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时代青年人的媒介素养

篇1

1.对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媒介现已渗入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目共睹。然而,在迎接多媒体网络信息时代到来的同时,应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地看待传统教育,提出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媒介素养教育就是为适应时代需求而生的教育改革新思路、新理念。今天如果我们缺乏对媒介作用的认识,我们就不可能对当前世界政治发展进程、经济发展进程、文化特点乃至我们自己,甚至对现行的教育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2.未成年人离不开媒介。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中的主力军,是各家网络和网络商家的目标受众群。2006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止,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2300万。从网民结构上看,网民中18~24岁的青年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8.4%;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到了14.9%。媒介对未成年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巨大的。传统社会里,未成年人的社会学习和教育主要依靠家庭和学校,而在现代社会,这一社会化的过程则有很大改变,媒体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家庭和学校,帮助完成这一社会化的过程。现在的孩童多数是在电视机前、电脑前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近年人们对媒体给孩子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现出忧心忡忡,公共舆论普遍认为孩子出现的早熟、消费主义、暴力、价值观混乱等不良倾向,媒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美国研究人员发现,1岁至3岁的儿童电视看得越多,到了7岁时,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越严重。网络媒介对现代文化的塑造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因缺乏及时的引导和有效教育,从而患上了“道德缺血症”、“法律痴呆症”和“网络痴迷症”。面对这些顽症,治愈他们的有效方案就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赋权于青少年,使其拥有较好的网络素养。有了较好的网络素养,青少年可具备理解当代文化的能力和解析网络信息的掌控能力;有了网络素养,青少年好似穿上了“防弹衣”。它能减少网络不良信息的伤害,网络素养赋予广大青少年良好的判断力、思辨力,以及生存于网络时代的技能,从而成为积极的网络使用者。

3.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由于青少年对客观世界和自我心理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判断能力,思考上也具有较大的非理性,因而会产生缺乏思考的肤浅行为和过激行为。比如:热衷于追逐新事物,沉湎于网络游戏、叛逆行为,与家长老师对立,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出现性道德滑坡走上犯罪道路。媒介素养教育以培养人思辨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为宗旨,通过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媒介的消费者,青年人面对媒介不仅能具备解释媒体和做出明智的判断的能力,而且能自己动手制作媒介产品,从而成为积极的、能力不俗的社会参与者。

二、关于开展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1.借鉴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实践。加拿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多元文化国家,加拿大各省都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教育计划中。加拿大媒介素养的成功实践对我国有着强烈的教育意义。加拿大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一项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能力”,即帮助他们区分虚拟与现实、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媒体价值和自我价值,并懂得自我价值不应为媒体所主导。同时,还要增强学生作为媒介消费者的自觉意识。另一项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2.对未成年人要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对未成年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对他们有科学准确的认识。要认识到未成年人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儿童和青少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他们身上具有天然的发展性和进步性,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视角观察他们的特性、需求和问题。传统的观念对社会总体进行人群划分,一直将未成年人置于社会弱势群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青少年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惑、限制、压力和选择,缺乏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和经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要赋权于他们,通过他们接触媒体、思考媒体、解读媒介讯息、参与制作媒介产品的实际经验,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潜在能力。

篇2

摘要:当今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现状迫使图书馆工作急需改进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使图书信息不仅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更能通过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人性化的服务思想是现代图书馆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化 图书馆 互联网 读者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信息资料的中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图书管理员每天要与众多读者接触,既要直接给与读者所需的文献信息,又要间接地供给适宜的资料来源,指导读者如何从浩渺的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因此,人性化管理在图书馆的窗口服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今社会,人们已经习惯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环境,互动、共享、人性化等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图书管理理念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因此,求新求变的满足读者需求便成为图书管理改革的必然路径。人本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和关心人。图书馆的“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内部的“人”,即图书馆员,另一个是图书馆组织外部,但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参与图书馆活动的“人”,即图书馆用户。因此,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本思想就是要把图书馆的一切管理和服务工作都纳入到以馆员为根本和以读者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日本作为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图书管理理念也是非常先进的,某些大学的图书馆“在整体设计上就已充分考虑到现代化图书馆的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无论是阅览室还是书库,室内、书架的整体颜色都符合人体学,避免眼疲劳;图书摆放整齐,座椅都是按照人体力学设计,随时提供免费得饮用水等。此外,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钏路图书馆,按照‘资源共享,书为人用’的原则,实行社会全开放。大学图书馆之间可以互相借阅图书资料;部分大学图书馆的资料可向当地居民开放,而且手续极简,极大地提高了大学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本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环境,把人当作管理的核心对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改变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给管理造成的落后局面。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更多的是考虑馆舍的面积、图书经费的投入、设备的配置,以及图书的外借量、接待读者人数的多少等,一味追求各项任务指标,很少考虑馆员的需要和读者的需求,在重视“物的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因素。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没有充分考虑到“人性化管理”和“读者第一”这两个根本所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如何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中,有效地应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因此,要提升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和信息化服务,必须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紧密联系互联网,依托互联网资源,提高图书的网络化管理,使之人性化、信息化、高效化。

一、尊重读者的意见应放在首位

无论何时,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都是读者而不是行政领导,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服务于广大师生,以方便师生查阅信息为工作目的。网络化管理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校的图书馆中已普及网络查询服务,并对学生如何查阅图书馆资料做过定期培训,保证每个学生都了解到本校的图书资源。但除此而外,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就缺乏反馈渠道,学生的感受和意见不能及时反馈,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便不能做出相应的改进。因此,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应把读者的意见放在重要位置,在图书馆网页上增设读者意见专栏,或者开辟读者论坛,让读者在图书馆网页上自由发表意见,形成交流氛围,促使图书馆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读者动态,提高服务质量。

二、适时开展一些读书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书籍的兴趣直接促使他学习的动力和质量。图书馆可选择一些有意义的节日,如“五四”青年节或“一二·九”运动这样有代表性的,也适于教育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节日里开展一些读书活动,通过展示这些节日背景的影视、图书资料,提升学生对历史、人文了解的兴趣,也可对相关的图书起到促销、宣传作用。此外,也可以名人为主题做图书宣传活动,青年人的偶像名人出书极易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开展相应的图书推介定能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或者可对获大奖的图书开展大讨论活动,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通过这样一些活动,促进学生读书的兴趣,也提供了展示他们风采的舞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建立虚拟社区服务于读者

建立网络社区有利于人际网络的扩展。参照广州私人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可选择在大学生中人气最高的网站建立社区,吸引学生参与,让他们平时的网络接触中形成相关的“兴趣小组”,并与网络外的现实世界中的读者增加交流机会,从而使会员扩展了自己的人际网络。这种人际网络并非刻意形成,而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自然形成的。

四、图书馆应时刻关注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需求

每个学校都有几十种专业,不同的学科自然有不同需求,应定期到各个院系向师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研究动态和方向,然后再制定购书计划、服务方向。在各个书库、阅览室定期统计不同读者的阅读数量、内容、阅读时间等,开办新书新刊等宣传栏,在各方面体现图书馆各项服务对读者的尊重。

篇3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019-02

社会历史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拐点,我们的生活及交友方式已经不同于过去几千年的传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流行标志着微时代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生活工作中。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前沿群体,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微时代的影响,微时代的到来改变着当代青年人的社会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既存在有利的方面也存在不利的方面。因而,我们对此现象要理性分析并合理引导,发挥有利的一面规避不良的影响,使大学生表达社会责任的途径更有效,为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更新更便捷的途径。

一、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现状

以微电影、微信、微博等“微媒体”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崛起,使得大学生进入了微时代。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仅仅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不仅可以掌握社会各阶层的最新消息,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这样的平台抒发自己的情感,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遗憾,例如猴年最火的新闻莫过于全国网友集体呼吁“猴哥”六小龄童上春晚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一网友在微博上写到六小龄童春晚节目被毙,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声讨春晚导演,事情愈演愈烈,最后整个事件轰动全国。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南京虐童案”、上海地铁“鸡爪女”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事件的背后,全国网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确定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一杆秤,人们都坚信正义的力量,正是有微时代这样良好的平台才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微时代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带来许多便利:(1)微时代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信息传播方式更为便捷,信息来源和接收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大学生可以更为便捷地使用手机或电脑这些传播媒介来获得国内外最新的消息动态。(2)微时代的快速崛起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更方便地拓宽自己的人脉网络,这有益于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此外微时代可以进一步增强那些不善言辞、较为内向学生的人际交往自信,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群体当中。(3)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媒介有目的性和有选择性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类学习资料,这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脱离了对老师的过分依赖,有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

微时代的到来除了给大学生带来诸多实用性和便利之外,因其传播方式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也使得大学生出现网络责任意识缺失等现象。首先,大学生缺乏信息辨别能力。由于大学生缺乏信息的准确判断能力和意识,就更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信息的冲击和影响,这无疑有损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可以导致认知偏差、价值观定位错误等不良后果。其次,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社交,这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因为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足,他们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微博和微信的动态中,由于他们过度地依赖微博和微信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与课外活动失去兴趣,极其容易出现厌学心理。再次,大学生更易于深陷在微时代虚拟的交往中,从而忽视现实世界必要的人际交往,最终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一些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能够与人正常交流,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过分沉迷在虚拟世界中导致一些学生迷失自我,对身边的同学漠不关心,产生自我封闭、迷茫、恐惧等心理状态。

二、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道德意志力及信息甄别能力较弱

大学生群体在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主体自觉,忽略了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与使命,以及职业素养、道德自律与政治意识。大学生群体身上体现的道德水准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热衷跟风炒作、散布虚假信息等特征尤其明显。作为自媒体生力军的大学生其自媒体主体意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积极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但极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媒体人;二是极度缺失作为媒体人的道德自律和职业素养品质;三是缺乏理性的评价标准和分析能力;四是缺乏正确的网络责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大学生基于其社会经验不足、心理不成熟的本性特点会导致他们道德意志力较弱、道德甄别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就不易经受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诱惑。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期,虽然获取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因而就很难抵制复杂多变的网络文化环境对他们造成的不良影响,故此大学生就会在网络环境中出现在言论上不负责任的不良表现。

(二)传统德育教育工作跟不上网络时展步伐

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在自媒体时代跟传统媒体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缺少作为把关人对网络信息的过滤和筛选,这无疑会造成不良信息传播泛滥,这里面也充斥着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低俗的图片和视频,因此会导致网络环境下传统德育教育功能的弱化,故而进一步导致当代大学生基本品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习惯的培养、人格素养的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弱化。由于学校的沟通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产生道德行为失去有效的控制、引导和约束的行为不规范,最终导致大学生伦理价值观扭曲。由于网络失德现状的出现给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极端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误导和迷惑,因此会造成大学生准确辨别信息能力进一步削弱。虚拟世界的开放化和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主体,这无疑使得主流媒体的教育效果和受教育者的权威价值观被进一步弱化。

(三)良莠不齐的微时代信息影响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形成

大学生在频繁接触不良思想和言论后,容易产生错误的是非观,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一些商业网站为了增加客户量,使用各种低下手段来吸引大学生眼球,其中包括、广告、视频,以及极具诱惑性的网络聊天室。除此之外,网络时代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网络游戏,大学生往往会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这不仅会消磨他们的意志还会导致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畸形发展。

三、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机制

(一)大学生应充分担当起“媒体人”的重任

大学生在微博、微信中任何消息都要履行好作为一名媒体人的职责,大学生应该明确作为“媒体人”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做到真实报道、不颠倒是非、价值中立、不恶意伤人、抑恶扬善,传播正能量。大学生对自己的消息一定要谨言慎行,充分考虑到的消息是否会危及他人的利益,要杜绝传播有害信息。此外大学生一定要认清自媒体的特殊性,参与其中的人不仅是各种信息的受众,同时也是传播的主体。因此大学生在各种消息时务必要承担起作为主体应该承担的网络责任。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微时代主体意识的培养和网络责任教育。强化网络道德、法规、安全与健康教育,以此来强化巩固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脱离不了社会主义品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三者之间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借助于传统德育教育的衬托,才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道德观念。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智不成熟、甄别事物能力薄弱阶段,就要着重对大学生思考探索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立起一支不但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而且精通网络德育的师资力量,才可以更高效地实现微时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三)强化社会角色认同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微时代网络责任感教育工作

重点突出在当今网络舆论管控不力的条件下,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自我道德素养,积极倡导大学生担当起作为媒体人的重任,在多元信息时代下进行有选择和有针对性的理性思考,提高自我对微时代下不良信息的防御功能。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根据,它对增进大学生思想品质教育和提升大学生责任感认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还可以增长见识,磨炼意志。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大力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大学生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基本国情,能够增加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网络责任意识。

(四)完善网络系统法律法规,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

我国应确保颁布的法律法规能及时迅速适应网络社会不断发展着的实际情况。(1)完善程序化的治理机制。我国应该对如何依法进行监督、纠正和处罚违法行为颁布详细的法律法规,而不只是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2)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我国应该完善第三方监督机制和侵权责任认定方面的立法工作,保证其在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减少因公民权利意识与政府信息不透明之间造成的矛盾和冲突。(3)着力解决网络管理立法滞后问题。加快网络管理的立法速度,来适应当下网络发展的步伐。通过制定规范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制约大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的产生,使之更有效地顺应目前网络社会大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吕晓峰.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0(6).

[2]马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J].中国国情国力,2011(7).

[3]韩立国.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对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