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责任审计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内容
1.审计对象。本文所指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学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学校内部管理的,包括负有经济责任事项的二级学院、系部、内设机构、直(附)属单位的正职领导干部(含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以及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高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任期届满或任期内办理提任、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的,都应接受经济责任审计。
2.评价内容。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及其所在部门类型、职能等情况,确定以部门科学发展情况、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廉洁从业情况五个维度为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总体发展、规划目标完成情况;(2)遵守财经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3)“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决策内容的合法性以及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4)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情况以及合同管理情况;(5)支出的真实、合法、预算执行和效益情况;(6)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7)收入的依法组织、预算完成情况;(8)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9)对下属单位的监管情况;(10)被审计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评价指标的选取。《浙江省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与《浙江省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这两个制度,制定依据相同,评价内容相近,而且,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的权限与职责可视为党政领导干部权限与职责的下延和细分,因此本文以“浙江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确立了以部门科学发展情况、权力运行公开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操作行为规范化、廉洁从业情况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根据部门职责特点设定三级指标为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运用中,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随着环境的变化做适时的调整,使指标体系能够起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2.指标计分设置。加分项一级指标为“部门总体发展情况”,最高可以加满20分。下设二级指标2个。扣分项一级指标包括四大方面,基准分共80分。下设15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每一项分为优、良、中、差四档计分,分别按照该项分数的1、0.8、0.6、0的系数计分。
3.指标评分权重的设置及注意事项。高校内部部门由于部门职责、岗位性质和承担的经济责任不同,这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指标评分权重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因此,要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高校应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赋予各部门领导三级评价指标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评分权重。
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部门的评价指标可能会没有设置此项内容,如部门没有下属单位,就造成这些指标的缺项,对于这些项给满分或0分均不适合,因此,在实际评分时,就要将这些指标权重,按照所在层级内的其他指标权重进行比例再分配,以实现相对公平。
4.评价等级的确定。根据综合得分,将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评价为A、B、C、D四个等级。A等:90分以上(含90分)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优秀;B等:75分以上(含75分)90分以下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较好;C等:60分以上(含60分)75分以下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一般;D等:60分以下的,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较差。
被审计领导干部因廉政问题被移送司法处理或已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再进行具体评分和评级。
5.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运用。审计部门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应本着“权责对等”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做出界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干部考核、奖惩、后续管理等的重要依据。
二、实例分析
学校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其工作流程和特点都不相同,因此,在设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区别不同的重点和责任。现以财务处处长为例,对其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学校财务处是学校经济活动的中枢,财务处长管理着学校全部资金的收和支,如何合理选择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键。
(一)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及指标量化(见表1)。
2.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和评价档次说明。
(1)总体发展情况。评价要点:被审计者任期内推出的重大改革发展措施,并对部门的发展产生重大正面影响,进而取得突破性成绩,如在获得全国性、省级重大奖励,在争取财政性资金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等。评价档次说明:由被审计者提供情况,审计组对这些经济举措的合理合法与创新性进行认定,并在比较部门自身发展后酌情加分,加满10分为止。
(2)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评价要点:被审计者任期内规划目标完成情况。评价档次说明:由被审计者提供情况,审计组核实后根据建设目标的难易程度、对学校发展推动作用大小,酌情加分,加满10分为止。
(3)决策程序规范性。评价要点:是否健全部门办公会议事规则、财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重大人事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是否都通过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程序,是否都有会议记录。评价档次说明:“优”为有健全制度,且纳入集体决策范围的事项全部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的;“良”为有制度,极少数事项未经集体决策,但无潜在严重后果的;“中”为有制度,多项事项未经集体决策但还未产生不良后果的、或会议记录不全的;“差”为有制度,但大多数事项未经集体决策、或某项事项未经集体决策且已经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有潜在严重后果的,或没有建立制度的。
(4)决策内容合法性。评价要点:决策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评价档次说明:“优”为全部决策内容都合法;“良”为有1项经济决策内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情节不严重的;“中”为多项决策内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但情节不严重的;“差”为有决策严重违法的。
(5)决策执行及效果。评价要点:决策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执行决策后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是否存在因决策不善影响资金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情况。评价档次说明:“优”为全部决策都按计划执行,并且无不良后果;“良”为有决策未按照计划执行,或者少数决策造成了轻微的损失;“中”为多项决策未执行或者执行后有较大损失;“差”为有个别决策执行后产生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的。
(6)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评价要点:资产是否全部入账,有无账外资产,如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有无入账,资产是否及时登记、定期盘点,账账、账实是否相符,领用是否规范;资产有无因管理不严造成损坏、偷盗等损失情况等。
(7)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评价要点:资产出租、对外投资和担保是否履行审批手续,资产处置是否履行审批手续。
(8)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评价要点:应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是否全部纳入政府采购;限额以上自行采购的项目是否实行招投标。
(9)合同管理情况。评价要点: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是否订立合同,是否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
(10)下属单位监管情况。评价要点:是否建立对下属单位的监督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是否存在将有关资金转移到下属单位或以各种名目违规在下属单位列支费用现象。
(11)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评价要点:内部分工与牵制、现金管理、票据管理、预算管理、收费管理、采购管理、招投标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专项经费管理、基本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对下属单位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主要财务管理、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和完善。评价档次说明:“优”为制度全面完善;“良”为有个别制度缺失,缺陷不严重;“中”为有多个制度不完善,但无重大缺陷;“差”为有重大制度缺陷,或者重要制度未建立。
(12)内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评价要点:各项制度是否严格执行;执行制度后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否存在因不严格执行制度而造成损失浪费的。评价档次说明:“优”为全部制度严格执行;“良”为存在个别制度执行不到位,但尚无实际后果及损失浪费;“中”为存在多个制度执行不到位,但无实际后果及损失浪费;“差”为有制度执行不到位而造成实际后果及损失浪费。
(1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评价要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是否完整,往来款项结算、清理是否及时,有无利用往来账隐瞒收入或直接列收列支,代管款项核算是否合规等。
(14)预算完成情况。评价要点:有无编制赤字预算;预算项目是否完整、真实、细化,各项收入是否纳入预算管理并在法律规定账户核算,有无隐瞒收入、设立账外账的情况。
(15)预算执行情况。评价要点:各项支出是否按照预算执行,有无超预算、超标准现象;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问题。
(16)收费政策执行总体情况。评价要点: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收费,有无自定项目、超范围超标准收费;所使用的收费票据是否合法、合规;有无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
(17)支出的真实、合法情况。评价要点:各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是否符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有关政策规定;是否按规定标准提取;奖助学金的发放是否及时、足额、规范,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现象,或结余较大;是否采用虚假或不符合要求的票据报销。
(18)专项经费使用总体情况。评价要点:是否专款专用,有无存在虚列支出、挤占挪用情况;专项经费的使用绩效,有无损失浪费。
(19)审计整改情况。评价要点: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已整改。评价档次说明:“优”为全部整改;“良”为有个别问题没整改,但性质不严重;“中”为有多个问题没整改,但性质不严重;“差”为整改不到位,且性质严重。
(20)领导利用职权行为。评价要点:领导是否存在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存在违反决策程序直接干预重大经济事项,是否在收入分配、经费开支、资产使用等方面未遵守有关规定两方面。移送司法处理或已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再具体评分。
(21)领导个人行为。评价要点:领导是否存在一些与职务无关、但违反廉政规定的行为,如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
(22)所在部门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情况。评价要点:所在部门班子成员有无因与职务有关的廉政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他职工有无因廉政问题被查处。评价档次说明:“优”为未发生上述情况;“良”为有个别职工因廉政问题被查处的;“中”为有个别班子成员因廉政问题被查处的;“差”为有多名班子成员因廉政问题被查处的。
(23)所在部门财务清廉情况。评价要点:部门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并在一定范围内私分财物的。
其中对(7)、(8)、(9)、(10)、(13)、(14)、(15)、(16)、(17)、(18)、(20)、(21)、(23)指标的评价档次说明:“优”为未发现问题;“良”为发现个别问题,但性质不严重且金额较小;“中”为发现多个问题,但性质不严重且涉及金额较小;“差”为发现存在性质严重或者涉及金额较大的问题。
(二)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审计量化评价评分表(见表2)
(三)综合评价
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象财务处长最后达到的等级。财务处长经济责任审计综合评价分值为91.08,对照上述评价等级可知,该财务处长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优秀。
参考文献:
篇2
根据集团公司安排,20__年初本人到纪审部工作。对此次工作变动,我坦然面对,面对新的部门、新专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继续秉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力所能及的为集团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下面就我一年来的思想、学习、工作及廉政情况给大家做一汇报,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思想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本人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坚持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永远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面对新部门、新专业及新知识,我以小学生的姿态,认真学习审计、纪检监察等知识,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审计人员学习班,认真学习了《国网公司审计人员基础知识》、《国网公司纪检监察干部实用手册》等书籍,熟悉工作程序,掌握工作知识,为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打下基础。
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安排的机关作风建设的学习课程,深刻领会,并将之融汇到具体的工作中;同时本人通过各种方式,不间断的阅读、学习相关的经济刊物和书籍,保持对当前经济及经济活动理解,并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工作情况
1、按照20__年审计工作计划,本人主持并完成了对物业公司原经理辛社辉、监理公司原经理付红卫、管理公司原经理郭团社、调试公司原经理王万海的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审计和调试公司大唐渭河电厂项目、监理公司河北黄骅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客观、公正评价被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全面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项目)的真实经营情况,为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提供借鉴,为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翔实的依据。审计过程严密,审计结论独立客观,审计人员严格遵守审计注意事项,廉洁自律,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一致好评。在省公司20__年优秀审计项目评审中,对管理公司原经理郭团社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获得了评审组的一致好评,有望获得优秀审计项目。
2、根据省公司审计部的工作安排,本人在20__年6月被省公司审计部抽调参加了省公司废旧物资专项检查,具体检查了西安电力机械厂、陕西送变电公司、渭南供电局三家单位;20__年7月,参加了国网公司的湖南省电力公司废旧物资稽核检查,对湖南省电力公司本部、湖南电力设备厂、常德电业局、衡阳电业局的废旧物资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20__年10月,参加了省公司对秦川电站仪表厂的经济责任审计。在以上外部审计中,本人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省公司审计部领导的赞赏。
通过以上外部审计工作,开拓了视野,学习了兄弟单位好的经验,使自己的业务知识得到了检验,更好的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
3、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
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小金库”专项治理的工作安排,从20__年7月开始,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在集团公司内部全面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本人兼任“小金库”专项治理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克服人员缺乏、与正常审计和外出审计交叉干扰等困难,经过自查自纠、督导检查、回头看三个阶段,历时半年时间,检查部门11个,班组8个,子分公司(项目部)63个(含6个子分公司),多经企业1个,党团工会3个,接受省公司检查三次,出具检查报告二十余份,检查过程扎实,资料准备翔实,工作质量较高。
三、廉政情况
在工作生活中,本人时刻牢记“公生明、廉生威”的古训,认真学习公司安排的各类廉政读物的学习,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惕性。在审计工作中,坚决执行审计纪律,廉洁奉公,做好表率,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篇3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事业单位 会计核算 策略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核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国库集中支付改变了原有的繁琐的流程,资金直接从国库划拨到应收款人手中,这样做就避免了,资金运转速度慢、资金滞留、库资金大量流失在外的状况。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一般都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我国也同样采用了这一办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加强我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减少资金在流通中被侵占或私藏等不法行为,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全国财政使用的监管力度,较少了以前繁琐的流程,提高的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防止国家财产的流失和资源浪费。强化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方面也逐渐趋于成熟,从而为事业单位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做好了铺垫工作。 本文讲述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作用,对现在事业单位财政核算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国库集中支付的影响作用
(一)采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加强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财政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到每笔财政资金的具体用途,具体收款人,具体项目等情况,这样就有利于整个财政资金的把控,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扣留和挪用,保证每一笔款项用到实事上,同时也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控制的。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审计监察,按国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国有资产之前,必须要上报国库等相关部门,并且提交预算方案,经过国库的审批才能获取相关财政资金资产的使用权。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国有资产不外流。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可以有效减少腐败现象的产生
除了官员自己的思想意识问题外,财政资金的分散支付,流程繁琐等问题也给腐败滋生提供了机会,分散支付下财政部门对拨出资金的使用缺乏监督。有些资金挤占,挪用。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国库集中支付的流程是资金直接从国库下拨到产品购商的手中,所以有效地防止财政资金的截留,从制度上很好地预防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腐败现象。国库集中支付,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避免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预算不科学,预算会计缺乏职业素养
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财政部门中资金类别多,杂,很难统一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后会计科目变动较大,况且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领域不同,各自单位系统的规章制度不同,致预算难以达到一致。很多事业单位预算方法落后,
预算的会计职业素养不高,不具备严肃性。在预算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掌握单位的试剂情况和资金流动科目,导致了财政预算的不科学,加大了本单位财政支付的难度。
(二)缺乏监督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财政收支完全由国库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审查,所以少数事业单位,就会轻于防范,觉得是上面国库的工作,与单位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有时候袖手旁观,没有从本质上重视财务监督,主观意识薄弱。而且,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量巨大,核算人员无法逐一对事业单位工作性质、资金用途等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无法及时有效的反映事业单位具体财务收支情况。导致国有资产的外露。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策略
(一)强化支付中心审查力度,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职能
对于财政拨付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加强支付中心的工作效率,精简机构,简化流程,不断提升报账效率。国库支付中心可以整理编制整个财政资金拨付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大纲资料,分发给各个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保证每一个会计详细的了解到预算申报,财政拨付的流程和具体要求。保证会计掌握支出内容,准确的填制支付申请,不断健全支出附件与报账手续,实现报账的一次通过率。在此基础上,国库支付中心本身也要加强人员的培训,简化工作流程,增强工作效率。 给各个事业单位提供便捷的报账服务。
(二)针对于事业单位,制定统一的财务支出,科目的基本核算办法
精简科目,清理支出项目,保证解决科目冲突的问题。实现分类口径和会计核算办法间的一致性,要求把基本建设支出和事业单位的自筹基建款分开来管,分别入账。把基本建设的支出项目申报国库支付中心,把单位自筹款归入单位自己会计核算中心。使国有资金得到统筹安排,做到资金合理利用。要求会计核算中心把资产类、收入类以及净资产类科目与基建投资分别建立入账, 要求把单位自筹基建更换成基本建设支出,实现会计的核算统一。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是世界经济的第二经济大国。国有资产数目庞大,事业单位数量增多,财政关乎到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质和人民生活的安定。所以,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按照财政制度要求,适应国库支付中心的制度程序,保证本单位的财务核算与国库支付中心的核算相对接,保证国有资金不外流,不侵占。国库集中支付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我们要从多方面下手,分管齐下。管好国有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唐.R.汉森,玛丽安.M.莫文.管理会计[M].王光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如梅.浅析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J].魅力中国,2008(12)
[3]崔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 1(03)
篇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56
十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内部结构层次越来越多,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复杂。高校要适应这种新常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2015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以下简称《单位内控指导意见》)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高校为规范学校经济和业务活动,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之旅。
1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简而言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自我协调、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高校内控体系的内涵是学校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障高校业务活动正常有序进行、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保障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在高校内部管理体系中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内部控制是对高校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2)常态化。高校内部控制贯穿于学校的整个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之中,不是阶段性或突击性工作。(3)关联性。体系中各项控制活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4)潜隐性。体系中各控制活动融合在学校一切业务、经济活动之中,不独立显现于一般管理工作之外。(5)目标多元化。高校业务多元化和经济活动多元化必然导致内部控制目标多元化。
2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培养高级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校的宏观目标,高校的微观目标即为高校内部控制目标。根据《单位内控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指引,构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以规范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的经济和业务活动流程为主线,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导向,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将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范畴,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高校经济和业务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效能。
为保障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在构建高效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应依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2.1合法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它也是对国家统一颁布的法律法规的有益补充。依法治校,依法行政,高校内控体系是高校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业务的行动指南,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凌驾于体系之上。
2.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高校内控体系系统、全面。根据美国COSO报告,将内控体系划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基本要素。我国高校内控体系建设应据此五要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层设计,让内部控制渗透于学校一切经济活动及部门业务中,使学校各部门各岗位按特定目标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地发挥作用,全面完成内控体系设计的总体目标。
2.3制衡性原则
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相互制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原则,其主要内容为将有关责任进行分配,使单独的部门或岗位对任何一项或几项业务活动无完全的处理权,必须经过其他部门或岗位的协同处理。同时,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或岗位也应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或岗位。两个或以上相对独立的不相容部门或岗位环境确保各项业务的相互监督和牵制。
2.4适应性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有效结合学校内外部环境特征,根据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演变而实时更新、完善,确保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和强大的适应性。
2.5成本效益原则
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效果就必须设置较多的控制环节,高校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必须相应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控制活动的成本。因此,构建高校内控体系要严格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功能,力争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3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路
为充分发挥高校内控体系的效能,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高校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内部控制流程的科学化、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和内控监控等环节,从而执行规章制度、改善工作效率、提高财务安全、降低职务犯罪,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3.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整个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第一环节,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对内控体系的其他要素具有先导作用。高校?炔靠刂苹肪车姆冻胫饕?包括合理的学校组织结构、明确的岗位职责及高效的员工内控执行能力。
(1)完善高校治理结构,科学设立内部组织机构。高校应进行内部机构改革,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互相制约的原则,根据业务性质、范围与管理架构,科学合理地设立内设机构。制定高校章程,明确规定内部组织的职权,界定内部组织间的专有权力、共有权力和协商权力,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加强高校内部权力制衡。高校可设立监事会,引入社会力量对学校内部管理进行监督控制。
(2)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无论高校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普通教职员工,都应牢固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在各类经济和业务活动中,自觉执行内部控制措施。高校可通过宣传教育、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学校全体人员内部控制执行力,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内部控制机制和内容,构建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建立全面系统的内控责任、考核和激励体制,也将大幅提高高校内控执行力。
3.2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是高校内控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评估,高校可有效地识别存在的潜在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及风险预警、应急措施。高校可通过如下过程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设立风险评估机构;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指标;定期和不定期考核检查;信息反馈;经过反复几次修正形成风险矩阵,确定风险控制的关键部门和关键节点,最终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主要涵盖: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
3.3完善内部控制流程
内部控制流程完善与否是高校业务活动能否有序进行的关键。高校应梳理内部管理流程,综合考虑每个管理部门架构层次、功能范围、性质属性、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性,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制定系统的、全面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有效。
3.4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反馈是协调各个内控活动的重要环节。良好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保障信息横向、纵向传递的畅通,使学校所有人员充分了解学校的运行状态、准确把握工作的进展状况和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健全信息沟通机制,高校应建立涵盖学校全部业务和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学校需要的内部、外部各种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以支撑学校领导者决策、管理者管控和普通教职工行为规范。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建立高效的学校信息化平台。高校信息平台要实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信息共享,整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流,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加强部门间业务活动的协作和监督,降低内部人人为操纵的机会与概率,确保高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信息沟通机制亦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估。
建立完善的内控报告制度,充分保障内控信息公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要求,根据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具体情况,积极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情况应当作为部门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内容进行报告。建立规范有序、及时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公开机制,积极推进内部控制信息公开,充分发挥信息公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作用。
3.5强化内部控制监控
强制性地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自我评价和持续改进才能充分保证内控体系长期健康运行。内部控制监控贯穿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全过程,各级人员、各级机构应积极参与内控监控,形成监督合力。各级人员应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纪监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及内控评价机构在各自的业务范畴,运用相应控制原则,多方共建、各有侧重、有机结合,全方位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监控。在高校治理过程中,依据高校内部控制评测的相关规定,内部控制的定期检查和评价与专项检查监督相结合,及时发现学校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找出学校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活动,检查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否履行科学论证与集体讨论的决策管理程序。高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学校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报告中必须包含的内容。高校通过内控体系的自我评价,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全面性、制衡性和适应性,持续性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4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自《单位内控指导意见》颁布以来,各高校根据本校内控建设的具体情况,大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推进内控体系构建。目前,各高校采取的办法主要分为自上而下自主开展和聘请国内知名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协助开展两类。中介机构由于具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更强的专业性,能有效保证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工作有质有量的进行,我们建议高校在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时,最好聘请信誉度高、工作质量强的专业机构协助开展工作。??际上,双一流高校在构建内控体系时多采取这一种办法,其主要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1)内控体系构建项目启动,进行中介机构的招标工作。在标书的撰写过程中,高校尽可能与中介机构就学校内控体系现状沟通,将学校内控目标表述清晰完整。
(2)中介机构对学校内控体系现状进行现场调研与测试。调研的方式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访谈、统计分析等多种形式。针对访谈内容、规章制度进行符合性和实质性测试,进一步了解和剖析学校内控管理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业务流程对学校现有内控体系进行整体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
(3)梳理与优化业务流程,建立内控评价考核机制,形成控制文档。梳理业务流程图,辨别高校治理中的关键风险点,形成针对性的学校风险数据库、风险控制矩阵、缺陷整改建议,最终达到业务流程风险化、系统化、标准化、文档化。
(4)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将各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最大限度地匹配到信息系统的功能中,更大程度保证控制手段的有效,控制效果的真实可靠。
(5)内部控制培训。包括对各级管理层和业务层的内控理念宣讲、内控体系培训、内控实施指导等,从上到下贯彻内部控制理念,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