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价值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舞蹈价值,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舞蹈价值

篇1

2体育舞蹈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

2.1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它的形式不仅有个体练习,而且有群体练习,其群体练习尤为突出,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他的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2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2.3体育舞蹈的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

2.4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

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滑冰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并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副副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把形态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给别人欣赏的同时,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体育舞蹈对提高社会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开拓知识领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至此,不难做出结论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2.5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舞,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代替的艺术,它具有广泛的社交性。体育舞蹈大体上可分为自娱、表演、竞技3个层次,自娱性的体育舞蹈具有及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不分东南西北,也不分男女老幼,在跳舞中相互交往,交流感情。

2.6体育舞蹈的精神价值

开展体育舞蹈活动,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之一。严格遵循体育舞蹈的礼仪、舞风和舞德跳舞,是一项高雅文明的体育娱乐兼有的运动,不仅能活筋骨,调感情,还能培养人们穿着整洁、端庄大方的习惯,言行举止文明礼貌的行为,自尊、自信、自强的品格。在翩翩舞蹈的过程中,能给人以愉悦,能从单调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使其想象力、梦幻力、幻想力得到充分发挥,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3结论

研究表明,体育舞蹈在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体育舞蹈还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情感价值,并且体育舞蹈的各个价值正好迎合了当代体育发展的脚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体育舞蹈的热爱,从而更好的促进体育舞蹈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庆国,殷恒婵.大学体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吴谋,张海莉.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罗庆遥等.我国如何开展体育舞蹈.体操,1994,(1).

[5]刘光红.体育舞蹈读本[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2).

[6]王步标,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7]宋文利,李建国,思维.浅谈体育舞蹈的作用.1999,35(8).

篇2

关键词:体育舞蹈价值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三、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四、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篇3

关键词:体育舞蹈价值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篇4

关键词:体育舞蹈;身心作用;锻炼价值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120-01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内涵及发展慨况

(一)体育舞蹈的特点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除了体育的教育性、锻炼性、竞技性、舞蹈的自娱性及娱人性等特点外,还可以将任何几种特点进行组合,从而显示出体育舞蹈的多功能特性。

(二)体育舞蹈的基本内涵

体育舞蹈是以人自身的形体作为物质手段,通过身体充满活力而有韵律的运动,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活动,它是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的时尚、热门的体育运动项目,故冠之于体育是很科学的。体育舞蹈绝非仅指“国标舞”,实际上体育舞蹈发达的国家,客观上也存在以健身、娱乐、消遣为目的的大众体育舞蹈。如各种舞会活动,跳的就是一般的交谊舞。只不过他们没有这样去认识而已。我们认为从体育舞蹈的功能来看,可将它分为两大类。凡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任务的应属于大众体育舞蹈,以体育竞技为主要任务的则是竞技体育舞蹈。总的说:体育舞蹈是一项集动作美、服装美、音乐美、舞蹈美于一身,具有健身、竞技性质和兼有文化内涵的运动。

(三)体育舞蹈发展慨况

体育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复杂演变过程。早在14、15世纪体育舞蹈就在意大利产生了,16世纪末传到中国,如舞厅舞;古代社交舞或称宫廷舞。19世纪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会同各国舞蹈专家,首先对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的步划和舞姿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比赛规则。1950年世界舞蹈组织举办了世界性比赛,并形成了现代舞5项、拉丁舞5项,同时还改进和完善了比赛形式、评审标准、评分方法,以及评委资格、选手条件等有关内容,使比赛更加规范化。

二、体育舞蹈的作用和价值

(一)对身体的作用

1、心血管方面。跳体育舞蹈可令心跳每分钟由80次升到120次,有些人甚至更多,它的功效等同于任何体力训练或有氧运动,每支舞通常要跳2分钟左右,在间歇中进行,一般会持续进行90分钟(等同于一次体育课),这样不但可增强心脏的强度,同时也可增加耐力。根据运动负荷价值理论,具有健身效果的最佳心律在120―140次/分之间,长期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对健身、减脂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2、肌肉和关节方面。跳舞时肌肉等长收缩,肌肉因此而有弹性,不会练出女性害怕的大块肌肉。同时多数舞者会始终由衷地微笑,脸部表情甜美,线条柔顺。

3、脊椎和呼吸系统方面。学习体育舞蹈,需要拉直脊柱,近来脊椎治疗师使用体育舞蹈运动疗法治疗脊椎病,临床效果良好。研究显示,跳舞可以快速增加而后降低心律,能强壮肺脏,增加摄氧量,让心脏功能增强,使跳舞的乐趣更持久。

(二)对心理的作用

1、拥抱安全感。体育舞蹈中有很多拥抱姿势,也是体育舞蹈吸引力之一,舞伴间无须亲密关系,双方可以得到拥抱安全感。学习体育舞蹈可以使人具有良好姿态,举止优雅,身心愉快,外形更具吸引力。

2、增强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很多舞者都曾有过怯场的体验。在体育舞蹈中能克服恐惧,增强信心。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

(三)社会适应性价值

1、轻松社交。众所周知,舒适轻松的社交是个人需求之一。每周至少一次参与社交活动,恰当的社交礼仪、邀请舞伴、与人交淡,助于为人处事,能逐渐轻松改善人际关系。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种社交艺术,是人的原始本能。

篇5

体育舞蹈最早起源于欧洲,它的发展前身其实就是红遍当时的交际舞亦称之为舞厅舞,通过近百年来不断的演化,并对交际舞进行不断的整合,就成为了今天极具文化艺术内涵又具有体育竞赛规则的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一般泛指两种:一种是用来专指国际标准的交际舞,共分为拉丁舞和现代舞等10个舞种;另一种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泛指健美、健身的舞蹈。1950年,在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界性舞蹈大赛“黑池舞蹈节”被视为体育舞蹈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直至1997年,体育舞蹈正式成为了世界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而隔年后的1998年亚运会,体育舞蹈也第一次成为了当年亚运会的表演项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国际体育舞蹈项目也正式进入国人的视线,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要表演项目之一,至此拉开了体育舞蹈在中国热潮的序幕。在诸多国际性体育比赛的广泛支持下,体育舞蹈在中国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逐步走入高校,成为我国当代高校体育教学项目之一,并占有了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备受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推崇。

2、我国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价值及必要性

2.1、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价值

(1)运动学价值。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2)心理学价值。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3)美学价值。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

2.2、高校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受前苏联高等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目前还在延续几十年不便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新意,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极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得原本十分生动丰富的体育教学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痛楚,而体育舞蹈是一种极富参与性的体育项目,是集运动、娱乐、艺术为一身的多元化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开设体育舞蹈教学课程不但在教学科目和内容上得到了丰富,还能够极大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体育舞蹈教学正式迎合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追求强化改革的步伐。体育舞蹈不但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极大的益处,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学习紧张、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重大困境,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社交能力薄弱,具有较大的逆反心理。体育舞蹈在锻炼学生身心的同时,还能够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在松弛的音乐引导下,学生能够逐步摆脱不健康的心态和情绪,消除疲劳,缓解烦躁的情绪。

3、我国当代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教育体制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进行变化和改革尝试,全国各大高校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和范围,作为新时代的体育运动宠儿,体育舞蹈也在全国范围内的体育院校内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受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影响,多数的体育舞蹈项目还尚处于民间自娱自乐这一层面上,使得我国的体育舞蹈项目不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新生生源上极度短缺,严重掣肘于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项目的开展。除此之外,我国当代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以下现状:

3.1、高校体育舞蹈水平发展态势不均衡,呈东强西弱势

虽然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在社会需求的带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教学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造成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资源发展严重失衡,教学水平发展参差不齐,整体体育舞蹈技术水平难以达到高点。

3.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项目经费严重短缺

我国的体育高校教学重点是以大型运动会或国际比赛参赛项目为准绳,然而体育舞蹈项目并没有在奥运会、亚运会或者全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中成为比赛项目,这样就难以引起体育高校的重视,进而忽视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基础建设,在师资等基础建设方面就难免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3.3、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宣传力度和改革力度不够大

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是一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集中制度,这其中产生的一些衍生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根治,这就对体育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制造了一定的障碍,对于逐步走向市场的体育舞蹈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再加上社会、高校、舆论对于这种新兴的体育项目宣传力度不足,直接导致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开展缓慢。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体育舞蹈;体育教学;应用价值;开展对策

1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还保持着内容与结构长期不变的传统体育锻炼方式:侧重体能,项目局限。这种方式不能持久调动多数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满足不了学生多层次的锻炼需求。而体育舞蹈具有乐中健身性、行为举止规范性、综合艺术性、默契配合性等特性,因此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可以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学生锻炼兴趣普遍高,在娱乐中健身,其自觉性也强,运动量和强度就有一定的保障,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很好提高,从而可有效地保证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更利其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本论文从分析体育舞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入手,对学校开展体育舞蹈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以为相关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然后阅读相关文献10余篇,作为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

2.2访谈法

对部分体育教练、学校一线体育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学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条件和相关情况。

3体育舞蹈在学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项有氧运动。体育舞蹈能燃烧脂肪,使亚健康的身体变得充满活力和具有弹性。常参加体育舞蹈活动能有效地活动身体的各部位,能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有着很大的益处。

3.1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舞蹈是由一定的动作引起的,学生的学习舞蹈也是由一定的学习动作支配的,学生学习舞蹈是比较复杂的,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舞蹈动作,学生学习动作,为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学中,第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舞蹈动作,让学生从消极状态转变为积极向上的状态。学习舞蹈动作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的,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中,需要充分发挥体育舞蹈不同于别的项目的特点,如:形体美、动作美、姿态美、造型美等视觉美感,让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营造美的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3.2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的个性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影响的,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个性的发展须符合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健康完整的个性,从心理机制讲,应是和谐统一发展的;从活动功效讲,是有创造性的;从伦理讲,应表现为德、智、体、美的综合展现等方面协调的发展。

3.3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体育舞蹈表现给人的是一种美,促进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在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中养成遵守纪律和规范的行为。同时,形体美是体育舞蹈的魅力所在。它借助参与者的舞蹈动作进行展现,融肢体美,美的意义和美的感觉于一体。体育舞蹈的本意是跳跃,内涵是旋转,即体育舞蹈通过各种动作来表达心情,将心情和动作联系在一起。达到表现美,创造美,赞扬美的目的。人们在欢快的环境中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心与身都能得到进一步净化,精气神得到全面改变和提高。

3.4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体育舞蹈的音乐能使身体体产生有利的共振,使身体各系统功能统一一致。研究证明,体育舞蹈能够增加呼吸强度,从而使隔肌和腹肌的最大活动量增加,对身体各器官起到按摩作用,促进消化功能。它还具有能降低血压、保健脑部的作用。许多人在听到音乐时都会感到心情愉悦、头脑清醒,这表明专注地聆听音乐能起到健脑的效果,体育舞蹈音乐对精神和神经系统有良好的影响。

3.5有利于学生社会交往的提高

体育舞蹈的社会作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共同参与体育舞蹈,成为体育舞蹈人口的过程。体育舞蹈是在人们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路径。这是因为,体育舞蹈是一种相对专一的社会活动形式,其本身就会受到社会内部规律的牵制。且体育舞蹈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交往功能。

3.6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体育舞蹈的本质大多是直观的艺术表现,靠美的形象感染人,适合学生的特点,能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去接受体育舞蹈,在无形中受到美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道德,获得精神的愉悦。它具有节奏、韵律等法则。也就是说,体育舞蹈具有更直观、更多样的美学因素组成,它向人们展示了形体美、姿态美及精神美。也包含着美的表现、追求。

3.6.1体育舞蹈的动作美

动作美是体育舞蹈美的关键,体育舞蹈是依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形态,同时依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动作。体育舞蹈和艺术体操具有较多艺术成分的体育种类类似,其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力,运动是生命的体现,是人体本能的体现。在体育舞蹈运动中生命力充分体现,体育舞蹈的美具有感染性、新颖性、力量型和健美性,它符合美的本质特点和美的要素,其运动过程是一种美的展示。

3.6.2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体育舞蹈特点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有律动性的身体形体运动,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其音乐节奏的时而舒缓、时而抒情、时而活泼、时而奔放,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对于舞蹈来说不应是音乐效果,它影响着舞蹈的主题、编排、速度、节奏。好听的音乐容易让学生产生锻炼激情。

4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

通过访谈知道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存在以下困难和现实问题。

4.1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不足

对体育舞蹈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学校并没有参与并了解体育舞蹈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4.2场地硬件设施不足

场地设施不完善,没有相关配套的场管、音响,甚至没有可以活动的练习舞蹈教室,束缚了体育舞蹈课程的正常开课。

5学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对策

5.1对于学生加强对体育舞蹈的认知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进入的时间较短,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学校要多组织参加一些赛事,或者多举行一些体育舞蹈比赛,对体育舞蹈进行大力宣传,引起领导的重视,提高体育舞蹈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有利地位。

5.2对于缺乏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的建设

缺乏教师和教练员,在我国的学校,很少有学校开设体育舞蹈的课程,缺乏舞蹈教师进行上课。对于体育舞蹈专业教师资源的缺乏可以聘请体育院校的舞蹈教师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去学习和上课。

6小结

通过本论文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欢乐中跳舞,其主动性也强,运动强度就有一定的保障,心理素质也会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保证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更能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是学生的迫切需求,它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可行的。

作者:刘萍 马涛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体育舞蹈;推广;价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54-02

体育舞蹈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项目。体育舞蹈是由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体育项目,是一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艺术,它具有自娱性、健身性、竞技性、表演性等特点,是文艺和体育的结合体。体育舞蹈包含5个方面的价值体现,分别是运动学价值、生理学价值、心理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近几年,体育舞蹈在全国各高校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普及,并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成为学生日常最普及的活动之一。体育舞蹈对促进大学生身体发育、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社会交往及适应能力等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广体育舞蹈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高校在校学生(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①文献综述法:查阅文献资料,在图书馆、网站、相关著作收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借鉴学习有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成果。②系统分析法:对现有的研究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数据并数据审核。③调查研究法:访谈部分学生,深入实际研究。④逻辑分析法:把开展进程在思维中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制定出不定期策划方案。

二、体育舞蹈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闲暇观念的变化,体育舞蹈以其节奏生动活泼,音乐轻松愉快,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老少皆宜,且具备独特的时代感和时尚性的特点,不仅在高校得到发展,而在社会上也得到广泛的发展。体育舞蹈发展如此之快,深受群众喜爱,不仅源于以上的特点,还因为其有独特的价值。

1.体育舞蹈的运动学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劳动量的减少,工作时间的缩短、休闲时间的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享受和追求。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解剖及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体育舞蹈能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舞蹈动作为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

2.体育舞蹈的生理学价值。我们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3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4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3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体育舞蹈对生理具有显著的价值,也因此赢得了广大群众和当代大学生的喜爱。

3.体育舞蹈的心理学价值。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他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体育舞蹈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在运动中必须注意力集中,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促使内心充分得到放松,使内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休息,消除疲劳。所以体育舞蹈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

4.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体育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舞,它是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情感的一种世界“形体语言”,它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享受舞蹈所带来的快乐。现在很多地方举办大型公益活动的时候,很容易看到体育舞蹈的身影,参加者通过自己的表演,尽量展示自己的舞蹈情感,使观看者能够对舞蹈感兴趣,进一步了解体育舞蹈。因此,体育舞蹈对提高社会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具有显著的作用。

5.体育舞蹈的精神价值。体育舞蹈不仅能活筋骨,调感情,还能培养人们穿着整洁、言行举止文明的习惯,自信、自强的品格。在舞动中能让人身心愉悦,释放压力,使其想象力、梦幻力、幻想力得到充分发挥,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开展体育舞蹈活动,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体育舞蹈在高校推广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体育舞蹈的美感产生,是源于人的直觉性,也就是大学生对动作技术的心理感受,它不但存在于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也存在于对美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美的享受,美的领略来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认知、想象和理解等审美能力。

2.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寓体育舞蹈教学于学生对美的追求和享受中,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心灵的满足、感情的激励、个性的陶冶,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感情;舞蹈通过人身体有韵律的动作抒发内心的情感。

3.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体育舞蹈的练习,可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与人的合作,亲近的习惯,提高社交能力。体育舞蹈是大学生之间相联系的一个纽带。

四、在高校推广的必要性

健美的体格,优雅的姿态,匀称的形体,潇洒的风度,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昔日的体育活动项目已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新时代、新内容、新气息的体育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多种美于一体的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同时,体育舞蹈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体育舞蹈把健身和健心融为一体。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以不分年龄、性别、季节,通过体育舞蹈自身的魅力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学习并掌握体育舞蹈的运动技能,可以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当学生步入社会以后,从生活需要的角度,为了缓解身心疲劳,增进健康,扩大人际交往,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可运用自己所学会的体育舞蹈在业余时间里进行自我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舞蹈是学生终身运动项目的最佳选择之一。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以综合国力为主要基础的国际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体育舞蹈以它独有的魅力,不断扩大影响和持续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使世界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丰富多彩,不仅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了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建议。昔日的体育项目已不能满足现今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要求,首先要在学校,社区宣传体育舞蹈的价值,其次在高校中普及开展体育舞蹈课程,让学生都来参与这个项目。一年举办一次体育舞蹈比赛,社区以小区为单位,学校以系为单位,派选参赛选手完成比赛项目,从而达到“以舞会友全民健身”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庆国,殷恒婵.大学体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春文.体育舞蹈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3]吴谋,张海莉.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罗庆遥,等.我国如何开展体育舞蹈[J].体操,1994.

[5]刘光红.体育舞蹈读本[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6]王步标,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7]宋文利,李建国.浅谈体育舞蹈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8).

篇8

关键词:体育课堂;管理;无为而治;道家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34-03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代道家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和处世策略,它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体现了道家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精妙的管理智慧,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成功的管理方式被现代社会所广泛运用。“无为而治”同样对学校体育课堂管理有重要的启发,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无为而治”将有助于促进体育课堂管理的创新,提高体育课堂的管理水平。

1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基本涵义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老子,面对当时诸侯暴虐,强权纷争,民不聊生的景象,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纷扰祸乱都是由统治者“有为”造成的,因此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救世主张。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事物发展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其目的是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1.1“无为”是顺应自然的“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道家自然主义哲学认为,正是自然之道(自然规律)的存在和流行,才有万物的产生和繁荣,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类行为的最高法则就是顺应“道”,自然而然。老子认为,自然和人为是相对立的,任何外在的人力作用,都是对自然的破坏,都是与自然不相容的。老子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这里的“不敢为”的“为”就是指那些只能给自然带来破坏的盲目的行动或消极的行动,这正是老子所反对的“为”或“有为”,因而老子提出“无为”,即不要去做违反自然的事情。这里的“辅”则是指那种顺应自然的行为,而这也正是老子所提倡的“为”或“有为”。

1.2“无为”是以静制动的“为”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老子》第16章)老子认为清静与无为是二而一的,无为的状态就是清静。老子以清静无为作为万物纷芸的根本,认为静止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必要前提。所谓“归根曰静”,“静为燥君”,意在强调非静不能知动,非静不能制动。由此,老子主张人生应当“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在人生处事的一切行动上,都要使心灵保持一种清醒、冷静、空明,不受其他外物干扰的自然状态。因为只有保持这种心灵状态,才能洞明变化,对事物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从而控制和利用事物。

1.3“无为”是为之于未有的“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第63章)老子认为做事要着眼于量变之初,趁着事物还简易、细微的时候开始着手,这样才能免于危难,成就大业。因为“其安易持,未兆易谋,其脆易浮,其微易散。”(《老子》第64章)因此,老子主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真正的有为是在事物尚未发生时的作为,真正的治理是事情尚未祸乱时的治理。它包含有一种极高的智慧、谋略,它是在对事物的本性和变化充分了解、掌握的基础上对事物未来趋向的一种预知和先行。

1.4“无为”是率性能动的“为”“无为而治”不只是要求人们消极被动地顺应自然规律,还注重尊重人的个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认识到,万物有其特性,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因而统治者应顺应各自的特征与长处。他说:“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道家认为人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去顺应自然之道。

在现在看来,“无为而治”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或策略,实际上就是要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采取各种符合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管理措施,刚柔相济,把他人管理转化为自我管理,进而达到一种“没有管理的管理”状态。其目的是以最小的管理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2当前体育课堂管理的反思

与其他(知识类)学科的教学相比,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活动为主的技艺性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时空更为开放、人际交往更为频繁,身体接触更为密切,体育课程的这些特殊性使得体育课堂管理较一般知识类课程更为复杂和困难,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然而,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管理却不容乐观。

2.1理论研究薄弱,课堂管理观念陈旧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中,课堂教学通常被分解为“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环节,课堂管理通常只是以一种隐性的形式存在于上述各个环节之中,或与“组织教学”混为一谈,课堂管理缺乏相对独立性,得不到重视,体育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薄弱、滞后。在教学实践中,人们的课堂管理观念陈旧落后,人们对“管理”一词的理解主要还停留在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这一低水平的经验层次上,即“管理”就是“控制”或“规范”。这种陈旧的课堂管理观念通常隐含3个不合理的人性假设:1) “工具人”,将学生一种物化意义的人,视人为物,完全不顾学生的情感感受。2) “幼稚人”,这虽然关注了学生一部分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却将学生视为“不成熟、不平等、不主动”的人,他们处于逆来顺受被控制的地位。3) “问题人”,这种假设是对学生的不信任、不合作,把学生推到了对立面,其实质是一种人性本恶的观点[1]。

美国课堂管理专家古德和布罗菲在《透视课堂》一书中指出;“非常滑稽的是,许多学校的课堂管理制度是以相对来说比较陈旧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但在学术课程领域,又要求学生成为充满活力的问题解决者。”“教育者对学生的管理是要求其服从,而对学生的教学又要求其敢于冒险,教学是为理解,而管理又是为服从,这简直是不战自败。”[2]这种自相矛盾的课堂景象在当前的新课程实施中非常突出。一方面新课程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灵活开放的课堂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课堂管理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命令支配的模式上。“严”字当头,靠严格的纪律,严密的监控,严厉的惩罚来维持课堂秩序。显然,陈旧的体育课堂管理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成为新课改顺利实施的制约因素。

然而这种状况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相反,很多研究者误以为管理就是“控制”与“束服”,而这是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人本理念相悖的,所以很多人在新课改中有意回避或淡化“课堂管理”这一概念,从而导致对体育课堂管理的正面研究更加薄弱,这是当前新课改研究中令人担忧的一个问题。

2.2管理方法与手段匮乏落后陈旧的课堂管理理念,加之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的策略和技能显得匮乏落后,课堂管理水平低下。当前我国体育课堂管理仍停留在以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管理水平上,体育课堂管理主要采用权威管理模式,教师往往采用纪律、命令、监督、惩罚等简单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课堂上被盯得严,箍得死。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少活力。巩东超等调查中发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以课堂纪律、批评否定为主,分别占86.4%和96.9%,研究显示,学生最不希望的恰恰是这两种常见的管理方式[3]。而在体育课中教师过分的依赖课堂纪律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效果却并不理想。一方面教师采用强令禁止的办法,如惩罚,恐吓,打击等,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被动服从的完成学习过程,体育课堂变成了纪律严明的军事训练,这样的结果使课堂气氛沉闷,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强制管理可能使学生表现出逆反心理,导致老师对学生丧失信心,极端的典型的就是教师最后采取“放羊式”教学,完全放弃课堂管理,走向另一个极端。

当前,体育新课改的理念虽然被人们所普遍认同,但这些好的理念有时在实践中却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常常事与愿违。这其中与课堂管理手段和技能的贫乏、落后有密切关系。在课堂管理问题上,由于缺乏相关课堂管理知识和技能,很多教师常常是按经验办事,只能按自己过去所感知的和所理解的课堂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去管理课堂,使得新的课程理念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支撑,以至于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一点点新课改的光辉却常常因为失败的课堂管理而化为乌有。

3“无为而治”体育课堂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无疑为体育课堂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策略。在道家自然主义教育看来,体育课堂管理应是一种“无为管理”,即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应顺应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强的精神,力避对学生过多的束缚和过度的控制。体育课堂管理实施“无为而治”体现出以下特征。

3.1自然性老子“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他提出:“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事物本身就具有发展的潜在性和能性。我们要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促成其发展。体育课堂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生命概念。学生是有理想、有智慧、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体育课堂是生命活动和成长的地方,课堂管理要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以人为本,珍爱生命,促进发展。

3.2隐蔽性老子认为,“大道不言”,主张“行不言之教”。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应减少不不要的显性管理,教师要尽量避免直接灌输和冲突式的说教,尤其是无谓的说教,而要通过情境的熏陶感染,信任的巨大动力,榜样的感召示范和主体的感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要把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尽可能地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将教师的意志转化为学生的意志,减少课堂管理的痕迹,在“无为”中实现“有为”。在体育课堂管理的“无为而治”中,学生很少体会到“被管”、“被控制”的感觉,教师的主导作用存在于被激活了的学生主体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出一种静制动的“为”。

3.3主体性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57章)老子规劝统治者放弃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还政于民,让人民自我化育,自我发展。这就是道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的旨趣所在。其意是要顺任自然之道,使主体自我内部的“道”得以释放,以无为之道求有为或无不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也是课堂管理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受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他们以充分的理解和信任。要改变事无巨细一人独揽的做法,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将课堂管理变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管理的过程。

3.4灵活性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看起来多么柔弱无力,但水滴穿石,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无常态,曲直自如,依势而动。所以他说:“柔胜刚,弱胜强”。课堂教学也无常态,课堂情境时时都在变迁,课堂成员时时在发展。影响课堂的因素总处于变化之中,课堂管理方式要适应课堂环境的变化,刚柔相济,内外结合。体育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灵活实施各种管理策略。

3.5示范性老子认为一个人倘能循“道”而行就能对别人起感化作用。他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典范,正人先正己。俗话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己做好了,就能感化学生,比单纯纪律约束作用深远而持久。

3.6预防性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说解决问题应该从它尚未发生的时候开始,而处理事情应该从尚未混乱的时候开始。课堂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即要防患于未然,治乱于无形。这就要求教师知己知彼,精心谋划,防微杜渐,化有事于无事之时,消有形于无形之中。这样的“无为”比那些在课堂上疲于奔波,纠缠于学生的问题行为,不断为治乱而发号施令的“有为”来说,更能实现课堂管理的目标。

4体育课堂管理实施“无为而治”的主要策略

体育课堂管理中实施“无为而治”并不是要放弃课堂管理,放任自流,搞“放羊式”教学,它具有多种灵活的管理策略。

4.1环境熏陶法有效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良好的课堂环境为基础的,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可以减少产生问题行为的可能性,而且可以消解许多潜在的问题行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第四十无章)老子认为管理者若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在体育课堂管理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整洁、秩序与活泼课堂空间,建立宽容、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营造民主、求知、勤奋的学习气氛,保持一种建设性的课堂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来达到良好管理效果。

4.2自然后果法自然后果法就是尽可能利用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逻辑后果或自然后果,使学生从经验中体验行为与后果间的关系,进而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态度。自然后果法不同于体罚,教师是本着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不良行为与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发学生的内在控制,产生负责任的行为。例如,上课不守规矩的学生很难被同学认同和接纳,在运动中不太容易找到合作伙伴,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为此,为了适应环境,他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接受管理。

4.3积极期待法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期待被学生知觉后,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体育课堂管理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本性。教师真诚的期待,亲切的鼓励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内驱力也会发挥出来。而一味的指责、挖苦和漠视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感,丧失自信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给课堂管理带来困难。

4.4榜样示范法榜样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课堂管理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权威,但教师的权威不应只依靠权力性影响力,而应建立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上,即靠自身的人格魅力、知识、技能、情感来引导学生。这种影响自然而深刻,能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教师也可以引用伟人、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教育学习,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教师还可以在同学中间树立榜样,学生容易接受,效果更好。

4.5有意不应法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体育课中学生有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但同时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也更大。在体育课上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隐含着引起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迎合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其行为,不予应答,学生可能自觉没趣而改变或终止其行为。另外对于一些小的纠纷,只要事态不严重,教师可以装着没有看见,让学生去自行解决,不要过多介入,教师应相信学生有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只是实施“无为而治”课堂管理的一些主要方法,“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并不排斥纪律约束和正面批评等方法。如果很多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缺点,制止其行为。当然,这种正面批评应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应确认,处理的对象是学生所表现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教师只是不喜欢他的行为,而不是不喜欢他这个人。

5小结

“无为而治”既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种理念,也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种策略,更是体育课堂管理的一种艺术。它要求体育教师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从对学生的完全人身控制的旧的课堂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遵循学生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隐蔽管理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和参与管理。

参考文献:

[1] (美)古德(Good.T.L.),布罗菲(Brophy.J.E.)著,陶志琼译. 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9.

篇9

门诊是社会的窗口,直接关系到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对医院的总体印象,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门诊导诊护士成为每个医院不能缺少的角色。导诊护士需要不断培养教育才能适应医院的发展,近年来我们注重在基础理论、专科知识、处理问题等方面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收到良好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导诊护士素质要求

在人员选拔上,选择德、智、体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护士来担当导诊护士,确保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使患者在门诊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轻松愉快,不浪费时间和精力。护士素质是指护士全心全意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过程中应具备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专业业务素质以及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

2 导诊护士素质教育

2.1做好德育教育,提高导诊护士的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基本素质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应对导诊护士进行德育教育,严格遵守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热爱本职工作,对患者极端热忱,对工作认真负责,理解患者、尊重患者。

2.2做好行为素质教育,树立良好的导诊形象 我们从仪表、举止、语言、修养到着装、站、坐、行姿和微笑以及如何接待患者、如何与患者交流、怎样为患者指路等方面分别进行培训,使导诊护士掌握现代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技巧,树立良好的导诊形象。

2.3以诚相待,热情周到 导诊护士对病人要有纯洁的感情、周到热情的服务,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亲人那样,这样才能赢得病人的信赖。当病人有事相告、有事相求时,护士要把病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哪怕是小事也不能用冷淡的言语讽刺挖苦病人,应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2.4导诊护士应熟悉各科专业常识,要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着装整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文明礼貌,语言亲切易懂,实行普通话服务,微笑服务,对病人的各种咨询做到有求必应,不能回答“不知道”,并要善于发现就诊病人的心理特点,了解掌握其文化规律,及时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开展多项便民措施:如免费为病人提供开水、一次性开水杯,提供针线包、电话咨询各种检验报告单,为行动不便的病人提供轮椅、各种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为远道而来的病人邮寄各种检验报告单等。

2.5提高专科业务素质 加强相关领域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作为导诊,既要知晓卫生、物价、医保等部门关于医疗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了解本院门诊的日常诊疗流程,同时,要掌握广泛的医学专业知识,甚至要知道医院附近一些饮食和交通等情况,为外地患者提供相关的信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而不至于出现误导。

2.6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由于门诊患者多,存在着交叉感染的危险,因此,应对导诊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使导诊护士在接待患者、分流患者的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准确处理好急诊的第一线工作。

2.7责任感教育 通过责任感教育,使导诊护士更清醒地认识到导诊岗位的重要性,工作中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1]。

3 讨论

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导诊护士的继续教育和职称晋升不像对临床科室护士那么重视。导诊护士由于缺乏更深层次的教育,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在导诊工作中基本处于传统服务、常规服务和低层次服务阶段。我院通过对导诊护士进行系统的素质教育,在患者服务的效果、效率和咨询问题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断开发领导层,重视导诊护士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使这些人员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另外,对导诊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取能得双赢的效果。做好导诊护士的素质教育,不仅能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而且能宣传医院,塑造医院的形象,从长远看,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在导诊过程中,必须掌握工作的主动性,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随时了解病人就诊需求和信息反馈,掌握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体育舞蹈;礼仪;文化;内涵;

1.概念界定

1.1 礼仪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1.2 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2.现状研究: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按1986年N2011年,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查至iJ904篇关于体育舞蹈的论文,这904篇文章涉及到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技术、功能、特点、作用与价值、规则与裁判法、教学与训练、调查现状、运动医学、运动力学、美学、心理、学科研究、体育舞蹈与全民健身、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体育舞蹈与素质教等研究。在这些文献中,关于体育舞蹈礼仪研究的文献资料只有三篇,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段桂梅,王冬梅《礼仪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2.1 涉及体育舞蹈部分礼仪研究的文献:

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比较 (2)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3)体育舞蹈礼仪的重要性(4)体育舞蹈礼仪的教育功能, 刘芳、韦军湘等人在《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着重从锻炼价值、美育价值和终身体育的价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体育相关项目礼仪研究成果:

侯军2000等也从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形体舞蹈礼仪形体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学中形体礼仪和修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邓惠在《竞技礼仪观刍议》中提出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并从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体育人文精神的冲击、对运动员道德思想的冲击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指出了要想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在弘扬人文精神、回归竞技本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竞技礼仪制度,从而突出了礼仪在竞技中的重要性;贺泽江在《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中提出,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选修课有助于维护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体育强大的公关效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黄荔娟在《从竞争视角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优势》一文指出了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形体训练与礼仪有机结合具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并总结出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方法:掌握礼仪知识、严格形体训练,不同礼仪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形体礼仪的运用。

3.对所看文献对其进行分类:

3.1体育舞蹈礼仪的社会价值:

王利红《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的功能、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论述。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3.2从当代体育舞蹈教育角度:

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感受形体礼仪的重要并加深对礼仪的理解,讲解课程意义,教师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实训等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优美的动作舞姿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3从体育舞蹈礼仪的美育角度:

在形体舞蹈、礼仪课中,教师匀称的身体、颜色协调的服装、端庄的仪表、自然大方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形象生动的讲解艺术等,都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以及对审美情感的培养。而学生在动作练奏、肢体运动的刚柔交替、平衡优美的姿态造型等,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美的氛围内,通过自身的参与而得到美的熏陶,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

3.4从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角度:

赵美荣、余彬《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研究,显示了体育舞蹈具有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形态、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舞蹈,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董焱、谢欣、李琳《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的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体育健身舞蹈因其丰富的健身娱乐功能被广大民众所喜爱,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由于其广阔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传承性、丰富的民族性等因素造成了其自身价值也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但究其根本来说该健身手段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健身性、科学性、大众性等方面,也体现在健身舞蹈的社交性、娱乐性、审美性等方面。

4 总结

在期刊论文中由于篇幅有限,对体育舞蹈礼仪相关文章较少,由于近几年体育舞蹈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因此对高校体育舞蹈礼仪直接或间接探讨论文增多,研究其社会价值其次,虽从社会价值、教学训练、审美角度探讨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浅显,重复较多,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推广力度,推动该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陈跃华.从全民健身角度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2] 魏玉琴、 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J].运动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