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8:0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设计专长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主题由专业统一制定,每一年的设计主题重复率较高,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桎梏了学生的设计专长,出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人一面的现象。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方法局限
目前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全部来自于专业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也因长期从事课堂教学与实际服装市场设计相脱节,反映在指导学生时存在设计理念的滞后、使用设计素材的单一、设计工艺的局限等突出问题。
(三)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过分追求艺术展示与舞台效果,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缺少商业价值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下产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多属于前卫设计,宽大的廓型、烦琐的堆砌,学生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炫耀与卖弄的怪圈,简单追求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服装原有的内涵。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与市场实用价值的背道而驰。学生们只求通过夸张的艺术造型、炫目的舞台效果来征服大家的眼球,殊不知这样既轻视了服装商业价值的检验,又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原则
高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为重点,全力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开放、新型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遵循多样性与灵活性的原则。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配备、方案的制订、作品的形式、实施的场所、动态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涉及毕业设计相关的内容进行改革,体现多样与灵活。变专业统一指定设计主题为学生自主设计与学校安排相结合,变单纯完成毕业设计为完成设计作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应对服装领域中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职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
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岗位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中心任务。对于动手能力极强的服装专业,教学中的各项环节包括毕业设计模式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进行设计与实施。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更注重指导学生对于服装设计作品的领域、设计题目、形式的选择。通过对职业环境的模拟或让学生直接参与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题目,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环节树立明确的职业意识,熟练掌握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树立服装商品价值,从而达到快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企业需要的培养目的。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毕业设计环节举足轻重,所以在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带有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课题必不可少。创新性表现在学生进行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创新思想、创新造型、创新材质、创新工艺等方面,许多学生通过创新的设计展现出熠熠生辉的设计才华,成为他们以后踏上设计师之旅的起点。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的毕业设计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学生将创新进行总结和提升,形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作品。
(三)团队性与双赢性相结合的原则
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中提倡参与设计环节的两个主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可以形成一个团队,通过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设计环节,达到双赢。这也是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模式最突出的一点。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团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老教师与新教师组合、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老教师与新教师的组合可以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起到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使新教师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新教师在专业中所展示出来的新设计思想与对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值得老教师进行借鉴。设计教师与工艺教师组合、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组合充分体现了在专业领域中的优势互补。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组合,在解决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解决了指导教师缺少和指导教师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专业教师在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的过程中,接触并学习到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提升了业务水平。学生的团队组合可以采用自由结合的形式,允许2~3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根据专业特长承担不同的设计任务。团队毕业设计题目应具有综合性特点,能分解为不同的工作内容,保证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要有独立完成的部分,又要通力合作。这样不仅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专长,又体现团队合作的丰硕成果,还为学生进入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的原则
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要积极引导毕业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过程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工作的内涵,加强对人性的理解,提高对服饰文化的分析和驾驭能力,剥掉设计作品中不切实际的光环,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与沟通,将设计作品中艺术性与商品性完好地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真正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们不能闭门造车,只盯在设计作品的形式美上,要让他们走向市场、收集设计资料与流行趋势,或以某个服装品牌新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了解产品的风格属性、消费对象的特点,通过在原有产品上增加或扩展新元素、新方法来展示自己的风格与想法,完成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三、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途径
(一)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遵循的程序是: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书—学生选题—制订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完成。该模式在实施时存在两大弊端:一方面,毕业设计的选题是由指导教师单方面限定,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的需求,所以学生在选题时只能遵照固有的范围,或盲目选题、或只选容易做的课题,这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下,毕业设计题目一旦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过程,学生都要在指导教师的思维框架下进行,这种状态下,不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抑制,而且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观念、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革。1.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打破毕业设计选题由专业统一制定的模式,采用以下两种途径对设计选题进行改革:(1)实战型毕业设计选题。根据学生的毕业实行岗位,倡导他们积极地采用实际工作中的服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或者采用来自服装品牌的服装产品开发项目、以“真题假做”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2)自拟型毕业设计选题。启发并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自己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写出设计方案,经审批后,进入毕业设计实质的研究开发阶段。2.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1)双向选择形式。改变过去指定教师辅导指定学生的模式为教师、学生双向选择。学生根据对老师的研究领域的了解,结合自己的设计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方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契合,提高设计工作效率。(2)导师小组指导。改变以往“单一导师制”为“双导师制”,即由不同专业方向教师或校企双方组成导师双人组,参照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施以不同的指导。(3)采用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指导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课堂辅导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校园局域网、QQ、E-mail等方式增加辅导的时间与内容,更加便捷地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事半功倍。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型毕业设计模式
由学校和企业合作,将企业生产中真实的设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资源开展毕业设计,既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又达到服务企业的目的。此模式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1.准确选择合作企业。可以选择校外实训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合作对象。企业最好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较大影响力,管理规范、制度健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能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必要的设备、场地资料等条件,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意向。2.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的题目应结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安排,由企业根据服装产品设计、生产流程提出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可以由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项目,也可以让单个学生参与到某个部门承担部分工作内容。无论何种形式,都以挖掘学生的潜力,与今后的就业衔接为目标。3.企业人员全程参与,形成校企合作设计指导运行机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为保障与企业的生产要求不脱节,合作单位要选派综合业务素质好的人员,联合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为保证毕业设计高质量地完成,及时解决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困难,学校和企业应成立专门协调小组,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毕业设计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改进指导方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结合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型毕业设计模式
近几年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也全面提高了高职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并加强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因此,把每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也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例如,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分为两个,“服装设计”和“服装制版与工艺”赛项,每一个赛项都呈现出实践性、规范性、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等特点,具备非常全面的考核项目、技术要求、评分办法等系列内容。学校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以分组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大赛型毕业设计。学生们通过大赛项目的历练,不但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部分优秀作品还可以参加竞赛,获得奖项的学生,为即将面临的就业增添了竞争实力,同时也为学校挣得荣誉,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四、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保障体系
篇2
为了尽量客观、准确地了解江苏地区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具体现状与问题,我们编制了一份以已毕业或未毕业的江苏省内相关院校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为对象的调查问卷。问卷围绕师资来源、导师指导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就业走向六个方面设置题目与选项,进行了专题性的调查、访谈与分析。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3份,有效回收率为93%。其中,已毕业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为71%。其余则是在校的二年级以上的研究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江苏省内各大艺术院校已经有意识地将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上日程或付诸行动,愈发重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优势整合。在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与具体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及市场需求,尝试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与改进。但是,仍然有一些院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看似明确,但在落实具体内容的过程中并不十分到位。依据调研结果,总结起来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师资来源仍过分依赖校内教师和本学科专业教师,对于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优秀专家以及其他学科教师的吸引与吸收力度不够,这也直接导致学生获取相关领域知识资源的渠道和成为复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真正融入社会与市场参与实践的能力也大打折扣。
第二,传统研究生教育中单一导师具有专业局限和个人喜好的偏向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架构与理论积累的多元化发展,容易框定和束缚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课程设置在划分配比上尚不平衡,要么偏重于理论,要么偏重于实践,或者过于集中和局限在本学科领域。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理应以理论指导实践并独立解决问题,并获得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第四,教学方式上虽然有别于本科阶段,鼓励学生以“自讲”或集体讨论的方式学习,但教师的“放手”程度依然有限,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支持程度仍不够高,限制较多。
第五,考核方式仍过于单一,尤其是毕业时存在流于形式的论文或设计成果,而评判标准的不统一,以及评判人员在范围与对象选择上的局限,也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无法获得客观、全面地反映和认定。
第六,就业走向分配不均匀。由于关联性实习基地或具有长期合作性的实习单位的缺失或不稳定性,学生在校期间难以真正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毕业后对于相关服装用人单位的融入性和适应性较差,难以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认可。综观整体,虽然较之以往江苏地区相关艺术院校在服装设计类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步,但以上一些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制约着高层次服装人才的培养,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改革迫在眉睫。
二、思考与探讨
通过对江苏省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状况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很多问题似乎已是老生常谈。虽然近年来很多院校都有意识地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但很多具体事宜并未真正落到实处,人才培养效果也因此难以保证甚至大打折扣。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合理有序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相关机制。
第一,在师资配置上,实行校内与校外、单一学科与复合学科的交叉融合。集中校内外优势资源予以整合,同时补充与本学科关联性较强的其他学科的教师配合教学,让学生能够突破单一学科学习环境下的思维模式局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多学科知识背景与结构的共同影响与作用下,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逐渐形成以服装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为主体且包含跨学科内容的复合型知识储备。
第二,在导师制度上,充分开展与推行双导师制,并将其真正落到实处。校内方面,可以分别将擅长理论研究与擅长实践的导师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指导研究生,进而让学生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辅理论的双向学习中获得进步;校外方面,物色并筛选相关服装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专家或杰出人才,以兼职导师的身份帮助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实践环节解决出现的问题,联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势互补。
第三,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内容的比重,并有选择地增设与自身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建设以实践内容为主、理论内容为辅的课程体系,合理调配二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关联度,让理论与实践真正实现良性互动,进而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选择与服装专业具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学生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形成跨学科的专业视野与分析能力。
第四,在教学方式上,建立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研讨为主的课堂形式与内容。充分发挥研究生阶段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的优势,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言与相互切磋的机会,压缩以“我教”“你学”为主的教学比重。教师应转换角色,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进而建立和形成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善听、多言,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团队意识。
第五,在考核方式上,建构更加多样化的考核标准,选取来源更为广泛的考核人员共同进行综合评定。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服装设计类研究生毕业考核的主要内容,而相关导师由于各自在理论或实践领域的不同专长,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的着眼点与衡量标准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考核人员的选择范围又多局限于本校本专业人员,这样考核结果便无法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与水平。应进一步落实与统一不同导师对其专长领域内容的考核标准,各司其职,汇总考量。同时,聘请校外相关专业领域和其他关联学科的专家参与综合评定,与校内教师共同进行研究生的日常和毕业考核。
篇3
对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艺术教育本身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不是专才教育而是通才教育;反对者认为:艺术教育并非大众教育,而是专业化的精英教育,或如“金字塔”式的教育,从塔底到塔尖。
在两种观点莫衷一是的境况下,在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采访经历,让记者发现一条非艺术院校开办艺术教育的特色之路。该校艺术学院的部分专业如服装设计等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成为品牌专业,并且以此为优势,成为学院学科建设的坚强支撑,学院如今已是广东省乃至全国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逐步奠定了在同学科专业领域中的影响力。
在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新闻教授的一席畅谈中,记者发现了该学院“多层次、大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多层次:创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记者(以下简称记):自1996年创办艺术学院以来,贵院的艺术学科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请问在艺术与设计人才培养工作上采用了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何新闻(以下简称何):艺术学院创办于1996年,起初只有一个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目前已拥有包括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术设计、动画设计、音乐、传媒5个专业,并设置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纺织品设计、服装表演、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产品设计、动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音乐教育与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等15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人数3600多名。在10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院结合广东区域经济特色和学校学科优势与特点,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一是坚持“授人以渔”和“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二是坚持创新发展,立足艺术学科前沿,制定长远发展的教学目标;三是坚持多种学科专业、多种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教学理念、目标与特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多层次知识渗透与融合的教育方式,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记:可否说明多层次知识融合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何:首先是坚持“人格健全、德行端正、能力具备”的教育思想,秉承高等艺术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校人才培养政策的支持下,学院从不同角度安排了不同类型的课外素质教育科目,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情商。其次,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选修课程,依托学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优势,要求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修满6—8个学分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以此扩大艺术类学生的知识面,拓展艺术与设计的思维能力,并开设了一些便于学习的科技导论类选修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智商。
其二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质的提升。近年来,艺术学院逐步加强理论教学联系设计实践,提升理论教学的可用性与可理解性。同时利用学院的产学研、对外合作等项目,加强设计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融合。此外,学院加大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不断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力求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以实验室、工作室、学生创新工作室和实习教学基地为基础,完成专业考察、实验实习、设计实践、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其三为多样与统一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艺术学院按照学校要求,统一构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和专业教育平台,统一设置各专业课程模块;在课程模块中,设置若干选修课程组别,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在专业基础课程教育方面,为了兼顾统一与多样化要求,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建立了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音乐、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课程平台,并按专业方向建立了“学生创新工作室”,实行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专业指导,积极开展与社会企业、高校相同或相近专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学院于2012年获广东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成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基地。此外,学院积极执行学校“红满堂”计划,由副高职称以上的专业教师培养具有发展潜力和个性化的学生,指导他们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和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近几年来,学院在学校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积极推动本科生参与国际交流。目前,学院与美、英、韩、泰等国家多所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如建立共同研究课题,举办各种交流展,选派国际交流学生等,从而扩大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大融合:形成学科专业新特色
记: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特色,在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这种模式?
何:主要通过教学改革塑造专业特色。
一是进行资源整合。目前,学院的专业方向(主要是设计)较多,我们尽力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整,将相近专业方向进行整合,如首饰、家具与产品造型设计、纺织品设计与服装设计、数码影像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与展示设计等专业方向进行整合,以保证师资、实验室、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适应当今经济社会产业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充分掌握学科发展最新信息,追踪学科最新进展。突出重点学科,扶植优势学科,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由此,我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于2010年获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二是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群体系。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首先,在学院学科专业之间建立课程共享平台。打通专业基础课,扩大专业选修课范围,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其次,与兄弟学院组建专业大平台。作为非艺术专业院校中的艺术与设计教育,不能成为独立于其他学科专业之外的“边缘学科”,而是要充分依托所在学校多学科优势和学科特点,加强与信息、工程、公共管理、建筑、园艺、林学等兄弟学院学科专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资源共享与互通、知识渗透与融合。再者,大力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围绕专业内涵,结合学科优势,设立社会急需课程,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将部分课程放置在设计机构、企业等单位中,通过实际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产业及行业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艺术学院积极落实《华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制定《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手册》,严格执行《手册》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落实教学事故问责制、教学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学生评教管理、学生心理管理等。实时开展教学工作状态评估,并以学生客观评教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教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记:艺术学院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
何:艺术学院坚持以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因而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获得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成果。近几年来,学院承担了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0余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省科技厅、教育厅重点项目4项;在国内专业核心刊物和相关专业期刊上发表教学教改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30余部,其中8部分别获“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得市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余项。
2007年—2009年,“服装设计与工程实验室建设”“艺术设计实验室建设”和“信息传播实验室”被列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与优势学科实验室,并获得建设经费500万元,从而完善了专业实验室与综合实验室的实验区建设。
2010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获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2年,艺术设计专业获广东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10年,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完成第16届亚运会和第16届亚残运会官方制服设计,并获亚组委会“最佳设计奖”。
2010年,艺术学院在学校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委宣传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下,申报了“广东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并获广东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批复,成为我省高校唯一乃至全国高校为数不多的省级专业博物馆。目前,已收藏了30多个少数民族服装服饰400余件,不仅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而且服装服饰作为民族文化载体之一,成为我院乃至全国其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应用型:创新实践教学新方法
记:艺术学院的全方位教学改革已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有没有重点发展方向?
何:改革重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加强实践教学。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建立了“三点一面”的人才培养制度。其中,“三点”是指通过专业实验室、教授导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工作室进行人才培养。1.专业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对材料性能的掌握、产品模型制作等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如前期调研、设计分析、创意草图、效果图表达等能力。2.教授导师工作室,主要由导师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完成纵向或横向课题,或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重大设计大赛等。3.学生创新工作室,学院按专业方向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家具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等7个学生创新工作室。首先通过双向选择来完成对优秀学生的选拔,然后交由学生自己管理,自行组织各种专业活动,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和参加国内外设计大赛等。近年来,已获得国内外各类大赛金、银、铜和优秀奖100余项,其中2010年、2011年分别获得“IF”和“红点”设计奖。“一面”是指通过实习基地进行人才培养。经由“三点一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的设计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为了顺利开展实践教学,艺术学院建立了以实验室、工作室和实习基地为单元的教学实验区。实验区的实验室、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近5年来,共投资约800余万元用于实验区建设,创建了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配备了人机工程实验室、模型实验室、环境艺术设计材料实验室、服装材料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扎染实验室、非编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静态展示室、服装动态展示室、形体训练室、摄影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室、画室等,形成了由19个综合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构成的校内教学实验区。设立了服装艺术研究中心、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艺术理论研究室、民族艺术研究中心。建立了6个省外实习基地,与省内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教学实习与科研基地。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实践教学,艺术学院开展了相关配套政策建设。艺术学院改变以往实验课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状况,尝试实验课程单独设课,按照学科专业特点构建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设立认知验证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三大类实验项目;保证实验课的开出率达100%。其中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所有实验课程的比例超过80%,并逐步固化在教学计划之中。整合现有的课程实习内容,将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有机结合,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校级实验教学平台的范围,落实好院级实验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条件保障。
其二为加强创新教育。艺术学院主要从教学、就业创业和对外交流三个方面开展创新教育。艺术学院重视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加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性实验,充分发挥学院科研优势,提倡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向本科生全面开放,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科研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研究课题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竞赛、国家创新训练等项目。制定指导教师运作机制,以多种奖励形式激励教师投身于大学生科技创新之中,快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就业与创业教育方面,艺术学院积极吸纳学校优势资源,设立就业与创业教育环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作为必修课开设;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纳入毕业及学位要求。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同时聘请一批外校教师、知名企业员工、私营企业老板等人,为学生传授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对外交流合作方面,艺术学院与国内外艺术名校保持密切联系,多次举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艺术学院与文化部文化科技司、教育部学位委员会等政府部门、专业协会和艺术院校合作,举办各种艺术交流活动,如2007年,“广州国际设计教育论坛”“中国苗族服装服饰艺术精品展”“广州大学生电影节”;2008年,“广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学术年会”“金融危机下纺织服装发展战略高峰论坛”;2009年,“第四届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201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全国艺术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广州大学生动漫艺术节”;2011年,“彝族服装服饰展”;2012年,“韩国釜山纤维艺术展”“第七届全国艺术院校院(校)长高峰论坛”。由此,赢得了业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记:艺术学院重点改革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后,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吧?
何:是的。艺术学院结合艺术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性人才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并在同类艺术专业院校中拥有了良好的口碑。2007—2012年,共毕业38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其中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的有100余人。多年来,学生在创新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参与政府及企业组织的各类竞赛中,获得金奖60多项,银奖、铜奖和优秀奖200余项,并获得国际顶级专业竞赛奖3项。其中,获艺术设计最高级别奖“德国IF概念奖”1项,入围奖6项;获“德国红点奖”2项。此外,艺术学院学生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仅以201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例,学生分别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训练项目4项、9项和12项。艺术学院学生力求掌握艺术学科创新知识与前沿动态,具有技艺并重的艺术才华、身心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独特个性和务实作风。艺术设计毕业生已成为各家企、事业单位受欢迎的人才,他们活跃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各类设计工作岗位上,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篇4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天津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篇5
>>2013年10月辽宁自考真题
>>2013年10月辽宁自考答案
2013年10月辽宁自考科目(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点击查看:自学考试科目)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 专科 两年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 本科 两年 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 (一)、电工原理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线性电子电路、非线性电子电路、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电子测量、音响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 及应用 、办公自动化 设备、 电子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工本) 、物理(工)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工程经济、信号与系统、计算机软件基础(二)、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理论(二)、声视频技术 服装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服装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市场营销等 本科 两年 服装设计、服装纸样设计、服装图形设计、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服装立体剪裁、展示工艺、企业形象设计、服装饰品设计等 数控技术 专科 两年 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数控编程与操作、CAD/CAM、电工学等 本科 两年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监测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数控原理、CAD/CAM软件应用、模具与现代加工技术等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插图艺术设计、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平面广告设计、机构形象设计( VI )、商品摄影、POP与DM广告设计等 本科 两年 书籍装帧设计、包装工艺与设计、创意网页设计、影视广告、方案与脚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 动漫设计 专科 两年 构成艺术、字体设计、动画基础、动画运动、电脑图像设计、动画概论 本科 两年 漫画设计、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分镜头、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动画特效合成、动画创作 生物技术 专科 两年 普通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发酵工艺学、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学、病毒学、现代生物技术导论等 生物工程 本科 两年 英语、工程制图、化工原理、生物工艺学、微生物遗传与育种、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学、生化分离工程、高等数学等 食品工程 专科 两年 基础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 本科 两年 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食品加工技术、酿造食品加工、食品法规、食品包装与设计、农产品储藏运销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景观园林 本科 两年 英语、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艺术原理、景观生态学、园林建筑学、园林CAD、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学、3DMAX、园林植物保护学、园林美学 新闻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汉语基础、社会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写作、报纸编辑、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广告学、新闻心理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新闻评论写作、新闻摄影、外国新闻事业史、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新闻事业管理、文学概论 应用心理学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测量、普通心理学(含实践)、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认知心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史、变态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含实践)、学校心理学、心理诊断、行为改变技术(含实践) 小学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教育原理、科学技术社会、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育、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班主任、素质教育导论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简史、中小学教育管理、比较教育、小学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学校管理心理学、教学设计、德育原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学 专科 两年 学前教育学、学前发展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儿童文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科学技术社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学原理、学前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学前比较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家庭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学设计、教育电视系统、教育电视节目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教学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与学的基础原理、教育传播方法研究、教育电声系统及软件制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教育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法学、教育预测与规划、中外教育管理史、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2-5913(2007)10-0065-03
1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估内容[1]。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规范管理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选题质量的问题,等等[2]。选题质量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源头,应从源头上把住质量关。教育部于2004年4月发文通知,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明确的规范与标准,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
但是独立学院的应用型本科普遍存在着专业教师人手不够,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课题来源不足等因素,影响了毕业设计选题质量。如:有的专业毕业设计选题陈旧单一,个别题目甚至几届学生不变;有的专业一题多人,造成毕业论文雷同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不足;有的专业部分毕业设计题目脱离生产实践等等。
基于上述现状,本文提出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的“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步骤
2.1确定试点学科和试点课题
我们把工程与计算机作为学科交叉的切入点,在计算机、纺织工程、服装设计等专业毕业班进行试点,并制定了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标准。选题质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科学性。选题符合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
(2) 实践性。选题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的结合,具有研究价值、现实意义和开拓性;
(3) 综合性。选题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创新性。选题是科技领域、生产领域和社会领域刚刚出现的新课题和急需解决的新问题,有一定的广度和难度,涉及比较先进的技术,综合性很强,进入了崭新的交叉学科领域;
(5) 针对性。选题具有适宜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SS根据质量标准,我们确定了“羊毛衫CAD系统”,“羊毛衫企业生产管理系统”,“CASIOfx_4800P计算器测量计算软件包的设计”等若干个选题作为此次试点课题。这些选题都来自于企业的技改项目,也是指导教师在研的课题,学科交叉特点明显,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充分体现了产学研的结合。
2.2人员组织
各试点专业公布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试点题目(见表1)以及每个选题的毕业设计任务书,使学生明确“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具体的任务;学生自主申报、选择题目和指导教师,导师在申报的学生中择优选用。
试点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积极作用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3]。
3新模式的特色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特色是:
(1) 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可在设计课题来源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
通过这次试点,我院已与湘潭三利羊毛衫厂、常熟羊毛衫厂、湘潭市勘察设计院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毕业生也深受欢迎。
(2) 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对参加这次毕业设计试点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他们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了100%。
(3)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相应的多个学科专业。学生通过多学科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拓宽了知识面,从而获得多学科专业知识,达到优势互补,使毕业设计(论文)更有利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了科研团队精神。
(4) 另一方面新的模式对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因此,既丰富了毕业设计(论文)内涵,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5) 这种新模式易于形成阶段性成果,有利于转变为生产力。参加试点的指导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创新性成果,经进一步总结、提高和完善,已取得下述阶段性成果,如表2所示。
4结论与展望
“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已取得前期成果。它能拓宽毕业设计选题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毕业实习教学基地。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际课题,使学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就业实力,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能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符合高等教育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是:
(1) 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增大试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新型题目,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2) 研究出新模式的系统、科学、规范的运作方法和管理机制,全面推广实施。
(3) 将“学科交叉、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高教司编.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徐颖强,祁随元. 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与评估体系的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69-72.
[3] 冯志刚,陈明明. “多学科交叉综合”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3,(4):95-97.
收稿时间:2007-2-10
篇7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8-0046-02
五年制高职院校是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平台,服装专业教学工作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为广泛的拓展空间与实际成效。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析
五年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模式。
(1)单项合作。是指在校企合作模式运用中,学校与企业就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服装生产设计研发、服装设计成果转化等项工作的一个方面或是一个项目进行合作。单项合作内容主要包括服装专业建设、服装教学指导、服装课程与教材开发、服装专业师资建设、服装实习实训等方面,以单一内容或项目合作的方式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2)多项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在同一时间内开展两个以上项目合作,是对多个单项合作项目的组合运用。多项合作不是简单的两个以上单项合作项目累加,而是综合学校专业教学实际需求,以及兼顾合作企业的能力与状况,进行优化组合确定多个项目,是资源与优势互补的组合。
(3)全面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围绕服装人才培养、服装科技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功能进行全面深度合作。这样,校企双方的合作得到了全面提升,通过联合建立服装研发中心、服装质检中心、服装设计中心等,进行服装设计与生产等方面的科研开发合作,融合了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强大的智力与技术优势,同时也吸纳了社会资本参与学校服装专业建设工作,实现了互惠双赢。
二、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施路径
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学校主动模式。是指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开展合作。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企业根据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教学需求,进行必要的合作,如安排技术过硬的职员到学校担任实践课指导教师。这一模式常用于专业发展较为薄弱、服装专业建设规模不够大的情况下。另一方面,是校企互需模式,属于更深层次的合作互动。是指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相关服装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岗位要求,和学校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校通过这一措施提升了服装专业办学的针对性,企业也能够通过合理的付出获得高素质实用人才。在校企互需模式下,高职院校主要开展服装专业理论课和基础课的教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服装企业的文化与生产工艺,也结合具体生产操作,服装设计与生产等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则由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辅助开展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走出校门就能够成为服装企业的熟练工和技术骨干,这一校企合作的路径应当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运用。
三、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实施策略
(1)开展全面合作。五年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在服装专业共建方面成立学校、服装企业、服装行业专家等组成的服装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课程设置规划;在课程共建方面,邀请服装行业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服装专业课程设计,特别是实践课程设计,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在共建师资方面,服装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学习,提高教师履职能力水平;在实习与实训合作方面,学校利用校内条件进行实习实训后,还要整合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条件,组织开展企业内实习实训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组建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共管方面,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对教学过程的指导评价活动,企业结合实训环节参与到学生的全面考核之中,借助于笔试、面试与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学生的服装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进行评定,同步发放相应资质资格证书。
(2)运用订单模式。订单模式是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主要有入学前订单和入学后订单两种不同的模式。入学前订单主要是指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服装专业招生计划,双方共同参与招生活动,并与家长及学生签订协议,其中企业还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参与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学生完成了相应科目的学习之后,企业无条件地接受入职。入学后订单是指学生进入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确定部分学生进行订单培养。这一合作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在规模较大的服装企业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搭建互通的桥梁,实现提高就业率和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双赢目标。
(3)开展实训互动。实训可以帮助解决服装设计与生产环节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实训可以安排在较大规模的服装企业开展,实训的环境就是真实的专业工作环境,学生同时也是学徒,师傅就是实训老师,体现服装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无缝对接。服装专业校企实训共建过程中,还可以将企业的车间设备搬到学校,与学院现有科研设备连为一体,提高科技含量。这一共建活动,能够加深校企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够借助于市场手段推动服装专业办学质量的提升,让教育价值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一般情况下,更多的是企业为院校提供服装专业实训所需的场地设备等,在一些研发环节将基地搬进院校的较多。
(4)实施专业共建。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与服装企业之间进行全方位对接沟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教学平台,参与到专业指导和实习指导等委员会,建立资源共享型实践教育基地,通过人员互动提高教师履职能力。院校要结合服装企业需求进行教学内容、进度以及方式的调整,使学生的发展方向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吻合。
(5)灵活设置学制。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取“2+2+1”的模式,第一个2年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第二个2年融入实验实训等更多的环节,强化专业课的指导,最后的1年以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主,并在企业员工和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前与岗位、行业进行了无缝对接,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被企业相中,实现了从校门到单位的一步跨越。
(6)校企实行互补。可以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学校服装专业引进先进设备组建教学工厂,模拟生产环境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可以到服装企业开展脱产学习或者在岗培训,提高学生对岗位适应能力,有的还可以获得不等的生活补助等。还可以采取教学见习方式,学生在校重视理论学习,到企业接受企业文化、职业操守以及劳动纪律熏陶教育,有计划地参与一些岗位工作,到生产线上开展实践操作,深入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协作意识以及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在见习过程中,提前熟悉岗位要求与行业特点,增强学生专业方面的技能水平,增强独立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7)合作开发研究。校企合作能够在技术力量、研发设备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服装企业与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进行合作研发,可以着眼于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设计,也可以动员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以及对学校教研成果进行实体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一活动中,院校教师要主动深入到企业参与新产品开发以及技术攻关,体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教师还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帮助学生将自主创作的产品融入到生产之中,以及将师生共同研究开发的成果转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
(8)参股合作办学。五年制高职院校可以在服装专业中设置一些专门的小专业、班级,和企业进行联合办学,按照比例明确股份,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人力或者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部分专业的建设,企业可从培养的人才中获得本企业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减轻了岗前培训的开支,缩短了适应岗位的时间。比如,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宝马班”“奔驰班”就属于这样的类型。与宝马奔驰厂方、销售商合作参股办学,培养销售以及维修所急需的技术人才,实现了院校招生办学质量规模提升与企业获得急需人才的双赢局面。参股合作办学中,服装企业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计划权以及管理权,院校要妥善处理好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四、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措施
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有很多的路径,实践证明成效较好。为了这一办学模式深入有效地开展,需要提供有效的保障。
(1)政府主管部门体现推动作用。五年制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创新,对地方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服装行业较为集中、发展历史悠久的地区更为明显。政府应当制定各类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办学的政策,体现统筹协调作用,从宣传氛围营造、激励政策制定、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人社部门应当在劳动力培训就业政策上予以倾斜,形成有利于校企合作发展的环境氛围。另外,政府还要在财政资金扶持、税收政策与土地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服装企业,予以税收和土地征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校企合作的院校予以一定金额的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撬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2)不断提高合作双方满意程度。校企合作是一项双赢的活动,既要让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办学工作得到促进和提升,又要服务于企业用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校企双方满意以及学生得到发展才能够保证这一办学活动得到不断深入。这一项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衔接。无论是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培训、校内教学与企业岗位实践、专业教师与技术员工,还是学生学习与就业等,都要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其次,要强化五年制高职院校服务能力提升。针对企业用人需求以及行业发展态势,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工作,不断提升与企业、行业发展的贴近程度,从而保证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为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入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兼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既要传授业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强化技能操作培训,以及提升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与创新创优能力等等。
(3)充分尊重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企业与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开展合作办学,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获得更多的回报,以及解决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院校在与企业开展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这一需求,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向性、教学课程的针对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还是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等,都要与企业开展有效沟通,充分兼顾到企业的需求。
五年制高职服装专业与企业开展合作过程中,要对合作企业进行充分论证与细致挑选。要选取具有较大规模、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还要考虑企业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入持久和健康运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五大瓶颈”的路径与策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孔德兰.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的校企合作有机体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篇8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心理;探析;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71-02
高校图书馆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学术基地。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在教学科研、读者服务以及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也是图书馆的核心宗旨和各项工作的根本目的。图书馆的工作是服务性质的,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以便通过对不同读者的阅读心理分析,充分知晓他们的阅读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贴心,以满足高等教育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也是图书馆在教育职能发挥和服务水平提高方面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读者群心理特点
人的心理活动与时代的发展和变革紧密相联,时代特征将会对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把握时代特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开展新时期读者心理的研究,能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建设的针对性,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需要。
1.科学研究心理。在广大高校,具有科学研究心理需求的读者群一般以专业教师为主。他们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要搞学术研究或科研项目,因此会经常到图书馆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以供撰写学术论文之用。另外,大三的毕业生因为要写毕业论文或完成毕业设计,也会频繁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他们也属于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本专业研究的读者群。
2.学习应用心理。学习应用类的读者群在高校以青年教师为主。首先,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经常会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或优化现有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地提升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量,深化现有的知识水平。因此,他们很多都会选择进行在职研修学习,而图书馆以自身丰富的藏书资源成为他们进行再学习和再提高的理想场所。现在的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非常广,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课本以外的知识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都保持着持续的关注度。这就进一步要求青年教师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更广泛的信息涉猎度,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自然,图书馆成了这些青年教师提升自己的理想场所。
3.实用应试心理。在高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将面对诸多的考试。对教师来说,晋升职称需要的英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都需要查阅和学习各种参考书籍,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学生的考试就更多了,有英语的三、四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等。对专科同学而言,还有专升本考试、自学考试等。很多图书馆设立的考试书籍专架就是专门为有这方面需要的教师和同学们准备的,读者可以直接来到这些专架方便地借阅考试书籍。
4.盲目随意心理。以大一新生居多的读者群一般具有盲目随意的心理特点。他们刚刚踏入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因此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来图书馆也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下图书,一般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来阅读,也对当下流行的书籍感兴趣。
5.消遣娱乐心理。这部分的读者以学生为主,他们喜欢阅读小说、杂志类,也会到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等。此外,有的青年教师工作之余也会到图书馆借阅一些消遣娱乐性的书籍与期刊。
二、针对读者群心理需求,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高校图书馆应给予广大读者充分的人文关怀,营造亲切、和谐的阅读氛围。图书管理员要文明礼貌地对待读者,并热情地给他们提供便利的借阅服务。这一切都应该在图书馆的相关规章制度上得到具体体现。有了制度的规定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认真执行,方能确保为读者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以人为本,对图书馆来说就是以读者为本,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读者的阅读特点,尽一切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能被广泛充分地利用起来。
2.丰富优化馆藏资源。图书馆的藏书(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一般要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类别,并根据本校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购置相当数量的专业书籍和丰富的专业扩展读物。在每年新购图书的时候,优先购置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急需的书籍,同时广泛收集学校各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爱好,达到优化并丰富馆藏资源的目的。
3.提供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言:“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高校图书馆一般都建在环境优美宜人的位置,在环境育人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馆内整洁安静的楼道,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层叠有序的书刊文献,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更有宣传橱窗、伟人画像和名言警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给读者以鞭策和鼓舞。同时,图书馆也可尝试设立书吧,提供茶饮和咖啡等饮品,使读者能感受到独具情调的阅读体验。
4.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的工作属于服务性质。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等。思想素质方面,馆内工作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全心全意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文化素质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业务素质方面,图书管理员应树立爱岗敬业的专业思想,熟练地掌握各项专业管理技巧。
5.加强图书馆与学校各系部资料室的联系。图书馆应及时了解各不同专业教师与学生的阅读需求信息,以便在定购新书的时候能有针对性。馆内可设专人负责这一工作,以学科联络员或资料员的身份收集、反馈来自各系部读者群的相关信息。图书馆购入新书时,可让校内各专业教师和学生选派代表前往购书中心与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一起选购书籍。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图书馆应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吸引读者到馆阅读学习。我们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职场精英来馆进行各类学术讲座以及大三学生求职专题讲座。我们还可开展诸如百科知识竞赛、精神文明演讲比赛、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图书馆大厅可定期展示学生的专业设计、比赛设计或毕业设计等。例如,美术专业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房屋模型设计展示,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服装设计与鞋帽设计作品展示等。
综上所述,高院校图书馆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其成员社会心理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者在加强文献资源等建设中,积极开发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各类读者提供更具针对性时效性的服务,更要注意探究读者的阅读心理,从服务读者的理念出发,以主动、亲切的服务态度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柏梁.高校图书馆以读者心理需求为主的人本管理模式[J].高等教育,2012,(4):153-155.
[2]尹育红.基于读者阅读心理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探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1):66-68.
[3]吕非,汪露珠.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与阅读指导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12):75-77.
[4]段玉梅.高校教师阅读心理探析[J].现代情报,2010,(2):152-153.
篇9
不惑之年,梦想起航
1994年春,京城满目鹅黄嫩绿,蓬勃的生机却让王金乔突然感到有些惶恐。回想过去的日子,她愕然发现又是10年时间匆匆过去了,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平日里和朋友聊天,别人都说:“你都40了,也没做成什么事儿。”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不惑之年的王金乔就有了自己做点什么的打算。
于是她干脆决绝地辞职下海,不留后路,哪怕是之后的创业之路筚路蓝缕。她对自己说:“人,总要对自己负责,无论什么时候,不要放弃自己。做事情永远不晚,除非你不去做!”打小就喜欢做手工的王金乔,当年在河北农村插队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巧手。所以决定创业的时候,她自然而然就选择了服装行业。
之所以在服装行业里选择了中式服装,则是王金乔一直以来的夙愿。1988年的夏天,当时还在写毕业论文的王金乔因为布料不够,无奈地照着书上的图样做了一件旗袍。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她把这件旗袍穿上身,看着镜子里完美展现的女性曲线,自己都惊呆了。在那个衣着普遍宽大保守的年代,这件旗袍显得如此惊艳。从此,王金乔就迷上了旗袍,迷上了中式服装。
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最早注册的中式服装企业之一,格格刚创办的时候很小,做好的衣服就在前门的一个卖场做代销。但王金乔的心却很大:“实际上,从一开始我的经营模式就是生产加销售,而不是零活加工。”于是,后来的王金乔没有成为裁缝店老板,而是成为了新时代中式服装的发起者与创新发展的开拓者。
只可惜王金乔刚创业的时候,以旗袍为代表的中式服装却少有人知。所以当时的生意并不好,很多货都被商场退了回来。这年秋天是一个转机,正当王金乔看着一堆被商场退回来的产品发愁时,商场又打电话来让她们回去。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格格产品刚下架不久就有不少老顾客去商场询问:“之前这里不是有家卖旗袍的吗?怎么不在了?”这时候王金乔就知道,中式服装始终是有市场的,而且潜力还不小。
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格格的生意慢慢好了起来,第一年也有了几万块钱的流水。用王金乔的话来说:“1994年刚开始的时候亲力亲为,挣辛苦钱。这样慢慢积累,从几万到几十万,再到过百万,资金、技术、人才、渠道……企业的架子也渐渐成型了。”
一个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
有人评价王金乔是“亦动亦静”的性格。“动”表现在她对市场敏锐的判断力和雷厉风行的决策力,勇于直面困难。上世纪90年代末期国企改制,许多企业都倒闭了,无数人才流向社会。王金乔当机立断,只要有工作经验,是熟手,也不管之前是做什么行业的,有能力的人都挖过来做管理,格格的基础就这样打下了。
而“静”则表现在她的“慈母情怀”。在格格的办公区,有乒乓球室,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人员,都能在业余时间进去打乒乓球。王金乔不止一次说过,不管以后如何都不能把乒乓球室撤掉,员工们需要用它来调节工作压力。不仅如此,公司一共四层楼,王金乔将第四层整整一层楼用作活动室,供员工读书休息。
格格有这样一个传统:公司每周都举办思想交流会,员工们在一起读推荐的好书,并把读书的感想拿出来一起分享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大大调动了格格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王金乔说:“‘格格’不是我一个人的‘格格’,靠我一个人也不会有现在的‘格格’”。
是的,一个人的企业不是好企业,王金乔深有体会。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几乎将格格全部托付给了一位副总,生产经营大权由他负责,甚至公司80%的资金都从他的手上进出。然而,当王金乔发现企业陷入瓶颈,决心锐意改革之时,却因为理念不同遭到副总的反对。由于这位副总当时在公司威望极高,故而王金乔的新理念、新制度,在公司内部可谓寸步难行。
曾经被王金乔寄予厚望的企业干才,如今却背道而驰,让她失望痛心。因为分歧无法弥合,那位副总最终选择了离开,当时格格的管理层也因而经历了一场人事地震,让王金乔刻骨铭心:“不要把企业的命运押在一个人的身上,应该发展一个团队、一个好的机制,培养一群人。”
从那以后,王金乔着力于团队的打造,专门引进了一大批专业化的人才,又改革了管理体制,形成莲蓬头式的结构。同时她还强调企业文化,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王金乔相信,经营企业就是要经营人,经营人首先要尊重人。正是这样人性化的管理,让格格旗袍逐渐形成了一个坚实的团队构架。最后,沉淀下来的是一个稳健的企业和成熟的品牌。
传统与时尚之间的舞蹈
“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世界各民族的服装在变化,中式服装也都应该变一变。”正是有着这样的观念,十几年来,王金乔始终关注着中式服装的创新,格格也陆续推出了与时尚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多种系列服饰。如今,格格旗下的服装分为“婚庆系列”、“礼服系列”、“旗袍系列”、“中式生活装系列”、“高级定制系列”五大系列上千款式。
2008年,受北京市主管市长委托,王金乔率领格格承办了“迎奥运盛世中华”民族服饰展演。这次展演一改常规服装秀的模式,为服装展示融入主题,并与奥运五环标志颜色巧妙融合。当模特身着沉淀着中国人文历史美感的青花蓝、水墨黑、琉璃黄、中国红等五大主题色系的服装粉墨登场,现场掌声经久不息。王金乔鼎力推出的“格格新中式”概念,在奥运的大舞台上惊艳绽放!
无独有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由莫斯科爱乐乐团担纲的“2011年北京新年音乐会”上,年过七十的指挥家尤里·西蒙诺夫,身着一套极富民族文化特色表演礼服,甫一登场就让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而这套礼服正是格格为他量身定制的新中式服装。
演出结束后,西蒙诺夫先生激动地握着王金乔的手,感谢她为自己的指挥历程增添了精彩的一幕。连外国人也赞不绝口,王金乔理应觉得自豪,不为别的,只为她成功地为中式服装注入了时尚的生命力。她说:“格格的产品,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就是让中式服装体现了当代的时尚,不肤浅、不媚俗,在现代之中包裹着传统的精髓。”
“格格新中式”概念的提出,无疑是王金乔引领中式服装潮流的一次创新。在保留传统中式服装设计元素的同时,在服装结构和款式设计方面大胆突破,使之更简约、更生活化;同时,在面料、花型、色彩等多方面融入众多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华,又增加了服装的文化内涵。凭借独特的时尚与传统兼容的设计风格,王金乔成功掀起了一股“中国风”的流行热潮。
精彩在更远的未来
“把每一件服装当作艺术品来塑造”,一直是王金乔对格格最严苛的要求。产品品质的无可挑剔,设计功力的出类拔萃,成为了格格获得市场话语权的根本。于此同时,王金乔自成一格又不拘一格的创新设计,成功地用悠久的民族文化符号,表达出丰富的国际时尚内涵。不单纯复制古典,而是在演绎中创造传奇,“新中式服装”标杆、“时尚引导者”等标签,已然成为格格的品牌标签。
如今,看着不断发展壮大的“格格”,王金乔更是决心将“品牌化经营”之路深入下去。除了继续发扬独一无二的设计功力,格格还将继续丰富产品品类,优化产品结构,坚持“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产业,打造国际品牌”的宗旨,将国际时尚潮流融入渊源的中华民族文化,再现东方元素的服饰文化魅力。
王金乔常给员工们传达的理念是:“我们现在不是只做好一个品牌,而是要做一家百年老店”。只有不断提升品牌的创意含量,才能稳固品牌的信誉,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这也许就是近几年国内立足于中式服装的企业层出不穷,但格格旗袍却始终长盛不衰的原因。
篇10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 上一篇: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
- 下一篇:质量心得体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服装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