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现状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安全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安全现状

篇1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传感器;灾害预警;物联网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逐渐向深水平进展,地质条件愈加复杂,煤矿安全管理难度随之增加。煤炭行业通过研究重点技术、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显著改善了安全生产形势。先进、可靠的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能够了解井下人员的分布状况、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及预防动力灾害的发生,保证煤炭高效开采。为了实现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煤炭系统应当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监控技术的研究力度。

1煤矿监控技术现状

1.1井下员工定位技术

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副井罐笼处、井底车场、集中运输大巷、采区出入口设置的分站组成。在企业层面,该系统便于调度室统计各工种作业人员考勤情况,保证员工的出勤次数;在政府监管层面,该系统使各级煤监局实时掌握所辖煤矿井下人员数量,有效遏制超员生产;在应急救援层面,该系统可以确定受困员工的具体范围,减少事故的死亡人数。然而GPS信号井下传输能量衰减大,无线传输会受到巷道拐弯、分支的影响,信号不能完全覆盖井下作业区域,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盲区。

1.2缺乏井下三维空间模型

煤矿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地测、一通三防、矿山压力等现场数据,如果将这些数据融合起来,将会形成一个有效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为经营管理层决策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1.3传感器性能不稳定

井下环境潮湿、粉尘含量高、含有腐蚀性气体,造成传感器元件、电路等接触不良、容易氧化,降低元件的可靠性。井下复杂的电磁场会影响传感器的正常工作。一些传感器一致性差,容易受到其他气体干扰。当传感器进水、受到井下振动作业影响时,传输的数据会失真。传感器经常由于安装地点不合理,导致其不能有效监测数据。

1.4安全监控设备兼容性低

目前,部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要求较低,不适宜现场安全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不统一,不同厂家设备在传输数据时很难做到有效互换。监控设备监测矿井数据时,可以修改或删除超限数据,导致传感器安全作用丧失。

2煤矿监控技术发展方向

2.1井下员工精确定位技术

井下定位系统的无线技术是由短距离、低传速向远距离、高传速发展。定位系统采用蓝牙、RFID技术,井下无线节点向矿工携带的智能终端发送RSSI值,RSSI值最终会传送到井上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相应的算法确定人员位置。未来的井下定位系统具有高鲁棒性与较好的自组网能力

2.2构建三维可视化矿井模型

通过3DGIS把煤矿大量的空间参数和与之对应的属性参数结合起来,进行矿井三维建模和三维可视化表达。该模型中含有煤层赋存、顶底板岩性、皮带运输、监测监控、采掘进尺、水泵排水、通风机运行情况、供电线路敷设等现场信息。

2.3多系统融合

多系统融合分为分站级融合、链路级融合和数据级融合。分站使用ARM处理器,将不同系统的监控设备通过各自物理链路接入融合分站的不同的通信接口中,从而实现多系统分站级融合。链路级融合是把不同系统的设备通过同一条链路接入融合分站,数据经各系统的程序处理后发送至各自监控主机。链路级融合能够减少电缆、无线接口设备数量。数据级融合可以实现跨系统共享参数。当某一系统安装该参数传感器后,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地面融合软件获得该参数。多系统融合可以避免系统的重复构建并降低运维成本。

2.4煤矿物联网技术

为了确保现场监测监控机电设备的可靠性,避免因使用伪劣矿用机电零部件引起事故,煤矿企业需要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监测监控零部件。物联网技术可以优化采购、储存、运输、维护等环节,实现全矿井动、静态管控。

2.5有效挖掘监测数据

井下分站与地面中心站之间传输的信息改为提前压缩好的数据,以达到提高传输速率的目的。监控系统要重视采集数据变化量的比对工作,这样可以预防瓦斯、火灾等矿山灾害。未来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不再由某一个公司构建,而是由相互独立的多个公司兼容式开发。云计算将会成为未来数据存储架构的主流模式,为综合分析地质参数提供基础。

3结语

我国数字化矿山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安全监控标准不规范、大数据挖掘不充分、传感器性能不稳定等技术薄弱问题。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自动化、射频识别等新兴技术,可以带动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快速发展。高性能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监测生产环节,预防瓦斯、火灾等煤矿重大灾害事故,以达到自动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科学化决策的效果。只有找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展方向,才能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与通信技术[J].煤炭学报,2010,35(11).

[2]汪丛笑.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J].工矿自动化,2017,43(2):1-6.

[3]王金华,等.数字矿山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J].煤炭学报,2016,41(6).

篇2

关键词:安全教育 培训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57-01

安全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组成部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的质量,有事甚至左右着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技能的高低、安全素质的优劣决定一个企业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1 安全教育培训的现状

(1)对安全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差异。普遍性的观点之一是把安全教育培训当作法定义务,忽视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全面调研、分析评价、系统管理、师资培养上明显没有做到完全投入。观点二是将教育和培训两者的概念相混淆,安全教育更侧重思想与意识的培养,而安全培训的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的提高。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本单位只要常抓不懈地搞好班组安全学习,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就可以逐步提升安全受控度。当然这种做法的确使员工的安全意识在这种学习的刺激下得到提高,但现在的安全内涵早已不同往日,它已经成为一个人、环境、社会、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安全素质的提升必须要经过专题培训的方式来进行。(2)忽视安全教育计划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部分单位在制定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时,都会把学技术的内容放在前面,要么跟上级部门制定的一致,要么干脆不制定,即使制定出来的,也缺少单位的特点,针对性较差。另外,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安全知识的教育、安全技能的教育和安全态度的教育。但现在不少安全培训计划偏重于安全知识方面,对后两者安排较少,使得安全教育的最终目的打了折扣。(3)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问题;通过对班组安全培训实践进行调查,发现基本的安全意识学习只是围绕对事故进行讨论或者简单的转达上级对安全生产的相关指定批示,形式上也以照本宣科为主,学习者兴趣索然。安全培训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是是集中授课,结课是笔试考核,实效性不强。(4)缺少对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5)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就日前来看某国营企业已经很频繁的开展了相关员工培训活动,但针对管理者的安全培训是弱项,大部分管理者落后于一线员工的先进知识的掌握,甚至某些单位会极少的进行管理干部的相关安全培训,出现管理人员不如普通员工掌握的安全法律常规要多,就这种现象的产生,同样会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6)安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尚不满足企业需要。(7)学历教育应引起重视并取得支持;这两年在某国营企业安全系统内部,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队伍在不断扩大,但他们中绝大多数原来从事的并不是安全或环保,安全系统中的安全工程学士或硕士凤毛麟角。

2 如何做好煤矿安全思想教育

(1)科学定位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要以员工的感受跟需要为出发点,然后进行有层次的安全教育培训,始终强化员工作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员工主动性参与性,以便更好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对煤矿企业的了解,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和安全教育培训中心。通过领导的带领下,建立健全的工作责任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安全教育培训的任务。此外安全教育培训当中,培训内容、时间及方式要求上面都要充分突出企业“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充分考虑到每个员工的需求,加强员工及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2)创新思维;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要以员工的岗位职责、岗位特点、岗位技能的需要为立足点,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外还应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成功的安全教育培训至少表现在:员工之间可以相互分享经验,经验的得来并不是这个培训所要求的,而是员工在此培训中亲自体会了解到的;带给员工“理智上的挑战”,在里面员工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去思考,加强其洞察力;同时还可以感受到“价值的构建”,它不只是认知方面的获得,同样包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建立与优化,精神上的陶冶,进而能够使其从内心产生对于企业安全理念的认知与理解。(3)优化培训模式①将员工自学同专题讲座融合起来,首先,调动起员工自我进修的积极性;其次,在此基础上企业通过划分出不同的专业、工种来进行定期的专题讲座,结合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既可以充分符合企业的统一要求同样也能满足每个员工的个性需求,进一步提高员工主动参与性。②融合公共培训及专业培训,通过对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划分层次,并且针对员工需要和实际情况划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其中公共课包含:企业管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形势等;专业课则主要根据采、掘、机、运、通等5大专业的安全岗位职能和操作章程进行。③加强内部培训同外部培训的互动,能够让员工通过更多的方式与外界交流,在企业下达安全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后,由相关负责人确定参与培训的员工名单,并且培训中心负责外派或组织内部培训,进一步确保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④加强内部交流与监督评估相结合,通过班会制度探讨相关当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对于培训师来说也要经常考察走访走访基层区队,若发现问题并能做出相应指导其及时整改。⑤在示范引路以及培训评估相结合的情况下,各个基层单位不仅要抓好技师的培训工作,也要聘请技师为教师们的安全教育监督指导。以此同时依据“教考分离”的原则,建立“四位一体”(包括:专业、区队、培训、安监)的教育考核机制。要想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在每个安全教育的培训结束后,由培训中心负责考核员工当期的培训成果,通过综合素质的考核来评定优奖劣罚的机制。另一方面,将每次考核的合格率和授课人的工资挂钩考核,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

3 结论及展望

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煤矿职工安全结束水平和安全意识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现代安全教育理论和煤矿安全生产实践出发,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改进了煤矿企业现代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体系,可明确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生产总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军.煤矿安全教育浅谈[J].科技资讯,2007(27):74.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 事故分析 安全生产

一、煤炭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多煤少油,导致我国对煤炭资源比较依赖,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主要的消耗能源。

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党和政府安对全生产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各级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全民安全生产理念逐步深化,为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国务院《通知》以及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为进一步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经过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总量逐年减少,主要指标持续下降.2010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同比减少213起、198人,分别下降13.2%和7.5%。历年来国内煤矿安全状况逐年好转, 2010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135起,死亡593人,同比分别下降14.0%和21.5%。其中,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和70.9%。因为煤矿事故比较多多,一次性死亡人数多,特别是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2.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

2.1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我国煤层复杂多变的自然赋存条件,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客观因素。我国煤矿大多井工开采,大多煤层瓦斯含量较大、透气性比较低且地质构造复杂,据统计我国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国有重点煤矿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26.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低瓦斯矿井占55.6%。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左右。

2.2煤矿数量多,大、中、小各级并存,差异大

煤矿行业管理混乱。截止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煤矿26395处,国有重点和国有地方煤矿2704处,乡镇煤矿23691处。按矿井能力划分,大中型煤矿532处,占煤矿总数的2.01%,小型煤矿25863处,占97.99%。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矿生产者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少生产者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减少安全投入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可见投资局部过热带来的利润激增加上行业管理混乱使煤矿事故频发的重大诱因。

2.3煤矿机械化程度低,安全技术装备不足

2001年,原国有重点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75.43%,综采机械化程度59.42%,综掘机械化程度15.03%。而原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2010年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逐步提升,可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将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达到40%。(主要在大功率采煤机、岩巷掘进机、露天开采设备、大型运输提升和洗选设备等方面加大投入。

2.4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综合素质差,管理落后

我国煤矿用人过多,一线职工构成的大部分近百分之九十是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程度比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缺乏。对井下危险源辨识能力比较差,许多企业往往不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三违现象严重。安全教育力度不够,

二、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几点建议

1.加强煤矿安全立法,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保证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强化安全监管责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切实提高做好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节日、停产期间及恢复生产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

2.以人为本

积极引用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监控技术的升级换代依靠科技进步,建立现代化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工程,以人为本, 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着重应用先进科学技术,设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落实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积极引进科技进步,运用安全人机学原理,提高井下可靠性,安全性。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发展。

3.加强对人的因素的专项管理,强化素质教育与安全培训

煤炭企业的职工,大多文化水平低,又没有专业技术,心理上缺乏市场考验的能力、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 生产企业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培训,所有员工要持证上岗,安全培训考试合格上岗,不合格不许上岗,要继续培训教育。企业要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对危险源辨识的能力,实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铁敏,任伟著.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煤矿安全,2000,02.

篇4

一、我国煤炭行业安全现状分析 

在2005年前,我国煤炭行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一年之内多场大型事故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安全大国,面对这么严重的安全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国家必定会采取行动,整治安全问题。我国开始加大力度对高危煤炭进行整治。安全隐患一天不消除就一天不生产。终于煤炭行业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由于我国国情复杂,技术及地质等客观原因导致安全顽劣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 

按照事故起因分类,总体来看,因瓦斯问题造成安全事故及人员伤亡的比重较大,所以防治瓦斯安全应该放在首位。而其它因素造成的事故,其中由水灾及顶板事故相对比重较大。火灾、运输、煤尘等因素或多或少存在。 

从根本导致事故的因素分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地质条件因素。我国辽阔土地,地质分布,地质条件不尽相同,地质煤层条件复杂,高瓦斯矿井居多,透气性差,瓦斯在密闭空间内难以提前抽取;所以进行煤矿开采时,由于这种地质条件,应力条件以及地下瓦斯分布和流动情况无法提前预估。极大增加了开采难度,导致开采时产生瓦斯事故,盲目开采无疑会导致事故的大增。所以如何防治瓦斯问题,降低煤矿瓦斯事故是不断去研究思考的问题。 

(2)经济效益促使生产者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安全投入。大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人都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而违背了经济本身质量的保证,还要保证安全生产。减少安全投入的方式成为很多经济人使得自己经济最大化的途径。 

(3)管理层人员以及一线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专业水平有待提高。一线工作人员作为煤矿身边及煤矿安全的基本。矿上领导的带领,指挥都预示着整体煤矿发展的方向,很多工人及基层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欠缺,技能水平不足。从根本上不重视安全问题,觉得有无安全并未对产业及个人有什么样的影响,其实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而很多领导方向不正确,理念不正确,注重生产,忽视安全问题。但是出现问题,就是安全隐患的大问题。 

(4)社会环境因素间接引起。在社会大环境来看,煤矿行业就是高危行业,所以人们本身就很惧怕,胆怯。这就导致了很多不安全行动,无法正确的安全预防。久而久之,安全隐患日益严重,到达不可收拾的局面。相反,而这些安全事故的诱因又成为人身不安全的条件,事故主要由两个方面造成,一是不安全生产,二是生产不专业。也就是说事故的出现是工作上出现隐患,在加上人为的不安全因素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二、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对策 

如何对待我国煤矿安全问题,以及解决安全问题的对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瓦斯、突水、顶板这些事故多发的特征,经过总结分析得到以下几点对策: 

(1)国家应针对煤矿等高危行业设置相应的法律,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并明确的指出安全生产各项严格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上管理,对煤矿生产情况加强监督,用法律手段,立法形式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监督体制。要想煤矿行业生产安全得到解决,那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依法生产,依法管理,依法监察。 

(2)根据情况适当加大煤矿安全投入。煤矿产业重要责任就是保证生产安全,要想保障生产安全,无疑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保障安全投入。要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确定能够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支出,并且有能力提高安全保障。 

(3)培训员工安全生产专业素质。煤矿员工自身缺少安全培训,生产安全知识欠缺,如何保证生产安全完全不了解,出现问题担心,胆怯,惧怕,不汇报;导致安全问题很难保证。针对这个问题,要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要求,提高员工专业知识,专业技术,降低对安全问题的恐惧,熟知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对员工进行培训讲解,进行模拟演练,将员工在安全知识与技术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增强员工专业知识,专业素质,增强安全意识,保障产业安全也是保障自己人身安全。 

(4)学习国外经验 

很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不妨借鉴。运用包含整理(SEIRI)、整治(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的“五S现场管理法”,具体化、系统化地将安全水平提高上来,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我们将这些经验学习过来用到安全生产中去,保证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证安全的问題。 

三、实现安全管理政策 

安全高于一切,对待煤矿行业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管理政策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在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形成完整系统,一体化的标准安全管理体制。 

(1)标准工作程序闭环。以时间为单位,以此形成作业闭环。做到一天,一周,一月,一年闭环系统。即组织会议、现场督察、完善程序、会议反馈、贯彻落实。 

(2)目标分解。目标是实现近期计划的标准,逐步实现安全目标的管理。整体为动机目标,分解目标,反馈目标,落实责任人,奖惩政策。 

(3)隐患管理。从发现隐患到检查隐患,最后隐患消除形成闭环。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进行整改、审查监督、反馈情况。煤矿管理人员及煤矿安全监督人员每天检查各种隐患,将每一检查过的隐患系统输入,及时报告,将发现的隐患系统输入计算机。在第一时间,领导班组开会商讨,组织人员消除隐患。 

(4)安全事故管理。发生事故我们要整体做好万全补救措施,从整体事发周期形成闭环。即事故报告,事故分析,事故处理,事故报告,事故预防。把伤害及损失降低到最小,做好补救及防范工作。 

四、结语 

我国作为安全大国,安全是重中之重。关乎个人的安危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在生产安全方面我们要对煤矿企业提出要求。安全是社会的保障,安全是寻求发展的基本。因为安全才能稳定,因为稳定才能发展。因此,在煤矿产业中最重要的是保障安全生产,无论是领导,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作者,都要从根本思想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鑫.亭南煤矿204工作面瓦斯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 

[2]王福厚,张军.远距离下保护展开采煤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8,(09). 

[3]杨晓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1,(05). 

篇5

 《管理是金》一书定义“创新”就是: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即富有创新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安全技术创新即创造一种新工艺、新工序、新设备应用于生产实践时,达到安全可靠、生产高效和高收益的目的。

 2 旗山煤矿安全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2.1 旗山煤矿新技术引进历史简单回顾

 ⑴. 1979年引进了西德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成套设备,由放炮采煤转变为综合机械化采煤, 在中厚煤层工作面采用了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

 ⑵.煤巷掘进工艺由人工放炮、攉煤掘进,改造为综合掘进机掘进和侧卸式装煤机装煤;并以锚梁网技术为主线的支护方式,使掘进效率、支护强度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大大增强。

 ⑶.在提升运输主系统实现了自动控制,主副井提升、主皮带运输系统实现了PLC编程控制,主要关键部位实现多重保护和远程可视化监控系统。

 ⑷.2004年成立了“张北平安全技术创新室”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组织。对提高安全生产可靠性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了开发、试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2 创新费用投入

技术创新费用除R&D经费单独立帐外,其他几项多为粗略值,故表2中的数据仅是参考值。(见表2)

表2 创 新 费 用

创新应用

R&D

费用

购买技术

装备

购置

其它

费用(万元)

38.32

29.2

1416.45

199.7

比例(%)

2.31

1.77

85.65

11.56

由表2可知,2年来旗山煤矿R&D费用为38.32万元,占销售收入的0.144%,与我国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销售收入的平均比例为0.98%,更与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3.5%~5%左右相差较大。共投入技术创新费用1653.67万元,占销售收入的1.77%。R&D 经费占企业全部技术创新费用的比重为2.31%,这一系列指标虽同自己以前相比,同集团公司其他矿井相比确有提高,但这一数据远低于我国其他行业的水平,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在创新费用中,设备购置所占比例最大,达85.65 %;,主要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较以前有了提高。而R&D费用仅为38.32万元,占2.31%列第四位。这其中还包括人头费和各种创新奖金,企业财务费用列支中还没有技术创新专门费用这一块,说明企业独立进行安全技术开发的技术基础和力量的相对薄弱,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技术含量较低、深度有限。这与煤炭企业是属于资源开采型行业的特点想吻合的,这种方式影响了创新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3 企业技术获取的方式

旗山煤矿大多数是通过引进获得新的生产装备、工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还有一些是通过成果转让和技术咨询的方式获取技术,具体见表3。从中说明,企业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突出、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明显缺乏技术自主能力建设的意识。在工艺、技术引进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资金用于引进安全生产设备等硬技术,只有很少的经费用于引进图纸、专利等软技术,软技术的引进比重很小,从技术引进的目的看,主要是生产使用。并且用来消化吸收的资金也非常少。原创技术少,对引进的和技术没有突破和提升,这是国有企业,尤其是重点能源企业依赖不断引进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更新的心理表现的通病。

从表3还可以看出,企业自主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比例失调,达1:2.25。 对于企业来说,自主创新活动和工艺创新活动应该是相互关联的。企业应当在考虑总体创新战略、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自主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比例。然而旗山煤矿却存在着重视工艺创新而忽视自主创新的倾向,事实上,设计和工程化是把创新概念或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为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只重视生产投资,忽视设计和工程化投资的直接后果,就是技术创新乏力。

表3 企业技术获取方式

获取

方式

自己

研发

技术

咨询

技术

合作

新工艺

数目

4

2

6

9

2

2.4 创新模式

近2年来,旗山煤矿23件安全技术创新中,有16件是和集团内外其他单位合作进行的,达69.56%占第一位;自己研发的仅为17.39%,具体见表4。充分说明,在企业安全技术创新中,企业特别注重的是合作模仿型技术创新。另外还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来弥补自身开发能力之不足,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说明企业对走“产学研”合作方式进行技术创新的认识,使科技、资本、生产优势得到了一定的发挥。

表4 创新模式

方 式

项目数

比重(%)

排序

独立进行

4

17.39

3

同集团内部合作

11

47.82

1

同国内企业合作

5

21.74

2

同高等院校合作

3

13.04

4

对于职工技术素质相对与其他行业较低的煤矿企业,采取合作模仿型技术创新,可以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显着的技术进展。相对而言,风险较低且效率较高,不失为技术创新的一种选择。煤矿企业只要把握准技术发展

动向,在引进模仿的基础上敢于投入,不难获得较好的技术创新收益。因此,作为职工技术素质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煤矿能源企业,在技术力量、资金等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有必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采取科学的“拿来主义”。 2.5 创新的动因

根据旗山煤矿的特点,技术创新的动因可归纳成:“本企业安全生产需要”、“ 集团公司指令性计划”、“政府指令性计划”、“市场需求和竞争”和“其他”。

表5 技术创新活动动因

动 因

数量

比重(%)

排序

本企业安全生产需要

4

17.39

3

集团公司指令性计划

10

43.48

1

政府指令性计划

7

30.43

2

市场需求和竞争

1

4.35

4

其 他

1

4.35

篇6

1.1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大部分乡镇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企业经营者文化水平低下,安全意识不强,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重生产,轻安全”,只知道盲目追求高额利润,没有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装备陈旧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只凭自己主观意志和经验指挥生产,冒险作业现象严重,以致生产系统不健全,采掘生产没有规划,私采滥挖现象严重,井下长期无风、微风作业、明火明电,违规使用火药,事故应急救援系统没有建立等,突发事故时有发生。

1.2非法生产现象严重

前些年,有很多黑心非法矿主,为牟取暴额利润,无视国家法令和矿工生命,私采滥挖严重,不仅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更使地表千疮百孔,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还有一些小煤矿假借探矿、资源整合或技术改造施工之名,逃避政府监管,骗取火工用品,在不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下,私自违规生产出煤。近年来,随着煤炭产业政策的调整,监管力度的加大,煤炭行业不太景气,但利润空间仍远远高于普通经营,部分小煤矿虽然通过了技术改造,但没有严格按照“三同时”原则进行生产,大部分技改采掘工作面作为摆设,到非法区域进行私自生产;受经济利益驱使,小煤矿“三超”生产现象严重,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1.3技术装备落后

乡镇煤矿大都在浅部、小范围边角处开采,个别煤矿依然使用国家已经淘汰禁止的设备,企业历史安全欠账太多,资金不足,装备改造技术升级困难。有的乡镇煤矿虽然难过了技术改造,更换了淘汰设备,“六大系统”进行了升级,但大部分设备闲置不用,单体液压支柱、刮板运输机锈迹斑斑,仍然采用原始的木支柱、手推车进行开采作业,生产力低下,安全隐患大大增加。因矿井大部分在山区,传输信号不稳定,导致瓦斯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形同虚设。

1.4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不足

(1)现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完成不了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任务。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职权却越来越小,机构被弱化,又是地方监管,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责任越来越大,缺乏国家权威性,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2)安全监管、监察大多针对矿井“证照”是否齐全、通风系统是否合理、设备运行是否稳定及有无“三违”现象等细节检查,而对于矿井设计、巷道走向设计是否符合地质构造等具有决定作用的地方往往成为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被忽视的环节,从而埋下祸根。(3)现有的垂直安全监察体系形式呆板,方法单一,以罚代管,导致了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不报。

1.5安全培训不到位

乡镇煤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的农民轮换工,他们大多都是小学文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随季节流动性大,短期行为严重,对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导致他们安全素质差,不懂安全操作技能,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薄弱,违章作业现象严重。企业经营者只顾煤炭销售,平时也不下井带班,安全生产管理者也大多数是当地农民工,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有限,只凭自己主观意志和经验指挥生产,安全管理技术落后,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2.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努力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加快落后技术装备设施升级改造,全面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注重日常安全生产现场的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生产安全,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1深化开展“打非治违”工作,淘汰落后产能

从严执法,始终保持对乡镇煤矿“打非治违”高压态势,严格按照“四个一律”原则,对无证生产、私挖滥采、拒不执行停产指令的煤矿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从严执法,对无视国家法律和职工生命的违法行为造成严重危害的,坚决绳之以法。淘汰落后产能,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炭资源枯竭、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布局不合理、污染环境严重的煤矿坚决予以关闭。

2.2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力度

只有加强煤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结合煤矿企业生产实际突出实学、实训、实战的培训,使每一名现场生产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真正学到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严格按照煤矿“三大规程”作业,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2.3依靠科技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贯彻“科技兴安”战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改造落后生产工艺,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推广信息、生物识别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企业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井下遇险人员地面快速定位系统和快速救援系统及设备,杜绝事故隐瞒不报现象。

2.4从安全生产环节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

篇7

关键词:煤矿; 监控系统; 智能; 网络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al mine safety supervision and coal mine safety equipment level is then ascension. Form the whole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onitoring network, and for safety production provides reliab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n open, with a unified standard in the mine safety monitoring platform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Keywords: coal; Monitoring system; Intelligent; network

中图分类号: X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通用技术要求及规范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年颁发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具体技术指标及相关传感器的配置标准进行了详细明确。解决以前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没有行业标准,造成传输协议和接口标准不统一,各分(子)系统之间不能互通和兼容,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监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不能实现联动的问题,从而促进煤矿行业安全生产软硬件研发和服务保障系统能力的提升。其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1、规定要求全面。

新标准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装备要求、设计和安装、甲烷传感器的设置、其它传感器的设置、使用与维护、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联网信息处理、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要求,并介绍了低浓度甲烷传感器调校方法和矿用开关瓦斯电闭锁接线原理。

2、加大了监控密度与要求

一是明确低瓦斯矿井要装备监控系统,对《煤矿安全规程》第158条进行了修改,明确低瓦斯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

二是增加了传感器的设置数量。通过增加传感器的数量,加大监控密度,形成固定地点监控和流动人员巡检相结合的测控网络。因此,新标准对《煤矿安全规程》169、170条、175条及表3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甲烷传感器的安设数量。

3、提高系统及传感器稳定性要求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规定接入系统的传感器的稳定性指标大于15天。

4、重视系统维护工作

对使用维护工作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对检修机构、配备仪器、调校方法、维护方法、报废、图纸资料和信息保存等内容。对监控系统中心站及联网网络中心的管理提出了要求。

二、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要求

1、在增加设备配置的情况下,安全监控系统巡检周期要控制到30s以内要求,这是系统最基础的技术指标。

2、部分传感器的稳定性不能满足15d要求,不同种类传感器之间有差别,同类传感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采用催化元件的瓦斯和一氧化碳传感器。

3、系统数据分析、处理和联动方面功能需要补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数据变化和刷新频率较慢、控制点比较分散、距离比较长,要求系统在模拟量、开关量以及导出量的断电设置上,手段要更丰富些,采用统一格式的数据显示,并对数据备份、网络和网络安全方面进行完善。

三、技术改造原则及应达到的效果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改造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系统技术标准的改造,确保系统指标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二是传感器配置的增加,使监测点的配置符合标准要求。

2、整体布局,重点突出的原则。系统技术标准改造涉及系统主站层、传输层和设备层的全部设备,首先保障系统主体结构和稳定性满足使用和维护要求,而设备配置的大量增加,系统负载的不断加大对系统布局设计的合理性及稳定性,是一种冲击和检验。

3、稳定性与经济性原则。在具体技术选择中,以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和利于日常维护为前题。对于新技术的采用,以煤矿现场情况与实际需要为选择标准。提高方案的性价比,避免设备更换的“一刀切”,对于允许使用和满足要求的设备不立即更换。

4、开放性与安全性。以系统主体的数据安全为重点,确保系统主机与服务器的网络安全性,同时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开发数据综合分析价值。

5、后继开发与可维护性。在设备及软件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其通用性,扩大可选择范围,减少后继开发及维护投入。

应达到的效果:

首先系统技术指标及系统容量满足标准要求,即在达到标准及监测要求的最大分站级设备数量时,系统巡检时间和控制执行时间等指标均满足要求。

其次,系统分析、逻辑处理及断电功能满足要求;统一数据显示和输出格式;数据保存、监测联网及网络安全方面进一步提高;提高设备检定水平。

最终系统传感器配置数量及稳定性指标满足新标准及规定要求。重点保障海域区域的安全监控系统的监测设备配置要求。

四、主要技术研究及应用

我们认为,对系统整体的技术要求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系统最大巡检周期不大于30S”的要求。由于煤矿安全生产环境、作业状况的特殊性,煤矿安全监控具有电气防爆要求、工作环境恶劣、电磁干扰严重、监测对象变化缓慢、控制功能单一和传输距离远等特点,普遍采用单片机和485总线的方式,其传输内容为数据帧格式,在该方式下,系统巡检时间就成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基础技术指标,其决定着系统容量、传输距离、数据采集时间、控制执行时间等系统指标,决定系统通讯结构、数据格式等系统处理方式。目前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多分为设备层、传输层和数据处理层,但只要采用一主多从、时分制点名巡检进行数据通讯的传统方式,不可避免的矛盾是系统测点容量与巡检时间的限制。设备层传感器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是传输屋设备数量的同步增加,主站必须逐个对所有分站进行巡检,导致巡检周期长、传输速度慢、时效性差和联动反应弱。

目前对提高系统巡检周期的主要方法:

1、提高系统通讯速率。煤矿监控系统通讯速率多为1200、2400和4800bps。但提高系统通讯速率对缩短系统巡检时间的作用有限,因为提高系统通讯速率带来的是系统传输距离的缩短和抗干扰能力下降,牺牲的是系统的稳定性。并且系统传输距离的缩短,需要增加通讯中继设备,而中继设备的运行情况将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不宜采中通讯中继设备。所以系统通讯速率的提高,需要根据系统规模及现场安装情况确定。

2、虚拟主机串口,增加传输通道。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主机多采用一主多从和时分制,通过1到2个传输接口与下级设备进行通讯。增加传输通道即将一路通讯扩展到多路通讯,将系统通讯层设备划分成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通过各自独立的传输线路和传输接口与系统主机进行通讯。目前该方法的优点是对系统设备改动少、不增加通讯中继设备,并且可将系统划分成多个地理上分离的区域进行同时巡检,可以有效地缩短巡检周期和进行了故障隔离。是目前控制系统巡检周期的有效手段。

3、采用以太网与RS485转换,增加数据接口,实现监测数据的网络WEB。

针对目前北皂煤矿成功应用井下防爆工业以太环网,将安全监控系统接入工业以太网,可以实现系统通讯速度质的飞跃。基于安全可靠,并且具有一定开放性的数据库,对各种监控系统的数据进行有选择地集成,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采用标准通讯协议。从而可以通过一个窗口,对整个矿井监控系统的数据进行查看和浏览。统一数据仓库,在集成化的数据管理中,所有的数据是在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数据一旦被输入,在整个系统中都可以使用。各种图形、图像、报表信息都通过统一方式在任何一台终端统一浏览,统一界面。

五、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发展方向

通过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应用与维护,目前需要改进与提高的方面主要是传感器的更新与维护,主要体现在传感技术的应用落后于现场环境监测的需要,传感器的检验滞后于传感技术的应用。

1、智能传感器

传感器具有模块化的设计,实现数据处理和电源等电路的通用,可配接各种不同的传感组件。当用于不同被测物理量时,只需更换传感组件。同一传感器还可同时接入多个传感组件构成多参数传感器。

具有多种输出信号制式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很方便地接入各种不同结构的系统中,兼容性强。采用电压或电流输出时,可接入现场控制器中;采用双极性不归零的频率输出时,可接入标准分站;采用RS485等总线输出时,可接入系统通讯线路中,提高传输速度。

2、智能监控站

篇8

关键词:安全高效;电网结构复杂;预防为主

1、目前煤矿电网经过不断的扩容改造,供电能力和供电距离不断增加,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现在的供电系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电负荷距的合理性及大型设备对电网的冲击

由于井下供电线路不断延伸,各种电压等级供电负荷距的合理性得不到验证,因此线路末端的供电质量很受影响。井下综采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功率比较大。且供电电缆线长造成线路压降大,工作面的电压低,有时造成工作面设备不能正常启动。另外,工作面大容量设备启动时对电网造成的冲击比较大。综上所述大型设备对电网的影响缺乏定量的分析和研究,无法提出合理而科学的解决方案。

2)矿用保护选择性差且存在越级跳闸现象;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是一个单侧电源辐射状电网,由于采区变电所相距电源比较远,线路中间经过的级数比较多(6级),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限和较大的定值配合,而电力部门对电源保护的时限和定值已经限定,无法更改,造成整定值过小,保护时限过短,保护无法配合,越级跳闸现象存在隐患比较大。同时,继电保护的配置与整定工作一直是煤矿电气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而继电保护整定的不合理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

3)电能质量问题逐渐显现

目前电能质量对煤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谐波、不平衡及端电压三个方面。随着煤矿装备能力的高速发展,煤矿供电系统的非线性负荷日益增多,如各种换流设备、变频装置大量使用,这些非线性负荷产生的谐波电流注入到电网,使公用电网的电压波形产生畸变,严重地污染了电网的环境,威胁着电网中的各种电气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井下大容量综采综掘设备的使用,使煤矿电网井下端电压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对煤矿电网进行全面电能质量测试,检测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制定电气设备采购准入规范。

4)接地方式与过电压问题

煤矿6~35kV高压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单相接地不影响线电压、接地电流小,因此运行规程允许带单相接地故障继续运行1~2小时,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煤矿供电系统以电缆供电为主,随着供电容量及开采强度的高速发展,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增长迅速,另外煤矿单相接地故障由于装备、环境等种种因素造成发生频度较大,将给煤矿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如单相接地发展为两相、三相接地短路导致故障扩大;单相弧光接地引发全系统过电压导致系统设备绝缘击穿引发母线短路或设备损坏;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系统谐振导致PT烧毁等。因此必须针对煤矿供电系统进行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运行方式研究。

2、煤矿电网定期检测对煤矿电网安全有何重要意义

通过仪器进行煤矿电网的仿真研究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煤矿电网存在的上述问题。为适应电网的快速发展,安全管理必须从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安全工作的侧重点也应从事后处理向过程控制转变,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经过检测后可以查清在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因此可以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构建煤矿电网安全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煤矿电网运行安全性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煤矿电网运行的状况,但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找到影响煤矿电网运行安全性的原因,通过对煤矿电网进行静态安全分析、继电保护分析、电能质量分析及中性点接地方式分析,可以准确把握是哪些方面的不足可能降低煤矿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从而可以为针对性改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针对煤矿电网系统进行整体安全研究意义重大。

3、电网安全研究采用理论性的研究、仿真研究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小结:通过供电系统结构对供电质量及可靠性的影响、接地系统现状、电容电流状况、继电保护设置及整定、电能质量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找出影响供电安全与可靠性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常美生 《高压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北极星电力电网,消弧线圈的作用与选择2008

篇9

关键词:煤矿;一通三防;安全管理;风险规避

引言

21世纪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对石油、煤炭等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导致每年煤炭的开采量激增迅猛,某些煤矿企业在盲目追求产量的利诱下,将安全煤矿生产抛掷脑后,致使我国煤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通风”、“防火”、“防瓦斯”、“防尘”,这“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作为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安全可靠性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煤炭开采本身就属于一种安全隐患多、危险性极高的作业,尤其是井下作业的不安全因素更多,让人防不胜防,煤炭开采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污染矿井塌陷等严重的安全事故,事故的发生原因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实两类因素如果经过合适、科学的处理和预防,就能有效规避事故的发生。做好“一通三防”安全工程,需要煤矿管理者提高警惕和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国家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审核,才能保证煤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现状

1.1 “一通三防”工作监控不周全

首先,“通风”体系无安全保障,管理机制紊乱。以2008年山西大同市高山镇五九煤矿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为例,造成21人死亡,其主要原因是“通风”系统问题,一些利欲熏心的煤矿矿主盲目追求煤矿产量的最大化和节省煤矿开采的安全设备投资,对矿井的通风系统进行简化,使用一些老化陈旧的通风设备,减少通风系统的安装数量,严重影响和通风系统的合理布局,弱化了其通风的性能,让众多的矿井工作人员在空气不流通、少风或无风的环境下作业,井下没有充足的新鲜空气,有害粉尘气体不能及时排除,对人的身体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

其次,防尘。防尘举措是为了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防止爆炸的办法。以2008年陕西榆林汇森凉水井煤矿因矿井顶部放炮后导致烟尘巨大,致使29人死伤。煤矿开采面防尘设施极为不健全,防尘水路管道徒有其表,不见水流。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监督不力,对于某些小的安全隐患听之任之,不作为,不解决。比如无论是在地上作业还是井下作业,煤矿开采人员都要按要求佩戴口罩,但是某些煤矿开采地不仅不给矿工发放口罩,甚至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装备都没有提供,完全忽视矿工的生命安全。

最后,防火、防瓦斯爆炸监控措施不周全。以2009年9月9日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发生的瓦斯爆炸事故为例,54人死亡,25人失踪,事故发生后轰动全国[2]。这项矿难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对防瓦斯爆炸的监控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漠视法律和政府监管,无视职工生命,进行违规采煤作业。

1.2 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安全提防意识薄弱,缺乏执行力

煤矿安全管理部门本身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我行我素,盲目抓生产,将安全生产置之脑后,如此一来便导致了安全管理系统的全盘混乱、人员松散、有章不循的后果。部分监督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懈怠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一些明显存在的安全隐患置之不理,事故解决执行力度欠缺,工作态度差,将安全生产的标准线独立于煤矿开采之外。此外,深入调查、了解民情的主观动力欠缺,即便是找到了安全问题也是听之任之,最终积少成多,为煤矿开采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矿井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由于煤矿需求量的激增,开采量也水涨船高,对煤矿工人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在这种形势下,工人用的要求就逐渐降低,一些完全没有煤矿开采经验的农民工涌进了煤矿生产第一线,他们专业技术差,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操作培训欠缺,自我约束能力差,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违规违纪的操作。此外,“一通三防”安全工程是需要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来设计安装的,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也影响了煤矿安全生产。

2 “一通三防”的风险规避对策

2.1 完善“一通三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第一,增强当局煤矿平安出产监视部门与煤矿企业的平安管理部门的监视和管理工作,拟定一套完美、科学、高效的“一通三防”安全质量监视管理机制。第二,采用责任究查机制和专项管理制度。每位安全管理人员都要切实落实自己分管的工作范围,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管理制度,且是抓好“通风”、“防尘”、“防瓦斯”工作,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不得拖沓推诿,用制度来约束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比如:“三人联锁”的放炮防尘制度,“一炮三检”制度等[3]。最后,加大对“一通三防”安全设备的投入资金,严格用好、用足该项资金,切实做好通风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落实瓦斯检查工作和防尘工作,加强对职工安全防范措施的教育。

2.2 引进科学技术,做好“一通三防”工程

引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安全设备是提高“一通三防”安全工程的安全性能的途径之一。比如,现阶段的通风系统所采用的监测预警系统、防尘系统以及瓦斯检测系统都需要依靠先进、科学、高效的技术来支撑,因此投入在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必不可少。此外煤矿在对设备进行选择时,必须考察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系统配型方案,再拿到厂家进行专门定制。在对设备的安装、布局过程中也要进行一个周密而详细的计划,以备发生意外,尽量淘汰老旧破损的设备,定时对安全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

2.3 培育“一通三防”管理人才,加强职工的安全技术的培训

引进“一通三防”的专业技术人才,依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操作技巧,确保整个矿井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此外,加强对矿工执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安全意识的培养,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做到人人合格持证上岗,将培训的知识付诸时间,力图建设一支专业水平一流、安全意识性强的施工队伍[4]。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企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程是煤矿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煤矿工人作为煤炭开采工作上的一线工人,他们的生命安全极为珍贵,在面临着可能时时发生的各种灾害面前,他们的生命极为脆弱,“一通三防”安全工程实施的好坏关系着他们的生命安全,甚至国家社会的稳定和谐。无论是国家还煤矿企业,都要秉承一份高度责任感,将“一通三防”工程落到实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从安全管理机制以及安全技术设施两方面着手,把握每一个环节,增加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投入比例,加强监管和预防,完善“一通三防”风险评估体系,尽最大的努力防止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改明.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

[2]曹文德.浅谈煤矿一通三防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J].科技资讯,2012,26.

篇10

关键词;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煤炭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增长,使得煤炭的开采深度不断加大,开采区域不断扩大,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危险性也逐渐增大,对煤矿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破坏了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近年来先后发生了洪洞煤尘爆炸事故、王家岭煤矿偷税事故等多起恶性煤矿安全事故,给目前的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必须将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作为重点进行有效的治理,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以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进行,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2.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人员因素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最终需要人的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综采面安全管理的效果。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我国从事煤矿生产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匮乏、文化程度不高、安全责任制度意识薄弱等问题,而且人员内部管理混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这就给煤矿综采工作面安全管理带来了隐患。人员素质的偏低直接会导致甚至加重煤矿事故,尤其是在煤矿事故发生后,正确的自救措施会降低煤矿事故的后果,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煤矿工人素质来看,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一旦煤矿工作人员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意识不足、违规操作或者是没有能够及时发现险情,这些都会带来严重的煤矿安全问题,对正在生产的工作人员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还有许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本应该立即自救的煤矿工作人员由于专业自救知识的缺乏,早井下无法正常的利用自救设备展开有效的自救工作,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后果进一步扩大,这些都给煤矿工作面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和隐患。

2.2机械设备非正常使用导致安全事故

机械设备是煤矿生产的工具,其安全性能直接影响煤矿安全。在对目前的多起煤矿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显示,大量的安全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非正常操作导致的,煤矿工作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未能按照安全制度进行就很有可能诱发煤矿全事故,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其次我国目前煤矿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部分的企业对于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由于在井下的开采环境相对复杂,极易导致机械设备的非正常工作,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维护,这些因素都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煤矿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严格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部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真正实施起来确实大打折扣,在很多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达到应用的效果。并且目前在安全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安全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监察管理和安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如果没有严格具体的实施,及时再健全的安全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3.改进煤矿工作面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素质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使他们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认识安全。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人了解怎样安全怎样危险,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认识安全的基础上,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和技术,从个体上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

3.2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使用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煤矿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在使用过程中设置专人进行监督管理,同时对直接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机械设备使用培训,做到一旦发生设备故障能够在第一四件排除,降低因为机械故障原因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其实要制定严格的机械设备维护和检修制定,并且需要配置专门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管理,在机械设备使用完后,做到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这不仅能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减少机械的故障,在一定意义上也起到了预防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3.3严格监管煤矿安全制度落实

制度的实施需要严格的监督,因此为了更好的监管相关煤矿安全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关责任负责人制度,要求监管责任人严格监督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于出现的违规情况及时指出并且向上级做出及时的汇报,对于严重的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