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融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融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房地产 上市公司 金融融资
金融融资作为货币需求者和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企业的发展、增长、扩大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房地产运营和生产是重要的因素。
一、房地产上市企业的重要金融融资方式
(一)房地产上市企业的金融融资方式中,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融资可以划归为内源融资,包含内部集资等方式在内,将资金折旧,弥补原有的投资,然后对现有的利润进行企业的再生产。将公司生产规模扩大的很大动力就是来自于内源融资。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的时候,大多采用就是内源融资的方式。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低、保密性好、风险小,但是内源融资属于利用权益进行融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房地产上市公司在积累中如果速度过慢,会给内源融资带来较大的阻碍。这是由于内源融资的来源多为股利,一旦股利在收益比例上发生了保留,就可能大幅度增加股东的税收等支出,导致股利分配的金额发生大规模降低,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股票价格,使生产经营受到影响,业绩受损,最终给企业带来大量的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外部融资也受到牵连。
(二)股东可以向社会进行新股的增发或者配股,以股份换来资金的流动,这种融资的方式被成为股权融资。股权融资得到的成本较低,也没有中间商的利息支出,属于外源融资的一部分。但是在企业纳税后进行股利分配是不能作为费用进行冲减的,也不能作抵税用,这就给企业成本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拓宽股权融资的渠道,进行债券融资等,向减轻企业负担的模式之一。房地产上市公司如果遇到下市或者破产清算的情况,可以在股东受偿权之前先行使债权受偿权,避免股东的损失更加扩大。因此作为投资者应尽量谨慎投资,以避免股权投资风险的扩大造成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难度增加[1]。
(三)房地产上市公司需要融资以保持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包括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债权、债券等的融资方式、拆借等等,都是为了保证公司的资金链。债权融资的范围是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产生的外债进行融资。在各个包括房地产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支付的账单中,包含了大量债权、融资等方面的债务,如债券、拆借的资金、向金融结构借贷的资金等等,还有应付的利息、税金、账款等等。其中,房地产上市公司在金融机构借贷的资金构成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财务费用以及利息等构成了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主要部分。按照我国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债权融资可以进行抵扣,也可在税前进行债务利息的抵扣。经营状况良好的信息传递到外部,那么债权融资是可以在税前抵扣债务的,反之,则可能造成房地产上市公司债权融资出现困难。在这其别要注意防范的是如果已经处在运营困难的状态,那么一定要把握好债权融资的金额,避免出现资不抵债的结果。
(四)政府补贴融资,是具有一定的政策倾向的。由于这种补贴融资的利息较小,因此可以作为特殊行业、项目的扶持资本进入融资方式的范畴。世界各国均有政府补贴融资,例如针对高效和科研单位的财政补贴就是具有指向性的补贴融资,另外政府补贴融资还可以变身为多种形式,如科研教育经费、政府财政补贴、科研教育专题,等等。有的专门针对高等院校和科技研发单位进行的财政补贴,指定为对高等院校、研发科研部门的教育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省市院校等的研究课题经费。大型企业得到的融资多来自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资金,分为为间接自主和直接拨款等形式。间接自主包含了创新激励、政府采购、税收返还等等方式。直接拨款及时由财政直接向政府进行拨款。政府财政补贴融资的好处在于融资成本低,保障性高。但是政府拨款的数额毕竟是小数字,而且享受到财政补贴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而且获得补贴的条件有时也是相当的苛刻。
(五)还有一些投融资方式,包括典当质押、私募、风投、天使投等等,对于创业初期,拥有市场良好前景,具有专门技术的企业,是较为适合的。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不具有势。向特定人群开放,进行资金的募集属于私募。私募的优势是运作灵活回报率高、隐蔽性大,而且政府监管力度不强,可以将企业的财产、权利、不动产等作为抵押品进行估值后抵押给银行,资金的使用上只需要给典当行一定的利息或者管理费即可。当金额达到还款数额后赎回典当物。典当质押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但是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而且渠道也不是特别明确,有待完善和成熟。
二、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受到的影响因素
(一)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时首要的考虑的是融资成本的问题。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募集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代价,包括了资金的使用和筹集两方面的成本。例如在募集过程中,需要进行广告、宣传、资信评估、律师、发行手续费等一系列成本费用,资金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额外用于资金的使用的支付费用,例如股票支付股息、贷款支付利息、信托费用等等,每个融资过程中的环节都是要以获得最大的性价比为目标的。因此上市房地产企业要做出正确的融资决策,就要对融资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析。融资成本高低的因素包含了融资的规模、状况、经营状态、资本市场环境、宏观经济形势等等,都是要考虑在融资成本范围内的[2]。
(二)资本占到总资本的比例,是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渠道融资后得到了融资结构,其中包含了所有者的权益、长短期的负债等等。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融资机构将企业的债务、资产产权、风险等等加以反映,得到各种债务资金的比例计算结果,通过对比例的控制,调整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偿债压力。
(三)融资风险随时都可能出现,而且隐蔽性较强,一旦爆发后果十分严重,其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在房地产上市公司做出融资决策的时候就产生,也势必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无论选择哪一种融资渠道,都可能会遇到融资风险,而且风险等级不确定,因此房地产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渠道的决策后首先要对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进行比例的优化工作,对于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的比例进行风险的降低,保证房地产上市公司减少融资压力过大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大的问题。
(四)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是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面临的问题。国家的宏观调控会对融资渠道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融资渠道的选择的时候,房地产上市公司会充分考虑政策性因素带来的影响,减少融资中的政策风险。
三、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
(一)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进行资本结构模型的构建的过程中,应考虑资本结构变动对某项指标的影响,例如当企业不能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而且要面临风险的时候,是很难保持原有的资本规模的,甚至要放弃发展规划。因此,最有资本结构的确定要进行动态分析,无论怎么样调整,都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导向,以先进的企业相关指标为导向,以最低的融资成本作为目标,根据最适宜的融资方式和工具进行综合的确定。
(二)审视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融资机制,众多房地产商在房贷政策趋紧的形势下,凸显出单一的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弱点。因此进行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优化,首要的策略就是进行多元化融资。改变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格局,对宏观经济环境以及金融市场环境进行预测和判断,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构建新的融资平台,实现渠道多元化,将风险进行分散。
(三)很多房地产企业目前都处在国家收紧银根,宏观调控的环境中,一些融资能力不强的企业非常注重资金的获得,但是往往轻视了资金的成本和风险,当前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量较大虽然使得风险在缩小,但是风险的存在依然是客观的,一旦出现企业周转不利,就会出现风险放大的效应。因此,房地产上市企业在进行融资方式的选择的决策上,要淖式鸬氖量、成本、风险、期限、灵活性等方面多加考虑,将风险和成本作为重点考虑的内容,把风险作为综合判断的因素,对于资金的成本、数量、期限、灵活性等进行综合判断。采用股票发行核准制等方法增加股权融资成本等,通过股权融资方式支持风险较高的增长机会。例如房地产上市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资本市场的转换来决定是否进行股权融资,并让企业独自承担风险等[3]。还要注意当前我国的股权融资的治理机制缺乏监管市场的配合,因此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对于现金分红等政策进行约束和引导,另外证券监管部门应重点分析上市公司现金流量,判断是否需要配股,避免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作为评判标准导致的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的行为,从而有效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四、结语
综上分析,由于金融融资方式各有优势和缺点,房地产上市公司应结合当前的经济和政策形势,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理智分析和判断,应用多种融资渠道,获得充裕的资金,并且尽量降低融资成本将融资风险进行分散。
参考文献:
[1] 吕松.房地产上市公司企业扩张模式及其融资方式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12.
篇2
关键词:金融紧缩;地方高校;融资;模式
始于1999年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受益于此次高等教育改革,大多数地方高等院校也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办学规模、校园建设得到了迅速扩张,而且教学质量、科研水平逐年稳步提高。但是,高校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多年来融资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和银行贷款,渠道一直较为单一。
从2007年开始,中央逐步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尤其是从2010年1月18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来,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1次累计5个百分点,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的历史高位。对于主要依靠银行贷款的高等学校来说,扩大融资渠道,尽可能多渠道筹资是应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紧缩政策实施前高校主要融资模式及存在问题
1.财政拨款。国家财政拨款是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高校通过财政拨款渠道融资主要有两种风险,一是政策风险,二是地方财力有限。政策性风险是国家对地方高校的政策变化,如减少专项拨款、减少招生规模。专项拨款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专项拨款减少意味学校必须用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招生人数减少,学费收入就会减少。如果所收学费不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行和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学校就会陷入办学困境。
2.教育事业收入。因财政拨款无法增加,高校近年来对教育事业收入尤其是学费收入的依赖性更强。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分析,地方高校各类学杂费收入占总经费比例绝大多数省份都超过30%,地方高校学杂费占事业收入的比例绝大多数都超过70%,反映了地方高校其它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自身创收能力低。近年来学费标准一直没有提高,地方高校主要招收的又是地方和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学生,学费欠款量大且无法得到根本性解决。大多数地方高校每年学费收入基本趋于稳定或下降趋势。同时地方高校研究生和留学生办学规模较小,成人教育学费标准太低、生源稳定性较差,导致学校教育事业收入也不能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3.科研项目收入。地方高校科研项目收入随着科研实力 不断加强,这些年得到了一定的增长,但经费主要用于科研项目成本开支,促进科研能力的增强,处于“放水养鱼”阶段,对地方高校教育经费贡献较小。同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较难,产权意识淡薄,科研收入对学校发展所起作用不大。
4.其他收入。除以上主要的经费来源外,部分中央与地方共建地方高校,每年可以获得少量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其他就是通过高校自身开展创收活动弥补办学经费不足。据有关资料表明,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92%、学生数85%的地方高校,获得的教育经费仅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收入的57%。地方高校的融资状况相对于其承担的庞大的教育规模而言是严重失衡的。
5.银行贷款。因高校的财政拨款、教育事业收入等主要用于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配备,学校基建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完成。尽管高等学校在与银行联系过程中有许多优势,如收入较稳定、信用好、道德风险小等都为银行贷款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一些风险。高校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是债务风险,包括资金链条不断和贷款利息的按期支付。学校是公益事业单位,没有盈利,贷款本金依靠政府解决,贷款利息只能用学校的教育事业收入来支付。高校贷款如果超过了学校的承受能力,造成学校现金流动性差,就会因没有足够的现金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还有贷款利息支付,如果学校主要采取长期贷款方式,高校资金短期不受影响,但所负担利息费用多。如果高校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如国家金融紧缩,银行贷款规模减少,学校可能无法办理贷款。即使有贷款,借款利率也会大幅度上升,贷款成本也会大增。
二、当前形势下高校可行融资模式探讨
金融紧缩政策实施后,地方高校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加大。如招商银行规定只对国家部属、重点高校如“211”、“985”高校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高校除继续争取财政拨款、与银行保持良好合作外,可行融资模式探讨如下:
1.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一种基于项目投资的特殊融资方式,在我国被广泛应用。项目融资是由投资者出资投资建设学校项目,如学生公寓、食堂。项目建设完成后,产权归学校所有,项目公司则拥有一定的经营年限。项目运营期结束后,投资方将项目资产转交给学校。高校采取项目融资,利用社会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国家投资的不足。因投资者承担所有费用,学校不承担任何风险,最终还增加了学校的固定资产。
近几年,很多高校在项目融资方面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效果。如我校与建设银行合作的项目委托代建银行营业网点、与苏格公司合作的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均由合作单位出资建设,按合同约定使用一定年限交给学校。一方面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学校集中资金用于学校急需的教育事业支出。
2.委托贷款。委托贷款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等委托人以其自主支配的合法资金,委托商业银行按其指定的对象、规定的用途和范围、与借款人定妥的条件(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
委托贷款是一种于学校、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商业银行都有利的融资方式。学校可筹集到资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可得到较高的收益,银行可收取手续费,又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贷款风险。因此,委托贷款是高校拓宽融资方式、银行拓展业务的较好方式。
3.信托融资。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将委托人存入的资金按信托计划发放的贷款。信托贷款中,委托人可自主确定贷款事宜,也可利用信托公司在企业与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管理贷款。高校信托融资主要是通过信托公司和特定的委托人签订信托合同,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
4.教育融资平台。为支持教育发展,部分省份成立了教育融资平台,贷款资金主要用于经省政府审定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建设项目,以及对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和符合公共财政政策的项目。如湖北兴华教育投资公司经省教育厅授权,由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学院等35所省属高校共同出资发起成立,2006年6月在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公司按照公司章程和省教育厅的授权,承贷和管理了近2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充分利用公司注册资金,在帮助高校化解债务、调整债务结构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
5.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租期届满,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融资租赁在高校中的应用一般为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我校鑫鼎学生公寓由鑫鼎公司投资建设,公司按合同约定收取一定年限的住宿费,期满后产权及收益权属于学校。
6.资产置换。高校的资产置换是指通过置换学校自身的资产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包括转让学校闲置土地、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学校设备设施、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转让科研技术等。通过资产置换,高校可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益,缓解资金压力。
7.吸收社会各界捐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多元的发展,民营企业,中小资本迅速发展,高收入人群增多,社会资本市场迅速扩大,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捐赠资金来源。高校可以成立校董事会, 充分调动系、部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加强与校友和董事单位的联络,在扩大学校知名度,促进与企业联系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办学经费。在此之外,建立校友会、联谊会、与民营企业合办专业等广泛争取社会捐赠资金,缓解办学压力。
总之,在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争取经济资源的竞争更为激烈的今天,地方高校不能等闲视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校更要有紧迫感。要勇于面向市场,自力更生,设法开拓广泛的融资渠道,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纪安 辛宝林:关于新校区建设若干基本原则的理性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朱中明: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项目管理[J].中国市场,2005,(50).
篇3
文摘编号:1005-913X( 2010)12-0015-CA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处于缓慢恢复状态,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需求减弱,对我国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影响还将持续。在分析金融危机情况下出口企业资金压力和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应运用新型贸易融资帮助企业融通资金和规避风险。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
中图分类号:F74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0)12-0015-02
一、引言
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围绕国际贸易结算的各环节发生的资金和信用融通活动,其关键就是银行依托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和信誉捆绑,在有效控制授信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对进出口企业的资金融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既包括大型优质生产型企业,也包括一般的中小企业和纯外贸企业。本文所讲贸易融资一般仅指对出口商的贸易融资。通过贸易融资,出口商不仅可以获得资金,将商业信用转换为银行信用,而且可以分散或转嫁国际贸易中的国家风险、银行风险、汇率风险等不确定因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贸易融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也越来越丰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已成为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的强力外部支持,同时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发生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影响持续。由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链式传播明显,贸易融资风险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负面影响的扩撒而扩散,许多国家的进出口商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压缩业务或者破产,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运行遭受巨大影响,严重制约全球经济复苏。同时,这一形势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运转,造成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大幅上升。
(一)金融危机使出口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1.贸易融资需求增加。在金融危机中,传统的出口市场由于需求锐减,一些进口商破产倒闭,造成国内出口商资金链近乎断裂。同时为了维持业务持续发展,一些企业需要转型,开拓国外新兴市场,一时间资金成了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需求量剧增和供给不足加大了企业的融资缺口。
2.银行对贸易融资重视不够。调查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而外贸企业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另外在遭遇金融危机后,银行贷款更加慎重,强调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将贸易融资业务授信等同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授信,忽视了贸易融资业务的自偿性特点,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3.民间融资推高企业财务成本。金融机构的嫌贫爱富行为,往往将中小企业推向民间融资领域以解燃眉之急。民间资本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无法按照市场准则运作。一笔民间借贷利息可能是银行贷款的数倍,特别是金融危机情况下,民间融资利率悄然上升,较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利率高的时候达20%,一般也有10%左右,那些不太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利率更高,甚至达到40%的天价。
(二)金融危机推高了国外进口商的风险
1.进口商的客户风险。进出口贸易从谈判、签约到履约都是一种商业信用,因此,进出口双方的经营能力、工厂的生产能力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到贸易能否顺利完成。任何一个不利因素的出现,都有可能导致经营失败,产生风险。客户风险主要表现为进口商面临资金流动性短缺而无法履约,以及进口商转移挪用销售回笼资金等情况。
2.进口国的市场风险。主要是进出口商品市场价格(fwsir.com)发生剧烈波动引起客户业务中止或亏损较大。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蔓延到国际贸易,一些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客户的支付能力出现问题。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科法斯根据其位于全球65个国家的信用保险客户提交的赔偿申请数据显示,2009年前四个月的企业付款违约件数较上年同期上升45%,显示与金融危机有着紧密联系。
3.相关银行的风险。进出口双方之间的交易属商业信用,进出口双方的银行对促进双方交易的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只有选择具有良好资信的行,才能使贸易从商业信用转化为可靠的银行信用。有些银行因投资于美国次级债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而产生巨额资产损失,引起流动性紧张,资金支付困难。有些发展中国家银行对贸易及金融惯例了解不够或根本不按惯例办事,银行资信不佳的状况,导致应收款变为坏账,使客户蒙受损失。
疾风暴雨式的2008年金融危机,在各国强力财政、货币刺激政策作用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过度宽松的宏观政策只是掩盖了问题,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尤其是我国不仅面临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更有自身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今后的3-5年还将持续。
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主体的广大中小外贸企业,一方面要解决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同时又要规避交易对方的风险。如何解决这两方面的难题,就要跳出以信用证项下融资为主的传统方式,积极尝试新型贸易融资。实际中银行对于传统贸易融资的管理往往采取流动资金贷款的管理办法,融资建立在对客户担保抵押的基础之上,中小企业一般缺少有效担保,所以这样的管理办法等于变相将中小外贸企业拒之门外。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之下,外贸出口企业要解决融资和风险转移,就要积极尝试以保理、福费庭和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为主的新型贸易方式,而这些融资方式所具有的无需担保抵押、风险买断和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好可以帮助出口企业实现资金融通和风险规避的需求。
(一)国际保理
1.保理。根据《国际保理公约》的定义,保理是指出口商与保理商间存在一种契约关系。据此出口商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和买方订立的货物销售或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
2.保理业务特点。在保理业务项下国内出口方在货物装船后就可以预先支付大部分的货款。具有较多优点:(1)一定程度上完全规避了不可预见的远期风险;(2)实现融资、无需信用额度限制;(3)适用多种结算方式;(4)提前办理出口退税。
3.保理业务适用情况。(1)缺乏有效担保的出口商;(2)进口方不愿意采用信用证结算;(3)从地区国别来讲,比较适合欧美等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成熟社会。
4.保理作用。在此融资方式下,保理商至少为出口商提供其中两项以上的服务:(1)贸易融资;(2)销售分户账管理;(3)应收账款的催收;(4)信用风险控制与坏账担保。从进口方的角度看,会得到一定期限的付款宽限时间,因此会积极合作。
(二)福费廷
1.福费廷业务的含义。福费廷是指出口地的银行或专门的包买商对出口商持有并经银行担保的债权凭证进行无追索权购买的融资业务,也称包买票据。银行设计了基于一般商业企业风险的100%本金的无追索权买断业务,其实质是利用其海外分支机构对该业务项下海外债务人已经建立的信用额度来支持本地融资需求。本质上看,是将对出口商的追索权转嫁到了对进口商的追索权。
2.福费廷业务的特点及适用情况。(1)福费廷业务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出口方可以得到无追索权的融资;(2)无需担保抵押或授信额度;(3)融资可以视为已经收汇,所以可以提前办理出口退税;(4)从国别来看,该业务适用于中东和其他中等风险的新兴市场国家。
3.福费廷业务的作用。对出口方来说,该业务具有无追索权的融资,消除了企业未来收汇的不确定性风险;拓宽融资渠道,在转移贸易风险的同时,实现改善现金流,全面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
(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贸易融资
l.背景。出口信用保险及其项下贸易融资(以下简称“信保融资”)业务,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一直发展缓慢。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等我国主要产品出口地进口大幅降低。我国企业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出口市场,这些国家地区往往具有内政不稳、外汇管制、信用环境欠佳等高风险特点,信保业务正好成为助推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2009年,出口信用保险全年承保金额达到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5. 8%。2010年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仅第一季度就实现承保金额2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53. 5%,占我国同期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20.2%,比2009年全年水平上升1.6个百分点。
2.出口信用保险及信保融资。出口信用保险是一国为推动本国出口,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险准备金的非赢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根据国际信用和投资保险人协会的统计,目前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有的国家这一比例甚至超过其本国当年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对象是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承保的风险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商业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信保融资是指出口企业在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将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银行向其提供贸易融资,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时,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根据《赔款转让协议》的规定,将按照保险单规定理赔后应付给出口商的赔款直接全额支付给融资银行的业务。
3.信保融资的特点:(1)不受抵押、担保和授信制约,适合中小外贸企业;(2)融资币种可灵活选择,藉此规避汇率风险;(3)适用的结算方式多。信保融资涵盖信用证、付款交单、承兑交单、赊销等结算方式。
篇4
为了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金融体制和政策优惠上进行了大量有益工作,以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并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融资体系,银行、财政、证券信用融资三大融资渠道基本形成,融资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内源融资模式
内源融资是企业及其所有者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股东出资增资、投入企业自有资金等。其中企业自有资金主要有折旧、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内部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源融资模式自主性大、基本不受外界影响、成本较低、风险较小,但融资规模有限,有可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当前许多民营高科技企业,一般做过贸易或者咨询服务,从而以滚雪球的方式积累自有资金来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但该模式有可能会导致因资金不足造成技术产业化速度过慢,进而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仅仅依靠该模式是外源融资环境恶劣情况下的被迫选择。
(二)外源融资模式
外源融资模式指资金来源于企业外部,即企业吸收外部资本并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财政拨款。
1、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经济主体间的借贷关系,这通常与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正比,商业信用融资主要包括推迟应付账款、增加预收账款和开具应付票据。然而由于大多数高科技企业的信用级别较低,经营风险较大,因此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受到一定的限制。
2、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购入指定设备,并出租给承租人使用,定期收取租金,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以根据合同选择退回、续租或买入设备的一种交易行为,即通过“融物”的形式实现融资目的,融资租赁主要包括直接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转租赁、风险租赁五种方式。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其设备往往是一笔较大的资产,一次性购入会支出相当大的资金,因此采用融资租赁是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3、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就是为了获得长期或永久使用的资金而采取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该方式获得的资金直接构成了企业的资本,主要包括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直接投资包括引入私募股权、风险资本、天使投资甚至外部合作伙伴,吸引这些经济主体投资企业,这样既可以获得所需资金,又能够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其中风险资本方面,由于各级政府出于增长经济的目的,纷纷设立各类创业基金、科技风险投资,同时外资风险资本也加大了对我国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所以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类别的风险资本:一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主办的风险投资机构,这类机构投资主要偏重于列入国家或地方科技计划的项目,如十二五规划中列明的相关产业;二是国际风险资本,这些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具有较强的趋利性,往往是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然后进行股权投资并进行管理辅导,带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便推向资本市场以获得巨额回报;三是政府牵头以民间资金为主的风险资本,这类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运作模式也尽量往国际风险资本上靠,但这类机构整体而言在资金规模、运作经验和管理水平上都无法发挥主力作用;四是大公司专门设立的风险资本,这些大公司往往是传统产业中的行业龙头,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而进行的业务多元化,这类资本有可能会像国际资本那样谋求退出后的巨额回报,有时候也会战略性持有自己投资的企业,以进入新产业或保护传统产业地位,如联想集团。
发行股票在我国现行资本市场下,高科技企业可以在上海、深圳、香港乃至美国上市,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0月开板的深圳创业板,给高科技企业上市带来极大的便利,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投资本投资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性。截至2011年4月,已经有200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其中大多数是高科技企业。由于权益资本不需要归还本金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相对于借款和债券而言更为轻松,但股权融资的融资成本较高。
4、债权融资
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企业杠杆经营的重要方式,对企业而言,债权融资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根据有无担保条款可以分为信用债券、抵押债券和担保债券,其中担保债券需要企业找到合适的担保人,实际上这在操作中往往会利用企业所有者的关系网、合作企业甚至通过企业集群的方式,进行互相担保融资。利用债券融资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利息为一固定费用,由于利息具有节税效用,因此可以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但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这一方式常常难以实现。
商业银行借贷是高科技企业最为常用的融资渠道,当前几大商业银行都设立了科技贷款机构,遍布绝大多数的高新区。当前,银行借贷是我国最传统也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但由于银行对贷款的风险偏好不强,其投资原则依次是安全性、流动性,最后才是盈利性,从而对风险较高的高科技企业不利;其次,我国信贷利率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无法随投资企业风险的大小而变化,从而失去向高科技企业借款的动力;最后,银行借贷往往需要抵押物,这对轻资产运营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十分不利,因此一般只能在企业进入成长后期后才能使用。
5、财政拨款
从绝对值来讲,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拨款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拨款中相当大部分用于国有科研单位的行政支出,从而用于高科技项目的资金趋少,支持力度有限。同时,财政拨款一般用于涉及国家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如2009年颁布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并根据国家建设所需、社会影响程度提供不同程度的扶持。因此,财政拨款更重要的作用乃是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向。同时,与财政拨款有相近功能的政府激励机制有政府补助、银行贷款与政府担保、税收优惠等。
二、不同生命周期内的高科技企业融资特征
根据高科技企业的发展特点,可以将其生命周期分为种子期、创立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风险、融资的条件、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和所能承担的融资成本是不同的,因而其融资特征也不相同。这里主要分析前四个发展阶段。
(一)种子期高科技企业一般融资模式
种子期的企业往往指创业者仅有某一想法或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主要活动是论证技术和商业化的可行性,并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寻求合作者、制定市场计划等。该阶段企业面临三方面的风险:一是技术开发失败的技术风险;二是技术能否转化为产品并被市场所接受的市场风险;三是经验缺乏的管理风险。在种子期内,企业没有收入来源,而依赖于外部资金的投入,但对资金的需求量一般不大,往往来自创业者及其合伙人的自有资本、亲友借款、企业内部集资。由于投资风险很大,风险投资企业、大企业、商业银行等一般不会种子期的高科技企业,当然一部分企业能够得到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基金、企业的无偿援助和政府扶持资金如技术开发创新基金的支持。如百度、搜狐、亚信等企业都获得了天使投资人的支持,进而发展为行业领先企业。
考虑到当前环境特点,种子期高科技企业应构建以自有资金和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为主,其他外源资金为辅的融资模式。
(二)创立期高科技企业一般融资模式
创立期是企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创业者往往要获取和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创立具有职能分工组织严密的经济实体,这一阶段企业由于技术产业化需要和为了抢占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数量较大,同时主要面临市场风险、产品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
创立期的企业有部分营业收入,但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同时由于制度的不规范和风险较大,企业进行外部融资较为困难,此时企业的融资渠道是股东追加投资、企业留存收益、内部集资、亲友借款、民间借贷、担保贷款、政府基金、风险投资、租赁融资、票据融资、典当融资、股权交易融资等。值得指出的是,该阶段是风险投资最青睐的阶段,很多知名企业如google、雅虎都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从而快速发展。由于该阶段企业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有限、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差和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大部分银行一般不会提供融资帮助,但有些高科技企业却通过融资模式创新获取急需的资金,如开展供应链融资。
考虑到企业发展实际和现有融资环境,创立期高科技企业应构建以风险投资、财政支持和自有资金为主,融资租赁、外国投资、银行借贷为辅的融资模式。
(三)成长期高科技企业一般融资模式
成长期企业的技术已经成熟,并拥有了市场认可的主导产品,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较快,经营经验逐渐丰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并主要面临运营风险和市场风险。该阶段虽然企业的现金流量急剧扩大,但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实现规模经济,往往需要在生产和营销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因而相比前两个阶段,此时需要的资金量更大,企业融资需求仍很旺盛。
该阶段企业通过高科技的高效益,获得了一定的自我积累,同时由于高科技企业高效益的前景,往往使得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变容易,企业可以吸收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及私人投资者入股,同时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和深圳的创业板上市进行直接融资。而债务融资方面,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减少,银行贷款已经成为可能,且企业间的商业信用也逐渐为成长期企业所使用。综上所述,成长期高科技企业可以采取以自我积累、风险投资和银行借款为主,私募股权、私人投资、财政支持为辅的融资模式。
(四)成熟期高科技企业一般融资模式
成熟期企业已经完成了某项技术的产业化,企业规模和利润大幅扩大并趋于稳定,经营日趋规范,企业声誉逐步建立起来,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技术、财务和市场风险相比前三个阶段已经大大降低,融资承担能力增强,而主要面临转型风险,如开发新技术、企业多元化等。
该阶段,企业一方面可向投资者展现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拥有足够的业绩记录和资产来提升自己的信用,这时通过公开市场发行股票能为广大投资者接受,且银行也愿意提供长期借款,且一般会获得银行的融资授信,虽然风险资本一般会在该阶段通过上市或管理层收购等方式退出,但不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因此该阶段高科技企业一般应采取以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为主,财政支持、自有资金为辅的融资模式,以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
篇5
目前,海西地区金融机构均已设立了循环经济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项目和企业给予优先评审,简化贷款手续,推出了仓单、提货单质押、搭桥贷款、龙头特色产品贷款等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产品,同时推出了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百易安、网上银行、“白领通”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商务贷款业务等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
柴达木金融生态融资模式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柴达木金融生态圈的框架结构
柴达木循环经济金融生态圈的建立可以从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结构、金融生态链三个组成部分进行考虑。本文建立的金融生态模型如图1所示。首先,外部环境能够为金融主体的正常金融活动提供行为规范和各种必要的条件。具体包括:一是稳定的经济环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要前提。二是完善的法制环境。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造能力,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空间。完善的法律可以有效保护债权人、投资人的合法权益,打击金融违法行为,树立诚信意识和道德规范。三是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对债权人履约的制约、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金融风险淡薄、金融诈骗和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将极大地威胁银行资金安全。四是协调的市场环境。协调、健康发展的金融市场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五是规范的制度环境。核心内容之一是执法环境,它对金融生态环境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金融主体要能够自觉遵守外部规则和维护良好的外部环境,意味着金融主体与外部环境和谐状态的实现,从而也就意味着金融生态系统的平衡;反之,如果金融主体普遍违反有关金融活动的各种规范,就会污染金融外部环境,导致金融生态危机,并最终威胁到金融主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从金融生态链层次上看,金融生态系统越完善,金融资产从最初所有者传递到最终使用者必经环节也就越复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构成金融生态链。金融生态链条越长金融产品越丰富,金融市场越发达,融资能力越强,金融价值越高。表现在:一是金融机构内部业务运行、管理及内控机制的规范,这种规范表现在各个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的规模与结构、业务构成、利润来源等都处于协调和谐状态,在金融生态系统中,信用的不断流动,带动了资金周而复始的变化,从而推动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二是金融系统之间规范、有序和适度的竞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资金、技术、人才流动的纵向关系,是不同规模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之间的一种竞争合作关系,是一种互补共生关系。从金融生态结构上看,不同的类型的金融机构或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分布情况、配合状态要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达成和谐共处的局面。因此,在一个地区金融结构的设计,应做到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
(二)柴达木金融生态圈的产业链融资模式
随着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资源优势的工业企业地位日益上升,企业自身运营中的融资问题也日益突现,融资体系不健全、渠道狭窄所导致的融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间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紧密配合,协调发展,支持柴达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使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在融资渠道上形成多元化投资。
1.拓宽间接融资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企业的投资需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柴达木循环经济实施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逐步探索实行结构性的差别利率政策,严格实行扶优限劣措施。制定地区信贷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非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的信贷投入。
(1)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作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完善的运作机制使其成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关键的融资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高效率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柴达木地区金融生态圈健康、有效、持续性的发展。基于正确、有效引导银行运作的前提,适当给予其经营独立,从而提高国有银行经营效率,发挥其对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2)发展柴达木循环经济间接融资体系。一是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基建和环保设施建设,以及大江大河污染治理的优势,强化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帮助相关市场体制的形成,形成有重点、有层次的总体融资支持。二是组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银行,弥补政府投融资的不足,解决在城市建设与公共环境方面更多的循环经济目标,尤其是通过特定金融产品解决循环经济企业的初期融资问题。
(3)培育非国有金融机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通常将中小企业融资排除其客户名单之外,使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受到挤压,需要尽快培育和组建地方性银行和区域性银行,以弥补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撤并后金融服务能力不足的空缺。切实加强对循环经济的金融扶持力度,保持柴达木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的均衡发展,满足柴达木地区民营中小型经济发展的投融资需求。
2.培育柴达木循环经济企业直接融资。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间接融资的不足。因此,直接融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将企业特征、规模、发展前景、融资需求与直接融资模式相结合,选择最适宜的融资路径,在此基础上,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使企业软硬实力尽快达到直接融资的标准。
(1)鼓励优势特色产业上市直接融资。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仅有三家上市公司,对循环经济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仍显不足。要实现优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优质企业对循环经济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必须在资本市场上加快上市直接融资速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应根据产业优势、行业特色,如能源、有色金属、盐湖化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等一批优势资源产业,创造条件使更多的资源类优质企业上市,上市后运用资本市场融资解决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同时可以减少其对金融机构的贷款需求。
(2)鼓励和支持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企业或项目通过资产证券化筹集资金。柴达木资源项目大部分是工业项目,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依赖于银行的间接融资,大多数资质良好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银行必要的信用评级,被挡在银行的门外,使企业的发展受限。柴达木循环经济的建设一方面需要由政府提供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引入市场融资机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资产转移和信用增级的技术处理,就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过程融得资金。青海中浩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甲醇项目,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一、二、三期项目,中信国安西台吉乃尔湖钾锂硼综合开发项目等都是财务状况好、赢利能力较强而适宜私人资本参与投资的竞争性建设项目,是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p#分页标题#e#
(3)鼓励企业发债融资。柴达木资源项目大部分属中小企业,行业特点突出、产业上相互关联,而单一企业发债又面临额度低、成本高、信用不足的瓶颈,可采取降低资本市场门槛和限制,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企业债券等进行直接融资。钾肥、盐碱、宝玉石加工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属于特色产业。因此,在融资渠道上,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进一步理顺企业债券发行审核体系,完善债券担保和信用评级制度,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
(4)开发适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服务产品直接融资。在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满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方面,金融业应该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坚守风险底线,针对柴达木循环经济优势行业或特色产业共同构筑健康有效的融资信用体系,不断改善中小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开发适合柴达木循环经济企业产权制度、业务性质和经营特点的“门当户对”型金融服务产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如绿色抵押等银行类环境金融产品、生态基金等基金类环境金融产品等。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金融生态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由于地区资本市场发育很不完善,循环经济区内大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投融资主要靠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渠道来实现。但柴达木循环经济在发展中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在柴达木循环经济建设中需要探索融资的新模式是必然的趋势。从循环经济融资的市场看,循环经济融资缺乏市场性融资手段,如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股票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基金市场融资和开发性金融支持机制。从财政投入循环经济来看,由于地方财政收支缺口较大,从而导致财政无法安排更多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二)金融机构放贷“短期化”行为明显,循环经济产业链启动难。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转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先行,且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周期。但银行在支持项目建设上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目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短期行为较为明显,企业难以获取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和完善产业循环的各个环节。
(三)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缺乏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个微观循环经济体系,由点带面形成更大范围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体系,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因此,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上缺乏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应用,对能源的综合开采率和回收利用率还略显低下。
(四)金融生态缺乏评判依据、定量标准。金融生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人民银行与协同部门尚未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无法准确评价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能全面反映本地区金融生态的状况和问题。
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引导循环经济实体改变融资观念以资产为信用的结构性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新型直接融资工具,对大多数企业和相关经济职能部门仍较为陌生,对发行条件和程序等不甚了解。人民银行应会同政府部门联系有关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加强对优质直接融资潜力的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知识培训,使企业和经济职能部门意识到直接融资对于企业优化资本债务结构的意义,增强直接融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法制环境,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空间,良好的法律环境是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必要基础。以《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加大依法行政力度,加强法制支撑金融发展的力度,切实保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为金融生态建设构筑坚实的法治基础。
(三)加强金融监管,创建金融安全区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健全监管法规和制度,改进监管手段,实现行政监管向依法监管为主的转变。二是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资金交易、信贷管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内控。降低不良资产比例,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三是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保证金融的稳定和协调发展。人民银行要发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导作用,建立科学的金融生态环境监控机制,包括有效的经济金融运行分析机制和金融稳定评估报告制度,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篇6
[关键词]金融资源;房地产;金融理论;框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68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0 引 言
金融产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金融c经济的关系一直是社会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不难发现,金融的内涵在不断被拓展的同时,也随着经济的金融化而不断发展。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人员发现房地产与金融产业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对房地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探讨。
1 金融视角下对房地产金融的研究
笔者在房地产金融战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唯物辩证法和历史价值分析等方法,目的是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用一些战略管理的相关哲学理论去有效地借鉴金融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进而通过对金融理论进行成果的创新,这样可以对房地产金融进行更为全面且具有层次的梳理和创新。
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正在由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在这个不断崛起的过程中,传统单方向地讨论金融已经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要,以“跳出金融看金融”的变革式的思维才能够更好地面对中国金融面临的复杂的金融环境。
2 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和传统金融理论的局限性
房地产金融在中国虽然发展的比较晚,大体上的发展时间还不足40年,但是它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仍然使其成为了房地产金融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改革的特殊性和经济背景形成了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特殊历程。笔者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用辩证主义的思维对中国房地产金融制度的变迁和房地产金融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这有助于其更好的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周期、发展的规律以及房地产的形成机制进行更好的分析,这样才能为金融的发展做好基础。
我国房地产金融之所以不能得到迅猛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论和实际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相关的研究人员对房地产金融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传统金融理论的狭窄范围内,近些年来,房地产金融的研究成果主要在房地产金融的具体对策和融资技术层面,没有形成和建立良好的、系统的理论传承,且在传统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没有做到有效的创新。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对传统理论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和发展模式,吸取其中有益的因素,并在其基础上对房地产金融理论进行探究和突破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传统金融理论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不仅仅是金融理论研究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与房地产金融紧密相连的一部分金融理论基础。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阐明金融已经成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辅助因素,也已逐渐演变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内生变量。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房地产金融也可能作为经济的一个内生因素与房地产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融合,实现统一化的发展。为此,必须要对房地产金融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协调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房地产金融理论的创新和完善。
3 国外房地产金融研究的思考
英国和美国早在上百年前就对房地产金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无论是经验还是问题,这对于中国的学者来说,对中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研究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对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房地产金融理论和研究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有利于实现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协调发展。
每个国家的房地产金融理论都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个房地产金融理论都是根据各个国家的国情和房地产发展的实况来提出的,各国的房地产金融制度都与国家相关的土地制度、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相关的经济制度等其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结合在一起,并兼具普遍意义和个性化。
4 房地产金融
这里所谓的房地产金融理论不是对某个房地产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也不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针对一段时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的相关政策性的思考。而是房地产金融的相关基础性涵义、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系统化的研究。
传统的房地产金融理论就是把房地产金融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单一地将房地产与货币进行结合,从而就渐变成了金融和房地产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和两个独立的产业和学科,而对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紧密的联系性没有给予体现和解析。这导致了传统理论在面对房地产及金融的一系列问题时,不能进行很好的解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房地产的金融战略研究应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进行研究,并对房地产金融进行重新定义和对其进行扩展,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房地产与金融的紧密关系更形象的表现出来,形成广义的房地产金融的概念,突出房地产金融的重要性,使人们能够在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对房地产金融的本质和相应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更为深刻和系统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为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个更高的视角。
5 房地产金融理论进行框架的构建和战略的选择
在任何领域,企业要想实现一定的目标,首先就要有一个战略性的计划和决策,这样的决策其实就是一种选择。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房地产金融对城镇化的发展已经起到了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房地产金融可以对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更好的渗透,使人们能更好的将实践与理论结合,从而对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做好更多的战略性选择。房地产金融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的所在也是房地产金融的战略选择。无论是从我国的第一步深化改革,还是从整个阶段的过程化发展都应该将房地产金融的发展进行渐进性的提高,使其保持创新的状态,促使其与房地产行业的实际发展进程相吻合。但是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盲目的进行跃进。
房地产金融是对房地产进行更好的、适应性的调节和支持,就是对市场化的商品房开发的金融支持和非市场化的保障性住房进行开发的政策性金融政策,它应该与实际的情况相吻合。房地产金融的创新与宏观调控的体系进行稳定的结合和协调,有利于房地产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金融的战略高度;在发展的周期内,能有计划的对房地产金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房地产金融资源对我国城镇化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进而有效的将房地产金融对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的负影响减小到最低的范围内。
6 金融资源视角下构建房地产金融发展机制的策略
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对房地产的金融发展机制进行协调性的构建。无论是在对房地产金融的机制进行构建,还是在房地产金融战略的选择上,要想使房地产金融的发展能够适应支持战略,需要从金融资源、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房地产金融所处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构建出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协调机制。这种调节机制主要是为了有效实现房地产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种协调是通过对房地产的适度支持、合理界定市场中的地位来实施的,它可以不断地优化房地产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地提高房地产金融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使整个金融理论框架和市场机制符合实际的需求,使其更好地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更高的吻合度。
房地a金融理论框架的构建还必须将房地产金融进行资源上的配置,这可以对房地产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金融危机。相关的人员要从金融资源的视角出发,对房地产金融理框架的构建进行创新,针对我国当前房地产金融下存在投融资渠道的问题、相关的金融风险、房地产在直接投融资过程中发展缓慢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房地产的全面协调和深层次的角度对房地产的信贷、信托、基金和投融资等问题和机制进行研究、设计,这样才能使房地产金融的创新可以在金融资源的视角下、在更高的房地产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 结 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对棚户区进行的改造,房地产金融理论框架地构建和实施已经成为了经济的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房地产金融理论框架地构建不仅仅会影响房地产的实践效果,还会对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房地产金融得到更为有效的发展,我国才能更好地面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模式,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倪伟康.协同视角下资产证券化流动性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
篇7
一、资本项目开放与新兴市场的“过度借贷综合症”
在资本项目开放后,新兴市场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同时由于资本的自由流动,企业和银行的借贷行为缺乏严格约束和监督,极有可能使经济体患上“过度借贷综合症”,这不仅加深了信贷市场金融脆弱性,而且源自资本项目开放的过度借贷导致的“资本项目危机”往往易使一国陷入低产出的均衡状态(Yoshitomi,2003)。以东亚五国为例,1990年前后,东亚五国相继开放了资本项目,国内的金融机构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自利,私人金融部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外国资本也大量流入,到1996年,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总外债占GDP之比分别为:28.40%、56.74%、40.06%、49.75%和50.05%(世界银行,1997)。外债的持续流入使东亚五国继续保持高的经济增长,但该“增长的奇迹”的背后是企业和本国银行向国际资本的“过度借贷”。过度借贷表现为五国的投资率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五国在1991~1997年的投资率是经济增长率的数倍,说明经济中存在较多的“无效投资”。另外,过度借贷还伴随着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使五国的金融体系处于一种脆弱和不稳定状态,特别是短期外债,五国1996年末的短期外债占GDP比重为40.98(马来西亚)~203.23(韩国)%,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外来的不利冲击,大规模的资本外流足以使一国陷入流动性危机和金融危机,而国际过度借贷综合症导致的资本项目危机又使危机发生国陷入低产出的均衡状态。
过度借贷综合症不仅在1990年代东亚国家发生过,而且在1980年代拉美国家资本项目开放后也发生过。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后易患过度借贷综合症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借贷行为的显性或隐性担保,国际资本的提供者往往低估甚至忽视新兴市场的金融风险。对借贷行为的担保有三个形式:首先是资本流入国(地区)政府提供的担保。新兴市场的这些担保一般通过政府控制、直接补贴、直接信贷支持以及对其他特殊厂商或产业进行优惠和倾斜的措施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第二种形式的担保来自国际金融组织,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未能承担起“国际最后借款人”的职责,但数次危机后由两组织牵头的国际援助行动总是尽量维护资金借出方的利益。第三个形式的担保来自资本流出国。为了避免因流出资本受损而威胁本国金融稳定,资本流出国政府也会援助本国金融机构,如存款保险制度和政府援助计划等也为本国金融机构提供了隐性担保,政府的“最后贷款人”地位又引致了本国金融机构和本国存款者的道德风险,使资本流出国金融机构降低外国借款者的安全边界(Levy-Yeyati,1999)。
其二,外资流入后,本国银行的垄断地位难以继续维系,竞争加剧迫使本国银行降低了安全边界。资本项目开放后,金融服务业和竞争也随国际资本一起进入金融新兴市场,虽然本国银行业可以“进口”外部融资和更好的管理经验,但也面临更多的经营压力,本土银行业因国有垄断地位所拥有的特权和利润受到影响,如随着外国资本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进入,不仅使国内银行业的市场份额受到影响,而且存贷利率差缩小将直接降低本国银行的利润。由于处于竞争压力下和道德风险的缘故,银行有动机降低安全边界,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提供融资。另外,本国银行业借入以外币记值的债务为本国高风险项目融资,需要更高的管理项目风险和汇率风险的技巧,而对于长期处于金融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新兴市场而言,又难以在短时期内“进口”这些技巧和人才。
二、资本项目开放与宏观经济稳定
从信贷市场金融脆弱性的来源分析,投机性借款企业和庞氏(ponzi)企业很容易因宏观经济波动而陷入资不抵债的境界(Minsky,1982),同样宏观经济波动也是资本市场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资本项目开放提供了更好的分散风险的机会,从而能缩小宏观经济波动。但是对于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后,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明显改善,相对发达国家的情况,新兴市场的产出、收入和消费都具有更大的波动幅度(Kose,et al,2003)。
新兴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后会面临更大的宏观经济波动,其根本原因是国际资本流动和本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顺周期性质。从过去的40多年国际资本流动的情况看,其顺周期特征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发达国家具有更好的经济稳定措施,因而可以避免宏观经济过度波动(Stiglitz,2000)。新兴市场不仅缺乏经济稳定措施,相反,国内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是顺周期的。以1960~2003年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和银行间利率数据为证,在经济增长和衰退时,新兴市场的政府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8.0%和0,而银行间利率变化分别为-2.2和2.3(Kaminsky et al,2004),呈现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而且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净国际资本流入呈相互强化的状况,当国际资本流入时,新兴市场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国际资本净流出时,又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资本流入的顺经济周期特征导致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后者又加重了金融脆弱性。
新兴市场无法实施反经济周期和国际资本流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是新兴市场信用受到抑制,当本国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资本流出时,新兴市场的国际信用等级下降,难以获得外部资本,如OECD国家在经济状况好和差时,国际信用评价均值从78.5降至78.4;而新兴市场则从42.2降至40.4(Kaminsky et al,2004)。内部原因是新兴市场都有迅速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而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又面临更多的约束。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内部的经济单位(如省、部)之间也充满竞争,政治因素诱发了对国际资本的渴求和对扩张经济政策的偏好。当经济增长放缓时,新兴市场不仅面临国际资本净流出和本国货币贬值的压力,还要支付到期的债务本息,因借入国际资本多以外币计,新兴市场制定货币政策时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降低本国(地区)利率则可以刺激经济,但又可能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加重债务负担。
三、资本项目开放与制度环境
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资本项目开放对一国经济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对外的开放势必要求国内金融体系的变革以及非金融体系的变革,同时资本项目开放更需要政府对金融体系监管行为和金融政策发生相应、甚至超前的变革。但在开放资本项目的路径选择上,新兴市场多采取了比发达国家更加迅猛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资本项目开放时不仅没有超出“阈值效应”,更关键的是新兴市场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这不仅使新兴市场从资本项目开放中获得的收益小,而且增加了新兴市场的金融脆弱性。
制度因素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不少实证检验所证实。如Chinn & Ito(2002)在检验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发展的相关关系时,发现制度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制度质量的度量指标包括对债权人的保护、保护契约履行的有限法律指数、对股东的保护指数和公司财务报告的完整性等,Chinn & Ito认为资本项目开放对金融发展无显著促进作用、甚至还有负面影响,但是制度基础好的发达国家资本项目开放能显著地促进金融发展。同样Bekaert,Harvey & Lundblad(2001)也认为证券市场开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与制度质量相关。而Demirgü -kunt & Detragiache(1998)则以1980~1995年间发生的银行危机为例检验了制度因素对金融脆弱性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对金融脆弱性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容易导致金融脆弱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La Porta等(1998)用司法体系效率、法治秩序、腐败程度、国有化风险和政府违约风险和会计制度作为制度质量的度量指标,结果显示新兴市场的制度质量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鉴于制度因素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新兴市场开放资本项目后金融脆弱性增加的深层次原因了,从本质上分析,金融体系的金融脆弱性以及资本项目开放后因过度借贷综合症、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所引起的金融脆弱程度增加都和制度质量相关。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住宅融资 担保 房地产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不同的住宅金融模式,实行不同的金融政策、法规和措施。尽管它们的形成都与其经济政治体制、社会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经济发展历史紧密相关,但总体看,各国住宅金融的演化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对中国的房地产金融业有着较强的参考意义。
一、我国住宅市场发展的制度保障
1、与各国住宅市场发展相对应,各国住宅金融的演化都有明显的阶段性。各国在解决住房问题过程中基本上都经历了一个由解决住房困难到增加住房面积,再到提高住房质量以至全面提高居住水平的发展过程。在住宅金融政策方面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主要由政府财政直接参与住房开发、建设和经营,大多数居民租用公房;第二阶段是政府由直接提供住房转变为参与住宅金融市场,形成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体的住宅金融体系,目的是提高住房建设融资和消费支付能力;第三阶段是政府间接参与住宅金融市场,着重在于宏观调控,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
2、提高住房建设和消费支付能力的住房金融政策是第二阶段的基本方针。发达国家第二阶段的发展一般都持续了20年以上时间,在这期间政府一般对房地产业持积极的金融支持政策。例如,美国曾制定了以提高开发商融资能力为目的的金融政策。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全面实施都市更新计划,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拆迁运动。由于拆迁、建设费用大,安置住房数量不足,引发了许多争议。1975年政府颁布实施《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条例》,1977年又颁布实施《美国城市社区重建投资管理条例》来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放贷;同时成立专门机构--"住宅区重建投资公司",以加大投资力度。日本通过财政投融资计划,由财政机构吸收和筹集资金,为官方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和直接投资给公营或国家支持的住宅开发机构。日本政府也开辟多种渠道,采取重点资助各种住宅机构和团体建造住宅,统管房租以及提供住宅补贴等多项政策来解决居民住宅问题。
我国住宅产业处于第二阶段初期,需要长达数十年的金融支持政策。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城镇住宅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均居住面积得到较快提高,城镇居民在总体上告别住房严重短缺时代,从数量型发展阶段进入了增量与质量并重发展阶段。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仅23.7平方米(折算为使用面积仅17.8平方米,2004年达到18.4平米),恩格尔系数37.7,只处于第二阶段的初期。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转轨大国,这个阶段会远远超过地域人口小国,中国以提高住房建设和消费支付能力的住房金融政策也应当持续数十年之久,需要防止跨越发展阶段或不顾本阶段发展主流的倾向。
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明确对住宅生产和消费双向支持的融资政策。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纲领,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的政治目标,并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养,而房地产业也具有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政策是实现政治目标、改善人民居住水平和培育支柱产业的制度保障,构建以提高住房建设和消费支付能力为重点的金融支持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二、我国住宅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
1、 发达国家住宅金融体系的特点
成熟的住宅金融体系一般都有独立的政府非盈利性住宅金融机构协调整个住宅金融业务(例如日本的住宅金融公团,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局等)。它向住房经营者和经营住房信贷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和其它便利,协调专业性的住宅金融机构(如互住房储蓄机构或抵押银行),同时其它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融资、提供担保,从而形成一个各方参与、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机制。
发达国家和转轨国家一般都建立商业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多元住宅融资体系,大多有专业性的住房融资机构。市场经济国家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政府对福利性金融体系的建设。发达国家既有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也有福利性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商业性金融体系中建立专业性的金融机构,其他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政府主要在福利性金融体系中对直接融资、信用补充和市场流动性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从国际经验看,大部分国家都有专业性的住房储蓄机构,如德国的建筑储蓄金融机构、日本住宅金融专库、英国的建房社团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推动住宅金融系统,建立专业的机构更可能成功。专业机构比一般机构更能够提供购房贷款。
发达国家众多机构参与和分工的融资体系既是推进住宅的建设和消费的重要手段,也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措施。发达国家目前已形成了多种住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局面,广泛运用住宅专业储蓄和贷款制度、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政府信用补充和抵押银行制度、不动产证券融资以推进住宅的建设和消费,同时也广泛分散风险。
2、我国应加强住宅融资体系的探索和试点
政府参与住宅金融市场,探索建立独立的住宅金融机构来协调整个住宅金融业务,以利率引导、存款保险和信用补充为工作重点,协调各融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与运行规则,有效地调控市场和实现社会福利。
建立多渠道的支持体系,培育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中国住宅金融支持机构非常单一,目前住宅建设和消费仅仅只有商业银行和住房公积金提供支持,缺乏专业化的住宅融资机构,在信用补充、市场流动和直接融资方面缺乏相应的支持主体和支持政策。培育多元化的融资机构是促进住宅消费和建设和分散风险的必要手段。
尽快建立专业性的住宅金融机构,同时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和效能。现阶段可继续储蓄银行的试点和推广,尽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性的住宅金融机构,为我国住宅目标和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来源。同时应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和效能,并在信用补充和市场流通方面迅速补位。
三、建立商业性和福利性相结合的金融支持体系
1、 建立福利性的金融体系是政府的职责
大多数国家对居民购房融资都可分为福利性金融体系和商业性金融体系。福利性金融体系是以非盈利为出发点,体现政府福利,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而商业性金融体系则为收入较高人群提供支持,同时也为福利性金融体系提供辅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福利性金融对中低收入者仍发挥主要作用。
发达国家在资金来源、政府信用担保和减轻贷款返还负担方面提供了积极的福利性金融支持,并未采取完全市场化的态度。典型市场经济国家对福利性金融在资金来源、政府信用担保和减轻贷款返还负担方面都采取了直接参与或支持。各国政府特别是在资金筹集和信用担保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美国的FHA保险、VA担保为住宅金融流通提供了大力支持;德国政府的建筑存款奖励金、法国政府的非纳税储蓄制度和住房储蓄奖励金为筹集资金起到了杠杆作用。另外,在减轻返还负担方面,各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有利的政策。如美国的住房贷款利息收入扣除制度,英国的住房贷款利息补助制度、德国政府为购房者在8年间补助相当于购房价格5%的补助金,法国政府对住房价格的20%以内给予零利率融资。
2、我国福利性金融体系亟待建立
我国目前商业性金融体系相对成熟,也承担着各种收入结构居民的住宅融资需求,但商业性金融机构作为市场主体,不可能长时期承担政策性的住宅融资责任,以福利性为目的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公积金大量闲置,对住宅融资的支持功能并未充分体现;而其他福利性金融几乎空白,所以建立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性融资体系是今后亟待解决的课题。我国应迅速改善公积金贷款服务现状,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范围。
四、建立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支持体系
明确中低收入群体融资的限制条件是发达国家普遍的经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建立有效的中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支持政策需要明确中低收入群体融资的限制条件。发达国家在解决中低收入住房问题上,往往在居住面积、居住年限、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条件。
篇9
当前,我国现行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手段已不能适应保障房建设规模的需要,这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创新保障房建设融资模式已成为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胜负手”,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因素之一。
(一)必要性
1.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渠道
按照我国经济实力,中央财政不可能全包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缺口,只会有限地解决部分困难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在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地方财政同时面临庞大的城市化压力,还要解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因此,依靠地方财政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也有限。受地价和可出让土地面积的影响,地方每年的土地出让收益并不稳定,不具备可持续性。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缺乏连续性和有效性,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一定规模。对财政资金的过多依赖以及单一的融资渠道,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所需资金匮乏,资金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开辟其他融资渠道已势在必行。
2.稳定房地产金融市场
房地产开发投资依靠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资金来源,隐含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吸纳速度放缓、同类开发项目的市场吸纳周期超过建设周期、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滑的情况将导致贷款风险迅速上升。另一方面,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一旦出现购房者断供、收入情况变化或者房产价格下跌、银行便难免出现坏账。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对低端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发展不均衡问题。由于增量市场上房产价值除决定于开发成本之外,还同消费者心理预期等因素紧密相关,从而为开发商控制房价提供了可能。正因为增量市场在房地产定价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我国房地产价格由开发商主导。而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通过收购现有存量市场上的二手房、空置房,可以促进存量市场特别是租赁市场的发展。发达的存量市场有利于均衡租金价格的形成,然后再以租金收益的贴现值确定存量市场上的房产价值,进而形成合理的资产价格和投资预期,引导房地产增量市场的交易需求、交易价格和交易结构,使存量市场成为增量市场的定价依据。
4.缓解低收入群体居住需求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缩短社会贫富差距的发展需要下,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意义和战略作用凸显。解决1/5的城镇家庭,即1. 53亿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以2010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5034元/平方米、全国平均造价2000元/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单套60平方米计算,将有9. 28万亿元的财富转移到中低收入者身上。创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的目的就是利用直接融资的特性,在不增加银行风险和政府财政负担的前提下,用有限的政府资金带动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
(二)可行性
1.市场需求巨大
按照目前城镇化速度,“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 4%,城镇居民人口达到7. 4亿人,以城镇户均人口3. 1人计算,城镇居民将达到2. 387亿户。未来5年新增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加上“十一五”期间已经解决的1500万套,意味着5年后将有21. 4%的城镇家庭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难题。可以预见,对于这一资金需求巨大的“世纪工程”,城镇保障性住房传统的政策性融资模式,无法满足新的需要,这就为建立新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提供了机遇,为发展新的融资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资金来源稳定
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的回报率平均值可以介于投资利润和国债之间,具体数值为3%~5%。尽管收益并不算高,但由于其背景可带来低风险长期固定回报,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开发的金融产品应该会吸引很多投资者。第一,具备低风险特点和政府信誉的投融资平台能够成为社保资金、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很好渠道;第二,通过投融资平台开发的金融产品还可以把直接的增量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增量市场的投资资金聚集起来,引导到更有需要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中,从而减少增量市场(特别是中高端增量市场)的投资压力;第三,投融资平台开发的金融产品可以实现保值的目的,当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时,其金融产品可以成为市场上保值增值的追求对象。
3.投资主体逐步形成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个人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巨额的社会闲散资金。根据银监会2010年年报,截至2010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 7万亿元。然而,由于外需萎缩、内需不振、国内投资渠道缺乏,居民的巨额储蓄一直无法用于多元化投资。因此,积极创建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可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投资房地产提供一条稳定获利的渠道。此外,民间投资机构的投资能力在不断增强。根据调查,仅浙江温州地区,就聚集着8000亿元流动民间资本。增加民间投资机构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开发的金融产品的需求,促进民间资本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发挥政府在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住房不仅是一种商品,更具有重要的社会属性,并且与国民经济有着密切联系、与住房相关的经济活动存在很多外部效应。由于住房本身所具备的特性以及住房市场所存在的缺陷,低收入家庭很难依赖市场机制解决其住房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都主张市场调节,但在住房问题上,却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干预措施,把住房保障视为政府必须承担的重要责任。无论采取哪种保障形式,政府在保障性住房融资体系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一方面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直接资助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机构或者对低收入租房者提供补贴;另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为保障性住房运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政策空间、鼓励私营投资机构和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二)发展专业保障性住房融资管理体系
在保障性住房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或地区,都有一套健全的专业管理和融资体系。虽然组织结构、运营流程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这些融资管理体系都被证明是适应当地和行之有效的。通过这套融资管理体系,将国家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和目标转化为现实中保障性住房的有效运营、为国家的住房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体系保证。反观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其资金来源几乎为政府财政主导,缺乏健全又畅通的全民参与、全民利益共享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平台。因此,在大力建设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套完善、有效的专业融资管理体系,通过包括商业银行、证劵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机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支持,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建设资金的可续性、促进资金的良性循环。
篇10
[关键词]低碳金融;集群发展;混业经营;风险投资
低碳金融的兴起与地球变暖及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环保公约——《京都议定书》关联紧密。《京都议定书》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京都议定书》,对各国温室气体的排放作了限制性约束。鉴于各国的减排成本相差悬殊,通常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高出5至20倍,所以《京都议定书》允许有减排责任的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指标来完成履责,这造就了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因此,发展河北省低碳金融,真正立足经济舞台,需要制定一系列更为灵活、操作性更强的低碳金融发展方略,为河北省低碳产业发展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
一、提升区位优势,促进碳金融企业集群发展
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是因为企业的需求,因此,低碳金融的发展取决于低碳企业的存在。低碳金融是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产生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各种金融交易活动。河北省发展低碳金融的基础应该从低碳企业集群发展人手。一个地区适合于低碳企业投资并集群发展的区位优势,一般由该地区经济所特有的某些因素形成。区位优势可以来自于:投入要素和产品市场的地理位置;投入要素的价格、质量和生产率;政府的政策和干预程度;基础设施状况;社会文化差距;法律和商业法规等。因此,那些劳动力成本低、要素成本低的区域,运输方便、市场潜力大的地区,政治风险小、基础设施好的地区,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由此而成为低碳企业投资的热点区位。
区位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低碳金融企业愿意到此地区投资发展而不在彼地区投资生产。例如,我国浙江省产业集群在数量质量上都领先全国,因而浙江省的竞争力和人民的富裕程度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无锡、张家界等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实施了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低碳产业集群是低碳产业持续发展的成功思路,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低碳金融发展的前提。这表明此地区低碳企业发达,在空间上密集分布,为低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对象基础。河北省促进低碳金融与低碳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就是大力促进低碳金融企业集群发展。
国内外研究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区位优势是促进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至关重要的吸引力。河北省应大力提升潜在区位优势,加强本省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从而促进低碳金融的相应发展。
二、完善碳金融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态,最早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到1946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Geoger Doriot和新西兰地区的一些企业家共同组织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简称AR&D),它们专门对一些处于早期阶段的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从而揭开了现代风险投资的序幕。风险投资机制是风险投资的投资主体、投资对象、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风险资本撤出渠道、政府的监管系统等构成的经济运行体系,在符合低碳产业创业规律的前提下,相互促进、相互制衡的高效运行过程。
我国要在新形势下成为经济强国,河北省要成为经济强省,必须加快高科技低碳产业发展。风险投资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和低碳产业化的主要“推动器”,对我国和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完善河北省风险投资机制是低碳金融稳定发展的保障。例如,在低碳金融初步发展阶段,其投资主体不应是某一个金融机构,应该以“结合体”金融机构的方式完成对低碳企业的金融服务,这样可以减小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这类似保险机构的“共同保险”模式。
从总体而言,碳金融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是以市场为基础,其运作过程始终是在市场筛选和过滤机制的作用下进行的,市场筛选和过滤机制是碳金融风险投资运作的重要机制。因此,完善河北省碳金融风险投资机制,首先要加大低碳金融资金来源渠道,扩充资金规模,增强其实力;其次要规范风险投资过程,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低碳金融风险投资专业人才;最后要完善低碳金融风险投资运作环境,比如,对低碳产业投资公司实施优惠税收政策等。 三、建立有效的碳金融混业经营模式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导趋向。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都实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最终选择和历史的必然选择。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
河北省低碳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借鉴欧盟金融改革的成功经验,欧盟内部大市场在成员国之间实行人员、物资、资本和服务自由流通,欧盟区域政策有明确的总体目标:致力于通过实施积极的区域政策以达到缩小区域间差距的目的,使欧盟范围内不同区域达到最大程度的聚合,这一切都为解决区域不平等问题和实现广大地区真正的联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欧盟的金融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共同稳定、同步发展的区域化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那么河北省可以根据本省省情,先选出一个区域进行地区碳金融混业经营试点,进而优劣互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河北低碳金融混业发展。通过建立本区域低碳金融混业经营促进本区域低碳企业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是低碳企业投融资渠道多元化,低碳金融混业经营资金链要远远大于单个单位的资金流量。因此,建立低碳金融混业经营是增强低碳产业资金流动性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有效的政府扶持机制
在经济结构调整变革和振兴的过程当中,中国金融业既要顺应发展趋势,又需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充分发挥金融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在全球经济调整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金融服务要先行,对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业务更是我国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机遇,这些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金融机构在开展低碳金融服务过程中,面临周期长、技术含量高、政策风险大、企业资信不足等难题,往往无法得刭相应的风险补偿,这不可避免的导致金融业对于低碳项目融资的不积极。虽然当前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是服务低碳经济的一个不错的开端,但绿色信贷对低碳经济发展仍然有限,尤其在低碳金融方面中国金融界没有恰如其分承担并完成使命,这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金融界在低碳金融发展方面的不到位,恰恰反映出国家的导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银行自身也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如何准确的去评估新经济模式下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这种适合低碳金融业务的新风险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这就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很大。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近几年被各国关注,但现实中成功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少,对于各国金融业而言低碳金融的发展是在摸索中前进,金融业对低碳经济不熟悉,风险程度不确定,造成了金融界发展低碳金融态度谨慎。因此,政府的导向是极其关键的,政府在财政与税收两大角度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于金融机构的低碳金融业务可以采取税收的优惠,对于跨国低碳融资项目,受益国政府之间按照收益比例相互协商,按比例共同给予财政扶持。
五、培养低碳金融企业自主创新力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熊彼特从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5个方面: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因此“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是把现成的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能力。转贴于
金融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核心在于自主创新力。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在中国,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河北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为促进其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关键是培育河北自身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的创新。因此,政府应对于金融创新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全融企业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面对挑战,在加强风险监控体系完善的同时勇于开拓低碳金融新业务,比如,借鉴保险业的共保、分保方式建立大型低碳项目共融业务、分融业务等,这样不但降低了新经济背景下的潜在风险,还促进了自身金融业务的拓展,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上述表明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对河北省低碳金融发展投资方略研究表明,河北省低碳金融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应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提升区位优势;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低碳金融产业战略联盟;培养本土低碳金融企业自主创新力。以上方面有效结合定会带来河北省低碳金融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宫映雪,刘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理论分析[J].辽 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2]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经济低碳发展[J].国际 经济评论,2007,(5).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资金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