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市场背景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市场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市场背景

篇1

医学人文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是,对于医学人文在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价值问题,目前对它的认识还普遍局限在“人文关怀”这个层次和范围中。实际上,医学人文不仅是针对医务工作者提供的服务而言的,它是为满足医疗市场中医患双方的“隐性需求”,提供至少包括法律、心理和伦理三方面在内的专业帮助,从而缓解和解决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中存在的各类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存在的。

一、 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法律需求的满足

医疗行为固有的高风险特性是连结医疗与法律两个专业的锁链,直接导致医患法律需求的产生。特别是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将医疗损害责任列入第七章进行规范,是目前医疗纠纷案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1],其中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随着医疗卫生行业进入市场,医疗需求迅速增长,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相对短缺,医疗机构常常超负荷运行;一方面则是医务人员的待遇缓步不前,需要额外创收,所以医疗疏忽和过度医疗的现象往往并存而立,并且十分普遍。当前医疗体系社会公信力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并非是公众不信任其医疗水平,公众质疑的是其医疗行为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但医疗行业要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解决好自身的两对矛盾,仅凭加强医风医德建设是不够的,医学人文此时存在的价值就是在诊疗过程中提供法律支持,帮助医生在技术和规范中找到平衡点,满足医患双方对诊疗手段合理性的需求,增强医患互信。从实际操作上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有着丰富的协调和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的经验,但目前仅限于纠纷发生后。笔者认为,如果医调委的专业知识能够在一些诊疗过程中(例如术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即发挥作用,那么医学人文满足医患法律需求的价值就可以很好地得以体现。

二、 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心理需求的满足

人而非疾病作为医疗服务的对象,原本就应该享有心理需求的满足,尤其是对于一个身体患有疾病的人而言,他在心理上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异于常人,所以医学界里经常流传这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医学有时是治愈,经常是帮助,却总是抚慰”,意在告诉医生们在给病人看病时不要只盯着他们生理上的疾病,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在精神上常常给予病人鼓励和支持。然而,医学人文绝不仅限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其价值应当体现在为患者提供心理治愈和帮助。原因在于,医疗效果并非只取决于医生医术水平的高低,医疗是建立在医患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上的,其顺利进行首先离不开患方的积极配合,但患者的心理障碍是否及能否得以解决,则有赖于更专业的心理服务。当前社会上的医患关系紧张、冲突频发,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心理需求未被满足息息相关的。例如2014年夏季发生的几起医生拒诊事件,医方将患方不理智的行为单纯定性为道德素质低下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忽视了患方心理上的需求,却未想到去治愈其心理上的疾患,而这部分工作即应在医学人文的指导下去完成。

三、医学人文对诊疗过程中伦理需求的满足

近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推动着医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医学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医学科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和伦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使得医学技术的使用也遭遇了伦理上的限制。为保护受试者和研究者的合法权益,医学伦理委员会即担当起负责行业科技发展中有关伦理问题的咨询和审查的职责。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满足医患双方的伦理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指导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工作、指导药物临床试验及有关科研项目的伦理检查等[2],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系统,但也仍存在准入制度不统一、组织结构不清晰、审查标准不规范和专业人才系统培训不足等硬伤,以至于该系统在市场化背景下常常处于被绕过、被架空的状态。鉴于目前医学伦理还仅是被作为一种审查和限制的手段,还达不到满足医疗市场中对伦理需求的效果,所以医学人文在满足伦理需求方面仍有用武之地。

篇2

关键词:新医改 政府 卫生投入 路径 改进措施

2009年《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增加卫生投入,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是卫生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投入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医疗保障的资金。在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背景下,对政府卫生投入进行改革具有必要性,因为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影响到就医群体的利益,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基础。

一、改革前后政府卫生投入的特点

第一,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在医改前均低于20%,医改后基于均等化目标,各级政府财政卫生投入逐年增加。根据中国卫生计生统计公报,2015年政府卫生支出12533.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30.88%,2016年政府卫生支出预计13868亿元(占30.3%)。

第二,改革前政府卫生投入的机构倾向于城市医院,投入的卫生费用主要用作临床治疗费用。改革后财政卫生投入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新增财政卫生投入主要集中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基本医疗保障等方面,增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第三,政府卫生投入改革前主要来自地方财政。改革后中央财政卫生转移支付的力度明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起到较大引导作用,不仅促进地方政府的财政卫生支出,也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第四,虽然政府卫生投入的金额在不断增加,投入结构已顺应政策要求进行了调整,但卫生投入效果较差,看病贵的反映仍然非常强烈。

二、当前政府卫生投入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和市场划分不清

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虽然市场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政府承担的职责过多,影响了市场的调节机制,因此出现越位现象。此外,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的投入不足,尤其是针对困难群体的扶持救助不到位,造成了缺位现象。一方面,针对贫困地区、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没有保证;另一方面,卫生资源的区域性配置不均衡,因此没有实现卫生规划的预期效果。

(二)卫生投入水平低

按照政策要求,政府在卫生事业上的投入,要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增速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速。右图是某市“十五”以来财政投入的变化情况。

由图可知,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和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自2010年后逐步提高,卫生财政补助收入增长幅度大于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但增长还是有限的,地方财政对卫生投入已形成了固化模式,作为基层医院,仍主要依靠医疗服务收入作为补偿。

(三)服务体系不健全

政府在卫生工作中的重点,偏向于城市社区、农村卫生、新农合等方面,但是城市和农村的医疗机构之间,没有形成合作机制、双向转诊机制。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患者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期待等因素的影响,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有所降低。体现为基层医疗机构患者人数少,造成资源闲置;大中城市医疗机构患者人数多,造成资源不足。

(四)对政府l生投入没有有效的绩效考评

在经济新常态对卫生投入和费用控制的压力下,要使有限的政府投入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就要建立健全执行、考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目前,因没有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使得投入资金在分配上不能突出重点,在落实上资金到位滞后,在使用上预算执行率差,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卫生投入的路径

(一)供方路径

供方路径指的是为供应方提供补贴,从而弥补产品服务期间带来的外部利益损失,其优势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实现社会公平。此时医疗机构获得补贴后,能够提供更为廉价的服务,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第二,形成规模效益。政府开展地区性的卫生规划活动,构建合适规模和数量的医疗机构,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提高技术效率。第三,降低管理成本。政府不需要成立其他管理机构,不用对分散的需求方进行管理,从而节约管理费用。

同时,供方路径的也存在明确缺陷。一是质量问题,服务机构、医疗人员的利益由政府担保,因此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效率问题,服务机构会垄断医疗卫生资源,由于缺少激励机制,导致服务效率低。三是财政负担重,廉价服务会带来不合理的需求,为了满足医疗服务需求,政府就必须增加财政投入。四是供方控制有难度,医疗机构的服务受制于政府,和自身的利益追求有冲突,可能出现诱导需求的现象。

(二)需方路径

需方路径是基于市场经济下,对需求方进行补贴,充分发挥了价格、供求、竞争机制,通过市场传递价格信息,医疗机构只有经过竞争才能获得市场,以此降低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优势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患者得到医疗费用补贴,保证了筹资公平性,提高了卫生服务的购买能力,从而满足医疗需求,而且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权上增大,从侧面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第二,对于医疗机构来说,由于患者的需求增多、购买力增强,因此扩展了医疗市场,相应提高了经济效益,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外界环境。第三,在市场的调控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医疗机构的公平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需方路径的缺陷如下:一是管理组织成本高,政府需要建设独立的管理机构,用以帮助患者购买医疗服务,运行中产生的成本由政府承担;二是监管难度大,包括患者的医疗需求、医疗机构的诱导需求、管理机构的监督等方面。

四、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卫生投入的改进措施

(一)供方投入要完善机制

针对供方市场中的效率低、政府失灵等情况,应该对现有的规制进行变革,实现医疗市场的充分竞争。在具体操作上,第一,站在政府的角度,应该制定促进市场竞争的制度措施,对于公立医院的决策权下放给医院自身,使其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能够和民营医院竞争发展,提高服务效率。第二,公平充分的市场竞争体系,能够解决效率低的问题,为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环境,继而增强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能。

(二)需方投入要培育市场

对患者进行补贴,关键在于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具体操作上,第一,我国医疗市场目前开放程度较低,体现在医疗机构的结构单一、公立医院数量多规模大、民营医院数量少规模小,这对于社会资本在医疗领域的流通而言,是一个明显的障碍和问题。第二,医疗机构的建设程序繁琐,以外资医院、合资医院的建设为例,中间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对此,应该逐渐取消政策歧视、行政干预,鼓励不同经营模式的医院存在,对于具有医疗服务能力的机构,实现公平竞争,而不是以规模取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所有需求,降低服务价格,促使医疗市场从卖方转变为买方。

(三)调整卫生投入结构

一方面,政府卫生投入应该转向公共卫生领域,既包括疾病防控投入,也包括公立医院投入、医疗保险投入等,逐渐从临床医疗服务的投入中退出。不仅能节约投入资金,还有利于改善政府越位的现象。另一方面,适当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管理级次。目前分级财政投入模式的应用,会造成公共卫生投入不均衡的情况。应该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服务进行划分,最低为基本、最高为特需,如此能保证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责任更加均衡,实现公共卫生投入的公平性。

(四)加强资金绩效考核,提高政府卫生支出效益

要想提高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考评机制,可从投入决策、投入^程和使用效果多方面进行评价。资金管理部门可根据医疗机构完成绩效目标工作量和绩效评价信息的反馈来优化分配资源。资金使用部门制定完善考核标准,通过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积极主动地控制费用支出。通过供需双方的共同作用,引导政府卫生投入的方向,实现政府卫生投入的可及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政府卫生投入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政府和市场划分不清、卫生投入水平低、投入结构不合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在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卫生投入分为供方路径、需方路径两种形式,应用期间各具优缺点。对此,供方投入要完善机制,需方投入要培育市场,同时调整卫生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万泉,柴培培,王从从.部分地区政府卫生投入追踪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4):11-14.

[2]许梦博,任倩倩.新医改方案的内容解析及其对策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0,(4):61-63,66.

[3]王小万,刘丽杭,冯芮华.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特点与评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2-5.

篇3

关键词:药品价格 市场化 医保 控费机制

医保控费是医院控费的主要方式,由于医保涉及范围较广,并且政策性较强,医疗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医保管理面临较多问题。在药品价格市场化背景下,医院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担当起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责任,尤其是医保费用方面,需要加强落实控费机制[1]。目前,山东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自2016年6月1日零时起,药品加成的取消和新医疗服务价格标准的执行使得大型的医疗设备费用检查标准得到了适度的降低,同时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价值得到了提升。

一、医保控费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医疗支付面临较多的挑战

医疗支付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在支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给医院带来较大的损失。医疗保险支付是医保改革中的重点环节,医保支付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医保制度的完善。随着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对医保控费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控费机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控费机制在改革过程中明显主导性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综合药品价格管理系统,该系统是由药品零售最高限价系统和药品集中采购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而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取消了零售最高限价系统,主要采用集中采购系统,再加上改革后对于医疗支付方面更多的强调事后监督,很少实施事前监督,这就导致药品费用的支付主体无法在药品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体现应有的话语权,从而严重影响了药品交易产权的完整性。

(二)医疗服务不到位阻碍了控费机制的实施

医务人员给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将直接决定着其工作考核的业绩。目前,针对公立医院药品费用控制,山东出台了多种控制措施,例如,降低CT、磁共振、核医学、放射治疗等四项检查治疗费用;取消挂号费,调整诊察费、护理费、会诊费、手术费等,但是这些控制费用的措施,在操作成面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因为对任何医院而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强制性约束的控费指标无异于一纸空文,医院追求收入的目标和基本手段还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同时,当前的医疗服务水平还十分低下,这种情况下实行的任何控费指标政策,都不能够起到很好的控费作用,所以今后也需要针对性的深化改革。

(三)医保控费措施在药品市场价格波动方面缺乏主动性

现行的医保控费措施不够具体,没有针对医药服务的不同价格实施不同的支付方式,难以反映不同种类药品的使用特征。而药品加成以及医疗服务垄断性的存在使得低价药品和服务遭受到高价药品和服务的驱逐,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医药费用的支出扩大[2]。高价药品的出现会导致医疗服务使用的数量逐渐减少,也使得患者的就医负担不断加重。

二、药品价格市场化背景下新型医保控费机制的建立措施

(一)转变观念,构建控费制度设计新思路

首先,控费机制的设计需要引进费用控制的主体方,即供方和需方,医保部门作为供方和需方行为的协调者,这样一来才能够找到医保部门和费用控制主体方之间的均衡点。在费用主体确立之后,需要对控制费用的任务目标加以分解,从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患者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来说,费用的控制主要是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对于患者而言,加强医疗费用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减少就医活动,从而解决他们看病难的问题。其次,制定合理的控费机制需要致力于不同主体共同产生的控费动机,包括的主体主要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以及费用支付方三者,仅仅依靠硬性的制度难以确保费用的有效控制,因此,合理的控费机制需要加强供方、需方以及支付方三者之间的约束力度[3]。

(二)建立健全药品支付价格制度

医保支付价格制度是医保控费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保基金的支付能力,同时医保支付价格还是政府药价管理的核心内容。为了适应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我国应该致力于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支付范围和支付比例两个方面加强对药品价格支付制度的调整。在支付范围方面,需要支付部分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招标的药品,为了确保医保基金专款专用,对那些不属于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招标的药品不实施支付,此外,还要进一步贯彻药品交易过程中的权利以及产权关系。在药品的支付比例方面,医保药品支付价格可以按照医疗保险赔付的原则进行赔付,医保基金经办机构招标确定的药品按照一定的赔付比例进行赔付,剩下的部分则是由患者自行承担赔付。

(三)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医药分家体制的改革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医疗服务的利润,因此,在确保医保基金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控,是当前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关键所在。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较低,不能反映医务工作者的劳动价值,也因此造成了很多的其他问题。当前医疗服务的投入成本与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之间的矛盾突出,同时医疗服务提供的信息不对称和服务的垄断性导致医疗服务改革势在必行[4]。自6月1日起,山东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对先行放开的知名专家诊查费等131项医疗服务价格实施自主定价,并且将服务项目、内容以及价格等向社会实施公示,对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类的项目价格总体降低了20%,这些收支结构方面的调整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化有着很大的作用。我国医疗服务改革在坚持服务定价方向的基础上需要对服务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进行改革,不断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力度,加强对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补偿机制。就医疗服务价格水平改革方面,要实施标准管制定价模式,改变医疗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成本上限控制和利润水平控制,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医疗服务的成本以及服务质量问题。在医疗服务结构改革方面,需要把握好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比例应该高于特许医疗服务价格偏离边际成本的比例,同时还需要根据医疗服务对象的贫困程度确定服务定价标准,这样一来,既能够缓解贫困地区人口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也不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造成过度冲击。

(四)加强医保培训力度

医院需要制定年度医保培训制度,按照医院工作计划组织医保培训讲座,讲授市场化背景下的医保政策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对医保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授。对于重点科室的医保支出进行重点讲评,从而强化医保人员的服务意识。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医院临床政策运用的指导,利用合理的时间进行宣传讲课。还可以组织医保政策实习班,对新招进的人员实施培训,通过医院的网络相关医保政策通知,编制合理的医保信息。在药品价格市场化背景下,医保政策随时发生着变化,为了有效解读医保政策的变化,了解医保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医院应该制定医保联络员制度,并且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及时处理医疗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规范药品采购方式

公立医院在药品采购方面需要发挥示范作用,严格执行集中采购政策,禁止网下采购,并且营造公开的医药购销环境,药品的销售按照实际采购的价格进行销售。此外,公立医院可以与市属医疗机构进行药品的联合采购,发挥带量采购的优势。这种联合采购也可以在药品采购平台上获取一定的议价采购权,为了提高网上采购的到货率,医院要在药品到货后及时确认收货,并且及时支付货款。药品的配置需要坚持基本药物优先配置的原则,从而发挥药物的主导作用[5]。对于临床辅助用药需要加强监管,对用量较大的药品建立定期公示制度,重点监控营养药品以及辅助类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情况,从源头上遏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用药方面还应该按照具体的指导条例进行用药,不断完善用药评价制度,对于抗菌药物以及儿童用药等临床药物要加强监理,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的行为,从而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使得医保控费机制面临着较多挑战,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趋势,需要加强医保控费机制的完善,这不仅需要提高医院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医保费用控制意识,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医保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医保控费问题,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姚迎.加强医保管理建立医院控费机制――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保管理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2):9- 11.

[2] 丁锦希,白庚亮,黄泽华等.药品医保支付价格制度框架下的支付模式实证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5,46(6):647- 652.

[3] 彭琪,李卫平.浙江省控费政策对医院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院,2016(3):27- 30.

篇4

闵毅达在戴尔公司已有超过15年。他在印度出生,拥有新加坡国籍,曾经在美国读书和工作,多文化背景使他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跨国企业“本地化”进程的重要性,他也是联结中国市场与戴尔全球战略布局的最合适人选。

早在2004年,闵毅达就来到中国为戴尔工作,曾负责戴尔中国及香港地区行业解决方案工作,而这段背景,也正与戴尔日后发力企业应用市场的发展轨迹相当契合。2006年,戴尔在华的两位总裁都已离职,“双总裁”架构分崩离析,临危受命的闵毅达走马上任后,独自面对的是中国市场的巨大压力——当时的联想和在中国市场PC销量第三的惠普又给戴尔带来给巨大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闵毅达使戴尔在服务器和PC领域都进入了中国市场的前三名。对此,他曾说,在中国,人们愿意相信他,亚洲人在文化上有天然的亲近感,而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和融入恰恰是他顺利掌握市场的重要因素。2010年,戴尔以9%的市场占有率超过惠普,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PC厂商。面对着公司业绩的增长,闵毅达并没有失去清醒,而仍然保持着对行业环境的判断——PC行业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戴尔需要拓展新的企业应用领域。彼时,先下手为强的戴尔在企业数据服务市场中已经占有超过30%的市场份额。到今年,自立门户的戴尔服务公司在中国已经有1000多名员工,业务涉及企业、医疗、教育、政府等各个领域,而新落成的戴尔服务(中国)总部大楼能容纳3000多名员工,中国服务团队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为了实现从硬件PC厂商向服务型企业转变,戴尔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获得相关资源和竞争力。对此,闵毅达说,戴尔的定位和公众过去的认知已有很大转变,现在,从全球市场来看,戴尔80%的业务来自于政府、医疗、教育、健康类的客户,超过50%的利润来自于包括数据中心,存储和服务器在内的业务,特别是在医疗卫生IT技术服务领域,戴尔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的提供商。闵毅达介绍,在过去的数年间,为了转型成为Ⅱ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服务,戴尔进行了近20次并购,投入上百亿美元,并购对象集中在企业和服务市场的新兴企业,包括数据中心、存储和安全等业务,补充了戴尔的Ⅱ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

篇5

一、医疗卫生机构中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实施财务管理,追求的是资金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该项工作中必须要对财务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财务管理的完善,可以有效指导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活动,同时提供有效的制约。财务管理问题会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威胁到资金的流动以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必须要在医疗卫生机构中深切探讨财务管理问题,追求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

二、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领导者在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不足

传统的医疗卫生机构多采用计划经济管理,具有很大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对财务管理的认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者多对财务管理不重视,进而造成整个机构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轻视。另外,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层人员,一般是在医学上有重大贡献的医疗人员,在财务管理上缺少专业化的系统培训,甚至会把财务管理工作看做简单的计算账流程,不理解财务工作的深刻重要性,影响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预算工作存在不合理现象

财务管理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对机构的预算进行管理。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财务预算,是对年度项目发展情况、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收支等方面的详细反映,是财务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合理预算工作,能够帮助其实现机构的预定目标,同时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目前,不少医疗卫生机构存在比较流于形式的预算管理,具有较强的主管随意性,在执行力度上有所欠缺,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有效控制以及监督。另外,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存在素质不均衡的现象,不少人员不能精准把握政策以及法规,无法做到对未来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有效预算,不利于预算工作的合理性,从而影响到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不合格的资产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比较昂贵,其有效管理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财务管理的健康运行是医疗卫生机构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多数的医疗卫生机构在机械设备的引入中缺少对器械成本的合理比较,没有进行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在设备引入上存在盲目性,浪费了资金。另外,医疗卫生机构的仪器以及设备的管理上存在不到位现象,并没有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存在资源浪费现象,为资源的有效管理带来障碍。

三、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增强机构各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人员在素质上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管理人员不具有合格的风险意识,为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医疗卫生机构会引进医疗项目以及器械,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判断资金市场的变化趋势,同时增强自身的风险意识,有效处理市场以及风险,不断促进财务调节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科学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同时不断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增值,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管理效率。

(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在一定的程序下进行财务预算工作,必须要建立在对日常经营决策、目标等的基础上、医疗卫生机构多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零基预算方法,是以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研究项目费用的合理性、必要性等。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建立起专业化的预算管理团队,实施专业化的预算管理工作,不断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完善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其服务水平。

(三)促进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成本管理意识的提高

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成本管理逐渐扩展为更大的范围。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环境比较复杂,必须要经历一般市场竞争,还要接受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因此,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必须要深刻关注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不断提高市场的经济效益。医疗卫生机构必须要避免沿用传统成本模式,应该不断提高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对医疗机构各方面工作的有效控制。同时,还必须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通过建立严格的用人管理制度、必要的技能培训工作以及全方位的服务理念的培养等方式,不断促进财务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优化财务管理工作过程。

篇6

关键词:新常态;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体系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常态下推进江苏商业保险发展与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编号:2015SJD62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从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保证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实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我国的社会生活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种医疗层次并存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是,目前医疗保障体系是不完善的,本文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江苏省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构建符合我国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全民医疗的实现。

一、医疗保障体系概述

(一)医疗保障体系的内涵

医疗保障体系,具体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中,多种医疗保障制度的集合。并且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中居民的治病问题,在对于医疗保障基金进行筹集、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按照保险的原则进行。医疗保障体系的存在是促进居民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种先进制度,在整个世界上存在着较多的医疗保险模式。现阶段,在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中,主要是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几种类型,这些类型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在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医疗保障体系的特征

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的特征是是非市场性,这种非市场性主要是针对于医疗资源来讲。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会相应的出现与之相关的医疗保障类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医疗保障类型,医疗资源的非市场性都是其重要的特征。如果医疗资源不具备这类特征,就会造成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混乱,无法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消费进行有效的制约,不仅是会产生一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不同类型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就目前来讲还存在着医疗保险的二元结构。医疗保险制度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进行分配,由于资金的来源渠道存在差异,所以医疗保险的对象享受的待遇也是会有所区别。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是明显的区别为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两种类型,这样的医疗保险结构与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直接相关。

二、江苏省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保险制度中存在较多的债务问题

我国的医疗保险费用具体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风险的纯保险费用,这些是用于可能出现的疾病等问题进行损失赔付;另一方面是对于风险的附加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是对于一些“异常”的情况进行赔付。另外,还包括对于由于保险经营所引起的附加费用,这些费用包括一些利税、工资以及管理费用等。医疗保险的费用主要是由这样三个部分构成,纯保险费用和L险附加费用构成了净保险费用,医疗保险费用也是被称为纯保险费用,风险储备金和相关的管理费用主要是其附加的费用。

医疗保险主要是采取现收现付制度,这种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隐性债务”,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医疗保险以及社会保险中普遍存在这个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储备来解决我国不断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医疗保险费用的缴纳和补偿之间的缺口日渐增大。在江苏省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伊始,并没有准备好相应的准备金,随着江苏省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的赤字会不断增大,江苏省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债务风险会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医疗保险的债务风险不断增加。

(二)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责任归类的问题

医疗保险本身是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的,所以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仅仅是依靠市场的力量,还不足以实现医疗保险服务的有效完善,尤其是不能解决在医疗服务中存在的一些公平性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之下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其建立的时间、历史背景以及覆盖的范围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障制度虽然在刚刚出台时,由于历史发展水平的缘故已经是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我国的社会环境、经济、政治等各方面要素都是有了新的发展,仍旧是使用过去的一些医疗保险制度,不仅不能够发挥医疗保险的重要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不公平、不合理的问题。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对于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承担了较多的责任,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还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仅仅是依靠市场的作用,很难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完善。

(三)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城乡差异的问题

目前,江苏省的医疗保险体系中包含着三项制度,分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新农合制度,整个江苏省的医疗保险体系中所包含的三中国制度之间政策的内涵差异较大,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建立起一个江苏省内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江苏省的发展明显具有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并且城乡的二元结构的差距比较明显。所以在江苏省发展过程中也是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这些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更新升级,依旧是采用这种分地区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成本偏高,并且在医疗保险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管理的效果还出现了下降的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整个江苏省的各个地市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致,各个地区之间还存在着经济实力的较大差距,造成在全省范围内制定医疗保险制度时,容易受到各个地方分化决策的影响,整个的医疗保险体系碎片化的问题较为严重。

(四)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当前的t疗保险体系中还存在一定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浪费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江苏省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一般来说,个人在医疗保险缴纳之后,除非有生病的情况,否则对于医疗费用的控制关注程度就明显的降低,这种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目前有数据表明,我国当前的医疗保险账户中,其中三成以上是来自于个人账户的医疗保险金,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多数情况下是在个人的账户中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疗保险互助制度的作用。另外,医疗保险的服务结果还存在医患双方满意度较低的问题,并且随着医疗费用的逐步升高,这种问题发生的概率也是在不断地升高,满意度呈现出一种不断下降的态势。

三、新常态下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

江苏省应该在分析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新常态下推进本省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并且逐步解决在本省医疗保险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本省在新常态下医疗保险事业新的发展。

(一)借助商业保险促进全民医疗服务的发展

江苏省的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较大的债务问题,这些债务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会对于本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在新常态下,本省可以借助商业保险的资金筹集的作用,努力实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收现付的有效均衡。商业保险,实际上一种合同式的保险活动,投保人可以通过合同与保险公司之间形成一种保险合约,虽然保险公司更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司的盈利,但在合约运行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政府的债务压力。借助于一些商业保险公司的运营,对于提高全民医疗服务的水平,扩大全民医疗的范围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商业保险公司还能够实现资金的有效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实现了医疗保险互帮互济的作用。

(二)运用政府与市场机制的参与促进医疗保险体系的完善

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保险体系,几乎全部的责任都是由政府承担,这种做法对于政府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问题,由于是计划经济,所以医疗保险制度几乎是“吃大锅饭”的状态。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在医疗保险体系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已经是逐步降低,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财政投入的不断减少,这种做法与在计划时期全权接管类型,对于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险体系来说,都是一种不合理的状态。因此,政府和市场之间应该有机合作,不能单纯依靠政府,也不能仅仅是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两者之间应该有效合作。值得注意是,市场机制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所以在完善医疗体系中还需要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能,由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行为进行干预,能够有效调节保险机构、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医疗服务需求方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新常态下实现多方共赢。

(三)确保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的地区间有效衔接

江苏省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会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医疗保险制度存在出现一定的边界问题,特别是由于各个地方的管理部门不同,医疗保险服务的资源、水平之间还存在差异,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医疗保险各个地区的差异。在江苏经济新的发展阶段,应该逐步消除这种边界问题,尽可能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医保制度的衔接,保证在参保人员地区之间流动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医保的转移。

另外,在实现地区医保衔接的基础上,还需要逐步打破城乡的二元户籍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的平等、公平的享受医疗资源,为了实现这种目的,就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只有逐步实现户籍制度的改革,才能真正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促进全省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也还是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医疗服务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一定的经济水平的支撑。当前,江苏省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备了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条件,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解决医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江苏省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这个过程,不仅是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还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但是在长期的改革中,经济的新常态发展的支撑下,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参考文献:

[1]仇雨临,郝佳,龚文君.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模式与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2]丁栋兴,马亚娜.江苏省太仓市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运行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3]郝佳,仇雨临,梅艳萍.太仓市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与运行效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02)

篇7

作为A股市场唯一的民营资本控股的牙科医疗连锁上市公司,过去5年,通策医疗在大盘形势低迷的背景下,营收规模从2006年的0.24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3.16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7%;净利润水平从2006年的115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7000万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28%,它所开创的口腔医疗连锁模式正逐步成熟并开始向另一个高毛利市场――生殖保健领域进军。

资料显示,通策医疗的前身是当年巨额亏损的ST中燕,2006年,杭州的宝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实施了资产重组,以2250万现金收购了公司不良债权,并注入杭州口腔医院有限公司100%股权。至此,公司转型为口腔医院经营和投资。

口腔医疗及保健市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潜力毋庸置疑――牙医和普通人群的比例,美国最高达到1:1000;日本和欧洲分别是1:1200和1:1800 ,而国内则是1:21000。重组后的通策医疗处在一个极为有利的朝阳行业。

但是如何确定自己的战略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巨大的潜力自然让口腔医疗不可能是无人问津的蓝海,即便在这个细分市场中依然存在四种主要的模式:第一种是公立口腔医院,资金雄厚医生资源最优但是受制于体制和管理水平,服务意识较低;第二种是大量的私人口腔诊所,填补着这个市场的中低端领域,品牌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第三种则是定位于高端的口腔连锁机构,如瑞尔齿科,佳美口腔等,这块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已成红海;第四种则是民营口腔医院,这也正是通策医疗抓住的突破口。

民营口腔医院的一个主要模式是建立连锁口腔诊所(医院),这样不仅病人就诊难以纳入医保同时品牌和口碑的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策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样会成为公司的巨大风险。

2009年之后,通策医疗逐渐确立了“中心医院+分院”的发展道路。利用资本运作的优势,公司在各地区先收购地区中心口腔医院,再在各地开设分院。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既保留了原有中心口腔医院的品牌,使公司能迅速获得大量的现有客户;又可以延续以前的正常优惠,病人能够继续享受医保待遇,扩大了市场需求;还因为保留了人才和技术,使得医院能够进行各种复杂的口腔手术和疾病诊疗;最后,民营资本的介入可以为医院带来新的运营机制,通过分院的开设,能够高效利用总院的品牌和声誉,迅速启动当地市场,使得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在布局上,通策医疗扩张十分稳健,以国内人均消费水平名列前茅的浙江省作为主要市场和战略大后方,从杭州市向宁波、衢州、北京、沧州、黄石、嘉兴、唐山和昆明等地辐射,拥有7个医院片区,10余家分院。2011年,浙江的营业收入已占通策全部收入90%以上,2010年出台的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政策为通策提供了很好的收购机会,借助公立医院改制试点,通策医疗于2010年底参与了昆明口腔的改制,成功控股改制后的口腔医院。

除了在口腔医疗领域依靠资本注入医院的方式稳步扩张,通策医疗在2012年又将触角伸向了另一个高毛利率的细分医疗市场――辅助生殖。

2011年11月8日,通策医疗与昆明妇幼保健医院合作,共同出资设立昆明妇幼生殖保健中心并占68%的股份,开始进入到辅助生殖市场。

2012年5月底,通策医疗首次公告其与波恩(Bourn Hall)签订提供服务和授权合同意向书,将这一在辅助生殖领域国际顶尖品牌的技术和品牌引入到中国,以昆明建设妇幼生殖中心为试点,将通策医疗在口腔连锁领域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复制。

篇8

【关键词】新医改;普药企业;营销战略;思考

2009年4月26日正式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为我国全面推进医疗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新医改下的医药市场也在医改中发生在转变,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在转变着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新医改下的普药企业应审视医药市场的变化,抓住市场给予的发展机遇,转变营销战略思想、营销战略方式,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营销战略契合新医改下的医药市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新医改对普药企业营销战略的影响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普药企业面临新市场环境下的新挑战,其中营销战略调整与优化,是迎接新医改的必然需求。新医改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对普药企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中的三项政策:一是药品价格形成机制;二是基本药物制度;三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所以,新医改对普药企业营销模式带来较大的冲击,积极转变传统的营销战略模式,是普药企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市场容量扩大,刺激了普药市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全民医疗保险的推广力度,并将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作为新医改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未来几年,我国面向基层医疗市场的资金投放力度将进一步扩大,价值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普药市场的发展,对广大的普药企业而言是发展的好机遇。

2.终端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第三终端日益兴起。在新医改方案中,关于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县乡医疗条件等内容的提及,带给医药总段市场格局的改革式变化,第三终端正日益兴起。在过去,普药企业侧重于医院这第一终端市场追捧,而新医改下的第一终端势必发生分化,进而为第三终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于是乎,普药市场转变营销战略方向,是抢占发展新机遇的重要举措。

3.营销模式更加强调专业化,强调与政府良好关系的建立。我们知道,新医改中“基本药物制度”旨在解决社会“看病难”的焦点问题。新医改强调药品流通环节的减少,也对过去带金销售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这样一来,新医改下的药品营销更加需要专业化,方可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医药市场。此外,新医改提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这一要求,明确了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所以,普药企业应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销战略也应从单纯的营销向政府关系转变,为企业又快又好的抢占市场,获取更多的竞争空间。

二、新医改下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

新医改的实施,对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带来了革命式的影响,强调普药企业立足于医药市场,转变营销战略思维、优化营销战略模式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在笔者看来,新医改下普药企业的营销战略应作好如下几点工作:

1.紧随医药市场的发展步伐,顺应医药市场两极分化的现实。基于当前的医药终端市场而言,营销推广模式将会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对此,普药企业在进入终端市场营销之前,应选择有特点的医药产品,并积极开展行管的学术活动,建立良好的终端市场关系。此外,医药市场的容量扩大,为普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中,普药企业要以“品牌牵引”、“政府采购”为抓手,切实做好第三终端产业。在与政府构建良好关系的同时,又积极认准市场,进一步扩大自身品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2.基于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激活企业的营销活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市场环境下,基于多元化的营销渠道,是普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第三方终端市场日益繁荣,普药企业借助商业渠道下的营销策略,更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企业的营销活力。如,在农村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开展免费医疗,等等,提高企业的营销活力,扩大品牌的辐射范围。

3.开展专业化教育培训,强化营销队伍建设。新医改下的医药营销强调专业化营销模式选择,这就强调营销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对此,企业应开展落实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水平。此外,加强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专业化学术推广人才,是今后普药企业紧缺的人才,这就需要普药企业重视人才的引进及培养。

4.积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强化公益性与学术性结合。新医改给我的最大印象就是“回归公益”,那么,普药企业应抓住这一医改趋势,强化公益性与学术性结合,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创造良好的基础。例如,企业与疾控中心、医药协会共同主办学术推广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做到很好的推广销售,而且在社会中塑造了企业“公益性”的形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医改的出台与实施,正逐步转变着传统的医药市场,带给普药企业发展的空间与机遇。但是,普药企业要全面的审视市场的发展趋势、转变营销战略思维及策略。在“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大计之下,需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妖燕萍,吴晓明.医药营销模式的利弊分析[J].中国药事,2011.02

[2]王勇.新医改背景下药品模式的发展趋势[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0.12

篇9

【关键词】农村医药市场;市场开发;医药影响

一、前言

当前,农村医药市场存在巨大空缺,不少农民为了获取廉价药物往往会前往城镇药房进行采购,并一次性购买相当数量的药物,这一现象在各个地区普遍存在。而从笔者生活实践经验来看,农民在城镇药房采购药物主要集中在消炎药物、冠心病药物、其他药物等,这一现象说明,农村地区在医药产品供给上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这种背景下,必须要深入开发农村医药市场,争取在提高医疗机构效益的同时,还能为农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农村医药市场现状研究

1.农村医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重大比例,这就决定了农村人口对药品具有巨大的需求。从相关数据来看,仅2013年,我国农村药品消费总额就达到500亿元人民币,证明农村市场对药品的需求。同时与城市不同,农村地区缺乏公费医疗机构,虽然我国已经广泛的推广了农村合作医疗,但是农民在购买药品时,往往会通过现款的方式进行结付,且购买量较小,这就决定了农村地区无法进行药品招标,这对医疗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2.农村药品市场具有特殊性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城市,且医药市场十分落后,这就为药房、药企等占领农村医药市场提供帮助。同时与城市相比,药房等相关医药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要求较低,再加之农村药品零售总量较大,这也会推动药品零售行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的医疗习惯与城镇居民不同。一般在身体出现病症之后。农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去诊所或者药店购药,只有病情加重后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因此,药店的推销往往会决定农民药品购买行为。

三、农村医药市场开发思路研究

为了保证能有效开发农村地区医药市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市场开发思路:

1.基于药品价格的市场开发思路

对大部分农民而言,在购药过程中价格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疗效往往是是次要因素。笔者家庭长期从事药品销售工作,通过对农民购买药品过程进行观察后发现,当农民提出购买意愿之后,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询问药品价格,之后才能根据药品的疗效做出选择。除此之外,农民对于一些症状不严重的病症往往不会用药,依靠“土方”或者自行痊愈。由此可见,价格是影响农民购买药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村市场开发中,必须首先要从药品价格入手。

本文认为,采取低价渗透策略是满足农村地区医药市场开发的有效措施。医疗机构在进驻农村市场之后,首先需要的不是利润,而是需要稳定的消费者群体,让消费者能熟知本单位药物,明白在此处购药能获得实惠。再加之农村本身的信息交流范围有限,医疗机构的低价药品信息能很快的在一个范围内传播,这会为医药机构提供免费的市场宣传,扩大消费者群体。因此,医疗结构在开发农村医药市场中,应该从低价开发策略方面入手,在市场营销初期不考虑盈利问题,以提高市场知名度为主要工作内容。

2.基于医疗服务的市场开发思路

农村医药市场不仅价格需求上区别于城镇,而且在医疗服务的需求上也与城镇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农村地区的私人诊所大夫经常会到患者家中为其送药、输液,而在城镇这种现象是很难发生的。而在开发农村医药市场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农村地区的这个特点,则势必会对市场开发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市场开发思路:

(1)优化农村医药服务方法,为村民提供送药上门等工作;在送药上门的同时,由专业人员介绍药品的服用剂量、注意事项与常见不良反应等,保证村民就能科学、合理的用药。在上门服务过程中药注意叮嘱村民,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停止用药,并到正规医疗单位接收治疗。

(2)努力提高农村市场知名度,在开发农村市场初期,可以积极宣传药品会员制活动,包括“满XX送XX”、“满XX抵XX”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村民对本医疗机构的认识,进而能接受本机构的医疗服务。

(3)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能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全方位的医务人员教育工作,使其能充分认识到农村医疗工作的重难点,进而在工作中能时刻保持注意力,争取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重视营销团队建设,保证农村市场推广质量

营销团队是保证农村医药市场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营销团队建设中,应该立足于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以县为单位,将本地区农村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点,并确定营销团队中相关人员的搭配情况。

要深入农村市场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调查的内容应该包括:(1)各地区农村的人口数量;(2)主要经济来源;(3)农村地区的常见病症、多发病症;(4)私人诊所、卫生服务院数量与分布等;(5)其他市场情况。

在获取上述信息之后及时生成报告,交予上级单位进行检查,最终出台农村医药市场开发建议书。

四、结论

本文重点研究了农村医药市场开发的相关问题,从本文研究内容来看,农村医药市场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在市场开发中,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团队,收集一手的农村医药市场,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对农村医药市场开发策略进行优化,争取为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并保证医疗机构效益。

参考文献:

[1]雷银生,胡晓亮.浅谈农村医药市场的营销组合策略[J].江苏商论,2006,07:60-61.

[2]李荣宽,生杰.辽宁省农村医药市场城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6,20:215+214.

篇10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潮涌一波高过一波,虽然改革方案目前都未正式明朗化,很多投资人都在观望,但这一切似乎对美国中经合集团(以下简称中经合)董事总经理王国玮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医疗改革会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我们要顺应大潮流而动,看长远发展,政府决心出钱推动医疗事业发展,表明医疗行业里将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在王国玮眼中,似乎一切负面影响都没有正面影响来得大。

中经合对中国医疗产业的投资一直很活跃,曾投资过美兆生活、爱康、北京科美东雅、博际医药等公司,作为主管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投资的王国玮功不可没。科班出身的王国玮博士有着15年的生命科学研究和从业经验,所以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专业的知识背景给了他一双慧眼去发现行业中的亮点。“中国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行业会有大发展。”王国玮表示,“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非常大,而且国内的医疗器械产业链很成熟,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不少好公司。迈瑞是个榜样,迈瑞主要是从事监视器这块业务,而国内其他环节上像迈瑞这样的企业保守估计也还有20-30家,机会非常多。”

虽然多年来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都被美国GE、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岛津等国际巨头瓜分,但随着2006年年末《关于制订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指导意见的通知》的公布,价格高昂的进口大型医疗器械失去了竞争的优势,在根本上遏制了医疗单位购买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需求。与此同时,国产大型医疗器械的价格优势凸显,为整个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看清自己在国际和国内的价值,重要的是要把握住中国市场本身的增长,从中低端往高端发展。在出口业务这块,除了把握住成本的优势之外,还应考虑战略出口,向高端发展。”王国玮表示企业在抓住了成本优势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价值,稳扎稳打,这样才能突破自己的瓶颈向高端发展。已经投资医疗服务行业体检中心美兆生活和爱康的中经合,依然对医疗服务行业看好,“服务行业的成长会非常块,竞争的优势有两点,第一,一定要规模化;第二,要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抓住成长点。”

除了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细分市场,王国玮也表示对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关注。据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31%的医院使用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有70%的医院已经实施和即将实施信息化建设。今后,医院在HIS上的投入将高速增长,预计每年达到100亿元左右。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与医院信息化相关的行业及其所衍生出的新技术在未来几年将会飞速发展。“我们看好IT技术在医院的应用,目前在很多医院已经开始使用电子病历,这只是医院信息化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未来与医院信息化发展有关的软件、设备等公司都会有很大的空间。”王国玮说。

作为一家曾在美国投资过药物研发公司AVIVA、医疗设备公司Cardiva、脐带血银行StemCyte,又在中国相继出手美兆生活、爱康、北京科美东雅、博际医药的专业投资公司,中经合会继续在中国的医疗领域深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