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适合农村养殖的项目
1、贵妃鸡养殖
贵妃鸡与普通鸡不同,其价值比普通鸡稍高。贵妃鸡外表各异,以三冠、五趾、黑白花羽为其最典型的特征,显得十分美丽,因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贵妃鸡饲养90日龄就可上市售卖,养殖500只的成本在8000元左右,重量在3~4斤左右。售价达到每只100元左右,纯利润每只70元,一年收入真不可少。养殖2千只,一年赚10万元没问题。
2、甲鱼养殖
甲鱼是十分常见的一道菜了,也有很多人觉得甲鱼是十分珍贵的,现在几乎各地许多地方都在养殖甲鱼,因为在很多宴会中,尤其是农村的宴会上甲鱼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证明这很有价值,其实甲鱼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食,也是用途广泛的滋补药和中药材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
养殖一亩秧苗重量以0.5斤为例,可养2000只,成本2万元左右,一年重量1.5斤/只左右,这个价格可捕鱼,目前甲鱼售卖价格约32元左右。
因此,一只一斤半的甲鱼能卖48元左右。2000只能销售96000元,除去养殖成本,利润只能赚7-8万元,当然如果是投喂颗粒饲料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润了。
3、野兔
农村致富小项目有哪些?野兔肉蛋白质比瘦猪肉高出50%,比羊肉高出一倍,脂肪仅为猪肉的1/16、羊肉的1/7,胆固醇含量为猪肉的1/3、鸡鸭肉的2/3,因此深受市场宠幸,特别是在南方市场,农村养殖致富项目野兔现60-70元/只仍供不应求,且现国内的饲养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4、养鸽业
养肉鸽的成本大大低于肉用鸡。肉鸽饲养简单、投资少、成本低、用粮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也是快速致富的好项目,适合国营农、林、牧场和专业户饲养。
5、肉犬养殖
狗对大家来说很常见,不仅是人的灵魂,也是人的朋友。然而,肉犬就与宠物看家犬不同了,犬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有补肾、壮阳等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犬养殖前景更加广阔。饲养肉犬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养殖行业,不仅是成本低的养殖项目,利润也很高,利润主要取决于肉犬的生长速度、肉犬的市场价格、饲料成本等因素。
养殖200只的话,成本大约2万元左右,养到40斤左右的样子,就可以上市了。近年来,各地肉犬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而且价格也有所上升的,特别是广东、广西等地价格都达到了15元/斤,一只狗能卖600元左右,200只的话就是120000元,除去成本,利润在10000元以上的养殖项目。
肉犬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利润空间大,培育良好,赚钱非常容易。当然犬类一直被称为人类最好的朋友,有的人对于吃狗本来就心里抗拒的狠,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决定!
6、奶牛
如果具备饲养条件,可以放心发展。奶牛是我国目前发展潜力较大的畜种。就畜种生产力水平来看,奶牛是饲养报酬较高的畜种,其饲料转化率居畜禽之首,是目前发展前景广阔的致富门路。
7、生态养猪
生态养猪,这种养猪模式主要适宜于300~1000头左右的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养殖大户及养殖小区。是中科院博士周传社和他的几位师兄、师弟,共同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养猪模式: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尿,从而解决农村粪污随意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7、土种鸡
篇2
一、背景
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的肉鸡,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价格不断攀升,饲养土鸡市场前景广阔。
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玉米地、高粱等地规模养鸡,喂五谷杂粮,让鸡自由寻食昆虫野草,饮山泉露水,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项生产技术。
采用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可对各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风味独特、味道鲜美、品质优良的绿色食品,顺应人们喜欢土法养鸡的消费需求。这种方式投资少,效益高,技术易于掌握,市场需求旺盛,是一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的实用养殖技术。
我们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收入低。实施小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可充分利用土鸡资源优势,提高花垣县以土鸡为主小家禽的附加值和养殖户的收入,促进小家禽养殖业走向产业化、标准化,壮大小家禽养殖专合组织,保障小家禽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牧民利用天然优质牧草进行放养,不用人工合成化学药物,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放养土鸡毛色光亮、肉质鲜美,绿色无公害,适应消费需求。鸡的售价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同时,还对保护草场、土壤生态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肉鸡养殖业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以前,我国肉鸡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主要表现在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等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肉鸡饲养业才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禽肉生产国。
当前,我国肉鸡养殖的基础环节仍然很薄弱,肉鸡的生长速度、上市日龄、上市体重、耗料比还落后于外国。在国内,通常把由国外引进的肉鸡成为”快大型“肉鸡,因不适宜我国传统的烧、饨加工,生产这类肉鸡主要是出口。国内自己消费的主要是被称为优质鸡的某些地方品种,或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杂交选育的肉鸡。据研究,我国一些地方品种,在蛋白质与氨基酸总量或某些氨基酸含量都略高于引进品种,有优质的特性。近年来优质肉鸡生产得到不断发展,香港、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区,优质鸡的比重占肉鸡总体的90%以上,但其生长缓慢、体重较小,上市日龄较长,需要继续加强这类鸡的选育工作。
我国肉鸡产业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20%—30%的高速度增长以后,到21世纪增长速度明显放慢,肌肉产品出口逐渐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是疫病和公害物质残留,提高养鸡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肉鸡产品质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了。在农区笼养蛋鸡饲养密度大,场舍密集,设施不健全,排泄物对环境污染严重,夏秋成为蚊蝇的孳生地,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生态养鸡,远离居民区,饲养密度低,加之环境的自然净化,可使排泄物培植土壤,变废为宝。生态放养土鸡,大量扑食多种虫体,可大幅度降低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和林果产量,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的健康。生态放养鸡,以天然饲料为主,生态环境优良,饲草、空气、土壤等没有污染。草地是天然的绿色屏障,传染病少,家禽体质健壮,药物用量减少,无论是禽蛋还是禽肉纯属绿色食品,有益人体健康是理想的生态养殖业。推广规模化生态养土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市场分析
现有的市场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养殖历史悠久,大多数市场土鸡具有肉质细致、肉味鲜美等特点,其中花垣湘西土鸡在全省享有盛誉,是湘西土鸡县优势特色资源,产品远销重庆、秀山、吉首、长沙、广州等大中城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花垣县是无公害肉鸡生产基地县,2009年小家禽出栏将达到50万只,实现产值1000万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10%,家禽养殖是我县中高山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2011年湘西土鸡养殖规模将达到100万只。依照农业部《关于加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和省《关于实施我省农业和农村战略调整的意见》以及花垣县委、县府提出的“一果、二畜、三山珍”的产业发展战略思路,充分利用湘西土鸡资源优势,促进湘西小家禽养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壮大土鸡养殖协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花垣县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财政增收以及人民群众对湘西土鸡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组建花垣县家禽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是发展壮大花垣小家禽这一地方特色资源的必要措施,是资源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农民收入,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
1.市场调查
花垣县以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在国内市场属于紧销产品,比同类产品市场价格高20%,市场对土鸡产品需求旺盛。随着我县加大对土鸡养殖业的投入,2011年本地土鸡的出栏将达到100万只以上,对湘西土鸡等小家禽进行精深加工,可向省内外大中成市提供更多的优质土鸡等家禽产品。
2.市场预测
2011年花垣县土鸡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供不应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土、特、优”等无公害家禽及其产品需求的增加,土鸡等小家禽市价不断上升,对本地土鸡等小家禽进行屠宰及深加工向市场成批量提供具有风味的优质安全食品,既可增加企业盈利又可满足市场需求是双赢的格局
3.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肉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禽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倡导绿色禽产品的市场消费新理念越来越起来越强烈。鸡肉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在我国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目前我国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20%,比世界平均水平差8%,人均禽肉占有量10—12千克,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例如,日本人年均消费量达4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7%,;美国人年均消费量50千克以上,鸡肉占肉类的40%。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将不断增加,鸡肉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国外进口的禽产品都是冷冻产品,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喜欢食新鲜禽肉的消费习惯。但受国际消费标准的影响,国内对鸡肉卫生标准的要求将逐步提高,肉鸡产品的质量,尤其安全卫生问题将受到更多关注。如果国内肉鸡产品在质量上,尤其是产品安全性下功夫,国产鸡肉还是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县本地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与天然野鸡相媲美,体型较小等特点,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多年来,其市场价格与笼养鸡品种售价高出5—10元/公斤,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开发与利用本地土鸡这一宝贵的资源,进行规模化养殖,饲养中不添加任何促生长激素、有害的矿物添加剂和化学添加剂,市场前景将将十分广阔。
四、执行计划
1.预期目标
篇3
多年来,真武成校主动参与镇高效农业的规划发展,致力于奶牛养殖及品牌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引导农户走田里栽树,林间种草,以草喂鱼,以草养牛,再以牛粪还田的生态循环养殖之路,为本地农民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精细调研选项目
真武镇的奶牛养殖始于2002年,由两三个农户在田间试养了几头。经过两三年的养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终究难成规模,形成不了气候,其养殖在过程中存在着饲料供应、养殖技术、新鲜液态奶的保存与销售等等系列问题。种种因素制约了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与扩张。镇成校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发展规划的设计,认为奶牛养殖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可观,适合本地高效农业的发展。
地方党委政府,及时采纳我校建议,自2004年开始,决定实施奶业兴农发展战略,专门成立了奶业办公室,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从规划、资金、用地、用电及引种、技术、鲜奶收购和加工等全方位提供服务,当年就投入财政扶持资金一项100多万元。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奖励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该项目顺利实施产业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镇内现有东方、兴隆、真东三个奶牛养殖场,养殖面积达到210多亩。三个牧区,拥有大小牛舍2600平米,饲养奶牛608头,其中成年母牛460头,幼仔148头,已投入资金850万元。目前日产鲜奶5900公斤,预计到今年底栏存奶牛将达到650头,比去年同期增加42头。真武镇奶牛养殖已经实现从无到有,从零星养殖到初具规模,奶牛养殖已成为真武镇主要特色产业之一。
二、科学规划显效益
尽管奶牛养殖初显成效,但由于我国乳品行业竞争日渐加剧,各品企业对原料液态奶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同时,近几年奶牛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对环境的压力,追求优质、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势在必行。针对这一发展现状,我们在听取了省市有关专家的意见后,通过多次调研分析,认为: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当前的牧业生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循序渐进,及时打造以奶牛养殖为主体、多种经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品牌生态牧业园。
经过近些年的谋划发展和科学建设,我镇牧业园区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已经彰显效果。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实现了农民增收。据粗略估算,园区年产自用有机肥1545吨,年产液肥1.65万m3,为养殖场户增收节支56万元。奶牛除主食的精饲料外,必须要补充粗纤维以助消化,秸秆对于奶牛来说是上等的粗纤维食材,以一个奶牛场200头奶牛为例,一年要消耗秸秆350吨左右,企业给农民的收购价为1.2角钱/斤,农户一亩田能增加120元左右的收入,足以购买化肥农药。而奶牛场仅此一项就节约饲料成本10万元。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牧业产品结构,丰富市场供应。通过秸杆被综合利用,从根本上缓解了焚烧秸杆造成的大气污染;发展生态农业,改变了农村过去的“脏、乱、差”现象。通过施用沼渣沼液还田、还林,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了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的矛盾,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三、搭建平台富百姓
篇4
发展林下养殖,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林木各个生长期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林下养殖模式,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确定林下养殖的开发,确保林下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还有就是要坚持寻求科技的支撑,积极研究和运用林下养殖的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养殖技术体系。
2发展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是指林下养殖经营中按不同经济条件采取的林下养殖产业管理方式的总和。如前所述,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2.1林禽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禽类动物,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林下养殖模式,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这种模式能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蛋鸡、肉鸡、鸭类,肉鸡、肉鸭每年出栏4茬;另一种是鹅类、斗鸡、柴鸡,实行放养和舍饲相结合,每年能出栏2茬。
2.2林羊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绵羊或山羊,适宜在10m×3m×3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3林兔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种兔或野兔,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4林猪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猪,适宜在8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每年可出栏3茬。
2.5林牛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牛或奶牛,适宜在大小行间隔10m×3m×3m株行间距林地推广,林下可间作牧草。肉牛育肥,每年出栏2茬。
2.6特种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梅花鹿、貂、狐狸、蓝孔雀、鸵鸟、蛇类、鹰嘴龟等特种动物,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3加快林下养殖发展的措施
3.1切实加强组织与协调配合
加快发展林下养殖业,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尽快出台适应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监测统计和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3.2科学规划林下养殖规模
发展林下养殖,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合理布局林下养殖的模式,切忌不能够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制订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养殖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并根据当地农民的养殖习惯,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养殖发展方向和模式。
3.3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推进林下养殖的发展,应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下养殖的快速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可选择几个优秀的林下养殖户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投身于林下养殖的发展。
3.4强化科技支撑,搞好技术服务
林下养殖的推进与发展,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涉及多个行业,覆盖万户千家,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悉心支持与精心服务,这其中重要的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林下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林下养殖户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每个林下养殖区至少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培育发展一个科技强户。另外,还要搞好资金支持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使林下养殖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5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
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加强以标准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为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林下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竭尽全力实施养殖业品牌战略,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林下养殖发展条件和特色产品与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这样才能很好地保障广大林下养殖户的利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西梁村,已建成围网养殖专业区40个,规模养殖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贵妃鸡、柴鸡、鹅、牛、羊、猪等多种林禽、林畜,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林下经济发展区。该村林下养殖面积超过了6.67hm2,养殖规模达到5.5万只,其中鹅6000只,肉鸡1.1万只,蛋鸡3.8万只,形成了孵化、育雏、检疫、配方、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打造了“洪历山”牌柴鸡蛋品牌,年收益达30多万元。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白城农业;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20-1
1建设现状
(1)沼气池建设。截至2013年末,已建成农村沼气池23782户,使用15872户,利用率在67%左右;已建成大中型沼气池4处,其中大型沼气池3个,小型沼气池1个,年产气量0.13万立方米,可供用气户数50户;全市的服务网点共批复115个,现已建成101个,配备检测仪器、维修工具、抽渣泵等设备,安置从业人员148人。
(2)秸秆利用。白城市作为粮食主产区,2013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533.05万亩,秸秆资源总量为945万吨。农作物秸杆利用方式主要有几种:一是用作烧柴,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55%左右;二是用作牛、羊等家畜饲料,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10%左右;三是用作肥料,主要指秸秆粉碎还田,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10%;四是用作沼气发酵、草编等原料,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5%;五是焚烧,占农作物秸秆总量的20%左右,而且焚烧量逐年递增。
2存在的问题
白城市耕地质量差、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对土地进行惊夺式经营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特别是秸秆大量焚烧的陋习,不仅造成了有机肥料、饲料和能源资源的大量损失,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湿地资源的减少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更加剧了农业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难度。
3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行“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园区。思路是:“以科技示范户为先导,先做给农民看,再带着农民干,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为了更直观地揭示推广沼气技术的效益,这里以一个3~5人的基本农户为例做一下具体分析和测算。一个居住在洮北区的3~5口之家,种2公顷耕地,建70平方米标准住房,20立方米全自动沼气池,养小尾寒羊基础母羊50只,种公羊1只,并配套建设畜舍、库房、菜窖、储气罐、围墙、地坪和温室大棚,约需投入40万元。
3.1经济效益分析
(1)种植效益分析。根据洮北区土质和气候条件,拟在两公顷耕地中选1.5公顷较为平整的地块,采用花生、食用红干椒和地膜粘玉米(下茬种秋白菜)三大作物轮作法,其余0.5公顷零星地块种植胡萝卜、紫粒苋等青绿饲料。支出概算:花生、红干椒和地膜粘玉米所需种子等生产资料折算金额合计8000元。收入概算:花生、红干椒、地膜粘玉米、大白菜合计收入为70312元。种植部分收支相抵,净收益为70312元-8000元=62312元。所产秸秆和青绿饲料全部加工成饲料用于养殖,这里不计收入。
(2)养殖效益分析。养5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并且每年保持这个饲养规模,则每年可产羔羊数量为50只×300%×1.5胎×90%=202只。支出:合计73100元。收入:销售种羊和肉羊收入合计186750元。养殖部分收支相抵,净收益为186750元-73100元=113650元。
(3)沼气池与温室大棚效益分析。沼气池用的原料都是种植和养殖的废弃物,只在开始启动时需要2~3车化粪池抽出的污物,支出计入能源交通费,所以沼气池部分不计支出。温室部分种植蔬菜和水果,这里只就效益稍差,但是投入少、好管理的叶菜生产(如芹菜等)做一下效益分析。支出:温室总的支出概算为56500元。收入:出售沼渣肥和销售叶菜收入16000元。
(4)总的效益为:种植、养殖、沼气池与温室大棚的净收益减去劳务支出和能源交通费用,即62312元+113650元+16000元-56500元=135462元。投资回收期为总投资除以年净收益,即400000元÷135462元=2.96(年),因此,3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入。
(5)明显的社会效益。以沼气作为生活能源,农民可以彻底告别烟熏火燎的生活状态,告别脏、乱、差的生活环境。
(6)显著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全年每户相当于节约7吨混煤,可以减少10.22吨CO2、0.7吨SO2的排放。每年还能产出60吨优质沼渣肥,除了自家2公顷耕地留用40吨,还可以向社会提供20吨左右的商品肥。耕地在几年内就可以实现“草死、苗活、地发暄”。
3.2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发展潜力大。白城市有10%的农户推行“种植+养殖+沼气”三位一体模式,仅此一项每年净收益就有47.41亿,除可安排3.5万农户劳动人员就业以外,还可再安置3.5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并向社会提供700万只种羊或商品肉羊。可使10.5万公顷耕地得到改良优化。
4发展建议
篇6
[关键词] 生态养鸡 现状分析 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 S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84-01
山西省壶关县东井岭乡处于山地地区,地势较高,全年干旱少雨。近年来,在壶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地区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壶关大象集团6000万只肉鸡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的开展,带动了整个地区乃至周边的肉鸡养殖业的发展。
一、生态养鸡模式
1.田间养殖模式
将鸡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作物的生长周期及田地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相结合的养殖模式。该模式下,鸡白天放养在田地中,吃田地中的昆虫、杂草以及掉落的庄稼种子等,晚上赶回鸡舍。这不仅可以减少作物的病虫害,也提高了鸡肉的品质,使鸡肉风味独特。
2.林园养殖模式
白天将鸡放养在林园的自然环境中,让其自由地采食杂草、昆虫,夜间将其赶回鸡舍。这种模式下,鸡在林园中食草,减少了农药除草;同时鸡粪成为了林园植物的肥料,减少了化肥用量,解决了粪便污染。
3.种养结合养殖模式
饲养中,蔬菜释放的氧气加速了鸡的生长,增强了鸡的抵抗力。此外,蔬菜吸收了鸡排出的二氧化碳,加速成长。鸡粪成为蔬菜用肥,减少了化肥用量,解决了粪便污染,同时鸡粪产生的氨气成为蔬菜的叶面肥料。
二、生态养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鸡苗不合适
许多养殖户从不正规的渠道引进质量差的鸡苗,有些甚至还带有潜伏疫病。部分养殖户采用快大型肉鸡放养以达到饲养周期短的目的,但是快大型肉鸡并不适合放养,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质量,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疫病防控工作漏洞大
很多农村实行散、放养,疫病防控意识薄弱,防疫措施不到位,不能正确使用疫苗,或错误地使用疫苗的剂量、时间和方法,造成防疫失败,暴发有些疾病,如马立克病、新城疫。疫病发生时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也造成了巨大损失。
3.规模不当
由于管理不当,单位面积的载鸡量过多,导致生态饲料不足,鸡吸收的营养达不到要求,造成生长过慢、抵抗力减弱、瘦小等问题,降低了效益。而单位面积载鸡量过少,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生产效益。
4.饲料营养问题
许多养殖户对营养均衡的认识太少,常常是根据粮食的收获对鸡进行喂养,收什么粮食就用什么粮食喂养鸡。规模化的生态养鸡场则以人工饲料为主,放养采食为辅,且放养范围有限,庞大的鸡群不能获得足够的杂食。营养的不均衡破坏了吸收,造成浪费,同时长期的营养不均衡是鸡出现脱毛、生长停滞、停止产蛋等现象。
5.产品定位失误
许多养殖户忽略了广告宣传,导致销售渠道狭窄,经济效益低。同时当今的养鸡产业销售形式十分单一,几乎都是以销售鲜活产品为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的效益。
三、问题的解决方案
1.选择品质优良的鸡种
根据市场需求以及鸡在野外的生存性,选择抵抗力强、适应力强、采食能力强,活动力强、肉质鲜美、品质优异的鸡种。严格把关鸡种的来源,从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检疫合格证、无特定疾病的种鸡场引进鸡种。严禁从禽病疫区购进鸡苗。
2.加强疫病防控意识
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制定卫生防疫制度,并严格遵守。学会正确使用疫苗的剂量、方法、时间,随时关注鸡的健康状况,做好对禽流感、新城疫、鸡痘等疾病的防控。疫病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定期对养鸡场进行消毒。
3.加强管理,适当养殖规模
严格控制单位面积的载鸡量,根据国际制定的标准放养密度放养。根据鸡的生长周期不断调整单位面积的载鸡量,从而避免过多导致的采食不足和过少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真正做到种养结合,既保护了植被,也实现经济效益。
4.科学合理搭配饲料
经常关注鸡群,根据鸡的品种和消化习性提供饲料,提供的饲料营养不能过高。在不同阶段也要使用不同的饲料,在小鸡阶段,一般喂食小鸡配合饲料,但一定要从正规厂家购入;在中大鸡阶段,把原粮粉碎,然后根据不同的营养配置,再按一定的比例假如绿色健康的青菜叶、谷子等青粗饲料。对鸡进行分群管理,以达到使鸡体重尽量均衡的目的。对于极端性天气也要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在过热或过冷的天气,要在饲料中适当提高蛋白和能量的含量,一般为10%,也需要在饮水中添加适当份量的抗应激药物。
5.开发优质产品
打破只销售鲜活产品的单一销售方式,加长产业链,提高产品层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广告宣传力度,扩宽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养殖优质的品种,创建例如富硒鸡、中药鸡等产品,开发出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产品,以此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抓住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心理,生产绿色无公害的有机产品。
四、前景展望
生态养鸡技术投资少、成本低,放养方法容易掌握,省时省工,风险小。同是,生产出的鸡绿色健康、抵抗力强、健壮、肉质鲜美,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食品风味上的要求,更受消费者的喜爱,售价也高于普通饲养的鸡,更具经济效益。展望生态养鸡技术的未来,通过各个方面技术的写作交流,解决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问题难题,在传统养殖业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的突破,达到质量、数量、生态、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达到现代畜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莫小坚. 新型生态养鸡模式及生态养鸡关键技术[J]. 农技服务,2007,03:94.
[2]魏忠华,郑长山,谷子林,鲁虹. 规模化生态养鸡技术[A]. .冀农杯2008“绿色奥运”科技论文集[C].:,2008:14.
篇7
林业是国民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林业。林业根据其行业属性和特点,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特征。可以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通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发挥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基础的作用。一是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农村生态良好。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为目标.继续实施好国家退耕还林、农田防护林改造、城乡绿化美化等林业重点工程,提升工程质量,发展后续产业,充分发挥在治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防治荒漠化、减轻水旱灾害、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综合功能。二是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农田防护林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思路.紧密结合农田水利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其有效抵御风沙危害、改善农口小气候、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作用。三是开展村屯绿化,促进村容整洁、人居环境优化。将村屯绿化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积极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结合村庄整治规划。积极开展绿色文明村建设。四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巩固发展农村生态建设成果。抓好森林防火.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开展阶段性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在依法严格保护的同时。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护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病虫鼠害等森林灾害的监测力度,不断提高预防、除治和扑救能力。
第二.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发挥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一是加快发展传统产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直接参与林业产业开发,从向林业产业发展投资投劳中获益。指导农民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二是大力发展新兴林业产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带动周边农民发展森林旅游服务业,扩大农村人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山野菜、菌类等森林食品和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加工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财源。三是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野生动物养殖利用产业,推广一批市场前景好、养殖技术过关、种源有保障的野生动物资源培育利用产业项目。推动农村野生动物养殖、野生植物种植业迅速发展。四是加强林业合作社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机制.为林农发展林业产业提供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林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专业合作组织,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模式,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信贷和财政贴息资金对农村林业产业项目的扶持。
第三.通过加强林业基础建设,发挥为新农村建设增强服务功能的作用。一是突出营造林基础能力建设,为农村林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引导和扶持农民开展优良种子和苗木的培育,提高良种壮苗的供给能力。加强林木种苗市场信息服务。推行订单育苗。二是加快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重大森林灾害应急反应和扑救能力。配备必要的森林火灾扑救设施和储备物资,加强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农村灭火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县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建设并强化管理,增强农村应对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能力。三是注重林业培训和科技推广。提高林农科技素质。发挥林业科技推广站、乡镇林业工作站的作用。围绕农民急需和适合农民特点的实用技术开展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明白人”“示范户”。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科技支撑项目经费,大力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积极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下乡、科技讲座、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等科技培训活动。完善县级林业科技推广站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采取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措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适宜农村发展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兴林致富的能力。
第四,通过深化林业改革,发挥增强农村发展动力的作用。一是深化和完善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充分挖掘林业生产潜力,全面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创造新的增收途径。二是拓展林业所有制形式,大力扶持农村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积极争取扶持农民群众参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造林经营活动。加快培育林权流转和活立木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活立木资产评估机构,切实为农民评估林木资产、开展林权流转搞好政策和技术服务。三是改革林业管理方式,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度。积极改革现有林业管理方式,不断扩大农民对涉及自身利益有关林业问题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对各种触及农民根本利益的林业建设项目.采取政务公告、林务公开等形式,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对国家和地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倾听和采纳群众对作业设计、树种选择、施工作业、检查验收和管护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开展村屯绿化要尊重农民的意愿,提倡农民自己动手绿化家园。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与以绿化家园为主要内容的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提高尽责率。
篇8
关键词 龟鳖;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广东河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32-01
20世纪80年代后期,河源市就开始人工养殖中华鳖,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规模化养殖,效益显著,成为广东省养殖中华鳖养殖基地之一,龟鳖养殖也成为人们投资发展的新产业。尽管受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华鳖市场供大于求、价格猛降的危机影响,中华鳖养殖一度停滞不前,但不少人经过这次危机,革新了中华鳖的养殖技术,开拓了养殖新领域,黄喉拟水龟、鳄鱼龟、草龟、巴西龟等龟鳖新品种在河源市各地悄然兴起,特别是在河源市发展名优特的产业规划下,该市龟鳖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1 河源市龟鳖养殖现状
据统计,2012年全市龟鳖养殖面积超过186.67 hm2,总产量超过900 t,总产值超过2 500万元,全市龟鳖养殖呈现出健康、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目前龟鳖生产布局如下:甲鱼、鳄鱼龟、巴西龟以池塘规模化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紫金县的紫城镇、九和镇、古竹镇和龙窝镇等以及连平县的绣缎镇。黄喉拟水龟则以庭院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紫金县的紫城镇和九和镇以及平县的阳明镇和龙川县的龙母镇。鳖主要养殖区是在紫金县九和镇、连平县的元善镇。随着河源市提出的规模化、无公害的养殖模式的推广,现全市成立的龟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3家,龟鳖养殖技术、抗风险能力得到很大提高[1]。
虽然龟鳖养殖前景良好,但其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未能形成品牌化,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少,龟鳖养殖科技支撑体系不足,小户养殖与大市场博弈中显得薄弱。
2 近年来龟鳖发展典型事例
以甲鱼养殖为例,河源市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人工养殖甲鱼,新品种高效益的养殖形势吸引了本地和外地的不少投资商发展养殖甲鱼,甲鱼养殖规模在短期内大幅增大,甲鱼养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初期的投资商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甲鱼产量提高,高消费的甲鱼难以开拓新的市场,市场供大于求,甲鱼价格猛降,甲鱼高成本的养殖模式导致大部分的养殖户血本无归,甲鱼养殖陷入困境。如果养殖户继续养殖,可能亏损更大,如果不再养殖,亏损的就不只是甲鱼,还有前期投入的设施设备。直到新世纪后,随着甲鱼养殖新模式新技术的推广,甲鱼养殖才理性回归,市场效益逐步体现,但也饱受病害困扰。
3 河源市龟鳖养殖发展前景
3.1 要树立品牌意识
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内陆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全市水域面积达6.4万hm2,可养鱼面积4万hm2,现有已利用面积仅0.68万hm2,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是三大江两大库(东江、新丰江、韩江、新丰江水库、枫树坝水库),全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9.6~21.3 ℃,年平均降雨量1 694.0~1 936.2 mm,年日照时数1 638.3~1 967.8 h,无霜期296~336 d,台风在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破坏力,极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水环境为河源市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该市渔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扭转建市初期人民群众“吃鱼难”的局面。渔业发展的要求也不再停留在四大家鱼等常规品种的养殖生产上,而是走名特优品种养殖发展之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源市龟鳖养殖应该创造自己的品牌,走规模化、合作社化的道路[2],只有这样才能做强做大龟鳖行业。
3.2 要以市场为导向
甲鱼养殖在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发展特色养殖是理性的。但要密切联系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珠三角大型水产市场上的甲鱼商品价格和甲鱼苗已经下降,河源市的养殖户却没有及时获得如此宝贵的市场信息,在购买昂贵的甲鱼苗的同时继续扩大甲鱼养殖规模,使得这一批甲鱼养殖基本亏本。因此,在龟鳖的养殖中,养殖户的思路应该更加宽广,搞清楚全国各地的养殖情况对发展河源市龟鳖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
3.3 要以科技为支撑
早期甲鱼养殖陷入困境不只是市场信息不通,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模式落后更是一个重大的因素。当时在珠三角地区的养殖户已经采用了新的甲鱼养殖技术,大大节约了饲料药物投入。但河源市的养殖户依旧沿用旧的养殖技术,对比新技术,养殖成本增大。因此,应强化龟鳖疫病防治意识,提高疫病防治能力[4]。养殖企业应该加大技术投入,认真摸索适合河源市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养殖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3.4 要有长远的目标
市场供大于求是甲鱼价格猛降的主要因素,但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因素,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高营养食品的同时,人们更重视高质量的食品,特别是安全无公害的食品。因此,应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走无公害、有机食品之路。
3.5 要有强化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甲鱼养殖陷入困境的时候,河源市养殖户要么继续投资养殖甲鱼,要么从此离开龟鳖这个领域。而在珠三角和江浙一带的养殖户在面临困境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设备设施转型养殖草龟、鳄龟等或者发展生态甲鱼,成功摆脱困境。现在,河源市的养殖户、养殖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纷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把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才能有更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
总之,在以后的龟鳖养殖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发展,大力推广龟鳖新品种新技术,加强龟鳖养殖技术指导,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促进龟鳖养殖业又快又稳发展[5-6]。
4 参考文献
[1] 赖延平,张飞燕.广东省龟鳖养殖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水产养殖,2013(5):39-41.
[2] 促进龟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J].河北渔业,2011(6):1-4.
[3] 钟小庆.广东龟鳖养殖业发展动向[J].科学养鱼,2011(10):1-3.
[4] 周婷.海南省龟鳖养殖业现状及发展预测[J].中国水产,2006(6):68-70.
篇9
1生态猪养殖技术
1.1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
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现已引进多个外国优良生态猪品种,这些生态猪品种的优势为:生长速度较快、生猪瘦肉率较高等等,但是其缺点在于生猪肉质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人对于猪肉口感的需求。我国现有的生态猪肉产品口感符合中国人需要,但其生长速度较慢,因此,应加强生态猪遗传改良技术,采用杂交及基因改良技术,将不同品种的生态猪加以优选,从而培育出更为优质的生态猪品种,使其具备生长速度快、肉质口感及口味好的新型生态猪品种。
1.2生态猪饲养技术
生态猪饲养是其养殖技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养殖场周围环境的调查工作,南寨镇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夏温差较小,其气候十分适宜生态猪养殖,当然,应具体分析养殖场附近实际特征,结合地域特点综合加强生态猪饲养技术。其次,引入国外先进饲养技术,国外在生态猪养殖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养殖场应依据南寨镇气候及地理特征,有针对性将国外更为科学和全面的养殖技术引入国内,提升养殖场生态猪饲养水平。例如,国外普遍采用的早期断奶技术对生态猪养殖具有积极影响,根据生态猪种类、科学的将其母猪与仔猪分离,有效提高仔猪健康水平,促进仔猪迅速育肥。最后,正确认识生态猪放养的重要性,为了提升生态猪肉质及口感,应及时将生态猪定期放养,在放养过程中根据生态猪种类及生长周期特点,对其进行科学饲养,进而改善生态猪肉质。
1.3生态猪远程监控技术
生态猪养殖中,可引入远程监控技术,尤其在大型生态猪养殖场中,可在猪舍内安装养殖自动监测设备,针对猪舍中温度、湿度等相关参数加以检测,并实时传至养殖场服务器数据库之中。通过这一形式,养殖人员无需经常到猪舍中人工测量,只需要在计算机前实时观察猪舍内部参数情况,并远程遥控温度、湿度控制器,从而为生态猪营造更为适合的生长环境。另外,还可以在猪舍中安装网络摄像头,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也实时传送至中央服务器中,装置人员通过摄像头能够及时观察到每一头生猪的生长状态,并为生态猪建立健康档案,将生态猪饲养情况、健康情况、环境温湿度、免疫情况等信息记录于健康档案之中,如一旦发生生态猪疫情,该健康档案可成为生猪疫情治疗的重要辅助信息,有效降低生猪疫情对生态猪养殖场造成的损失。
1.4生态猪粪便污水处理技术
传统生猪养殖中,生猪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污水,一经排放会对养殖场周围空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而生态猪养殖更加重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将沼气技术引入生态猪养殖之中,在养殖场低洼地区修建沼气池,将生猪在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排入沼气池中,保障生猪猪舍的整洁与卫生。同时沼气池中的粪便和污水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能够为养殖场提供热能,该热能也可以用于猪舍的取暖。沼气池发酵后,剩余沼液和中的细菌因发酵而被彻底杀灭,可作为农作物种植的有机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大量的磷肥和氮肥。
2生态猪养殖发展趋势
2.1生态猪养殖产业化
产业化是当前生态猪养殖的重要模式,众多大型养殖场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收益。除此之外,应加强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对于小规模的生态猪养殖户,可采用企业+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即生态猪企业与农村养殖会签订相关合同,由企业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原材料,养猪户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生态猪饲养与管理,并在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之下为生态猪做好防疫、饲养工作,待到生态猪达到出栏标准后,企业按照合同签订价格回收生猪。当然,这种模式与大型养殖场相比,其缺陷十分明显,但如能做好生态猪养殖户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此种模式具备极高的现实意义。
2.2生态猪的自然放牧
生态猪的自然放牧十分重要,通过自然放牧,为生态猪提供更多的活动时间及活动场所,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猪的肉质及健康水平,同时,自然放牧状态下的生猪,其原始性和生态性表现更为出色,是当前国外生态猪养殖重要技术方向。因此,在生态猪养猪过程中,应加强生态猪自然放牧工作,促进生态猪的健康成长。
2.3生态猪的立体养殖
篇10
一、畜牧养殖。随着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发展养殖业尤为支持,农民搞畜牧养殖已成为一项很好的创业项目,各省市对养殖、种植业有很多资金扶持,特别是特种养殖以其投资少、周期短、市场大、效益高。推荐项目,养殖沧山黑山羊或种植牧草种等等。
二、科技书店。现在的农村大都搞多种经营。农民们也广寻致富门路。通俗易懂的农村科技致富书籍能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及相关知识,越来越受农民朋友们的欢迎。倘若能够因地制宜地提供一些适合实用的科技书刊供农民们选购或租借,一定会有可观的收入。
三、上门照相。农村中需照相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农村还缺少照相馆,尤其是老弱病残者,照相就更难。专门下乡照相,上门服务,不失为一条较好的生财之路。
四、家具调剂。城市中有不少人将那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旧家具,以低价卖掉,重新购买新家具。而这些旧家具,在某些乡村却很时尚、很抢手、投资者不防把在城里收购的旧家具运到那些地方出售,生意必将十分红火。
五、流动修理。如今的农村VCD、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各种农机具都有一定的拥有量。但如果这些东西坏了,往往要跑很远的路送到修理部去修理,对农民朋友来说,实在不方便。若办一个流动修理部,开一部小型人货两用车,带上一些维修工具和零部件上门服务,一定会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