掌握现代文化知识又具备诚信道德的人。

一、 全面把握成人高校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一项战略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人高校肩负着的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和把握成人高校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诚信原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就是要用诚信来教化天下。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实是天地运行的道理;具备诚实的信念,是做人的道理。先秦法家的创始人管仲说:“诚信者,百信之结也”,即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保证。在《说文解字》中,“诚”和“信”是相通的,即:“诚,信也”,“信,诚也”。讲的是诚信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要人们诚实守信。宋学家周敦颐更将诚信列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将其称之为是成王成人成事的起点。祖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良成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应当得到继承和发扬的。正因为讲诚信涉及到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影响,所以诚信道德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学校不讲诚信,教师不认真授课,学生不刻苦学习,而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校风败坏,这样的学校迟早会垮掉。因此,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必须把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只有切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将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各级党团组织的诚信示范作用,不断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使诚信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营造出诚信守信的优良校风。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化缺少了诚实守信这样一条基本的原则,那么学校的各项事业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2.诚信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保证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成就自身事业的保证。“诚”就是诚心、诚意、诚实、诚恳,它要求与人为善、为人诚实、待人诚恳。“信”就是信义、信守、信赖、信任、信用、信誉,它意味着要遵守制度、服从规定,要求与人交往时要信守承诺、讲究信誉。“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是人生成功的保障。做人要恪守“诚信”,只有这样,一个人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会赢得世人的信赖和尊重,人格才会发光,尊严才能张显,话语才有份量,从而带来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在我们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完善,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是否诚实守信,已越来越成为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诚信原则已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重视。诚信,意味着对工作、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对国家、对社会的忠诚。讲诚信,才能赢得单位同事、亲友、邻里的信赖,才能显示出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因此,诚信是青年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的素质条件。高等院校如果不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容忍或纵容学生那些不讲诚信的言行,那么不但会损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破坏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无法培养和造就千百万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用人才。不讲诚信的学生即使是拿到了毕业证,也难免被社会所淘汰。

3.诚信品德教育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应当说,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中具有普世的价值,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学校对青年一代进行诚信教育。像美国哈佛、耶鲁这样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它们从本科生入校开始就注重对其进行诚信教育。美国的大学都制订了学生的学术诚信条例,条例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诚实行为,从定义、表现形式到处罚规则和申辩程序,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上述条例均印制在新生手册中,在报到之际发给每一位新生。许多大学还建立了荣誉守则制度。新生入学时,都要求在荣誉守则上签名,做出学术诚实的保证。一些大学甚至将此作为新生最终入学的条件。比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新生报到时,会发给每位新生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一旦签名,就将被认为是已理解并信守荣誉守则的承诺;如果学生未签署此承诺书,则不得注册入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在每年秋季开学之际,都会举行一次“学术诚信周”的活动,让每位新生在签署保证书的时候阅读学术诚信条例。阿尔伯特大学也有一个名为“学术诚信周”的活动。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验中可以看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优秀的民族,要成功都离不开诚实守信这一美德,而要从小培养这一美德,学校担负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 当前成人高校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成人高校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各种不讲诚信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是:

1.学习纪律松懈。为了保证学习质量,成人高校一般都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方法。但是有些不脱产学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来校参加面授学习,有的学生明明在家里或是在玩耍娱乐,却欺骗班主任老师说是工作繁忙、交通不便、身体不佳等,巧立名目逃避上课,使老师辛辛苦苦备课却白忙一场,造成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即使来上课,也是心不在焉,不认真听讲,而是随意做别的事情,缺少对授课老师起码的尊重。

2.考试作弊。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人高校都有严格的考试和监考制度,不单对考场纪律,而且对监考教师的职责都有严格的规定。尽管如此,学生的作弊现象仍是屡禁不止,作弊手段也层出不穷。不但经常出现考试替考、夹带、偷看等作弊现象,而且有的还利用现代化的作弊工具,如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我们甚至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高校都流传着这样的课桌文学:“学不在精,作弊则灵;功不在深,会抄就行。”说明作弊者的心态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失去羞耻感,孕育出一种畸形的作弊亚文化。

3.论文抄袭。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思维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但是一些学生由于平时不认真学习,缺乏论文写作的基础,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不愿下功夫查阅资料、认真思考,而是投机取巧,不惜将别人的论文找来,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把别人的论文换成自己的名字,不加掩饰地剽窃抄袭,因而出现不少大同小异甚至一字不差的论文,毫无创新性可言。这样完成的毕业论文完全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从高校自身来看,由于存在着激烈的招生竞争,而出于生存的考虑,有的学校不惜降低标准,放松要求,以求招到更多的生源。而学生来到学校之后,又疏于管理,对学生不来面授、不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但不认真批评、教育,促使其改正错误,更有甚者,是为他们提供作弊的方便,只要“家丑”不外扬就行了。正是由于这种把经济效益放在社会效益之上的错误做法,使得不少成人高校都面临着一种诚信危机,虽然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但学生的基本素质越来越低;学生尽管拿到了国家承认的学历,却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长此下去,势必损害整个成人教育的声誉,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是从整个社会大环境看,不诚信现象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经济领域的制假贩假、政治领域的腐败、职业生活领域敬业精神和诚实劳动的“贬值”、个人生活领域中人际交往间的互不信任以及由此而出现的造假现象,都表明诚信缺失已经不是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社会人员接触较多、比普通高校更加开放的成人高校,自然而然地会更多地受到这种错误行为的影响。

三是从大学生自身看,缺乏道德追求是一个根本原因。诚信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信仰和追求。诚信品德的养成,既需要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引导,更需要学生自己的自励和自省。如果学生自身缺乏自律机制,价值取向出现偏离,在社会诚信危机的冲击下,就非常容易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理和浮躁不定的心态,甚至于做出不守信用、不负责任之举。此外,一些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社会上出现的由于不诚信而产生种种后果的感受还不深刻,对诚信缺失现象缺少应有的认识和分析,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诚信缺失。

三、努力探索提高学生诚信品质的具体途径

必须看到,当今社会不仅需要文凭,诚信品格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一个缺乏诚信的人,是不受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途的。如何使大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具备优良的诚信品格,对成人高校来说,确实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加强成人高校学生的诚信建设呢?我们认为应当努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应该看到,当前成人高校中出现的一些不讲诚信的现象,其实与学校本身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一些成人高校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惜放低标准、降低要求,迁就甚至纵容了学生的不讲诚信的行为。所以,要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不讲诚信的问题,学校必须首先端正办学思想。只有真正树立起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样一个理念,自觉维护好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才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而培育出诚实守信的好校风。

2.身教重于言教。学校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密切接触,其所作所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树立讲诚信的好校风,广大教职员工就要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高校的教职员工都应该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3.寓诚信教育于求知当中。在加强诚信教育方面,我们还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精神,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大家来学校来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探索真理、崇尚科学,这是人的本真的人格特征。“诚实”追求的是“真”,科学追求的也是“真”。有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就会对虚假现象深恶痛绝,就会自觉抵制谎言,就能够真诚守信、践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展示出真正的价值。

4.严格制度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把一切诚信行为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诚信秩序,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因此,每一所成人高校都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和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如学习情况、考试情况、缴费情况都加以登记。对诚实守信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和褒奖,对不讲信用的人、不诚实的给与制度上的约束。对那些肆意破坏校风、校纪,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学生,应该加大惩戒的力度,要让他们有意或无意的不诚信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以此警示校园中各种可能萌发的诚信缺失的现象。

5.树立考试的正确导向。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教务部门还是任课教师,在进一步规范考试制度和纪律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考试。要让学生懂得,决不能为了取得高分而弄虚作假、不择手段。分数不是一个人的唯一,如果把分数看得过重,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标准,考试作弊,是大错特错,即使侥幸“成功”,也会给自己的心灵蒙上阴影,受到良心的谴责。虚假的分数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靠考试舞弊而混一张文凭,自己并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到了社会上将很难有所作为。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对考试的诚信教育引导,使学生怀着诚信态度面对考试,不但要考出好成绩,更要学到真本领,这才是对自己对社会的高度负责。

[参考文献]

[1]侯启海:《以诚信教育为抓手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济南大学报》,2007年6月22日

[2]韩振峰:《国外是怎样开展诚信教育的?》,《传承》2008年21期

[3]刘云伶:《考试作弊 论文抄袭 警惕不良学风污染高校》,新华网,2002年4月22日

篇8

【摘 要】我国现行的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亟待完善,本文对武汉某重点高校的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了当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不合理、导师对专业硕士的指导质量不高、课程数量过多且学时安排过于密集以及实践环节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全日制商科类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04-02

自2009 年我国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以来,我国专业硕士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64.9万人,其中报考专业学位人数为72.6万人,占报名总人数的44%。尽管至2015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总数有所下降,但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却呈上升趋势,几近与学术硕士持平,尤其是会计、金融、旅游管理及国际商务等应用性强、社会需求大的商科专业硕士报考人数增长更快。随着专业硕士招生人数的增加,我国许多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起步较晚,当前的培养模式不够完善,亟待创新。基于此,本文以武汉某重点高校的会计、金融、旅游管理及国际商务四个全日制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时安排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全日制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内涵

学术界对培养模式的界定,理论上主要体现为“结构论”和“过程论”两种观点,“结构论”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过程论”观点认为,“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特定需求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形成的培养过程中诸要素的有机构成及其运行方式”。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则融合了上述两种理论观点。自专业硕士设置以来,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就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国外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包括美国的“多种类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法国的“高等专业学习文凭”培养模式与日本的“专门职大学院”培养模式。近几年,我国学者通过对我国现有专业硕士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如宋伟伟提出“二段制、双导师、三种经历”等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叶志明建议推行分类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黄锐认为应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1-3-3-4”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即“一个目标+三个模块+三种方法+四项保障”。钟晓军与楼百均提出“产—学—研—用”的递进式培养模式,即先实践、再理论学习、到实践问题研究、再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循环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的提出为我国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

本文从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指导质量、学时安排和实践环节四个方面对武汉某重点高校的四个商科专业硕士(即会计专业、国际商务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课程设置合理,但是教学与考核方式需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共类课程,包括英语(或其他语种)、政治类课程;二是专业课程,主要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三是选修类课程,主要是学校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置的一些公选类课程。对于公共课程,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仅仅只是英语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差别很大。专硕课程更多偏向于实际应用,如金融学专硕开设了“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并购和重组案例”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旅游规划与开发实务”、“会展与节庆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能较好培养专业硕士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该校商科专硕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的结果表明,专硕的授课方式仍然是以老师课程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分析。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式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授课方式需要创新,以培养未来工作实践所需的各种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专硕与学硕区别并不明显,专硕与学硕的很多专业课程都是采用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课程论文的选题由授课老师直接指定,完成形式也多是基于文献研究的定性分析报告,学生并不需要实际调研便可完成报告。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培养专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

2.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指导质量不高。调查发现,该校导师一般指导5~6个专硕学生,同时,各个学院还为商科专业硕士生聘请了一些比较知名的企业家作为校外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内导师一般同时指导专硕和学硕,博士生导师还会需要指导博士生,由于单个导师指导学生过多,造成对专硕的指导力量不够。调查还发现,导师对专硕的指导次数和深度上均不如学硕,有的专业,例如某商科专业的导师甚至很少与其指导的学生见面,仅仅在毕业论文阶段给予专硕学生一些指导,如果专硕学生不主动找导师寻求帮助,导师一般不会主动联系学生;这表明部分导师对专业硕士的培养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一些导师无企业管理经验,不熟悉企业实际运作,无法给专业硕士提供有效指导。此外,尽管专硕学生非常认同双导师制,但由于校外导师日常工作繁忙,对学生缺乏实际指导,这种校外导师多是流于形式。

3.课程数量过多且学时安排过于密集,实践环节管理也不完善。商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两年,研究生一年级一般主要学习专业课,研究生二年级主要进行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调查发现,该校四个商科专硕的课程学习时间主要安排在研究生一年级,仅仅只有旅游管理专硕有一门课程安排在研二上学期。以金融硕士为例,该专业第一学期开设8门课程,而第二学期开设13门课程。接受访谈的多数学生认为课程集中安排在一个学年不合理,课程安排过于密集,感觉学习时间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践环节方面,学校和学院鼓励专硕学生参加实习,但是对实习机会的推荐方面做得不够。接受访谈的学生中只有少量学生听说过学校有校内外共建实习基地,并且多数学生认为学校或者学院安排的实习单位不理想,实习过程中管理也不完善,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寻找实习单位。

三、商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1.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方面,要改进传统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商科专业普遍采用的案例教学方式,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商科专业硕士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各个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基于此,课程考核方式也应突出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也应该体现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授课老师要创新考核形式和内容,如课程论文,授课老师可以指定某一研究主题,但不应对具体选题做过多限定,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选题,同时课程论文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献研究层面。要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分析企业实际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加强师资管理,提高对专业硕士生的指导质量。商科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需要商科专硕导师了解企业在相关领域的运作模式与规律,否则无法有效指导学生,也达不到专硕设定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应鼓励产、学、研相结合,支持导师在工作之余去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与行业发展趋势,积累实际经验,从而在培养过程中为专业硕士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还可以将专硕和学硕分开指导,即一个导师不再同时指导专硕生和学硕生,将对企业实践感兴趣的导师单列出来专门指导专业硕士生,这使导师能专注于企业实践领域的研究,从而提高指导质量。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导师对学生指导的过程管理,提高导师对专硕的重视程度,并量化对专业硕士生的指导时间。当前针对专业硕士生实行的双导师制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证明,校外导师是专业硕士指导力量的重要补充。但针对校外导师对学生缺乏实质性指导等问题,管理部门应细化校外导师的管理制度,让校外导师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增加校外导师的数量,对于校外导师的资格评审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突出对校外导师实践能力的要求而放宽对其学术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应制定校外导师的指导工作计划,确定指导形式与指导时间,从而保证指导时间,提高指导质量。

3.科学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强化实践环节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时间短,应适当精简课程数目,并在课程结构方面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务类课程的比例,以应实务类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突出商科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此外,鉴于当前专业硕士课程安排过于密集的问题,可适当调整课程在各学期的学时安排,在专业硕士第三学期可以适当开设专业课程,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学校应重视实践环节的管理,改变当前粗放式的管理现状,特别应细化完善学生实习涉及的实习导师管理、实习内容选择以及实习成绩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校友资源,积极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优质的实习基地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还可以成为学生的就业平台,实习基地所在公司也希望通过学生实习的表现挑选所需的人才。因此,公司会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较好的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硕豪,阎月勤.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吉林教育科学,2000,(3).

[2]刘小芳.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2,(6).

[3]庄玉琳,仝泽民,张日军.中外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石油教育,2014,(5).

[4]宋伟伟,李阿利.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文献研究[J].文教资料,2011, (11).

[5]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6]黄锐.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2(11).

篇9

关键词: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内地;启示

2017年香港旅游竞争力在世界排名第11位,在亚洲的排名仅次于日本①。香港旅游业的发达与香港旅游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香港旅游教育经验和模式进行研究(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有助于大陆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升。国内关于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宋海岩等(2015)以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典范,分析了香港旅游教育院校在教学、实践的各方面的创新之处[1]6-9;黄松山等(2016)对包括香港在内的多个境外高校旅游管理学科设置做出介绍和分析[2];何立萍(2011)对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WIE教育模式的内涵、方式深入分析[3]。本文将具体介绍香港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领域最具有代表性的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培养模式,同时对大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香港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课程设置

香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发达,学科发展时间早,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体系也较为完善②。1.发展历程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的前身是机构管理及餐饮研究系,创建于1979年,其创立可以称之为香港地区旅游管理专业高等教育的“鼻祖”。1992年更名为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系③。香港理工大学的教育理念独树一帜,树立了亚洲旅游院校的标杆,验证了学院的座右铭“开创酒店及旅游新纪元”[1]6-9。2011年,成功开办的唯港荟,秉持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信念“凝聚智慧、实践创意”,构建了一个开放和独立的学习平台。1998年,香港中文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成立④。其研究生培养模式与香港理工大学基本保持一致,相异之处在于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培养“旅游+金融”复合型人才。2001年,学校创立专属教研酒店,香港沙田凯悦酒店和郑裕彤楼[4]。郑裕彤楼作为实地教学研究处,负责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金融研究所等教研。郑裕彤楼除了有齐全的设施,还有由学生具体负责营运的实践餐厅、配备有标准化的现代厨房、专为学生学习品鉴酒品而设置的实验室、凯悦培训中心等。香港地区旅游管理的教育层次一般被分为两阶段。初级阶段是为中学毕业生设立的职业院校,如香港教育学院;高级阶段为高水平的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如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初级阶段主要培育的是酒店及旅游行业基础从业人员。高级阶段的教育注重培育精英管理人才和具有理论研究能力的学者。香港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以较均衡的素质所著称,广布行业各个部门;香港中文大学的毕业生以出色的酒店行业管理技能而被认可,较多的从事于酒店行业的管理工作。就研究生培养类别来看,研究生层次教育分应用型硕士和哲学硕士两种。除全日制和在职制研究生,还设有一年制和两年制的研读期。全日制的教学主要为大学毕业生所设,学制通常为一年;两年制课程适合有工作经验的从业者。由于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性质,学校在招生时就十分看重申请者的工作实践经历,因此申请者工作要求年限为最少一年。就招生层面来看,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均形成了国际化招生体系,很多的生源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人才。2.课程设置①香港中文大学的酒店与旅游学院的课程设置。首先将课程确认为必修或选修,再依据课程所对应的教学特点和行业需求细致划分研究方向。例如,香港中文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开设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和节事会展管理三个方向,并且在不同培育方向下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课程中实习是一门专门课程,根据学生以后的就业需要而设置,只有通过实习的学生才能拿到相对应的学分;学院内部研讨会将会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呈现,根据学生的个人职业目标所开展;强调管理类学科的实践,减少基础理论的学习时间,因此专业硕士的核心必修课程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应用型课程。②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学院课程设置。香港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应用型硕士从类别上划分为两大类,酒店管理类和旅游管理类[5]。各专业对应的培养目标和特点都有差异,包括不同专业的入学条件要求、学制长短、就业培训等。在培养目标上,专业型硕士课程在设置上侧重为酒店及旅游业培养输送高级管理层人才,这与学术型硕士希望培育具有科研水平的理论型人才是互补的;在课程设置特点上,专业型硕士的主要课程都是通过对行业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及行业人才需求所定;在学分制上,专业型硕士实行弹性修学方式,即学生自主决定在三年弹性时间内修满学分毕业[6];在毕业方式上,专业硕士可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和兴趣,在几种毕业模式中做出自主选择,例如修读各种课程、完成一份毕业设计或调研报告等不固定的形式,这与学术型硕士完成毕业论文的单一方式相对比显得更加灵活,效率更高。香港理工大学开设了国际酒店管理、国际旅游及会展管理、国际葡萄酒管理、环球酒店业管理四个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并对专业设置过程安排了严谨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这种机制还运用在监控开设的课程当中,学院能在各个环节都严格把控[7]。学院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其他院系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应用都受到这种制度影响,沿袭了制度创新的形式。国际旅游及会展管理学专业以专业独特的战略视角与行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各个学科之间的优势科目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用系统、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院课程设置的另一大特色是与一流的三大酒店一起创办了环球酒店业管理学的硕士课程,由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及美国休斯顿大学康拉德希尔顿酒店及餐饮管理学院互相合作[8]。这项世界首创的课程项目是中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表现,真正做到“立足本土,纵横世界”[9]。基于香港发挥着国际葡萄酒商贸枢纽的作用,中国内地经济发展加大了开拓葡萄酒市场的需求等原因,学院还开办了亚洲独一无二的国际葡萄酒管理学的硕士学位课程。实习课程的特点是实习过程分时间段进行。在实习过程的第一阶段,学生们在基本的日常事务中学习酒店管理与营运的知识;在第二阶段则是转入管理阶层实习,在此过程让每位同学都能由一位唯港荟经理负责。唯港荟为学院创造了好的环境和条件,在唯港荟被称为“明日客房”的酒店概念客房,是由学院特意准备的酒店管理新型研究项目。学院可以通过“明日客房”深度挖掘酒店管理领域新概念的实际作用,推动整个酒店行业未来的转型和发展[10]。在香港理工大学,专门的就业辅导课程并不再是辅助普及就业知识,而是作为学生个人职业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如香港理工大学的“就业工作坊”,这样的一种方式已经推广到了各个专业,作为一种独立的机制存在。

二、香港旅游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

香港旅游研究生教育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到世界一流水平,为香港酒店和旅游业培养了许多高质量的人才,推动了行业多个方面的发展,其中的许多经验是值得大陆高校学习借鉴的。1.课程设置的理论化与实务化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间接的推动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外界之间的协作,师生合作双方通过各类学术刊物或者研讨会议传播成果,而学院与行业内发展态势较好的企业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强大的行业教师资源和对行业洞悉的能力,专业课程能够保持与行业热点的联系,同时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顶尖的单位实习。2.课程注重教学的国际化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大,与世界接轨的定位,直接的表现在教学模式上。香港理工大学以教研酒店唯港荟为核心,香港中文大学以郑裕彤楼为实践教学核心,二者都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准。3.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为了将实践更好地融入到教学的环节当中去,香港理工大学将教学科目重新修订一番,科目都能在实践培训中得到恰当的运用。学院安排的实习项目在酒店中进行,学生在不同的部门接受到锻炼。表现突出的学生能够进入学院创办的“菁英管理项目”。4.旅游教育专业质量的认证化2003年国际旅游业教育者协会颁发给香港理工大学“最佳教育学府大奖”;同时学院成为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知识网络的成员单位[11]。香港中文大学在2005年8月根据《酒店及旅游研究学刊》的统计,当时学院在方面全球排名第四,亚洲排名第一,而2009年11月时学院全球的排名已经上升到了第二位[12]。5.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化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发展创造了巨大动力,学校的教师队伍被称之为“梦之队”,清楚的说明研究生导师必须拥有过硬的学科素养、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敏锐的洞察力等。6.学校标杆的高水准化两所大学均将自己的发展标杆确立为世界的顶级酒店和旅游管理院校,例如,香港理工大学的标杆院校就包括康奈尔大学、萨里大学等在旅游教育领域首屈一指的院校。通过与标杆的对比,学院能够在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基础上学习标杆做法。

三、对内地提升研究生旅游教育的启示

内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1.培养目标要清晰、可行、实际香港院校对于硕士的培养定位精确,专业型硕士的课程设置中以实际操作为主,辅助以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在课程报告或毕业论文的选题开始就与行业实践紧密联系,并在以后的调查、撰写等过程中保持关联性。学术型硕士重学术理论培养,因此课程设置的转变也会较大。相较而言,内地的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准确,许多的学校仍在科研与应用的界限中摇摆不定,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生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2.扩宽国际视野,加快学科的国际化程度香港理工和香港中文的生源国际化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渠道,而课程设置方面借鉴国际一流旅游院校的经验,能拓宽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前沿知识,保证持续创新。内地高校应关注教学体制的改革,根据旅游学科的最新动态修改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际,使课程体现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特点。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教师结构上看,学校一直在努力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例如聘请一些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担任高级职务的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行业导师,既可以形成多样化的师资结构,也可以促使行业导师在课程教学、行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香港理工大学还专设了企业发展机构,能够帮助将知识和技术快速转移到应用层面上。4.多元化的实地教学,优化实践教学的环境研究生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环境,当前专业型硕士的发展对多元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学校+企业”培养模式看似正确,但长期以来固化了教学方法,毫无新意,与之对应的措施则是提高新型课程设置标准,这种标准是实务性与应用型的高度结合。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竞争优势提升路径及效应研究(GD17XGL46);广东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基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两岸四地跨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以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为例(2016JGXM_MS_33)资助。

参考文献:

[1]宋海岩,杨惠君.开辟酒店及旅游教育新里程———以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15(09):6-9.

[2]黄松山,陈钢华.境外旅游管理学科设置概况[J].旅游学刊,2016(10):19-21.

[3]何立萍.香港理工大学旅游高等教育的WIE模式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52-55.

[4]胡志毅,罗仕伟.国(境)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旅游论坛,2012(04):113-116.

[5]苗莉,蔡利平.美国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博士生教育概述及其对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几点启示[J].旅游科学,2009(23):67-72.

[6]尹晓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7]袁媛.中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8]刘爱利,张一凡,姚长宏.旅游管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规律探讨———以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42-46.

[9]李红英.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J].煤炭高等教育,2006(02):76-77.

[10]李悦铮,张志宏.关于“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5(S1):179-182.

篇10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且不同于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上,存在旅游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差距大等众多问题。因此,探讨旅游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突出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适用性是旅游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高校现状

到2008年底,全国有高职教育旅游管理类10个相关专业的院校共计1043所改为其中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近950所,并开设有旅游管理类专业,共设置了旅游管理类的相关专业1964所。这说明旅游管理类专业建设发展已较有基础,社会和行业影响力已较大,同行业和产业已形成密切的关联度。从毕业生情况看,旅游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结构太过集中,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占旅游管理类毕业生总数的87.17%。而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待各高职院校加强。

二、四川省旅游人才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0年四川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886.09亿元。但四川旅游人才现状无法适应四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四川旅游人才数量缺口大。到2015年,四川旅游从业人员将达到100万,而现有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已无力支撑。另一方面,四川旅游人才存在学历层次、职称水平、专业化程度、外语水平偏低的特点。2010年《四川省旅游人才发展报告》指出,全省旅游人才资源总量为47.1万人,其中50%以上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学历教育,大专学历的占17.65%,本科学历的仅占6.28%;未获得任何技术和服务评级的占60.94%,高职称、高技能人才仅占9.62%,未掌握任何一门外语的占61.91%。

三、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设计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突出能力培养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基础课程的系统性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专业课程的系统性以培养学生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

四、高职高专旅游管理课程体系整合的两个方面

(一)构建“一个专业、四个方向”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的培养结构

从对四川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和职业岗位群能力进行市场调查,持续追踪岗位群技能变化基础上,将旅游管理类专业细分为酒店(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会展策划和休闲(户外)旅游四个方向,大力推进“一个专业、四个方向”课程体系。“一个专业”即旅游管理专业。市场调研表明,随着旅游行业的内涵不断丰富,旅游管理人才的就业面宽和适用性都得到了提高。所以,设置以旅游行业必需基本素质为“行业基本素质”课程是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最主要的一个专业特点。“四个方向”指的是随着旅游行业的范围不断扩大,把专业细分为酒店(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会展策划以及旅游与休闲四个方向,按照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职业岗位技能”课程,其中,特别做好旅游与休闲方向的课程设置,优化人才结构。

1.采用“2.5+0.5”的教学培养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教育。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突出能力”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半,最后半年到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通过实战,可以促进学生在毕业前对行业有一个整体认识,熟悉各工作岗位职能要求,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学习、实习和就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一体两翼”的课程教学模块。“一体”指的是以旅游管理类为主体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第一学期所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为后期的“分流”学习打下基础。“两翼”指的是专业岗位技能实践必修课程和综合素质强化选修课程。专业岗位技能实践必修课程主要指的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四个不同专业方向所涵盖的专业技能课程。为了提高学生人文修养,拓展综合素质,针对四个专业方向开设一些行业素质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学生实际情况,选修相关的辅修课程。包括“英语口语”“商务礼仪”“急救常识”“中国历史与文化”“旅游会展服务”“旅游应用文写作”“户外运动学”“交际与沟通学”“旅游美学基础”“食品营养与卫生”等22门课程,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修7门课程。

(二)创新高职高专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设置“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从业竞争力,以培养旅游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以适应行业岗位群技能需求为主的人才质量目标体系。因此,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在开展旅游管理学历教育的同时,开设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应的专业课程,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并辅导学生在读期间通过考试考取旅游规划师、导游证、会展设计师、酒店管理师、咖啡师、厨政管理师、营养师、旅游咨询师以及相关专业对应的技能证书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大力开展“项目教学法”,实现“产、学、研”三方面的互动。“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围绕某一课题或项目,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项目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课题和项目,按照课题或项目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学习小组的项目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在项目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使项目的创建更具有时效性。从而,学生在项目实施工作中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都融入进来。

3.积极推进“情境教学法”,提高师生互动平台。情境教学是指利用形象创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智慧,引导学生在整体上理解和运用,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在实训实习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按照四个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课,开展“情境教学法”教学,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咖啡调制、导游、旅游与休闲等课程。

4.充分利用各类校园实训场地,结合各专业特色,设计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培养在对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上,单靠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上的安排,还不能达到社会对旅游管理类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外,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把参加与各专业相关的大型活动作为高职高专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如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内实训设施,为各专业相关的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包括“四川省十大微缩景观”“餐饮实训中心”“户外拓展训练基地”等场地。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