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的变化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服务的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五音疗法;有氧运动;经前期综合征;性激素
经前期综合征(PMS)是指反复发生在经前周期性出现躯体、精神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1】。据统计,PMS发生率达30%-90%,不同程度干扰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中5%-10%是重度患者需治疗,严重干扰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更甚者有自杀倾向【2-3】。目前治疗PMS的方法有心理治疗、调节生活状态及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本研究通过运用中医五音(宫、商、角、徵、羽)和有氧运动两者科学地结合产生的互动效应,调节情志脏腑于平衡,旨在调节经前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达到治本的目的。本研究通过相关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 (1)PMS诊断标准:采用美国精神病协会(APA)和美国国家精神健康协会(NIMH)的诊断标准【4】;(2)无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者,听力正常;(3) 患者依从性好,喜欢听音乐,并能坚持治疗者;(4)患者愿意签写知情同意书。
1.2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2年9月到2014年6月在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2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36.7±4.68)岁;对照组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37.1±5.2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维生素B6片10mg tid配合氟西汀片20mgqd,连续服用3个月。
2.2 治疗组:
1)中医五音疗法:
①暴躁在五行中属“火”,听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入行曲》等。
②压抑在五行中属“土”,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③悲哀在五行中属“金”,听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
④愤怒在五行中属“木”,听角调式乐曲,如《春风自得》、《江南好》,现代钢琴曲等。
⑤绝望在五行中属“水”,听徵调式乐曲,如《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等。
音乐治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为宜。治疗的音量应掌握适度,一般以60分贝以下疗效最佳。
2)有氧运动疗法:此项目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跳绳、步行、快走、慢跑、竞走、骑自行车、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每次有氧运动时间为40-60分钟,每周运动2~5次,选择在14:00-17:00时进行较好。两种方法疗程为3个月。
3 疗效观察和方法
3.1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一月经周期及治疗后月经周期的卵泡期、黄体期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包括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
3.2标本采集 受试者于清晨10时空腹采静脉血6mL,取3ml置入分离管中,3000 r/min 离心10min,将上层血清-20℃冰箱保存。
3.3 标本检测 仪器为罗氏cobasE411化学发光仪,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盒均购自天津九鼎公司。
3.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予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者,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者运用非参数检验。
4结果
4.1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变化情况比较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2、P、PRL指标变化情况( ±S)
注: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 >0.05;治疗后#P
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P >0.05;治疗组@P
5 讨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素问・金匾真言论》就把五声音阶中宫(DO),商(RE)、角(MI ),徵(SOL)、羽(LA)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等多方面内容运用阴阳五行学说相应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5】。中医五音疗法通过辩证选乐,把偏离了“和谐”的脏腑调理平衡达到治疗经前期综合征治本的目的。而有氧运动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达到调节性激素代谢分泌的作用【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五音疗法联合有氧运动,能够刺激血清雌二醇及孕酮的分泌,降低泌乳素水平,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赵颖, 王梅, 翁秋瑾. 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1): 89-90.
[2] 张永爱, 安瑞芳, 唐争艳, 等. 不同个性中国女大学生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及其应对方式研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3, 29(1): 62-65.
[3] 孙晓玲, 许丽绵, 罗颂平, 等. 经前平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逆证患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4): 840-842.
[4] 张惠云, 乔明琦, 窦学俊, 等. 美国妇产科学会推荐经前期综合征诊断标准在国内多中心人群中的适用性探讨[J].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9): 692-694.
篇2
关键词:医疗服务 效率 公平 医药分家
一、关于医疗服务属性的界定
有关医疗服务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效率和公平问题。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总体上缺乏对医疗服务的性质的明确认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医疗服务政策从指导思想到具体规则的种种问题,同时更导致了医疗服务实践既缺乏效率也缺乏公正,因此对医疗服务性质的分析和认识,是考察医疗服务问题的先决条件。
医疗服务的目标是满足人类健康的需求,人类的健康需求包含很多内容,其首先表现为疾病状态下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医疗服务并不能完全承担保持健康、维护生命的责任。因为人类的健康需求还涉及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生态环境、自我意识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正是医疗服务所依据的客观环境条件,并不是医疗服务的结果。混淆了医疗服务的社会责任目标和现实的服务目标问的区别,是目前难以界定医疗服务概念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疗服务的现实目标是解决人类健康需要中最直接的技术干预问题。医疗服务主要以具体病人的实际健康需求为服务对象,医疗服务的效果主要以个体健康状态的变化为标志,医疗服务的结果以提供的医疗技术最适合于患者实际状况(个体差异的、经济的、社会的等)为衡量标准。从社会经济角度讲,医疗服务消费主要是一种个体的消费行为。
但医疗服务不能简单地被视为商品。医疗服务是具有非公共品特性的准公共品,医疗服务不同于卫生服务,卫生服务中有许多内容纯属公共品,如防疫、食品监督等;而医疗服务,从经济学上讲,是具有非公共品特征的“准公共品”。公共品最主要特征是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和提供目的的非盈利性等。其核心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医疗服务是针对每个个体进行的,其“效用”可分割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稀缺性。决定医疗服务消费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医院必须在能够维持医疗资源(包括人、技术、设备、药品等)的可持续供给基础上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这些都构成了医疗服务的非公共品特性。与此同时,因为医疗保健问题事关国家稳定、人民生活质量、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属人类互活动,完全按市场经济机制运作,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将医疗保健服务纳入政府财政计划范围之中,采用各种方法予以调节、控制。如限制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相关政策、调节医疗服务市场,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需要。这就使医疗服务具有了“准公共品”的特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医疗服务内在的非公共品特性,与其形式上的“准公共品”特性之间存在的矛盾。使医疗服务的需求者、提供者、第三方付费者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它既决定了医疗服务的有偿性,又决定了其价格偏离价值要求的必然性;既体现社会对医疗服务这一特殊商品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又使得这种公平必须建立在国家经济实际发展水平基础之上;既要满足社会人群基本医疗需求,又要求医疗机构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有效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不同服务需要;既要受社会保障能力的实际约束,又要满足患者个体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要能够补偿基本医疗需求以外的成本费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医疗服务自身的这种“准公共品”特性,还将深刻地影响医疗保健体制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之所以要认识和区分医疗服务的性质,是因为不同性质的服务,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供给才能够保证其效率和公正。适合以市场供给的方式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其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既可以保障效率,也可以保障机会均等意义上的公正。但是,公共服务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加以规范才能保证效率和公正,社会服务则需要政府的社会政策的规范来保障效率和公正。换言之,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医疗服务领域的政策必须以医疗服务的性质为基础才能保证医疗服务的效率和公正。就医疗服务领域而言,其产出是健康。其生产效率指的是在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以最能保障和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的方式提供服务,或者说是用尽可能低的投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治疗,使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医疗服务领域的产出不是医生或医院提供服务的数量,当然更不是医生和医院赚取的利润的数量。如果医疗服务领域产出和效率的特性证明市场效率的上述假设不完全成立,它就需要国家作为公共服务、社会服务来提供。医疗服务的配置效率还表明,一个社会在医疗服务领域投入的资源不能完全取决于其社会成员对医疗服务的需要。由于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必须面对这样一种情况:即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对每一个病人提供医学科学所能提供的治疗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所有的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是社会负担不起的。
二、对医疗服务改革的认识
医疗服务需求属于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健康性需要。人类的健康需求包含很多内容。其首先表现为疾病状态下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医疗服务并不能完全承担保持健康、维护生命的责任。因为人类的健康需求还涉及社会制度、经济水平、生态环境、自我意识等多方面因素。这些正是医疗服务所依据的客观环境条件,并不是医疗服务的结果。
医疗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在医疗市场上,存在有供方医疗技术资源、医疗设备和医药产品等物质资源、医疗技术劳务等,也存在有需要利用这些医疗资源和服务的患者,由于存在供需双方的交易过程,因此,医疗服务也就具有了商品属性,凡是商品,就需要通过市场化来完成交易。但是,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服务提供与利用过程,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按照市场法则由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商进行交易,即医疗服务的提供不能完全直接按照自由交易规则进行市场化。
另一方面,医疗服务是一种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社会服务,主要原因在于医疗服务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基本医疗服务具有伦理上的不可排他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进一步可把医疗服务细为两种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和治疗性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疾病预防、防疫检疫、流行病防治、疫苗接种、妇幼保健、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目标是从整体上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以预防为主,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为其核心任务,这类疾病的成功防治,可以减少其他人受传染的可能性,防治活动本身具有极大的外部性。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公共产品,对公共产品的
提供应该是由政府来提供最有效率,所以公共卫生服务不应该市场化和商业化,而应该完全由政府来承担其供给。
治疗性医疗服务主要指对个人病痛的治疗,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所以,它也能够完全由市场提供出来。但由于医疗市场上的严重信息不对称,使得治疗性医疗服务的供给具有相当的垄断性,从而影响了治疗性医疗服务的供求效率,加之个人治疗性医疗服务需求具有弹性较小,甚至为零的特点,当人们患病时,特别是重大疾病时,只能选择就医,但医疗卫生市场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问题,患者对自身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时间、医疗服务质量、药品质量往往因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辨别,而医生则处于信息优势,因此,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患者)通常处于劣势地位,供给者(医生)处于垄断地位。在信息较完全的市场中,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竞争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商品(服务)的市场交易是有效率和公平的,但在医疗市场中,则会由于治疗性医疗服务供给方(医院)的占优地位,能够取得垄断势力,其供给只能有利于供给方(医院)而不利于患者,因而治疗性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性影响了医疗市场有效运转,因此,治疗性医疗服务完全由政府像公共卫生服务那样来提供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率的,治疗性医疗服务的供给只有靠市场来解决,而打破对治疗性医疗服务供给领域的垄断以及政府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才是解决医疗服务效率和公平问题的关键。
事实上,医改的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即如何处理政府和医疗市场的关系。当前医疗领域出现的种种困惑,是政府与医疗市场双向不到位的结果。多年来的探索表明,我们应该重新思索政府在医改中的作用。首先,政府要解决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必须发挥其公共管理职责,进行宏观调控,引进公平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关键是在政府主导下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吸引民间团体和非营利性机构进入,而不是由政府取代市场。其次,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通过购买医疗服务补贴给需要的患者。为了提高政府的资源效率,政府不应直接配给医疗服务资源,而应通过“搭患者的便车”按市场价格购买特定医疗服务机构(如公立医院)的服务来补贴给特定的患者。各类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有效竞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创新医疗服务内容来争取患者就医。另外,作为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者,政府应严格执法,规范医疗市场秩序,鼓励正当竞争,严厉打击一切商业贿赂行为和腐败行为。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伦理观发生了变化,使人们免受疾病的折磨,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也被看作一项基本人权,而且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对于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人们从基本人权观念出发,认为这类医疗服务也具有一定程度的非排它性,从这个角度看,某些基本的医疗即使不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但由于具有了伦理上的非排他性,因此也有了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应负担一定的责任,基于我国政府财力和能力的考虑,政府不一定负全部责任,另一部分责任可由市场来负担。
篇3
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和监督影响因素关系
中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价格基本上实行的是以服务项目作为计量单位收取费用的“项目收费”方法,服务项目不同制定收费价格的标准也不一样。医疗服务项日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药品价格,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医院通常按照药品的批发价格购买,并以零售价格销售,药品的加成率为15%,政府免收医院药品零售的增值税利润所得税;(2)医疗用品价格,根据国家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医疗用品的价格应按照进货价格出售,实行保本经营;(3)常规医疗服务价格。主要是指医院提供的起主导作用的医疗服务,并由物价主管部门控制其价格。包括门诊服务、住院服务等基本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服务;(4)高新技术医疗服务价格,对于高技术、新开发的医疗服务项目,物价主管部门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控制其价格,该类服务制定的收费价格比较高。
1医疗服务价格的探讨与管理
1.1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的探讨
国家卫生部门、中国中医药管理中心、国家统计局近年来一直对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进行分析和调研,我国于2000年颁布了《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对于那些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医疗机构必须遵循《国家医疗服务价格规范》里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照规定收缴服务费用。
通过法律的规范后,医疗服务价格越来越合理,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利益,体现了医护人员的价值,但是,现在非盈利性医院是按照政府的指导价,而不是采用的成本价,虽然可以体现出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但是大型的医技检查项目的价格却大大地降低了,医技设备非常昂贵,尽管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但是还是比成本费低,医院要为人们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服务就必须依靠政府的补贴。然而政府的补贴并不是解决医疗服务价格与体现医护人员劳动价值的最终办法。
1.2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
医疗服务价格是国家价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调整和执行过程进行有效地组织、领导和监督。当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是由物价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定价方法。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在执行政府指导价时,可以作上下10%的浮动,并报相关物价、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供患者自愿选择的特需医疗服务价格,可在政府制定的指导价的基础上浮动,但必须报相关物价、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其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国家规定还是很严谨的,但设备的昂贵,让规定的医疗服务价格无法保证医院收支的平衡。
2医疗服务价格的现行状况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充分体现其公益性质,按照合理补偿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核定。
医疗服务价格决定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产生,不可能完全由市场调节,而应采取由政府指导下的有限接受市场调节的机制。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关系有:
2.1价值补偿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制定价格政策应自觉地遵循价值规律。如果医疗收费标准不能反映价值,医疗功能萎缩,进而影响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如果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得不到体现,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位及政府补贴是否能与医疗设备的购价及医护人员的付出成正比。
2.2调节卫生资源配置
一般情况下,价格的变动可以引起生产和消费的变动,进而引起资源流向的变化。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一般会增加这一商品的生产,这就会吸引社会资源流人这一行业;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一般会减少这一商品的生产,部分资源可能就退出这一行业,消费者则可能增加对这一商品的需求。价格正是通过这一过程调节着企业的生产规模、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平衡。
2.3调节医疗服务供求状况
价格的涨跌,犹如一只无形的手,调节人们的行为,指挥着生产者的行动,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供给者提高该商品的产量,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需求;反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供给者减少该商品的产量,消费者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医疗服务价格不可能完全通过供求来决定,政府可以干预医疗价格,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医疗服务的供求关系,使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现行的收费标准中,大多数医疗项目没有按照医院级别合理拉开档次,形成患者过度向大医院集中,对同样的医疗服务,大医院供不应求,出现看病难、住院难,医院超负荷运转,而一些基层医院出现了门前冷落的局面,造成了卫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并存。
3医疗卫生水平的发展状况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门诊人均费用增长迅速,出院人均费用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医疗费用水平的上升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是近年来人们就医的需求有所增加,社会总体物价指数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的投入比例不够,药品及卫生材料的报价过高,多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的研发都促进了医疗费用水平的上升。
4结语
现在,我国看病难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政府对医疗服务的补贴力度不够,医院内昂贵的医疗设施消耗了医院的大部分资金,因此,政府和医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服务成本,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贴力度,提高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解决人们看病难的问题,政府要鼓励公立医院接收社会资本,政府在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政府也要鼓励社会上的各种资本流入医院,为医院提供财政支持。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完善我国的医疗价格管理体制。参考文献:
[1]李丽.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14).
篇4
医院的经营等同与企业经营,既企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来获取利润的过程。医院就是通过患者整个就医过程满足就医者的各种需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随着竞争的加剧,医疗机构正逐步加强市场营销行为。服务营销,是市场发展所产生并需要的一种新的模式。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比较顺利地抓住消费者回头购买或者长期购买,其中的价值体现是无法用常规的投入产出来计算。国外成熟的做法已经有许多年,我们现在的医院有许多优势可以运用这种模式。如何运用服务营销?如何将服务营销在医院的整体经营中运用的更好?如何才能更好的抓住就医者,挖掘他们长期的就医潜能?都值得我们去详细探讨。
1在开展服务营销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开展服务营销之前,需要让所有的营销人员也就是医院全体人员了解几个关键问题,特别是一些实际操作中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清楚服务营销所有的构架与支撑点,那么您的服务营销也是开展不起来的,可能又会出现“学而不象”的局面,导致浪费与破坏。
1.1一定要了解你所服务的对象(客户)是什么了解你的服务对象就好比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样,就诊者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比如所犯何疾、疾病严重程度、就医情况如何、生活保障、收入等,其他如家庭状况、地址、电话等,了解的越彻底越好。你对就诊者越了解,就越能把握对方心理,说明对他越认真,就越能够做我们想做的事,在服务上就越能够体现服务的实际意义。
1.2一定要熟知你所推广的医疗内容是什么营销如战场,知己知彼方能够百战不殆。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同时,要非常熟知自己所进行的医疗活动,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清楚,自己所在医院的环境、实力、特色、专家、配套服务等。现在的营销有许多部分都要靠口碑的力量去做说服工作,服务营销的突出特点就是强力的口碑工作,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所推广的医疗内容,就谈不上服务营销了。熟知自己的医疗内容,熟知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并与到位的服务相结合,才能够事半功倍。
1.3一定要深入了解你的医院与医疗服务口碑有多远服务营销所推崇的力量是你的医院品牌与医院的口碑,就诊者大多数对比较知名的医院信任度较高。
2在做好医疗服务营销时应该把握住服务营销的主要内容
医疗服务营销观念和医疗服务营销策略是搞好医疗服务经营的主要内容。它作为医疗机构进行市场经营决策的指导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生产观念、服务观念、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双赢与多赢的观念。营销观念的重点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以就医者需求为中心的观念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都提出了要“以病人为中心”的观点和宗旨。从医疗机构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来讲这是十分正确的,它比在生产观念和服务观念指导下的做法大大进了一步。但是,这种提法不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1)从医疗服务的对象来讲,医疗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包括健康人、亚健康状态的人。在过去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不仅是患了病的人才到医院去就医,而是健康人与亚健康状态的人有需求时都要到医院就医,并且形成了“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幸福”的共识。并不是有病不医、有病缓医,而是自己有点不适都愿意到医院就医;(2)从服务的内容上讲,医疗服务涉及到保健、康复、咨询等多方面。人们可以因为各方面的目的而到医院就医;(3)从医疗机构的功能来讲,医疗机构不仅要治疗疾病,它还包括照料(维护)人们的健康、修复劳动力和满足人们的保健消费需求等。所以,从医疗服务营销的角度来讲,应当是“医疗机构要以就医者的需求为中心”,而不再仅仅是以病人为中心。
第一,要满足就医者有关医疗服务的全部需求。就医者对有关医疗服务的全部需求,是通过医疗服务整体概念来实现这一要求的。这里要求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要改变长期以来一种不正确的认识,即把就医者当作求医者的认识,认为病人患病后到医疗机构就医是来乞求医生治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医疗服务营销的角度来看,医疗机构就是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人们到医院是来就医而不是来求医,就医者和医务人员是处于平等的地位和关系之中。对病人而言,其就医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经费支出、获得没有副作用的诊疗措施解除其痛苦(治愈疾病);其次是护理及其相关配套服务的要求;对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其就医时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要求接受的医疗服务方便、快捷、周到。因为亚健康状态的人就医时获取的服务主要是:健康检查、心理咨询、康复、保健、疗养、器官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对于健康人来说,其就医时对医疗服务满意与否主要表现在是否方便、有效。因其就医时获取的服务主要是:人体雕塑(如隆胸、隆鼻、抽脂、祛斑、除皱、双眼皮切割、整形、矫形等)、疾病预防、健康咨询、个人体征改变(如腋臭根治,鼾声根除)以及生命质量提高的需求(如阴道紧缩术,包茎切割,断肢再植等)。
第二,要满足就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有形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中,是要通过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即不断提供新产品来实现这一要求的。医疗服务需求方面也是如此,它是通过医疗服务项目的寿命周期理论,即不断推出的新疗法、新技术来实现这一要求的。医疗服务项目同样存在着研发期、临床试用期、成熟期、衰退期。如果一所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项目总是一副老面孔,没有新项目,就不能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就必然被市场淘汰。而医疗服务项目寿命周期理论就是研究如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出新项目,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第三,要满足就医者对不同服务的需求。这是通过市场细分战略来实现这一要求的。医疗服务营销观念认为,就医者的医疗服务需求都是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不同的需求群体应提供能够满足他们各种需求的医疗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医疗机构必须实施市场细分战略,对需求进行划分。所以,市场细分战略就成为以就医者为中心的现代医疗服务营销观念的重要内容。
如新加坡中央医院就把“以就医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到医院全体员工的心目中。在该院,只要就医者入院,不管你是国家总统,还是街头小贩,都会得到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料。医院为就医者考虑的十分周到,他们每天一换的消毒床单,每天安排就医者洗澡,护士查房时除医疗问题外,还会征求就医者对饭菜及生活的满意度,对医院各方面服务的需求,查体前总会把床前的布帘拉上。就医者出院时,还要请他们填写医务人员服务调查表。调查表开头写着:“感谢你选择了中央医院,希望你在住院期间感到舒适,请你抽一点时间填写此表,本人将亲自查看。”落款是院长签名。
2.2以就医者满意为标准的观念西方的学者为服务业设定的法则是:“顾客就是上帝,热爱上帝,做他喜欢做的事情。”判断服务好与坏的标准就是顾客是否满意,这又称为“顾客满意理论”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服务的感受大于他自己对服务期望的情感状态的反映。医疗服务既是特殊的服务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服务的目标也是让就医者满意。就医者是否满意既是判断医疗服务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医疗服务的宗旨。
影响医疗服务满意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1)医疗服务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医院的环境与设施、医疗的各种标识、医务人员的服饰等;(2)医疗服务产品方面的因素:①医疗质量(包括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疾病的转归);②服务(包括获取服务的便捷程度、配套服务的完善程度、服务的及时性、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沟通技巧等);③医疗服务效果的快慢;④医疗服务的价格等。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将医疗质量作为判断医疗服务好坏的标准,把医疗质量(特别是疾病的转归)的因素等同于影响医疗服务满意的所有因素,使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仅重视了医疗质量,而忽视了服务质量和影响医疗服务满意的其他因素,甚至认为疾病治好了病人就该满意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从医疗服务营销的角度来讲,我们每一位医疗服务工作者和医疗服务的经营管理者均要牢固树立以就医者满意为标准的观念,把就医者(客户)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医疗服务好坏的最高标准,高度重视影响医疗服务满意的各种因素。
2.3长期利润观念现代市场营销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强调企业或服务部门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必须坚持长期发展战略,追求长期稳定的利润。医疗营销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但是在不同的营销观念下,衡量利润的标准不同。在早期,特别是在计划经济的初期阶段,医疗机构根本没有什么利润的观念,医疗机构也不管成本和效益是怎样,只管有没有社会效益;在生产观念和服务观念下,开始出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存的认识,而衡量经济效益的一个唯一标准则是利润,这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的发展战略。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及双赢观念的出现,则强调经营的长期发展,不注重每一笔交易或每一项服务都赚钱,在市场竞争中也不是只用利润这一衡量标准,还要以医疗服务的市场地位、市场占有率、投资收益率来全面地衡量某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满足就医者需求的程度,并且要衡量医疗机构的获利能力。
实际上,医疗服务的特殊性正说明了长期利润观念的重要性。从医疗客户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客户)都具有终身价值,同时医疗服务又有就近获取的特点。如果一个人对某医疗机构的服务感到满意,他可能成为这个医疗机构的长期服务购买者,甚至是终身客户。不仅如此,他可能向他身边的其他人宣传这个医院或某个医生,介绍他身边的其他人到这个医院来就医;反之,如果一个人(客户)对某医疗机构的服务感到不满意,那么他可能只是这个医疗机构的一个一次性就医者,甚至他可能影响他身边的其他人有来这所医疗机构的就医行为。所以,每个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和医务人员都应当树立长期利润的观念,而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和当前的利益,更不能做一锤子式的买卖。
2.4发挥优势和特色的观念从医疗服务需求特性来看,医疗服务需求具有广泛性、层次性、重复性,医疗市场具有广阔性和复杂性。从资源的占有角度看任何一个医疗机构都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医疗服务资源,一所医疗机构所拥有的资源、所具备的条件和服务能力始终是有限的。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医疗机构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它只能从某些方面寻求机会并加以突破。这一特性指明,医疗机构必须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要在某些方面有所为,某些方面有所不为。在有所为方面应当根据市场细分理论和结合自身优势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利用,充分发挥占有资源的作用。如果什么都去做结果是什么也做不好,最终将失去竞争能力和优势以及应有的市场地位。
2.5全员营销的观念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不是由一个人的简单劳动就能够完成,它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医疗服务的最终产品是由多个相关的医务人员提供的服务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好像是一根完整的“链条”,如果某一个环节出问题(服务不好或出差错),这根“链条”就可能断裂。某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影响到医疗服务最终产品的形成,还可能影响到就医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医疗服务不同于商品零售业、金融保险业等其他服务业,他们只需个别服务人员与顾客接触就能完成相关服务。医疗服务则需要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共同完成。而且每一个医务人员都处在服务的前台,与就医者直接接触并向就医者提供服务。因此,医疗服务要树立、而且要牢固树立全员营销的观念。不仅如此,还应把就医者作为医疗服务的推销者。如果有人认为医疗服务营销仅仅是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和营销部门的事情,那就说明他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医疗服务的市场特征。
我们经常都会见到有这样的例子,同是一个学校毕业的医学生,同在一个单位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其中一个人成了名医,而另一个人却很少有就医者选择他为其诊病。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前者懂得医疗服务营销,学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法、营销策略和营销技巧,并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不断地营销了自己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而后者呢?因为他只懂得埋头从事医疗服务技术工作,他把自己只定位成了一个科学家或专业人员,只知道为就医者提供冷冰冰的诊疗技术。他所关注的是疾病而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当然也就很少有就医者愿意选择和接受他所提供的服务。
从营销的角度来讲,一个优秀的医务人员除了应具备精湛的医术和优良的职业道德外,还应懂得接诊技巧,也就是医疗服务营销。一个成功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和经营管理者除了应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懂得领导艺术外,更应懂得医疗服务营销策略。可以说,一个医务人员如果不懂得医疗服务营销,他就仅仅算是一个“医匠”。一个医院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如果不懂得医疗服务营销策略,他就仅仅算是一个“管家”。
3在做好服务营销的同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3.1医院营销是个系统工程大家在谈到市场营销时,反映出的概念往往是如何做广告,或者是出个什么点子之类的,对于医疗服务市场的营销行为也往往流于这种认识,忽略了市场营销工作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市场营销是一个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服务)设计的过程,需要进行需求调查(判断)、产品(服务)设计、流通渠道确定、制定价格、形象设计、宣传等一系列复杂工作。而在进行整体战略营销时,则更为复杂,操作实施须更加谨慎。
医疗服务由于是一种提供“健康”这种“产品”的服务,具有其较为特殊的地方。在进行市场营销设计时,不仅需要基本的市场营销知识,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疗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及卫生管理知识;不仅要能设计和实现医疗服务需求调查,进行需求判断,还需要能参与到医疗服务的流程改造等问题中去。结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政策需求提供健康服务,则是一个站在战略高度看待医疗服务市场的问题。
3.2根植于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任何市场营销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根植于其内部的管理,医疗服务市场的营销行为也不例外。一个医疗机构要实行某项市场营销活动,最终的行为都将落实到医疗服务的过程中,这必然涉及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医疗服务行为作为一种服务,这种依赖性更加突出。简单以下乡进行“假日巡诊”为例。我们姑且将这种营销行为的目的设定为:扩大医疗机构的影响,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发现病源挖掘病源。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医疗机构有良好的内部管理机制。首先,医疗机构内部必须有相应的人员、物品组织安排体系,有相关的行程、活动安排等内部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如何进行事前宣传、事中活动、事后结果分析等营销行为。一个缺乏内部管理能力的医疗机构,即便是营销计划做得很完美,在实行时也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扩大营销成本得不偿失。
医疗服务的根本目的是祛除疾病,实现“健康”。因此,不管营销活动搞得多么精彩,对服务对象(患者)而言,是否帮助其实现“健康”才是最根本的。这依赖于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就如同医疗检测设备再先进,也不能代表治疗水平一样)。而如何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需要医疗机构内部的一系列人才管理体制来促进和培养的。中医对疾病认识的一句话说:“有诸内,才能形之于外”。没有坚实的内部管理,医疗服务的市场营销活动就是花架子、空壳子。
3.3要注重内部营销医疗服务作为一种服务的实现过程,需要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患者面对面接触来实现,具有较强的个体服务的特点。一个医疗服务提供者面对患者时往往代表了其所在的整个医疗机构。因此,如何让医疗机构内的每一个医疗服务提供者自觉自愿地热心服务于患者,就必须进行医疗机构的内部营销。内部营销就是要求领导层将机构内部成员当作客户一样看待,进行营销,即通过各种营销活动促进内部成员积极地工作(对外提供服务)。对于医疗机构的领导而言,这在目前还是一个需要建立的概念。内部激励机制(如定期选人到大医院带薪进修)也可以看作是内部营销的一项内容。
3.4必须进行成本核算医疗服务市场营销活动肯定是需要经费的,因此必须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还是以下乡巡诊为例。事前的宣传需要费用,内部人员的薪金需要考虑,来回的路费需要考虑,活动消耗需要折成费用,发放礼品及宣传用品的需要费用等。可以测算在一定的影响时期内,该地区来就诊人数的同比增加值及相应的收入,也就可得出该项活动投入与产出比,算出真正的经济效益。由此也可粗略地估计出活动提供周期,同时也可以衡量出该活动是否为社会效益“付费”。
在把握以上重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医院服务营销的认识误区:(1)营销就是广告;(2)营销就是宣传策划;(3)营销增加支出;(4)营销就是营销部门的事;(5)医疗服务不营销也有需求;(6)有技术优势就不必要营销;(7)医疗服务无法营销;(8)医疗市场无法定位;(9)医院无法为医疗产品定价;(10)医疗服务无法促销。
篇5
我国还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整个即将老龄化的社会必须要面对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不足的现实。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种医疗服务产业将在市场强劲的需求下蓬勃生长。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会暴露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更稳妥地解决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服务行业从业者需要积极思考的。
二、老龄人群面对的医疗服务产业及现状
1、老年医疗保险业
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但它的覆盖和保障能力有限,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的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年人或者其所在的雇佣企业可以参加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来补充其对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需求。例如有预防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的保险——意外伤害住院(老年人防摔)险,意外骨折险等。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特别是在自己年老体弱,经济收入减少时,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各式各类面向各种特定老年群体的险种的良性发展,将对整个社会都颇有益处。
2、社区养老服务业
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医疗服务业是建设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老年人和子女的同居率也急剧下降。单纯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社区-家庭为主要场所的社区医疗服务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医疗需求。老年人往往能到社区诊所等社区医疗设施处得到诊疗、康复、预防和保健等服务。但这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老年社区医疗服务的资源不足。除缺乏政府部门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支持之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缺乏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机构往往存在资金短缺,随之而来又会出现人力资源匮乏和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社区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缺乏专业的老年社区医疗团队。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护理的服务需求是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并没有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服务。例如,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疾病和卧床的老年人希望得到的是居家养老服务。他们需要社区医疗人员前往老年人家中,进行周期性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养老机构和养老产品制造业
养老服务机构通过资金来源可分为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两种。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以民政部门旗下的养老院为主。而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是有偿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者老年公寓。目前,我国在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仅占老年群体的百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因为条件所限不能入住床位有限的公立机构,而民办养老院高昂的费用又让老人承受不起。这是因为我国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复合需求(休养、护理、医疗、交流)得不到满足;也因为养老机构自身盈利困难,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和人员进行更多的服务和管理。养老产品制造业有着广泛商机。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对老年生活辅助用品具有强烈的需求。在老花镜、助听器、拐杖等常见辅具之外,基于医用功能的养老辅具也越来越多。此外,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文化用品也层出不穷,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手机,有按键少、菜单结构明晰,增加实体按键等优点,方便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养老产品制造业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保健品制造。各大保健品通常利用各地生态食品等资源,进行合理提取和精深加工,向老年人提供适销对路、有利健康、安全无害的可食用产品。但是不少产品夸大了使用疗效并使用不法手段售卖,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三、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产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增大
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患病几率要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会提高。这就导致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2、用作老龄人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人口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患病几率较高,导致医疗保障资金迅速增加。社会各界用于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费用也在大幅度提升。近些年来,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支出也是十分可观的。中国目前离退休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的,致使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已经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产生的压力将会更为严重,从而,将社会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使得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
篇6
关键词:单独收费 卫生材料 申报 管理
一、实行医院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制度的背景
2004年10月11日,甘肃省物价局、卫生厅下发了《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甘价费[2004]231号)。该方案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其目标是整顿医疗服务价格秩序,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关系,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减轻群众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负担,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基于这一目标,省物价局、卫生厅在确定了医疗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内涵、计价单位、说明、基准价的同时,确定了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目录。
二、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范围
根据《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甘价费[2004]231号)文件规定,“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是指用于对患者诊疗过程中必须使用而又事先无法确定其数量、规格、型号且价值较高的一次性卫生材料。其具体范围是《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附件三《甘肃省省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中“除外内容”所限定的范围。”在临床实践中,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可能达成百上千种之多,例编码为3315的肌肉骨骼系统手术,其除外内容为内、外固定材料。一所三级医院所经常使用的内、外固定材料的品种一般有几十种,加上规格、型号和生产厂家的不同,其价格就有可能达到上千种。所以在申报时必须认真细致,物价管理人员还要和药械科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源头上控制住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工作。并严格区分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和非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尽可能使申报工作做到不重不漏。
三、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程序
(一)确定范围
范围的正确是做好申报工作的前提。申报内容要严格控制在《甘肃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附件三《甘肃省省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中“除外内容”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二)严格执行医疗用品招标制度
为确保卫生材料的质量、价格符合规定,必须严格执行医疗用品招标制度,杜绝伪劣产品进入医院,保证医疗安全;增强价格透明,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落到实处。
(三)整理、归集齐全,按程序申报
先由物价管理员会同药械部门相关人员整理、归集需申报的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计价单位、单价、生产厂家等基本内容后,由物价管理员拟文造表,经主管院长签发,报物价局、卫生局申请备案。物价局、卫生局批复同意备案后方可作为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
四、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日常管理的难点和解决办法
(一)随着市场经济环境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的价格变化
根据甘价费[2004]299号文件精神,“以后当其价格变动时,医疗机构或商家(商)必须事先到同级价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登记。”但因其品种、规格型号繁多,价格波动较大,给申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这就要求对申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物价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眼勤手勤,随时掌握其价格变化,尽可能使申报工作做到不重不漏。
(二)随着临床诊疗水平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的品种变化
随着临床诊疗水平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应用于临床诊疗活动中,同时,必然会淘汰一些卫生材料,这就要求物价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医疗市场行情和信息,科学评估医院临床诊疗水平和新技术、新业务的开拓能力,给药械部门采购人员提供科学的预测数据,使医院的经济免遭损失。
(三)日常收费管理
医疗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医疗补偿机制不竟合理,政府投入又严重不足,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致使许多医院自定标准、自立项目、重复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医疗体制改革成困扰国家的一大难题。本次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根本解决这一难题。为保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随时检查医院的收费行为,尤其是临床科室给患者记账时,对单独收费的一次性材料是否进行了单独收费,或者对包含在项目内涵内的卫生材料是否又进行了单独收费。
总之,单独收费的医用特殊一次性卫生材料价格申报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因素,只有认识深刻,操作规范,执行严格,才能保证医疗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篇7
一问
为何放开价格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
看病难,是许多人的切身感受。究其原因,医疗服务领域供求矛盾特别是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是最为重要的一点。目前,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俗称“民营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缓慢,规模偏小,服务数量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比重较低,约占10%左右。
因此,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要求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促进多元化办医。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都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已实行市场调节价,这次是进一步放开了非营利性的民营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这项措施对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推动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形成,有助于缓解当前群众看病难的矛盾。进而有利于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有助于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细分市场,提供更多个性化和特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在社会资本更多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后,政府可以腾出更多资源投入基本医疗服务,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非公立医疗机构加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
二问
价格如何确定
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放开后,其价格如何确定?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政府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根据自身特点提供更多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医疗服务,其收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按服务项目收费,可以按病种打包收费,也可以按服务人次等确定收费方式。
对民营医院的服务定价,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为便于群众辨识和监督,各地将集中公布仍由政府定价的公立医疗机构名录,名录之外所有医疗机构都是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三问
会否竞相涨价
对于民营医院自定价格会不会加剧看病贵的担心,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在与公立医疗机构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价格后,由于在基本医疗服务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存在竞争,其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会与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衔接,不会出现集中涨价局面。
医疗保险也将发挥费用控制的作用,保证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基本平稳,不增加患者负担。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个性化、特色化等非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将根据市场供求、支付能力等因素自主确定。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我们既要通过价格杠杆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也要通过制定规则规范其价格行为,防止滥用定价权,保护患者合法权益。
各地将制定医疗机构服务价格行为规范,并要求非公立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合理约束价格行为;非公立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细清单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向患者公示,保持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各方监督。
篇8
关键词:非营利性 医疗服务价格 政府管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39-02
我国从计划经济至今,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一直都由政府进行管制,始终贯彻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医疗收费价格以成本消耗为依据;医疗收费价格的水平要考虑到人民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即群众有支付能力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收费价格水平要考虑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医院按事业单位管理,不以营利为目的;医疗收费价格的定价要素当中不含利润和税金。
一、医疗服务价格管制存在的问题
1.医疗服务价格既不反映成本也不体现质量。一方面现行技术性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背离严重,特别是技术劳务性项目的价格严重偏低,且这种现象为全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所共有;另一方面管制价格的制定没有科学、合理的测算依据,相同价格的医疗项目,其成本和质量差距较大。
2.新型医疗仪器设备的审批价格普遍偏高,与较低的技术性医疗服务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北京普外科的胃肠造瘘术180元/例,乳癌根治术590元/例,肝内异物取出术710元/例;而做一次磁共振,收费850元/人次,且造影剂、胶片还需在进价基础上另行加价收费。病人花费不少,但赚钱的是设备、药品、试剂和材料的供应商,贬值的是医务人员的服务价值。
3.医疗服务价格没有定期调整机制。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由行政管理部门按医疗服务项目制定,调整缺乏灵活性,一经制定多年不变,跟不上经济发展中其他物价的变化,很多诊疗服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因没有收费标准无法收回成本,迫使医院选择政策允许内的其他途径增加收入。
4.现行医疗价格引导患者合理分流作用甚微。因医疗价格基本不反映医疗质量,因此引导患者分流的作用甚微,相同的医疗服务项目在三甲综合医院和在一级医院,执行相同的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而挂号费上仅有几元的差距,促使大多数患者选择三级医疗机构就医,不利于病人在三级医疗机构间合理分配,降低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5.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按医疗项目进行定价的机制,促进费用扩张型医疗行为,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造成有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消费者每次就医的价格是各医疗服务项目组合的价格,这种组合只有在接受服务后才能完全确定,而且同一疾病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价格。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中的弱势地位,使得医疗机构可以凭借其信息和专业优势变一次服务为多次服务、变简单服务为复杂服务。在行政部门规定的指导价格基础上,不断提高医疗总服务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卫生资源浪费。
6.医院收入结构严重不合理。医疗服务价格制定偏低的内因,加上政府允许医院对药品进行加价,以及行政部门对大型医疗设备管理不到位的外因,导致医院收入结构不合理,检查费用逐年攀升。分析可以得出,医疗费用高表面上是医疗机构的行为规范有问题,但背后是现行的医疗价格体制有问题,是医疗价格政府管制不当的问题。中国在医疗服务价格上虽然一直实行管制,但目前实行的是按服务项目收费的后付费制度,加上单个服务项目的价格远远低于价值,使医疗机构和医生选择通过提供过量医疗服务来获得额外报酬。因此可以说,当存在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且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时,若监管机构无法对医生施行完全的监督,无法完全约束医生收取其他相关费用的行为,则必定会产生“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在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下形成的一个间接定价机制。
二、对非营利性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的相关对策
医疗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涉及到人的身心健康和基本的生命要求。因其在技术与经济上的特殊性质,如:医疗行业专业技术性强、有较高的准入壁垒;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医疗服务需求及医疗服务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特性导致医疗行业广泛而严重的市场失灵,而政府管制恰是克服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措施。在医疗服务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依据主要来自矫正与弥补市场缺陷。因此,政府的管制必须方法得当、科学合理,只有适度、恰当的政府管制才是促进有限的卫生资源合理利用。在此,笔者对非营利性医疗服务的价格管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篇9
关键词:RFID技术;手术室物联网;应用系统
1.国内外本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
大型医院每天服务患者多达数千,每天消耗的医疗器械、物品更是成千上万。不同的患者的医疗服务流程各有差异,且需多个诊疗部门协同作业。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医疗物品和器械等流动错综复杂,对现有的医疗管理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由于医疗服务管理缺乏强有力的工具支持,依靠人工管理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患者等候时间过长,医疗服务成本昂贵和质量偏低等问题。
1.1 医疗管理信息技术依然面临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 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处理使得医疗服务流程变得更加复杂,且增加了医疗服务成本;
1.1.2医院内物品和人员流动的动态性,使得手工处理信息工作负荷庞大,容易出错、难以保证医疗信息和实际医疗服务的一致性;
1.1.3无法实现对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和物品的跟踪、状态监控,无法支持医疗资源的优化调度。
1.2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专家纷纷开展了医疗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开始应用于医院所为人员和医疗物品管理,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美国、英国、瑞士和日本等医院与各研究院校合作,开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和医疗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并已在医院内实施应用。国内,目前也有科研院校开始研发相应的管理系统,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由于,我国医疗体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异显著,因此,国外企业开发的医疗资源管理系统难以适用于我国医院的管理。而且,即使国外的发达国家也没有涉及医疗手术管理系统的开发。
2. RFID技术的物联网应用系统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2.1 研究目的
我国手术医疗资源依靠人工经验,缺乏信息化技术的支持,致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利用率较低、医疗成本较高;而且手术医疗资源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将会危害患者的健康、给医院造成重大的经济和名誉损失、甚至引发医患矛盾等系列社会问题。为此,江苏久信医用净化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十余年医用净化工程技术经验及前期数字化手术室研发的成果,提出本课题,以期联合医院利用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手术医疗资源优化调度管理系统,从而实现手术医疗资源的全面、规范化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优化手术医疗资源调度,提高利用率,降低手术医疗成本。
2.2 研究意义
手术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涉及的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和耗材数量、种类较多,但手术医疗资源紧张,医疗费用昂贵,风险性高,因而备受医院和患者关注。由于我国医院的手术信息化管理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目前的管理软件没有考虑各种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和耗材等医疗资源同步可得、可用,手术过程中的医疗物品缺乏系统的管理,医疗资源的安全、有效性存在隐患,容易引发医疗事故;同时,缺乏手术医疗资源的优化调度,致使有限的手术医疗资源利用率偏低,医疗成本较高。
系统的主要科学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骨科和内窥镜等典型手术医疗资源电子清单,包括完成手术所需的医疗物品、医疗设备、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等,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结构化手术清单管理系统;
(2)以手术室医疗资源利用率最高和患者等候手术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手术室作业模型,开发计算机智能优化,优化调度手术室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成本。
(3)探索将长距离非接触式RFID技术嵌入于手术室内的关键医疗器械、物品、患者腕带和医护人员门卡,建立医疗设备、患者、医护人员和信息系统互通的手术“物联网”平台,实时获取医疗资源的使用状态,建立手术医疗资源追溯系统,为患者提供透明的、安全的手术医疗服务;
(4)开发手术室物联网的医疗资源优化调度管理系统原型机。
2.3 研究内容
2.3.1建立典型手术的医疗资源电子清单,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结构化手术清单管理系统
研究各类典型医疗手术所涉及的医生、护士、护工等人力资源,医疗器械等设备资源,耗材等物料资源,利用统计方法计算各类资源的平均消耗量和方差,并考虑医疗手术的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建立典型医疗手术的电子清单;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结构化的手术电子清单管理系统,以支持手术医疗耗材领取、医疗器械使用计划制定、医护人员排班和手术成本核算等管理功能。
2.3.2 建立手术室作业模型,开发计算机智能优化,优化调度手术室医疗资源
收集典型手术的历史数据,研究各项手术患者到达时间和数量随季节、节假日以及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不同季节、节假日和作息时间对手术室医疗服务能力的需求变化。利用模糊集和粗糙集的数据挖掘方法,将检查项目的手术室服务能力分为典型的几种类别,包括较大过剩,过剩,平衡,不足和较大不足。
以患者等候手术时间最短和手术室利用率最高为目标,建立手术室作业模型;依据手术患者到达规律,确定“瓶颈”设备或资源,利用启发式算法,以“瓶颈”资源利用率最大为目标,优化调度手术室资源;然后,以患者等候手术时间最短为目标,在上述优化基础上,开发计算机智能算法,优化调整手术室医疗资源分配,从而在保证手术室医疗资源高效利用的前提下,缩短患者等候手术的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3.3 探索利用RFID技术建立手术室物联网平台的关键技术
利用RFID技术自动探测、读写技术,研究RFID读写的中间件、各RFID读写器之间的网络构建和手术管理的信息系统集成,探索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械、耗材和信息系统互通手术室物联网平台,实现手术清单的自动核对和手术过程各医疗资源使用的自动记录,研究分布式数据仓库的智能查询技术,实现不同环节、不同需求下医疗资源状态的信息快速获取技术。
2.3.4 开发手术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原型
以医院手术室、库房、消毒柜等为研究对象,安装RFID读写器,配置大型服务器,建设内部局域网,连通各RFID读写器;为患者、医护人员、医疗器械、关键设备和手术包等配置长距离非接触式RFID芯片;开发手术医疗资源管理系统原型,并完成测试。
医院手术室物联网平台示意图
篇10
近日,针对“看病难”痼疾,国家发改委会同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全面启动。根据官方解读,这次改革将遵循“医院收入不降,公众总体负担不增,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原则,力争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初步建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意见》明确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医改需解决的根本问题,是重构医生收入与医疗服务提供数量及质量的关系。新医改前,医生收入与医疗服务数量的关系过于紧密;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初的探索性改革可能又有些矫枉过正。简单来看,医疗服务价格乘以服务数量,决定了医生的收入;如果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医生为维持收入水平,行为必然扭曲。 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决定了卫生系统的绩效,医疗服务价改应与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协同推进。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国内医改的必选题。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建立起激励医务人员合理提供医疗服务的机制,应是医改的核心内容和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医保支付、薪酬制度、分级诊疗等多项改革措施协同发挥作用。
补偿机制转变
多年来,“以药养医”机制形成的原因是医院的差额补偿政策和按项目收费方式,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严重滞后则加剧了这种结果。
当前,医疗服务项目体现人力价值的技术和劳务服务定价普遍低于成本,药品和耗材、设备检查检验成了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
《意见》指出,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这种改革思路是通过“腾笼换鸟”策略,实现补偿机制的合理转变。同时,医保支付政策需同步跟进,提高的医疗服务应纳入医保范围,不能因为服务价格提升而增加患者就医负担。
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转变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价格改革、流通政策改革之间关系紧密,又需医保政策有力支撑。由此,此次改革的顺利推进,有赖于医疗、医保、医药三者真正协调联动。
《意见》提出,将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这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要求相对应。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是“打包付费”,允许“结余归己”,鼓励医疗机构增强成本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服务提供,但可能与现行的按项目收费政策不符;因此《意见》里提出的定价(收费)方式改革,大大加强了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匹配度。
与按项目收(付)费相比,按病种、按服务单元等收(付)费方式改革,实际上是一种注重医务人员劳务价值、间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措施,是更加关注产出而非投入的激励机制设计,从而更有利于卫生系统绩效的改善。同时,《意见》强调了可以授权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既符合价格法的规定,也符合医改工作的实际。
如何进行基于DRGs(诊断相关分组)病种成本核算,对于制定医保支付价格以及医院病种成本控制,都有重要作用。
按DRGs收(付)费,指按照临床相似性和资源消耗相似性(即按照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和资源消耗程度)把患者分入500-600个诊断相关组,然后每组确定一个统一的收费和支付标准。DRGs是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支付方式,而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是开展DRGs的基础工作,需要做足功课。
往往有观点认为,今后按项目付费会退出历史舞台。其实不然,医疗服务项目规范以及相关的编码技术,是开展一切打包付费方式的基础,是医疗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亦是医疗机构开展成本核算提高运行效率的基础。
薪酬制度改革
如前所述,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决定了卫生系统的绩效,而薪酬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影响最为直接。无论是转变医疗机构补偿机制,还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果薪酬制度没有变化,则对医务人员行为的影响势必甚微。
医保支付方式、补偿机制转变与薪酬制度改革需要同步推进,以实现“激励相容”。由于医生非正式收入的普遍存在,对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与医生的收入激励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矛盾,对医院“结余归己”的激励机制可能并未促使医生合理提供服务,从而使支付方式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药占比的下降并不是药物消费的减少带来的,而是其他消费增加促成的;次均药品消费可能会减少,但是总的药品消费并未减少。
对医疗机构的补偿和医生的收入分配、薪酬制度,需要有连贯的制度设计。薪酬制度改革的要求是探索制订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与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一致,均为合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对不同医师级别制定不同服务价格,也与薪酬制度调动医生积极性的目的相同。
实行分级定价,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医疗服务制定不同价格,拉开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就医。这是《意见》关于比价关系的表述。
- 上一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 下一篇: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