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结构设计规范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道结构设计规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篇1

关键词 高层建筑,人防设计特点,给排水设计,通风设计,消防设计

Abstract: Due to the high-level basement of the building of civil air defen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with its specificity,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the basement of civil air defen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is article aims to correct implementa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 basement of civil air defense construction process should be performed such as water supply drainage systems, ventilation systems and fire protection design, carried out a detailed statement;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some experience of the relevant case presented some of the common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civil air defense design features, drainage design, ventilation design, fi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大多高层建筑物根基掩埋深度较大,考虑到合理充分利用地下建筑空间的影响,地下室的人防工程建设必然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逐渐提高,许多民用的地下车库也被设计成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建筑,换言之,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人防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建筑物结构空间设计的关键组成环节,这要求建筑工程师人员要对建筑结构设计关键环节灵活掌握。

由于地下室人防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设计者往往会忽略某些关键部分,从而对人防建设的概念和设计方案存在较多误读和不清晰。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来地下室人防建设的结构设计经验,就高层建筑地下室人防建设的给水、 排水、 通风、消防系统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下本人心得体会。

1地下室人防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人防建设不同于地面上高层建筑,因此在地下人防建设结构设计时要充分兼顾地上民用建筑管道等的设计,例如,《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的第3.1.6条[1]规定:与地下人防建设无关的任何管道,都不应该透过人防地下室的围栏结构,因特殊情况必须穿过地下室顶部结构时,只能让给排水、空调等管道(公称外径小于75厘米)通过。而且,任何穿过防空地下室的管道设施都必须进行防护密闭处理。以上规范均是地下室人防建设工程的强制文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条例执行。

下面就地下室人防结构设计的特点总结如下:

(1)同时考虑平战结合,满足突然的战争时期不同的荷载影响,如考虑核武器和较常规的战争武器的荷载效应。地下室人防结构设计主要重点在三个部分:第一,主要结构建设,包含底基、承重墙、顶部构件的设计;第二,间隔墙壁,包含地下室人防和普通墙壁隔板设计;第三,管口封闭设计,包含给排水管道出入口、消防系统管道口和通风出入口风井等。

(2)结构构件机械强度能升高。比如混凝土强度提高145倍,砌体强度提高123倍,钢材强度提高140倍,即构件综合强度系数[2]。

2通风系统设计

地下室的人防通风系统设计是为了确保人防工程内部的空气流通而建立的机械通风系统,它可以解决除尘问题和过滤毒气的问题,这样就防止了外界的大气渗透和超压,同时工作人员进出地下室时不会把外界的含毒气体带入人防地下室内部。

2.1进风系统

当战争时期敌人使用生化武器或爆炸毒气时,进风系统此时可以对毒气中的灰尘和有害成分等进行清除,确保来自室外空气的新鲜。

一般来说,进风系统的风机和风管布置采用两种方法:(1)滤毒清洁式通风系统配进风机。(2)滤毒清洁式进风共用同种型号的两用风机。

2.2排风系统

排风系统结构设计与进风系统基本一致,分为隔绝、滤毒式和清洁三种方式。排风系统目的在排除人防结构内的毒气,配和进风系统以防止内部超压。

在地下室人防建设通风设计中,除上述内容之外,还需要对以下设备计算,如密闭阀门、防爆波活门等;设置风量调节阀、消声器等配件。

3 地下室人防给排水系统设计[3]

3.1给水设计

给水系统设计一般根据战时需水状况设计,满足掩蔽人员的用水需求和清洗地下室用水,地下室内部都设有储存水设施。地下室人防日常用水根据《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需达到表1所示要求。

表1 战时人员掩蔽用水量

掩蔽人数 每人用水量(L/d) 贮水时间/d 贮水量/m3 消防用水/m3 口部冲水用水量/m3 总贮水量/m3

1200 8 23 110 0.8 5 116.2

250 15 23 40 2.8 5 48.3

3.2排水设计

排水设备与给水设备配套的,通常地下室人防建筑的排水设备是不和地面上的高层建筑物的民用生活用水设备连接的,设有独立的排水设备。它主要用来排放民用日常污水和冲洗地下室用水。

通常,地下室的排水管道该装设阀门避免民用污水的溢流问题。考虑到战争人防建设的特殊性,排水系统应选用防震效果好的排水管道系统,平战时期的排水管道可以通用,在特殊时期,只要更换排水系统的污水泵,即可改变污水流量和扬程。

4消防系统设计

《人防工程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要求:地下室人防建筑物的面积大于300m2时,要设室内消火栓;面积大于1000m2应设自动喷水灭火装置。目前,我国高层建筑地下室人防建筑大多在上述范围内,并且复合规范要求。因此,消防管道在平战时期可以通用。

高层建筑的地下建筑不作为人防用时,消火栓管道结构设计连接地上与地下建筑物的。

高层建筑地下室作为人防使用时,消防管道应采取密闭措施,所以尽量缩减穿越人防建筑的管道数目。可以将地下室和地面建筑的消火栓分别设立为环状管,降低防护阀的使用,从而确保人防结构强度和密闭性。

就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言,其管道布置在人防结构以外的管道,喷淋管侧壁穿过人防结构时,只在人防结构内侧安装防护阀门。

5结论

在高层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建设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在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和消防设计等等各个方面正确贯彻执行,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和经验体会,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GB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篇2

中图分类号:U417.3 文献标识码:A

关键词:设计文件、伸缩缝、抗震、防腐措施

排水工程中的结构属于特种结构,荷载作用主要由水土压力和温度、湿度影响,在设计上设计要求及荷载计算工况不同于民用建筑。

随着一系列排水工程结构设计的不断完善,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在排水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设计文件

1.设计文件必须注明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工程所处环境类别等。

“设计使用年限”是指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能够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安全使用的年限。在设计使用年限期间内因设计原因而产生的质量问题由设计人员负相应的责任。

另外设计者还应将结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工程所处环境类别等有关要求在设计文件中标明,做为设计依据的标准和工程条件。

2.设计文件中必须注明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在不同的环境下,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不同,如果未按工程环境类别给出耐久性要求会造成混凝土的破坏。例如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如果碱掺入混凝土,则含活性骨料的混凝土会加速电化学腐蚀,生成膨胀,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混凝土。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中明确给出了对混凝土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量做出了详细规定。

二、伸缩缝的设置于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

给排水构筑物因其体型较大,经常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多,养护不当,或浇筑混凝土时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伸缩裂缝,因此,《给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第6.2.1条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其补充了当有经验时,混凝土中施加可靠的外加剂或浇筑混凝土时设置后浇带,减少其收缩变形。此时构筑物的伸缩缝间距可根据经验确定,不受表列数值限制。

应该明确,规范首先强调的是当构筑物长度宽度超出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应首先考虑设置伸缩缝,只是在结构处理上比较困难时,才考虑掺入外加剂或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扩大伸缩缝的间距。所以设计时赢充分考虑给水排水构筑物所处的工程环境条件,对不同构筑物区分对待。但对于超大型构筑物,设置伸缩缝是减少水池开裂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敞口水池永久暴露于大气中,宜考虑设置永久伸缩缝。

在设计中,若增加伸缩缝间距,施工图中不但要注明混凝土掺入膨胀剂,强度等级,抗渗等级,还要在图纸中注明水中养护14d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底板0.02~0.03%、侧墙0.03~0.035%、后浇带0.035~0.045%),用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替代设置伸缩缝,同时还宜从构造上适当加强水平钢筋,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三、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设防烈度采用现行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按经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确认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计。

在给排水构筑物设计中,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计。《室外给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第1.0.7条规定下列构筑物宜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1、给排水工程中的取水构筑物和输水管道,水质净化处理厂内的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和变电站、配水井、送水泵房、氯库等。2.排水工程中的道路立交处的雨水泵站,污水处理厂内的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和变电站、进水泵房、沼气发电站等。因此,在以上构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根据规模和具体情况宜按工程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设防烈度为8、9度时,采用钢筋混凝土的矩形水池,在池壁拐角处,里外层水平向钢筋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3%,伸入两侧池壁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2池壁高度。

四、腐蚀性等级及预防措施

给排水构筑物因多为地下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多为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或者长期浸泡环境下,为保证受腐蚀性介质作用的构筑物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使用,设计中必须明确腐蚀性等级。在《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中,微腐蚀可不做防护;弱腐蚀:垫层为C20,基础可以不做防护;中等腐蚀:垫层采用耐腐蚀材料,基础表面需涂聚合物水泥砂浆,厚度≥5mm。强腐蚀:垫层采用耐腐蚀材料,基础表面涂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涂层,厚度≥500μm。

五、结束语

本文是作者近几年在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问题的汇总,根据给排水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中总结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同行参考,使给排水结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设计质量。

篇3

[关键词] 吸收塔基础设计内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结构计算原则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分别对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吸收塔基础的设计包含:地基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地基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也即地基变形是否满足设备要求的计算;基础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柱脚按结构的内力分析,可大体分为铰接连接柱脚和刚性连接柱脚两大类。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刚性固定柱脚的情况也会出现;即使作为铰接柱脚和刚接柱脚的处理,在实际中也不是理想的铰接和完全的刚接。但从简化工程计算考虑,在铰接柱脚的设计中,认为只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在刚接柱脚的设计中,不仅认为能够传递垂直力和水平力,还能够传递弯矩。

基本规定

1.1 设计基本参数的确定:

环境条件所涉及的参数一般根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和《水文气象报告书》确定。对于地震作用,如果有工程所处厂址的地震安评报告,应遵照执行。根据以上报告应确定以下内容:

1.1.1基本风压:基本风压:根据《水文气象报告》取值,即按照50年一遇、离地10m高、10min平均年最大风速,按照(kN/m2)计算。

1.1.2 基本雪压:按照《水文气象报告》取值,即50年一遇的最大雪压。

1.1.3地面粗糙度:分为A、B、C、D四类(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1.4 最大冻土深度:按照《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取值。

1.1.5设计地震参数:一般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当工程有《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时,按审查后的结论执行。

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地震基本烈度,

场地50年超越概率63%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场地50年超越概率63%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1.2结构设计标准的确定

1.2.1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按《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2.2抗震设防标准:同厂址区的地震设防烈度,相等于丙类建筑。

1.2.3地基变形控制,按GB50007-2011的5.3.4,按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当高度大于24米、小于等于60米时(吸收塔高度大多在此范围内),满足变形允许值0.003,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2.4基础耐久性: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的规定,根据结构的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进行设计。

设计原则、依据及荷载

2.1 设计原则:

结构计算原则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分别对结构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吸收塔基础的设计包含:地基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地基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也即地基变形是否满足设备要求的计算;基础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2.2 设计依据:

上部建筑物传至基础顶部的荷载,可通过上部结构计算得到各种组合,吸收塔基础、事故浆液箱及工艺水箱底部荷载,由脱硫厂家或工艺专业提供在各种工况下的的荷载内力值,即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及弯矩的设计值和标准值进行组合。

2.3 荷载

2.3.1荷载分类

2.3.1.1 吸收塔基础、事故浆液箱及工艺水箱结构上部结构荷载:可分为以下三类:

a)永久荷载(恒荷载):结构自重、设备自重;

b)可变荷载(活荷载):正常运行时设备、管道及容器中的充填物重;

c)偶然荷载:非正常运行时设备(含管道)荷载,如设备管道的事故积粉、积灰荷载、水压试验、排气产生的荷载。

2.3.2荷载效应组合

2.3.2.1 基本原则:

用于基础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分为基本组合、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地震效应组合。其中用于地基承载力验算时,采用标准组合和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用于基础构件结构设计时,采用基本组合及地震作用效应基本组合;用于基础变形验算时采用准永久组合。

2.3.2.2 标准组合:

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S= SGK+ SQ1+φ2SQ2

其中:S……………荷载标准组合值

SGK………… 吸收塔上部结构自重恒载、设备自重、基础及其上部土重;

S Q1…………设备荷载活载,设备正常运行时可能存在的雪荷载或风荷载;

S Q2…………设备荷载活载,设备正常运行时可能存在的风荷载或雪荷载;

φ2…………二个以上活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其中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6。

2.3.2.3 基本组合:

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S=γGSGK+γQ1SQ1+γQ2φ2SQ2

其中: S……………荷载基本组合值;

γG…………吸收塔上部结构自重恒载,取1.2;

γQ1…………设备荷载活载分项系数,取1.4;

γQ2…………设备荷载活载分项系数,取1.4;

φ2…………二个以上活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风荷载取0.6,雪荷载时取0.7。

2.3.2.4 准永久组合

正常运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S=SGK+φQ1SQ1

其中:S……………荷载准永久组合值

φQ1…………荷载组合时的准永久值系数。

2.3.2.5 地震作用及效应组合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2 规范,地震作用及效应组合按下列组合公式计算:

a)标准组合:S= SGE+ SEhk

其中:SGE…………重力荷载代表值,SGE =SGK+φQ1SQ1

SEhk…………水平地震作用荷载;

φQ1…………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b)基本组合:S=γGSGE+γEhSEhk

其中:γG…………重力荷载组合系数,取1.2;

γEh…………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系数,取1.3。

基础计算:

脱硫吸收塔基础一般可采用圆板(或环板)基础,即筏板基础的平板式类型。筏板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基础承载力,增强基础刚度,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

3.1 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及底板的内力计算:

3.1.1 基础底面尺寸:

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脱硫公司提出的要求)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上一章的规定确定。

3.1.2基础底板的内力计算:按《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的11.4.2条,基础底板的压力可按均布荷载采用,并取底板边缘处的最大压力。

3.2 基础配筋设计:

3.3.1 配筋计算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受弯构件设计。

3.3 基础设计的计算方法:

3.3.1 PKPM程序计算。

3.3.2 Mathcad软件编制的计算程序。

3.3.3 Excel软件编制的计算程序。

3.3.4 世纪奇云软件特殊结构中的圆形环形基础。

3.4 基础构造措施

3.4.1 基础底板配筋: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取0.15%(按GB 50010—2010的8.5.2),钢筋配置为板顶、底双向配置。

3.4.2 当筏板的厚度大于2000mm时,宜在板厚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不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300mm的双向钢筋网。

3.4.3 基础施工完后应按场地条件对其表面进行防腐,防腐措施根据场地土及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确定。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 5022 水利电力出版社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

1、前言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问题,涉及到的内容繁多而复杂,有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问题.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基础的影响等等。现代高层建筑由于地下工程庞大, 建设工程在地下的投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地上,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讲都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提高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水平, 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同步.安全与适用协调。

2、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要求

地下室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包含几个方向:

⑴是主体结构设计,包括顶板、外侧墙、底板等其它构件的结构设计;

⑵是孔口防护设计,包括出入口的防护和消波系统(防护设备)其中出人口的防护包含防护密闭门的选用、门框墙、临空墙的计算,出人口通道(包括风井)的计算等几个方面,而消波系统则包含防爆破活门的选用和扩散室(箱)的设计。

⑶是地下室是否与上部结构一起计算对于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其底板经常同时作为结构的基础,需要考虑地基的反作用力,顶板作为工程的重要部位,需要组合核爆炸力的等效静荷载,外墙则需考虑侧向的土、水的水平作用组合。

总之,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可按整体设计和构件的单独设计分别进行。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可以降低,一般建筑结构(延性破坏)失效概率为6.8%,而地下室结构(延性破坏)失效概率为6.1%,需考虑结构的动力效应,结构构件可考虑进人塑性工作状态,材料设计强度可以提高。在快速加载的情况下,材料力学性能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强度提高,但变形性能包括塑性性能等基本不变,这对结构工作起到有利作用。

3、地下室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

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时,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的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人员应合理地调整平面,将地下室分割成几个小地下室,中间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若高层建筑采光通风井位置设计不当,例如在侧壁外作附加通长采光井,而采光井外壁又不能与地下室顶板整体连接,会造成地下室保证结构稳定功能的丧失,不能有效地将上部的地震及风力作用传至侧壁及地面,不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埋深要求。

3.2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外墙抗裂。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⑴是荷载,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室外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侧向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

⑵是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黏性土可取0.5~0.7。水位稳定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可取 1.2;水位急剧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宜取 1.3。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外墙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 1.2,有利时取 1.0;抗爆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0。

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实际设计时,配筋的计算,对于带扶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

4、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

4.1抗震设计

一般来讲地下室抗震设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为:多层建筑中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例。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地下室一层抗震等级定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 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例地下室也应为二级。

若地下室设计不当,对其整体的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根据施工图审查要点,般来讲,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算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应协调统一。对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处理,否则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部位。相关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部位。结构计算应向下

计算至满足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计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4.2地下室抗浮、抗渗设计

一般来讲,此类设计常见问题为:地下水位未按勘察报告确定,或勘察报告未提供计算浮力的地下水位及其变幅,违反了 GB50007- -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条例;斜坡道未进行抗浮验算,斜坡道与主体分缝处未作处理;抗浮验算不满足要求,不符合GB50009- 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条例等。

实际在地下室抗浮设计时仅考虑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而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重视不足,因而会造成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因抗浮不够而出现局部破坏。另外,在同一整体大面积地下室的上部常建有多栋高层和低层建筑,由于地下室的面积较大、形状又不规则,且地下室上方的局部没有建筑,此类抗浮问题相对难以处理,须作细致分析后再进行处理。地下室结构设计除应满足受力要求外,抗渗也是其中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带裂缝工作,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⑴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

⑵膨胀带。混凝土中膨胀剂的膨胀变形不会完全补偿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变形,而设置补偿收缩混凝土带可以实现混凝士连续浇注无缝施工;

⑶后浇带。后浇带作为混凝土早期短时期释放约束力的一种技术措施,较长久性变形缝已有很大的改进并广泛应用;

5、结束语

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显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只要把握设计要点,抓住设计重点,以合理的设计为前提,进行全面考虑,使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工作发挥其最大的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战略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结构设计;受力体系;建模分析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studies and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in main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large-sized fossil fired power plants, including some experiences and methods in practice design.

Key words: Fossil Fired Power Plant; Structure Design; Stress System; Mode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燃料资源的紧缺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火力发电厂建设逐步趋向于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的机组类型,相比较以往的火电厂,新型火力发电厂规模更大、系统更复杂、对设计施工的要求更高。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厂房结构设计是整个电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和探讨。

结构受力体系的选择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的布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艺的要求,总体来讲一般由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三大部分构成。长期以来,我国火力发电厂厂房一直采用内煤仓布置(汽机房一除氧间一煤仓间顺列布置);而近年来一批电厂采用了侧煤仓布置(汽机房一除氧间顺列布置,炉侧布置煤仓间)的方案。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是由纵向和横向框架、支撑以及各层楼(屋)面联合组成的空间受力结构体系。目前,主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和钢框架—支撑体系两种受力体系。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受力体系过去广泛应用于单机容量在300MW以下级的火电厂中,近年来随着钢筋强度的提高和高强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大幅增加,从而使该种体系逐渐应用于单机容量600MW乃至1000MW级的机组中。该体系横向采用框排架形式,即除氧煤仓间框架通过汽机房屋面与汽机房外侧柱铰接;纵向则采用全刚接框架形式。此种受力体系的优点是拥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刚度,利于工艺布置,耐久性好,造价低;缺点是承载能力有限,结构自重过大对地基基础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施工较为复杂。

钢框架—支撑受力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其主要又分为:横向刚性连接,纵向铰接加垂直支撑;横向刚性连接,纵向根据计算要求设置若干跨刚性跨;纵横向均采用铰接加垂直支撑;横向刚铰混合连接,纵向铰接加垂直支撑等几种形式。对于钢框架—支撑受力体系,根据其节点构造及支撑布置方式的不同,可总结归纳见表1和表二。

表1.钢框架—支撑体系横向受力形式

表2.钢框架—支撑体系纵向受力形式

从空间三维角度考虑,厂房受力体系可按以上两表分类情况组合确定。除去不合理的结构体系,可组合出A1、A2,B1、C1、C2、D1、D2等七种类型。

钢框架—支撑受力体系具有自重轻、承载能力强、延性好、施工方便以及可重复利用等优点。但同时其造价高、耐候性能差,支撑的设置也给工艺管道和设备的布置带来了很多困难。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结构受力体系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承载能力、工艺布置、场地情况、施工要求以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从而确定最优的结构形式。

建模计算分析

2.1 结构计算分析软件

目前常用的结构计算分析软件有以下几种:

(1)PKPM系列软件:PKPM(又称PKPMCAD)是一套集建筑、结构、设备设计于一体的集成化CAD系统软件。本系统采用人机交互输入方式,装有先进的结构分析软件包,容纳了多种计算方法,如平面杆系、矩形和异形楼板、三维壳体单元及薄壁杆系、楼梯、基础、构件、砖混底框、钢结构以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析等等。

(2)STAAD/CHINA软件: 包括STAAD.Pro与SSDD两部分。该软件具有强大的三维图形建模系统及丰富的结构模板,用户可方便快捷地直接建立各种复杂的三维模型,亦可通过导入其他软件(例如AuT0cAD)生成的标准DXF文件在STAAD中生成模型。该软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超强的有限元分析能力,可对钢、木、铝、硅等各种材料构成的框架、塔架、格架、网架(壳)、悬索等各类结构进行线性和非线性的静力分析、反应谱分析及时程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前后处理。

(3)SAP2000软件:该软件以空间杆单元模拟梁、柱、支撑,以壳元模拟剪力墙.可以进行逐步大的变形分析、多重P一Delta效应分析、索分析、单拉和单压分析、屈曲分析、爆炸分析、基础隔震和支承塑性的快速非线性分析、用能量方法进行侧移控制和分段施工分析等。

另外,MIDAS/GEN、ANSYS、MTS、3D3S等软件也因其各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结构的分析计算中。作为合格的结构工程师应该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计算分析软件,并应了解软件的基本假定、边界条件和适用范围等,同时应对计算模型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使其更接近实际结构以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2.2建模基本假设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结构包含许多复杂的系统,如何把结构的情况更加合理地反应到计算模型中,是建模分析的关键。为此,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和有关规范要求,在结构建模过程中做一些条件假设。不同的计算软件和计算模型所做的假设可以不完全相同,但最基本的假设有以下几点:

所有材料均视为线弹性和各向同性。

厂房的柱、梁和支撑等构件可以按空间杆系模型进行模拟。

支撑构件视为两端铰接杆件,只承受轴力作用。

对于连续现浇混凝土楼板可假定其在平面内无限刚度,对于大开洞和削弱楼板应考虑其弹性变形。假定钢次梁均为铰接,不承担地震力。现浇楼板和固定的钢格栅板可视为钢梁翼缘的横向支撑。

不考虑锅炉炉架对厂房刚度的影响。

对于附属结构系统(如煤斗、吊车梁等)只考虑其传递的荷载,不参与厂房结构的整体受力分析。

厂房基础分析时应考虑上部结构的等代刚度。

2.3 荷载和作用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的荷载情况十分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恒荷载:结构自重

活荷载:楼(地)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设备和管道荷载(包括设备管道中的液汽和煤斗中的煤等填充物)等。

偶然荷载:设备的爆炸力、撞击力等。

具体的荷载工况和荷载组合可以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进行选取,这里就需要注意的内容予以特别说明:

用于结构整体计算和具体构件计算的工况和组合应加以区分,从而避免整体计算中重复考虑荷载或构件计算中未满足最不利荷载的情况出现。如整体计算时不考虑施工安装的大件运输、起吊等临时荷载以及设备非正常运行的活荷载,而在构件计算时二者均要考虑。

(2)对于设备动荷载一般可以按乘动力系数的方法等效为静荷载考虑,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弹簧隔震的方法加以处理(如振动设备的荷载)。

(3)吊车荷载宜作为移动荷载考虑。

(4) 对于超长结构应进行整体温度应力分析。

结构设计要点

3.1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柱设计要点:

框架柱设计最关键之处在于有效控制其轴压比从而确保结构的延性。由于工艺布置的原因,有时框架柱的尺寸是被限定的,此时可以采用高强度混凝土以及相关的构造措施来保证轴压比满足要求。

框架柱应根据荷载情况和工艺要求,采用由下而上分段递减的截面且尽量减少偏心,各榀框架柱的截面应尽量一致,避免出现刚度不均匀。

框架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选择应合理,以使钢筋均匀分布于柱两边为宜,不可过稀或过密。柱箍筋设计应注意肢数和肢距的要求,从而保证其抗剪和包裹混凝土的能力很好地发挥。

在抗震设计中应时刻把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原则,对框架柱的各项设计内力加以调整后再进行柱配筋设计。同时,要特别注意在设计中贯彻规范的各项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梁设计要点:

宜采用横向框架梁承重体系,横梁纵向应与框架柱强轴一致且横梁宽应小于柱宽至少100mm,以保证钢筋的锚固要求。

横向框架梁配筋设计时应考虑框架节点刚域的影响、楼面活载的折减以及适当的塑性调幅,以避免梁端配筋过大的情况出现。横梁上有次梁处应设置搁置牛腿(挑耳)并附加箍筋或吊筋承担集中剪力。煤斗支承梁应按深受弯构件设计。

纵向框架梁应采用双梁设计,这样既可以满足工艺管道的布置需要又可以防止框架柱沿弱轴扭转,同时尽量避免两根纵梁的刚度差异。框架纵梁的计算配筋一般不大,但要适当增加一些通长的纵向腰筋以抵抗温度应力。

不可随意增加梁端受拉钢筋的数量,以免塑性铰向柱端转移。

钢框架—支撑结构设计

钢结构框架梁、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的现象,继而出现强度和刚度的退化,因此钢结构框架梁、柱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框架梁、柱板件的宽厚比不应超过抗震设计的上限以防止局部失稳。

框架梁在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应合理布置侧向支撑,由于地震作用的双向性,塑性铰弯矩方向也在变化,故梁的上下翼缘均应设置侧向支撑。

特别注意控制框架柱的轴压比以保证结构有足够的延性,同时也要兼顾框架柱的长细比指标来确保其刚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

钢框架设计应形成“强柱弱梁”体系,塑性铰要求出现在梁上,而柱子除柱脚外均保持为弹性体系,以使框架具有较大的吸能能力。为保证塑性铰出现在梁端,框架柱端的截面塑性抵抗矩应大于梁端的截面塑性抵抗矩。

钢框架节点连接的设计强度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强度,宜采用螺栓连接的形式以减少现场的焊接。

钢结构支撑的设计既要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同时也不能影响工艺管道和设备的布置,而二者又常常出现矛盾,这就需要工程师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经验:

钢支撑应选择布置在设备和管道较少的区域,如横向框架支撑宜布置在煤仓间内。当支撑与工艺的设备和管道相碰时,应与工艺专业配合,灵活改变支撑的形式(如采用K型、人型、Y型以及单斜杆支撑等)以合理地避让。

(2)支撑纵向布置应对称,避免引起结构的扭转,可考虑在结构单元的两端和中间对称处均匀布置,如无条件可适当平移处理;支撑在竖向宜连续布置并延伸至基础以便更好地传力,如无条件可以错列布置但应注意偏移距离不应超过支撑本身宽度,并应上下重合一层高度,相应的梁柱构件宜考虑适当加强。

(3)支撑的倾斜角应控制在30~55度之间以保证其传力效果。垂直支撑的计算分析要注意平面外计算长度系数及地震工况下相关的反应放大系数。

(4)若局部由于工艺的要求实在无法设置支撑,可以考虑加大梁柱的尺寸并采用刚接的无支撑框架来代替支撑。

楼(屋)面结构设计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楼(屋)面一般采用钢次梁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组成的组合结构,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和混凝土翼板连成整体而共同工作,具有平面刚度大、耐腐蚀和耐火等优点。楼面钢次梁可按钢一混凝土的组梁计算,并利用混凝土的受压作用减小钢梁尺寸。钢梁顶抗剪连接件可采用栓钉、槽钢和弯筋等,连接件靠其横截面的抗剪作用来传递剪力,使混凝土楼板和钢梁共同作用,而且连接件的施工一般配有专门机具,施工速度快、质量好、受力可靠。

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除氧煤仓间屋面跨度较小,一般采用与楼面相同的组合楼盖,仅在板的构造和配筋上采用保温隔热的构造措施。汽机房屋架由于跨度较大(一般超过40m),一般采用钢桁架或钢网架结构。钢桁架结构一般采用梯形桁架,考虑到屋面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应设置完整的支撑体系。一般在每个温度伸缩区间内均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并在两端区间设置纵向通长的下弦水平支撑组成封闭的区格;在屋架两端、中间及1/4跨度处各设一道垂直支撑,并通长设置;上下弦未设置垂直支撑处均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系杆以传递纵向水平力,其中上弦系杆允许由檩条(次梁)兼做。钢网架结构的平面内、外刚度均较好但施工要求较高,一般用于跨度45m以上的屋面结构。屋架与厂房柱的连接可以采用刚接和铰接两种方式。

对于钢结构受力体系,为了保证楼(屋)面结构的空间稳定性,应在钢次梁下翼缘平面设置水平支撑,以避免结构体系出现几何形变。

设计图纸

经过前面的结构受力体系选择、建模计算分析以及结构设计等环节,最后要将设计结果以图纸的形式输出,设计图纸主要分为施工图和竣工图。

施工图顾名思义为现场施工的依据,是设计图纸的核心部分,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的结构施工图要注意以下几点:

结构设计的有关条件和注意事项应全面加以说明。主要包括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场地类别、地震加速度、地震分组、抗震等级、环境类别、地基情况及承载力、基本风压、材料等级及要求、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通用图集的选用等等。

结构布置图应准确详细地表达结构的有关布置信息,如坐标、高程、轴线尺寸、构件规格及布置形式、基础和地下设施情况等等。

结构详图的设计深度应满足现场施工需要,混凝土结构应明确现场钢筋放样原则,钢结构节点如需二次设计时也应给出相应的设计原则。

各图中未尽部分应给出附注说明。

竣工图的编制关键应如实地反映结构最后的竣工状态,为日后的改造和扩建提供有效的依据。

5. 结束语

随着工艺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大型火力发电厂厂房的数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少番.钢结构设计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陈静.火电厂主厂房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分析.北京:清华大学,2005

[3]葛增茂.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形式和体系评述.电力建设,1998

[4]江雨声.大型火电厂钢框架主厂房结构设计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06

[5]李飞舟.火电厂主厂房结构三维抗震计算方法和结构选型.新疆电力,2005

[6]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一93).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一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一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6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 , 材料, 设计,结构

【 abstract 】 : reinforced concrete because its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f reason, and not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is not perfect, the reasons of the crack is also very comm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buildings, concrete crack also often cause owner complai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of concrete crack reasons, and for its control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inions, so that in use process to reduce the creation of cracks.

【 key words 】 : concrete crack, control, material, design,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温度应力

混凝土在外界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会产生热胀冷缩,其线膨胀系数为αc=1×10-5/℃,即每10℃温差引起应变ε=1×10-4,以常用的C30混凝土为例,则可引起σ=ε·E=3·0 N/mm2的温度应力,而C30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仅为2·01 N/mm2,因此温差越大就会导致裂缝的增大。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大,水泥用量的增多,在高热情况下凝固的混凝土,必然在冷却收缩后,在现浇结构中产生约束应变,引起约束拉应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

1·2结构设计中考虑不全或疏忽

1·2·1基础不均匀沉降

由于结构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结构某些部位出现拉裂缝,特别在某些采用两种或多种基础形式的结构中更易出现此种情况。

1·2·2不当或过于复杂的结构形式

过于追求立面效果,平面布局凹凸较多,结构体型突变,刚度突变等,容易造成转角突出的地方由于应力的集中形成薄弱部位,再加上混凝土自有特性,更易出现拉裂缝。

1·2·3铺设管道产生的裂缝

一般结构的楼面及屋面板厚为100 mm左右,但是由于电气,水暖等专业将照明、通讯网络等所需线管直接敷设于现浇板中,并且有时在一处集中交叉甚至多层交叉,削弱了现浇板实际厚度,导致了板上裂缝的产生。

1·2·4荷载设计中考虑不全

由于在计算荷载的时候未考虑周全,漏算荷载,导致实际施工和使用时荷载大于荷载设计值,从而产生裂缝。

1·2·5钢筋代换时仅考虑强度代换

由于客观条件所限,有时业主要求用高强度钢筋对已设计完成的工程所使用的钢筋进行代换,此时,设计人员有可能仅进行强度代换,而疏忽了实际面积的代换。

1·3施工不当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浇捣不密实或过振;支模不严格,导致截面过小,漏浆;混凝土养护不够;施工措施不当导致施工荷载过大,赶工期,不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就进行下步施工等等,都可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甚至出现垮塌事件。

2设计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由于裂缝的产生,不但会影响外观效果,更有可能导致构件内部钢筋的锈蚀,影响使用耐久性和安全性。而结构设计作为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注意对裂缝的控制

2·1一般裂缝控制

2·1·1裂缝验算

混凝土结构应该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2002)的规定,根据荷载效应来进行裂缝宽度的验算,对于不符合的应该及时调整。在设计时就应重视裂缝问题,构件设计时,不能仅考虑强度问题,在没有确切把握的情况下,对所有的梁板均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尤其是当梁配筋率小于1%的时候,更应该引起重视。

2·1·2分割措施

对于较长的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可以考虑采取分割措施将建筑物分成若干的结构单元。这样就能减小结构构件内部各种作用(例如温差,混凝土收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产生的拉应力。并且对于处于不利条件下(抗震不利地段,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按设计规范要求合

理布局结构单元

2·1·3设计时考虑周全

设计时充分考虑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所引起的效应,并在相关部分采取合理的控制裂缝的构造措施。例如:按简支设计的时候,实际上端部仍然受到一定的嵌固约束;按自由端考虑,但在荷载较大使构件发生位移,变形加大后,可能起到约束作用的部分;平面凹凸、立面刚度变化

突变的部位,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房屋两端的阳角处以及山墙处的楼板,屋面板;现浇结构中与周围梁柱整体浇筑的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等等。

2·1·4配筋时对钢筋的选择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1·2Wmax=αcrσskEs(1·9c+0·08deqρte)可以看出,钢筋面积与裂缝宽度的关系,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酌情选用细直径钢筋对于裂缝控制是有利的,也是控制裂缝宽度的很实用的方法之一。

2·1·5改善混凝土性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善混凝土的自身性能。在混凝土中渗入UEA、HEA等微膨胀剂,钢纤维等抗裂剂,可以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构件的开裂。

2·2具体结构构件裂缝控制

2·2·1基础裂缝控制

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第3·4·1条规定了一般基础的环境类别为二a或者二b类,第3·4·2条规定了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二a类为C25,二b类为C30。保证基础的最小配筋率,根据基础形式的不同,按照相应的规范要求。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规定最小厚度为20 mm,而不应该人为的加厚保护层。若坚持要加大保护层厚度,大于50 mm的时候,应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4条的规定,对保护层应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通常是在混凝土保护层中离构件表面一定距离处全面增配由细钢筋制成的钢筋网片。

2·2·2梁、柱的裂缝控制

控制保护层厚度,当梁柱的保护层厚度超过50 mm时,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规范》9·2·4,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或者按扩大的柱截面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当梁高≥450 mm时,因为梁截面的增大,有可能在梁侧产生垂直于梁轴线的收缩裂缝,因此应在梁侧根据最小配筋率配置纵向钢筋,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6条,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腹板截面面积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 mm。当梁需要进行疲劳验算的时候,为防止由于反复的水平力致使梁下部腹板产生裂缝,也应当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2·17条之规定在梁下部1/2梁高范围的腹板内,沿两侧纵向设置构造钢筋间距100 mm~150 mm。在主次梁交接处或者有集中荷载的部分应设置附加钢筋,因为当集中荷载在梁高范围内或者梁下部传入时,集中荷载影响区下部混凝土有可能出现拉脱,且由于间接的加载导致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附加横向钢筋宜优先选用箍筋,对于防止梁侧斜裂缝效果较好。

2·2·3板的裂缝控制

由于楼(屋)面板的边界约束条件较复杂,且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较精确的理论计算至今未完全解决,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使板处于设计时的理想状态,因此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只能从设计概念和构造措施上对其进行控制,实践表明,采取适当的措施后,现浇楼板的裂缝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的。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设置温度收缩钢筋有利于减少这类裂缝。因为板中已配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也可以抵抗温度和收缩产生的拉应力,所以温度钢筋应主要在未配置钢筋的部位和配筋数量不足的部位沿温度、收缩应力的主要受力方向布置温度收缩钢筋。但是由于无法精确的对这两种作用产生的应力进行计算。因此应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9条规定的原则和最低数量进行配置。楼板有凹口时,在此处由于应力的集中,极易出现裂缝,应当与其他专业沟通调整;当建筑平面有不可避免的凹口时,凹口内侧的楼板应适当的加厚并加强配筋,使其能抵抗住在此集中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而由于异形楼板的受力不十分明确,因此,建议加设小梁分割成较规则的形状,以便于计算分析以及对裂缝的控制。

3结束语

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非结构性裂缝,虽然混凝土内应力的理论计算并未完全解决,但是多从设计理念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构造措施,是有明显的效果的。要彻底清除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的积极探索,设计人员更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更为科学的防治措施,控制裂缝。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胡允棒,《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及控制》.

[3]《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7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水泥

中图分类号: TV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原因分析

1.1温度问题

由于混凝土材料是由水泥砂浆与粗细骨料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混合物具有水化凝结硬化过程,特有的水化性质使得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产生温度变化。由于水泥砂浆与骨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水化升温过程中,温度荷载作用下水泥砂浆与骨料所形成的界面首先产生损伤,并随着温度增加而发展,形成界面裂纹,当继续增加的温差达到某一数值后,界面裂纹便向水泥砂浆内部延伸,在以后的温度变化过程中界面裂纹与水泥砂浆中的微裂纹继续发展,以致发展成宏观裂缝。

1.2塑性收缩变形

试验研究表明,在塑性阶段,混凝土只有极低甚至没有抗拉强度,即使较低的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所产生的拉应力都足以使混凝土开裂或形成大量的微裂缝。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产生于表层,所受约束主要是内约束,这与混凝土表面快速失水有关。按照规定,炎热气候环境下,当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速率达到1kg/(m2·h)时,就必须采取措施,以防止塑性裂缝的产生。

1.3干燥收缩变形

干燥收缩是水分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由于集料的干燥收缩很小,因此主要是由于水泥石干燥收缩造成的。水泥石干燥收缩理论有毛细管张力学说、表面吸附学说和夹层水学说等,不论哪种学说,都是水分蒸发引起的。混凝土的水分蒸发干燥过程是由外向内逐步进行的。由于混凝土蒸发干燥非常缓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多数在一个月以上,有的甚至会在数月或1年~2年以后产生。

1.4地基不均匀沉降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基础形式、宽度和埋深相差较大时,当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的高度相差较大、荷载相差悬殊、结构形式变化较大时,当平面形状比较复杂、各部分的连接部位又比较薄弱时,地基将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结构体产生由弯曲和剪切引起的附加应力,当结构体产生的这种附加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

1.5结构设计

1)基础设计时,有对于某些平面较复杂的建筑,未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重心与形心应尽量重合,导致结构体产生差异量沉降引发楼板开裂。

2)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地面结构设计时,如没有充分考虑到温度应力及收缩变形与结构长度的关系,将导致地面开裂。

3)设计时配置的构造钢筋不足或钢筋间距偏大,特别是楼板、墙板等薄壁构件;埋设的水电管直径过大甚至重叠、交叉,造成局部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出现裂缝。

1.6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模板安装、钢筋连接及安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将会产生裂缝。裂缝出现的部位和走向,裂缝宽度因产生原因而异。

二、裂缝产生以后采取的处理办法

2.1结构设计裂缝的控制措施

1)应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作保障时,伸缩缝间距不得超越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规定。

2)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应符合结构设计规范要求;跨度较大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的确定,应考虑到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挠度的计算值需符合规范要求。

3)合理布置楼板构造钢筋,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满足构造钢筋的最小、最大间距限制要求,并保证构造钢筋有必要的配筋面积。

4)对其结构断面突变的结构构件,应避免过多的纵向钢筋突变性截断,在楼板设计中采用分离式切断钢筋,应先考虑配置贯通的温度收缩钢筋,再配置分离式负筋。

5)楼板角部钢筋设计时应布置放射筋,预留洞口等薄弱部位应设置加强筋。

2.2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1)选择合适水泥,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可选用低热水泥,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2)改善骨料级配,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3)降低水灰比。4)改善混凝土搅拌工艺,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骨料冷却,以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5)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应采取保温措施。6)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适当减小浇筑厚度,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7)大体积混凝土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利于及时散热,减小约束,或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减小内外温差,加强温度监控,及时采取措施。8)设置温度缝。

2.3塑性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

1)选用干缩性小、早期强度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严格控制水灰比,添加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和用水量。3)浇筑混凝土前浇水湿润基层和模板。4)浇筑混凝土后要及时覆盖养护。5)在工程中,除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外,适当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可控制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从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4干燥收缩裂缝的控制措施

1)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如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2)控制水灰比,掺适量减水剂。3)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用水量不得超过配合比中的用水量。4)加强混凝土的养护。5)设置合理的伸缩缝。6)掺加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引入的自应力,能够抵消混凝土干燥收缩时产生的拉应力,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2.5地基沉降裂缝的控制措施

1)设置沉降缝。让各部分自由沉降,互不影响,避免出现由于不均匀沉降时产生的内力。2)采用端承桩或利用刚度很大的基础。前者由坚硬的基岩或砂卵石层来尽可能避免显著的沉降差;后者则用基础本身的刚度来抵抗沉降差。3)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措施,调整各部分沉降,减少其差异,降低由沉降差产生的内力。4)在施工过程中留出后浇带作为临时沉降缝,等到各部分结构沉降基本稳定后再连为整体。

2.6提高施工质量,按规范科学施工

篇8

【关键词】 管道钢支架

1 管道钢支架概述

架空管道钢支架一般分为:固定支架、滑动支架、摇摆支架等。

(1)固定支架:固定在基础上的支撑,为上部管道在纵向及横向的不移动支撑。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在上部管道系统水平力作用下其顶端的位移达到最小限度。

(2)滑动支架:滑动支架又可分为刚性支架与柔性支架。

刚性支架:固定在基础上的支撑,为上部管道的滑动或滚动管托的支撑;支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在上部管道系统的水平力作用下其顶端位移很小。

柔性支架:固定在基础上的支撑,为上部管道的滑动或滚动管托的支撑。支架的刚度较小,其顶部位移能适应上部管道系统纵向变形要求。

刚性支架与柔性支架的判别,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Fm>Ft时为柔性支架;

Fm≤Ft时为刚性支架;

式中:

Fm:作用在支架上的摩擦力(N),Fm=μG;

Ft:支架位移反弹力(N),Ft=3[(EIxy)2+(EIyx)2]0.5/H3;

μ:摩擦系数,可按表1取值

G:作用在管道钢支架结构上的管道自重标准值;

EIx、EIy分别为支架柱对于 x、y两主轴的截面刚度(N.mm2),对钢筋混凝土柱分别取0.85EcIx、0.85EcIy,E为支架柱材料的弹性模量(N/mm2),Ec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H:支架高度(热力管道管托底面至支架基础顶面)(mm);

x、y分别为管道在支架处沿支架柱截面 x、y两主轴方向的位移值(mm),应根据管网的布置及运行条件确定。

2 管道钢支架荷载

2.1 永久荷载作用

管道及设备自重标准值,应为管材、保温层、管内介质及管道附件自重标准值之和。在计算管道荷载的时候应该考虑恒荷载的不均匀布置,作用在管道钢支架结构上的管道自重标准值,应计入管道失跨的影响,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G=λqL

式中

G:支架结构上的管道自重标准值(kN);

λ:管道失跨系数,一般取1.5,当有可靠工程经验时,可适当减小。

Q:单位长度管道自重标准值(kN/m);

L:管道跨距(m),若支架两侧的跨距不等时,可取平均值。

2.2 活荷载

固定支架的水平推力,其标准应根据管网的布置及运行条件确定;

滑动支架中水平力为:刚性支架水平力为Fm,柔性支架水平力为Ft。有时为了减小管道对支架的摩擦力,可采取在支架与管托之间增加聚四氟乙烯板等措施;

2.3 风荷载、地震荷载

管道所受的风荷载、地震力作用在管道中心;并以集中力、弯矩的方式传递给管道钢支架。

在进行管道钢支架设计时风荷载与地震荷载一般不同时考虑;当风荷载、地震荷载与支架水平力组合时需要分析二者之间关系,部分情况下有可能只考虑支架活荷载。

3 管道钢支架设计

3.1 支架基础

结构在组合作用下的抗倾覆、抗滑移及抗浮验算,均应采用含设计稳定性抗力系数Ks的设计表达式。Ks值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验算时,抗力只计入永久作用,抗力和滑动力、倾覆力矩、浮托力均应采用作用的标准值。

结构的抗滑移稳定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架空管道钢支架结构承受水平作用时的抗滑移稳定可按下式验算:

Ks(Fxk2+Fyk2)0.5≤(Nk+Gk)μ

式中:Fxk——沿支架结构 轴传至基础顶面的水平作用标准值(kN);

Fyk——沿支架结构 轴传至基础顶面的水平作用标准值(kN);

Nk——支架结构自重与管道及设备自重标准值之和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标准值(kN),位于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浮托力;

μ——土对基础底面的摩擦系数 。

结构在管道试压及运行阶段承受水平作用时的抗倾覆稳定验算,抗力应计入管道及设备自重、结构自重及结构上的竖向土压力,并应对地下水位以下部分扣除水的浮托力

3.2 支架设计

钢支架具体的选型需要根据现场情况、施工情况、支架本体要求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合理的选型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支架布置美观大方、施工方便。

柔性支架及刚性支架结构的计算简图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单柱式支架结构,应按上端自由、下端固定进行计算。

沿管道纵向为单柱式、沿横向为框(排)架式的支架结构,沿管道纵向,应按上端自由、下端固定进行计算;沿管道横向,可按框(排)架进行计算。

篇9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强柱弱梁;刚柔并重

1.引言

从目前的结构设计来看,较多的建筑结构设计并不太多合理,或者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合理,结合笔者从事结构设计实践经验,总结笔者对结构设计过程的心得,提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当掌握的“刚柔并重,多道防线,强柱弱梁,静定结构”的设计思想。

2.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1 刚柔并重的结构体系。正确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当是刚柔并重,工程实践表明,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显然对于结构设计人员来说,结构怎样选取以达到刚柔并重这是设计核心之一。较柔的结构体系易于找到共同受力的构件以协同消化和抵抗外力,但结构过柔将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必然结构体系最适宜就是做到刚柔并重。必要刚度可有效地控制建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而必要的柔将有效地提高建筑消化转换外力的能力。

2.2 多道防线设计。安全的建筑结构体系必须做到层层设防的,当遇到突如其来的荷载时,建筑中所有抵抗外力的结构都在通力合作,而不应当把荷载全部寄托在某个单一的构件上。如工程实践表明,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即使在设计中结构的计算是正确的,但要绝对安全的防备构件是不存在的,所以多道防线设计是应当考虑的。

2.3 强柱弱梁的设计思想。就是地震力作用下,让梁先屈服,而且是梁的支座位置屈服并且形成塑性铰,从使之变成类似阻尼器的耗能构件,消耗掉地震力,用弃卒保帅的方法保护整体结构的安全。而不理想的受力,就是塑性铰出现在柱子上,那么整个结构就变成了几何可变体。结构将在瞬间就会倒塌。所以很明显,就是把柱子做的尽量强,配筋考虑加大(不要过于加大截面,因为截面越大刚度越大,刚度越大则分到的地震力也就越大)。梁的配筋则相对考虑减小一些,尤其是支座位置的配筋不要过于超过计算值。具体的量是靠经验的,如果经验不足,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在设计柱子的时候,把“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减小一些,而设计其他构件和计算书的时候则填写正常数值。这样做的原理,就是设计柱子的时候考虑柱子分担的地震力多一些,并且以这个标准布置配筋。

2.4 相对静定结构体系。在建筑结构体系中,不同类型的构件相接处或者同一构件截面改变之处即为节点。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应主要从结构的轴力和弯矩进行分析,在无弯矩的情况下,轴力在截面上时均匀分布,能够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而弯矩产生的应力在截面上为三角形分布,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因此,在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中主要考虑结构中的弯矩的分布及最大值。在相同跨度和相同荷载下,简支粱的弯矩最大,伸臂粱、静定多跨粱、三铰刚架、组合结构的弯矩次之,而桁架结构的弯矩为零。

在工程中简支粱多用于小跨度结构;伸臂粱、静定多跨粱、三铰刚架、组合结构可用于较大跨度的结构;而大跨度结构通常采用桁架结构或者拱结构。在实际工程中,除考虑受力特点之外,还应考虑结构的施工、几何特点、构造本身。如:简支粱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桁架结构便于进行安装,但杆件较多,结点构造比较复杂。

3.结构方案选取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横向布置框架梁,楼面竖向荷载由横向梁传至柱而在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框架往往跨数少,主梁沿横向布置有利于提高建筑物的横向抗侧刚度。而纵向框架则往往仅按构造要求布置较小的联系梁。这也有利于房屋内的采光与通风。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是在纵向布置框架承重梁,在横向布置联系梁。因为楼面荷载由纵向梁传至柱子,所以横向梁的跨度较小,有利于设备管道的穿行;当在房屋开间方向需要较大空间时,可获得较高的室内净高;另外,当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在房屋纵向有明显差异时,可利用纵向框架的刚度来调整房屋的不均匀沉降。纵向框架承重方案的缺点是房屋的横向抗侧刚度较差,进深尺寸受预制板长度的限制。

4.结构布置

4.1 楼梯方案

楼梯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通常都会遇到,整体式楼梯按照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不同,可分为板式楼梯、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和圆形楼梯、螺旋楼梯等。其中,应用较为经济的、广泛的是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剪刀式楼梯、圆形楼梯和螺旋式楼梯属于空间受力体系,外观美观,但结构受力复杂,设计与施工较困难,用钢量大,造价高,在实际中应用较少。

板式楼梯由梯段板、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梯段板为带有踏步的斜板,其下表面平整,外观轻巧,施工支模方便,但斜板较厚,结构材料用量较多,不经济。故当梯段水平方向跨度小于或等于3.5m时,才宜用板式楼梯。梁式楼梯由踏步板、斜梁、平台板和平台梁组成。踏步板支承在两端的斜梁上,斜梁可设在踏步下面,也可设在踏步上面。根据梯段宽度大小,梁式楼梯的梯段可采用双梁式,也可采用单梁式。一般当楼梯水平投影跨度大于3.5m时,用梁式楼梯。结构中的楼梯采用板式楼梯。若采用梁式楼梯,支模困难,施工难度较大。采用梁式楼梯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主要是钢筋用量较省,采用的楼梯板较薄,混凝土用量也较少,会被人工费抵消。

4.2 桩基础设计

桩基础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桩基础设计是确保结构基础受力以及节省桩工程造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有桩基均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包含的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点进行桩基的竖向(抗压或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计算,某些条件下尚应考虑桩、土、承台相互作用产生的承载力群桩效应。2)对桩身及承台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身露出地面或桩侧为液化土、软土中细长桩尚应进行桩身压曲验算,混凝土预制桩尚应按施工阶段吊运、运输和锤击作用进行强度验算。3)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4)位于坡地、岸地的桩基应验算整体稳定性。5)对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另外有些情况还需要验算的建筑桩基的变形。如桩端持力层为软弱土的一、二级建筑物以及桩端持力层为粘性土、粉土或存在软弱下卧层得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沉降,并宜考虑上部结构与桩基的相互作用。承受较大水平荷载或对水平变位要求严格的一级建筑桩基应验算水平变位。

5.结论

建筑设计人员为了有效地设计出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还在掌握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充分结构的受力状态而进行设计;同时应当考虑到所设计的建筑所采用的材料造价问题,以使得结构更加结合实际情况而且受力合理。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地下室;荷载;结构设计; 城市建设;措施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很强问题,涉及到的内容繁多而复杂,有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地基与基础的相互作用问题、上部结构刚度对地基基础的影响等等。现代高层建筑由于地下工程庞大, 建设工程在地下的投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地上, 因此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讲都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技术问题, 提高地下室结构设计的水平, 真正做到技术与经济同步、安全与适用协调。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分析

1、地下室结构平面设计。地下室工程涉及的专业极为复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需综合考虑防火、使用功能、人防要求、设备用房及管道、坑道、排水、通风、采光等各专业的配合。例如地下室的长度超过设计规定的长度时,需要与结构专业配合,确定是否设置变形缝,通常应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因为设置变形缝会使得变形缝处的防水处理变得复杂。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和合理使用混凝土外加剂或地上设缝、地下不设缝等方式,达到不设缝的目的。若地下室过长,依靠设置后浇带的方法难以解决,设计时可合理地调整平面,通过分割地下室,用较窄的通道相连,以满足使用及管道相连的要求,而将变形缝设置在通道处,这样可以使接缝较少且处于受力较小处,便于补救。在结构设计时应合理地设置采光通风井,若采光井位置设计不当,也会影响地下室的结构稳定功能。

2、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

地下室的外墙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应按水、土压力验算外墙抗裂。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求:一是荷载。地下室外墙所承受的荷载分为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竖向荷载包括上部及地下室结构的楼盖传重和自重,水平荷载包括室外地面活载、侧向土压力、地下水侧向压力和人防等效静荷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竖向荷载及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一般不起控制作用,墙体配筋主要由垂直墙面的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确定,而且通常不考虑与竖向荷载组合的压弯作用,仅按墙板弯曲计算弯曲的配筋。二是地下室外墙截面设计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地下室外墙承受的土压力宜取静止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宜由试验确定。当不具备试验条件时,砂土可取0.34~0.45,黏性土可取0.5~0.7。水位稳定的水压力按永久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可取 1.2;水位急剧变化的水压力按可变荷载考虑,分项系数宜取 1.3。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外墙的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 1.2,有利时取 1.0;抗爆等效静荷载分项系数取1.0。三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实际设计时,配筋的计算,对于带扶壁柱的外墙,不是根据扶壁柱的尺寸大小进行计算,而是均按双向板计算配筋;扶壁柱则按地下室结构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进行配筋,不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根据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这种设计将使得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则有富余量。四是地下室底板标高的设计。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仅设 1根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的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问)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应与实际相符

2建筑房屋结构设计对策

2.1设计建筑图纸应做到完善、详细

在建筑设计当中,图纸是重要的体现;在施工当中,图纸是重要的依据。在建筑结构设计师进行图纸的设计当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规范标准来完成,不能为了自己的轻松,而不标注或者是进行简单的标注。另外,对于结构设计当中的细微以及复杂之处,需要详细的进行重点的标注;当然,也不能够忽略的结构相对简单的地方。在整个设计当中,设计师需要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当图纸设计完工后,需要再一次的进行自我审核,查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不必要损失的出现,从而让图纸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详细。

2.2建筑基础选型需要具备科学性

建筑结构的选型受到了当地地质情况以及建筑外形设计的影响。因此,当提资图纸拿到之后,不能够盲目地开始进行建模计算,而需要考虑当地的实际地质以及建筑的外形。建模计算的盲目设计只存在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建筑完工后出现问题这两个局面。而我们都不愿意看到这两种结果的出现,因此,就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商定,从而制定出具备可行性的建筑施工方案。而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正确,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将工作量降低。

2.3浇砼楼板质量的提高

改善混凝土的水灰比,能够解决浇砼楼板的裂缝问题。由于混凝土供应商为了便于运送混凝土以及让其保持可泵性,因此水灰比都相对较大。但是在实际使用当中,所需要的水灰比偏小,我们就可以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来提高水灰比。温差也可能导致浇砼楼板的裂缝出现。所以就需要在季节性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做好保温措施,当裂缝出现之后需要立刻的进行补救。

2.4地下室外墙合理地设计

作为建筑物的根基所在,地下室外墙支撑了很重的质量。因此,不合理的地下室外墙设计就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失稳的情况。在地下室外墙的设计当中,首先就需要注重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并且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地下水水位和当地地质。一般来说,较高的建筑物,其地下室外墙厚度不得小于250mm,并且所使用的混凝土的强度不能够过高,过高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2.5设计规范需要严格的遵守

在如今建筑行业发展的形势之下,建筑商不能一味的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需要按照规定,严格的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建筑结构设计师,不仅需要认真的学习有关的结构设计规章制度,还需要遵守结构设计规范条文,将每一个设计细节进一步完善,从而将建筑结构设计逐渐的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的发展,并避免在建筑中发生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