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价值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竞技体育的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竞技体育的价值

篇1

关键词:竞技―娱乐体育;组织管理;商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4-0157-02

现代社会是资金快速流动的社会,人们经努力工作,取得了较高的收入,在生活水平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爱好,又把收入的剩余部分支出在其他项目上。其中体育活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一方面由于人们正在逐步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把部分资金投向有健身价值的运动消费之中,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喜爱观赏竞技体育运动,人们手中的钱大量流向比赛场馆。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到比赛场地观看是所有体育比赛组织者绞尽脑汁之事。当然竞技运动的水平越高、激烈程度越强,则吸引的人就会越多,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但是,在同等情况下,如何能够吸引大众的观看兴趣?智者使必要、可行的娱乐活动进入了比赛场地,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兴的体育竞技运动形式:竞技―娱乐体育。

所谓竞技―娱乐体育是指:在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各种竞技体育活动中,组织者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一定比例时间进行与该项目直接或间接有关联的、高欣赏度的体育表演活动,以进一步增强体育爱好者对该项运动的喜爱和对正在进行的赛事的关注程度。可见,竞技―娱乐体育的商业价值体现是必要的,合理的,并且是可行的。为此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管理的科学性

要组织好一场竞技―娱乐体育活动,科学地增加它的商业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管理的科学性应主要体现在:①合理的娱乐体育内容选择。要针对竞技项目的内容选择与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运动表演项目,以与竞技项目一起具有连续的吸引力。②合理的时间配比。竞技―娱乐体育是由主、次两部分内容组成,因此在时间安排上既要做到紧凑合理,不喧宾夺主,也不能以主盖次,使运动失去性质。必要时应根据运动项目特点,将竞技间歇期相对集中和适当延长,以完成确有意思的娱乐体育活动,但其前提是不影响比赛的整体性和连贯性。③自然顺畅的衔接。竞技与娱乐两部分内容虽然可力求相同和相近,但毕竟不是一回事,组织者必须要安排好两者的衔接,使它们都能在各自的运动时间内自然顺畅地进行充分的展现,以最大限度满足观众的观赏兴趣,提高吸引力。④高度注意安全性。在比赛过程中的合理碰撞和损伤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时观看者虽然也惋惜、感叹,但一般情况下都已习以为常,但娱乐部分却不一样,目的纯属愉悦心神,若发生事故,将会严重影响观看者的情绪,会使娱乐的效果然无存,因此必须高度注意安全性。

1.1 管理者应具备的策划能力

这里的管理者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比赛组织管理者,二是运动队管理者。就前者而言,他们要想把一场比赛办成竞技―娱乐型的活动,必须在策划时既要注意到参赛队的竞技水平,又要精心组织间歇期的娱乐活动,并就间歇期的安排与参赛队达成理想协议,还要广泛宣传娱乐体育的内容,以吸引观众。如果自身能力不足,就会顾此失彼,把一场本来还有一定观赏性的比赛办得杂乱无章,不可收拾。就后者而言,其策划管理能力现阶段应主要体现在如何与组织者的有效配合上,尽量满足娱乐体育活动的需求,必要时提供娱乐体育人选,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1.2 运动队应具备的队员素质

就竞技―娱乐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来说,如果竞技运动队能够承担赛场上的娱乐体育部分,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既省力又省事。另外,从竞技运动的商业价值来看,在比赛间歇期间从另一个角度提升运动队自身的影响力也是一种发展趋势。因此,有条件的运动队应注意自身娱乐体育力量的培养和发展,使娱乐体育项目与竞技运动紧密联系,只要平时注意并养成表演的习惯,就可达到既热身又表演的目的。这就要求运动队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时要注重队员的合理组成和使用,做到竞技和娱乐两不误。

2.宣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休闲的过程中对体育运动的关注越来越大,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各项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不仅要求观看的比赛竞技水平高,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要求在比赛休息间歇有一定的可供欣赏的艺术表演活动。

要提升竞技娱乐体育的商业价值,就必须在竞技运动具有高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娱乐体育成分的高欣赏度,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种宣传不是表面的、项目内容的宣传,而应该是具体到表演者个人的运动档案内容,使人们在未看表演前就有强烈的心理感受,以促使其非到现场观看的行动。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举办者提升商业价值的目的。例如,在一场篮球比赛中,若要以扣篮和三分远投为表演内容,那么表演者必须是当地篮球界有名气的运动员,或请国内、国际有名的同项目表演者,这样才能具有吸引力。

3.竞技体育的高超性

竞技―娱乐体育的主成分是竞技,因此竞技运动部分所占有的时间应最少为整场运动的3/5。也就是说观众的大多数时间是用在观看比赛上,因此竞技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如果只有高欣赏度、少时间的表演,而竞技水平低下,那么观众的休闲目的仅仅达到了不足一半的程度,此时场内的气氛就会发生混乱,并很难控制,这样不仅达不到组织者的商业目标,而且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要组织好一场竞技―娱乐体育活动,作为主成分的竞技运动队起码应该是本地区知名的,最好是国内知名的或国际上的一些较为有名的队伍。

4.娱乐体育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娱乐体育活动不仅要密切与比赛项目有关,而且要做到精彩万分,让人们能够在观看中得到休闲和娱乐的心理补偿,并回味无穷。娱乐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竞技运动紧密配合是这一运动形式的基本要求,但这一要求并没有规定具体内容,对过程没有限制,也就是说它没有严谨性规定。因此内容的选择应在大前提下以观赏价值为取向,努力达到使观众看后具有美感体验、愉悦体验与竞技的和谐体验,营造良好的观赏心理氛围,以减少竞技运动所造成的紧张情绪,或说要达到使观众在瞬间转换大脑兴奋点之目的。

娱乐部分虽然是整体运动的次要部分,但它具有的吸引力决不可忽视,因为一部分观众是由于它的存在而来的,况且它也是对整场观众观看比赛所产生的激烈而不安情绪的有效调整,因此必须具有高欣赏度的艺术性。体育运动项目的艺术性无处不在,关的问题是组织者如何依据竞技的具体内容去挖掘它、策划它,并且找到合适的表演者。仍拿篮球运动的扣篮来讲,如果选择的扣篮者仅会把球扣进篮筐,那就没有什么表演价值了,因为一般的扣篮动作在比赛过程中就可以看到。要使扣篮动作具有高艺术性,必须采用空中转体、背对篮筐跳起转身扣篮、霹雷贯顶等形式的扣篮动作才能具有艺术表演力,起到吸引观众的积极作用。

总之,要使一场竞技―娱乐体育发挥出最大的商业价值,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上都精心策划,使其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完美化。这样的要求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努力就能达到理想的境界,目的就会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崔立新.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和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38-41.

[2]万文君,郝选明.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1).

[3]杨芳,张军献.关于休闲娱乐体育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42-46.

[4]唐桂黔.试论竞技体育的商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1):47-48.

篇2

1.1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体育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体育运动又会改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国外研究表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比那些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平均高0.6%到10%。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而身体素质是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离不开全国人民健康的体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为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1.2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3.2注重人才培养发展体育产业既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还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管理者。如今运动员在体育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他们可以说是体育产业中的生产人员,是后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几乎和前提,所以要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而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篇3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进入我国以来,历经2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当前,体育舞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风行起来,各种性质及规模的比赛不断涌现,成功进入到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中,是大学生尤其是女生喜爱的项目。本文探讨了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升体育舞蹈基础素质的训练效果的方法,以期为推动体育舞蹈更好地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基础素质 训练

一、引言

当前,体育舞蹈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些竞技性动作的加入,其套路难度在逐渐上升,对练习者的训练方法和基础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练习者接触体育舞蹈时间比较晚,很少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基础身体素质较差,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在基础素质训练中创新地引入核心力量训练法,为体育舞蹈发展注入新元素的同时,对于提升练习者力量、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素质等具有积极意义。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提升体育舞蹈基础素质中的价值分析

当前,我国体育舞蹈训练手段和方法尽管种类比较多,但依然受制于传统思维影响,欠缺时代性和系统性,片面地追求训练者技术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身体基础素质的训练。对于体育舞蹈而言,练习者基础素质的优劣,是影响训练效果的基础性因素,尤其是练习者力量、协调性、柔韧性和平衡素质等基础身体素质对体育舞蹈训练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近年来,欧美国家探索采用核心力量训练作为力量训练的重点方向,以提升练习者力量素质,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效果。在欧美国家,核心力量训练也被称作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提升练习者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和力量具有显著效果。而核心稳定性在提升练习者力量素质、协调性等基础素质中又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运用核心力量训练优化体育舞蹈训练具有如下重要价值:练习者在接受核心力量训练后能够显著改善支配身体的能力,从而更加合理发力;有效改善练习者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核心力量能够支持练习者在技术动作的完成,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

三、核心力量训练在提升体育舞蹈基础素质中的实践路径探析

力量素质是重要的基础素质之一,直接影响了体育舞蹈动作技术的完成质量,同时对舞者的速度、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体育舞蹈的核心力量训练应考虑到其容易损伤部位的发力特点,重点开展力量素质训练,从而带动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重视稳定状态下力量素质训练

在体育舞蹈中,力量素质训练应重点进行静力力量训练和相对力量训练。静力力量训练,就是要求练习者在完成静态动作或者做动作过程中肢体不出现明显位移,即提高对身体的平衡控制力。静力力量训练可以采取直臂仰桥、俯桥、屈臂俯桥等动作,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同时控制好每次练习时间,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相对力量训练是常用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提高训练强度、减少训练次数的方式严格控制练习者的肌肉体积增长。其主要原理为提高练习者自身体重所能形成的力量,即相对力量,肌肉体积和肌纤维数量的增加,能够明显改善练习者的肌肉控制能力。如在摩登舞练中,加强相对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升练习者在完成身体反身或延伸等动作时的平衡素质。相对力量训练时,要控制好训练负荷,通常采用超过练习者最大力量80%以上而不低于60%的强度进行每组1~4次的练习。在增加训练强度后,也应该合理降低每组的训练次数,组间休息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

(二)加强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动作练习

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动作练习需要借助一些器械完成,以制造不稳定的身体状态,如平衡板、瑞士球、海绵垫、悬吊绳等,这种训练方式能够直接提高练习者神经单元和深层肌肉参与度。此类练习非常有利于提高体育舞蹈练习者寻找身体平衡点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快速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适时调整身体重心提高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对于很多体育舞蹈训练者而言,如何提高运动状态下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是一大难题,通过借助于瑞士球等器械加强非稳定状态下的练习,训练肌肉协调性和神经单元,是训练协调性、平衡素质等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

(三)开展非稳定状态下克服自身阻力的练习

当练习者身体处于非稳定状态下,即使要求他们克服自身阻力,训练强度和难度也是很大的。如单腿撑球摆动动作,一条腿撑住球,一条腿则朝向外侧摆动,这个动作能够有效锻炼练习者的骨盆肌群,从而提高力量和稳定性。双脚撑球左右旋髋拉球动作,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练习者髋部肌肉群的稳定性,还能提高股后肌群的瞬时爆发力。仰卧双脚拉球挺髋动作,对于提高练习者保持运动姿态的能力非常有效。这样的练习对于提高练习者控制身体中段发力的能力效果显著,从而帮助练习者及时纠正一些错误的技术动作,是一种提高基础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作为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新兴体育项目,体育舞蹈的有效训练应从提高训练者的基础身体素质开始,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不断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发展水平。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提高基础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应成为今后体育舞蹈优化训练方式的重点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孙青,张萌,聂慧颖.核心力量训练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手训练中的作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0):174.

篇4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利润;价值;绩效考核;探讨

一、建立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

1.经济增加值的概念

经济增加值即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它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核心。

EVA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或者说是表示净营运利润与投资者用同样资本投资其他风险相近的有价证券的最低回报相比,超出或低于后者的量值[1]。为了考核企业全部投入资本的净收益状况,要在资本收益中扣除资本成本,评价企业当前已经实现的收益。

经济增加值模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基本工具,其公式为: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其中:资本成本=公司使用的全部资本×资本成本率;

根据上述公式,当我们衡量一个公司的业绩时,如果它们创造的实际收益超过它们在所使用的资产上的平均期望收益值(即资产的使用成本)的话,则该公司在该时间创造了价值,即经济增加值是正的。

因此EVA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考虑权益资本成本,能够准确评价股东价值的创造与损毁;二是对会计事项进行调整,能够有效地消除会计影响、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消除过去会计误差的影响,创造一种能使经理人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三是充分体现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的经理人激励机制,能够实现经理人和股东利益追求趋同的长期激励目标。

2.建立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为绩效考核基础的价值管理理念

首先,基于概念而言,经济增加值是一个流量,它是每一个时间段内可以判断市场价值变化的一个流量指标,可以通过建立每年的经济增加值的变化判断市场价值的变化[2]。我们在追求市场价值的时候要建立一个持续的激励机制,就是每年要随着市场变化制订年度的绩效考核计划,这个绩效考核计划要与年度经济增加值指标挂钩。换个角度来说,经济增加值从其绝对值的角度来说,已扣除了成本因素,这是利用利润指标所不可比拟的。企业在评价其经营状况时通常采用传统的会计利润指标,存在缺陷,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为忽视了股东资本的机会成本,企业赢利只有在高于其全部资本的成本时才为股东创造价值,而经济增加值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经济增加值越大,说明创造的财富越多,可见其大小直接反映出经营情况优劣,可以用这个绝对指标来衡量企业内部及企业整体创造价值的大小。

当前,油田企业树立资本成本意识,并以回报必须高于投资成本的标准对新增投资进行取舍和管理,引导企业通过合理投资、改善管理、提升业绩、扩大资产和调整资本结构等手段增强竞争能力。企业引入EVA有助于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强化资源节约。通过强化资本成本观念,使企业经营者认识到筹集到的权益资本,与银行借款一样,都是有成本支出的,股东权益并非“免费的午餐”。这就有助于推动企业投资决策层更加科学和严谨,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油田企业处于开发后期,持续上升的成本以及严峻的产量形势,使用EVA增加值,有利于油田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较好地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使管理者专注于企业长期业绩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其次,基于创造财富角度而言,以股份公司为例,企业创造价值直接给股东带来财富,如果考核的以经济价值为基础,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考核会与经济增加值成正比,经济增加值的创造为股东、管理者、员工都带来了财富,通过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使股东、管理者、员工有了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有利于发挥管理者的才能,更大限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EVA鼓励管理者高效投入资本和利用资产,促使管理者有效地对债权人和股东负责。资本是向投资者筹措资金和利用留存收益对企业追加投资的总额。如果管理者能够有效经营资产,那么获取相同税后净利润所需的资本将减少,就能将收益回报给投资者。

第三,基于当前经济形势而言,建立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为绩效考核基础也是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如果企业绩效评价仍采取以财务指标为主,而财务指标又以利润等绝对值指标为主,容易造成企业盲目扩大规模,这对当前经济形势只会有负面作用。针对目前这一经济形势,应用以价值管理为导向的经济增加值指标考核,有利于强化企业的资本成本和价值创造理念。因为经济增加值是企业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它强调企业经营所使用的资本和债务是有成本的,把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结合起来,强化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这个目标,可以有效地遏制企业盲目扩张和投资冲动,引起企业关注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引入经济增加值,可以让企业更多关注长远利益与即得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因为经济增加值(EVA)考虑了各种资源的消耗因素,资源消耗得越多,相应经济增加值就越低,这符合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政策。利用经济增加值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提高企业增加节约意识,进而转化为自觉行为。

二、建立以经济增加值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激励制度

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守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这就必须对每一位员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与计量,按劳取酬。绩效考核结果则能够为报酬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因此,进行薪酬分配和薪资调整时,应当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运用考核结果,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挂钩制度,使不同的绩效对应不同的待遇[3]。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员工劳动成果的公正认可,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形成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1.经济增加值指标为正值时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对于一个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良好的企业而言,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经济增加值就为报酬分配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从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上讲,当经济增加值为零时,企业经营成果正好等于股东期望回报水平;当经济增加值为正时,企业为股东创造了额外的经营成果[4]。企业可根据发展要求,设一定的分配比例,将经济增加值的一部分进行奖励分配,经济增加值越大,对经营者的奖励越大;反过来,对经营者的奖励越大,经营者创造财富的动力越大。

EVA奖励计划的思路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协定比例来核算管理者的奖金,即把EVA增加值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为股东创造的价值越多,自己获得的奖金就越多,这样对管理者和员工就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EVA已帮助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莱利制药、麦德隆等企业提高业绩。尤其是可口可乐公司,自从把EVA信条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教义之后,股价就一直节节攀升,走进了企业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扩张时期。奥克兰大学教授罗伯特•克莱曼曾将70家应用EVA管理的企业的股市表现与一组规模相似的未用EVA管理的同行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发现,企业宣布开始应用EVA的年度平均财富创造比同行业其他企业高出2.9%,并且资本使用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油田企业正在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分区域科学合理地制定和细化指标,运用EVA增加值进行考核,使经济效益更加量化,更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经济增加值指标为负值时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面对一个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直至亏损的企业而言,利润考核是不能给经营者带来有效的激励,而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绩效指标体系却可以实现对经营者的正向激励,从而使企业摆脱亏损的境地。

篇5

一、高铁经济对高铁媒体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户外新媒体是否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未来期间的规模效益,其关键在于这种新型媒体从方式到内容上是否与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趋势相吻合,是否能够与新媒体所实施的渠道环境相适应,使新媒体最终成为整个实施环境基础设施中的一部分。

据相关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将基本构建出一个连接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以及城市人口在50万以上大型城市的高铁网络,这一网络从总体面积上来看将覆盖我国近90%的人口,全线历程也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这说明:现阶段我国高铁行业的建设及发展正在一步步地带动着城市社会经济走入更活跃的发展新局面,“高铁经济圈”的形成指日可待。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外向趋向、行动范围以及机动半径都会呈现出一定的扩散性发展趋势,高铁连接之下各个城市之间的商业、信息以及物流交往活动也会日趋频繁,最终推动高铁媒体的建设发展。笔者认为:立足于高铁经济的高铁媒体能够将各种信息精准地传递给在这些高铁站点中所聚集的规模人群,以LED为主的高铁媒体传播载体势必会成为这部分人群获取信息新闻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途径,这也证实其广告传播价值的最集中表现。

二、高铁媒体广告传播的效果及价值分析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向我们证实了一点:媒体受众主动关注一个媒体或是持续关注一个媒体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他们通过关注这个媒体所获取或是所潜在的报偿大小来决定的。这带给新媒体最大的启示在于:新媒体传播价值的体现需要赋予新媒体受众愿意主动参与及主动关注的内容或信息,并且这些信息能够直接冲击并影响媒体受众注意力及焦点的停留。从高铁媒体角度上来说,以大型LED为主的高铁媒体依托于高铁站点的发车信息成功地将媒体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这种媒体形式上来,以媒体受众所必须关注并了解的信息为依托实现媒体受众注意力的吸取是高铁媒体广告传播最大的特点与前提。

与此同时,媒体受众对于媒体的关注程度及关注意愿的表现还与关注媒体的费力程度这一指标相关。例如,屏幕过小的媒体载体所传递的信息往往需要媒体受众花费很大的力气去解读,因而媒体受众的关注意愿并不明显。而以大型LED为主的高铁媒体所具备的屏幕大、清晰度高等优势能够使媒体受众比较轻松地获取信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证实了一点:一般来说,媒体受众通过视觉传达对所获取的某一条信息的记忆程度仅为30%左右,而通过视觉传达与听觉所获取的信息记忆程度有70%左右。这也就是说,媒体受众对于媒体传播信息的途径及方式还有着比较明显的倾向。以大型LED为主的高铁新媒体以其高分辨率的图像传输及立体式的声响传输较传统意义上单一式的媒体形式而言更容易获取媒体受众的关注度,借此所获取的广告传播价值是潜在且巨大的。

最后,高铁媒体传播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以准确的媒体受众定位为其提供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一点:高铁环境人群是价值人群,不仅适合各种快速消费品及日化产品的投放,同时也适宜各种耐用消费品以及时尚用品的投放,并在高铁人群高速的流动性及扩散性的作用之下,为整个高铁媒体带来源源不断的传播价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经济社会不再是一个以传统意义上强势媒体为主导的社会,大量的咨询信息及媒体将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公众区隔开来,而高铁经济的发展无疑再一次促进了这些区隔公众的融合,社会大众出行半径的扩大为依托于高铁经济的高铁媒体注入了新鲜的动力,以此为主导的户外新媒体的发展才是整个行业乃至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马继.对中国网络媒体生态传播现状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

[2]时亚如,周泓平.高速铁路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影响[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09).

[3]蓝步华.从“高铁打赢飞机”说起:关于专业化频道品牌竞争策略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9(09).

篇6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37-04

引言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准确、全面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观衡量经济发展进程的统计数据是当地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可以为人们准确地了解和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可以量化的判别、评价标准,为客观地衡量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为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制定科学规划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因此,选择或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衡量区域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着显著的必要性。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颇有成果。本文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及其在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作用,回顾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对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探讨各种指标分析体系和方法的优劣点,以期对构建更为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提供一定启迪,为能够全面、准确地考察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科学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供衡量标准和依据,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为那些对区域经济研究感兴趣的学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根据区域发展实际选取合适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下面部分的结构安排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对已有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回顾、综合分析和总结评述四部分组成。

1.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作用

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特征的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数值两部分构成。指标体系是描述和评价某种事物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具有描述、评价和预警导向功能。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直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可量度参数的集合,是综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既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又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1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状况的主要依据

指标体系是测定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尺,是综合评价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复杂性,由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能够从不同侧面、不同领域客观、具体地反映和评判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而指导区域发展实践活动。

1.2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是正确制定区域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参数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可以使决策者关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和优先发展领域,掌握这些问题的状态和进展情况;可以引导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在制定各项政策和决策时,能够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或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办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保证不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还可以使政策决策或制定者根据指标体系反映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政策实施效果和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反馈的信息及时地评估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改进或调整发展区域经济的政策。

1.3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具有导向作用

指标体系既是测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杆,也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标杆的主要功能是导向,其导向作用主要表现为:

1.3.1 引导作用。科学、全面、可行、量化的指标体系展示了一个可操作、可衡量、看得见的具体指数乃至形态,在实践中有着很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如,山西省在2007年就采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用于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如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我国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类指标;江苏省制定的全面小康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18项25个主要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描绘了全面小康的形象,也引领不同区域的人们比照具体指标建设区域全面小康。同样,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也为确立人们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和具体要求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1.3.2 激励作用。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体系是包括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各类发展指标的系统化。为了全面达标,促使各级政府努力转变职能,从单纯抓经济转变为统筹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激励各级政府通过指标体系把区域经济发展目标具体化、项目化,一项一项对照落实,按照既定时序,扎扎实实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1.3.3 促进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可以简化和改进社会各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计划和行动的共同理解,并采取比较一致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1.3.4 预警导向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能够如实反映出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使人们随时掌握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提醒人们该努力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它又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调控工具或预警手段之一。通过指标体系序列,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预测和掌握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控或系统结构的调整。

1.4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也为区域发展理论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是一项融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于一体的工作,它要求建立的指标既要有完备的理论指导,又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不可能仅停留在某一理论层次,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客观的指标体系,来定量地刻画、反映复杂多变的区域经济发展系统,指导实际工作,预测未来发展走向,只有这样,才能为区域发展理论的研究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推动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总之,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以比较明了的方式,比较全面地向人们提供被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过程,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考察区域经济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不仅为综合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提供衡量标准,也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绩效,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对人们树立区域发展新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促进作用、预警作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已有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综合、系统性范畴。从横向上看,它是指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从纵向上看,它表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以度量或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状况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活、环境与社会和谐、居民幸福指数等多方面因素都要考虑进来。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的研究以及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两个方面。

2.1 对区域经济差异和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对区域经济差距研究的重要性也愈来愈突出,研究数量较多,下面就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

成果进行简要归纳,见表1。

从以上的归纳和分析可以看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数量虽然很多;但其主要的研究思路和思想却不尽相同;研究主体多样,从对某个区县的研究(汪波、方丽,2004)到对整个国家的研究(胡细银,1991、韩兆洲,2000等);所选指标涉及经济、贸易、科教文卫、环境、基础设施、人口、就业、科技、自然资源、居民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而指标权重的确定也方法多样,比如主成分分析、Delphi方法等。

2.2 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即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指标体系、联合国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美、英的指标体系以及我国国家统计局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具体见表2。

以上几种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比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指标数过多,而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方法选取的指标彼此之间的重叠性很强等。

2.3 小结

通过上面对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发现:

其一,不同的研究者所采用的具体指标是不一样的。

其二,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具体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其三,虽然存在上述不同,但是他们建立指标体系的一般步骤还是类似的:首先根据研究和以前的研究成果选取主要关注的指标类;再是选取具体指标之后确定指标的分析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等;最后是选择合适权重来综合所选的细类指标,得到最后的评价指标。

3.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分析和评论

3.1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数量不少,但是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指标数量大,内容庞杂,比如表1中有些研究曾采用300个初始指标。

其二,虽然指标体系庞大,但是指标选取的随意性和某些重要因素的可衡量性比较弱,从而导致指标体系对所研究的问题覆盖不全。

其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定量筛选方法。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往往起到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那些采用了较多的较规范的统计方法的文章也存在这些问题。

其四,指标信息重叠问题严重。现实中某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往往是高度相关的,再细分到每一个子系统内部,其相关性就更加高了。虽然这可以通过采用某些统计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法)来改善,但是终归是不完善的。

其五,指标权重的确定随意性强。在选定具体的指标集合之后,需要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现实中由于指标数量比较大,不同指标之间的信息重叠严重,从而导致研究者对不同指标给定权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导致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非科学性。

其六,评价方法越来越复杂,经济直觉越来越弱,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其七,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考虑单个经济体的特殊性,比如某个因素可能对某地区特别重要,而对其他地区则并不重要等。笔者认为在做具体研究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指标体系和构建方法。不同的区域以及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在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时,重点和阶段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根据构建指标体系的动态发展原则,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地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在构建时要尽量遵循上面说论述的原则,客观的科学的进行分析和评价。

其八,某些研究忽略了对投入的衡量。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其产出如何,也取决于其投入的多少,比如我国的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消耗巨大的能源、污染环境,如果在最后评价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的时候只考虑GDP、人均收入等产出指标,势必会造成偏差。

其九,某些研究忽略了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几个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社会发展与生态损失、宏观政策保证、法律和法规等制度建设等协调度指标都会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在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时需要加以考虑(余丹林,1998)。

3.2 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选取存在分歧的原因

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选取和建立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和分歧,归根结底是由于几个方面:第一是客观条件所限制。由于实际处理问题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而不同范围的区域在数据统计上是存在差异的,这就导致对不同大小的区域进行分析时要根据数据可得性和研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之间做一个折中。第二是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经济体系是系统性的、多方面的,是复杂的。它不仅涉及经济、社会、环境,还涉及科教文卫等各个方面,而很多指标是无法准确衡量的,所以研究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合适的可测量指标来近似表征所要研究的事物。第三点是各种不同的研究所遵循的建立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存在差异。

3.3 小结

总之,之所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因为该指标体系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从而导致其无法完全的兼顾所有的方面。笔者认为,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尽量兼顾和综合考虑一些基本的原则。具体应遵循系统全面性、简明科学性、实用可操作性、可测可比性、发展创新性、合理和谐性、可持续性等原则。二是所要选择的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反映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既突出中心和重点,又兼顾一般;既关注经济增长,又关注社会进步;既关注经济总量和速度,又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及资源、环境的保护;既关注行业、部门和企业,又关注城乡居民个体,是一个综合性强、涵盖面广、力求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民福祉等结合起来、兼顾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评价区域经济的可行性指标体系。三是要将区域经济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综合研究其整体结构、动态过程、有机协调等(乔家俊,许萍,王宜晓,2002)。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科学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

4.结论

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很多,但是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得到大家认可的评价体系出现。现有的主要分析方法受学者本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都很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研究和不同学者之间的研究的可比性,也限制了对研究成果的推广。本文主要回顾了已有的对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简而言之,笔者觉得要想建立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指标选取不能太过随意,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析应该科学而规范。

参考文献:

[1]Anderson,V., Alternative Economic Instrum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1.

[2]埃德加•M•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8.

[3]刘阳.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 评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94―96.

[4]李答民.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05):28―32.

[5]胡忠俊,姜翔程,刘蕾.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8,(20):17―19.

[6] 颜蔚兰,曾鹏.广西经济发展区域差距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13):98―102.

[7] 曾小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研究的分析[J].经济师,2007,(04):269―272.

[8]吉宏.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与预警系统研究[J].经济问题,2005,(06):78―80.

[9] 曹洪峰.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J].山东经济,2005,21(02):95―99.

[10] 汪波,方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06):52―55.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ose who is engaged in the related industrie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the sport licensing management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sports sponsorship.

关键词:体育特许经营;价值;体育赞助;异同

Key words: sport licensing;value;sport sponsorship;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16-02

0引言

体育特许产品(licensed products)是指带有体育运动队、体育赛事组委会、体育联盟、体育协会等体育组织的标识、徽记、口号、吉祥物形象等标志(logo)的产品。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体育特许产品经营有着重要的价值:对于体育组织而言,可以为体育组织带来直接经济收入,是众多体育组织的重要收入来源,每年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特许产品收入约为170亿美元[1] ;经营体育特许产品还有助于体育组织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实度;还有助于扩大体育组织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还可以借助体育特许产品生产商的品牌影响力让体育组织的品牌进入新的市场。

对于进入体育特许产品经营领域的生产商来讲,经营体育特许产品也有助于增加收入和扩大品牌影响力,许多企业看到这种经营方式的有利局面,纷纷参与到体育特许产品经营活动之中,如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的体育特许产品生产商就有150多个。

我国的体育赞助市场发展较快,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几乎所有的赛事(无论商业性质还是公益性质的),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体育赞助活动。但是体育特许产品经营发展远远落后。从经营风险的角度来讲,体育特许产品经营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产品生产商要承担产品开发的任务,还要面临产品质量、产品销路等各环节面临的风险。因此,企业更愿意进入体育赞助市场,这是导致我国体育特许产品市场规模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对体育特许产品经营的缺乏了解也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期望通过对体育特许产品经营价值的分析和体育特许产品经营与体育赞助活动异同的分析为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部门提供参考。

1体育特许产品经营的内涵及其重要价值

1.1 体育标志产品经营的内涵体育特许产品经营是由体育组织和生产商签订合同,授权生产商在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体育组织的标志,同时收取一定费用的合作经营行为。这种经营方式实质上是体育组织无形资产的一种交易方式,体育组织把体育标志的使用权转让给生产商,允许其用于生产、销售的产品上。其中,体育标志权所者――体育组织称为许可人,获得体育标志使用权的一方――标志产品生产者称为被许可人。这种经营方式在品牌市场营销的时代十分常见,通常称为许可经营、特许经营或授权经营(licensing),在现有的体育期刊、学术著作中通常称为体育标志产品经营、体育特许经营或体育特许产品经营,如北京奥运会的特许经营就是指带有奥运标志的产品经营。笔者认为,这种经营方式就其外在表现形式而言,表现为体育标志产品的经营,就其交易实质而言属于体育标志权的许可经营、特许经营或授权经营(licensing)。

体育特许产品可以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是指带有体育组织标志的实物产品;无形的体育特许产品是在非实物性产品上使用体育组织的标志,一般用于服务行业,如某体育组织的指定入住酒店或指定旅行航空公司;近年来国内外著名运动员借助自己的个人影响力为产品进行代言或做广告,也是一种体育特许产品的经营。

1.2 体育特许产品经营的重要价值对进入体育标志产品经营活动中的体育组织和体育特许产品生产商来说,经营体育特许产品对两者都有益处。

1.2.1有助于体育组织与消费者建立紧密联系、带来直接经济收入、扩大品牌知名度体育标志代表体育组织的形象,体育特许产品则成为了沟通体育组织与支持者之间情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购买、使用体育特许产品表达了消费者对体育组织的追随和支持,有效的开发体育特许产品营销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体育组织品牌的忠实度和归属感,与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

体育特许产品可以为体育组织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经营体育特许产品的收入是世界上许多体育组织市场开发收入项目中仅次于电视转播权及体育赞助收入的另一大收入来源。国际上一些大型赛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有着强大影响力的国际型赛事的体育标志产品收入相当可观。1988年的韩国汉城奥运会就有特许经营商62家,为韩国奥组委带来1880万美元的收入;1996年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特许经营商125家,创造了9100万美元的收益;雅典奥运会仅23家特许经营商便带来了6150万美元的收入[2]。一些国际知名的职业体育联盟、体育协会的体育标志产品收入也十分可观,如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NFL)每年的体育标志产品销售可达到三亿美元左右[3]。同时,体育组织还可以利用标志产品生产者已有的销售渠道进入新的市场,获得更多的机会接触新的消费者,培养消费者对体育组织品牌的认知度。体育特许产品经营是体育组织市场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 有助于体育特许产品生产商增加收入和扩大品牌影响力

体育特许产品生产商可以借助体育组织在广大体育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对企业的品牌进行宣传,使自己的产品和品牌获得新消费者的认可。

总之,体育特许产品的经营是体育组织与体特许志产品生产商借助对方品牌的影响力实现两者品牌双赢的合作经营方式。

2体育特许经营(licensing)与体育赞助(sponsoring)的异同分析

体育赞助以及体育特许经营是体育组织市场开发的重要部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也有部分重叠的经营领域。

2.1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参与经营活动的企业借助体育组织品牌形象进行自身品牌推广的营销行为,都是借助体育组织标志权的经营,在经营过程中都会获得体育组织的标志的使用权。

2.2两者的区别体育赞助商往往拥有一系列的权利,如广告权益、体育组织推广活动参与、在体育组织印刷品上企业标志的体现、体育标志使用在企业产品外包装上并可标注为指定产品、冠名权、合作伙伴称号等等。体育特许经营商往往只能获得在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上使用体育标志的权利,对体育标志使用的权利范围较少,因此参与体育特许经营的准入费用一般低于体育赞助的准入费用。体育特许经营的重要特点就是“标志互用”,体育组织与企业的标志会同时出现在产品上,借助对方的品牌形象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宣传,并且有机会进入新的市场。如,某知名家电产品与某体育组织进行体育特许经营计划,双方在家电产品上互用标志,原来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可能原来并不是该体育组织的消费者,因为购买该家电产品而对体育组织产生了解,发展成为体育组织的消费者。同理,体育组织的消费者也可能成为该家电产品的消费者。这是一种双赢的品牌营销策略。

体育赞助活动中则更强调企业借助体育组织的品牌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增加自身品牌的曝光率,如获得体育组织运动装备供应商的企业在提供的产品中可能只显示自身的品牌标志,并不显示体育组织的标志。

体育赞助和体育特许经营在经营形式上有部分重叠和相似之处,如指定产品,在产品外包装上使用体育组织的标志等形式。但在体育组织市场营销计划中,为了扩大市场开发领域,一般体育赞助和体育特许经营(体育标志产品经营)都是有着各自不同的经营计划和方案。

参考文献:

[1]BONNIE. The Management of Sport[M].Park House,USA,2001:17.

[2]潘瑶.历届奥运特许经营面面观[J].中国市场,2006,(6):21.

[3]Sport Licensing White Paper 2004[R].SGMA, USA, 2005:8-9.

[4]纪利娟,邓国良.第十届全运会赛事的市场开发[J].体育学刊,2007,(3):33.

[5]张红松.广州亚运会无形资产的开发和保护[J].体育学刊,2009,(2):47-48.

[6]沈佳.CBA市场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1,(2):13-14.

[7] /article/2008-09-25/97210.shtml

[8]周文彪,李茂.CUBA市场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9,(3):149.

[9]徐淑裴,徐培文. 体育赛事特许产品的经营与开发[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38.

篇8

【关键词】 尿激酶

【关键词】 尿激酶;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纤维蛋白膜

1对象和方法

收集我院1997/2002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形成纤维蛋白机化膜患儿64例(64眼),平均年龄8.5(4~12)岁.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6例,外伤性白内障(角膜伤口<3 mm) 28例. B超显示视网膜及玻璃体无异常. 手术均为同一医师所做. 术中均行后囊膜切开. 随机分成尿激酶治疗组(32例)和传统地塞米松对照组(32例). 治疗时间为术后3~8 d. 随访1~1.5 a. 应用沈阳光大制药厂生产的尿激酶粉剂,1万U/支,用1 mL生理盐水稀释后抽吸1000 U待用. 尿激酶治疗组于结膜下注射尿激酶1000 U,1次/d. 每日观察晶体表面纤维膜吸收情况及有无前房出血发生. 3~5 d可见晶体表面膜明显吸收,视力提高,然后延长注射时间1次/3 d,1次/5 d. 地塞米松治疗组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5 mg,1次/d.

2结果

以治疗后视力提高大于1行、纤维膜部分吸收为有效;视力提高大于2行、纤维膜基本完全吸收为治愈. 视力不提高或小于1行、纤维膜无变化者为无效. 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2=7.23,P

3讨论

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由于解剖生理因素,血房水屏障易受损而致炎症反应明显重于成人,瞳孔区易形成纤维蛋白渗出,直接影响患儿的术后视力甚至继发青光眼. 近年来国内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组织病理学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前房内纤维蛋白渗出是人工晶体表面纤维蛋白膜形成的基础,渗出的纤维蛋白刺激人工晶体表面的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巨人工晶体细胞共同形成机化膜[1],并且提示PMMA人工晶体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转贴于

为减轻术后免疫及炎症反应,儿童人工晶体表面纤维膜以往多常规全身和局部应用激素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应用YAG激光切开机化膜才能保障手术效果. 但较大剂量的激素应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紧邻人工晶体表面的机化膜YAG激光治疗时会有误伤人工晶体的风险,并且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因配合不佳而无法行YAG激光治疗. tPA前房注射可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形成的纤维蛋白机化膜,给药次数为1~2次[2]. 而本组患者均为儿童,进行前房注射必须在全麻条件下,这样势必会增加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并且tPA制剂价格昂贵,保存条件严格(-20℃)[2],难于在基层医院普及应用. 有人提出应用5FU尿嘧啶局部治疗,但它对泪膜的毒副作用[3],使应用受到限制. 尿激酶是从新鲜健康人尿中分离提取的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属纤溶酶类,无抗原性,可加速纤维蛋白分解,溶解炎性渗出物. 尿激酶局部注射用于儿童白内障晶体植入术后尚未见报道. 本组疗效确切. 用药前后视力变化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无1例眼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且剂量安全. 因此,宜于在基层医院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朝晖,何守志,梁近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反应实验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7,33:53-54.

篇9

关键词:高校;科研动机;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8—0098-04

当前,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每年完成大批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这些成果和论文推动了北京市体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带来了体育事业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体育科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论文的学术价值不高,甚至出现花钱买文章的不良现象,这不利于体育学科的健康发展,扰乱了体育科学研究的神圣感,降低了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的研究,了解影响科研的各种因素。长期以来,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造就了知识传授型的教师。不少高校体育教师忙于教学、偏重经验、满足于现状,甘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并非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并非将教育当作一种展示自己生命活动的事业,而只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他们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忽视体育科研的创新能力,忽视科学研究带来的巨大潜力,这使得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使得我国体育科研的水平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进行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方面的研究,能够了解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现状,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共抽测50人,性别、职称比例如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国内有关体育科研动机和价值取向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把握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客观、全面的研究方法提供参照。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并借鉴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涉及科研动机、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经12位专家评估,问卷效度达到86%,问卷基本能够反映研究的问题。本次调查向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共发放50份问卷,回收50份,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采集到数据进行统计,和Ex—cel 2003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机的分析 查阅文献发现,科研心态是研究者从事科研工作的心理活动的总称,对于教师整个科研活动的全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并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而体育科研动机系统正是体育科研心态的核心,是驱动和维系科研人员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其结构是由内容维、状态维、性质维构成的三维结构。分属“三维”的诸动机要素在组合类型、个体表现及其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同时,多样的动机要素及其结构类型在科研人员的内心深处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结构,显示整体效能。国内对科研动机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对体育教师科研动机的研究更少。

2.1.1 对内容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内容维有四个要素,即处于谋生、获取功利、满足兴趣、追求真理。这四个层次依次递进,体现了科研人员的不同的层次需求,构成了科研动机从盲目——自在——自为——自觉的层次趋势。从调查统计可以发现(图1),大多数人进行科研的主要动机是谋生、功利、兴趣,没有纯粹为了一方面而进行科研的,其中为了晋升职称和自身的兴趣是构成内容维的主要动机。

2.1.2 对状态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状态维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有意识。从图2的状态维分析可以发现,95.8%人科研动机处于前意识状态,他们赞同科研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有59.6%的人科研动机处于有意识状态,他们认为科研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而有21.3%的人是很不情愿地进行科研。

2.1.3 对性质维的分析 科研动机的性质维分为认知、道德和审美,三者依次递进。从表3可以发现,体育科研的认知动机赞同率最高,即赞同体育科研是为了认知体育规律、把握体育现象及其规律;对于科研是为了提高人民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性质,多数人也表示赞同;而体育科研是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和状美的性质,许多人也表示赞同。这三面的动机从体育认知,深入到体育道德,再到审美,层层递进,赞同率逐渐下降。说明许多教师对科研的理解仅停留在事物外化的表面,还没有将其内化为自身和社会更为高尚的追求,也就是体育科研的最高境界。

2.1.4 进一步分析 以职称、年龄和学历为变量,以性别和高校的性质为协变量,对“是否出于谋生的需要”而进行体育科研的动机做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种类型的人群的科研动机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北京高校教师对进行科研是否出于谋生的需要的态度比较一致,考察的人群均比较赞成为谋生而进行科研的动机。各年龄分组的人群的动机均呈现相似的规律分布,即随着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递增,“出于谋生需要”而进行科研的动机也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体育博士生比较重视科研,他们将科研作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动机最强。进一步以职称为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各种职称教师的科研动机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从均值上看,他们都赞同以科研作为谋生手段,其中职称为助教的教师赞同程度最高,其次是教授和讲师,而副教授赞同程度最低。从以上分析发现,北京高校教师普遍赞同科研作为谋生手段的动机,各种职称、年龄、性别、学历、高校类型的体育教师没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是从谋生动机的分布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出于谋生方面的需要导致科研动机相对较高;而学历低、职称较高的教师科研动机相对较低。此外,以职称、年龄和学历为变量,以性别和高校的性质为协变量,对功利动机进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年龄越小、职称越低的教师,晋升职称的科研动机越高;相反,职称越高、年龄越大的教师,晋升职称的科研动机越小。综上所述,体育科研动机与谋生、功力、兴趣、自律、愿望与追求、认知等多种因素有关。分属“三维”的诸动机要素在组合类型、个体表现及其层次上都显示出多样性。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体育科研形式不容乐观,科研人员将其作为谋生的手段和获取利益的方式,非常不利于体育科研工作在正常轨道上的发展,这也是产生花钱买科研、请人代替写文章的原因之一。马斯洛的“人类需要的层次”理论,人类基本的需要必先得到满足,然后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如果一些人还认为其科研动机只是谋生和功利,那么他的科研动机就不可能是追求真理。此外,年龄小、学历高、职称低的教师科研动机高,而年龄大、学历低、职称高的教师科研动机低。

2.2 价值取向的分析

2.2.1 教师科研价值取向的层面分析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目标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态度、心理和行为倾向。教师科研的价值取向体现教师对科研的社会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的潜在追求,决定教师对待科研活动的心理、态度和行为,对于教师的职业目标有重要影响。随着教师作为价值主体的地位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家庭、兴趣、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对其的影响,其科研价值取向也呈现出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并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最终内化为每一个体育教师的价值取向。

从表3可以看出,除经济方面外,大多数教师均对这些方面的价值取向表示赞同。科研的价值取向涉及课程改革的所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教师认为科研可以提高社会地位,而不赞同提高经济地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各年龄段、学历层次、职称的教师在以上几方面的价值取向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社会地位、学习技能、能力培养、个性发展、综合素养是当前北京高校体育教师共同的科研价值取向。

2.2.2 影响高校体育科研价值取向的因素分析 体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可分为表层价值取向和深层价值取向两种水平。表层价值取向是指易受政策、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职业待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价值取向,如教师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和职业的稳定性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教师在对科研认识上的变化和教育行为上的选择;深层价值取向是指受教育者本人教育观念思想意识、意志、动机、信念等左右而发生变化的价值取向。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北京高校体育科研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地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体育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水准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四个大的方面,既涉及表层价值取向,又涉及深层的价值取向。表层价值取向是基础,深层价值取向是核心和灵魂。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价值取向虽然比较正确,但是教师很少认真反思影响价值取向的因素,这就容易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扰而迷失原有的正确方向。由此可见,北京高校教师的科研价值观还不够全面,这影响了他们形成积极的、整体的价值取向。

2.3 体育科研动机与价值取向的相关性分析 动机、价值观、价值取向应属于心理学的个性倾向性的范畴。动机是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因此,体育科研动机也应该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价值观是“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对行为方式、手段和目的的选择。”而价值取向则“在一个一个有关‘值得的’看法背后,是一整套具有普遍性的,有组织的构念系统,这套构念系统是有关对大自然的看法,对人在大自然的位置的看法,人与人的关系的看法以及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环境关系时对值得与不值得做的看法。”价值取向一般具有动机的功能,对个人和群体行为、态度具有评价、规范、禁止和指导作用。从图4可以看出,科研动机和价值取的积差相关系数为0.368(p

3 结论与建议

1)北京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科研的动机主要与兴趣、谋生、功利等有关,真正为了追求真理的高尚目标进行科研的人只有38.3%。建议提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取消职称终生制,这将有利于提升其科研动机。

篇10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一国的国民经济总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发展目标是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即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在中国,这一目标集中表现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国民经济的整体系统是由各个区域经济所构成的,是各个区域经济间的有机联系。可以从地区的差异性出发,对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各不同区域经济之间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地域经济发展特色,从而为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因素。人口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适度的人口总量、优良的人口素质和合理的人口结构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步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适龄劳动人口,适度的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可以充分满足这种要求。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看,中国众多的人口为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农业劳动力、熟练产业工人,以及一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文化艺术人才,为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极大贡献。

(2)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推动着人类发展。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四种主要资源,互为关联。人类科学合理的经济行为,有利于资源相互间的促动和良性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将引起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若自然资源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即使耗费巨大的人力、技术和资金资源去拯救,也难以在短时期内恢复,不仅发展受阻,而且生存也将受到威胁。

(3)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环境问题与人口、经济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急剧增长,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加上资本缺乏和技术落后,因而不得不以拓展生存空间的粗放方式来维持国计民生,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推动其经济增长。这种巨大的社会成本既是这些国家社会经济技术落后的结果,同时又是其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原因。

(4)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导致了产业技术革命,加速了社会发展进程,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今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日益依存于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所造成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只有依靠科技进步,人类才能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要”,即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可持续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振兴科技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因素。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理论一直忽视对传统的非经济因素的分析,这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危机”产生的一大根源。随着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和繁荣,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将传统的“非经济”因素(如文化、传统及制度等)纳入经济发展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中。一些经济学家走得更远,他们认为制度安排的不同是造成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甚至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制度因素对维持一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置的原则

由于区域复合系统结构复杂、层次多变,子系统之间既有相互作用,又有相互间的输入和输出。某些层次、某些元素及某些子系统的改变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由优到劣或由劣到优的变化。因此,要在众多的指标中筛选出那些最灵敏的、便于度量且内涵丰富的主导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对于区域复合系统这样的复杂巨系统而言,不可能用少数几个指标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变化,需要用多个指标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发展状况。在设置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要符合统计学的基本规范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概念必须明确,并且有一定的科学内涵,能够科学、客观、真实地度量和反映区域复合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发展潜力。

(2)动态性原则。区域复合系统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衡量只有通过动态指标来描述,才能够对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长期的动态评价。因此,应尽可能选择能够量化又能描述系统运行的动态变化值的指标。

(3)协调性原则。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各方面相互协调发展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发展,它是在代际、代内公平、区域内外公平、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与提高前提下的充分协调。这种协调既要求人与人、人与地的协调,也要求物质、能量、信息的有序流通和交换。

(4)相对独立性原则。描述区域复合系统发展状况的指标往往存在指标间信息的重叠,因此在选择指标时,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指标,从而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5)代表性原则。在完备性的基础上,指标体系力求简洁,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和主要指标。

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根据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考虑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的因素,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为六大子系统。它们分别是社会子系统、人口子系统、经济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科技和教育子系统。衡量可持续发展是由多指标综合评价而定。

(1)社会子系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子系统的质量是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科教协调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政治制度和分配机制、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历史文化以及稳定的社会环境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人口子系统。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人口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当人口数量超过区域承载力时,就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从而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会减轻压力。因此,加强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增强综合实力,才能解决贫困问题,才能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

(4)资源子系统。这里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能源、其他矿产、森林、水、草地、海洋和野生动植物。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可持续发展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没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存量和人均资源占有量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5)环境子系统。优美适宜的生态环境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而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则会制约人类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可持续发展与否的主要标志。

(6)科技和教育子系统。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压力。发展经济,关键是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根本大计。

五、结论

通过对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素的研究,可得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各个不同影响因素协调一致,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评价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时,应以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各不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同地区应从地区特色出发,考虑地区特点,充分比较与其他地区存在的差异性,根据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地看待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现科,武玺,魏百钧,等.短板――应如何提升[J].经济论坛,2005,(16):4-7.

[2]肖金成,刘勇.“十五”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布局构想[J].财经界,2005,(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