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知识梳理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欧姆定律知识梳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 复习
九年级已经进入期末大复习阶段,为了能打胜这场中考战,进行有效的复习,是提升成绩的关键。我就九年级物理总复习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复习课的现状和困惑
有人说,“做中国的学生容易”,当然这话有一定的片面性,中国的学生自然有中国学生的辛苦和压力,但是“在课堂上的中国学生”大多是容易和轻松的,因为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喋喋不休的讲,学生只需打着瞌睡去听就好了。结果,老师的课是越讲越熟练,学生到学的不怎么样。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一说上复习课,学生就唉声叹气,没有兴趣。只是不爱学习的差生有这样的反应吗?不是,而是一个普遍现象。相比,学生更喜欢上新课,新课至少有点新鲜感,而复习课,大部分学生都会有“学过了”的情绪,从而心生厌倦。我终于明白,做为老师每年都在讲,每年都在“复习”,怎么会不提高,怎么会不熟悉?但是,上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复习”吗?当然不是,那么,出路在何方?
二、让复习课生动起来
(一)明确复习目标,形成知识网络
既然是复习,学生对每一部分的知识还都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所以我们在明确复习目标时,学生并不会觉得空洞,而会帮着他们知识系统化,这也是新课与复习课的不同之处。我们不仅要有一个知识板块的目标,还要有每一节的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下面,我说一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电学部分的复习目标
①电流、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②串、并电路的特点及规律。③欧姆定律及应用④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问题和电路故障分析专题⑤测电阻(定值电阻、小灯泡灯丝电阻、及简单的单表测量)。⑥电功率。⑦家庭电路、安全用电。⑧电与磁。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老师是课堂的主导。我们要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说、去做。说一个我的亲身经历。几年前,我教的三个班成绩一直不太好,我就很郁闷,有一次和一个老师谈及此事,我还愤愤不平,我说“我教的很好呀,我已经讲的相当到位了,怎么就学不会呢?”,那个老师说“这个我信,但是你更应该看学生学的是不是很多位”。这句话让我思考了很久,我们应该关注“教”,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学”。
下面,我说一个具体的案例,主要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案例:欧姆定律及应用课堂设计
本节课共分四部分:
①熟悉串、并电路的规律 ②理解欧姆定律③欧姆定律的应用④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
1.串、并联电路规律:熟悉串、并联电路规律是利用欧姆定律解题的基础。需要再次强化。
具体操作:⑴和学生一起复习串、并联电路的规律。⑵学生完成针对性练习。⑶同桌交换对改。(要求:语言必须准确)⑷找学生说出自己的错误之处。
2.理解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就是要研究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通过两个实验完成研究: ⑴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⑵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具体操作:⑴和学生一起理解欧姆定律。⑵学生完成针对性习题。
(两个实验探究题:①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3.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练习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经典题目,让学生能用刚复习过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4.拓展延伸:让学生抢答两道与本节课密切相关但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对于最先完成题目的学生予以表扬或简单的奖励。
三、有条不紊地做好三轮复习
第一轮:夯实基础,梳理知识。
划分知识板块,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面向全体学生,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如何划分知识板块:
1.力、热、声、光、电、电与磁、信息与能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研组的讨论细分知识板块。
例如:电学
①.电流、电压、电阻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②.串、并电路的特点及规律。③.欧姆定律及应用④.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问题和电路故障分析专题。⑤.测电阻(定值电阻、小灯泡灯丝电阻、及简单的单表测量)⑥.电功率。⑦.家庭电路、安全用电。
第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能力
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该阶段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 我们所进行的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专题、作图专题、电热综合专题、力热综合专题、开放性填空题解题分析等。实验探究专题包含:声光热实验专题、力和运动实验专题、压强浮力实验专题、机械和机械效率实验专题、电学实验专题。专题由备课组教师分工完成。
第三轮:关注热点、搜集信息,综合模拟,把脉中考
1.热点信息剖析
①“京广高铁”、“郑州地铁”②“辽宁号”、“蛟龙号”③“新交规” ④大气污染与节能减排“雾霾” “电动汽车”“爆竹、安全”⑤、神舟十号(年中发射)⑥嫦娥三号(年末登月)
2.我们会及时的从省教研室、市教研室以及兄弟学校了解中考信息及动向,再把信息和动向转化到考前模拟试卷中。一人出卷,两人把关审核,努力提高试卷质量,让模拟考试更加有意义。
篇2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电工基础;教学浅见
1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地域限制,我校的中职教育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薄弱,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不浓厚,学校实验设备陈旧,先进的模拟教学用的实验设备还停留在观望阶段,硬件条件有待改善。通过实验设备辅助教学还不能有效开展,针对这一情况,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成为重中之重。
1.1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电源部分的学习中,我巧妙地将学生“手机不离手”的这一现象放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智能机耗电快,如何补充电能———充电宝成了学生必备物件,但充电宝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它的电用尽了,怎么办?给充电宝充电。这个期间,充电宝既作了电源,又作了用电器。将电源的相对性这个概念提出,同时也告知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手机也是其中之一,但不能过度依赖手机。
1.2运用联系比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工基础中有“电位”和“电压”这样一对概念,很容易引起学生混淆,在教学中把这一对抽象、枯燥的概念与“高度”与“高度差”这对概念进行联系比较。例如:分析电位时,学生对参考点的含义不理解,但教学中把“电位”问题与“高度”问题相联系比较,把“电位差”与“高度差”相联系比较,因为学生对“高度”和“高度差”有深刻的感知认识,通过已知事物联系比较未知事物,电位的相对性特点,电压的绝对性特点便能够变得具体、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了教学难度,使枯燥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
2善于整合,勤于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电工基础课作为计算机专业不可忽略的基础性课程,是学生更好学习、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的保障。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梳理、整合是学生得以形成清晰思路、便于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以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的学习为例:
2.1直流电路的特点
直流电路就是指电流方向不发生变化的电路。我们从初中物理中已经接触过,欧姆定律是其精髓,搞清电路中各元件的串、并联关系是关键,这主要适用于简单直流电路;而对于复杂直流电路中,不仅会运用到欧姆定律,还有重要的基尔霍夫两大定律及其典型应用———支路电流法;而叠加定理及戴维南定理,是复杂直流电路转换为简单直流电路的理论依据。
2.2交流电路的特点
交流电路就是指电流方向在发生变化的电路。而正弦交流电路是电流的大小、方向都在发生变化的电路,根据负载性质不同,交流电路中不仅有电压、电流之间的大小关系,而且还有电压、电流之间的相位关系。因此交流电路的学习不同于直流电路,要用新的思路去分析电路、认识电路,而基尔霍夫定律仍适用于交流电路。为了体现交流电路中的相位,运用了数学中的相量概念,而交流量的求和也用到了物理中的矢量求和———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因此交流电路的学习更需要数学、物理知识的辅助。
篇3
如图,将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环,其电阻为r,将它嵌套在一变压器的铁芯上,作为变压器的副线圈,A,B,C三点把金属环均分为三等份。当金属环中有感应电流I时,试问A,B之间电势差为多少?哪一点儿高?
有同学认为φa
a,b之间虽然没有电势差,那么是否有电压呢?有同学肯定a,b之间是有电压的。其理由是:
由于a,b之间的电阻Rab=,
所以,由欧姆定律得,
电流通过ab段时,必有的电压。
但仔细分析,其分析过程是错误的。原因是:U=IR是不含源的欧姆定律,只能用于计算没有非静电力作用的区段两端的电压,不能用于处处有非静电力作用的上例之中。因此,从欧姆定律出发,来论证a,b之间存在电压,进而说明电压不同于电势差,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但按照前面教科书给的:“电势差即电压“说法,图中ab段不存在电势差,也就理所当然的不存在电压了。但显然又会引入一个新的问题:电压不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吗?a,b之间既然没有电压,那么何来的感应电流?所以,在本例中电压并不是电势差,即“电压≠电势差”!
那么电压和电势差之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1.在势场中,电压和电势差是等效的。
什么是“电压”呢?电学中常把“电场强度在某两点A,B间的线积分定义为AB两点间的电压”。如以UAB表示。
这就是说,静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差,等于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经任意路径到达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此定义,不论在势场还是在非势场中都是成立的。
根据前面的论述,电势和电势差这两个概念只有在势场中才有。势场的一个特点是在这种场中移动电荷,电场力所做的功只与电荷的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路径无关。在这种情况下,A,B两点间的电势差
所以,在势场中A,B两点间的电压就是电势差。
2. 在非势场中,只有电压才有意义
电场也可以是非势场。例如由变化的磁场所产生的电场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通常称为感应电场(以。表示)(如前面的例题)。这种场叫非势场,也叫做涡旋场。在这种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除与电荷的初末位置有关外,还与移动的路径有关。这时,电势和电势差就失去意义。然而,这时电压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电场中A,B两点之间的电压表示单位正电荷由A点沿某一路径移至B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这个积分与表示电势差的积分,区别在于它的大小不仅与A,B的位置有关,而且与积分的路径有关。
综上所述,电压比电势差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在势场中,电压和电势差是同义词;在非势场中,不存在电势的概念,电势差也没有意义,电压应该理解为“给定两点间沿给定路径的电压”,电压的定义应该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从a点经给定路径到达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参考文献
篇4
紧紧围绕重点和基础知识,结合历年中考题讲通、讲透、练会,注意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1化学是一门初三刚开设的新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以期在毕业会考中好的'成绩。本期担任初三50、51、5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三个班共有学生人。学生来自于城市与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基础较牢,成绩。当然也有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习惯。教师要每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在各自原基础上发展进步。
教材分析:
1、用学生现代社会从事现代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内容教育学生。
从生产和生活的,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能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了金属和有机物的内容,编写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与防止污染,硬水、氢能源,金属与人体的关系,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等内容。
2、教材的结构和体系是从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空气,水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有计划地穿插安排概念,理论和定律。
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地,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和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概念和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较。
3、从我国的,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
合格公民的需要精选教材,从深度,广度习题难度上安排。教学大纲中规定的需要“”、“理解”的内容教学的,而对要求“”,“常识性介绍”“选学”的内容,力求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4、调动学生学习的性,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材中编入了数页彩图和约200幅图表。
是反映某纯净物用途的,我国古代和现代工业成就的,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刊印了科学家的肖像,用最新的科学成就图示启发学生钻研科学的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除了与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密切,便于教和学外,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力求使学生愿读、易懂、有兴趣。
5、教材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注意了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验。
学生的差异还编了9个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化学概念,理解和化学知识,培养技能,能力科学和方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论知识生产、自然和社会的,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2)基础知识和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技能,化学在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措施:
(1)概念的教学
化学概念的教学学生学好化学是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的阶段性。概念是发展的,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某些概念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的概念化。在教学中要尽通俗易懂,对实验和事实的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概念,并注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的化学用语,化学用语联想的实物和化学反应。,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分散教学,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工具。
(3)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感性知识。要,帮助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并注意化学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作用。
(4)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的科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质量的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节约药品。
(5)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学生化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的聪明才智等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可包括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化学史,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可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学生的特长,培养的创新精神。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2本学期初三年级化学新课将在4月中旬结束,其余时间将转入复习,复习将占据本学期大部分时间,约为三个月,现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再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对学校学生的情况已经比较熟悉,学生们喜欢化学,喜欢上我的课,他们的总体情况是:基础较差,缺乏对问题的钻研精神,一旦遇到难一点的问题往往是后退,自主性学习差,对学习比较缺乏信心,这些是我的教学的出发点。
二、再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
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做到全面复习。
复习目的不全是为升学,更重要是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奠基。由于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
3、立足双基。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4、提高做题能力。
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5、类教学和指导。
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习进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三、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大纲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
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
复习切忌搞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和题海战术。在教学中我常用:启发式讲授、自学式的阅读和钻研,有题组式训练、小组讨论、让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装,对结论进行论证等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4、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
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切不要照抄照搬。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四、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重视信息反馈。
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我们通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谓检验就是要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让教学的信息反馈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
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我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
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的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期定下的目标更加吻合,做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训练能力、归纳能力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物理的学习方法,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打好基础。做好学生的竞赛辅导工作,争取在物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完成初中物理的复习工作,争取中考全面获胜。
三、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加强各教师间的联系,互相取长补短,发挥群体力量。
加强教法研究和发挥效益。
2、教学中应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
3、强化月考,关注教学成果。
4、加强试题收集与研究,了解并掌握中考试题和中考命题的趋势。
四、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以及能力训练为依据,复习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实验。
第二轮复习,以自编讲稿为依据,分类复习。
第三轮复习,收集整理以往中考试题,编制使用模拟试卷,进行综合练习。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4新学期已开始,为使新学期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特订新学期个人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构筑起点
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物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实验,作为所有学生从事物理学习的出发点,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所提供的学习情景中,通过实验、探索与交流等活动,获得必要的基础发展。
2、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
教科书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结合实际而富有物理意义的问题,以展开物理探究。
3、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教科书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与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
4、展现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科书采用“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模式展开,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应用物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教学措施:
1、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等多媒体教学,以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促使他们更加乐意联系生活学习物理、更好地理解物理。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三化学教师教学计划5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学科都在实施新课改,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新课改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发生革命性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物理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现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作为教师应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限度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的几个班通过上学期期末考试看,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差距大,好成绩的学生少,学空生较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有极个别学生上课不听课,课后不做作业,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学生的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时间共计二十二周,除去节假日,实际授课二十一周,教学时间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从第十三章到第十八章共计六章,前两章为热学内容,后四为电学内容,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特别是电路图分析对学生更是困难。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机的效率、能量守恒定律。这些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扩展到内能。教材首先介绍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通过扩散现象引出热运动的概念,在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说明内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通过实验说明热传递和做功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并引出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教材列出比热容表,让同学们知道水的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同学们能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内能的利用教材中重点讲了热机的例子介绍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能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是对本章及以前所有的物理知识从能量观点进行的一次综合。
第十五章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技能的同时,特别应该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材尽可能多的联系是实际,提倡多动手,由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
第十六章主要学习电压和电阻。“电压、电阻”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是学习电学基本规律的必备知识。本章是在学习“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学知识学习的深入,是进一步落实课标标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必然要求。电压是电学三大基本概念之一,是学习欧姆定律的前提和基础,电压表的使用和变阻器的使用又是学生探究电学基本规律,进行后续电学知识学习的保障。
第十七章主要学习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知识的基础和重点,处于电学的核心地位。欧姆定律是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体现,也是学习下一章“电功率”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高中物理中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交流电等内容的基础。本章通过探究电阻上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明确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欧姆定律。并利用欧姆定律对串、并联电阻的规律进行定性的分析。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探究测量导体的.方法,这是欧姆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很好的应用。通过这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探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实验的评估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
第十八章主要学习电功率。本章是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扩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是对电学基本规律学习的深入,是电学规律的大综合,是初中电学知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本章包括“电能”和“电功率”这两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同时介绍了电热的作用和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从课程标准要求上看,这些内容都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同时电功率也是初中电学中最复杂的内容,是电学中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会主动了解、关心学生。而学生又会从内心感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激发了学生奋发学习的精神,让学生主动地学,高兴地学,愉快的学。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调查事实法等。尤其实验教学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积极求知欲。
3: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教学的空间不要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再是那种上课由老师灌,课下围着习题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乐意按照自己的思维行事,解决问题。教师应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如建立航模组、板报组、无线电小组、小制作组等让物理走进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增长才干,让物理爱好者充分发挥特长。
篇5
一、因人而异,制定复习计划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制订出复习时间表。重要的知识点、自己容易搞错的基本概念,可以多用点时间,每周的物理复习用4―5个小时,先易后难,不要有遗漏。一个好的复习计划使你的复习有序地进行,达到忙而不乱、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精读课本,纠错解惑,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
在各种复习资料满天飞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较全面参考资料作为参考用书。但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将课本读通,理解课本所要传递的信息。再参考平时所做习题的对与错,做错的习题要搞清做错的原因,是概念理解的错误还是其它方面的问题,再对症下药。课本中所反映的信息是中考试卷中都要涉及的重要内容,对这部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是值得同学们去发掘的。下面举例来说明:
例1 粮库中的传送带能将地面上的物品输送到高处,此时有一包大米随着传送带向高处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传送带运动的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分析 一包大米随着传送带向高处运动,这包大米在传送带上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此时这包大米与传送带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正是这个摩擦力阻碍这包大米向下滑动,所以这包大米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斜向下滑动的方向相反,即与传送带运动方向相同。答案为相同。
而同学们一般会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其实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如果是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滑动方向相反,若是静摩擦,它与物体的运动趋势(将要运动)方向相反。如果该题改为“大米随着传送带水平匀速运动”,则摩擦力就没有了。
三、梳理知识,归类掌握
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80%―90%左右,但对十个重点知识点的覆盖率则为100%。这十个重点知识是: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率、力的概念、密度、压强、二力平衡.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同学们要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按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
如:在对速度这一知识进行复习的时候,对速度公式就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其计算公式为V=s/t,同学们在理解速度的公式时很容易将该公式理解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这种将物理公式看成纯数学表达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不与其运动的路程成正比例,也不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所以速度公式的正确理解应该为: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其运动的路程、运动的时间无关,在数量上等于其运动的路程与其时间的比值。
同学们可以把对速度研究得到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等其它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去,举一反三,即做到“书越读越厚到书越读越薄”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思维敏捷,得心应手。
四、加强实验研究能力的训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考核。而从试题内容上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趋向实验探究设计的模型。
例2 (2006年南京市)小明和小华做“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的实验。他们准备在图22中的A、B两点间接人待研究的电阻丝,电源电压恒定,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待用电阻丝的规格如下:
(1)他们应选择序号为___的两根电阻丝来探究;
(2)正确选择后,他们将所选电阻丝分别接入A、B两点间,闭合开关,通过观察灯泡的亮暗或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实验中,两次电流表指针均有偏转,但第二次的示数小于第一次的示数,说明第二次接人电路的电阻丝的阻值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同时小华发现第二次实验中灯泡不亮,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2)中判断电阻大小关系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以下描述中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根据物质在常态下的形状和体积是否固定,可将物质分为三态
C、通过观察木块被运动物体撞后移动距离的大小,可比较运动物体动能的大小
D、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4)科学研究表明: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你认为他们用上述(2)中的方案能否得到这个结论?请用欧姆定律加以解释。
(5)若电流表损坏,换用一只电压表,仍然利用上述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是否成正比,请画出一个能反映该实验原理的电路图。(电阻丝用电阻符号表示,导线根数不限。)
(附该题的答案:(1)2和4;(2)较大;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3)C;(4)不能;根据欧姆定律,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此方案不能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5)见右图)
分析 该题的分析可以知道,同学们要解决如何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选择试验材料,根据实验出现的现象判断电阻丝的阻值的大小、灯泡不亮的原因。探究该实验能否验证题设条件的结果,还要能说明原因。最后还要同学们能在特殊条件下设计实验。题目对同学们实验研究能力要求很高,死记实验及过程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更何况“导体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的试验教学中没有作过定量实验。
建议同学们多进行探究性的方面问题的思考,如伏安法可以测电阻,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也能测量电阻的阻值。实际上同学们可以找出多种方法来测量电阻。在一般在实验研究中,同学们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五、学会学习,关注科学探究
面对物理的总复习,同学们陷入题海之中,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其实,提高复习效果的最佳方法,是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思考。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同学们要归纳出问题之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要能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同学们做完一道较复杂的习题,如果答案对了,一般就不太再注意该题。实际上可以和同学互相探讨一下:该题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和思路;该题是否可以变化为其他问题的题目。这样或许多费些时间和精力,却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把握考试动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五大类热点问题:(1)估计、估算题主要涉及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直接相关的实际事例。(2)动态、故障分析(3)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4)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5)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惟一,表达地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和生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
例3 (2006年潍坊市)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少人用电动自行车替代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车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若质量是60kg的人骑电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以6m/s的速度均匀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人与车总重的0.02倍,取g=10N/kg,求:
(1)行驶10分钟,电动机对自行车做的功。
(2)通过电动机线圈的电流。
(3)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2.5L,每升油4.65元,照明用电每度0.52元,试比较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那种更经济。
答案 (1)7.2×104J(2)约4.4A(3)电动自行车百公里耗电的费用0.624元摩托车百公里耗油的费用11.55元。比较可知百公里行程,电动自行车比摩托车的费用低的多。所以使用电动自行车更经济。
电动自行车就是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同学们复习时注意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考试时心里就有数的多。今年在多哈举行的亚运会或在各地报纸、电视上出现的热点问题都可以是物理命题的极好素材。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之余加以关注。
篇6
一、将电压的作用当作电压的定义
即认为什么是电压,电压能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样教最省力,但将会导致学生在概念上的混乱,也就是说,无法正确区分物理概念、物理意义或作用,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二、用类比法
将电流比作水流,从水位差引起水的流动而引出电压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因此电压即电位(势)差.但这样会使教师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因为水的流动和电荷的定向移动从形成的机制上看是完全不同的.有水位差不一定能形成水流,但导体两端有电压必将形成电流.相反,水的流动是否一定要有水位差呢?其实也不然,水平放置的水管只要在两端有个压力差,水流还是能够形成的.但电路两端如果没有电压的话,则电路中一定不会产生电流.更何况用了抽水机之后,水还能从水位低处流向水位高的地方,但要使电流从电位低处流到电位高处,这在初中物理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初中不讨论电源电动势.如果在教学中学生提出以上的问题,教师将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而且简单地这样作类比,往往在学生的思想中会形成一种错误的理解,即导线只有竖放才能形成电流,且电流的方向是从高处流到低处。
三、给出电压的严密定义
电压即电势差.这样讲,学生肯定会提问:什么是电势差.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首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力的功的概念,这不但不能使学生形成严密的电压概念,反而使问题复杂化,使学生难以接受这个概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电压的概念采用分段教学,逐步形成的教学方法.即由电压的作用,到电压的大小,最后形成电压的定义的教学过程。
当讲到电压这一节时,先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引入课题,将小灯泡接在电池的两极,合上开关后灯泡亮了。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呢?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灯泡.那么为什么灯泡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电流产生呢?原来是将电源两极的电压加在了灯泡的两端而形成电流.经过以上对演示实验的定性分析,立即得出电压的作用:电压是使电荷发生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这时对电压的定义只字不提.的确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会提出到底什么是电压的问题,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放在以后讨论,现在不讨论这个问题。
在研究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I=UR之后,通过数学变形得到U=IR,这时要强调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与该导体的电阻的乘积.为了强化学生在数值上对电压的理解,可以通过一些习题加以训练。
例1:如图1所示,电阻R=20欧,合上开关后电流表示数为0.2安,求:(1)电压表的示数;(2)打开开关后,电流表及电压表的示数.
说明:(1)开关合上后电压表的示数为4伏;(2)开关断开后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应该说利用欧姆定律解此题学生是不难掌握的.但对此结论的解释往往会颠倒因果关系,认为开关合上后由于有电流通过,电阻的两端才存在电压;开关断开后,由于通过电阻的电流为零,所以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当开关合上后,在电阻的两端加上了电压,电阻中才有电流流过;当开关断开后,电阻的两端的电压为零,通过电阻的电流也为零.
例2 如图2所示,电阻R=30欧,开关S打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安,求:(1)电压表的示数;(2)当开关S合上时电压表的示数.
说明:(1)开关S打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2)当开关S合上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因为开关S合上之后,A、B之间形成短路,此时尽管电阻R的阻值仍为30欧,但A、B间的总电阻为零,虽然A、B间的电压为零,但电流还是从A点流到B点.这好比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外力的作用一样。
通过以上两例的分析,使学生不仅从数值上对电压有了初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掌握了断路和短路的特点。
学习了电功、电功率这一章之后,得到电功的计算公式W=UQ,其中W是电流通过导体(初中只讨论电阻)所做的功,U表示导体两端a、b之间的电压,Q是通过导体的电量.将上式通过变形得U=WQ,我们可以得到:导体a、b两端的电压等于将1库仑的正电荷从导体的a端移到b端电流所做的功.这就是电压的定义.应该说这样建立电压的概念,过渡得自然,学生也能够接受.根据公式,可以得到电压的单位可表示为J/C(焦耳每库仑).由此学生还能了解到电压实际上是表示了电荷流动时的能的性质。
篇7
这一年中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因为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老师不断地组织大家开展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观察水的沸腾”“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观察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等等.
老师组织活动的同时,也教给同学们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类比和对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观察实验法”以及动手制作的方法、数据处理的方法、归纳结论的方法等等.
老师还帮助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些物理规律:物质三态变化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等等.
老师也带领同学们认识了很多物理量:长度、时间、速度、质量、密度、力、压强、浮力等等.
老师指导我们学会了很多仪器的使用:温度计、刻度尺、秒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等等.
接下来,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时间,对照八年级课本目录,将这些知识内容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好好地回忆一下,要记住,温故才能知新!
带着对物理学习的更多欲求,以及学习中还存在的一些困惑,我们即将走进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下面简单地帮大家梳理一下九年级物理的学习内容.
一、简单机械和功
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其建设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机械,学习了这部分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它们,掌握一些基本原理,运用它们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这一单元将认识的物理量: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将开展下列活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斜面、估测上楼的功率、再探动滑轮等.得到的规律: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机械能和内能
自然界发生的许多现象中都包含着能量的变化,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是最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之一,学好这部分知识,你可以多一双观察和认识世界的眼睛.
这一单元将认识物理的量:热量、比热容、热值等.将开展下列活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模拟打桩、观察摆球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比较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得到的规律:动能和势能的转化的规律.
三、电学基础知识
现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电,电饭锅、电磁炉、电灯、电脑……这部分知识非常有用,此外,这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
这一单元将认识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等.将开展下列活动:怎样使一个小电灯亮起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比较、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测量小电灯的功率、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探究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等.将得到一些规律: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焦耳定律,安培定则等.还将学习下列仪器的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测电笔等.
四、现代通信技术
互联网成就了地球村,人类跨越时空成为现实,光纤、数字技术使人类真正步入了信息时代.
这一单元将认识物的理量:振幅、周期、频率、波长等.将开展下列活动:自制简易有线电报机、验证电磁波的存在等.
五、科学利用能源
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深刻话题.
这一单元将开展的活动:滴水实验.得到的规律:能量守恒定律.
此外,这一学年我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迎接2013年的中考.对中考复习,老师给大家提以下建议: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和原理等,它们是解决所有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要仔细地过一遍课本精心设置的各个栏目,熟悉课本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注意实验中的细节、技能
要把所有初中物理实验做一个总结.学过哪些基本的测量仪器,明确它们的结构、用途、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做过哪些演示实验,观察过哪些现象,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用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做过哪些学生实验,明确它们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现象和结论.还要考虑如果这些实验中缺少某个器材或者某个器材的规格不符合要求,能否更换别的器材或者对某个器材进行改进,来完成实验.
三、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很多中考物理试题的素材来源于大家熟悉的生活和日常用品,因此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在总复习中尤为重要.要注意感知校园中的物理、家庭中的物理、公路上的物理、生产中的物理和自然中的物理等.
四、优化训练,提高各种能力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科学的学科,物理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等领域都离不开物理学。如何让初中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提高物理教育水平是我们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个人谈谈我的物理教学方法
1.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1复习:一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觉得最困难,常常因概念多,公式多,单位多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老师要具体指导: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开出来,配上例题示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老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地讲授,注重实验的演示,并创设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参与活动,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而应精选习题,并做到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再做习题,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1)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做到解题灵活多变。(2)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要把题目讲活,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引起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2. 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是教师在考虑教法和学法时必须注意的。
2.1由个别到一般。初中物理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2.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问题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计的,如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识解授时,我们要抓住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不考虑玻璃泡本身的热胀冷缩。
2.3“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2.4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原来不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变得容易掌握,如学习电压概念时,用学生熟悉的水压作比较,来成功地引入电压;又如在学习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时,采用类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
2.5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象、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
我设计了几个例题:例1:一轻质均匀直杆长1.2米,左端挂20牛的重物,右端挂4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距左端多少米处?例2: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用列表格和画图象会很明了,又有利于学生记忆。例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用得很多,如在“欧姆定律”一节学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I=U/R。(解题过程略)
以上介绍了初中物理教与学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样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将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1)强化。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老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同化。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老师应反复回顾运用过的各种方法,及时地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用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这种方法牢固地掌握,为自己的学习所实用,既起到复习作用,又达到概念的同化,使新知识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对介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不断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此不再惧怕物理,而是酷爱物理学,对学习物理充满激情,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既教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自我寻找答案、自我学习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
(4)感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师生感情交流,发扬教学民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老师要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的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要注意老师向学生学习,使“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新时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就会心情舒畅,认真钻研老师的提问,积极开动脑筋,整个教学进程也就会在紧张、愉快、生动、活泼、亲近的气氛下进行,学生在自愿、愉快、主动的心态下求知,师生间的感情才能达到和谐,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我们的教学就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3. 重视物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教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学生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篇9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的物理教材是以经典物理为主线,以掌握概念、强调应用为重点,以培养能力、提高现代学生素质为中心,尽可能反映当前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对中职物理教学的新要求。在知识层次上以基本知识为主线,全部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与近代物理四个部分。
中职物理虽然难度比较小,但是知识点多、面广,不仅有许多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考生去记、背,而且还有物理仪器的操作和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解决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完成复习任务呢?我认为对口升学物理课的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以中心内容为主线,完成各个版块的网络构建图
首先,根据物理教材和《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物理考试大纲》,对物理知识进行有序化的复习,进行知识的梳理。将力、热、光、电、原子物理作为五个版块,每个版块中又包含许多知识点,而各个部分之间通过运动和能量联系起来。由于平时我们是从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讲解的,因此学生的知识比较散乱,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完整有序的知识体系。复习时应先将杂乱的知识系统化,先进行单元复习,然后再用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跨章节综合复习,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复习中必须以物理概念为基础,以物理规律为主线,要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图。教师要在做系统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编织知识结构网络图。如复习牛顿运动定律时,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主线,构建质点受力和运动关系网络图。一边是力,一力是运动,中间是物体。在复习力的知识时,可以复习各种性质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对力进行合成与分解。而在运动知识的复习中,首先,从机械运动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包括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等概念,再进一步到物体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再对直线运动进行分析,匀速的直线运动和变速的直线运动,再找出变速直线运动中有特点的匀变速运动进行分析。将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概念融入其中进行分析。
网络图的搭建,有利于学生将杂乱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搭建知识网络。编织知识结构图要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一般到特殊,理清知识体系,达到知识归类,从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二 在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加强对概念的再理解
在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将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实验和一些物理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理解之后再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物理复习是建立在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首先是认真阅读课本,深刻理解包括注解、阅读材料、演示实验、课后练习。读书的目的在于去粗取精,掌握精髓,便于理解和掌握。比如,有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很容易混淆的,而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又有联系,可以运用图表类比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比较,在复习中可以起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如比较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时,加速度是用来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没有关系。速度大,加速度可以很小也可为零;速度小或为零,加速度可以很大;加速度的方向也与速度方向无关,可以与速度同向、反向,也可以成任意的夹角。再如电场和磁场,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比较,电场线和磁场线的比较。这个过程会加强学生对概念的再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三 通过做题,将知识深化掌握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物理习题可以促使学生应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将抽象的、单调的物理概念、公式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第一,要熟悉题型。理论和研究表明:“不存在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不做练习就能学好物理。”要熟悉题型,必须做题,而且要做大量的题,以达到熟练。
第二,要概括出题的类型。比如,计算题中,一般情况下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必考题目。从受力分析到物体的运动或者是由物体的运动推出物体的受力情况,通常以物体静止或物体做匀速运动为一种情形,或者以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来考查。而另一道大题通常是考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还有一种考法,比较难一点,就是关于复合场的考查,重力场、电场、磁场的复合场,再结合能量守恒或动能定理来解题,对于中职生来说确实非常难,考的概率不是很大。而电学方面的考查,主要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时还会结合电场力做功分析电势能变化。
第三,必须教会学生认真读题,分析物理过程。有些题的物理过程比较多,涉及的公式也比较多,学生就会心浮气躁。所以,这时需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分析物理题目,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如静止、匀速、匀变速等等,认真分析过程,方可变难为易。
第四,关于解题能力的考查。在掌握了物理题型之后,需要明确各种题型的解题关键。如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题的关键是:(1)判断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情况,判断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在做功,如果有其他力在做功,机械能是不守恒的。(2)找出零势能的参考平面。(3)找到初位置与末位置。(4)运用机械能守恒来解题。
第五,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题。物理计算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除了最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外,很多时候会用到三角知识,有时要用相似三角形的比值法来解题。中职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还要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加强学习。
四 灵活运用知识,多种方法解题
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用不同的方法,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争取做到“一题多解”
有一些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解决物体受力和运动问题时,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去解,也可以用动能定理去解,这样做可以拓宽思路,增加解题的路径。
2.用多种物理方法解题
图像法:这种方法可以将相关的物理量间的关系用图像表示出来,直观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如我们常见的图像有速度—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力随位移变化的图像,电学中伏安特性图像等。如在解决升降机运动的题目中,第一段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二段是匀速直线运动,第三段快到达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作出速度—时间图像来求位移非常简单。
理想实验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就用到了理想实验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如我们用到最多的就是质点的概念,如果不能将物体视为质点,许多问题会变得非常复杂。另外,还有点电荷概念、光滑水平面、光滑斜面,这些面的摩擦力为零,都是理想化的。
等效法:这种方法是把问题中的情境等效为我们熟悉的物理情境。如在力的合成实验中,就讲到了等效法,必须是一个力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才可以等效替代。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中,首先要将复杂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可以一目了然哪部分是串联,哪部分是并联,电压表测出的是哪两点间的电压等。
五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近年来的高考题中,题目更贴近生活,紧密联系实际。如汽车牵引力和功率问题,手机充电、汽车能耗问题等。这些问题非常新颖,而题目中文字又较多,甚至出现了一些新名词。当遇到这类题目时,必须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和分析,找出其中需要解决的物理问题,然后再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
六 加强对实验的研究
篇10
一、以往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性不强,或者说计划太粗。韩愈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计划大到几个星期,小到一节课,如果没有详细合理的安排,是很难取得好效果的。有的老师由于没有详细的计划,所以复习到哪里是哪里,开始复习时,花的时间很长,复习很详细,到后来复习时间不够,以做题代替复习。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2、教师“一言堂”。整节课以教师讲为主,教师认为把整理好的知识或习题的答案讲给学生听,省时间,复习速度快。但这样的课堂根本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不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很少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尤其在基本知识复习课、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中,满堂灌现象较普遍。学生依靠课后大量习题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学生重复练。一讲到复习,有的老师就想到练习,大量练,重复练。有的老师以练习代替复习,练习一套又一套,且好多题只是重复的练习。要知道如果学生还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的情况下进行习题操练,势必造成学生做得盲目,为完成练习而练习的现象,虽表现为对某一知识一时的熟悉,但是用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去分析,一旦操练刺激停止后,随着时间变化的记忆保留率下降很快。有学者曾说:“评价学习,要看的是五年后、十年后还未忘记的有多少。”另外,教学实践表明: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二、有效复习的教学策略
1、制定系统的复习计划,强化复习目标有效性
周密、系统的复习计划是保证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为了避免复习的盲目性,以及改变“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有必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在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初中科学学习规律及学生学习情况,整合相关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三阶段系统复习法”,复习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分块复习。引导学生将知识块按体系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联想。每个专题中既有问题情景分析,又有小测验,还有试卷讲评,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通过这样分块的复习,使整个初中科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只有抓住这些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才会提高。此阶段是复习的主旋律,所占时间较长。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模拟测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应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对本省近三年中考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精心编写若干套中考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都不宜过多,花两周左右时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主。
第三阶段――查漏补缺。在临近中考两周时,我们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整理,如看书、看做过的练习、看错题集。使学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另外,我们对照考纲和知识点以及近3年中考试题的特点,并从学生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知识、思维和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编选练习题,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学生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总之,正确采用“三阶段系统复习法”,学生获得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真正做到了强化复习目标的有效性。
2、合理设计习题,激活学生思维
(1)选题新颖,发展思维
总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适当的训练,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知识。如果在复习课中既能选择来自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作背景,设计的问题又具有综合性,这样既能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又注重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
(2)重视实验,拓展延伸
在实验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基本实验器材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有些遗忘较多的实验,应带回实验室重新操作,如显微镜的使用、欧姆定律、伏安法测电阻中的电学实验等,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并体会仪器的原理,就谈不上让他们正确判断,更不可能去设计实验。
利用核心实验,不仅可巩固基础知识,还可以该实验为中心拓展延伸。以电学复习为例。笔者尝试对教材内容整合,调整以学业考试试题创设情境,做核心实验。
(3)关注热点,迁移复习。
教师在选题时,充分利用热点知识作为信息迁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科学复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应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收集、多概括社会热点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热点问题牵涉到的科学知识。
3、作业前置,激发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