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控制的重点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管理控制的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管理控制的重点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过程;管理方法

1机电设备采购控制管理的重要性

工程项目中的机电设备采购控制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发展和延续,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采购控制的管理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主要是负责对工程项目过程中质量、进度和费用三者之间的控制和管理,以寻求最合理的方式,实现三者和谐统一,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期望目标,这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采购的每个环节进行过程管理,可以使采购工作更细致化,有利于控制整体采购质量。机电采购过程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涉及合同、质量、费用、速度、物流以及索赔管理等,因此控制管理要做好必须渗透到采购过程的每个细节。

2控制管理每个采购环节

2.1设备选择环节

因为机电设备技术含量高,所以相关采购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学会从多渠道获得要采购设备生产商的信息,比如行业杂志、电脑网络、各种行业广告等。采购人员要了解哪些生产企业的设备处于行业领先,哪些企业生产的设备口碑较好,哪些企业的设备性价比最高,在心中有了一定选择范围后,就应该实地去厂家了解设备情况,对企业设备性能进行实地考察,从而为工程选择最适宜的设备。如果设备价格特别昂贵,可以采用招标的方式。通过认真完成上述工作,我们就可以对买到不良产品的风险进行控制。

2.2合同制定环节

合同是工程项目合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采购的进度和质量,地位十分重要。工程合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工程师制定的商务合同;一类是设计工程师编制的技术合同,采购人员要实现两种合同的很好衔接。工程的采购合同应当首先参照技术合同,在采购合同中一定要标明机电设备的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以及制造标准,以确保货物能够达到采购方的应用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有相应的设备知识也要对合同制定流程熟练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很好地制定了合同才能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2.3采购进程

机电设备的采购过程管理是指保证供货商能够按时发货,不影响工程进度的管理工作。这个工程要做好,不仅对供货方的设备生产速度提出要求,还要求采购方对设备加工进程和运输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如果发现有延迟交货的迹象,就要进行督促,保证设备能够在合理时间内送达,不至于影响工程进度。在这个过程中采购人员主要负责与供货商的沟通与监督工作,协调工程方与供货商之间的关系,实现各方的平衡,保障在合同期限之内到货,从而实现对交货日期的有效控制。

2.4采购设备的质量

质量管理就是对供货商所提供的机电设备质量进行管理,使其达到合同要求。由于机电设备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应该配有相关技术人员和有长期操作此类设备的老工人。货物到后一定要严格检测,以采购订立的合同为检测标准,核对设备的尺寸、型号是否和合同一致,如果有条件应该进行通电实际应用测试,实际检查一下其运行指标能否达到合同标准,还要检查设备是否有正规的质量合格证,各种证书是否齐全。只有通过供货商和工程管理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设备在出厂时符合合同质量要求,从而达到对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

2.5付款环节

在采购过程中,费用管理通常采用事前预付款、货到付余款以及留存保证金三层分划的方式。这对保证采购双方的利益都是十分有利的,既保证供货商的利益,又保护了工程管理方的利益。因为对货物质量的检测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产品质量问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才能显露出来,而且机电设备属于故障率比较高的一类设备,在三包期内出现故障的概率很大,这时候产品保障金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时就可以很好保障工程管理方的利益。给予供货商一定的压力,这是保障合同有效实施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也同时控制了出现资金风险的概率。

2.6控制增补采购的次数

虽然造成工程实际进度和预定进度偏差的因素很多,但是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增补采购是造成工程进度延误的主要因素之一。增补采购通常是由于工程设计在施工中改变或者施工不合理导致设备损坏造成的。因此必须避免设计变更,施工前应该认真多次论证施工方案是否合理。还要提高操作设备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增加对设备的维护,避免超负荷运行机电设备,从而达到对增补采购次数进行控制

2.7运输环节

还要做好物流管理,国内一般实行供货商进行交货,这时采购管理人员做好监督、督促工作即可。但是涉及到进口设备的话,供货商一般只负责把货物送到港口,其他运输工作交给采购方来做。这时采购方一定要做好运输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根据运输要求预定合适的运输车辆;确保货物运输包装合理;办理各种运输手续;规划合理的运输路程,避免在运输中出现不能通行的情况;控制物流费用;控制运输流程,以免耽误工期。在制定好初步方案后,还要对方案进行优化,确保运输工作又快又好,从而对达到对采购运输环节的有效控制。

3结束语

机电设备采购是工程管理中的重点,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广大采购人员提高责任心,用心去做。采购控制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在采购职能上的延伸,因此可以采用科学控制管理原理,使整个采购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采购过程不断评估和改善,认真做好采购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控制整个采购过程平稳进行。由于机电设备有价格高、故障率高、制造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在采购控制管理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以满足机电设备采购的特点。做好机电设备采购工作意义重大,广大采购过程管理人员应该认真负责,同时应该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设计出质量更高的采购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1]杨非.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采购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6):160-161.

[2]马俊,吴兴海.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采购质量控制契约设计[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9):149-152.

[3]张骏凯.工程建设项目采购管理[J].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总承包,2003,(1):33-42.

篇2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2008年Tread way 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制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到:“广义的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旨在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2.公开财务报告(published financial statements)的可靠性;3.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由COSO的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实施的目标具有有效性,实施主体是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

笔者认为,在我国,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为了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确保单位经营合法合规,单位的经营目标的经济性、有效性、效率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

(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1.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内容

COSO制定的内部控制包括五个构成要素,分别包括:(1)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2)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3)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4)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5)监控(monitoring)。内部控制的五个构成要素适用于所有主体,但中小型公司可能不太正式、健全。

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结合自身的特殊国情,借鉴COSO制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要求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是:(1)内部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内部监督。

2.结合高职院校管理的内部控制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五个要素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主体单位的基调,影响了员工的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反舞弊机制等。

(2)风险评估。由于经济、经营条件等单位内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每个单位都会面临各种风险,而风险评估的存在能够对具有不确定因素等的相关活动及时识别、评估其风险程度,并采取应对策略和措施。在实施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具体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四个过程。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结合单位的内部环境,根据风险评估的结合和应对的策略及措施,确保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内容。控制活动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预算管理控制、授权控制、审批控制、政府采购管理控制、资产管理控制、绩效考评控制和信息技术控制等。

(4)信息与沟通。通过识别、获取、收集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相关的信息,实现有效的沟通。信息生成的是内外部信息,不仅包括内部信息,还包括对外报告所需的外部事项、行为等。沟通不能受到局限,从单位内部自上而下、平行及自下而上地传递,以便员工更好地履行其控制责任,与外部各方的信息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它通过持续监控活动、个别评价或两者相结合实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监督的一个重要活动。

(三)内部控制的原则

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准则,是正确反映内部控制体系的客观规律。内部控制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个全过程,应贯穿单位内部经营决策等经营活动的始终,覆盖内部各项业务和项目,具体全过程性和全员性。

2.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要在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和重要事项,包括专项资金管理、大宗物资采购等项目,针对风险管理,采取应对措施。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人员需要良好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完成内部控制任务,使单位能够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隶属的岗位和环节完成。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随之调整。

二、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分析

由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决定,高职院校的自越来越大,资金管理更复杂化,财务风险随之增高,完善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必要保证,在如今的高职院校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高职院校与一般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有如下特殊性。

(一)内部控制的内容差异

企业的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筹资、对外投资、成本费用、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合同管理、对外担保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高职院校经济业务活动和其服务对象特殊化,主要面对学生与老师,针对的是收入支出管理,收入虽多元化,但主要仍为财政拨款收入、学费宿费等教育事业收入。由此,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预算管理、收入支出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经济业务活动的控制。

(二)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从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应用指引到审计指引,已经发展很多年。国内外的学者对企业内部控制从一般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到大型跨国企业研究范围广,其研究很具深度,虽在企业间的执行程度存在差异,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的意识已经很普遍。由于高职院校近年来才高速发展起来,对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意识较多,对高职院校的了解不深,高职院校对内部控制的实施还很浅薄,更不用说对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三)高职院校的风险意识不清

高职院校存在各种内外部风险,由于多年来国家和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高职院校对自身的风险意识不清不强。很多高职院校对外部的挑战和机遇不能及时抓住,院校内的专业特殊化,专业具有针对性,招生困难等各项挑战,如何风险识别,风险规避,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建设更为迫切。

现今,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加强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运用合理的内部控制方法强化高职院校各经济活动项目,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更科学化、合理化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等院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治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篇3

一、内部审计在审计“免疫系统”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

内部审计作为一个企业、组织的管理部门,具有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优势。加强内部审计是企业或组织自身强化管理控制、防范风险的需要,是促进组织内部科学、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企业、组织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对促进组织加强内控管理,增加自我约束,及时发现和查纠组织内部存在的违规违法问题,堵塞管理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避免决策失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前,从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看,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由传统的监督、评价拓展为集监督、评价、控制、咨询为一体的综合职能上来,逐渐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内部审计的重点也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转变,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控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和参谋作用,已成为企业内部建立的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的自我 “免疫系统”。

二、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作用的方式

内部审计要切实发挥好“免疫系统”的功能,除了继续加强审计查错纠弊传统功能的发挥,还必须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立足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实际,拓展自己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方式。科学地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及时发现企业及内部各单位在内控建设和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控、增强整个系统的免疫力就是审计实现监督、参谋作用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

三、如何开展内控制度评审以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笔者认为,无论从哪个方面为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工作,都要首先关注企业是否建立了良好的内控环境和内控文化,以提高全员内部控制的意识,增强内部控制的认知度。选择审计项目时,以对企业经营质量影响重大、企业内部管控较差、流程不顺畅或企业管理层关注的重点领域等作为审计切入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开展审计工作。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内控制度评审工作:

1、关注企业收入确认的真实性、准确性,对企业的销售业务流程进行评审,促进企业规范营销系统和销售业务的管理。 从接受订单等销售业务源头开始,到销售合同的订立、信用管理、授权批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重点关注销售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同时,从收入生成的源头开始牢固把握现金的流向,避免现金流在某些环节的呆滞和沉淀,确保现金流轨迹顺畅、安全和完整。

2、关注成本费用支出效益,对采购业务流程进行评审,为企业加强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发挥审计的参谋作用。原辅材料采购支出在企业付现成本费用开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围绕采购业务支出的管控流程,关注企业的外协件采购管理、原辅材料按比例采购管控情况、支付货款环节对公司资金计划管理的遵守情况以及企业物资管理和相关使用单位的仓储、使用管控情况等,综合评价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和业务流程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3、关注资金资产的安全完整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展资金、资产管理评审。要结合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关注营业收入等企业重要资金的安全完整,资金收支两条线的严格执行,以及执行中潜在的资金监控风险;审查企业及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各类存货等实物资产以及应收债权管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性和实际管控情况;同时关注各类资源资产的有效整合,促进企业有效实施资源协同和资产盘活。

4、关注资本性支出的效益和效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流程进行评审。要结合企业增加产能、上项目等发生的大额资本性投资,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审,强化资本性投资的全过程管控,认真落实投资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责任,以确保企业有限的投资能够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确保资本性投资的效益和效率。

5、关注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对管理层关注或管控薄弱的管理环节进行评审。根据企业管理层安排或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苗头对某个管理环节进行评审,从审计的视角分析诊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产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促进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消除风险,清除隐患。同时要善于找到风险与效率的平衡点,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控制。一方面促进企业加强管控,预防问题的扩大或深化;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因控制过度而牺牲管理效率、贻误发展时机。

篇4

水利物资管理单位,是物资供应的重点部门。在内部控制的所有工作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做好物资计划的编制工作。编制计划要做好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从宏观角度掌握物资计划的方式,例如在防汛抗旱物资的需用量、资源量、周转量的基础上做好编制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好水利物资的及时调剂和资源配置,特别是物资串换和资源开放上,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防汛抢险的主要器材、物资,如块石、卵石、木材、楠竹、麻袋、草袋等等要提供随时需求的供应量。编制计划要检查物质供应的订货和到货情况,根据实际供应程度,确立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同时,在合同订购方面,要注重物资的适销程度,根据各个时期的变化和市场运行情况,确定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基于这一认识,在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的具体管理过程中,不但要重视物资计划的编制,同时还要对物资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保证水利物资管理单位能够具有健全的物资管理计划,使物资管理计划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从当前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的工作实际来看,做好物资计划的编制,并推动物资计划的执行,是提高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物资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对物资管理单位的物资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物资计划的管理,编制完善的物资计划,是提高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物资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严格审查,确定合同管理的准确性

在水利物资管理工作中,合同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内容。物资购销合同要严格按照我国《经济合同法》进行签订。合同的审核要经过专业的核对。在合同的依据上查看,同时查看手续是否齐备,条件是否全面和清楚。合同一经签订就具有法律效力。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物资购销合同都要建立统一的台账,合同副本或者抄件要及时送给财务和仓库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会将合同作为执行的依据。因为特殊原因需要变更的合同,在物资订货时,应该及时办理或者解除合同,对于违约或者不同履行的合同,要在物资结算前处理好相关工作。考虑到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的特殊性,以及物资管理的实际特点,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签订完善的采购合同是确保物资管理规范性的关键。结合目前水利物资管理的实际经验,签订完善的物资采购合同,既满足法律法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物资管理规范性的重要措施。因此,水利物资管理单位只有对合同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对合同的审查,同时确保合同管理的准确性,才能达到提高物资管理质量的目的。因此,严格审查物资管理合同,确定合同管理的准确性,是满足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物资管理需要和提高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物资管理效果的关键。

三、发挥效力,注重采购管理的时效性

防汛抗旱物资的采购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采购需要掌握计划采购和采购责任机制。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物资涉及的范围较宽,施工照明设备、运输工具等都是大宗物件,在采购时要实行政府采购,发挥水利行业的整体优势,例如可以采取政府招标订货进行大宗物资的采购。在防汛抗旱工作的零散需求方面,可以由财政部门的采购机构指定厂家订货。其中,水利工程建设的大型机电设备,需要遵循水利水电设备的管理规定,在成套设备的引进上,需要进行细致审查,保障机器设备的良好应用效果。对于物资管理而言,不但要保证物资的数量满足实际需要,物资采购的及时性也是物资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对于防汛抢险而言,对物资的及时性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地完成物资采购和储备,将会严重制约水利工程施工和防汛抗旱的进行。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汛抗旱物资在采购和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强大的供应商网络,并建立供应商核准制度,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发挥供应商网络的促进作用,保证物资采购管理能够在时效性方面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物资管理时效性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发挥效力,注重采购管理的时效性,是提高物资管理的关键。

四、健全措施,加强财务和统计监督

在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的日常运行中,财务管理尤为重要。财务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财务管理需要由专业的会计人员担任,每个季度需要组织一次财务情况的经济运行分析。同时,做好统计管理,水利物资管理单位应该明确专业的统计人员,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统计报表和分析说明,要求数据准确、情况反映真实。统计工作是为单位的管理服务的,统计数据代表了物资管理单位的整体运营概况,也将指导未来的经济运行工作。对于水利物资管理单位而言,由于物资采购的金额较大,做好财务和统计监督,不但是提高物资管理效果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证物资采购透明度达到实际需要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水利物资管理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财务和统计监督程序,并积极推动财务监督和统计监督工作,使财务监督和统计监督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充分满足水利物资管理单位工作需要,达到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目的,为水利物资管理单位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管理流程的公正、公开、公平,提高物资管理的整体效果。

五、更新理念,保障仓储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水利建设和防汛抗旱物资的管理控制中,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仓储管理,仓储管理做到实处,物资管理才能给有足够的保障。仓储管理需要做好货物的验收发放,设备的维修保养,货物的定期盘点、废旧物资的管理、安全防火、仓库的清洁卫生和仓库的库容库貌维护等。在物资的管理上,做好材料的登记造册;在规模物资的管理上,做到分门别类,掌握好物资的储存时效;在物资供应上保证先进先出,防止物资的长期存放,保障物资的高速循环。根据管理的需要,信息化建设应该应用到物资管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好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使物资管理的整体运行程序,在电脑控制下完成,形成物资管理的简单快捷。结合水利物资管理单位实际,由于物资种类全、数量多,要想做好物资的快速调度,就要根据水利物资管理单位的具体管理情况制定有效物资调度方案,其中在仓储管理中积极应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是提高物资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因此,水利物资管理应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全面更新,并结合物资管理的现实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物资管理效果能够得到持续提高。

六、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烟用物资;企业存货;物资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330-02

推行精益管理是烟草行业的一项战略决定,是一项长期工作、重点工作,对于推行精益管理挖掘管理潜力,实现行业税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精益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消除一切浪费的有效途径。

1 郴州市烟草烟用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烟用物资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郴州烟草少部分公司为追求利润,过高预测终端市场需求,大力度组织烟叶种植生产和下乡采购,对烟用物资库存积压的风险认识不到位。有些公司对烟用物资管理的认识程度不深,管理体系零碎、不规范,导致生产、物管、物流等信息无法及时共通共享,存货大量囤积或短缺,影响正常生产和销售。

1.2 内部管理控制薄弱

郴州烟草行业对烟用物资的内部管理控制薄弱,主要体现在制度体系仍不完善、贯彻执行不到位、账务生产不对接。有些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烟草制品存货管理制度,但制度体系不完善,对制度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未有相应测试。相关存货管理方面的规定流于形式,未进行认真贯彻落实,成为一纸空文。有些一线公司意识到存货管理对于生产控制的作用,缺少对物流的实时登记,导致烟用物资流转与账务信息未能一体化链接,从而对一线物资的管理弱化,管理部门较难完全控制,存在着企业资源潜在的风险[1]。

1.3 物资管理不规范

有些基层单位的货物转移、代销或赊销商品未如实计入库存,实物数与账面数形成差异。有些公司保管员岗位设置不规范,如发货员兼收款员的情况时有发生;物资销售款上缴不及时,物资盘点时间无规律,明细账目设置不按规定,保管员岗位职责不到位,物资进、出库手续不完善,单位物资消耗统计不精确,使得烟草公司会计对账目、明细核算不准确,会计信息失真,导致烟草公司成本不能如实反映,对公司的生产、管理决策产生误导。

1.4 信息化建设进度不足

烟用物资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对烟草生产经营的辅助作用巨大。目前,郴州烟草行业的基层单位烟用物资的信息化建设较为缓慢[2]。

在信息采集交流方面,一些一线公司的烟用物资信息的收集与交换仍然通过传统的手工方式,未建立自动识别技术、监控技术手段。在核算方面,烟用物资品类多,核算量大,信息化建设不足导致核算工作效率不足。信息化建设辐射范围窄。部分公司建立烟用物资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囿于部门或企业内部,在该范围之外无法形成完善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机制,导致烟用物资管理效率低下、精确性不够,制约了烟用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导致可能产生的管理漏洞。

2 对策

按照“导入精益理念,推行精益方法,建立精益组织,形成精益流程,实现精益目标”的要求,深入挖掘管理潜力,形成管理制度化、流程标准化、程序规范化、结果公开化的精益采购管理模式,并结合精益管理的核心要求,组织实施好“保供应、促规范、提效率、强队伍”等四方面重点工作,努力开创物资工作的崭新局面。

2.1 强化管理意识,配置优势资源

公司管理层要重视烟用物资管理,使职工深刻意识到推行精益管理对于行业发展、对于管理提升、对于行业税利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意识到推行精益管理是烟草行业的重大战略决定,意识到推行精益管理是行业一项长期工作、重点工作,增强推进精益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推进精益管理。同时,重视物资的控制、分析和管理,向优质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倾斜。

2.2 规范操作流程,明确部门职责

充分领会精益的内涵、熟悉掌握精益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突出精益思想、理念、方法、工具的应用和实效,推动精益管理的全面推行,有效解决行业中存在的浪费,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精益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作业,推进精益管理方法没有固定模式,各企业浪费的形式以及提升价值的需求也多种多样,浪费的程度也不一样,企业和公司要结合实际进行选择,引入适当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同时在应用中要针对烟草行业的情况进行创新,要能使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库存管理中,强化成本控制,主动适应公司发展新常态,密切关注市场和生产变化,统筹安排采购进度,有效缩短供货周期。加强数据分析和物料消耗定额管理,降低物资消耗,节约物资成本[3]。

精益方法和工具是精益的具体切入点和方法,但精益工具的导入不能贪多,关键是要适用,并且能解决实际问题。精益管理和“6S”管理、六西格玛管理这些管理有一个不同点,即并非一个简单的工具运用,不是用了几个精益管理的工具就是在进行精益管理,关键在于如何能够真正树立这种精益思想,能够持续地进行改进,不断地改善提高。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完善操作手册,细化部门责任和岗位责任。

2.3 完善烟用物资信息化管理,确保全过程监控

加快烟用物资信息化建设步伐,改进软件程序,特别是业务部门的应用及业务与财务数据的无缝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在物资的购、销、存环节实现扫码管理,系统自动生成业务单据,避免手工填写带来的工作量和舞弊的可能性;同时让出、入库的数据能即时导入财务系统软件,实现物资流、资金流的同步追踪,确保物资全程监控。

2.4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按客户需求组织货源

全面推行精益采购。积极探索精益采购方法,切实导入精益管理思想,把“降本、提质、保供应”作为精益采购的核心思想;建立和完善精益采购流程,形成管理制度化、流程标准化、程序规范化、结果公开化的精益采购管理模式;强化问题倒逼机制,形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机制。努力实现库存结构保持合理、产品质量切实提高、采购成本有效降低的精益采购目标。

有效规范采购行为[4]。严格规范,确保卷烟材料全部在中国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实现网上交易;建立网上交易闭环管理机制,形成采购计划、合同签订、到货确认、资金结算的交易流程;强化数据分析,使中国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成为行业物资管理的经验交流、信息共享平台。要持续开展公开招标,严格执行“应招尽招”,切实做好“真招实招”,进一步提高香精香料公开招标比例,由供应商根据物资存货消耗需求情况来组织安排发货,既可以降低存货的采购成本,又减少了存货的资金占用,力争实现烟用物资在公司零库存管理[5-8]。

2.5 制定合理的管理目标,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以适当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对精益改善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精益改善的自觉性,为切实转变传统管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构建精益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开展学习、评比等多种活动,设立精益改善奖,切实加大对精益改善成果的奖励力度,扩大奖励的类别和范围,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在推动精益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引导作用,通过激励导向充分激发全员持续改善的热情。国家局将对各试点单位精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和指标、绩效改善的情况进行跟踪,遴选具有开展势头好和发展潜力大的单位作为精益管理联系单位[9-11]。

充分运用精益思维,结合企业实际,从管理的全要素、运营的全流程,全方面进行价值流分析,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系统的、明确的、可量化的改善目标,积极探索实施精益改善的最佳路径,反复改善每个价值流,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实施精益改善。

建立精益改善的制度保障,形成有利于开展管理创新、调动员工潜能发挥的有效机制,适当引入精益考核方法,通过精益考核来改进和提升,促使员工自我加压、自我改善、自我超越,不断提升员工对精益管理的执行力。考核的指标可以设定范围为计划需求准确率、物资损耗率、库存水平等。

3 发展方向

烟用物资精益管理的运用给郴州烟草带来巨大改变,郴州烟草从2013年开始,对烟用物资管理实行零库存管理,大幅降低存货资金的占用和仓储空间的占用。在2012―2014年间,郴州地区烟叶种植面积保持在2.67万hm2左右,但物资库存金额从2012年的4 280万元降到2014年的417万元,降幅达90.3%。在此过程中,减少一切浪费,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烟用物资进行管理。

3.1 转变观念,树立精益管理意识

深刻意识到推行精益管理对于行业发展、管理提升、行业税利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意识到推行精益管理是烟草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定,意识到推行精益管理是行业一项长期工作、重点工作,增强推进精益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推进精益管理。

3.2 加强学习,正确认识精益思维

把精益思想、精益方法、精益组织、精益流程、精益目标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和人员素质提高,推动卷烟品牌发展建立在节约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此外,要求行业要以精益管理为抓手,发挥对标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切实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注重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推动企业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向一流管理迈进。

3.3 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精益管理

实施精益管理,需要阶段推进,精益管理不是一时、一阵、短期的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促进行业挖掘管理潜力、提升管理水平取得新的进步和提升。亟须制订详尽的精益管理实施方案,明确阶段任务、具体目标和措施,从而推进精益管理的导入实施。

4 参考文献

[1] 李泊.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企业经济,2008(10):77-79.

[2] 陆君伟.精益生产实施流程与细化工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 韦波.祥建.基于JIT的存货管理策略探讨[J].企业活力,2004(8):40-41.

[4] 王廷丽.JIT与零库存[J].兰州学刊,2004(6):159-160.

[5] 刘强.创新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J].作物研究,2009(增刊1):155-156.

[6] 贾英杰.对物资管理中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措施的综合论述[J].价值工程,2010(27):15.

[7] 翟俊杰,戴林建.烤烟烟叶工业可用性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9(5):82-84.

[8] 黄成江,李天福,杨宇虹,等.粮食安全与云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J].作物研究,2007(4):37-39.

[9] 何静净.面向烟草行业的物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2009.

篇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沪昆高速铁路;经济刺激计划

【中图分类号】 F5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339-01

一某公司沪昆客专项目得成本控制的做法的简介

2009年开工的沪昆高速铁路项目几经变更,其早期源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之一的杭州--长沙客运专线。2005年6月杭州-长沙客运专线得到国家批复。专线从浙江杭州开始,经过江西南昌到达湖南长沙,全长883.28公里,总投资为1161.16亿元。2008年7月初,铁道部在中央安排下重新制定了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中将杭长客运专线向西途径贵州贵阳延伸至云南昆明,总称为杭长昆客运专线。再将杭长昆客运专线向东与沪杭客运专线连接,形成总长2066公里的沪昆高速铁路。2008年11月,国家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该项目列入铁路建设名单行列。专家估算,沪昆高铁杭州-长沙段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161亿元,正线每公里造价1.31亿元,湖南省境内投资约140亿元(包括长沙枢纽),计划2009年底开工建设,总工期4年。沪昆高铁长沙-昆明段项目投资预估算总额为1616亿元,正线每公里造价1.42亿元,计划2009年底开工建设,总工期5年,整个工程耗费巨大,各项成本不计其数难以预计。

二对其专项目得成本控制的做法的分析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工程二次创收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缓解当前铁路建设资金链紧张,确保工程项目平稳“着陆”的一项有效举措。有鉴于此,该公司沪昆客专项目部近期实施了服务大局、围绕发展、确保稳定的成本控制措施,将成本管理进一步细化、深化,并分别从思想、措施、重点三个维度来强化成本管理,确保了项目工程在当前和后续的平稳、有序发展。

1.自上而下,增强成本控制意识。项目工程成本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的实际过程,描写的是上下齐心,劲往一处使,“积小流,以成江海”的这样一个局面。针对此点,项目领导班子从思想上和责任控制上来加强管理:在思想上,以激励性和自觉性为出发点,将岗位负责人与成本效益相结合,通过利用成本考核,将各项成本与职工的利益相挂钩,充分调动了职工们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的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并通过具体有效措施,实现了企业获经济效益、企业与员工双赢的预期目的。同时项目上还将人本管理纳入到成本控制当中,依靠道德的力量来增强员工的自觉性,通过成本控制活动宣传,加深职工对成本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将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在责任控制上,确立了以各部门(各架子队)负责人为首,以个人为中心,以岗位职责为半径进行有效“辐射”,并采取“包赢包亏”的责任追究制度,分别从领导层和员工层加强管理,通过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助其树立牢固的成本控制意识,实现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的成本控制要求。

2.切合实际,实施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充分考虑项目工程自身实际情况, 改善了以往因成本预测误差大、计划有效性、可靠性差而产生的成本控制效果差的情况。项目上通过对主、客观、有利、不利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深入研究施工承包合同的条款和内容,在集团公司《物资管理办法》、《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的指导下,以《物资简报》中所报的价格水平为参考,采取就近原则,深入调查了当地建筑市场劳工、机械、材料的实际价格水平,有效地避免了因管理不善及管理上存在的“死角”而导致的无端耗损。同时项目上还对各种非生产建设费用进行了严格锁定,明确了相关费用的报销标准。此外,通过选配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图,并对工程的质量、工期、资金等进行充分评估和控制下,在成本的预测、构成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了灵活、可靠的项目工程成本计划,助力于项目工程成本控制。

3.围绕重点,有效巩固完善工程成本控制措施。一般情况下,在项目生产过程中,材料及机械的使用费用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2/3左右,针对此点,项目上分别对材料及机械的选购及使用上进行了严格把关。在材料成本上,项目上依靠自身材料采购管理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摸底调查、比质比价来选择合作方,同时,还在签订合同前制定相应的程序,通过认真点查、帐物核对、台账清楚来实现阳光采购,有效地避免了“找关系”、暗箱操作等腐败现象发生。

在机械使用上,项目部根据工程工期、进度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论证,为工程相关工点进行了有效的机械配备,从时间、调度上入手,在机械的使用率上做文章,分别对吊车、挖掘机、发电机等机械设备分别采取了台班、工作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使用。此外,项目上详细规定了机械的使用和保养。并对机械维修和油料使用报销上严格把关、重重审查,确保了工程建设资金的有效、合理流向。

标准成本系统与实际成本系统相比较,将事前成本计划、日常成本管理控制和最终产品确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分析、控制和计算体系,对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全面提高生产经营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有项目成本管理人员权限划分、项目成本经理部设计等四个方面。为加强成本控制的力度,成本控制混乱的企业可在企业内部专设一个“项目成本经理部”,专门负责整个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统筹各个部门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成本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还面临着投标费用、组织体系、认识误区等诸多难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信随着企业成本控制的实践逐渐丰富,关于成本控制的理论与也必定会日趋成熟,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管理及调节实施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未来建立一个科学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将成为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基本保障。

加强工程成本控制是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企业发展生存的基本途径,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寻求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则是最重要的部分,关于工程项目中的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必将是未来成本控制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所达到的经济效益也将是立竿见影的。

参考文献

[1]戴维.克利兰. 项目管理:战略设计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53-55

[2]王雪青.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70-82

[3]邱菀华,沈建明,杨爱华. 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98-101

[4]Lawson, C. and E. Lorenz, 1999, “Collective Learning, Tacit Knowledge and Reg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Regional Studies 33: 305-317

[5]Leonard, D. and S. Sensiper, 1998, “The Role of Tacit Knowledge in Grouop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0(3): 112-132

篇7

[关键词]财务收支审计 管理审计 延伸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服务,防范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方面,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其中,管理审计在企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此,笔者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必要性

首先,开展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纠弊而不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做出分析、评价,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职能部门,不仅具有监督职能,而且具有服务的职能,可以说是一种寓服务于监督之中的职能。其监督的目的是维护企业整体的合法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实现企业活动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是必由之路。

其次,开展管理审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日益增加,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并对经营决策进行审查,以降低企业的风险程序;企业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对生产经营技术方面的问题加以评价,深化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为此,内部审计不但要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的管理当局报告有关查错纠弊和资产保护信息,还要针对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重点内容

1.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评审主要是检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符合性测试,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相应调整审计方案,实施具体的实质性测试。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有效地、经常地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随时地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动态和信息,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进一步改进物资采购经营管理方式方法,通过开展物资采购内控审计,抓住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点,找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

2.经济效益审计。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末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组织在财务收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审查与评价,并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促使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行经济效益审计,既要运用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还要结合某些非财务指标,如:管理控制、企业资产、劳动力资源和发展战略等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应围绕经济效益作“文章”,把审计工作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对所发展的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提出改进的建议及具体的措施,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费用、挖掘内部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寓审计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切实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

3.管理过程审计。它是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审查被审计单位在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策划阶段切入,如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生产科技发展计划、招标标底的编制过程,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等等。搜集掌握各项经营活动的目的、目标和评价各种业绩的标准。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从管理的高度而不是从具体业务处理的低层次提出改进管理过程的建议和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导致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实现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延伸的两点认识

篇8

关键词:企业 物资 采购 成本

一、引言

所谓物资招标采购就是要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条件下,将为企业提供各类物资的合格分供方引进内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引导,促使其进行有序的竞争,让企业最终获得优质、优价的物资。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障供应的主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物资采购成本是影响运营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健全的物资采购制度与机制,完善采购的合理分工,优化采购方式,拓宽采购途径,对于降低采购成本能起到保障作用。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对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因此,通过必要的途径和措施,强化物资采购管理意义深远。

二、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主要由买价、外地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大宗材料的市内运杂费、按规定应由买方支付的税金和进口物资应支付的关税、物资采购成本是在企业的采购活动中直接发生的费用,主要指在由物资采购过程中产生的购买费、包装费、装卸费、运输费和存储费的总和。

三、控制物资采购成本的意义

随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快,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产品的物资需要等的周期加快,控制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成本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降低企业的成本是实现企业利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面向市场进行融资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整,从而最大化降低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达到对企业物资成本控制科学合理的目的。采购成本下降,首先可以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同时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可降低,企业的利润会明显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进一步增强。据相关研究表明,采购成本每降低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可以提高5到10个百分点,甚至更高。因此,强化采购成本核算,优化物资采购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降低采购成本,对降低企业总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各不相同,大约在25%~90%之间。我国企业采购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一般在80%~90%。可见,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也是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四、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与采购需求脱节 按照物资采购的工作流程,应是先计划后采购,而部分企业存在先采购、后计划的现象。有些企业每年年底召开物资订货会,在会上大家都是按照往年的大致情况,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这样一来,计划还没出来,采购任务已经完成。

(二)物资采购储备量过大 受落后储备观念的影响,一些企业存在盲目采购,重复采购现象,导致企业大量的物资储备,占用过多的资金,加大了成本,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物资采购方式传统老化 目前,一些企业还沿用订货会,买卖谈判等传统方式,而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还不是很多,大多数企业尚未采用电子商务网采购订货。另外,有些企业的采购渠道随意性很强,并且对供货商业信誉、供货资质、售后服务等了解不够深入细致,容易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

(四)采购决策不规范以及透明度不高 部分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尚未与监督机构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方式和规范的监督制度,致使监督行为不能全方位、全过程地介入到企业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监督和管理的脱节,监督机构对物资采购工作的多个环节都缺少监督。

五、降低采购成本,增强赢利能力

长期以来,许多企业把经营的重点都放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上,十分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但事实上,制造业中采购成本的比重很大,采购支出通常占了企业营业额的30%-50%。控制好采购成本并使之不断下降,逐渐成为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因而采购作为制造企业的利润源泉之一,其成本控制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从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物资招标采购的优势

1、采用物资招标采购的方式可以使物资采购更具公开性,使采购可以面向整个社会,同时将整个采购的宗旨、内容以及要求向大众公开,使社会上有资本的供应商都可以公平的参与投标,不仅为企业扩大了选择范围,同时也可以再很大程度上开发出采购市场的潜力。

2、实行招标采购制度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腐败现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物资采购的质量,既可以让有能力的供应商进行公开、公平的参与,又可以达到企业内部采购成本的最小化,同时也有助于管理人员对采购的细节进行全程的监控好把关,严防违规采购物资流入企业中,保证企业物资采购的各个程度都能够在管理人员监督下公开的进行,将采购后的检查和合适转化为采购前的预防和把关,将采购过程的被动管理变为采购过程的主动出击。

3、实行物资招标制度可以大幅降低采购过程中的成本,物资招标采购制度运用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这就使得原材料的成本更加趋向于其正式的价值,物资采购制度出去了中间的认为环节,只依靠价值规律来对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调节。在投标的过程中,大多供应商都会核算好自己企业的产品成本,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利润区间,更加真实的反应出材料供应的最低价格,最后的中标与否就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产品价格和产品质量,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无法采取认为的手段来控制,可以大幅降幅采购成本。

4、实行物资采购制度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近些年来,我国很多企业开始逐渐实行物资采购招标的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制度是保证企业减少经营成本,提高整体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成本,同时在保证企业采购物资质量的基础之下,通过有效的方式将各种物资的采购成本降低至最大,也大量减少了企业在物资采购中的风险。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实行物资招标采购制度,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物资的采购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压力,从整体上提高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六、降低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有效措施

企业的物资采购不仅仅是加强企业的成本效益的一种途径,还是加强企业的管理控制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不仅要制定一定的企业物资采购的措施,还针对企业的发展情况,降低企业整体的经济消耗,达到提高企业经济发展效益的目的。影响采购成本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采购频次、采购批量、采购价值成本,同时还受企业采购战略、供应商的选择、采购人员的谈判技巧和工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互联网采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采购( e-Procurement )作为一个基于Web体系和工作流管理的企业采购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采购方式。这种方式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将企业的采购过程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管理,从而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采购环节、降低采购成本等目的。

互联网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和信息不畅通等问题,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产品信息多、速度快、目标明确,从而节省了采购的时间和费用,降低采购成本。互联网的好处:首先;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未来的世界将是网络世界,具有迅速、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和技术的能力,现在已经普遍到连一个小学生都会用电脑。可以通过网络把企业采购信息出去,扩大供货商范围,企业选择多了,从而价格也就更容易降低了。另外;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企业在采购网上公布采购信息,帮助供应商按照企业的需要进行供应,同时又不影响生产和增加库存产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避免了过多的中间环节,实现“零周转”。 通过网络把产品和储藏数量以及企业的采购系统结合在一起,方便企业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来选购物资。此外,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内部实际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物资需求量进行采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物资的积压库存,这就可以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避免出现货物积压的情况,同时,避免市场上物资价格波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此外,使用网络进行库存管理,可以实现库存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采购的影响,可以大量节约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二)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以及采购方案

企业在实行物资招标采购的前期阶段,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以及采购方案,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对内部的物资采购进行全面合理的管控,还能有效节约企业的开支,达到资源利用的最优化。预算制度的制定也是企业实行物资招标制度的前提工作,也是一个完备的控制机制,这种制度的制定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预算放系,着也可以再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确保企业的流动资金可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和采购方案可以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优化利用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确定好物资采购的幅度

企业经营中的成本会受到物资采购价格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物资采购的整体调控,确定好物资采购的各项价格,才能有效的分化采购管理人员的能力,因此,在采购时,一定要注重物资价格的变动,同时积极的利用物资采购网络平台对物资市场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统计,全面掌握物资价格的变动,在采购时使用竞争性谈判来增加采购优势。

(四)对商品实行择优管理的制度

对供应商进行整体调控也是企业加强物资采购的重要部分,加强对供应商的整体调控不仅可以实现与供应商的联系,也可以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监督能力和控制能力,从而为商品的供应提供公平的机会,这就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利用网络进行物资采购时,要充分的利用起网络中的数据,对各项信息进行有机的调控,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机共享,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物资的盲目性采购,从而实现企业优势资源的合理调配,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在提高采购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五)确定好物资管理的供应方式

对于物资的供应商来说,不仅要在招标过程中将内部产品的优势表现出来,还需要在非招标的过程中对内部产品进行全面的采购控制,这样就可以帮助供应商全面的掌握物资价格的市场变动,从而在招标过程中有效的压低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在招标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中标目的。对于企业来说,在努力降低自身经营管理成本的同时,也需要与供应商采取长期合作的方式,并加强对供应商的有效调控,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与供应商达成有效的协议,从根本上加强企业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控制,有效的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六)加强物资的储备

加强为物资的储备,就需要企业在一方面要了解经营管理中的物资变动情况,同时,为了防止整体采购情况的出现,要将采购好的物资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储存,确保物资储存的数量,若果物资的储量过多,那么就会大幅增加企业的装卸费用以及仓储和管理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担。因此,企业在控制物资采购价格的同时,也要对物资采购的数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这也是对企业全面发展以及宏观调控的考虑,因此,在实际的采购过程中,企业要分析好物资的需求情况,根据企业的发展对物资的数量进行合理的调配和控制。

(七)做好采购人员的素质控制

物资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内部物资采购的质量,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要求采购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完好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要忠于职守,不能与权谋私,同时,采购人员要学会在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估价,在采购物资时可以全面了解物资的价格组成,同时也要控制好企业物资采购的需求以及采购周期,掌握熟练的采购技巧以及采购方式,对物资的市场价格变动也要有全面的了解,在采购的过程中国进行多方对比,保证购进物资的性价比。一般而言,企业的采购人员大多从事过相应的管理,对于物资采购的特性以及数量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企业内部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让采购人员能够明确了解企业物资采购的变化情况,保证采购人员在谈判的过程中不吃“技术亏”。

七、结语

总之,对企业的物资采供实行招标制度是当前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中所走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水平,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菊红,提升企业物资成本控制能力的途径探析[J].当代经济.2009(10)

篇9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一、背景和意义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生产物资的效率、劳动的消耗与其他等费用都包括在煤炭产品的成本之中。由于企业作为追逐经济利益的组织,在其追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企业管理对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而成本管理怎是企业实行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在解决如何在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上进行创新工作的同时,高效的完成煤炭企业预先规定的生产,对煤炭企业的定义至关重要。这一问题也成为了搞活企业的企业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煤炭企业,这一难题也是煤炭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降至第一,可以借助其较低成本的优势,形成煤炭企业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煤炭成本的特点

为了对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本文首先研究了煤炭企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地质条件对煤炭生产的成本影响巨大,所以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生产的时候,由于地质条件的变更,将会对采集生产现场的生产状况、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产生影响,导致煤炭生产的成本并不是保持不变的,在一段时期具有波动性。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薪酬、生产中所消耗的水电的费用以及生产设备的折旧消耗作为固定费用,其占总体生产的比例较大,并逐年呈上升趋势。所以对固定费用的控制与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成本创新的而言至关重要。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煤炭企业需要购进大量的煤炭的生产物资,但是在市场因素与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作用下,这些生产物资的成本价格会常常发生变化。与这一因素相比,企业员工的薪酬以及生产中所消耗的水电的费用在同一时期往往是相对固定的,所以煤炭企业的成本创新工作可将如何改革物资采集管理工作作为重点之一。由于煤炭生产中的大量生产资料可以进行回收重复使用,可以对其进行修旧利废,从而多次使用。

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煤炭企业中仍然没有在煤炭企业的各个生产层级广泛的应用成本控制,这样导致企业并不能得到煤炭生产中所有职能部门消耗生产资料的信息,从而也不能对煤炭生产的整个流程进行精确地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不能很好的在深度与广度上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煤炭企业的职能长期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目的上,其成本控制意识比较薄弱,成本的控制力较差。这些问题造成了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部门职能较弱,成本的控制的范围主要局限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而成本控制的手段缺乏创新,制度落后。

煤炭企业在成本的计算上也存在这较大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将全部的成本按成本项目进行分类,而最终的计算结果被各种各样的因素制约,所以不能确定成本的责任部门。虽然有的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实施成本的指标分解,但这种计算方式也是一种账外核算方法。成本的管理控制不具有系统性与连续性,从而造成了寻求真正的成本责任过程中的阻碍。

从这些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对煤炭企业而言,成本管理与相关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根据以上所述,煤炭企业应该根据其生产过程中的采集条件等特点,与其实际经营的管理情况,利用现代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理论,对相关成本管理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创新与改革,从而煤炭企业可以成功地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在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四、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相关创新工作

(1)加强成本管理宣传,并建立相关的奖罚制度。发起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宣传,将企业管理的意识深入每一个员工的内心,让每一个员工都建立起人人都是成本管理者的理念。如果每个员工都具有共同的成本管理意识,就会有更多的成本管理手段可以顺利的实施。为了以上目的,应该建立相关的奖罚制度以促进企业的成本管理政策的实施。

(2)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如今在以信息革命为先到的知识经济发展潮流中,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术与生产设备可以更新换代,而且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新型的技术手段和理念,这些新型的手段推动企业从硬件到软件的不断创新,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着企业管理工作的升级,很多定性工作有了量化的标准,从而使管理的手段与方法更加科学合理,监督的范围更加全面。

在我国的煤炭企业中虽然信息化的建设起步比较早,但信息化水平在横向上与我国其他行业相比不具有优势,纵向则扔没有赶上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水平。煤炭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对于融合煤炭企业各个部门的资源,并对生产资源合理、高效、综合的分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大大提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成本的控制的范围扩展至煤炭的生产全过程。

(3)针对物资供应体制的成本管理创新。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物资运输系统的高效运作,应建立实时的物资价格、质量与结算管理的系统,实现生产资料等物资分配的合理充足而。物资采购部门应建立近年来物资采购价格的系统采集信息库,收集现行市场的物资价格信息,实施信息化管理,实时监控市场中生产物资产品价格的波动,并将其作为监督生产资料购买价格的主要依据,从而判断生产资料供应方是否给出了合理的价格。建立相应的采购物资监督部门,对物资企业采购的设备仪器等进行质量监督与审核。如果生产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则物资监督部门必须赶到现场,了解相关情况,从而进行妥善的处理。

(4)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成本核算创新。在实现煤炭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改革,准确全面的记录煤炭生产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成本责任,从而合理地确定煤炭成本责任方,寻找煤炭生产过程中真实存在问题的部门,从而可以准确地更改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

可以预见的未来,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上面将会遭遇更为剧烈的竞争压力。如何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对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对煤炭企业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希望在本文的帮助下,可以有效的指导煤炭企业完成相关的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广大.浅谈煤炭企业管理[J].煤炭科技,2012(4).

[2]李红.论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

篇10

关键词:经济危机 开源节流 提高效益

一、引言

企业的开源主要由销售部门负责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而节流却是整个公司每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的,从采购部、行政部到财务部只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一段时间以后节流的工作成效会很明显。

二、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

成本控制是指控制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其包括材料成本、生产成本、辅助成本与人工成本等众多范围。企业通过扩大供应商的范围,加快良性竞争,使供应商的供货价格维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以此解决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通过对生产布局进行合理优化和精心设计,应用科学工艺与价值工程原理极大程度地降低辅助成本。成本控制中较难控制的是人工成本,因其涉及生产、管理、财务等多个方面(例如员工的差旅费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难以做到科学有效地管控,所以人工成本始终无法降低。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控制方法,它为企业各级部门明确了未来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通过这些目标与任务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控制企业的开支。企业已意识到其重要性,但是针对内部控制方法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忽视对预算本身的控制问题,不能为预算的实施直接提供控制方法的指导。针对这些情况,应加强从内部控制的角度,针对预算的调整来探讨预算的具体控制方法和控制重点,以期为企业在发展预算管理、增强内部控制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开源节流的具体措施

(一)练好内功,积极自救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就应学会如何应对,努力提升管理模式,成本、竞争力必须优于竞争对手,而开源节流、增收减支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保障,降低成本是生存之道,企业在现金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应重新审视并调整年度费用预算,削减不必要开支,尽可能维持充足的现金,确保资金周转顺畅;同时改变企业高负债、低附加值、依赖性的经营模式,全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任何一次金融危机中,企业要积极推进精益生产,加大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尽量降低库存,全面梳理债权债务,尽快回笼应收款项,减少赊销的同时紧缩投资,保证公司有足够的“冬眠”现金,并谨慎寻找下一轮的经济发展点。

(二)加强人力与办公成本

经济危机正是企业吸引人才和技术的好机会,这时购进人才的成本比较便宜,可以增加人才储备、优胜劣汰并加强对员工的评估和考核,加大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力度,狠练内功,锻炼团队,提升能力,厚积薄发。在企业各项节约成本的措施中,“精简人员”最为重要。企业应根据行业特征、产品生命周期、竞争状况及策略目标的需要建立权责分明的制度,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创造高效能的企业。适当的“精简人员”不但可以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气势和效率,一举两得。

同时必须对现有部门的所有岗位设置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根据部门的职能划分、工作量和公司发展对人员的要求分析究竟需要多少编制,真正实现“少增员,多增效”。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中心的深化、细致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抬高入职门槛,优胜劣汰;采用中肯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通过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在办公设备用品管理方面,坚持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能不买则不买;二是不急于淘汰旧设备和电器;三是减少纸张或电脑耗材的使用,等进行“无纸化”办公。

(三)发挥职能,控制成本

采购是企业控制运营成本的首要环节,关系到产品成本的源头控制,决定着商品的适销与否,所以要不断探索、健全、优化采购管理制度,要实行全面采购管理。一方面采购人员应了解市场行情,增强与供货商交流与合作,在维护现有供货商的同时,多开发新的供货商,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供应商对企业的忠诚度。采购时,要做到“货比三家”并关注整个采购流程中涉及成本的环节,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要培养砍价能手,要提升采购人员对市场的敏感度,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加快库存周转速度,合理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率。要尽快使采购管理流程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对商品采购的管理控制,争取更多的获利空间。同时,强化采购人员的“阳光采购”、“及时采购”等能力素质的要求,杜绝暗箱操作。

(四)抓住机会,开辟蓝海

危机背后意味着机遇。经济危机彻底改变了全球范围政治和经济格局,也使得我国的经济格局重新组成,即使众多出口企业贸易额受到了严重影响。过去我国的企业出口占了相当大比例,经济危机后企业会将产业方向转为开发内需,企业应借助国家实行的宽松的货币、财政和拉动内需政策的支持,做出快速反应,牢牢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开拓国内市场。

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得西方国家的一些行业不景气,这给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这些行业在全球将重新布局,并有可能加速向亚太新兴市场转移,这将推进我国产业部门结构的优化。我国企业也将参与到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变革中去,除了产品制造,还将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上下游发展。企业要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抢占国际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向新的行业转移。

(五)提升管理,学会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对财务部门的要求不仅是处理账务、成本核算,还要为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和服务支持。为了有效控制成本,企业应结合实际全面推动预算管理,合理地做好年度费用预算,财务部门应提供各种费用的控制比例,每月、每季度组织各中心召开经营分析会,通报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差。同时从可变费用项目切入,对各部门每个月增、减幅度较大的单项费用进行明列、分析及通报,以引起各部门对费用支出数据的关注,也为调整管理策略提供信息支持,从而合理控制费用支出。

在创新管理上,企业要学会在学习中创新,即企业在学习一些大品牌的过程中,进行组织流程再造,调整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使之更贴近运营与市场实际;积极采取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留住骨干人才;重新筛选客户,尽可能保留国际大牌客户,淘汰中小品牌客户,利用这次金融危机积累优质客户。

(六)并购重组,积极扩张

经济危机是一个很好的并购机会,对于资金比较富裕的企业来说,可以趁资产价格较低的时候把自己的低效资产换成高效资产,目前无论是好资产还是坏资产都跌到了低点。此时参股或兼并公司会很便宜,如果需要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就可以并购缺少资金但有技术的公司。此外,经济危机还会导致国际资本市场整体估值大幅下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全面参股的良机,既可以参股全球产业链两端企业,又可以参股行业,通过参股,从内部了解顶尖跨国公司的思维方式和全球战法,化解企业发展的战略风险。

四、结语

企业的开源节流势在必行,而要体现在切实的行动中,决不能流于形式。开源节流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和生产部门的责任,还需要从管理层开始逐渐向下推行。作为企业一员,每个人都有义务自觉接受企业的考核与监督,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