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农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能农业发展前景

篇1

一、"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互?网+”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讲已不陌生。结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近年来,农村用户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8成,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成为“新农民”。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农民对于新兴技术的认知,也提升了部分农民的素质。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学习更先进的技术手段,购买更加方便的农业载具。在提升自我认识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术,使农民的工作方式不再繁重化和单一化,从而利用互联网真正的可以实现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经验共享。“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跟不上时展的农民,也只能被动的望洋兴叹,这样的农民会被时代所逐渐淘汰。因此,只有让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展现真正对农民有价值的作用,他们才肯买账。在互联网科技信息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农业发展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智慧化的重要任务。职业农民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增强自己的本领,反哺到现代化农业发展与经营中。空巢化和老龄化是农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在日益老龄化的农村地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一个难题。例如:农业电商助力经济腾飞。近年来,电商企业进军农业科技领域的例子十分常见:从产品O2O延伸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全面服务,找到创新盈利模式;与政府和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村综合服务,其服务不仅包括产品供销,还包括金融产品、农资交易、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追溯等平台的搭建。这样一来,“互联网+”才算真正的走进农村,帮助农民。而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兴模式的产业链带动农业发展,提升自身的经济,从而用简单、快速、有效的线上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此外,供应渠道、农村电商、土地电商等领域在近几年也均有巨头出手和创业者入围。互联网改变的其实不仅仅是农产品流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向产中、产前等领域扩展。因此,在各个垂直细分领域,特别是在猪肉、粮食、大豆类经济作物、农机装备、仓储物流、农机金融等领域会产生更加优秀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二、"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模式下的农村创新创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呈现出创业主体多元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明显特征。但创业项目同质化、科技创新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融资难、政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成为当前制约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因此,未来农业领域发展机会,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势必成为主流。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机智能化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农业现代化经过落后到追赶的演进,如今正向创新迈进。在农业发展的新时代下,将呈现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全新现代化农业形态。农机行业发展要突破“上有天花板,下有地板”的双重挤压,必须加快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提升农机装备的供给能力,缩小与国外产品差距。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和产业安全,既是农机人的历史机遇,也是农机人的历史挑战。在呈现科研领域农机化最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谈互联网+、智能化、电商平台、农机新能源、农业新技术、金融助力等新型而广义的农机化概念,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出谋划策。农业硬件装备的需求增加,也将带动着农业机械的智能升级及衍生服务的创新,例如无人驾驶农机、自动化设备、植保无人机、农机贷款等。

2.“互联网+”大背景下,农业化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随之农业创新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应运而生,它囊括了农业资源、技术、市场、气象等各方面的数据,使农业生产有量可依,产品有路可销。市场需求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又将进一步拉动农业气象、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但是从实质来讲,我国“智能化”的农业市场并不乐观,不少人都在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从而只顾眼前利益,不顾以后的发展前景。国家方面对农民的补贴有限,而且只对部分机型补贴,这就形成了新产品在研究和推广上的成本很高,产品的成本增高,相应的售价也会增高,这样一来,不少农民也只是对“互联网+”抱着观望的态度而已,从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不少农民就又会决定重新“吃老本”。其实只要国家适当改变策略,农民还是很乐意接受“互联网+农业”这种新兴模式的。例如:适当放宽政策,加大优惠力度,让农民从慢慢接触互联网电商开始做起,一点一点的派遣专人指导与讲解“互联网+”模式的良好运营与发展。而且还应改变农民对“互联网+”的偏执看法。利用互联网将原本各自为政的每户农民团结起来,建立完善的农业企业生态链,让每个人可以在这个圈里分享经验和优秀的技术,使农民更快速地掌握新技术的要点,从而带动农民谋求“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全面走向致富的道路。

3.电商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将主导未来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电子商务就是在互联网线上做营销和销售,与传统零售一样,有各式各样的销售渠道,从近几年大的发展方向平台店铺模式到微商再到社群电商,品牌都在逐步亲近消费者,用内容和信任获取更高的转化和复购,社群电商将是大品牌如何实现规模化销售的挑战。电商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另一道大门,如今模式虽已成熟,但缺乏创新动力,如何打通供应链通道,或能更快的撬动农村市场成为一个困扰农民的大难题。

因此,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才是重点。当务之急,农民应利用互联网建立一条相对完整的供货-出货体系。例如:可以模仿奇安软件的模式来完善自己的电商渠道,从而快速有效的掌握一手信息。利用多渠道的信息更能让农民掌握有价值的供货和出货渠道,从而使原本无力的市场加入创新元素,让市场不再只具备雏形。同时市场一体化后,营销模式将变得不再单一,从而真正有效的实现农业新需求和供给侧的有效衔接。使“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相融合。

篇2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业;机械化管理

我国目前的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发展滞后。另外我国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程度非常低,存在设备简易和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的突出问题。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也严重缺乏,使得农户技术水平低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

1.设施农业的组成体系

设施农业的组成包含塑料大棚、温室和工厂化栽培三种不同的技术层次。目前发展和应用最多的主要是塑料大棚、温室大棚和连栋温室,也有少量采用先进工程技术的智能型温室和大型温室。这反映出现阶段设施农业的技术水平,而智能型温室则更是代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设施农业的最高技术层次。

2.设施农业机械的现状

设施农业机械就是指适合设施农业耕作、栽培和收获等农艺特点,并主要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对温室中作业机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许多作业项目都已实现了机械化。我国设施农业起步晚,设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应用配套水平也不高。设施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我国综合设施技术中的薄弱环节。

2.1我国目前的耕作机械

我国设施农业机械所需作业机具有些还是空白,而设施或大棚内的耕作机械更是用户急需的,现有产品的机型不多,应用不够普遍,多为借用现有的露地用小型耕耘机械,其存在适应性差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且作业质量也不稳定。近几年针对温室大棚等特殊耕作环境研制生产了一些小型耕作机械,有的微耕机还设计有多种作业功能,这就考虑了兼顾露地作业使得机械的使用效率相对提高,但是还存在喝多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推广。如外型尺寸及结构质量大,操作不灵便。特别是从露地简单转移到大棚内的机械,在设施内转向和转移都十分困难,而且边角地带无法工作,漏耕现象严重。另外,还存在生产率低,适应性差的问题,当土壤含水率较高时其碎土性能就会变差,耕作阻力变大。

2.2配套栽培机械种类

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方法各种各样,与之配套的作业机械也各有特点,各不相同,以下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配套栽培机械。

2.2.1移栽机

目前的配套机械主要有穴盘育苗及钵盘育苗设备、高效机械化制钵机等。移栽机能保证移栽深浅一致、间距均匀,有利于作物成活和生长。很多国家的小型移栽机广泛应用于设施内作物的栽培,我国目前尚无此类小型移栽机。国家通过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的研究已研制成功自动钵苗移栽机及配套高效机械化制钵机,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但目前还不能进入设施内作业。

2.2.2穴盘播种成套设备

地膜作物精播机和施肥铺膜播种机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也仅限于露地作业。国产穴盘播种机主要是真空吸附式播种器,播种精度不高,而且大多数穴播机不能满足播种时行距和穴距可调的要求,急需开发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能达到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适应设施内的作业要求。育苗播种成套设备配套的高效机械化能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有利于培育健壮的钵苗。

2.3其他机械

与耕作及栽培有关的配套设施农业机械还有地膜回收机和农作物嫁接机等。机械回收残膜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保护设施内土质使其符合环保要求。而合理嫁接可培育优良品种,生产名优产品,有效提高设施栽培效益。目前我国的这些配套机械的研制还处于起步试验阶段,应用还不广泛。

3.设施农业机械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

各地资源状况、气候条件、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有差异,所以各个地方应该分别针对不同类别设施农业的发展要求,科学规划了本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战略。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应在吸取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与设施农业的特殊农艺紧密结合,近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重点有以下几点。

3.1开发专用微耕机合理选择配套动力

设施农业机械要求机体和质量小、动力足,操作舒适,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理,这样才能有效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尽量减少发动机对设施环境的污染。

3.2增强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

要求配套机具性能稳定,工作可靠,操作方便,更换便捷,能分别进行旋耕、犁耕、开沟、做畦、起垄、筑埂、中耕、培土、铺膜、打孔、播种、植保、灌溉和施肥等多种作业,操作手柄能上下左右调整,以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并方便田间转移。

3.3开发穴盘育苗播种成套设备

在机械化育苗移栽工艺和机具设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该着重研究与微耕机配套的小型钵苗移栽机,先以半自动机型为主,逐步向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4研制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

针对设施农业的需求,研制适合设施内作业的小型精密或精量播种机和地膜回收机。要求能达到精播机行距、穴距及播深可调,且控制准确,能适应设施内的作业。兼顾露地作业,作业机械可用于蔬菜露地、苗圃及果园的作业。

4.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

由于设施农业的环境由人工控制,条件比一般大田简单得多,智能化仪器、设备和机器等人工智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智能化系统有可能在智能型温室中率先实现。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大量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传统机械无法作业的项目实现了机械化。未来农业工程的发展重点是农业人工智能化。智能化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研究运用将直接推进智能型设施农业机械的发展,使设施农业整体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园艺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养殖室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5.结语

设总体而言,我国设施农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比较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另外我国农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这与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所以加强机械化管理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科]

【参考文献】

[1]罗炳兰.加快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之我见[J].北京农业,2011,(09).

篇3

据统计,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的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已经位居世界首位,达到了350万hm2。同时伴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广开来,大范围应用于设施农业,会使应用整个体系更加完善。与此同时,物联网凭借其产出增加、成本降低、高效及智能化等优势被人看作是现代农业智能化实现的重要途径。设施农业是结合动植物的特点分析其最佳的生长条件,同时在有关设备和人力的共同调节下控制环境,使动植物不受季节天气的束缚达到每年均衡生产上市的目的。当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某个程度进而衍生出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物联网技术是将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网络与自动化等综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的聚合性应用。它涉及的技术领域比较广,因此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第三次革命性的创新。这种技术拥有巨大的潜力,同时世界各国人们对其充满了期待,我国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战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应用到设施农业发展中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完美结合。在智能监控与分析、数据的传输与采集、自动化调控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对农业的生产过程等进行监控管理,对农业生产实现科学的组织与规范的管理,让动植物能够更好生长生产,实现产出最大化。如今,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一套控制闭环的系统,它的实现首先通过传感器来得到温室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酸碱性等),在把得到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发网关来发送到信息的处理中心,同时由它来对得到的信息进一步处理并采用一系列的算法等作出决策,然后再经网关把算出的决策传送到设施农业执行机构,触发执行任务后就可以参考标准对现在的环境作出调整。如此循环往复,实现目标。

二、物联网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当前,在种植、养殖、农资、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推送、农业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设施物联网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与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植物生长环境更好,可以全面感知家禽牲畜的生长状态,减少弊病。下面就对其应用具体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在整个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工作中,其终端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简单地说,物联网终端与各式各样的作用不同的传感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传感器的帮助之下,可以全方位的对农作物实时进行监控,依据监控所得数据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农作物在合适的环境下生长。其中传感器的种类大致有温度、光、湿度、pH值、二氧化碳、生物等传感器。使用这一终端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合理适度的调整控制,同时还节约了各类资源,如水与人力等。二、对农作物的病虫害具有防治作用。判定农作物是否发生灾害的关键数据是阈值,当阈值到达一定的界限之后,农作物灾害便随之而来。在以往的种植过程中,人们常常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金钱、精力去应对农作物灾害发生,但是往往得到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同时大量时间、金钱付诸东流。在设施农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借助无线传感器对农田进行大规模的同步监测,同时针对观察情况,科学及时地对发现的情况处理,对农作物的灾害防御有很好的作用。在准确判断灾害情况、范围、程度的同时,还可以面对问题给出最合理的方案。根据情况的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还可能会用到GPS定位、GIS等先进技术。

三、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物联网发展事业的重视,物联网产业持续升温,很多与设施农业相关的设备工厂开始在设施农业物联网方面大展拳脚,使得产品种类多种多样。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公司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产品功能单调、没有特色。再次开发前景受限、价格过高等。这些工厂研发制造水平旗鼓相当,在激烈竞争的同时并没有出现领头羊式的企业。再者由于该技术比较新颖,没有一套公认的、合理的、权威的评价标准。面对这一困境,需要国家进行适度干预,从全局上对该产业进行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的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计划。要在新产品的研发与新技术上加倍努力,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人员素质情况研发技术,因地制宜。在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技术不协调的问题。二、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信息化还没有普及,所以物联网中很多的高新技术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我国当前的市场,这就导致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在一些关键的技术上一直停滞不前。但是伴随着传感器在各个不同类型农业的发展,其价格也逐渐走低,该技术取得了一定进步。综合上述两种现象,产生了在一个大的技术系统中各类技术发展不均衡。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持,虽然目前物联网技术取得一定发展,但是总体上水平较低。要是这个问题走出泥潭,首先是对关键技术(无线传输等)进行攻关,取得突破,再是对已经取得的技术成果(传感器等)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分布分散,没有统一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这使得行业内交流较少。出现了对同一技术重复开发,造成资源大量浪费。这需要各个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权威技术平台,围绕该平台,进行交流探讨,避免一些重复开发、资源浪费问题再次发生。

四、就物联网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设想

要想使设施农业实现投资少,环保节约的目的就要大力发展精确农业,这种农业类型以效益作为目标,是一种超前性的农业新技术。这种技术把信息智能化与机电一体化结合起来,并取得一定的应用。精确农业凭借其减少不必要投资,同时加强农业管理水平,既保证能源消耗少,又可以使环境影响小等优势值得被引入我国设施农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食品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要想使食品安全有保证,农产品的生产、传输、出售等各环节必须严格把关,用传统的方式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设施农业的引入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动植物生长,监测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各个指标,真正保证食品安全,实现绿色无公害。当前,传感器应用和比较广泛,但是随着发展很多农户存在完全自动化管理的要求。这对整个设施农业的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建设一批专业的技术队伍和技术品台,使企业之间、用户之间、企业用户间有一个良性沟通。

五、结语

篇4

关键词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Android系统;功能模块;运行模式;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126;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40-02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FANG Yu 1 HUANG Liang 2 CHEN Shi-ping 1 *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 background of handheld agricultural system,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was expounded,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 and more precis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ere introduced,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roid system;function module;operation mode;development prospects

1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大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增长,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也对推动当代农业发展意义非凡。结合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传统农业之中,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经济条件较差,且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农业信息共享受到限制[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普及,且由于Android系统对4G网络的良好支持,使得手机成为可供选择利用的农业信息最优传播平台,据此而开发出了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掌上农业(该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68385号),其中集成各种农业业务模块,通过该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均可受益,从而拉近了智能农业与实际农业生产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风险和农业技术支持的成本。

2 Android系统简介

Android系统的主要优势为免费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完全开放的服务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在Android系统平台的运行具有充分的自由空间。Andro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运行层和Linux内核层[2]。“应用层”运行时使用“应用框架层”提供的类和可用服务;“运行层”包括Android内核库和虚拟机;“Android内核层”管理内核服务(包括设备驱动、存储管理、安全和网络等)。Android系统中的各组件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使用框架下的C/C++函数库,包括标准C函数库、多媒体库、浏览器引擎、2D与3D图形库及SQLite引擎和外观管理器等。核心库与Dalvik虚拟机有效地优化了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3]。

随着“后PC时代”的来临,Android系统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平台之一。根据Google公司官方数据,自2010年推出Android平台以来,已经超过9亿部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激活。因此,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掌上农业系统由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组分组成。Android客户端为前端简单数据的处理提供平台,并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与密码便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该系统的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系统客户端采用MVC模式构建,其中View向用户展示模型的状态以及控制信息,Controller作为控制器,负责View和Model之间的流程控制。在Android系统中,视图层的用户界面通过定义XML文件进行设计,数据模型层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类来屏蔽底层具体的存储设备细节,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迁移性。客户端开发技术为Java语言。系统Web服务器采用免费开源的Tomcat服务器,其中客户请求响应使用Servlet技术,网络通信使用Apache HTTP协议[4]。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后台数据库访问使用JDBC技术。同时Android前端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的SQLite数据库中。掌上农业通过Android 2.3 SDK来开发。图2为掌上农业运行界面。

用户通过下载安装掌上农业客户端程序到手机,实现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并实现对服务器端的访问,系统采用4/3/2G或WiFi等无线网络实现无线请求。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同时便于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服务端管理员通过浏览器执行后台维护,由JSP网页提交服务请求,通过JDBC-ODBC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与操作,同时将请求结果返回到客户端[5]。

4 更为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掌上农业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组合式农业信息平台,从用户进入系统的第一步,就和用户产生互动交流,可以由用户自主进行选择定制,其中包括近40个种养殖品类。通过定制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品类,初步做到了信息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从而针对某一大区域,积累了种养殖品类的分布数据资源。每个品类下面都会有6个信息栏目,分别是行业快讯、求医问药、资料书架、供求信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6个栏目分为3种类型:行业快讯和供求信息为传统彩信和手机报类型的延伸;资料书架为新媒体应用的尝试,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整合分类实现在线检索,查询和下载;同时包括网上交流论坛类的移动端移植,将每个品类的种养殖户、专家和相关参与者加入进来,在求医问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这3个栏目中实现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区别于网络大论坛里的交流和讨论,它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重要的是将权威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为实名化信息提供渠道。一方面使信息的可信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以后的会员制定制信息提供可能[6]。图3为一些软件运行界面截图。

同时,系统还提供用户管理、信息反馈和用户收藏模块。分别提供用户个人资料、密码修改、定制信息修改,同时可在线反馈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具备收藏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和资料等功能。设计之初,基于用户的实际感受出发,最大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在线体验。考虑到无线网络的匮乏,系统主要还是运行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网络中,所以系统后台和数据库一开始就放在云端,只为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体验,同时也为系统运营降低了不少硬件方面的费用。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各个Android应用市场提供下载,并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所有功能,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更好地测试了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前景展望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借助于掌上农业系统平台,开发一些远程服务,利用移动嵌入式终端设备,致力于解决数据远程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本地以及通过C/S,B/S模式在客户端的信息综合平台里查看和了解数据。此类设备可应用在范围广、分布散的养殖场、圈舍监控、塑料大棚、农产品加工厂等众多场所[7]。图4为远程数据采集概念图。

当前,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应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生产设备也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安徽省广大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8]。尤其是新生代农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需求,对4G应用的时效性、先进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市场在新生代农村群体中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和孵化。随着4G网络在国内规模化商用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带动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全面升级。最终将出现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6 结语

因此,目前设计实现的这一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掌上农业系统不仅提供了经过细致划分的多媒体资料,还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农业种养殖户的不同群体,该系统能够进行精准化的信息推送。作为农业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媒体,通过将传统的网站交流模式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该系统充分满足了种养殖户、农资企业、科研群体之间的沟通需要,并且推动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Google公司.Android SDK Tools,Revision 22[EB/OL].[2013-11-03].http://.

[3] JAMES KEOGH.J2ME开发大全[M].潘颖,王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靳岩,姚尚朗.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张海峰.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126-127.

[6] 付琪.农业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08.

篇5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保护好江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江西省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省有林地面积1036.6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90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0.05%;全省淡水已养殖面积33.72万公顷,淡水鱼类170多种,产量较多、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鲤、鲫、青、鲢等30多种。农业一直是江西的优势产业,在过去的岁月里为国家提供商品粮、商品肉、农副产品出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农业科技推广和产业化经营步伐的加快,传统农业正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变、生态农业前景可喜,绿色农产品正成为重要增长点。

二是要走农业特色化道路。就是要根据各地市的气候、土壤、温度等地理自然特点,按照比较优势重点发展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符合地方特色的产业,形成“一市一品”或“一县一品”的产业格局。集中扶持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并以高标准设施化栽培和工厂化生产,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农产品,扩大优质高档产品出口。围绕绿色化和特色化的要求,以现有区域性蔬菜产区为基础,在城市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竞争能力强、市场潜力大、规模化生产的优质高效蔬菜和奶业生产基地。粮食、油料、生猪、花卉等要主攻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和品牌优化,提升良种化率和产品优质率。以南丰蜜桔和赣南脐橙为重点的水果,要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高产品保鲜、储藏和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培育和发展水果优势产区。以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养殖淡水鱼为主的养殖业,要逐步形成若干个鱼类、蟹类、虾类的繁殖养殖基地,有目的地遴选几个繁殖点予以扶持,实行集约化经营,实行生物链的分层养殖和立体养殖,提高单产和养殖密度,形成产业化规模。

三是要走农业科技化道路。就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效农业。深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推进一批以智能型为方向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先进设施的完善配套,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之成为良种、良苗生产和高新农业科技的孵化器,提高其示范、辐射能力,为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围绕优势主导产品,有重点地选择建设一批专用农产品和特色产品良种繁育和引繁中心。建设一批示范性项目,积极推广新型绿色肥料、新型高效低度农药、病虫害综防、新型农业机械、保鲜储藏设施、先进仪器设备配套及有关成套实用技术,发挥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继续推进和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创建一批以专业性区域农技站、农业科技示范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技推广形式。培育适应专业化生产需要的各种民营科研推广企业,促使科研与生产、推广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巩固提高现有森林覆盖水平,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观光林业,推进林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发展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是严重各种工业机械设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对机械设计制造要求也来越高,尤其是在机械制造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当下,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已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而要想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更好发展,就应当认识到机械自动化的优越性。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以科技为依托,可以提高机械制造效率,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节省机械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原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为一体,在智能化、模块化、微型化设计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新型设计制造形式,可以全面解决现代生产过程中的各项问题,是当前工业及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为进一步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效益,其设计的过程中人员需要把握好:

(1)设计与机械功能需求相匹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机械设备功能需求,使其能够在工业或工程中发挥其作用,形成高质量高、高效益机械设备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工业或工程的经济效益。为此,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内容、设计重点、设计核心与机械设备功能需求相协调,能够从全方位满足机械设备功能需求,这样才能够实现机械设备应用效益的最大化,为我国工业或工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设计需注重全面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与其他机械制造理论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要求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善,以保证机械设备生产和制造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融入创新理念,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形成针对性设计体系,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设计效益,使机械设备自动化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3)设计需做好技术的融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内容较为复杂,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做好各项机械设备技术的融合,这样才能够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设计体系。如常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机械能量转化技术、机械信息处理技术、机械智能检测技术等,将其融入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工作提供完备的数据体系,从而提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际应用

3.1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备方面,推进其精准度发展进程,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还对我国经济建设带来帮助。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起步比较晚,在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精准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农业精准度建设主要集中在农业节水、节肥等方面,例如在农业节水方面,通过精准的技术,实现农业灌溉上的节水,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我国农业不仅在该方面实施精准化,还需要在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设方面实现精准化。

首先,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集中农业发展科研力量,对我国农业设备现状进行充分了解,以科技为依托,在技术上将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完善,并推进农业机械设备精准化进程;其次,发展农业机械设备需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例如农业机器人的研发,有效降低了农耕劳动力,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科技化。

3.2在集成虚拟化技术领域的应用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机械电子集成电路中的应用,促进了电子设备有效控制。基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电子集成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机械设备,将电力系统中的控制电路、驱动电路以及功率电路集成在一起,但是在一个系统中将这些不同的线路集成在一起,并非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功能,严重的情况有可能为电力线路管理与维护带来困扰。近年来,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研发出一种插卡式的集成技术,该种集成技术将控制电路放置在系统的外部,通过插卡的方式与集成电路进行连接。该种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例如插卡开关的使用。插卡式的结构,存在很多优势,能够有效避免封装元件数量大等问题,又有效的避免了控制电路与模块一体化的问题。

3.3工业领域的应用

第一,在Pro/NC数据库中存放各项环境参数,这些参数分别为数控零件技术要求、几何图形、尺寸和器件在工艺上的要求等。最后确定在数控加工中的器件加工路线和器件加工工艺参数,并且确定辅助功能参数。按照数控机床原始的加工代码来驱动数控机床进行器件加工。

第二,在Pro/E的数控加工中,过程必须遵循规定的加工工艺步骤来设计加工轨迹。在实际的加工逻辑中,数控程序流程与加工思路是一致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设计数控切割中刀具的具体参数,可以依照需要设计适合的刀具进行数控加工,加工系统通过对工艺数据计算出刀具的切割轨迹,并且最后生成CL文件。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

4.1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在以往看来,可能很难实现。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的智能化,电脑的智能化,电视的智能化、智能机器人等等都已经实现,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也必将成为现实。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与自动化的结合,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设定,通过类似人工智能的程序,让机械设备能够自动智能的对信息数据以及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不再需要人为的操控,并且可以自动解决故障,从而让机械生产真正的实现自动化。

4.2W络化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主要是利用纸质图纸进行设计和制造,这种方法不仅需要大量的资源,而且无法保证无人工误差。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将会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传统的设计制造进行改善,利用计算机的操作软件进行图纸的设计和分析,在发现问题之后利用计算机进行纠正,最后投入制造。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可以利用其智能化的优势降低人工设计的误差,提高设计效率而且利于保存。

4.3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高度进步,生态环保,绿色节约理念不断被提出,在这种理念下,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肩负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重要使命,在机械设计制造中遵循绿色的理念,坚持绿色设计。在机械产品制造的过程中,要以对环境的影响为核心,兼顾产品功能,也就是说既要具备产品功能,又不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性发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将是机械制造行业的主流方向,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4.4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将生产所需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技术即为数字化,其在机械自动化中的应用有助于系统完成数据分析及处理工作,进而可实现系统对产品的模拟,产品制造由此完成。随着人们对数字化技术的重视及广泛应用,其将会使产品的设计更加精准化,产品生产过程也将更加简洁化。

4.5科技化发展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系统化操控,但其科技化发展仍需得到进一步完善,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机械制造业中的遥控技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机械自动化中的技术监控和遥感技术发展水平还不高,其未来发展对于生产环节问题的有效解决具有重大意义。

结束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凭借自身优势已成为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对此,我们一定要对其特点及优势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发展趋势,在不断完善机械自动化的同时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真,盛国亮,孙晓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之我见[J].硅谷,2015,01:12+72.

[2]吴壬佳.探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5,08:69.

[3]吴超.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J].江西建材,2015,15:299+19.

篇7

关键词:农业机械;控制工程;技术;发展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其在各个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机械生产中,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机械智能化发展,对于实现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技术的研究水平逐渐引领着世界农业的发展方向。控制工程与农业机械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作业效率,使农业机械技术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得到更大的利用,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发展。控制工程可以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究提供多样化的技术支撑,从而实现互相促进的目的,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农机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于当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2]。我国农机控制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基本实现农机各个方面的控制[3]。但是我国农机控制技术仍然存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控制精度差、智能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导致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智能化发展较为落后。未来我国应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措施,基于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国情,不断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逐步完善适合我国现代农机控制技术与发展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机控制工程相关技术体系,推动控制工程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效运用[4-6]。

1农机控制工程系统核心技术

控制工程的存在主要是根据工程理论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相配合而形成的,如控制数据参数的改进等,从而完成对农业机械的控制。该技术首先被提出在18世纪到19世纪之间,主要被用于当时的蒸汽机中,为了提高机械的作业效率,从而控制工程这一新技术为顺应当时背景发展被提出,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控制工程技术。21世纪后,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控制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了,同样,也被更多人所使用接受,形成了更广阔的推广发展。目前,关于农机控制工程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机械电子工程技术、集成控制技术、预测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及鲁棒控制技术[7]。

1.1机械电子工程技术

机械电子工程技术是农业机械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主要包括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等。其中,机械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的核心,支撑着其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机械技术的发展效率直接影响后续技术的发展及工作效率。自动控制技术主要是对机械设备及相关零部件的工作轨迹、运行状态中的各项参数及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控制;传感器技术主要是对机械设备及各个关键零部件的工作参数及工作状态进行精确的检测与控制,其传感器检测精度直接对设备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结合电路及电子学等基础理论知识选取相应的电子产品或电器元件。

1.2集成控制技术

集成控制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农机控制工程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实现对相关农业机械产品各个零部件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融合与处理,从而实现农业机械的自动操作与决策,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生产。集成控制技术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工程技术之一[8]。

1.3预测控制技术

预测控制技术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农机控制工程技术之一,可以处理相关机械设备运行中的滞后过程,属于一种闭环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对象的历史信息和未来输入预测其未来输出,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预测控制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相关设备的运行误差及变化率进行有效控制,结合相关数据及时进行机械运行状态的调整,对于提高农机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4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主要是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控制技术,是通过模拟人的近似推理和综合决策过程(又被称为经验方法)。在设计中不需要建立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使控制算法的可控性、适应性和合理性提高,成为农机控制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农业生产中难以获取、动态特性不易掌握或变化非常显著的过程非常适用,其鲁棒性及抗干扰能力较强,因此特别适用于非线性的过程变化及滞后系统的控制。模糊控制系统的主要系统框架图如图1所示。

1.5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指在被控制系统中可以进行系统工作优化、推理、故障诊断等功能。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及学习能力,农业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对控制系统的不确定性、时变的环境等进行合理、精确的决策、控制及学习,是推动农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代表了当前社会科技水平的进步,它是依托于生物学理论将控制工程与其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项控制技术。该项技术的工作使用主要是将控制系统中的各连接点看作人体中的神经元,通过节点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网格框架,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通过后续操作完成信息的传递。在农业机械技术发展中使用该项技术,能够对其控制数据信息完成函数赋值,利用计算得出结果,从而使得神经网络技术能够更加智能化地使用在农业机械作业当中,有效提高其作业效率。

1.6鲁棒控制技术

通过对于鲁棒控制技术的使用不会因外部的影响改变正确数据的使用,正是因为该类技术的优点,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获得了更加广阔的推广发展。例如,农业机械中的采摘机械臂,该类机械由于其参数系统的独特存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容易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其正常工作,会形成较为严重的作业误差,使其操作控制变得非常困难。鲁棒控制技术能够更加良好地解决此类问题,该项技术将模态法融入其中,控制系统被分成慢速和快速系统,利用控制调节器改善系控制统的加、减速度。该类控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外部影响因素对于控制系统的影响,显著增强了农机作业效率和工作性能[9]。

2农机控制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2.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自从被提出后,就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对于农业机械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农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利用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起到良好的监测作用,从而获得人们通过肉眼无法发现的细节,根据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开展有效的后续工作;通过对农作物的病虫草害监控及防治,可以有效避免病虫草害的出现,利用该项技术发现源头所在,完成防治处理;最后,对于自然灾害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监测作用。

2.2农业无线通信技术

传统农田作物的生长状况监测,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不能够做到实时监控,如采用有线测控系统,则需要铺设光纤或者电缆,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嵌入式控制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监控区域的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处理后发送给终端用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农业实际作业效率。

3农机控制工程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我国对于控制工程的研究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进程较慢,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中与国外相比还需继续努力,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于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其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良好的改善,控制工程应用于机械电子工程中,能够更好地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发展。为了能够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加大科研创新,走向全新的发展道路,从而推进农机控制工程技术更好的发展。在发展农机控制工程技术的前提下,要牢记绿色农业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农机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效益上,还需要将其与绿色发展相结合。在发展该类技术时,需要注意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定要保障其绿色发展,从而做到技术环保,能够良好的完成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及高校教育部门应该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积极引进相关的设备与人才,进而促进农机控制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快速应用与发展,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促进相关农机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高我国农机整体装备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4结论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变革;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7.12.034

1 “互联网+”概述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民众的互联网思维形成“互联网+”这个概念,其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使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从而也增强了社会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互联网经济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所谓的“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实际上就是互联网加上其他各行业,只不过在理解时,我们不能仅仅将其看作两者的叠加,而应该将其看作是将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来加快传统行业发展速度,创造出新的发展方式。这种新型模式不仅仅能够将互联网新技术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同时还能够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全面提升。目前,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互联网游戏、金融、电子商务和O2O线上线下消费等都属于“互联网+”的范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更多智能便捷的元素被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将传统行业加入互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将传统的金融行业加入互联网技术,让理财产品能够被更广泛人群所接触并使用,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更为便捷。比如余月宝、理财通以及P2P投融资产品等;比如互联网医疗,传统的医疗机构由于互联网平台的介入,使得人们在线询医成为可能,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互联网+”的案例。这种模式在近年来l展非常迅速,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生活中很多传统行业。比如,互联网娱乐就产生了很多视频网站,而互联网餐饮就产生了很多外卖网站等。

而且,“互联网+”显然不是一个产品创新的“万能通”,谁都适合用,谁都能用好。在一些垄断行业领域,“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尽管当前网络已经遍及很多行业里,但是当前网络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情况还是不够好。网络对传统行业带来的影响时间并不短,很多都已维持了数十年,比方说在医疗行业里,“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已经诞生很长时间了,不过互联网和医疗行业的融合依然是缓慢的,除了在线询医和在线挂号等几个方面外,大部分的人们在医疗健康方面依然没有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好处。实际上,最终“互联网+”究竟能够发展成什么样子,有很大概率是由国家政策的开放程度决定的。显然,“互联网+”并非是万能的,其也不是一种方法论或者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事物,其不过是当前网络商品下的一种意识形态而已。不过,当“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也就同时意味着互联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的重要一环。

2 农业发展的历史

2.1 农业的发端:原始农业时代

人们使用木棒与石器去获取自己的生活用品已经有两百多万年了。史学研究者觉得,农业是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发展而来。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一个标志,也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革新。之所以说农业的形成是社会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是因为:①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开始进行改造;②采集和狩猎被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逐步替代;③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关键步骤是农业的出现。原始农业时代的特征是:①石器的形成与使用;②自然环境下的粗放种植和养殖以及动植物驯化;③人力为劳动的主要力量。原始农业的产生逐步替代了采集和狩猎。

2.2 传统农业:经验农业时代

在五千多年前,金属农具在青铜器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和使用,从而带动了劳动用具、土地加工以及土壤灌溉等一系列改革,开始构成一个精耕细作的农业系统,让原始农业成功过渡到传统农业社会,从而,形成了四千年的农业文明。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为:①金属与木质用具的产生与使用;②养殖与精耕细作技术的产生与使用;③人力、畜力和其他自然力,比如风力、水力是进行劳动生产的主要力量。

2.3 近代农业:工业化农业时代

工业:在18世纪时播种机、收割机等机械开始在英国出现;到19世纪时内燃机代替了之前以畜力牵引为主的机械动力;20世纪以后各种化学农业的产生让农业获得了很好发展。

生物学:19世纪德国施来登等人创建了细胞学说,李比希研发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英国研究者达尔文创建了进化论,奥地利与美国生物研究者创建了遗传理论,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成功创建了土壤学科。

近代农业的特征是:①机电用具与无机能源开始被广泛使用;②动植物育种与合理种植和养殖;③大量资金投入,化学药品开始被普遍使用,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密集;④产业开始分工,专业化与社会化的产品构造开始出现。但是,化学药物污染、资源损坏以及能源过分消耗让环境遭受到很大破坏,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于是可持续发展就被大家所关注。

2.4 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时代

篇9

我国排灌机械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和研究,目前我国排灌机械产品品种比较齐全,形成了农用水泵、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几大类排灌机械设备。在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具备了较强的科研队伍和科研设施,实力雄厚的制造体系已基本形成[1]。依托国家“863”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我国排灌机械研究项目在喷微灌系统及新型管材管件与量配水关键设备及产品方面开发出了高效低耗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智能化大型自走式喷灌机组、纳米增强改性微灌带、小直径微灌管(带)等一批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节水产品与设备,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也由30%提高到了50%,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

2排灌机械的发展前景

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再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用水大国,而水资源分布的空间及时段又极不均衡,所以农业生产并不稳定。在水资源本就紧缺的情况下,农业用水还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用水过度浪费、使用方式粗放等问题,大大加重了我国农业用水的负担。因此,节水排灌机械的研究与制造非常必要且紧迫。2007年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走资源节约型道路是我国必然的战略选择,因此加大对现有排灌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排灌机械领域的应用,逐步建立起设施完善、配套齐全、功能先进、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排灌体系是我国农业生产对排灌机械研究与生产提出的新要求,也预示着未来排灌机械将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3排灌机械的发展需求

3.1以低压、节能、高效为目的

提高排灌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能量消耗一直是排灌机械研究的重点课题,而应用低压排灌设备是降低能耗、减少设备运行费用的一个有效途径,降低排灌设备的承压等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原材料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设备制造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排灌设备研发过程中,其制造工艺的先进性、零部件的材质、配套设备的调节甚至原材料的选型等等都会对节能型排灌设备的质量和最终使用寿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各种因素带来的干扰,以节能、高效为初衷和目的进行排灌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其次,从技术层面提高排灌产品的使用效率也是减少能源浪费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排灌设备对农业灌溉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意义重大。

3.2以多功能、轻巧型节水灌溉机械为追求

人口压力所带来的农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的需求矛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大力推进节水排灌机械的开发和应用是缓解水资源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节水灌溉设备的多功能、多用途开发能有效提高设备综合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效率,符合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需求及特点。轻小型移动式喷灌机组,适合微型水源的家庭小型集成微灌设备等轻小型节水灌溉设备机动灵活、便捷耐用、价格低廉,适合我国当前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经营规模,仍是今后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模式[2]。

3.3以提高设备可靠性、配套性为目标

排灌机械所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排灌水质含沙量变化大,对设备损害严重,再加之设备制造工艺不规范,选材及耐水压性能及连接密封性能不达标,设备操作人员水平不高,因而排灌机械的使用寿命往往不长,排灌系统运行可靠性大大降低。与国外同类设备相比,我国排灌设备的使用寿命缩短了近一半。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国内排灌设备的可靠性及其整机配套、系统配套水平和专用零部件配套能力,把整个排灌机械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从动力设备、提水、输水设备到施水、施肥设备等全盘考虑,进行合理配套,促使排灌设备可靠、稳定、高效率运行,以便取得最佳综合效益。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信息化;农村;信息技术;农业科技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6. 026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46- 02

1 农村信息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农村信息化是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通过采用以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更加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村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农业信息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等在农村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村信息化包括了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又包含在原始社会发展到资本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农村信息化从技术角度包括农村通讯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装备的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的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农产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化等。

2 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2.1 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

虽然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最近的几年里有了相当快的发展,农村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以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网络逐渐完善,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软硬件技术正逐步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农村100%的行政村已接通电话,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电话率达到98%。我国100%乡镇能够上网,其中具备宽带接入能力的村镇比例为:乡镇99%;行政村85%。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固定电话的拥有率已经降至46%,而手机的拥有率则上升至90%。

农业部正在组织开展的农业信息服务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的试点,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服务模式单一的问题。各地出现了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信息进村入企、电波入户、信息公告栏、农技110等服务模式。

(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显著。中国国家科研计划从1990年开始,连续支持“农业智能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研制出棉花、水稻、芒果等多种作物的生育全程调控和农事管理专家系统,以及鱼病防治、苹果生产管理专家系统,开发出实用农业专家系统200多个,在全国22个示范区应用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另外,数据库、多媒体、人工智能、系统模拟模型和3S等信息化技术在农业宏观决策、资源区划、遗传育种、灾害预管、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一定应用。

2.2 我国农村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目前还存在众多问题,尤其是对农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1)农民信息接收能力差。我国的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文盲比例较高。据2006年普查结果,中国4.9亿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还没有掌握现代生产技术。

(2)专业信息技术人才较匮乏。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农村平均每乡镇科技信息员不足3人,数量和素质远不能满足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需要。

(3)科技信息资源分散。现阶段,科技信息资源多头建设、分散管理,致使基层科技信息“孤岛化”,使得科技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例如,农业部门实施的“金农工程”,重点针对农产品流通环节;教育部门的“校校通”主要面向农村中小学校;广电部门的“村村通”主要集中在光缆布线基础设施建设上。所以,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国家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服务体系与共享机制。

3 信息技术的保障

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绩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分不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目前已有很多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农业、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它们自身的发展。今后,国家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1 多媒体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领域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则是将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信息处理技术的一次伟大变革。如何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VCD、DVD机和电脑光驱的普及,农业实用技术VCD、DVD光盘和电脑光盘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首选。目前,我国农村信息传播渠道还不太发达,农业实用技术VCD、DVD光盘和电脑光盘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全国拥有9亿农村人口,4.5亿农业劳动力,多媒体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