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化;环保化;城市模式;生态资源;生态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11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57

现阶段,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剧增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障碍,制约着城市的整体发展,使得城市功能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针对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对策,是推进城市生态化、绿色化建设的有效保障。

1 生态城市建设概述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由原苏联城市生态学家提出的一种理想城市模式。该理念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技术与自然的协调融合;生产力与创造力得以有效保护;物质、信息、能量的高效率运用;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的出发点在于解决环境污染、追求优美环境,并且其内涵融合了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环境三者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复合系统,该理念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化城市的追求。1989年,我国江西省宜春市首次开启生态城市建设项目,成为第一个生态城市建设试点,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逐日普及,从1995年开始,我国成都、天津、扬州等城市先后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目标,由此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全面拉开序幕。

2 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

2.1 经济与生态发展不协调

在改革开放之初,受总体经济政策的影响,我国将主要精力置于发展经济之上,片面追求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实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持与保护,甚至以牺牲城市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增长。受这种传统发展思想理念的遗留影响,在我国后续城市建设中,依然不能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提起应有的重视,城市发展规划中依然将经济发展置于首要位置,对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没有及时采取治理措施。此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逐渐意识到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开始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先前的遗留影响依旧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

2.2 城市生态资源较差

城市生态资源较差会在根本上拉低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使生态城市建设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城市生态资源较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城市居民居住的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水质污染、绿地减退等多项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与解决,导致在空气质量、水质、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较发达国家处于落后地位;其二是城市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饮用水资源、可规划用地、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不足,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要以资源消耗作为基础支撑,城市资源短缺必然会限制城市的发展及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

2.3 城市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是制约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居民生活垃圾处置的合理性较差,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已经减少,然而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垃圾的分类处理依旧不能得到重视,尤其是不可分解的塑料制品以及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电池、化学合成剂等垃圾的处理,往往会与普通垃圾混装,如此加重了城市环境污染;其二是部分单位及个人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任意挤占绿化用地,甚至存在破坏植被、盗用公共设施的严重行为,给生态城市建设造成了阻碍。

2.4 施工现场污染排放控制力度较弱

城市中的建筑工程项目较多,而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施工进度,降低施工管理成本,没有对施工现场污染排放进行科学控制。建筑施工中存在夜间违规施工、机械设备噪声大、废弃材料胡乱丢弃、液体废料乱排放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污染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甚至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其中虽然部分排放的监测结果并未超标,然而依旧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达标仍扰民”的情况,加之法律方面的宽泛阻碍了环境监管措施的有效实施,使得施工现场污染排放成为制约生态城市推进的重点因素。

2.5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较差

以往的城市规划大多忽视了对人口承载力的研究,人口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生态良性循环的最大限量,资源的短缺无法保证人口未来增长的需求。另外,一些城市的规划忽视了对城市景观格局的重塑,城市景观缺少整体优化及合理的功能分区,这样很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还有很多城市忽视了地方特色的保护与构建,原有的富有民族特色及地方特色的街道与建筑,逐渐被着装统一的新形象所覆盖。这些都是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违背的,在规划中没有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3 生态城市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城市生态是一个包含诸多复杂因子的系统,对其分析评价的开展与进行需要以评价指标的确定为前提条件。以图1所示的指标体系为基础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

3.1 城市自然生态方面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日加快,导致城市人口密度普遍较大,资源禀赋较差,尤其体现在饮用水人均占有比例上,地下水超采率远远超过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指标值。另外,在人均耕地方面普遍低于联合国533.6m2的警戒线,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较低,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城市生态资源的优劣。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

3.2 城市经济生态方面

我国大部分城市第一、二、三产业万元GDP能耗依然偏高,第三产业通常为能耗低、排放少的项目,然而通常第三产业在城市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的比例依然较小,第二产业的占有比例及发展速度远远超过第三产业,同时高新技术产业与轻工业的发展依然得不到政府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因此导致城市生态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较差,不能满足生态城市建设对于城市经济结构的要求。

3.3 城市社会生态方面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破坏,对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能源消耗猛增,同时资源的利用效率也过低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严重制约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如果没有一个稳定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就很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同样也严重阻碍了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4 优化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

4.1 完善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

政府及相P部门需要针对政策、制度等制定与落实,将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经济建设置于首要位置,大力宣传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强化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给予生态城市建设足够的制度与资金支持,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提供保障,从而强化城市的生态功能与作用,并以科学发展观为内核统筹城市经济发展,使之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协调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具有较强可执行性与科学性的监督机制,使之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保障,同时强化环保执法力度,对不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收集违规证据,勒令其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对于影响恶劣的需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从而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肃清

障碍。

4.2 健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较强的多元化意味,并包含对社会、经济、人口、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虑与结合。因此需要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阶段,将总目标分解成为阶段性目标,从而健全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城市生态化速度与变化态势、生态化能力与协调性进行评判与衡量。另外,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健全需要以国家环保局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指标规定为基础,遴选与本地区特点相符的具体指标及其权重,对于无法运用分辨信息实施权重确定的指标,需要采用专家分析法对其权重进行科学化的确定,以强化生态城市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而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靠、科学的指导意见与参考依据。

4.3 将生态保护纳入企业干部绩效考核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思想,因此其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以实现思想从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为前提。从内涵本质上来看,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要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由短期性向长期性、由直接性向间接效果的转变,同时也要求经济模式实现由单一追求经济高效向经济高效协调生态环境发展的转变。反映到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该思想依旧可以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需要将生态环保纳入企业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中,督促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的协调

共存。

4.4 强化城市居民的生态意识

强化城市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首先需要采用有效手段强化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提升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同时促进生态城市理论的推广,使社会公众意识到自己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与主观能动性,促使其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借助生态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生态城市建设的氛围,以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及学校为主要阵地,构建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内涵的生态教育管理网络系统,充分发挥生态教育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政府需要号召社会相关服务机构及工艺团体,使其针对市民开展一系列的生态活动,使市民意识到“污染环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保护环境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促进城市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以此为生态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5 结语

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为基础,针对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实施有效对策予以解决,是保证生态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郑毅.生态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6.

[2] 宾厚,王芬,王欢芳.生态城市共同配送生成机理与

运作模式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6,(4).

[3] 傅兆君,翟斌,吕孝翠.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打造

洁净城市的战略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

篇2

【关键词】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

1 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经过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项法定的工程建设基本制度,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现阶段建设工程监理体制仍处在行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工程建设监理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方面表现出不协调,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2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的现状

2.1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的特点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主要有以下特点[1]:

1)资质较低,大多为乙、丙级资质;2)从业人员少,大多是一人兼管多个项目;3)监管力度小,普遍存在“大业主,大承包商,小监理”现象;4)收费低,普遍存在超低价中标现象。

2.2 中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存在问题

2.2.1 监理市场较为混乱

在监理业务的承揽方式上,存在着转包监理业务、挂靠监理证照、业主私招乱雇、系统内搞同体(或连体)监理的现象。有些监理单位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尚处在母体的副业状态,既不独立核算,更不自负盈亏;有的挂着监理企业的牌子,有监理任务时就临时凑人员,没有监理任务时,这些人就解散或转移,严重影响监理人员从事监理工作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积极性[2]。《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未得到全面执行,压价现象十分普遍,监理行业的实际取费水平较低其远小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对其工作的要求和赋予监理的责任。这些现象必将导致建设监理市场的混乱。

2.2.2 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监理工作不到位;技术装备落后

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工作。中小城市,现场的监理人员大多是退休工程技术人员、非建筑行业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下岗人员、新就业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闲散人员,因此人员素质平均水平较低,绝大部分现场监理人员没有注册监理师资格。不少工程项目存在着监理人员专业配备不齐、工作不到位、监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高素质符合要求的总监人员缺少,有的总监理工程师兼任很多项目的总监,平均到现场的次数就很少;监理人员由于素质不高,造成返工量大,落实执行难度大,影响与承包人的关系;监理人员的培训存在制度不健全;个别监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以可乘之机。

现场监理人员缺乏必要和先进的检测设备与检测工具,监理工程师的监测手段还完全停留在传统的看、摸、敲、照的程度,缺乏必要的技术资料。技术手段的落后造成监理的工作被认为技术含量不高,得不到业主的信任。

2.2.3 监理人员待遇低,监理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监理行业的社会定位较低,长远发展方向不清晰,人员待遇、福利、收入较设计等同行有较大的差距,且工作条件艰苦等因素,监理企业很难吸引有水平、有经验的人才加入监理队伍,已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亦存在过渡或思想上的短期行为,稳定的、愿长期投身监理事业的人才不多[3]。一些监理从业人员因为待遇太低,向施工单位明目张胆谋取不正当利益。故导致了监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胜任,工作难以开展,监理费用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

2.2.4 业主干预太多;工程承包方行为不规范

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甚至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监理工程师应该是工程建设项目现场的唯一管理者,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实施。故业主所要做的是如何做好对监理的管理,而非直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承包商对监理的认识不清,没有摆正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位置,缺乏自觉接受监理的心态,往往错误地认为监理是来挑刺儿找麻烦的,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监理,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外还存在把监理工程师当作其质检员,为其检验工程质量。严重干涉和混淆了双方的职责和验收程序,承包商应履行责任工程产品,监理负责全面检验。

3 对策及建议

3.1 改革和完善监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1]、[4]。

建议加大政府监管,改变职能部门监管意识和服务水平。先从政府职能部门入手,加强监管和引导,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意识,规范业主和施工单位行为,树立监理权威。规范监理市场,保证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作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是规范和制约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措施。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都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坚决吊销资质证书,依法将其清出建筑市场。使资质管理成为监理队伍规模调控和市场行为监管的重要手段。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不符合资质要求的监理企业不予入内,从而有效制止素质较低的监理企业采取压低监理费率来承揽业务,扰乱市场秩序。

3.2 提高监理队伍的素质和监理水平加强监理企业自身建设。

监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技能、高素质。作为监理企业要花大力气加强监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优秀的人才。建立具有高素质的、稳定的职业监理队伍,培养对专业素质过硬又懂管理或经济的人才,提高其待遇,以使其全身心投入监理工作,为今后的市场竞争贮备优秀人才,增加企业竞争能力。

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国际监理企业的竞争,还应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不仅要具备工程质量的控制能力,而且要具备进度和投资的控制能力。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在科技上创新,提高工程监理的服务水平及工程质量[5]。

3.3 制定合理的取费标准,完善法律体系,制止不正当竞争。

目前制定合理的取费标准,能促进监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保持监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推动建设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和健全建设工程监理的法律体系,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

4 小结

现阶段我国中小城市建筑工程建设监理行业面临的问题很多,如市场不规范、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低等,制约着监理行业的发展。我们应坚持和完善建筑工程监理制度,继续深化对监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监理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地位,摆脱监理行业存在的困境,使建设监理事业健康发展,为建设事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彭佳.小城市建设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研究[J]. 建设监理,2009,35(30):229-230

[2]安新华. 浅谈当前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建筑,2009,35(25):321-232

[3]杨汉东.浅谈当前工程建设监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63

篇3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控制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建设项目发展尤为迅速。在繁荣的背后,工程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对建设工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质量工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公共利益;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工作,并对建设工程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只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公众利益,才能使建设工程的管控更好的进行,这不仅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平稳发展,还能增强施工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

1.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1.1管理不规范,部分建设项目有悖城市的总体规划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工程深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然而,有些时候建设工程建设没有成为关系广大百姓民生的“民心工程”,却成了政府和领导获得政绩的“形象工程”,促使城市工程建设出现了盲目性,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公共资源,还大大降低了建设工程的质量,既为民众埋下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城市的总体发展。

1.2缺乏严密的问责制度,对建设工程建设监管质量和效果不尽人意

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工程建设方面的立法和管理制度完善力度,但是在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问题上,始终不能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缺乏规范的监管制度和问责制度。比如我国的很多城市因为建设工程过于拖沓而成为“堵城”.这就不得不让民众去多方面质疑“政府部门延期交付的工程有没有问责机制?”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的建设工程建设在法律制度方面还有很多漏洞以待解决。

同时,作为执行建设工程监管的监理来说,首先应该保证他们应集技术性和服务性为一身,这就要求他们除了具有施工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完整的覆盖面之外,还需具有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意识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个承担着建设工程监理重任的群体,因为收入、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监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必然会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监管质量和效果。

1.3绿色施工理念和技术欠缺,环境污染较为普遍。

虽然我国各大城市积极倡导“环保”“节能”等先进的建设施工理念都是围绕着为民众创造方便、宜居开展的,但伴随着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建设工程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建设工程管理单位环保理念的缺失,对建设中所产生的污染危害认识不到位;二是施工单位环保建设技术的欠缺,不能及时更新工程建设新技术和采用新的安全环保材料。

1.4处罚力度较弱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执法力度不够。当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一些违规行为或者是违法行为时,没有及时的去制止和处罚。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各个建设工程项目的主导者,而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又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下级,这就出现了下级监督上级的局面。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监督方式形同虚设,监督行为难以施行。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违反了一些建设规定时,作为其下级的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也往往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论是行政处罚还是经济处罚都没有。

2.如何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与控制

2.1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纵观建设工程建设的所有环节可知,只有加强建设工程的管理和建设,才能使由政府出资出力建设的民生工程获得民众的认可和满意,才能发挥建设工程在改善民生的最大效力。因此,完善建设工程的管理与控制,首先要提高工程的质量意识,通过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工程建设和监管人员的业务、道德和司法培训,提高其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让参与建设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各尽其责,就必须要统一对工程建设和控制的全局思想,加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避免造成施工单位在面对各领导部门时无所适从的局面。

由此可见,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层层问责制是建设工程监管的有效方法,实行施工单位终身负责制是增强施工单位责任感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

2.2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构,规范建设行为

为提升建设工程建设监管质量和效果,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构以及规范建设行为,可考虑将群众评价体系纳入建设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使建设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约束建设工程的施工行为,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构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把工程质检、工地实验、材料采购、资料整理等具体业务进行层层分工,分级管理,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执行质量监督管理;

②培养监理人员和建设单位业务人员的法律和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其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

③实行动态化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不定期的对施工行为进行安全排查和质量检测。

综上所述,从建设工程的建设开始就要向民众进行公布,并能听取民众对建设工程建设的意见,以此来杜绝建设工程有可能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通过层层监管机构对建设工程进行把关,既使建设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更加行之有效,也促进了建设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3把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施绿色施工

在建设中实施“绿色施工”,这种绿色施工是以环保、节能为理念,对那种危害环境和资源的工程施工要坚决摒弃,使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合为一体。这就首先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对有毒、有害的建筑材料限制使用,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程度等进行立法规定,规范建设工程管理中的环境保护行为。

其次,绿色施工要求施工单位掌握环保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等建筑材料,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设与自然相融合、健康、舒适的环保建筑。

还要对施工管理和控制的环保要求形成文明规定,施工单位需建立与施工行为协调一致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确定项目经理的环保责任,制定相应的环保目标和实施方案,从材料和能源的采购,水、电及建筑机械的使用,废弃物的回收和使用,以及整个施工过程,全面渗透绿色施工理念,节约不可再生材料和原料的使用,减少因为施工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双项有序可持续性发展。

2.4加强监督处罚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在项目完工进行质量验收时,要按照建设工程的相关指标进行验收,工作监督要贯穿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每一处,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违法违规行为,不徇私枉法,处罚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加大处罚力度,以强硬的姿态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万一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人决不姑息事故的责任,依据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2.5增强法律意识

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法可依的。过去的质量监督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的法律意识薄弱,让那些未能及时收到惩罚的人产生了一种侥幸心理,进而又导致了一些新的违法违规行为,恶性循环由此形成,法律权威在这些人眼中荡然无存,法律的执行者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增强工程参与者人员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2.6监督社会化以及市场化

当前国内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动监督工作的市场化;这里的市场化,就是让质量监督部门成为独立的法人,让质量监督部门成为独立法人之后,质量监督工作就变得有章可循,一旦出现违规违法情况就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避免了部门之间相互踢皮球的情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不仅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鉴于此,建设工程管理与控制部门就必须要统一思想,加强对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的质量意识,不断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让群众评价体系也参与到建设工程建设当中,严格按照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并结合绿色施工理念来完成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和发展目标,最终保证能实现建设工程管理和控制的高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琮涵,金德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建筑.2014(04)

篇4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及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我国的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亟待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越来越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即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尚缺乏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

2、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但北方城市的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3、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及垂直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要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4、提升城市园林施工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水平

作为施工管理人员来讲,要明确园林绿化工程的主体要求和施工计划,同时要保持好施工单位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就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换意见。同时,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能力与水平,让他们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管理责任,积极对他们进行施工管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素质与能力,使施工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水平。此外,还要强化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督促、监督他们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避免出现、中饱私囊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

园林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城市绿化和人们的休闲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态保护的效果,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城市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对于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因此,对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改善,在现在去的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从而使得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华仁.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吉林农业,2010.

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管理 问题 措施

工程建设管理是指以项目建设施工全过程中各项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管理工作。积极且有效地开展工程建设管理功能,能够使工程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更易实现,对提高项目建设整体质量而言也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针对当前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施工管理者积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对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稳定与有效。具体分析如下:

1 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施工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比较薄弱:当前,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人员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知识水平,特别是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施工安全的经验掌握不足,安全意识比较单薄,专业技术落实力度不够,再加上施工方缺乏对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责任培养工作,因此导致安全建筑管理停留在表面,缺乏强制性的监督措施。

第二,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建筑材料的不合格同样是造成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整体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与工程建设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旦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则将对工程质量安全产生严重不良影响。

第三,过分重视施工进度,轻视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均是施工管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是值得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当前,为了能够提高其经济效益水平,更多的将进度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部分施工顺序不合理的颠倒,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的衔接处理不当,最终诱发大量的施工质量问题。

第四,安全管理困难重重:一方面,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还比较单薄,多工种同步视同条件下危险系数较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较高;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特别是基层农民工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责任意识不佳,导致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相当大。

2 解决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措施

第一,需要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当中,质量监督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当前,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存在比较大的缺陷,执法力度不严,导致质量问题屡禁不止,恶性事件的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建筑安全事故的产生,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就需要施工技术负责人做好对整个项目质量的负责工作,对业主方以及设计方的意图进行充分评估,严格依照施工图纸展开现场施工功作业。同时,技术负责人员还需要在责任范围内,对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确保进场材料质量合格,以便对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动态了解,以达到提高工程建设管理安全性的目的。

第二,需要重视对施工材料以及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双方前期所签订的合同文件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的最主要依据,其质量体现在包括工艺、材质、以及维护保养在内的多个方面当中。特别是在对关键工序或重要单元工程项目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及时解决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应用下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同时,进场材料,特别是保管时间较长的材料需要定期对其质量进行抽查,认真对待因管理问题而造成的施工质量不当问题,并积极处理,以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三,需要重做好对施工工序的验收工作:在施工作业开展前,需要由工程师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标准化的质控标准与工作计划,在施工实施中,严格按照该质控标准对工序质量进行全面 检验与控制。同时,施工方还需要做好自检工作,配合监督单位的抽检,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通过质量检验的方式,对于不符合质控标准的部分需要及时处理,通过加强管理力度的方式,确保施工管理的透明性。只有在上道施工工序完全验收合格后,方能够进入对下道工序的施工作业中。以此种方式,能够使施工工序的整体质量更加的理想,避免片面追求施工进度而对项目建设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四,需要做好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做好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基层员工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针对农民工自身素质上普遍低下的问题,需要施工方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解决农民工安全教育质量不佳的问题。其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的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现场绩效考核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并将其与员工薪酬挂钩,以提高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力度。

3 结束语

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势必会对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内容产生影响,因此需要施工管理者引起高度的关注与重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积极展开管理工作,使管理的效果能够更加的理想。同时,还需要以实践经验为出发点,对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创新,以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更加的长远与有效。

参考文献:

[1] 冯玉,宋岩飞.浅谈项目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3,(4):276-277.

篇6

关健词: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 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业主对监理的授权范围背离了监理的发展方向

工程建设监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控制工程项目目标,也就是控制经过科学地规划所确定的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这三大目标是相互关联、互相制约的目标系统。

任何工程项目都是在一定的投资额度内和一定的投资限制条件下实现的。任何工程项目的实现都要受到时间的限制,都有明确的项目进度和工期要求。任何工程项目都要实现它的功能要求、使用要求和其它有关的质量标准,这是投资建设一项工程最基本的需求。实现建设项目并不十分困难,而要使工程项目能够在计划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内实现则是困难的,这就是社会需求工程建设监理的原因。工程建设监理正是为解决这样的困难和满足这种社会需求而出现的。

正如我们所知,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这三大目标既存在矛盾的方面,又存在着统一的方面。例如,一般来说,业主对工程质量有较高的要求,那么就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花费较长的建设时间;如果要抢时间、争速度地完成工程项目,把工期目标定得很高,那么投资就要相应地提高,或者质量要求适当下降;如果要降低投资、节约费用,那么势必要考虑降低项目的功能要求和质量目标。当然,适当增加投资的数量,为采取加快进度措施提供经济条件,就可以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缩短工期,使项目提前动用,投资尽早收回,项目全寿命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正因为项目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监理工程师在进行目标控制时就必须统筹兼顾,在需求和目标之间,反复协调,力求做到需求与目标的统一,三大目标的统一。但现实的情况与此恰恰相反,一般地,业主只把质量的控制权授予监理工程师,同时另外组织人员控制进度和工程费用。这种做法割裂了项目三大目标的关系,造成的损害是严重的。一方面,损害了监理工程师的权力,另一方面,使项目存在多重管理,加重了扯皮的情况发生,也使参与工程各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2对建设监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虽然在《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中都对工程建设监理的概念、性质、工作内容,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理人与业主(建设单位)、承包商(分包商)等之间的关系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但在对建设监理这一新的课题的认识方面,有的工程管理人员仍未从陈旧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仍然用这种旧的思维模式指导工程监理这一新生的工程管理体制。这样,就阻碍了工程监理的发展。

有的业主认为,建设工程是否委托监理,并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即使是委托了监理,也是迫于无奈,只不过是迫于国家对于工程监理的强制性要求。甚至,还有业主认为,委托监理的费用“花得不值得”。他们认识不到监理工程师在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因为没有认识到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就使得业主对监理的报价一压再压,使监理取费远低于1992年9月8日国家物价局、建设部颁布的《关于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的要求,将监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到极不合理的范围,甚至使正常的监理业务难以开展。

3监理招投标不规范

随着《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实施,大多数业主都通过招标投标的方式选择监理人。但是在监理招投标过程中,下列问题比较突出:

3.1监理投标书流于形式,内容缺乏针对性。因为有的招标文件内容太过简单,或是监理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理解得不透彻,编写标书时就不得要领或因为编写标书的时间过短,没有深入理解相关的设计文件,多数单位监理投标人拿其他工程的投标文件照抄照搬或生拼硬凑,使得技术标书内容空洞缺乏个性、没有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不强,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格式文本。

3.2监理单位的信誉和人员素质缺乏考察,标书内容虚假。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要取决于监理单位的信誉(包括能力)和监理人员的素质及服务意识。因此,监理单位的信誉和监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总监理工程师的素质应当是监理招标中重点考察的内容。目前,监理招标大多停留在对标书的书面评价上,而标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虚假的成分,很难考察企业信誉和总监理工程师素质的真实情况。即使标书的内容是真实的,中标后又往往不兑现。

3.3监理评标方法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在一些地区的评标办法中,根据监理单位的资质等级评定不同的分值。同样是通过资格预审的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越高,监理评标分越高。事实上,资质等级高的单位,只能说明其整体实力较强,但并不能说明其派往招标工程上监理人员的素质。

4监理的独立性难以体现

监理应是独立的第三方,但由于与委托单位属甲、乙方关系,因此监理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开展工作。特别是当委托方与施工单位关系密切时,监理常常成为摆设。而监理工程师的决策和指令也易受到其它部门和单位的干扰,致使监理工程师无法独立行使权利。

5监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缓慢

我国的建设监理事业取得今天的成绩,其中凝聚了广大监理从业人员数十年的心血。但总的来说,大部分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距离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尚有差距。技术水平高、管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

5.1理论知识不扎实

现代工程建设,投资规模巨大,要求多功能兼备,应用科技门类繁多,组织成千上万人协作的工程项目经常出现,监理工程师如果没有较好地现代科技理论知识、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等做基础,是不可能胜任其监理工作的。

5.1.1法律意识不强,合同概念淡薄。监理的服务对象是业主,业主以委托的形式,通过合同约定,赋予监理工程师一定的职权,对工程项目建设实行监督管理。因此,法律法规和与本项目相关的合同就是项目监理的主要依据。但现在有部分监理工程师不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定,维护工程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5.1.2知识技能不全面。在现今的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量大的,要实现高效、快速的信息管理,使监理工作流程程序化、监理记录标准化、监理报告系统化,必须利用计算机及时、准确处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检查项目的实施情况,以便执行或调整决策方案。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监理工程师也需要具备IT知识。因此监理工作要走上高速信息化、高效化、简单化是目前我国监理工作的前瞻目标。监理的高速信息化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建设和监理事业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蓬勃发展,许多工程项目已跟国际接轨。外语知识的运用也变得十分迫切。目前我国监理工程师主要来自设计、施工单位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有较丰富的设计与施工的实践经验,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外语交流沟通能力不强,参与全球化的工程咨询竞争难度较大。国际上,监理咨询工程师被看作为是高智能型的人才,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我国建筑业掀起了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讨论。作为我国监理行业起步晚,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加入WTO后,我国监理怎样发展、如何与国际监理接轨,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对监理工程师外语知识的培训已变得十分紧迫。这也是对我国监理工程师素质进一步的提升,并更好的与国际监理接轨。

5.1.3科学技术的运用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工程监理要为业主提供智能华的服务,须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以提高工程监理的。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农村人畜饮水和耕地灌溉问题而修建的田间灌排设备、 蓄水池、 塘坝、引水工程、小型小型灌区、中小型泵站、抗旱水源工程和小型水库等。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确保农产品增收的基本条件。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基础设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性比较大,覆盖全国各地,在农田水利建设出现曾差不齐的现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落后,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看法。

1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地处温带地区,南北和东西跨越的经度和纬度比较大,各地区的气候具有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受到干旱、高温和寒冷等因素的影响,每年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增收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为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环境、资源和人口统一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作为农业快速发展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有助于形成一条农作物、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各个产业综合循环发展的农业之路。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影响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没有良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很难实现。

2 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其影响因素蛀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上的问题。农田水利建设的设计应该按照工程建设的标准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同时要加强方案的认证,分析建设的结构图,进行工程资金预算和时间预算,使工程建设能够如期实施。但是,目前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严重存在设计上偷工减料的问题,主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设计方案不够科学,许多设计内容仅仅达到可行即可,影响着工程后续的施工;二是设计的图纸没有认真仔细的核查和分析;三是图纸设计的规范性不够。

以上出现的三个问题影响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建设中应该加以注意。

(2)施工上的问题。从目前总体的农田水利建设情况分析,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又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质量监督不利、施工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管理部严格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质量。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3)管理上的问题。在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上存在着管理资金的不足,管理结构混乱和不健全的问题,只是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在今后的施工建设中,必须严格进行施工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

(4)产权方面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由国家或者集体投资兴建,建设资金巨大,但是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准公共产品,每个用户可通过低价可以获得相应的服务。在水利设施的维修与管理中存在着漏洞和“真空”,水利工程设施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管理权限模糊,造成兴修的水利设施私有化或者无人管理。

3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根据农田水利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在以下论述中提出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如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采取多元化投资拓宽筹资渠道和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

(1)采取多元化投资拓宽筹资渠道。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困扰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来拓宽筹资渠道。为此,应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建立以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投资机制,有机结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筹资。另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放宽政策条件,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水平和建设标准。

(2)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管理机制的健全以及项目审批流程的完善工作对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各级政府应该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责任,真正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对于审批流程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审批流程,达到提高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的目的。

(3)完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质量。完善的监管体系是任何工程的质量保证的最根本要素,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要确保修建的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就必须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工程监管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保证工程质量的最根本要素是监管体系的完善工作。对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也是如此。要想使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必须完善监管体系。为此必须做到:①严把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过程关。②工程实行施工准入制和监理制度。

4 总结

要真正理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提高农业的发展,必须加大力度提高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水平。它也是抗御水旱灾害、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改善水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建设思路和方法,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步伐,不断提高农田灌排标准和服务质量,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美君,李忠杰.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6).

[2]张志雄.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

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施工招投标是我国工程建筑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竞争方式,是双方当事人依法进行的经济活动,通过公平竞争择优确定中标人,是邀约和承诺的实现,能够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一、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招标人的行为不规范。有的招标人在招标中与投标人存在着利益的交换, 与投标人、招标机构相互串通, 制定带有倾向性的、不合理性的招标文件,虚假招标,甚至中标后搞阴阳合同, 严重扰乱了招标市场秩序。

2、招标机构管理混乱。一些中介机构不中立、不公正, 拿谁的钱为谁说话。有的招标机构为了取得业务, 一味迎合招标人,弄虚作假,甚至帮助招标人出谋划策钻法律空子; 有的招标机构则与投标人相互串通, 破坏了招标的公平性。

3、投标人之间围标串标现象严重。投标中时常出现投标人相互串通, 借机抬高或压低标价, 损害投资人利益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有的投标人资质通过审查并领取招标文件, 却不进行实质性投标; 有的甚至在开标前假借迟到、缺少委托书、身份证、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证书原件等各种理由退出;投标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空泛没有针对性, 与参与投标的项目情况不相符合, 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投标文件装订装帧简单, 编写格式多处雷同, 施工方案如出一辙, 投标报价明显漏项或重复计价, 漏盖或错盖公章等等以造成在一个标段中只有一家或者极少数几家企业做出了实质性响应。这几种情形很难被界定, 增加了防范和打击的难度。

4、评标缺乏科学性,评标过程中自由性、随意性较大, 规范性不强; 评标中定性因素多, 定量因素少, 缺乏客观公正;开标后议标现象仍然存在, 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为透明度极低的议标, 实际上就排斥了部分潜在投标人。对有关评标专家违规问题的举报投诉, 各级行政监督部门常常不能做到一查到底。专家对相关法规也缺乏足够重视, 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应对措施

1、严把资质审查关

首先建设单位要组建和设立专门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办公室或基建处, 来具体负责工程项目日常性的管理工作, 并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 实施目标化管理, 同时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做好工程项目招标书和投标单位的资质预审. 其次及时协调在招投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认真履行工程合同, 如果建设单位存在着专业人员不足、业务不熟悉等困难, 也可以将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委托给当地有资质的招标机构, 从而减轻建设单位的工作压力. 再次招投标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 对参加投标的施工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法人证书或法人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 并且还要对经过初步审查合格的投标单位的实际业绩进行实地考察, 重点了解投标单位的施工业绩、企业信誉、其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所拥有的设备状况. 再有就是对投标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项目部管理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还要调查用户对该施工企业的评价, 以确保最终的中标单位全部是资质高、信誉好的施工单位.

2、严把招投标程序关

建设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办事, 做到公开透明, 科学规范. 在招标过程中,招标单位必须在准备招标的5天(不含节假日) 前,通过当地报刊媒体等载体及时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 这其中要求: ( 1) 招标的组织者与具体操作者要行为公正, 对其工作内容要严格保密, 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 2) 认真编制招标文件, 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原则, 工程量清单要尽可能准确, 以确保合理的标底. 工程定价模式则要尽可能采用目前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确保编制出严谨、科学、高质量的招标文件. ( 3) 严格管理合同的签订, 编写的合同文本应合法、全面、详细, 技术规范内容应翔实、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中标人在投标文件上涉及到的工期、质量、造价及造价的调整和调整依据、方法、保修等承诺的事项应全面、明确, 同时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 4) 控制好招投标过程中的四个时间段, 即: 编制招标及投标文件的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评标时限及签订合同时间. 完善投标、评标、定标过程, 制定严密的评标细则, 做好投标文件的技术评审, 并采用百分制的综合评分法、专家论证法或其它先进方法进行评标. 同时作为要约和承诺的条件, 招标文件中一定要注意将评标时采用的方法、规则表达清楚.

3、严把投标文件编制关

施工单位在准备投标前, 应针对招标书中有关文件的要求、内容等进行反复研读, 然后编制出高质量、符合要求的投标书. 因为招标文件是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对招投标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法定文件,招标方对招标工程和投标方的要求完全体现在招标文件中, 所以投标单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1)组建精干高效的投标领导小组, 人员分工要合理明确, 作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 ( 2) 通过现场勘查和调查, 在了解材料单价基础上, 做好价格分析; ( 3) 运用工程概预算定额及企业内部定额编制科学合理的报价. 因为工程施工的招投标多数是在工程质量标准明确、工期基本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 投标价是投标竞争的重点. 应重点检查投标书和工程量清单的报价是否合理, 这是关系到能否中标的 杀手锏 .

4、严把监督关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招投标过程中, 都应依法接受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纪检监察组织在参与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监督职责, 必须依据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 使用正确的方法,掌握尺度, 还要注重在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开展监督工作,严格遵守建设市场的规则程序, 强化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意识, 规范招投标各方主体的行为. 其主要职责包括: 配合业务管理部门开展有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和专项执法监察工作, 参与有关制度规定的制定和完善, 监督检查有关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对工程项目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负责接受招投标当事人的投诉举报, 对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等。

总之,招投标是市场竞争的一个环节,具体实施贯穿整个市场管理全过程。因此,各个职能部门必须协同作战,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随着建筑市场的日趋规范以及招标投标制度不断完善,最低投标价法的应用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森林资源;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

一、森林的重要功能

(一)环境功能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环境功能主要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音、吸附粉尘、减缓温室效应、维护物种多样性等,并起到拦蓄降水、含蓄水源、减少地表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等作用。

城市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1)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吸滞烟尘,稀释、分解、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化害为利,据何绿萍测定,树木可以降尘23%~52%,夏季成片林地降尘率可达61.1%,冬季降尘也有20%;(2)能扩大空气负氧离子量,据王洪俊测定,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林中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空气清洁度等级最高,空气质量最佳;(3)城市森林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CO2释放O2,这对保持城市CO2-O2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据陈自新等的研究表明,1hm2森林每天可吸收CO2 1000 kg以上,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O2 730kg左右,相当于970多人O2的吸进量。

城市森林对城市的气温、湿度、气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据陈自新等测定,夏季乔灌草结构的绿地气温比非绿地低4.8℃,空气湿度可以增加10%~20%。

城市森林在降低噪音方面作用也非常明显,据段舜山测定表明,绿化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降低噪音8~10dB。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的40m宽的绿地,减低噪音10~15dB。

(二)服务功能

城市森林的社会服务功能表现在了改善城市景观、提供游憩空间同时以不同层次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内涵等方面。

(三)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

中国城市和城郊的动、植物物种具有一般城市的共同特点。植物方面:城区野生植物草本种类多于木本种类,城市野生植物中杂草和伴人植物占较大比重,野生植物的种类丰富度从城区中心地带向城郊逐渐增多,抗污染的种类多。动物方面: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中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急剧恶化,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是一些伴人种和居民区的栖居者,以及一些城郊农田荒地种类;城市动物的特点是种类少,但同种的个体数量大,物种丰富度从市区向郊区逐渐增大;几十年来,城市绿地增多,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使有些种类有所增加。

城市中的动、植物园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更重要的是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全国许多植物园都成功地引种繁育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植物,使第一批公布的“全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中绝大部分种类得已迁地保护。

二、呼和浩特市森林资源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依据“8337”发展思路,在今后一个时期呼和浩特市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和谐、美丽的城市。

2013年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修订《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呼和浩特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力图科学划定城市绿线、蓝线,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并以此作为呼和浩特市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蓝图。

目前,呼和浩特市林业用地面积702697.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0.82%;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56340.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25%,以纯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96.56%;疏林地面积为2627.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39%;灌木林地面积为199670.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8.41%,全部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灌木经济林为780.5hm2,占灌木林面积的0.3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24678.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7.74%;苗圃地面积为749.4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1%;无立木林地面积为31754.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2%;宜林地面积为156672.6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30%;辅助生产林地面积为30205.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9.89%。人工林栽植乔灌树种有油松、云杉、槐树、杨树、柳树、榆叶梅、连翘、侧柏和丁香,主要经济林为苹果、梨树、杏树等。

三、呼和浩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森林建设规划滞后

城市林业是园林的扩大和传统林业的提升,需要一个统一、持续的总体规划。近年由于呼和浩特市规划变化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加大,造成先毁树后植树、砍大树种小树现象严重,而且绿化树种更新频繁,影响了城市绿化效果,新的绿化苗木较小,生态效益不明显,虽然总的绿地面积在增加,但生态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

(二)城市绿化结构非常单调

绿化时选用的树种虽较多,但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绿化树木基本都是单种成片,色彩单一,没有能正确利用植物多样性的特性,搭配使用不同种类植物造景,绿化美化效果较差;树木的引种驯化工作滞后,而又过于追求行道树的多样性和高档次,致使越来越多的外来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唱起了主角,乡土树种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造成造林成活率较低。

(三)城市森林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森林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绿化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机制不灵活;森林绿化前期规划不到位,栽植的树木没几年就换掉,造成年年种树,年年无大树;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树木只重浇水,;而很少施肥、追肥及防治病虫害。

(四)缺乏统一的城市森林法律约束

城市森林需要林业、城建、园林、水利、交通、环保、农业等各部门和区、街道各级政府的合力建设,由于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各部门分别从各自行业出发,缺乏相互有效的衔接,所依据的法律规章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以统一的理念、标准来建设城市森林。《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更换绿地要砍伐树木,没有经过公示或论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策

(一)科学规划城市绿地

保护好现有林木,加强呼和浩特市的总体规划,严格限制城市建设用地,减少对土地的低效及无效占用,留足绿化面积;利用城中村改造的机会,扩大城市中心的绿地面积,做到开发一方、绿化一方,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路;把规划绿地和见缝插绿、找缝插绿结合起来,使城市森林建设既有地方特色,又能保证其健康、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坚持生态优先,保证因地制宜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身特点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立地类型,同时结合市区原有的绿化方式,在充分调查区域乡土树种、草种,并在分析其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绿化树种;并结合呼和浩特市地处北方缺水地区的特点来选择绿化树种,进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根据绿化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

在具体的城市绿化中,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

(四)依法治林,加强城市森林资源管理

要坚持依法治林,法治为主,法制、经济、行政手段并用,建立健全林业公安防火、林政、森检等林业执法和城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对城市森林区的乱砍滥伐、违法占用林地的案件,必须依法进行查处,努力清退城区范围内重要自然或人为景区附近违法、违章建筑物,加强城市森林绿化法制建设,保护绿化成果。

(五)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及防灾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以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目的,全面推进森林资源管护机构建设,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措施,保持严打势头,提高执法力度,拓宽执法领域,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宣传;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防灾工作,积极搞好预防,抓好宣传,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持续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从而开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支如东,邹德萍.森林正快步走进城市[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5)

[2]贾治邦.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J].生态文化,2011(04)

[3]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杭州举行[J].浙江林业,2009(05)

[4]铁铮.中国进入城市森林建设新时代[J].中国林业,2010(11)

[5]林福平,李朝秀.打造杭州模式 建设森林城市――“杭州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再解读[J].浙江林业,2008(07)

[6]耿国彪.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杭州举行[J].绿色中国,2009(11)

篇10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综合执法大队,黑龙江 杜尔伯特 166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建筑业也不断蓬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建筑业作为一项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工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工程质量监督主要是用来确保建筑的质量,而当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监督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我们必须健全监督机制。本文就建筑质量监督展开了讨论,主要说明了监督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并简要说明了我国监督管理的现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研究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速度已不再是我们所追求的要素了,而质量渐渐成为新的追求点。如今建筑业迅速的发展,我们在之前也听过关于豆腐渣工程的报道,这便是因监督不力造成的。我国现如今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出现问题,使得建筑质量得不到保障,最终影响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后果严重不堪,为此,健全监督机制是重中之重,以保证建筑的质量,防止再出现质量问题,造福于人民。

1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1.1 意义

生活需要质量的保证才能更加美好幸福,当人们一直生活在有着质量问题的建筑中,生活质量就会严重下降。自我国迅速发展以来,也是一直重视质量的监督,并提出“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针,不断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这都是为保证质量而做出的行动,加强质量监督后才能进一步保证建筑质量,这样才能表明在质量监督方面的决心和信心,可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增强市场的活力,使市场健康的发展,采取有效的监管方法,可以为市场树立榜样,在人们心里建立一种诚信,让人们放心的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保证国家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2 必要性

随着各地传来的质量问题,人们已经对产品产生了一种质疑的态度,所以人们对质量的要求也会随之提升。如果这种质量问题还是一直存在,各个部门也不出面治理这个问题,最终面对的还是悲剧结局,各地出现危房,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的损失,进而会产生恐慌的心理,使社会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局势,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又怎么能平稳的发展呢?我国现在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国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以增加空间的利用率,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多样化,为了使一座建筑协调的利用起来,其质量是一切的前提,才能使其平稳的运行,所以只有从现在开始加强建筑监督力度,建造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建筑出来,增加可信度,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美好蓝图献出一份力量。[1]

2 我国当前质量监督管理现状

我国现存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使得在监督时出现很多漏洞,保证不了监督的力度。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建筑方面不断使用新的技术,变动比较大,使得监督不到位。监督机构对于自己的职能不能很好的定位,使得有些工作无人监管,工作混乱,不能很有序的进行,导致问题出现,同时也降低了监管的效率,使得部门有权不知如何使用。建筑质量出现问题监管部门可以对其施以一定的处罚,但是如今的处罚制度太过单一,使得建筑企业依赖政府,缺乏质量意识,对待质量问题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建筑逐渐出现各类问题。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筑业也不断蓬勃发展,所以建筑不断增多,这就增加了监督部门的工作,事务繁多就会出现纰漏,使得某些方面没有监管到,这就会引起质量问题的产生。我国问题建筑事件不断发生,人们对建筑企业不断产生怀疑,同样也会对政府监管部门产生怀疑,这不由得就会打压监管部门的信心和力度。现在的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足,缺乏经验,使得在监督时出现缺陷,或者监督力度不够,或者惩罚工作不落实,使得某些企业为所欲为,造成严重的后果。最后就是建筑企业的工作人员本身,为了自身的利益,偷工减料,质量意识较差,只顾眼前利益,却忘记长久的利益,使得其建筑不能被认可

3 如何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3.1 不断完善我国的监管制度

我国在质量问题上应不断完善补充法律法规,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有了法律准绳,可以运用法律严加对质量的管理,使建筑更加规范标准,具体来说,从开始图纸设计到竣工,各方面都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同时,要加强法律惩罚的力度,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有效的对有关企业进行严加惩罚,加大惩戒力度有助于其他企业再犯此类错误,如果太过放松的话,那些企业就会不把这些规章制度放在眼里,为了利益还是会使建筑出现质量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监管制度要切实可行,针对面要广泛,我国地方多,所以制度一定要全面。既然因质量问题让人民对监管部门产生怀疑,那就应该做出一些行动,向人民展示严抓质量的决心,向人们展示自身的诚意,让人民再一次信任监管部门。[2]

3.2 改进监管方式明确并做好自身工作

针对上述所说的监管制度单一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对监管制度作出改革,处罚方法多样而有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加以引导,加强各企业间的竞争,这样可以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淘汰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让剩下的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了质量这个大准则,从根本上进行监督。对于监督机构,对其进行整治,明确各部门工作,不可杂乱无章,那样只会降低工作效率,具体工作具体安排,当面对事务较多的时候,可以不慌不乱,做到全面覆盖,无遗漏现象,各部门之间协作将监督工作做到最好,确保建筑质量,保证人民的利益,使国家更加平稳的发展。

3.3 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的多少是评价一个部门优秀程度的唯一标准,只有为这个部门注入新的活力,这样才能让这部门运行的更好。而我国监督机构在招纳工作人员时也许会招纳一些专业不对口的人员,这就为以后的工作埋伏了一个隐患,这种的工作人员对监督工作不了解,会影响监督工作,技术上也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选取一些高质量的人才进入机构,让部门更加有实力,定期的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当明确好了自身的工作后,要做到在其位谋其职,不渎职,不懈怠,做好监督工作,从一开始的设计,到中间的施工,最后竣工时,尤其竣工时要仔细验收完毕合格后,要向备案机关提供与监督工作相关的各种资料以及质量报告,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一时利益而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做到维护人民利益,并不断完善监督手段及技术,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3.4 提高科技化的监督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有先进的科技水平,数字时代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便捷高效,如果将计算机网络功能运用到质量监控上那也会大大提高监督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人类的监督错误,对于建筑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修改,使数据更加准确权威,增加了其可信度,进一步加强了监管力度。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质量的追求,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都不可松懈对质量的监督,加强对质量的监督管理,保证建筑质量,满足人们的需求。只有保证了质量,才保证了我国建筑工程的永久发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只会形成恶性循环,一发不可收拾,政府必须出面做好引导,为建筑行业制定有效的监督,并且严格的执行,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保护人民的公共财产,切实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五红.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12):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