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采购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采购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政府采购管理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226-01
一、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采购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防止,尽可能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发挥职能作用、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优良的技术、设备、服务等保障。现就事业单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下。
1.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法治意识不强、重视不够。我国政府集中采购从1996年起试点,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2015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得到逐步完善。然而实际工作中,部分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与人们对《预算法》和《会计法》的重视程度相比较,大家对《采购法》作为一部法律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部分事业单位没有结合单位情况制定政府采购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有部分政府采购人员思想觉悟不高,认为只要不捞钱就没事。
2.政府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有待提高。政府采购除了政策性、规范性强外,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应用的经验都有很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自动化的普及,对事业单位从事政府采购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负责政府采购的人,有的懂财务预算、会计实务,熟悉政府采购相关经济法规,却对事业单位的科研、技术和服务纯粹外行,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只认名称和金额,对很多所采购物资的具体用途和使用方法却一无所知。有的人是非财务人员出身对单位技术业务比较熟悉,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知之甚少。要做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既要了解本单位科研和业务工作的特点及性质,又要具备预算和财务知识,要有比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出现的问题,有部分原因在于政府采购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完备。
3.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事业单位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主要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政府采购的实施则是由物资采购部门和物资(货物、工程和服务)使用的具体业务部进行处理,所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等相互协调配合。编制政府预算时财务部门忙得不可开交,业务部门不紧不慢,到了需要使用时业务部门就会心急火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时协调不充分、综合性不强、准确和细化欠缺,预算和实际情况脱节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影响政府采购顺利进行,进而影响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
4.政府采购操作过程缺乏规范性。政府采购操作过程是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的关键环节。虽然政府采购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但政府采购中违规采购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不按程序报批,随意改变采购方式。对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中达到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化整为零,故意绕开政府集中采购;随意以应急为借口,避开招标改为其他方式购买;不按照本国产品优先采购的原则擅自采购进口产品,对确实需要采购的进口产品,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报批和审核。
二、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的建议
1.增强政府采购的法治意识。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相关人员要重视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自觉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结合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按规章办事,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发现和培养适应现代要求的政府采购人才。事业单位要做好政府采购预算、询价、委托、招标、评审等各项工作,关键在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财务专业的政府采购管理的人选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到技术业务部门进行短期培训,非财务出身的政府采购管理的人员可以鼓励参加专业院校的财务管理的学习,通过一定时间的跨专业的学习培养,政府采购人员的知识结构将得到改善,综合业务能力将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水平。
3.扎实提高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质量。事业单位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要对单位的年度物资、设备、服务、科研等的需求提前进行充分论证和研究。既要考虑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需求,也要详细考虑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内容,同时要综合评估项目的技术参数、数量、进度等。要加强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要注重财务和技术业务部门的统筹和协调。目标就是提高政府采购预算内容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4.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制定比较好的政府采购预算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基础,做好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工作的关键在于对政府采购执行过程的有效控制,事业单位要建立政府采购的制度和细则,加强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核,要探索完善政府采购的批准、采办、验收环节的相互制约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
总之,政府采购是国家财政支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事业单位政府采购管理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财政支出的透明度,预防腐败。发达国家还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政府采购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绿色产业等的发展。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管理对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春莉.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的会计管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12)
[2] 林琼.事业单位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5)
篇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11月22日正式对外公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以下简称:《采购清单》),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范围、绿色采购产品清单、工作程序以及具体管理办法和时间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中国在实践中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已正式将环境准则纳入采购模式,对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非常积极和重要意义。
“绿色采购”浮出水面
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并将改善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颁布实施的《政府采购法》中,就已明确提出政府采购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要求。
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控制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世界各国的政府采购在其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占的比例很大,足以影响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消费取向。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实施政府采购改革7年以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平均增长77.9%。2003年实施《政府采购法》后,当年的政府采购额达到了1659.4亿元,占同期GDP的1.6%,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64.4%,2006年中国政府采购额有可能突破3000亿元。
赵英民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中国的政府采购已经尝试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开展绿色采购试点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家ISO14000示范区建设中提出要求:区域各相关组织建立绿色消费、绿色采购制度;北京2008奥运会规划中明确表示:在奥运设施建设中,广泛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经颁布了或正在制订地方的政府绿色采购法规,如贵阳市政府颁布了《贵阳市政府绿色采购管理办法》,以法规形式保障政府绿色采购,青岛市也已经开始了政府绿色采购的实践。”
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到战略高度,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在政府绿色采购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赵英民认为,目前中国推进可持续消费方面的工作还相对薄弱,仍需高度重视。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积极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发挥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政策功能,以《政府采购法》和《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由财政部与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制定的《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应运而生。
强制性规定
《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政府采购人采购的产品,在性能、技术、服务等指标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清单中的产品。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采购人应当在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载明对产品的环保要求、合格供应商和产品的条件,以及优先采购的评审标准。条款中明确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在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清单中的主体地位,国家环保总局将对采购清单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符合要求的环境标志产品名单和范围;对那些已列入清单的环境标志产品,如果其已超过认证证书有效期,或生产过程中环境技术指标达不到相应的标准要求,将失去被优先采购的资格。
这个强制性文件将分步实施,从中央和省级逐步扩大到全国。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接下来,采取何种有效措施确保政府绿色采购的有效开展,将成为国家环保总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赵英民司长表示,《实施意见》在政府内部的执行具有强制性,环保总局为此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将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财政部对于政府采购的财政支出有严格的执行标准,保证了对各级政府采购都有实际的约束力。《实施意见》的第八条明确了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硬性约束――采购人或其委托的机构未按照《实施意见》要求采购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理,财政部门视情况可以拒付采购资金。
催生绿色消费
作为调整宏观经济,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一方面能将数千亿政府支出引向“绿色产品”消费。更重要的是政府采购具有表率功能。政府采购向符合国家的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有益健康的“绿色”标准看齐,将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绿色采购对于供应商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采购清单》中包括轻型汽车、复印机、打印机、家具、水性涂料等14类81家企业856个型号的产品名列其中,《实施意见》规定,在2007年后的政府采购中,清单中的产品将享有优先被采购权。
虽然国家环保总局强调,不会强制企业申请环境标志,但是面对政府这一最大的客户,任何企业都会感受到紧迫的“绿色压力”。
赵英民则对记者表示,非常乐于见到企业直面这种“压力”。“我们希望通过绿色采购引导企业的环保意识,让企业正视自己的环保责任。今后,要赢得政府这个大客户,企业就必须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技术创新,以满足绿色采购提出的资源能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减少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通过我们的环境标志认证,取得上采购清单的资格。这将有利于污染防治,进而促进整个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形成可持续生产体系。”
同时,绿色采购对消费者和消费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加快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
篇3
从发展基础、总体要求、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机关事务保障水平和管理效能、服务经济社会管理、强化实施支撑6个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机关事务工作,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其中明确,要落实好政府集中采购的职能任务;优化资产配置,严格执行配置标准,推进配置管理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政策功能,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水平。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绿色采购、中小企业政策机制。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政策、重点项目实施,建立完善专项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相关项目的采购服务工作。全面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精神,做好制度规程“立改废”工作,完善集中采购制度框架体系和内控管理制度,建立风险提醒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审专家和供应商信用评价记录体系。联合相关专业机构、市场主体,动态调整集采目录内通用货物和服务项目有关标准规范。优化升级电子卖场等综合采购平台,完善电子招投标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协同与分享,打造智慧效能的信息化采购平台。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将推动中央国家机关集中采购从程序合规控制向为采购活动提供专业支撑转型,做精做优“国采中心”专业品牌和服务窗口,拓展采购服务范围和采购规模,为采购人提供更好更有温度的采购服务。
同时,《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强化公务用车管理,创新公务出行保障。
首先,严格落实公务用车管理法规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强化集中统一、分类分级管理,推动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的要求落细落实,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年度统计报告制度。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属各级各类单位、垂管派出机构公务用车管理,分主题分批次开展地方公务用车管理示范点建设。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反映的在公车管理和公务出行保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政策供给,构建规范、高效、节约、透明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体系。
其次,巩固拓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公务用车编制和标准管理,严控车辆总量规模,优化配备结构。探索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公务出行保障新模式,推进“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公务出行区域一体化建设。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和党政机关示范作用,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在配套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到2025年各省(区、市)在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比例不低于30%。
篇4
关键词:绿色采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政府采购;环境保护
Abstract:Withtheinternationalrecyclingeconom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modeof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governmentprocurementincreasingattention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ecologicalbalance,constantlymovinginamoreenvironment-friendly,moreharmoniousdirection.Governmentgreenprocurementinthecurrentenvironmentis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andgrowingscaleofgovernmentprocurementsituation,withimportant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ThisarticleontheGovernment''''sgreenprocurementforabriefanalysisoftheneedforresearch,andonthatbasistobuildonourgovernmentgreenprocurementsystemproposals.
Keywords:greenprocurement;circulareconomy;sustainabledevelopment;governmentprocure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
前言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改革趋势的不断增强,政府采购制度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政府采购快速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不容忽视,就是政府采购日益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不断朝着与环境、人类更友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政府绿色采购就是指政府在依法采购规定的产品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环境标准、评估方法和实施程序纳入并贯穿于整个政府采购体系之中,优先选择符合国家绿色认证标准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确保采购到环境友好型产品,以推动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
由于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社会共同特征,决定了其必将成为人类购买活动所涉及与影响的一个重要领域,合理利用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调节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2002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明确提出“有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推动政府采购政策改革,积极开发、采用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2004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一次世界性国际绿色采购会议签署了《Sendai绿色采购宣言》,强调了利用采购的影响力为低污染产品和供应商创建市场的重要性,鼓励各国政府机构积极实施绿色采购计划,提出要建设国际绿色采购网络,以便加强国际交流。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在积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一些国际组织也相继成立了绿色采购联合会,一些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大公司也自愿实施绿色采购活动。政府绿色采购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政府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已开始成为世界性趋势。
1.政府绿色采购的必要性分析
政府采购目标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可分为财政性目标、政治性目标、市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其中政策性目标主要包括保护民族产业、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稳定物价、扶持落后地区发展等。1969年美国行政会议指出,政府采购是政府调节经济和社会的基本手段,是政府解决贫困、种族歧视、浪费资源、环境破坏、经济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重要方法。政府绿色采购在深刻诠释了政府采购社会政策性目标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政府采购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三位一体”。
1.1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经济效益
现阶段各国政府采购规模不断增长,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日益加深。据统计,欧盟各国政府每年采购额约1万亿欧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日本中央政府每年采购额已达到14万亿日元[①]。我国自实施《政府采购法》以来,平均每年以近500亿的采购规模递增。政府采购制度作为国家管理直接支出的基本手段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采购产品的数量、品种、频率等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公共财政政策的变化趋势,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从而在宏观上达到调节国民经济的目的。政府绿色采购的内涵非常丰富,范围几乎覆盖了政府办公的所有领域。政府招标文件中已明确规定某些产品必须达到最低环保和节能标准,而对某些产品的标准规定则只体现了政府鼓励的倾向性意图。政府根据环保产业政策和经济技术政策,认为需要给予一定扶持的新兴产业或项目,在政府采购招标方案中会倾向多考虑它们的产品,这样既可注入财力,又可在社会上产生示范效应,鼓励、刺激环保企业发展,而且通过制定适应政府需求的弹性采购计划,可以调节部分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可见,政府绿色采购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其采购行为既会影响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消费取向,也会影响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行业的发展取向。政府只要将环境准则纳入其采购模式,增加绿色产品的购买力度,必然会对市场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供给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正是许多国家将政府绿色采购作为调控宏观经济发展重要手段的原因。
1.2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发挥环境保护的导向作用——环境效益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期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中就包括政府采购领域。政府采购一项重要的政策性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政府可以利用采购的规模优势和采购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绿色消费的导向作用,落实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意图,积极引导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合理配置、利用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首先,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影响供应商,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最大的客户,肯定会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尽可能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其次,政府绿色采购因其量大面广,可以培养扶植一大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有效地促进绿色产业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进而形成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生产体系。再次,政府绿色采购对普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减少因不合理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进而有效地促进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②]。尽管这些国家的公众绿色消费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政府绿色采购在其中无疑发挥了重要的表率和引领作用。最后,政府绿色采购可以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政府采购程序,如运用电子技术,包括电子邮件、电子信息交换等,采购信息并在网上完成部分或整个采购过程。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采购方式中难以克服的时间和空间问题,使得采购活动更加灵活、高效,更为重要的是大幅度降低了采购成本,尽量减少了资源浪费。
1.3政府绿色采购可以充分体现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效益
政府采购具有非盈利性,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政府采购行为以实现其政府职能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提供某种使用或服务。同时,社会公共利益原则是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和履行的特殊原则之一,政府采购活动必须服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就是其重要体现。首先,采购人应当在某些产品的招标信息时,明确提出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其次,采购人应对供应商的业绩、信誉、技术等多方面情况进行资格审查,选择满足其确定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供应商的活动必须有利于环境保护,不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再次,决标评审委员会有权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把破坏环境资源、不利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供应商淘汰出局,有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尊重社会政策的企业作为中标人。最后,采购人有权在与中标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要求中标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资源的社会责任,并且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采购合同有违社会公共利益时,政府采购双方当事人应当变更、中止或者终止政府采购合同,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环境保护还是保护民族工业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都以保护本国环境资源为由,积极设置绿色采购非关税壁垒,禁止或限制外国供应商进入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为了更好地体现政府采购的公平性、公正性和规范性,1994年达成的WTO《政府采购协议》(GPA)明确界定了一个关于政府采购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多边框架,希望缔约方能够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并协调世界贸易再造的环境,同时希望随着政府采购竞争的扩大,加强透明度和客观性,促进政府采购程序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包括保护环境等。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废物再生利用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产品。以上两条是我国政府绿色采购最直接、最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采购管理办法也有相关规定。如《上海市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18条规定,政府采购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采购中心和采购人应当优先采购低耗能、低污染的货物和工程。2004年,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节能环保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制定了我国首份政府节能采购清单,并列举了汽车、电脑等8类100多种政府优先采购的节能产品,成为我国第一个政府采购促进节能与环保的具体政策规定。可见,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有关内容,但只是散见于若干规定中,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和政策计划,也就是说在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法律体系中还缺少对绿色采购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在绿色采购执行过程中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造成了很大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为进一步适应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本文认为,我国已具备了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应在借鉴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自己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2.1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条件
第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可持续消费模式,为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环境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鉴于以上形势,国家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要求必须改变原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而可持续消费既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国内外的实践和发展趋势看,政府绿色采购是我国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的四个切入点之一,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措施和突破口。
第二,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已有规定,政府采购实施细则和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中,为完善绿色采购法律体系创造了有利时机。我国《政府采购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的环境保护目标,一些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已涉及到政府绿色采购的内容,实际运作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再有,我国《政府采购法》已实施四年多,有关实施细则和制度正在酝酿完善过程中,这对我国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是个难得的机遇,可以此为契机,抓紧制定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者从长远讲,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为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第三,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的广泛实施,绿色采购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培育了良好的市场条件。1993年,为响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全球“生态标志”运动,我国开始实施环境标志计划和认证制度。环境标志计划较好地配合与支持了环境保护事业,在产品绿色标准制定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方面紧跟国际同类标准发展趋势,积极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确保了我国环境标志标准技术逐渐成熟。我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包括了环境保护国际履约类、可再生回收利用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类、改善居室环境质量类、保护人体健康类和节约能源资源等六大类,基本涵盖了政府采购的产品内容,既培育了绿色消费市场,促进了绿色技术和清洁技术发展,又扩大了绿色采购产品的市场规模。迄今,我国已批准颁布环境标志标准56项,10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认证,形成了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③]。
2.2构建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几点建议
2.2.1建立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明确政府采购环境政策目标
美国《联邦政府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做了详细规定,还以联邦法令与总统行政命令作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基础;加拿大《环境责任采购法案》要求政府使用环境标志产品;日本和韩国则分别制定了《绿色采购法》和《鼓励采购环境友好产品法》;德国、奥地利等国家也都在有关法律中对政府绿色采购作了明确规定。可见,通过立法强制推行或鼓励政府绿色采购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可为实施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此外,各国确定政府采购保护环境资源的政策目标的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政府采购法中,有的是在环境保护法中,还有的是通过专门的行政法规进行明确;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目标是强制性的,有些国家只是指导或鼓励性的;有些国家对实现环境政策目标已经确立了具体的实施机制,有些国家仍停留在倡议阶段。目前我国部分法律法规对政府绿色采购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且这些规定仅反映了政府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没有具体的实质内容,作为支持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法律依据远远不够。因此,现阶段可考虑在已有的政府采购大框架下,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条例或办法,进一步明确绿色采购的环境政策目标,完善和细化目前的政府采购法。当然,从长远来讲,还是要制定专门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实行绿色采购的主体、责任、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的制定和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推行政府绿色采购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2.2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公开绿色采购的环境信息
制定绿色采购标准、绿色采购清单是实施政府绿色采购的核心。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则是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清单的重要基础。许多国家为了方便核查和审计,将环境标志产品作为制定绿色采购产品标准和指南的基础依据,要求选择政府采购涉及的优先领域,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并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日本“生态标志”等。环境信息是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指南、产品清单的重要依据,公开绿色采购信息可以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透明度,便于相关部门监督和管理。日本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较为完善,其绿色采购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注重环境信息的获取、利用和,即积极获取有关产品生产和出售企业的环境信息,并按照一定的规范。我国可根据已实施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合理选择政府采购所涉及的优先领域,制定合理、完善的绿色采购标准和清单,便于采购者科学、有效采购。同时,可建立绿色采购产品的环境信息系统网络和公开制度,及时公布政府绿色采购的实际执行情况,方便采购人和供应商了解和掌握相关绿色信息,进一步拓宽和畅通绿色采购的信息渠道。
2.2.3完善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健全绿色采购评估和监督机制
政府绿色采购必须有完善的配套制度和监督机制,才能实现政府采购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关于改善公共采购的环境表现的议会倡议》中建议各国政府:①以符合成员国的竞争和其他相关国内政策,以及他们的国际义务和承诺的方式确定自己的绿色公共采购政策。②采取具体步骤以确保将环境准则纳入到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当中:③提供合适的政策框架将环境要求和价格、性能等要求以其纳入产品和服务的公共采购中;④引入财政、预算和审计等手段来确保公共采购的政策和实践考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⑤为参与公共采购和使用的政府人员,包括那些指定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的人员、负责采购的人员以及使用产品和服务的人员提供信息、培训和技术支持;⑥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工具,以帮助各级政府可以实行绿色公共采购;⑦传播相关的信息,以促进和鼓励绿色公共采购的决定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和利益;⑧建立相应的程序来确认符合绿色公共采购要求的产品和服务;⑨鼓励建立测量和追踪绿色公共采购进展和结果的指引;⑩评估绿色公共采购政策,以确定它们具有经济效益和环境效果。可见,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体系中,除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采购信息的获取和公开制度外,合适的政策框架、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等也非常重要。比如,为了实现政府绿色采购,采购人在做出采购决定前,必须考虑产品、服务或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服务或工程在环保性能上的不同,评估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成本等环境因素等。我国《政府采购法》目前就缺乏对产品、服务或工程的环境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鉴定及评价的制度,更未建立起产品和服务周期的环境影响的档案和资料库。因此,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配套制度的重点应该放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成本评估、环保产品的界定以及绿色采购的监督、报告和追踪系统上,并探索建立对政府绿色采购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制订强化购买政策来推动绿色采购发展,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和评价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进展和效果。
注释:
①③陈燕平.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引领可持续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05年循环经济与绿色营销战略研讨会材料.
②赵英民.建立政府采购制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环境保护,2005.8.
参考文献:
[1]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92-200.
[2]何红锋.政府采购法详解[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186.
[3]王小能.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初探[J].法学研究,2000,(1):80-94.
[4]陈兆霞.政府采购法律问题研究[J].现代法学,2003,(2):56-62.
篇5
【关键词】铁路节能管理探讨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紧张的日益加剧,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我国政府加强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铁路运输具有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少、运量大的优势,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绿色交通工具”。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绿色发展的主力军,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每年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达1600万吨,占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32.5亿吨标准煤的0.5%。因此,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对推动国民经济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贯彻国家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要求,“十一五”期间,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全面加强节能降耗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工作体系,狠抓重点用能管理,严格节能管理考核等多种措施,全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由2005年的6.48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下降到2010年的4.94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下降幅度23.8%,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节能减排成效突出,为国家“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做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铁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
1.“十二五”节能减排压力巨大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铁路部门提出运输工作量单耗继续下降5% 的目标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十一五”期间通过采取多种措施,运输工作量单耗已经下降了23.8%,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指标。运输工作量单耗继续下降空间非常有限,但节能减排指标又是约束性指标,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完成的。
2.能源消耗总量逐年增长
铁路运输企业随着全路客货运输任务的逐年提高,机务、车辆、工务等部门增加检修能力、客运部门提高服务质量、职工大规模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等,增加大量耗能设备,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3.运输工作量增长有限
“十一五”期间,铁路运输企业通过大量新建铁路和既有线路大规模扩能改造等措施,计算节能单耗指标的运输工作量(总换算周转量)由2005年的25367亿换算吨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2728亿换算吨公里,增加了27.7%,铁路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全路运输工作量将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
二 加强节能减排采取的措施
1.分解细化节能减排任务
铁路运输企业应将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及重点能耗岗位。从铁道部、路局、基层站段、车间班组,各个层次管理机构和人员都能明确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当年节能减排的目标和任务,形成人人都有节能指标,大家共同为企业节能减排做贡献。
2.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在继续巩固和加强全铁路局“十一五”期间建立的将节能单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对单位领导经营业绩考核的基础上,调整考核指标内容,增加能源消耗总量及节能管理工作评价部分。同时,探讨调动企业职工节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对能源消耗数量的节约奖励、超耗罚款办法,能源消耗使用单位节能,每个耗能岗位人员都有奖励,超耗按规定罚款。
3.加大能耗结构调整力度
能耗结构调整方面应加大以下几方面的力度:
(1)实施机车“以电代油”的转换。铁路企业机车牵引任务由内燃机车(消耗柴油)和电力机车(消耗电)担当,电力机车单耗只有内燃机车单耗的42%,为充分发挥电力机车节能优势,全路应通过加快电气化铁路改造,积极开行电力机车等措施,加大电力机车应用比例,实现机车“以电代油”的转换。
(2)加快集中供热力度。铁路企业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单位冬季采暖仍采用传统燃煤锅炉,煤炭消耗占全路能源消耗折算标准煤的28% 以上。每年消耗大量煤炭不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能源成本压力,同时煤炭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是降低冬季采暖用煤最有效、最直接的举措,铁路企业应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加快管内地区集中改造力度,减少冬季煤炭消耗。
(3)调整煤炭消耗结构。铁路运输企业由于存在点多、线长的特点,在铁路沿线分布着众多的站区、车间班组,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现在还大量存在燃煤小锅炉以及茶炉、大灶等,用于冬季取暖、日常洗澡、烧水做饭等。对各单位使用煤炭进行职工洗浴、烧水、做饭的设备,可以采用电淋浴器、电磁灶、煤气灶等替代。对沿线同一地区不同单位的小锅炉取暖,可以采用区域集中供热方式,将同一区域不同单位、部门的采暖集中起来,用热效率高的大锅炉代替,提高煤炭能源利用率。
(4)加快节能“四新”技术应用。在全路大力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照明智能控制、高效节能光源、地源热泵、燃煤清洁燃烧、锅炉分层给煤、变频调速改造、节水器具等投资小见效快的成熟节能新技术,并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后续管理。特别是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完全替代冬季采暖锅炉和夏季制冷空调,节能环保效果突出,各单位要加大应用范围。
(5)加快“绿皮车”更新。全路目前还存在不少用于输送旅客的绿皮列车,冬季列车采暖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燃煤锅炉燃烧随着列车移动对沿线环境造成污染,存在着火灾隐患等影响运输安全的因素,同时降低了旅客服务质量。应加快旅客列车改造更新,直接采用新型环保无污染的空调列车替代。
4.狠抓重点用能管理
在重点用能管理上应大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1)降低电力机车单耗。机车牵引能耗占全路能耗的50% 以上。为了降低机车牵引能源消耗,要积极通过运输组织优化,开行1万吨、1.5万吨、2万吨重载货物列车扩大再生制动方面节能效果突出的国产化和谐型电力机车使用范围、对SS4机车加装主变风机节能控制、自动励磁削弱装置等,减少辅助设备能源消耗等措施,降低电力机车单耗,节约机车用电。
(2)控制内燃机车单耗。要通过强化运输组织、优化机车交路,合理调配机车压缩调车机车,减少单机走行提高机车利用率,改进机车热力技术性能,采用柴油低烧技术,建立燃油配送计算机管理系统等措施,实现机车用柴油从供应、储备、消耗、考核的全过程控制,控制内燃机车单耗。
(3)改革乘人汽车管理。全路汽油消耗呈逐年递增趋势,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上涨,汽车能耗支出逐年增加,给全路运输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压力。应该大量压缩乘人汽车定编,研究采用燃油补贴等方式改革全路乘人汽车管理模式。同时应该加强日常用汽车管理,取消领导班子成员的专车,把所有车辆纳入单位车队统一管理,实行严格的领导签字派车制,制订汽车单车核算管理办法等措施,不但可以节约汽油、柴油消耗,同时节约汽车修理费、保险费、人工成本等费用支出。
(4)改革煤炭日常管理。煤炭是散货,不便于日常检斤计量,煤炭采购中也容易滋生商业腐败,应积极探索煤炭采购管理新机制,对煤炭实行集中批量招标采购,加强煤炭质量控制,定期检验、抽查煤炭质量,加强数量验收,做好煤炭进货验收和抽验工作,煤炭日常做好消耗记录、台帐填写,库存定期盘点,并做好苫盖,防止煤炭风化、流失、偷盗,通过加强煤炭管理达到降低煤炭消耗数量和采购成本支出。
(5)推行企业绿色采购。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快推进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推行绿色采购”,铁路企业在日常集中采购过程中,应优先将选购节能产品列入采购评价管理办法中,从源头上卡控,强化设备质量节能减排管理。
(6)实施新建改建项目节能评估。我国《节能法》中明确要求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中,应有节能管理人员参与的“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但铁路企业目前并没有严格执行,导致在立项、设计部门中存在节能缺陷。因此应严格落实新建、改建项目节能评估制度,根据选择的用能工艺、技术、设备、材料及所选择的能源品种等有关内容,对照国家制定的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的专门研究论证。
5.加强节能统计数据监测
能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做好铁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应不断加强节能统计管理,为节能减排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保障。
首先,开展节能统计执法大检查。每年应该对企业的节能统计制度、办法、措施执行情况,节能统计原始记录、票据凭证、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等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活动,对发现统计数据作假、统计管理混乱、报表错报、漏报等问题的单位,要严格按照《统计法》等的要求,进行考核甚至承担法律责任,以提高节能统计数据质量。
其次,完善节能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全路已经开发出节能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日常节能统计报表已经全部采用该系统网络上报,大大提高了节能统计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但目前该系统仅仅应用节能统计数据上报,不能满足铁路运输企业对日常节能减排指标的统计数据监测以及节能管理考核的要求。应该继续完善,增加节能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等相应功能,提高节能管理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性。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资设备;采购供应
采购供应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统计资料表明,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占到了整个建设工程成本的70%左右,此间蕴藏着极大的资源配置、减少物耗、降低成本和节约等潜力,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掌握与控制建筑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对比及管理好采购方面的各个环节,控制企业成本,保证产品质量,高效开展采购管理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构建完善的市场调研机制
现代市场的特点就是变化莫测,物料价格呈现出难以预测和把握的浮动,企业采购模式不同,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不同,得到的价格也差别较大。企业应培养敏锐的市场眼光,把握市场规律,构建采购信息平台,多方比较分析,以获取性价比最高的物料。企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重点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市场信息,实现企业统筹兼顾发展。第二,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小组,对市场形势进行搜集和分析,快速掌握市场行情及发展动态,定期向企业汇报物资价格情况。第三,要及时掌握市场行情,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积极优化和升级企业采购模式,全方位获取供应商报价,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以精诚合作的态度进行洽谈,实现最优采供。上半年钢材市场行情进入低谷期,钢材价格大幅回落,公司适时做出决策,采购4600吨常用建筑钢材库存,锁定价格。在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后,钢材大幅上涨,最高时涨到3200元/吨,比采购价每吨节约1300元左右。之后开始回落,以供应完毕钢材价格行情每吨上涨300元计算,仅此一笔为公司节约采购资金138万元,通过提前储备,也为公司节约了赊购材料的成本。其它材料也在进行市场调研后,充分掌握市场价格的基础上都相应下调,降低了采购价格,节约了采购成本。
二、强化保障和监督机制
建筑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门的物资调配部门,制定完善的物资调配机制,不断强化物资供应保障机制,由其全权负责相关物资管理和调配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物资供应服务的响应能力,还能有效提升企业物资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物资管理混乱现象的出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旦没有规矩再好的言行也毫无意义,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管理,避免其由于没有规矩而变成一盘散沙。企业管理层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采购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坚持做到有法可依,保证采购人员时刻按照规章做事,有效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避免做出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对采购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在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的同时降低企业经济损失。我公司为加强材料设备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针对材料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业“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重新修订下发了西山金信发[2016]37号《关于材料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和西山金信发[2016]49号《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及西山金信发[2016]56号《关于规范公司车辆用油的通知》文件,进一步加强了材料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完善了公司管理制度,确保了采购过程的进一步规范。
三、强化采购供应管理,规范采购行为
企业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与合作,实现双赢。供应商与企业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供需双方的双赢是供需合作的基础。建筑企业要通过创建良好的竞争与合作平台,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准入、评价、淘汰机制,切实实现对供应商的高效管理。采购应通过供需双方的交流合作,实现需求方与供应商共同发展。我公司为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结合“营改增”实际,对符合资质要求,且长期合作信誉良好,有实力保障产品质量和供货及时的一般纳税人供应商进行了入围招标。共计20家供应商参加招标,19家供应商获得入围资格,为“营改增”后获得专票抵扣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截止2016年11月末对钢材、电缆、平面钢模板、铸钢帽、立体停车设备等进行了20次招标采购,采购总额4097.6万元,较报价节约408万元。比质比价采购38次,采购总额2135.9万元,较报价节约54万元,有效节约了采购成本。仅通过招标采购和比质比价采购两项为公司共计节约采购资金462万元。另外,我公司还积极开展挖潜增效,修旧利废工作。截止2016年11月末由于施工任务不饱满,我公司对库存的塔吊、施工升降机等设备进行了维修,对工地在用塔吊、施工升降机等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共完成52台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古交电厂三期工程的使用。全公司累计处置废旧钢材余料23.399吨,回收资金29794元;对接方木63立方米,节约资金94500元;维修钢管180吨,节约资金306000元;维修钢模板3260平方米,节约资金141810元;维修扣件100700个,节约资金151050元;通过修旧利废,挖潜增效为公司累计节约资金72万余元。
四、开展寄售采购业务,实施“零库存”管理
为保证建筑企业连续稳定地生产运行,企业必须保证备件的及时供应,这就需要采购部门提前采购,并做好适量合理的储备,以满足生产需要。但正常采购模式也存在缺陷:一是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财务成本;二是由于需求预测不准或其他原因造成储备货物用不上,势必形成库存积压;三是频繁订货会增加工作量,且受供货周期的影响也会造成供应不及时。为解决此类问题,需方可大力开展寄售采购业务,寄售采购模式是采购业务发展的新方向,对于需求方而言可极大缩短采购周期,消除库存负担,建立起准时制的库存,确保准确供应,高效维持生产企业的稳定运行。寄售采购业务需要供需双方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共同构筑应对市场和使用需求的采购平台。从财务角度分析,采购方极大地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在结算货款之前还以赊购方式达到了融资目的。对于供应商而言也达到了占有市场和合理安排生产的目的,直接把货物放在生产第一线,加快了生产速度也降低了销售成本。本应由供应方管理的货物转移到了用户仓库,用户为之承担了管理成本,为供方节约了管理费用,有助于实现定向销售,节省了销售成本。
五、采购业务流程的重新创建
要注重采购业务流程的重新构建,一是要改变所有单据必须经过项目经理批准的程序,根据采购物品的差别设定审批权限。把采购频次少但价值高的物品,交给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将采购次数多但价值不高的物品,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对于基层采购人员也要留有一定的采购权限。二是改变任何物品都需先入库,再出库的程序,可以直接送到施工现场的物品在到货之后,可由监理人员、质检人员、仓库保管员共同检验,合格后再由仓库保管员现场履行入库、出库手续,以此降低材料周转费及库存费用;其它物品则由项目部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送至仓库保管。三是实行供应链管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实施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资集散管理机制。能够较好地规范建筑物料采购、供应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形成一定的仓储配送设施,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提供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也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和批量采购优势,形成稳定的货源基地。便于对采购资金、储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以形成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一支懂业务、会管理、技术过硬的物资人才队伍,为实现与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要建立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供方名册,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只需从合格供方名册中选取,然后根据采购物品需求进行询价,减少了议价环节,大大降低了采购周期。为及时调整业务流程,适应营改增工作的需要,自实行“营改增”后,我公司积极梳理业务流程,对原先不适应营改增工作要求的材料、设备验收、消耗环节进行了适时修改,在材料验收、消耗环节充分体现每种材料进项税额数量,严格按照新老项目区分,对新项目最大限度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进一步在税制范围内降低企业赋税成本。
参考文献:
[1]王雪莲.加强物资管理提供安全经济的物资保障[J].经营管理者,2013(02)
[2]王挺,谢京辰.建筑供应链管理模式(CSCM)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5(02)
[3]赵少明.施工企业的绿色材料采购管理研究[J].山西建筑,2014(24)
[4]刘汝祥.建筑项目中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料采购管理方式刍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09)
篇7
关键词:天津西站铁路客站;光伏并网发电工程;EPC总承包管理
中图分类号:F721.6 文献标示码:A
1.引言
天津西站交通枢纽是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社会车、非机动车、人行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
在天津西交通枢纽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场,能更好地向世界宣传和展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2.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即太阳能组件与雨棚屋顶相结合,光伏电池平铺于雨棚上,组件与雨棚的倾角一致,电池组件与雨棚之间以支架连接的应用模式。组件铺设面积约36000平方米,总容量为1883.84kW,其中玻璃非晶硅组件设计装机容量约为1.3MW,铺设33216块;柔性非晶硅组件设计装机容量约为0.6MW,铺设4096块。
项目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EPC工程总承包商负责项目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全部工作。项目于2012年9月15日成功并网发电。
3.项目管理策划
确定项目EPC总承包后,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编写《项目管理计划》,并组织各部门编写《项目管理实施计划》,对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合同管理、费用管理、风险管理、文件资料管理、后勤综合管理、安全事故预案等进行详细规划,形成本项目的管理体系文件。
4.项目管理效果
4.1项目进度、费用管理
项目采用P3e/c与Microsoft Project软件相结合进行项目管理。在公司总部采用P3e/c,而在项目现场采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文件可以相互输入输出。
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特点与管理模式,在企业“铁三院承包处承包项目下的其他类型承包项目”EPS结点下建立“京沪高铁天津西站光伏发电总承包项目”,按照业主单位工期控制计划编制进度计划。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是对项目范围的一种逐级分解的层次化结构编码,它将项目工作内容逐级分解到较小的易控制的管理单元,对于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各项报表统计有着重要作用。天津西站光伏发电项目建立了三级WBS层次,一级WBS包括项目前期工作、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等。
根据业主单位总体施工计划计划,总承包单位的P3e/c团队在各个WBS节点下创建各项项作业,并根据组织关系、工艺关系建立作业间的逻辑关系。
进度更新是P3e/c进行进度管理的核心,通过建立目标计划,定期对更新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从横道图上可以清晰地体现项目整体进度情况以及与计划的偏差情况,便于对后续作业进行调整。相关数据在每月向承包处报表中以图表形式表现。采用了赢得值曲线技术进行费用和进度综合管理。对关键点进度进行列表详细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拟采取措施,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等。
费用控制分业主验工计价和对下分包方验工计价。制定相应的验工计价办法,严格执行。
4.2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部成立以后,根据《项目管理计划》编写了《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在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各阶段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要点,并严加实行。
本项目过程质量控制效果良好,分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为100%,项目实施全过程未发生质量事故。
4.3 项目安全、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
本项目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特别是雨棚顶太阳能组件安装过程中,交叉施工情况复杂,雨棚周边及天窗部分无法全部设置安全防护网,雨棚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繁重。为确保项目实施安全,项目制定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
项目实施过程中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质量事故。本项目天津市电力质检站进行质量监督。监督意见为“施工安全状况良好”。
针对环境管理,确定环境管理控制目标,保证项目管理活动、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内,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下,实现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实现环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项目未对环境造成较大不良影响,环境保护控制效果良好
4.4 项目信息与沟通管理
信息与沟通管理是项目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部十分重视信息与沟通管理的重要性,项目部制定了信息与沟通管理制度保障项目各成员及时掌握项目各项信息。信息管理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的加工整理、信息分发、信息存储等。表障了项目信息与沟通的畅通和及时。
4.5 项目风险管理
为了规范本项目的风险管理,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避免或减轻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类风险造成的损失,项目部制定了风险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
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风险管理,建立本项目风险管理组织,指定专人具体分管本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贯彻落实上级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风险控制决定。定期识别本项目风险因素、进行风险分析评估、研究应对风险措施,并进行动态监控。每季度定期向技术室报送本项目风险管理报告。
本项目风险管理的范围包括从项目信息追踪、投标、合同签订、分包、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试运行、施工验交、质量保修全过程。
4.6 项目合同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部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提升项目部合同管理水平,项目部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
项目经理负责授权范围内有关合同方面重大事项的决策,计划合同部归口合同管理,项目各部人员全力配合。
计划合同部从计划经营室接收总承包合同文本并检查、确认其完整性和有效性。计划合同部及时跟踪合同执行情况,每月定期向计划经营室汇报。履约过程中发生变更、违约、纠纷、索赔等事宜时,计划合同部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并向项目经理汇报,必要时组织召开项目部会议研究解决。计划合同部负责合同文件的整理、管理和收尾。计划合同部每月定期按处《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项目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每季度定期向技术室报送本项目风险管理报告。特殊情况及时报告。
按照总包合同约定,设计分包、施工分包和设备材料采购由业主和我方共同完成。项目经理负责与业主沟通,并与计划合同部一起编制分包招标计划,报业主批准。项目经理负责与施工单位和供货厂商进行商务洽谈,经业主同意后实施。对于公开招标的施工或采购,应招标公告,并由项目部编制招标文件,具体分工由项目部成员协商确定,招标文件经项目部和院处有关部门评审后,出售给投标单位。
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过程资料由计划合同部负责整理,整个招标过程结束后移交处计划经营室。
项目经理在院法人代表授权委托的范围内签订各项分包合同。各项分包合同主要由计划合同部起草,经项目部和院处有关部门评审后实施。
本项目质保期为一年,合同缺陷通知期限至2013年8月30日。已经获得业主签发的单位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
5.结束语
总结本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经验,对今后工作有如下建议:
1.与大型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宜结合大型建筑工程主体尽早立项,以便预留设计、安装条件;
2.与大型建筑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应与大型建筑工程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综合考虑各种边界条件,避免造成废弃工程;
3.从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考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可能对投资方进行扶持,为投资方争取投资效益;
4.有关鼓励太阳能分布式并网的政策应予以落实,为投资方创造有利的投资环境。
5.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适宜采用EPC/交钥匙工程建设模式,建议发挥大型建筑设计院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公共服务领域是社会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公共服务单位,如赈灾救济、养老院、医疗卫生机构、教育机构、旅游、交通运输等,每年都大量采购或使用诸如床上用品、棉胎、被褥、棉大衣等纤维产品。该类产品面广量大,涉及面广,如存在质量隐患,则会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侵害。
近年来,此类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百姓的关注。因此,对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实施有效监控,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显得十分迫切。
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概况
(一)教育。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据统计,2011年,江苏省共有幼儿园4000余所,在园幼儿193万人;小学5013所,在校学生396万人;初中2181所,在校学生256万人;普通高中710所,在校生总计142万人;大中专院校320所,在校生总计186万人。
幼儿园纤维产品质量万众瞩目。为保护儿童健康成长,2008年起,全省纤检系统在每年新生入园时坚持开展“阳光纤检进幼儿园”活动,现场讲解鉴别“黒心棉”的基本知识及其危害,受到了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的好评。2011年9月,省质监局组织开展了幼儿园采购的纤维产品省级专项监督抽查,对全省319家幼儿园采购的床单、被套、棉胎进行了质量抽查,查出9批棉胎使用了国家规定的限用原料。其中某幼儿园采购的棉胎原料短绒率高达67%;另外一家托儿所的棉胎短绒率为48%、含杂率高达6.9%。
学生服质量问题成为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江苏省大多数中小学为学生统一配发了色彩鲜艳款式不一的学生服。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各地纤检机构坚持开展学生服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某市纤检所2010年对该市68所中小学校的学生服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抽查产品57批次,合格率为87.7%。不合格项目涉及ph值、染色牢度、甲醛等安全性能指标。
大中专院校纤维产品质量波动较大。大中专院校一般都实行公寓化管理,通过招标形式为学生统一采购公寓用品,或招标确定企业由学生自主选购。1999年以来,我省纤检机构每年对各高校采购的纤维产品均组织进行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不合格产品,为稳定高校纤维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采购招标的不规范性、采购行为的分散性、产品交付的不定期性、执法力量的有限等种种因素使得运动式的检查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完全杜绝劣质产品。 2011年,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全省115家大中专院校采购的纤维产品专项检查,检查的初步结果表明,仍然有相当批次的产品不合格。
针对当前我省教育领域集团采购纤维产品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认为,质量监督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针对重点问题,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如定期质量通报,建立红黑榜制度,将质量过硬的企业列入红榜,将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列入黑榜,以供高校采购选择供货企业。同时要加强法律宣贯,督促主管部门、经销企业、学校加强管理,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对质量无把握的,尤其是安全性指标,应委托相关检验部门检测。教育主管部门应规范招标工作管理,组织集中招标,督促学校加强采购管理,完善评标规则,对中标样品进行封样留存,批量交付产品时应委托相关检验部门检测等等。
(二)民政。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需要集体采购大量的衣被,质量把关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黑心棉”,势必伤害群众的感情,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1.养老、敬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我国老年化社会趋势愈加明显。截至2010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床位25万多张,接近老年人口的2%。江苏也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加,预计到2015年,全省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3%以上。
养老机构购买的纤维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养老机构(福利院)购买的纤维产品主要包括棉衣、棉被。据调查,我省各地农村公办敬(养)老院所、福利院由当地民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的纤维产品大部分是由民政部门统一采购、统一配发,少数由社会和企业捐赠。城市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基本上是民办公质,纤维产品大部分是经营者自行采购,少部分由老人自带或委托加工。
2011年9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全省600家养老院采购的纤维产品开展专项检查,实际抽查棉胎351批,合格率为88.4%。其中20批产品原料质量不合格,均为国家明确规定不得使用的限用原料。如扬州市纤检所抽查发现了5批次产品原料为废旧纤维制品再加工纤维和纤维制品下脚料,并检出明显的粉尘,为典型的“黑心棉”;某光荣院的棉胎短纤维含量高达67%,远远超出标准25%的要求;某社会福利院的棉胎含杂率5.0%,远远超出标准1.4%的要求。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采购部门只图便宜不问产品质量。二是一部分生产企业唯利是图,为降低生产成本故意在絮用纤维制品中混入限制原料。三是质量意识淡薄,产品交付不做质量验收把关。四是为节省经费,一些单位从一些非正规渠道如大市场、小作坊等购置棉衣棉被,质量无法保证。
2.赈灾、救济。目前我省各级民政、慈善、红十字会等部门物资仓库所存放的纤维产品一般经过招标采购。但也有个别单位因经办人存在私心杂念,以特事特办为理由,质量验收流于形式,致使假冒伪劣产品屡屡流入救灾物资中。如2010年某县民政局采购的2400件货值达25万元救济用棉大衣经检验为劣质产品;某救助管理站仓库中储备的赈灾救济用500件85型棉大衣为典型的“黑心棉”。
2008年5月份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2010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地震,许多市民和企业向慈善机构捐赠了大量棉衣棉被。全省纤检机构主动与民政、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部门联系,开辟“绿色检验服务通道”,保障抗震救灾物资的质量,防止“黑心棉”产品混入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全省纤检机构免费检测赈灾救济用棉衣被367000条(套),发现不合格物品43 批共计14392件(套),依法查处了部分“黑心棉”产品,保证了赈灾救济棉衣棉被的质量安全,受到了委托方的好评。然而免费检测往往时间紧、任务急、劳动强度大,加之缺乏专项资金保证,长此以往,纤检机构也难以承担。
(三)卫生。2010年末,全省有医疗机构 30455个(包括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机构住院服务中800张及以上的医院有62个,500~799张的医院63个,200~499张的医院141个,100~199张的医院153个,100张床位以下医院739个。2010年,全省医疗机构入院人数741万人。医用纤维产品主要包括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床
上用品、病员服等。
医用纤维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据某市纤维检验所提供的资料,该所2005年检查城区医院12家,合格率只占17%,使用不合格产品的有10家;2006年检查发现了2所大型医院提供给病人使用的棉胎为翻新的旧棉胎,一所医院提供给病人使用的棉被为“黑心棉”;2007年对该市20家医院提供给病人使用的床单、被套监督检查,发现有20%的产品ph值超标,同年还查获某县仁慈医院提供给病人使用的枕头为“黑心棉”。2008—2009年两年对城郊结合部医院进行检查,主要问题还是旧棉胎翻新。2010年对该市三县两区18家农村乡镇医院进行检查,问题更为严重,絮棉制品大部分是多年重复使用的旧被,还有一些就是“黑心棉”。
在用医用纤维产品质量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09年,某市纤检所对该市医院在用的床单、被套、病员服进行执法检查,抽样27批,合格率为0。2011年,该所再次对医院在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纤维产品进行执法检查,抽样45批,合格率仅为13.3%,不合格的项目全部涉及安全性能指标。
(四)旅游。看似洁白的宾馆床上用品,质量到底如何?某市质监局抽查了该市25家宾馆、酒店提供给顾客使用的在用床上用品,质量合格率仅为20%,ph值最高竟达11.5。某市抽查的39家宾馆酒店的餐巾,合格率仅为28%,主要不合格项目是ph值超标,偏碱性。抽查还发现,很多餐厅使用的纸巾都是委托厂家生产,然后打上自己餐厅的名字做宣传,无厂址、无商标、无许可证批号,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根本无法追究生产厂家的责任。另外,美容院、洗浴中心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纤维产品也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和卫生隐患。如污渍问题严重,棉被、枕芯使用的大多是破旧棉胎、纤维制品的下脚料等,甚至还有严重的刺鼻气味。“不定时,不定期,脏了就拿去洗”,一些没有洗涤能力的宾馆酒店、美容院、洗浴中心,往往委托外部的水洗中心清洗。目前,我国尚无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宾馆、酒店等服务业纤维产品的清洗行为,既无洗涤标准,也无验收标准。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劣质消毒液、洗涤剂等,加上洗涤程序简单,漂洗不彻底,导致消毒液、洗涤剂大量残留,结果出现ph值大面积超标现象,而这样的公共用纤维产品对人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之一:明确相关公共服务单位产品质量责任是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现象非常突出。很多公共服务行业的采购主管人员,对什么是“黑心棉”、纺织品安全性能没有概念,作为公用服务领域纤维产品提供者应当承担的产品质量责任更是不清楚。2010年11月并实施的江苏省地方法规《江苏省纤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共服务单位应当提供合格的纤维产品供消费者使用,保障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相关单位不得将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用于公共服务,否则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但该规章在这一领域的宣传和贯彻到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问题之二:相关标准制定、执行的缺位是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多人反复使用,时间长,受众多,影响广,因此对这类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应当引起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标准缺失是长期困扰监督部门、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江苏省纤维检验局曾于2007年组织制定江苏省地方强制性标准《公共纺织品安全技术规范》,并于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公共用纺织产品细菌、真菌、ph值、甲醛、异味、人体掉落物、吸水性等作了明确的质量要求,着重强调了公共用纤维产品的安全指标,但具体执行情况非常不理想。“独木难成林”,必须健全一个标准体系,如产品采购验收标准、产品更换标准、洗涤规范标准、洗后产品安全卫生标准等等,才能强化公共服务部门质量意识,指导其履行纤维产品不同环节的质量义务。因此制定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公共服务领域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法规体系,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变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凸显的现状。
问题之三:缺乏长效监管机制是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问题多发、常发的外在因素。目前,公共服务领域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大多以突击检查为主。突击检查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治标不治本。相当一部分公共服务单位采购不规范,验货不严格,以价格作为采购唯一标准的现象仍十分突出;还有部分企业和单位本身没有验货能力,也不请具有资质能力的检验机构进行验货,简单地看看标签,以至于许多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纤维制品流入公共服务领域。因此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十分必要。
提出几点参考建议
一是将“衣着质量安全”作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衣食住行是百姓最为关注的事情,“黑心棉”、劣质衣被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百姓深恶痛绝。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着质量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江苏省纤维产品监督管理办法》既赋予质量监督部门在公共服务领域依法查处劣质衣被的权力,也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促进公共服务领域纤维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是开展“免费检测”活动,增强惠企利民的践行力。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对敏感群体和弱势群体使用的纤维产品,向社会公开承诺,开展“免费检测”活动,积极尝试为赈灾救济采购的纤维产品提供免费检测,为养老院、福利院采购的纤维产品提供免费检测,为幼儿园采购的纤维产品提供免费检测;开通绿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的无偿检验服务,将过去运动式的事后执法检查转变为常态的事前检验监控,充分调动生产者、采购者和使用者参与质量监管的积极性。
三是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继续开展社会敏感群体如高校学生使用的纤维产品、中小学学生服等集团采购学生用纤维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保障青少年学生使用放心合格的纤维产品;组织开展医用纤维产品、旅游服务业纤维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检查,着重查处质量安全指标不合格产品,整顿相关领域产品质量混乱问题。
篇9
国内礼品行业目前礼品供应商大约在3000家左右,年销售总额约200亿,礼品服务商大约在20000家左右,年销售总额约300亿。主要分商务礼品、福利礼品、促销礼品三大块。预计目前国内礼品市场的年需求总额在八千亿元左右。
中国礼品产业的增长和驱动模式归纳为
行业驱动、平面增长、产业集中度低还处在竞争的第一阶段。
行业环境变化:
2012年国际国内经济不确定性,大为增加。
礼品的大需求环境开始严峻,现在政府集中采购管理明细化;小金库整治长期化;官员财产管理严重;赠送礼品开征所得税;产品质量追责延伸化。集中反映了国家法规政策对礼业的冲击。上海市11月份出台的相关政策,就初现端倪。11月16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一审通过《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草案)》,将产品质量法定要求的适用对象扩大到赠品、奖品,明确将促销品、奖品的关联责任主体从厂家延展到商家。11月21日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政府集中采购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低于同类货物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并定期公开。11月23日,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进行规范。
行业的消费指向变化:
整个礼品市场已经风云突变,风起云涌,原本中华、茅台、脑白金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IT产品、绿色产品、贵金属藏品、礼品市场的格局突变。意味着2012礼品市场趋势从单一到多元,向健康、时尚、升值的多元化需求转化。
消费认知的变化:
品牌力、便利性、体验感、性价比等因素不同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礼品的选择。
产业链的变化:
礼品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在整个礼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比较大的问题,礼品供应商品牌、技术、创意、渠道、生产、物流、存在诸多问题.将会向有核心资源模式与商业模式的产业聚焦者转变、礼品批发商上游销售无规模,无话语权,下游无溢价能力,无忠诚度,无核心模式,将会有在品牌与品类进行延伸。.礼品服务商主要存在代购、回扣、交际三种类型,将会向客户需求的提炼者、发掘者、顾问者,设计者、与效果品估者的方向转变。产业链在2012年会出现,横向与纵向的深度整合.会出现三一体的线上线下的全产业链形态.
产业整合即将开始:
目前礼品产业整合晚于其他产业的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1、消费者缘起:礼品产业的消费需求缘起而导致的,笔者把这种异于其他产业的缘起归纳为,多元化、隐蔽性、离散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导致了礼品产业整合消费者缘起的难度很大,和其相匹配的管理延伸与产业与营销整合的管理容量与难度极大,礼品行业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营销模式。
2、产业保护不力:创新企业与产品无法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与持续利益,使创新驱动无法驱动企业与产业的内核,在对产品的体验与情感关联性极高的礼品产业、产品创新的扼杀,直接导致了在差异化、集中度、成本领先的三大基本竞争策略中,最应该走差异性策略的礼品行业,却走向了成本领先的模式,整个产业属于的低水平竞争。
3、行业驱动尚未停止,还有平面增长的机会,进行核心竞争力驱动的垂直增长模式的内驱力不强。
4、尚无一个具备资本化、有明确商业模式与核心竞争力的具备一体化整合力量的公司群的出现。
科尼尔关于产业的生命周期和整合规律的实证研究显示,一个产业从产生到集中化、到产业平衡,大约会有20-25年,而互联网出现产业信息的对称,加上资本的流动性在增强,导致了产业整合的加速。
礼品产业无论从产业的整合周期的角度、还是目前比较高的毛利在(30%)、还是自由资本进入的速度而言、产业整合都即在2-5年内开始。2-5年内礼品产业会进行第一轮洗牌与产业整合. 产业大环境的严峻,造成行业空间的挤压,在相对值下降的情况下优秀企业利用产业整合机会的绝对值却会上升,这一轮洗牌过后,一个具有明确商业模式,与核心驱动力的公司群即将出现,礼品产业的游戏规则,会在5年内出现革命性的颠覆。
在产业变更的大背景下,作为对颠覆性变革最敏感的营销领域,2012开始年礼品产业的营销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的本质是深度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起潜在消费需求,用服务体系,形成模式的防火墙,从供应链延伸到需求链,建立与消费者的联系。生产企业来讲,应该进一步的延伸价值链,礼品企业应该从过去卖产品转向卖服务。
整合营销病毒营销、2维码介质、目录营销、数据库营销、直复试营销、以及各种营销方式围绕目标群与目标场所,在某个时间点、进行立体的整合攻击,整合营销在几乎包含所有营销方式的礼品产业,大有作为。
跨界营销跨界营销表面是产品的跨界,核心是同一目标群的不同需求满足。产生的资源整合与产生的不同行为上的资源置换与整合,在多元化需求的礼品行业将大放异彩。
品类营销 综观众多国内行业,已经逐步由“品牌衍生品类”向“品类支撑品牌”时代过渡,品牌、品类、产品和市场之间的营销逻辑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礼品品类营销的本质在于企业发掘自身的独特优势(例如创意产品的开发优势、精准小众市场定位),并在顾客心智中占据一块属于自己的位置。其实每一个商品品类的构建,就代表了消费者的一种需求的确立生活方式的适应或者改变。
竞争营销:
战略导向、从产品导向、到顾客导向、到竞争导向的角度,定性现行产品结构.完善企业展品架构、确定品牌产品、利润产品、现金流产品、阻击产品、等定性。然后进行导向性资源匹配、与模式匹配、例:狙击产品,只完成成本分摊即可。在生产设计环节。不要求精美只是不弱于对手即可。主要通过成本领先进行清场运动。利润产品:小众营销、进行消费者行为链分析、产品设计、高毛利、模式匹配、通过产品、时间、空间、模式、三维建立防火墙。
定制营销:定制的核心是用强大的创意与资源整合力用延伸服务的方式,成为对手的竞争障碍,定制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效率化定制、规模化定制、个性化定制的阶段。
体验营销:随着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产品以及关联性的信息需求,被竞争放大,体验营销成为市场拦截的重要手段,特别市特别注重关联感受的礼品行业。体验营销将会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也会回溯体系与商业模式的改变
篇10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以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独资公司。自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来,排水集团以被世行官员誉为“世界极限”的速度,仅用五年多的时间,建设和运营和一批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使北京城区污水处理率由42%跃升到90%,提前实现了绿色奥运水环境治理目标;再生水回用达到46%,为实现再生水回用率50%的奥运承诺目标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可以说,奥运契机推进了北京排水事业的前进,促进了排水集团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做大了,能力提高了,实力增强了。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政策性亏损、发展政策不明确、还债高峰到来等诸多困难。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国有企业,面对发展中的困难,我们必须要从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出发,认真找准企业定位,根据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开发、提高公共服务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努力与政府各机关部门取得共识,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形成合力推动北京排水事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排水集团才能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推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找准国有企业定位,把握企业发展方向
经过五年快速的发展,北京城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奥运水环境治理目标也即将实现。面对未来,排水集团很多同志产生了困惑,我们所清楚的工作任务快要完成了,那么我们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有的同志认为,我们今后应该把开拓外埠市场作为主要的发展战略;还有的同志认为,我们开展的再生水建设等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现有的政策还不完善,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上,其他的工作等政府部门把任务安排好了、有关政策出台了再作考虑,等等。
面对各种意见和看法,排水集团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研究,大家在认识上有了共识:作为国有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排水集团是北京国有独资企业,是北京市重要的公用企业、水务企业和环保企业,我们必须立足于北京排水事业、服务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想公众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全力推进北京排水事业各项建设。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定位。
找准了定位,企业发展思路也随之理清了。在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后,如何保证排水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如何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扩大再生水利用、实现污水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如何对污泥进行安全处置和有效利用,如何支持北京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县污水治理工作,是排水集团面临的新的挑战和主要任务。在新形势下,这是对排水集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首都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做贡献、完成奥运保障任务的客观要求。根据这一思路,集团在2007年党委工作会上明确了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即:以北京城区排水管网管理、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置为主营业务,努力建立起完整的排水系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扩大污水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加强污泥的安全处置和有效利用,支持和参与北京郊区县和农村的治污工作;同时关注京外水务市场,合理制定发展计划、发展外埠项目。
认识决定思路,思路决定作为。通过找准企业定位、理清发展思路,排水集团有了明确的战略引导,各项工作有了新的气象。一是排水管网管理得到了加强。面对管理体制上的难题,我们主动协调各有关单位,在市国资委、市水务局的指导下,与市政工程管理处签订了年度城市排水设施(污水)养护委托协议,理顺了排水管网管理关系;加速了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基本完成了城区4000公里排水管线数字化工作,数字化成果已经直接服务于排水管网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信息技术准确、科学、高效的优势;加强了排水管网应急抢险,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引进和运用了“排水管道电视检测CCTV设备”等国际上最先进的排水管网专业设备,成立了精干的抢险队伍,在今年11月29日大望桥南侧路面塌陷事故的抢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奥运,我们对奥运中心区排水管线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对排水管道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检测和预警,为做好奥运保障工作打下了基础。二是提高出水水质和加强再生水利用工作有了较大进步。根据北京水环境污染和北京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况,集团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新建成了清河再生水厂,采用国际先进的超滤膜水处理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再生水,向奥运森林公园龙形湖面补水;北小河再生水厂将在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向奥林匹克公园水系的“龙身”湖面提供高品质的再生水。同时集团还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积极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提高水质、扩大再生水生产和利用规模的建议,拟订了相关方案。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了“立足自身,做好北京水资源循环利用,解决北京缺水问题”的工作要求。市水务局提出了要在2010年前使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Ⅳ类地表水的工作目标。目前,排水集团正在全力研究和落实各项工作,努力为污水处理再生后广泛回用打下基础。三是污泥处置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针对污泥处置率仅有10%的现状,排水集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拟订了对全部污泥进行处置的整体方案,通过污泥消纳、污泥干化和利用水泥厂、煤矸石厂等社会资源,争取妥善处置和利用全部的污泥。目前该方案已经着手落实,并得到了政府机关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四是大力支持北京郊区县和农村的治污工作。集团建设或运营了大兴黄村、平谷洳河、房山城关、延庆康庄等污水处理厂,为郊区县和农村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围绕发展目标,大力加强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
管理和技术是企业前进的两个车轮,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强化管理,才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又好又快地实现发展目标;只有加强自主创新,企业才会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竞争优势。
在企业管理方面,排水集团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努力建立目标、标准、制度、流程明确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一是强“管”。集团建立和完善了安全质量、生产操作等制度和流程,部署和推进了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了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上有了新的进步。二是强“控”。为了更好地控制和监督经营行为,有效地堵塞漏洞、避免风险,集团专门成立了审计部,加大了审计工作的力度;对大宗物资采购确定了集中采购、公开招标的模式,制定了《化学药剂采购管理办法》,增强了采购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平性。
在自主创新方面,排水集团坚持走以我为主、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在全国排水行业,排水集团具有着较强的技术优势,但在新的工作任务下,企业生产运行也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为了解决技术难题、培育和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今年我们成立了排水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根据生产运行需要开展技术攻关,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为了弥补企业自身在技术和理念上的不足,我们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排水集团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教学-科研-培训基地”、“污水再生与安全利用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人事部、市人事局的支持下建立起了排水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很好地融合了高校、科研机构、集团自身的技术科研资源,为集团的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年的努力,集团自主创新的成果已经显现,发挥出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自主研发的“DePAT全效景观处理与维护系统技术”在青年湖再生水景观改善工程、圆明园再生水湖泊改善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污水水源热泵”等一批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地运用到集团各污水处理厂,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三、适应事业发展要求,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的价值观。随着事业的发展,排水集团的企业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再塑,以健康、充足的营养哺育企业不断成长。
无私奉献的文化。排水集团的发展成果,是企业几代员工献身事业、不懈追求的结晶,他们给企业留下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多年来,排水集团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模范典型,有的同志三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有的同志克服家庭困难、长年奋战在外埠项目,有的同志主动回绝外企的高薪聘请、踏踏实实工作在生产一线,这种无私奉献精神激励着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可以说,无私奉献精神是排水集团企业文化的基石。
追求卓越的文化。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企业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饱含激情地追求卓越。排水集团把追求卓越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成绩属于过去,排水集团的发展要放眼未来,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企业才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学习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现在和未来,惟一持久的竞争力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学习得更广、学习得更深。知识就是力量,学习创造未来。排水集团非常重视培育学习的企业文化,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但学技术,还要学管理;不但学习同行业企业的经验,同时还向其他行业、国外企业学习。通过开放的学习,不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博采众长。
- 上一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 下一篇:欧姆定律的比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