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统计学研究课题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统计学研究课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现如今,我国对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视的,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把散打训练引进了课堂教育教学当中,使学生逐渐接受了课堂散打训练,并从中受益,文章就课堂散打训练队改善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课堂散打训练 高校大学生 身体水平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素质、体质较差的现象,学生们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为此,课堂散打训练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引进教育教学当中,这对大学生们的心肺功能、身体各项指标、肌肉的力量和身体的柔韧性都有很大的帮助,从一定意义上帮助学生提高了身体的整体素质。让学生们在学校里就能强身健体,不断的提高身体各项机能的水平,使全身协调能力也相应的提高。
一、散打的特点以及课堂散打训练的现状
(一)散打的特点[1]
散打也叫散手,在我国古代就很流行,它是带有一定中国特色的一种运动,它也是一种体育竞技项目,散打是以无氧供能为主,使有氧和无氧结合供能的一个项目,散打训练能够很好的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和心机耗氧量降低,使训练者的心脏有非常好的做工储备功能。散打的动作要领就是要快,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节奏都要快,它能够锻炼训练者的反应速度和敏锐的观察力。
(二)高校课堂散打训练现状
课堂散打训练逐渐被高校引进教育教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爱上这项运动,课堂散打训练也越来越被学生们所接受。散打的对抗性是很强的,学生从散打训练当中可以培养机智、顽强、灵活、勇敢、果断的意志力,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身体的各项机能水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前,散打的训练是有针对性的,一般高校根本接触不到,只有在武打体校才能够接触到,但是现在课堂散打被引入到普通高校当中。我国近几年经常出现高校学生跑步猝死之类的事件,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因如此,很多的高校开始把散打训练纳入教学大纲当中,以此来提高大学生身体机能的水平。
二、课堂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大多是成年人,身体当中的各项机能也已经发育成型,但是很多的大学生体质并不好,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机能水平的锻炼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在课余时间泡吧或者上网,在寝室看电影,很少做运动,身体根本得不到锻炼。但是普通高校对课堂散打训练的引入[2],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散打训练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学生的身体机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升[3]:
(一)对高校大学生力量的提升
众所周知,在大学生没有进入大学学习之前的几年里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学习压力,学生们运动的次数屈指可数,每天都在无止境的学习当中,学生本身的身体力量非常弱,更别说承受毕业之后的巨大就业压力了。然而,普通高校对课堂散打训练的引入,就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力量,因为散打这个项目是有一定对抗性的,高校学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能够增强身体的力量,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有效的得到锻炼。
(二)对高校大学生耐力的提升
我国高校大学普遍缺乏的就是耐力,但是散打,讲究的就是一个耐力,它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当代大学生普遍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要想从真正意义练好散打就要有长久的耐力,这就促进了大学生对自身耐力的一个养成,使学生们由内向外的真正强大起来,
(三)对高校大学生柔韧度的提升
散打训练在柔韧度的要求上是很高的,大部分的学生在进行散打训练的时候都要先进行压腿,这就是在训练大学生的柔韧度,训练的目标就是要达到横叉竖叉都灵活。学生们不可能一下子就练成,所以要循序渐进。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很好的训练了自己的柔韧度,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们的耐力,一举多得。
(四)对高校大学生反应速度的提升
散打是两个人共同进行的训练,在这个过程里就训练了大学生们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学生们在训练当中要灵活运用自己的身体,用攻击和防守的方式来获取胜利,那么这个攻击和防守的过程里,就对学生的反应速度和灵敏度都有很大的锻炼,从一定意义上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提供了帮助,在散打中获得胜利还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课堂散打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的各项机能提升都有很明显的效果。高校大学生经过课堂散打训练之后,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体能,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改善。
三、结语
散打这项体育运动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对高校大学生强身健体有着很大的帮助,它能够锻炼大学生的体魄,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坚韧品格,对大学生全身的协调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高校大学生的强大由内而外的生成。社会的进步速度飞快,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历要求了,更多的是素质的培养和体能的锻炼,散打训练正合适社会对大学生的锻炼要求,因此课堂散打训练应该被广泛的进行推广和应用,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身体水平,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校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洪涛.散打训练对改善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机能水平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篇2
不同年度学生肺活量及相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2005年男生城乡比较,21和22 岁2 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城乡比较,19和21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均为城>乡。结论 广西大学汉族学生肺功能发 育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质。
【关键词】 肺;肺活量;生长和发育;学生;汉族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5.2 R 3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8-0713-02
Comparison of Vital Capacity Among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Between 2005 and 2000 in Guangxi University/YAO Ning. The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 sity, Nanning(530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i investigate the respiration function al status of Han nationality students in Guangxi University, and to provide base s for improving their physical constitution. Methods Data of v ital capacity and related indices among students in Guangxi University wereyzed. Results The students' vital capacity and the correlated i ndices were all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 ificance in 21-year-old and 22-year-old for male students and 19-year-old and 21-year-old for female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in 2005(P<0.01). Conclusion Pulmonary function development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a mong Han students in Guangxi.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stude nts’ physical constitution.
【Key words】 Lung;Vital capacity;Growth and development;Studen ts;Han nationality
肺活量是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反应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 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1]。为了解广西大学汉族学生呼吸功能发育 状况,笔者将2000年与2005年该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所获肺活量及其相关指数资料分析 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西大学19~22岁汉族学生为 调查对象。按学生来源分城市组和乡村组。2000年抽查1 514人,2005年抽查794人。各年龄 组城乡学生均超过100人。
1.2 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检测细则》的规定,采用统一 方法,固定专人,测量肺活量、体重、身高、胸围,并计算肺活量相关指数(肺活量/体重、 肺活量/身高、肺活量/胸围)。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以(x±s)表示,2样本均数比较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年度学生肺活量比较 2005年和2000年相比,城市男女及乡村男女 学生4组人群19~22岁年龄段的肺活量均明显下降(P值均<0.01),见表1~4。
2.2 城乡学生比较 2005年城、乡男生比较,21和22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城男>乡男;19和20岁2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女与乡女比较,19和21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女>乡 女;20和22岁2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年份学生肺活量指数比较 肺活量与身材大小、性别、年龄、 、呼吸肌强弱等有关[1]。为深入了解肺活量发育规律,选择体重、身高、胸围3项 直接与人体胸廓大小有关的指标计算肺活量相关指数,即肺活量/体重、肺活量/身高、肺活 量/胸围。2005年各年龄段各组与2000年相比,指数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8。
3 讨论
2次调查结果分析显示,2005年广西大学汉族学生各年龄段各组的肺活量及其相关指数与200 0年相比均呈明显下降,与其他城市报道[2]一致。2005年男生城乡比较,仅有21和 22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城乡比较19和21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为城>乡。可能与营养状况、经济条件及青春期发育等有关。性别差异较明显,男>女,这与 肺功能发育的特点有关[3]。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85年至2000年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改 善,但包括肺活量在内的体能素质全面下降[4]。而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2005年 比2000年又有所下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但人们思想中始终以智育第一,不重视体育锻炼,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 ,学生在计算机前时间过长,沉迷于网络,户外活动少,高校体育教学较单调、枯燥,学生 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低,导致运动量严重不足。而且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用人单位往 往看品德和技术技能,对体质健康要求不高,这也造成大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为了改 变这种现状,社会、家庭、个人都应提高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从小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如采用扩胸运动、伸 展运动、深呼吸、慢跑、腹式呼吸锻炼法等方法提高肺活量。政府部门及学校应加大资金投 入,改善运动条件,体育教学也应切实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自觉、自愿进行体 育锻炼。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我国学生的体能素质。
4 参考文献
[1] 姚泰,主编.生理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6.
[2] 梁军军,鞠中红,张菊芳.天津市10年来大学生形态及肺活量变化情况.中国学校卫 生,2002,23(2):181.
[3] 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2:57-60.
篇3
[关键词]GTD;学习倦怠;时间管理;外科学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2017JSJG184);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SJA0285);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019ZD008)
[作者简介]成功(1982—),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泌尿外科临床与基础研究;秦超(1981—),男,江苏吴江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泌尿外科和临床医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8-0013-02[收稿日期]2020-02-14
“微时代”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外科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业压力繁重,时间管理能力薄弱,增加学生焦虑及倦怠情绪。GTD(GettingThingsDone)是重要的时间管理思想,是企业常用的效能培训方法,目前GTD在学生时间管理培训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GTD对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时间管理指导,旨在研究其对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专业型硕士二年级研究生100名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于2018—2019學年初采用问卷星对学生进行学习倦怠量表调查。采用连榕等学者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包含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3个维度,分别包含8个、6个及6个条目。采用Likret5级赋分法进行记分。该量表中各条目因子信度为0.67~0.81。所有问卷在线发放并完成收集,回收率100.00%。
对100名学生进行GTD时间管理培训。具体方法如下:成立GTD小组微信群,用最简化的形势告知学生什么是GTD。指导学生记录时间及项目(Project),使用手机上的时间记录软件Atimelogger或者Timetrack来记录自己每天时间的花费(Do),连续记录一周时间后进行统计,对自己用于工作,学习,健康,社交等有产出的时间以及娱乐,聊天,刷微信上网等无产出的时间进行检视(Check),开GTD小组会,鼓励每一位学生说出对今后自己的时间做出的调整和下一步行动(Action),让其完成第一个PDCA循环。组织学生阅读书籍《奇特的一生》,并嘱学生继续记录时间一个月,让记录时间成为其生活中的习惯,一个月后开GTD小组会。引入国外流行的“番茄钟”工作法,指导学生学会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在一个时间段集中精力的做一件事情,每25分钟,休息5分钟,4个番茄钟一次长休息20分钟。引导学生学习GTD的核心思想之——记录、排程和检视:召开GTD小组会,给大家一个番茄钟的时间记录下自己想做的事件清单,包括未来理想和当下极其小的事情。演示使用日历软件,Omnifocus软件来管理这四类事件,让学生体会软件带来的高效,引导学生用GTD的思想自主学习、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时间,在工作、生活中践行、反思和检视调整。布置小组作业:(1)学习视读法、(2)学习思维导图、(3)学习如何更好的做临床试验。
培训结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学习倦怠问卷调查,并将问卷结果与培训前进行对比。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GTD培训后学生学习倦怠量表中情绪低落(20.88±4.32vs22.40±4.88)、行为不当(14.40±3.84vs18.42±4.80)及成就感低(15.24±4.44vs16.86±3.90)3项得分及学习倦怠总分(50.33±7.53vs57.87±8.61)均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t=6.50,t=2.74,t=6.59,P<0.05)。
三、讨论
1.医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问题。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健康问题,新的医学理论、技术、方法不断涌现,要求医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和创新能力,故此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加重了原本就临床任务重的外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负担。而“微时代”导致时间碎片化,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增加了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规划生活的难度,使得很多学生产生焦虑、倦怠等情绪。
2.对医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培训的必要性。时间管理是指为克服时间浪费、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控制工作与程序[1]。倦怠是指个人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是产生的身体及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2]。既往研究表明,医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学习倦怠状况突出,对医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正逐渐引起更多关注。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和特征。胡金伟等[3]学者研究发现,医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r=-0.426),并推断积极主动规划时间可提高学习积极性,较少学习倦怠。吕冬琴等[4]调查发现,医学生对碎片化时间利用的重要性具有较高水平的认知,但缺乏“知行合一”。故通过团体学习辅导的方式进行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学生优化时间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是新形势下临床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篇4
摘要:根据21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点突出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篇5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开放式考核;毕业论文
0引言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这是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工作也在有序推进.高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等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高校教师应该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工作,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其中,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尤显重要.下面将对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统计学”课程如何改革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探讨.
1“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界的各种现象,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能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做出符合实际的推断,生物统计学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重要手段.实验设计本身并不是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但是,只知道统计分析方法,而不知道如何设计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实验,知识并不系统、全面.因此,多数统计学教材都加入了实验设计的内容.通过学习实验设计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并掌握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简单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两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为完成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以及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这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需要通过扎实的科技知识训练和系统的能力培养来实现.此外,生物统计学也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由于生物统计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生物学专业虽然在大一时开设了高等数学这样的基础课,但是,数学基础仍然相对较差,所以,该课程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学专业最具难度的课程之一.
2“生物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的考试制度缺乏合理性和灵活性,如在课程的期末考试中规定必须要通过完成试卷的方式来考核,有的高校还规定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题型.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考试(闭卷或开卷)为主,试题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课程的学期综合成绩.但是,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就生物统计学课程而言,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题目来考察学生对生物统计学原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但是,完成试题的过程需要使用计算器进行大量的运算,而在实际运用环节中,很少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都是通过相关的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由此可见,通过完成试卷来考核的方式与实际应用脱节,缺乏合理性.此外,由于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相关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稍显薄弱,所以,这种传统的完成试题的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的考试分数不理想,不及格的学生比例较高.从生物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来看,主要由试卷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显得不够全面.前述考核方式可能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部分高校的课程总评成绩由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不同.
这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学生的课题出勤率和平时完成作业的情况,避免了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学期总成绩起主要作用的弊端.但是,部分同学在平时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学会相应的知识,无法独立完成作业,于是采用抄袭的方法来完成作业,这样就无法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来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其次,与多数课程一样,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前通过突击复习,即便考试通过,但是对知识掌握不牢靠,一段时间后就会忘记所学知识,当然更谈不上会运用统计学知识来解决生物学问题,到做毕业论文需用到统计学知识时,很多学生显得毫无头绪.第三,学生虽然掌握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但缺乏基本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举一反三.这样的一些考核方式将学生引向了一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的轨道,学生为了完成试题,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进行计算,理论与实践脱节,当然会限制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对于“生物统计学”这种注重分析和应用能力并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够灵活,也不能使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3“生物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是当下时代的需求.这样就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的考核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灵活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巩固教材上的学习内容,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对生物统计学课程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必要的.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根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要求,按照教学目标,对考试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考核的功能.改变传统的课程总成绩的测评方式,将考勤成绩、平时成绩、统计软件应用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而综合考核.考勤成绩可以督促学生进入教室听课;平时成绩可以督促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加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只是,要避免学生为了平时作业的成绩较好而去抄袭作业的情况发生;统计软件的应用已经普及,通过统计软件应用这个项目的考核,可以督促学生掌握相应的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期末考核内容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专业知识以及将要进行的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可以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后选择一个小的研究课题,独立设计实验,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统计分析内容,最后给予合理的生物学解释.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如何收集并整理数据,并能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出结果,最后得出相应的专业解释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大趋势下进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有所调整,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对于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知识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用试卷进行考试的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不是太大,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等工具进行大量的计算.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统计软件可以完成基本统计分析,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不太大.同时,由于该门课程本身较难,可能会导致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复习应考却并不能及格.大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如何发现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而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正好可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两块大的内容.通过实验设计内容的学习,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研究课题的能力(实验因素与水平的选择、实验设计方法的选择);
通过统计学原理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培养其利用统计学知识解决生物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述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其科研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和内容就应该通过改革来反应学生对这些能力的运用能力,摒弃单纯以理论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完成试卷的好坏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做法.经过在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多年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如下针对期末考核方式的改革内容:可以采用开放式考核的方式,摈弃传统的试卷考试的方法.把生物统计学的考核与学生的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毕业论文的前面一部分工作通过课程考核的方式来完成,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计划书(包括题目选取、文献查阅、设计实验等).由于学生并没有实际开展实验,只能通过文献中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再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这种开放式的考核,可以使学生在结合应用实际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达到能够独立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的目的.到了毕业论文的实验部分完成后,对数据的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就能轻车熟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内容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结合教材的两个大的方面的内容,统计分析和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编制实验计划书,计划书包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实验目的、预期结果、实验方法、实验设计(重点内容)、确定统计方法,并从文献中收集相关的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列出分析步骤,最后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解释.通过上述考核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观念.学生选题后进行实验设计时知道需要遵循的随机、重复、设置对照等原则,通过这个过程,应该认识到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基础,所获得的任何数据和结果一定要经得起别人的检验,不能为了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去修改或者编造数据.这对他们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方面的工作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影响深远.
4结语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以上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没有了应付试卷的压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有所提升.在完成期末考核内容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运用生物统计学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今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还需要进行如下的完善:更深层次将该课程考核与学生毕业论文进行融合,具体与学生的论文指导教师进行沟通,确定选题的大方向;可以将统计软件应用能力的考核与期末考核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上机分析从文献中获得的数据并给予适当的生物学解释.
参考文献:
[1]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2]张恩盈,程丽巧,赵永厚,刘芳,宋希云.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49-150.
[3]丁建华.《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71-172.
[4]叶子弘,崔海峰,陈春.《生物统计学》课程“全程评价、综合评定”考试模式的建立[J].高教论坛,2011(1):30-31.
篇6
1.明确毕业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化。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科研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统计软件应用、论文撰写与答辩等方法与能力。我系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有以下要求:综述:查阅文献30篇以上,包含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然后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完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
开题报告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开题设计书,包括立项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计划进度、研究基础、经费预算和人员组成等。其中立项依据主要描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课题设计的指导思想、课题设计应解决的问题等。
毕业论文:首先由指导教师重点向学生讲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具体内容,使其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要求;然后由学生写出毕业论文提纲,经指导教师审阅修改后才能撰写;毕业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应从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多方面提出指导性修改意见,由学生进行修改,直至符合要求。
2.正确、合理的选题是保证毕业实习效果的前提
选题是毕业专题实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同学们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后进行选题,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文献查阅和文献阅读能力,而且从已知的知识和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原动力。对于毕业实习的科研选题,一定要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如“石河子市高中城食堂蔬菜中农药残留测定、分析及评价“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膳食调查和评价“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室内空气中细菌和TSP的测定及评价“预防医学系在校本科生学习及就业需求调查与分析“原花青素对氟致雄性小鼠生殖毒性的干预研究”。这类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了本科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他们以积极的兴趣查阅文献、搜集资料,从而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设计。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科生的研究课题,要注意其工作量及难度应适宜,使同学们能够在近14周的时间内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研究,并能获得一定的成果。
3.科研训练是保证实习论文的重要手段
在毕业实习带教过程中,指导教师对本科生按照规范的科研程序进行严格训练,以培养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指导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注重后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如对学生进行文献查阅、文献阅读的训练,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大量文献后做出课题设计。课题设计一旦做出,将由指导老师进行修改,然后举行全体实习学生参加的开题报告会,并邀请其他教师针对课题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交流。开题报告一经确定,教研室提供研究现场和实验室,以保证学生完成收集资料、获得数据的工作。学生们获得大量资料和数据,指导教师此时应指导学生运用卫生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之目的。通过此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统计学方法的正确运用,为撰写毕业论文提供了切实可信的资料。
4.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论文撰写、答辩过程
为了保证学生撰写的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对论文反复审阅,指出论文不足,令其反复修改。修改后的论文提交后,由教研室资深评阅教师把关,以便从不同角度分析论文水平。评阅教师对论文的立题依据、观察指标、技术方法、统计处理、结果结论以及讨论分析等内容进行全面评价,评阅过程注意细节,从论文写作格式、统计图表制作、参考文献引用到标点符号、小数点的使用,都有评判标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作风。
论文答辩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是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关联知识掌握程度、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5年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必须要规范科学、合理、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评判标准。成立由3~5人组成的答辩小组,成员由副教授以上职称并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教师担任。答辩工作开始前,答辩小组会组织对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评阅。论文的评阅由指导教师与评阅教师分别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研究成果的水平进行全面评价;评阅教师着重评判学生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水平。评阅结束后写出书面评阅意见。答辩要求学生在15~20分钟内运用简洁的语言,配合必要的文字、图表,以PPT形式介绍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提问时间为20分钟左右。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学术交流的能力,在正式答辩前会组织课题组相关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预答辩,使学生事先熟悉答辩的程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其克服心理紧张、胆怯等因素。
5.讨论
篇7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5-04
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科技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已渐成体系,但仍存在一些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构建并完善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及其重要性
预防医学为医学研究生提供的方法学课程主要包括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其中流行病学包括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管理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等分支学科;统计学又包括:医学统计学,科研设计,医用综合评价方法及统计软件等内容。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医学科学(包括临床、基础、护理、口腔、法医和其他各医学专业)的重要公共课程。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利用流行病学知识促进学科发展。在目前新兴的“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中,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也是其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及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研究生的需要,重新审视并强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国内外知名高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选择国际上在医学研究生培养方面领先的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埃默里大学、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抽取国内知名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8所医学院校,通过各院校研究生教育网页上公布的研究生培养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了解各院校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和特点。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1.课程设置。国内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主要由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相关课程构成。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指定了医学统计学和(或)医学科研方法为必修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也有部分医学院校则可以让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若干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习,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外医学研究生的预防医学方法学必修课程主要为生物统计和流行病学,多数专业不指定必修的方法学课程但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预防医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有如下特点:①开设课程数量多:如耶鲁大学仅公卫学院就为医学研究生开设了41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研究兴趣自由选课。而中国各大学院校平均开设课程门数仅为12.5门,提示我们研究生教育课程资源比较匮乏。②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层次安排不同的课程: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每学年可在4个学期向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流行病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分析、分子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心血管流行病学、艾滋病流行病学等42门课程,涵盖了30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课程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分成5个水平,并赋予不同的学分。③课程内容丰富,重视前沿性和创新性: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内容非常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如埃默里大学开设的现代非参数回归方法、公共卫生数据的空间分析、贝叶斯方法等前沿性方法学课程,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还很少见。④各医学学科研究生课程选择无明显专业限制:美国大部分高校把生物统计作为公共卫生教育的基础学科,教学内容覆盖了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并与流行病学形成充分的交叉。如哈佛大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公共学院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⑤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课程设置模式:美国一直走在医学课程设置模式改革的前沿,如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专业采取“双途径”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基础选择遗传统计和生物统计两种培养途径之一。
2.课程实施。国内各医学院校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设置内容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院校开设的课程虽达到一定数量,但是列入非预防医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非常少,平均仅5门课程。大多数研究生对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了解,仅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选课,导致开设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较少被非预防医学研究生所选修。在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实施方法上,我国研究生教育者们也开始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知识体系的条理清楚、系统性强,学生容易掌握,但是忽视了对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很难在课堂上培养和激发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有两种,一种由教师主讲,学生看文献、做实验,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另一种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加以指导。美国医学院校多采用小组讨论、专题报告、PBL教学等授课方法,并且非常重视讨论课的开设,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础课程讨论课学时占总学时的1/3。在讨论课中,学生在阅读指定的资料后进行评论,教师只做引导性的发言和提问,并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意见发表看法,课后要求学生上交相关主题的作业或论文。此外,美国各高校还非常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实践,如华盛顿大学的生物统计学有一半的课程在计算机实验室开课,让学生用实际的数据去验证相关统计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教材方面,国内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教学多采用统一编写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美国各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很少有制式教材,导师们更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创新性的专著,找出问题拿到课堂讨论。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管理。国外高校课程管理比国内严格,主要表现在:①课程信息公开化程度更大。学校提供课程资源网站,公开授课的教师名单及其讲授的课程内容、时间、整个课程计划和考核要求。近几年来,国内高校的课程信息公开有了很大进步,但信息公开的程度和范围还有很大的距离,往往仅限于开课的信息或基本教学内容。②对教学质量监控更严格。在美国,学院的教学主管部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和所有听课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各学院的教学评估系统基本相似,对教师的评估分为4级,即优、良、中、不合格。不合格的教师,下学期可能会被取消授课资格。③考核方法灵活多样,考核成绩是根据到课率、课堂或课外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各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而不会只凭期末成绩定优劣。而国内课程考核虽然也多数采用依据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确定,但是仍以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
三、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
与国外著名高校相比,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教育还存在以下不足:①课程数量偏少,课程内容陈旧,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比较缺乏。②学时数偏低,课程学期分布较集中,多设置在第一学年。由于时间限制,教师授课时很难将其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都讲深讲透。③课程设置层次性不强,部分课程深度不够,内容与本科生课程重复,如统计学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课程内容存在相互简单重叠,但在某些知识领域又存在教学真空。④教授形式单一,多采用大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术讲座、学术活动及文献阅读报告等活动开展得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是应用型学科,就研究生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需要而言,最重要的是具备有关的科研思维和策略,以及从实际工作出发自行设计科研课题、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而现行的课程体系较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注重培养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将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医学综合评价等方法学课程规定为医学研究生修满学分所必须的限定选修课。同时研究生课程必须打破统一的模式,适应当前多元化的学位类别、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为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研究生提供个性化和弹性化的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同时增加跨学科课程以供选择,开阔医学研究生的视野,提高培养质量。其次,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探究和思考,使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这些科研方法,培养更好的沟通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再次,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理论与技能。让学生参与调查设计、调查实施、资料统计分析及论文撰写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SPSS、SAS等统计软件应用课程是将医学专业和计算机紧密相连的课程,应该进行机房授课或学生自带电脑上课,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应对不同专业研究生应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内容,如对临床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搜集、整理和分析临床科研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研究疾病的病因,探索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等的能力。最后,增加前沿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积极开设学科前沿课程。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将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相结合,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如举办前沿性学术讲座、学术讨论会、学术报告会等,以增进学术交流、活跃科研思想,使研究生充分了解专业领域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难点、重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学术创新。此外,改革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学业表现的量化评价不应停留在仅靠课程考试的低层次上,而应该由课程学分、科研成就和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组成,而后者根据学生在讨论课、实践课和学术报告等的表现评分,以减少应试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除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医学研究生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世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就是强化预防医学教育,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继续强化预防医学方法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完善课程内容结构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医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发展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54.
[2]金岳龙,袁慧,姚应水,等.LBL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2):168-170.
[3]张凯,李恬,马军,等.美国医学教育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国病案,2011,12(8):52-53.
[4]李亚敏,陈俊国.国外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26-127.
[5]张国良.非预防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改革浅议[J].国医论坛,2012,27(3):53.
[6]牟素华,胡启托,覃思.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中流行病学教学实践的探索[J].湖北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26(4):65-67.
[7]孙士杰.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68-69.
篇8
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过多强调理论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查找书后附表设计试验与手工计算,忽视了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培养,不符合越来越重于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应用生物统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在十分有限的32个学时内,为使“生物统计学”的授课内容不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生重复且更实用,笔者通过对现代应用生物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发展趋势的课前调研,发现R软件是一款功能全面又易学的统计软件,含有许多新颖而又实用的统计分析技术与假设检验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生物统计学的教学需要,并且没有版权问题。各种概率分布的计算,以及平衡不完全区组、拉丁方与正交表等试验设计,都可以在R软件中完成,使学生可以彻底摆脱手工查表与计算的烦恼。课后关于生物统计学与R软件使用的问卷调查发现,88.2%的学生认为在修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后仍很有必要学习生物统计学和统计软件,92.8%的学生认为自由软件R作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软件十分合适,还有86.7%的学生则认为R语言的学习能够对理解统计原理有所帮助。
1统计软件R的介绍
R语言是一门比较新的计算机语言,源自S语言(S-Plus软件中使用)与Scheme语言。基于GNU协议的自由软件R提供了一种使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与图形展示的计算机环境,整合有许多统计工具包[1]。R语言最初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统计系教授RossIhaka和RobertGentleman合作编写,由于这两位“R之父”的名字都是以R开头,所以就称之为R语言。R自1993年诞生以来,深受统计学家和计量爱好者的喜爱,被国外大量学术与科研机构采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计量经济学、实证金融学、空间统计学、统计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诸多领域,已经成为主流软件之一。2009年1月7日,《纽约时报》记者AshleeVance题为“DataAnalystsCaptivatedbyR’sPower的文章[2]在科技版发表之后,引起了统计软件R与SAS之争,可见R在统计学界和业界的影响力。
相对于其它统计软件,R的主要特色在于:1)R语言具有自由、免费、开放源代码及统计模块齐全的特征;2)R语言是彻底面向对象的统计编程语言,R中所有计算结果都可以作为对象保存起来,供进一步统计分析与图形展示之用;3)R软件体积小,更新速度快;4)R的扩展性非常强。世界各地的CRAN镜像网站上有许多志愿者提供的非常丰富的工具包,供下载使用。正如Google首席经济学家HalVarian所说,R最优美的地方是你能够修改很多前人编写的工具包的代码做各种所需的事情,实际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据统计,2008年12月13日~14日“第一届中国R语言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时,共有近70家单位150余人参加;2009年12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R语言会议则在北京和上海设有两个分会场,共有90多家单位300余人参加。参会的人员主要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包括在校学生、高校老师、科研所研究员等。
2统计教学中R软件的使用现状
由于R强大的统计计算与图形展示功能,以及自由免费与开放源代码的特点,目前国外许多大学统计相关专业都将R作为教学软件。据笔者调查,国内高校教学中统计软件的使用现状比较混乱,多是采用SPSS或SAS软件,也有使用S-Plus、Matlab、Minitab、Stata、Eviews、Origin、DPS、MSExcel等商业软件,仍有部分高校在统计教学中没有结合与讲授统计软件。国内只有很少一部分高校使用R软件进行统计教学,但是已有48所(不含重复)国内高校的教师或在校学生参加过R会议。
据不完全统计,江西农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高校已将R语言作为统计相关课程上机实习的计算机软件。其中江西农业大学自2005年开始,就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的生物统计学课程中采用自由软件R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3生物统计学教学与R使用的调查分析
当前,数据分析处理几乎全是使用计算机统计软件完成,在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人们往往不会关注理论推导与计算过程,而是注重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对于非数理统计专业的学生,统计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统计思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后关于生物统计学与R软件使用的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34位学生中有30位学生(88.2%)认为在修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后仍很有必要学习生物统计学。而没有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的2003~2005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中,严重缺乏统计分析与假设检验。这充分说明了,纯粹的统计方法与理论教学,越来越不符合借重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生物统计学发展趋势。
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6%的学生认为生物统计学与R语言都非常有用,毕业后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参加科研或管理工作都能用得上,同样有96%的学生在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结束后会选择继续学习R语言,有80%的学生认为R语言上级实习的16学时不够用,且有92.8%的学生认为R软件作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软件十分合适,86.7%的学生认为R语言的学习能够对学习与理解统计原理有所帮助,67.6%的学生认为C语言的学习基础对学好R语言有所帮助。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程新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自由软件平台的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研究”,对两个年级共233人分别采用R和SPSS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发现,采用R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掌握统计学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比SPSS有了显著提高[3]。因此,可以认为使用R软件作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软件是十分合适的。
此外,本次问卷调查中还发现76.5%的学生认为R语言的入门很容易且R软件安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有63.9%的学生认为R语言的一些统计函数特别是绘图函数的参数设置比较麻烦,学习有困难;有81.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组织出版关于R语言与生物统计学的参考书。与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关于SPSS或SAS软件的图书相比,由于R软件是一款比较新的统计软件,且是自由软件,目前关于R语言或R软件的图书非常少。截至到2009年底只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到4本与R语言有关的图书,分别是孙啸等著的《R语言及Bioconductor在基因组分析中的应用》(2006年7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王斌会主编的《R语言统计分析软件教程》(2007年1月,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出版);薛毅等著的《统计建模与R软件》(2007年4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汤银才主编的《R语言与统计分析》(2008年1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些书籍均以较大的篇幅详细介绍了R语言的基础与使用方法,适宜作为关于R语言的工具书。但是由于这4本书中均未涉及到试验设计与现代应用生物统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试验设计的内容在生物统计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宜作为生物统计学的上机实习指导书。而且CRAN网站上有多种关于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的R工具包,如AlgDesign、crossdes、conf.design、DoE.base、FrF2等可以自由下载使用。因此,基于R软件在国内愈来愈旺盛的市场需求,笔者认为有关出版社很有必要组织出版关于“现代应用生物统计方法在R语言中的实现”的教参或工具书。
4结论
根据调查结果与科研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统计的思想或意识比统计理论与方法更重要,使用统计软件R进行生物统计学教学,可使学生不再陷入繁琐的统计查表与计算过程中,从而增强统计思想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篇9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专业 大学生
一、引言
自主学习(learner autonomy)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是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过去近40年时间里,国内外学者在自主性英语学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因此,探讨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成为外语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调查与评估方面,已做了初步的探索工作。但国内学者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中,将合作学习应用于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以促进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培养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1.自主性外语学习
Holec(1981)最早将自主学习引入外语学习,他认为自主学习(Learning Autonomy)是指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即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以自己的学习过程为监控对象,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华维芬(2002)综合了不同学者自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并将它们大致分为4类:能力说、环境说、责任说和综合说。“能力说”把自主看做是学习者的一种自我管理能力(Holec 1981;Bergen 1990);“环境说”认为,自主就是要求学习者在任何环境下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环境对促进学习者自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ickinson 1992;Esch 1996 );“责任说”强调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认为要促进学习者自主,就必须培养学习者的责任意识(Scharle & Szabo 2000;Broady & Kenning 1996 );“综合说”则从多个层面对学习者自主进行定义(Benson 1997)。
2.合作学习
Olsen和Kagan (1992)把合作学习法定义为“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活动让组内成员之间进行有组织的交际式的信息交换,每个成员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同时愿意为促进其他成员的学习而做出努力”。王坦(2001)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通常采用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主要包括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体责任、人际和小组技能和小组自评5个基本要素(Johnson & Johnson,1994)。
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自主学习虽然强调学习者为自身的学习负责,对自身认知活动的控制和监督,但自主学习绝不等同于孤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并不矛盾。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Zimmerman教授提出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中的6个维度之一就是自主学习的社会性,即“与谁一起学”。学习主体在选择学习榜样、寻求帮助中体现其对“社会环境的敏感和随机应变”的自主的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习者提供了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与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协作,互相影响,互相信任,相互对学习进程进行反馈,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共同促进学习者自主性的机会。这使得学生的学不再局限于完成什么任务,而在于展示其完成任务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探究的过程。由于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他们学得积极主动,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正如Huttunen(1986)所认为的,在学习时能独自地或在小组活动中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学习的学习者,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因此,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能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调动个体学习积极性、克服焦虑情绪,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合作学习赋予小组成员以明确的个体责任,“本质上是一种集体的自主学习(庞维国,2003)”。“相关实验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卢敏坚,2002),增强学习者的策略性(Long, 1990),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主要途径”(王笃勤,2004)。
三、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完善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培养高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前后对被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合作学习模式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二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有29人,控制班有28人。两个班的基础英语课教学由同一位教师担任。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采用刘洪刚等(2008)设计的《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量表》作为研究工具。调查使用的问卷包括导语、个人信息(性别、年级)和23个自主学习能力的题目三个部分。自主学习能力总量表由5个分量表,即自主1(Z1),清楚老师的教学目的(1-3,23);自主2(Z2),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4-8,25)、自主3(Z3),选择并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9-12)、自主4(Z4),监督学习策略使用情况(13-19)、自主5(Z5),监控学习计划使用和执行情况(20-22)5个部分组成。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6点计分,6=这种做法完全符合我的实际情况;5=这种做法符合我的实际情况;4=这种做法有点符合我的实际情况;3=这种做法不太符合我的实际情况;2=这种做法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1=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4.研究过程
本次实验时间从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历时18周。在学期初,对被试的两个班学生进行自主性英语学习问卷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显示,两个班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问卷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地五个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然后对实验组(Group1)学生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控制组(Group2)采用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期末,再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被试自主学习能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试验组和控制组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研究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及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接受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与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控制组学生的学习成绩〈t(55)=-2.043, p=.046
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在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五个维度中选择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监督学习策略使用情况方面,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对于清楚教师的教学目的、确立学习目标和计划、监督计划实施方面都有显著作用。而在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总体水平上,虽然实验组和控制组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的均值(m=95.28, sd=11.585)比控制组(m=92.11,sd=11.634)高。这说明,合作学习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作用。
五、结语
本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可以为合作学习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但由于实验只进行了一个学期,并且研究的对象只有同一院校的两个班,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后的研究应在较大范围进行较长时间的实验以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Huttunen,I. Towards Learner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 in Senior Secondary Schools. Oulu: Acta Universitatis Ouluensis.1986.
[4]Olsen,R. E.,S. Kagan.About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C. Kessler (Ed.), 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A teacher's resource book.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92.
[5]Johnson,D. W.& R. T. Johnson.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4th ed.).Edina, 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4.
[6]刘宏刚,王强.英语专业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量表.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8):35-38.
篇10
关键词90后女大学生 婚恋观
本文以对理工科90后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统计对比分析,旨在了解其婚恋观以及影响婚恋观的因素,进而引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婚恋观,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1 调查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南京市X高校的200名在校理工专业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的时间截面维度为2011年3月1日至2011年3月25目。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75% ,均为可供分析参考的有效问卷。本次调查基本变量分布如下:年龄分布在18~24岁之间;城镇女学生占总数 43%,农村女学生占57%;本科一年级占33 %,本科二年级占 67 %,所学专业全为理工科。从以上分布的数据看,本次调查符合社会统计学分层取样原则,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恋爱现状——多观望,少实践
在本次调查中,未恋爱且暂无恋爱打算的女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6%,未恋爱但遇到合适的也可以考虑的占 41%,正在恋爱中的占23%。
由以上数据可看出:当今理工科90后女大学生中,正在恋爱的并非多数,绝大多数同学需选择观望,此种做法较为理智。可见,多数同学选择将精力投放在学习及社会实践上,为今后的发展打牢基础。90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跨进了神圣的文化殿堂,这使得她们选择继续努力,抓紧利用大学校园优厚的资源为自己充电,并不着急投放自己的感情。当然,也有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尝试恋爱的滋味,那么他们的恋爱动机是什么呢?本次调查对此问题也有所涉及。
2.2 恋爱动机——目光长远,放眼未来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有33%的人认为与男友应该共同努力坚持到底,66%的人认为应顺其自然,另有1%的人则认为可以有了好的再换;有22%的人认为大学里的恋爱只是单纯地找一个男朋友,35%的人认为大学生恋爱也应该精心挑选,最后发展为结婚对象;有83%的同学认为在恋爱是需抱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态度。由此些数据不难看出,90后的理工科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普遍比较为理智,目光也较为长远,将恋爱视为游戏的人并不多,这种理智在90后中实属可贵。
关于选择恋爱对象,有6%的人更看重对方的外貌,11%的人看重才华,47%的人看重人品,25%的人看重对方与自己志同道合,9%的人看重经济条件,2%的人看重家庭背景。从数据看来,她们虽然生于90后,但是在面对婚恋这样的人生大事上,并非以游戏的态度,好逸恶劳也不是她们的选择,她们更愿意寻找一个为人真诚,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作为自己的婚恋对象,并与之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约会是两个人沟通的必由之路,约会必然会产生支出,而大学生本身还是伸手阶级,生活支出来源一般都是父母提供,恋爱用经费也大多是从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那么,90后理工科学生恋爱约会时的支出到底是由哪一方承担的呢?我们特地对此做出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有1%的同学认为约会支出应由女生承担,有16%的同学认为约会支出应由男生承担,有38%的同学认为约会支出应由双方轮流承担,有45%的同学认为约会支出应双方AA制。
在传统思维模式中 ,似乎男士买单天经地义,也的确有部分同学仍持此观点。不过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认为双方都有义务承担恋爱消费的人数越来越多。不得不承认,双方共同承担支出的确利大于弊。首先,这种方式可以减轻男生的经济负担,如果在恋爱伊始就明确了这种方式,那么约会的过程便会显得更加自然与轻松;其次,双方共同承担也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毕竟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恋爱也好婚姻也罢,都离不开两个人对责任共同的承担,何不从现在开始磨合呢?
2.3 对恋爱、婚姻及二者关系的理解
2.3.1 对婚恋的理解
随着人们对于婚恋概念的拓宽和宽容,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于婚恋的接受度也有所差异,换句话说,大学生更愿意在什么时候在婚恋上投放精力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图3所显示的是接受调查的同学所能接受的恋爱与婚姻的年龄分布。从图中不难看出,90后理工科大学生所能接受的恋爱年龄以20至25岁为多,这一点很好理解,在这个时间段,他们精力旺盛,情窦初开,世界观人生关逐渐形成,对未来充满想象,女生渴望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男生也努力寻找自己的白雪公主。现今,90后的大学生们正处于这个年龄段。此外,90后理工科大学生所能接受的婚姻年龄以25至30岁为多,正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他们的人生规划中,30岁以前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应该不成问题,若还能组建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便再完美不过了,这也的确是这一代努力的方向。
另外的调查显示,90后理工科大学生多数能理解但不能接受闪电式的恋情,这也体现了他们对与婚恋的谨慎态度,“慢热”是他们的首选。对于他们而言,恋人或者伴侣更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能够与自己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美好未来的同伴。
2.3.2 对恋爱婚姻关系的理解
本次调查中有83%的同学都认为在恋爱应抱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态度。并且,由图四容易看出,对于现在流行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说法,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一笑而过,并不同意这看似很有道理的说法,他们相信爱情,相信婚姻只会让爱情升华,使之内化为亲情。正是由于这种信念,90后的大学生们才不会像人们所想那样游戏人生,游戏爱情,而是认真地学习,认真地积累社会经验,认真对待恋爱与婚姻。
2.4 恋爱对象的选择
首先,有93%的人认为应该与喜欢自己的人恋爱,当然,也有7%的人选择了否定的答案,经过询问,他们的想法是更愿意与自己喜欢的人恋爱。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理解,选择喜欢自己的人是一种保险的选择,喜欢自己的人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安全感,这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而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却充分体现了90后的特点——追求个性与挑战,90后们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如若自己喜欢的与喜欢自己的是同一个人,那便再好不过了。
其次,如果遇到你喜欢的人你会怎么做?先来看看90后们的答案:
从分析结果看来,90后们给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回答。首先,选择最多的是“努力完善自己,等他喜欢上你”,这是一种传统的做法,不只是90后,相信80后甚至70后也会做出相同的选择,若回归到动物的本性,这种做法就好比动物为求偶所做的争斗,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引起对方的注意。这种选择也很好地解释了“恋爱使人进步”这一现象。其次,选择“什么也不做,默默地喜欢”的同学有可能是暂时没有恋爱的打算,有可能是因为不自信,也有可能是更加喜欢这种朦胧的感觉而不愿意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悄悄暗示他”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做法,先鼓起勇气迈出小小的一步,试试对方的态度,以便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这样的小聪明既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又不致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再有就是“大胆告诉他”了,这种选择的出现,是90后的进步,他们有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怕受挫。
作为理工科学子,对自己另一半学习的专业,由34%的人选择了理工科,17%的人选择了理科,15%的人选择了经管类,10%的人选择了人文类,9%的人选择了艺术类,15%的人选择了其他。对这个问题的选择无非出于两种考虑:一是志同道合;二是互补。
3 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90后理工科学子虽然生于90后,却既具备90后的自信、活力、个性于特立独行,又不乏70后80后的稳
与谨慎。在对待婚恋这一问题上,体现了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强的女性自我发展意识,具备了现代知识女性的独立、自信和开放。这主要因为当代女大学生越来越强调自身价值,但是从调查结果中也表现出了当代在校女大学生恋爱观的不成熟,特别是在婚恋价值观方面,这主要因为:
第一,女大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和不稳定。从心理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过渡期,希望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渴望得到异性的认同和接纳,并试图尽快进行爱情的实践,这都是由其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一旦缺失理性规范与制约,其恋爱心理便易出现问题,从而引起恋爱观上的种种偏差。
第二,中西文化碰撞中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文化也与各国交融。各种意识形态夹杂而来,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又是对传统意识形态的强烈冲击。①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过于崇尚保守与矜持,她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社会经验与阅历都不够的女大学生很容易把握不好这个度,最终对恋爱观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理工科女生所生活的环境中男性的比例很大,不论是现在的同学或是将来工作的同事。再加上理工科女生处理感情问题的经验并不多,一旦当恋爱问题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她们容易显得手足无措,也容易迷失自己。
第四,家庭和学校婚恋观教育的缺失。家庭对于个体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婚恋观缺乏正确的指导,甚至还提出一些不恰当限制和要求,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从而诱发各类社会问题。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一般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很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婚恋观教育。当学生盲目犯下错误时往往采用警示或开除的严重处罚措施,这些方法过于简单和消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没有真正起到作用。②
总之,90后女大学生婚恋大多数人的大方向还是可以令人放心的,多数人拥有长远的目光。当然,对那些持游戏态度的学生,必要的教育和及时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这应该也必须提上高校教育的议程。
笔者认为各高校对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生道路上,恋爱是每一个大学生迟早要经历的重要课题。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线,获得纯真、高尚的爱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的同时,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婚恋观进行科学的了解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大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的爱情,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③
南京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研究课题
注释
①马天芳.关于当代高校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以广州X高校为例.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