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规章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购规章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购规章管理制度

篇1

说明: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的规定,餐饮服务单位应制定本单位的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其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1、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单位组织机构;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3、消费者举报投诉管理制度;

4、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5、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6、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和记录制度;

7、库房管理制度;

8、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9、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0、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11、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2、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3、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4、小型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餐饮服务许可审查分类,不同类型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需制定不同内容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即:第一、二、五类的需制定1-13项,第三、四类的需制定第14项。

为了方便餐饮服务单位制定食品安全规章制度,我们对上述14项内容的规章制度作出了具体要求,餐饮服务单位要按照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单位情况的各项食品安全规章制度,并按照要求统一制作版面上墙遵照执行。14项内容的规章制度要求参见附件1。

具体申报时,申请者仅需提供相关规章制度的目录。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规章制度

目 录

1、餐饮服务单位组织机构;

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3、消费者举报投诉管理制度;

4、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5、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6、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和记录制度;

7、库房管理制度;

8、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9、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0、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11、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3、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14、小型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各工作区负责人负责该区食品安全。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全面责任。餐饮服务单位要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如下:

一、配合开展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法律和知识培训;

二、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三、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对食品安全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

七、接受和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八、与保证食品安全有关的其他管理工作。

3、消费者投诉举报管理制度

一、设立并向社会公开食品安全举报电话,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工作,对每起投诉举报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处理。对重要案件和重大事件要立即报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二、食品安全管理员对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督办的投诉举报,要进行督查、督促有关责任人尽快处置,并收集汇总已调查处理的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三、餐饮服务单位接到的投诉,要根据内设部门职能,由内设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办理结果及时报食品安全管理员。

四、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经营单位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组织内设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小组配合相关行政单位,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4、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一、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体检表或复印件、健康合格证明或复印件和从业人员在岗期间有碍食品安全临时病症记录)。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餐饮从业人员上岗前和每年要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三、从业人员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脱离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一、应当制定全年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加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授课人、考试试卷及考试成绩)。并要求按照计划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

二、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每年要组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参加一次培训,掌握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

三、餐饮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掌握本职工作必须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要求,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6、采购查验、索证索票和记录制度

一、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指定专人负责。

二、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农产品。

三、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时,应索取相应的证件、发票及产品合格证明,并做到货证相符。

(一)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

(二)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

(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四、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应遵循用多少定多少进多少的原则。采购的食品原料及成品必须色、香、味、形正常,采购肉类、水产品要注意新鲜度。

五、采购食品原料时,应如实记录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或者保留载有上述信息的进货票据。

六、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应按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七、若发现采购的食品原料有明显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及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举报。

7、库房管理制度

一、库房要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

二、库房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三、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并有明显的标识。

四、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五、库房应根据贮存条件的不同分别设置,必要时设冷冻(藏)库。食品冷藏、冷冻贮藏要做到以下要求:

1、食品冷藏、冷冻贮藏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一冰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志,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2、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食品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藏时,为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不得将食品堆积、挤压存放。

4、用于贮藏食品的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六、要经常清扫,保持库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七、要做好出入库房物品的检查验收登记工作。

8、食品留样管理制度

一、大型宴会、重要接待、学校食堂、企业职工食堂厨房每样食品都必需由专人负责留样。

二、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留足100g,分别盛放在己消毒的餐具中。

三、留样食品取样后,必须立即放入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四、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膜密封好(或加盖),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

五、食品留样要立即密封、贴好标签后,必须立即存入专用留样冰箱内。

六、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期、食品名称,便于检查。

七、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到后方可倒掉。

八、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留样冰箱内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其它食品。

9、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一、食品添加剂必须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采购、保存和使用。

二、实行食品添加剂保管和使用责任追究制。食品添加剂要专人负责保管,并告知烹调厨师适用范围和使用量。烹调厨师要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滥用食品添加剂。

三、食品添加剂应存放于专用橱柜等设施中,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管,并建立使用台账。

四、盛放食品添加剂要有专用容器和明显标志。

五、使用食品添加剂要有记录并存档。

10、废弃食用油脂管理制度

一、废弃油脂必须按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进行管理。

二、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三、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四、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五、处理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销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11、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必须掌握本岗位的食品安全技术要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二、坚持科学的洗手习惯:操作前、便后以及从事与食品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应洗手,先用消毒液消毒,后用流动水冲洗。

三、从业人员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或销售场所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不得穿工作服入厕。

四、从业人员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做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行为,不得直接抓取直接入口食品或用勺直接尝味。操作用具用后不得随处乱放。

五、从业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及形象,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梳理整齐置于帽内。

六、从业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2、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餐饮服务许可制度。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以便消费者了解和监督。

二、从业人员工作衣帽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前洗手。

三、确定桌椅整洁后方能摆放餐饮具及食品。餐饮具摆放至客人用餐前不得超过1小时,当餐未使用的应收回清洗消毒保洁。

四、直接入口食品用专用工具分检传递,专用工具定位存放防止污染。

五、端菜时手指不接触食品,分菜工具不接触顾客餐具,盛装有食品的菜盘严禁重叠放置。不得面对食品及餐饮用具咳嗽、喷嚏、擤鼻子、闲谈。

六、发现食品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异常、变质,发现餐饮具不洁时,应立即撤回。

七、餐前检查卫生。就餐过程中及时清除地面、桌椅垃圾、脏物。餐后集中清扫保洁。随时保持桌、椅、台、地面、洗手池、墙壁、门窗、灯具等清洁。垃圾桶加盖,垃圾及时清运。

八、不得堆放空酒瓶、未使用食品及原料和其他与食品经营无关的杂物。

九、定期除“四害”。所有外接通道及窗户、通风口设有防蝇防尘设施并完好,保持餐厅相对封闭,防止蚊蝇进入。及时清除苍蝇、蟑螂。

13、餐饮服务单位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一、餐馆内环境整洁、地面干净,并设置果壳臬、痰盂和垃圾箱等。

二、卫生清扫有专人负责,保持餐厅内桌、椅、台等清洁,坚持餐后和每日打扫卫生,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做到“六面光”。

三、餐饮单位场所保持通风换气,空调送、排风口过滤网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表面无积尘与霉斑。各种容器应每天清理、及时清洗消毒。

四、废弃物用密闭容器存放,不得外溢且保持外观清洁卫生,防止有害昆虫的孳生。

五、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防止害虫孳生。经营场所视野内无苍蝇、老鼠和蟑螂害虫。

六、有完善的防尘、防蝇、防虫和防鼠设施。

七、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查,并有记录。

14、小型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行餐饮服务许可制度。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显著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以便消费者了解和监督。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为落实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责任,餐饮服务单位要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兼职),负责检查经营过程的食品安全状况并记录,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档案,并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各项食品安全制度。

三、建立健全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体检表或复印件、健康合格证明或复印件和从业人员在岗期间有碍食品安全临时病症记录)。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餐饮从业人员每年要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四、制定全年食品安全培训计划,加强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并建立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授课人、考试试卷及考试成绩)。按照计划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餐饮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一次有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掌握本职工作必须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要求,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五、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第十四条规定的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的食品。采购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时,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一)从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等文件;

(二)从固定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商或者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等;

(三)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等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应当按照产品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采购记录及相关资料,妥善保存备查。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六、库房要保持通风、干燥,采取防鼠、防虫、防霉措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食品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食品应及时清除。

七、食品添加剂应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采购、保存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存放于专用橱柜等设施中,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妥善保管,并建立使用台账。

八、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工作衣帽、勤洗澡理发。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带饰物。

九、餐饮服务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孽生条件。

十、食品操作人员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十一、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冷藏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0℃—10℃之间,冷冻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20℃—-1℃之间。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十二、按照要求洗净、消毒餐具、饮具,并将消毒后的餐具、饮具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饮具。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具、饮具。

十三、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或区分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

十四、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

篇2

一、工作准备情况

我们认真制定了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管理专项效能监察实施方案,明确了效能监察的工作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工作目的:大力推行物资采购“阳光工程”,堵塞漏洞,降低采购成本,杜绝违纪违法行为,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工作方法:通过建立健全物资采购规章制度,规范物资采购招议标程序。步骤:4月3日-4月30日为学习宣传阶段;5月1日-5月31日为自查阶段;6月1日-8月15日为检查阶段;8月16日-8月31日为整改阶段;9月1日-9月15日为总结提高阶段

二、自查情况:

物资供应部、设备部等职能部门在自查阶段能认真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部门人员进行了专题学习。对相关制度依据集团公司、大唐甘肃公司的制度规定进行梳理对照。各部门结合公司实际进行修订,对制度执行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及时完善;能认真履行物资采购的流程管理和建立质量可靠、服务及时的供应商队伍信息库,并与各供应商签订了廉政合同。以上部门均将自查情况报告按时上报效能监察工作办公室。

三、检查情况:

在自查工作结束后,监察审计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物资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1、首先进行了系统基础检查。对物资部、设备部XX年有关物资设备采购基础资料进行了查阅。检查各类招标、议标工作中程序资料以及廉政保证书、打分表等相关资料是否齐全规范。通过检查,各类资料都较规范、齐全,符合要求。

2、对执行程序、制度的规范性进行了检查。按照大唐甘肃公司文件要求,30万元以上要进行招标或大唐甘肃公司授权我公司组织进行招标,30万元以下可由我公司组织进行议标。在公司各项目招议标工作中,监察审计部全过程进行了监督。通过检查,职能部门能按要求执行各项制度,按程序开展工作。

3、我们重点对集体商务谈判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抽查,各项程序执行较好,但也发现有个别不足。如:在生水管道阀门更换项目中采购的金属硬密封蝶阀,由于当时正处于全公司联修阶段,工期紧、任务重,分场要求时间紧迫。物资部按急件进行了办理,未按照公司有关集体商务谈判制度进行议标。事后,物资供应部及时补办了相关议标手续。

4、对物资材料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我们对设备物资采购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进行检查,检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查阅合同是否规范,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存在不廉洁行为。

经过统计分析,1-10月份设备材料采购招议标及商务谈判共计47次,签订合同47份,为公司节约采购费用159.76万元。设备大修、技改招议标及商务谈判共计58项,签订合同58份,为公司节约费用74.5万元。

四、监察建议:

1、物资供应部要规范执行《议标性集体商务谈判实施细则》,对采购数额较少的材料必须要按相关规定进行;

2、要把学习掌握管理制度作为提高执行力的前提,认真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相关管理制度,保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要进一步完善急件急办工作程序,要加强对公司物资采购招议标管理制度的学习,提格按制度办事的认识和自觉性。不断加强部门人员廉政建设,严格防范和杜绝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

五、整改提高情况

在效能监察检查小组的督促下,各职能部门针对提出的意见和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

1、物资供应部、设备部认真组织部门人员学习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制度执行力。

篇3

1 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

1.1 认真执行《药品管理法》 药师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在《药品管理法》这样一个重要前提下进行,依法管药,坚持“质量第一”的观点,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杜绝假药劣药进入医院。药剂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和人性化服务理念,维护患者利益,一切为患者着想。

1.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是药房科学管理的根本保证针对医院药房的条件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比如“药房管理制度”、“药库管理制度”、“药品采购计划制度”、“品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等。制定岗位责任制,岗位工作责任到人。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药师进行优良药房管理的根本保证。

2 由经验管理转为现代管理

2.1 药品统计 由于医院药房的药品品种多,数量大,我院自2004年开始全面启动微机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药品统计的准确率,逐步使药品统计走向正规。

2.2 药品计价 由于药品的价格变更频繁,人工计价的准确

作者单位:264300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

率低,我院实施微机计价6年来明显收到了准确率高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

2.3 药品盘点严格的药品盘点制度是规范药房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药品盘点能得知药品的去向,为药品调剂提供有力证据。我院由微机管理药品盘点以来,收到良好效果,由微机进行盘点增加了盘点结果的准确信和真实性。

3 优化服务树立良好的药师形象

调剂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是药剂科的门户和工作重心,药剂人员必须为维护窗口工作而服务。药师的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视患者如亲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无误,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我院开设药物咨询窗口,贴近临床,加强了医患沟通,收到良好效果。

4 重视药师培养

4.1 对于没有受过高等药学教育的药师,充分利用函授自大的形式,接受成人高等教育。

4.2 对有高等学历的药师根据临床需要,到上级医院接受新技术的学习,如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药品检验等技术。

4.3 医院定期举办业务学习讲座,提高药剂人员的业务素质。

篇4

关键词 西药;质量;规范

1 西药库药品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药品是医院通过医疗手段经营的特殊商品,是开展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防病治病为患者解除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给患者造成医疗事故带来生命危害,故药品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西药房是对西药,如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化药品、血液制品、血清疫苗、抗生素及诊断药品等,能够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与中药相比,西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起效时间短,用药不合理则会给患者生命造成危害。西药房的工作质量对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西药房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2 加强西药库房规范化的药品质量管理措施

2.1严格药品采购

在医药市场开放的今天,一些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唯利是图的药贩也乘虚而入,牟取暴利,扰乱药品质量管理市场。因此,西药房要加强药品采购管理,药品的采购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医院可以成立药事委员会,由药剂科、财务科和医务科等科室有关负责人组成,定期对药品采购工作进行指导,确定进购药品的品种、供货商等,以保证药品的采购质量。我院西药房收货人员,严格对药品的质量合格证、有效期、批号、批准文号、出厂检验报告、说明书、标签和产品内包装等进行质量检查,确保采购药品的质量合格。

2.2实行药品分类管理

作为药房工作人员,应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还应将药品分门别类,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对毒、麻、剧、限类特殊药品应由具有药品管理知识的专人负责,并加锁保管,入出签字;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对低温保存的药品,应存放在通风处或冰箱中,以保证药品质量;对有效期药品,药剂人员要熟悉有效期限基本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有效期药品,在发放抗生素针剂这一类药品时,坚持近期先出,先进先出的原则,以防止过期失效;近期失效药品要随时调换代销,已经过期失效的药品,应立即烧掉、毁掉。

2.3加强药剂人员的管理

西药房药品的质量与药剂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重要的关系。医院西药房由于条件限制,药品库房结构不合理,药品摆放拥挤,加上重医轻药,非药学人员也从事药学工作,药师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工作得不到支持,更谈不上药学服务。要改变这一现状,领导要从根本上明其责,确其权,让药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定期举行药学专业方面的培训,以增强药剂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对药剂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药品分发时的严格检查和配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开设药品咨询窗口,耐心解答患者的用药问题,以增强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认可,做到真正为患者解除病痛。

2.4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指标

药房应建立门诊药房工作制度,住院药房工作制度,购进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品、管理制度,落实好每个人的工作责任,明确服务内容,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率。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好药房工作的根本保证,取错药、打错针、失效药品如霉变的药品发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等,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药房规章制度,加强药剂人员的学习,使人人对药品管理有“法”的观念,严格按照《药房规章制度》去做,对那些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药剂人员要严肃处理。

2.5加强药品领用的管理

药品的领用应严格按出库单领用,严禁借药、打欠条。尽量做到勤领、少领。严格控制盘点制度,药库、药房应每月进行一次盘点,仔细清点每种药品的数量,做到账物相符,且账物相符率不得低于98%。月末药品库存与明细账应相符,明细账与总帐应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在盘点清单中反映,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2.6控制药品积压

药品进入药房后,由于某种原因,长时间不消耗或消耗很少,当实际库存连续3个月大于上限的1.7倍时,可视为药品积压。对于一般时限药,即常规药品,从购进到用完一般为3个月,医药部门能满足供应的,应采取勤进勤出。某些品种,如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相应储存多一些;对于长时限药,一般购进后半年左右用完,这类药不常用,但必备,如急救药等;而短时限药(时间在1~2个月内)是常用药,但用量少,一些临床患者急需而效期很短的药,如生物制品等,应根据病人需求,做到少进、勤进、勤销。对于新引进药品如果连续3个月消耗为零也视为积压,对新药特药应采取用多少进多少,避免目购进和药品、经费双积压的现象出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篇5

第一条为加强政府采购机构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保证政府采购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府采购机构及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外进入本区域政府采购事宜的政府采购机构适用本办法。

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履行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

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外的政府采购机构进入本区域政府采购事宜时,必须向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登记备案。

第三条市及各市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应当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政府采购机构办理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条各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要适应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育壮大各类政府采购机构,建设务实、创新、敬业、高效的政府采购队伍。

第二章资格管理

第五条凡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内政府采购事宜的政府采购机构必须具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认定的资格,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六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在认定的业务范围、资格内政府采购事宜。

第七条政府采购机构政府采购事宜必须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从业人员、设施装备等。

第八条凡住所在威海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府采购机构经批准分立、合并或注销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报告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政府采购机构享有以下权利:

(一)接受委托,依法独立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

(二)依据有关规定确认供应商资格;

(三)按照有关规定收取中介服务费;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政府采购机构承担以下义务: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

(二)维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对相关的资料、信息、商业秘密等负有保密责任;

(四)受理并答复潜在供应商的质疑;

(五)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接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

(六)组织参加政府采购培训;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四章执业管理

第十一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和管理制度的规定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

第十二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第十三条政府采购机构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关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符合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专业岗位任职要求。

第十四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根据委托政府采购事宜,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协议,依法确定委托的事项,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政府采购事宜必须以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批复的政府采购计划和批复意见为依据。

第十五条政府采购机构应当将开标、评标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作为电子档案保存。

第十六条政府采购机构要认真受理政府采购质疑,并作出答复。

第五章培训管理

第十七条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应当加强对政府采购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切实提高采购队伍的执业水平和业务技能。

政府采购培训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十八条政府采购培训以脱产培训为主,非脱产培训作为补充。

脱产培训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研讨班、培训班等形式,培训时间、内容和方式根据所承担的业务工作需要确定;可以委托有关正规培训机构进行,也可以由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自行组织培训。

政府采购机构应当积极组织参加政府采购培训,配合做好培训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非脱产培训。

第十九条政府采购培训应当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的培训情况应当作为考核政府采购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章考核管理

第二十条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应当依法对政府采购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考核内容

(一)机构制度情况。包括内部机构的设置,规章管理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等。

(二)设施装备情况。包括固定的营业场所及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所需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等。

(三)人员素质情况。包括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业务考试,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服务水平;创新、敬业和务实精神等。

(四)工作质量情况。包括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的执行;招标文件(谈判文件、询价文件)的制作质量;政府采购信息的范围内容时效;开标评标现场的管理;采购合同的制定和签订;中介服务费的收取和保证金的管理;采购文件的归档保存;报表数据的报送;质疑的答复;政府采购效率和成功率等。

(五)业务培训情况。包括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次数、人数、考试成绩和内部培训等。

(六)职业道德情况。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依法执业、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等。

第二十二条考核方法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对能够量化的内容进行定量考核,对不能量化的内容进行定性综合考评。

(二)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考核方法。除正常考核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随机方式进行考核。

(三)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可对一次政府采购活动进行专项考核,也可对一段时期政府采购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第二十三条考核要求

(一)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应当组织考核小组对政府采购机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可以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采购人和供应商参加。

(二)组织考核前应当制定考核计划和考核方案,并在实施考核前十日以文件形式通知政府采购机构。

(三)考核小组可以向采购人、供应商征求对政府采购机构的意见,并作为考核参考依据。

(四)考核结束后应当形成书面考核意见,威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综合考核小组、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意见后,形成正式的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应当书面通知被考核的政府采购机构,并在“威海政府采购网”公告。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政府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三)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的;

(四)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的;

(五)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五条政府采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与供应商恶意串通的;

(二)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三)开标前泄露标底的;

(四)开标前泄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情况的;

(五)在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中提供虚假情况的。

第二十六条政府采购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告信息而未公告的;

(二)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

(三)以不合理的要求限制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供应商,对潜在投标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或者招标文件指定特定的供应商、含有倾向性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供应商的其他内容的;

(四)未按规定将应当备案的委托招标协议、招标文件、评标报告、采购合同等文件资料提交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的;

(五)拒绝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第二十七条政府采购机构违反政府采购法规定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的,处以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政府采购机构在政府采购业务中有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报请上级财政部门依法取消其采购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6

关键词:设备管理 问题 制约 监督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事业单位设备管理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加,许多事业单位设备总量逐年增加,种类越来越多,基础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加大,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很难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新的形势要求我们从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新的挑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应当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资产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效地为决策机构和其他部门提供服务。

1.设备管理的目的和原则

设备管理是以组织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从规划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使设备综合效益最大化。设备管理的范围应包含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包括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

设备管理应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及时安装、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为组织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设备管理应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设备管理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短板,找准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应始终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依靠技术进步,追求精细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力求从制度、机制层面根本解决问题。

2.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国家相继出台了《政府采购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设备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如此,目前设备管理工作还是面临着许多挑战,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

2.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队伍,为设备管理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在国家层面上,现行制度还不够完善[1],但是,这并不是现阶段主要矛盾。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国有资产管理法》等规定,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制度建设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修订和完善设备运营管理制度,使规章制度覆盖设备管理的全过程、全流程。由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概括性、抽象性强,有些地方缺乏可操作性。上监管机构应督促各事业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各事业单位应对现行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对设备管理所涉及的项目立项、报批、采购、合同、支付、核算、验收、入库、出库、使用记录、配套耗材领用、维护保养、维修、报损、报废和定期盘点等关键环节的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让设备管理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建立和完善设备监管队伍,提高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随着精细化管理要求越来越高,设备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现在设备管理队伍的人员配备大多数不足。修订和完善岗位责任制,使岗位责任覆盖设备管理的全领域。理顺资产管理所有相关部门的关系,预算、设备、财务、业务单位各负其责,明确分工,协同工作,着重避免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着重避免管理上的空白,强调设备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

2.2充分论证、调剂余缺,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率

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使设备综合效益最大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防止资产闲置应当是设备管理一贯追求的目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仍然任重道远。造成设备闲置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论证阶段不充分,缺乏统一管理与调配机制 [2]。

设备的出资人(设备的拥有者)为国家,而设备的使用者大多为业务部门。形成了国家出钱买、业务部门用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模式。由于种种原因,新增设备需求大多数来自业务部门或项目组,业务部门出于工作上的考虑,通常希望占用或新添更多的设备,而往往忽略设备的使用效率。基于这样的原因,业务部门提出的设备需求论据有时会勉强甚至失真。这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时间内都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业务部门对本单位设备总体配置情况不了解,单纯就经费定品目,随意性较强,需要设备管理部门把关,统一管理。当前,设备使用方面的条条块块限制还存在,还需要打破壁垒,形成更加有效的统一管理、调剂余缺机制。

因此,着重加强和规范设备采购前论证、审核、立项、报批等环节的管理,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摸清家底、统筹调配,进一步提高设备利用率。

2.3建立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防止违规采购

建立制约与监督机制是改进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组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机制上的缺失,尤其是采购关键环节监管机制的缺失,往往是造成设备管理无序、采购违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进行设备管理的制度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引进制约与监督机制,制约与监督机制应当贯穿于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应重点关注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特别是涉及采购的关键环节引入约束和监管机制,防止违规。

(1)完善各岗位间的监管机制。《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一条规定,“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采购活动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并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经办采购的人员与负责采购合同审核、验收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这个要求不仅适用“集中采购机构”,也适用于事业单位的自行采购行为。

(2)发挥监察审计机关的作用。《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九条 规定:“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上级监管机构应督促各事业单位结合《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明确定义审计、监察机构在事业单位采购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统一的监督体系,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

(3)强调上级监管机的监督作用。上级监管机构应当组织审计、设备、财务部门联合对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设备采购、物资采购、设备使用管理专项检查,这种检查是切实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违规采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事业单位也必须定期自查。

2.4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建立健全预算变更程序,发挥预算对设备采购的制约作用

预算是单位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业务需求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策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组织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当前,预算准确度不高,预算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应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一是要当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可执行性,维护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设备总体需求和规划进行充分论证;应对单位现有设备状况有全面了解;应根据以往管理上的经验和常年累积的数据,准确估计设备采购、维护的资金需求。

二是要建立健全预算变更控制程序。预算的变更应建立并遵循规章制度,应有充足的依据,应由预算的批准机关批准。现阶段,要求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完全准确是不现实的,预算亏损、预算结余都是正常现象,预算调整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只有保证这种调整是合理的、可核查的、受监督的,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管理上的漏洞。

三是要切实发挥预算对设备采购的制约作用。强调预算部门对设备采购部门的制约,没有预算不得采购;必须限制采购部门随意调整预算行为,应明确预算的调整权利归预算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不得调整预算;强调财务部门对设备采购部门的制约作用,没有预算、不符合国家政府采购规定、验收手续不全的不予入账;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防止预算外采购;上级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能单靠事业单位自纠自查。

2.5建立充分准确的数据库,为设备管理现代化夯实基础

建立设备管理数据库是实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设备统一调配、动态监管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设备运营管理水平的基本手段。随着设备管理精细化、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数据库建设应充分策划,精心实施,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数据库的基本要求是完整、充分、准确、适应业务需要,能够做到账账相符(数据库设备台账与财务账)相符、账实相符。当前,事业单位单位的设备管理日常基础性工作还需持续改进,设备数据库的建设与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是当前应当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3.结束语

事业单位设备管理应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应当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以资产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的。设备管理的范围应包含设备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和全领域。应坚持依靠技术进步,追求精细化、规范化、自动化管理。

为了全面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当前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队伍,为设备管理提供组织制度保障;充分论证、调剂余缺,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率;建立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机制,防止违规采购;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建立健全预算变更程序,发挥预算对设备采购的制约作用;建立充分准确的数据库,为设备管理现代化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资金集中管理 策略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至今已有近20年,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而不断涌现,在这些集团公司内部,其资金分配和资金管理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被学术界广泛研究。从目前来看,许多企业集团把实施资金集中管理作为解决资金管理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由此可知,加强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已成为很多企业集团的共识。本文将针对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做出相关探讨,目的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集团整体资源优势。

一、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涵义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涵义体现于将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归集到集团总部,通过总部对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来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企业集团通过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能够现整个集团内资金资源宏观调配, 和有效整合,从而在减低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二、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策略

1.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企业集团建立的规章制度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即管理制度、岗位制度以及岗位分工制度。

第一,从企业集团的管理制度层面来看,应涵盖行政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会计制度又应该包括基本规定、会计事务处理说明及会计分录和会计报表编制说明这三部分。对于已经有条件实施了ERP的企业集团而言,企业还应编制《ERP会计制度》,并以此作为财务人员开展会计事务处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其他管理制度还可以包括电算化管理制度、原始凭证审核制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制度、资金收支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

第二,从企业集团的岗位制度来看,它可以看做是根据企业内诸如制定总账、成本核算或费用报销等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来制定的岗位操作手册,并通过建立相应的记录来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第三,从企业集团岗位分工制度来看,岗位分工制度的重点在于明确每一位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并建议相应的记录,主要目的体现在避免由于存在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现象而导致岗位制度出现不可操作性。

2.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另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于如何有效实现信息充分共享。企业集团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搭建完善的集约化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使会计核算过程以及其他管理手段能够实现网络化运行。具体而言,第一步是内部局域网络的搭建,企业要积极引进和大力开展ERP,并建立Oracle数据库(或其它类型的数据库)来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络,从而在局域网内实现实现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信息共享。第二步是实现外部互联,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协议,使企业内部局域网络连接到外部Intemet,使信息共享能够延伸到企业集团外部。

3.建立实时监控体系

第一,对于物资采购环节,其一,财务部门要参与供货商信息调查工作,并参与合格供货商的资格认定工作;其二,财务部门要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原材料采购标准价格以及原材料采购价格差异指标;其三,财务部门要通过详细深入的市场调查工作来实时监控资源的供应渠道、资源分布状况以及资源的采购价格;其四,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和密切监控大宗原料和燃料的招议标工作。

第二,对于生产环节,其一,财务部门要组织制定中间产品和产成品等的标准成本,并通过及时反馈有关资源消耗的信息来为生产工艺的调整提供依据;其二,为了有效避免费用的超额,财务部门可以对超预算的费用严格实行“跳闸控制”。

第三,对于销售环节,其一,财务部门要随时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等基本情况,以此预判客户资信等级;其二,财务部门要积极对本行业产品的市场整体价格变动情况要做出市场调查,并实时监控销售部在价格执行和价格调整方面是否与市场价格变化一致;其三,为了判断对驻外经营部定价的合理性,财务部门对驻外经营部的核算工作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控。

第四,对于资金管理环节,为了便于对各银行账户余额及收付明细账能够实时查询和监控,财务部门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由此在企业财务部和开户银行之间建立信息接口,从而保证各项资金支出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4.建立现金池

现金池”(Cash Pooling)由一组形成上下级联动关系的银行账户和内部结算系统账户以及定义在这一组账户上的资金收、付、转和相应记账规则组成,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率,技术水平最高的一种现金管理方式,很多跨国集团公司也纷纷采取这一方式对资金进行管理。

企业集团在现金池模式下的账户可分为外部账户和内部账户。其一,外部账户包括企业集团在银行中开设的银行总账户以及集团成员单位在当地所在地银行开设的分账户。总账户和分账户的开户银行应该尽可能选择相同的银行。企业集团的资金在开立的总、分两级结算账户之间,由协作商业银行根据结算中心的需要或约定进行上收和下拨运作。其二,内部账户体系的功能在于实现企业集团为记录、清算总账户和子公司分账户以及子公司分账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各子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的方式很多,既可收支分开的形式,也可收支合一。

作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高级形式,集团现金池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帮助集团公司实现集团系统内资金的有条件共享的一项服务。总体来看,集团现金池可以帮助集团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一是以分公司能自主、方便地进行额度设置为前提,实现自动化额度控制处理。二是能够提高分公司额度控制的准确性和资金使用效率,并降低风险。三是通过资金额度控制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分公司的额度控制要求。

综上,集团现金池以集团内部资金集中管理为指导思想,能够借助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以及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服务实现企业集团对各子、分公司的资金实时监控、集中运作和统一调度的目标,不仅有利于降低集团内部交易成本和集团外部融资成本,而且还能统筹配置资金,由此实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物资管理;化工企业;存在问题;对策

化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市场异常活跃的形势下,其物资管理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显著。如果化工企业不积极克服其物资管理现存问题,势必会降低自身市场竞争力,制约自身进一步向前发展,甚至给自身生存发展带来威胁。化工企业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就必须采取措施不断加强物资管理,提高物资管理水平。

一、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以化工企业为例,其物资管理当前存在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人员重要性认识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团队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库存不合理,管理方法较为滞后,缺乏先进管理技术手段等。

1.库存不合理

化工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因生产建设需要必须储备充足的物资,而储备物资就需要有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就需要有库存空间对物资进行存储[1]。但由于空间的有限,使得部分化工企业物资库存管理不合理,或库存量过大,占用过多资金,或空间利用不充分。

2.规章制度不健全

当前,一些化工企业缺乏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物资管理人员松懈,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缺乏可行性,可操作性差,内容也不够规范和健全,难以使物资管理正常发挥规范保障的作用。制度的不健全,既降低了化工企业物资管理效率,又导致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给物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二、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深物资管理重要性认识

物资管理包含内容诸多,如原料采购、运输、储存、保管等等,每一环节都关系着化工企业生产成本高低[2]。而对以追求利益最大的企业而言,要想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减少生产成本投入,首先就需要意识到物资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化工类企业。因为化工企业所用物资大多为化学物质和机电设备配件,若保管不当将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而且对于化学物质的保存国家有着明确严格的规定,所以化工企业在进行物资管理时,必须要充分的意识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针对自身物资管理需求与特点,制定一套详细管理计划,按照该项计划实施物资采购、运输、入库保存等管理工作。

2.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物资管理

伴随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管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而化工企业也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物资进行管理,以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与科学化[3]。针对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储存管理、物资储备定额管理等各环节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管理系统提高化工企业物资管理效率。首先,在物资采购环节,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各商家信誉情况,产品口碑,从中选出长期合作对象,将其基本信息录入到供应商数据库中,包括产品单价、产品种类、采购数量、日期等。其次,在物资储存管理环节,根据自身物资管理模式构建库存管理系统,对各种物资出库、进库、以及进出库的数量和日期等基本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利用库存管理系统实现物资储存的一体化与规范化[4]。化工企业物资种类多,物资管理要求严格,且复杂繁琐,这就更加要求化工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构建物资管理系统来对其物资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升物资管理效率

企业物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只有有了相应的规章制度,物资管理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重视起物资管理,在重视物资管理的同时就需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物资储存管理制度,库存管理制度及相关注意事项等[5]。在各项制度制定过程中,参与制定人员需要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来进行,并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分析检验,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可行,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为化工企业物资管理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为促进制度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企业还应对制度在落实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进行及时处理,对欠缺之处进行有效补充,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物资管理效率。

三、总结

综上,尽管化工企业物资管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但就我国整个化工行业当前物资管理状况来看,物资管理水平正在呈上升趋势,化工企业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提高。物资管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作,化工企业应不断采取各种对策解决物资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化工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谢艳丽 单位: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友友.现代企业物资供应管理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7):98-99.

[2]刘洪敏.当前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化工管理,2016,(10):176.

[3]梁志锋.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4,76.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133-02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完成政府之托,履行政府职能,完成事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内部控制的制度、措施、执行程序等,内部控制要对事业单位的预算、采购、资产等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要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防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在单位层面的基础上,完成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过程:梳理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内容、明确主要环节;查找并通过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策略;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督促工作人员认真执行并定期检查、考核,强化责任,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及风险应对能力。

二、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预算控制有缺陷、收支控制力度不大、政府采购控制效果不明显、资产控制不到位、建设项目控制风险较大、合同控制不全面。

(一)预算控制有缺陷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规范、全面

事I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充分考虑长远发展而造成预算编制不全面的问题;由于项目论证不充分而造成预算编制不科学的问题;由于与各部门沟通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而造成预算编制不规范的问题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预算编制没有对照经济分类会计科目进行编制,这导致预算编制与事业单位业务层面支出的衔接不够全面和准确,很容易在日常执行中发生资金不足需要追加问题,而且财政对事业单位业务支出的监督管理也难以做到精细化、全面化,这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提升。

2.预算执行不合规、审批不严格

目前,由于预算编制不够细致,造成财政批复不精细,指标分解不到位,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审批不严格,执行不彻底,存在串项和挪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执行中事业单位往往缺乏结合具体业务对财政支出进行绩效分析,而且在追加资金上,也没有结合自身业务详细说明原因,财政系统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支出的监管自然也缺乏绩效分析资料,由于对业务层面支出不够了解,所以导致审批不够规范和严格。

3.预算管理考评机制欠缺,预算绩效管理需加强

目前,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的考评机制缺失,决算审核不严,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制度、队伍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收支控制力度不大

有的事业单位对三公经费支出审批不严格,存在虚假支出或超支的现象;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实行公务卡结算或少量实行公务卡结算;有的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力度不够,存在挪用现象等。

(三)政府采购控制效果不明显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制定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有的事业单位没配备专门的政府采购联系人员和验收人员;有的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不及时,耽误了使用,影响了工作等。

(四)资产控制不到位

有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人员;有的事业单位资产清理不及时,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有的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等。

(五)建设项目控制风险较大

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一般规模大、耗时长、资金总额大,控制风险大。在事业单位中,有的没有建立相关的审核机制;有的没有实行专款专用;有的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的没有对已投入使用但没办理竣工手续的建设项目转为资产。

(六)合同控制需强化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会涉及买卖、借款、租赁、建设工程等多种合同,但是,在有的事业单位中没有建立合同内部管理制度;有的合同专用章没有专人保管;有的没有执行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三、事业单位加强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加强预算业务控制,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合理设置预算管理岗位,明晰岗位职责、权限,严格遵守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抓住预算业务的风险点,做好预算业务控制工作。

1.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准确掌握预算编制的有关政策,明确预算编制的要点,科学、合理、全面地编制部门预算。

2.预算执行

事业单位对已批复的预算,要进行指标分解,要提高认识,严格执行预算申请、资金拨付、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程序,坚持有预算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

3.决算与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要做好年度决算,真实准确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并对财政资金使用效果进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收支业务控制,规范事业单位支出

1.建立健全收入、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

2.按规定开具票据,做到收缴分离,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各种收入。

3.健全票据管理制度,严禁转让、代开、买卖财政票据。

4.明确经济活动的开支范围、报销标准、报销流程,加强对原始票据的审核,加强对各项支出,尤其是“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支出的控制。

(三)强化政府采购业务控制,降低采购风险

1.建立采购业务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权限,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2.建立和坚持授权管理,明确审批人的授权范围,不得越权审批,重大采购事项要由领导班子集体审批。

3.合理编制需求计划、采购计划,采购计划要纳入采购预算管理,不得随意变更。

4.建立采购申请制度,采购由具有审批权限的人审批并承担责任。

5.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采购,由专人按照采购合同负责对货物、发票等验收,并出具验收手续。

(四)完善事业单位资产控制,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和对外投资,加强资产控制的目的是要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及有效使用。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保证资产安全完整,明确实物资产归口部门及责任人。

2.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要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授权审批管理和货币资金定期不定期盘点核查制度,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

3.资产管理部门要联合财务部门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已损坏、盘亏的资产要及时处理,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立项、审批、决策程序,报请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才可执行,同时要坚持追踪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五)加强建设项目控制,推动项目建设管理

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主要有房屋建造、大型修缮、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都工期长、资金额度大,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内部控制。

首先,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和建设项目的负责人都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其次,事业单位要加强建设项目的监督控制,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立项环节要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论证评审,要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避免项目变更等风险。

设计和概预算环节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并签订合同,由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或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概预算、设计方案等进行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招投标环节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完善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公平、公开、公正。

建设施工环节要重视工程质量监控、工程材料管理、工程款的拨付等。

支付环节要保证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可截留挪用。

(六)加强合同控制,维护单位权益

合同业务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业务层面的控制内容之一。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合法权益,一定要加合同业务控制管理。

首先,建立合同内部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归口管理制度、订立审批制度、履行验收制度、保管登记制度等,并严格遵守执行。

其次,建立合同管理机构。事业单位要建立合同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合同起草、谈判、订立、协调、诉讼等工作。

第三,加强合同的订立控制。事业单位要做好合同订立前的调查、组织谈判、归口审核、合同审批工作。

第四,加强合同的履行控制。合同履行是合同业务控制的重要环节,事业单位要对合同履行进行有效监控。

第五,加强合同的纠纷控制。一旦发生合同纠纷,事业单位要在法律规定的实效内,利用协商、调节、诉讼等方式积极解决,维护单位的合法利益不受损失。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 物质采购 内部控制

一、地方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物资采购管理本身就是将作为管理对象的物资采购行为,通过秉持的管理理念转化为管理行动、应用各种先进且适合其特点的管理方法、保证物资采购业务的有序运转搭建技术平台和实现物资采购管理目标所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基础决定高度”,物资采购基础管理水平决定了整个物资管控水平的高度。地方一些高校物资采购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物资采购资源管理不深入

采购资源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和核心内容,资源就是财富,哪个单位掌握了资源哪个单位就赢得了商机和发展机遇。物资采购系统的资源管理包括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寻找使用廉价的资源已经成为物资采购部门的重点工作。客户资源管理包括客户资信管理、采购信息管理、采购渠道管理等内容,客户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的核心,是优化采购渠道、选择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手段。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都是动态和常态的管理过程,需要持续的改进与提高。

一些高校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虽无政策规范性指引,但也形成了自己约定俗成的一套模式,这种模式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成长性。由于在物资采购环节没有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不能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二)物资采购制度建设不健全

地方高校虽然也建立了一些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但制度的适合性、全面性、实效性较差。同时,由于制度与制度之间联系松散、勾稽混乱,造成整个管理制度不成体系甚至相互矛盾,不能达到系统协同效果。建立一套全面、具体、可行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是提升学校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三)物资采购预算管理不全面

物资采购预算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物资采购预算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总体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地方一些高校在采购数量、质量、资金的方面均缺乏较强的计划性,需要做深入的调研和系统的诊断和梳理。

(四)物资采购采购价格管理不透明

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是物资采购核心控制点。采购价格的确定必须以充分的资源调查、市场考察、供应商准入为基础,通过竞争性招标或比价方式确定采购渠道和采购价格。采购价格和质量、数量、运输方式、付款方式等密切相关,从采购价格本身看它是个单一、片面的概念,采购的本质所在是采购“价值”而非“价格”。很多情况下价格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诱惑性,有的供货单位用“华丽的价格外衣”掩盖它的低俗的产品价值,在质量、数量等方面为采购单位设置陷阱。由于长时间的习惯思维和管理惯性,地方一些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一直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监督制约机制,采购价格仅为个别人掌握或决定。

二、地方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的优化

(一)地方高校物资采购的控制环境

地方高校应在进行职责分解的同时应保持整个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和方向的统一性,使整个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前提下高效运转。部门和岗位的第一任务是根据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原则,使每项任务非单独完成,而是由不同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既监督,在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完成。为此,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与业务流程。科学的决策程序是科学的业务流程的关键核心内容。

(二)物资采购的风险处置

地方高校的物资采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涉及到学校内部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涉及到外部市场和客户,牵连到多方主体的经济利益。既然物资采购有其复杂性、外向性、敏感性特点,也就随时面临着各种风险,而有的风险可能是学校方面不可预见或不可控的。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强化自身风险应变和处置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并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提高自身将风险转换为机遇的能力。

(三)物资采购信息管理

准确的采购信息是实施科学采购的基础和依据。只有通过对采购信息的收集、整理、过滤和分析才能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并以之指导物资采购工作。高校管理者要告之每个教职员工都有收集并提供信息的权力,并明确其有收集、处理、传递有关信息明确责任,这样就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横向传递信息的途径和机制。应当建立一个开放和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并要求有关管理者要善于倾听不同人员、不同渠道传递的信息,这样就

能形成了员工与管理者在信息方面的良性互动,提高了信息的周转和处置速度,强化了信息的利用效率。

(四)物资采购的监督与控制

为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高校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控制体系,保证各项采购工作有序、规范、稳健的实施。加强物资采购监督与控制的常用方法有:

1.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是要根据组织内部不同的部门和岗位有针对性的分别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其次是运用科学的考量评价工具,设立物资采购等系统的KPI绩效考核指标和评分办法;此外,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以期达到客观公正的效果。

2.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

科学的目标管理体系是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高校应根据自身当期和长远规划进行目标分解,针对物资采购等不同部门、不同人员逐一明确与其工作内容相符的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人。只要准确的目标制定和明晰的指标分解,才能实现物资采购行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良性互动。

3.严密的核算管理体系

核算管理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为各项经济往来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是物资采购机体的神经中枢。财务核算是物资采购的信息聚集地,物资采购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更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科学的核算管理能为管理曾提供准确的采购信息,能够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和采取纠偏措施。付款管理是财务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物资采购活动的收尾环节,其地位不言而喻,只有严把核算付款关才能确保款项支付的合理、准确与安全。

4.科学的授权管理体系

明确不同管理层级的权限,确定物资采购不同环节的审批节点,是物资采购审批管理流程关键。授权管理体系建设的前提是组织结构的设置、岗位职责设定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在授权管理体系中应强调纵向的授权管理,更应重视横向的授权审批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审批流程的层次性、全面性与真实性。

(五)管理制度建设的改进

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物资采购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物资采购活动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地方一些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说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物资采购规章制度就是与物资采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采购行为的规则和条文,它保证了物资采购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是保证物资采购工作顺利开展和提高物资采购系统总体运行质量的重要基础。

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地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高校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六)供应商选择管理的深化

物资采购工作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等特点,是一项敏感工作。在物资采购的整体工作中,供应商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整个采购工作的质量,是一切采购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采购工作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影响,需要更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需要更准确地对供应单位的审察和判断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买方必须转变原有的采购观念,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降低采购成本为立足点,合理选择供应商,充分发挥创造性采购的作用。供应商向采购商提品的质量、时间、效率等,会直接影响制造商或者经销商的生产经营活动。传统观念认为,供应商(卖方)与购买方(买方)是一对矛盾的主体,他们始终在博弈中在争取自身的利益。科学的采购理念认为,供应商与购买方是一种合作关系,是伙伴而非博弈的对方,和谐的买卖双方关系更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

1.明确选择供应商的目的

经济主体在物资采购环节选择合作伙伴的目的很多,但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经理利益的最大化,而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是主要目标之一。如果合作单位选择的科学合理,就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可以获得开发创新能力。

2.确定供应商选择的方法

供应商选择的方法很多,大体有三种方法:一是定性选择法;二是定量选择法;三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选择法。定性选择法太主观,定量选择法太僵化,比较而言定量方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合理的。直观判断法、多目标数学规划法、采购成本法是在供应商选择中经常用到的具体方法。

目前,地方高校在供应商的选择问题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与评价标准,未能建立供应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上述情况,经常造成学校因供应商选择不当出现采购价格偏高或诱发一些违法犯罪现象。评价和选挥供应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评价、选择过程,也是双方之间的一次业务流程的再造过程,如果实施好的话,它本身就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买方可以从供应商手中获得并开发创新能力,帮助其实现其发展目标。总体说来,这些标准包括交货时间、质量、价格、数量等。此外,供应商的规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标准,因为这是决定其能否不断提供新技术和降低成本的重要依据。

从内部控制理论分析,供应商管理是物资采购风险评估与因对要素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供应商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矛盾相对方,供应商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买方如何去管理和运用。买方随时面临着来自供应商的风险,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予以化解,就可能规避甚至杜绝风险的发生。识别供应商的潜在或显现的风险是物资采购供应商风险控制的重要内容。

(七)核算付款管理的细化

物资采购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流出过程,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必须从加强资金监控做起。因此,明确财务部门及财务管理在物资采购过程过程中关键位置至关重要。事实上,我们很多地方高校的财务部门充其量就是会计部门,仅能能做一些核算会计处理,及简单的会计层面的纠偏工作。严格上讲,物资采购结算环节包括物资入库、发票、挂账、资金支付三个环节。采购单位应统一规定各种物资在上述环节的期限,各相关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物资核算各项手续的办理。资金支付原则上应坚持发票挂账后付款原则,原则上禁止预付款项的发生。

如前所述,监督与控制是内部控制理论的重要因素,而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实现监督与控制重要前提。地方高校应制定并督促实施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政策,政策、会计政策和费用政策,并将财务政策具体化,在使会计核算符合这些政策且予以严格执行。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严格按这些制度处理会计事项,以借助会计的控制功能,保证采购物资在数量、价格、金额等方面的准确性。

地方高校应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就是采购付款。采购付款存在诸如付款审核不严、付款金额控制不严格、付款方式不当等风险,这些均可能造成采购单位受损。为避免上述风险,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权责,严格审核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相关内容,合理选择付款方式,依法依规办理付款。财务部门人员应实现自身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重点要做如下工作:

1.审查供货单位所开具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并以合同为依据确定采购款项是否应该支付。

2.根据自身资金状况,在符合有关资金结算的相关规定及合同约定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付款方式,保证资金安全,防范经济风险。

3.加强对预付账款和定金的规范与管理,对特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核查追踪,发现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措施。

4.地方高校应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货单位的信息、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验收单、入库单、发票、款项单据等情况,做好相关记录,确保账实相符;财务部门应定期通过函证等方式向供货单位寄发对账函,对账往来款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林体排.对高校物资采购腐败现象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

[1]刘国富.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的物流采购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3]许定爱.当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问题与缺陷浅析[J].湖南学院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