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工程研究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实用性;研究体系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于电气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因此给电气工程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发展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和片面的阶段,对于部分技术由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比较集中因此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比较迟缓,因此也间接的影响到了整体电气领域的发展,包括电气自动化水平的进步。虽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上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缺乏资金人员的支持,并且相关体系的建设也比较落后,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也影响了电气自动化研究水平。

1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意义

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研究步入新时期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电气工程运转效率,提高智能化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电气工程而言具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有关部门和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阻碍了电气自动化的研究进程,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的认识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对电气自动化研究的认识水平。1.1能够有力的推动电气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建设需求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快速上升为电气工程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工程只有尽快的完成现代化建设,才能够有效的满足电气需求。而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无疑是推动电气工程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电气工程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加快电气工程运转,而电气自动化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气设备的自主运行水平和运行效率,减少人工操作,因此也相应的减少了在流水线操作中人工操作引发的失误,而且电气自动化也是目前电气工程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气自动化的研究是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电气工程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1.2可以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的运转体系。随着电力的需求不断上升,对于电气工程的运转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确保电气工程的运转周期,才能够持续的满足电力需求,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而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无疑是提高和保障电气工程长期运转的重要手段,电气工程的运转中断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等导致电气工程运转中断,另一方面就是电气工程内部运转的某个部分出现状况,导致电气工程整体运转中断,而电气自动化是保障电气工程内部运转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电气工程运转内部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实时的掌握和了解电气工程内部各部分运转情况,并且对于潜在威胁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和处理,从而有效的保障电气工程内部运转顺利。所以电气自动化是保障电气工程正常运转的重要途径,对于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完善电气工程的运转体系,维持电气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转。1.3有利于减少电气工程运转的中间损耗。虽然我国电气工程的发展已经开始了很长一段时期,在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运转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中间损耗,这也导致了我国电气工程的运转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成本也相对较高,而这种基础消费成本的提高无疑阻碍了经济建设水平的前进步伐。电气工程的中间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以及电气工程设备的损耗成本,而电气自动化无疑是有效的降低这两点消耗的重要途径,电气自动化时代的到来大大的减少了人工成本,它通过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对电气工程运转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实现了自动运转、自动监督、自动处理,减少了大量的中间成本。不仅如此,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也加强了电气工程设备的实时监督情况,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全面使用,可以在电气设备的运转过程中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于运转情况和设备情况进行监测,因此可以在电气设备发生状况时进行及时的反馈处理,大大的减少了电气设备的损耗情况,相比较于人工监督时容易出现工作疏忽和漏洞,电气自动化应用无疑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水平。

2目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重要趋势

电气自动化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以及电气领域需求增大的产物,是技术和需求的结合体,所以电气自动化的研究应用必须要以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为核心,因此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一定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的认识水平,根据其需求正确把握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未来趋势,才能够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2.1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化程度无疑是区分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电气自动化研究的重要趋势。电气自动化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有效的提高电气工程设备的运转效率,保障电气工程的长期持续运转,而智能化水平就是影响电气工程运转周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系统的处理水平和处理效率都在逐渐扩大,也为电气自动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是面临着庞大的电气需求,电气工程的运转压力巨大,因此也给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可以很确切的说,未来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智能化的研究和发展,有关机构必须要加强智能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都要深入探索,有效的提高智能化水平,保障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转。2.2自动化系统完善趋势电气自动化是电气工程提高自身运转水平,减少运转失误的重要方法,但是在现阶段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却不乏电气设备运转失误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还比较简陋,所以未来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必然是自动化系统的完善。自动化系统是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重要形式,也是电气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电气自动化系统是电气自动化的外在体现。自动化系统包括信息存储系统、处理系统、反馈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监督系统等各项功能,是影响电气自动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自动化系统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建设出现漏洞,就会影响整体的自动化系统运转和工作水平,因此想要有效的加强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就必须要加强自动化系统的完善,这也是未来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2.3电气自动化的规模化趋势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还比较低,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因此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成本也相对较高,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和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而电气自动化是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需求,也是电气工程满足电气需求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自身的特性可以有效的减少电气工程运转中的不足,并且降低中间成本,不但可以增加企业的效益,还可以降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成本,从而进一步的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电气自动化的规模化发展势在必行,要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降低电气自动化应用成本,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的重视和使用,加强电气自动化规模化发展,提高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长远发展。

3现阶段我国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不足

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研究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目前整体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情况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还比较低,并且失误较多,自动化应用建设不够全面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自动化水平,为此,有关部门和企业以及研究机构必须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认识,及时查漏补缺。3.1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较为落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且由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难度较高,因此对于专业人员的需求相比较于其它研究而言更强。但是从目前我国整体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队伍建设来看,绝大多数研究队伍的建设都比较落后,因此导致了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的进步迟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水平。电气自动化研究人才匮乏,电气自动化研究对于研究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多研究队伍中的专业研究人才都比较匮乏,由于我国在电气自动化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上关于电气自动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比较落后,因此很多人才都是受过国外专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但是由于我国在电气自动化的科研设备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对于专业研究人员的吸引力较弱,所以导致了我国目前在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上比较落后。3.2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简陋。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现状既有别于其它研究,又存在很多共同点,其中就包括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无疑是电气自动化研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加快电气自动化研究的必然要求,可是现阶段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简陋,由于在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领域的起步较晚,因此底蕴比较薄弱,在体系建设上缺乏经验,大多数的研究机构还处于体系摸索阶段,所以对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造成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简陋,对于电气自动化研究的各项进程都无法进行规范化的统筹,严重降低了资源的安排效率,阻碍了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研究进程。而且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有关研究和应用机构对于外国先进研究体系的引进力度也比较低,国外发达国家在电气自动化研究领域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以及完善的体系,但是由于我国有关机构缺乏引进力度,也导致了我国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建设迟缓,缺乏规范化。3.3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较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最重要的应用水平却进步迟缓,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但是由于研究机构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能够选取较为普遍的电气工程运转状况进行针对性研究,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缺乏与电气工程企业之间的交流,导致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实用性却没有相应的提升。不仅如此,我国部分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机构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研究时都缺乏针对性,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缺乏实用性认识,资源和人才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技术研究没有突出重点,研究工作以成绩为目标,缺乏实用性,致使很多技术都不能够应用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也严重的阻碍了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的提升。

4提高我国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途径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电气工程的发展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而作为提高电气工程发展水平重要因素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其重要性也不断提升。所以有关部门和机构一定要大力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的重视,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水平,推动电气工程的长期持续高效运转。4.1加强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想要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就一定要加强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建设,作为影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自动化研究成果。所以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必须要加强资源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水平的研究队伍。首先,研究机构要适当的提高招聘门槛,通过福利待遇的提升来吸引专业研究人员的加入,并且在招聘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实践经验和专业水平的考核,从基础上提高整体研究队伍的素养。除此之外,研究机构还可以通过猎头公司等渠道高薪聘请专家担任研究队伍的负责人,通过专家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电气自动化研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其次,研究机构可以建设内部培训体系,由于我国电气自动化人才体系建设比较落后,相关人才匮乏,所以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内部培训的方式来提高研究队伍的整体素养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联网学习等渠道加强研究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手段的了解。4.2进一步完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如果说电气自动化研究队伍是影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那么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则是影响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成果的关键,电气自动化研究体系不仅仅影响着电气自动化研究进程,还影响着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资源的安排,所以想要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就必须完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首先,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的认识,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都应该学习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的有关知识,对其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并且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同行业机构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和完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研究进程。其次,有关研究机构可以加强资金投入,从国外先进的研究机构引进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完善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并且可以适当的选派人员赴国外进修,学习先进的体系建设经验,以此来促进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体系的完善。4.3加强电气自动化应用的实用性研究。电气自动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领域,因此在进行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的过程必须要加强实用性研究,才能够真正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推动电气工程的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和机构必须要提高对于电气自动化实用性研究的认识,首先,在研究工作的安排和统筹中应该将实用性较强的研究工作位居前列,并且要在研究资源的分配过程中适当的加强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研究工作的资源倾斜,推动研究工作的研究进程,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其次,研究机构应该成立专业的电气自动化应用部门,并且在该部门设置与电气工程企业的交流平台,有效的将实用性较强的研究成果进行实际应用研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保持与有关企业的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不足,有效的提高电气自动化应用水平。

5结论

我国的经济建设近年来逐渐开始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电气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所以也给电气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有效的通过对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水平的提升来促进电气工程的发展,有关部门和机构必须要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应用研究工作的重视,推动电气自动化研究实用性的提高,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水平。

作者:黄韵霓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张英杰.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问题的分析[J].时代农机,2016(09).

[2]陆冬.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6(07).

[3]杨建秋.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相关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3).

[4]蒋志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

篇2

如线路保护、接地保护、变压器保护等保护的有关问题及其设备元件的选择。此题目的设计涉及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等所学习过的课程及相关内容,所有设计查阅资料是必不可少的,而资料的获取应以实际为准,做为一名初次设计者,设计之前应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知识体系的不够完善等多种原因,适用于估算。在估算的过程中,所得理论结果只要与实际偏差不大,对整个电力系统不产生重大的影响,是可行的。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执行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感知系统、决策系统及软件系统组成。执行系统是工业人为完成作业,实现各种运动的机械部件。驱动系统为各执行部件提供动力,工业机器人采用的传动方式,通常有液压、气动和电动等几种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对工业机器人实行控制和指挥,使执行系统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一般它由控制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电气与电子控制回路、辅助信息和电气器件等组成。

1了解工业现场中所要做的工序的运行规律、控制要求,探索更好的控制方

2决定总体控制方案

3设计机器人PLC硬件电路接线图及元器件选型配置;

4设计控制流程,完成三点定位机器人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控制系统中PLC序设计;

5绘制机器人模型电路原理图、控制电路电路图I/O接线图;使用说明书等。

6根据控制要求完成机器人模型与PLC的连机调试:在硬件电路连接好后,PLC传送编好的控制程序,它能按预先的逻辑较好地完成机器人的控制。机器人模型运行应操作简便,控制效果良好,形象直观,演示性好,可以较好地满足多个机器人协作能力强的要求

7方案的确定个人计算机有很强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图形显示功能,有丰富的软件支持,但是它们是为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设计的,对环境要求很高,抗干扰能力不强,一般不适合在工业现场使用单片机只是一片集成电路,不能直接将它与外部I/O信号相连。要将它用于工业控制,还要附加一些配套的集成电路和I/O接口电路,硬件设计、制作和程序设计的工作量相当大,要求设计者具有很强的计算机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也是为工业控制设计的,目前比较流行的是PC总线工控机,它与个人计算机兼容。工控机采用总线式结构,各厂家产品的兼容性强。工控机一般是在通用微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因此在要求快速、实时性强、功能复杂的领域占有优势。工控机的价格较高,将它有与开关量控制以取代继电器系统有些大材小用。工控机的外部I/O接线一般都用多芯扁平电缆和插头、插座,直接从印刷电路板上引出,不如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接线端子那样方便可靠。以上各种计算机用语控制的程序一般都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不像可编程设计机器人PLC硬件电路接线图及元器件选型配置

8电气自动化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工科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子技术、电工技术、计算 机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电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该专业是强电和弱电计算机技术与电气控制技术交叉渗透的综合型专业学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强在国内有较好的声誉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测量、电力拖动与控制等。就业方向适合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等方面的工作,也能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技术引进与改造及教学工作。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办学条件;专业规范

一、电气工程专业教育概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具有机电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突出特点,使学生掌握系统控制、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控制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出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过硬综合素质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本文涉及的电气工程专业一般是包含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中国电力工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电气工程人才有大量需求,因此我国电气工程领域对培养相应的人才非常重视,并且我国主要的工科大学在教育和科研上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

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

中国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电能,主要研究电能从产生到利用各个阶段的规律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电磁理论。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电信息,因此电信息技术的研究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同时,现代通信和计算机载体主要是电信息。所以电信息技术的研究也属于电类专业,其中电气工程是专业母体。电气工程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学科派生和交叉能力。如其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造就了新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同材料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纳米电工技术和超导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同电子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电力电子技术,而后者也进一步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电气工程的一个分支。电气工程专业的范围主要有电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以及电工基础理论三部分电气工程的基础,是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主的电工理论。他们属于电磁学的发展外延。

电工理论运用于实践产生了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性技术,因此电工理论是主要的理论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一般涉及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等电机设备,也涉及用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和电器制造,同时包括电力控制装置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的制造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主要指上述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应用。电力系统一般涉及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和运行必须相互统一,电气设备的制造同时要兼顾实际运行状况,如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需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三、电气工程专业的方法论、影响因素、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由于理论分析较多,比较注重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实验研电气工程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完成主要的学习和教学任务,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下,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过程会事半功倍。

电气工程专业紧随现代科技,引入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同时在进行电气工程的理论分析、试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时,教学也经常运用到等效与类比等科学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派生出了很多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等学科。这些专业由于是电气工程专业派生而来,被划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与其派生而来的专业统一被称作为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又被派生而来的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电气工作专业的专业宗旨主要是培养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装备制造、和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掌握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的培养具体目标主要是,该专业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技术,控制理论和电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对应的专业知识。

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学生在下列知识和能力上也有要求:

第一,掌握扎实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学科的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二,系统地学习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如信息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等知识;

第三,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对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四,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第五,能在电工领域内掌握不低于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并清楚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第六,具备一定的适应工作条件、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四、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知识体系

第一,熟悉系统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和相关电路理论;熟悉并会运用电子电路原理,会分析和解决相对复杂的电工电子电路问题;能掌握基础的电磁场理论;掌握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具备能检测、分析并处理电气系统物理量的能力。

第二,掌握扎实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理论等相关知识;掌握力学和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能掌握不低于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第四,能掌握在工程中测试与表示常用物理量的能力,以及掌握设计和调试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一般包括:

第一,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第二,专业类基础技术与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电路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一般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第三,专业方向技术与知识。如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方向的技术。

第四,实验和实践技能。实验和实践技能主要包括简单的设计与调试电气系统实验技能、设计和调试相对复杂电气系统的初步实验的技能。

篇4

1.1培养目标与模式趋同,专业特色优势不明显

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各大高校之间普遍存在着仿照以及抄袭的现象,大多数学校都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级应用型人才,唯一的差异就是就业的区域以及层次等。各高校的培养模式还是以学分制为主,学年制为辅,与以往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课程设置也存在很多雷同,只是在专业选修课上存在些微差异。

1.2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锻炼,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近些年,高校招生规模在逐步扩大,精英教育正朝着大众化教育转变,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很多青年教师都走上了教学第一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有较大的比重,且大多是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充足的锻炼,缺乏创新能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科生的人才培养。

1.3素质教育尚不到位,切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一直大力推行素质,素质教育的理念也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具体的实施效果却并不理想。在高校中,很多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都加入了一些人文素质选修课程还有第二课堂活动等,用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实际上,大学的学习依旧是以考试为中心,素质作用仅仅是点缀,因为,为了做好素质教育,建立切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教育品质的有效措施

2.1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应当在结合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培养目标,以人才特色彰显专业特色。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教学要注重能力培养,教学内容要进行专业核心化整合,重视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树立学生为行业服务的思想。在实践训练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注重进行实践技能的综合化训练。在学习评价方面,要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积累,改变以往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标准。

2.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当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建设。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高校要积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课程体系研究,合理确定不同课程以及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关系,构建“专业核心平台+模块”,“必修+选修”的课程体系,在满足基本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内容改革要深入调查社会对电气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及时开设一些能够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大力推进教材改革,及时吸收电气领域的新研究和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增加学生的竞争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需求,采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方式。

2.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训教学与生产接轨

很多工科院校都有自己的实践训练中心和实习基地,但是实训与生产实际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学生无法得到充足的训练和锻炼,走入社会之后,不能够很快适应用人单位的环境。因此,高校要不断重视校内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其配备设备以及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实训教学与生产实际接轨,还可以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走入企业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资源等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实现校企双赢。

2.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建设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成才为中心的校园文化。高校要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和老师间的双向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鼓励教师吸收有科研潜力的本科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并对在创新活动和学术科研中表现良好的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奖励,进一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高校还要积极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以及名人讲座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借鉴。

2.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电气专业人才,高校要围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建设需要,建立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高校要不断扩展人才引进手段,重点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授,聘用重点大学刚退休的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高校要支持教师学习进修,提高自身素质,并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或者基层管理机构挂职学习的机会,以增加教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建设一支具有相当学术水平,既能从事课堂教学,又具有实际创新创业能力的双栖型师资队伍。

3结语

篇5

1.1严格执行电气工程原材料进场验收程序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到施工现场,将给建筑电气工程建设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首先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进货渠道。工程施工建设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电气材料、器具、机电设备等,均需从正规商业渠道进行采购;其次,要严格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对于进场的各种电气设备、材料,要根据相关检查制度和流程表格逐一对其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等进行复核。对于国家实行强制许可证管理的电工产品等,厂商还必须提供安全认证等文件资料,并按要求在现场进行必要的抽检,以确保进场的各种原材料和机电设备型号、规格、质量等特性指标均能满足设计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予验收,杜绝进入施工现场。

1.2严把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关对于分项工程,尤其是像电气器具、管线、电线端子等预埋件的隐蔽性工程的验收,要严格按照验收规范的要求逐一进行复核,以免出现漏埋、错埋等问题,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重要的质量保障。对于接地线、避雷网埋设、接地引上(下)线的连接,还应根据设计要求做好绝缘、接地测试等工作,当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时,还需采取各种降阻措施,确保建筑电气工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水平。

2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主要安全隐患及危害

2.1漏电及触电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可能由于设计疏漏或安装施工过程中的疏忽,使得电气系统、机电设备、测控保护设备以及供电线路自身的绝缘性能下降或过热,轻者可能引起设备损坏,重者会由于设备漏电而发生触电伤亡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

2.2电气事故引起火灾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如果没有从整体上对临时用电进行规划,乱拉乱接、随地拖动电缆、超负荷运行等,造成施工现场的供电线路和电气设备长期处于超载运行工况,致使其绝缘保护层性能不断降低或破坏,在操作过电压、雷击过电压等作用下,产生的大电流会引起火灾事故,对施工人员和机电设备造成危害。

2.3静电造成的危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的接地和一些连接装置存在安装质量问题,电气设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不能得到有效抑制或泄流,对二次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就会造成损害。另外,静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也可能会对操控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2.4电磁危害一些电气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未达到应有的屏蔽效果,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高频电磁辐射会对操控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3建筑电气工程常见的安全保护技术控制措施

3.1漏电、过载和短路防护当设备发生漏电时,若强大的电流流经人体,将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30mA/s以下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指标,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中通常以30mA/s为标准选择漏电保护器。通过在用户终端和分支线路装设分级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漏电、触电,则设备自动跳闸保护,一方面可以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另一方面系统会根据漏电保护的选择性,有选择地跳掉故障设备或线路,并保证非故障线路或设备的正常运行。当电气系统发生过载、短路时,回路中的电流会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严重危害到设备及人员安全。对于短路电流值不大的分支线路,可以采取断路器进行短路保护;断路器不能满足短路跳闸要求时,则需要配合熔断器通过熔断熔丝来实现短路保护功能。在选择熔丝时,笔者推荐按照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进行选择,确保电气工程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3.2绝缘防护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原材料、机电设备进场时必须按照相关进场质量验收标准进行绝缘检查。在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施工主要设备、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场时的绝缘指标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对于成套灯具,其绝缘电阻应≮2MΩ,内部导线的保护绝缘层厚度在0.6mm以上,放可进入施工现场,否则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又如配电屏、柜、箱等,其线间和线对地的一次绝缘电阻值应>0.5MΩ,二次绝缘电阻值应>1MΩ,否则不得进场。

3.3接地防护根据实际经验,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其实测的流散电阻值基本接近于零,也就是通常可以认为20m以上的地方是电气系统的“可靠地”或“大地”。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应根据设备系统功能的不同,合理选择和敷设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以确保电气系统性能的正常稳定。

3.4等电位防护在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高层楼宇建筑等电位连接作了详细的技术要求,分为局部等电位连接和总等电位连接。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接地或接零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系统或接零干线进行互联,不允许串联,且接地线应按照国际惯例使用黄绿相间的标识线。

4结语

篇6

一、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合理体系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工业4.0、“互联网+”时代之中,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这就迫切地需要大量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我国前期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术型,专业型硕士教育起步只有短短数年,发展相对缓慢,这就在一部分人心中形成了专业型硕士教育是低层次的、含金量不高的硕士类型。受这种思想氛围影响的大学生,绝大部分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都不愿意报考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因此,必须切实地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结构性调整。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组织管理等工作。因此,在构建培养体系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特别强调培养体系的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培养体系,在行之有效的体系下进行系统训练学习,才能使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二、优化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需要从理论式课程教学模式,向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转变。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教育培养方案应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导向,对培养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可积极邀请从事电力行业的人员或企业导师参加。同时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做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培养规律,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合到学生的实训中。以优良的培养方案,努力营造应用型人才成长环境。陕西理工大学对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课程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侧重工程设计、行业需求、一线实践。在研究生选修课的设置上,课程类型更加丰富、灵活,根据3个培养方向的不同及行业发展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目的地选择专业课程。在遴选硕士生导师上,除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外,主要选择承担过电力行业的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授课环节以互动式、提问式为主,教师把工程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大家的探讨、交流和思考,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工程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建设网络课程

教学手段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目前“互联网+”、远程资源教学平台等技术为我们更新教学手段提供了便利。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受到了普遍关注,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教学方式之一。高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化,又可以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陕西理工大学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电气工程硕士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将部分课程的课件放在学院的网页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设有网上答疑系统,回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采用虚拟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软件、三维变电站视图等进行虚拟理论教学,模拟各种电气工程类型现场、系统运行模式、仿真各类参数等,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一定的作用。

四、强化校企合作,落实“双导师”制度

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是以应用型、实践型为目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一线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努力地推进“双导师”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工程现场经验的不足,还可以有效地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在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工程阅历。“双导师”制度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两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可以很好地实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目前陕西理工大学为了提高整个专业型硕士导师的实践能力,本着“自身培养、校外聘请”的思路,制定了系列的激励政策和聘任办法。学校现有的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在晋升更高职级时,必须具备企业实践半年以上的经历方可申报。这就给具备了深厚理论知识,而工程实践经验欠缺的教师提供了工程实践平台,同时校内在遴选硕士生导师时,要求这些教师必须具备承担或从事过电力系统横向课题研究。同时也在国家电网公司、电气设备制造等单位聘请一批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担任校外(企业)导师,并明确他们的职责和义务。

五、夯实科研平台,强化硬件设施

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最终目的,良好的科研平台环境及实训装置是培养专业型硕士的有效手段。要培养适应该专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就必须拥有大量先进的实验设备,而受制于该专业的特点及运行性质,大部分高校现有的电气工程实验设备是以模拟仿真设备为主,不具备工业实际现场场景,不能有效地达到培养目的。因此,科学、有效地建设科研基础平台,切实、积极地推进实验硬件设施是直接关系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陕西理工大学在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培养方面起步较晚,实验室前期建设投入不够,目前在充分利用电力系统退役设备的基础上,已建成了电气设备实训室,通过对这些设备的解体,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电气设备的构造。近几年,国家对西部非重点院校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改善这些地方高校的实验室条件,电气学院借此机会主要建成了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针对目前国家电网推进的智能电网建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重点学科组建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验室等。这些实验条件的改善及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硕士人才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为了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素质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适应我国目前人才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优化培养方案是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双导师”制度,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势互补,注重科研平台建设,只有不断强化实验室建设,才能为培养合格的电气工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闫群民 单位:陕西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同谦,丁亚红,李雅莉.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2,(2).

[2]韩建萍.应用型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方向定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3]英爽,康君,甄良,等.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1).

[4]段作章,卢艳春.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机制研究:进展与趋势[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

篇7

关键词:建筑消防;电气工程;安装;维护;分析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新型工厂及商业圈也随之迅速崛起,为此给建筑领域带来无限生机。另外鉴于国内人口密集性,也对建筑消防电气安装与维护提出较高应求,令其成为建筑施工中主要构成部分。建筑消防电气系统是指在建筑中消防联动体系及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有了此程序,便能随时察觉火灾,同时积极运用一定措施来确保广大民众及其财产安全。所以,建筑消防电气系统安装不容省略,要按照我国出台的有关法律规范,完善好消防电气设计,并且安装后必须按周期对设备实施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降低意外发生率。

1电气施工在建筑物内发挥的作用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功能性有了更强的需求,不仅需要满足基本的功能保障,同时还要具有拓展性和外接性,能够与其他设施设备产生互联来提高建筑类各用电设施之间的联动效率,智能化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应用功能性,同时也能够使其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通过不断升级改进建立更多人性化,建筑通信自动化系统乃至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现实,这些系统的形成都是在原有电器基础上,通过引入自动化控制体系来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逻辑得到升级,使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能够提供更多复杂的辅助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不同设备之间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在建筑电气施工中由于相应的关联设备数量密集程度更高,所以这样的弱点会体现得更加明显。

2建筑消防电气工程安装分析

2.1 消防联动管控系统及安装

中央控制系统安装是整体消防电气系统的主要工作,系统安装一定要满足有关应求,安置电路管线需要基于产商给的接线圈及其系统图等重要资料进行安装。整体系统装置都应利用电缆与线管进行连接,并且接线盒上需要明确标有具体的消防系统标签,其装置需要安装在指定部位。其支架安全系统需要保证在装置本身重量的5 倍之上,消防控制盘安装高度应该在离地1.5m处,通过220VAC及20A电源线,使其接到专属消防电源上,那么地线需要接在接地棒上即可。

2.2 加强报警系统设计,安装火灾探测器

在消防配电设计中加强报警系统的设计,首先,对建筑电气设计配置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使报警系统的设计与消防配电设计、建筑电气设计形成联动效应,综合发挥作用,及时对危险进行报警;其次,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报警设备,比如可以在消防走廊中规划独立的灭火器安装区域,在安装位置、安装数量上进行实地的考察以及科学的安排,使得报警系统与火灾探测器可以起到实际警报作用。

3.3 探测仪系统的安装

按照室内高度,场所内部是不是散发可燃蒸汽、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等不同状况,选取不同种类火灾探测仪。对火灾发展迅速,所产生大量烟、热及火焰辐射时,需要采用感烟探测仪、感温探测仪及火焰探测仪或其他组合;对火灾发展快速,并有剧烈火焰辐射及少量热和烟时,需要采用火烤探测仪器;对火灾初期产生少量热与大量烟,未有火焰或较少火焰辐射时,需要择取感烟探测仪。如果火灾情势不可估计,需要实施模拟试验,而后凭借试验结果择取相应探测仪,探测仪应安装在走道顶棚上,且宽度应<3m,适宜剧中安置。

3.4 设置监控设施,设计供电回路

监控设施设置以便于对电路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确保消防配电系统及时准确启用,使监管人员获得有效的反馈数据,对电气系统以及消防配电系统进行检修;同时设计特定的供电回路,比如在特定的供电回路中安装专用蓄电池,并保证蓄电池的照明时间在3h以上,从而保证消防配电系统的独立供电,保证消防配电系统的高度稳定,提高消防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

3.5 非消防电源的切除

通常情况下,建筑内部的非消防电源可以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切除。火灾时可立即切断的非消防电源有普通动力负荷、自动扶梯、空调用电、厨房设施等,此部分用电不属于重要负荷,火灾情况下没必要继续工作,故在火灾情况下应立即切断。火灾时不应立即切断的非消防电源有正常照明、生活给水泵、地下室排水泵、非消防电梯和Ⅰ~Ⅲ类汽车库作为车辆疏散口的提升机。因正常照明照度高于应急照明照度,不在火灾发生区域的照明负荷不立即切断供电有利于人员的疏散。非消防电梯在接收到消防报警信号后,不能立即切断供电,以免有人员困在电梯内,电梯在消防时应首先全部落至一层并联动开门,之后切断电梯供电。切断点的位置,原则上应在变电所切断,比较安全;当用电设备采用封闭母线供电时,可在楼层配电小间切断。

4建筑消防电气工程的维护策略

4.1 加强配电线路保护

在对建筑进行消防配电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做到对建筑内部的配电线路进行有效保护,这也是对建筑进行配电设计的主要设计原则之一。因为在建筑的施工以及设计当中,消防配电系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十分特殊的组成部分,对于消防配电系统的设计将会直接决定整个建筑的消防配电设备能否在实际应用中正常运行。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面对和解决建筑内部出现火灾等情况,需要对消防配电设计的质量给予足够的保证,这样才能够在建筑内部出现火灾的时候,消防配电系统具有足够的可靠性。而有效地保证消防配电设计的设计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有效地保护消防配电系统的线路安全。

4.2 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消防电气维护工作需要按期对消防电气设备进行清洁及,确保设备可常规工作,对消防电气设备要做好详细的日常维护工作。待建筑消防电气设备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委派专员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编制科学高效的管理规制,保证综合消防系统安全性,其中确保设备正常工作,需要对管理设备维护机构实施细化分工,并确立其具体职责。对其实施按期检查,随时察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随时上报有关部门,同时给出具有针对性措施对其加以改进。根据消防设备检测技术标准,侧重检查电气系统中问题,把此类检查做好记录,为以后其设备管理与维护提供切实可靠经验与数据。

结束语

建筑电气施工的安全技术事关整个电气系统的功能使用和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专业的技术措施内容进行现场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资质,能够针对建筑电气施工的,要点关键,及时把握现场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问题,并通过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素质来保证施工作业的质量符合要求。电气施工在技术层面涉及的对象众多,不仅包括管线系统的构建和搭置,还需要考虑到设施设备具体的规格,使用环境使用场景。

参考文献

[1]温必良.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设计解析[J].建材与装饰,2018(15):235-236.

[2]杨宜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配电设计方案分析[J].河南建材,2018(02):229-230.

[3]辛宏伟.建筑电气消防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06):20-21.

篇8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应用措施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期间,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要,相关人员需要科学应用漏电保护器,提升其应用质量与安全防护价值,优化其工作体系,达到预期的技术应用标准。

一、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事故因素分析

在实际施工中,漏电事故原因较多,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无法正确选择熔断丝。相关人员不能根据线路电流情况与电气设备的负载情况等,科学选择熔断丝,导致出现过大或是过小的现象。例如:在熔断丝过小的情况,就会导致出现跳闸的现象。在熔断丝过大的情况下,就会生产较高的热量,一旦热量上升到绝缘层,就很容易出现融化脱落的问题,引发系统安全事故。第二,稳压器质量问题。建筑电气工程中,稳压器设施较为重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导致电流稳定性降低,无法提升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甚至会出现电流瞬间过大的现象,引发设备烧毁问题[1]。

二、漏电保护器技术的应用措施

在应用漏电保护器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分析其原理与组成结构,遵循相关原则,提升其工作质量。(一)漏电保护器的原理与组成结构漏电保护器,被人们称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就是在系统实际运行期间,将剩余的电流作为信号,做出保护动作,在系统电流稳定性降低的时候,相关保护器就会对电路进行自动切断处理,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此类保护器的种类很多,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漏电保护器的组成,是由零序电流互感器元件、试验按钮元件、漏电脱扣器元件与开关元件等组合在一起,在系统正常运行期间,其呈现的是闭合装调,一旦系统中的剩余电流超过预先设置范围,就会出现自动跳闸的现象,切断系统的电流,提升其运行效果,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2]。(二)漏电保护器应用原则分析在应用漏电保护技术期间,需要遵循漏电保护器的应用原则,提升其运行质量,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一,遵循适用性原则。相关人员在选择漏电保护器期间,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就是在应用之前,对建筑电气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按照设备类型与特征等,对其进行积极的选择与分析,例如:在建筑电气工程电气设备的电源供电为单相220V的时候,相关人员应该选择二极三线的漏电保护器,以便于对其进行处理。在建筑电气设备的电源供电为三相三线380V的时候,相关人员就要选择三极的三线式漏电保护器设备,不可以应用二极设备,以此提升其应用效果。当建筑电气中的电源供电为三相四线380V的时候,相关人员需要选择四极、四线的漏电保护器设备,提升其应用质量[3]。

三、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措施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相关人员还要对科学应用其他漏电保护技术,提升技术的应用效率与应用质量,为施工人员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第一,科学开展等电位连接工作。在等电位连接期间,技术人员需要科学开展等电位连接工作,根据总线保护工作要求,对其进行接零处理,提升其工作质量。同时,在建筑暖通与煤气管道的位置,需要利用导线将其连接在一起,保证可以提升电位的均衡性与平等性,提升等电位连接工作效果。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于容易发生爆炸与火灾的区域进行处理,例如:在220V线路区域,需要设置漏电保护器设备,如果其灵敏度不能达到相关要求,无法达到单独保护效果,就要利用等电位连接技术开展相关工作,减少漏电设备或是其他线路运行中出现的电火花问题,同时,还要注重电弧问题的解决,科学应用等电位连接方式处理相关问题,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价值[4]。第二,接零线保护措施。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零线进行单独的敷设与保护,保证在线路运行期间,减少存在的漏电问题等。对于一些不带电的设备而言,也需要对其进行接零保护处理,避免出现漏电现象。1)术人员需要对发动机设备、变压器设备、电动设备等进行接零保护处理,同时,还要对金属外壳进行接零保护处理。2)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对传送带等设备进行接零保护,减少漏电问题。3)技术人员需要针对配电柜等机械设备进行接零保护处理,提升系统运行安全性。4)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电杆杆塔等金属设备进行接零保护处理,发挥接零保护技术的作用。第三,漏电保护器在复杂环境中的安装措施。在复杂环境中,相关人员安装漏电保护器,需要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处理,发挥漏电保护器的应用作用,增强其应用效果,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提升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质量。同时,还要对其进行防护处理,提升漏电保护器的应用价值。

四、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科学应用漏电保护技术,创新工作形式,提升漏电保护器的应用效果,遵循相关技术原则,保证在实际工作中,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斐.建筑电气工程中的漏电保护技术研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6(3):14-16.

[2]饶晓东.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5(8):221.

[3]陈俊林,汤月生.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9.

篇9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气工程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电气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数目巨大、功能各异的施工设备的支持。为了保证这些施工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正常运行,必须提高针对施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水平。一旦施工设备出现了故障,又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就会对电气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负面影响。文章将简单介绍我国电气工程施工设备的使用现状,分析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类型,提出一些针对电气工程施工设备的故障诊断策略。

关键词:

电气工程;施工设备;故障诊断

前言

信息技术在自身体系逐渐成熟完善之后,开始对各个学科、技术领域产生了影响,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出现自动化、电子化、智能化的趋势,电气工程施工也是如此。虽然我国电气工程施工的自动化进程比起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水平也低,但是我国正在逐步缩小这种差距。目前,我国正在对电气工程施工进行深入研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对施工设备常出现的一些故障类型进行分析,全面提高施工设备的故障诊断水平,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在施工设备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进行维修保护,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维护电气工程施工稳定运行。

1电气工程施工设备的使用现状

利用机械设备来进行电气工程的施工,能够节省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电气工程的施工能够在工期之内完成。但是,利用机械设备来进行电气工程施工,仍然要依赖于人的控制,在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大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差错。而在信息技术逐步完善,并且渗透到电气工程施工之后,这种现象出现了极大改善。人们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当中加入智能芯片,编制程序来向施工设备各种命令,电气工程的施工出现一种自动化、智能化的趋势[1]。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比较晚,所利用的电气设备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这种技术上的劣势,严重限制了我国电气工程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另外,由于我国缺乏制造先进自动化仪器的核心技术,对于国外生产的自动化仪器的功能、参数、工作原理、核心结构都不够了解,一旦出现故障很难进行维修,影响了电气工程的施工效率。如果要聘请国外的技术人员进行修理,又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降低了电气工程施工的总体经济效益。

2电气工程施工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类型

2.1硬件方面

电气工程施工设备容易出现的故障,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2]。在硬件方面,主要是施工设备当中的一些电子元器件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生故障和损坏。这些电子元器件是施工设备重要的组成部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容易引起故障的因素来自各方面,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投入相当大的注意力。比如,如果供电的电压不够稳定,就容易导致一部分电阻和电容被烧坏。而这些电阻和电容通常是通过焊接的形式连接在电路板上的,一旦损坏必须从电路板上拿下来,再焊接上新的。在这过程中还要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注意不能破坏其他元件。除了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元器件自身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发生老化、性能下降,也是常见的故障原因之一。每一个电子器件都有其自身的使用寿命,如果工作时间到达了使用寿命的临界点,工作人员又没有注意更换,轻则电子元器件性能下降,重则直接报废,造成电气设备的局部瘫痪。想要避免电子元器件自身老化引起的故障,需要工作人员保持对电子元器件的长期观测,在即将到达使用寿命年限时及时进行更换,而外部原因引起的电子元器件故障,则需要通过各种防护手段和措施来进行避免。

2.2软件方面

由于电气工程施工自动化程度越来越深,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主要由内部的智能芯片来进行控制。工作人员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软件,向施工设备指令,由智能芯片控制和操作施工设备。如果程序软件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工作人员对施工设备的操控,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施工,甚至设备根本不响应,停止工作。施工设备在软件方面的故障,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过低所造成的。随着电气工程施工的自动化进程逐渐推进,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人员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要承担操作施工仪器、各项指令的职责,也要承担对施工设备的检测职责。但是,在电气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工作人员素质太低,不能满足实际施工需要的现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不能够对施工设备进行良好操控,在施工设备出现软件方面故障的时候也无法采取措施,有效降低甚至消除故障的影响。想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学校和工作单位两方面入手。学校方面,要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训练;工作单位方面,要加大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力度,锻炼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

3电气工程施工设备的故障诊断策略

3.1依靠员工个人经验

诊断电气工程的施工设备发生的故障,经常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就能够自行对设备故障类型进行判断,分析引发故障的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对于一些新的故障类型,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以往的故障诊断记录,对比故障前后施工设备的工作状况,推测故障发生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升故障诊断和故障修复的效率[3]。另外,利用员工个人经验进行故障诊断,不需要企业进行额外的投入,没有产生多余的成本,不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这也是企业在招聘时,对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进行优先聘用的重要原因。企业在聘用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员工之后,可以安排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工作模式,发挥老员工的经验优势,尽快提升新进员工的技能水平。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依靠员工个人经验诊断,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这种故障诊断的方式,只能够作为出现故障时的初步诊断方式,仍然需要科学仪器的详细诊断来进行验证。

3.2依靠先进仪器

进行诊断利用先进的仪器来进行故障诊断,往往比依靠员工个人经验得到的结果更加精确、更加精准、更加具有科学性。故障诊断仪器直接与疑似出现故障的施工设备进行电路连接,通过电流、电压等工作参数的变化,分析故障的类型、发生部位和引发原因,自动采取修复措施。相比传统的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检测仪器,故障诊断仪器不仅能够发现施工设备的故障,还能够自动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大大增强了故障诊断的时效性。对于一部分先进的故障诊断仪器来说,能在分析出故障的类型、发生部位和引发原因之后,形成报告发送给工作人员,通过智能分析提出一些修复建议,大大增强了故障诊断的针对性。

4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各种硬件方面或者软件方面的故障。这些故障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电气工程的施工效率,影响了电气工程施工的总体经济效益。对此,电气工程的施工企业要积极利用员工个人经验和先进仪器两种故障诊断方式,结合两种诊断方式的优点,综合提高施工设备故障诊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胡彦秋,晋吾楠.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67.

[2]侯立娜.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模式识别[J].河南科技,2014,09:110.

篇10

教学改革,本文从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进行了探讨,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体系结构 ;教学方法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要求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交叉新型工程技术学科,特点是用弱电控制强电,通过应用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电路实现对电能的变换、控制、分配及应用。作为电气工程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功率器件、变流电路、控制技术三大模块。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功率器件是基础,重点包括半控器件、不可控器件和全控器件的原理、参数及其驱动和保护电路。典型的变流电路是主体,重点讲授整流、逆变、直直变流、交交变换“四大”基本变换电路,此部分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即“会画”主电路图,“会分析”电路工作原理并画出电路工作波形,“会计算”一些重要的电气量,“会选择”合适的功率开关器件。控制部分则要求学生掌握SPWM控制技术和软开关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二、优化教学内容

1.强化全控型器件及控制电路的教学。在功率器件部分,应重点强化全控型器件,压缩半控型器件的教学。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控型器件因具有关断可控,开关频率高,且是电压型控制等优点已成为当前功率器件的主导。在教学中就要强化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的教学,包括以这些器件构成的系统装置的控制方法,如PWM控制技术和SPWM技术。

2.及时增加新技术的教学。由于电力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器件和技术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教学中及时向学生介绍前沿的知识和主流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最新的电力电子应用,包括电网谐波抑制技术、矩阵式交—交变换器及功率因数提升技术等方面内容。同时,应把身边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如电子镇流器等,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三、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上好绪论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电力电子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初次接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引导很重要,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生产、电力系统、航通航天、交通运输及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电力电子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欲望,明确学习方向。

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电力电子技术是工程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具有电路图和波形图较多的特点,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更好地吸引学生,就需要有效地应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其中,可以采用Flas制作课件,Flash具有非常生动的动画效果,能生动的仿真出不同条件下的晶闸管组成的各种电路及电流电压波形的动画过程。同时,还可利用matlab的simulink中的电力电子工具包,搭建教材中的各种电路,在课堂中为学生演示修改参数后的各种电路及波形,极大丰富教学资源,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3.构建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具有共享程度高、没有时空限制和更好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互动性的诸多优势。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方便地共享各类视频、图形、音频等学习资料及使用各种辅助学习工具,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还可进行教师答疑,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具有理论性强又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特点,在电气工程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整合课程体系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教改措施拓宽了学生学习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蒋伟,莫岳平.“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