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设计教程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房屋设计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房屋设计教程

篇1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顺序

目前,市面上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编写的教材很多,但不少教材内容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陈旧或已淘汰的构造做法(如油毡防水、施工缝的处理等内容)加以撇除,换之为新的、实用的构造处理手法加以讲解。对于教材中部分琐碎、枯燥的构造内容(如吊顶、栏杆扶手、木门窗的构造等)大胆删除,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部位构造(如墙体、楼梯、屋顶等)重点讲解。调整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先讲授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在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避免发生学生在开学初期学习的设计原理到期末课程设计时已经大部分被遗忘。为了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补充讲解建筑发展史,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典型建筑(如中国的四合院、西方欧式建筑的特点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典型建筑分析更有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拓展知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些建筑在当代如何设计,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将满足功能需求和体现建筑的艺术美结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换位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精心准备教学PPT,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中放入大量的工程实例照片,到不同的施工现场拍摄,收集重点部位(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的实际施工处理手法。教学实践证明对某些构造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等,在课堂讲授中先播放实际工程施工录像,再讲解对应的构造处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对于比较抽象的建筑设计原理,采用天正建筑以及SkechUp软件自建典型的建筑模型,充分利用这两个软件自带的人物、家具、设备库以及仿真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外到内观察建筑模型,感受不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房间高度确定时,用SkechUp软件自建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在其中放入相同的虚拟人物、家具设备和灯具等模型,让学生观察房间高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此外,自建相同高度不同面积、相同面积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放入虚拟人物、家具设备,让学生体会房间高而窄、宽而矮所带来的视觉区别。在讲解建筑立面设计时,事先采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并生成立面图。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天正建筑软件的立面门窗、阳台替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面门窗和阳台造型,引起整个建筑立面在建筑美学方面上的变化。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模型演示,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不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课外自学这两个软件的热情。不少学生会在课外主动自学这两个软件,在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有深入的理解。

三、重视绘图能力的训练

我校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但直到大二下学期期末时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独立的课程设计。时隔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建筑制图要求,如建筑平、立、剖图上哪些部位需要用粗实线绘制,哪些部位需要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绘制,粗、中、细实线的线宽是多少,尺寸线间距是多少,轴号的直径是多少,文字标注该用几号字等,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做任何准备直接让学生在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学生交上来的设计图中皆可能出现草书和行书,更不要提所绘制的设计图符合建筑制图的要求了。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练长仿宋字。为了避免学生不好好练字,特别要准备长仿宋字的字帖,字帖中有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常用的建筑术语。学生用半透明的临摹纸进行临摹,每周交两张练字纸,写得不好的重写。期中进行随堂写字测试,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写字评为差的学生重点管理,强化练字。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写字成绩也应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绘图不符合制图要求这一现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补充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分次要求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墙身剖面、楼梯剖面等内容进行抄绘。对学生抄绘的图,要进行逐一指正,对不符合制图要求的退回修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张抄绘图往往问题百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退修,情况严重的甚至重画。但经过这一严格要求的抄绘后,会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避免抄绘图退修或重绘,在后继的抄绘中,学生会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绘图,杜绝期末课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制图规范的现象。学生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会初步掌握建筑方案表达的基本方法,为课程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学校房屋建筑学期末课程设计三个题目,分别是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以及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对于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得比较多,设计难度相对较小;而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尤其是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各自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房间或空间设计的要点、单个房间或空间如何串联形成建筑整体、哪些造型手法会使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并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不同建筑大师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对大师的设计进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并学习设计手法。课程教学结束前三周,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班学生按照设计题目分为三大组完成“身边的建筑”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设计题目对校园周边指定的住宅楼、中学楼或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体验、拍照记录,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指定设计题目的方案构思,为课程设计做准备。

五、重视初步设计审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期两周,第一周进行初步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方案构思评价和草图设计。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应完成方案初步构思,即完成建筑平面组合,绘制方案构思简图。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以组为单位,先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方案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点评。课程设计第二天,学生开始进行草图设计。由于方案构思比较粗略,很多具体尺寸并没有被确定,因此在草图设计阶段,为方便学生修改,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符合制图规范,所有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在草图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查阅设计规范,尤其要注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设计题目对应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和设计有关的规范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事先讲解,但考虑到知识的遗忘性,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给予不断强调。草图设计阶段不需要绘制全套图纸,只需要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以及正立面图。学生绘制完毕的设计草图,教师要逐一审查,直到设计合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绘制正式图纸。在绘制正式图纸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绘图,由于有了前期抄绘图纸的经验,学生在该阶段普遍能顺利完成任务。

六、结语

篇2

【关键词】设备;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70-1

《药物制剂设备》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学习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的中、高级应用型技术专业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制剂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制剂设备的结构、原理

本学期开设的《药物制剂设备》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各种制剂设备的结构、原理、使用方法、维护保养方法,涉及到制剂生产的很多环节,各种剂型的设备结构复杂,光凭教授学生很难掌握。我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了很大力气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如干燥设备章节中主要是介绍多种干燥设备,我采用了十几幅动画课件,把箱式干燥机、沸腾干燥剂、喷雾干燥机等各种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都非常形象直观的呈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制药生产中有很多生动的案例可供教学采用,我利用自己在制药行业从事大中型制药企业生产技术、质量工作多年的优势,经常把生动的案例引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如讲到GMP与设备管理内容时,我就把在制药厂进行GMP认证的案例分享给学生,配以相应的音像资料,如企业GMP认证汇报录像,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系统的编写实例等等,学生从活生生的案例中明白了很多的知识,也对老师在制药企业的艰苦奋斗史有了了解,从内心产生了敬佩,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加喜爱所学的课程。

药物制剂设备的一些原理很难理解,我在教学中经常把课堂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结合起来讲解,如混合的机理,有对流、扩散、剪切,对流指的是微粒在混合设备中的一种运动形式,学生是看不到的,我就把教学楼下课时学生互换教室,在门厅处的人流比喻成粒子的对流;把一滴墨水在玻璃杯里的扩散以及在食堂卖卤面大师傅怎么混合面、菜、肉的现象解释扩散和剪切混合的机理,我从学生会意的笑声中感到这例子用得很恰当。

在液体输送设备一章教学中,讲到往复泵原理,我就拿了一支注射器吸了一些水,把水朝房顶推出去,水柱高达教室顶棚,然后我问同学们,水为什么能喷射那么高?护士为什么能将药水注入人体?是针筒活塞的推动给水加大了压力和动能。而往复泵的泵缸里也有活塞,往复泵就是靠活塞的往复运动吸进和排出液体增加了液体的压力和动能。一支小小的注射器就把一个较难懂的原理解释的非常清楚。

3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制剂设备是药厂大规模生产中使用的,和药剂实验室的小型仪器操作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结合尤为重要。我想方设法联系药厂,让同学们去生产第一线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真本领,2009-2010学年一学期,我带领同学们到羚锐制药、众康医药公司去见习,把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结合,在寒假期间,联系我集团的卓峰制药厂让25名家庭困难的同学们顶岗实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挣到了工资助学;本学期又联系到河南商都药业有限公司让同学们全面见习一个具有针剂、口服液、散剂、液体制剂等多种剂型的药品生产企业,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掌握生产实际,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篇3

【关键词】 税务会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税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教学资源,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小课件更加易于学生的远程学习。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如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不断满足会计职业需要、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远程开放教育探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义的切入口。

篇4

关键词:“互联网+”;开放教育;师资队伍

课题项目:东莞市广播电视大学课题“E+时代东莞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研究”(KY201612)

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时代, “互联网+”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发展新形态,而教育行业也不例外。远程开放教育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在办学理念、办学方式、教学模式上都与“互联网+”时代相协调,其发展速度之快之新将会使之成为教育层面新的焦点。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进步和发展,新时代教师的个人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

1.远程开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从1999年开始,全国电大参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电大自我发展建设师资队伍工程已经启动。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后,电大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与加强。到目前为止,开放教育系统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数量不足、学科建设不均衡;角色定位模糊,分工不明;工作效率低下,形不成合力等问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袭,教师传统的教书育人的模式需要变革,教师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同时,师资是推动大学发展的核心要素,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大学内涵建设的核心任务。国家或地方各级开放大学都需要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并通过取得的成效为自身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远程开放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角色定位

2.1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教师不仅应该成为专业学科的专家,更应该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更新知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并不断充实自己。

2.2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者和推送者

我国的远程开放大学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灵活、开放、功能齐全的网络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开发各类网络课程资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和专业齐全内容丰富的学历继续教育服务,实现人人皆可学,时时能够学,处处可以学的终身教育服务宗旨。符合要求的课程体系和呈现方式设计和适应不同受教育对象的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是开放大学实现其终身教育服务目标的重要保障,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课程设计、开发、呈现等学习资源建设能力。

2.3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

“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还必须具备与互联网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导师的作用,教师要具备自建资源的能力,那么就离不开在网络中搜寻。如何在互联网庞大的资料库里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要精准、能鉴别信息的真伪,还要兼顾到信息的时效性又要符合互联网的相关规则,这些都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2.4个性化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是要提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教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是以引导、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的学习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指导,促进学生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互联网时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3.1推进“意义构建”主义学习观,培育共享观念

构建主义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发展而来。其观点认为:教育信息化不是把零碎的不分巨细的内容硬塞给学生,让学生强化记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培养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建构知、情、意融合的高智慧学习体系。互联网时代对教与学都产生了新的冲击,传统的以教师教书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远程开放教育一直强调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最终拥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远程开放教育还要培育开放协作、资源共享,互相融合等理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保证行动正确的方向。

3.2加强培训,提高师资素养

除了接受业务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外,关键是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与教师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和传播者的定位相关,老师需要加强各方面培训,尤其是教师需求最为迫切的集中于与网络教育密切相关的技能素养领域,这样,教育信息化才能得到深化。

3.3优化结构,提高师资竞争活力

互联网时代下要建设“结构优化、充满竞争活力”的师资队伍,要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上下功夫。第一,培育 “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第二,建设专、兼职合理的师资队伍。远程开放教育要兼收并蓄,充分发挥系统内甚至是系统外的优势资源,为开放大学远程教育提供师资保障;第三,建设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师资队伍。教师要广泛涉猎,更要加强学习,以消化更多的新知识,提炼出精华内容来渗透。也就是说,今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尤其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重要的不只是备课、组织上课,更重要的还是学习和研究,跟上新形势,了解新趋势。因此,学习和研究成了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学习,不研究,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3.4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合力

远程开放教育要构建完善的基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学习者自主学习、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服务模式,要着力建设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信息化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团队,加强对学习者的网络跟踪和在线实时互动的学习行为记录,为学习者提供适应其学习需求的,全面的个性化在线学习支持服务。这一目标的实现决定了其必须是团队作业,互补互助以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教育服务阶段的不同位置上尽其所能,与其他教师团结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建东,徐珍珍.现代职教体系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诉求、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03).

[2]余善云.中国开放大学的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12(04).

篇5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current study mainly summarises and improves both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organization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designing of the course“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n our college.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物流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其它高科技设备通过全球通信网络连接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来说,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某一涉及物流的企业中的应用,即管理物流的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物联网的兴起,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促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综合性和实用性较强,将物流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内容结合运用。

教学重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完成中等规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物流工作软件及信息化设施设备的能力。随着物流企业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是高职高专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

课程设计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及设施设备的能力。整个设计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针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其内容如下:

(1)目标定位不明确,相关课程的知识储备不足。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反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基于他们没有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前导课程,所以他们对于这门课程不容易上手。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这门课程实践环节薄弱,内容整合性不够好,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并且有畏难情绪。

(2)课程内容丰富,面面俱到的机械整合不合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管理学科中的物流管理方向,包括物流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开发技术、条形码、EDI、GPS、GIS等);另一种是物流工程方向,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非常丰富,简单的将两部分内容叠加,在有限的课时下,教师全面透彻的讲授上述所有内容非常困难。而且对于物流管理方向的学生来说,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比较困难,但是完全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物流软件只是机械的重复,不能深入理解系统的原理及各环节的相关性。

(3)实践性不强,并且缺少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对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没有应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得学生得不到具体化的训练。很多学生反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内容较难理解,而且开发的系统对物流企业的实际用处没有实践性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只是机械的听讲,过后就忘。真正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物流企业越来越全面的信息化操作觉得力不从心。

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与设计

3.1 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学校的专业特色来制定。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物流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了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具备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能力和初步开发能力;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决策方法,实现对物流活动中各种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送、存储过程。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设置:针对物流管理类专业,学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培养其成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及物流信息技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由于他们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教学内容中补充数据库相关内容,以及系统开发的相关内容,以辅助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物流系统。但侧重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使用上。

具体目标: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为规划、分析和设计的原型,主要完成该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货物入库管理、库存管理、盘点管理、出库管理、车辆配送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简单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的第三方物流系统软件,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将物流的入库、库存管理、出库、配送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2 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际情况,将数据库、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加以补充,初步掌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规划,这部分内容是为更好地管理使用物流系统打下基础。重点在于建立学生系统的概念,熟练地掌握物流系统软件,以模块化教学,将任务分解,以实际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见表1。

3.3 教学效果及评价。在学期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实践性很强,没有枯燥的讲理论,而是在“做中学”,获得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乐趣。

(1)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详细分析企业的具体流程情况,画出简单的业务流程图。图1为学生画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心业务流程图。

(2)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熟练地掌握第三方物流软件(尼奥系统)。在物流实训室中,能熟练使用电子标签、立体仓库等物流设施设备。

3.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进的几个方面: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但由于内容繁杂,课时有限,现有这门课的教学方法通常过于偏重理论教学,缺少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导致学生学习时常感觉这门课程内容枯燥,逐渐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为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方面的教学,可利用学校软硬件条件,针对相应的理论知识展开实践教学。比如讲物流信息技术,涉及到条形码、电子标签的内容,可以在物流实训室讲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这样学生就觉得丰富多了。将学生分为5~7人一组,以小组的形式自己动手完成设施设备的操作。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同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正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理念。

(2)实践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实现,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学习,可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为模型,采用课堂系统设计与实际系统软件使用相结合的形式,逐步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模拟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实践,学生可以用所学内容对实际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过程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给出具体的规划,从而真正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软件(尼奥软件)见图2。

(3)每节上机实训课程都有详细的实训指导书,模拟企业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任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数据详细,任务具体,将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规范化和标准化。《尼奥物流管理系统》实训指导书见图3。

4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出发点,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并保证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和实践性。本文主要结合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丰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过程加以总结和改进,对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起到一些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丽华,徐守坤.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内容与实践体系改革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98-99.

[2] 梁妍,王知强.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图书馆学研究,2010(7):19-21.

篇6

一、舞蹈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2010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承载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对未来教师从专业技能上进行提升,才是切实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重点。舞蹈是学生在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

幼儿舞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不是单设的科目,而是音方逃中的一部分,是幼儿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它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个部分。舞蹈的美育功能能否发挥成功取决于任课教师自身舞蹈的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程的目的:为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并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幼儿教育岗位打好基础。鉴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这一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将舞蹈课列为必修课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学生的就业上,以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为目的,从就业出发,打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进而激发学生对舞蹈专业的感悟力与创造力,量身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打造一套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方案及教学方法。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现状分析

(1)学生舞蹈基础薄弱。舞蹈是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它对身体比例和身体协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对舞蹈专业技能、身高、体重等都没有严格的筛选。如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90%在入学前都没有接触过舞蹈,少数学生对舞蹈的接触也仅仅是文娱活动中的舞蹈表演。在实际上课时,她们因年龄偏大且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身体缺乏柔韧性和灵活性等客观条件阻碍了舞蹈课程的顺利实施。

(2)开设舞蹈课程的课时量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舞蹈与舞蹈专业学生学习舞蹈的目的不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会跳舞,又要学会教孩子跳舞,还要会创编幼儿舞蹈。通过调查发现,就内蒙古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每周两节课、开设两个学期或三个学期的舞蹈课程、每次上课50人左右。课程数量少,教学目标多,这样的现状使得授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课程量做出相应的把控减。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内蒙古地区的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都开设了舞蹈课,但每个高校没有特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所有教材和教学大纲都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定制的。课堂中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参与评价较少。更多教学目的只能停留在教会学生跳舞,对于学生有没有学会教孩子跳舞、能不能创编幼儿舞蹈这两个教学目的还是不能完全顾及到。

2.幼儿园舞蹈课现状

幼儿园舞蹈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它也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的任务:教会幼儿一些唱歌、舞蹈的粗浅知识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性情和品格。许多一线幼儿教师只是从认识层面上去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缺乏对幼儿进行内在的引导,如一味追求技术含量,让幼儿练习侧手翻等舞蹈技巧;一味练习基本功、软开度,会使得幼儿讨厌上舞蹈课。

二、舞蹈课程设置的原则及内容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来改革舞蹈课程的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1.能表演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只有自己会表演,才能做到教幼儿表演。培养学生会表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从舞蹈基础训练课程开始就加入一些幼儿基础练习元素,降低部分训练难度,使原本较为枯燥的基础强化训练变得更为轻松活泼及更为实用,也更方便学生的掌握。并在音乐上也采用一些少儿律动性较强的音乐,使学生对今后学习、编排幼儿舞蹈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为了从整体上训练学生克服身体的自然状态,获得正确的直立感,发展舞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在以往较为单一,更为注重学生动作完成质量的训练基础上,在组合中加进一些方位、节奏变化的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整体适应能力和表演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是对舞蹈素材的反复训练,规范了学生的动作,如果只有单一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舞蹈课是枯燥的,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安排的各项舞蹈演出。以笔者实际教学经验为例: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为那里的老人们奉献一场小型的表演。通过小舞台的不断磨炼,学生们不但奉献了爱心,还增强了自信心,也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表演中感受平时所学、所悟,可以使学生们从思想和认识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个成功的教学案例充分证明了舞台实践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项目设计方案 ,教学改革

【 abstract 】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defects existing in, combining modern vocation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ully arous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study, we from the course in the logistics work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ject design scheme" teaching method.

【 key words 】 log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物流通过运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尤其是现代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物流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熟练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从而对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点来传播相关内容,学生被动地听课,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较为低下,一方面由于一些信息技术不太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而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乏合作与互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目前的教材在介绍相关知识时,理论教学内容偏多,实用性技能操作训练太少,难以满足物流行业生产实践的需求。诸多原因,造成本课程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传统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思想传播方面是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在能力训练方面往往力不从心。所以造成很多学生学完这门课,成绩也合格了,但却说不出哪些能力提高了,似乎跟没学差不多。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没学到实在的技能,就否定了该门课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要作相应的改革了。

2 “项目设计方案”教学法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针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结合现代职业教学的特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从课程在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运用出发,提出了“项目设计方案”教学法。

2.1 课程内容构成分析

物流信息技术包括了许多和物流业务活动相关的一些专业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GIS/GPS技术、EDI技术、POS系统、ERP系统等。这些专业技术有的仅仅以概念的形式出现,有的则是包含了概念、原理和基本应用,而有的既有原理又有实践操作。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快捷、方便地掌握课程相关内容的操作技能,并通过操作技能的掌握来达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领会。我们可以把这些技术细分成一个个项目,然后通过设定相关任务,主要以相关技术设计项目方案的形式,分组完成设计方案如下:

组建物流信息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在机房实际组建内部网络,规模等于小组人数;各小组的内部网与教师组建的网络联通,构建起分公司和各办事处的信息平台硬件。

选择和安装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根据物流业务设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实理的功能和应具有的模块,在前面构件的网络平台上安装“中诺思的第三方物流管理软件”。

通过条码枪等自动采集设备对物流信息进地快速准确采集。在中诺思的系统中对货物的品名、产地、数量等信息进行编码并打印内用条码,用条码枪录入系统进行入库操作。

使用数据库或功能软件对采集的物流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处理。在数据库系统中独立调用、添加、修改录入商品信息,并把一个数据库中的信息复制并导入另一个数据库中。

通过网络技术(包括公网和EDI专网)进行物流信息的传递。通过信息平台,完成出库配送、核算等业务操作,完成信息调用、传输,以及更新数据库的操作,发现信息传输中存在的问题。

GPS和GIS的使用。练习使用常规的车载GPS系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挖掘GPS和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并汇报研究成果。

为了能把该项目设计方案做好,首先需要做一系列的调研,调研方式可以是网上调研也可以是实地调研,调研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调研中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设计元素,方案设计前进行的调研所持续积累的时间越久、对目标思考的程度越深,那么,得到的结果就会越细致、越具体、越接近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还需要对该技术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案,帮助完成书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之间的过渡。整个设计方案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设备功能展示和操作,工作原理介绍和模拟体验,实际应用环境下操作流程展示和技能训练。由于课程涉及的专业技术覆盖面广、专业性强,同时在技术实现过程中还需要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为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借助更多的智慧,而这种智慧可以在企业中应用这些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上找到,这些智慧来源于工作实践,可以帮助方案的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实践教学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2.3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还比较单一和片面,考试形式主要以记忆为目标,对技能的考核比重仅占最终课程成绩的一小部分。本着“按需施教、学习致用”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逐步转向重点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建议在课程的考核中,采用过程考核方式,教师作为分公司负责人,负责对每个办事处小组的业务处理过程进行考核,同时各小组之间也相互监督进行考评,考核成绩作为每次任务完成的绩效考核依据,各个课程项目设计方案组合成绩取试,以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课程考核形式的改革,更能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个性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7)

[2]张洪杰.《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课程的改革分析与探讨[J].商业经济,2008(117)

[3]邓子云.《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定位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54)

篇8

关键词:工业设计;任务驱动教学;自主学习

作者简介:陈静媛(1967-),女,满族,辽宁大连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王鹤(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 B111085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13-02

一、学习“工业设计史”对工业设计师的作用

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就像一面镜子,专供治理国家的人作为借鉴,以接受成功的经验和避免失败的教训。这就是著史读史的作用。

工业设计史映射出了工业设计之所以产生、发展、形成各种风格、流派的前因后果及其成败。设计师们通过这面镜子,可预见自己的设计可能迎来的成功或遭受的失败。再者,工业设计还与手工工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手工工艺品是逐件制作的,即使有一次失败也只是涉及一件作品,并不会遭到致命的打击,还可以吃一堑长一智。而在工业化生产中工业设计的对象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产物,是批量的,一个产品设计的投产往往是数以万计乃至数以十万、数百万计,所需要的投资是巨额。它的失败在经济上、在企业形象上所来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因此,学习“工业设计史”可以说是以史为镜。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大多数的工业设计院校或专业都开设了“工业设计史”这门课程,考核的方法多是笔试。但通过分析学生学习之后的情况及毕业生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概念的认识模糊或不清楚,这或多或少显示了“工业设计史”在教学中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2.内容多,学时少

“工业设计史”是工业设计专业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具有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而学时相对较少(笔者所在学校为36学时)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其脉络,了解其内涵,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历史知识、归纳学习内容是这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

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讲解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融合了发现法、设疑法、导学式教学法、协作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2,3]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使课堂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学习者通过任务的完成及教师的评价,实现自我设计批评。这里的“批评”是批注、评价、评论、评议等意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被广泛用于课程的教学中,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模式。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任务设计。一般是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教师运用教学资源向学生提出任务,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完成任务(学生可提出问题或者任务),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梳理和反馈。

1.任务的设计前工作

(1)分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细致、充分的分析,确定每个部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绘制一个知识点的结构图,这对后期的任务设计十分重要。

(2)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基础。新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现有水平上开始,而不是每一项设计任务的内容都要从头开始。

分析学生在当前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新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哪些内容学生自行探索就能够掌握,哪些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讲解,以便对任务进行设计。

确定教学内容的难点与突破点。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难点,并就学生的学习难点精心进行设计,从而能够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如意大利的激情设计与POP设计。

(3)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征,确定当前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水平,确定每一个知识点应达到的目标水平,这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是指导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

(4)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模式,因此,学校的教学条件能否满足要求是能否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的功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在这种快乐、愉悦的环境中自觉地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2.任务设计的原则

(1)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如工业革命之后一般以汽车或家具等产品发展贯穿“工业设计史”课堂讲授,形成工业设计发展的明线,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

(2)与学生的兴趣或生活密切相关。如讲述工业设计发展的各个时期中,以电影《香奈儿》欣赏来建立品牌观念,尽管其与工业设计联系不是很紧密,但香奈儿的创新与挑战精神是值得工业设计学生学习的,这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创新技能为暗线。从而表述工业设计发展的根本就是人的观念以至整个社会观念的变迁。

(3)概念明确,层次清楚。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其难易程度,要给学生留有创新的余地。如讲授商业性设计的核心内容——美国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对工业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任务则是讨论炫耀性消费对工业设计的影响。

(4)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设计任务时要能够涵盖教学内容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如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一节中要引导学生在此背景下对“有计划商品废止制”带来的后果进行分析,对目前国际生态问题应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5)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等原则。设计的任务应能够在当前教学条件下完成。

3.给出任务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遵循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创新性地完成学习。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考题应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下面以《工业设计史》[5]第五章第六节新艺术运动为例,讲述任务驱动教学在这节中的应用,表1中列出了教学进程设计的任务。

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跳跃式的,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防止学生放任自流地学习,也要防止“懒汉”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尽快地明确自己任务的切入点,以便快速、正确完成任务。

对任务完成的效果突出的作品,以范例的形式应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讨论、评价,可以使学生之间产生友好的沟通。

五、结论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看到学生在根据相关资料和网络整理任务内容时,完成得都很好,学生提出问题也较其他教学方法多,经过笔者指导学生能够理解其内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整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设计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会将新艺术风格的设计与流线型风格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中,融入学生群体,及时跟踪、提问学生的设计思路与想法,以纠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偏差。

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觉能力、实践能力。通过资料自主查阅,学生拓展了知识摄取的范围。通过最后的设计评价加深了学生对此设计风格的印象和记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工业设计史”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强奎.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项目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开发的关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57-59.

[2]牛利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6):109.

[3]陈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设计与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9,(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