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策略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的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管理的策略

篇1

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和复杂化,采购管理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加强采购管理己经成为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NTC公司目前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进行战略采购分类和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

0 引言

根据资料统计,全球范围内生产型企业平均要用销售额的50%来采购原材料、零部件,而中国的工业企业中,物资的采购成本更是高达企业销售成本的70%。由此可见,采购是企业成本管理中“最具价值”的部分。

近年来,随着全球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和复杂化,采购管理作为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采购管理己经成为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优秀的采购管理,不仅可以降低采购的总成本,而且可以提高采购效率,进而可以让企业降低自身的产品售价而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水平。

1 NTC公司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组织结构不合理

1.1.1 采购人员素质不高

NTC公司是前身是一家国营化工厂, 始建于1978年,1991年跟台湾合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过于固定,中层干部大部分年龄都在50岁以上,在公司工作超过30年,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思想相对陈旧。采购部门的人员也是这样的情况,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缺乏激励机制,总经理难免对直接领导下的采购部门采取高压政策,导致采购人员没有积极性和竞争意识,甚至相互诋毁,人心涣散,人浮于事,企业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甚至造成采购人员流失。

1.1.2 职责分工不明

负责公司采购工作的是两个供应科,都由公司总经理直接领导。这两个供应科的采购工作是互相平行的,设立两个供应科的目的是总经理为了让他们之间在采购原辅材料时能够互相竞价,使采购成本降低。这样的采购组织结构,往往造成两个供应科之间为了拿到同一个采购任务而争得不可开交,甚至互相诋毁对方,或者为了低价采购不惜以牺牲原辅材料的质量为代价。而且这样分工不大明确,容易产生混乱现象,有时甚至造成一些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供应商评价与分析、采购信息沟通、采购绩效考核等工作往往都无法正常开展或做得不是很好。

另外,总经理通常对具体负责某项采购任务的采购人员越级指挥,使得采购主管夹在中间,权力不能正常行使。生产副总对采购部门没有指挥权,公司各部门之间如仓库、生产车间、生产计划部门、质监部门和采购部门等相互扯皮,采购信息传递延误,有时会造成原辅材料供应不及时或是存在质量缺陷而影响生产。实际上这样采购组织结构却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1.2 产品未进行战略采购分类

NTC公司没有对采购产品进行这种战略分类,依然采用了传统的“ABC分类法”,简单地依据金额的高低对采购物品进行分类管理,而忽视了采购难易度、采购提前期、供方垄断、生产依赖性、供应商的数量、增值能力和企业自制、外包的可能性等因素对公司运营管理的重大影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很难使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1.3 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

1.3.1 供应商选择流程不科学

NTC公司的有些采购产品,其供应商的选择、认定、考核和监督等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有时候只在缺少供给时,才灭火式的寻找供应商,结果浪费时间和资金,却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即使找到了,由于没有时间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与调查。这样的选择流程,不能全面地考察供应商的能力,缺乏科学依据,很难保证采购产品能满足公司生产工艺的需要,要么质量达不到要求,要么产品交付可能出现问题。还可能导致企业要么长期依赖于某一供应商,要么每次采购都重新选择供应商,增加了采购风险。

1.3.2 供应商管理不足

公司的采购人员缺乏战略采购意识,认为拿钱就可以买到东西,把采购仅仅看做是与供应商之间简单的买卖关系,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没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和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采购过程中对供应商的扶持以及通过采购建立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不同类型的供应商NTC公司没有进行分类和针对性管理。由于传统式的供应商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双方竞争性的关系、对立的关系,因此受这种思想的影响,NTC公司往往不能区别的看待不同的供应商。

1.3.3 供应商评价机制不健全

NTC公司还缺乏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的意识,在设计方面也存在着指标不完整或缺乏科学性,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评价权重也是从采购部门的经验出发制定的,缺乏科学性。另外,在运用过程中,事实不到位,反馈不及时也大大削弱了供应商绩效评价体系的所应发挥的作用。甚至有些原辅材料只是凭着评价采购人员或部门主管的主观判断,因此评价结果容易收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 NTC公司采购管理的优化策略

2.1 组织结构优化策略

NTC公司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采购管理及其重要性,组织全体采购人员进行采购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此外,还要健全采购管理制度。可以引入职业经理人, 给公司注入新鲜血液。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用于公司一套科学的采购管理体系,来赢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支持。 要加强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整个采购部门从上到下都爱岗敬业、开拓进取。

在组织结构方面,首先需要将供应科合二为一,然后再将它划归生产副总直接领导,这样可以做到分工明确,便于安排生产,提高采购效率,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采购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传递。

2.2 战略采购分类优化策略

2.2.1 引入ABC分析法进行分类

NTC公司的原辅材料种类繁多,各个品种的采购金额又大小不等,各种原辅材料对公司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终端客户的影响程度不一,供应市场的厂商规模、产品质量与服务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原辅材料运用ABC分析法进行分类管理,使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影响收益的方面。从供应商角度来讲,这是特别关注了掌握着很高比例总采购金额的相对少数的供应商;从库存管理角度来讲,这是特别关注了那些采购数量不大却占很高比例总价值的原辅材料。

2.2.2 引入风险评估进行战略分类

在对原辅材料进行分类时,不仅要考虑采购金额的高低,还要进一步考虑供应风险的影响。投资组合分析通常包括评估市场风险,并对采购的风险分析其对财务成果的影响。将原辅材料分为战略产品、杠杆产品、瓶颈产品和一般商品。

2.3 供应商管理优化策略

2.3.1 建立供应商选择标准流程

为解决NTC公司供应商选择流程不科学的问题,建议公司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的供应商选择流程,以便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合理选择供应商,确保采购产品能满足公司生产工艺的需要。

2.3.2 供应商分类管理策略

在供应商的分类管理上,结合采购部门收集到的供应商信息,制定供应商战略伙伴关系的评价标准,对供应商实行分类管理。NTC公司的原辅材料品种繁多,供应商的数目众多,因此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可根据原辅材料的特点、供应商的能力和供应市场的情况,将供应商基本划分为战略型供应商、杠杆型供应商、普通供应商、大量型供应商。

2.3.3 建全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NTC公司的具体情况,可以建立一个系统、科学的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质量、价格、交付能力、服务水平、财务状况、人力资源状况、设备状况、创新能力、宏观环境因素、企业信誉、战略兼容性、文化兼容性和信息平台兼容性等指标,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考评。

供应商绩效评价是供应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NTC公司如果能按照上面的评价指标,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对现有供应商的动态评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激励机制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便与之更好地进行战略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达双赢的目的。

3 结语

本文针对NTC公司目前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和采购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对NTC公司的采购管理的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NTC公司存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没有进行战略采购分类和供应商管理存在缺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识别和探讨,提出了优化采购管理的一些建议和方案。希望本文能对NTC公司采购管理的优化能有所借鉴和帮助,也希望本论文能对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本文作者本身水平和时间有限,资料收集不够完善,研究还不成熟,对某些分析还不够深入,有待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朱凡,罗晓光,基于分类管理的供应商选择评价程序模型,科技与管理:2005(3):48-50

[2]罗伯特·蒙茨卡,罗伯特·特伦特,罗伯特·汉德菲尔德,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采购管理;隐性知识;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9.22 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地位与企业的土地、资金、设备、规模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关联度越来越小,而越来越多取决于他们的知识资源。随着企业竞争核心的转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明确地认识到,知识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对这种资源应该进行更为系统和科学的管理。

本文将在对企业知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特点,并以华润万家连锁有限公司华北大区采购部作为案例,来研究企业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策略。

一、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特点

为了对企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对知识分类并进而对其性质进行研究,因为不同类型的知识除了拥有一定的共性之外还拥有独特的个性,也就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思路和管理方法。

一般地,我们将知识分为隐性(tacit)与显性(explicit)知识两类(Polanyi,1967)。隐性知识是比较个人化的、与具体情景有关的、难以形式化与沟通的知识;显性知识则是指可用形式化、制度化言语传达的知识。可以将隐性知识定义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信息处理的速度与同时性迫使新技能学习者必须解决自身协调的细节;第二,因为行动镶嵌在实践情景(context)当中,很难明确表达精通某项技能所需的所有事项;第三,复杂技能细节的关系有时候会因语言而流失,即便是单独各项可以明确表达,但仍不能描述关系与特征。

很多学者认为,隐性知识是指与具体情景相关(context specific)且个人化(personal quality)的,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也是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知识,所以不易形成和被沟通,必须经过人际互动才能产生共识(Hedlund,1994;Nonaka,1994;Nonaka和Takeuchi,1995)。隐性知识包括认知元素和技术元素。认知元素包括心智地图(mental maps)、信念、范式和观点;技术元素包括应用于特定情境的具体的专有知识(know-how)、技巧和技能。而显性知识是能以形式、系统语言如显性事实、公理、标识被传播的,它能以参考手册、计算机程序、训练工具等被编纂和被清楚表达(Kogut和Zander,1992),因此显性知识可以从知识库中直接复制使用,其特点是人、知分离。

二、案例分析:华润万家连锁有限公司华北区采购部的知识管理

按照上文对企业知识的分类,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企业、不同部门所应用知识的不同以及知识管理的方法差异。以隐性知识作为运行载体的企业和部门,对于员工个人的经验、认知、外部网络关系依赖性强,我们可以称之为专家化知识管理;而对于那些以显性知识作为运行载体的企业和部门,则更应该将员工的个人知识转化为手册、文档、程序、流程等显性知识,这样通过显性知识的共享和传递,将会大大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和企业运营的成果。下面将以华润万家连锁有限公司华北区采购部作为案例,来分析企业不同部门间知识管理的异同。

华润万家连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具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之一,是香港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的中资企业集团――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级利润中心。华润集团将零售业作为主业来发展,并在数年前制定了5年时间内投资50亿、实现营业额500亿、年度利润5亿元的“四个五”战略目标。作为华润零售战略的龙头企业,华润万家拥有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机制平台。21年的发展历程,使华润万家成为全国范围发展的大型零售企业。截止到2005年初,华润万家员工总人数超过27000人,2004年销售总额共计248.95亿元,在中国商业连锁企业百强中排名第二。目前华润万家形成了华东、华南、华北、香港四大业务发展区域,主营大型综合超市、生活超市、便利超市三种业态。

在连锁零售业,采购管理部和营运事业管理部是核心业务管理部门,但其经营管理特点和知识管理方法却有很大差异。下面来看一下2004年华润万家华北BU采购管理部和综合超市营运管理部两个部门,在人员构成情况方面的比较,参见下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综合超市管理部的员工相比,采购管理部的员工学历较低、工资水平低、人员稳定性高、从事本职业年限长,且采购管理部的员工数要多于综合超市管理部;采购管理部员工的主要业务交往对象是供应商,综合超市管理部员工的主要业务交往对象是门店营业员和顾客。而经过查阅两个部门的部门职责,可以分别得到两个部门工作任务的关键词。采购管理部的任务关键词是:价格、毛利、商品引进及汰换、采购、供应商;而综合超市管理部的任务关键词是:门店、门店效率、门店人效、门店服务、营销促销、销售额。

根据上述数字和事实,考察零售业企业中两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以做出下述判断:采购管理部员工在工作中与供应商打交道机会多,他们能够决定同一品类商品中供应厂商的选择,从而在长时间与供应链的合作过程中,积淀了较多隐性的专业经验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不可共享性,所以他们本职业的从业时间较长,因为他们的经验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综合超市管理部员工在工作中与门店营业员及顾客打交道机会多,在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多为营销、促销、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可学性,因此对员工学历要求较高、专业性较强,但对本职业从业时间要求较低,因为其专业知识可以很容易从高校或其他渠道的专业教育中获得。

虽然从表1的账面工资来看,采购管理部员工工资相对较低,但是实际上他们由于工作的性质,他们有相对较多的得到工资之外报酬的机会,再加上采购人员工作经验的不可共享性以及与工作环境较强的相关性,所以采购管理部的员工不愿意更换工作单位,因为如果更换单位之后他们原来的供应商关系资源将会流失,这也是表1反映出的他们在一家单位供职时间较长的原因。

三、企业采购部门的知识管理方法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采购人员和营销人员拥有的知识性质和知识结构有很大差别。前者主要靠隐性知识(经验、人际关系知识、师傅传帮带教给的知识等)开展工作,所以此类员工人数较多,企业对他们的个人知识依赖性强,知识难以共享;后者主要依靠科学性的显性知识(营销促销方法知识、商品陈列知识、收银知识、顾客管理知识等)开展工作,所以此类员工人数较少,企业对该种员工个人依赖性弱,知识容易共享。因此,采购部门的知识成长模式应该定位为知识专家化成长模式,而营销部门的知识成长模式应该定位为知识规模化和普及化成长模式。既然如此,则两个部门的核心资源应该分别是员工个人和共享知识库,所以对两部门的管理策略也应该随之有所不同。

企业采购部门的员工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专家,他们的工作所使用的知识是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自我思考及与企业外部相关人员交往所积聚的隐性知识。对知识专家隐性知识的管理是否得当,关乎采购部门的运转效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其漫长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知识专家们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理解能力以及对其知识领域中的广泛控制能力,他们需要在自己的特殊领域中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以及对各种局面的处理能力。企业对员工的创新态度、感觉及创造力的发挥有很大的影响,有些企业努力发展好的企业文化、以及能够鼓励学习和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但另有一些企业,却会对之起着阻碍作用。

总而言之,涉及到企业采购部门员工的管理时,首先要关注其核心知识和拥有这些知识的知识专家。将企业力量集中于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也就是集中于拥有这些知识的专家身上,是很多失去活力的企业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企业的采购部门管理而言,专业隐性知识的创新和管理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张永军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陈凯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永军,王文斌.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对物流的影响[J].采购与物流研究,2008,2:56-58.

篇3

关键词:石油企业 供应管理 采购策略

自从我国加入到WTO,国内的石油行业就呈现出渐次开放的趋势,国外的石油巨头也通过合作开采、加工及销售等多种方式加快进入我国石油市场的步伐。面对着国内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石油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桶油成本是石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而桶油成本中的生产和管理成本的可压缩空间越来越小,所以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关键。物资采购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成本管理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一、石油企业物资供应市场分析

1.供应方垄断市场

在供应方垄断市场的条件下,供应方只有一家,而需求方较多。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在交易的过程中,一般供应方占有较大的优势,而需求方处于一定的劣势。在石油物资供应市场,这样的情况很多,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专用工具和设备。生产厂家在营销策略上主要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主,对于用户的服务不是主动的,需求方想要尽快获得产品就要尽量满足供应方提出的付款条件。

2.需求方垄断市场

在需求方垄断市场的条件下,生产差别产品的供应商较多,而需求方的数量有限。由于差别产品的存在,各个供应商都是自己产品的垄断者,同时也要与其他的供应商进行竞争。在这种市场交易条件下,一般供应方占有较大劣势。供应商很多,石油企业的采购部门在交易中处于优势地位,供应商不仅要对自己的产品质量作保证,还要满足客户的需求。

3.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竞争程度很高,石油企业的采购部门完全处于优势地位。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生产厂家很多,产品的用户也很多,供应商如果有引起采购部门不满意的行为就会很容易失去订单,所以,供应商为了做好客户服务,石油企业采购部门的条件非常广泛。

二、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对采购物品进行分类,所需要的物资都是在有限的采购资源内进行统一采购的,这样的情况会造成采购效率低下。除此之外,供应商与石油企业采购部门缺少协调与合作,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也会造成采购效率低下。

2.采购成本高

采购成本包括采购费用、管理费用、流动资金占用费用、仓储费用、进货费用、产品成本等。由于油田采购的组织模式是采用的分散式采购模式,一项物资由多个部门、多次采购,不能形成大批量的采购,造成采购的价格较高。除此之外,库存的储备量大,积压问题严重也是采购成本高的主要原因。石油企业的生产是连续性的,为了避免因物资缺乏而影响生产,就要增加物资的储备,采购量远远大于需求量,严重增加了采购成本。

3.供需关系竞争多于合作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当中,供应和需求的关系是短暂的、临时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因为缺少协调与合作,采购过程中的各种扯皮和抱怨的事比较多,许多时间都浪费在解决日常的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长期性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应与需求间因为缺乏合作从而增加了很多运作中的不确定性。

三、供应管理物资下的采购策略

1.最低成本策略

此种策略适用于对杠杆物资的采购。杠杆物资的特点是占采购物资的资金比重和品种比重都很小,对于石油企业比较重要。对这类物资实施积极的供应策略,在全球的范围内寻找新的替代产品和供应商。与此同时,采购部门还应该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减少对此类物品的直接采购成本来为企业的经济利润做贡献。对于这类物资的采购一般以投标、竞标为原则选择供应商,建立起采购优势,在保证符合要求的供应连续性和质量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库存,优化订单的批量,采取目标价格管理。对于重要物品,应当把重点放在签订中短期的合约,便于采购者寻找和更换更低的资源。

2.保障供应策略

此种策略适用于对于瓶颈物资的采购。瓶颈物品用量小、价格低、专用性强,但是供应市场的风险大,对于石油企业构成威胁,采购策略应该集中于保证供应的连续性。对这种物资采取的管理思路如下:一是降低供应的风险程度,对于独家产品,应该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使之逐渐转换为一般物品。二是如果供应风险不能降低,对于常用物资应该采取战略物品采购策略,与供应商建立起合作伙伴的关系,从而达到保障供应的目标。三是对于不常用的物资应该增加额外的费用,建立起保险储备。

所以,对于这种物资的采购策略,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来保障供应。但是对于不是常消耗的物资,对物资的使用没有规律,并且生产厂家在批量小的时候不排产,所以该物资的风险较大,国内没有可替代的供应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生产的预测并建立起保险储备。对某些常消耗的物资,合格的供应商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成本很低,但是市场的风险较大,应该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

3.双赢策略

此种策略适用于对战略物资的采购。战略物资的采购额比较大、品种数量少而且供应风险高。对于这类物资采取双赢策略,通过与供应商合作,降低采购的成本,在获得稳定并且有竞争力的价格的前提下,降低库存并提高物资质量,取得更好的生产设计。对供应方来说,在保证市场需求的稳定的前提下,因为与石油企业的长期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生产企业的需要,提高物资质量,减少生产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

四、结语

石油企业是重要的石油生产部门,它的采购在石油的勘探、制造以及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供应市场不断变化,通过在供应管理物资下的采购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采购中的一些缺陷,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的效率极为重要。同时有利于石油企业在供应链核心管理地位的确立,有效地降低了采购的成本和风险,因此能够保障石油企业的正常运行和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廖志英.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工程,2009(05).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2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1

1 建立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为了让企业更好的实现内部的优化及调整,顺利地开展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企业应建立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不仅能对以往的独立职务给予科学、有效的管理,还能使各项管理制度相互制约,均衡发展。同时企业内部的部门之间往往是相互协同、相互合作的过程,因此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可以推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使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趋于合理化、严谨化,从而将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财务风险及财务违规问题降到最低。

2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现状

2.1 对风险控制管理缺乏系统的认识

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的一些管理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缺乏有效的了解和认识,且企业的经营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的制定过程中,未对决策可能导致的风险概率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不能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有效的应对经营风险的措施。

2.2 财务内控管理效率有待提升

由于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部分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较为单一、片面,很难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结合在一起,无法发挥出财务内控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及企业发展的规划受到不利的影响。

2.3 对内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理论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体系中借鉴的,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未给予充分的考虑,从而导致财务内控理论无法更好地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仅仅重视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全面,认为财务内控包含在财务部门管理的内容之中,从而将财务内控划分到财务部门之下,增加了开展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难度。

3 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构建的策略

3.1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要加强各部门间职务的独立性,明确各部门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职责,落实到岗位,从而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情况下,要将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委派给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开展,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将财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在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选拔的规定及标准,要选择在专业能力及思想状态方面都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人员。除此之外,企业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

3.2 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对财务内控管理的认识了解程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强化其专业的知识储备,为推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更好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使其对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此外,企业还需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系统的奖惩制度,以更好的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3.3 加强企业财务的内部监督

企业应注重构建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监督,并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对已有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还要对工作中存在的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以更好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4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构建的目的

4.1 保障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能够对企业各个环节的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企业的资产得到合理的利用和管理,避免企业产生浪费、贪污等问题,更好的保障了企业的财产安全。

4.2 更好地落实相关法规

国家制订的相关法规一般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手段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因此,在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系统时,应与国家相关的法规相结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让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得以落实。

4.3 及时监督会计工作

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监督活动的新平台,其主要是对企业财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因此,完善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对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的监督,从而确保会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 结 语

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基层员工和企业的管理者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构建的过程中。面对目前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企业发展的经营环境,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就是财务内控工作,通过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更好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篇5

一、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企业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空间位置、排列顺序、联系方式、各要素相互联系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的框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在现代企业中,常见的几种企业组织结构分析如下。

1. U型结构

企业组织的U型结构又叫做一元结构或者职能式组织,这种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权利在企业的高层集中,在企业控制方面实行等级化的控制模式。企业在管理上实行职能分工,在管理部门的分化方面按照职能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垂直的管理部门,这些管理部门统一的由最高主管进行协调控制。

2. N型结构

企业组织的N型结构指的就是网络结构,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是很多独立的、职能单一的企业的集合体。N型企业组织结构以中心组织为基础,以合同为纽带,将企业组织机构结合在一起,来从事制造、供应、营销或者其他业务的经营活动。

3. H型结构

企业组织的H型结构有叫做控股型结构,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参股和控股,在类型上属于分立制。企业组织的H型结构中包含了很多独立企业,这些独立企业通过产权关系的联系,经由股权渗透结为一体。

二、不同企业组织结构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1.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它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在选择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企业组织结构相适应原则。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只有和企业的组织结构相适应,才能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才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第二,超前服务于企业的原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要在一定程度上超前于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带动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能够在高速化的经济发展下得以完善和更新,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2. U型结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U型结构的特点就是权利集中,统一指挥,所以,在财务管理模式选择方面应该选择“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目标。通过“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充分的了解企业内部的人力状况、财务状况等,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在充分的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提高投资的合理性,从而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同时,使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对企业的下级部门进行控制,以保证企业的发展战略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但是这种“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所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信息的反馈比较慢,在环境方面的适应性比较差,集权制度下企业的下属部门过于服从,从而导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 N型结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N型结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组织结构模式,但是因为它本身属于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企业对外部组织的财务控制力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企业财务模式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独立核算、关键点控制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因为N型的结构组织比较灵活,各个部分财务都有专人监管,有效的实现了财务风险的分散。同时因为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很多情况都使用合约制的方法来进行控制,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使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受到经济冲击的时候,能够迅速的进行改革重组,以保证企业财务的安全性和发展的稳定性。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也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总公司对各个机构的财务没有直接控制权力,财务控制的质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第二,如果公司的某个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企业运行环节的缺失,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三,在这样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因为各个组织结构本身对财务能够直接控制,所以很容易出现毁约改投的情况不出,对企业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4. H型结构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H性结构在产权关系的约束之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独立性非常强,在这样的组织形式下,如果母公司对子公司的事物进行过多的干预,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公司事物的发展,所以,在财务管理模式方面要使用“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这里的“分权”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分权,而是在一定程度的集权制度下,在财务管理方面向分权倾斜。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子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比较快的反映,从而促使利益获取的机会增加,从而促使母公司财务管理压力的减小。同时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对财务核算的设备要求不高,很容易实现。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第一,母公司的经济信息和财务数据是通过汇总之后产生的,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第二,母公司不能对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控制,很容易导致财务控制出现问题;第三,在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下,很容易导致子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整体利益出现忽视,在很大程度上对整体利益的获得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在财务管理模式选择应该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原则的基础上,上文分析了不同企业组织结构下的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但是每种财务管理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此,本部分就结合不同类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探讨。

1. U型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U型结构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缺点,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在企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财务机构。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已经实现了统一化,但是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财务管理部门的结构设置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最大限度上促使信息传递路线能够得以缩减,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指挥权,以促使企业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能够进行合理的调整。

第二,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己的热情。同时要使用合适的约束机制,以促使财务管理和企业的集权式管理能够相互适应,来促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第三,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召开意见交流会。为了防止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独断的情况,要定期的向上级部门汇报下级部门的财务管理情况,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候,允许跨级上报。同时还可以定期的召开财务管理会议,和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深度的会谈,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作出正确的财务管理判断,避免在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下因个人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N型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N型结构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独立核算、关键点控制”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缺点,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中心公司要对N型组织结构中的各个分公司建立完善的档案,对分公司的各种业务进行有效的分析,在资金的使用方面要建立明确的风险预警指标,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

第二,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科学的成本挂靠机制。因为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很多产品都是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生产的,所以要对产生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建立相应的档案,屡禁不止者终止合作关系。通过成本挂靠机制的实行,可以合理的选择合作厂家,以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H型结构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H型结构使用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分权型”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出现的缺点,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

第一,在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报表的报送时间、审批程序、档案管理进行规定,以保证各个子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第二,通过委派财务人员的方式,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母公司可以在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向子公司委派相关的财务主管人员,以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将子公司的信息及时的向上反馈。

第三,建立完善的审计体制,促使审计作用最大限度的得以发挥。母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可以从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个方面入手,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监控,以保证子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和真实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委托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独立的审计,以确保多方监控的有效性。

篇6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战略伙伴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4-02

企业的竞争力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至今日,竞争力的要求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上,企业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快速生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作为采购供应部门在这种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中担任着保障供应的艰巨任务,使企业从资源约束中得以解脱。因而必须对采购管理投入力度,保这种供应的持续稳定性。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能脱离其他企业而独立存在,因而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来参与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实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为达客户需求发挥各自的能力。这代表着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供应链的出现是集成管理思想的体现。由此可将供应链定义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物流、信息、资金的控制来形成整体功能网络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所销产品的管理,还包括链条中的合作伙伴间关系管理,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竞争力来进行环节分配和资源整合,实现双赢。对参与企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周转时间,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地位变化

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购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上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模式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已经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由采购在供应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使供应链的优化政策从采购开始。采购这项工作是贯穿于生产始终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另外采购产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会影响生产质量,耐用的产品产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证利润。如果忽略对采购的管理,不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那么就使采购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时采购管理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加快供应链的管理改革势必从整体上提高采购的运作效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来对采购现状进行解读,增加采购的策略,使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购策略

全面采购策略是从25项次策略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可用3种提炼而出的策略予以说明,分别是:支持供应策略、确保供应策略以及环境变动策略。其中支持供应策略是指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供需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及时沟通,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邀请供应商参加企业举行的讲座、培训等,使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能够始终符合企业的水准要求;确保供应策略是指采购工作能够跟上企业对生产物料的需求,并保证这种供应是经济有效的,影响供应策略的因素包括议价方法的改变和供需状态的改变,要求采购者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环境变动策略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律及企业利益等,采购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具有预见能力,感知到环境因素会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3.2 分层采购策略

分层采购战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学者史培曼,这种战略的观点是企业内不同阶层会对采购有不同的任务。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出发,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竞争力,这就对采购者的议价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议价水平,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事业部阶层关注的则是特定事业的竞争力,他们的工作着力于进行供应商及产品价值分析,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采用系统策略来予以监管。再深入到部门阶层,就是绩效策略在发挥作用,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握采购资源,控制采购费用,使采购满足单位的需求。

3.3 竞争导向策略

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对抗会催生三种结果:采购者居主导、供应商居主导、两者势均力敌。由此发展出的三种竞争策略分别是:压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压榨策略是当供过于求时,供应商受到压力而不得不接受降价的现实,从而使得采购企业获取较大利润,但采购者不能凭借这种优势对供应商过度压榨,以免破坏长期供应关系;多角化策略是供应商实施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凭借优势抬高供应价格,采购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市场研究,找到价格更加合理的供应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当两者力量持衡时,供需双方采用中庸的方式进行过度,协商价格和存货量,保证材料的持续供给。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的物料需求较大,很多供应商都希望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来说,确定好关键材料后就要进行最适宜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可以将所有部门都调动起来,成立一个小组,涉及采购、研发、生产、质检等多个方面。此联合小组要将供应商的成本控制、生产运作、技术开发等信息都集中起来,依靠这些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看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合作标准。假如供应商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的长期合作意向进一步确定,从而确定好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4.2 加强对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

长期合作关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物料供应,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以千万计,如果每一种都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会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因而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来确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分类时要考虑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是否存在风险,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材料来源是否可靠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对比等,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材料分类,从而确定与哪些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4.3 培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与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当然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高层的支持,并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要在良好沟通之下对自身进行结构改进和文化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减少合作的障碍。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必须分析对方的期望和需求,给出好的合作态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润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握,只有每个部分都健康持续地运行才能带来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长。采购管理凭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加强采购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企业要扩展视野,广开言路,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静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术优化的艺术——业内人士谈供应链[J].中国储运,2011(8).

[2]胡斌,柴旻.“夯实施工企业‘十二五’发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样赢在供应链[J].施工企业管理,2011(19).

[3]张东梅.供应链环境下零售企业采购模式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6).

[4]李志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篇7

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核算,进而根据核算结果对成本进行管理,最终实现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企业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成本进行核算,控制成本的合理利用,对于发生的偏差能够进行及时的纠正。企业的成本管理对单个项目及总项目的成本都要详细的进行核算,将核算的结果作为化工企业进行决策的依据,决策机构通过对核算结果不断的分析,最终实现对总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随着当今一些化工原料的短缺,土地价格的上升,化工企业对成本的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针对化工原料的短缺,化工企业正不断的寻找可代替的原料,以缓解由于原料短缺带来的原料价格的攀升,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而且对企业整个成本的管理是极为有益的;同时重视化工企业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将成本控制体系不断的进行完善,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企业的管理层也要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实行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多方面进行成本控制;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运用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对整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采购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采购管理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关系到管理层的出资行为,因此采购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显得极其重要。

二、化工企业的采购管理和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化工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1.采购成本的增加

由于原料的逐渐短缺,原料及生产设备的采购成本成为当今企业成本的主要部分。由于化工企业本身的性质,其涉及的领域和相关的企业较为复杂,采购原料的组成也就相对复杂,这样很容易受原料成本价格波动的影响。而采购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整个成本的增加,成本管理也变得较为复杂。

2.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较高

由于化工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化工企业自身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当今我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的设备相比国外还是比较落后,产品的制造工艺也相对落后,这样整个化工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就会不足,生产成本相对国外就会偏高。同时化工行业一般为高耗能产业,能源产品的利用率不高也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

3.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成本增加

化工产品一般就有较强的腐蚀性和易燃性,这对物流和库存的要求就比较高,高的要求自然带来了较高的成本,对整个成本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进行运输、储藏时应该有计划的进行,以免因安排不合理造成成本的增加。同时还要注意产品的安全性,产品的泄露等事故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本。无论是运输还是库存,作为化工企业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这对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极其有益的。

4.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弱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产值在不断的增加,但当前的下游需求度还不能满足产能增加,造成整个化工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弱,缺乏价格上涨的动力。化工产品的盈利能力不高,直接导致企业的整个利润率不高,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化工企业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

1.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当今市场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工企业对采购的专业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企业都是传统型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协调还不是很到位,这样就很难保证采购管理的效率,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同时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也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也成为不小的障碍。

2.采购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当今化工行业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复杂,这就要求化工企业的采购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以适应当前化工行业采购的需要。但是当前很多企业的采购人员还是属于传统型,很多新的原料和新的设备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他们当前的知识水平较难满足化工企业的需求,这就要求化工企业要不断对采购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对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是必须的措施。

3.采购策略不完善

当今化工行业的采购数量比较大,采购层面也比较广,在制定采购策略时,很多化工企业不能全面分析采购中遇到的问题,对采购的预期做的不是很充分,这样在制定策略时,就会出现采购策略制定的不够完善的情况,或者不能找到最优的采购策略。完善的采购策略对一个企业具有重大的影响。

三、采购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一)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

对于采购物资的价值、采购周期、供应商类型的不同,采用的采购策略也是不同的,但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的成本。例如,可以通过招标的办法,除了对于一些必须进行招标的情况外,一般的情况也可以进行招标,招标不但会相对的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引进比较先进的技术,对整个企业来说,成功的招标是有益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竞争性谈判,有些时候,招标的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可以通过竞争性谈判的方法,找到更适合的合作对象。

(二)实时询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现在各个行业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在采购时,面对多个商家,采购人员可以扩大询问的范围,通过比较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供应商。如果这个供应商能够满足自己企业的需求那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争取稳定合作,这样既能保证充足的货源,又能实现长期价格上的优惠。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三)对采购的数量,质量进行精确管理

由于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因此需要的原材料就会相对较多,在进行采购时,对采购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把握尤为重要,采购数量过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采购质量过差直接导致后期维护成本的增加,因此在进行采购时应该做好采购的预期工作,加强对采购数量和质量的精确管理。

四、总结

篇8

供应链管理理论是物流概念的逻辑延伸,是将企业的文化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将企业资源的范畴扩散到社会,并对材料供应商、工厂、分销库存、用户信息、用户物资以及服务等实施全面管理。一般来说企业是以一条或者多条供应链来参加市场竞争,另外供应链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像企业文化、投资培训、战略等都有涉及,所以说供应链的管理工作非常的复杂繁琐。在一定情况下供应链还需要随着竞争环境等的改变调整顺序,非常地灵活、

二、采购管理的概述

企业内部的传统采购主要功能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获取企业所需物料,这就限定了采购部的日常工作不具有战略性。近年来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采购管理在企业者眼里也越发突出,采购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采购,逐渐带有了利润的色彩,可以为企业直接提供利益。目前对采购管理的概述为:(1)将库存投资以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2)不间断为企业提供所需物料或供应,保持企业的正常运作;(3)时刻保持和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安全;(4)发展新的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5)降低所需物资和服务的总成本投入;(6)尽可能降低管理支出;(7)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水平。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特点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现代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具有以下转变特点:

1.转变为订单采购

相比传统采购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不再单单是为库存而采购,逐渐转变为订单采购。在订单的驱动方式下,采购更加满足客户需求,通过订单来驱动供应商属于准时化的订单驱动模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周转率。一般来说,订单采购是具有降低交易城成本,运作同步化、实现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等特点。

2.将供应商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的转变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模式可以将供应与需求的简单关系发展到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全局性问题:①首先还是解决了库存问题,通过双方达成的合作关系,将双方数据共享,将采购决策变得透明化,避免了合作信息的失真情况发生,更能保证双方信用问题;②双方合作是避免不了有风险的存在,但是双方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便可由降低风险的发生,例如信用风险、担保风险等;③最重要的还是降低采购企业的采购成本,通过战略合作的关系,双方都是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从合作的方式中降低运行成本;④双方战略合作的关系可以对问题的解决提供便利通道,避开了繁琐的程序,双方可以直接协定采购供应的长期合作方案。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策略

1.采购管理的竞争策略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采购企业与供应商在竞争角度是明显的对抗关系,一般在这种对抗下形成的结果为三种情况:①双方实力均衡;②采购方做出让步;③供应商做出让步,针对以上的情况都有不同策略来解决。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供应商占优势的话,采购企业便可采用多角化策略,以积极的防御措施对抗,扩大对市场的研究,尽可能多的寻找到其他渠道供应商或者代替材料;如果是采购企业占绝对优势的话,采购企业便可采用压榨策略,以激进的方式对抗,尽可能压低采购价格,但是不能够做得太绝,以免破坏供应链条;当双方处于平衡状态之时,采购企业需要采用均衡中庸的策略办法,对的商品价格进行协商,当然在这时要保持存货,以免急需商品而失去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

2.阶层采购

企业各管理层采取的策略综合被称之为企业采购管理策略,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各阶层采购任务是不一样的。企业的管理层是采购企业最高阶层,从管理层面来说,采购者的议价能力决定了竞争策略,促进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再来就是事业部阶层,其主要任务就是全面、系统的分析各渠道供应商的价值,并对存货和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管理。再下来就是企业采购管理中最低的部门阶层,其主要职责是管理采购资源,对费用严格把关,并将采购活动列入企业战略目标当中,制定出合理的计划以及措施。

3.全面采购的策略

研究者认为,企业的采购从系统方法入手是最有实效性的,可分解全面采购的策略,从单一的可实现的策略入手:发展新的供应商,专业化采购、代购,长期合约的签订,垂直整合等。综合以上的策略,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点:①满足制定的长远策略,此策略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议价和供需,所以为确保策略的有效性,企业必须加大力度收集资料;②采购企业可以全面掌握供应商的专业技能和议价手段;③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益的影响很大,所谓的环境因素是指政府出台的政策、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采购中一定要辨清风向和市场格局,采用最为合理的策略。

五、加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

1.库存的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库存的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采购模式下,采购就是补充库存,以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长此以往如果市场突然变化,将导致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显然不利于企业经营。企业的库存管理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必须与企业发展相衔接,能够灵活适应市场的变化,借助与供应商“无缝”的合作关系及通过专业的方法将物料所需和产品所需编制成详尽的计划报表,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库存。

2.双赢的采购模式

在双方合作关系之间建立起平衡的竞争承诺就是双赢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采购的成本,取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稳定价格,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以及将库存降到最低。另外,双赢模式能够最先获取新的产品设计并适应市场变化,不仅实现了供应商稳定自身市场的要求,还满足了采购企业的需求,并帮助企业运营思路的改善,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3.采购的战略管理

篇9

关键词: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生产关系;优化

引言

近些年来煤矿企业的发展趋于缓慢,但竞争力并未减缓。因此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位,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是企业提升自身品质的重要举措和方式。对物资采购管理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通过提升采购管理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煤矿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1目前在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煤矿企业物资采购的调查,我们发现在采购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制约性的问题,导致采购管理工作的成效大幅降低。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1.1采购模式不合理

煤矿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中,采购的方式过于传统,致使采购部门的职能非常分散。一般来说,物资采购应当依照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的消耗量以及库存情况为依据,结合实际的采购经验制定采购计划和方案,并交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采购[1]。然而由于企业在制定采购计划时,涉及到的信息较为广泛,对信息数据的精确化程度相对较低,使得整个采购方案缺乏一定的严谨性和精确性。

1.2对供应商的管理不足

煤矿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时,选择的供应商数量较小且范围较窄,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很多产品质量优、价格实惠、资质较好的企业无法进入到企业供应商的行列中。在对物资采购供应商的管理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对供应物资企业的企业资质、业绩等内容的评估。但目前很多企业都忽视了这个环节,导致采购物资的供应商资质参差不齐,采购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使采购工作无法实现高效、优化、规范的工作管理模式。同时由于采购成本较大,使得产品的成本上升,从而降低了产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针对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改进策略

2.1构建物资管理平台

要让煤矿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步,就必须提高煤矿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实效。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该:1)建立物资信息平台,将物资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作为资源采购的主体单位,煤矿企业应当就企业内部所使用的物资的型号、数量以及使用地点等信息同步上传到平台上,以实现信息需求共享[2]。2)逐步落实对物资采购的监管和控制,实现监管全覆盖化,从而使物资在企业的留存过程具有清晰、明确的依据。其中主要包括物资的使用需求,物资超期报废、物资使用情况、物资储备、采购的价格、采购单位以及进货渠道。3)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制度。对物资库存的管理是开展物资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物资供应过程的转折点。因此物资库存的管理在开展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数据更新、修正、内容分类以及损耗等情况进行真实地统计,以便为物资采购提供数据支撑。4)建立定额消耗的管理系统。在对物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进行定量管理,以对物资消耗进行有效地约束,确保物资的消耗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制定合理的物资消耗指标和定额数量,使生产更具有科学依据。即使在生产中出现物资的超额使用也能够作出预警响应,使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降低企业的损失。

2.2提升对供应商的管理工作

采购管理的实际工作不仅仅是在物资采购中降低费用,更重要的还在于能够在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确保供应链稳定。这是因为随着煤矿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加,竞争已不单单是行业范围之间的竞争,煤矿企业所涉及到的物资供应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在煤矿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对物资供应商进行有效地管理[3],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能够建立起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企业应当开展供应商评测、考核机制,依据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指标体系,对供应商进行全面地综合性评价,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供应商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煤矿企业开展物资采购管理。因此,所涉及的考核项目一般为:与煤矿企业之间的协作能力、对供应商产品满意度的调查、供应商履行合同的能力、是否能够依照合同要求在时间质量上有所保证同时价格合理。在对供应商进行选择时,应当进行动态化的合作模式,通过对物资产品的需求变动对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进行性价比的比对,以选择最优质的合作伙伴。通过这个方式,不仅能够促使供应商供应链的搭建,同时还能提升他们的供货能力以及他们之间的竞争优势。

2.3强化过程管理

采购物资的价格以及物品质量在采购成本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不仅会对企业发展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同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前,在产品采购的过程中,市场中同类型的产品种类繁多,且供货的渠道庞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采购到价格和质量都更为合理的产品呢?这就需要采供工作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确保采购流程的规范化。通过对采购环节中物资信息的规范化,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通过对煤矿物资周期性的把握和稳定性的了解,对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有效地对物资进行集中采购。通过招标、集采等方式加强对采购供应商以及供货渠道的把关,使采购工作能够依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顺利开展[4]。2)建立对应的采购监督机制。通过设立监督小组,对采购的物资、价格、质量以及供应商资质等进行抽检和调研,从而确保采购者能够严格依照采购规范开展工作。通过对采购物资的质量和价格的把控,确保采购成本能够有效地降低。

3物资采购管理与生产关系

企业的生产关系通俗来说就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下对生产资料进行加工、交换以及分配的过程。而煤矿企业对物资进行的采购工作也正是对生产资料进行采购的过程。因此提升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生产关系的发展。

4结语

落实好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使采购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以及法制化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正因如此,在煤矿物资采购的管理工作中,企业应当投入更大的力度,通过科学化的信息平台搭建使物资采购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进行物资采购信息分享。同时,通过对物资供应商的规范化管理,使供应商获得公平、公正的供应平台,以提升物资采购的质量和物资性价比,最终为煤矿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武红芬.浅析煤矿物资采购管理在供应链体系中的作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23):7-8;65.

[2]周晓明.煤矿物资采购管理的改进[J].中国市场,2015(28):38-39.

[3]樊雪蕾.刍议煤矿物资采购管理优化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5(3):66-67.

篇10

    1.1采购和供应商关系的转变

    供应商跟采购之间的关系由原来的普通买卖变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外采购操作在跟供应商合作时,都是尽力去采用压低采购价格的手段,费尽心机让供应商妥协。而新型合作关系的建立,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使得采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供应商,并采用了分散单独治理的方法。在采购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后,在供应关系链上,双方可以共同分享库存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库存积压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最后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标。还有很多的企业跟供应商建立了技术合作组织,也有效地缩减了新产品的开发成本。

    1.2采购的运作必须结合生产的订单需要

    在以前的模式中,采购运作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及时的补充库存,以防止库存出现空缺的情况。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就以生产的订单需要方式进行的,所以企业的订单需要在客户的需求订单后才产生的。而适合时期的生产订单驱动方案,使得企业原材料的采购可以直接配送到制造部门,从而降低了采购部的库存积压和运作成本。

    1.3采购管理的重点转移

    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重点转移。传统的采购活动最大的缺陷就是跟供应商没有进行良好的合作沟通,更缺少对客户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反应的能力。因此,适时生产采购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对企业的采购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且企业必须大力改革,改变过去“为库存而采购”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柔性管理和市场反应能力,大力加强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合作,努力建立一个共同双赢的战略发展合作模式。在跟供应商信息沟通过程中,通过供应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做出必要的调整,同时也加大对供应商的培训力度,也要积极参与到供应商的新产品设计开发中,把握产品质量,在这些参与过程中,把事后把关转变为实时把控。

    1.4在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有利于采购流程增值

    过去的采购管理模式,采购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不同部门协助才能完成,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这种管理模式也有不足的地方,第一,采购的申报需要经过多个不同职能的部门的审核,工作效率低下;第二,由于各个部门之间本位主义的作用,使得信息不能够顺畅的流通,导致内耗的加大,最后也造成经营成本上升。而供应链管理的经营模式下,信息化技术日渐成熟,加快了管理审批流程的速度,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1.5库存管理方式也发生改变

    在过去的采购活动中,供求关系的作用使得采购跟供应商分离开来,企业采用单独的保持一些库存来解决需求变化带来的波动,并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高库存的管理模式已经使得企业负担加剧,把企业推进被动的位置。而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从各个细节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2供应链管理下采购管理具体的实施策略

    2.1采购管理策略制定的关键要素

    采购方案考虑的关键因素就是价格,所以过去传统采购模式,就是采购人员通过不断地增加供应商数量,提供多方货源,让多个供应商之间相互形成竞争,从而降低采购材料的价格,最后赢得采购的价格优势。而在现在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部门人员所面对考虑的问题,相比于原来情况要复杂得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比如质量、价格、能否及时交货等因素。而且在目前的交易市场中,同一类产品材料的价格涨跌或质量的优劣,都会严重地影响到采购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能否及时的交货,同样也对企业的采购方案的实施产生巨大冲击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对客户能否及时的按时交付货物和对客户的要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都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总的来说,在新型供应链模式下,交货及时性和交货提前期是选择和评价供应商的重要指标。

    2.2采购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过去传统的采购管理早已经不适合日益更新的经济发展需要,所以企业采购必须跟供应商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企业采购管理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在制定采购方案时要对各种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对有意向供应商可以先发出招标文件,等供应商接标后再进行初步的审核。

    (3)要详细对供应商进行考核和评估,择优选用。

    (4)与选择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5)和供应商共同提高经营利润。

    (6)实施供应商的风险防范方案。

    供应商的考核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在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务必要公正、科学、合理。此外,对供应商的考核指标中,不仅仅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时期、价格等核心指标,同时也要注重其相互协调能力、开发能力等因素的评比。

    2.3对库存管理要精细化

    库存管理在一个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中占据着重大的作用,是价值链实现增值的关键一步。因此,科学合理的建立和改进库存管理模式,是企业实施采购策略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只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实施科学有效库存管理,才可以跟供应商建立和谐优势的合作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完成采购计划的制订,实现零库存管理。所谓零库存管理,就是在客户订单的作用下,从客户到生产,再到采购,最后返回到供应商这样一种逐级驱动的拉动式生产模式。零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量,还可以提高库存的运作周期。

    3结论

    总而言之,在采购中降低采购价格,从而获得稳定有利的价格竞争力,同时也要密切跟进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能较快速的针对新产品设计做出反应,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库存水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能力。而对供应商而言,跟采购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能更好地掌握采购需求,改善生产的流程和质量,也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采购管理策略的实施,可以让采购方和供应方实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丽.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J].上海化工,2011(1).

    [2]陈耀峰.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竞争优势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5).

    [3]薛文情.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策略研究[J].机电技术,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