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

时间:2023-07-14 18:0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

篇1

互联网大佬们对医药电商市场垂涎已久。不过,因行业的特殊性和准入门槛高,天猫、京东等第三方交易平台一直游走在医药市场边缘。但是,随着国内首个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的颁出,医药电商市场的利益格局似乎正在被打破。

“领证”争夺战

即便是业内人士,此前也未必知道95095医药平台。

2013年11月12日,国家药监局为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医药平台颁发了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试点牌照,准许其开展为期一年的网上零售试点工作。

不过,记者多次尝试登陆95095网站,均被提示“网站无法显示页面”。随后,记者登陆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网站,其企业简介中具体经营项目为空白。

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医药平台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首个网上药品交易牌照,这对于拥有巨大流量和用户的天猫、京东等电商巨头来说,多少有些出乎意料。

按照规定,互联网药品交易必须同时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两张牌照。“不显山不露水”的95095网站进入公众视野后,电商巨头们的“领证”之路也在提速。

此前有报道称,京东已经拿到第三方药品服务交易资格证。不过,京东医药城首席执行官崔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京东只具备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正在为领取另一张资格证“积极备战”。

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斥资13亿元入主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而中信21世纪是95095网站的间接控制者。有业内人士分析,阿里此举是“借壳上市”,意在为旗下天猫医药馆名正言顺地卖药做铺垫。

由于资质问题,阿里目前只能通过在天猫医药馆或淘宝平台进行药品展示,然后链接到其他电商网站进行间接介入,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的网上药品销售。

而入主中信21世纪后,阿里相当于拿到了其持有的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这也意味着阿里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进行网络销售的医药电商。

另据资料显示,中信21世纪坐拥中国仅有的药品监管码体系,阿里13个亿不但买到了网上销售权,还买到了中国医药界最大的数据资源,可谓一举两得。医药电商联袂大数据资源,前景不可低估。

各大电商在领证之路上“马不停蹄”,腾讯也在打着如意算盘。有消息称,腾讯正在与九州通医药集团洽谈合作。九州通拥有“九州通医药交易平台”等3个电商平台,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可在线卖药,双方联姻意图不言而喻。虽然此消息很快被九州通否认,但并不排除腾讯与其他医药电商合作的可能。

地盘之争

记者了解到,电商申领的第三方网上药品交易资格证与医药企业获得的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有本质区别,前者只具备撮合企业与消费者交易的资质,不能直接在线销售药品,而后者则可以直接售药。

崔伟告诉记者,目前,所谓“医药电商平台”,实质是“医药电商信息服务平台”,这是在当前相关法规下的一种模式,各地主管部门对其理解不同,也造成监管各异。只有在有关医药电商的法规进一步明确的前提下,才会诞生真正意义的“医药电商平台”。

近年来,国内医药电商产业增长迅猛,惹人垂涎。有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医药B2C(商家对顾客)产业规模已达16.65亿元,较2011年增长高达3倍,加上家用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等延伸业务,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医药电商产业会和医院、连锁药房并驾齐驱,成为主流业态。

壹药网首席执行官陈华对记者表示,医药电商市场未来会有爆发性增长。“因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可以预期,2013至2020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以年均12%的速度扩容。到2020年,药品市场规模将达2.3万亿元,药品需求大增。”

面对庞大的市场,陈华表示,药品电商的整体销售规模3年多以来每年都有较大增长,但其占整体医药零售的比例还较小,短期内会有所增长,但不会太大。

像壹药网这样有牌照的B2C商家没有流量支撑,而有巨大流量的电商平台则面临牌照的制约。药品商家与电商平台相互依存,各有所需,而电商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剧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陈华表示,药品销售企业进驻第三方平台销售,会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价格战,抢流量、抢资源,以便在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医药企业进入多个平台运营后,也会进行对比,回归理性状态,将重点放在销售利润较好的平台。

药事服务新模式

崔伟表示,竞争会促进行业发展,这也是比拼“不断提高用户体验”的能力,无论从配送速度、药事服务质量,还是药价等方面,都会给用户带来益处。“医药电商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发挥电商品牌公信力,产生聚合效应,提高效率,方便用户。陈华也认为,加快医药电商的市场引导和购买习惯的培养,会将医药电商市场的蛋糕做大。

医药市场中间的流通环节过于复杂,每个环节都牵涉很多利益。陈华表示,更多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和各级商都在了解建立医药电商平台的渠道,特别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他们希望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一方面可以控制价格,保证价格稳定,另一方面可自己控制中间利润或与电商达成共赢。

《2013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1月3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共发放194张交易服务资格证,但真正开展业务的网上药店不超过100家,原因是政府规定网上药店需要自行建立配送网络。

医药属特殊商品,对物流配送有严格要求,普通快递公司一般不具备配送药品资质。对此,陈华认为,国家药监局要求医药电商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药品配送系统,不得委托第三方快递企业配送,这一点是对医药企业发展电商业务的制约因素。

不过,崔伟认为这正是个机会。对于京东等电商巨头而言,关键在于看谁能参透进行业,敢于创新,“我们在探索‘连锁药店上门快送’的合规配送和相应药学服务体系的专业O2O服务模式”。崔伟表示,互联网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提升,在于大大缩短商品与用户的距离,并有聚合力量。

篇2

逐鹿中原 抢滩市场

医药用品是与所有人生活中最息息相关的行业,它关系着人们生命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来,医药行业都饱受争议,价格高、假药多等问题充斥着我们的周围。由于很多医药商家要承担高额的渠道成本,所以致使药品价格高居不下,而网络销售的优势可解决这种状况,让消费者通过网购来真正享受到安全、平价的药物,也是各大电子商务网站的初衷,而其中所暗藏的巨大利益疑惑更是让它们纷纷抢滩医药行业。

上个月,从淘宝网独立出来的淘宝商城宣布试水医药行业,淘宝商城医药馆也正式上线。各大药房的医药公司作为合作伙伴纷纷集体进驻淘宝商城。据了解,淘宝商城医药馆的合作商家全都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络零售药资格,保障所提供药品安全。淘宝商城医药馆展示的商品种类包括非处方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计生用品等,而处方药则不允许销售。据淘宝商城内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展示的各种医药及保健类商品已接近万种。

近期,国内最大的B2C电子商务网站京东商城,与国内最大的民营药企九州通昨日签署协议,双方将通过合资公司正式进军B2C在线医药市场。实际上,九州通作为上市企业,一直希望做大医药电子商务,而京东商城则希望进入医药产业地愿望也由来已久,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就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当当网也即将要把医药版块加入到自己的业务合作之中。最新消息,当当网和国药控股的合作暂不涉及资本层面,而国药控股将为当当网直接提供保健品产品,而对于国家规定的药品,当当网则会直接跳转到国药控股的电子商务平台。

利益诱惑 双赢模式

网络购物早已经成为很多人现在主要的消费方式,低廉的价格以及对网络支付安全性信心的增加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网络购物。根据某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网购人数从上年的1.21亿人增加到1.58亿人。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中国2010年网上销售额较上年增长22%,达到人民币5131亿元,约占中国总零售额的3%。在通货膨胀日益上升的情况下,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更多地转向互联网寻求廉价商品。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和连锁药店分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规模约1500亿元,其中网络销售仅7000万左右,只占零售市场销售0.046%。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20%以上,到了2010年,线上和线下医药销售比例仍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医药行业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但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销售药品也制订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以保障安全,可以说,医药产品在网络销售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初级状态。

其实,无论是医药公司还是电子商务公司都对医药产品的网络销售垂涎已久。对于医药公司来说,网络销售可以使他们在销售中,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市场混乱、药价虚高等问题;而电子商务网站则更愿意医药行业的加入,价格透明、利润进一步降低使得常规商品的竞争早已进入白热化,前期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的图书价格大战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为了尽快开拓新的市场,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让他们把目光自然而然就放到了尚未涉猎的医药市场上。

网购医药的利与弊

人们在生病时,已经习惯了去医院或是药房,在咨询完医生后再去购买药品,这是源于对自己身体负责的态度。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了解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平常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时,就能自我选择和使用药品,治疗可自我诊断的疾病或症状,这符合世界上发达国家中非常流行的自我医疗法,省去去医院看病求医的时间,从而更及时地来治疗疾病,而从网络上购买医药产品就更能将此理念发挥到极致。

当然,人们如能够选择这种消费方式,这必定和其他传统产品一样,更多原因还是因为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毕竟线下虚高不下的药品价格击溃过很多使用者。

不过,和传统消费品不同,医药产品毕竟是治病救人所用,关乎到使用者生命的重要性。网购虽然便捷,但也会遇到诸多问题,像医药产品种类繁多,用户医药知识有限,如何能对症买药;如何了解产品的真实性;没有专业医师咨询和产品购买后出现各种问题后找谁受理等。

困难重重前景难测

其实,中国早在六、七年前就曾经开展过医药产品网络营销的经营模式,但一直受到非法网络药店横行的影响一度被禁止,后来解禁后,国家药监局又暂停审批工作。就这样,一直停停走走的,产业一直无法做大。最近几年,由于国家管控力度地加大,虚假药品信息、销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网站逐渐减少;互联网电子商务市场的蓬勃发展;为了促进行业经济更大的增长;获取《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资格的门槛提高;以及“将建立创新药品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更各种利好消息的颁布,都在将电子商务收纳医药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道路上。这次,各大电子商务网站大规模地行动都是对此最有力地证明。

篇3

然而,经过5年苦心修行,葵花药业小荷露出尖尖角。2005年推出小儿肺热口服液,5年之后的2010年,葵花药业12种儿童药销售额达7亿元,约占集团销售总收入的1/4以上,其销售额超过早期推出的护肝片和胃康灵两大品种,名列全国儿童医药品牌前列。

品类动品牌

面对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葵花药业集团在“葵花药业”原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确定了“小葵花”战略――“妈妈最放心、儿童最安全、治疗最有效”的中国儿童中药系列产品,将其生产销售作为企业最新主攻方向,并进行了全面的“小葵花”品牌系统打造工程。明确了抢占儿童药市场这一整体部署之后,接下来要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结构?每个产品都要扮演什么样的战略角色?各自要承担什么样的战略任务?如何将他们前后有序地推向市场?唯有回答正确这些问题,葵花药业才可能继续保持其行业领先优势。

第一个吹响冲锋号角的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由于它对抗中医热毒袭肺症(即甲流)疗效显著,在医院极受儿科医生重视,很快积累起口碑,并占领不小的市场份额,当之无愧成为“小葵花”儿童药中的旗舰品类。

其战略任务是成为儿童咳嗽用药品类中的第一品牌,以在细分品类用药中的影响来动“小葵花”整体品牌提升。其所扮演的战略角色,要求它不仅自身要成功实现拓展,还要担起“小葵花”后续品类产品销售的重担。

葵花药业品牌部总监董英俊告诉《新领军》记者,小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产品的创意围绕“肺热”展开――“清肺热,治疗反复咳嗽”,让消费者购买目标更明确。“精准的定位诉求让小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一炮而红,妈妈和小孩们都记住了广告中那个脑袋大大、眼睛圆圆的小葵花形象,当年小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占据了同类品种60%的市场份额。”2009年11月,小葵花“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被推荐为省内及全国治疗和预防“甲流”的储备药物,该年单品种实现2.7亿元销售额。

在最大的儿童咳嗽用药市场占领制高点之后,葵花药业采取逐步推进、各个击破的战略,在第二大儿童消食用药市场推出健儿消食口服液,其任务是在儿童消食领域建立根据地。

由于小葵花健儿消食口服液内控标准高于国家2-3倍,而且通过大样本采样评价后,其所研发的口感,孩子更喜欢,上市后影响不凡。

健儿消食口服液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互为呼应,初步建构起小葵花儿童药产品家族雏形。这两个品类产品的成功运作,使得小葵花逐步建立起了自身的品牌忠诚度,这对小葵花产品如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葡萄糖酸锌颗粒等的销售动非常直接。有了对“小葵花”的品牌认知,其他药品品种都可以分享“小葵花”的品牌溢价。

品类动品牌的战略实施不到三年,葵花儿童药品类的销售额就超过了护肝片和胃康灵两大品种。2010年,葵花药业12种儿童药销售额达7亿元,约占集团销售总收入的1/4以上,名列全国儿童医药品牌前列。

上网多重功效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和自我医疗的普及,互联网成为了消费者自我诊断的重要工具:他们通过搜索资讯确定将购买药品,服用之后在网上发表评价;他们在专业网站社区向专业人士寻求医疗方案。外部环境变化造就了网络上巨大的自我医疗市场,更为企业塑造品牌提供了新渠道。

面对此种新形势,2010年小葵花建立“小葵花妈妈课堂”专题网站,定位为“儿童用药专家”,是葵花药业打造的专业儿童健康公益平台,围绕消费者购买需求,建立起完整的产品结构和服务平台,使得“小葵花”品牌不仅超越药品销售层面,而且等同于儿童健康资讯的提供者。

“每天一课”栏目每天为家长讲解儿童的健康护理知识以及常见病解决办法,还特聘两名儿科医生线上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家长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孩子去医院看病的效果。为吸引广大家长参与,网站采用会员积分制,只要积极参与线上活动,家长就可以获取积分并获赠小礼品。

篇4

在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上,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整体经济环境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此次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逆势再创19年来新高,以158.8亿元收官。与食品、饮料、白酒等行业的争相豪赌相比,曾经作为投标“大户”的医药企业参与央视黄金广告的热情正在逐年减退。在参与招标的251家企业中,仅云南白药、北方医药和广州药业3家药企的中标金额进入前100位。药企中标金额共计3.7亿元,较之2012年的7.02亿元锐减了47.2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新医改推进,医药市场格局不断调整,零售终端增长乏力,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营销效果在不断下降,这使得药企在营销战略上谋变,此外受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让药企更为谨慎。

“前段时间行业探讨OTC药品广告禁令方面的话题比较多,且不论这个‘禁令’是否执行、如何执行,大家不免会对以后的营销策略和传播模式进行思考,尤其是一些多年来青睐于广告轰炸的OTC药企会考虑得更多,比如说营销策略是否会向更务实的业务层面转型,营销传播是否会向专业媒体、新媒体方向转变等等。”西安汉丰药业市场总监孙辉在接受《广告主》杂志采访时表示。

“新媒体将是未来医药行业营销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 羚锐制药市场部产品经理吴延兵认为,但也不能盲目崇拜,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的属性、企业的资源等方面,来综合考量是否投放新媒体,或者说制定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互补的策略。比如说,完全是处方药的企业在新媒体的选择上就要有所慎重,或者不选择,在他看来,OTC企业选择新媒体的空间会更大一些,如对新媒体持观望态度的企业,可以尝试在继续投放传统媒体的基础上,适当留一部分预算在新媒体上,通过实践检验新媒体在传播中的效果。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媒体上已经有不少医药企业探路者的身影,包括盘龙云海、滇虹药业、桂龙药业、葵花药业以及马应龙在内的药企都已经初尝了新媒体营销的甜头。例如在视频营销上,马应龙药业早在两年前就尝试通过UGC内容进行病毒视频、微电影营销,盘龙云海定制优酷土豆“金牌大剧”,滇虹药业的康王·娜么杰出“舞动中国”整合营销活动等,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牌开始尝试视频营销这一模式;在微博营销上,羚锐制药通络祛痛膏、小羚羊退热贴两个产品开通了新浪微博,借助微博平台,两个产品微博先后开展了线上的微博活动,并与节日联系在一起,形成“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在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端午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均开展了“传递贴心关爱”的公益性话题传播,吸引众多网友参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海南快克药业总经理何天立看来,新媒体近年来之所以受到医药企业追捧,主要是由受众的变化比例所决定的,只要新媒体的受众增长,其重要性也必将增长,企业的重视程度也自然而然会提高。

“新媒体营销是医药品牌传播大势所趋。”宛西制药品牌总监杨玉奇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加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在不断下降,医药企业特别是OTC企业营销传播方式正在面临新的改变:从关注到观望,从尝试到策略转型。这些改变在近两三年已经发生了,而且在未来的几年里会有更大规模更实质性的改变。

医药电子商务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政策的逐渐放开,“十二五”规划明确希望医药电子商务企业成为推动国家医改的有力工具。“新医改”也将扶植网上卖药,将网上卖药作为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尤其是2011年5月,商务部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表示:“在创新药品经营模式方面,要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提高药品流通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鼓励规范经营的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网上药店。”

政策的支持加上消费者网上购物日渐成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医药电子商务在2012年取得突发猛进的发展。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目前,具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质的企业为3739家,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质的企业为117家。具有资质且已上线的药企不超过70家,其余仍在搭建和完善中。在交易规模上,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医药B2C(商家对顾客)交易规模已达到10.9亿元。在2012年十分火爆的“双十一”的活动中,华源大药房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就超过500万元,康爱多则达到300多万,销售排行第九和第十的开心人大药房和华佗大药房则分别为100万和54万。

“目前,日常用品、快消品通过淘宝等网站在互联网实现了线上销售,这是电子商务在其它行业上获得了成功,医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但其本质属性同样属于商品,所以其他行业在电子商务的成功的昨天就是医药行业的明天。同样期待医药产品(包括大健康产品)在电子商务渠道取得成功!”吴延兵表示。

孙辉对此也有同感,他表示,近年来网购盛行,这种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确实受到大家的青睐。随之而来的是,通过网上买药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医药电商与其他行业相比,起步还是比较晚的,但近年来也得到了规模化、系统化的发展,尤其在2012年显得比较突出,特别是天猫、京东等大型专业电商平台的介入大大推动了医药电商的交易量和参与人群。他预计2012年医药电商的规模会突破15个亿。在他看来,随着网购用户的不断增长,购物体验及信任度的逐步改善,其购买范围、购买频次及客单价都会持续增加。

“医药电子商务和其它行业的电商一样,是未来趋势之一,因为80-90后人群是网络一代,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他们对网络电商的模式是认同、接受、参与的,他们认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药品销售当然也不例外。”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OTC事业部总经理李从选如是说。

与2011年医药B2C市场4亿元的规模相比,今年已增长近3倍,业内专家认为,医药电商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5年,整个医药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元。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有37万家药店,1.5万家连锁药店。面对这个被业内认为是最大的蓝海市场,相信2013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电商以及线下连锁药企涉足医药电商。

医药行业兼并重组将加速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处于"小、散、乱、差"的格局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等问题一直困扰医药行业,这既不利于集约化运营和降低生产成本,也不利于市场有序竞争。从国际上看,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医药商业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药品批发整合快于零售,制药会相对滞后于批发。在新医改环境中,国家希望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级。

按照新修订的GMP要求,2013年所有医药高风险企业必须通过认证,2015年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全部实施认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要求,否则将一律停产。

据统计,我国有1319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线4462条。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摸底调查,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大约有23%计划在2012年底前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有60%计划在2013年底通过认证,另有17%在2013年底前不能通过认证。截至目前,全国有11%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全部或部分车间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

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卫生部等四部门已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GMP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兼并重组、认证检查、审评审批、委托生产、价格调整、招标采购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明确鼓励和引导药品生产企业尽快实施新修订GMP认证。

李从选表示,随着新版GMP的强制实施,一些没有营销能力的企业,将会主动选择退出市场。

篇5

关键词:医药物流;发展趋势;探析

中图分类号:F252;F426.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经营管理网络化

网络化是物流行业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尤其针剂药品在物流中的高要求保障,使得医药物流形成管理一体化,运营集约化,最终成为一个具有极强规模经济的行业。近几年,我国医药商业发展得到政府重视,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同时,随着我国WTO保护协定的失效,外国医药企业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冲击,使得市场要求不断提高,迫使医药企业管理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那些管理差、不规范发展的医药企业逐渐退出市场竞争,一些优秀的大型医药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形成符合现代市场竞争特点新型医药企业。物流最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更是得到重视和发展。发展现代化医药物流系统是医药企业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化医药物流系统是集各个大型所有制医药物流企业与一体,共享物流信息,共享物流设备设施,共同配送,现代化集约管理的网络化医药物流园区。从近几年市场结构的发展态势看,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逐步增加,集约网络化发展方趋势正在开始演变。

二、医药物流供应链发展

在发达国家,与第三方合作已经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医药企业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零售也逐步走与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使本企业能够抽出力量专研打造自己擅长的领域,把握发展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紧密合作的供应链网络。并根据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对企业供应链网络进行科学准确的市场定位,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加强企业间的战略合作联盟,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运营成本 ,提高竞争力。与医药企业合作的第三物流企业是拥有专业从事医药物流设施设备,有效物流管理手段,精准的物流网络设计,先进信息技术及高端的专业人才的企业,它能有效管理医药品的流通,帮助医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医药企业供应链是从原材料源头企业开始到医药核心生产企业,到零售商,再到消费者,及末端过期药品回收形成的一个网络。医药流通领域是从原材料开始到过期药品的回收处理,它需要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做到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传递,来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减低成本,以优质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供应链上所有合作企业效益。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医药物流技术发展标准化

标准化是衡量企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物流行业发展规范性重点体现就是行业标准化的出台。先进技术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标志之一。企业拥有的技术包含管理技术、研发技术、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等。信息技术作为物流七大功能之一,在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信息技术是医药流通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上企业合作的重要技术保障,医药物流企业必须建立信息化管理。合作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建立现代化的与GSP规范要求相符的信息管理系统,缩短信息交流时间、降低差错,提高作业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形成自动化、高效化物流的现代化管理。

统一医药物流标准是医药物流走向规范化、高效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依据,标准的统一化非常重要。医药物流必须严格执行统一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医药企业根据医药物流标准打造组建物流运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等。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的推进尽快出台适合我国医药行业特点,并与国际接轨的医药物流技术标准,促进我国医药物流运作效率提高。

四、第三方医药物流崛起

我国物流业源于传统运输和仓储,或者来源大型企业运输或存储部门。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医药企业仍然拥有自己的物流部门。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要求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作为医药企业不擅长物流的运作操作和管理,为了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兴起,第三方医药物流也正在迅速崛起,医药企业合作第三物流,使医药企业从复杂的物流业务中解放出来,专心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了。第三方物流是联结医药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医药制造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桥梁,通过对供应链统一管理,统一信息交换,进行专业化物流业务,加强了供应链统一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增加供应链市场竞争能力。

五、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篇6

据卫计委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医疗总量约3万多亿元,药品销售约1万多亿元。如果全面实行“医药分家”,医院只保留院内用药的部分,理论上,几千亿市场规模的药品这只“猛虎”将要出笼。

谁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传统实体药店率先受益

药品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普遍的情景是,一个有病在身的患者,拿到医生的处方后, “时间紧迫性”会使患者选择立刻购买,医院附近的药店、社区药店等各种实体药店就会成为普遍的受益者。

而且,药品对大多数人是“非高频购买”行为,在一定数额内显现价格不敏感。为了方便,可能会忍受一定范围内的价格差异。

2010年,美国医生共开出的近40亿张处方,处方药总销售额为3070亿美元,39.9亿份药品通过零售渠道配售。到了2014年,美国医药市场份额则是3950亿美元。如此规模之下,药店自然受益不小。据美国药品连锁商店CVS公司财报,该公司有7000多家连锁药店,全年销量1390多亿美元,单店营业额平均近2000万美元。

中国A股上市药店连锁公司一心堂(002727.SZ),2014年营业额为44亿元人民币(约合70000万美元),营业利润3.4亿元,扣非后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2.9亿元(4600美元),截至2014年年底,鸿翔一心堂及其全资子公司共拥有直营连锁门店2623家(其中云南2039家、四川144家、广西254家、重庆39家、山西44家、贵州93家、其他省市10家)。单店营业额27万美元。此前,2014年10月,公司曾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5.2亿元,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与发起设立云南沿边小微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但2015年3月,即以“时下参与投资银行不符合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战略,不利于公司集中力量进行主营业务拓展”为由退出。而在其2015年财务预算方案中,一心堂计划2015年营业收入达57.4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并计划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重庆、山西等地完成新开设门店1000家,投资金额3.5亿元。一退一进,可以看出一心堂的目标。

与美国的成熟零售药品企业相比较,中国药店无论单店的营业额,还是处方药在药店中的占比等都很小,但可以看出中国药店增长潜力巨大。当然,在中国做药店,不是个个都能赚钱的,还是相当有挑战的。

实体药店的竞争中,传统线下生意的智慧套路使得各家店铺能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店址,连锁,品牌,品种,价格,服务,方便,折扣,广告宣传,方便医保支付等。

有些药店早早与医院合作,药店开在医院内,并充分与医保机构合作,在最优势的区域内占得政策先机,想不赢都难。在医院周围优质地段的药店也会明显受益。

如果传统实体药店再结合网上药店,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O2O,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

医药电商可预期

如同网上购物蓬勃兴起一样,网络购药也将不可避免的成为趋势。尤其是在国家将要放开处方药电商网络的政策预期下。

网络医药电商过去主要经营OTC品种,2014年5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处方药”电商放开就在眼前,越来越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

但药品属于特殊商品,高度的政策管制、国家支付、专业做出购买决定等特性决定了其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电商属性。医药电商怎样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首先是产品种类(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及成本。

传统医药商业背景的网上药店有天然的优势,就是品种丰富,产品及价格不愁,线上线下结合。但传统运作中,医药商业与医药生产企业的商业协议是按地区划分的,电商必然导致跨区域商品流通,严重挑战生产厂家渠道管理规则,如果某天医药企业电商只授权地面,“网络经销”不再许可,或者医药厂家也自己开电商了,品种差别并不大,进货成本也差不多,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价格战役不可避免打起来。

有一类传统药品,即“特药药店”,其经营肿瘤、移植等特殊用途和高值药品。特药药店通过直接零售药品给病人(DTP),日子过得也滋润。但药品电商化以后,情况将有大的变化,病人更方便得到药品信息,用户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选择。过去由于地区、物流、信息及药品授权等方面原因形成的壁垒通通不存在。外企的高端药品一直是特药药店的主打,过去是基于地区授权,如果这个协议不变,其他地区的药店也要网上售药,非打架不可。另外一种可能,如果外企药厂自己搞起网上药店怎么办?

从产品角度讲,我最推崇药厂“旗舰店”模式,企业自己开办,省略一切中间环节。有一些药品适应症广,价格始终,副作用不大,或者此前已经有广大的市场认可度,常用口服为主的制剂或外用为主搽剂、膏药、慢性病等长期用药等,这都是一些特别的电商优势要素。例如某家生产的小柴胡,适应症广泛,副作用小,用药安全,基药品种,口服固体颗粒方便物流,价格适中,就特别适合电商,过去仅在有限的省份销售,如果放开电商,将充分放开长尾效应,能在更大的空间内积聚销售。

如果与医院有良好的关系,将医院的“电子处方”导引到自己的电商平台,或者与卫计委谈一个城市的打包,承担起“PBM”(病人福利管理)职能,这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与网络医院合作,承接网络医院的药品处方,也是最近见到的一种方式。广东省二医已经与金康药房、海王星辰(NYSE:NPD)、大参林等20多家连锁药店签订了合作协议。

TIOT模式是热点

新医改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公立医院改革”。在这个背景下,有许多地方政府选择了TIOT(受托,投资,运营,移交)模式。将医院受托给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公司,由此公司进行投资与运营,约定期限后再移交给所有者。第三方公司受托管理医院,提取管理费用,并提供“供应链”管理,提供医院需要的药品、器械、耗材的供应,产品的利润医院与公司分成。

如华瀚生物制药(00587.HK)2014年-2015财年中报披露:“本期间内,已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政府、铜仁市政府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受托经营辖区内市级公立医院及县级主要公立医院。目前已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铜仁市人民医院等4家医院达成供应链整合、优势学科共建、大数据服务建设和其他受托事项,以及共建新医院的协议并已开始具体实施,其余约十数家公立医院和国企医院的合作正在抓紧协议中。

除此之外,本集团还与中国内地多个地区政府及公立医院洽谈大健康主要包含医疗服务投资专案事宜”。公司管理费收入按医院年营业收入的3.5%提取,供应链产生的利润分成为公司分68%,医院分32%。

我们仅仅分析一家医院的收入,大概就能估计出华瀚生物制药的利润空间。公告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现拥有1132张床位,最近财政年度2013营业收入( 未经审计)约4.5亿元人民币”。

凤凰医疗(01515.HK)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医院集团,截至目前,凤凰医疗托管及收购的大型二、三甲医院总数为5家(2家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其中一家北京健宫医院为控股投资拥有(持股比例80%),其他医院全部为托管模式。截至2014上半年,凤凰医疗运营床位数为3363张。公司的收益包括医院托管费与供应链分成,据公司年报,截至2014年12月31日,医院管理服务分支的收益增加至6010万元人民币,按年增长47.5%。公司供应链业务分支的收益增长至7.818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财年增加63.0%,供应链业务分支的毛利率上升至21.2%(对比2013年财年是20.9%)。公司全年收入12亿元人民币,利润2.3亿元人民币。

篇7

一、五大动因推动居民消费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文化理念等因素的变化,我国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消费的方式和形式也不断多样。近几年,随着收入增长的提速,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有加快趋势。综合来看,居民消费升级的动因主要包括:

(一)收入增长是消费升级的根本基础。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改革开放30年来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2003 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2012年这一数据超过6000美元,我国已成功从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看,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分别为改革开放之初的70倍和60倍,是2000年的3.9倍和3.5倍,且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正呈现加快趋势。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我国居民消费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是推动消费升级的根本保障。

(二)技术进步是消费升级的外部引力。技术进步是引致消费革命的关键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先进工艺的涌现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的扩散,在丰富居民选择空间的同时加快了消费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会以供给引导方式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以家电的典型代表电视机为例,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1960、70年代黑白电视机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其后的家电技术革命先后推动彩色电视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纯屏彩电(上世纪90年代末)、等离子液晶电视(2003年后)、LED 电视及3D 电视(2008年后)登上主流消费舞台,且产品更替的周期不断缩短。再如,苹果公司打造的iPhone、iPad、iPod、MacBook 等系列化时尚化电子产品,大大提高了公众对智能手机的消费需求。

(三)消费基础设施改进是消费升级的外部条件。消费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质量,并影响消费升级的方向和深度。例如,近年来我国陆续掀起的家电、汽车、手机、电脑等消费热潮离不开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消费渠道的多样化离不开超级市场、百货商场、品牌专卖店、专业店、购物中心、连锁店、便利店、网上商城等多层次零售体系的逐渐形成;消费支付的便利性离不开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信用卡等新型金融服务的不断涌现;节假日旅游、一日游等旅游休闲类消费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快速交通网络的加快建成。

(四)消费观念转变是消费升级的催化因子。消费观念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决策偏好和行为准则。在经济发展、国际融合、收入提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一是“先储蓄、后消费”的消费模式发生动摇,跨期消费理念渐入人心,通过消费金融配置生命周期财富的理性消费者正逐渐增多。二是消费决策重心向消费质量和生活品质转移,尤其是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对舒适、时尚、品牌、渠道等消费元素的重视度提高,在网络购物、信息消费、品牌消费等消费前沿领域存有较高需求,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催化因素。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消费升级的强大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先后建立,基本实现由单位和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由覆盖城镇职工向覆盖城乡居民、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的转变。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84 亿人、4.73 亿人,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2 亿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8.32 亿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不确定性支出预期,从而提振消费信心并推动居民消费升级。

二、未来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将呈现“五个提升”

(一)从消费支出结构看,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逐渐下降,享受发展型消费支出占比将提升。根据恩格尔定律,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居民在食品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重心将逐渐向住、行、娱等享受发展型消费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11年的36.3%和40.4%,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比逐渐下降,而以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障为主的享受发展型消费占比逐渐提升,未来这一趋势将会得到延续,并将不断滋生新的消费热点。一是教育消费将继续增长。我国居民自古重视教育,除中小学辅导、特长培训、出国留学等传统教育外,在职培训、MBA、技术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程度也将提升。2011年新浪教育与全球研究机构益普索推出的《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教育消费已经占到我国社会主要家庭收入的1/7,并且这一比例预期还将继续增长。二是旅游消费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根据旅游行业的国际发展规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旅游消费形式将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代表的旅游产业链消费将明显增长。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德等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同时近期国家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标志着由国家主导的国民旅游休闲正式启动,旅游消费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消费热点。三是信息消费的发展潜力较大。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42.1%,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 亿,占整体网民的74.5%。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和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居民对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二)从消费主体看,老年群体、80/90后群体以及城镇新市民消费需求和消费占比均将提升。以高学历、高收入、高社会地位为代表的“三高”消费群体购买力较强,仍将是推动我国消费升级的主力。同时,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的消费群体及相应的消费热点正在逐渐形成。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养老、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将有所提升。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当前老人家庭“空巢”现象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自费走进养老院。同时,中国社科院的《中国药品市场报告(2012)》显示,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9261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3万亿元,而老年群体则是这一市场的消费主导力量。二是80/90后群体步入社会舞台,并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力。80/90后正处于消费生命周期的黄金时期,对汽车、家居、信息产品、旅游休闲等各类消费需求均较大。尤其是80/90后中的“糖二代”群体,在较强的购买力和较超前的消费观念双重因素驱动下,为新品牌和小众品牌的发展带来重要机遇,将成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三是城镇新市民将大量出现,带动新一轮消费需求增长。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些新市民将获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原来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将得到极大释放,引发对住房、汽车、家庭耐用品等的消费增长。

(三)从消费渠道看,传统实体店消费占比将下降,网上消费占比将提升。与实体店消费相比,网上消费具有无边界限制、便捷实惠、选择空间大等特点。近年来居民消费观念逐渐发生转变,对自主、自由、个性化消费的需求提高,而网络消费正迎合了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趋势,并日趋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根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比2011年增长24.8%,其中使用手机网络购物规模比2011年增长6.6%,用户量为2011年的2.36倍。随着新一代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各类智能终端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完善,网上购物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四)从消费空间看,跨国消费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跨国消费成为我国中高收入群体的一种消费潮流。跨国消费的增加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一是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为跨国消费提供了财力基础,且人民币升值提升了我国居民海外购买力;二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化,居民对时尚、品质的认知理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趋同;三是我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更多的居民开始倾向于走出国门消费。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海外旅游消费额达到1020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40%,一跃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进口额达17434.8 亿美元,比2000 年增长7.7倍,其中食品进口额287.74亿美元,比2000 年增长6倍,饮料及烟草类进口额36.58亿美元,增长10倍,未来跨国消费加大趋势仍将进一步凸显。

(五)从消费决策看,女性主导权将进一步提升。随着社会发展与转型,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家庭地位不断提升,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2007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女性消费主义在中国兴起》的研究报告显示,78%的已婚女性负责为家庭日常开销和购买衣物做出决定,在购买住房、汽车等大额商品时,23%的已婚女性能做出独立购买决定,其余77%的女性会与配偶协商后做出决定。女性的个人偏好无疑对家庭消费决策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女性对购物、健身、美容等享受发展型消费需求明显大于男性,女性群体未来将会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成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推手。

三、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消费升级的趋势,“针对三个变化,实现三个加强”,抢抓发展消费金融的市场机遇

(一)针对客户消费需求的变化,从三个方面加强消费金融产品的开发。消费升级会产生一些新的消费需求,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变化,加大产品研发。一是针对教育、旅游、信息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全面加强研究力度,有针对性地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消费金融产品。二是针对消费群体分化现象,增强产品的差异化和专属性特征。针对老年消费群体重点推出与现有医保有效补充的产品和低风险保本型产品;针对80/90后消费群体重点推出个性化、新鲜的金融产品,加大网络金融、移动金融等产品的供给;针对农村新兴城镇居民群体重点拓展低费用便捷的产品和服务。三是针对网上消费和跨国消费的兴起,加速信用卡在线支付、跨境支付等业务的创新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