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资金规划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资金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创业资金规划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融资方式;众筹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57

0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举措支持大学生创业,在税收、办公场地租金、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显示,在2015届大学毕业生中有2.86%选择了自主创业。

为了调研分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创业资金筹集现状语文题,我们对北京地区大学生进行了随机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线上和线下纸质问卷分别发放,有效回收问卷共206份。这次的问卷设置一共21个问题,除创业者个人基本信息、创业背景问题外,问卷主要就创业意愿、业障碍和创业资金来源等方面问题进行调查。

1大学生创业资金有效渠道少,获得困难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80%以上大学生创业者对当前的创业政策和环境较为满意,但创业资金成为他们创业行动的首要障碍。

大学生创业获得创业资金的有效渠道非常有限,及时获得也不足以支撑创业活动有效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政府及金融机构支持有政策,难落实。尽管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但支持资金要求门槛高,数额小,杯水车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于什么项目可以发放贷款,发放贷款的金额以及贷款抵押物要求严格,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不符合要求而无法获得贷款支持。

其次,社会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项目和创业者均有严苛要求。不仅追求短期内即有高回报收益,而且附加严苛的投资条件以及过高的股权要求。这些情况往往使得风险投资据大学生创业者于千里之外。

此外,高校及社会层面创业帮扶往往局限于创业教育培训、宣传报道、市场信息牵线搭桥等非关键因素方面,对于获取创业资金方面缺少有效的实际性支持。

2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渠道及其利弊分析

2.1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渠道来源

目前,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资金:这种方式包括个人自有资金、家庭成员或亲友资助以及两种情况混合。选择自己或家庭完全出资作为创业初始资金的比重是最大的,占35%。

(2)合伙人按股份出资:合伙创业者按照约定出资,约定所占股份的方式,这是最常见股权融资方式,在创业大学生中占22%。

(3)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风投基金投资:股权投资单位通过投资取得新创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可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企业,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能够获得风险投资的创业大学生占被调查者10%。

(4)民间或银行有偿借贷:有偿借贷,包括民间借贷及银行贷款。这两种方式都是借入有期限有利息支出的款项。一般而言,民间借贷利率要比银行贷款高得多,但如果缺少固定资产或抵押物,大学生很难从银行贷到款。这种筹资方式占被调查者21%。

(5)众筹融资:众筹,即创意者或微小企业等项目发起人(筹资人)在通过中介结构(众筹平台)身份审核后,在众筹平台的网站上简历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投资人)推介自己的项目以获得众人投资的形式。这种筹资方式占被调查者12%。

此外,很多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是混合型的,即上述方式中两种以上方式的混合。总体而言,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此五种情况。

2.2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来源方式利弊分析

2.2.1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创业资金

这种方式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企业股权单一,创业困难期度过会收获全部收益;自主决策,无干涉,决策效率高;创业者经营压力大、动力足等。

自筹资金创业的高风险也可能带来高收益。一旦熬过创业初期,当公司步入正轨之后,获取的收益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一个股东少的公司来讲,事务的决策是非常高效的,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设计去经营创造这个公司。

完全自筹资金的不利之处在于:全部个人出资,经营财务风险完全有创业者承担,风险高压力大;创业资金一般数额有限,难以快速扩大规模;创业者家庭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和心理压力等。

在当今这个发展节奏快,越来越强调用户数量与用户服务体验质量的年代,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意味着较差的公司管理经营反馈制度、较差的用户体验以及更少的顾客利益。而这又会对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2.2.2合伙创业者按股份出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融资方式非常普遍,融资周期较短;一般按股份份额出资,据此分配企业职权和收益分配机制,有制度和法律保障,纠纷少;合伙出资创业还能分担创业压力和财务风险等。

这种方式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者选择最多的创业方式之一,也属于现代企业制度最常见治理形式之一,股份制管理。也是我们向大学生创业者积极推荐的融资形式之一。

不利之处:创业初期,牺牲了部分的决策效率,决策需要达成一致,共同决策;创业者之间可能会出现权力分配、发展战略与事务决策的分歧,导致矛盾;企业内部容易出现围绕不同创业者的派系等。

2.2.3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风投基金投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融资透明性好、安全性高、投融资过程规范;融资额度大,可以最大定程度上解决创业者的发展资金问题;投资方的实力和资信较高,退出机制规范。

不利之处:门槛高,对企业条件与发展前景要求高;同时融资谈判过程和投资周期长,难度大;投资方一般要求话语权,融资方要牺牲一定的话语权和管理权限等。

其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1)风险投资机构一般对创业公司的起点要求非常高,尽管现在个人企业的融资门槛降低,但是创业初期的大学生所创办的项目要求仍旧非常高。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甚至较低),其经济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替代品多。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创业项目的投资风险较高,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2)创业者牺牲了自己一定的话语权。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股权多的一方,必定会参与更多的企业决策和企业规划等方面的决策。这样企业将很难完全按照创业者的想法去经营。

2.2.4民间或银行有偿借贷

这种方式的好处:银行Y源丰富、资金雄厚;民间资金操作简单快捷。

银行贷款是最常见的融资方式,但是贷款对于创业者而言门槛极高,因此民间借贷应运而生。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而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资源丰富、操作简捷灵便的融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有效解决创业企业的发展问题。

但是其不利之处也显而易见,银行和民间资金借贷均有很高门槛;银行程序复杂,放贷慢;民间资金利息较高,易出现纠纷,安全性差等。

2.2.5众筹融资

这种方式的好处:股东数量多、融资速度快;融资过程本身成为营销过程,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创业项目营销传播。这是近年最新的分散型融资方式之一,也是最具互联网创新意识的融资方式。

不利之处:融资对项目要求门槛也较高;当前相关法律系统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本次问卷调查中,有一小部分的篇幅都是关于现在大学生对众筹的了解及思考。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听说过或者有了解过众筹投资。同时也有相当多一部分同学表示对众筹这一投资方式并不信任。

2.2.6混合情况

事实上,融资常常是多种形式混合。例如,合伙出资创业又获得贷款资金。尤其是当企业走上正常发展轨道,混合融资就会成为常态。

3结论与建议

通过我们的实际调查,我们得到如下基本结论:

(1)当前大学生创业资金主要有效来源渠道是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资金;合伙人按股份出资等两种方式。

(2)调查中,大学生创业者目前选择最多的融资方式是个人及亲友自筹全部资金。

(3)大学生融资创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合伙人按股份出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风投基金投资。

(4)已有少数大学生创业者开始尝试众筹融资等新型创业融资方式;但大部分人对此类方式尚无完整的认知。

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融资,我们给出这样的建议:

(1)大学生创业尽量从小微型项目起步,创业资金主要依靠创业者个人或家庭筹集。因客观条件限制,大学生创业者很难获得创业基金风险投资或银行贷款。

(2)如创业项目属于中大型项目,应该进行严格可行性论证,务必获得风险投资机构足额投资以后,才能保证较高的成功率。

(3)创业融资方式多样,各有利弊,创业者选择应根据个人和项目实际情况区别而定。

参考文献

[1]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梅俊彦.国内众筹平台闯入股权融资“禁地”[N].中国证券报,2013,(03).

[3]邢缤心.境外股权众筹的发展与监管简述[J].清华金融评论,2015,(3).

[4]丁辰灵.股权式众筹:创业融资变简单了[J].沪港经济,2014,(1).

[5]马建.基于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

[6]张盼.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对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10).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筹资融资;渠道拓宽

一、大学生创业筹资的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自主创业已经是当代大学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因此,社会的阅历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创业筹资与社会上的普通中小型企业想比较具体一下几个特点;

(一)缺乏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筹资不单单是向亲戚借钱,还可以向朋友借钱,向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机构申请创业资金,向银行借贷等

(二)过于看重资金在创业中的定位。当代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多数的大学生都将创业的条件定义为资金,物资的层面上,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因此,即使大学生的创业时能拿出资金来,也会出现创业失败的情况。

(三)没有创业的具体规划。通常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很高和对创业的前景充满了自信,然而目标好确立,具体操作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创业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有具体的创业规划,才能逐步站稳脚跟。

二、在融资方面大学生创业应进行渠道的拓宽

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一定的保障,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充足的社会环境作为依靠的背景,还要有着各种成熟的相关经验进行扶持。对于融资和投资的不断变化,也就是财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大学创业中的资金情况是首要考虑的,因此,社会的来源以及自身的发展经营策略,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完善整体的规划,才能够胜任创业。现在由于融资在社会上比较困难,所以各种企业的资本获得都不太容易,要进行各方面的判断和研究,形成有组织的团队合作模式,将资金的用途和分类进行整合,能够处理投资项目,将预备的资金和估算的资金进行核算和估计,以便于能够保证成本的优化配置和抗风险的能力,目前融资的途径多种多样:

融资途径可以解决企业筹集资金困难等问题,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比较好的通道。谈到创业,最先要解决的就是创业资金问题,没有资金就是在空谈创业。申请成立公司或开一个商店需要资金,装潢用具,创业设备都需要钱,没有钱只有技术就说创业,那是行不通的。所以,有一定的资金基础才有资格谈创业,融资给大学生资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一定的希望。

(一)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已经颁布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各地政府也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这样,大学生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帮助,最少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大学生通过切合实际的理念和政府打交道,向政府寻求帮住,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创业前景尽量给予大学生的多方面的支持,既提供了资金支持,又在其他方面给予大学生优惠。

(二)让亲戚有所投入。亲戚都希望家族里面出来一个特别出众的人,面对大学生创业,亲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支持。亲戚也不会向创业者要利息或什么回报,只希望大学生创业能成功,所以大学生借了钱之后不用着急去还,能静下心来去创业,增大了创业成功率。然而事情总是有两方面,其不足就是创业一旦不成功你,就会给亲戚以失望,影响彼此之间的亲情。

(三)感兴趣者加入。有时候,做成功一件事情需要一个团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总会有很多地方考虑不到。有共同目标的人加入,可以是资金得到一定的保证,也融入了不同的思维,使创业计划更完善,并且创业的风险可以一起承担,利益可以按付出的多少分配,这也体现了双赢原则,大大增强了创业者的信心。然而,多个人一起创业,就会有各种矛盾发生,利益分配不均匀,付出的多少不同,观点的不同等都会给创业带来一定的阻碍。

以上只是大学生融资的几种途径,还有其他途径。对融资途径的选择,要考虑资金的归还期限,利息的多少,对创业的有利及不利影响等。技术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发挥,想要具有空间,就先要有资金。大学生创业,只有先保证资金,才能有施展的空间,才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才能进一步实现创业。面对资金问题,大学生要冷静思考,不能为了资金问题大肆借贷,也不能因为资金,就停止了自己创业的脚步。社会需要有创业精神,需要有进行创业的大学生。相信在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和前景都好的情况下,政府,亲戚以及社会各界都会支持大学生创业。

三、大学生企业创立应开展有效的“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就是能够将销售不断扩大从而将市场进一步占据,这需要有着明确的战略和策划,。“开源节流”要有的放矢,不能够盲目进行,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核算才能保证各项费用的开支能够明确。不必要的损失能够进一步减少,合理节约成本对于长期的稳定发展有着促进的意义。在预算管理工作达到一定水平时,要根据相关的办法和措施来进行预算,达到一定的评估之后,采取措施就会容易很多,也就能够接近目标。

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需要得到鼓励,也需要更多的进行经验的学习,所以,往往不能够急于求成,要求能够有创造性、主动性。借鉴相关的成功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在时代的背景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怕失败,有风险必然有失败。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培养创新创业行为和精神,所以,大学生创业就要面临更多挑战,也会拥有更多的成长机会。(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职业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修昌,徐章辉.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兼论高等学校的社会责任[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

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

美国硅谷地区高校在20世纪60年代末创业成功,引领了创业教育潮流,催化了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1987年东湖创业服务中心--我国首家企业孵化园体系在武汉建立。自此,我国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究经营场地、通讯例络与办公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成为有效提高新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综合服务系统。

一、我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特征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和规模也随着增大,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我省以创业为基准内容,将转变就业观念放在首位,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就业能力,加强创业实践,搭建就业平台,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贯穿于全部活动,构建起与政府就业再就业体系相衔接、服务大学生需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体系。该体系特征如下:

1.公众化。我省下发相关文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并设定创业孵化体系相关项目目标,即实现“111”工程:用10年的时间帮助1万名大学生创业,带动10万名大学生就业,帮助100万名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缺少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孵化体系能够发挥其帮扶作用的基本要求。

2.创新性。我省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创业园孵化体系,并将其作为支持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服务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之所以可以得到社会和大学生的认可是因为其优质的服务,它贯穿至工作全过程。评判一个创业园孵化体系,并非是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在于让更多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并保证项目成活率,为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4.协作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需要我省及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关怀;需要其他政府部门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商、财政、税务等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同时还需要各兄弟院校的支持及社会各层面的配合。

二、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定位

目前,我省已经建立近40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项目,并为这些项目提供有力的政策、平台、基金以及人才保障,力争将孵化园建成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创业模式和 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园孵化体系;以创业为龙头带动就业,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创业孵化:我省政府和高校通过相关资源整合,提供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园体系。为有效帮助大学生这些初创业者,提高该孵化园体系内创业企业的成功率,降低其创业风险,后期还提供相应的资金、财务、法律、税务等服务。

2.创业创新:大学生这个群体区别于其他普通创业群体,属于高素质人群,他们创业不能作为一项生存创业,而要更注重其可持续发展及创新性。通过相关政策支持,积极鼓励大学生将研究的成果和创新项目带到体系进一步研究开发,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创业人才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是一个“补充体系”。它不仅让大学生创业者接受系统创业培训和实践,还能让他们经过创业活动的体验,潜能得到深层次开发,实现“干中学”,这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为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不足

我省各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探索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进行了积极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

1.我省各高校创业园孵化体系自身定位不明晰

当前,很多高校一味相应大学生创业号召,盲目跟进,不切合学校自身类型和发展特色,对构建创业园孵化体系定位不准确,不能在创业大潮中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优势。同时,创业孵化园(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平台,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工作,不能单纯用于盈利,那么创业企业成功率和创业人才的培养更难得到保障。

2.大学生创业资金匮乏

据统计,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创业的“拦路虎”是资金问题,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所能承担的自主创业资金不足10万元;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少,很难独自承担创业所需资金,主要是政府和高校投入,社会捐赠更少;银行虽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但程序繁杂,大学生缺少抵押担保,融资相对困难。

3.缺少专业性人才

创业园孵化体系的管理、运作挑战性很强,而大学生这一创业群体缺乏启动资金,同时还缺少相应的运营管理能力,需在孵化园体系内部有具有丰富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且富有创业精神的专业人员或团队,进行创业计划的整改、风险投资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等各项工作的实施。

4.可持续发展潜力不足

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承担创业育人和企业盈利两种功能,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在大学生进行创业期间,他们明显缺乏业经验,不能很好地将课堂理论转化成科技成果或企业生产力,导致技术含量较高的孵化企业不能善始善终,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四、发展建议

1.大学生创业系列教育课程要注重实践性,加强创业园孵化体系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者和教育者,有义务和责任为学生们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而创业成为有效开辟新途径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应把创业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同时要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能动手搞实践,把公司搬进学校,把课堂融入企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就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和企业选用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

很多高校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创业园孵化体系需培养和引进具有完善孵化园体系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创业导师,为大学生进行专业性指导。根据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导师实时跟踪,事事指导,扶助大学生调整好创业发展方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在创业园孵化体系构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省需深化孵化体系内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优先扶持导师项目, 改善孵化园体系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可建设教师公寓,为引进的师资提供全方位保障。

2.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孵化园构建创业体系作为创新发展重要战略,将大学生孵化园体系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如减免税费、土地使用优先提供、建立一站式窗口,简化程序,服务上门等,对大学生孵化园体系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通过的孵化园体系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度奖励或运行成本补贴。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作为高校就业创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创业政策的落实、创业培训和服务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现我省初步形成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园体系,为全民创业打下了基础。

3.合理利用产学研联合机制,为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提供服务和支持

我省辖市积极推进创业工作,大力支持和鼓励各高校孵化园体系的构建。合理利用产学研合作,可建立“校地合作”和“校企联盟”等,通过高校组织推介会、洽谈会等方式,促进相应成果的转化,拓宽创业渠道。不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推进了就业工作。

同时,可通过整合高校、政府及社会资源搭建政策平台、投融资平台、商务平台、技术支撑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网络信息平台、中介服务平台、行政事务平台、人才培训平台等九大服务平台,为构建完善的创业园孵化体系和全面实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服务。

4.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的建设

我省对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单在政策落实层面却不尽人意,很多的优惠政策仅仅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在构建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过程中,政府的指导、主导作用发挥的并不明显。今后可在发展政策、土地使用和财政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将已建设孵化园体系通过创新培训、辅导的预孵化制度,建立三位一体的全新孵化模式,有效提升创业孵化水平。相关部门或企业可根据自身职能及分工,整合或聚集创新资源,推动我省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体系创新发展。

长期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持续服务,力争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将开展创业教育,支持毕业生创业及创业园孵化体系建设作为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最终形成以培育创业意识,丰富创业课程教学,保障创业政策为支撑的创业园孵化体系,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军,罗荣达,刘灏.“金字塔”式大学生业体系的科学构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2013(4):126-127.

篇4

关键词:重庆;大学生创业;对策

近年来,重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直辖之初的8%提高到27%。但随着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也日益增加。因此,促使大学生从求职转向创业,不仅会减少就业压力,对于实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意义深远。

一、重庆大学生创业发展态势

(一)创业热情持续高涨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热潮持续高涨,大学生创办微型企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据市教委统计,2009年,全市共有1000余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到2011年,这一人数增加到4300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毕业生创业人数超过4500人。重庆市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已连续两年占毕业生总数的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累计创办微型企业9430户,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9个,带动就业7.5万人。

(二)搭建四大创业平台促进大学生创业

1.搭建创业指导平台。各区县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均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同时依托已建成的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和后续服务。

2.搭建创业孵化基地平台。目前,全市共有1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34家孵化企业,带动和实现3751人就业,其中有6个孵化基地、122家企业以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为主,实现757人创业就业,占总创业就业人数20%。

3.搭建创业就业见习基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达495家,提供见习岗位达4.2万个以上,组织25423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活动,14640名高校毕业生留用就业,留用就业率达58%。

4.搭建创业文化节平台。全市每年举办一届大学生创业文化节,累计举办讲座、论坛20余次,共有30多所高校10万余名大学生积极参与。

二、影响重庆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坏揣着创业梦想,早早做出创业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来的数据显示,重庆地区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里面既有创业者自身的因素,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自身素质不足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对他们的整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大学生从未真实地进入社会实践过,没对创业项目进行调研;好多知识都停留于书本上,实践经验有限;管理能力不足,对市场开发、企业运营等管理不到位,仅依靠书本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此外,大学生易受专业限制,缺乏创业的整体知识体系。创业涉及到注册、租办公室、人员招聘、营销、管理、融资等一系列环节,由于大学生没有受过这些专业知识的教育,又对创业后即将面对的市场与竞争对手缺乏了解,综合这些因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获胜。而且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实际实际操作中不能有效地把专业知识同创业的项目相结合,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能力不足。

(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创业资金的缺乏以及融资方式的单一,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然而对于经济独立性差,经济地位尚待提高的大学生而言,创业面临的强大资金缺口仍然是个严重的问题。重庆市的小额担保贷款与“阳光行动”重庆青年创业贷款项目对于解决大学生创业的资金不足问题只是杯水车薪,不能彻底有效解决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因此,解决重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必须拓展融资渠道,综合、有效率地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

(三)创业环境不完善

目前,重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建立健全,体系还正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是一项负责的过程,,一方面,各个高校应该积极宣传,展示一些创业知识供大家学习思考;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不定期举办创业培训讲座,提升大家的创业成功率。同时,整个社会要理解大学生创业这件事情,尊重他们的选择,重视他们在实际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资金、政策、营销、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对于创业失败的创业者,要宽容和理解,营造一种鼓励尝试的和谐氛围,让更多的创业者消除思想上的负担,勇敢踏上创业的征程。

(四)创业教育不足

目前,重庆各大高校并未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很多大学高校没有开设跟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或者缺乏优秀的创业指导教师,一些开设了课程的学校也没有足够重视,还停留在公共选修课的程度,仅供了解,之外的其他原因就是创业多是实践,学校没有现成的教材,授课老师也只是根据书本知识进行传授,自己本身从未创业过。创业课程的开展收到缺乏经验、资金、场地的限制,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获得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无法满足创业要求。

三、重庆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大的系统,涉及有政府、金融机构、自身、学校等多方面,为了使大学生创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并带动就业问题以及经济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意识;完善政府的政策、提高创业资金的投入;学校实行多种创业教育方式、设立专项资金支持。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1.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形成成熟的创业观念。很多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理念上,对创业的预期抱有太高的希望,想法过于单纯和简单,这更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形成成熟的创业观念。

2.扩宽自己的交际圈,积累较多的人脉资源。创业需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你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在申请创业贷款时有能力的担保人,在你起步时给你支持鼓励的引导人等,这都要求我们要扩宽自己的交际圈,多结交志同道合,有能力的朋友。

3.加强自身创业素质的提高。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储备。不仅要学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还要广泛阅读,加强己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相关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每一个能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相信自己、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创业的道路上,难免遇到挫折,这时更需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不抛弃、不放弃。

(二)、完善政府政策

1.完善创业法律政策。由于大学生创业也是一个新鲜的事务,现在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所以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出发,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们的权益不受侵害,对有关知识产权进行保护。

2.夯实资金平台。大学生在创业初期,资金一直都是比较困难,政府应对创业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投入方式,增加投入途径,扩大投资主体。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收益,引入种子基金等,吸引更多的资金解决创业初期的资本问题。

3.完善政策的细化工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大创业宣传,开办创业培训教育,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完善创业贷款和对创业公司的税收实施优惠政策,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当放宽信贷额度,同时给予低利率,对信誉好的创业公司给予税收优惠。

(三)构建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1.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体系。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价值最终都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学生才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才会突破常规,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性学习。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客座教授,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业技能知识,使学生获得实际经验。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将其列为必选科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他们的创业学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有关创办及管理小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开设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创设环境类课程,尽可能把校园的布局与美化、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以及各类软硬件环境和条件,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是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方式,是大学生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随着重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的洪流中。因此,要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良好环境,真正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创业难问题。(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吕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2]郎磊.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D].内蒙古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支持网络 高职学生 创业 困境 对策

[作者简介]陈国法(1966-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浙江 杭州 310018)郁君平(1970- ),男,浙江杭州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浙江 杭州 3100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研究课题“社会支持角度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B1209)和2012年杭州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社会支持相关度研究”(课题编号:D12JY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074-02

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补充。十报告提出“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这给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新思路。进一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高职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杭州市6所高职院校近三年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和在校二、三年级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共500人进行了“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困难”问卷调查,关注了“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收集了杭州市工商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对区内大学生创业调查的相关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正是由于社会支持网络的缺失,创业资金不足、创业素质不高、创业保障不全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职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率。

(一)政策支持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创业资金缺乏

创业能否启动,创业能走多远,资金充足与否起了关键作用。尽管各级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多项措施,但由于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投资与融资体系尚未形成,而社会资金支持的要求又高,能通过商业贷款、政府资助等方式获得创业启动资金的大学生创业者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来源、创业企业性质和经营状况。

1.在创业投资上,高职学生创业的集资途径少,集资数额小。绝大多数创业企业通过创业团队自行集资获得资金,只有极少数通过商业贷款、创业投资、政府创业基金等方式获得创业资金。自2008年杭州市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共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624个,其中72%的学生创业企业通过创业团队集资获得资金,获得银行贷款的只占9.74%,享受政府创业基金的仅占5.19%。

2.在创业行业分布上,高职学生创业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等创业门槛低、投资少的行业。在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大学生创业企业中IT软件行业占18%,文化创意产业占17%,电子商务占22%,零售业占20%。

3.在创业注册资本分布上,高职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普遍较低,以小微型企业为主,抗资金风险能力弱。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开发区内累计设立大学生创业企业共863家,注册资本在10万元及以下的占66.74%,很多企业的注册资本到位情况不理想,一些创业企业负债经营,负债率高。

(二)教育支持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创业素质不高

创业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创业者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团队建设和管理素质。据统计,85%大学生创业者是初次创业;28%的创业者一毕业就创业,34%的大学生创业者没有创业行业的从业经验。不少高职学生对创业的艰苦性认识不足,创业企业的存活率低,市场淘汰率高。在杭州市经济开发区内的863家大学生企业中,三年以来有121家企业处于非正常营业状态,注销的占6%。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002年教育部率先在全国几所院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 但由于对创业教育内涵认识不一致,各校的创业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创业教育尚未真正普及。根据对杭州市高职院校的调查,从整体上看, 作为创业教育的主体,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难以在创业素质培养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处于自愿设置、自主选择的盲目发展状态,仅仅将创业教育列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范畴,安排的教育时数不多;教育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数仍沿用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 偏重理论讲授,缺少个性化指导及创业实践辅导。此外,绝大多数高职生创业意愿不强,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创业的想法和动机,也往往因创业的艰难而放弃创业,选择就业。

2.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大多游离于人才培养体系之外,通常是以“选修课”的形式面向少数学生开展,缺乏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的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将创业教育定位成创业技能的教育,教育内容偏重于概念性知识,缺少创业实际所需的经济、管理运行等综合知识的传授。

3.创业教育师资薄弱。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指导教师通常由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来担任,大多数辅导员创业知识有限,创业经验不丰富,对创业中会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没有亲身体会,更谈不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这种现状不仅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还可能导致创业教育方向的偏离。

(三)社会支持缺失导致高职学生创业保障不足

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创业的扶持等都依赖于社会提供的创业保障。我们发现,由于高职学生的社会关系单薄,创业企业销售渠道不畅,资源利用不到位。

1.缺少实践的平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多定位于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没有真正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企业方面因考虑到自身情况,不会太主动为学生的创业提供相应的机会。这使得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实战模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缺少服务的平台。创业学生需要的各种信息,小到项目技术,大到市场开发,往往难以找到对接。此外,创业项目找不到合作人或是投资人找不到好的创业项目。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但不少创业学生和企业均不清楚,也不知道如何申请,相关部门在执行中缺少相应的实施细则,而且手续复杂。

二、构建高职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强化政府责任,发挥政策导向功能

1.制定和落实高职学生创业相关扶持政策。各地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一是工商注册,开通工商注册绿色通道,实行工商注册免收费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经营场所限制。二是创业资助,优化创业资助政策,实行房租补贴,落实孵化器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扶持。三是税费优惠,开通税务办事绿色通道,用足用好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四是权益保障,将高职学生创业群体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户籍、档案等提供援助保障。

2.建立高职学生创业投、融资体系。目前,杭州大学生创业企业中,超过半数企业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内,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可考虑划拨专项财政经费,设立创业基金,并制定相应政策,通过专家评估、考核等相关程序,建立一套针对创业项目的评估指标和信用评级体系,引导银行放宽对高职学生创业项目的贷款门槛,对信用等级较高、运行状况良好的企业予以更为优惠的贷款资助。同时通过政府引导,拓展创业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设立创投基金,优化创业投资结构,化解创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3.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依托高教园区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发挥创业园在扶持大学生创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创业培训、相关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并为学生创业企业建立畅通的创业融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交易等一系列渠道。

(二)深化学校创业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素质

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系统,创业师资队伍不健全,创业指导服务不及时,高职学生具备的创业素质无法与创业要求相匹配。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1.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做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手段、创业教育评价相统一,完善创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将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等作为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既要开设创业基础理论、创业模拟实践、创业风险预测等相应的理论课程,也要增加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并结合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创业课程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技巧。二是更新教育手段,将启发式理论教育和实践性教育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更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三是建立教育考核评价办法,确定创业教育各模块的相应学分,建立基础理论课程、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相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另外,可尝试将学生创业与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相结合或实现学分互认。

2.打造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要通过内部培养、校外聘任,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校内设立以专业教师、学生工作辅导员等为主的专职从事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师队伍,有计划地组织选派相关教师参与专业培训、企业考察、挂职锻炼,整体提升教师的创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校外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创业投资者作为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通过创业讲座、报告会、创业项目指导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业活动,将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创业论坛、创业经验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启发创业思维和灵感;成立学生创业联盟或未来企业家协会,组织学生走访创业企业,访问成功创业校友,开展创业模拟实践,让学生感受创业经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巩固创业知识。如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每年暑期组织学生开展“访百名校友、走百家企业”的“双百”主题实践活动,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以及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高职院校要设立相应的创业管理服务部门,具体负责创业培育制度的制定、创业政策的宣传、创业信息的、创业项目的对接以及与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的联系沟通等,鼓励和规范学生创业;通过组建创业团队,建立校内创业园、创业实践基地,开展项目申请、公司融资、管理运营实战等一系列的模拟实践,为学生创业打造实践支撑平台。

(三)鼓励社会参与,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支撑

1.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创业零对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的平台与环境,在模拟创业中积累经验,提升素质。积极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聘请企业相关人员为创业导师,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扶持学生自主创业。组织企业走进校园参与创业项目的评审,对一些有市场生存价值的创业项目,通过以技术、资金入股等方式予以扶持,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2.支持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为高职学生创业提供服务。高职学生创业从获得信息、项目立项、公司注册到最终产生效益,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和流程,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错失创业良机。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创业信息,办理创业贷款,提供创业担保、公司注册和市场推广服务,快速推进大学生船业企业走上正轨。

三、结语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就业压力下高职学生人力资本优势的最好体现。因此,全社会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做到学校、政府、社会的创业教育和创业保护、创业支持协调联动,积极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成功创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0).

[2]董世洪,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2).

[3]郑金芳.基于创业活动的创业教育内容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8).

[4]肖于波,阎喜,林邱乾.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法规政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5).

[5]成丙炎,姜燕.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6]王世华.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指导科学体系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203-02

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超过3%。研究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在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专题研究的背景及创业园概况

2008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蔓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吸引、挽留高素质人才为城市建设做出更卓越的贡献,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0年,团市委将资源有效整合,与高新区的硬件基础、创业政策以及成熟的孵化服务有机结合,建立起以长春青年创业园区为平台、以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就业见习实践为载体的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同时以品牌化运作的方式,成功打造了三届“长春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将获奖项目落户创业园区,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导师、项目申报、企业诊断等全方位服务,同时享受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科技资源平台、项目推介等配套优惠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自1998年清华大学发起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来,高校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过全国“挑战杯”及省、市、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的不断深化开展,各高校在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全社会营造支持、鼓励、保护及系统帮扶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中仍然存在着制度与推行等方面的欠缺,还未能形成完整规范的创业服务体系。与全国的大环境相比,我市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创业教育多数集中在学校开展,社会的认同度与参与度不高,且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数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为主要手段,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且教师多是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与具体的创业实践活动难以实现有效整合。

(一)创业融资渠道窄,操作难度较大

创业资金对于每一位创业大学生及初创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针对创业大学生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五种:一是银行商业贷款;二是创业小额贷款;三是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无偿资助(包括家人);四是学校专项资金;五是风险投资。但就实际而言,创业大学生对融资的渠道、程序和政策了解少。且现行支持创业大学生的创业资金设限和门槛较高;社会风险投资对于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及创业团队的综合素质信心不足,导致直接投资率低;银行等信贷部门由于创业者信用担保问题,也是顾虑重重,放贷率有限;各高校的创业基金更是极其有限,很难达到实际保障和支持在校学生创业的有效进行。因此,缺少创业资金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支持初创企业长期发展的政策措施还不完善

近几年,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鼓励和促进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当前大部分的就业压力。但是从企业成长的中长期考虑,扶持初创企业的措施如:企业管理、法律援助、落实相关政策等,还缺乏一定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初创企业的“存活率”偏低。社会的创业政策与体制环境及全社会关注、扶持创业大学生创业的整体氛围还不够浓厚。

(三)高校创业服务职能和信息交流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由于社会及管理经验的不足,随时可能遇到阻碍创业的各类问题。目前,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对本校学生创业给予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指导中心”与创业学生沟通不畅,创业信息闭塞,创业指导的普遍性不强,且精力多数集中于对参加“挑战杯”及创业大赛参赛选手的指导。在帮助指导学生创办企业、本校科技成果转化、风投资金引入、创业企业孵化培育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三、工作思考与建议

为更好地发挥高校作用,拓宽高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路径,探索高校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方法,现结合高校工作特点,以及对国内其他城市创新创业工作经验的借鉴,现整理工作思考和工作建议如下:

(一)融合内外资源,夯实创业基础,完善高校创业培训指导服务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创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内形成系统的创业指导体系能够帮助创业学生做好思想、知识、技能、政策等方面的创业知识储备,在创业实践中提高其预测分析能力,培养管理技能和市场驾驭的能力。首先,高校要成立创业指导中心,且创业指导要贯穿大学教育课程。其次,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要配备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同时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和政府官员作为特邀专家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实现课堂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再次,要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充分利用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整合学生社团、校创业孵化园、见习基地等资源,开展创业实践、创业计划竞赛,模拟企业管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兴趣,丰富大学生的创业体验。

(二)拓宽融资渠道,搭建筹措平台,拓展初创项目资金筹措服务

在大学生创业的各个阶段,资金问题始终是创业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对于工薪家庭而言,能够支持子女完成学业提供资金已实属不易,很难再有能力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因此,利用政府、社会、风投资金进行创业,是创业大学生初创融资的关键。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及上级群团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搭建资金筹措平台。实现与劳动、金融部门的资源嫁接,建立创业大学生信用体系,探索利用技术、专利、信用等为担保的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发放服务。同时,高校依托长春青年创业园的影响力及实体优势,招募风投机构及社会力量介入,积极为大学生创业项目争取风险投资。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者争取风投技巧辅导、项目的系统孵化、畅通与社会企业家的沟通渠道,利用各种契机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与其接触的机会,协助创业大学生向风险投资者推荐项目。

(三)构筑实践载体,注重过程跟踪,加强高校前伸培养服务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起步的基础,长春青年创业园是汇聚优惠的创业政策及创业帮扶指导的有效载体。大学生创业拥有知识和技术优势,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创业过程中随时都可能遇到法律、管理、营销、融资、财务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咨询平台。长春青年创业园以创业大学生为服务对象,围绕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创办、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将高校资源与产业基础、产业政策以及成熟的孵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了商业营销实战、商业经营管理、管理模拟经营等10项具体措施,同时通过完善的创业环境和独具特色的“十大孵化服务功能”和“六大服务平台”,对具有高成长性和高技术含量的创业项目进行“前伸式”培养,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创业服务,助推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发展。

篇7

近年来,因产业升级、生产方式的变化,创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本课题组对海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整体调查。

一、调研内容和方法

课题调查的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6年5月,调研对象选择了省内5所各类型大学(包括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口经济学院、三亚学院、海南省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各学科教师、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管理人员、部分大学生家长及一些其他相关社会人士。调查过程以实际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为主,同时结合群体访谈、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其中,问卷共发放1 000份,回收910份,有效率为91%。

二、海南大学生创业教育整体状况

在校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了解海南创业教育的整体状况也要首先从海南大学生入手,所以本次调查首先以问卷及群体访谈的方式对海南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创业意愿、创业态度方面

通过对海南省内五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可以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对待创业还是有较高的意愿,被调查者中“想过要自主创业”的占68.1%,占被调查对象的大多数。选择“实施了创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创业失败”的占3%,“想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想创业”的占28.9%。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愿,其中专科生、本科生要比研究生有更强的创业意愿,男生比女生有更强烈的创业欲望,但从问卷和访谈方面的结果看,由于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比较低,所以多数大学生对将来是否选择创业普遍存在相对矛盾的心理,创业意向也不稳定。

从对创业的态度看,支持大学生创业者所占比例为78.4%,占被调查者的大多数,反对者的比例为19.6%,持中立态度的占比例为2%。这一数据可以总体反映出大学生对待创业的基本态度,即对于创业多数大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对于创业成功大学生自身还是有很强的期待和较高的热情的。

(二)创业素质、创业规划方面

在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方面,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在各种创业所需的素质中,“拥有创业的勇气与激情”所占比例为44.3%,“善于管理”所占的比例为26.8%,“拥有各方面深厚的知识基础”占24.4%,“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所占比例为4.5%。对此,调查组也对一些大学生做了个别询问。综合而言,在大学生心目当中,要想创业成功首先是要拥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胆识与魄力,有保鲜的创业的激情,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艰难和失败而不退缩或放弃。至于知识储备、交流与沟通能力等等,都可以在成长过程和创业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

在大学生创业规划方面,从创业时间的规划上看,30.5%的学生选择“希望在学校读书期间进行创业”,6.1%的同学选择“在参加工作有一定积累后再选择创业”,5.3%的同学选择“边工作边创业”,24.2%的同学选择“在毕业后直接创业”,其他33.9%的同学选择“不去创业,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见,在创业规划问题上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高风险的忧虑。从创业具体实施规划看,3.3%的大学生有自己的创业规划,55.1%的大学生没有规划,41.6%的大学生不知如何规划,从这方面足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不足。

(三)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创业教育的主要需求方面

创业教育究竟对大学生创业起到多大的作用,从调查问卷结果看,73.4%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0.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的作用不大”,6.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没有必要”。这表明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是持肯定态度的,无论是从创业所需要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方面还是从大学校园创业氛围的构建方面,都需要高校进行有关的介入与指导。

在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主要需求方面,调查组除问卷外也直接接触了相当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对创业教育的需求五花八门,但多数都希望通过创业教育获得更多的创业指导、希望创业教育能和他们的专业相结合、需要创业教育更具实效、需要获得各种创业实际支持、需要更多的创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等等,可见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三、海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

(一)高校方面

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创业教育能否取得实效起主要作用。因此课题组对此方面的调查尤为重视,调查对象除大学生外,还包括海南各高校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1.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创业教育氛围不浓

创业教育的实现首先要求教育者要形成共同的理念,这不是学校某一部门单方面可以实现的,但从调查状况看,很多教师认为创业教育不是他的任务,应是创业学院或是创业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一些教师对创业教育认知比较模糊,对创业教育必要性理解也不深。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0.2%的大学生“不满意学校现行的创业教育”。

2.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培养计划有待改进

调查显示: 61%的大学生“不了解学校有无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措施”。而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51.2%的大学生认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不合理”。对于学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举措,多数学生都不是很清楚。很多教师也表示想发挥自身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但又不知从何入手,可见,学校在创业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创业教育需要涵盖的学科专业很多,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多数高校尚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创业课程体系。海南高校在创业课程构建方面也处于尝试和学习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数据显示:60.5%的大学生认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合理”。而且海南各大学的创业教育多偏重于理论教学,创业教育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方法基本以课堂讲授、学术报告为主,实践课程不足。调查中关于实践教学设置的问题(多选),61.4%的大学生认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56.6%的大学生认为“实践课程量少,且结构不合理”,22.6%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流于形式”,24.5%大学生表示“实践教学师资薄弱,校外导师少”。可见,海南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待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也面临诸多调整。

4.创业教学平台构建滞后,创业训练项目管理亟待改进

调查显示:30.6%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要求不吻合”,57.7%的大学生表示“本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没有为其提供创业训练机会”。另外,多数大学生表示“没有参加过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在问及“认为自己参加各类创业训练项目的机会大小”时,认为“非常大”的占5.4%, 认为“比较大”的占18.5%,认为“一般”的占51.4%,认为“比较小”的占24.7%。

(二) 政府、家庭、企业等相关方面

大学生创业教育并非只是高校单方面的问题,政府、家庭、企业等等因素都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国务院、教育部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明确了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从调查的情况看,就“政府应为大学生提供怎样的支持(多选)”这一问题,78.6%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需要“提供多方面的创业资金扶持”,80.4%的大学生认为需要“无息贷款、投融资、税费、场地等政府支持”,66.1%的大学生认为需要“政府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园等实践教学基地”。总之,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营造支持鼓励创业良好氛围并切实参与大学生创业,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家庭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常常会被忽视,但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创业都需得到家庭的支持,特别是资金支持和情感支持。本次调查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创业的态度和家庭各方面的支持对于个体学生创业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家庭及父母能够给孩子提供强大的力量,父母的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及结果。对此问题,调查组电话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总体状况是:多数家长认为创业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不懂也不知该如何参与,并且支持自己孩子创业的家长并不多,多数家长表示还是希望孩子毕业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见,家庭在创业教育中并未和学校、社会达成共识,仍是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质上是全社会的责任,于企业而言,作为与大学生创业教育关系比较密切的社会领域,更应践行此项社会责任。调查中针对“希望企业提供哪些支持(多选)”这一问题时,78.1%的大学生认为需要“企业提供创业资金扶持”,75.6%的大学生认为需要“企业的创业知识培训、项目指导、导师指导”,68.5%的大学生认为需要“企业提供创业实践基地”。但事实上,就海南而言,能够积极与高校开展合作,为大学生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企业并不多,有联系的企业多数也只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相关培训及资金、技术培训支持不够,与创业教育的实践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篇8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针对这一趋势,本文分析现状、寻找原因、着重解决其应对对策。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对策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新青年,能有效地维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意义

1.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2. 大学生创业能实现就业渠道多元化,减轻就业压力。面对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就业压力巨大的现实,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降低失业率,除了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岗位,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向已有的职业岗位输送具有职业资格的劳动者外,还应大力提倡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3. 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实现成功创业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自主创业应作为未来的就业途径之一,它将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二、现代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1.自主创业是确保大学毕业生就业稳定的因素之一。麦可思数据表明,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状态”群体在持续减少,例如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3.7%)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4.7%、5.3%)相比持续下降。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相比虽有所下降,但自主创业群体增加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2.9%)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2.3%、2.0%)相比有所提升且增幅在增大。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对于稳定大学生就业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2.生存型创业并非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类型。麦可思数据表明,并非是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才去创业,因为“创业理想”而创业才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最主要理由。2014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群体中,只有7%的创业的本科毕业生、6%的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才创业”,有48%的创业的本科毕业生、45%的创业的高职毕业生是因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而创业。

3.进入小微企业的大学毕业生群体持续上升。麦可思数据表明,小微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雇佣比例在持续上升,对于稳定大学生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1. 创业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创业资金是大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经营项目和规模受到较大限制.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政策制度不明确、资金投入跟不上,其次是受各种因素制约,与地方政府、企业联系较少,缺少相应的赞助与扶持。

2.创业项目科技含金量不高。目前,我校内项目的经营内容基本是低端商品大同小异.经营定位不明确,没有创新科技含量,也不高很少涉及到高端网络设计。强势领域没有交集无法突出学校特色。由此导致经营上缺少亮点吸引力不足很容易陷入困境。

3.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相对于就业而言创业更具难度。当前大学生创业者不能很好完成科技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很少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作出理性的选择。自身能力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比较狭窄。社会经验尤其是创业经验和市场经验缺乏考虑创业问题简单化,理想化,导致在项目选择规划设计市场运作等方面出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经受不起坎坷和挫折,尤其缺乏,对可能遭遇风险和失败的必要准备往往导致半途而废。

四、对策及建议

1.重点完善资金投入等各项制度建设。任何新兴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制度的不断完善。目前,支持大学生创业各项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其中,包括创业项目的选拔机制项目入场,和退场流程规定项目过程管理项目考核与评估组织机构设置数据报告制度等。特别是经营数据报告制度,是创业中心评估项目时拥有及时有效依据的保障。制度完善了,整个经营才能步入正规。因此,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融资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建立大学生与企业互利共赢的创业模式。

2.加强项目创立过程管理。合理调整项目结构。学生对于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学校在项目确定上要综合考虑整个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及其科技含量。一方面,每个项目要定位明确;另一方面,项目之间要优势互补能够资源共享。另外,也应适当考虑促进就业的项目。除了与科技型信息服务型等高端产业及行业相关的项目外,也要适当鼓励大学生经营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等项目。这些项目虽然科技含量不高,但成功率较大。

3.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适当给予学生们创新创业的动力,提供创业的优点及福利,激发同学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其次,大学生也可以从专业知识入手。如我校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可以选择英语培训学校一类创业形式,在授课范围等各个方面周全策划,并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此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W习和理性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认同和社会实践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吁创业,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参考文献:

[1]吕延勤,杨培强.制约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9.

[2]朱先奇.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N].光明日报,2008.

[3]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

篇9

一、斯坦福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

1.健全的创业课程体系,不拘一格的创业教学方法。(1)健全的创业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技能教育相结合,文理工学科交融、综合性创业课程与独立创业课程相辅相成的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在大一、大二不分专业,实行通识教育,这就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在1967年,斯坦福商学院首次开设创业课程,工学院、医学院等其他学院纷纷仿效。1996年,斯坦福商学院发起“创业研究中心”,开发《创业管理》、《创业机会评价》、《创业和创业投资》、《投资管理和创业财务》、《管理成长型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战略管理》等创业课程体系。在单独设置创业类课程同时,斯坦福大学鼓励设置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创业课程,如人工智能和语言研究、生物电子学。(2)不拘一格的创业教学方法。斯坦福大学创业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多样。除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法外,斯坦福大学综合运用实验教学、讲座、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研讨会、项目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问答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斯坦福商学院的《创业管理》、《管理成长企业》等课程结束后,安排企业家或创业投资家与同学共进午餐,畅所欲言。斯坦福工学院开设师生研讨会性质的“创业思想领导者研讨会”。斯坦福大学注重创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如“创业教育圆桌会议”等。

2.完备的斯坦福创业支持机构体系。(1)技术许可办公室。1970年斯坦福大学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e,简称OTL),主管专利申请、谈判、技术许可、市场推广等事宜。OTL有28名员工,包括1名主任、7名许可经理、1名版权许可与营销专家。斯坦福大学为专利申请者提供申请费用,申请成功并向市场推广后,技术许可办公室从专利许可毛收入中仅扣15%作为专利申请费和办公费用,其余收入由技术发明人及其所在院、系三方分配。(2)创业支持网络。斯坦福构建了包括创业教育中心、创业研究中心、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学会等在内的创业支持网络,如亚太学生创业协会(ASES)、亚洲科技创业(ATI)、斯坦福工程学学生商业协会(BASES)、斯坦福大学学生生物设计(BDCLUB)、斯坦福大学生物设计网络(BDN)、商学院创业学习中心(CESGSB)、企业家俱乐部(GSBEC)等。斯坦福大学60多个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3.健全的创业激励与保障机制。(1)灵活、宽松、人性化创业教学管理政策。斯坦福大学致力于营造宽松、灵活、人性化创业教学管理政策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踊跃参与创业活动。允许大学生每周1天到公司兼职;实施灵活休学政策(Stopping Out),允许学生休学1-2年去创业。(2)多渠道创业资金支持。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斯坦福大学鼓励和资助学生创业,如资助万瑞兄弟100美元用于创业。斯坦福大学设有三种创业孵化资金:一是研究激励基金,即为支持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想法而设的基金;二是鸟饵基金,即资助已初步成型但尚未获得许可的技术,每项技术的资助不会超过2.5万美元;三是缺口基金,即资助那些有商业前景但较难获得许可的发明。斯坦福科技园区租金、硅谷内企业赞助、专利转让收入、校友与社会各界捐赠、美国教育主管部门公共资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投基金等全方位筹资渠道,为斯坦福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如1991年,斯坦福百年校庆,校友捐赠达126亿美元;1998年,斯坦福专利收入达3亿美元。此外,加利福尼亚州州政府以风险资本计划和允许发行免税工业集资债券,支持创办小企业。(3)全方位创业教育基地。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实践平台。1951年,斯坦福大学副校长特曼教授创建 “斯坦福科技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吸引了瓦里兰、通用、柯达、惠普等公司入驻,催生了硅谷的兴起和繁荣。目前硅谷共有企业8000多家,电子工业制造厂商占2700多家,直接间接为电子工业服务的公司3000多家。形形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策划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创业咨询和中介服务。

二、斯坦福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创新:突出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1)理念创新。大学生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知识视野开阔,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要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更要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端正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态度,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郁的大学生创业文化。(2)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创新。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市场的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办学特色,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实践教学。要科学设计、优化创业课程体系,在单独设置《创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普适性创业课程的同时,设置“创业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并将创业知识适当嵌入文理工等专业课程;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实验班”,完善实验班人才选拔、课程体系、学分认定、学位与学籍管理、学生奖励、人才分流、创业导师安排等配套教学管理制度。(3)创业教学方法和技术创新。各大高校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法,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创业教学方法和技术。可借鉴埃尔顿的知识传递的核心教学方法,开展大班讲授、个体化学习、小组学习。鼓励教师引入案例教学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电脑化训练、野外拓展训练、敏感性训练等创业教学方法。利用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体验、创业仿真模拟、创业竞赛等教学形式。

2.协同:形成创业型人才培养合力。(1)组织管理协同。第一,加强校内各部门的组织管理协同。整合校内资源,组建创业教育中心、创业研究院等创业教育机构。校内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团委、发展计划、财务管理、招生就业等部门必须团结协作,共推创业型人才培养。第二,学校与政府的协同。政府在资金扶持、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创新创业训练、宣传教育等方面,与高校通力合作,助力创业型人才培养。第三,学校与企业、创司、基金会、非营利创业支持机构等单位的协同。学校和企业、创司、基金会、非营利创业支持机构等机构在创业资金、创业宣传教育、创业实践基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训练、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推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四,校际创业教育协同。推动高等学校与省内、国内、区域、国际兄弟院校之间在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与交流。(2)师资协同。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技能丰富的“双师型”创业导师队伍,是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高等学校要推进人才战略,加大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培育和造就校内专职创业导师,提升高校教师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教学能力。要加大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创司、创业支持机构、政府、基层自治组织等单位在创业导师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创业导师。(3)创业平台协同。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园、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的孵化器作用,完善产、学、研一体化配套设施。加大高校与政府、企业、创司、基层自治组织等其他组织之间的创业教育合作力度,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校内外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民间创业组织的作用,搭建“创业网络”,共享创业资源。

篇10

关键词:经济管理;大学生;创业意识

一、调研内容

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主观思维倾向,它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要素。本次调研以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主要是通过网络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设计共有19题,包括12题选择题(1—12)和6题主观题(13—19)。其中,12道选择题主要调查经济管理类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创业问题的解决、创业的心态、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基本状况;而6道主观题主要调查学生对创业意识培养方面的政策建议例如课程设置,课外实践等。

此次共向大一至大四学生发出调查问卷1025份,回收问卷数976份,回收率95.3%。调查对象中男女人数约各占一半,其中以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为多,共占了总人数的80%;。大三、大四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定位的重要阶段,集合大三大四学生对创业的看法,使此次调查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收回问卷后数据进行统一,并制作成表格整理好,对初步整理的数据根据不同的题目和选项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分类。使用了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分析,对实际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加以说明,辅以百分率的对比与直方图、饼状图等图表形式,更加客观地体现现实情况,通过对问卷的数据的分析,实现对样本创业意识现状和存在问题情况的掌握。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存在不同认知

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概念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发现,大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同,具体如图1:

图1为上述调查对象对“创业”的概念不同层面(开办企业、开创事业、开发技术等)的数据分布直方图。结果显示有79%的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14%的学生则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企业等实体型公司,而剩下7%的人对创业一词抱有其他的理解(比如自主开发、自主创新、亲自经营、自力更生等)。由上述调查可看出,目前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还是比较宽泛的,现代社会各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对于创业的理解也应该有更多的自己的方式,对创业的选择也并不局限于独资或是合资开办一间公司等形式,而是有更多自己想法和选择。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还是缺乏明确认识,相对于具体性的开办企业和开发技术而言,抽象性的开创事业占到了79%,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创业”认知不够深入,主观程度较高。

(二)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但缺乏明确创业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进行调研整理数据发现,大学生整体存在一定创业意愿,具体如图2:

图3为上述调查对象对创业兴趣分布的直方图,结果显示没有大学生表示对创业没有兴趣,超过90%对创业存在一定兴趣,而7%非常有兴趣。这说明大学生整体存在一定的创业意愿,也存在随意性。同时在此基础上,仅有4%的学生表示对创业就业问题十分关注,而大部分(86%)的学生在平时仅是偶尔关注创业就业新闻。在创业目标上,如图3所示:

有36%的学生表示自己又关于自己的就业创业目标,而64%的学生却还没有自己的就业创业目标,由此可以说明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大部分学生还处于探索寻找的阶段,并没有明确给自己定型。这也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缺少关注和了解,也说明大学生创业缺乏明确性和针对性。

(三)大学生对创业要素认识趋于理性,存在较强的独立精神

通过将“创业应具备要要素”设定为“资金、人脉、学历、个人能力、其他”五个选项后,对样本进行调研后得到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创业要素认识趋于理性,具体结果如图4所示: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看来,原始创业资金是最重要的(50%),其次是个人能力(40%),并且需要人脉资源(39%)的支持,而学历的证明已经显得无足轻重(2%),这体现出大学生对于创业是有一定的现实认知的,有趋于理性的趋势。而对于创业最重要的要素创业资金的获取,有50%的学生认为创业的资金应该由自己赚取,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21%)和好友的帮助(4%)。面对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可以选择先就业挣钱后,再开始创业,也是大部分学生愿意选择的方式,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通过向父母朋友借钱的方式,体现出大学生创业存在较强的自力更生的精神。

(四)大学生倾向于先就业再创业和采取合伙创业模式

对于就业和创业,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就业,在调查对象回答“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你愿意接受低薪的工作,还是自己创业?”这一问题时,其中有43%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底薪工资;而23.5%的学生表示希望能自己创业,但是依然有23.5%的学生表示尚不清楚,而当被问到“如果以后找工作很困难,你会选择自己创业吗?”这一问题时,有一半(50%)的学生愿意考虑创业,但是也要14%的学生表示不会,表明学生对待创业的态度有时只是作为一条退路看待,真正创业的并不多,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是更倾向于先就业,而对于创业形式,结果如图5所示:

在众多的创业形式中,87%的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合伙创业的形式,只有13%的学生倾向于自主创业。他们认为,合伙创业可以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进行集资和出谋划策,是一种较好的创业方式,因而也能被更多人接受;而自主创业则需要个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风险较高。对于网络创业,有39%的学生表示是可以接受的,有17%的学生认为是不能接受的,更多人(56%)原因保留意见。这也说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风险是有一定考虑的,尤其是面对新的创业模式。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改变传统就业观念,树立科学创业理念

科学认识创业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主创业既不是头脑一热的“下海”,也不是无法就业的无奈之举;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结合专业特长,根据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搞出自己的创新成果,而且要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大学生由知识的拥有者变为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创业者。科学分析创业理念,杜绝有将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个别非正常的创业“成功”现象当作普遍,从而产生对创业前景过于乐观的预期。

(二)正确理解创业内涵,清晰规划创业目标

对于创业内涵,不要产生过于笼统的认识,简单认为是“当老板”或者是“成就事业”,要意识到能形成具体的目标并能制定实现具体目标的方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要运用所学的运筹学和工商管理决策知识,做出对创业目标符合实际的可行性规划,对自身能力和所拥有的资源条件要有准确的认识并进行针对性锻炼,对创业目标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明确目标函数,理解现实约束条件,并通过不断获取必要资源和提升自身创业能力素质来实现明确的、可行的创业目标。

(三)理论教学紧扣实践,积极开展创业体验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由于所学理论本身就与企业经营联系紧密,所以理论教学整体大方向上是会促进创业能力的积累,但是理论教学由于缺乏对现实世界认知的还原往往存在与创业实践脱节从而削弱指导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在现实条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等等创业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创业实践水平,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多接触社会。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执行力。

(四)培养良好理财能力,实现能力资源耦合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正确认识资金在创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本运作和管理能力,积极寻找资金来源,拓展融资渠道,独立自主,摆脱资金来源的家庭和亲友依赖,学会科学、合理的运用资金。制定合理、完整和周密的创业培训系统,构筑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创业过程中根据创业的需要,随时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检测、更新与补充,累积经验,形成良好的创业心态和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将分析能力、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与技术、资金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能力与资源的系统结合。

参考文献:

[1]黄彬.当代大学生创业意识初探[j].黑河学刊,2010,(06):142-143.

[2]刘凤清,乔芬.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培养方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02):87-90.

[3]李琳.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2):41-44.

[4]张力化.关于培养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0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