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农村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用仅占世界9.1%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0.8%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我国农业发展基本沿用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农业的发展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最终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放在重要的地位,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摒弃粗放式经营,根据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这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实行集约化经营,进行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采用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既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又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为农民增收,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
2.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农业污染、保护农村环境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们的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一方面,农业循环经济提倡清洁生产,要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遵守生态规律,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了农产品污染问题。
3.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带动相应的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利益,频频设置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要求尤为苛刻,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境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此,我们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能,逐步使其符合资源环境方面的国际标准,从而突破绿色壁垒,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三种发展模式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农业循环经济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发展模式:一是以多产业复合的大农业发展模式;二是以生态农业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三是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
1.大农业复合型发展模式
大农业复合型发展模式,就是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立体种植,横向延伸,建设农林牧副渔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模式:农林型模式;农渔农畜型模式;农林牧副渔各业兼而有之的综合型模式。
农林型模式是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栽培作物或动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组合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如农林间作、林药间作等),逐步形成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实现多级生产、稳定高效的复合循环生态体系。农渔农畜型模式,是将人工养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匹配组合,形成一个良性的减耗型环状食物链(如稻田养鱼),这既能有效地利用多种可饲资源,使低值的自然资源转化为高值的畜产品,又能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综合型模式,则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组合。在山区或半山区,可以实施牧、能、林一体化建设,如以沼气利用为主的林果种植及养殖业并举的围山转生态农业工程;在平原地区,可以实施农、渔、能、商一体化建设(如桑基鱼塘),及以沼气为纽带的蔬菜花卉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并举的生态农业工程等。
2.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
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是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农业通过合理的投入,使农业生态系统维持在理想的状态并能保持良好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主要包括:
(1)生态种植模式是利用当地现有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高效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和其他生态类食品成为今后种植业的一个发展重点。比较成熟的种植模式有三种:间套轮种植模式是指在耕作上利用生物共存、互惠原理,采用间作套种和轮作倒茬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土地生产力来提高产量,还可以调剂用工、用水和用肥等矛盾,增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旱作节水农业生产模式是通过工程、生物、农艺、化学和管理技术的集成,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消除或缓解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提高经济效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就是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注重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推广农作物清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的专用技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2)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如在畜牧业生产中构建生态养殖场,养殖场中配备相应规模的饲料粮(章)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场所,在实现畜牧业绿色生产的同时,减少废气物的排放,实现良性循环。
(3)生态渔业生产模式是遵照生态学原理,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按生态规律进行生产,保持和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平衡,保护水体不受污染,保持各种水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和食物链的合理结构,确保水生生物、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有:基塘渔业模式和以渔改碱模式。这种模式将渔业生产和土地综合治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创造出比单一养殖或种植更高的经济效益。
3.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再利用,集能源、环保、资源为一体的最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秸秆利用、三沼利用等。秸秆利用是将秸秆加工处理,使其变成肥料、饲料、原料、能源等,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原料化、秸秆能源化几个利用模式。秸秆还田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堆沤还田、过腹还田等,可以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保持土壤养分平衡。秸秆饲料化是将富含较高营养成分的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粉碎氨化,加工成便于畜禽消化吸收的饲料。秸秆原料化包括利用小麦秸秆制取纤维素,用稻壳酿酒,用稻草制作板材;作为造纸原料及制作秸秆餐具;编织草帘、草席;用于蔬菜产区的温室大棚等。秸秆能源化主要是指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生产生活。
三、制约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不利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应用以及三大发展模式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形势并不乐观,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国农业资源匮乏,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开展
我国的农业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水资源不足。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627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主要产粮国之一,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80%。第二,耕地资源不足。据国土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 2005年人均耕地面积为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且耕地面积每年仍在减少。第三,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国家林业局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公布,我国目前森林面积为15894.1万km2,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人均占有森林面积、蓄积量分别为0.128km2和9.04.8km2,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5和1/8;这种现状极不利于我国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利用。农业资源的匮乏使得农业生产很难实现生态系统内物质能源的自我循环,不利于循环农业的开展。
2.我国农业发展比较落后,对循环经济的投入有限
农业生产在我国虽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村经济现代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农村还无力对循环经济给予经济支持。而政府财政的大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设施的投入不多。
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污染严重
长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采用了不科学、粗糙的甚至是掠夺性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第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2位,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种过多,再加上使用方法单一,因而对人畜、水体、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十分严重。而化肥的大量使用则导致了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大减。第二,畜禽饲养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畜禽粪便和废物每年达到17.3亿吨,是工业废物的2.7倍。目前畜禽排泄物主要是直接返田,严重污染周边水域、土壤、空气等环境,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第三,大量秸秆的不科学处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目前大部分秸秆当作燃料或是在地头直接烧掉,这不仅浪费了能源,降低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导致了土壤功能的衰退,也污染了大气。
4.科技力量薄弱,农户循环经济意识淡薄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总的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偏低。如以不烧秸秆、取消翻耕等为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普遍,但我国仅处于起步阶段;又如我国的农业灌溉,仍然以漫灌式补水为主,水的利用率很低。加上沟渠河道的渗漏,以及工业废水、化肥、农药污染,使我国水资源更加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者文化层次较低,对清洁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农副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所产生经济效益的关注也不够,使本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所得的经济效益流失,这也妨碍了循环农业技术的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制度安排
1.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
从农业产业和农村消费的可持续与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以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的思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范式的变革。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实行节约化利用,以提升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农业投入利用效率为切入点,从节水、节地、节能、节肥、节药、节劳等方面赋予传统型农业新的成本节约理念,提高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农业废弃物处理方面,实现种植业生产所积累的生物资源全程化利用,尤其对秸秆的副产品除传统的沼气利用外,要探索生物质能、微生物资源经济利用的新思路,实行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开发。在农业产业链延伸方面,实行清洁生产,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增加价值链条,拓展农业产业化空间。重点关注农业产业循环链的内生延伸与产业联动,加强农业产业循环链整合思路、途径与模式,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着力建设循环型社区,开发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农村社会生活的清洁化消费。
2.加快循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加快循环农业产业化步伐。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保证农民按照绿色无公害标准生产特色农产品的有效机制,也是使特色农产品生产上规模、上档次、确保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循环农业产业化可以通过公司+农户为主的产业化形式,实行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租赁经营,使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以保障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农户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快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化步伐。首先,要建立循环农业产品的认证机制。循环农业产品是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进行生产的,实行循环农业产品认证制度可以提高循环农业产品的信任度和透明度,给消费者提供巨大的便利;其次,要进一步拓展循环农业产品的市场。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循环农业产品应紧跟市场步伐,在满足国内市场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3.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我国农业生产科学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循环农业推广的重要因素。为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第一,建立循环农业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以国家财力为支持,依托于国家农业研究中心以及大学的科研机构,充分发挥企业的科技力量,增加对循环农业新技术的研究;结合中国实情,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第二,重点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拓展农业空间的技术集成与创新。近期,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与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村生态小城镇建设技术、农村生活消费绿色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示范推广体系。
4.做好技术、资金、政策等三大保障工作
(1)技术保障。我国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做好技术保障,在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民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支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如对区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合理的规划,对套种、节水农业等技术推广给农民进行培训等。
篇2
关键词:农业和农村发展 乐观主义 悲观主义
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但是,历史上人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研究领域广泛存在种种悲观主义情绪。农业被视为衰退的产业,农村被视为落后的地区,农民被视为愚陋的群体。郭熙保(1995)分析发展经济学中农业发展思想的演变,认为20世纪60年代,农业被忽视的倾向才有所改变。在对农民的认识上,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4年在《转变传统农业》中提出了“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的观点。到了70年代,农业发展本身也被看成是发展目标之一。80年代后,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工作得到进一步展开。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总结并展望农业和农村发展前景,乐观主义思潮渐趋主流。其中:Hayami(1998)令人信服地评析了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有关小农前途问题的悲观论调,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肯定了农业和农村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人们已经熟识:“如果你希望工业化,那么,你应该准备发展农业。”
可以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是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逐步形成的。分析其思想渊源,得益于对“城市偏向”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所谓“城市偏向”,是指发展实践中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的政策倾向,其视野主要局限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在思想观念深处根深蒂固地认为工业具有比农业的无条件优越性,城市具有比农村的无条件优越性,以及农民具有无条件的落后性(王列生,2003)。而乐观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为:社会发展不等于农业与农村落后。无论基于西方经验,还是立足发展中国家实际,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城市化与乡村建设都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不可或缺。Hayami(1998)还指出,发展中国家广大农民对经济机会反映敏锐,完全有能力胜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时,他们在工商业活动中具有企业家潜质,成长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无疑是国家未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一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兴起的绿色革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信心;二是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取得的成就,正如约翰逊(2004)所说:中国的经验表明,通过体制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实际价格,以及取消对个体经济活动的种种束缚,农业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三是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农业已经或正在迈向现代化阶段,不少现代化的乡村地区明显优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因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悲观主义逐步被乐观主义思潮取代,绝非是出于理想主义,而是实践在学术思想上的真实反映。
我们在政策上应认真借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乐观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启示,真正以扎实有效工作发展农业,建设乡村,提高农民。同时,也要客观地评价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避免忽视工业化而陷入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2、Hayami,Y. 1998. “The Peasant in Economic Modernization.”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Third Edition),edited by Carl K. Eicher and John M. Staatz,300-315. Ba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篇3
【关键词】农业 金融 集约化 作用
近日,总理在对瑞士的一家农场考察时提到,该农场只有6个人经营,而农场却有将近40公顷,我国的农业的发展也可以借鉴欧洲发达地区的经验。早在2013年3月,李总理就曾谈到,通过股份合作,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新的农业,这样一个方向对新农业是一个有利的支撑。而事实上,李总理的讲话指出的正是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集约化农业产业。
1.农业集约化是指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传统农业相比,集约化农业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了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我省是农业大省,2012年又将新增耕地面积12万亩,同时积极推进高标准的集约化农田建设,那么在政府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的过程中,农村金融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农业的集约化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助,而作为传递政策的渠道之一,农村金融自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上半年,我省共投入农业资金72.08亿元,兴建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金融,尤其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政府资金投放的渠道之一,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网点众多的优势,全面协助政府建设和发展集约化农业产业,为省委、省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2.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的主要融资平台,为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截止2012年10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扶持“三农”、扶持地方经济累计发放贷款1791亿元,占全省涉农贷款的90%以上。作为地方特色的金融机构,农信社加强了与基层农资供应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沟通,充分了解当地农业合作社的农资、农机需求情况,根据季节的不同为集约化农业产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积极有效的筹措和调度资金,为一个又一个农业合作社开通了绿色通道。
3.作为企业和农民之间对接的媒介,农村金融在促成建设集约化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农村,由蔬菜合作社等一些集约化的农业产业负责生产,相关企业负责加工、销售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已初具规模,而这其中随处可见农村金融的影子,与此同时,农村金融还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引入集约化农业组织,通过为企业和农户架设起资金流动渠道来保障和进一步促进农业集约化的发展。
4.全面覆盖集约化农业资金链风险。集约化农业往往初始投入较高,相对风险较大,一旦遇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往往给产业带来较大的损失。如2008年的雪灾给许多蔬菜合作社带来巨大的打击,相当一部分合作社耕地损毁严重,库存农产品受交通运输影响一时难以销售,不少合作社资金链一度紧张。而此时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根据党和国家的指导精神,调拨资金帮助当地产业度过难关,对产业资金链所存在的风险起到了有效的遏制。
李总理指出,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江西省是农业大省,相对国外先进的农业产业仍有一定差距,农业集约化的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但朝现代化农业产业方向发展势在必行,而农村金融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包括传递扶助政策,提供融资平台,引进专业技术等,通过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来为集约化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国家农业的发展刻上了至关重要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葛阳琴,潘锦云.农村金融发展困境、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 李刚.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财经科学,2012(04).
[3] 罗富民,段豫川.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制约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篇4
2016年10月底我来xx乡任职副乡长,分管农林水牧,近三年,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xx乡的农业总体发展情况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xx乡的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xx乡基本概况:
xx乡位于湖南芷江县东南部,乡政府距县城24公里,东南接怀化,西毗罗旧、岩桥乡,北邻罗旧镇。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4.01平方公里,下辖阳和田、庆湾、拾担、xx、干塘坪、柘莲、电冲7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2017年底全乡有3872户,总人口10739人。全乡多为丘陵地,地势比较平坦,有丰富的煤炭,紫色沙质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有xx、拾担、庆湾三个农贸市场,优质稻生产、两系杂交稻制种、柑桔、水蜜桃、蔬菜、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养殖、黑木耳种植、稻田养虾等基地。境内有清水冲小一型水库一座,库容1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0亩,有金鸡冲、清叶、邓家界、洞山、双岔溪、葫芦冲、小路冲小二型水库七座,库容5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亩。全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大部分靠外出打工为主。其中全乡水蜜桃1350亩,优质稻近1万亩,柑橘4000亩,香甜瓜340亩,金秋梨240亩,稻田养虾148亩,黑木耳40亩,生猪存栏3800头,香猪230头,肉牛110头、葡萄200亩、香葱80亩、猕猴桃50亩,并且每个山塘水库都有人承包养鱼。近年来,xx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深入发动集体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xx乡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x乡的农业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乡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水蜜桃、黑木耳、香甜瓜、柑橘、梨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1年到2017年,柑橘、金秋梨产业出现老品种逐渐被淘汰,收购价低,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果园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柑橘、金秋梨果园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被淘汰了的品种,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柑橘、梨树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甚至近两年果农因为收购价低,而人工费较高,出现不愿意采摘等现象。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近几年水稻销售价格低,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全乡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农田处于荒废的状态。
(三)、水蜜桃、龙虾、黑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农村农业发展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农村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此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xx乡的养猪产业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全乡较有规模的养猪场只有6个,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以及今年的非洲猪瘟的狂袭,严重挫伤了群众养猪的热情。水产养殖品种常态化,在市场上也未能占优势。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柑橘、金秋梨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群众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获取销售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限。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提升本乡的综合实力,改变本乡的贫穷面貌。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种养基地,力争每一个种植品种都能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针对不占市场价格优势的老旧品种进行换代,不断提升新品种的质量。
(二)加强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整合农业投入资源;二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合作社的监测、管理和指导。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带头人的建设和培养。采取培训考察、专题讲座等有效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档次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针对本乡的产业特点,着重发展水蜜桃、黑木耳、香甜瓜、优质稻的种植,科学管理,提升品质。
篇5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经济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为了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就必须要做好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下面,本文将浅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村经济 科学管理 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相比城镇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说,其发展还是远远落后的。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的话,农村与城镇恐怕会出现两极化,两者之间的贫富差距会逐渐拉大,不利于人民生活的提高与社会稳定的发展。因此,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的工作刻不容缓。
1. 农村经济遇到的问题
1.1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
相比于城镇来说,农村的教育工作是比较落后的,这里面一是由于农村客观的经济条件不足,二是一些农民忽视教育工作,没有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数农村出身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往往都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这样一来,农村逐渐缺乏知识性人才,只留下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一群农民,再农村就出现了知识断层的现象,这样循环下去,农村长期缺乏知识型人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相反,城镇经济将会一直发展,长此以往,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1.2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农村经济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是其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远不如城镇经济的增长速度快,国家试图通过粮食价格上涨的方法让农民增加收入,达到迅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和手段是治标不治本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城乡收入差距非常明显。所以,要从根本上采取一定的方法,来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1.3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随着一些工业生产在农村开展,许多的农业土地被用作工业生产,这些本应该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被不恰当地利用着,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是小而分散的,这种农业生产模式非常不利于新科技的推广与使用,农业生产机械化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1.4政府部门投入不足
虽然一直以来,我国的政府部门对农村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由于农村的人口多,农业面积广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政府部门的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的经济发展。以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情况来看,政府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并且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以此来支持农村的经济发展。
2. 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管理的举措
2.1加强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程度
农村最主要的产业就是农业生产,要想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从农业生产这方面着手。农村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农村推广一些农业高科技,生产一些优良品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对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使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学会使用农业高科技。
2.2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呈迅猛发展的态势,而工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许多人为了工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利益在环境方面选择了先破坏后治理,这样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后期对环境的治理也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因此,在农业发展方面,一定要吸取工业发展带来的教训,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绿色农业,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
2.3政府要加大其支持力度,将政策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缩小农村与城镇的经济发展差距,政府一定要将“三农”政策以及其他农村方面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大力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的高科技与农业生产设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3. 科学经济管理的策略的促进作用
3.1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条件挑战经济管理的内容
我国的农村土地占地面积广,农村数量比较多,管理起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且,每个农村与农村之间的地理环境、当地资源等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因地制宜,搞清每个农村的自身优势,并且要建立一个经济网,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将部分农业种植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结合起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加强每个农村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
3.2完善经济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经济管理,就要对农村经济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指引着农村经济向前发展。一套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有利于将所有农民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3.3规避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建立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规避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之前有一些农业生产由于发展方法不当,大量的化肥农药、地下水灌溉与化工污染导致了环境透支。所以,我们必须要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的农业,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同时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科技、高效率、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对农业经济进行科学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陈利霞.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8):35.
【2】姜作培,季建林.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研究[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4.
【3】王培根,龙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互动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6,(4).
【4】邵明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师,2006,(5).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村经济发展 作用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
以农村的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将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人或为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的人进行自愿联合并且进行民主管理的互的经济组织就是农村专业合作社。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盛大召开,农村生产的全面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促进,农民的收入也日益增长,生活水平也有很大地改善,使农村改革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农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在农村改革的发展浪潮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在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农村经济要想再次腾飞就必须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扎实的基础,2007年7月1日我国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一法律有力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农业产业的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的收入方面有了很好的转变。
然而,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掌握的科学技术含量普遍不高是其现存的问题。因为,农民是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成员,当地农民的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他们有的专业是种植,有的是专业养殖,其科学技术含量并没有达到当下的要求。在这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不能够满足人们在农产品品牌与质量方面提出的要求。他们还处在市场经营方面的初级阶段,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还不能适应国外市场。
另外,农村的名农产品和特农产品以及优农产品还没有知名度,而注册过品牌商标的农产品少之又少,市场品牌的经济相对较低。
而社员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导致他们对名农产品和特农产品与优农产品的不断改良的发展能力也十分薄弱,这也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充分地利用了农业科学的先进技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也被党实施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大大提高,对其生产力有很好的发展作用,农村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民产品的丰收与流通大大丰富了城乡市场,从而使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促进,这一现象正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重要地位的有力说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部分是农民,他们在这个互助合作的经济组织里,自愿地进行着合作制与股份制的生产和经营以及分配还有管理。农村专业合作是站在农村的基础上的,因此十分熟悉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产品的品质以及人际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农业生产与市场两个方面有很好的掌控,把知名农产品当作基础,把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运用灵活多样经营方式,在各大市场开展农产品的销售活动,不仅既激活了农产品的沟通,也带回了科学技术信息,调整了农业结构,有力地推动了“一乡一业”与“一村一品”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农村产业化基地、农产品示范范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现代化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里存在很多有经营头脑和会生产与销售的人才,他们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把市场活跃和增加农民每年的收入。在特殊环境中还能稳定市场,在城市农产品紧缺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很多的成员,是一个大的家庭。每个专业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技术,广大农民要熟练的掌握各专业的知识,对各植物动物的生长规律进行掌握对它们生理和生育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解,才能在生产中进行开发研究从而获得高产量。而农民从事农业科技活动争取高产的有效载体就是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各种名农产品和优农产品以及特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基地。我国地大物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农业与优势资源来进行有计划和有步骤的农业生产。
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农村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对党的相关路线和方针和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文件有所了解后来进行学习,对党富民政策有深刻了解。不仅学习了政策时事,还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交流,精心研究市场信息,探索出了一条农产品深加工和增产增收的新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紧密相连,他们谈着农业生产技术,讨论着市场信息,讲着党的富民政策。这样就减少了农村里的不文明现象。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中国特色农业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有效传播。
四、如何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存问题
那么我们要怎样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存的问题呢?首先,政府要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核心,对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严格规范并且推动它的发展。站在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把主导产业当作纽带,始终遵循“民办和民管以及民受益”的原则,推行并采用“基地+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根据本地特有的优势条件,将特色农业与优势资源创办作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中心,鼓励农民参与到专业合作社中来,充分发挥他们在合作社中的作用。
第二,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工作,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人员的培训基地建设好,完善农民合作社社员的培训工作。
第三,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进行提高,使其职能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根据各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确保运行机制与决策机制具有合理性。
第四,在政策上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民的法律知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还需要宽松的环境,因为它正处于成长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与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都有了质的飞跃。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有必要立足于当前金融发展形势,改变农村金融现状,更快更好地推进相关农业经济的建设工程。
1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1.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以及发展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金融主要推行的政策是传统的农村信贷补贴政策。其主要以政府干预为主要方式,主张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进行补贴的理论。还有1种理论就是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它完全否定了农村信贷补贴这种手段,认为只有采取金融市场的方式才能够推动农村金融发展。为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环境形势,不完全竞争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认为政府不起主导作用,而是通过引导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来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其反对政府进行市场利率定价,支持政府采取相关政策辅助协调来保证其他银行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低息融资。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经过了4个时期。1979—1993年,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建立新的农村金融机构,1993—1996年这段时间,其方向主要是完善服务性的农村金融体系,而1997—2005年这段时间,则强调了对农村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提出要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能力,2006年—现在,实行的是农村金融改革,提出创新金融机构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1.2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村金融改革关键期,虽然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农村的金融机构规模小、数量少、金融机制不健全、发展速度慢等问题。在现代化发展大环境下,流入第2和第3产业的贷款越来越多,而在农业方面的贷款额度都比较小,农业经济发展在基础上就没有其他产业牢固。目前,我国也正创立新型金融机构,比如村镇银行、农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这些都能够称得上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成功典范。
2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分析
提到农村金融的发展,可能大家第1个都会想到农业贷款,但金融机构进行的农业贷款对农业的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作用不大。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2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主要体现在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机制。虽然储蓄率的上升下降是极不稳定的,但不能够否认金融发展可以给储蓄率带来不小的影响,金融的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分散金融风险。有效地开发农村金融资源,可以促进农村储蓄率的提升,也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影响。农业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多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金融储蓄向金融投资的转化率高低。目前有部分金融资源是不能够转换为投资的,他们多数都以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的形式流入了金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从分散的储蓄户那里吸收储蓄时带来交易成本,而金融机构为了能够让储蓄户放弃积蓄控制时会付出的信息成本。不能否定这种机构的存在,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一定要让手续费用或者佣金费用得到降低,才能够极大地提高金融运作效率,让农村金融市场走向市场化的道路。农村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够改善农村金融规模以及结构,但农村的经济发展的确能够提高农村金融转化率。
3搞好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建议
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效率,就要合理化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新媒体时代,合理应用网络化建设,把握农业经济实际状况和农业需要,从技术上确保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也要加强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金融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整个金融机构的效率。肯定以及重视非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在,积极引导其与国有金融资源进行合作,促进经济结构和金融机构的合理化。继续合理建设与运营操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推动全面农村金融机构与经济结构建设。加快改革和创新的脚步,构建科学化干预政策和现代化金融体系。顺应形势发展,政府应该减弱其控制力,促进非正式金融资本融入到整个金融市场领域,以活化金融资本为主要目的进行适当性干预,实现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构建。面对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象,应该要完善农村金融机制,促进国有和民有资本的融合,保证其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4结束语
要正确的认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要对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扶持,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要真正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型的农村经济,还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
墨西哥的农业有过辉煌的发展史,但是随着世界经贸环境的变化和墨西哥农业自身的衰退,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墨西哥已经要进口一部分农产品来满足国内需求。近年来,墨西哥政府看到了这一问题,农业部顾问诺埃·里维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墨政府正努力将依赖性强的旧农业转变为产业化程度高的现代新农业。
在墨西哥不断加快自己进入全球化体系的脚步时,农业却受到外部的强烈冲击。虽说墨西哥北部地区大多是机械化的大农场作业,但这只占全国农业人口的少数,而全国人口60%以上的农民却基本上是小规模种植,平均每户拥有耕地面积不超过5公顷。这些小农户根本无法抵挡美国、加拿大低价农产品的汹涌进入,导致大量农业人口流失。诺埃说,墨西哥政府近年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扶持措施,农村扶持计划就是其一。
诺埃介绍,农村扶持计划1994年开始实施,是一项政府根据每户土地直接向农户发放补贴的措施,农民只要在当地农业部门登记注册,并提出申请,有关部门经过审核后,就会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政府对发放的补贴去向没有硬性要求,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置肥料、设备或者增加灌溉能力。由于补贴按照各户耕种土地面积发放,这项政策提高了农民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改善了农民的收入状况。农村扶持计划实施10多年来,投入额不断增加,到2004年,总投入达到了5亿多比索(约合4600万美元)。农村扶持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提高了对外来农产品的抵御能力。
诺埃指出,要真正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开放型的农村经济,还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墨西哥政府支持农民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墨西哥最大的奶业集团阿尔普拉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阿尔普拉最早是由89家奶牛场场主联合成立的公司,场主按照各自的牛奶产量直接参与公司股份,公司从奶牛场收购牛奶加工后直接销售到市场,不用经过中间商,从而达到了利润最大化。
墨西哥政府还帮助农民走市场化道路,争取出口更多的农产品。墨西哥农业部农产品贸易促进协调局局长布兰卡·维耶罗告诉记者,农产品贸易促进协调局的工作就是带领墨西哥的农产品生产者走向世界。去年,协调局用统一的品牌“最棒的墨西哥”,出资组织墨有特色的农产品参加了10个大型的国际或国内农产品行业展销会,获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协调局设定了一个“墨西哥最佳质量”的检测标准,凡是出口的产品都要符合相应标准。在严格的出口质量监督下,墨西哥农产品出口近年保持在世界第十的位置,其中南瓜、芦笋、木瓜等果蔬出口居世界第一位。
理论上讲,欧盟和法国没有农业补贴,只有统一的社会贫困、经营者困难或者自然灾害补贴。但法国有较为完善的农业保障体系,农民得到的资助是在一系列完备的基础制度、基础法律上进行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每个农民都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事故意外伤害险,与国家公务员或者市民没有任何身份上的区别;每个农民与市民一样享有贫困家庭补贴及其它一切补贴。
2.完备的税务征管体系:每个农民与市民或者其它公民一样缴纳所得税;从欧盟范围来说,农民与市民享有的福利与缴税的义务从根本上也没有特别的区别,都按同样的税法条款缴所得税。
3.完备的为农业服务的金融体系:每个农民都有银行账号,享有现代金融服务。
4.完备的法律体系规范社会补贴。这是法国农业行业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
5.申请享受农业政策方面的优惠及补助,标准在全欧盟是统一的,均按实际收入水平或者包干分等来匡算。农民在申请农业补贴时的程序是个人直接填写全欧盟统一的或者全法国统一的表格,按表格规定的不同条件对号入座,你该享受什么补贴自动入档;表格由地方政府逐级上报到中央政府直到欧盟。一个农民一年要填的行政管理表格可能要以数以百计来计算。
农业补贴的发放有舞弊现象,但不多。这是因为法国有透明的发放监管体系,补贴标准都要张榜公布,还有统一的金融体系(银行账号)、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退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账号)、统一的税收体系和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可进行独立、相互或联合监察)以及详细的个人信用数据库。补贴发放逐级审批程序透明,全过程有监督,特别是发放后的抽查就更加严格。
农业行业管理是欧洲国家行政管理中最复杂的行业之一,在法国也不例外。这方面相关的法律与规章有厚厚的一摞。从其法律文本的数量就可看出其组织管理和监管机构的复杂、严谨与庞大。
农协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支柱
“新村运动”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互助和协作蔚然成风,尊长爱幼,遵守乡规的传统美德随处可见
在韩国农村采访几乎看不到城乡有什么大的差别,农村不仅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水利化,而且农民的收入也达到城市人口平均收入的85%。韩国农民之所以能够走上致富之路,靠的是“两大动力”:一是“农协”,二是“新村运动”。它们犹如韩国农业发展的两大翅膀,带领农民跨进了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前,记者走访了京畿道议政府农协。谈起“农协”,李淳镕理事如数家珍地说,全国性的农民组织“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成立于1961年。农协有三大职能:一是教育普及农业技术;二是建立购销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从事信贷、保险业务,向农民提供资金(主要由农协银行承担)。农协经过几十年的运作,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以农协银行为例,目前,农协自己经营的银行已达1088家,遍布韩国所有农村。农协存款总额已超过韩国最大商业银行国民银行,成为韩国最大和最信赖的“民族银行”。
韩国农民贷款统一归口在农协银行。李淳镕介绍说,韩国农民从不为贷款发愁。农协银行贷款的利息十分低廉,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利息仅为3%,还贷的年限分别为2年、3年、5年不等。农民贷款以土地和家庭财产为担保。农民提出贷款申请后,韩国验证院立即派出资产评定员到申请的农户进行调查,并根据各地区的土地、财产公示价格进行准确评估。一般贷款的额度为担保额度的80%。农民从申请到拿到贷款,一般只需5天。还贷时,如遇到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借贷人只要还清了贷款数额的10%至15%,农协银行则可延长其还贷期限。农民破产还不起贷款时,可将担保的土地或财产,通过法院进行拍卖。购买者须向农协银行缴纳欠债者的所有贷款和利息。
“新村运动”是上世纪70年代初,由政府主导的在全国农村开展的致富运动。韩国江原道高城郡巨津镇农协会长李永权深有感触地说,想起当年开展的“新村运动”,村民们至今念念不忘。“新村运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协的贷款和政府的资助,农民的干劲越来越高。在全国“新村运动本部”的指导下,我们先后开展了“和谐与爱护邻里运动”、“农村公园化运动”以及“讲道德守纪律运动”等。“新村运动”的开展,使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互助和协作蔚然成风,尊长爱幼,遵守乡规的传统美德随处可见。
李永权兴奋地说,“新村运动”激发了全国农民创造美好家园的热情,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农村的社会文明和进步。
周坚强博士是加拿大农业部国际合作局加中农业科技合作首席执行官。多年来,他在加拿大农业部担任加中农业科学合作的主管,对加拿大和中国农业都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他的注意力一直围绕着5个方面: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农业生态和环境;农牧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口膳食营养结构的调整;最后是扶贫。
周坚强告诉记者,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这个成绩相当了不起!但是,中国农业经济相对薄弱,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体系,农民教育水准不高,也是今后须正视和提高的问题。但要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制定合理的科学管理制度,同时要协调好与农业相关的,也就是整个社会的各方面力量,为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加拿大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对农业生产的严格科学管理,是保证加农业生产力处在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主要原因。周坚强说,农业科学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包含选种育种技术、养殖技术、栽培技术、生态环境控制、肥料和农药合理应用、系统管理等等,这些方面都协调好了才能生产出高质、安全的农产品。加对农业扶持力度很大,农业部和地方政府每年举办免费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推荐、转让最新农业科技成果。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加拿大除了土地肥沃、面积广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加农民受教育程度高,基本上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这也是加拿大农业科技含量高、农产品竞争力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拿大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严格的体系化和标准化管理,农业科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加是世界养猪业大国,其55%肉猪出口。加拿大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依赖先进的种猪选育体系、集约饲养体系、对抗生素和疫苗的使用严格控制,以及肉产品质量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拿大的畜牧业、养殖业讲究“动物权利”,也就是牲畜必要的生存和卫生条件,使牲畜少得病,肉类质量自然提高。
在过去的七八年时间里,由周坚强具体组织了加拿大农业部和我国吉林省白城市农科院的燕麦合作项目。在白城市的干旱、盐碱地和退化草原上取得了良好效果。参与此项合作的加农业部专家获得2003年度中国国家“友谊奖”。现在,周坚强正促进加拿大农业部和中国多方面的科技合作,为建立中加示范农场和组织中国高级农业科技人才来加留学进修而忙碌着。
出身农民家庭的豪斯曼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有着强烈的开放和创新意识,这正是他的成功之道
从事温室种植的斯蒂夫·豪斯曼先生现在是荷兰的名人,原因是他的玻璃温室变“耗能”为“产能”。这在油气价格高企的今天,自然备受人们瞩目。
玻璃温室种植在荷兰非常普遍。荷兰的气候条件并不优越,却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其中温室种植更是功不可没。普通温室在冬天时需要烧气取暖,夏天时还要耗能制冷,是个十足的能耗大户,年均每平方米要烧掉40立方米天然气。5年前,豪斯曼就萌生想法要扭转温室大量耗能的局面,开始准备投巨资建立节能型的温室系统。但那时天然气价钱很便宜,温室费“气”不费钱,镇上的许多农民因而并不在乎。他们甚至觉得豪斯曼的想法简直是“发了疯”。时过境迁,居高不下的天然气价格如今已成为玻璃温室种植户们“不堪承受之重”,许多农民不得不考虑关闭温室。相比之下,豪斯曼先生却是潇洒自在,因为他家的温室每平方米年均只需耗气5立方米,而且还能储藏多余的太阳能。
2月27日上午,记者在荷兰阿纳姆市近郊小镇霍斯见到了豪斯曼,并参观了他的新型温室。豪斯曼介绍说,他的温室共有2.6万平方米,主要种植各种花草,这些花草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为写字楼提供观赏之用。其中新型温室约有6000平方米,屋顶是双层多角度玻璃,可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春夏秋季,多余的热能被输往地下30米至70米处,用于加热9摄氏度的地下水。冬天,经过加热的地下水循环回到地面,给温室加热。在玻璃顶层的下面,还有一层可平移的铝制房顶。白天阳光强烈时打开,晚上关闭,尽可能地将余热留在温室里。如此一来,热能损失量可减少45%。这一切均由电脑自动控制。冬天,经过加热的地下水除给6000平方米的新型温室加热外,还可部分地为其余2万平方米的普通温室“供暖”,从而节省大量能源。这便是温室“生产能源”的基本原理。
除了自己投资兴建节能型温室外,豪斯曼还想着帮助其余温室种植户节能。他与镇上的其他农民一起,以合作参股的方式办起了能源供应站,一方面从市场上购买天然气,另一方面则与荷兰专门收集垃圾的公司签约,由他们提供可供焚烧的垃圾。能源供应站除供应温室外,还给附近的村民们提供生活用电。能源站开张以来,入股农户的能源开支比直接从电热公司购电购气节省了20%至25%。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入股合作,能源站的供热覆盖面达到了210公顷,相当于豪斯曼家温室面积的80倍。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能源供应站除供热供电外,燃烧天然气及生物垃圾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经过净化后被送到温室,供作物吸收。“无论是能源供应站还是暖房,几乎不产生什么废料”。
出身农民家庭的豪斯曼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新鲜事物充满激情,始终有着强烈的开放和创新意识,这正是他的一条成功之道。30多年前,当大多数荷兰人忙着种植农作物时,他从比利时、丹麦等地学来了室内植物种植技术,比荷兰同行拥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27年前,他从瑞士、德国等地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使温室里生长的植物落户写字楼后不致水土不服,产品自然也卖出了好价钱;5年前,他又比同行更早地嗅到了能源“瓶颈”的来临,率先进行温室的“节能革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在,斯蒂夫·豪斯曼与他的弟弟一起合作经营,他管种植,弟弟管销售,共有20多名雇员。他们生产的产品70%供出口,年营销额约600万欧元,利润率约在5%左右。虽然为建新型温室,豪斯曼投入了数百万欧元,但他对未来仍然充满信心。他对记者说:“人说荷兰人都有‘绿色手指’(意为点钞赚钱能力),其实,开放意识才是‘绿色手指’的真正意义所在。”
政府每年要为农村每个家庭提供100天的就业机会
申请的工作一次必须不低于连续14天
村民从申请之日起15天内就应该得到工作
工资必须在工作结束两周之内结清
2月2日,印度《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正式实施。法案规定,政府每年要为农村每个家庭提供100天的就业机会,工作是非技术性的手工劳动,如修路、架桥、平整土地、开凿运河、兴修水利等。工资每天不低于60卢比(1美元约合45卢比)。印度农村发展部长拉古万什·辛格对记者说,该法案首次赋予农民就业的权利,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法律保障。
就业工程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施。首先要在全国200个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展开,5年内,覆盖全国。分析人士称,印度有7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该工程是印度向福利社会迈进的第一步,将有力缓解农村人口大量向人口拥挤的城市过度迁移的紧张趋势。
安南塔普尔村位于安得拉邦,是印度数一数二的贫困村。近年来,随着农田干裂,许多村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更有一些人因为贫困潦倒而选择了自杀。该村目前成为首批实施《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的地区之一。印度总理辛格在该村启动就业工程仪式上表示,“我们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确保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切实得到利益。”
安南塔普尔村村委会负责人钦塔帕利日前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法案在该村实施的情况。他说,每个家庭的每一名成人都有权获得政府提供的工作。每个家庭可以向村委会提交申请表,表上写明家庭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村委会根据登记情况,向申请工作的家庭发放一张工作证,工作证上贴着该家庭所有成人的照片,并且印有一个登记号。在5年内,该家庭任何一名成人都可以持这张工作证申请工作,但一个家庭一年只有100天的工作机会。
村民有了工作证以后,申请的工作一次必须不低于连续干14天。村委会在接到申请后发给申请人一张写着申请日期的收据。按照法案规定,村民从申请之日起15天内就应该得到工作。如果村委会没有按时提供就业机会,则要向申请人支付相当于原工资一半的失业补贴。如果村民得到工作机会却没有上岗,村委会不向其支付任何费用。工资必须在工作结束两周之内结清。
印度农村发展部新闻办公室主任罗伊介绍,为防止村委会在工作安排上操作不当,该法案还给出一些具体的操作规范。如优先照顾妇女就业,在安排工作时妇女要占到1/3的比例。工作地点距离申请人住所不超过5公里,一旦超过,申请人有权获得10%的交通和生活补贴。工作地点还应该有干净的饮水、供孩子乘凉的地方和急救药箱等。如果被带到工地的小孩达到5个以上,村委会必须指定一人专门看护这些孩子,其工资和其他农民工一样。如果农民在工地上因工作受伤,有权接受当地政府提供的免费医疗。据《印度时报》报道,安得拉邦已有270万人申请登记,拉贾斯坦邦和中央邦各有60万人登记,泰米尔纳德邦有50万人登记,北方邦也有50万人登记。
也有人对该计划的可行性提出质疑。首先是资金落实问题,其次是资金管理问题。法案规定,该计划所需大约1.4万亿卢比,其中90%由中央财政支付,10%由地方财政负担。有人担心政府很难在本来就很拮据的财政支出中拨出这笔巨款。即使资金没有问题,但由于管理不力,最后所谓“农民的工资”也会掉进各级政府官员的腰包。对此,印度财政部一名官员说,农村发展是我们制定预算优先考虑的方面。至于资金管理问题,法案规定成立监督委员会进行督察。国大党(英)主席索尼娅·甘地明确要求,在实施该计划的同时要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
人民日报《国际周刊》连续对国外农村的报道,使我们能管窥国外发展农业、建设农村、解决农民问题的新进展,有利于我们用宽阔的视野思考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印度、南非把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作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均国民收入3700美元的阿根廷扶持小农户;英国、瑞典等发达国家,农业功能已从提供健康绿色食品扩展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但近年仍在出台对农民经营的优惠政策。这表明,不管在哪个发展阶段,各国普遍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中外国情不同,但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的很多经验相通。最基本的就是要围绕农民就业增收这个核心,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解决农民收入低、增长慢的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农民的充分就业。印度先前在农村启动“自我雇佣式就业项目”,今年开始实施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增加农民就业和工资收入结合起来,受到贫苦农民的拥护。这种帮助农民就业,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增收的做法,具有普遍的意义。
篇9
【关键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式旅游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一系列的旅游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极大改善了人们日常休闲的生活方式。
一、乡村旅游系列发展与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农业系统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方式。将农业,农民以及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农民可以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使农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一系列利益。(2)有利于促进相关城乡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双方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能改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乡村的一系列服务意识和质量。(3)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一方面促进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促进农村三大效益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得到深化,其中的加工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整套系统服务,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推进,让乡村农业得到一系列综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一系列旅游者,也带来了旅游者的一系列购物需求。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的农副产品带来一系列的广阔市场。(5)对乡村旅游的进行一系列开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讲,它具有各种行业综合性的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展,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6)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恢复和保护。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日益交流,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具有相对传统韵味的民俗文化有些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在此情形下,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乃至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被时代新潮流给消灭了,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7)对农村资金状况的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乡村旅游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利用当地民俗以及相应自然条件良好的环境,文化范围等开展的,它有一系列特点,其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越来越得到经济发展的亲睐,并且随着乡村市场的逐渐被挖掘,外部资金的不断深入,当地农民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系列优势。
二、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联系
(1)乡村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是乡村旅游,依靠农村的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旅游业与农业极好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功能的结合。(2)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初步关系。农业是乡村地区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最重要的产业,农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着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3)多旅游产品的资源组合配置。基于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不同地域的乡村地区其乡村农业生态文化风格是不同的,并且由于这个旅游资源景观的多样性,才使满足不同游客的实际需要具有了可能性,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的功能活动。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
(1)乡村旅游的具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该地区旅游总体的发展局势,进行系统合理的统筹安排,构建一整套城乡一体化旅游网络。在这种前提下,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与市场条件、以及其发展潜力方面等的因素,让乡村旅游规划和农业发展之间统筹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效益。(2)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意识到一系列问题,不仅提升了原有的乡村景观意象,同时对于文化意象内涵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3)积极进行系列社区参与,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实现双赢。农民、农业、乡村旅游者三者是不矛盾的,随着经济形式的深化,三者之间实现了高度结合,提高乡村产业的生态化,有利于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于新型产业的推进,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而且有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广大农民的利益。使乡村经济进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综合效益。
参 考 文 献
篇10
1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1 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
由于农村居民学习意识不强,接受能力差,所以农村地区不重视教育,教育事业落后,导致教育设备差,教学条件艰苦,教学质量低下。而且大部分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都普遍的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因此,在农村从事劳动生产多为年龄大、知识水平相对落后、科技素质较差的简单劳动力,对新机械作业接受时间长,对使用方式熟悉较慢,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也不能更好的运用在农业生产工作中,种种因素导致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最终制约发展,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落后
1.2 农业生产困难大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省农村大部分的土地遭到破坏。大量土地被征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周围环境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环境出现严重问题。此外,我省土地不集中,属于小型作业,各自料理种植单一的农作物,集约程度低,他们拒绝接受推广的新技术、优良品种、推广新工具,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也不能够实现,缺乏生产技术推广人才,无法推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广泛使用,无法改善农业生产手段,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1.3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
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完善,有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起步快,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收入高。相反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模式单一落后,主要经营农业生产,规模小,收入低。
1.4 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多污染严重的工矿业转移到农村经营生产,投资建厂征用了大面积的农业耕地,大量的工业废水排挡,严重污染了水资源,大量的废气排放污染了空气。最终使得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1.5 政府部门投入不足
尽管农业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主要领域,但是由于农业地域广,农业基础设施差,农业土地流转等原因,使得政府部门的管理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不能满足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不能彻底解决农业发展制约因素。
2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2.1 农业经营管理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农业在我省发展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伴随工业的迅速发展,致使从事农业的人才资源进一步减少,农业发展人力资源不足。再加上一些农业管理人员队伍人数少,缺乏专业的知识,整体素质低,工作态度不认真,管理意识欠缺和淡泊,对农业管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从而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造成农业经济管理难以满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2.2 农业经营管理机构缺乏
目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营管理机构缺乏,尤其是贫困山区甚至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极大的限制了信息的传播,使得农业经济发展无法得到切实的落实,不利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时,相关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在农村设施建设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力,无法充分的满足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有效发展。此外,农村经营管理中也缺乏??秀的管理人才,导致其在农民信息反馈、先进生产技术传播、文化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尤为低下,不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从而无法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整体经济收入。
3 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方向
3.1 大力宣传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农民是农村农业经济建发展的主导者,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知识教育是当前工作核心。因此,国家应该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行大力宣传,积极宣传农业信息化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农民群众对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意识。另外,一些农村地区的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印发知识手册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和了解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也可以专门专家开展讲座,为人们讲解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内容与实际应用,切实的推行该管理模式。
3.2 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
由于人们科学文化素质低下,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和使用新技术投入到日常的生产作业中,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通过连续不断地组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农村面貌,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卫生素质,有效解决农民科技知识和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加强农村实用科技培训工作力度,使农民朋友个个有一技之长,人人懂一门技术,能够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的产业,顺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3.3 基层政府要加强农村建设工作的认识
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已成为我省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全面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使其积极的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工作,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总结,能够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好的建立起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使其队伍专业水平以及个人修养不断提升。更好的掌握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
3.4 组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综合实力影响着农业经济管理的成效,也影响着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要严格把关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前期培训、后期检查,要改变传统、陈旧的管理方式,顺应时展潮流,要组建成一支具备高责任感、高操作能力、高素质水平的经济管理队伍,管理人员要学会自我约束,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要深入了解国家的农村经济政策,并不断的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完善自我。要多鼓励、引导大学生回农村建设,提供合理的薪酬、奖励和提升机会,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为其营造良好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他们用其所学的知识与所具备的文化素养为建设中的新农村注入新鲜血液。
4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4.1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将农业经济管理,应用在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根据农村的经济发现现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发展制度,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科学、更规范。合理的制度能够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保证了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速度。
4.2 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农业经济管理打破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条条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创造出一种支持农业经济管理创新、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这样可以极大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
4.3 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