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对方案范文
时间:2023-07-13 17:3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突发事件应对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总体要求,近年来,我园在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开创了全新的应急管理工作局面,同时又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定期检查、不断完善防火设施,绿色通道标志明显,每班配有紧急疏散图。工作人员做到会使用灭火器。结合教育内容进行防火演习,使幼儿掌握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技能,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以来,我园各方面的总体形势较好。全园围绕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一案三制”的有关要求,着力抓了各方面的工作:中心园根据大王教育安全工作的具体形势,把涉及师幼安全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分解落实到人,做到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专(兼)管人员、主管领导和分管园长,防止了工作上的相互推诿。从而形成了园所园长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班主任具体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共抓安全的良好局面。我们还围绕地震、火灾、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高危领域,组织开展预案演练。通过开展预案演练,既熟悉并宣传了应急预案知识,检验了预案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防止了应急预案成为一纸空文,还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和本领。应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园的应急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差距。应急预案的制订还不够全面、系统,所制定的预案不够全面,或不够实用。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对近几年来应急管理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及时总结工作经验,认真查找不足,全面完善应急预案,努力促使我园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积极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营造安全和谐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教育氛围
我园在此项活动的开展中,加强了老师精心组织,认真抓好了宣传、学习和培训,确保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成为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权益的依据和准绳。
幼儿园常年坚持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同时,加大了参与社区活动实践,积极营造安全、祥和的社会氛围。我园积极将安全宣传工作送入社区,利用门口宣传栏、安全知识现场表演、安全竞赛活动等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还利用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对家长、周围居民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平安和谐氛围。由于宣传教育深得人心,全员教职工、幼儿、家长、社区居民法制、安全观念大大加强。切实抓好了学习培训。我园的主要负责同志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并通过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认真组织了学习活动,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宣传普及,使得《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知识走进班级、走进家庭。
三、加强安全检查,抓住重点,切实将《突发事件应对法》落到了实处,及时整治整改。
幼儿园经常联系镇派出所、工商所、城管执法大队、卫生院等部门不定期的对幼儿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能够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采取切实可行的得力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园把安全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园所食堂、饮水卫生进行检查。且对存在的隐患及时向社区反映,及时整改。但请有关领导协助解决园所外的小卖部。
学习、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确保认真贯彻实施好《突发事件应对法》,从而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切实把贯彻实施好《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了当前幼儿园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和依法应对的水平。
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把握好了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事故灾难,如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重大卫生传染事故等;社会安全事件,也叫,如、恐怖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等。应对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前期工作很重要,但按照《突发性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应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故。二是应对社会安全事件的目标,努力控制了的的发生,在矛盾纠纷刚刚显现的时候,就平息消除。第三,把握了应对管理的“四个特点”。一是时间的紧迫性。二是协作的服从性。三是措施的非常规性。四是处置的强制性。第四,把握好了处理突发性事件的“三条原则”。一是要坚持“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二是要坚持软处理放在首位、硬手段适用恰当的原则。三是要坚持高度警惕、高度敏锐的原则。
二是努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继续推进了应急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了预案、健全了体制、建立了机制、加强了法制,确保《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得以执行。理顺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等各项工作机制。
三是深入开展了必要的应急演练。我园分别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应急演练,比较成功、效果很好。通过必要的应急演练,能够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完善,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四是完善了信息报告与通报机制。《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的规定,不管是各级政府、各部门,还是其他组织或公民个人,都有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义务,并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这就要求:首先,我园高度重视信息报告工作。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要求,不断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研判、处置、和评估工作。其次,我园向政府部门直报重大事故、事件信息的同时,要及时报镇教育办,确保园所获知信息不落后于政府部门。
篇2
本刊讯为加强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救治能力和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制定了《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卫事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包括指导原则和目标、中医医疗救治机构、应急救治队伍、科研工作、应急反应和保障措施 6个方面的内容。《方案》的制定,旨在通过3年左右时间建设,使中医药系统应急救治基础条件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基本要求相适应,中医药应急机制基本完善,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中医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建设。县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要组建本单位的应急救治队伍。省、市(地)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本地区的应急救治中医药专家组,省级专家组一般不少于30人,地级专家组一般不少于15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国家应急救治中医药专家库。省、市(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争取在2~3年内,负责组织开展并完成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队伍的全员培训,并将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科研工作,一是建立科研协作网络;二是建立临床研究基地;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四是加强组织培训。
《方案》指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发生突发事件的中医药机构,以及执行职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个体开业中医医生为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应当在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医药领导小组在全国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中医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在全国指挥部有关部门内设立中医药工作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当地的指挥部工作,成立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医药工作小组,并将该工作小组纳入本地的指挥部中,成为其组成单位之一,负责指挥、协调本地区的突发事件中医药防治工作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篇3
关键词:突发事件 应急机制 档案局管理 研究
1 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介绍
通过查阅国内主要期刊数据库发现,国内关于档案局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相对较少,其中中文文献不足30篇,外文文献也不超过200篇。对这类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针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少之又少,且大多学者将注意力放在了突发事件的预测和演变规律方面,因此档案局应急管理研究理论还存在较大空白,其理论体系急需补充和发展。经过汇总分析,现有文献主要特点如下:
1.1 现有相关研究文献方向十分狭窄,文献作者多为档案局或者档案局基层工作人员,其学术水平相对不高,采用的研究工作和理论基础不足,研究成果缺乏理论指导性。
1.2 大多文献将灾害管理、危机管理、突发事件视为同一个概念,这也是研究初级阶段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事实上灾害只属于突发事件的一部分,危机事件并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因此,概念混淆容易导致研究方向偏离。
1.3 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给档案局造成毁灭性的损害,也会对档案局内部工作人员和读者造成重大生命威胁,因此,将自然灾害、社会灾害、地质灾害等基础理论融入到重大突发事件研究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有研究文献内容来看,很少有学者关注档案局应急机制的建立和理论研究,更没有针对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大多研究文献仅仅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1.4 研究文献主要为理论分析,缺乏实际案例支撑。这主要与文献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和经验有关,也是当前国内文献主要研究空白之处。
从今后档案局应急管理发展方向来看,结合多学科知识和理论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规律和趋势,不断提升档案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重点。当前,国内档案局尚没有针对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档案管理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弱。大多数档案局工作人员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能力,安全意识薄弱。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少档案局工作人员对馆内消防应急知识知之甚少,连基本的逃生规则和常识都不了解;档案局也没有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一套完善的紧急工作组织预案;馆内没有具备良好的紧急避难设施和条件;平时没有重视应对突发事件紧急演练工作,没有指定紧急逃生路线和方案等。现实工作中的空白,也是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思路。因此,针对当前档案局应急管理需要,以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和灾害应急理论为分析工具,来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局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档案局防范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研究方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的定义,是指发生具有较大偶然性,影响面广、会造成重大社会损失和危害、需要全社会联动共同应对的公共自然灾害、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安全事件等。档案局所面临的重大突发事件主要有各类自然灾害、公共信息安全威胁以及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等,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会给档案局和内部工作人员、读者造成重大危害,这种危害对人员来说有可能是身体上的,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而对档案局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例如档案局建筑在事故中倒塌,对馆藏文献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威胁工作人员、读者生命安全,对档案局的发展产生重大威胁。
综上所述,当前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局应急管理体系,为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研究目标决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研究内容要围绕“以人为本”的思想,本着“未雨绸缪、防抗避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如何保护档案、档案局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安全开展具体研究工作。研究理论能够有效指导档案局建立一套完善地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不断降低重大突发事故对档案局、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危害;要指导档案局建立一套完善的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应对措施,使得在任何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档案局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将事故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概括地说,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机制,能够帮助档案局有效规避重大突发事件风险,提高档案资料和馆内人员的安全性水平。因此,本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1 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理论、档案局管理理论为基础,建立档案局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模型,该模型围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工作方针,不断强化档案局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未雨绸缪、事先预防来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事件风险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2 重大事件预防理论框架研究。综合各种相关理论,例如自然灾难应急理论、档案局学、信息安全理论、紧急避难理论、社会公共安全理论等,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基本理论框架,为指导各地档案局、档案局开展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2.3 重大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方案研究,针对如何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措施和方案,通过评估档案局建筑安全、馆藏档案保管要求以及馆内人员分布特点,不断完善档案局内部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机构,同时指导日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切实提高档案局预防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2.4 选择具体案例深入分析。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来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摸出其发生和演变规律,为今天档案局开展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
3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研究目标和价值
当前档案局应急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围绕提高档案局人员、档案安全来丰富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同时结合档案局管理应急理论和具体经验,不断提高重大突发事件中档案局的应对能力和响应速度。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理论研究工作的四个图谱。
3.1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制定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模型图。该模型能够详细列出档案局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管理目标、职责和应对方案,主要强调“以人为本”的应对精神,注重对馆内人员的安全保护,力争将档案局的人员伤亡和档案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2 要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编制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学科谱。要将涉及到档案局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相关的理论纳入到档案局应急机制学科图谱中,打造多学科知识理论交叉、综合的档案局应急机制理论体系,不断夯实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理论基础。
3.3 要结合当前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特点,编制档案局管理应急机制内容纲要。要提高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必须要编制一套完善的应急机制内容纲要,以提高档案局应急机制中的预案管理能力。预案是帮助档案局提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能够针对各种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好充足的预防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3.4 典型案例的选择、分析与实用研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突发事件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提升档案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具体案例的发生起因、经过和经验教训,能够弥补档案局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可以显著提升档案局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能力和水平。当前,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理论体系亟待完善和丰富,因此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案例的学习能够为弥补国内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局应急管理研究模型与基本理论的空白,必须要围绕“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应急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档案局人员安全保护水平,为档案局工作人员和读者创造一个平安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4 结束语
本文深入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局应急工作特点,并提出了有益指导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指导国内档案局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不断提高档案局行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将事故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档案局全面健康发展,为完善和丰富重大突发应急事件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文明.档案局安全管理研究[J].信息管理,2009(3).
篇4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应对团队
作者简介:施宏波(1991-),男,河北怀来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殷桂萍(1992-),女,重庆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山西 太原 0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10JDSZ306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98-02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在高校突然发生,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危害或者冲击的事件。[1]随着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许多高校管理工作者将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作为重要的课题,同时随着大学生团队的逐渐壮大,学生工作者逐渐发现学生团队在突发事件方面的自我应对能力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有很大的挖掘和建设空间。
一、研究背景
随着校园管理的多样化发展,高校学生工作更多的加强了学生团队自治的力度,学生团队在校园发展的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问卷星”网站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68.47%的在校大学生表示愿意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其中仅有21.67%的学生愿意作为把握团队主导方向的领导者,而52.22%的学生更愿意做提供意见的“金点子”。[2]这种领导者的缺失侧面体现了学生自我团队管理能力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学生自我管理团队的建设问题成为高校工作者乃至教育学、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学者关注的重点。
二、研究现状
随着当前大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国内的专家学者们从各角度、各方面对学生自我团队建设与管理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学者陈一星提出要在大学生培养中引入团队建设理论的观点,指出大学生团队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系统应用激励约束、挫折训练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3]但从应急突发事件的角度来研究学生团队建设的还比较少,而且多是理论上的探讨和阐述,有关学生团队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实证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三、研究思路和内容
本文从学生团队管理与应急突发事件的特点入手,分析影响学生团队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的因素,进而提出基于学生团队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模型。研究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工作访谈的方法,在对山西医科大学自律委员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测评的基础上,从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角度提出提升学生自我团队建设的具体措施。
四、研究对象及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山西医科大学自律委员会。该团队以“精神文明勤于监督,优秀品质严于律己”为会律在校园安全及同学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基本情况
山西医科大学自律委员会为校学生委员会分支,由校团委领导和指导,成立于1999年3月31号,至今已有13届,成员人数为100~150人,基本构成情况如图1所示,各部职责分别是:信息反馈部:主要负责团队活动前期的策划、信息通知和后期的总结等工作;精神文明监督大队:大队长领导下属四个岗主要负责具体活动的安排和实施;校园岗:定期对校园进行文明督察,发现并解除各类校园安全隐患,保障学校各项大型学生活动的安全,及时向学校保卫处反馈各种安全信息;餐厅岗:一是定期对学校餐厅的后厨进行检查,保证学校食品安全,二是用餐高峰时疏导学生流,维持用餐秩序;宿舍岗:不定期对宿舍卫生进行抽查,文明宿舍的评比,配合保卫处教师对宿舍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社区服务岗:主要负责帮扶校园周边的孤寡留巢老人和组织社区卫生清理工作,帮助协调学生与周边居民关系。
2.常规活动及团队建设的意义分析
笔者对该团队的常规活动内容及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文明监督工作培养了成员的团结协作和集体意识,生日会和优秀评选培养了成员的团队荣誉感,团队“竞争训练法”让团队成员在竞争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与团队价值的有机结合,每周一次的例会是对团队工作的细化操作。自律委员会的这些举措对团队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可供借鉴;但笔者认为在评优竞争的同时应将约束问责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双管齐下会有更好的效果。
表1 山西医科大学自律委员会常规活动意义分析
日常安排 意义分析
每周一次的校园文明督察,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安全隐患;每周一次的食堂卫生检查,保证校园食品安全;不定期随机抽查宿舍卫生情况,进行每月一次的文明宿舍的评比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平时小的隐患不重视可能引起重大事故。自律委员会的例行检查使校园的安全得以保障,大大减小了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
每年3月31日为自律委员会的生日,届时会召开每年一次的生日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切蛋糕及“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评选 团队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通过该种方式自律委员会增强了成员的集体意识,并且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评选形成了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委员会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届时会对每个成员的各项情况予以考核,包括成员的到会情况、岗位负责情况等进行积分测评,计入“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评比中 按时、按标准对成员进行的测评使自律委员会“自律”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了监督团队的自我监督力度和成员的责任感
3.自律委员会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理及分析
笔者对该团队既往应对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传递方面。当应急突发事件发生时,各成员要把情况尽快反映给各岗长,再由岗长反映给信息反馈部,由信息反馈部报告给大队长,再反映给学校。笔者认为这种信息传递方式过于单一,且中间程序步骤过于冗长,使信息传递效率低下,不具有实用性。
(2)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处理方面。委员会设立的宿舍岗和校园岗有效预防了公共治安如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起到了预防作用;餐厅岗的设立有效的预防了餐厅用餐高峰发生拥挤、踩踏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学校财产及同学安全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自律委员会的四个岗相互协作,防患未然,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最初环节有效预防了恶性事件的发生,对控制事件的恶性发展也起到了良性转归作用。
五、学生团队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及模板
基于对以上资料的分析,总结出一套高校学生团队处理突发事件的模型,为学生团队的自我建设和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提供了帮助。
1.应急预案及演习
作为学生团队,必须首先从认识上重视团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应急预案,这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才不会手忙脚乱,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保障学生和财产的安全。学生自律委员会应结合工作内容对各个岗设立应急预案,细化应对措施,明确应对内容和职责;同时要协调学校相关部门积极安排与突发事件有关的演习,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方案并使团队成员熟悉各自的分工和任务,让学生能真正的了解和使用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模板
学生自我应对团队拟定的应急预案包括信息传递、事件处理和后续工作三大版块。
(1)信息传递。首先是传递方式。在一般的火灾、食物中毒突发事件中,应尽量选择快捷方便的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传递,主要是使用手机联系。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手机无法使用,可以通过预案提前约定固定地点作为集会点从而开展信息交流。其次是传递方向,包括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信息传递。“垂直传递”主要是指下级部门向上级部门的信息汇报和反馈。这里要注意逐级上报的习惯养成,从而保证不会发生信息遗漏。“水平传递”是指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是“垂直传递”的必要补充,平级部门之间及时的沟通和相互帮助可以避免许多损失。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例,“垂直传递”指的是学生委员会、精神文明监督大队与其下设的四个岗之间的信息的双向传递;“水平传递”即精神文明监督大队下属四个岗之间的信息交流。只有把“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不断完善和有效使用,形成网络式的联系方式,才能使信息快速的上传和,把握突发事件的走向和正确应对。
(2)事件处理。第一时间处理方案,即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处理。这种处理主要取决于团队各成员的个人应急及急救能力的高低。在平时的例行会议和集会上,团队的领导者应该积极培训成员一些基本的自救、他救技能,例如人工呼吸、紧急避险等。第二时间应对方案,即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处理相对应的后续处理。在保证基本的情况安全后,团队成员不仅要尽快传递自己及周边的信息,也要遵守“先重要后次要,先集体后个人”的原则,对周围伤员和财产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和转移,防止事态的扩大和更多损失的发生。
(3)后续工作。在突发事件过后,对本次事件的分析总结是对下一次突发事件应对的第一步准备工作。不仅要清点各种损失,更重要的是对在突发事件中团体所做的工作进行反思,扬长补短,并对团队中每个人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加以测评。以学生自律委员会为例,其例会考核制度值得借鉴,在测评考核的同时加强团队中个人的集体意识和自救、他救能力,也能使应急措施在成员的实践中得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曹占霞.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探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90-92.
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高校学生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6-0186-02
突发事件,也称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特指与高校学生直接相关的突发事件。[1]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爆发踩踏事件,导致多名在校大学生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在惋惜这些宝贵生命之余,我不禁思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变幻莫测的突发事件,才能将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减到最小。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无论身在何地在忙什么,每位高校辅导员都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和情感使然。那么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掌握哪些策略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一、突发事件的特点
2008年11月14日发生的上海商学院4名女生避火跳楼事件,2013年4月1日发生的复旦投毒事件等,都引起全国性的轰动,也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这些突发事件呈现以下共同特点:突发性,无法事先预测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无征兆无规律;处理迫切性,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和判断,并尽快处理;危害严重性,事件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后果和影响,造成学生的恐慌和心理阴影,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控性,因为通讯方式的便捷和自媒体的普及,事件在学生群体中传播速度极快,且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误传。
二、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
很多高校对辅导员提出“三同”工作模式,即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且其手机要每周7天24小时开机。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与学生打成一片,仿佛学生中的一分子。他们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人群十分了解,且在学生中的信任度高,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从学生那里获得准确有效的信息,使突l事件的解决更加顺畅、高效。教育部2006年9月1日起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2014年3月27日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均对高校辅导员定性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中,《能力标准》对工作年限为1-3年的初级辅导员、工作年限为4-8年的中级辅导员、工作年限为8年以上的高级辅导员应对危机事件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都有明确标准。可见辅导员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责任重大;能否及时、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验。辅导员在突发事件未发生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发生时要做好处理应对工作,发生后要做好善后总结工作。[2]
三、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能力
处理突发事件时,高校辅导员应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正确的角色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法办事,以学生为本,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和学校的稳定,将事件的影响减到最小。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具备以下5种能力,才能符合《能力标准》的要求。
(一)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
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力,是高校辅导员通过思想引领、道德感染和行为示范等方式,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的榜样力量与集体影响。辅导员的人格影响力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只有对学生尽心尽责,做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兼备,才能形成一定的人格影响力。凭借自己的人格影响力,辅导员可以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得到信息,及时做好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可以从学生那里搜集准确的“情报”,更快更好地处理事件,有效地执行学校的决策。
(二)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力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辅导员需要快速对事件做出准确的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缘由是什么,事件涉及哪些学生,事件的最佳应对方案是什么,可以寻求哪些帮助,事件可能造成什么后果等等,这些都是辅导员需要思考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准确判断能帮助辅导员尽快处理问题,避免因事件的多变性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始终处在工作的一线,除了需要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外,还需要与各部门协调配合及向分管领导汇报请示工作,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四)依法办事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及规章制度,对待突发事件能依法办事。辅导员应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本校依法制定的学生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突发事件发生后,辅导员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收集与掌握必要的证据,明确责任,客观公正、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有关问题,维护学校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自我情绪的控制力
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费心费力,有时处理周期长,给人造成的压力大。在一线处理事件的高校辅导员需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所以,良好的心态十分重要,辅导员面对压力需要有较强的自我情绪调控力,才能保证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慌乱出错,做出错误的判断和不正确的言行。[3]
四、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
除必备能力外,高校辅导员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方法,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应对策略。
(一)做好事先预防工作
为了尽量避免学生可能遇到的危险,高校辅导员需要事先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是在节假日,告知学生不要去人多拥挤的地方,避开密集人群。可以以往发生的事件为例,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要发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队伍建立安全稳定网络,定期开展安全意识宣传活动,使这个网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与辅导员、学院及学校一起应对。建议学生家长保存自家孩子的室友或好朋友的手机号,以便尽快找到学生。
高校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每位学生的最新动态。对于性格内向、情绪低落、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父母离异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密切关注。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辅导员需要对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准备好应对预案。什么类型的突发事件应该怎样应对,辅导员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
(二)事后妥善处理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情绪的安抚十分重要。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虚实难辨。为了避免突发事件在学生群体中引发骚乱和恐慌,特别是一些不真实的说法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真实情况以官方的形式告知学生,力争缩短突发事件的影响时段。必要时高校辅导员要对有需要的学生做好心理健康疏导,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三)总结经验
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辅导员要通过工作会议、文字记录等方式总结经验,分析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正确方法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经验能对应对预案加以完善,为以后处理类似的事件提供参考,提升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理论学习
高校辅导员要想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要主动学习并掌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危机事件应对与管控的相关知识,以及公共危机管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相关理论等。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开展工作。[4]
五、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突发事件处理的关键人物。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突l事件应对能力,事件处理将变得异常艰难,既会错过黄金应对时间,也难以控制事件的发展态势。故高校辅导员应在忙于事务性工作之余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相关策略,不断提升自己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且突发事件的诱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辅导员唯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科学有效应对。
[ 参 考 文 献 ]
[1] 黄冬福.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
[2] 潘浩.学生突发事件中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J].新西部(理论版),2014(19).
篇6
关键词:教育管理 留学生管理 突发事件 预防 应急处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从2005年的141087人,2006年162695人,2007年195503人,2008年223499人,到2009年的238184人,短短5年间,留学生人数增长了将近10万人。留学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势必给留学生培养的学校带来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留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习俗和个人经历,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也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怎样合理而高效地进行留学生管理,如何预防及妥善应对突发事件都是摆在留学生管理人员面前的新课题。任何一件涉外事件,留学生管理人员都要认真应对,妥善处理,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不良的学生反响和国际影响。
1涉及留学生管理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违常态并在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或无法知晓的情况下,猝然发生的危及社会和个人人身安全的事件。留学生的特殊性使得其突发事件更加难以预料,处理起来也更有难度。突发事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是指因国家,民族纠纷,等敏感问题引发的学生集会游行等活动。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境,造就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他们的思想也因此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也就会不可避免的在留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在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最常诱发社会政治类事件的原因有民族信仰,种族冲突等矛盾,比如,伊斯兰国家间的冲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冲突等。
1.2公共危机型突发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或传染病的扩散等突然发生并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公共财产和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事件。其中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人为灾害,也有客观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预防这类事件,需要留学生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和应对措施的提前量。例如,针对留学生流动性大的特点,在SARS和猪流感流行时期,就应加强对留学生的出入境管理,尤其要强化出入境登记,做好备案,以免发生重大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1.3社会治安类突发事件。是指来自学校内部和外部的盗窃,突发重病和意外交通事故等,造成留学生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这类突发事件是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当今社会治安还不尽如人意,失窃案件时有发生,证件特别是护照丢失是较常见且棘手的问题之一。笔者所在学校迄今已处理过多起治安突发事件,包括学生丢失护照和第三国居留证,学生意外病故等。
2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的启示
笔者先后参与了多起涉外事件处理,其中较具典型特征,处理难度较大的事件有两起。
2.1案例1。2009年4月,学校一西班牙籍留学生突发严重疾病,猝死于租住地。校保卫处和国际合作交流处分别在第一时间向学校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作了口头汇报,同时及时上报所在地外事公安部门,并连夜成立了事件处理工作组,积极协助公安机关对与死者生前有联系的人员进行调查、询问,讨论研究事件处理方案。联络并通知与死者生前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提供调查情况,并迅即与西班牙驻上海总领事馆联系,通报情况,尽量取得对方国的理解和帮助,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在处理死亡事件中,在查找死亡者家属,告知突况和处理遗体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处理结果各方都表示满意,事件得到顺利解决。
2.2案例2。2010年3月,学校尼日利亚籍学生涉嫌贩运大麻,被苏州海关缉私分局刑事拘留,协助调查案情。经调查,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不熟悉犯案人且不了解状况的情况下,仅仅出于对非洲同伴的兄弟义气,提供学校地址并陪同犯案人去收发室领取包裹,致使作为贩运大麻嫌疑犯而被刑事拘留。学校迅即组成应急处理小组,配合公安机关做笔录,调查案情。经证实,学生与案件无重大关联,免于刑事处罚,但无端被牵连入刑事案件,给个人或学校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以上两案例虽不具有涉外突发事件的普遍性,但非常具有典型性,为学校留学生管理部门和各相关机构提出了警示。“外事无小事”,一旦出现涉外事件,便是外事工作中的重大事件。我们应深刻反思,加强管理,完善应急处理体系,重在预防,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3建立涉外突发事件的学校应对机制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在平时也要时刻预防。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制度上应加强管理,需要制定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和约束;其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有关部门就要反应迅速,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3.1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同时,学校应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法规的教育,尽量消除和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拥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1)加强开学初的宣传和教育。为了增强学生遵守我国法律和校纪校规的意识,学校每学期初,都请公安局外事警察给学生进行来华外国人入出境管理规定的法制教育,留学生管理干部也会分发相关材料,强调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突发事件时能从容妥善应对,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身和生命安全。
(3)抓好日常的安全防范教育。大多数留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警示,把安全通知张贴到教室和宿舍。除了日常的安全教育,每当有特别情况,学校更有责任及时通知和警示学生。比如,别的高校宿舍发生火灾,学校应强调用电安全;世界杯开赛,学校提醒学生文明看球等。
3.2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绝大多数突发事件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完全预防的难度更大。因此,如何防患于未然,如何应急处理才是应对并解决突发事件的关键。
(1)学校应建立一个有能力的管理队伍,在组织上给予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在分管校长领导下,组建以留学生办公室为主体,其他相关部门全面参与配合的应急处理体系。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个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各司其职,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尽量减少不良影响。学校还应与公安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外事主管部门等保持经常联系,在处理事件时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协助。在处理完突发事件后,各部门特别是留学生办公室要形成上报材料,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可以公开事件的情况下,还应利用该事件对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提高留学生管理人员的洞察力和反应能力。大多数突发事件在发生前总有一些先兆,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苗头,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预防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果断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这两种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平时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因此留学生管理人员应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自己对事件发生的敏锐观察能力、分析处置能力和迅速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强,刘建平.试论高校突发事件及其应对措施[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3):99
[2] 叶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J].与现实,2004(1):78
篇7
关键字: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贝叶斯公式;模糊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铁路运输发展,逐步形成既有铁路与高速铁路构建的铁路运输网,同时地铁、轻轨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引入,不断形成了城市综合铁路客运枢纽站。铁路客运站规模的扩建,多种运输方式的密集并存和衔接,不断吸引了大量旅客,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客运站的应急处置受内部结构复杂、人员密度高、运输方式多等因素影响,困难将大大增加。因此,为了保证运输和旅客安全,应必须加强突发事件下铁路客运站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 铁路客运站应急管理分析
铁路客运站应急能力评价是以其应急管理的综合水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相关指标集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模型,对铁路客运站的应急管理进行系统地、全面地分析评价。由于客运站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应急能力的评价也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不间断地评价结论激活应急管理,使其不断地提高,以满足客运站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运营需求。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体系要经得起突发事件处理后的评估,要具有结合处理结果修正原体系的功能。
铁路客运站应急处置可分四个阶段:事件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
事件预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为了消除突发事件出现的机会或者为了减轻突发事件的损害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通过各种减缓性措施减轻其危害。预防的核心是减少复发性灾难的损失,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于完善预警机制具有显著的作用。
应急准备是指针对特定的或潜在的突发事件所做的各种应对准备工作,它是连续不断的过程且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目的是在紧急状况下能采取合适的行动,充足的准备可以降低紧急状况时的未知因素带来的危害。应急准备包括进行预案的制定修正,应急资源保障等。
应急响应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这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阶段。
应急恢复是指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后,为恢复常态和秩序所进行的各种善后工作,包括对原有状态的恢复,对事件原因的调查等。
2.铁路客运站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1基于全过程管理的模型设计
模型的设计是根据应急全过程管理,将指标体系分为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四大部分,从而体现应急全管理的四个不同管理阶段的应急管理内容,以达到对这四个不同阶段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的目的,从而实现整个应急能力的评价。所得评价结论不仅反映出整个应急管理的现状,还反映出不同管理阶段的管理水平,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和手段。
结合铁路客运站特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目标层A:高速铁路客运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一级指标层B: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
二级指标层C:①事件预警:监测预报、管理建设、人员培训;
②应急准备:资源准备、信息传递、机构组织;
③应急响应:应急指挥、救援疏散、安全控制;
④应急恢复:善后处理、恢复建设、总结分析。
2.2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表2-1目标层对第一层要素判断矩阵
说明:1、判断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均为1,是因为自己与自己相比重要程度相同;
2、应急响应与应急准备相比,应急响应稍微重要;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各要素的优先级向量。
a.首先计算表2-1判断矩阵各要素的优先级向量,由于此时判断矩阵为4*4矩阵,则首先计算矩阵各行要素乘积的4次根:
b.其次,将上述计算结果正交化,即先将上述个数相加,在除于每个数,这样,就得到了表2-1中各要素、、、的优先级向量:
故: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的优先级向量为
一致性检查:
故认为准则A对四个指标建立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较好,所以是可以接受的。同理可得:第一层对第二层要素判断矩阵。
2.3利用贝叶斯公式修正专家权重
专家决策时,既要用精确的量化数据,也要用不能量化的信息,因此,综合考虑客观的因素,全方位的修正指标权重。
2.3.1贝叶斯公式修正专家权重方法
设n个专家对m个指标作决策,专家的特征向量记为:。其中的元素代表专家对方案的评价值,如果按照一定的赋权方法给专家们赋予的先验权重分别为:。则初步得到的群决策结果可计算为:(2-1)
是利用专家先验权重初步计算出的方案的群组评价值,满足性质和。将上述群决策中的问题与全概率公式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如下:n个专家对应于事件;每个专家的先验权重对应于先验概率。n个专家看成一个完备事件组。再另指标对应于事件,则专家的特征向量中每个元素就对应于条件概率。以上群决策结果的计算公式即为全概率公式。
利用贝叶斯公式修正专家权重和初步的群决策结果,根据贝叶斯公式:,分别对专家权重进行如下修正:(2-2)
是在集结方案的评价值时,专家的后验权重,它是获得方案的初步群组评价值为的信息后对先验权重进行的修正。由计算公式可知:每一个专家 都有m不同的后验权重分别对应于m个不同的方案。最后利用修正的后验权重,重新计算群决策结果得:
(2-3)
2.3.2层次分析法专家权重修正
在20名专家中随机选取5位分别对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四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给出各自的判断矩阵,并且由判断矩阵计算出的特征向量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特征向量分别为:
专家的先验权重分别是:,,,,用贝叶斯方法修正专家权重并进行群组意见集结过程如下:
①由式(2-1)计算出初步的群决策结果:,,,
。②由式(2-2)修正先验权重,得到后验权重:
,,,,
,,,
,,,,
,,,,
③由式(2-3),利用后验权重重新计算群决策结果:,,,同理可分别对其他决策层进行权重修正。
2.4铁路客运站应急管理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案例
表2-2评价准则
首先选取20位专家,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对应急管理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然后根据20位专家的打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即可得到应急管理水平。运用模型和计算的过程如下:
1. 确定铁路客运站应急管理综合评价集及各评价因素的子因素。
本模型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第一层的因素集组为:={,,,}={突发事件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其中,={,, } = {监测预报、管理建设、人员培训};其,,同上。={,}={风险辨识,监控,安检};,等同上。
2. 建立评判集={,,}={优,良,差}。
3. 通过对20位专家问卷调查,就某铁路客运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
表2-3专家问卷调查结果(监测预报)
(监测预报)
4. 构造二级指标层权重矩阵。
各评价因素的子因素的权重分配是由专家打分多次综合均衡后确定下来的经验值。指标层权重矩阵为:
= (, , )= (0.185,0.540,0.275)
= (, , )= (0.287,0.182,0.531)
= ( , , )= (0.333,0.606,0.061)
准则层权重矩阵为:
= ( ,, ) = (0.214,0.454,0.332)
5. 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0.254,0.528,0.218)
= (0.253,0.511,0.236)
=(0.577,0.212,0.211)
6. 构造准则层评判矩阵:
=
7. 进行二级综合评判:
同理对其他一级指标进行评判结果如下:
8. 构造上层准则层评判矩阵:=
9. 进行三级综合评判:
10.得出评价结论:
==。
因此,可以判定该客运站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为二级,属于良。
3. 评价结论
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对客运站突发事件处理情况的反映,也应该正确地验证全程处理结果的等级,即客运站应急管理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处理,所得到的结果应符合对客运站突发事件处理评价体系的等级。层次分析法虽然可以全方位的评价一个指标体系,但偏于主观,虽然修正了权重,但专家的个人意见还是占主导地位,所以还应综合考虑客观因素,将实际发生时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加入指标体系,并将其数值进行分类,真实反映单位时间内各项损失值,将更能体现铁路客运站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黄典剑、李传贵.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37-3 9 .
[3] 刘民伟.铁路大型客运枢纽站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的研究.2008.
[4] 陈序.铁路应急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6
篇8
【关键词】应急体系 应急管理 应急演练
四川家益石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属后勤辅助专业,主要担负职工住宅项目建设和前期物业管理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生产建设,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归口管理、信息及时”的应急管理原则,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编制通则》有关管理规定,围绕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并把应急处置工作与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突发事件风险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公司的安全稳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合理编制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长期以来,公司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始终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司所处的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高危行业特点,强化各项预案在生产实际中的适用性,如:开展了建设项目、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各类风险隐患的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等工作。并从实际出发,合理编制公司应急管理各项突发事件预案中的内容,如:编制目的与编制依据、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与预警、信息报告与程序、应急响应与应急保障等体系建设内容。为提高各项目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容纳能力、功能布局和物资配备等建设。搭建了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核心,六个专项预案为指导,现场处置预案为支撑”的公司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二、持续改进、使应急预案更具实效性
依据《西南油气田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家益公司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编制了与公司相适应的各类预案简明手册;定期修订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项预案、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预案、建设项目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火灾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群体性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物管小区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公司针对编制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全部在公司HSE委员会办公会上进行了分专业评审,会后,通过OA系统广泛征求专业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意见,力求编制和修改后的各项应急预案及简明手册更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预案适用范围和事件分级,明确了应急职责、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等要求,用于指导各项事故事件的响应、救援等应急管理工作。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应急演练处置能力
公司通过各种会议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员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一是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大应急管理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收看与安全有关的安全警示录和其他单位安全事故的真实录像;利用专栏普及预防、避险和应急知识;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及一系列安全知识读书活动等。
二是公司与四川省武警总队消防培训基地联合举办了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培训、火灾应急疏散训练、结绳自救高楼逃生训练、交通事故应急训练、生命急救训练、灭火器准确使用等应急救援培训。有效地提高全员的应急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提升了员工对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的掌握熟练程度及安全防范意识,增强了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
三是公司为检验工程项目总体应急指挥、信息报送、应急救援等程序的可靠性以及检验应急队伍现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公司每半年都开展1次联合应急预案演练或桌面演练,演练内容是根据各专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简明手册内容的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如:实战性的消防防火紧急避险;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专项应急救援桌面演练――物管小区突发暴雨引发地下车库进水;建设项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项目发生人员高处坠落事件等演练。在模拟场景下,参加人员就部门应急职责结合应急预案进行了口头描述,并接受了现场提问。
四是通过演练加大应急管理理念的宣贯;明确了职责任务,理顺了工作关系,完善了应急机制,加深了相关人员对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疏散处理知识了解,提高了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使应急程序清晰、具有实战性、指导性、针对性;不断丰富和积累应急处置的经验做法,确保了演练效果。
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救援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屏障,应急管理是筑牢这一屏障的基础。应急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基础工作,使应急管理,深入到工程实际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同时,加大应急演练频次,增强对预案的熟练程度,才能发现预案在制定过程中存在哪些缺陷,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根据险情和上级要求不断调整应对方案。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应急培训、演练、宣传工作,努力做好应急救援典型案例分析、并及时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以点带面、采取多种演练形式,促进应急演练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才能推进应急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司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HSE管理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汇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1
篇9
【关键词】 军人;突发事件;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挑战,这些突发事件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职业性质有关,如战争爆发、反恐怖袭击、平息社会动乱、执行特种任务等,这类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危险性与艰巨性;第二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造成心理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核泄漏、洪水、金融危机等,这类事件具有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第三类是灾难性事件的援工作,如飞机失事、海啸、矿难、地震、重大交通事故等事件,第一受害者虽非军人,但作为救助者,异常的场景使其心理受到冲击和伤害,这类事件通常具有紧迫性和震撼性。但无论哪一种突发事件,都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对军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对预防和应对军人心理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1 突发事件与军人心理应激
1.1 心理应激的外在表现
突发事件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不确定性,是造成个体心理应激的根本原因。在突发事件面前,军人个体如果没有类似的事件经验,也没有充分的应对准备,再加上外界信息的不明确性,很可能造成军人生理功能和心理机能的改变,而其中又属情绪异常最易被直接观察到[1]。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为恐惧、焦虑、疑虑、悲伤、沮丧、忧郁、易怒、绝望、麻木、孤独、紧张、烦躁、自责、过分敏感等各种负性情绪。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肌肉高度紧张,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噩梦,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等。在认知方面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推理和判断能力下降,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在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信任他人,以及出现躲避和警觉反应,或者逃避现实,出现强迫行为,操作技能水平降低等。
1.2 心理应激反应的阶段性表现
突发事件中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依时间顺序来看,一般可分为四期[2]。一是冲击期或休克期,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数小时之内,个体主要表现为焦虑、惊恐和不能合理思考,少数人出现意识不清。二是危机期或防御退缩期,由于没有能力解决面对的困境,表现为退缩或否认问题的存在、合理化或不适当投射。三是解决期或适应期,此时能够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用积极的办法成功地解决问题,焦虑减轻,自我评价上升,社会功能恢复。四是危机后期, 多数人在心理和行为上变得较为成熟,获得一定的积极应付技巧,但少数人出现人格改变,或表现出敌意、抑郁,或滥用酒精、药物,神经症、精神病和慢性躯体不适均可能出现。鉴于上述理论,可依时间先后,将心理应激反应分为急性心因性反应、延迟心因性反应、持久心因性反应三个阶段。
1.2.1 急性心因性反应
急性心因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还可伴有强烈的情绪变化。可在遭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出现,且情绪、情感变化迅速,创伤后遗忘是急性心因性反应的表现之一,常回忆不起灾难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又称为逆行性或阶段性遗忘。
1.2.2 延迟心因性反应
从遭受创伤到出现精神症状有一个潜伏期,一般为几周至几个月。主要表现有: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即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反复重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控制不住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发生错觉和幻觉;持续的警觉性增高,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激惹性增高,过分的惊跳反应。遇到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场合和事件时,会产生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脸色苍白等。与人疏远、不亲近,与亲人情感变淡,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不能回忆创伤经历的某一重要方面;对未来失去信心,对前途无望;常伴发焦虑和抑郁,少数人会产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病情呈波动性,少数可长达多年,或有人格改变。
1.2.3 持久心因性反应
以与创伤有关的妄想和妄想观念为主。海啸幸存者眼看着大批亲友相继死去,认为自己活着是一种"罪过",就是一种创伤所致的罪恶妄想观念。
1.3 情绪异常的表现形式
1.3.1 恐惧心理
是突发事件最易诱发的一种情绪,是企图摆脱或逃避某种情景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感体验。恐惧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机体机能充分动员,但没有信心和能力战胜突发事件中的危险[3]。恐惧心理在突发事件中最易诱发,比如,包头"11・21"空难发生后,参加打捞尸体的几名武警官兵竟不敢去黑暗的地方、不敢进黑屋子,采访空难后的记者不敢乘坐飞机,经过心理疏导后恐惧心理才消失。
1.3.2 焦虑心理
焦虑心理与恐惧情绪相近。恐惧是面临危险时发生的,而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焦虑是指向未来的、对突发事件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出现回避、烦躁等,呈高度警觉状态。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焦虑心理,是一种情感的泛化,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心理上的持续警觉状态不能回归正常。
1.3.3 抑郁心理
表现为悲哀、寂寞、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4]。事件的发生增加了一些具有抑郁性人格者发生抑郁情绪的危险,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忧郁、失去愉,不愿与外界接触或不愿与人打交道,常伴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躯体症状。
1.3.4 盲从心理
在突发事件面前,人们心理的自主性下降,更容易相信各种小道消息和流言,并以此左右自己的行为。谣言传播的特点是版本小、变化快、传播过程充分本地化、谣言设计拟人化,以及充分利用短信、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盲从是一种思维与意志的游离状态,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社会群体心理应激。SARS流行期间,部队没有抢购食盐,是基于部队领导认为食盐绝不会成为紧缺商品的理性判断。
1.3.5 迷信心理
常发生于突发事件过后而自己侥幸生还的人,坚信冥冥之中有神灵保佑,否则自己决不可能大难不死。对身边的任何事情不再用科学和理智去分析,强化了宿命观念,丧失革命斗志和自信的勇气。迷信心理使精神创伤转换为精神满足,这种心理应付机制能够暂时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但对于再次遭遇类似突发事件时潜能的激发并无多大益处。
1.3.6 强迫心理和疑病心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最容易产生此类不良心理。如SARS流行时,一些人反复测量体温、洗手,一天多次打扫卫生,就是强迫心理的表现;无端地感觉胸闷、头疼,一声正常的咳嗽或喷嚏就成为染上疾病的根据,这都是疑病心理的表现。
2 军人心理危机的干预
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或群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避免因情感波动造成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回归现实;三是学到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有更好的应付策略与手段。比如SARS期间,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发病者、疑似病者,也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家属、被隔离者、一线的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对"非典"有过度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
很多研究和实例证明,在发生灾难性突发事件时,心理干预可起到缓解痛苦、调节情绪、塑造社会认知、调整社会关系、整合人际系统、鼓舞士气、引导正确态度、矫正社会行为等作用。心理干预如果与军队的管理行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会发挥良好作用。当前阶段,部队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突发事件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其内容应包括:针对军人个体和群体的危机干预技术;沟通交流技术;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技术;识别严重心理障碍和建议转诊、会诊技术;常用精神科药物的使用技术;现场控制技术;一级应急处理队伍心理健康管理技术等。以上技术均应编辑成相应的手册。
2.1 提供社会情感支持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会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危机应对系统,这就是"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网络一般由家人、亲属、战友、同事、同学、朋友构成,为人们提供亲情、物质和信息上的支持,分担困苦和共度难关。当突发事件出现后,每个人都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人们依赖的人际支持系统已经不足以抵御灾害,此时,人们会意识到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员,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必须扩大。因此,获得来自组织和外界的救助显得非常重要。情感支持的实施,要首先认同心理危机人员的情感变化,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或意外打击,多数人在心理上变得茫然失措,出现各种非理性情绪和非理智思维,心理干预人员应视此种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及时给予安慰、同情、支持和开导。医务人员的此种态度可极大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产生被理解感和被支持感。
2.2 提供准确信息
在突发事件来临之际,人们出于自我保护和了解事情原委的本能,十分渴望得到充分的信息。对某种信息或某种事物的不确定状态是焦虑和恐惧的唤醒因素,信息的透明可减低焦虑或恐慌程度。广东"非典"恐慌事件,有人归结于谣言引起,实际上从政府公布的情况来看,并非完全是谣言,有传染病在广东局部暴发流行是事实,只是由于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公布管理体制缺乏有效的健康信息传播渠道。一时间,人们既不能从政府那里得到准确的信息,又不能从新闻媒体中看到相关信息报道,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形和扭曲[5]。可见,面对突发事件,政府的权威信息传播的越早、越多、越准确,就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
对于战争或执行特种任务,信息的提供也是必要的。一般来讲,应对心理应激,提供全部信息以解决心理认知危机的设想是建立在所有人都是理性人,只要获得全部信息就可以做出正确判断的假定基础上的。但由于存在个人对信息解读和承受力的差异,因此,战时全部真实信息的公布,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冲击及集体心理感染不能忽视。作为心理危机应对措施的信息提供应遵循的原则是:尽可能提供全部信息;以我为主提供滤过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充分发挥传媒的社会稳定功能,起到防止个体受应激的消极影响,控制恐慌,稳定大众情绪的屏障作用。
2.3 做出适当保证
应激性突发事件会造成明显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为消除涉及人员或群体的疑虑和错误认知,给其以心理上的支持和适当的保证是非常有益的,但这种保证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突发事件的基础上,提出的保证要有足够的依据,使其深信不疑,这种信任感是心理干预取得成就的前提。
2.4 药物治疗
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对焦虑、心烦不安者可短时间内选用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物。三环抗抑郁剂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效果较好,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较好的干预效果。目前提倡采取药物干预时,要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治疗,强调急性应激干预应多维性。
2.5 提供有益的应对方法
强制休息、强制娱乐,可强行打断情感与事件的联系;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读书学习等,可以转移注意力;男儿有泪也轻弹,不要压抑自己的感情发泄;学习一些自我放松的心理学方法。
3 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帮助预者认识、面对、接受现实和表达各种复杂情感,这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做不到这一点,预者就无法真正把握自己的感受并消除应激反应。
治疗者不加评价的倾听有利于他们表达出各种想法,包括那些预者自认为不可接受或能引起内疚的想法和情感。治疗者不应依据自身的价值观念作假设,而必须从预者的独特立场出发来认识问题,这是干预的前提。干预过程中,治疗者要随时提醒自己,对某一特定的问题或某种丧失,预者完全可能赋予它与自己看法根本不同的意义[6]。治疗者必须帮助预者确定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他们首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尽其所能地进行干预。要设身处地的体察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分担预者的痛苦与悲哀,又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使预者滋生绝望或过分依赖的心理。
对干预的效果抱现实的态度,必须正视困境和问题。治疗者无回天之力,但我们存在的本身就是对预者的一种给予。促进预者以健康的方法解决悲哀,使当事人认识到回避、借酒浇愁、暴力、自杀等都是不健康的行为。告诉预者应激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其了解自身反应过程、识别自身症状,能够有效减轻恐惧,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要随时播撒希望的种子,使他们尽快度过悲哀反应期。
参考文献
[1] 王一牛,罗跃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心境障碍的特点与应对[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4):387
[2] 宋华淼,张鹏.军人心理疏导理论与方法[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56~258
[3]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3~75
[4] 胡凯.突发性危机引起的心理问题及应对[J].医学与哲学,2004,25(3):49
篇10
编者按:2005年10月12日-24日,北京市境外记者工作考察团赴英国、法国进行考察和交流,其主要任务是了解英、法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大型国有企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控制、管理好新闻宣传。经过考察和比较深入的交流,他们对西方国家政府及大型国有企业,在发生社会突发事件时的新闻管理及操作、政府或企业内部的新闻工作管理等,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我国改进新闻宣传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市境外记者工作考察活动是在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之后不久,且境外媒体对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相关工作的关注度逐渐升温的情况下成行的。考察团先后与伦敦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公室、英国BBC国际广播公司、法国国家电视集团、法国电力公司新闻处等进行了交流,参观了英国BBC国际广播公司对外部(中国事业发展部)、法国国家电视台演播厅和导播机房等。其中,以下两个方面让我们感触最深。
伦敦市政厅在地铁爆炸案后有效控制新闻传播
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发生爆炸案。这一突发事件立即成为媒体和各国政府,尤其大城市政府关注的焦点。11月12日,考察团全体成员拜访了伦敦市政厅,就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伦敦市政厅的新闻管理及问题,与市长办公室负责人和伦敦市政厅新闻办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事实表明,伦敦市政厅在地铁爆炸案发生后的新闻和管理是十分成功的,很好地控制了舆论导向,切实起到了稳定民心、恢复社会秩序和正常生活的巨大作用,为警方开展调查、及时救援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立即启动社会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消息。据介绍,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伦敦市政厅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成立了应对这一事件的专门机构,现场处置和新闻两个重要的工作系统马上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开始工作。市长办公室负责人和市政厅新闻办负责人,以及新闻办的主要新闻撰稿人,分别作为这个机构的成员和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新闻办迅速拿出新闻和舆论控制方案,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立即与有关部门、机构核实现场信息,一边向市长报告,一边撰写新闻稿。当时伦敦市长正在新加坡访问。伦敦市长收到新闻稿后,马上在当地举行新闻会,宣布伦敦发生了地铁爆炸,初步说明了事件性质、现场初步调查情况、伦敦市政厅采取的措施和市长本人及市政厅对此事件的态度。同时,市长的新闻稿由市政厅新闻办马上传送给世界各大媒体。新闻会与地铁爆炸案的发生时间相隔仅几个小时,避免了各种传言,同时确立了伦敦市政厅新闻办在这次事件中新闻的主渠道地位,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伦敦市政厅和市长对处置好地铁爆炸案具有充分的信心。
第二,把握消息主导权,频繁举行新闻会。伦敦地铁爆炸案发生后,伦敦市政厅新闻办始终控制着新闻的主导权,打破常规,以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活动,向媒体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满足社会对爆炸案的信息需求。在爆炸案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市政厅新闻办每天都多次举行新闻活动,除市政厅新闻办的例行活动外,警察局、地铁公司、医疗等相关机构的新闻发言人也都消息,向社会通报各职能机构的工作进展,构成了多层面、多角度的信息网。新闻办不断与相关机构沟通,保证新闻办与政府各职能机构的消息口径一致。
第三,依法对现场记者进行管理,靠法律行规约束媒体行为。在与伦敦市政厅人员交流中,我们特别向对方提出两个问题。一是爆炸事件发生后警方、地铁公司、医疗、消防等机构都要赶赴现场维持秩序,开展救援,进行初步调查等,而各媒体记者也都蜂拥而至进行采访,市政厅是如何处理好控制现场与媒体报道的关系的。二是从外界看到的现场电视报道和图片报道,没有出现血腥镜头,伦敦市政厅是如何做的。伦敦市政厅有关人士介绍说,爆炸案发生后警察依法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在现场设立了三道警戒线,不是参与救援等工作的人员不得进入,其中也包括记者。记者可以在最外圈的警戒线以外进行采访。当现场局面得到控制、市政厅拟定了新闻稿后,由警察带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位电视记者进入现场中心区域(非核心区)摄像,其获得的图像资料由BBC与各个媒体共享,由BBC复制给需要的媒体,文字稿由市政厅新闻办统一发至各个媒体。
对现场记者的管理,是由警察组织实施的。英国法律规定,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为维护社会秩序,警方可以设置警戒线阻止无关人员进入。不听劝阻冲闯警戒区域的,由警方按治安管理法律具体作出处理。警方迅速对爆炸现场开展了现场勘验调查,而后允许媒体派代表进入现场采访,而进入警戒区域采访的记者,则由市政厅新闻办确定。在一系列的报道中没有出现很血腥的镜头,主要是靠“新闻法”和行业规则来规范的,同时也是靠媒体的自律。各媒体对伦敦市政府的这一做法予以了普遍认可。
第四,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地铁爆炸案发生后,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立即与警方、地铁公司、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机构沟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准确的信息,向市长报告;新闻办根据获得的信息和市长决策撰写新闻稿,呈报市长。此后,这两个部门始终与有关机构随时沟通,以保证市长和市政厅决策机构获得正确的信息,保证市政厅新闻办和其他相关机构向社会的消息准确,口径一致。与此同时,伦敦市政厅提出了“伦敦不会被吓倒”和“一个伦敦”的口号,呼吁引导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伦敦市民在这场灾难面前摒弃相互敌视,保持空前的团结和镇定,凝聚了人心。市长办公室和市政厅新闻办积极与教会、工会、行业组织等非政府组织沟通,如实通报情况和市政厅采取的措施,并通过这些非政府组织向特定人群传达,稳定民众情绪。这对迅速缓解公众的恐慌心理,社会生活很快转入正常发挥了重要作用。
伦敦市政府对突发事件新闻管理把握了三个要素:一是有关部门迅速准确报告情况,便于市长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市政厅能在第一时间向社会正确信息;二是迅速与非政府组织对话,发挥其作用,保证公众获得正确的信息;三是政府各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随时沟通,保证向社会的消息口径一致。
法国电力公司新闻危机处置系统的运作方式
法国电力公司是法国一家国有大型企业,以电力建设和电力经营为主,60%以上的装机容量是核电,有员工16万、子公司66家,在全球的发电量达到1亿千瓦/小时。与我国的主要合作项目是大亚湾核电站。法电公司因其独特的国有性质,以及以核电为主的产品结构,而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燃料泄漏事故,使公众对核电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置疑。为此,法电公司十分重视新闻和公关工作。
- 上一篇: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文化
- 下一篇: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