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教学往往更重视传授知识和技能,而相对忽视知识的运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更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很难实现学生多元智能的构建与形成。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追求不再是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的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寻找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其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共同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能力。实施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熟悉统计工作过程,掌握用统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分析能力。为应对现代社会对多元智能人才的需求,高职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其必要性。
一、高职统计学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
教师应设计实用、紧扣专业的项目。项目应根据内容特点有所不同,小项目是单纯针对某一新知识的项目,以学生独立完成较合适;而对于涉及知识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内容则设计综合性的项目。设计项目首先考虑设计的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操作的可能性设计项目。最后,项目应为大多数学生喜爱、关注或与专业的学习紧密结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可以贯穿课程教学过程的综合项目让学生选择: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大学生消费情况及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查(结合专业)实践项目。项目的选取是基于这些是学生个体高度关注、兴趣度高或是与专业结合的问题,而且有很强的实施性、可操作性,实施贯穿统计学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内容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统计工作的四个工作过程内容教学实践,主题明确。
2.确立分组教学的单位组织学生实践
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特别是综合性项目,项目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有一定的综合性,没有小组的合作难于开展教学,实施分组教学,学生们各有所长,知识的互补性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有序组织活动,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根据班级情况以学生自愿的方式,让学生在考虑合作性、互补性等条件下组合小组。分组前我们教师必须进行教学对象分析,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分组时可以根据分组的数量和成员的人数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调整。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一般每组3~6人,使每组好、中、差,不同特点的学生搭配合理,构建互补型的团队,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3.重视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学生完成项目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时,教师应加以点评。笔者在教学时,在学生互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引导学生明确评价标准信息,评价过程也是,找出作品的差距,再与实际作品对照,发现具体问题,从而使学生掌握正确利用评价信息,反思学习效果及本课程应该掌握的内容及技能。
4.教学考核评价
考核教学应主要包括: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反思修改,做到了阶段性评价与终极评价的结合,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要让学生参与评价,小组自评、互评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成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特别是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同时,还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学习过程,以获得持续成长的技能。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1.系统考虑准备工作
1.1整合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目前使用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编排是按照学科体系安排的,比较注重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教学模式改变,为便于项目教学的开展,需要对课程知识根据工作任务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开展项目教学才能兼顾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1.2系统设计教学项目内容、实施方案及成绩评定与考核量规等。笔者在课程中就设计了实施方案,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总体规划,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进度、形式、操作程序、要求等。
2.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不忽略理论知识的掌握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学生既有熟练的技能也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讲授应同时展开,交叉进行。按统计工作开展程序,做到教学过程中,理论先行、实践验证、重点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即让学生掌握本步骤工作的指导知识要点,再在实践活动中加以运用,使之具体操作有依据,工作质量有标准,减少实践活动中的盲目性,真正达到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注重实践性,而实践性教学中则融会理论知识的运用,将理论讲授与知识运用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
3.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统计学课程在理论讲授时仍以教师为主,但要注重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师引导性,在实践性教学中应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包括学习小组的组建,调查对象、调查方法的选定,调查、整理、分析工作的开展,以及调查分析报告的撰写,都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学生为主体,以求学生真正地投入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活跃理论讲授时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客观、正确地进行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激励性,项目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恰当地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优缺点,让学生掌握评价标准,也是促进学生课程知识、技能的提高的方法。
篇2
统计学;工程项目管理
1.统计学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每项工程项目的完成,从招投标前期准备工作到工程项目中标、施工中及完成计划竣工预决算阶段统计始终贯彻于全过程,同时统计信息无时无刻地及时、准确、快速反馈着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的重要指标,确保施工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在工程项目前期预测、评估中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施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有利于工程项目施工前期工作的完善。管理机构的职能、组织、结构及制度一系列的选择、筹划和确定均需要统计信息上报的资源来完成,经数量性和综合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有准备的组织实施对工程项目的管理。
在选择组织管理方案中,也没有脱离统计的应用。在全面掌握工程项目情况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普遍性原理为管理工作了解必要的足够的细节问题,从而把未知因素降到最低。在关键点设立检查点,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能对出现的异常现象做出快速反应。即以统计信息为基础,建立项目工程管理基线,进一步分配给各级工作细目,最后建立项目工程的管理沟通网络。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控制、反馈的应用。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更加要求统计信息及时、详实、完整,随时需要将系统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优化决策,优化决策实施过程又是统计信息反馈、调整、优化的过程,说明统计信息不是单纯地罗列数据,如同点连成线,要有机结合,否则只是满纸涂鸦,毫无意义。也不是单纯的技巧和手段,数学技巧往往容易使人们对精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错误印象。一切要以科学分析为基础,否则统计信息将失去光辉。
在工程项目结束中综合评价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中横向涉及到技术、物资、机械设备、财务、劳资、概预算等不同的部门和专业,纵向涉及到总部、项目部、施工队、班组等层次,统计学也伴随始终。完整连续,层次明了,量化精细,动态联结的工程档案记录体系为综合评价工程项目目标完成提供了依据。
2.统计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抽样调查统计。抽样调查统计包括抽取总体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检验(例如,从一份包括75张设计图纸的清单中随机抽取10张)。适当的抽样调查往往能降低质量控制成本。关于抽样调查统计有大量书面资料和规定。在工程管理应用领域,熟悉各种抽样调查技巧对于项目统计管理小组是十分必要的。
控制表是根据时间推移对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运行结果的一种图表展示,常用于判断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中”进行。当一个程序在控制之中时,不应对它进行调整。管理控制表可以用来监控工程施工中的变量的输出,尽管控制表常被用于跟踪重复性的活动,诸如生产事务,它还可以用于监控成本和进度的变动、容量和范围变化的频率,项目文件中的错误,或者其他管理结果,以便判断“项目管理程序”是否在控制之中。
排列图。排列图是一种直方图,由管理事件发生的频率组织而成,用以显示多少成果是产生于已确定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的。等级序列是用来指导纠错行动的管理项目小组应首先采取措施去解决导致最多缺陷的问题。
流程图。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流程图应用很广泛,有助于分析问题是如何发生的。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指运用数字技巧,依据过去的成果预测将来的管理办法。趋势分析常用来监测:技术上的绩效一有多少错误和缺陷已被指出,有多少仍未纠正,成本和进度绩效—每个阶段有多少活动的完成有明显的变动。
3.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数据转化为数据库
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自动化、快速化和决策科学化目标,要积极开发工程项目统计数据转化为计算机的数据库,发挥统计学在工程管理中更加系统、完善、优质的作用。以模拟法体现电子数据库处理系统的优越性为例,模拟法运用假定值或系统模型来分析系统行为或系统表现。较普通的模拟法模式是运用项目模型作为项目框架来制作项目日程表。大多模拟项目日程表是建立在某种形式的“蒙特洛”分析基础上的。这种技术往往由全局管理所采用,对项目“预演”多次以得出计算结果的数据统计分。蒙特洛分析和其它形式模拟法也可能用来估算项目成本可能的变化范围。由于实现了经验知识、理论知识、数据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决策、研究部门和资料信息部门的有机结合,弥补了单一学科知识和单一功能部门研究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不足,从而发挥了统计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这必然会为管理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
4.工程项目管理中统计数据短缺的风险
虽然参与了大量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但所积累的工程项目统计资料却极其有限,即使收集了一些资料,也往往是零散的且攘在个人手中,互不相通。由于缺乏基础资料,工程项目管理就无从谈起,工程项目施工将无组织无方案,严重将导致利润损失。因此,长期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科学大胆的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工程项目统计资料积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氛围;对企业内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建立持证上岗制度;从经费上为资料的积累提供保证;建立风险管理统计信息处理体系通过风险因素的收集、风险的识别、风险的预测、风险的防范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将到最低。
统计知识和应用古往今来,无处不在。以结绳记事开始,以容纳万象为最终目的。现代工程依靠估算、概算、预算等各种各样的工程定额,定额如何制定,离不开统计工作,还有工程试验等等,都离不开统计工作。当今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理论,如何去理解,去接受,而又不被迷惑,要做到以历史为训戒和警示,去伪存真,前车之鉴,后世之师,这一切都来自于对统计学的深人理解和掌握,还要有领悟、创新和提高。
[1]徐一帆.改革统计方法制度,完善统计项目管理[J].中国统计,2011.01
篇3
关键词 统计学 项目教学法 高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Project Teaching Implemented in
Vocational Statistical Basic Courses
LIU Yinfang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angjiakou Educational College, Zhangjiakou, He'nan 075000)
Abstract Project teaching, it is a form of teaching through "project". The ne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tatistical foundation cours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significance are discussed, and strive to improve statistics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cus on improving students'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job vocational ability.
Key words statistical; project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下转第62页)(上接第38页)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 刘雅漫.新编统计学基础[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单片机系统项目式教学应用能力
一、引言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学习过程就是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基于实用的认知过程。为了使高等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在学完单片机技术这门课程的同时,也能进行单片机实用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课程教学应该在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贯穿实用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在开发中熟悉、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
一般课程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方法,整个过程大致可以总结为:确定任务目标、进行任务分析、讲授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并完成等几个步骤。这种方法可以适合于各种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单片机系统教学如果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体现其实用性,不能把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学习过程贯穿于实用产品的开发与研究中,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这就从理论上决定了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不同于其他理论课或理论基础课,它可以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能够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提高高职院校单片机系统的教学质量呢?首先应该构建项目式教学平台,进行项目式教学是实现上述目的的最好途径。基于项目的单片机系统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项目引入、相关知识学习、项目实施、知识拓展等几个环节,其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驱动,以教师教材为基础,以实验为手段,以考核和课程设计为保证,整个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基于项目进行单片机应用技术理论学习和操作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中。
二、建立适合项目式教学的师资队伍,选择合适教材
良好的教师队伍和恰当的教材是保证项目式教学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1.建立适合项目式教学的师资队伍
单片机应用系统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讲授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的应该是具有一定项目开发和实践经验的教师,而不是刚毕业参加工作没有开发经验的研究生或者大学生。单片机系统教师应当定期进行培训、调研、学习,到公司和企业去进行项目和产品开发,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保证教师知识的先进性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还可以聘用企业、行业、科研单位人员到高校兼职,担任任课教师。
2.选择适合项目式教学的教材
在组织单片机系统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材要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配套,切忌选择经典式的任务式教学所用的教材。因为二种教材在教材定位、编写原则、书籍特色等方面有所不同。以项目式为基础的教材一般以项目、模块或者课题为单元划分整书结构,而任务型教学以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为基础按章节形式划分整书结构,虽然二者内容相同,并且都可以由浅入深的组织教学,但侧重点不同,前者突出实用、实验、科研,后者侧重理论、连贯、系统。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来看,前者突出实际运用,更易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实验室建设是项目单片机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平台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学习离不开实验。项目式教学的内容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企业的实际案例为学习单元,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用理论指导操作,在操作中强化理论,最终将理论最大限度地运用于实践是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而这一切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学习过程可能要在实验室花费大半的时间。传统的单片机实验室由实验箱构成,应用的软件种类少,硬件改动难,只能做一些基本的实验,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单片机的学习需求。
新型的实验室以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软件的调试、仿真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Keil、Wave、Proteus、Protel等软件、仿真器和编程器贯穿用于教学中。使用的一般过程是用Keil、Wave、MPLAB-IDE等软件(根据芯片种类选一种)进行程序设计、软件调试和仿真,用Proteus对硬件电路进行设计和仿真,最后用Protel绘制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版。由于单片机软件种类较多,比如PCB设计主流软件有Protel、PADs、Cadence Allegro、Mentor WG等,学习时可根据实验室现有装备情况、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趋向等进行选择。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单片机应用系统授课时间大约32~40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扩展教学时间,使教与学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项目式教学以实践为入口,注重实用,利用人的好奇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对单片机应用技术的兴趣又激励着学生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为基于项目式单片机系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证。
为了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教师和实验员有必要采取一些辅助手段。比如:一是开放实验室。教师可以安排责任心强的学生负责课余时间实验室的管理,基本做到宿舍不熄灯,实验室不关门,给好学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二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以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分组学习,因为可以以项目本身作为分组的标准,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分组方法。主要分组方法有:
一是以项目为标准划分:同一项目分组、不同项目分组。
二是从学生层次上划分:可分为强弱互助型小组、 强强联合型小组、弱弱共济型小组等。例如强弱互助型小组是把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基础较弱、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小组实行“一对一”互帮互学办法,促进后进学生更快地进步。这种学习小组非常适合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制定合适的激励措施,真正达到全组同学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按学生兴趣划分小组。教师在平时多观察学生的个性,把兴趣相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这种分组方法特别适合建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时使用,因为小组成员志趣相同,更容易凝聚成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团体。
五、改革考核形式,实行项目特色考核
改革期末评分方法,实现教考分离是项目式教学特有的一种评分方法。由于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的,因此考核也应针对几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方法和考核的内容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实施,关系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在期末考核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例如:
平时:60%~80%――基于项目的成绩。
考试:20%~40%――基于测试和测验。
基于测试和测验的成绩主要在学期末进行评定。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试题库,题库分应知和应会两方面内容。期末考核也分为应知和应会二部分内容。应知考试是对各知识点的考核,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器件;应会是对学生的编程、制版、调试等进行操作考核,应会考试要求学生现场调试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按评分标准现场评分。
基于项目的成绩,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操作、课题开发与研究过程中的表现状况、进行状态、完成速度与完成质量等方面情况以分数形式体现的综合评价。整个考核主要是对编程能力、软硬件分析能力、软硬件调试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可以用直接参照、加权平均、综合评分等方法进行打分。这一成绩应该在整个分数中占较大比例。由于每一个项目除了教师讲授、演示外,许多工作由学生动手、教师指导来完成,每一个课题的成功都离不开学生的努力和创新,学生的发挥在项目开发中会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评分的价值甚至比考试更加重要,尤为客观和真实。
六、增加课程设计,进行项目自主开发或产品的开发
产品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把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项目进行开发,一些小的项目是单片机项目,另一些小的项目不一定是单片机项目,而是产品相关的其他领域项目。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课程设计的完成作为课程教学结束的标志,课程设计中要贯穿单片机相关的实用产品开发,最后要有经过调试的、完整的电路原理图、仿真电路图、源程序清单、参考印制版图。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教师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元器件应用、传感器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路设计、执行机构设计、编程控制设计等综合能力。课程开发的经验和过程也完全可以在毕业设计时采用。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容易组织此类教学,此类教学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单片机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史成芳,程荣龙.基于“案例驱动”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12).
[2]冯毅,何建民,刘湘屏. 基于项目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1(3).
[3]屠志恋.单片机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1(9).
[4]宋东亚.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6).
[5]李志杰.新形势下嵌入式系统教学体系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0(12).
篇5
关键词: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管理 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的小伙伴来了,看他们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多媒体演示几个小动物,它们每人手中拿一个卡片,上面有一个分数。
师:请同学们向小动物打声招呼,读出它手中的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情境让学生接触分数,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复习怎样读、写分数,复习关于分数的基础知识。目的二是为引出分数加减法做准备。
师创设情境:小猴子和小花狗每人一口桔子,它们异口同声地说:“唉呀呀,太酸了,我可不想再吃了。”看看它们每人吃了多少?
演示对话情境:(小猴子:我吃了这个桔子的2/6;小花狗:我吃了这个桔子的3/6。)
师:你能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桔子的几分之几?
生2:它们谁吃得多?多几分之几?
生3:这个桔子还剩下几分之几?
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会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开始解决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我们就要先弄清这两个小动物到底吃了多少桔子。先让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试着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请不同做法的同学将算法板演于黑板上。
根据学生从没有过计算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分析,学生的做法也许会出现下面这三种情况:
(1)2/6+3/6=2+3/6+6=5/12
(2)2/6+3/6=2/3
(3)2/6+3/6=2+3/6=5/6
不论出现几种情况,都是学生们自己想出来的,他都有自己的理由,教师不要轻易说出谁对谁错,要引导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出发验证自己的解法是否正确。
师: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种解法,结果又各不相同,而小动物们吃的桔子多少没变,也就是说这几种解法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那我们怎么知道谁对谁错呢?
生1:我有办法,我们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那么就可以知道这两个小伙伴一共吃了多少了。
生2:对,它们都只吃了一口,而这个桔子还剩下了一小块,我们也可以猜出,它们两个吃的加起来也不够一个,也就是说,它们一共吃的桔子的和比“1”小。
生3:那这样看来,“小猴子吃了这个桔子的2/6,小花狗吃了这个桔子的3/6,”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将这个桔子看作单位“1”,将它平均分成6份,小猴子吃了其中的2份,小花狗吃了其中的3份,它们一共吃了5份。
教师按照学生口述演示教具,帮助学生分析和的形成过程:启发学生说出,它们一共吃的这5份也就是将这个桔子分成6份取其中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
所以:2/6+3/6=5/6。
师生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2.解决第二个问题,学会同分母分数减法法则。
师:请同学们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思路试着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1:解决问题的算式很容易列出,就是:3/6-2/6。
生2:不知道减法可不可以将分子、分母同时相减?
师:那我们就用不同的方法做一做,请同学们试着做,你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师生共同检验“3/6-2/6=1/6和3/6-2/6=3-2/6-6=1/0=0”这两种算法哪种正确。
通过检验得出“3/6-2/6=1/6”这种算法无论从分数的意义还是从得出结果的合理性来分析都是正确的。
师生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
3.师生共同总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
将两个正确算法的算式上下并列,引导学生总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带领学生多读几遍加深记忆。
4.口算、巩固新知。
2/5+1/5=3/7+3/7=
7/8-2/8=7/9-5/9=2/9。
三、拓展练习
1.练习和为“1”和被减数为“1”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单位“1”的含意。
学生试做:1/4+3/4 1-2/5
师生共同交流:1/4+3/4=4/4=1
1-2/5=5/5-2/5=3/5
2.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全班交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
第一种解法:2/6+3/6=5/61-5/6=1/6
第二种解法:1-2/6-3/6=4/6-3/6=1/6
第三种解法:1-3/6-2/6=3/6-2/6=1/6
四、强化训练
三年一班的学生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娱乐比赛,1/8的同学参加体育比赛,3/8的同学参加合唱比赛,2/8的同学参加舞蹈比赛,剩下的同学参加手工比赛。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提出数学问题,并用你来问,我来答的形式解决问题。
五、师生谈收获总结
生1:这节课我学会了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是不变的。
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慕课;优势;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慕课作为近年来在线式开发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交互性深深的影响了现代教育。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慕课模式的应用,将教师、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义,尤其是在学生主体性上,以微课程、精细化课程为主要学习资源,突出学习的“交互性”、“灵活性”、“个性化”特色,必将对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影响。
一、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慕课(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的缩写,即由大规模在线开放式课程组成的微视频学习资源。慕课从其诞生至发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在突出学生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学习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需求来建构知识,增进学生自主、自由学习。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学生需求来组织优质教育资源。
从慕课诞生伊始,教师作为慕课的制作者,需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来优化学习资源,特别是应该讲什么,如何去讲,怎样把握知识尺度,如何突显知识的“精细化”等,都需要从教师的相互探讨交流中来共同设定。同时,慕课微视频资源本身更具特色,其时间长度约在5-15分钟,在教学内容展示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试图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全面呈现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效率。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慕课模式多以课前方式来学习,学生从中来梳理问题,制定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自我需求针对性的学习某些内容。自主性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灌输的弊端,而对于学生不懂的知识可以从多次重复学习中来理解,实现自身的渐进积累。三是强调教学的互动性。在慕课微视频学习中,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事物与语言学习纳入整体学习情境,倡导以相互探讨、互动学习的方式来接受知识,从而打破了传统被动受知的不足。互动性作为慕课模式的重要特色,更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从互动对话中,启发学生思维,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特别是对某些问题通过多次反复学习,从学生自我学习中实现学生的高度参与。
二、慕课模式对传统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启示
慕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对英语教师来说,如何从传统课堂教学中,正确有效的渗透慕课教学模式,突出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等方面,来借鉴并创新教学思路。
1.英语教师要提升自我信息素养
慕课作为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线上微视频,在制作上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大学英语慕课的兴起,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各类软件、工具、学习资源平台的运用,从课程资源管理、课件制作方式、录音录像软件,以及内容展示工具等方面,要能够灵活的选择和应用,来提升慕课的知识性、交互性、全面性。当然,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从微视频的拍摄、录制、剪辑等方面,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所以,加强自我信息素养,增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就尤为重要。
2.注重教师知识能力提升,突出慕课设计的个性化
与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比,慕课模式的应用,打破了教师独占课堂的授课方式,将个性化教学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运用进行统合,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尤其是在问题设置、协作学习、知识探究上,要立足深化知识间的衔接,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内化与应用能力的提升。如在课堂提问设计上,传统的提问是基于问题的展开,激发学生从兴趣上、思维上形成学习动机。而慕课设计中的提问,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上,将提问的焦点通过两种方式来呈现。一种是展示性问题,便于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另一种是参考性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实践表明,对于学生来说,在参考性问题中,学生的语言使用更复杂,也更接近语言本身。因此,在慕课问题导入上,教师要善于从参考性问题设置上,发散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热情。
3.注重慕课主题化探讨,突出学生参与性
对于慕课主题的探讨,要倾向于知识性、专题性,特别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释疑和争议来增进学生的参与性,从中激发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力。同时,在师生互动参与上,教师要善于融入多种合作学习方式,如自由讨论中的多种见解的迸发,角色扮演中不同视角的碰撞,成对交流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等等。
三、结语
作为新兴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慕课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教师从传统课堂组织中,融合了新的教学思路,相信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快速运用并提升慕课的教学实效性,促进广大学生从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车雪.慕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01).
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会计信息系统;可行性;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48-02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达到的程度,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和水平来选择合适的项目,使学生置身于探索知识的情境之中。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的可行性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和主干课,是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边缘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本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和架构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环境协调能力、良好职业素质等。其中职业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常用财务软件的操作架构能力和综合应用水平;而综合职业能力则涵盖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进行项目运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
(二)可行性分析
1.本课程项目教学数据涉及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所有环节,具有典型性。我们提供给学生一个会计主体的、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日常业务,教学内容涉及总账、报表、应收、应付、采购、销售、库存、存货、财务分析等模块,根据企业核算特点和管理要求,要求学生制定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设计一个真正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方案。该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本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仅占很少学时,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环节。项目教学法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切身感受手工会计处理和计算机会计处理之间在岗位设置、业务流程、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优越性及实施过程,熟练掌握REP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
3.本课程以面向工商企业为主,以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实训案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应用性极强。
4.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本课程特性,在自主应用型项目中可安排学生身兼多职,独立完成制单、出纳、审核、记账等多项操作,宣扬个人独自学习攻关的意识、勇气和执著精神,提高独自学习的能力。
5.在协同对抗型项目实施中,项目小组以分工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提交的作业表现为项目的阶段性的分析和设计文档,系统的编码、测试过程,个人或项目小组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如一套完整的账表数据。完成一个符合要求的项目是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内容。
6.本课程以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正常生产经营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项目教学内容,以ERP管理系统作为操作平台,按照计算机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教师启发学生带着所选项目中的问题去领悟、思考理论问题,完成实验任务。应用项目教学法,学生有能力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从中学会求知。
7.一些综合性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如教师根据项目能力目标,不指定项目步骤,而是启发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和企业会计资料,自行设计项目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既定要求的实验现象或项目结果,学生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通过会计软件进行财务分析,提高团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8.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方法。课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既往项目的失败之处在哪里?失败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实践
(一)项目主题形成
发现一个项目目标,寻找一个问题任务是项目教学法应用的首要问题。教学中的项目来源于三方面:第一来源于教师。教师根据阶段性实验结果,修正各项参数,经过重新设计后应用于教学中。第二来源于企业。这类项目实时、真实,主要应用在综合实训中。第三来源于学生。学生除完成日常学习外,应积极参与各种科技项目研发和竞赛活动,将自己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势必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可将这三个方面的项目编成一个项目库,挂在学校的网站上供学生选择。
(二)项目计划制订
1.示范项目。教师讲授时采用模块化的方式,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将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授课过程中根据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模块,课程结束时整个项目完成,这类项目比较简单。由于高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主要面向工商企业,所以确定这两类企业的会计业务作为教学项目,以用友ERP/U8为蓝本,并规定每个项目都应涵盖系统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系统这三个基本模块,而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款管理等功能模块可作为不同项目方案的备选内容。
2.实训项目。可采取分组以及分阶段的迭代实施的方式,也就是完全按照IT企业项目运行的模式,这类项目有一定难度。我们提供给学生若干个会计主体的、一个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日常业务,学生根据企业的核算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信息化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实训内容涉及总账、报表、薪资、应收、应付、 财务分析等模块,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比手工核算的流程及特点,掌握ERP管理软件的系统结构和运行特征,理解信息化环境下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及业务处理流程。
(三)项目执行
1.项目分组。将一个标准班级分为若干个会计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小组(每个小组6~8人),可按学生学号分组,并指定负责人,每个项目小组模拟一个会计主体。
角色扮演:
小组:某一会计主体 小组组长:账套主管(系统管理员)
小组成员: 出纳、总账会计、往来会计、成本会计等。
2.项目实施。学生确定各自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四)项目评估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项目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热情,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
三、项目教学法实践的启示
1.项目主题分析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起点。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的恰当选择、合理设计,能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为此教师事先必须深入研究项目内容,做好可行性分析。项目主题应目标明确、学生喜爱。
2.项目计划制订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项目的设计不能偏离教学内容,既要立足于基本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拓展空间,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创新。制定项目计划应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并且难易适度,数据翔实和准确。
3.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要完整有序。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先行热身,充分设计好各环节的活动并先期实施完成,展示项目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教学中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单据的填制、输出,使学生理解企业真实的信息传递情况,领会相关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联系。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新知识的讲解要抓重点、避重复,实施步骤要适时提示,相关资料要及时给出,教学计划可临时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的点睛之笔。最后的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学生表达、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自己理论及技能操作的不足,获得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的最大收获与体会;小组互评能取长补短;教师综合评定的目的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至此项目教学法实现了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收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多媒体 课件 课程分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75-03
1 现有科目课件使用情状
边防指挥学校现有三个专业,A,B,C,从其课程设置来看,可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基础科目主要有:英语等课程。专业科目主要有:边防检查等课程。基础科目为所有专业的共同科目,专业科目根据专业实际有所不同。
对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调查,大多使用PPT,使用Flash和Dreamweaver及其它工具的非常少,对于使用PowerPoint作为主要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可以看出现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比较单一。
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不管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从实际讲授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基础理论、实际操作和理论操作混合三种类型。从本次问卷调查表的数据分析来看,总的调查课程24门,基础理论,实际操作,实际操作和理论混合三种类型的课程分别为:10:6:8。各占调查总数的42%,25%,33%,如图1所示。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类别进行不同的课件编排。而现在大部分老师使用的课件都是用PPT制作的,对于PPT的简单易学,易于修改,使用灵活等优点不再赘述。下面就在使用PPT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科目出现的因素进行分析。
通过对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老师的访谈,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帮助一般,还有些老师认为使用多媒体对自己的教学帮助甚微,这个结果发人深思,对于认为帮助一般和帮助甚微的老师,集中在专业课教学和实际操作课中,通过对课程的分析,有以下原因:(1)有些课程使用PPT课件难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全面展示,还需要教师使用其它方法进行讲解;(2)有些课程使用课件受到教学条件限制,比如室外课;(3)传统板书在某些情况下更方便,更加灵活。
对于多媒体教学能否取代传统板书的调查,结果两种意见的人数相当,54%认为不可取代,46%认为可以取代。这一点说明在现代化手段流行的今天,传统手段有着现代教学手段不能实现的优点,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板书,在进行教学手段更新时,不能一味求新求高,更要适应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发展。
2 教学课件的共性和特性
2.1 共性
对于基础理论、实际操作和理论操作混合三种类型的课程,都要有一个讲授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基础理论课程,是要进行老师的讲授,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对于实际操作课程也需要老师的讲授演示,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进一步掌握,虽然两种学习过程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就可以针对这些共同的因素进行统一设计,而不用去区别对待。
(1)对课件内容的安排设计。听觉,视觉要素的设计。听觉和视觉要素主要表现的方式有文本、图形、图像、图表、音频、视频、动画等。通过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取的信息是最多的,约占总信息量的90%,因此在设计课件时对学生听觉和视觉的吸引是整个课件的主要内容。在对文字,图片,音频,动画四种媒体形式进行组合后,经常出现在课件当中,调查数据显示显示,文字加图片,文字加动,文字加音频这三种的组合是最常用的三种,音频加动画是使用频率最小的一种。这说明在处理课件时对和文字有关的信息组合是主要手段和目标,如图2所示。
触觉、嗅觉、味觉要素的设计。对有关触觉、嗅觉、味觉的课程主要在实验课程或者实际操作中进行,比如说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等,归根到底,对于触觉、嗅觉、味觉的理解会上升到大脑皮层,形成最终的信号反映,而对于在实验室不能体会到的触觉、嗅觉、味觉就需要从间接的学习获取,再进一步通过加工最终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信号反映。
对于动作的演示教学,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综合要素的集合。从基本的动作到复杂动作的演示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一蹴而就。
课件在教学环节中所起作用的调查数据显示,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信息量大可拓展学习内容,以及对难点内容展示清楚,易于学习,此三项是最大的优点,如图3所示。
对于使用课件在教学环节中的不利因素,统计结果显示主要的因素是观看效果不好以及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其它的因素比较平均,说明影响多媒体授课的不利因素比较复杂,与授课人,课程,教室环境等多个因素有关,如图4所示。
(2)授课时,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熟练程度也至关重要。在调查中显示,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统计中,课件与讲授的接合和对课件内容的熟练程度是选择最多的两项。如图5所示。
接合上面的数据,在调查中对授课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的熟练程度的统计显示,有46%的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熟练程度为一般。这说明在进行多媒体授课过程中,课件与讲授的接合以及对课件的熟悉程度为主要因。
2.2 特性
这两种学习的过程不同,决定了在设计课件时要有所不同。通过对数据的统计,有些意外的发现。对于理论课程,使用最多的是文本素材,对于实际操作课程,使用最多的是视频素材,然而对于理论和操作混合课程使用最多的是图片,这就是说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根据课程的性质,要对重点素材进行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如图6所示。
篇9
小学阶段开设科学这门课程,目的是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规律,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思维来指导生活、认识事物、决策发展,来不断探求真理,发现未知,揭示规律,更好地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持久发展。
那么,儿童的科学素养是怎样养成的呢?是在“做科学”中逐步养成的。学习科学不是背记科学名词。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思维方法和习惯的形成、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等,都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是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的;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包括思维方法、习惯等)、各种能力(包括探究能力)、各种精神(包括求真、务实、坚持性、刻苦等)都是在应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做科学”,从而才能学会“做科学”,最终实现学生真正“做科学”。
基于这些思考,以教材的主题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思考至关重要。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总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指路灯。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进行单元目标整体设计和统筹实施时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一、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课时分解与统筹实施和评价建议
教师结合课程标准,通览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在本年级科学学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养成一定的科学素养。基于这一思考,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确定本册教材的核心素养目标。
关于单元核心素养目标的确定,我们需要注意一点,不是把每课的目标简单地合并到一块,而应该考虑目标之间的关系。把本册教材核心素养目标作为总目标,结合单元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将本册核心素养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用更加具体的行为动词,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统筹设计。关于行为动词的使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的:设计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目标,主要用“会”、“能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体验”、“意识”;涉及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主要用“知道”、“认识”、“理解”。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要求,是学生在六年级结束后应该达到的目标。教师要结合课程标准,以单元核心素养目标为指导,根据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对各课目标进行分解,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标准中没有对应要求的,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分解,用合适的行为动词确定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对目标进行创造性思考。
根据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以及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前概念,对单元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设计。分析这部分内容时,主要是分析一个单元中,哪些课需要拓展到课外,哪些课之间可以打通,哪些课需要调整、压缩。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剖油菜花或白菜花,认识花的结构,了解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关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植物的情感,教师可以把与之相关的内容打通,如果课时不够,可以适当延长课时。
二、分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建议和实施建议
活动设计建议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思考什么问题、课堂上容易出现什么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实施建议是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处理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2课《食物中的营养》,是在第1课学生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通过分类了解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为学生学习下一节内容“合理搭配膳食,获取均衡营养”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食物中营养成分及其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上小组整合的方式,解决本课难点。这种强化,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
(2)关注实验材料的结构性
在“用实验的方法检测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实验环节中,要选择多种有代表性的,如油饼、土豆、花生等9种食材,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既辨别这些食物中是否含脂肪,又辨别食物中是否含淀粉。通过实验,使学生意识到某种食物中含有与不含有某种营养成分同样重要,加强实验材料的探究性。
(3)联系单元内容,承上启下
第1课的记录单是本节课的引子,本节课最后的问题“怎样吃、吃多少才能保证获取均衡营养?”是第3课研究的主要问题。学生初步交流,并在课下继续完成探究任务,为下节课教学活动做好准备。这一设计,关注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延续性。
篇10
【关键字】项目驱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3―0068―02
一 引言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课程,并将其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信管专业学生应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交流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为此,各高校纷纷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体制改革:把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压缩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作为重点,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以上目标,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欠缺
在MIS的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学生仍是被动接受知识,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互动性差。
2 课程定位有偏差
学生对于MIS这门课程的理解也有偏差,错误的认为该课程属于软件工程学科,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而且由于对计算机知识也掌握不足,因此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会产生困难感。
3 考核方式欠佳
MIS课程考核方式多以书面试卷为主,这使得很多学生只在考试前突击背概念,因此对课程知识内容缺少深刻的理解。
4 实践内容薄弱
MI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纯粹的理论讲授,学生会觉得抽象枯燥,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 项目驱动教学法
从学生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按项目被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的活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而是发挥着导师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消化理论,应用理论,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把知识转化为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项目后,教师除随时给学生补充必要的理论和技能知识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合作完成课程项目为宗旨。通过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锻炼与提高。
四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实施
1 项目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选择难度适中的MIS项目,将该项目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子项目分配给学生,并围绕项目准备好相关的理论知识、领域知识和技术知识等。项目一般来源于教师的纵、横向课题以及学校承接的对外服务等;也可由学生自由寻找和拟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但需经过论证和教师同意。
2 项目实施与控制
确定项目后,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成立项目小组,确定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带领各组成员制定项目进度表。教师讲解完MIS的项目管理概念后,要求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论证并写出可行性方案,并制定项目任务书。
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以培养其合作与协调能力。在课程的进行当中,系统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开展主题讨论,总结经验,交流认识。教师再从企业的角度介绍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并可邀请软件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不定时组织学生参观软件公司的相关活动。
3 项目评价
学期末以项目组为单位提交相应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最后的课程考核采用以项目答辩为主、试卷测试为辅的方法,以各小组提供的系统文档和系统模型以及小组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为标准进行评判,而试卷测试主要针对基本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较小。因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不是能通过考试就可以验证教学效果的,而项目驱动法教学的显著特点,也在于实行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能力提高的项目答辩的课程考核方式。
五 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在项目驱动法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具体意义和学生自身的不足逐渐被发现和明确,必然会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而且,完全真实的MIS项目也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所以,较传统教学法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强而持久,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更能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项目来源要实时、实际。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以往的项目往往代表落后的设计思想,只有实时的项目才能保障所学技术的先进性;同样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尽可能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项目要贴近实际,体现实际的工作过程,源于企业实践,又要高于企业实践。
(2) 抓住驱动环节,由以教师主变为以学生为主。项目驱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是适当引导,学生大都是第一次接触项目,因此肯定会有很多挫折感,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去克服困难,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二是要鼓励思考,项目进展的步骤应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由此需要教师去激发和鼓励学生。三是倡导创新,在项目结束时,要善于使用精炼的归纳性语言,指出项目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其善于对项目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开发。
(3) 通畅的沟通和答疑渠道。为解决学生平时答疑辅导等问题,指导教师除了把教学资料下发给学生,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我校的Blackboard学习平台,师生之间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另外,教师应公开自己的电子邮箱、联系电话等等,使学生尽可能通过多种渠道能和指导教师取得联系,获得帮助。
六 结束语
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宏观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项目驱动、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有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具体的、有形的项目作为知识的应用载体,避免停留在抽象枯燥的理论层面。经实践检验,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较快地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MIS的教学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黎孟雄.项目驱动法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6,(6).
[2] 朱江,陆娜,韦海英.企业资源计划[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95-228.
- 上一篇:投资控制的步骤
- 下一篇:传统文化国内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