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基本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的基本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揉合之综合化趋势。犯罪统计学就是顺应这一潮流,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
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篇2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统计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宏地、直观地、有条理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实用特色,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本质上创造了一种模拟实践的环境和过程,在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基本的知识点是案例教学的支撑点,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因此,案例和知识点之间应该做到明确对应。例如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统计数据的描述;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简单统计推算方法等。教师在编写和讲解具体案例时,应根据课程的章节与内容要求,紧密结合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尽可能包含本所章节所有知识点。
2.以现实环境为背景。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
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二)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
(三)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
(四)注重与所学专业的交融
篇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从业者的《卫生统计学》知识有较高要求,不仅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绘制,常用统计原理、统计方法的理解,还包括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和部分多因素分析等。因此《,卫生统计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2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2.1改革教学内容
2.1.1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精选授课内容: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对专业岗位需求有清晰的认识,认真研读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对《卫生统计学》知识的整体需求和知识结构。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卫生统计学》专业知识的需求主要包括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常用资料的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很少用到多元回归分析、医学科研设计等统计方法。因此,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筛选。
2.1.2强调对基本原理、概念的理解,形成统计思维,避免死记硬背:五年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逻辑思维能力差、喜欢死记硬背概念、生搬硬套公式等情况,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及时复习,很容易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张冠李戴。作为教师,应在讲清《卫生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讲清、讲透几种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统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有关公式的应用条件上,让学生对统计内容进行对比、归纳,建立统计知识的整体观。课后让学生及时复习,以满足将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2.1.3结合统计软件,淡化公式的数理推导和记忆《:卫生统计学》具有理论深奥、概念抽象、数据枯燥的特点,但它不是数学,不像数学那样着重公式的推导、证明、记忆,并通过大量的习题运算来强化公式《。卫生统计学》的主要特点是逻辑性和实践应用性强,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适的统计软件能使复杂的统计过程简单化,更容易激起学生学好《卫生统计学》的兴趣。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等,使学生在学习统计学时不再拘泥于繁杂的计算过程,而是更加注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根据资料的类型,利用软件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地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统计软件的操作使用能力。
2.2改革教学方法
2.2.1密切结合医学实例,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卫生统计学》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应用型学科,多数同学由于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认识不够,不能深刻认识《卫生统计学》的重要性,导致缺乏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习、案例讨论。课堂上教师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公式和计算等,然后让学生采用手工法计算相应的统计指标,结果是繁琐的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对所学的内容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问题时无所适从《。卫生统计学》授课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应用教学法等,通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案例避开繁琐的运算,着重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这一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交流多,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适当拓展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对数据量较大的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能力训练,如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如何相互转换、导入,不同形式录入的数据如何整理分析,如何选用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只有通过具体的资料分析、统计方法的应用训练,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形成统计思维。
2.3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
2.3.1注重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和操作性上,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务必摒弃简单的以期中或期末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做法。应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调整考试结构,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两个维度进行测试。基本能力的评价要覆盖课堂考核、课后考核、课前预习、知识掌握、灵活应用程度等方面,以全面考查学生对《卫生统计学》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具体案例的统计分析能力。
2.3.2从知识评价的单一体系向知识、能力、应用分析等多元评价转变:目前,多数《卫生统计学》教材和各院校开设的《卫生统计学》课程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公式的推导、运算,很多时间花费在讲解基本原理和具体公式上,导致最终的考核评价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较少侧重对于统计思维的养成、具体案例分析能力的考核。为此,对于《卫生统计学》考核的具体评价应该包括课堂知识的掌握、课后的总结归纳、统计软件的应用、具体的案例分析等多元评价。
2.3.3注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反馈于教学(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客体):评价主体应多元化,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等进行的定期评价,以期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起到推动作用。
3结语
篇4
笔者针对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统计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外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学生应用统计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在承担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任务伊始,首先针对该课程的原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学生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以前的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先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之间不銜接
统计学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后续课程有多元回归分析、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由于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改革而撤销了教研室,致使课程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规划,任课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统计学课程中的统计推断内容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存在着交叉重复,造成学时的浪费;而另外一部分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却又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造成困难。
(二)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教学环节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高等院校统计课程的教学中。这一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方法的学习,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对统计方法的应用性重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缺乏统计软件的学习与训练
在现代计算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会使用计算机手段和相应的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演示统计软件的使用而缺失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训练,将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统计学的“皮毛”而没有抓住统计学的核心,只记住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却没有掌握将统计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工具和手段。只有通过大量的上机操作训练,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并能正确地应用。
二、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
笔者在悉尼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曾选修了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当地高校商学院的统计学课程,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此外,还与美国西华盛顿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学者就其商科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并对国内高校特别是“985”院校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a_a:
第一,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对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不是从僵化死板的概念和公式定理出发,而是基于社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来阐述统计理论和方法产生的背景、应用的条件以及基本统计思想。
第二,重视统计分析软件的学习。通过学习进而掌握各类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快速而简单地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重点转移到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与解释上,真正体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
第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能熟练运用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与方法,不仅拓展了学生所掌握统计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且提高统计学成果的社会效益。
三、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针对管理专业学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突出学生统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围绕这—教学目标,按照图1所示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从实用角度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统计调查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将统计学原理、统计软件应用以及应用统计学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相结合的应用型统计学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銜接
针对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协调统计学课程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制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描述性统计分析、抽样分布、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将数据的收集方法放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课程中,而统计推断内容仍放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重点集中在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上。据此,一方面,管理专业与统计学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界限分明,分配合理,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地传授学生以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完美协调,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而且全面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实验室建设条件的加强,为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统计学实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软件操作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统计分析能力。这也是统计学课程改革的重点。
首先,针对上述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教学计划,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有机地整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比例为2:1,并通过增加课外实验练习,以期达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时1:1的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结合在一起,用所学理论方法指导实验教学,在实验练习中把一些抽象、难懂的统计理论和方法直观地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互相促进,有效结合。
其次,微软公司开发的MSOfficeExcel不仅能够制作图表,而且还提供了比较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便于掌握,更易于推广使用。因此,统计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以Excel软件的统计分析功能的学习和应用为重点,在掌握了Excel软件统计分析功能的基础上,辅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SPSS专业统计软件。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使学生从大量繁琐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将学习重点放在统计模型和结果的分析上。
最后,撰写实验报告,这是实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加强对所学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运用统计软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统计输出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应用效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三)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统计学课程本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3。其科学性要求知识的传授必须关注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而艺术性在于它更重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基本方法在经济管理、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应用的技巧,强调管理统计学的正确实践。正因如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一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理念,提高学生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基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即“情境一问题一假设一解决一验证”5个步骤通过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地探索发现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生在问题讨论、相互激发、协作和互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
统计学教学既强调理论学习,又强调实际操作,而案例教学正是连接统计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案例是现实问题的一个缩影,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提供了逼真的练兵场,学生对案例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讨论,选择若干统计学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比较评价,最后得出统计结论。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如何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为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既包括课堂实践,如课堂案例讨论及实验课,也包括课后的个人实践和团体实践。课后个人实践主要是指课后作业和独立上机练习;团体实践主要是以小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这里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指团体实践。为此,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由学生独自完成“选题一样本选择一数据收集一描述统计分析一统计推断”完整的统计调研过程。在社会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要独立承担以下具体工作:(1)观察分析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提出研究选题;(2)设计抽样调查方案;(3)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进一步做出统计推断和相关性分析;(5)撰写统计调查报告。最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各小组在课堂上对其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篇5
统计学教学 统计思维方式 创新
一、前言
随着统计学的作用不断凸显,统计学由原来的二级学科调整为理学类一级学科。理工农医以及社会学等大部分学科和专业中,纷纷开设了统计学课程;统计知识还被列入了中小学教学。无论是经济管理,还是企业与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定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金融等许多领域进行研究的重要实证方法。
二、统计学教学的创新
作为一门重要的方法论科学,如何实现统计学教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寻求有效途径。
1.教学理念。大多数统计学教学采取类似于数学的授课方式,如推导公式、讲解例题、布置习题等。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过多强调解题过程,往往不将统计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理念,因此,教学效果常常不遂人愿。
事实上,统计学从其成为一门科学的那一天起,就以客观现象数量的特征为研究对象,但也强调以现象的定性认识为基础。显然,如果对客观事物的基本性质没有正确的认识,无论搜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如何正确,计算的方法如何先进等等,最后得到的结果都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现象的本质,更不能达到本来的研究目的。对于抽象的数字, 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对于客观的现象,同一资料不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合理的。这正是统计学异于数学之处。因此统计学一贯提倡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相结合,要以定量分析为主,但不能置定性分析于不顾,甚至完全忽略不计。这成为统计学思维方式的一大特色。
2.教学内容。我国现行统计学教材中,既有统计学的内容,也有数理统计的成分,将大部分统计实务知识舍弃,甚至完全删除。
那么“统计学教学到底应该包含什么”呢?统计学不是简单的数据搜集,是一门关于如何数据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的方法论。教学应当围绕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这四大主要内容展开,并有所侧重,不能一味求全,否则得不偿失。因此,不能盲目采取“数理统计、统计学拼接”的办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筛选上要突出两者的不同,适度加以区分。
我们在教学中删除了与数理统计学重复的内容,并在相关章节补充统计实务的知识,即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与统计实务的有机融合。这种做法不但突出了统计学与数理统计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补充的统计实务知识,清晰地说明数据的来源和本质内涵,那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仅仅停留在“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更能“知其所以‘不然’”。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采取“契合统计学的特点+专业特色”的做法,突出统计实质,内容得当,因“专业”制宜。
3.教学方法。历来,统计学常以“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强调公式推导、计算过程等。学生往往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公式的记忆、大量复杂的计算之中,无暇理解基本概念、方法及蕴藏其中的统计思想,由此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照本宣科、张冠李戴,数据处理能力、分析能力薄弱等等。应该如何避免、解决此类问题呢?
一方面,为了解惑释疑,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注意在知识点间的衔接上下功夫。比如,对于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等知识点,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涉及。不乏少数的人,认为这些不过是三种独立的平均数形式,但确实如此吗?相同的数据若采用不同的平均数形式,计算结果可能大不相同。究竟哪种平均数的结果才是正确的呢?若其中之一是正确的,其余两种又错在何处呢?如何衔接知识点,一气呵成,将问题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又能不露痕迹地过渡到“平均指标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实现动态生成?经过精心安排、布局、设计,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可以借助“平均化过程”的四个步骤,将三种平均数融为一体。这样,不仅巧妙地避免了某些常见的错误,而且在强调“四个步骤之二的合理性”时,又自然地引出了“平均指标使用中注意的问题”,合乎逻辑,自然过渡,合情合理,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统计思维习惯,教学效果极好。
另一方面,通过上机操作课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根据教学计划修改的具体要求,我们增加了excel软件(该软件应用较广泛且获取方便)的上机操作课,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根据这一新趋势,我们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水平,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板书+多媒体课件+excel软件+教室局域网+教学平台”的组合。作为传统的授课模式,板书虽然存在静止、不够生动等缺点,但其直观、简洁的特点却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一定程度上,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克服板书的缺点,例如,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生动展示各种图形、图表和图像,还可播放有音效的相关案例、录像资料;通过教室局域网的屏幕演示功能向学生示范excel软件操作过程,进行即时演示,使教与学同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其知识接收的效率,从而改善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利用教学平台,教师可课程要求、上传课件、布置与批改作业、网上答疑等,为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可以方便地利用教学平台上共享的课件、资源进行网络学习,按要求提交作业,交流反馈教学信息等。这种“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既可高效地拓展教学环境,实现科学教学,又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课后学习、巩固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思想与实务,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统计学教学创新的突破口。要进行统计学教育创新,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独立获取知识。首先,应该以培养统计的思维方式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其次,要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做到结合专业特点,力求重点突出;再次,针对不同的讲授内容,教学设计要布局合理,自然流畅,力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最后,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也就是说,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推动统计学教学发展的最好方略和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曾五一.关于经济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规范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
篇6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它的统计资料搜集技能、统计资料加工整理表现技能、统计的分析指标与统计分析方法技能、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技能等都是从事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单项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是重要的,而综合统计基础技能的训练更加必要。互动渐进式综合实训模式就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互动渐进式实训模式的设计
统计学综合实训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间的互动。首先,将正在学习统计学的学生(简称新生)作为调查者,已学过统计学的学生(简称老生)作为被调查者,形成新老生间的互动;其次,将新生分成两个调查组,分别调查不同的对象,调查组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形成新生间的互动。二是师生间的互动。在综合实训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具体做法是在综合实训前,教师设计好综合实训的总体方案,综合实训中具体的实训操作由学生自行完成。但教师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适时指导,形成师生间的互动。
渐进式实训模式是相对集中式实训模式而言的,集中式实训模式是待学生学完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后,集中一定的时间,把统计学的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实训。而渐进式实训模式是教师事前给出综合实训的总体设计方案后,按照统计学内容的先后顺序及内在逻辑联系,分阶段依次进行。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事前设计好综合实训计划。综合实训计划设计的内容很多,这里重点阐述以下两项内容的设计:(1)调查对象的设计。确定的调查对象,即老生,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而且要兼顾专业。一般应由本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专业的老生组成,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各大于或等于30人。(2)调查项目的设计。调查项目必须由教师统一确定,其目的是为以后的统计相关处理及计算分析做准备。根据统计学综合实训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调查项目一般确定为:性别,专业,是否对统计学感兴趣,学习统计学时是否经常参阅有关资料,课后用于统计学的学习时间,入学时的数学成绩,统计学的考试成绩,相关专业课的考试成绩等。
2.实训的时间按统计学内容的顺序依次进行。(1)资料搜集阶段。在教师事前拟定的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个人或集体(前述的调查小组)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设计一份调查方案;第二,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第三,抽取学生样本单位;第四,在学生调查组长的领导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样本单位的原始资料和往届此类调查的历史资料。(2)资料的整理阶段。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统计分组,在分组的基础上编制相应的整理表和绘制相应的统计图。(3)统计分析阶段。在完成统计学相关内容的讲授后,在对调查资料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4)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阶段。在前面有关统计指标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千字左右的统计分析报告。
在上述综合实训每个阶段的前、中、后,老生都要对新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并给出成绩。综合实训的每个阶段后,新生之间要相互借鉴和评价,并给出成绩。教师在综合实训中要适时指导,在综合实训后根据新老生相互评价的成绩给出总体评价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权重计入学生该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
二、互动渐进式综合实训模式的探析
实训中教师是指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综合实训中不能包办,而是适时指导。综合实训中教师事前给出的实训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布置好资料的搜集工作至关重要,其中调查项目的确定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调查项目的具体资料是以后各项实训内容的准备。学生是主体指的是在综合实训中调查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加工整理、统计的相关计算与分析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均由学生自行完成。
实训中学生间的互动有其独特的作用。新老生间的互动不仅能使老生指导新生,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而且还能促进老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新生间的互动可以使他们“比、学、赶、帮、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实训采取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按教学的内容顺序适时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及时消化与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边学习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式实训模式由于内容多、知识点多,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不仅难度大,且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倦怠情绪,效果较差。
渐进式的实训模式是综合实训,而不是单项实训。它虽然在学完统计学某个内容后进行,但不是统计学个别实训内容的简单拼合,而是在学生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掌握的基本技能,按照统计学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机地融合起来,统一起来,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7
一、《统计学》的应用
1.内容日益丰富
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
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
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本文由收集整理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
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基于 excel 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1.微软公司开发的 excel 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 spss、sas、bmdp、systat 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 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 windows 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 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 excel 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2.基于 excel 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 体育统计学 教学模式 重建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前提,“知识生存”成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的各项研究趋向于定量化,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因此,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培养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重建迫在眉睫。
1.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重建的必要性
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体育交叉学科,在揭示体育现象规律和促进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体育统计学教学效果比较差。从近几年发表体育文献中,体育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现象严重,忽略了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体育科技论文中误用体育统计指标、方法和结论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统计学教材编排不当、理论抽象、教学方法不当和忽略体育统计的应用,其中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原因。[1]因此,新的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模式重建是体育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析与讨论
2.1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统计知识对于数理基础较差的体育专业学生而言,接受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应根据目前学生的数理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的体育统计教学内容。教师应使学生掌握体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统计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才能在应用时不会迷惑而误用。课程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常规的统计内容,包括体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常使用的统计量、在体育现象中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在体育科研中常用的统计设计和问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其次是多元的统计,包括相关与回归、聚类、判别和主成分与因子等统计分析;最后是在体育科研中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教材应该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选择,要求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案例联系实际,适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逐步完善本课程的教材体系。
2.2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强化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模拟现场教学,利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搜集数据资料完成教学实践。[2]比如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进行“某个篮球代表队与其它队伍的各项篮球技术指标进行T检验”的实践教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确定研究对象和和样本、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择测定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和审核、整理资料、录入数据和资料分析等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学会制作统计表,某个篮球代表队的各项技术指标统计,与其它队伍进行T检验验证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2.3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2.3.1理论联系实际
体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如果能联系实际就能使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运用体育实例或体育科研论文中的统计案例,能使理论知识形象化,拓宽学生视野,了解体育领域中统计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2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体育统计学课程必须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案例分析、计算程序和SPSS操作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约时间,能使抽象的统计知识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课前要精心制作PPT,使讲解与演示结合,只要课前精心设计课件,演示就相当方便。因此,体育统计学课程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3.3课堂师生进行互动
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师生双方通过互相影响进行合作教学的过程。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思考的良性循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使学生灵活应用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学互动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2.3.4中英文结合教学
SPSS统计软件大多数都是英文版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中英文结合教学。虽然英汉双语教学条件还不具备,但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介绍关于操作SPSS软件的重点英语单词,可以降低学生操作SPSS统计软件的难度。
2.4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评价进行标准化
体育统计学的评价方式宜采用动态发展的评价模式,将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3]
2.4.1出勤考核
出勤考核是维持课堂的前提,教师作为一个监督员,可以通过点名和布置课堂作业等手段完成出勤考核,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4.2综合应用考核
综合应用考核由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考评和计算机操作三个部分组成。
在体育统计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让他们对调查亲身体验,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分析体育案例一般都综合运用了多种体育统计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综合指标分析法、抽样推断分析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法等。体育统计教学和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3.结论
在“知识经济”视角下,体育统计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改变传统重理论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闭卷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真正考评学生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体育统计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体会体育统计思想,主动设计方案、整理数据和制定决策,为维护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
【参考文献】
[1]覃朝玲. 《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v.3206:76-78.
篇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75
1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涉及多领域的多科性的一门学科,在科技技术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不断被推广和应用,所以,统计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1998年,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确立,成为了中国统计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的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在国内普通高校经管类各专业中,统计学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统计学之所以能够在经管类专业有如此突出的位置,关键在于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上的规律特征的学科,通过统计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学生数据整理、现象分析、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诸多学者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落实经管类学生学好用好统计学知识的教学目标提供帮助。刘秀艳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未良莉等从我国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整体状况进行了阐述,结合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吴启富从统计学专业的发展阶段入手分析新形势下统计学的发展趋势,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宋继华等从项目驱动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法与建议。本文则以内无锡某大学为例,详细分析了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期从教学实效性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无锡某大学目前有9个专业,近1900名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统计学课程。通过对经管类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学完了统计学,也通过了考试,但是面对具体经济现象问题时,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去分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统计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统计学包括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三个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由于无锡某大学商学院没有足够的实验师资力量、大班授课、32学时数的限制,在统计学授课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讲授描述统计和推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些讲完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带领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项目。由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统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不能及时通过实际操作来尝试怎么正确的运用知识,这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一听就懂,课后一用就蒙”,而且枯燥的统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会如同冷水般浇灭学生起初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抑制,进一步影响了统计知识的有效消化和吸收。
2.2统计教学师资不足,教学团队素质建设不完善
目前,无锡某大学商学院讲授统计学的专任教师只有6名,6名教师面向9个专业近1900名学生,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只能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授课方式按统一的教学模式。而这种合班授课的方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班级人数又较多,所以难以兼顾众多学生对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教学进度,也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师资不足,学院只能通过“空降兵”方式让外聘教师来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外聘教师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兼职工作,很多只是为了完成上课任务,忽视了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多为“学院派”,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实际问题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认识经济管理的规律性,以至于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贴切的与实际对接,也不知如何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因而统计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3未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设定角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案例场景,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文科各类专业课程。在统计学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借助现实问题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容易探究理论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异,也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并同老师沟通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的平台。无锡某大学商学院统计学教学由于课时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侧重统计方法理论知识内容,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很少安排案例教学课甚至忽略,以至于统计方法得不到深入应用。另一方面,案例库建设较为滞后,教师选择案例的途径受限,导致案例质量不高,又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充当主角,由授课教师分析案例,没有很好发挥案例教学在师生互动教学方面与对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思考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2.4对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不足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避开繁??复杂的公式推导,大大减少计算所花费的时间,将学习重心放在统计模型构建和结果的分析上。因此统计学的实践操作离不开软件的使用。国外很多高校对数据的处理大多依赖于软件,比如美国大学统计教学中常用一些软件来解决数据的处理问题,比如“JMP”、:SAS、R软件以及EXCEL等。国内很多高校对统计学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力度十分有限,难以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无锡某大学也不例外,很多统计学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对一些统计软件的操作自身掌握的并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很难深入运用。以至于老师通常是对统计软件的功能做一个简单介绍,并没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演示,更不要说上机操作了。因此,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功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更谈不上通过实际操作来去掌握它。而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3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
统计学既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又注重方法应用的正确性,所以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对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需要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方法,然后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模拟教材例题,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学习,学生把相关内容掌握的更牢固,还能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为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环节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上,淡化理论推导与证明过程。比如,在讲假设检验的内容时,教师先把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的建立和假设检验的步骤介绍给学生,在讲具体检验方法时,在检验统计量的形成过程上不去花太多时间,只重点阐述检验方法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检验步骤。在实验环节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情况开展实验教学,一般,在需要实验的理论教学完成一个模块之后,进行一次实验教学,安排一次上机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上机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以提升。
3.2案例教学和专业特点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用各类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分析与讲解,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可让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意向,轻松学习与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各种实际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案例的积累和案例库的建设非常重要。案例库建设必须考虑到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指数计算不同商品、统一商品、不同区域的购买力,利用标志变异指标分析投资项目组合的风险高低;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优选产品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3.3适当增加软件教学内容
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于理科专业较弱,而统计学用到较多数学知识,统计方法应用有一定艺术性和灵活性,统计学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一门课程,比较难学。因此对计算量大而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大多依赖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和EXCEL这三个软件在国内大学统计教学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尤其是SPSS和SAS这两个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功能更强大,也更专业。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无锡某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选取EXCEL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它相对于专业统计软件更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加强软件教学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基本的操作命令,还要增加一定的学时安排学生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借助快捷有效的工具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引入优秀师资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经济管理理论素养,还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及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理论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比如继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中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师技术职称考试。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对统计软件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教师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二是要扩充专任教师队伍。依据当前学生规模来看,还需再引入优秀教师,优化师生比例,才便于??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篇10
【摘要】所谓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等思想。文章通过对统计思想的阐释,提出关于统计思想认识的三点思考。
一、关于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的社会科学,既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也研究统计方法。统计学是继承和发展基础统计的理论成果,坚持统计学的社会科学性质,使统计理论研究更接近统计工作实际,在国家和社会得到广泛发展。
二、统计学中的几种统计思想
1统计思想的形成
统计思想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经历统计观念、统计意识、统计理念等阶段。统计思想是根据人类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开展各种统计实践、统计理论研究与概括,才能逐步形成系统的统计思想。
2比较常用的几种统计思想
所谓统计思想,就是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统计思想主要包括:均值思想、变异思想、估计思想、相关思想、拟合思想、检验思想。现分述
2.1均值思想
均值是对所要研究对象的简明而重要的代表。均值概念几乎涉及所有统计学理论,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均值思想也要求从总体上看问题,但要求观察其一般发展趋势,避免个别偶然现象的干扰,故也体现了总体观。
2.2变异思想
统计研究同类现象的总体特征,它的前提则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存在着差异。统计方法就是要认识事物数量方面的差异。统计学反映变异情况较基本的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平均与变异都是对同类事物特征的抽象和宏观度量。
2.3估计思想
估计以样本推测总体,是对同类事物的由此及彼式的认识方法。使用估计方法有一个预设:样本与总体具有相同的性质。样本才能代表总体。但样本的代表性受偶然因素影响,在估计理论对置信程度的测量就是保持逻辑严谨的必要步骤。
2.4相关思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总体又是由许多个别事务所组成,这些个别事物是相互关联的,而我们所研究的事物总体又是在同质性的基础上形成。因而,总体中的个体之间、这一总体与另一总体之间总是相互关联的。
2.5拟合思想
拟合是对不同类型事物之间关系之表象的抽象。任何一个单一的关系必须依赖其他关系而存在,所有实际事物的关系都表现得非常复杂,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2.6检验思想
统计方法总是归纳性的,其结论永远带有一定的或然性,基于局部特征和规律所推广出来的判断不可能完全可信,检验过程就是利用样本的实际资料来检验事先对总体某些数量特征的假设是否可信。
3统计思想的特点
作为一门应用统计学,它从数理统计学派汲取新的营养,并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数学方法,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但在统计思想的体现上与通用学派相比,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其基本特点能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1)统计思想强调方法性与应用性的统一;(2)统计思想强调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统计思想强调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4)统计思想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统一。
三、对统计思想的一些思考
1要更正当前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英国着名生物学家、统计学家高尔顿曾经说过:“统计学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非凡能力,当科学的探索者在前进的过程中荆棘载途时,唯有统计学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条通道”。但事实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此外,有些人认为方法越复杂越科学,在实际的分析研究中,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其科学含量。其实,真正的科学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追求复杂化。与此相关联的是,有些人认为只有推断统计才是科学,描述统计不是科学,并延伸扩大到只有数理统计是科学、社会经济统计不是科学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至少是对社会经济统计的无知。比利时数学家凯特勒不仅研究概率论,并且注重于把统计学应用于人类事物,试图把统计学创建成改良社会的一种工具。经济学和人口统计学中的某些近代概念,如GNP、人口增长率等等,均是凯特勒及其弟子们的遗产。
2要不断拓展统计思维方式
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或归纳思维为主要的逻辑方式的。众所周知,逻辑推理方式主要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是基于观测到的数据信息(尤其是不完全甚至劣质的信息)去产生新的知识或去验证一个假设,即以所掌握的数据信息为依据,归纳得出具有一般特征的结论。归纳推理是要在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透过偶然性去发现必然性。演绎推理是对统计认识能力的深化,尤其是在根据必然性去研究和认识偶然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3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
任何统计研究都离不开数据分析。因为这是得到统计研究结论的必要环节。虽然统计分析的形式随时代的推移而变化着,但是“从数据中提取一切信息”或者“归纳和揭示”作为统计分析的目的却一直没有改变。对统计数据分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同样的数据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分析结论;二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是缺损的或存在不真实性;三是我们所面对的分析数据有时则又是海量的,让人无从下手。虽然统计数据分析已经经历了描述性数据分析(DDA)、推断性数据分析(IDA)和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等阶段,分析的方法技术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与人类不断提高的要求相比,存在的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必须深化对数据分析的认识,围绕“准确解答特定问题并且从数据中获取一切有效信息”这一目的,不断拓展研究思路,继续开展数据分析方法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陈福贵.统计思想雏议[J]北京统计,2004,(05).
庞有贵.统计工作及统计思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