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的条件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融资的条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融资的条件

篇1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国有企业 资本结构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迄今为止,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过半,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即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完全放开。我们认为,在目前政府投资因受地方债务制约而难以为继的环境下,利率市场化可以打破利率双轨制的弊端,解决民间融资难的问题,因此利率市场化将会是继商品市场化后的下一轮制度红利。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在于能否自上而下地打破国家信用对银行、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企业的隐性担保。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我国的融资市场结构将会显著发生变化,银行信贷市场增速将会趋缓,而直接融资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将会保持高速增长。

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们认为国有企业会由以贷款为主的融资结构转向多元化的融资结构,直接融资占比逐步提升。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及假设国有企业追求利润目标的经营诉求,根据优序融资理论,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为:首先利用成本最低的内部融通资金;其次国有企业可以凭借优质的资信等级进行债券融资,同时逐渐退出成本较高的贷款融资方式;而当不断扩大的债券融资所带来的较高的隐性破产成本及成本会降低企业市场价值时,国有企业则可以选择股权融资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

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水平即资金价格不是由一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的主观意愿决定,而是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但利率市场化也不意味着利率水平完全由市场决定,而要受本国中央银行调控意图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包括资金供给方、资金需求方、金融中介等市场主体共同作用,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为中介的市场利率水平,使之成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准确价格信号。

(一)资本稀缺与金融抑制理论

麦金农(1973)和肖(1973)较早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观点。金融抑制是指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种战略,并且利率抑制是金融抑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其实际利率被政府限制在非常低的水平;过低的利率水平导致资金供不应求,形成资本稀缺的局面。

根据索洛模型,当同时具备资本短缺、劳动力相对富裕、以及人均资本存量较低这三个条件时,单位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非常高。金融抑制可以压低消费,提高储蓄水平,获得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产量。这一阶段,金融抑制一般都伴随着资本的快速深化和经济的高速成长。均衡状态下更高的储蓄率对应的是更高的人均产量,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正面的。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上升,投资的边际贡献递减,经济增长放缓,金融抑制的效果衰退,而之前被高增长掩盖的种种弊端会逐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经济体往往会被迫进行金融自由化。

麦金农(1973)和肖(1973)认为,金融抑制经济中,政府为抑制廉价资金的过度需求将引导有限资金流向政府计划优先部门,且会采取计划分配资金投向。政府干预造成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设定利率上限、高额准备金要求、定向信贷配给、资本账户管制和汇率控制等。此时金融市场被分割为两个市场:一个是政府管制的市场,其资金主要流向低效的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另一个是没有正规管制的自由市场,其利率远高于前者,中小私人企业或通过内部积累或通过这一市场进行高成本融资。这种严重的价格歧视和市场侵害状态,导致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市场行为扭曲,阻碍了经济的增长。麦金农和肖认为,为了刺激金融和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利率自由化。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后各国纷纷启动金融自由化进程的理论基础(详见表1)。

(二)中国的金融抑制现状

中国利率管制的初衷是控制金融资产的分配,并通过利率压抑的办法,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并加强银行体系的安全,以此促进经济增长。金融抑制为过去二十年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又廉价的资本。政府通过维护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确保大部分居民储蓄进入银行系统。通过设定贷款利率上限获得廉价资金,设定存款利率上限保证银行的利润空间和正常运转。利率限制带来资金的超额需求和信贷的配给,政府通过提供隐性担保或者直接窗口指导使得信贷流向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等合意的领域。为了避免资金分流,需要限制股票和债券等其他金融市场的发展(详见图2和图3)。资本管制对于金融抑制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限制居民储蓄流向国外,同时防止自由流动的资本对于缺乏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冲击。

金融抑制的弊端在于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造成了大量低效投资。低利率一方面造成了部分行业的过度投资,带来产能过剩和亏损,最终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另一方面信贷配给使得大量中小民营企业无法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资金,只能转向内源融资或者其他高成本融资工具,降低了投资效率。

在中国现行利率机制下,利率在自身变化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其调节功能赖以作用的空间――金融市场也受到政府行政控制,导致了利率调节功能的弱化。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不能提供和传递真实的信息,并使我国三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失灵: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的功能钝化,利率调节经济结构功能的萎缩和弱化,中国的低利率和利率管制。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成就

我国于1995年确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于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开始。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将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确立为: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迄今为止,包括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利率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市场等在内的货币市场,其利率也基本实现市场化;外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已经基本到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也已经逐渐达到了基本对银行的利率选择不构成硬性约束的程度;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屏障已经初步打破,特别是理财产品等市场化定价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事实上已推动实际存款利率在更广泛范围内依据供需关系确定.

(二)当前利率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就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行程过半,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即存款上限和贷款下限的完全放开,贷款规模的额度控制放开,以及风险的隔离。

1、定位:继商品市场化后下一轮制度红利

长期以来,大型国企享受低利率融资,而承载中国90%就业的中小企业却融资困难,其根源在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双轨制”。体制内,银行在存款利率管制下获得大量低成本存款资金,而在贷款利率不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只愿面向由国家信用间接担保的大型国企放贷;体制外,市场化的中小企业不得不承受高的资金价格。因为体制内外的资金价格差异,形成了多层次套利体系:部分国企变身影子银行,发放委托贷款来获取利差收益;银行同业间批发零售资金业务快速增长,部分银行短借长贷,利用票据和信托收益权的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滚动投资于信用风险资产套利。

目前政府投资受过高地方债务的制约而难以为继,民间投资将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能够解决民间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利率市场化将是下一轮中国制度红利释放的关键环节。

2、关键:自上而下打破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

与他国自下而上打破监管的经验不同,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自上而下打破国家信用对银行、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企业的隐性担保。

二战后各国普遍通过维持低利率来促进经济恢复发展。70年代至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通胀高企,实际利率为负,存款机构受制于利率管制,如美国的Q条例和日本的《临时利率调整法》。银行为了绕开利率管制、吸收更多存款,创新出一系列新金融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NOW)、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s),这是金融机构自发的自下而上打破利率管制的过程。

但在中国受金融抑制的主要是体制外中小企业。在WTO红利的护航下,银行盈利模式主要通过扩张规模而不是追求效率。这种模式之所以能成功,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信用体系具有隐性的“国家庞氏”特征,即国家担保银行、中央政府担保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地方政府担保地方大企业。因此,只要银行仍在体制内扩张而不参与到中小企业的融资中来,其面对的风险源并不因业务的增加而增加,因为实质上都是由同一个国家信用所担保。尤其在经济失速并且国家采用保增长政策的时候,体制内低成本资金助推国企加杠杆,盈利能力短暂冲高后随即陷入低迷,而且对体制外的金融抑制加剧。

因此,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是自上而下打破隐性担保,使各金融主体风险自担、优胜劣汰,重建市场风险定价体系。经济增长模式从国家背书下的体制内规模扩张转变为体制内外无差异竞争,这就是“盘活存量”的要义。2012年底四部委联合公布的463号通知和即将推出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打破国家为地方兜底、为银行兜底的重要举措。

打破国家信用对银行的背书后,银行才有可能参与到促进全社会资金有效配的经济活动中。只有破除体制内银行的低风险和高垄断利益的铁板,才能促使银行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从而推进全社会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影响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利率双轨制将会逐渐消失,受政府管制的信贷市场与体制外自由融资市场趋于融合,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将会提高,银行贷款投放结构也会随之调整。流向国有企业与政府机构的资金将会缩减,小微企业将会获得更多的贷资金支持。与此相比,直接融资相对市场化,容量将相对宽裕。直接融资市场扩容步伐将会加快,社融结构调整持续。根据《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国的金融市场将在未来 5 年内维持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 15%以上。因此我们认为,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未来社会融资的增速将维持在略高于银行整体贷款增速的水平,具体表现为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提高,直接融资整体规模显著提高。债券市场作为标准化的直接融资形式,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存在大幅提升的空间。

四、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企业融资策略的选择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随着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结构的改变,以及融资工具的多样化,我们认为企业的融资形式将有明显变化,综合化融资结构的趋势已初步建立,根据企业性质、规模、地域而分化出的结构化、层次化融资趋势将会延续整个过程。 就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融资结构多元化可能在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间会加速推进:直接融资占比逐步提升,退出成本较高的贷款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企业融资结构理论,二是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现代融资结构理论的产生是以1958年MM理论提出为标志的。先后经历了1963年修正的MM理论、70年代的平衡理论和80年代的优序融资理论,以及1998年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所处行业中体现着垄断的特征,国有企业作为融资方对企业经营状况拥有绝对的信息优势,而投资方则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另一方面,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也是国有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因此我们认为,与其它企业融资理论相比,优序融资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国有企业融资策略的选择。本文主要运用优序融资理论来分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融资策略选择。

(一)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国有企业将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内源融资具有外部融资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自主性。内源融资来自于国有企业自有资金,在使用时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融资成本较低。外部融资,无论采用股票、债券还是其他方式都需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比如券商费用、会计师费用、律师费用等。而利用内源则无需支付这些费用。因此,在融资费用相对较高的今天,内源融资对国有企业非常有益。

当然内源融资也存在一定缺陷:融资规模受限。内源融资受国有企业盈利能力及积累的影响,融资规模受到较大的制约,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融资;分配股利的比例会受到国资委等股东的限制,国资委可能要求股利支付比率要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并且成本最低,因此可以作为国有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

(二)债务资本融资

债务资本融资可大致分为企业信贷和债券融资两类。根据麦金农和肖的金融压抑理论,在利率管制情况下,利率水平被普遍压低,资金价格被扭曲,政府引导有限的贷款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及政府机构,因此国有企业能够获取低成本的银行贷款资金。而当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允许利率水平根据市场资金供求情况决定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进而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抬升。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演进,民营企业对贷款的可得性也在不断提高。在贷款资金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贷款需求会形成竞争关系,这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

我们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债券融资优于银行贷款,国有企业应利用成本较低的债券融资替代企业信贷,逐步退出贷款融资方式。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过程中,直接融资在企业融资结构中的占比将逐渐提高,直接融资整体规模显著提高。债券市场作为标准化的直接融资形式,在社融中的占比存在大幅提升的空间。资信等级较高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扩充资金来源。统计数据表明,优质企业如AAA级企业选择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宽松的时候发行3-5年期的企业债券,利率比相同期限银行贷款可以低100-200个基点,若在境外发行债券则利率水平更低,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国有企业融资的理想途径。

然而,当国有企业负债率逐渐上升时,企业的破产成本和成本也相应升高,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与破产的可能性增大,这会增加企业的额外成本,从而降低其市场价值,此时则可考虑进行股权融资。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在我国企业融资购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所有外源融资的一半以上。由于股权融资具有期限长、无利息负担、无需还本等等特点,因此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在主板、中小板块或创业板块市场申请IPO,通过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资本结构,募集长期资金;已经上市的国有企业则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筹集后续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我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出让,扩大资金来源。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利率市场化,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融资形式将有明显变化,融资结构多元化可能在利率市场化过渡期间会加速推进。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我们假设国有企业也有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诉求,那么国有企业最优的融资策略为:首先利用成本最低的企业内部融通资金促进项目投资;当内源资金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时,国有企业可以凭借优质的资信等级直接发行债券获取资金,同时逐渐退出成本较高的贷款融资方式;当国有企业负债率上升所带来的较高的隐性破产成本及成本会降低企业市场价值时,国有企业则可以选择股权融资方式满足项目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婉婷.我国国有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并购 融资方式 对策

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本质上说,并购是企业一种高风险投资活动,该项风险投资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现在企业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金额越来越高,在国际上企业并购甚至高达几百亿美元。成功的并购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的并购最终会失败,然而企业仅靠自有的积累资金很难完成并购,必须凭借外部融资来完成并购。因此,企业并购需要对外融资,对外融资就需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来帮助企业完成并购。

一、我国企业并购的主要融资方式

1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获利并积累所得的资金。内源融资主要指企业提取的折旧基金、无形资产摊销和企业的留存收益。内源融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并留存在企业内可供使用的“免费”资金,资金成本低,但是内部供给的资金金额有限,很难满足企业并购所需大额资金。

2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从企业外部筹集所需的资金,外源融资根据资金性质又分为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

(1)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为取得所需资金通过对外举债方式获得的资金。债务融资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债务融资相对于权益性融资来说,债务融资不会稀释股权,不会威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债务融资还具有财务杠杆效益,但债务融资具有还本付息的刚性约束,具有很高的财务风险,风险控制不好会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在债务融资方式中,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并购时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其他融资渠道不畅或融资成本太高,此外,并购活动也往往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行为,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比较容易获取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2)权益融资。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优先股等方式取得的资金。权益性融资具有资金可供长期使用,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权益融资容易稀释股权,威胁控股股东控制权,而且以税后收益支付投资者利润,融资成本较高。

二、我国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1. 并购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中国企业目前的并购融资主要的融资渠道集中在内部融资,贷款融资及发行股票融资几个方面。内部融资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减少融资成本及并购风险,但在当前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不足、负债率过高的状况下,融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为并购提供贷款的融资渠道目前仅限于商业银行,但由于受到贷款用途的限制(不能进行股票交易),一般也只限于非上市企业并购中使用。西方企业的并购融资活动,由于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得混合性融资工具和一些特殊融资方式尤为盛行。

2.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不充足。从商业银行贷款可以弥补企业内部融资的不足,但从商业银行贷款也非易事,通常商业银行需对拟贷款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包括对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发展前景的审查,甚至还约定了一些限制性条款,只有那些实力强的企业才能得到商业银行的支持。但现实中商业银行在并购企业融资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促进作用。

3. 债券筹资受阻。债券需要有较大的吸引力,以吸引投资者。但债券的发行受制于国家控制的规模,企业无法根据环境和自身的需要决定融资行为。国家对债券发行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和审批程序,如《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的40%。”当银行利率下降,购买债券的吸引力也将下降。

4. 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影响中国企业并购融资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对于融资渠道的限制首先来源于证券市场发展状况的制约,除了立法限制以外,还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中国目前股市规模很小,资金供给充裕,使得股价规模过高,因此要想通过直接的二级市场收购往往要付出很高代价,股权交易难以实现。

三、我国企业并购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l. 完善相关法规、产业政策。就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而言,企业并购融资困难首要在于外部约束,为促进企业并购,更广地拓展融资渠道,应努力为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前面论述过我国有关的法规对并购融资的影响,特别是对增发新股和发行股票的限制,致使一些企业被排除在外,《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关的条例、通知等为并购提供了基础,随着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其法规仍有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相应放松对并购融资的限制。

2. 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调整。目前证券市场结构失衡,企业(上市公司)偏好权益性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缓慢,特别是企业债券出现发行难、交易清淡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制度上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并购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人们可以直接通过证券市场的运作,达到接管某一企业管理的目的。这比通过中介机构评估和审查,再与被并购企业的主要股东和管理层进行艰苦的讨价还价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3. 发挥并购基金在并购中的作用。企业并购基金是共同基金的创新品种,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的并购中发挥了作用它既具有共同基金所共有的“集体投资、专家经营、分散风险、共同收益”的特征,又因具有明确的投资方向而独具特色,表现出高收益、筹资快、并能为企业并购服务的特点。基金业务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而并购专项基金更是空白,但这一组织形式更能为我国企业所理解和接受。

4. 优化融资支付方式。资金的筹集方式与支付方式有关,以现金支付的资金筹集方式压力最大,通常可采取分期付款方式以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并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支付方式进行设计,合理安排融资方式的组合,比如:公开收购中的两层出价,第一层以现金支付,第二层以混合证券为支付方式。采用这种形式是出于对交易规模大、买方支付现金能力有限的考虑,可以维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减轻巨额还贷压力,以降低风险。同时可诱使目标企业股东尽快承诺出售,从而使并购方在第一层出价时,就达到获取目标企业控制权的目的。

5. 扩大债券融资比例。债券市场往往是容量最大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正在对企业债券市场进行相关调研,而且相关管理办法的修改也将出台。可以预期新办法将就公司债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发债主体资格问题,发债额度限制问题,发债审批程序问题等做出突破,以加速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这不仅可以为并购活动提供融资市场,同时为整个证券市场的融资提供有效的基准利率和风险溢价。

总之,我国企业的兼并收购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相关的产权制度、产权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中介机构等都尚未发育成熟。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借鉴国际企业并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我国企业并购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必然会逐步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管理意识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由于自身规模以及特点等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较之上世纪90年代而言。呈现着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目前包括了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金融租赁、典当融资、民间借贷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规模较小,能够通过上市或者风险投资等渠道获得资本的企业有限,大多数中小企业依然是靠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为主,而银行贷款由于条件较高,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存在有一定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中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尤其是企业的领导,企业领导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一般是以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对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以及实力,一般金融机构没有放贷的意愿,不利于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2 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差。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差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都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有效的会计信息不完善,同时企业透明度差,这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审核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金融机构不能获得能够证明中小企业有偿还能力或者有借贷资格的条件。就不会给中小企业融资。

3 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不能使得中小企业即使获得资金。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的70%以上的融资都是依靠银行贷款。当从银行贷款的渠道遇到问题或者受到阻碍的时候,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其他的筹资方式,而短时间内筹不到需要的资金势必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4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给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我国国家制度层面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一般而言我国的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的中小企业要求很苛刻。如此苛刻的条件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达不到要求,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也不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中小企业领导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要用先进的理念来管理公司。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企业的会计管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发展。扩大发展规模,才能从根本获得能股融资的条件和资格,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我国中小企业要正确对待融资现象。中小企业要认真思考融资的必要性,能在避免融资的情况下就避免融资,企业实在需要融资,要认真分析测算融资成本和收益,同时制定明确的还贷计划,根据项目的收益情况,可适时对还贷计划进行修正,争取贷款到期按时偿还。

2 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有助于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审核。这要求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必须确保自身企业的财务会计的合法性和科学性,避免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金融机构的审查中不出现问题。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顺利进行。

3 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化发展。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要仅仅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可以鼓励我国中小企业进行产权交易柜台,提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产权转让的场所。同时可以完善部分法律制度来放宽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含量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目前我国企业发行债券的条件对中小企业来说较为苛刻,不利于推动企业的融资多样化的发展。

4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可以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一方面政府机构要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基础,认真考虑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与特点,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的信用担保机制。加强对担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化、规范化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强化信用体系。政府在完善制度的时候,要认可考虑担保条件。既要让中小企业能够承受,又要确保中小企业有偿还的能力。同时要建立起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与隐范体系。要对担保的中小企业进行全程的监督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建立起科学严格的担保操作管理责任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模式的信用担保机构,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担保产业化发展,继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篇4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对丰富市场供应、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短缺。从国家发改委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情况看,目前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和抵押而被银行拒绝贷款的比率为56%。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表现:一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据资料显示,我国小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达98%,直接融资仅占2%。二是担保瓶颈。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运作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需要经过担保增加信用才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而我国担保业发展缓慢,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需求。三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条件苛刻。银监会调研显示,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较高,最低也接近10%。四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措施不到位。政府部门虽已出台多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终因落实措施不到位而收效甚微。

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其属性看,仍然为经济学范畴问题,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和视野来探讨和解决。从银行视角考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可能会更容易有所突破。

二、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本、收益、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在授信决策时必然要考虑成本、收益、风险的平衡关系,要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保持这种平衡关系要考虑三点内容:一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成本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笔贷款业务的流程同对一个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贷款管理的成本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并不随贷款额度变化而变化。二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收益比较。受企业规模和项目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往往较低,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无法跟大企业的贷款额度相比。三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风险比较。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而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等方面通常比小企业健全,资金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及借鉴

了解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融资难的内在原因;而借鉴和利用既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才能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1. 企业融资的MM理论。由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提出的MM定理提出,在资本市场信息完全、企业投资与融资决策相互独立、投资者预期一致且不考虑税收的假设条件下,企业的融资结构与其市场价值无关。引入税收因素后,莫迪格里安尼和米勒将该定理修正为: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融资结构应该全部为债务融资。但是事实上,该理论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并且中小企业往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的,因而该理论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不适用。

2. 融资优序理论。融资优序理论由Myers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应该以成本最小化原则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的次序,外源融资时又遵循先债权后股权的融资次序。该理论解释了企业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对增量资金的融资渠道选择,但具有短期性,无法解释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有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行为并不完全遵循融资有序理论所说的融资次序。因为中小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行为偏好、风险偏好和知识水平与大企业并不相同。

3. 理论。理论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潜在的冲突,两者间的博弈决定着最优资本结构,即企业要在成本和其他融资成本之间进行取舍。成本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委托人为了避免道德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所付出的成本。成本有两种:一种是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由所有者承担的额外成本;另一种是外部投资者与企业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由外部投资者承担的额外成本。第一类成本并不在银行关心的范围之内。而第二类成本则是银行所关心的,因为相对于大企业,小企业与包括银行在内的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因而成本更高。

4.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始于Weston与Brigham提出的企业生命周期假说,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个金融成长周期,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选择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改变。在企业成长初期,内源融资是其主要融资来源;当企业发展进入技术进步和资本密集阶段后,外源融资成为必要的资金接应机制。

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成长过程看,初始的资本需要一般以内源性融资来解决;规模逐步扩大后的资金需求,则一般是通过外源性的融资来解决。从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看,可分为起步阶段资本不足的外源融资困难和发展到一定程规模后扩张经营(生产)规模外源性融资困难两种类型。从现行政策和一般性的融资理论看,在资本市场难以满足融资需求的情况下,扩张型(经营性)融资问题应该依靠银行融资来解决;而起步阶段资本不足的外源性融资困难,则需要更新中小企业融资理念,利用多源性的外源性融资渠道来解决。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融资理论引导,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思路

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讲,不外乎两点:一是融资渠道狭窄,二是理论过时或僵化。而后者更易造成中小企业融资视野的狭窄。为此,不论是政府、银行、还是理论界及媒介,都需要在理论上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

1.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新突破。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这一对矛盾,不但困扰着中小企业融资,也是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银行、企业(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间存在的普遍问题。不论是政策引导或是银行主动出击,收效均不明显,或者是一时有效,但问题得不到根治。我们认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正常化,关键的需要认识上的提高和理论上的创新以跳出供需矛盾的怪圈。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应加强融资源的研究,即通过中小企业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研究,找出对应的资金供给方式和可行操作的方法是关键。如果继续囿于政府、银行、企业这样一个圈子是难以解决问题的。融资源的研究,要抓住社会资金这一大头,将有利于增加供给总量,达到数量和结构的匹配。

2.以新的融资理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要转变融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可以提供担保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的空间;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搭建平台。

(二)以支持私募基金发展为突破口,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源资金

从成本因素考虑,与股市融资和银行贷款相比,私募投资更适合中小企业,因为与银行贷款需考察企业资产规模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原则和偏好有本质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性是私募投资最关心的考察点。此外,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竞争壁垒等等,也都是私募基金关注的重要内容。

从社会资金的利用看,近年来我国银行及民间资金一直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过多的资金流入股市、房市,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冲击,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私募投资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渠道,将富余资金以有效方式注入到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也能为过剩的资金找到投资的渠道,同时分散了银行和证券市场的压力。

(三)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发展风险投资,鼓励私募资金介入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但银行信贷对于中小企业解决短期资金短缺仍是不可缺少的。为鼓励商业银行在资金投向上向中小企业倾斜,把政策落到实处,政府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以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我国现有的担保公司大部分规模小,注册资金少,后续发展乏力。《物权法》已经颁布施行,但仍需制定配套文件,扩大动产抵押物的适用范围。

(四)构筑政府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新机制

要想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依靠切实有效的政府支持和一定比例的政府投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动员和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同时适当吸纳部分民间资本,全方位地帮助中小企业进行由小到大的蜕变。

政府的中心工作应是积极疏通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产权交易、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典当、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融资手段规范化和融资结构合理化。

(五)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视度

银行对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服务有利于形成银企良性循环的机制。一是有利于发展优质客户。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成长为大型企业,早日建立起银企关系有助于发展长期客户。二是有利于银企间的密切合作。银行作为中介易建立以大企业为依托为中小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服务,同时也是对大客户服务的延伸。

篇5

【关键词】融资现状 成因分析 解决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中小企业也应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融资渠道不畅而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其具体表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多元特征,但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财政资金、自身经营积累、发行股票债券、民间借贷、商业信用、企业之间资金融通、向资金机构贷款等。在这些资金中,财政资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国家已基本上取消了对企业的注资,非国有企业更是不涉足;自有资金: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比例很低,甚至是负数;获得商业信用也很少;股票、债券:由于市场准入条件方面的严格控制,除了部分优质企业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于取得上市融资和债券融资;民间借贷:由于利率过高、条件苛刻,只能临时救急,不能长期运用。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信息观念淡薄。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大,但大多仍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同时,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都是十分落后的,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薄,导致银行房贷慎之又慎。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为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根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财务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素质较低,缺乏应有的财务管理知识,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全凭自己拍脑袋来决定,管理非常混乱。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体制政策上的失衡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仍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商业银行只愿意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中小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此外,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到会谨慎和小心。

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各种矛盾和问题。

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自身问题还没解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

(三)政府部门的原因

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加大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运行绩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投资决策和资金筹措而且也影响公司的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因此,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企业融资能力的必要条件,中小企业一定要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科学资本结构的确定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预算控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扩大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深化商业银行的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观念,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实际上分散了银行的贷款风险,降低了风险成本。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性,合理配置金融资本,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新的贷款增长点和利润来源渠道;其次,应建立向中小企业融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最后,应尝试股权改革,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共同发展多种激励方式,对此,可以有选择性地对一些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产权交易试点。

(三)政府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供给力度,加强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政策,以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和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政策措施等,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其次,应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或委托商业银行开办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融资业务,这类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向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和借贷服务。

篇6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各煤炭企业应该抓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的历史机遇,结合国家明确提出煤炭大基地大集团建设的要求,尽快进行资源扩张,通过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方式,快速扩张,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企业资源扩张和扩大企业经济规模必然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仅仅靠企业内部积累或者短期借款是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高速发展的资金需求。本文就将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怎样把握融资规模以及各种融资方式的利用时机、条件、成本和风险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一、影响融资的主要因素

影响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有:战略资金需求、融资条件、融资额度、融资进度、融资成本等。

1 企业战略资金需求

融资时首先应当考虑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资金的筹集主要目的应当是满足企业的主要战略需求和战略需求的重点项目。企业应当首先考虑满足战略发展所需资金,同时尽可能压缩非战略资金需求。

2 融资条件

企业在债务融资时,资金的提供者会对公司现有的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投资方向以及融资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在股权融资时,企业应当满足投资人对盈利能力及增长空间、公司的股权比例、公司的决策权力的分配等要求。因此,企业在选择融资渠道时,应当对资金的提供方可能理出的相关条件进行充分评估,尽量避免由于出资人的条件过高对企业整体利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3 融资额度、融资进度

在融资时融资方式会收到融资条件的制约。使其在获得获取资金的多少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融资时,应当对各种融资方式所能获得的资金量进行合理的评估,综合利用各种融资方式,尽可能获得更多的资金。

融资进度,是按照项目的资金投资时间和额度的需求,对所筹措资金的时间和额度做出的相应控制。企业应当在项目时间和额度的需求内,尽快落实资金到位。

(四)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企业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由于企业融资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有交易就会有交易费用,企业为了能够获得资金使用权,就必须支付相关的费用。

二、企业融资需要注意的要点

1 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融资的方式,企业融资应该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企业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融资”这个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如何融资”、“如何选择融资项目”、“如何选择融资时机”及“选择什么时候退出”等问题,才能真正将企业的融资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集合起来。因此,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既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进行融资、谋求可持续发展成败的关键。

2 要选择符合本企业实际的融资规模

由于企业融资需要付出成本,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责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确定筹资规模一般可使用经验法和财务分析法。

经验法是指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首先要根据企业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的不同性质,优先考虑企业自有资金,然后再考虑外部融资。二者之间的差额即为应从外部融资的数额。此外,企业融资数额多少,通常要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实力强弱,以及企业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再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特点,来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方式。

财务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管理状况,从而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一般在筹资决策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运用。使用该种方法确定筹资规模,一般要求企业公开财务报表,以便资金供应者能根据报表确定提供给企业的资金额,而企业本身也必须通过报表分析确定可以筹集到多少自有资金。

3 要选择最佳的融资机会

所谓融资机会,是指由有利于企业融资的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利的融资环境和时机。企业选择融资机会的过程,就是企业寻求与企业内部条件相适应的外部环境的过程,这就有必要对企业融资所涉及到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做综合具体分析。一般来说,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企业融资机会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所出现的一种客观环境,虽然企业本身也会对融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但与企业外部环境相比较,企业本身对整个融资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际上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地寻求并及时把握住各种有利时机,确保融资获得成功。

第二,由于外部融资环境复杂多变,企业融资决策要有超前预见性,为此,企业要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和国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合理分析和预测能够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可能的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第三,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必须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比如,企业可能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不适合发行股票融资,却可能适合银行贷款融资:企业可能在某一地区不适合发行债券融资,但可能在另一地区却相当适合。

4 要制定最佳融资期限决策

从风险性偏好角度来看,在融资期限决策时,可以有中庸型、激进型和稳健型三种类型。

中庸型融资的原则是,企业对波动性资产采用短期融资的方式筹资,对永久性资产则采用长期融资的方式筹资。这种融资决策的优点是,企业既可以避免因资金来源期限太短引起的还债风险,也可以减少由于过多的借入长期资金而支付的高额利息。

激进型融资的原则是,企业用长期资金来满足部分永久性资产对资金的需求,余下的永久性资产和全部波动性资产,都靠短期资金来融通。激进型融资的缺点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个风险既有旧债到期难以偿还和可能借不到新债,还有利率上升、再融资成本要升高的风险。当然,高风险也可能获得高收益,如果企业的融资环境比较宽松,或者企业正赶上利率下调的好时机,则具有更多短期融资的企业会获得较多利率成本降低的收益。

稳健型融资的原则是,企业不但用长期资金融通永久性资产,还融通一部分甚至全部波动性资产。当企业处于经营淡季时,一部分长期资金用来满足波动性资产的需要:在经营旺季时,波动性资产的另一部分资金需求可以用短期资金来解决。

三、结合郑煤集团自身特点分析当前所面临的融资困难

一是融资方式单一。就郑煤集团2008年年报来看,负债的组成大部分为1至3年期的银行贷款,结构单一,缺乏多种融资方式的优化组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风险控制。

二是融资期限单一。当前郑煤集团负债重要为短期和中期单款,贷款笔数较多,手续复杂,使用时间短,且受国家金融政策影响较大,每笔到期都存在一定的还款压力,短贷长投问题始终困扰企业,不利于开展项目建设。

四、当前适合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

要摆脱当前存在的融资困难,企业要采取各方面有效措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一样,同属于直接融资,而信贷融资则属于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中,需要资金的部门直接到市场上融资,借贷双方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而在间接融资中。借贷活动必须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由银行向社会吸收存款,再贷放给需要资金的部门。

相对于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企业发行融资债券有如下特点:

一是期限长。企业债券企业债券资金短则三五年,长则10年以上,较长的融资期限能有效缓解企业目前面临的短贷长投难题,是进行较长投资周期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最合适资金来源。

二是债券发行成本较低。比较目前企业评级所对照的发债利率和银行贷款利率,发行企业债券可节约1%左右的融资成本。且发行债券后股权结构和管理结构并不会受到影响,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用外部资金来扩大公司规模,增加股东利润。

三是发行债券限制条件较低。由于郑煤集团资产较大,行业前景良好,公司经营收入比较稳定,没有大的不确定性。财务困境成本相对较小,在等级评估,债券审批和发行上比较容易,是企业获取长期大量资金的最佳途径。

1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它以出租人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和收取租金为条件,使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内对租赁物取得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融资租赁有很多优点:对外可以绕过贸易壁垒,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不需要在短期内筹措巨额的外汇资金:可以享受发达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等。对内也可以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进行融资,减少购买大型矿山设备、运输设备带来的短期资金压力,既有利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又有利于企业保持稳定充足的运营资金。

2 项目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称作特许权投融资方式”,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签约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投资建造设施的所有权(这个所有权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允许向设施使用者收取适当费用,由此回收项目投融资、经营和维护成本并获得合理的回报,特许期届满,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地移交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

篇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inancing order theory, this paper would analyze financing from the main way of commercial bank loan about the 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study on financing problem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th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commercial banks under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established,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not reimbursement under the one-time loan conditions is big;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under the probability of the hybrid strategy, it puts the condition formula of evolutionary game hybrid strategy model ideal game refining Nash balance.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混合博弈;中小企业;融资;均衡策略

Key words: asymmetric information;mixed game;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financing;equilibrium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2-03

0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前者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企业留存收益与职工集资,而后者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及风险投资等。从融资需求角度出发的“融资次序理论”[1](Myers,1984)认为,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而在外源性融资中又是先债务融资再是权益融资。但事实上,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还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且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为主[2~6],对于这一现状学者们基本达成了共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问题。当前国内学者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金融体制与改革的视角[7~9],二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10,11],三是从非对称信息的视角[12]。本文在承接前人学者的“二维”分析视角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在非对称信息博弈下银企之间的行为分析来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构建一个非对称信息下演化博弈模型,讨论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双方最优策略的概率条件以及理想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满足条件。

1 银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1 基本假设与模型 根据Nash均衡理论,将商业银行与期望融资的中小企业看成信贷市场条件下的两个交易主体,双方之间在契约约束下进行资金借贷交易,具有相互转嫁成本而提高自身获利的可能;银企双方有着利益联系,在博弈中相互影响并作出决策从而使自身收益最大,同时根据条件的具体变化自主地采取策略或行动,并通过策略的组合来实现自身的目标收益函数[13]。

按照上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行为进行决策时,进行如下假设:假设一:此博弈模型参与人是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各自都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二:中小企业与银行一方先行动,另一方能观测到其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监控成本;假设三:银行利率受到管制,对于不同贷款的中小企业采用同样的贷款利率,为防范风险,银行会采取监控与奖惩制度;

考虑到在现有的融资环境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如贷款决策、还款信用等受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影响以及银企间行为的动态性,将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间的演化博弈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在贷款申请阶段,由于信息不对称状况,企业的贷款动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甄别,银行需要通过观察它的行为采取对策,银行会产生监控成本。在银企博弈的第二阶段,企业的策略集合包括按时还贷、违约还款等。在法律约束不足的情况下,逾期违约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并且企业要依赖滚动债务融资来不断获得资金。而银行面对违约企业可选择某种概率的形式追讨、追回贷款本息,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追讨成本,企业也会面临信用风险损失。根据上述分析,银企演化博弈模型的具体构建及分析如图1所示。

若企业有一收益率为r的项目,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是依赖于向银行申请贷款A,银行的贷款利率为i(企业的项目收益率一定大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即r>i;否则就不会投资),申请贷款的成本为c1。如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观察它的行为策略后同意对贷款申请者发放贷款,且借款企业保证守信如期还款,这一过程会产生监控成本c2。那么,企业的收益为A(r-i)-c1,银行的收益为Ai-c2。

设中小企业投资后获得收益为F(F?叟A(r-i)-c1)。如企业选择不守信用,不归还贷款,若银行不追究,中小企业信用损失为L,则企业的收益为F-L,此时F=A(r-i)-c1,银行的收益为-A-c2;如银行选择追讨,银行追讨概率为P1,中小企业还款概率为P2,追讨成本为k,追讨成功后中小企业被罚款为B,则中小企业在接受还款并被罚款在条件下的收益为F-L-B,而银行获得利息收入Ai,损失追究成本支付为k,银行的收益为Ai-c2-k。在此博弈过程中,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Macleod[14](1988)和Holmstrom[15](2001)认为银企双方只有无限次的演化博弈,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获悉对方的决策信息,并作出最优判断。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判断:一次性博弈的结果是交易双方倾向于不合作,而演化博弈的结果是交易双方趋向于合作。因此,下文将讨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在非对称信息下演化博弈关系。

1.2 非对称信息下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 假设中小企业的还款概率P2就是中小企业守信的概率,那么企业的不守信的概率为1-P2,那么商业银行选择贷款时在申请阶段必须满足P2×Ai?叟(1-P2)A,即:P2?叟■。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是否贷款是由企业还款的概率决定的。当企业的还款概率P2?叟■时,银行的收益是大于零的,银行会选择贷款;当企业还款的概率P2

当然,以上分析是基于纯粹的经济人假设,没有考虑道德风险和银行的奖惩措施。如果加入信用损失风险L和惩罚风险B,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银行追讨后选择还款时的收益为:E1=P2*(F-L-B)(1)

选择不还款获得的收益为:E2=(1-P2)(Ar-c1)(2)

由于(1)存在时有F=A(r-i)-c1,联立(2)可知,若E2>E1,即有:P2

讨论1:如果不考虑信用损失风险L,讨论P2与惩罚风险B的关系:

令p(B)=■,对B求偏导数,则有:

■=?坠■=-■(3)

从(3)式可以看出:如果惩罚风险B越大,那么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就会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小。

讨论2:如果不考虑惩罚风险B,讨论P2与信用损失风险L的关系:

令P(L)=■,对L求偏导数,则有:

■=?坠■=-■(4)

从(4)式可以看出:如果信用损失风险L越大,那么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就会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小。此外,由于我国金融信用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对信用损失风险不是很重视。因此,中小企业的信用损失风险L较小,从而企业的不还款的概率就会较大;这就证明了在实际社会中,当中小企业考虑一次性贷款时,出于利己目的,选择不还款的概率大这一经济现象。

对比讨论1和讨论2的结论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中小企业选择不还款策略手段,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加大惩罚风险B,这样的方式较加大信用损失风险的方式更为有效。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追讨贷款时获得的收益为:

E3=P1*(Ai-c2-k)+(1-P1)(-A-c2)(5)

不追究贷款时获得的收益为:E4=Ai-c2(6)

由(5)和(6)可知,若E3>E4,即有P1>■,表示如果商业银行追讨贷款的收益大于不追讨贷款的收益。

令p(k)=■,对求偏导数,则有:

■=?坠■=■(7)

从(7)式可以看出:追讨的成本k越大,那商业银行选择追讨的概率就会越小。同理,若P 1

1.3 演化博弈的均衡策略分析 从上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可知,该博弈的均衡就是({不贷款,不追讨},{不还款,不还款}),这样的均衡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中小企业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国家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混合策略均衡,即({贷款,追讨},{还款,还款}),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选择贷款,中小企业在完成项目选择还款后博弈就结束。但是这样的均衡是各个参数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P2=1|P1=1}}成立时,才能使这个均衡成为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

为了达到上述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对商业银行而言,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条件为P2■,即满足在商业银行追讨的条件下选择还款。那么,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的均衡条件为:P2■(8)

2 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1)根据融资次序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外源性融资,而外源性融资渠道中大部分资金还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问题。

(2)对国内学者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从金融体制与改革的视角、宏观层面视角、非对称信息的视角三个方面分析。

(3)建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在实际社会中,当中小企业考虑一次性贷款时,出于利己目的,选择不还款的概率大的经济现象。

(4)通过非对称信息下混合策略的概率分析,本文认为: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中小企业选择不还款策略手段,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加大惩罚风险,这样的方式较加大信用损失风险的方式更为有效。

(5)提出了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理想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条件公式。

参考文献:

[1]Myers, S. C.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4(1).

[2]Horworth, C. A. Small Firms’ Dem and for Finance: A Research Note [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11(4).

[3]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7).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1).

[5]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J].金融研究,2006(4).

[6]李涛.政府管制、法治、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J].经济学,2004(4).

[7]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

[8]伍装.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软科学,2006(1).

[9]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5).

[10]胡红星,张亚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

[11]莫万贵,杨明奇.我国信贷市场的风险与效益分析——一个博弈论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12]王玥,秦学志.双重违约风险下的银企共赢信用机理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8(6).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困境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是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融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但是这些环境实际上更倾向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仍然从中难以收益。

二是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在抵押条件等发面尚处于不利的地位,银行为了减少发放贷款的单位处理成本,也不愿把资金投向中小企业。

三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问题明显。地处不发达地区且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的融通是目前我国最明显的结构性融资问题。一些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且信用等级不高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也是急需解决的。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发展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相关信息“软化”严重。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限制和管理制度的相对匮乏,使其能够提供给银行的贷款信息大都是“软信息”,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做出准确的判断,由此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难以自拔。

2.缺乏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管理不科学。中小企业生产管理还处在非常低级的水平下,管理工作没有做到程序化、有序化和标准化。

3.中小企业意识也是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意识妨碍联合扩大,融资保守,积极性不高也影响融资渠道的拓展。

(二)金融体制方面

1.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制度缺乏。仅靠目前的政策性金融制度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不可能的。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扶持,中小企业便难以维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中小企业融资关系就缺乏核心。

2.中小企业从现有资本市场融资存在制度障碍。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没有真正建立,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交易品种过于稀少,相对充裕的社会资金只能面对相对有限的投资渠道,使得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阻塞,使得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筹措资金,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我国的中小企业征信制度有待完善。我国的征信行业缺乏直接可依据的相关法律,而且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型和技术不成熟。信用缺失使金融机构发展不健全,抑制了其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服务方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政府行为方面

1.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也不够。

2.法律建设不很完善,不能完全做到有法可依。不管是什么体制的国家,均重视从法律法规的方面对中小企业提供保护和约束,为其提供服务,使得中小企业更为稳健发展。然而我国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某些方面还是一片空白。

三、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增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能力并改善内部管理

1.企业要对自身现有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扩大公司规模。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很难短时间内就大为改善,因此应尽可能根据自身特点挖掘现有资源。

2.中小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公信度,提高会计制度透明性。应提高信息质量,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信息结构,特别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

3.规范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管理方式、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对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化。

4.树立内部融资的价值观。需要企业自身认识到内源融资的重要性,加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提高融资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良好的金融投资市场体系

1.完善目前的政策性金融制度。政策性银行要能有效运转,需要具备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应尽快组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应积极承担起政策性的义务,在这些领域内建立政策性银行,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

2.建设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目前从我国中小企业投资品种的结构来看,股权和债券的比例严重失调,可以说债券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应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加强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的管理、分散和转移机制。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障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开展中小企业基本信息及信贷信息征集活动,汇总并整理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

(三)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

1.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环境。政府和监管部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和鼓励金融创新上。既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直接融资渠道,又能通过资本市场为投资者提供退出渠道,从而支持和鼓励创业资本的投入等。

2.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应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融资角度,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融资多样化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针对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必须积极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必要的融资支持,是当前金融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是政府为发展国民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亟待解决的重点。

一、中小企业自身营运水平和发展潜力是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

中小企业应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加强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企业经营者应增强融资知识,熟悉融资政策,开拓自身融资渠道,不断提高自身融资水平。

首先。中小企业要定好自身位置,积极开发利用自身的“稀缺资源”,形成优异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苦练内功。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道路;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强化企业制度,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是一个企业出色治理并持续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与实施的程度是银行、信用机构评估企业营运风险的主要参考依据。

其次,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员工永远是企业最大的财富”,荷美尔中国区总经理郭木先生如是说。商业银行评估贷款风险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展潜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团队管理与创新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将极大改善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评估放贷活动中的印象。

最后,建立和健全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体系。良好的商业信誉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也是风险危机中企业持续营运及自救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小企业要立足自身条件,放眼长远发展,强化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树立起按时还贷的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才能在银业商业贷款做到“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性循环。

二、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健康发展,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为扶持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发展,国家于2010年4月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应积极贯彻国家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反馈给政府,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法律、法规建设来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在立法中不断健全法律体系,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框架,为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融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

首先,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引人中小银行竞争机制,强化金融市场的有序、合理竞争。根据暂行办法。加快建设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渠道。

其次,强化对金融债权的执法维护力度,优化融资环境。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建立企业征信的奖惩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贷款利率等各方面的优惠,打击恶意失信、骗贷等行为。

最后,积极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并扶持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加大中小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通过利益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运用渠道,同时疏导各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各取所长、共同发展的关系。

三、鼓励中小企业融资多样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刨造多赢社会效益

在现阶段。中小企业不能把融资完全局限于银行信贷方面。要拓宽融资视野,积极利用自身内外部资源条件、国家政策及民间资本进行多样化、多层面的融资。

第一,努力发掘利用自身内部资源进行多种融资。首先,中小企业利用自己资产进行融资。如企业可以通过变卖资产或权证抵押、质押及融资融物等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其次,有效利用货币时间差异性缓解短期资金不足。如,提前收款、延期付款及银行承兑汇票等都是有效缓解短期资金不足的重要方式。最后,良好的信用也可以为企业获得额外的融资。如,企业可以用自身良好的信用条件赊购商品;中小企业主利用自己良好的个人信誉或人际关系获得短期借款等方式的融资。

第二,善于吸收利用外面优质资源,进行多样化融资。首先,企业可以通过额外的利益分成使金融机构间接或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营运;作为专业性理财机构。商业银行等的理财建议及专业咨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职工持股及管理层持股既可以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也能带来强化企业管理、提高运营企业效率及增强职工归属感等多方效益。最后,民间借贷的灵活性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

第三,积极利用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进行融资。首先,鼓励资质比较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进行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融资。其次,借鉴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引入风险投资基金或创业投资基金,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最后,可以通过金融产品等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难题。如可采用将债权外包出售、债权二级放贷、发行可转换股票、债券或可回购股票等方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四、结语

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的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企业运营;而银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维持银行经营发展,设置一些必要条件,择优放贷;国家为提高就业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鼓励企业合法合理有序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调节应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见效快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作用比较有限,法律手段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护、保障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规则与环境,是典型的“慢变量”。

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需要中小企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银行发挥好中介作用,并辅以必要的财政政策及法律手段等国家宏观调控等三者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有效风险管理、控制与信用增级、综合绩效提高的“多赢”高校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巧凤,滕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剖析[J].今日科苑,2007(16):22.

[2]任瑞洪.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再思考[J].会计之友,2007(7):71-72.

篇10

关键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

一、导论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因为中小企业为我国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吸纳就业角度考虑,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都意义重大。据研究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

中小企业融资难历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一旦资金跟不上,即使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也不得不半途而废。据了解,目前一些小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靠自己的资金积累、几个投资合伙人凑钱或者向企业职工借钱等,但这种融资方式资金规模有限,资金来源不稳定;二是向银行贷款和直接融资,上市融资或者发行企业债券,但这些方法门槛较高,许多中小企业不具备条件。“一边是面向各类大企业、大客户的各种贷款优惠措施和政策,一边是资金尚未满足'温饱'需求的小企业,银行面对这个问题也很矛盾。”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之所以不愿意向微小企业贷款,首先是因为信贷风险控制难,微小企业基础性资料缺乏,信息不透明,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完整,银行难以用常规方法评估其还贷能力和信贷风险。其次,微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第二还贷保证。此外,与大额贷款比较,微小企业贷款额小、贷款面广、贷款期短,费用率以及成本要高得多,银行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通常不愿意涉足此类贷款。“小企业融资难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 专家指出,尽管目前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帮助小企业贷款融资,但除去上述根本性原因外,贷款手续繁杂、抵押和担保条件苛刻、贷款成本太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依旧存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求贷无门现象仍未从根本上缓解。而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求资无路继而转向地下融资、民间融资,这种方式利率高、风险大,不仅给监管带来一定挑战,而且也不利于这些企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

(一)银行贷款

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海中小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6%。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是大型国有企业,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有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借贷,由此引起了众多的债务纠纷。

从企业方面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度低。

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二)政府扶持

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

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

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

(三)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

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600多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

(一)外部融资困难的原因

1、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且信用观念薄弱。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自有资本较少、负债较多、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经营面临较大的风险。而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责任追究日益强化,使得许多基层银行存在“惜贷”心理,信贷员为了避免日后的企业违约风险,便严格控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以减少坏账隐患。加上中小企业信用观念薄弱。许多中小企业还款意识淡薄,人员素、还款能力差,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信用良好的大型企业,因此种小企业融资面临很大的困难。

2、财务不透明,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许多中小企业财务透明度低且不规范,加上多中小企业还款能力差、还款意识淡薄,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贷款资金用途及发展前景等情况难以了解,不敢轻易提供信贷支持。此外,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如果不能提供抵押和担保,中小民营企业因难于满足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获得贷款的机会大大降低。

3、金融危机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波动较大、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人民币升值,使得国外需求量减少,企业出口量减少,这就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此外,银行本身受到次债的影响,加上房地产按揭贷款的坏账大幅提高,从控制自身风险角度出发,惜贷现象非常严重,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大大提高。

(二)中小企业贷款筹资难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

(三)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中小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中小企业融资和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有股票中小企业融资和债券中小企业融资。

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600多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中小企业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中小企业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

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四、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提前做好我国优秀中小企业的筛选、培育与推荐工作

政府要对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政策支持,第一步应该做好优秀中小企业的筛选、培育与推荐工作,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值得进行培育。我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局应该联系相关部门,首先做好中小企业的摸底登记工作,政府具体负责部门要排除干扰,公开、公正、公平地按照规范标准从中选取优秀的中小企业,并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扶植其品牌建设、经营建设、财务建设等,为这些筛选出来的优秀中小企业提供雪中送炭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对中小企业的筛选、培育与推荐工作应该长期坚持,每年选出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同时,由于涉及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关系,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这些中小企业的筛选时,应该事先设立一些科学规范的指标体系,并按照这些指标体系实施专家评审,以保证优秀中小企业公开、公正、公平地被选。

(二)推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信用”二字,应该逐步建立内、外部相结合的配套的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增强借款人的信用意识,采取有效的贷款担保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同时银行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调整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方法和信贷掌握标准。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制度体系,同时,信用制度体系的构建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这就需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局、各级政府联手合作,共同协作。可仿照美国的做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咨询系统,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一定方法搜集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公开,以随时供商业银行进行查询,一旦中小企业有欺诈、瞒骗等行为,就将其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使其不仅得不到融资服务还得不到商业银行的其他服务,使其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这样才能很好地杜绝中小企业的不诚实行为。

(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立财政专项基金

在研究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支持的方面,我国还应该放宽视野,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这方面,美国财政专项基金就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财政专项基金是美国政府为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某些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而给予的财政援助。在美国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政府财政针对专项科技成果的研究与开发基金、产品采购基金、中小企业的创业基金、失业人口就业基金等可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和吸纳就业的基金;二是风险补偿基金、财政专项基金(不同于财政直接补贴,它有严格的管理要求,需要在基金设立之前就必须明确资金的数量、用途、对象、支付方式和补贴方式)、特殊行业的再保险基金等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市场风险的基金。同时,美国还建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及援助。美国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的部门是联邦小企业管理局(SBA),并在各州设有派出机构,其作用是为中小企业争取平等的竞争条件,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经济群体。

事实上,美国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性贷款数量很少,政府主要通过联邦小企业管理局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投资。 在近45年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隶属于联邦小企业管理局) 通过14万个投资项目向大约9万家小企业提供了400亿美元的资金,创造了大约100 万个新的工作岗位。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是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担保方式如下:以联邦小企业管理局的信誉为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担保,一般情况下,联邦小企业管理局提供贷款总额75%~80%的担保,其余部分由商业银行承担。联邦小企业管理局担保贷款最高限额为75万美元。 担保贷款的风险损失由政府预算列为风险处理。联邦小企业管理局根据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经验和业绩, 对参与担保贷款计划的贷款机构进行分类,并据此采取不同的审批程序。

尽管我国目前可能不存在构建财政专项资金的条件,但我国相关部门可以先了解财政专项资金设立的背景、目的和方法,以便在将来条件成熟的时候,能有更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财政专项基金这一已经取得巨大效果的措施.

(四)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级法律法规

与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类似,在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各级法律法规方面,我国也应该放宽眼界,积极借鉴国内外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由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成份,因而世界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及融资问题非常重视,美国也不例外。美国联邦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制定了法规,用立法的形式规范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体系,包括:《中小企业法》、《中小企业投资法》、《中小企业经济政策法》、《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小企业投资奖励法》、《小企业开发中心法》等。

我国在1999年4月成立中小企业促进法起草小组,直到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才开始实施,但该法仅仅构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基本框架,缺乏配套的法律如《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投资法》等,因此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还极不成熟。另外由于转轨时期其它各项配套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了市场维护制度不力的现象。尽管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针对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但我国可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制定地方性的中小企业融资法规,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五)推动我国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是构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必备条件。良好的金融环境主要包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水平,涵盖国资银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和信用合作机构等在内的立体化、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与地方具体经济情况相结合的金融法律法规及优惠政策等等。

良好的金融环境将给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大的方便。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在金融服务水平的质量尤其在审批贷款的效率方面、外资银行的引入方面、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金融优惠政策方面都比较欠缺,即使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环境也并非乐观。我国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确实做好我国金融环境的良性构建工作。

中小企业是活跃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是解决就业人口、提升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国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这一重要经济体的发展,尤其是要积极解决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长远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小企业融资:四渠道跳出困局[J].中国科技投资.2009

[2]刘秀菲.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

[3]李志广.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0

[4]刘国光.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59-71

[5]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33

[6]李大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剖析及对策选择》.金融研究. 2001

[7]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达谭枫.达谭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分析[J].新疆金融.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